介绍一款实用的多功能保护器

介绍一款实用的多功能保护器

一、介绍一种实用多功能保护器(论文文献综述)

王淦[1](2021)在《低对比度闪电通道的图像预处理》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基于OpenCV对低对比度闪电通道图像进行预处理,过程主要分为闪电通道亮度提升及闪电通道边缘检测两方面。通过对低对比度闪电通道图像进行预处理,低对比度闪电通道图像得到平滑,增强闪电通道亮度,提升闪电通道边缘检测的操作性,得出有自适应性的低对比度闪电通道图像预处理流程。主要针对低对比度闪电通道图像自动识别处理的不足,提出用帧差法来剥去背景中的较亮云体和地物的干扰,最大限度保留闪电通道的细节,对闪电通道进行图像增强处理,使得通道有较好的识别性,为下一步的图像处理做准备。

杨文强[2](2021)在《智慧城市路灯安全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路灯安全防控技术是智慧城市路灯管控的重要内容。常规对路灯人身触电的安全防控技术以集总剩余电流替代人身触电电流进行判断存在漏判误判的缺陷,对设备安全防控(如灯杆倾斜、线缆被盗)采用人工巡检方式存在效率低下、实时性差等缺陷。因此本文针对上述两个关键性技术问题——路灯人身触电事故在线检测技术和路灯设备安全防控技术,针对性地进行了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所述。研究了智慧城市路灯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两大隐患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之上,设计了智慧城市路灯安全防控系统方案、系统拓扑结构,在实现路灯人身安全保护的同时,对路灯系统的设备安全进行全方位保护,保证路灯安全防控系统能够安全、稳定运行。研究了路灯人身触电事故在线检测技术的相关理论及算法。根据人体阻抗模型理论和现有路灯系统的工作特点,分析了现有的触电检测方法出现漏检误检问题的成因,提出一种多参量融合的路灯人身触电事故检测方法。该法以搭建的路灯照明系统人身触电事故实验平台装置为基础,通过采集连续两个工频周期的相电压、集总剩余电流、灯具电流波形并计算其疑似人身触电事故剩余电流分量有效值变化率、随机容性剩余电流分量有效值变化率、灯具电流有效值变化率的归一化特征量进行融合处理得到人身触电事故综合特征识别系数,通过与经验阈值比较从而判别是否有人身触电事故发生,并通过仿真验证了人身触电事故检测方法的有效性。研究了路灯线缆被盗及灯杆倾斜事故的形成原因,提出了基于宽带电力线载波通信(HPLC)技术的线缆防盗方法及路灯灯杆倾斜预警方法,实现对路灯设备的实时有效保护。研究了智慧城市路灯安全防控技术的技术实现。完成了相关的技术要求分析、硬件设计和软件流程设计,分别实现信号采集、故障识别及控制输出功能。对路灯人身触电事故在线检测技术和路灯设备安全防控技术进行了实验与数据分析。经实验室试验及实际项目运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多参量融合的路灯人身触电事故检测方法能对路灯系统中出现的人身触电事故辨识率高达100%;路灯线缆防盗技术及路灯灯杆倾斜报警等设备安全防控技术能圆满解决目前路灯系统的设备安全隐患。最终实现了智慧城市路灯安全防控系统的全面、安全和可靠运行,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齐钊[3](2020)在《ESD防护器件结构优化与抗闩锁新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得益于全球半导体制造技术的升级,高性能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的成功实现带动了电子产品的迅猛发展。为了保证电子产品的质量与可靠性,其主板上的芯片都必须被赋予一定等级的抗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能力,而整个板级系统的对外接口电路中也设计有各种系统级ESD保护装置。因此,ESD设计无论在集成电路设计还是系统级电子设计中都是不可忽视的存在。然而,在集成电路ESD设计中,防护器件在面对中高压电源端口以及信号端口保护时均面临着由瞬态所引起的闩锁效应(latch-up effect)问题。为了解决latch-up,ESD器件的维持电压(Vh)不得不被提高至被保护电路正常工作电压以上。但Vh的提高必然导致ESD失效电流(It2)的下降以及钳位电压(VCL)的升高,这将大大削弱ESD器件的防护能力。多年以来,关于ESD器件Vh,It2以及VCL参数的优化研究已经全面展开,多种有价值的改进方案也被提出以解决Vh提高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在系统设计中,随着数据传输速度的增加,信号频率的增高,数据接口越来越对ESD防护器件的寄生电容敏感。这也带动了系统级低电容ESD保护芯片的迅猛发展,除了针对Vh,It2以及VCL的研究,寄生结电容(Cj)的降低也成为了ESD相关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重点研究了片上中高压与片外低电容的ESD防护技术,提出了两种片上ESD保护器件新结构,一种用于信号端口的ESD抗闩锁新模式,并实现了一种具有低电容的ESD保护阵列,主要创新点如下:(1)提出一种无回扫式可控硅整流器ESD新结构(Snapback-Free Silicon-Controlled Rectifier,SFSCR)。该结构通过阴极齐纳注入技术,大大降低了器件中寄生NPN晶体管的发射结注入效率。同时通过表面浮空层的引入,阻断了表面的最短SCR正反馈路径,从而几乎消除了SCR结构的强回扫(strong snapback)特性,使该器件能够安全地用于15~25 V的高压电源钳位。另一方面,由于在SFSCR中SCR正反馈路径被严重抑制,其It2也必然随之而有所退化。为了抑制这种电流退化,基于对器件版图终端的研究提出了一种SFSCR专用新型半包围终端指条布局。最终,SFSCR在阴极齐纳注入与新终端结构下实现了It2约59%的提升,同时snapback效应几乎消失。(2)提出IC输入/输出(Input/Output,I/O)端ESD新型高维持电流抗闩锁模式。基于被保护芯片的信号与电源端口在ESD器件发生latch-up后阻抗不同的原理,通过对各种ESD应用电路负载线进行研究,提出了一套针对信号端口ESD保护和囊括了回归曲线设计概念的高维持电流抗闩锁设计模式。研究了一种基于双回扫(double-snapback)的器件瞬态I-V特性与之匹配,归纳了double-snapback抗闩锁ESD防护器件需要满足的五个设计要素。(3)基于高维持电流抗闩锁模式提出了新型双回扫式NPN型双极晶体管(Double-Snapback NPN 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DSNPN)。其实现方法为在常规NPN器件的漂移区表面引入一高浓度N型层。当DSNPN开启后,飘移区表面和体内会先后产生两次电导调制效应,从而引起两次snapback。通过调整相关参数改变两次调制的时间,使得该器件的两次snapback特性实现可调。该器件能够通过第一次snapback(1stsnapback)绕开被保护电路的负载线,再通过第二次snapback(2ndsnapabck)实现低钳位电压,同时该器件还具有相同的回归特性。测试结果表明,该器件能初步满足输出电流为0.5至1 A的15 V输出级防护。在结合了新模式与DSNPN结构的研究结果后,本文拓展性地提出了瞬态阶梯波脉冲(TSP)的测试概念以测试瞬态回归曲线从而对latch-up进行评估,完成了原理性仿真。结合设计模式与器件原理,本研究能够为ESD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参考。(4)采用新型ESD电流均衡技术开发出一款低电容ESD阵列(LCESDA)芯片。基于二极管阵列与极简化横向工艺,在实现了低漏电流(<10 n A)的同时,通过在ESD导向二极管内嵌入SCR结构并调整SCR版图拓扑最大化地均衡电流分布,最终研制出一款低成本高性能四通道LCESDA芯片。该芯片可同时对四个高速引脚和一个直流电源线Vbus进行无闩锁风险的高性能ESD防护,在上电后实现了0.35 p F的共模电容以及小于0.1 p F的差模电容。根据标准测试,LCESDA的每个引脚均通过IEC 61000-4-2/-4-5的ESD/EOS冲击,钳位性能良好。

邵磊[4](2020)在《矿井综合信息化设计》文中研究说明煤炭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包括相关文件制度、现场管理、制定各种安全预案,监测监控、信息化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更需要将所有相关内容、方案和各个环节进行有机组合,建立安全生产管理联控联动体系,提高防范各类事故发生的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从而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本课题根据五沟煤矿综合自动化网络控制系统研究需求,以重要车间、工作场所实现信息化控制为目标,对该矿的综合信息化系统进行了设计和研究。通讯网络是信息化系统的基础,本课题首先设计了综合信息网络平台。该设计的目标是建立运行可靠、储存量大、功能较多、方便员工自我维护、系统相对稳定的传输网络,以满足矿区重要场所、车间的各项控制、自动化、无人值守、数据传输、语音交换、员工生活等要求,为矿区的安全生产提供可靠有效的通信保证。然后对信息显示系统进行设计,包括实现调度所对井下各个生产环节、重要场所、进行实时监控,实现包括作业现场视频图像实时监控画面、管理信息实时数据、系统中历史数据、监控信号源数据和计算机信息等多种数据的显示,以及生产现场各种信号数据和计算机图文信号进行多屏互动显示和分析。可以为矿井安全生产、管理提供实时和可靠的数据。最后,对通过集控的设计改造,实现压风机房热回收集控系统、井下运输皮带集控系统、井下大泵房集控系统及井下变电所电力监控系统的集控,地面调度所能够对井下运输皮带、排水设施、井下中央变电所、采区变电所和地面抽风机房、压风机房进行集中控制,井下各生产场所和系统可以实现减人撤人的目的,地面调度所监控中心可根据现场情况起停设备,实现全矿的管控一体化。该论文有图29幅,表11个,参考文献81篇。

张春龙[5](2020)在《多脉冲雷击下ZnO压敏电阻的电流热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ZnO压敏电阻在实际应用中常常因遭受雷击发热而导致热崩溃和起火燃烧。针对目前实验室中ZnO压敏电阻的单脉冲雷电冲击实验无法真实有效模拟自然雷击的问题,开展ZnO压敏电阻在多脉冲雷击下的电流热效应研究,对提高ZnO压敏电阻的雷电防护性能和安全性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设计并搭建了多脉冲雷电冲击测试平台,从宏观损坏和微观损坏特性两个方面研究了多脉冲下ZnO压敏电阻的热损坏特性及损坏机理。基于电性能参数变化和温度变化,研究了多脉冲下不同波形参数对ZnO压敏电阻的老化特性的影响。对多脉冲下ZnO压敏电阻的能量吸收特性进行了仿真与模拟研究,根据冲击实验和模拟结果提出雷电防护性能提升改进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设计了放电时间1(?)s~999(?)s(短间隔)和1ms~999ms(长间隔)、精度±1(?)s之内、连续闪击时间间隔可调、不同波形的20脉冲雷电冲击测试实验系统,并进行了多脉冲下ZnO压敏电阻耐受冲击能力测试。结果表明不同种类ZnO压敏电阻平均冲击寿命差异显着,耐受冲击能力与自身材料和结构密切相关。(2)研究了多脉冲下ZnO压敏电阻热损坏机理,重点分析了施加工频动作负载、盐雾和潮湿环境条件下ZnO压敏电阻的热损坏特性。结果表明热物理性能和结构非均匀性导致表面温升不均匀,产生的温度梯度热应力导致ZnO压敏电阻损毁。多脉冲下ZnO压敏电阻微观晶界非均匀性越大,能量吸收集中程度JmaxJav越高,非均匀性最大的区域最先达到破裂损坏能量。非均匀系数δ为1.8时,能量吸收能力仅为400J/cm3。动作负载下ZnO压敏电阻会因热平衡失衡发生短路起火,经潮湿和盐雾环境处理后,水分子进入晶界层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碱性OH-破坏晶界层结构,大大降低ZnO压敏电阻耐受冲击能力。(3)利用扫描电镜在微观层面研究了ZnO压敏电阻在多脉冲电流下的晶界层结构和晶相材料的性能变化。发现晶界层中微量元素种类和晶界尺寸会影响ZnO压敏电阻耐受多脉冲冲击能力。随着冲击次数的增加ZnO压敏电阻的晶粒结构不断发生蜕变,内部离子迁移的不均性和微观晶界层的非均匀性导致局部能量密度过大引起局部温升过高,最终使得晶胞可变晶界电阻发生熔穿,局部高温可能导致ZnO压敏电阻内部Bi元素在不同晶相中发生转变。(4)研究了不同波形参数脉冲电流对ZnO压敏电阻老化特性的影响。建立了波形参数脉冲间隔、脉冲数量、冲击次数与老化速率和表面平均温升的关系,基于等效能量法分析了3脉冲、4脉冲和5脉冲下ZnO压敏电阻的老化特性。结果表明,脉冲数量、脉冲间隔等波形参数决定了ZnO压敏电阻老化速率,脉冲能量的增加会加速ZnO压敏电阻老化。当注入相同能量时,多脉冲破坏力大于单脉冲,提出了能量叠加累积效应理论解释ZnO压敏电阻的多脉冲老化机理。(5)采用Voronoi网络几何模型仿真了ZnO压敏电阻的微观结构,以双肖特基势垒导电机理模型模拟了微观晶界等效电路,指出了多脉冲下非均匀性对ZnO压敏电阻能量吸收能力的影响。根据多脉冲下ZnO压敏电阻冲击实验和模拟结果,提出了ZnO压敏电阻边角缺陷的改进方法,并根据热效应提出SPD专用短路电流脱离器应对起火燃烧问题。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6](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研究表明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黄远翔[7](2020)在《安塞油田井口油气混输撬远程控制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在安塞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增压站普遍存在模块多、占地面积大、建设周期长、现场施工量大、运行成本高、数据管理混乱、系统间的信息交互和管理效率低、智能化程度不高而难以实现现场无人值守等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首先总结并分析了撬装集成装置技术发展过程与国内外油田场站控制技术的自动控制水平和智能化程度,针对现今增压站存在的普遍问题、安塞油田的特殊环境和现场工艺流程等特点将原增压站改造为综合橇与混输橇两个独立的橇式装置。其次以电磁加热器和“一主一备”混输泵为核心装备对井口油气混输橇进行集成,以期达到提高伴生气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减小场站占地面积等目的。针对井口油气混输橇的具体装备与流程,通过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构建了油气混输橇控制的总体技术方案,并对各关键运行参数的控制方式与策略进行了说明,对关键的电磁加热控制与段塞流控制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电磁加热控制技术,通过分析电磁加热器结构以及原理,建立了较为精细的电磁加热系统数学模型,借助Simulink技术,对模糊控制、PID-PID双闭环、模糊-PID双闭环三种情况分别选用合适的参数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对比证实模糊-PID双闭环控制的效果优于PID-PID双闭环与单闭环模糊控制,最后使用evalfis函数得出能在PLC中使用的模糊控制查询表。段塞流控制技术研究,通过分析段塞流形成机理,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采用节流法对段塞流进行控制,借助PVTsim与OLGA软件模拟分析了在未加控制与使用PID控制阀门两种情况下的管道流体情况,验证了采用节流法来抑制段塞流的可行性。最后三相流量计与振动加速度传感器为监测对象对严重段塞流进行预测,通过力控OPC服务器,使混输撬控制系统与原增压站控制系统、联合站监控系统以及调控中心SCADA控制系统进行数据交换,从而实现混输撬控制系统对远程阀门的控制。在深入研究油气混输撬控制系统需求的基础上,对硬件设备进行了相关选型,构建了基于工业以太网PROFINET和PROFIBUS-DP总线相结合的控制架构,工控机作为上位机,S7-300 PLC和分布式I/O设备为下位机,构成了多总线分布式I/O控制系统。最后进行的软件设计主要包括PLC程序设计与上位机监控程序设计,利用STEP 7编程软件完成PLC控制程序的编写,使用力控组态软件设计了上位机监控程序。油气混输撬控制系统结合了目前最新的工艺设备和PLC控制系统技术,为油气混输增压提供了有效的自控方案。本文设计开发的基于S7-300 PLC的油气混输撬控制系统能够满足油气混输加热增压的要求,控制效果优良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刘柏含[8](2019)在《雷电对机载超短波电台性能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在科技的不断进步的今天,我国的航空科技事业飞速发展,科技的探索使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加丰富,民用飞机、军用飞机的很多方面的性能也在大幅度的提升,但是飞机飞行时所面临的多方危险仍然是不可避免的,比如一些自然条件的约束,如雷电、静电等。自然雷电产生的雷电流十分强大,在这类环境下容易形成相应的电磁场、热烧蚀或者形成冲击波或产生放电电弧。这些现象都会为飞行的飞行器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航空事业工作者们也一直致力于研究飞机各个部分的雷电有效防护。本文从超短波电台的雷电防护设计需求出发,采用电磁仿真的手段,分析了雷电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对超短波电台的影响,从天线罩、机体、线缆、设备电路等多方面提出雷电防护设计方法,为飞机设计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对于雷电的直接损伤效应,采取了在超短波电台天线罩上排布雷电导流条的方式进行防护设计;通过雷电导流条的不同排布方式,使用CST软件进行电磁仿真,在不影响天线工作性能及电台正常通讯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降低雷电对天线罩的损伤;对于雷电间接效应,本文仿真了雷击时垂尾内部和外部电磁环境以及不同线缆耦合的感应电压和感应电流,分析了两种垂尾类型和四种线缆类型的感应电压、感应电流特征,从机体、线缆、设备等方面给出了超短波电台雷电间接效应防护的建议。

周熠[9](2019)在《基于灰色模型的电网触点状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网是电力市场的载体,是关系国计民生、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设施。电网触点因为老化和接触不良等原因,是电网最易发生故障的部件,为了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对电网触点老化程度进行深入研究和预测,并对其进行实时监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在电网触点老化建模方法中,目前较为常见的有灰色模型预测、神经网络预测等方法,本文在深入研究电网触点灰色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电网触点变量修正灰色模型,提高了电网触点老化的预测精度和效率,并搭建了一个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电网触点实时监控系统,该系统实现了低功耗、防瘫痪等功能。论文围绕电网触点老化预判以及监控系统的搭建开展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单变量灰色模型存在考虑因素过少长期预测精度较低的问题,而多变量灰色模型又存在着运算效率不高且短期精度较低的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变量修正灰色预判模型:结合单变量和多变量的优点,在所有因子变量中提取关键因子来修正单行为变量灰色模型,再用修正后的单变量灰色模型对多变量灰色模型进行修正,求得修正后的的预测值和验差之比,进而得到变量修正的灰色模型。提高了预判模型的运算效率和预测精度。(2)在搭建电网触点监控系统无线组网模块时,提出并实现了一种低功耗、防瘫痪工作方式:考虑到触点老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本系统的传感节点采用间歇性工作模式,Zigbee模块每20秒发送一次数据,其余时间处于休眠状态;为了防止系统由于汇聚节点的损坏而导致的瘫痪,本文部分传感节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自动转换为汇聚节点。(3)搭建了电网触点监控系统的云数据处理与智能终端显示平台。无线传感节点采集电网触点安全信息,并将数据无线发送给汇聚节点,汇聚节点将信息汇聚处理后上传至ONENET物联网平台,ONENET后台基于变量修正灰色模型进行数据预测和分析操作,并在手机或者电脑等智能终端上显示电网触点监控结果。系统具有覆盖面积广、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杨新宇[10](2019)在《石化化工区污水处理装置测控系统研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石油化学工业占据了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然而众多石油化工企业在生产发展的过程中,污水处理及排放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重点。论文以“石化化工区污水处理装置测控系统研发”为题,研发实现利用国产化DCS系统对石化化工污水处理装置的测量与控制,以满足工艺生产的要求,确保装置设备运行稳定可靠。根据污水处理装置工艺生产和逻辑控制的需求,在选用的DCS系统中进行数据采集和显示、逻辑程序编写。对相关的污水工艺流程参数监测,根据参数的变化进行调节控制,最终实现企业外排水水质长周期不超标的目标。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目前国内外化工污水处理装置测控系统的运行情况和功能特点进行归纳和比较,明确测控系统研发的相关技术指标需求。(2)结合化工污水处理装置的工艺技术要求,并根据污水处理装置测控系统的需求分析,包括生产过程监测与控制、系统管理及工程实施、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及通讯网络等方面,采用国产化DCS系统作为总体方案的实现方式。(3)通过利用HOLLiAS MACS-K系统硬件、软件的功能,完成测控系统硬件配置架构的搭建和软件组态相关设计工作,在测控系统满足控制要求的基础上,改进和优化操作手段,以确保装置安全运行的稳定可靠。(4)论文工作在广州石化化工区污水处理装置上搭建了系统平台进行实际测试与应用,并对测试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通过测控系统的建立和应用,提高了化工污水处理装置仪表运行的可靠性,同时为工艺人员增加了远程控制方式,并在装置应急状态下提供了更多操作手段。测控系统具有稳定性和扩展性,不仅满足装置日常生产需要,也可配合装置工艺流程优化实施相应的扩容升级工作。测控系统在投入使用的两年多时间里保证了污水处理装置安全稳定运行,装置生产未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由此可见污水处理装置测控系统的研发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

二、介绍一种实用多功能保护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介绍一种实用多功能保护器(论文提纲范文)

(1)低对比度闪电通道的图像预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帧差法的介绍
    1.1 帧差法
    1.2 过程
    1.3 实现成果及评价
2 对闪电通道进行Canny边缘检测的尝试
    2.1 Canny边缘检测
    2.2 Canny算子来检测闪电通道边缘的步骤
    2.3 高斯滤波
    2.4 自适应中值滤波
    2.5 计算梯度强度和方向
    2.6 非极大值抑制
    2.7 对闪电通道边缘检测的初步尝试
3 结束语

(2)智慧城市路灯安全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 智慧城市概念
        1.1.2 智慧城市路灯安全防控技术的提出
    1.2 智慧城市路灯安全防控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1 智慧城市路灯安全防控技术的研究现状
        1.2.2 智慧城市路灯安全防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智慧城市路灯安全防控总体方案
    2.1 智慧城市路灯安全防控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1 物联网化安全防控平台层
        2.1.2 通信网络层
        2.1.3 路灯智能终端设备层
        2.1.4 路灯层
    2.2 本章小结
3 智慧城市路灯安全防控技术的相关算法研究
    3.1 路灯人身触电事故在线检测技术相关算法
        3.1.1 人身触电事故的概念及机理
        3.1.2 人体阻抗理论模型
        3.1.3 路灯人身触电事故在线检测算法仿真
        3.1.4 多参量融合的路灯触电事故在线检测方法
    3.2 路灯设备安全防控技术相关算法
        3.2.1 路灯线缆防盗与灯杆倾斜机理分析
        3.2.2 路灯设备安全防控策略
    3.3 本章小结
4 智慧城市路灯安全防控技术的实现研究
    4.1 路灯安全防控智能终端设计
        4.1.1 路灯安全防控智能终端硬件设计
        4.1.2 路灯安全防控智能终端软件设计
    4.2 路灯单体HPLC控制智能终端设计
        4.2.1 路灯单体HPLC控制智能终端功能要求
        4.2.2 路灯单体HPLC控制智能终端硬件设计
        4.2.3 路灯单体HPLC控制智能终端软件设计
    4.3 通讯网络设计
        4.3.1 通信网络的方案设计
        4.3.2 全隔离串口-HPLC转换器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智慧城市路灯安全防控技术的实验研究
    5.1 实验室试验
        5.1.1 路灯人身触电检测实验与数据分析
        5.1.2 路灯设备安全保护功能测试
        5.1.3 路灯设备安全保护性能测试
    5.2 工程验证
        5.2.1 项目介绍
        5.2.2 系统方案设计
        5.2.3 运行结果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课题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3)ESD防护器件结构优化与抗闩锁新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常用的ESD器件抗闩锁设计
        1.2.1 堆叠技术
        1.2.2 维持电压提升技术
    1.3 低电容ESD防护器件简介
        1.3.1 测试标准简介
        1.3.2 常用的低电容设计
        1.3.3 分立式ESD保护器件的发展
    1.4 论文创新与组织架构
第二章 用于ESD电源钳位的高维持电压SCR新结构研究
    2.1 新型SFSCR器件结构与工作机理
        2.1.1 注入效率的抑制
        2.1.2 最短路径的阻断
    2.2 SFSCR版图设计与优化
        2.2.1 常规终端与扩展终端
        2.2.2 新型半包围终端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传输线脉冲实验
        2.3.2 失效点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用于端口ESD保护的抗闩锁新模式与新结构研究
    3.1 新型高维持电流抗闩锁模式
        3.1.1 传统高维持电压抗闩锁模式
        3.1.2 新型高维持电流抗闩锁模式
    3.2 新型DSNPN双极器件与latch-up研究
        3.2.1 传统NPN器件的snapback效应
        3.2.2 新型DSNPN器件的双电导调制效应
        3.2.3 DSNPN器件实验结果与分析
        3.2.4 相关DS器件的latch-up研究
    3.3 新模式下的ESD闩锁评估方式的探讨
        3.3.1 用于latch-up评估的测试波形设计
        3.3.2 瞬态阶梯波脉冲方案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低电容ESD防护阵列设计
    4.1 工艺设计
        4.1.1 针对漏电流的工艺优化
        4.1.2 齐纳阱二极管的TLP特性研究
    4.2 LCESDA设计与优化
        4.2.1 内嵌SCR的导向二极管设计
        4.2.2 LCESDA的 TLP与电容测试
        4.2.3 基于IEC标准的EOS/ESD测试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及展望
    5.1 总结
    5.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4)矿井综合信息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系统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4 系统设计目标
2 设计规划
    2.1 结合矿井自动化设计需求规划系统配置
    2.2 系统设计范围
    2.3 统一的软件集成平台设计
    2.4 管控一体化中心机房装备及设计
3 网络传输平台及信息显示设计
    3.1 概述
    3.2 综合信息网络平台结构模式
    3.3 矿井工业局域网络设计方案
    3.4 大屏幕显示系统
    3.5 工业电视系统
4 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设计
    4.1 压风机房热回收集控系统
    4.2 井下皮带集控系统
    4.3 井下泵房集控系统
    4.4 井下变电所电力监控系统
5 总结与发展策略
    5.1 总结
    5.2 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多脉冲雷击下ZnO压敏电阻的电流热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单脉冲下ZnO压敏电阻特性的研究进展
        1.2.2 多脉冲雷电流特性的研究进展
        1.2.3 多脉冲下ZnO压敏电阻特性的研究进展
    1.3 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1.4.1 研究内容
        1.4.2 章节安排
第二章 多脉冲雷电冲击实验简述及耐受冲击能力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平台的搭建
        2.2.1 基本原理和电路
        2.2.2 设备技术参数
        2.2.3 脉冲触发系统的研制
        2.2.4 冲击电流模拟
    2.3 实验模型的建立
        2.3.1 冲击实验脉冲波形
        2.3.2 冲击实验流程
    2.4 多脉冲下ZnO压敏电阻的耐受冲击能力研究
        2.4.1 威布尔分布模型
        2.4.2 ZnO压敏电阻的多脉冲冲击寿命分布
        2.4.3 ZnO压敏电阻损坏形式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脉冲下ZnO压敏电阻冲击热损坏特性与机理分析
    3.1 引言
    3.2 多脉冲下ZnO压敏电阻破坏机理
        3.2.1 ZnO压敏电阻的温升特性
        3.2.2 热应力对ZnO压敏电阻冲击寿命的影响
        3.2.3 ZnO压敏电阻非均匀性对能量吸收能力的影响
    3.3 动作负载下ZnO压敏电阻的热损坏特性
        3.3.1 工频负载下冲击损坏及失效模式
        3.3.2 起火燃烧失效机理分析
    3.4 不同环境多脉冲下ZnO压敏电阻的热损坏特性研究
        3.4.1 实验方案设计
        3.4.2 不同环境条件下ZnO压敏电阻热损坏特性对比分析
        3.4.3 特殊环境条件下的ZnO压敏电阻热损坏机理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脉冲下ZnO压敏电阻的微观损坏特性
    4.1 引言
    4.2 ZnO压敏电阻的基本微观特性分析
    4.3 不同种类ZnO压敏电阻的微观晶界结构和材料特性
        4.3.1 A类ZnO压敏电阻微观特性分析
        4.3.2 B类ZnO压敏电阻微观特性分析
        4.3.3 C类ZnO压敏电阻微观特性分析
    4.4 ZnO压敏电阻的微观劣化机理
        4.4.1 基于线性链理论的损坏机理
        4.4.2 ZnO压敏电阻晶粒结构的蜕变
        4.4.3 ZnO压敏电阻的晶相材料变化
    4.5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多脉冲下ZnO压敏电阻温升预测
        4.5.1 微观晶界参数与温升之间的关系
        4.5.2 BP神经网络
        4.5.3 ZnO压敏电阻温升的神经网络模拟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脉冲波形参数对ZnO压敏电阻老化特性的影响
    5.1 引言
    5.2 等幅值电流冲击下ZnO压敏电阻的电性能参数变化
        5.2.1 非线性特性变化
        5.2.2 压敏电压和泄漏电流变化
    5.3 多脉冲波形参数对ZnO压敏电阻老化特性的影响分析
        5.3.1 脉冲间隔对ZnO压敏电阻老化特性的影响
        5.3.2 脉冲数量对ZnO压敏电阻老化特性的影响
    5.4 不同波形参数与ZnO压敏电阻的温升关系
        5.4.1 脉冲数量对表面温升的影响
        5.4.2 脉冲间隔和冲击次数对表面温升的影响
    5.5 基于等效能量的不同波形冲击下ZnO压敏电阻老化特性
        5.5.1 多脉冲电流和单脉冲8/20μs电流等效能量换算
        5.5.2 多脉冲和等效能量单脉冲下ZnO压敏电阻冲击结果分析
    5.6 多脉冲下ZnO压敏电阻老化机理
        5.6.1 离子迁移引起的肖特基势垒畸变
        5.6.2 多脉冲下ZnO压敏电阻能量叠加累积效应
        5.6.3 单脉冲和多脉冲老化规律差异性原因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ZnO压敏电阻等效电路模拟与提高多脉冲雷电防护措施
    6.1 引言
    6.2 ZnO压敏电阻等效电路模型的建立
        6.2.1 ZnO压敏电阻微观晶界结构仿真
        6.2.2 ZnO压敏电阻晶界等效电路模型
        6.2.3 流过ZnO压敏电阻的微观电流和焦耳热模拟
    6.3 ZnO压敏电阻等效电路模拟结果分析
        6.3.1 微观结构非均匀性对ZnO压敏电阻能量吸收能力的影响
        6.3.2 微观电性能非均匀性对ZnO压敏电阻能量吸收能力的影响
    6.4 ZnO压敏电阻微观晶界结构改进方法
    6.5 多脉冲下SPD短路失效专用脱离器
        6.5.1 外置脱离器与SPD非线性元件的参数配合
        6.5.2 SPD专用短路电流脱离器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论文的特色与创新点
    7.3 讨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7)安塞油田井口油气混输撬远程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目的与内容
第2章 井口油气混输撬集成与数字控制方案
    2.1 原增压站生产流程
    2.2 数字化集成方案
    2.3 混输撬控制系统需求分析
    2.4 井口油气混输撬控制系统总体方案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数字化混输撬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3.1 电磁加热控制
    3.2 段塞流控制技术研究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
    4.1 硬件设备总体结构
    4.2 控制和数据处理层设备选型
    4.3 控制系统硬件连接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5.1 STEP7硬件组态
    5.2 STEP7网络组态
    5.3 PLC控制系统程序设计
    5.4 上位机监控软件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8)雷电对机载超短波电台性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雷电防护研究现状
        1.2.1 国外雷电防护研究现状
        1.2.2 国内雷电防护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及安排
第2章 雷电对机载超短波电台影响理论基础
    2.1 雷电产生机理及危害
        2.1.1 雷电产生机理
        2.1.2 雷电对飞机的危害
    2.2 飞机遭雷击过程
    2.3 飞机雷电附着点
    2.4 机载超短波电台
    2.5 计算电磁学基本方法
第3章 飞机及机载超短波电台的仿真模型研究
    3.1 建模及仿真软件介绍
        3.1.1 CATIA介绍
        3.1.2 CST介绍
    3.2 仿真模型的建立
    3.3 仿真条件设置
        3.3.1 天线辐射特性仿真条件设置
        3.3.2 飞机雷电附着点仿真条件设置
    3.4 雷电附着点仿真
第4章 机载超短波电台雷电直接效应
    4.1 雷电对机载超短波电台直接效应仿真
        4.1.1 纽扣式分流条
        4.1.2 超短波天线罩防雷设计
    4.2 机载超短波电台雷电直接效应防护及效果评估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机载超短波电台雷电间接效应
    5.1 雷电对机载超短波电台间接效应仿真
        5.1.1 仿真模型及相关设置
        5.1.2 飞机表面电流及电磁场分析
        5.1.3 线缆耦合仿真分析
    5.2 机载超短波电台雷电间接效应防护方法
        5.2.1 机体的防护方法
        5.2.2 线缆的防护方法
        5.2.3 电子设备防护方法
        5.2.4 多级防护及防护评估方法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9)基于灰色模型的电网触点状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电网触点老化研究现状
    1.2 电网触点监控系统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触点老化模型研究
    2.1 现有老化模型简介
        2.1.1 时钟同步电路预测模型
        2.1.2 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2.1.3 传统灰色老化预判模型
    2.2 变量修正灰色模型
        2.2.1 变量修正灰色模型的建立
        2.2.2 变量修正灰色模型搭建流程
    2.3 变量修正灰色模型在电网触点老化预测中的应用
        2.3.1 变量修正灰色模型触点温度预测原理
        2.3.2 基于变量修正灰色预测模型触点年平均温度及其效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网触点监控系统组网关键技术研究
    3.1 监控系统无线网络结构设计及其实现
        3.1.1 Zigbee网络拓扑介绍
        3.1.2 系统拓扑分布选择
        3.1.3 无线传感网络实现
    3.2 系统低功耗设计
        3.2.1 处理器和节点方案选择
        3.2.2 节点间歇性工作模式
        3.2.3 系统功耗测试
    3.3 系统防瘫痪工作模式
        3.3.1 防瘫痪工作模式实现
        3.3.2 工作模式代码及仿真
    3.4 无线传感节点工作流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网触点监控系统搭建
    4.1 监控平台分析及功能需求
    4.2 电网触点监控系统测温方式
    4.3 无线传感节点
        4.3.1 无线传感节点通信软件设计
    4.4 汇聚节点
        4.4.1 汇聚节点硬件设计
        4.4.2 汇聚节点通信软件设计
    4.5 智能终端显示平台
        4.5.1 OneNET平台介绍
        4.5.2 英特网接入
        4.5.3 基于变量修正灰色模型的数据处理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实测
    5.1 系统功能测试
    5.2 显示平台实际数据测试
        5.2.1 OneNET平台监控系统展示
        5.2.2 触点月平均温度预测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程序清单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附录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10)石化化工区污水处理装置测控系统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化工污水处理测控系统研究进展
        1.2.1 石油化工行业污水排放相关标准
        1.2.2 国外污水处理装置测控系统
        1.2.3 国内污水处理装置测控系统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
第二章 石化化工区污水处理装置测控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引言
    2.2 石化化工区污水处理装置工艺概述
        2.2.1 化工区污水处理装置工艺原理及过程说明
        2.2.2 装置技术指标
    2.3 测控系统的需求分析
    2.4 污水处理装置测控系统实现方式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石化化工区污水处理装置测控系统硬件设计
    3.1 引言
    3.2 测控系统的构成
    3.3 系统硬件配置需求
    3.4 系统硬件选型
        3.4.1 控制器模块
        3.4.2 I/O模块
        3.4.3 系统接线
        3.4.4 电源模块与电源分配板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石化化工区污水处理装置测控系统软件设计
    4.1 引言
    4.2 测控系统软件设计
        4.2.1 MACS V6 软件的功能和特点
        4.2.2 软件组态流程
    4.3 系统控制方案组态
    4.4 系统图形组态
        4.4.1 流程图画面组态
        4.4.2 辅助功能图画面组态
    4.5 系统的技术性能分析
        4.5.1 控制器负荷计算
        4.5.2 系统可靠性与可用性计算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测控系统实践应用与装置运行效果分析
    5.1 引言
    5.2 测控系统应用平台概况
    5.3 测控系统应用效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介绍一种实用多功能保护器(论文参考文献)

  • [1]低对比度闪电通道的图像预处理[J]. 王淦. 电子世界, 2021(22)
  • [2]智慧城市路灯安全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D]. 杨文强.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3]ESD防护器件结构优化与抗闩锁新模式研究[D]. 齐钊.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3)
  • [4]矿井综合信息化设计[D]. 邵磊.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5]多脉冲雷击下ZnO压敏电阻的电流热效应研究[D]. 张春龙.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0(01)
  • [6]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7]安塞油田井口油气混输撬远程控制技术研究[D]. 黄远翔. 长江大学, 2020(02)
  • [8]雷电对机载超短波电台性能影响的研究[D]. 刘柏含.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9(04)
  • [9]基于灰色模型的电网触点状态研究[D]. 周熠.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3)
  • [10]石化化工区污水处理装置测控系统研发[D]. 杨新宇.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介绍一款实用的多功能保护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