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治疗大面积烧伤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初步观察

中草药治疗大面积烧伤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初步观察

一、中草药治疗大面积烧伤感染创面临床效果初步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张倩[1](2019)在《金黄膏治疗浅Ⅱ度烧伤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拟观察金黄膏治疗浅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用湿润烧伤膏治疗作为对照组,从创面红斑、渗出、肿胀、疼痛、水疱情况及创面愈合效果等方面进行临床对比观察,为治疗浅Ⅱ度烧伤创面提供新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根据简单随机、非盲、对照的临床观察原则,选取6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个区域,每组均30例。每例烧伤患者在相同条件下清创引流水疱并去除已分离表皮,并用0.5%碘伏溶液清洗创面。治疗组以金黄膏均匀涂于创面,对照组创面则以湿润烧伤膏外涂,均行湿润暴露疗法,详细记录换药时创面疼痛、红斑、渗出、肿胀、水疱及创面愈合情况,记录治疗前后患者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C反应蛋白等化验结果,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疗程共10天。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创面疼痛无明显差异(P>0.05);创面愈合时间大致相当(P>0.05);创面用药后第3天、第5天、第7天、第10天,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创面愈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在用药前与用药后第3、5、7天症状综合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组在用药后症状显著减轻直至痊愈(P<0.01),对照组在用药后症状亦明显好转直至痊愈(P<0.01);两组的综合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过程中实验组未出现全身及局部药物不良反应。综上所述,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浅Ⅱ度烧伤的疗效相当,两组在止痛效果、治愈时间、用药前后症状评分及综合治疗效果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金黄膏与湿润烧伤膏在治疗浅Ⅱ度烧伤患者的止痛、促愈及用药后症状评分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各自均有显效(P<0.01)。本文提示金黄膏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除腐生肌,促进皮肤表皮快速生长之功效。其通过改善局部微循环,提高局部血供量,加快周围组织的修复,提高局部免疫力而达止痛、控制感染、抗渗出,促进创面坏死组织液化排除,使烧伤局部残存皮肤组织细胞在湿润环境再生修复的目的。以上所述,金黄膏为治疗浅Ⅱ度烧烫伤有效且安全的敷料,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加以推广应用。

席云峰,张斌,苏伟,肖厚安[2](2018)在《水动力清创结合点状皮片移植治疗大面积烧伤残余创面疗效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水动力清创结合点状皮片移植在治疗大面积烧伤残余创面中的疗效。方法:选择进行烧伤残余创面修复治疗的患者5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行选择的治疗方式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清创方式,观察组则采用水动力清创法,完成清创后均以自体刃厚皮制成点状片皮进行移植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每1%TBSA(体表总面积)创面清创时间、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治疗后7d植皮存活率、治疗后7d红肿评分、两组患者二次清创率;以及创面清创时间、创面平均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显效15例,有效10例,总有效25例,总有效率92.60%;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4例,总有效23例,总有效率80.00%,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3d创面分泌物细菌阳性率14.81%,明显低于对照组40.63%;观察组再次清创率7.40%,明显低于对照组2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创面清创时间和残余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动力清创结合点状皮片移植可提高大面积烧伤残余创面植皮存活率,降低创面感染率,促进创面愈合。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防治烧伤会议筹备组[3](1976)在《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烧伤经验交流会议资料综述》文中研究表明 烧伤是一个常见的外伤。早在1600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已重视烧伤的防治,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解放前,由于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和反动军阀、国民党反动派推行卖国投降政策,对劳动人民施行残酷剥削和镇压,在科学技术方面推行崇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污蔑中医不科学,废除中医,使祖国医学受到严重摧残。解放后,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党和政府关心劳动人民的身体健康,重视祖国医学的发展和中西医结合工作。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烧伤医学发展很快。1958年,在三面红旗的

刘聪[4](2020)在《MEBT/MEBO治疗低温热源性烧伤创面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皮肤再生医疗技术(MEBT/MEBO)治疗低温热源性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从创面局部症状积分、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细菌检出率进行对比观察,探讨其治疗本病的优势。方法:临床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低温热源性烧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实际完成观察的病例治疗组24例,对照组23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手术清创,治疗组予以皮肤再生医疗技术(MEBT/MEBO)处理创面,对照组予以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处理创面,疗程7天,共观察四个疗程。观察时间点为治疗前、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治疗第21天、治疗第28天。通过对比两组创面治疗前后局部症状积分、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创面分泌物细菌检出率,得出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创面治疗结束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例数17,显效例数3,有效例数2,无效例数2,脱落病例1,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痊愈例数16,显效例数2,有效例数2,无效例数3,脱落例数2,总有效率86.96%。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创面局部症状总积分比较,组间比较,治疗前、治疗第7天、第28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治疗组局部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内比较,两组创面治疗后局部症状总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项比较,治疗第7天,治疗组创面渗液、腐肉积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肉芽、面积、疼痛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治疗组创面腐肉、肉芽、面积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渗液、疼痛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8天,两组创面渗液、腐肉、肉芽、面积、疼痛积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创面愈合率比较分析,组间比较,治疗第7天、第14天、第28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分析,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创面细菌检出率比较,组间比较,治疗前、治疗第7天、第14天、第21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皮肤再生医疗技术(MEBT/MEBO)与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在提高创面愈合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疗效相当,治疗期间均能减轻创面局部症状,无不良反应,可操作性强,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加以推广应用。

牛丽芳[5](2020)在《点状皮片移植联合冲洗疗法对大面积烧伤残余创面植皮成活率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点状皮片移植联合冲洗疗法对大面积烧伤残余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在巩义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79例大面积烧伤残余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入选者分为观察组(点状皮片移植+冲洗疗法,37例)和对照组(点状皮片移植,42例),对比分析两组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植皮成活率及残余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于对照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植皮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残余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大面积烧伤残余创面患者使用点状皮片移植联合冲洗疗法治疗,可有效降低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降低疼痛程度,缩短残余创面愈合时间,提高植皮成活率。

周倩[6](2020)在《一种智能光敏抗菌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抗生素这一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细菌出现的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细菌耐药性问题的出现和耐药细菌的频繁感染给目前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极大的技术挑战,严重威胁到全人类健康。迫切需要我们采用一种有效并且不易产生耐药的方法来替代或者直接辅助使用传统的抗生素治疗,光动力抗菌化学疗法有望发展成为解决细菌耐药性的一种新型药物疗法。研究人员发现伤口极易受各种细菌感染,目前临床用于实时诊断伤口细菌是否感染的各种检测工具存在着工作周期长、成本高、操作繁琐等诸多问题,难以完全满足临床实时检测的需求。因此,发展快速高效的细菌检测方法对于各种致病微生物的预防与控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模型,制备一种新型的智能伤口抗菌敷料,该伤口敷料可以实时感知致病微生物的存在以控制光敏剂的释放,并在伤口发生感染时自动提供比色反应,从而可以实现同步对致病菌的可视化检测和光敏智能抗菌的目的。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从墨旱莲中提取到具有光敏活性的抗菌剂:2,2’:5’,2’’-三联噻吩-5-甲醛(3T-CHO),用色氨酸改性3T-CHO,被修饰的光敏剂(3TT)最小抑菌浓度达到3.12μg/m L;当光源为氙灯时,3T-CHO与3TT的光动力灭菌效果达到100%;光源为白炽灯和LED白光时,只有3TT具有良好的光动力灭菌效果;当光斑大小为2 cm时,3TT的抑菌率达到100%;单线态氧产率测试中,3TT的单线态氧产率明显优于3T-CHO;用MTT法测试细胞毒性,当3TT的浓度从0.625μM增加到10μM时,成纤维细胞的存活率达到80%以上。(2)将3TT填充到囊泡中,所得囊泡负载在具有检测功能的水凝胶敷料上,制备了具有实时检测和光敏智能抗菌的敷料。当水凝胶和囊泡的比例为5:1时,该敷料具有良好的溶胀性能和降解性能,且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光动力灭菌效果能达到100%;根据致病菌检测结果发现,抗菌敷料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可视化检测。(3)以昆明小鼠作为动物模型,将具有检测和治疗作用的敷料用于小鼠创口,观察小鼠创口致病菌的存在情况和创口被光敏剂治疗后的愈合情况,用Elisa法检测创面组织TNF-α,IL-8,MMP-9,MMP-3,IL-2,MMP-8的表达。结果表明,被3TT治疗的小鼠其炎症因子表达偏低,促进伤口愈合的成纤维细胞增多,发生炎症反应的淋巴细胞减少,说明3TT光敏抗菌剂能有效抑制创面细菌生长,促进小鼠皮肤创面快速修复且创口愈合率达到90%以上。

首届全国烧伤湿性医疗学术会议主席团[7](1989)在《烧伤治疗学术的伟大历史性转折——首届全国烧伤湿性医疗学术会议学术报告》文中研究表明 无论战时和平时,烧伤(包括热损伤)时刻在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及生命安全,一旦发生烧伤,人们均会自然地想到用保持创面干燥的方法治疗,也会以创面是否结痂判断其有无疗效,它已在人们的心目中形成了习惯性概念。可是,我们现在要一反常态,号召人们彻底改变以上观点,停止使用创面的干燥疗法,重新建立一个保持创面湿润而不浸渍的湿性医疗方法,让人们以创面湿润,不结痂,有液化物等为标准判断其疗效。为此我们召开了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首届全国烧伤湿性医疗学术会议。这次会议,以全国各地烧伤专家利用“徐荣祥烧伤湿性学术成果”在临床及实验研究中所获得的巨大成就,和他们以湿性医疗学术彻底变革烧伤干性医疗学

徐荣祥[8](1994)在《烧伤创疡医学 第六章 临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

张艮龙[9](2008)在《冲洗疗法加点状皮片移植促进大面积烧伤残余创面愈合》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冲洗疗法加点状皮片移植对大面积烧伤患者晚期迁延不愈残余创面的治疗作用。方法:对我科2006年10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6例大面积烧伤残余创面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未冲洗植皮组,冲洗+植皮组。术后观察植皮皮片成活率和创面愈合情况。结果:冲洗+植皮组病人10am×10cm创面植皮成活率显著高于未冲洗植皮组[(73.82±7.40,61.76±8.46)%(P<0.01)]。冲洗+植皮组10cm×10cm创面愈合天数显著短于未冲洗植皮组[(10.27±3.60,16.40±5.80)d(P<0.01)]。结论:冲洗疗法加点状皮片移植是促进大面积烧伤残余创面愈合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杨发明[10](2020)在《珍珠贝外套膜酶解产物促进小鼠皮肤软组织创伤愈合作用研究》文中提出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因盛产优质珍珠而闻名于世,是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培育珍珠的主要贝类。珍珠主要通过外套膜包裹珠核进行人工“插核手术”后培育,整个过程会伴随着贝体的炎症及免疫反应。因此,珍珠贝的外套膜在珍珠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珍珠贝在采珠后的贝肉多被废弃,其外套膜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所以,充分开发利用外套膜的功能价值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采用酶法制备马氏珠母贝外套膜酶解产物,通过体外、体内实验进行皮肤创伤愈合功能作用的研究,为进行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方向。本研究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通过酶法制备马氏珠母贝外套膜酶解物(EHMPM),建立小鼠皮肤全皮层创伤模型,以涂抹和灌胃给药两种方式评价其促愈合活性。EHMPM蛋白质含量为55.66 g/100g,其中,肽含量占蛋白含量的21.56%;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63.02%;支链氨基酸分别占总氨基酸的32.92%;疏水性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59.7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涂抹给药EHMPM能显著缩短止血时间,无毒性;两种方式给药EHMPM均显著缩短上皮化时间,提高伤口愈合率。第7天,与两个对照组相比,涂抹给药组能够抑制炎症因子IL-6生成;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各给药组均能够显著促进IL-10分泌;并且,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涂抹给药组能促进TGF-β和CCND1分泌;灌胃给药三个剂量组的TGF-β,中、高剂量组的CCND1和低、高剂量组的EGF含量均显著增加。第14天,灌胃给药三个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皮肤组织中的羟脯氨酸含量;并且,涂抹和灌胃给药低、高剂量组可显著抑制瘢痕残留。结果表明,涂抹、灌胃给药EHMPM均具有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生长因子调节细胞增殖,促进胶原蛋白形成以加快小鼠皮肤创伤愈合的作用。因此,本研究继续采用涂抹和灌胃给药的方式、根据皮肤创伤愈合阶段选择生物指标(炎症因子、生长因子等)及检测技术开展更深入的研究。(2)EHMPM依次经过陶瓷膜、超滤系统初步分离获得>5 KDa、3-5 KDa和<3 KDa组分(蛋白质含量分别为71.75、62.85、54.69%;肽含量分别为64.10、78.92、50.40%),通过体外实验,测定各超滤组分止血和抗菌活性;建立小鼠皮肤全皮层创伤模型,采用ELISA、H&E染色、免疫组化学染色等技术检测细胞因子及相关蛋白的表达、胶原蛋白形成评价其促愈合活性及其相关作用机制。结果显示,<3 KDa超滤组分具有一定的促凝血作用;涂抹、灌胃给药EHMPM超滤组分在止血、脱痂、上皮化时间、伤口愈合率、抗炎、血管生成、上皮化、成纤维分化、促进胶原的生成和重塑、抑制瘢痕形成等各方面均显著优于阴性对照组。其中,涂抹和灌胃给药<3 KDa组分均具有显著促进伤口愈合和抑制瘢痕形成的作用,这与其能显著缩短止血及上皮化时间、并通过在炎症期分泌抗炎因子IL-10抑制炎症反应,促进CD31、FGF和EGF表达,以及TGF-β1分泌,从而有效加快伤口的上皮化和收缩,促进胶原蛋白沉积并抑制浅表疤痕增生有密切关联。<3 KDa超滤组分是促进小鼠皮肤创伤愈合的最佳活性组分。因此,本研究对<3 KDa超滤组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细胞实验开展作用机制的初步探讨。(3)通过对<3 KDa超滤组分进行理化分析和质谱分析后,采用凝胶色谱法(Sephadex G25)对组分进行分离,得到F1、F2、F3和F4四个组分,选择Ha Ca T和HSF细胞开展增殖实验评价<3 KDa超滤组分及4个纯化组分的增殖活性。结果表明,<3 KDa超滤组分由分子量范围为302.17-2936.43 Da的多肽组成,含有2-15个氨基酸的多肽含量占73.87%,疏水性氨基酸占56.51%,并含有Gln-Leu和AspLeu的两个特征肽片段。<3 KDa超滤组分和F4组分均具有促进Ha Ca T和HSF增殖活性,其中,F4组分是最佳组分,最佳浓度为12.5μg/m L。这与动物实验研究成果相符,丰富了马氏珠母贝外套膜活性肽的促愈作用机理。(4)本研究以马氏珠母贝外套膜<3 KDa超滤组分为核心促愈活性成分,初步研制具有海洋特色的天然促愈软膏,建立小鼠皮肤全皮层创伤模型,以涂抹给药方式评价其促愈合活性。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该软膏通过缩短上皮化时间(10.80±1.10天),提高伤口愈合率,抑制炎症反应,促进成纤维细胞分化和肉芽组织的形成,并通过TGF-β/Smad信号通路影响胶原合成,促进CCND1分泌及CD31、EGF和FGF增殖,从而抑制瘢痕生成,提高了伤口愈合的速度和质量。

二、中草药治疗大面积烧伤感染创面临床效果初步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草药治疗大面积烧伤感染创面临床效果初步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金黄膏治疗浅Ⅱ度烧伤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排除及脱落标准
        1.4 实验药物
        1.5 病例分组
        1.6 治疗方案
        1.7 观察项目与检测指标
        1.8 统计学处理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2 治疗结果
        2.1 一般情况比较
        2.2 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率的比较
        2.3 两组治疗后止痛效果的比较
        2.4 两组用药前后症状综合评分情况的比较
        2.5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的比较
        2.6 研究安全性观察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1.中医学对烧伤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的认识
        1.1 古代医籍对烧伤的认识
        1.2 中医对烧伤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学对烧伤的治疗
    2 现代医学对烧伤的认识及治疗
        2.1 发病机制
        2.2 现代医学对烧伤的治疗
    3.立题依据
        3.1 导师对本病的见解
        3.2 金黄膏治疗浅Ⅱ度烧伤的组方依据
结论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2)水动力清创结合点状皮片移植治疗大面积烧伤残余创面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4)MEBT/MEBO治疗低温热源性烧伤创面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祖国医学对烧伤的概述
        1.1 祖国医学对烧伤病名的认识
        1.2 祖国医学对烧伤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祖国医学对烧伤辨证分型治疗的认识
        1.4 祖国医学对烧伤外治的认识
    2 西医学对于烧伤的概述
        2.1 流行病学调查
        2.2 西医对于烧伤治疗的认识
    3 中西医治疗低温热源性烧伤的概述
        3.1 中医外治法对治疗低温热源性烧伤的认识
        3.2 西医对低温热源性烧伤治疗的认识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
        1.4 伦理学要求和受试者知情同意书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安全性指标
        2.5 统计学方法
        2.6 病例脱落处理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比较
        3.2 临床疗效比较
    4 安全性评价
    5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大体情况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 皮肤再生医疗技术(MEBT/MEBO)的概述
        1.1 MEBT/MEBO的作用机制
    2 湿润烧伤膏(MEBO)的概述
        2.1 祖国医学对湿润烧伤膏药物组成的认识
        2.2 具体组成成分的现代药理研究
    3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为对照组依据
    4 针对合并基础疾病的对比分析
    5 疗效分析
        5.1 创面局部症状单项积分及总积分对比分析
        5.2 对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的影响
        5.3 对两组创面分泌物细菌检出率的影响
        5.4 治疗后临床疗效分析
    6 结论
    7 本课题存在的优势、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知情同意书
综述 中医外治法治疗烧伤创面的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5)点状皮片移植联合冲洗疗法对大面积烧伤残余创面植皮成活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入选标准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采用点状皮片移植:
        1.3.2 观察组采用点状皮片移植+冲洗疗法:
    1.4 评价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植皮成活率及残余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3 讨论

(6)一种智能光敏抗菌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常见耐药菌株的简介
    1.2 细菌耐药性及其检测
    1.3 光动力治疗及光敏剂的研究进展
        1.3.1 光动力治疗的概念
        1.3.2 光动力治疗的机理
        1.3.3 光动力治疗的影响因素
        1.3.4 光敏剂的研究进展
    1.4 医用水凝胶敷料
        1.4.1 制备水凝胶的材料与方法
        1.4.2 医用抗菌水凝胶敷料的发展现状
    1.5 囊泡材料
    1.6 课题选题及研究内容
        1.6.1 选题的研究意义与目的
        1.6.2 研究内容
        1.6.3 实验示意图
第二章 墨旱莲中光敏抗菌剂的分离纯化与结构修饰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仪器与生产厂家
        2.2.2 实验药品与规格
        2.2.3 实验材料
        2.2.4 墨旱莲中光敏抗菌剂的分离与纯化
        2.2.5 色氨酸改性噻吩类小分子
        2.2.6 抗菌效果条件优化
        2.2.7 单线态氧的检测
        2.2.8 脂水分配系数
        2.2.9 光动力抗菌活性研究
        2.2.10 细胞毒性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墨旱莲中光敏抗菌剂结构分析
        2.3.2 脂水分配系数
        2.3.3 紫外吸收光谱
        2.3.4 光源与光斑类型优化
        2.3.5 单线态氧的检测
        2.3.6 3T-CHO与3TT光动力抗菌研究
        2.3.7 细胞毒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囊泡复合水凝胶抗菌敷料的制备与体外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2 实验试剂与药品
        3.2.3 实验菌株
        3.2.4 囊泡的制备
        3.2.5 水凝胶的制备
        3.2.6 囊泡复合水凝胶的制备
        3.2.7 复合水凝胶的溶胀性能
        3.2.8 复合水凝胶的降解性能
        3.2.9 载药量的制备
        3.2.10 荧光反应测定
        3.2.11 抗菌性能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囊泡复合水凝胶溶胀性能
        3.3.2 囊泡复合水凝胶的降解性能
        3.3.3 囊泡以及复合水凝胶的物理表征
        3.3.4 囊泡复合水凝胶对致病菌的检测
        3.3.5 囊泡载药量
        3.3.6 荧光检测
        3.3.7 抗菌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光动力疗法对小鼠伤口愈合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主要仪器及设备
        4.2.2 实验药品与生产厂家
        4.2.3 实验菌株和动物
        4.2.4 光敏剂
    4.3 实验方法
        4.3.1 动物模型的建立
        4.3.2 动物分组及治疗
        4.3.3 动物取材与拍照记录
        4.3.4 创面愈合观察
        4.3.5 血清中炎症因子的表达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囊泡复合水凝胶对小鼠创面荧光响应
        4.4.2 创面愈合率
        4.4.3 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的表达
        4.4.4 小鼠伤口组织病理学观察
        4.4.5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创新点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7)烧伤治疗学术的伟大历史性转折——首届全国烧伤湿性医疗学术会议学术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烧伤治疗学术的历史回顾
烧伤创面医疗述评
烧伤湿性医疗学术诞生与发展
全国烧伤湿性医疗学术会议的成就
    一、创面的治疗成就
    二、大面积烧伤的救治
    三、化学灼伤及电击伤创面的治疗

(9)冲洗疗法加点状皮片移植促进大面积烧伤残余创面愈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正文
    前言
    资料与方法
    治疗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致谢

(10)珍珠贝外套膜酶解产物促进小鼠皮肤软组织创伤愈合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绪论
    1.1 皮肤创伤愈合概况
    1.2 天然促愈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1.2.1 陆生植物来源的活性物质
        1.2.2 陆生动物来源的活性物质
        1.2.3 海洋来源的活性物质
    1.3 海洋贝类创伤愈合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1.3.1 海洋贝类在炎症和创伤愈合的的传统使用
        1.3.2 海洋贝类的抗炎作用及促愈活性研究进展
    1.4 珍珠贝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1.4.1 解酒护肝
        1.4.2 改善记忆
        1.4.3 抗氧化作用
        1.4.4 保湿作用
        1.4.5 其他活性发现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研究内容
2 马氏珠母贝外套膜酶解物促进小鼠皮肤创伤修复研究
    2.1 材料与仪器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EHMPM制备及主要成分分析
        2.2.2 EHMPM游离氨基酸组成分析
        2.2.3 EHMPM急性皮肤毒性试验
        2.2.4 EHMPM体外抗菌实验
        2.2.5 EHMPM体表促凝血实验
        2.2.6 动物分组及创伤模型建立
        2.2.7 愈合率及瘢痕残留率
        2.2.8 创面组织中生化指标测定
        2.2.9 数据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EHMPM的主要成分分析
        2.3.2 涂抹给药酶解物对创伤修复的影响
        2.3.3 灌胃给药酶解物对创伤修复的影响
    2.4 讨论
        2.4.1 EHMPM对抗菌的影响
        2.4.2 EHMPM对止血的影响
        2.4.3 EHMPM对创面愈合的影响
        2.4.4 EHMPM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2.4.5 EHMPM对增殖期生长因子的影响
        2.4.6 EHMPM对组织重塑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3 马氏珠母贝外套膜酶解超滤组分促进小鼠皮肤创伤修复研究
    3.1 材料与仪器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UCEHMPM制备
        3.2.2 UCEHMPM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3.2.3 UCEHMPM游离氨基酸组成分析
        3.2.4 UCEHMPM急性皮肤毒性试验
        3.2.5 UCEHMPM体外抗菌实验
        3.2.6 UCEHMPM体外促凝血实验
        3.2.7 动物分组及创伤模型建立
        3.2.8 愈合率及瘢痕残留率
        3.2.9 ELISA分析
        3.2.10 组织学评估的组织准备
        3.2.11 H&E和 Masson染色
        3.2.12 免疫组织化学
        3.2.13 天狼星红苦味酸染色
        3.2.14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UCEHMPM的主要成分分析
        3.3.2 体外抗菌实验
        3.3.3 体外促凝血实验
        3.3.4 涂抹给药超滤组分对创伤修复的影响
        3.3.5 灌胃给药超滤组分对创伤修复的影响
    3.4 讨论
        3.4.1 UCEHMPM营养成分对创伤愈合的影响
        3.4.2 UCEHMPM对止血及抗菌的影响
        3.4.3 UCEHMPM对创面愈合的影响
        3.4.4 UCEHMPM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3.4.5 UCEHMPM对细胞增殖期上皮化的影响
        3.4.6 UCEHMPM对组织重塑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马氏珠母贝外套膜生物活性肽分离纯化及机制初步探讨
    4.1 材料与仪器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3 Sephadex G-25 凝胶过滤层析
        4.2.4 HaCaT和 HSF增殖实验
        4.2.5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4 Sephadex G-25 分离纯化及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5 马氏珠母贝外套膜活性肽软膏制备及促愈修复探讨
    5.1 材料与仪器
        5.1.1 材料与试剂
        5.1.2 仪器与设备
    5.2 实验方法
        5.2.2 马氏珠母贝外套膜活性肽的软膏制备
        5.2.3 软膏急性皮肤毒性试验
        5.2.4 动物分组及创伤模型建立
        5.2.5 愈合率及瘢痕残留率
        5.2.6 ELISA分析
        5.2.7 组织学评估的组织准备
        5.2.8 H&E染色
        5.2.9 免疫组织学
        5.2.10 天狼星红苦味酸染色
        5.2.11 数据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软膏外观及形状
        5.3.2 急性皮肤毒性实验结果
        5.3.3 创面形态变化观察
        5.3.4 愈合率及愈合时间
        5.3.5 炎症因子测定
        5.3.6 生长因子测定
        5.3.7 软膏给药小鼠创伤的组织学评价
        5.3.8 软膏给药小鼠创伤免疫组学分析
        5.3.9 软膏对TGF-β/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
        5.3.10 软膏对胶原蛋白和瘢痕形成的影响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四、中草药治疗大面积烧伤感染创面临床效果初步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金黄膏治疗浅Ⅱ度烧伤的临床观察[D]. 张倩.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2]水动力清创结合点状皮片移植治疗大面积烧伤残余创面疗效研究[J]. 席云峰,张斌,苏伟,肖厚安. 陕西医学杂志, 2018(08)
  • [3]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烧伤经验交流会议资料综述[J].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防治烧伤会议筹备组. 广东医药资料, 1976(09)
  • [4]MEBT/MEBO治疗低温热源性烧伤创面的临床研究[D]. 刘聪.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点状皮片移植联合冲洗疗法对大面积烧伤残余创面植皮成活率的影响[J]. 牛丽芳. 黑龙江医学, 2020(09)
  • [6]一种智能光敏抗菌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 周倩. 广西大学, 2020(02)
  • [7]烧伤治疗学术的伟大历史性转折——首届全国烧伤湿性医疗学术会议学术报告[J]. 首届全国烧伤湿性医疗学术会议主席团.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1989(00)
  • [8]烧伤创疡医学 第六章 临床应用[J]. 徐荣祥.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1994(04)
  • [9]冲洗疗法加点状皮片移植促进大面积烧伤残余创面愈合[D]. 张艮龙. 广西医科大学, 2008(10)
  • [10]珍珠贝外套膜酶解产物促进小鼠皮肤软组织创伤愈合作用研究[D]. 杨发明. 广东海洋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中草药治疗大面积烧伤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初步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