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C345 VLBI核心的可能的视超光速运动(论文文献综述)
钱善瑎,Krichbaum,T.P.Witzel,A.,Quirrenbach,A4.,Zensus,J.A.[1](1992)在《3C345 VLBI核心的可能的视超光速运动》文中研究表明对类星体3C345的最新VLBI观测表明,节点C6和C7在向西北方向作视运动,这与节点C4在1981—1984期间的视运动大致上平行.观测到的节点C6和节点C7的这种视运动是与钱善瑎所提出的"核心运动模型"所作出的预测的结果相符合的.本文利用现有关于3C345的所有VLBI观测数据,用比较严格的方法,定出了3C345的VLBI核心的南北方向视运动曲线和各个节点的视运动所沿的共同轨道的形式.结果表明,3C345的VLBI核心的南北方向视运动是振荡式的(见图4),导出的最大视运动速度为(0.10—0.15)mas/yr(即2c或3c,H0=100公里·秒-1·百万秒差距-1).在1993年之前,对节点C6和节点C7的视轨道的VLBI监测,对于检验这个模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非常希望对VLBI核心用VLBI相位参考技术来进行视运动的直接测定.
安涛[2](2004)在《高光度活动星系核和暗弱银心天体Sgr A~*的射电观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活动星系核(AGN),顾名思义,是指活动星系的核心。活动星系的辐射除了主要来自恒星的热辐射外,还有一定量的非热辐射,而这些非热辐射产生于核心很小区域内,且常伴有强发射线。通常所说的活动星系核现象就是指发生在星系核心的高能天文现象。一股认为活动星系核的能量来源于中央超大质量黑洞的吸积过程。活动星系核的“统一模型”认为不同种类AGNs的差别主要是取向效应造成的。当相对论性喷流和视向非常接近时,观测到的核的亮度会由于多普勒效应被放大很多倍,喷流分量的视横向运动也会因为投影效应被放大甚至超过光速。EGRET空间高能γ射线望远镜在高于100MeV的波段上检测到66个活动星系核,它们的辐射具有高度相对论性,在分类上被归为blazar天体。攻读博士期间我参加了EGRET活动星系核子样本的观测研究,对主导详细研究了几个样本源。 最近几年对邻近星系的巡天观测发现一些近邻亮星系的核心包含着致密的射电源,这些位于星系核心的致密射电源具有很多类似于典型的高光度活动星系核(AGN)的观测特征,有些人认为这些星系核心有可能包含着类似于AGN的中央超大质量黑洞系统。但是相比之下,近邻星系核的亮度较低,亮温度约108K,因此这些近邻星系核被命名为低光度活动星系核(LLAGN)。我读博士期间还参加了一个典型的低光度活动星系核—银河系中心致密射电源Sgr A*的多频率射电观测研究工作。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由第一章到第五章组成,主要研究了三颗核主导活动星系核(1502+106,1611+343和3C 273)和一颗致密陡谱源(3C 286)的射电观测辐射性质。第二部分由第六章和第七章组成,对银河系中心致密射电源Sgr A*的多频率射电观测进行了分析研究。第三部分(第八章)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第一章对活动星系核的观测性质进行了概括性介绍,并简单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对一个高偏振类星体1502+106在射电波段进行了多历元、多频率分析研究,观测历元从1994年6月到2002年12月共8年多时间,观测频率包括了2.3、5.0、8.3、24.4和43.1 GHz。文中给出了不同分辨率下1502+106的毫角秒尺度射电图像,揭示了一个连续的弯曲喷流结构。我们利用8年间的观测数据,对1502+106毫角秒尺度喷流分量的自行进行了测量,在4个分量中检测到视超光速运动,估算的速度分布在10.5c和37.3c之间,这个结果显示出1502+106中存在非常接近视线方向的高度相对论性喷流。我们的观测结果显示1502+106的射电观测性质和γ射线辐射强的blazar天体很相似,它可能是一个EGRET源,但是还需要进一步证认。摘要 第三章对光学迅变体1611+343的5 GHZ EVN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处理。1611+343的总强度图显示在核南方距离约3毫角秒处喷流有一个向东约90度的弯曲,偏振强度图显示在这个喷流弯曲的位置上偏振强度达到了最大。文中分析了倾斜激波反射导致喷流弯曲的可能性。射电核的亮温度超过能均分极限,喷流分量的视横向速度超过光速,这些观测结果显示1611+343中存在相对论性束流。文中将过去20年中射电流量监测和过去9年中喷流分量喷射作了相关性研究,发现4个喷流分量的喷射和射电流量爆发相关。 第四章对类星体3C 273的VLA两历元、双频率射电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揭示了不同分辨率下3C 273的千秒差距尺度射电结构。3C 273的射电喷流形态和谱指数分布符合“回流”模型。本文在射电波段发现了喷流末端热斑中谱指数反转,这一观测现象意味着热斑中的相对论性电子重新加速,而磁重联过程可能是导致电子重新加速的原因。 第五章分析了致密陡谱源3C 286的两历元双频VLA观测,给出了高动态范围的千秒差距尺度射电图像。在中央分量和西部分量之间有一些团块状结构可能是喷流和星际介质相互作用造成的。整个源结构被陡谱成分主导。文中对核主导因子和正反向喷流亮度比等相对论性束流效应的指标进行了分析,发现千秒差距喷流不存在相对论性束流效应。本文的结果符合喷流起始处弯曲对3C 286射电结构的解释。 第六章回顾了银心致密射电源 SgrA*的研究历史,概述了它的辐射性质。 第七章详细介绍了历元2003一06一17在七个射电频率上的VLA观测以及数据处理过程,并对观测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我们在90厘米波段的VLA观测中检测到SgrA*的辐射,从而肯定了最近三年中发表的1 GHz以下检测到SgrA*的观测结果。历元2003一06一17的观测是首次在射电波段上进行的多频率观测,观测波段从90厘米到7毫米,我们的射电观测和同一天其它波段(亚毫米波、红外和x射线波段)的观测结合在一起构成了SgrA*全波段观测!本文分析了射电观测谱在低频90厘米波段向下弯转的物理机制,并分析了过去30年中低频观测谱反转频率(七urllove frequency)的变化。我们认为低频波段谱形向下弯转是因为吸积半径内“自由一自由”吸收光深在低频增大造成的;而来自SgrA*附近的超大质量恒星的恒星风的变化导致进入吸积半径内的吸积流成分发生变化,引起 SgrA*“自由一自由吸收”低频截止频率在过去30年内从约1.5 GHZ转移到0.4 GHZ附近。 第八章对今后将要开展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我们已?
钱善(王皆)[3](1984)在《致密射电源内的相对论运动效应》文中研究说明在本文中,我们对致密射电源内相对论运动效应的研究进展加以评述。内容包括: (1)视超光运动; (2)视超光流量变化(射电变源和康普顿问题); (3)射电变源的X-射线发射; (4)类星体计数统计中的相对论束射效应; (5)致密射电源物理参数的相对论改正; (6)相对论喷流的辐射特性; (7)相对论膨胀的流体力学研究及其应用。
潘艳平[4](2007)在《射电噪活动星系核的喷流运动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对活动星系核(AGNs)的基本性质、主要特征、观测结果和理论研究现状等作了比较全面的综述,特别是对活动星系核中性质最独特的一类天体-blazar,从观测特征和理论模型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同时,详细介绍了本人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对活动星系核的全面理解以及对射电噪活动星系核中喷流节点运动的视速度研究方面得到的一些结果。VLBI观测表明,TeVγ射线blazar的喷流运动视速度远小于MeV/GeVγ射线blazar,然而快速光变却要求其相对论喷流速度与MeV/GeV源相当。对于这一矛盾,目前有多种解释。为了检验这些模型,我们收集了VLBI对blazar喷流运动的监测数据,得到了一个包括108个blazar(86个FSRQs和22个BLLac天体)以及12个射电星系的样本。主要研究工作和研究结果:(1)针对108个blazar样本的VLBI数据,研究了喷流最大速度位置与射电光度的相关关系,以及喷流节点运动的视速度与到核心距离之间的关系。得到了随着FSRQs、LBL和IBL射电光度的逐渐降低,加速区域依次减小;而HBL的平均射电光度最小,很可能在VLBI目前可分辨的尺度已经过减速,支持了减速喷流模型对这一矛盾的解释。(2)对于射电星系,我们得到了射电节点运动的视速度比较小,并且也没有明显的速度变化趋势,可能是由于其喷流轴向与视线之间夹角比较大,难以表现出视超光速运动。这项工作从喷流中节点运动的视速度方面入手,通过收集观测的数据样本来研究喷流内部的物理过程,把源的射电光度与喷流节点到核心的距离联系起来,在统计上说明了不同子类源的运动特征。
钱善瑎,A.Witzel,T.Krichbaum,A.Quirrenbach,C.A.Hummel,J.A.Zensus[5](1991)在《视超光速源3C345中射电节点的运动》文中研究说明在典型的视超光速源3C345中有两个射电节点C4和C5,沿着不同的弯曲轨道运动,并且在靠近核心处它们的运动出现加速.本文对这些观测到的运动特性提出一种解释.我们假定视超光速节点是沿着喷流内的螺旋形磁力线运动的.在简化的几何学考虑和小视角观测的情况下,用适当形式的螺旋磁场和空间速度,对节点C4和C5的视轨道和视运动速度可得到很好的拟合.
钱善瑎[6](1992)在《类星体3C345中的VLBI核心在运动吗?》文中认为在视超光速源3C345(类星体)中,有5个VLBI节点被观测到有视超光速运动,特别是其中靠近核心的两个节点C4和C5沿着不同的弯曲轨道运动.本文考虑这种双轨道运动是由于射电核心运动造成的可能性.利用现有资料,把观测到的C4和C5的运动,分解成射电核心的运动和它们沿着一条共同的轨道运动.结果表明,这种分解可以很好地拟合现有关于节点C4和C5的观测结果.对进一步的观测检验和模型的物理涵义作了扼要的讨论。
李怀珍[7](2011)在《Blazar天体的光变及能谱分布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对活动星系核的基本特性及分类、统一模型等做了较为全面的综述,然后对blazar天体的光变以及产能机制做了综述。然后详细介绍了本人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工作。Blazar天体是最亮也是最活跃的高能活动星系核,它的辐射覆盖了从低能的射电波段直到高能γ射线的整个电磁波段,并且其辐射表现出复杂、快速、相互关联的大幅光变特性。光变是blazar天体一个非常重要的观测特征,并且blazar天体的周期性爆发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是因为光变分析是我们理解blazar天体的中心结构和产能过程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光变能反映辐射区域内部物理特征和结构的变化,因此光变是研究blazar天体基本物理特性非常有效的方法。通过对blazar天体光变的分析我们能更好的理解blazar天体的辐射机制和基本物理性质,确定的周期光变能帮助我们理解其中心结构,并有助于我们得到blazar天体的中心辐射区域的物理参数,对其物理模型提出强烈的限制。为此我们对两个具体源的光变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它们的中心结构。对3C 279的光变周期进行分析。我们从相关文献中收集了3C 279射电22GHz、37GHz、光学R波段和X射线2-10keV的光变数据并分析,发现3C 279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天体,并存在准周期爆发现象。通过功率谱,Jurkevich和离散相关函数(DCF)三种不同的周期分析方法对其光变进行分析发现3C 279存在P=130.6±1.3天的光变周期。根据Rieger在2004年给的观测周期Pobs和物理周期Pp之间的关系以及我们所得到的结果,我们计算得到3C 279中喷流的进动周期大约是29.6年,这与Carrara等人通过对喷流不同成分模拟得到的30年的进动周期是完全一致的。这说明在3C 279中存在一个进动喷流,并且我们得到的大约130.6天的周期性光变很可能是由喷流的螺旋进动引起的。除了对3C 279的光变周期进行分析之外,我们还对活动星系核的另一个子类Seyfert星系的一个典型的源ⅢZw 2的光变特性进行分析。我们利用Metahovi射电天文台对ⅢZw 2的22 GHz和37 GHz的射电观测数据给出了它的历史光变曲线,分析显示ⅢZw 2是个非常活跃的天体,并存在非正弦的光变。我们利用Jurkevich方法、功率谱方法和离散相关函数法对Seyfert星系ⅢZw 2光变周期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发现其在射电波段存在约5.14年的周期,这与Brunthaler等人通过定性分析得到的大约5年的周期相吻合。分析显示ⅢZw 2在射电波段的约5.14年的周期性光变最可能的起因是双黑洞系统中喷流的螺旋进动。Blazar天体是活动星系核中非常典型的一类,它的辐射从低能射电扩展到高能X射线和γ射线波段。它的全波段能谱分布(SED)反映了其多波段辐射特性。不同子类的blazar天体的SED的相似或差异都反映了彼此间存在着相似或不同的物理机制和限制条件。对不同blazar天体的子类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有利于我们理解blazar天体的基本性质,因此对blazar天体SED的研究是非常重要而且有意义的。我们收集了54个Fermi blazar天体的光学,X射线和γ射线的观测数据,并通过这些数据分析了宽波段谱指数αoχ和α-χγ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分析了内禀复合谱指数αxox和αγxγ之间的关系。内禀复合谱指数αxox和αγxγ之间的关系显示平谱射电类星体和低能峰BL Lac天体遵循了一个连续的分布趋势,这与以前别人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存在一个从平谱射电类星体到低能峰BL Lac天体的谱序列。然而,高能峰BL Lac天体遵循了一个不同与前两类blazar天体的一个谱趋势,这说明高能峰BL Lac天体的能谱分布与平谱射电源和低能峰BL Lac天体是不同的。即使这样,当我们同时考虑三类blazar天体的时候,复合谱指数αxox和αγxγ存在强相关,这说明他们之间有类似的物理过程,这为统一图景提供了新的证据。
郑天媛[8](2017)在《X射线双星及活动星系核喷流运动与光变的联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喷流是天体系统喷射出的定向、高速、准直的物质流,其空间尺度一般可从pc延展到kpc,甚至可达Mpc的量级。通常认为与吸积过程相伴,并且可以出现在不同尺度的天体系统当中,如年轻恒星体、微类星体、射电星系、类星体等,这其中以类星体中的喷流最为壮观。MOJAVE(Monitoring of Jets in Active Galactic Nuclei with VLBA Experiments)的最新观测数据显示,至少有一半的喷流展现出非弹道或横向加速运动,这表明喷流的非弹道运动是非常普遍的。本文主要研究了几种典型的横向喷流的形态及其运动情况。文章着重介绍了 Gong(2008)中提出的非弹道模型,我们利用该模型很好地拟合了黑洞候选体XTE J1752-223和类星体NRAO 150、B21308+326的喷流运动轨迹,并在此基础上自然地解释了 XTE J1752-223中各喷流成分出现的先后与其多波段光变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喷流运动及多波段光变的统一解释,我们发现,喷流各成分的出现具有时间反转现象,即先出现的喷流可能由于在视线方向上的投影距离比后出现的喷流大(对应于更长的传播时间),从而导致后被观测到的现象。第一章首先介绍了不同尺度天体物理系统中的喷流现象及其观测特征。其次,简单概括了有关喷流的形成、成分、准直、加速以及辐射的基本理论知识。第二章我们介绍了目前在射电波段对喷流的主要观测项目,以及这些项目所得到的观测结果,主要为喷流的形态及其运动,尤其是视超光速运动,继而引出对视超光速现象的理论解释,即着名的弹道模型。第三章是我们工作的理论核心部分,即喷流运动的非弹道模型。在引入非弹道模型之前,我们首先介绍了为解释弯曲喷流而发展起来的进动的弹道模型,继而阐述了喷流进动的基本理论。最后,我们着重阐述了为解释更多复杂的观测现象而提出的非弹道模型以及该模型对观测的解释。第四章是本文工作的重点,我们利用非弹道模型很好地拟合了黑洞候选体XTE J1752-223和类星体NRAO 150、B2 1308+326的喷流轨迹,并自然地解释了 XTE J1752-223喷流运动及其光变之间的关系。此外,通过对各喷流成分的相对发出时间、传播时间、到达先后的对比,我们还发现,光的传播时间可能导致喷流不同成分的时间反转现象。文章最后简要介绍了一下非弹道模型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今后工作的展望。附录部分是我们在脉冲星计时方面的工作,主要是利用Gong(2005)提出的多普勒残余效应很好地拟合了 CenX-3、4U1626-67和HerX-1频率的演化,并指出该效应理论上在所有的脉冲双星系统中都存在,只是在一般的脉冲双星系统中,其轨道周期比较长,多普勒残余效应并不明显或该效应已被其它参数所吸收。
王洪涛[9](2007)在《Blazar3C 345的MeV/GeV射线辐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活动星系核自上世纪40年代被发现以来就以其快速光变,高光度,高红移等极端特性成为天体物理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与这些特性相关的高效产能、辐射机制、空间分布和极端条件等成为竞相驱逐的研究热点。这些问题的研究将揭示活动星系核的起源、结构和演化等未解之谜。Blazar是活动星系核的一个子类,它是喷流沿视线夹角很小的一类活动星系核,它的一系列独特性质如高光度,快速光变和视超光速运动等都认为起源于相对论喷流,因此对blazar的研究就是对喷流的研究。通过对blazar以及其它射电噪活动星系核的研究将有助于最终解决喷流从黑洞吸积系统提取能量的物理机制。上世纪90年代,康普顿伽玛射线天文台(CGRO)的发射成功为blazar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CGRO在服役期间共探测到了66个高置信度的blazar以及27个可能的blazar,它们的能谱大多呈现双峰结构,对此的解释一般认为低能峰来源于相对论电子的同步辐射,而高能峰可能为同步自康普顿(SSC),也可能是外康普顿(ERC),外康普顿的种子光子可能来源于吸积盘、宽线区、尘埃环等,此外还有可能是强子产生的,目前尚无定论。将于今年8月份升空的另一高能伽玛射线望远镜-GLAST与EGRET相比探测能力有了大大的提高,有可能对blazar喷流的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因此在未来几十年这一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活动星系核的基本性质及其分类,并简单介绍了活动星系核标准模型的发展史以及对标准模型最近的研究情况;第二章主要介绍blazar的几个着名的巡天样本及blazar的相对论喷流模型,以及相对论喷流模型的一些性质;第三章主要介绍了blazar在全波段能谱分布的特征以及在高能波段辐射模型的解释;并对两类特殊的blazar-MeV blazar和GeV blazar作了简要的介绍;第四章是我们近期已经发表的一项研究工作。EGRET源的辐射机制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但是历史上一些研究的非常多的天体(如:3C 345)EGRET却没有探测到它们的伽玛射线辐射,这样通过对这些非EGRET源与EGRET源的比较分析,从侧面也说明了EGRET源辐射机制的特性。我们的工作正是以此为出发点,主要从光变幅度,光学最小光变时标及时间延迟三个方面对3C 345、3C 273和3C 279作了一系列的比较分析,发现3C 345的伽玛辐射能谱可能与3C 273相似,即伽玛辐射的能谱峰在MeV能区,GeV能区的谱较陡,很可能正是此因EGRET在服役期间没有探测到3C 345。
张喜镇,余宁[10](1985)在《河外射电源的低频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中我们对河外射电源的低频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内容包括:1.低频观测技术(行星际闪烁,月掩源技术,低频综合孔径和低频甚长基线干涉仪);2.河外射电源的低频结构(展瓣结构,致密源结构和低频变源)。
二、3C345 VLBI核心的可能的视超光速运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3C345 VLBI核心的可能的视超光速运动(论文提纲范文)
(2)高光度活动星系核和暗弱银心天体Sgr A~*的射电观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词 |
第一部分 高光度活动星系核的观测研究 |
第一章 活动星系核概论 |
1.1 活动星系核的简介 |
1.2 活动星系核的辐射性质 |
1.3 活动星系核的标准模型 |
1.4 活动星系核的命名分类和统一模型 |
1.5 活动星系核的研究意义 |
1.5.1 活动星系核的观测研究在天文学中的地位 |
1.5.2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框架结构 |
第二章 高偏振类星体1502+106的VLBI观测研究 |
2.1 概述 |
2.2 观测和数据处理 |
2.3 结果和讨论 |
2.3.1 秒差距尺度射电结构 |
2.3.2 定量地研究喷流结构 |
2.3.3 ΔPA—秒差距尺度和千秒差距尺度喷流的准直性指标 |
2.3.4 VLBl分量谱指数估计 |
2.3.5 射电核的亮温度和能均分多普勒因子 |
2.3.6 喷流分量的视超光速运动 |
2.4 结论和总结 |
第三章 光学迅变体1611+343喷流分量的视超光速运动 |
3.1 概述 |
3.2 观测和数据处理 |
3.3 结果和分析 |
3.3.1 pc尺度上扭曲的喷流结构 |
3.3.2 射电核的物理参数估计 |
3.3.3 喷流分量的视超光速运动 |
3.3.4 喷流分量的喷射和射电流量爆发的相关性 |
3.4 讨论和总结 |
第四章 对3C 273喷流末端热斑中谱指数反转的探讨 |
4.1 概述 |
4.2 观测和数据处理 |
4.3 观测结果和分析 |
4.3.1 千秒差距尺度射电喷流 |
4.3.2 射电亮斑中谱指数翻转 |
4.4 讨论和总结 |
第五章 致密陡谱源3C 286的千秒差距尺度射电结构 |
5.1 概述 |
5.2 观测和数据处理 |
5.3 观测结果和分析 |
5.3.1 观测结果 |
5.3.2 谱指数分布 |
5.3.3 相对论性束流效应 |
5.3.4 3C 286射电结构的讨论 |
5.4 总结 |
第二部分 暗弱银心致密天体Sgr A~*的射电观测研究 |
第六章 Sgr A~*的观测研究 |
6.1 银心致密射电源Sgr A~*的发现 |
6.2 Sgr A~*对应于银心超大质量黑洞 |
6.3 Sgr A~*的射电、红外和X射线观测研究 |
6.3.1 Sgr A~*的红外和X射线观测 |
6.3.2 银河系中心区域的射电结构 |
6.3.3 Sgr A~*的总流量谱 |
6.3.4 Sgr A~*的偏振测量 |
6.3.5 Sgr A~*的光变和尺寸 |
6.4 Sgr A~*的辐射模型 |
第七章 Sgr A~*的同时多频率射电观测以及低频反转谱的物理模型 |
7.1 本文的研究目的 |
7.2 观测和数据处理 |
7.3 结果及讨论 |
7.3.1 银心区域的射电图像 |
7.3.2 90厘米波段检测到Sgr A~* |
7.3.3 Sgr A~*的同时多波段测量谱 |
7.3.4 低频反转谱的物理模型 |
第三部分 今后的研究计划和展望 |
第八章 今后的研究计划和展望 |
8.1 Sgr A~*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
8.1.1 VLA监测Sgr A~*周围射电成分的自行 |
8.1.2 VLA监测Sgr A~*流量密度变化的双周期性 |
8.1.3 VLA监测Sgr A~*在1GHz以下的低频射电谱 |
8.1.4 毫米波、亚毫米波VLBI观测Sgr A~* |
8.2 1502+106弯曲喷流的进一步研究 |
8.3 EGRET活动星系核子样本的统计研究 |
8.4 4个致密对称源的VLBI监测—测量热斑分量速度 |
8.5 3C 273喷流的谱指数研究 |
附录1:部分天体物理名词和公式 |
附录2:Sgr A~*的同时多波段射电观测以及数据处理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4)射电噪活动星系核的喷流运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活动星系核简介 |
1.1 活动星系核的基本特征 |
1.2 活动星系核的分类 |
1.3 活动星系核的能源及标准模型 |
1.3.1 吸积释能及其效率 |
1.3.2 活动星系核的标准模型 |
第二章 Blazar的基本特征和理论模型 |
2.1 Blazar的类型及多波段能谱特征 |
2.1.1 Blazar的分类 |
2.1.2 Blazar多波段的能谱特征 |
2.2 Blazar的巡天样本 |
2.3 Blazar的相对论喷流模型 |
2.3.1 喷流的加速 |
2.3.2 喷流具有相对论性速度的观测证据 |
2.3.3 视超光速运动 |
2.3.4 多普勒放大和聚束效应 |
2.4 Blazar的能谱序列 |
2.5 Blazar的统一与演化模型 |
第三章 Blazar γ波段的观测和理论研究进展 |
3.1 blazar的γ波段观测进展 |
3.1.1 γ射线观测仪器的发展 |
3.1.2 空中望远镜 |
3.1.3 地面望远镜 |
3.2 主要观测结果 |
3.2.1 光变 |
3.2.2 TeV的观测 |
3.3 高能辐射机制 |
3.3.1 轻子模型(Leptonic model) |
3.3.2 强子模型(Hadronic model) |
3.4 模型与观测比较 |
第四章 喷流节点运动的统计研究 |
4.1 射电波段的观测进展 |
4.1.1 射电望远镜的发展 |
4.1.2 主要观测结果 |
4.1.3 对视超光速运动的研究进展 |
4.2 节点运动视速度的样本和统计结果 |
4.2.1 计算公式 |
4.2.2 节点运动视速度的样本 |
4.2.3 统计分析 |
4.3 讨论和结论 |
第五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目录 |
简历 |
致谢 |
更正声明 |
(7)Blazar天体的光变及能谱分布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活动星系核简介 |
§1.1 活动星系核的基本特征 |
§1.2 活动星系核的分类 |
§1.2.1 塞弗特(Seyfert)星系 |
§1.2.2 类星体(Quasar) |
§1.2.3 射电星系 |
§1.2.4 Blazar天体 |
§1.3 活动星系核的标准模型 |
§1.3.1 吸积释能及其效率 |
§1.3.2 活动星系核的标准模型 |
第二章 Blazar天体的光变 |
§2.1 光变时标 |
§2.2 光变的分类 |
§2.2.1 IDV和微光变 |
§2.2.2 短时标光变 |
§2.2.3 长时标光变 |
§2.3 光变的产能机制 |
§2.3.1 快速光变可能的产能机制 |
§2.3.2 周期光变可能的产能机制 |
§2.4 光变时标对AGN的限制 |
第三章 Blazar天体的辐射机制 |
§3.1 轻子模型 |
§3.1.1 同步辐射 |
§3.1.2 逆康普顿散射 |
§3.1.3 同步自康普顿辐射 |
§3.1.4 外康普顿散射(EC) |
§3.2 强子模型 |
§3.3 相对论喷流模型 |
§3.3.1 相对论聚束效应 |
§3.3.2 相对论喷流的观测证据 |
第四章 Blazar天体的周期性光变分析及中心结构的研究 |
§4.1 周期光变的分析方法 |
§4.1.1 Jurkevich方法 |
§4.1.2 功率密度谱方法 |
§4.1.3 离散相关函数(DCF)方法 |
§4.1.4 结构函数方法 |
§4.2 3C 279的光变周期分析及进动喷流的暗示 |
§4.2.1 3C 279的观测数据及光变曲线 |
§4.2.2 3C 279周期计算结果 |
§4.2.3 3C 279周期光变的结论和讨论 |
§4.3 Seyfert星系Ⅲ Zw 2射电光变分析 |
§4.3.1 Ⅲ Zw 2的光变曲线 |
§4.3.2 Ⅲ Zw 2的周期光变分析结果 |
§4.3.3 Ⅲ Zw 2周期光变的结论和讨论 |
第五章 Blazar天体能谱分布的研究 |
§5.1 费米Blazar天体样本 |
§5.2 费米BLazar天体样本的能谱分布以及双色图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列表 |
致谢 |
(8)X射线双星及活动星系核喷流运动与光变的联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不同天体物理系统中的喷流现象 |
1.2 喷流理论简介 |
1.3 小结 |
2 喷流的射电观测 |
2.1 喷流的射电观测项目 |
2.2 喷流的VLBI观测结果统计 |
2.3 喷流的运动 |
2.4 视超光速运动 |
3 喷流运动模型 |
3.0 进动基本理论知识 |
3.1 GRB火球模型中的减速半径 |
3.2 非弹道模型 |
3.3 非弹道模型对观测的解释 |
3.4 小结 |
4 利用非弹道模型对黑洞候选体XTE J1752-223和类星体NRAO 150、B2 1308+326的拟合 |
4.1 黑洞候选体XTE J1752-223的喷流运动拟合 |
4.2 类星体NRAO 150的喷流运动拟合 |
4.3 类星体B2 1308+326的喷流运动拟合 |
4.4 小结与讨论 |
5 总结与展望 |
5.1 工作总结 |
5.2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多普勒残余效应的证据:Her X-1, 4U 1626-67和Cen X-3 |
A.1 多普勒残余 |
A.2 样本简介 |
A.3 Cen X-3, 4U 1626-67和Her X-1的频率拟合及其讨论 |
A.4 小节 |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9)Blazar3C 345的MeV/GeV射线辐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活动星系核的性质及其分类 |
1.1 活动星系核的基本特征 |
1.2 活动星系核的分类 |
1.2.1 Seyfert星系 |
1.2.2 射电星系 |
1.2.3 类星体 |
1.2.4 BL Lac天体 |
1.2.5 Blazar |
1.2.6 活动星系核的统一模型 |
1.3 活动星系核的能源机制及标准模型 |
第二章 Blazar巡天样本及相对论喷流模型 |
2.1 Blazar巡天样本 |
2.2 GeV blazar样本 |
2.2.1 康普顿伽玛天文台简介 |
2.2.2 GeV blazar样本 |
2.3 相对论喷流存在的证据 |
2.3.1 Blazar中的Gamma-Ray具有大幅度短时标光变 |
2.3.2 射电亮温度超过10~(12) K |
2.3.3 喷流的节点存在视超光速运动 |
2.3.4 观测到了非对称的射电喷流 |
2.4 Blazar的相对论聚束效应 |
2.4.1 喷流节点的超光速运动 |
2.4.2 喷流的相对论聚束效应 |
2.4.3 喷流的多普勒增亮 |
2.5 Blazar的相对论喷流模型 |
2.5.1 Blandford-K(o|¨)nigl喷流模型 |
2.5.2 激波喷流模型 |
2.5.3 加速喷流模型 |
2.5.4 减速喷流模型 |
第三章 Blazar的能谱分布及模型解释 |
3.1 Blazar的多波段能谱 |
3.1.1 Blazar多波段能谱的基本特征 |
3.1.2 Blazar多波段能谱的研究意义 |
3.2 两类特殊的blazar |
3.2.1 GeV blazar |
3.2.2 MeV blazar |
3.3 Blazar的高能辐射模型 |
3.3.1 轻子模型 |
3.3.2 强子模型 |
第四章 3C 273、3C 279和3C 345光变的比较与分析 |
4.1 引言 |
4.2 数据整理及光变分析 |
4.2.1 数据 |
4.2.2 光变幅度的比较与分析 |
4.3 光变时延的比较与分析 |
4.3.1 时延分析方法-离散相关函数法 |
4.3.2 3C 345、3C 273和3C 279在8GHz、22GHz、37GHz和B波段的延迟分析 |
4.4 最小光变时标的比较与分析 |
4.5 讨论 |
第五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附录 |
四、3C345 VLBI核心的可能的视超光速运动(论文参考文献)
- [1]3C345 VLBI核心的可能的视超光速运动[J]. 钱善瑎,Krichbaum,T.P.Witzel,A.,Quirrenbach,A4.,Zensus,J.A.. 天文学报, 1992(04)
- [2]高光度活动星系核和暗弱银心天体Sgr A~*的射电观测研究[D]. 安涛.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 2004(02)
- [3]致密射电源内的相对论运动效应[J]. 钱善(王皆). 天文学进展, 1984(02)
- [4]射电噪活动星系核的喷流运动研究[D]. 潘艳平.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 2007(05)
- [5]视超光速源3C345中射电节点的运动[J]. 钱善瑎,A.Witzel,T.Krichbaum,A.Quirrenbach,C.A.Hummel,J.A.Zensus. 天文学报, 1991(04)
- [6]类星体3C345中的VLBI核心在运动吗?[J]. 钱善瑎. 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1992(03)
- [7]Blazar天体的光变及能谱分布的研究[D]. 李怀珍. 云南大学, 2011(01)
- [8]X射线双星及活动星系核喷流运动与光变的联合研究[D]. 郑天媛. 华中科技大学, 2017(10)
- [9]Blazar3C 345的MeV/GeV射线辐射机制研究[D]. 王洪涛.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 2007(05)
- [10]河外射电源的低频研究进展[J]. 张喜镇,余宁. 天文学进展, 19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