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弦乐演奏技能中的若干心理学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李彦姝[1](2021)在《小提琴集体课的教学实践研究 ——以西南大学附属小学选修课程“小提琴集体课”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李茜丝[2](2021)在《高等师范院校视唱练耳教学技能培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视唱练耳是音乐专业的必修课和基础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技术性,并作为一门覆盖面较大的专业公共课在专业音乐院校、高等师范院校、综合大学音乐学院的音乐教学中占重要地位。其教学内容涵盖视唱、练耳及基础理论等音乐知识技能,是一个多学科结合交叉、知识结构相互渗透的音乐教育基础学科。文章从高等师范院校的视唱练耳课程出发,结合新时代科技发展现状,以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视唱练耳教学技能为主要研究内容,对视唱练耳课程提出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提出视唱练耳教学中借助多种教具提升学生本体性知识能力、学生视唱练耳学习经验培养以及学生视唱练耳教学技能培养方法等见解,旨在满足新时代学生需求,提升高师院校学生视唱练耳教学技能。文章框架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其中正文包括三个章节。第一章为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技能综述,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现状进行阐述,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现阶段高师院校视唱练耳教学以及视唱练耳教学技能培养等问题。第二章对具体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分别从本体性知识、教学能力培养和学习经验评价三个方面论述,以教具为主线,设计新颖、科学的教学形式,采用恰当、灵活的教学策略,以具体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教学技能,采用三阶段的学习经验评价法对学生教师技能的形成过程进行掌控和调节。第三章对高师视唱练耳教学能力培养提出建议,注重学生“教与学”的双重定位,为高师视唱练耳的教学提出合理且具有实践性的应用性结论。文章结合当前科技发展、专业学科发展状况,以问题提出、研究、实践的递进关系为研究思路,对新时代背景下的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技能培养进行剖析。一方面,以科学的态度探讨提升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期培养出集自身专业和综合能力为一体的教学性人才。另一方面,采用适应新型教学的视唱练耳教学内容以打破传统视唱练耳教学的被动性、枯燥性,提供多种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自己学习思考,为视唱练耳学科在新时代的发展提出见解。
Yu-Lun Gerke Yang[3](2021)在《器乐表演心理与生理行为研究》文中提出器乐舞台表演艺术是通过人的演奏、肢体动作来塑造形象从而来传达情感、展现生活的一种艺术。乐器演奏的实质是演奏者将乐谱予以记忆理解后,通过长时间的思想意志和身体功能的训练,对乐曲进行思想上的二次加工后,用神经控制身体局部或部分肌肉,最终使乐曲一种更为完美的形态展示出来的过程。演奏者将生理和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时,再加上演奏前反复研究音乐作品的内在含义,深刻体会其情感表达内容,才可以通过表演者的肢体、表情等传达给观众。演奏生理心理学主要从心理动力方法、存在人本主义方法、认知行为法和整合法入手,让演奏者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演奏生理与心理本质,并在演奏实践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将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引入到器乐舞台表演艺术研究中,从生理与心理角度,探讨演奏者演奏技巧训练方法、演奏者的心理技能训练方法、演奏者表演行为分析和提升方法、演奏者身心损伤的外部干预方法。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器乐表演者获得保持身体、心理健康,并以独特的个性,更加自信地在舞台上进行表演。
李玥[4](2021)在《综合性艺术表演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合性艺术表演是在音乐教学的一种常见的教学思路,包含了律动、音乐游戏、儿童歌舞表演、集体舞、简单的儿童歌舞剧、音乐剧、戏剧及曲艺等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关注音乐学习效能。它也是《全日制义务教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罗列的重要内容条目。本文主要研究综合性艺术表演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并列举相应策略指向的部分教学模式。研究有利于彰显音乐课程的特质;有利于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有利于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本项研究依托八大基础理论,以文献研究切入,继而通过实证调查和演绎推导得出结论。通过对上海市普陀、松江等8区小学音乐教师进行调查问卷采用和优质音乐课的课堂观察获得数据和实证,归纳出若干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综合性艺术表演的教学策略,如“引导多样化实践”“创设故事情境”等;提炼起部分出相应的策略下的教学模式,如“分层实施”、“动态实施”等。
孙荣廷[5](2021)在《译着《卓越音乐-提升表演的策略与方法》及学术评述》文中研究说明《卓越音乐——提升表演的策略与方法》是音乐表演研究领域的代表性着作,它旨在以新的角度审视音乐练习和表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为音乐家提供实用指导。此书涉及可能性和限制因素、练习策略、技法和措施三个部分,讨论了音乐内的策略和音乐外的技术对音乐家演奏和表演水平的提升。第一部分提供了实现卓越音乐的基本原则;第二部分介绍了提高练琴有效性和高效性的策略,介绍了针对各式各样表演环境的练习特征,并根据其所依赖的心理学机制来组织练习策略,以生成高效实用的练习方法;第三部分向读者介绍的是多学科层面的前沿技法和提升手段,包括用于提升音乐演奏的运动科学、心理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认知科学和医学。从生理、心理、药理方面阐释了这些措施的可行性,同时强调了音乐家身心意义的问题及保护措施;后记则提出了提升音乐表演的未来研究方向。
李好[6](2020)在《胡琴套曲《清明上河图》二度创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胡琴套曲《清明上河图》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二度创作进行研究与分析。该作品是由作曲家史志有先生根据宋代张择端名画以及特有的河南地域风格素材创作而成,由我国当代民族器乐表演艺术家宋飞进行首演与录制。本文选择聚焦2015年国家大剧院所上演的《中国音画乐舞<清明上河图>情境音乐会》音像版本进行研究。这是该作品自2005年问世以来首次以“情景音乐会”的形式“首演亮相”,深受业内外专业人士与观众的认可与赞誉,可称得上是一次引领中国弓弦艺术新的探索方向的重要作品。本文主要以音像资料与谱例对比,以及通过对演奏家宋飞的深入采访等研究方法,对胡琴套曲《清明上河图》作品的二度创作特点及具体体现进行归纳与总结。本文共分为三个章节:一、以演奏家二度创作视角,分析该作品的基本特征。二、通过“音-谱”关系来说明该作品二度创作的主要特点。三、关注该作品“情景音乐会”的舞台表演形式,以及“坐奏-站奏”的演奏形式对演奏家表演状态等多方面所产生的变化。通过研究与分析,最终体现出演奏家以自身深厚的文化修养、审美经验、情感体悟等不断对音乐作品予以丰富的诠释乃至重塑的过程。其中包括对作曲家一度创作乐谱的深入诠释,以及丰富音乐表现力的舞台表演等,均构成这部作品二度创作的重要因素,并以其直接或间接的形式影响演奏家对于作品(包括现场演出过程中)全面而深入的诠释,进而不断提升着作品的艺术魅力和美学品格。
牛杰[7](2020)在《高中合唱教学中钢琴伴奏的现状及应用对策研究 ——以S市D高中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合唱教学作为高中音乐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培养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钢琴伴奏作为高中音乐教师的必备教学能力,在合唱教学中承担着重要的教学功能,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烘托课堂气氛,还有助于学生提升音乐素质、发展审美能力、培养合作能力。尽管我国对于音乐教育中钢琴伴奏的认识不断提高,但是在高中音乐教育中钢琴伴奏的运用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通过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S市D高中合唱教学中钢琴伴奏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第一章是对钢琴伴奏和高中合唱教学的概述。阐释了钢琴技术的具体门类,钢琴伴奏的应用形式,高中合唱教学与钢琴伴奏的意义及作用。为研究高中合唱教学中钢琴伴奏的现状提供研究视角,也是研究高中合唱教学中的钢琴伴奏现状存在问题、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的理论基础。第二章是对高中合唱教学中钢琴伴奏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调查研究高中合唱教学中钢琴伴奏的整体现状,包括教学环境及设备、教学方式及钢琴伴奏的应用、教师伴奏能力及其影像因素、学生对钢琴与合唱态度及认识四个维度;从教学过程、伴奏能力、训练方法和学生反馈四个方面分析高中合唱教学中的钢琴伴奏现状的案例;D高中合唱教学中影响钢琴伴奏的因素包括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不仅存在学校不重视,班主任不支持、教学师资匮乏、缺乏教师考核机制、伴奏乐谱选择等方面客观问题,还存在教师伴奏能力薄弱、伴奏方式流于形式、伴奏者案头工作准备不足、伴奏者与合唱团配合缺乏合作意识、学生个体差异等主观问题。第三章是为促进钢琴伴奏在高中合唱教学中的发展提出解决对策。具体从三个方面探讨解决对策。其一,改进学校问题。提高学校重视程度保证训练时间;合理配置硬件设备和曲谱音响资料;通过拓展音乐实践活动来扩大钢琴伴奏的应用范围;将音乐教师的伴奏与弹唱能力作为评价机制中的考核项目;从改进授课模式、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综合能力等方面优化相关院校钢琴伴奏课程。其二,提升教师素质。教师作为伴奏者从钢琴技术、音乐理论、听觉与视觉、应变能力、合作意识等方面提高伴奏能力;明确钢琴伴奏在合唱艺术中不同部分承担的功能,钢琴伴奏所扮演的角色及钢琴伴奏与合唱的关系;促进钢琴伴奏对学生审美能力、音乐素质与合作能力发展的作用;教师作为伴奏者应当了解钢琴及合唱队列的排列位置、通过提前研读乐谱和提前与指挥沟通来准备案头工作;掌握钢琴伴奏在合唱教学中的步骤与方法;运用不同于独奏的读谱方式及训练方法;通过继续教育、网络教学和集中培训等方式进行在职教育。其三,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合唱团声部长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巩固练习,学生弹奏钢琴伴奏自主练习,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选择四手联弹的作品,以师生共同伴奏方式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促进高中音乐教学中钢琴伴奏的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彭晨[8](2020)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新疆大中小学音乐素养的现状调查研究 ——以乌鲁木齐市学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最初始于20世纪90年代,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简称经合组织(OECD)]开展“素养的界定与遴选”(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Competencies,简称DeSeCo)研究项目(OECD,2005),将该词用于描述所有社会成员都应具备的共同素养中那些最关键、必要且居于核心地位的素养。随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和德国等国家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对核心素养的概念进行界定。2013年,在我国教育部的部署指导下,北京师范大学同多所高校及近百位专家开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的课题。在2015年和2016年,教育部两次就核心素养研究报告向全国征求意见并进行修订。最终,将核心素养界定为: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具体某一科目过程中所积累到的知识和能力,而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音乐科目或者是受音乐教育之后所学到的音乐知识、技能和品格,也是音乐学科独特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在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意见》中指出,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讲话,并指出教育应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构建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生核心素养框架,已经成为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和基础,而研究不同学段、不同层次学生的音乐素养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基于这些教育政策的背景下,笔者将以核心素养中所提出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依据,以不同学段制定的国家标准为理论支撑,从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普通高等院校音乐类专业的音乐表演专业和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视角切入。经过研读和梳理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的音乐课程标准,及《音乐与舞蹈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音乐类专业)》的要求,对新疆乌鲁木齐市大中小学校学生进行音乐素养现状的情况进行实地调查。以乌鲁木齐市第一百二十六小学、乌鲁木齐市第二中学、新疆艺术学院为研究对象,发现不同学段、不同层次在学校音乐教育方面以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为目标,在培养学生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这些关键能力之外,从红色经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培养各民族学生“三个热爱”、增强“四个自信”、牢固树立“五个认同”和马克思主义五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必备品格。将音乐学科的育人价值与音乐素养作为教学实践出发点,使不同学段、不同层次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马熔艺[9](2020)在《音乐“智”组织学习未来之思》文中认为随着科学技术高度发展,政治、经济、文化、人们的思维方式都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但机械应试的教育模式却迟迟不变,于是社会各界开始呼吁教育的变革。随着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科技领域与教育领域持续融合,人们预见到科技的力量兴许是促进教育彻底变革的难得契机。近年来,在线教育技术持续升级,打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更在来势汹汹的疫情之下发挥着巨大的价值。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教育将带来了一次彻底的革命,实现教育资源最大程度的利用,使规模化前提下的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是实现教育生态重构的重要手段。受到西方工业文明意识形态与现代机械教育观的影响,我国当下的音乐教育带有相当浓郁的工具论色彩,“技术中心论”割裂了音乐技术与人文之间的有效关联,以人为本的教育初衷被遗忘。且受制于稀缺的音乐资源,我国部分民众难以接触到音乐教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科技的衍生、资本的进驻、政策的支持,音乐教育与科技已经开始了一场“跨界的交响”。本文引入了“自组织学习”的概念,意在说明当下“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方式与学生被动的学习模式已经对人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而自组织学习是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构建知识体系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人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符合生态文明时代的教育诉求。借助于当下“人工智能+教育”结合所衍生出的强大的智能学习平台,可以更好的促进自组织学习的开展,遂创造了“智”组织学习的新概念。文章引入了大量社会资本(企业)所打造的“音乐教育+人工智能”的学习产品作为例证,并思考未来音乐教与学的发展方向,希望科技的力量能带领我们实现音乐“智”组织学习的期盼。
王晨曦[10](2020)在《科尔托《肖邦练习曲演奏指南》的教学研究》文中认为肖邦练习曲作为钢琴技巧性练习曲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在音乐作品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如今也成为了钢琴专业学习者所必须使用的教材。由于肖邦练习曲涵盖了钢琴演奏技术训练中较高层次的技巧训练和较为复杂的音乐艺术价值,所以在肖邦练习曲的钢琴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不少的技术难题和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关于如何建立较为科学严谨的教学指导体系和训练思维是解决有关肖邦练习曲教学和钢琴演奏技巧训练的关键问题。钢琴演奏指南作为有关钢琴技巧训练的教学参考,可以给我们的钢琴学习提供丰富的研究素材,因此,有关肖邦练习曲钢琴演奏指导的研究也构成了我国当代钢琴教学实践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运用国内外现有的文献资料,以具体的钢琴音乐作品和钢琴练习曲的练习范例为实例,对其中的音乐元素如指法、节奏、音符和文字说明等进行分析与探究,从而对钢琴练习曲的教学方法及钢琴演奏技巧训练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与思考。钢琴教学法专着是钢琴教学研究中的重要分析对象之一,研究不同教学方法的特点,是促进钢琴教学研究成果和钢琴教学目标实现的主要手段。科尔托《肖邦练习曲演奏指南》涉及了作者本人针对肖邦练习曲所需的钢琴演奏技术所编写的大量练习范例和演奏技术指导,这些范例的背后体现了科尔托作为法国钢琴学派代表的钢琴演奏审美以及尔托作为着名钢琴教育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对钢琴教学方法的研究,能使我们清晰的认识到钢琴教学目标与钢琴教学实践之间的具体架构和途径。本文主要以国内外对科尔托《肖邦练习曲演奏指南》的相关研究和钢琴教学研究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以不同钢琴演奏技术形态的训练方式为辅助,对科尔托《肖邦练习曲演奏指南》的教学方式和其背后的教学指导理念进行实证性的分析。本研究全文除绪论外,共分为三个章节,以递进的方式进行研究论述。绪论中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缘起与相关问题,第一章以文献综述和内容解析的方式奠定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章按三种不同的教学方式的特点进行归类,以十首具体的肖邦练习曲的演奏指导为例进行教学分析。第三章通过对上一章教学方式的实践分析,予以举一反三的方式设计如何在更广泛的实践当中应用上一章的方法。从具体的钢琴演奏技术形态训练出发,根据不同的钢琴技巧去设计类似科尔托的教学练习,最后提出科学的演奏技巧模式架构的指导理论和思想启示。整体本次研究对科尔托的钢琴教学方法在具体钢琴曲目教学实践中运用的模式进行了初探,并探讨了将科尔托的教学理念在更广泛的钢琴教学实践研究中运用的可行性与意义。
二、弦乐演奏技能中的若干心理学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弦乐演奏技能中的若干心理学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2)高等师范院校视唱练耳教学技能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
第一章 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技能综述 |
第一节 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特点及现状分析 |
一、高师视唱练耳学科综述 |
二、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目的 |
三、高师视唱练耳课程内容和特点 |
四、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现状分析 |
第二节 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技能培养分析 |
一、高师视唱练耳培养教学技能现状分析 |
二、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技能培养内容分析 |
第二章 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技能实践研究 |
第一节 视唱练耳本体性知识教学实践研究 |
一、钢琴教具本体性知识教学研究 |
二、多种器乐本体性知识教学研究 |
第二节 视唱练耳教学能力培养研究 |
一、设计课程活动能力培养 |
二、课程教学技能培养 |
三、评价技能培养 |
四、研究技能培养 |
第三节 视唱练耳学习经验评价研究 |
一、教学过程前学生经验认知 |
二、教学过程中学习经验评价 |
三、教学成果性的学习经验评价 |
第三章 高师视唱练耳教学能力培养方法研究 |
第一节 高师视唱练耳本体性知识培养方法 |
一、学生阶段特点分析 |
二、学生学科知识能力培养 |
第二节 高师视唱练耳课程多种乐器教学方法 |
一、钢琴作为视唱练耳教学技能培养教具 |
二、多样乐器作为视唱练耳教学技能培养教具 |
第三节 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技能培养定位 |
一、教与学双重定位 |
二、视唱练耳教学技能列入视唱练耳课程考核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3)器乐表演心理与生理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一、研究目的和重要性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范围、方法 |
(一)本选题研究内容 |
(二)本选题研究方法 |
四、重点与难点 |
第一章 器乐演奏过程中生理变化过程研究 |
第一节 器乐演奏过程中肢体变化的运动程序 |
一、器乐演奏基本过程概述 |
二、器乐演奏过程中的肢体运动过程概述 |
三、器乐演奏过程中的神经控制系统 |
第二节 器乐演奏过程中的呼吸控制 |
一、器乐演奏过程中呼吸的概述 |
二、气息运用的具体操作范式 |
三、呼吸的练习方法 |
四、器乐演奏过程中的学习与记忆 |
第三节 反直觉组块视角下肢体变化的应用研究 |
一、乐器演奏与学习记忆的关联性 |
二、演奏者学习记忆模型及其结果运用 |
三、反直觉组块的实践研究 |
第二章 演奏者的心理技能训练方法研究 |
第一节 演奏者的渐进放松训练 |
一、渐进放松训练概述 |
二、分阶段进行渐进放松训练 |
第二节 演奏者的系统脱敏训练 |
一、系统脱敏疗法概述 |
二、心理分析师帮助演奏者进行舞台脱敏的步骤如下 |
第三节 演奏者的模拟训练 |
一、模拟训练概述 |
二、模拟演出的实践准备 |
第四节 演奏者的表象训练 |
第三章 演奏者表演行为的生理问题阐释与解决路径 |
第一节 演奏者表演行为中的生理问题类型分析 |
一、演奏者表演行为中生理损伤的类型 |
二、演奏者表演行为中生理损伤的处置方式 |
三、演奏者表演行为中的自我调节 |
第二节 演奏者表演行为中生理损伤实践研究 |
一、演奏者表演行为中导致不适的问卷调查结果概述 |
二、演奏者表演行为中导致不适的问卷调查具体图表分析 |
第三节 缓解演奏者表演行为中生理损伤的途径 |
一、正念减压疗法 |
二、中国特色正念治疗方法 |
三、缓解演奏者生理损伤的自我意识训练疗法 |
第四节 演奏者表演行为综合治疗案例分析 |
第四章 演奏者表演行为中的心理问题阐释与解决路径 |
第一节 演奏者表演行为中的心理问题类型分析 |
第二节 提升演奏者舞台自信方法的理论解析 |
一、演奏者舞台自信理论模型 |
二、演奏者舞台表演自信的培养 |
三、演奏者自信缺失的治疗性补足 |
第三节 提升演奏者舞台自信方法的应用研究 |
一、舞台自信提升低自尊案例分析 |
二、童年创伤案例分析 |
三、后现代主义短期焦点治疗案例分析 |
结语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4)综合性艺术表演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的价值取向 |
第二章 概念与内涵 |
第一节 关键概念界定 |
第二节 实践和理论基础 |
第三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我国的研究与传统 |
第二节 外国音乐课程与教学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二节 研究工具与对象 |
第五章 基于现状的分析 |
第一节 问卷调查结果与讨论 |
第二节 “优课”视频案例分析 |
第六章 研究结论 |
第一节 综合性艺术表演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
第二节 基于策略的教学模式 |
第七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问卷调查表 |
附录 B:小学音乐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研究表 |
附录 C:《风和雨》教学设计 |
附录 D:《玩具兵进行曲》教学设计 |
附录 E:《愉快的梦》教学设计 |
附录 F:《锦鸡出山》教学设计 |
附录 G:《唱京戏》教学设计 |
附录 H:《赛马》教学设计 |
致谢 |
(5)译着《卓越音乐-提升表演的策略与方法》及学术评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音乐表演提升指南 |
1.1,第I,II和III部分简介 |
1.1.1,第一部分:前景和限制因素 |
1.1.2,第二部分:练习策略 |
1.1.3,第三部分:技法和干预措施 |
1.2,提升的潜力 |
1.2.1,生理和心理的提升 |
1.2.2,管理和克服障碍 |
1.3,选择针对个人的提升项目 |
1.4,结语 |
致谢 |
延伸信息和阅读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实现音乐卓越性的总体审视 |
2.1,练习量:十年法则 |
2.2,练习的质量 |
2.3,卓越音乐的基本特征 |
2.3.1,专注 |
2.3.2,目标设定 |
2.3.3,自我评估 |
2.3.4,策略 |
2.3.5,大局 |
2.3.6,警告 |
2.4,音乐卓越的社会心理先决条件 |
2.4.1,动力来源 |
2.4.2,归因 |
2.4.3,自我效能 |
2.5,结论 |
致谢 |
延伸信息和阅读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管理音乐表演的身体需求 |
3.1,调查 |
3.2,特殊医学诊断 |
3.2.1,结构性疾病 |
3.2.2,局灶性肌张力障碍 |
3.3,非结构性肌肉骨骼问题 |
3.3.1,一般说明 |
3.3.2,独奏乐器 |
3.3.3,预防伤害的一般建议 |
3.4,结论 |
延伸信息和阅读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衡量音乐表演的提升 |
4.1,评估音乐表演的过程 |
4.2,音乐的价值 |
4.3,测量误差 |
4.4,音乐外的因素 |
4.4.1,与表演者相关的方面 |
4.4.2,环境相关方面 |
4.4.3,评估者的特征 |
4.5,非音乐因素 |
4.5.1,偏见 |
4.5.2,表演顺序 |
4.6,具有实际意义的模型:乔哈里窗格 |
4.7,总结 |
延伸信息和阅读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个人练习的策略 |
5.1,个人练习:历史性考察 |
5.2,规划和准备策略 |
5.2.1,活动选择和组织的策略 |
5.2.2,设定目的和目标的策略 |
5.2.3,时间管理策略 |
5.3,执行策略 |
5.3.1,排练策略 |
5.3.2 把练习分散在一段时间里的策略 |
5.3.3,公开表演的准备策略 |
5.4,评估策略 |
5.4.1,评估的必要性 |
5.4.2,流程评估策略 |
5.5,元策略 |
5.5.1,关于策略的知识 |
5.5.2,策略的控制和调节 |
5.6,结论 |
致谢 |
延伸信息和阅读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记忆音乐的策略 |
7.1, 记忆:结构和一般建议 |
7.1.1,结构 |
7.1.2,一般性建议 |
7.2,音乐的记忆 |
7.2.1,死记硬背 |
7.2.2,记忆视觉信息 |
7.2.3,用耳朵记忆 |
7.2.4,将视觉信息转化为想象的声音 |
7.2.5,开发并运用概念记忆 |
7.2.6,歌唱家的记忆策略:将词与曲结合起来 |
7.3,结论 |
延伸信息和阅读 |
参考文献 |
第九章 体能 |
9.1,背景 |
9.2,长期运动 |
9.3,临场运动 |
9.4,与音乐家合作的研究 |
9.4.1,长期运动与音乐表演 |
9.4.2,临场运动与音乐表演 |
9.4.3,学生的主观回应 |
9.5,给音乐家的指导原则 |
9.6,结论 |
致谢 |
延伸信息和阅读 |
参考文献 |
第十章 亚历山大技法 |
10.1,亚历山大技法在音乐表演中的应用 |
10.2,亚历山大技法与科学 |
10.3,普通人群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研究 |
10.4,对音乐家的研究 |
10.4.1,生理学研究 |
10.4.2,行为研究 |
10.5,结论 |
致谢 |
延伸信息和阅读 |
着作和期刊文章 |
音乐期刊文章 |
参考文献 |
第十一章 生理性自我调节:生物反馈和神经反馈 |
11.1,生物反馈 |
11.2,生物反馈与音乐表演 |
11.3,神经反馈 |
11.4,神经反馈与注意力 |
11.5,神经反馈与放松 |
11.6,音乐家的神经反馈与表演提升 |
11.6.1,增强注意力 |
11.6.2,抵达演奏的巅峰 |
11.7,结论 |
致谢 |
延伸信息和阅读 |
参考文献 |
第十二章 心智技能训练 |
12.1,放松 |
12.2,心智排练 |
12.2.1,心智排练简介 |
12.2.2,唤起的符号和图象 |
12.3,针对特定的表演情况使用和开发心智技能 |
12.3.1,表演前的常规活动 |
12.3.2,专注 |
12.3.3,理想的表演状态和模拟 |
12.4,运用心智技能进行长期学习,并为表演做准备 |
12.5,总结 |
致谢 |
延伸信息和阅读 |
参考文献 |
第十三章 音乐表现力的反馈学习 |
13.1,表现力的本质 |
13.1.1,关于表现力的常见误解 |
13.1.2,来自实证研究的观点 |
13.2,一种新颖的方法:音乐表现力的反馈学习 |
13.2.1,关于有的用教学策略的标准 |
13.2.2,透镜模型 |
13.2.3,认知反馈 |
13.2.4,认知反馈研究 |
13.2.5,认知反馈方法的通用性 |
13.2.6,对音乐教育的影响 |
13.3,结论 |
致谢 |
注释 |
延伸信息和阅读 |
参考文献 |
第十四章 药物与音乐表演 |
14.1,作为精神运动性任务的音乐表演 |
14.1.1,焦虑对精神运动性表演的影响 |
14.2,药物种类 |
14.2.1,生活型药物 |
14.2.2,处方药 |
14.2.3,违禁药物 |
14.3,结论 |
致谢 |
延伸信息和阅读 |
参考文献 |
结语:展望提升音乐表演品质的愿景 |
附录 培养天才音乐家的新路径——评《卓越音乐——提升表演的策略与方法》 |
引言 |
一、音乐表演研究的起源与发展现状 |
二、音乐家的成才新路径 |
1, 重要的不是练习,而是如何练习 |
2,提升练习有效性的策略 |
3,影响表演的限制性因素 |
三、多学科联合对音乐表演的价值 |
1,提高音乐表演能力的现代科学方法 |
2,新学科技术的联合参与 |
四、译者翻译心得与研究浅思 |
1,中英文表达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
2,成语、多意词以及引申含义的翻译 |
3,音乐表演研究文献翻译中的跨学科术语 |
4,跨学科音乐文献翻译对译者素质的要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胡琴套曲《清明上河图》二度创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rtact |
绪论 |
一、问题缘起及意义 |
二、研究对象与价值 |
三、研究问题与现状 |
(一)论着方面 |
(二)文献方面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胡琴套曲《清明上河图》创作特征 |
第一节 从画境到乐境——“物境、情境、意境”三境的多维度表现内容 |
第二节 七种胡琴的音色音响与风格演奏呈现 |
一、河南风格中的胡琴演奏 |
二、京韵风格中的胡琴演奏——二弦 |
三、西北风格中的胡琴演奏——二胡 |
第二章 胡琴套曲《清明上河图》二度创作的基本特点 |
第一节 乐谱符号的表层信息与实际音响的差异性 |
一、演奏弓法的重新修订 |
二、重音位置的改变 |
(一)习惯重音 |
(二)逻辑重音 |
(三)感情重音 |
三、演奏速度的弹性变化 |
第二节 乐谱符号的深层信息与实际音响的共生性 |
一、特定风格、语境下的润腔 |
(一)滑音 |
1.滑音的风格性 |
2.滑音的表情性 |
(二)装饰音 |
二、特定旋律展开中的音色变化 |
(一)基础音色 |
(二)变化音色 |
第三章 舞台表演形式对胡琴套曲《清明上河图》二度创作的影响 |
第一节 从坐奏到站奏——演奏形式对二度创作的影响 |
第二节 从“交响音画”到“情境音乐会”——舞台表演形式对二度创作的影响 |
一、引发表演者对于作品诠释中角色的重新定位 |
二、“内心视象”再现于舞台 |
三、现场性的二度创作 |
结论 |
一、胡琴套曲《清明上河图》二度创作的具体体现 |
二、研究中对“忠于原作”的音乐表演美学准则的思考 |
三、“文化诠释力”作为二度创作的重要“推手”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高中合唱教学中钢琴伴奏的现状及应用对策研究 ——以S市D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对合唱教学的要求 |
(二)丰富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 |
(三)钢琴伴奏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优越性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钢琴伴奏及相关概念 |
(二)高中合唱教学 |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关于钢琴伴奏的研究 |
(二)关于即兴伴奏的研究 |
(三)关于钢琴艺术指导的研究 |
五、研究设计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章 钢琴伴奏与高中合唱教学概述 |
一、钢琴技术的具体门类 |
(一)钢琴演奏技术 |
(二)即兴伴奏技术 |
(三)钢琴伴奏技巧 |
二、钢琴伴奏应用形式 |
(一)伴奏应用形式分类 |
(二)钢琴伴奏在高中音乐教学的应用 |
三、高中合唱教学与钢琴伴奏的意义及作用 |
(一)高中合唱教学的价值与原则 |
(二)高中合唱教学的内容与形式 |
(三)钢琴伴奏在高中合唱教学中的必要性 |
第二章 高中合唱教学中钢琴伴奏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一、高中合唱教学中钢琴伴奏的整体现状调查 |
(一)教学环境及设备 |
(二)教学方式及钢琴伴奏的应用 |
(三)教师伴奏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
(四)学生对钢琴与合唱的态度及认识 |
二、高中合唱教学中钢琴伴奏现状个案分析 |
(一)教学过程分析 |
(二)伴奏能力分析 |
(三)训练方法分析 |
(四)学生反馈分析 |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学校方面 |
(二)教师方面 |
(三)学生方面 |
第三章 促进钢琴伴奏在高中合唱教学发展的对策 |
一、改进学校问题是促进钢琴伴奏发展的前提条件 |
(一)学校加强重视,保证排练时间 |
(二)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建立曲谱乐库 |
(三)结合姊妹艺术,拓展音乐实践活动 |
(四)规范音乐教师评价机制 |
(五)优化相关院校钢琴伴奏课程 |
二、提升教师素质是促进钢琴伴奏发展的主要基础 |
(一)提高教师伴奏能力的方式 |
(二)发挥钢琴伴奏在合唱艺术中的功能 |
(三)促进钢琴伴奏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作用 |
(四)教师在高中合唱教学中有关钢琴伴奏的工作与要求 |
(五)教师继续在职教育 |
三、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是促进钢琴伴奏发展的核心因素 |
(一)学生自我管理,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
(二)合理选择作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8)核心素养视域下新疆大中小学音乐素养的现状调查研究 ——以乌鲁木齐市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三、研究现状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第1章 概念的界定 |
1.1 素养 |
1.2 核心素养 |
1.3 音乐素养 |
第2章 立足于音乐素养中的能力素养 |
2.1 义务教育阶段 |
2.1.1 感受与欣赏 |
2.1.2 音乐表现 |
2.1.3 音乐创造 |
2.1.4 理解与音乐相关文化 |
2.2 普通高中 |
2.2.1 审美感知 |
2.2.2 艺术表现 |
2.2.3 文化理解 |
2.3 普通高等院校 |
2.3.1 专业知识素养 |
2.3.2 专业能力素养 |
第3章 立足于音乐素养中的思想品格素养 |
3.1 红色教育 |
3.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3.3 校园文化 |
第4章 当前各学段学校发展学生音乐素养的现状调查 |
4.1 调查过程 |
4.1.1 调查地点 |
4.1.2 调查对象 |
4.1.3 研究之前的准备工作 |
4.1.4 统计方法 |
4.2 义务教育阶段的调查与分析 |
4.2.1 小学阶段——以乌鲁木齐市第一百二十六小学为例 |
4.2.1.1 基本情况 |
4.2.1.2 调查目的 |
4.2.1.3 调查内容 |
4.2.1.4 学生测评问卷与分析 |
4.2.1.5 调查结果 |
4.2.1.6 对策与建议 |
4.2.2 初中阶段——以乌鲁木齐市第二中学为例 |
4.2.2.1 基本情况 |
4.2.2.2 调查目的 |
4.2.2.3 调查内容 |
4.2.2.4 学生调查问卷统计与分析 |
4.2.2.5 调查结果 |
4.2.2.6 对策与建议 |
4.3 普通高中阶段的调查与分析——以乌鲁木齐市第二中学为例 |
4.3.1 基本情况 |
4.3.2 调查目的 |
4.3.3 调查内容 |
4.3.4 学生调查问卷统计与分析 |
4.3.5 调查结果 |
4.3.6 对策与建议 |
4.4 普通高等院校调查与分析——以新疆艺术学院为例 |
4.4.1 音乐表演专业 |
4.4.1.1 基本情况 |
4.4.1.2 调查目的 |
4.4.1.3 调查内容 |
4.4.1.4 学生调查问卷与分析 |
4.4.1.5 调查结果 |
4.4.1.6 对策与建议 |
4.4.2 音乐教育专业 |
4.4.2.1 基本情况 |
4.4.2.2 调查目的 |
4.4.2.3 调查内容 |
4.4.2.4 学生调查问卷与分析 |
4.4.2.5 调查结果 |
4.4.2.6 对策与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9)音乐“智”组织学习未来之思(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意义 |
四、概念界定与说明 |
第一章 音乐“智”组织学习的缘起 |
第一节 当下音乐教育面临困境之思 |
一、现代音乐教育的冲击 |
二、后现代生态教育的构想 |
第二节 科技的力量 |
一、呼之欲出的教育信息化2.0 |
二、国家的政策导向 |
第三节 跨界的价值 |
一、科技与教育的融合 |
二、音乐“智”组织学习的可能 |
第二章 音乐“智”组织学习模式构建 |
第一节 时代的呼唤 |
一、音乐教育的迫切性 |
二、科技时代的围猎 |
第二节 音乐“智”组织学习的三个“转向” |
一、从“被动”转向“主动” |
二、从“封闭”转向“开放” |
三、从“知识”转向“能力” |
第三节 资本的力量 |
一、载体:设立网上学习平台 |
二、路径:自主学习模式 |
三、成果:学习成果测评 |
第三章 音乐“智”组织学习的生态可能 |
第一节 “未来”的冲击 |
一、未来主义音乐的历史轮回 |
二、革新的历史使命 |
第二节 音乐生态教育的可能 |
一、智能赋“能” |
二、以人为本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科尔托《肖邦练习曲演奏指南》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言 |
一、课题的提出 |
二、研究的背景 |
三、研究的对象 |
四、研究的意义 |
第一章 科尔托《肖邦练习曲演奏指南》的理论综述 |
第一节 《肖邦练习曲演奏指南》的文献综述 |
一、国内的相关文献 |
二、国外的相关文献 |
第二节 《肖邦练习曲演奏指南》的内容解析 |
一、总体的概述 |
二、结构的特征 |
三、编写的特点 |
第二章 科尔托《肖邦练习曲演奏指南》的教学分析 |
第一节 音乐元素拆分式 |
一、作品10之1 C大调练习曲 |
二、作品10之2 a小调练习曲 |
三、作品10之4#c小调练习曲 |
第二节 音乐元素重组式 |
一、作品10之1 C大调练习曲 |
二、作品10之4#c小调练习曲 |
三、作品10之5 bG大调练习曲 |
四、作品25之2 f小调练习曲 |
第三节 音乐元素变化式 |
一、作品10之1 C大调练习曲 |
二、作品25之12 c小调练习曲 |
三、作品10之5 bG大调练习曲 |
第三章 科尔托《肖邦练习曲演奏指南》的教学思考 |
第一节 《肖邦练习曲演奏指南》的应用价值 |
一、手指独立训练的价值 |
二、拇指内转训练的价值 |
三、双音复调训练的价值 |
四、手指伸张训练的价值 |
五、和弦连接训练的价值 |
第二节 《肖邦练习曲演奏指南》的教学启示 |
一、经典专着的指导借鉴 |
二、表演技巧的科学建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弦乐演奏技能中的若干心理学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小提琴集体课的教学实践研究 ——以西南大学附属小学选修课程“小提琴集体课”为例[D]. 李彦姝. 西南大学, 2021
- [2]高等师范院校视唱练耳教学技能培养研究[D]. 李茜丝.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3]器乐表演心理与生理行为研究[D]. Yu-Lun Gerke Yang.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1)
- [4]综合性艺术表演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D]. 李玥.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5]译着《卓越音乐-提升表演的策略与方法》及学术评述[D]. 孙荣廷. 上海音乐学院, 2021(09)
- [6]胡琴套曲《清明上河图》二度创作研究[D]. 李好. 中国音乐学院, 2020(09)
- [7]高中合唱教学中钢琴伴奏的现状及应用对策研究 ——以S市D高中为例[D]. 牛杰.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8]核心素养视域下新疆大中小学音乐素养的现状调查研究 ——以乌鲁木齐市学校为例[D]. 彭晨. 新疆艺术学院, 2020(07)
- [9]音乐“智”组织学习未来之思[D]. 马熔艺. 南京艺术学院, 2020(02)
- [10]科尔托《肖邦练习曲演奏指南》的教学研究[D]. 王晨曦. 中国音乐学院, 2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