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通信系统工程公司

华南通信系统工程公司

一、机电部广州通信研究所(七所)华南通信系统工程公司(论文文献综述)

郑兆鹏[1](2013)在《突发事件情况下高速公路EMIS的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突发事件的频率也在不断升高。它所产生的破坏性、危害性已经给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命安全、社会的稳定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对高速公路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和正确处置显得十分重要。本论文以高速公路突发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借鉴了交通工程学、交通安全学、管理学、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灾害学等学科的相关内容,以交通工程学为基础,建立起一套适合于我国高速公路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EMIS),为高速公路运营管理部门提供分析、管理、决策的科学手段,力求以最短的时间将突发事件的危害后果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本论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突发事件下高速公应急管理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给出了论文的研究方法、内容和意义。第二部分首先介绍了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和应急管理的相关理论;接着提出13种突发事件评价指标,并给出计算事件危害程度的科学方法;然后介绍应急救援的相关理论,并把突发事件明确细分为9种类型,对每一种类型都建立起一个相应的应急救援流程方案。第三部分以基于C/S架构的MVC设计模式为基础,运用MySQL+Java+JavaScript设计出一个高速公路应急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并结合具体的案例(以广深高速公路为例),验证方法的可行性。

崔海伟[2](2013)在《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成与初步实施研究(1992-2002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更高水平的生活质量成为中国广大人民的迫切要求。中国的“十二五”规划体现出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对高速经济增长所付出的巨大生态代价的高度重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追求科学发展已变成中央、地方和广大中国人民的共识。中共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指导思想为实现这一诉求提供了坚强保障。然而,正处于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各种利益相互交织,彼此博弈,给这一美好愿望的实现带来了巨大挑战。以牺牲生态为代价追求发展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环境的污染等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甚至不满。近年来,因为此等问题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直接影响到了中共与人民之间的关系,不断动摇着中共的群众基础。由此可见,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如何科学地领导国家发展是一个关系中共执政地位是否巩固的重要课题。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过程中确立一个重大决策,体现了一个中共关于发展问题的新理念和新思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到初步实施的整个过程全面反应出,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顺应世界发展潮流,正视本国国情,运用战略思维制定和推进国家发展战略。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了解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的理论资源和实践资源,把握中共制定战略的决策历程和采取地措施;另一方面尽可能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前十年的成就和问题;再就是,通过对这一战略的梳理和分析,试图为长期执政的中共如何科学地领导发展,制定国家发展战略提供历史借鉴。从中共党史上看,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成和初步实施(1992-2002年)全面体现了以江泽民为核心中央领导集体的发展观。就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而言,这十年是战略长期推进中的一个初始阶段。2002年,朱镕基在南非可持续发展峰会上关于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报告全面回顾了十年的大体状况。这两个方面都强烈地体现出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阶段性特征。因此,尽可能全面地而又详尽地获取这十年间有关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的历史资料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查阅档案、文献、报纸等各种资料,理清这一历史事件的基本线索,并进行分析和总结,力图得出比较符合历史事实的结论。中共制定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体现出国内外各种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同时也反映了中共对发展问题长期探索的理论成果。系统地阐述这些内容同样需要各种史料的支撑。因此,查阅历史资料并进行史料的分析成为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可持续发展理念最初发端于西方对人类社会生态危机的反思,西方学者的理论成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制定和实施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中共和中国政府注意借鉴西方关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果。制定《中国21世纪议程》就是一个中外专家共同参与制定的过程。战略实施注意利用世界各国的资金、先进技术以及成功经验。要正确地分析这些问题,“古今中外”的研究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此外,作为一篇党史论文,本文还试图运用战略学的分析框架,注意从战略预判、战略形成、战略实施、战略评估几个维度进行剖析。本文的写作可以说是历史学和战略学研究方法交叉运用的一次尝试。总结该课题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成背景,特别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二是比较全面地回顾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成和实施过程,并作出较为客观地评估。三是提出中共科学地制定和实施国家发展战略应考虑的几个维度。中国共产党全面执政已有六十余载。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成和初步实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进程中的一段旅途。这段旅途因为其特有的内涵、长远地战略立意以及现实的影响力必将越来越得到人民的关切。它曾经也将会继续全方位考验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梦想虽然遥远,但我们已在路上。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实现“美丽中国”的必经之路。这并非是一次普通的回顾,而是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

萧太文[3](2012)在《WCDMA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事业飞速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了提高接收单元的灵敏度,城市中的移动通信基站越来越密集。尤其是居民区、商业区及学校等人口较为密集的地方,一些移动基站甚至建在居民楼或高层天台上,因此移动基站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电磁辐射纠纷时有发生。对于移动通信企业来说,把基站的环保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不仅符合社会和时代的需要,而且对增强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有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为此,需要对移动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影响进行分析,确定基站周围电磁辐射强度及影响的范围。我国对电磁辐射问题一直十分重视,国家环境保护局、卫生部先后颁发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与《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88)等技术标准。我国的电磁辐射标准比欧美国家的更加严格。本文介绍了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简要概述了电磁辐射的有关知识。对移动通信基站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了电磁波传播特性以及各种传播模型的应用。利用基站电磁辐射强度预测和计算模型对基站周围辐射进行计算,根据基站电磁辐射强度评价标准及监测方法,对某些具有代表性的基站电磁辐射强度进行实地监测,验证了预测值与实测值在大小和变化规律上的相符性。最后根据基站电磁辐射的分布特征、特点,分别从基站建设和个体防护两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张震远[4](2012)在《广州地铁线路维修管理模式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广州市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获得审批,广州地铁运营线路不断得到增长,线路设备的维修管理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点:设备维修管理难度增大、维修技术管理难度增大、风险控制成本增加。探索适应地铁快速发展的线路维修管理模式已经成为地铁运营的重要课题。广州地铁自从1997年一号线首通段运营开始后,线路设备一直采用自主维修模式,即线路巡道、月检、季检、年检、探伤及应急抢险抢修等全部由地铁自有线路维修人员完成。自主维修不管是日常检修工作,还是探伤和应急抢险抢修等关键工作均能够得到有效管理,作业安全质量可以保证,风险可以控制。在当时来看是一种比较稳妥的维修模式,但是随着广州地铁跨越式高速发展,自有人员的储备和培养速度难以适应大规模的建设开通速度,从2004年开始探讨实行委外维修模式,2008年以一号线线路专业为试点,2010年全面推广到运营各线路,并在建筑、机电等多个专业进行推广。本文以广州地铁线路专业现有的维修模式为基础,从安全质量、生产组织、维修技术能力、风险管理控制和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进行委外维修管理模式的探讨,进一步优化委外维修管理模式,并进行可行性分析。最后提出能够适合公司快速发展的维修模式和维修管理组织架构,实现优势资源整合。

谭星[5](2012)在《基于MES系统的Y公司业务流程优化效果评估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瞬息万变的市场中,生产企业都面临着必须不断改进生产运营模式的巨大压力。众多的挑战,包括市场全球化、国内外法规的颁布、客户对产品质量和按期交货的期望值甚至员工的心态,这些都促使生产企业不断寻找方法来提高生产效率和综合管理能力。为此,生产厂商们针对自身供应链的需求(如产品、物料、质量)都纷纷为生产运营管理投资IT系统,如ERP、MES和PCS,以期获得可持续发展。Y化妆品制造有限公司基于外部环境和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开展MES(制造执行系统)的项目研究,务求整合目前已成熟使用的各信息管理系统。上层的有QAD系统(ERP)和SRM系统(供应商管理与订货系统),基层的有EAM工程设备管理系统、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PCS配制过程控制系统、CAS输送分捡系统和SFM车间数据采集系统等。1997年,MES国际联合会提出了MES的11个功能模块:生产资源分配与监控、作业计划和排产、工艺规格标准管理、数据采集、作业员工管理、产品质量管理、过程管理、设备维护、绩效分析、生产单元调度和产品跟踪。它对MES的定义如下:MES能通过信息传递对从订单下达到产品完成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优化管理。Y公司MES的设计目标基本涵盖以上功能模块,整合全部的生产运营部门。如何有效整合各系统各部门,最大限度优化现有业务流程,避免系统成为形象工程是管理层首要解决的难题,层次分析法等作为一个辅助工具被提出。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本文从层次分析法的概念入手,辅以需求分析(专家)法,剖析了Y公司MES项目的设计研究执行过程,分析生产运营现状以及目前上线使用的系统,着重分析了各相关因素的彼此关系,建立MES项目评估的层次分析模型,并用真实数据计算模型中各系数的权值,验证MES使用后带来的好处和流程的优化。最后结合实例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辅以问卷调查法)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指导企业实践操作,帮助企业取得业务流程的优化。

姜鑫[6](2011)在《面向人因复杂性的军事对抗决策分析、建模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面向人因复杂性的军事对抗决策研究围绕军事复杂系统由“人”参与而产生的复杂性,以人因复杂性为特定视角系统深入地研究不确定性环境下军事对抗决策的分析、建模与应用。本文将军事对抗决策视为一类具体的人因复杂问题,引入多主体影响图、博弈论以及超博弈等理论工具分析军事对抗决策,并提出博弈网模型建模和求解被描述为超博弈的军事对抗决策问题,为军事对抗决策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工作的主要贡献和创新总结如下:(1)研究了面向人因复杂性的军事对抗决策理论基础复杂性、人因复杂性和人因复杂问题是本文研究的概念基础,人因复杂问题求解框架是后文问题研究的需求分析、认识和解决途径的方向性指导,为后文研究奠定了方法论基础。在引入新的复杂性概念体系基础上,提出了复杂性概念的一般认识框架,为复杂性概念自身以及复杂问题求解方法等方面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了认识论基准。在人因复杂性、人因复杂问题两个重要概念的基础上,逐步深入论述了“军事对抗决策是典型的人因复杂问题”这一核心命题,分析了军事对抗决策八个方面的复杂性特征以及它们同人因复杂性的联系。最后,建立了军事对抗决策等人因复杂问题的抽象求解框架,指出“从复杂到简单”须经过构建观念框架和变革观念框架两个步骤,并以建立数理模型方式为“变革观念框架”的效果提供了严谨的逻辑推理基础。(2)构建了面向人因复杂性的军事对抗决策分析框架面向人因复杂性的军事对抗决策观念分析框架,为描述和理解现实中的军事对抗决策行为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观念分析框架的构建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将军事对抗决策置于博弈论框架下,将其描述为多主体影响图,根据多主体影响图结构诱导的关联图可以有效地识别不同决策者决策行为之间的依赖关系,能够直观地分析人因复杂性本质特征的决策行为循环依赖性;进一步,针对现实中不确定性环境下的军事对抗决策的具体复杂性特点,分析了经典博弈论处理现实军事对抗决策的局限性,对基于多主体影响图和博弈论的分析框架进行了反思,提出利用超博弈替代经典博弈论应对现实中共同知识和理性假设失效的困境,经过变革进一步建立了基于多主体影响图和超博弈的军事对抗决策观念分析框架。观念分析框架的研究遵循人因复杂问题求解框架的基本思路,研究结论进一步印证了该求解框架的指导性和有效性。(3)提出了博弈网模型并研究了基于博弈网的军事对抗决策建模及应用博弈网模型是对超博弈问题进行描述的图模型,能够恰当地反映超博弈的基本特征。系统讨论了博弈网的定义、解析表达,并用两个实例展示了博弈网模型的建模效果。在引入单方博弈网的基础上,定义了信念映射算子,证明了“单方博弈网是博弈网在某个局中人信念下的映射”,讨论了博弈网的信念结构。定义了博弈网的两种形式的解的概念,分别是理论意义上的均衡解和实际情况下的优化解。最后明确了采用博弈网建模超博弈问题的基本流程。基于博弈网的军事对抗决策方法引入了不确定性和有限理性的处理机制,将军事对抗决策过程等价为某个局中人作为决策者的单方博弈网的建立、修正和求解的过程。详细讨论了新方法的基本流程,并用“左勾拳”和“镰割”等两个战史上赫赫有名的军事计划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实用性。(4)提出了扩展型博弈网模型并研究了基于扩展型博弈网的军事对抗决策建模及应用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三种扩展型博弈网模型,基于扩展型博弈网,研究了面向更加一般性问题的军事对抗决策的建模及应用。首先,对具有多维、动态和层次三种特征的超博弈问题进行了界定,进而分别研究了多维、动态和层次博弈网模型。进一步,将具有多领域和多阶段特征的军事对抗决策问题的求解抽象为扩展型博弈网模型的建立和求解过程。扩展型博弈网求解的基本思路是将其转化为简单博弈网模型,然后采用求解简单博弈网的方法讨论它们的均衡解和优化解。最后,构造算例展示了基于扩展型博弈网的多领域和多阶段军事对抗决策问题的建模与求解过程。将博弈网模型和基于博弈网的军事对抗决策方法进一步推向实用,使得作为本文核心内容的这两项研究兼具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苏建东[7](2008)在《经历变迁 创造历史——零售流通业信息化改革开放30年回顾》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零售业大发展的30年。从以夫妻店、个体店为主,国有商场凤毛麟角,到今天外资、合资、国有、民营多种成分并存,最主要的是零售业的经营业态和经营模式发生了本质的变革和提升,零售业正在成为时尚生活方式的一种代言,成为体现国民经济与国民生活品质的一个窗口。当然,我们这里说的零售业的变革也包括餐饮娱乐等服务业在内。零售业的提升不仅带给千家万户生活品质的提升,同时也造就了一批现代的营业额达到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大型连锁和零售企业。推进零售业进行现代化组织与管理方式变革离不开IT系统、IT的支持和辅助。无论是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三大现代零售发展要素,还是客户关系管理,供应商管理,数据分析与决策、购物篮管理等现代零售经理管理理念与方式,都少不了IT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罗柱良[8](2006)在《高速公路联网信息管理监控及IC卡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是国家为加快公路建设发展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这项决策实施以来,极大地促进了广东省公路交通建设,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不断增加,路网格局基本形成,为全省经济的高速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但是,在经营性收费高速公路项目管理中,由于投资主体管理不规范和历史原因,形成多家高速公路建设与经营管理公司,在缺少统一技术标准和监管机制下,这种“一路一公司、建管一体化“的建设管理模式必然形成各高速公路实行独立收费,相邻路段连接处都设有主线收费站,造成主线收费站过多过密,严重损害了高速公路“高速、快捷”的形象和阻碍了路网作用的发挥。实行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的目的就是要解决高速公路网中,各收费单位因独立进行收费而各自设置封闭的收费设施,造成高速公路网中有众多不合理的主线收费站问题,合理撤并主线收费站,为用户提供全省范围内“一卡通行”的非现金缴费方式,以及在主线收费站及重要城市出入口收费站设置ETC车道,采用不停车收费技术解决收费站的交通堵塞问题。我作为一名路段管理人员,全程参与了广东省高速公路区域联网收费的前期准备、系统改造和联网实施阶段的实践工作。本文将对广东省高速公路开展联网收费工作的背景、难度、进程和意义等方面详细论述,并着重对于联网后的监控及通行卡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及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深入分析。

张勇军[9](2006)在《中国汽车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从研究汽车企业国际竞争力角度出发,运用竞争力经济学理论、产业经济学理论、波特的企业竞争力理论、基于能力的企业竞争力理论以及经济学与管理学中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对企业国际竞争力理论及评价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论文重点分析研究了在激烈的经济全球化竞争中,在世界汽车跨国公司“6+3”全部进入中国汽车市场的背景下,中国的汽车企业集团、轿车(合资)企业和民营汽车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竞争格局。并建立了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提出了提高中国汽车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论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是导论,主要就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进行了说明,同时就国内外对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方法、思路以及相关的研究动态进行了阐述。第二章归纳了研究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理论。它包括:竞争力经济学理论、产业经济学理论、波特的企业竞争力理论和基于能力的企业竞争力理论等。第三章论述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及发展模式。同时与美、日、韩等国汽车工业发展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第四章就中国汽车企业分为企业集团(国有)、轿车企业(合资)、民营企业(民营资本)分别进行了企业竞争格局的分析和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第五章针对中国汽车企业发展现状,建立了汽车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对中国汽车企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评析。第六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中国汽车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第七章对全文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本论文的特色主要体现在:(1)在研究的基本视觉上,从企业层面出发,对中国汽车企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透视;(2)在研究内容上,从中国汽车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出发,分别对汽车企业集团、轿车(合资)、民营汽车企业进行了竞争格局分析和竞争力的国际比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同时建立了汽车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3)在研究方法上,运用了竞争力经济学理论、产业经济学理论、波特的企业竞争力理论、基于能力的企业竞争力理论和层次分析法对中国汽车企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4)在研究结论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中国汽车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孙刚[10](2005)在《我国企业实施ERP的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二十世纪企业只有通过应用电子商务加强竞争优势,才有生命力和前途。建立ERP 系统正是当前信息化管理基础的重中之重。在中国己加入WTO、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市场竞争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引入ERP 的管理理念和实施ERP 系统己迫在眉睫, ERP 系统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和竞争力,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正确认识和理解ERP,是实施ERP 的前提。本文第一部分从ERP 的发展的过程,论述了ERP 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它所蕴含的管理思想,以及商务时代ERP 的特点和发展趋势。ERP 不单是软件产品,它是蕴含先进管理思想的企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ERP 进入中国己有二十多年的时间,它经历了启动期、成长期和成熟期。本文第二部分研究了我国企业实施ERP 系统的发展历程和在认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分析了其原因。本文第三部分,包括对ERP 认识、企业信息规划、ERP 选型、企业的管理变革和实施ERP 的策略。全面详细论述了企业如何成功实施ERP 系统。最后一部分,建立ERP 系统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及模糊评判模型,对企业实施ERP 系统的总体绩效水平进行了评价。

二、机电部广州通信研究所(七所)华南通信系统工程公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机电部广州通信研究所(七所)华南通信系统工程公司(论文提纲范文)

(1)突发事件情况下高速公路EMIS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 研究意义
    1.5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5.2 拟采取的技术路线
    1.6 论文的创新点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及应急管理理论
    2.1 高速公路突发事件的相关概念
        2.1.1 突发事件的概念
        2.1.2 突发事件的特点
        2.1.3 突发事件的分类和分级
    2.2 高速公路应急管理理论的相关概念
        2.2.1 应急管理的概念
        2.2.2 应急管理的特点和原则
        2.2.3 应急管理的救援流程
        2.2.4 应急管理的意义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评价模型体系的确定
    3.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3.2 评价指标的分类
    3.3 评价指标的选择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4.1 基于熵修正的 AHP 改进算法
    4.2 加权平均法
    4.3 评价指标的赋权运算——算例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研究
    5.1 应急救援的相关概念
        5.1.1 应急救援的概念
        5.1.2 应急救援的原则
    5.2 应急救援的时间分段模型
        5.2.1 时间分段的宏观模型
        5.2.2 时间分段的微观模型
    5.3 应急救援的组织结构模型
        5.3.1 救援组织的宏观模型
        5.3.2 救援组织的微观模型
    5.4 应急救援流程的研究
        5.4.1 应急救援完整流程
        5.4.2 交通事故应急救援流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EMIS 仿真软件的开发和应用
    6.1 系统的总体结构
    6.2 开发平台介绍
        6.2.1 开发环境
        6.2.2 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
    6.3 基于 C/S 架构的设计思想
        6.3.1 C/S 架构及其特点
        6.3.2 MVC 设计模式
    6.4 EMIS 仿真软件的设计
        6.4.1 主界面设计
        6.4.2 数据库设计
        6.4.3 接口设计
    6.5 案例分析
        6.5.1 广深高速公路简介
        6.5.2 案例介绍与分析
        6.5.3 EMIS 仿真软件的应用
    6.6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高速公路突发事件评价指标调查表(专家评价)
附录2 应急流程图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成与初步实施研究(1992-2002年)(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选题的缘起
        (一)理论价值
        (二)实践价值
        (三)学术价值
    二、 本选题研究的学术状况
        (一)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和初步实施研究总体概况
        (二)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和初步实施研究的学术成果及学术观点回顾
        (三)对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和实施研究状况的点评
    三、 研究对象及相关问题的说明
        (一)时间界定
        (二)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 论文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五、 创新点、难点及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一)创新点
        (二)难点
        (三)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第一章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确立的依据
    第一节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渊源
        一、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
        二、 马克思主义持续发展思想
        三、 西方可持续发展思想
    第二节 中共执政中对持续发展的实践和理论探索
        一、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实践与思考
        二、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实践与探索
    第三节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 环境危机:中国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二、 中共中央对国家发展方式的思考
        三、 理论界对中国发展问题的探讨
第二章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立
    第一节 世界舞台展现中国主张
        一、 可持续发展从理论走向实践
        二、 中国积极参与世界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主张
    第二节 《中国 21 世纪议程》:中国主张的结晶
        一、 制定《中国 21 世纪议程》的初步启动
        二、 《中国 21 世纪议程》文本的制定
        三、 《中国 21 世纪议程》出台:新国家战略的确立
    第三节 《中国 21 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特点
        一、 《中国 21 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
        二、 《中国 21 世纪议程》的基本特点
第三章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初步实施
    第一节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开启
        一、 万里长征第一步: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启动
        二、 《中国 21 世纪议程》被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第二节 提高思想自觉,推动战略实施
        一、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深化
        二、 可持续发展宣传教育
    第三节 人口、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行动
        一、 坚持计划生育,推动扶贫开发
        二、 实施绿色工程
        三、 创办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保障措施
        一、 可持续发展的立法与实施
        二、 实施两大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与西部大开发战略
第四章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初步实施总结
    第一节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初步实施的成效
        一、 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 人口等社会可持续发展取得成效
        三、 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进展
        四、 可持续发展法制体系日益健全
        五、 科技教育支持能力得到提高
    第二节 中国进一步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问题
        一、 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转变
        二、 人口、资源及生态环境压力依然巨大
        三、 可持续发展的法制体系有待完善和执法检查工作薄弱
        四、 包括领导干部在内的公众可持续发展意识比较薄弱
第五章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和初步实施的历史启示
    一、 深刻认识与把握国情是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的前提和基础
    二、 拥有世界视野,妥善处理可持续发展领域内的全球性事务
    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地制宜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四、 重视科学咨询,增强决策科学化
    五、 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扩大公众参与
    六、 提高中共的执政能力,提升战略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后记

(3)WCDMA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电磁辐射的概述
        1.1.1 电磁辐射的定义
        1.1.2 电磁辐射的来源
        1.1.3 电磁辐射危害人体的机理
        1.1.4 电磁辐射区场的划分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移动通信基站及其电磁波传播特性
    2.1 通信基站的研究
        2.1.1 基站定义
        2.1.2 基站的作用
        2.1.3 基站类型
        2.1.4 基站电磁辐射
    2.2 电磁波传播理论及模型
        2.2.1 无线电波传播特性
    2.3 电磁波传播方式
        2.3.2 三种基本传播方向
        2.3.3 电波传播模型
        2.3.4 传播模型的使用
    2.4 移动通信的特点
        2.4.1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2.4.2 移动通信的特点
        2.4.3 基站天线架设方式
    2.5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强度的理论计算
        2.5.1 电磁波传播公式
        2.5.2 基站电磁辐射理论值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站电磁辐射的评价标准及监测方法
    3.1 基站电磁辐射评价标准
        3.1.1 国内相关标准
        3.1.2 国外相关标准
    3.2 基站电磁辐射监测方法
        3.2.1 监测条件
        3.2.2 监测方法
        3.2.3 数据处理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磁辐射预测模型与计算模型
    4.1 电磁辐射区场的划分
        4.1.1 远区场及特点
        4.1.2 近区场及特点
        4.1.3 远区场与近区场的定义划分
        4.1.4 近区场与远区场划分的意义
    4.2 天线轴向电磁辐射水平预测方法
    4.3 天线波瓣图对电磁辐射的影响分析
        4.3.1 辐射强度计算公式的修订
        4.3.2 方向函数的拟合
        4.3.3 简化方向函数预测模式
    4.4 天线倾角对电磁辐射的影响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站电磁环境预测模型与实地测量分析
    5.1 GSM/WCDMA基站电磁环境预测
        5.1.1 GSM宏基站电磁环境预测
        5.1.2 GSM/WCDMA共站情况的电磁环境预测
        5.1.3 小结
    5.2 基站预测模型与测试结果的比较
    5.3 常见测量仪器
        5.3.1 测量仪器分类
        5.3.2 非选频式宽带辐射测量仪
        5.3.3 选频式宽带辐射测量仪
    5.4 基站电磁辐射测量方法
        5.4.1 环境条件
        5.4.2 布点方法
        5.4.3 监测时间和读数
        5.4.4 测量高度
    5.5 模拟基站辐射测量
        5.5.1 测量方案
        5.5.2 实际测量情况
        5.5.3 测量结果
        5.5.4 实测值与理论值对比
    5.6 安全防护距离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站电磁辐射的防护
    6.1 安全防护距离描述
    6.2 减少电磁辐射污染的一些措施
    6.3 基站建设的探讨
    6.4 基站建设项目电磁辐射环保评估
    6.5 常见的个体防护措施
    6.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4)广州地铁线路维修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线路维修的历史和变革
    1.3 线路维修管理的现状及其不足
    1.4 论文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5 论文的结构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国内外地铁线路维修模式概述
    2.1 国外地铁线路维修模式
        2.1.1 伦敦地铁线路维修模式分析
        2.1.1.1 伦敦地铁概况
        2.1.1.2 伦敦地铁线路维修组织模式总结分析
        2.1.2 新加坡地铁运营及线路维修组织概况
        2.1.2.1 新加坡地铁概况
        2.1.2.2 运营模式
        2.1.3 东京地铁线路维修组织概况
        2.1.3.1 东京地铁概况
        2.1.3.2 东京地铁线路维修组织模式总结分析
    2.2 国内地铁线路维修模式
        2.2.1 香港地铁运营及维修组织概况
        2.2.1.1 香港地铁概况
        2.2.1.2 网络化维保控制管理模式
        2.2.1.3 调度管理模式
        2.2.2 北京地铁运营及线路维修组织概况
        2.2.2.1 北京地铁概况
        2.2.2.2 北京地铁模式对广州地铁线路维修模式的启示
    2.3 国内其他地铁线路维修模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广州地铁线路维修自修模式概述
    3.1 广州地铁线路自修生产组织情况
        3.1.1 广州地铁运营事业总部现有体系架构情况
        3.1.2 维修中心组织架构和职能职责
        3.1.3 工建部组织架构和职能职责
    3.2 广州地铁线路自修生产管理程序
        3.2.1 生产组织管理原则
        3.2.1.1 总则
        3.2.1.2 生产组织管理原则的内容
        3.2.1.3 生产管理的机构
        3.2.2 生产管理程序
        3.2.2.1 计划性检修管理
        3.2.2.2 检修计划
        3.2.2.3 故障处理及抢修
        3.2.2.4 故障跟踪
        3.2.2.5 作业令签发
        3.2.3 作业管理
        3.2.3.1 作业调整及废止
        3.2.3.2 配合作业
        3.2.3.3 作业报点与消令
    3.3 广州地铁线路自修安全管理程序
        3.3.1 安全工作方针与目标
        3.3.1.1 安全工作的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3.3.1.2 安全工作目标
        3.3.1.3 安全管理组织与职责
        3.3.2 安全例会制度
        3.3.2.1 会议组织
        3.3.2.2 会议议题
        3.3.2.3 安全网络例会
        3.3.3 安全管理
        3.3.3.1 安全管理内容
        3.3.3.2 安全责任制
        3.3.3.3 安全管理计划
        3.3.3.4 安全培训
        3.3.3.5 安全检查
        3.3.3.6 安全演练
        3.3.3.7 安全整改
        3.3.4 事故报告与处理
        3.3.4.1 行车事故
        3.3.4.2 现场抢险处理程序:
        3.3.4.3 调查和处理程序
        3.3.5 设备事故
        3.3.5.1 事故报告
        3.3.5.2 现场事故处理
        3.3.5.3 事故调查
        3.3.5.4 事故的分析及处理
        3.3.5.5 事故结案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广州地铁线路委外维修模式分析
    4.1 线路委外维修管理的原则
    4.2 线路委外维修项目管理的分类
    4.3 委外维修管理的定位
    4.4 委外维修管理的目标
    4.5 委外维修管理组织
        4.5.1 五号线线路及感应板专业地铁方组织架构
        4.5.2 五号线线路及感应板专业委外承包商的组织架构
        4.5.3 委外承包商的业务内容
    4.6 委外维修的安全管理
        4.6.1 安全保证体系
        4.6.2 安全管理制度
        4.6.3 安全监管
        4.6.4 故障申报与追踪
    4.7 委外维修项目的风险管理
        4.7.1 风险管理理论
        4.7.1.1 风险的定义
        4.7.1.2 风险的本质
        4.7.1.3 风险的类型
        4.7.2 风险管理的内容
    4.8 委外维修项目的合同管理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结论
    5.2 未来研究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线路设备维修周期与工作内容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5)基于MES系统的Y公司业务流程优化效果评估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理论发展与完善的需要
        1.2.2 实践的需要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1.4 论文结构与技术路线
        1.4.1 论文的结构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制造执行系统概述
        2.1.1 制造执行系统的定义
        2.1.2 制造执行系统的功能
        2.1.3 制造执行系统的分类
        2.1.4 制造执行系统的行业异同
        2.1.5 制造执行系统的国内外发展应用
    2.2 基于供应链的系统整合基本理论概述
        2.2.1 供应链系统整合、信息共享的必要性
        2.2.2 MES是解决之道
        2.2.3 以MES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集成框架
    2.3 层次分析法理论概述
        2.3.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3.2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2.3.3 层次分析法的1-9比例标度
        2.3.4 应用层次分析法的注意事项
    2.4 层次分析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4.1 国外研究发展及现状
        2.4.2 国内研究发展及现状
第三章 公司背景与生产管理现状介绍
    3.1 Y公司的背景介绍
        3.1.1 Y公司简介
        3.1.2 Y公司的品牌经营模式
        3.1.3 Y公司的产品分类
    3.2 Y公司的供应链详细介绍
        3.2.1 供应链简介
        3.2.2 中国供应链的职能部门设置
        3.2.3 制造执行过程介绍
        3.2.4 中国供应链的SWOT分析
        3.2.5 SWOT分析的对策
    3.3 Y公司生产运营管理以及上线系统介绍
        3.3.1 公司企业级的系统
        3.3.2 生产运营级别的系统
        3.3.3 Y公司目前的生产运作流程
    3.4 制造执行系统项目详细分析
        3.4.1 MES项目的目标
        3.4.2 MES整合的系统和优化的操作流程
        3.4.3 MES整合框架
第四章 针对MES系统整合的层次分析评估模型的设计
    4.1 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
    4.2 建立评估指标体系
        4.2.1 Y公司的实际生产情况
        4.2.2 评估指标体系
    4.3 影响制造执行系统的因素
        4.3.1 集成因素
        4.3.2 质量因素
        4.3.3 生产因素
        4.3.4 资源利用因素
        4.3.5 适用因素
        4.3.6 可靠性因素
    4.4 层次分析模型的构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层次分析模型的应用与评估
    5.1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5.2 应用层次分析模型计算分析
        5.2.1 GAHP确定准则层的权重
        5.2.2 问卷调查法确定指标层权重
        5.2.3 层次总排序图
    5.3 层次分析的结果评估
        5.3.1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原理和步骤
        5.3.2 问卷调查
        5.3.3 调查结果
        5.3.4 评价结果计算
    5.4 评价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GAHP法确定准则层权重收集的相关表格
附录2 MES系统调查问卷
附录3 调查问卷综合结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面向人因复杂性的军事对抗决策分析、建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从信息优势到决策优势
        1.1.2 复杂性无处不在
        1.1.3 面向人因复杂性的军事对抗决策研究
        1.1.4 论文选题依据
    1.2 研究现状
        1.2.1 基于复杂性的战争问题研究
        1.2.2 人因复杂性研究
        1.2.3 军事对抗决策研究
        1.2.4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工作
        1.3.1 研究内容
        1.3.2 创新点
        1.3.3 研究意义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面向人因复杂性的军事对抗决策理论基础
    2.1 复杂性概念辨析与一般认识框架
        2.1.1 复杂性概念辨析
        2.1.2 复杂性概念一般认识框架
    2.2 人因复杂问题与人因复杂性
        2.2.1 概念及特点
        2.2.2 军事对抗决策的复杂性与人因复杂性
    2.3 人因复杂问题求解框架
        2.3.1 求解框架
        2.3.2 从复杂到简单:观念框架变革
    2.4 军事对抗决策分析与建模研究总体思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面向人因复杂性的军事对抗决策分析框架
    3.1 概述
    3.2 基于多主体影响图和博弈论的观念分析框架
        3.2.1 多主体影响图概述
        3.2.2 基于多主体影响图和博弈论的军事对抗决策分析与建模
        3.2.3 案例分析
        3.2.4 分析框架的深入讨论:处理与利用循环依赖性
    3.3 观念分析框架的再认识
        3.3.1 观念分析框架的重要意义及其局限性
        3.3.2 对经典博弈论框架下理性、均衡及共同知识等概念的再认识
    3.4 基于超博弈的观念分析框架变革
        3.4.1 军事对抗决策的超博弈描述
        3.4.2 军事对抗决策观念分析框架变革
        3.4.3 基于多主体影响图和超博弈的军事对抗决策分析框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博弈网的军事对抗决策建模及应用
    4.1 概述
    4.2 博弈网模型
        4.2.1 模型描述
        4.2.2 单方博弈网
        4.2.3 博弈网的解
        4.2.4 博弈网建模
    4.3 基于博弈网的军事对抗决策方法
        4.3.1 问题描述
        4.3.2 基本思想
        4.3.3 方法流程
        4.3.4 案例分析
        4.3.5 方法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扩展型博弈网的军事对抗决策建模及应用
    5.1 概述
    5.2 扩展型博弈网模型
        5.2.1 多维博弈网
        5.2.2 动态博弈网
        5.2.3 层次博弈网
        5.2.4 其它扩展型博弈网
    5.3 基于多维博弈网的多领域军事对抗决策方法
        5.3.1 问题描述
        5.3.2 基本思想
        5.3.3 方法流程
        5.3.4 算例分析
    5.4 基于动态博弈网的多阶段军事对抗决策方法
        5.4.1 问题描述
        5.4.2 基本思想
        5.4.3 方法流程
        5.4.4 算例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
    6.2 进一步研究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8)高速公路联网信息管理监控及IC卡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我国高速公路的概况及发展规划
    1.2 广东省高速公路联网的管理现状
    1.3 广东省高速公路联网的重要意义
第2章 广东省高速公路联网的规划与设计
    2.1 广东省高速公路联网规划
    2.2 广东省高速公路联网的方案设计
第3章 监控系统的功能需求及实施方案
    3.1 监控系统的功能与任务
    3.2 监控系统的组成及主要设备
        3.2.1 监控系统的组成
        3.2.2 收费监控系统
第4章 监控系统的运行现状
    4.1 监控系统的分级管理模式
    4.2 收费监控的具体实施方案
    4.3 路面监控的运行现状
第5章 高速公路卡的分类及功能简述
    5.1 高速公路通行卡的分类
    5.2 通行卡的功能简述
    5.3 IC 卡系统的分类及特点
第6章 高速公路通行卡管理现状
    6.1 通行卡的制作与发行
    6.2 联网收费后通行卡的跟踪与调拨
    6.3 坏卡的查询与异常情况的处理
    6.4 收发卡过程的控制
    6.5 IC 卡系统中存的漏洞及解决方案
第7章 广东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坏卡查询功能的研究
    7.1 高速公路联网后对坏卡查询功能的需求分析
    7.2 通行卡查询的主要技术路线
    7.3 坏卡的查询过程及结果处理
第8章 高速公路联网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8.1 高速公路联网面临的主要问题
    8.2 解决联网问题现状的建议方案
    8.3 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后数据安全问题研究探讨
第9章 结 论
参考文献
摘要
ABSTRACT
后记

(9)中国汽车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本文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的目标、方法和内容
第2章 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理论
    2.1 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内涵
    2.2 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问题
    2.3 竞争力经济学理论
    2.4 产业经济学理论
    2.5 波特的企业竞争力理论
    2.6 基于能力的企业竞争力理论
第3章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国际比较
    3.1 汽车产业的产业属性及其特征
    3.2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历程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3.3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
第4章 中国汽车企业竞争力国际比较研究
    4.1 中国汽车企业(集团)竞争格局
    4.2 中国轿车(合资)企业竞争格局
    4.3 中国汽车(民营)企业竞争格局
    4.4 中国汽车企业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第5章 中国汽车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
    5.1 汽车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
    5.2 中外汽车企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5.3 汽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
    5.4 中国汽车企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原因分析
第6章 提高中国汽车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对策研究
    6.1 中国汽车工业急需重新认识的若干问题
    6.2 中国汽车企业发展的国家政策支持体系
    6.3 中国汽车企业国际竞争力发展战略对策研究
第7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本文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课题及发表的论文

(10)我国企业实施ERP的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ERP 产生的背景
    1.2 ERP 能够解决的现实问题
    1.3 研究ERP 的意义
        1.3.1 引入ERP 管理系统是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1.3.2 引入ERP 管理系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1.3.3 引入ERP 管理系统是顺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1.3.4 引入ERP 管理系统是企业深化改革的需要
        1.3.5 引入ERP 管理系统是发展民族软件产业的需要
第二章 ERP 的基本原理及其发展研究
    2.1 初期MRP
        2.1.1 初期MRP 的概念
        2.1.2 初期MRP 的基本原理
    2.2 闭环MRP
        2.2.1 闭环MRP 的概念
        2.2.2 闭环MRP 的基本原理
        2.2.3 闭环MRP 的特点
    2.3 MRPⅡ
        2.3.1 MRPⅡ的概念
        2.3.2 MRPⅡ的基本原理
        2.3.3 MRPⅡ的特点
    2.4 ERP
        2.4.1 ERP 的概念
        2.4.2 ERP 的基本原理
        2.4.3 ERP 的管理模式特点
        2.4.4 ERP 的核心思想
    2.5 电子商务时代的ERP
        2.5.1 ERP 功能的扩展
        2.5.2 EPR 向Intenet、Web 上的转移
        2.5.3 ERP 新的模块化软件和专业化软件
        2.5.4 ERP 软件向NT 平台的转移
第三章 我国企业实施ERP 的发展历程和存在问题研究
    3.1 ERP 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3.1.1 ERP 发展历程
        3.1.2 我国企业实施ERP 的现状
    3.2 我国企业实施ERP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2.1 软件的适应性
        3.2.2 战略规划的缺失
        3.2.3 信息化观念的缺失
        3.2.4 软件选择的缺失
第四章 ERP 系统实施对策研究
    4.1 正确认识ERP
        4.1.1 对ERP 认识的几个误区
        4.1.2 ERP 的管理思想
        4.1.3 与ERP 相关的管理理论
    4.2 企业信息化规划
        4.2.1 信息化战略规划
        4.2.2 信息化战略规划的意义
        4.2.3 信息化战略规划方法
    4.3 ERP 选型策略
        4.3.1 企业实施ERP 的需求分析
        4.3.2 ERP 选型原则
        4.3.3 ERP 软件选型
        4.3.4 ERP 选型误区
    4.4 企业实施ERP 与管理变革
        4.4.1 企业实施ERP 需要思想观念的变革
        4.4.2 企业实施ERP 需要企业文化的变革
        4.4.3 企业实施ERP 需要组织结构的变革
        4.4.4 企业实施ERP 需要业务流程的变革
        4.4.5 企业实施ERP 需要管理体制的变革
    4.5 ERP 实施策略
        4.5.1 实施ERP 系统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4.5.2 实施ERP 系统的条件
        4.5.3 实施ERP 系统的成功因素
第五章 企业ERP 系统绩效的评价
    5.1 影响ERP 系统绩效的因素
        5.1.1 外部约束
        5.1.2 内部约束
    5.2 ERP 系统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及模糊评判模型
        5.2.1 ERP 系统绩效的指标体系
        5.2.2 ERP 绩效的模糊评判模型
        5.2.2 实际算例
    5.3 结论
第六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摘要
ABSTRACT
致谢
导师及作者简介

四、机电部广州通信研究所(七所)华南通信系统工程公司(论文参考文献)

  • [1]突发事件情况下高速公路EMIS的研究[D]. 郑兆鹏. 华南理工大学, 2013(03)
  • [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成与初步实施研究(1992-2002年)[D]. 崔海伟. 中共中央党校, 2013(10)
  • [3]WCDMA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研究[D]. 萧太文.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5)
  • [4]广州地铁线路维修管理模式研究[D]. 张震远.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5)
  • [5]基于MES系统的Y公司业务流程优化效果评估体系研究[D]. 谭星.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6)
  • [6]面向人因复杂性的军事对抗决策分析、建模与应用研究[D]. 姜鑫.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1(07)
  • [7]经历变迁 创造历史——零售流通业信息化改革开放30年回顾[J]. 苏建东. 信息与电脑, 2008(12)
  • [8]高速公路联网信息管理监控及IC卡系统研究[D]. 罗柱良. 吉林大学, 2006(05)
  • [9]中国汽车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 张勇军. 武汉理工大学, 2006(02)
  • [10]我国企业实施ERP的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D]. 孙刚. 吉林大学, 2005(06)

标签:;  ;  ;  ;  ;  

华南通信系统工程公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