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化马林蛋白特异性试验方法研究

纯化马林蛋白特异性试验方法研究

一、提纯鼻疽菌素特异性检验方法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白守兄[1](2020)在《马鼻疽检疫及注意事项》文中研究指明马鼻疽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马属动物传染病,不仅会威胁养马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会影响人类健康及社会安全。该文从了解马鼻疽的临床症状和检疫方法入手,在此基础上罗列相关注意事项和防治措施,有助于提高马鼻疽的检疫及诊断效率并降低这一传染病出现的可能性。

张振江[2](2019)在《猫细小病毒分离鉴定及其马源特异性抗体F(ab’)2的制备与预防效果评价》文中提出猫细小病毒(Feline parvovirus、FPV)是细小病毒的一种,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FPV能引起胎儿死亡或者新生幼猫小脑发育不全及共济失调,在成年猫中表现为一种非常致命的急性肠炎,伴有严重的白细胞减少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效的药物来预防和治疗感染FPV,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安全特效的生物制剂。免疫球蛋白γ(IgG)抗体是免疫系统的关键效应蛋白,它有很高的特异性,对病原体暴露或接种疫苗后的免疫记忆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本研究选择效价高的分离毒株,制备了FPV灭活疫苗免疫马匹,提取马血清IgG并经酶消化F(ab’)2片段,评价该蛋白对FPV的预防保护效果。试验分为三部分内容,具体研究如下:1、猫细小病毒分离鉴定及VP2基因遗传进化和氨基酸位点的分析2016-2018年本研究对来自广西南宁市宠物医院和花鸟市场采集的86份疑似FPV病料进行检测,发现阳性率为28%(24/86)。将阳性病料同步接种F81细胞,共分离到6株病毒,依次命名为GX01、GX02、GX03、GX04、GX05和GX06,并对分离到的6株病毒进行血凝试验、TCID50测定、病毒理化性质测定、电镜观察、VP2基因遗传进化和氨基酸位点的分析。结果显示:6株FPV血凝效价在27-210之间。经细胞传代至F5代时毒价稳定,TCID50在10-4.69/mL-10-6.20/mL之间。该分离毒株对热、酸碱和脂溶较稳定。电镜观察病毒的形态与细小病毒的外观相同呈圆形。GX01的VP2基因与中国毒株XJ-1亲缘关系比近同源性达到99.7%,而GX02、GX03、GX04、GX05和GX06与日本毒株V211在一个大分支上;氨基酸位点分析发现6株FPVVP2氨基酸均发生了突变,但决定血凝活性和毒力的关键位点没有发生改变。通过实验发现GX01效价高且稳定与国内流行株同源性高,因此选择GX01作为后续研究。2、GX01株全基因测定及FPV动物发病模型的建立本研究设计6对引物通过常规PCR扩增,获得GX01株全基因序列。将GX01株以不同剂量经口腔和鼻腔感染猫,通过测定LD50,观察临床症状、白细胞含量变化和组织病理变化等指标,构建FPV动物发病模型。结果显示:GX01毒株全基因序列全长为4901bp,国与国外FPV亲缘关系较远与国内流行株FPV-XJ1、FPV-HN-ZZ1和FPV-HRB等亲缘关系较近。以GX01株不同剂量感染猫后均表现出高热、腹泻、呕吐和体重下降等典型临床症状,感染第3d粪便PCR检测FPV为阳性,发病6 d后白细胞严重减少。攻毒14 d后测定LD50为10-2.2表现为胃空虚、肠鼓气、部分脏器肿大有出血点;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到十二指肠和肺脏上皮细胞出现胞浆、胞核侵染、坏死等明显的组织病变,肾脏出现脂肪变性等表现出典型的FPV临床及病理变化从而证实成功构建了FPV动物发病模型。3、免疫球蛋白F(ab’)2的提取与纯化及其预防效果初步评价通过大量培养GX01株病毒,分别制备油乳苗和蜂胶灭活苗免疫马匹,以血凝抑制效价评估两种疫苗的优劣,待效价达到最高时采集马血清,选择不同工艺提取IgG,经酶切消化获得F(ab’)2片段,通过体外的血清中和试验和体内的紧急预防试验来评价效果。结果显示:以GX01株制备油乳苗和蜂胶苗,抗体效价监测结果表明油乳苗比蜂胶苗更合适作为制备马抗FPV抗体的免疫原;经过对不同工艺提取IgG的含量、纯度和血凝抑制效价的比对,证实优化的正辛酸-硫酸铵沉淀法为提取IgG的最佳工艺,酶切消化IgG制备F(ab’)2的最佳条件为30℃ 3.5h。经亲和层析法重复多次,得到F(ab’)2的含量、纯度和回收率分别为8.64mg/mL、90.36%和93.24%。免疫球蛋白F(ab’)2在体外细胞中和试验中中和效价为1:586,血凝抑制效价为1:2048;在体内动物预防保护试验中证实该蛋白在72h内能有效保护50%以上动物避免FPV的感染。

荣霞[3](2019)在《马鼻疽的检疫及其注意事项》文中研究指明马鼻疽作为一种急性、爆发性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一旦发生会给养马业造成巨大损失,同时对人类的健康及社会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近年来,马的用途发生很大变化,从传统利用马匹劳动生产和交通运输,到供观赏,比赛,乳用、肉用等,逐渐与人口密集地区发展,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接触增多。本文分别对马鼻疽的检疫方法及其注意事项进行具体介绍,希望能为同行提供参考。

华菲[4](2014)在《基于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技术快速定量检测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与土拉弗朗西斯菌的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建立可对烈性病原体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与土拉弗朗西斯氏菌直接进行现场检测的上转发光免疫层析(up-converting phosphor technology-based lateral-flow,UPT-LF)快速定量检测方法。方法:1.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检测试纸制备:以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土拉弗朗西斯氏菌相应的单克隆抗体作为特异性生物检测探针,以上转发光颗粒(up-convertingphosphor,UCP)为分析标记物,分别建立双抗体夹心模式免疫层析试纸: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检测试纸(Bur-UPT-LF)和土拉弗朗西斯氏菌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检测试纸(Fra-UPT-LF)。2.试纸检测敏感性及特异性评价:以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系列浓度菌悬液作为标准样品,评价Bur-UPT-LF的敏感性和定量能力;采用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鼠疫耶尔森氏菌、铜绿假单胞菌等30株种属近缘或传播途径近似的菌株进行特异性评价。以土拉弗朗西斯氏菌系列浓度菌悬液作为标准样品,评价Fra-UPT-LF的敏感性和定量能力;采用鼠疫耶尔森氏菌、炭疽芽孢、伤寒沙门氏菌等18株传播途径或感染症状类似的菌株进行特异性评价。3.试纸现场检测适用性模拟评价:(1)样品耐受性评价,采用不同浓度的纯化学试剂(4类7种)和模拟样品(8类15种)分别进行试纸对单因素样本和实际样品的耐受性评价。(2)操作误差兼容性评价,设置一定程度的操作误差,包括样品体积偏差、样品处理液体积偏差、上样体积偏差,模拟实验室外、现场非精确操作条件下对试纸检测性能的影响。结果:1.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检测试纸制备:将上转发光颗粒与抗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单克隆抗体(2E5、3D6、8G1)进行生物偶联;抗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单克隆抗体1B6(3mg/ml)和羊抗鼠IgG(3mg/ml)分别作为检测带(T)和质控带(C)固定在硝酸纤维素膜上,成功建立了Bur-UPT-LF试纸,并确定了最优样品处理液(样品垫处理液含1%NaCl)。将上转发光颗粒与抗土拉弗朗西斯氏菌单克隆抗体12H1进行生物偶联;抗土拉弗朗西斯氏菌单克隆抗体(4H10+1C5)(2mg/ml)和羊抗鼠IgG(2mg/ml)分别作为检测带(T)和质控带(C)固定在硝酸纤维素膜上,成功建立了Fra-UPT-LF试纸,并确定了最优样品处理液(样品垫处理液含1%BSA)。2.试纸检测敏感性及特异性评价:Bur-UPT-LF检测限为104cfu/ml;在104cfu/ml107cfu/ml的范围内具有优良的线性定量检测能力(r=0.996);特异性佳,与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常见细菌类生物战剂以及环境菌群等均无交叉反应。Fra-UPT-LF检测限为104cfu/ml;在104cfu/ml108cfu/ml的范围内具有优良的线性定量检测能力(r=0.995);特异性佳,与常见细菌类生物战剂以及环境菌群等均无交叉反应。3.试纸现场检测适用性模拟评价:(1)两种检测试纸均具有较强的样品单因素冲击耐受性。Bur-UPT-LF试纸可耐受pH1-12(即HCl≤0.1mol/L、NaOH≤0.01mol/L),离子强度≤2mol/L(NaCl+KCl≤2mol/L),粘稠度PEG20000≤50mg/ml与甘油≤20%,生物大分子基质干扰BSA≥400mg/ml与干酪素≥80mg/ml等。Fra-UPT-LF试纸可耐受pH2-13(HCl≤0.01mol/L、NaOH≥0.1mol/L),离子强度≥2mol/L(NaCl+KCl≥2mol/L),粘稠度PEG20000≤50mg/ml与甘油≥20%,生物大分子基质干扰BSA≥400mg/ml与干酪素≥80mg/ml等。(2)两种检测试纸均可在20min内对面粉、奶粉、腻子粉、土壤、果珍以及脏器等复杂样品中的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土拉弗朗西斯氏菌进行准确定量检测;(3)样品体积偏差(50%+200%)、样品处理液体积偏差(22%+44%)或上样体积偏差(30%+30%)等操作误差对两种试纸的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无影响。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分别可对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土拉弗朗西斯氏菌进行快速定量检测的UPT-LF简便快速,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具有较强的样品耐受性和操作误差耐受性,现场适应性极强,可以满足现场复杂条件下病原监测、调查与检测的需求。

姚侠[5](2012)在《微生物酶法制备芳氧苯氧丙酸酯类除草剂关键手性中间体的研究》文中认为脂肪酶具有底物范围广、立体选择性专一等优点,在制备手性药物和农用化学品中间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S)-2-氯丙酸乙酯和(R)-2-(4-羟基苯氧基)丙酸乙酯是合成芳氧苯氧丙酸酯类除草剂的关键手性中间体。工业上主要多采用化学法制备,反应条件苛刻、效率低、产品纯度不高,微生物酶法催化反应条件温和,专一性强、对环境污染小,可获得较高光学纯度的手性中间体,因此研究酶法制备两种手性中间体路线的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论文首先建立了一种产立体水解酶菌株的筛选模型。该方法基于唯一碳源富集法初筛,旋光测定和气相色谱分析复筛的两轮筛选模式。从各地采集的富油土样和实验室保藏的产酶菌株中筛选获得40株具有立体选择性水解活性的产酶菌株,其中27株产(S)-型水解酶菌株,13株产(R)-型水解酶菌株。利用形态学观察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对其中一株高立体选择性(R)-型水解酶菌株进行鉴定,确定其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并命名为Bacillus pumilus WZ015。通过单因素与响应面设计实验对B.pumilusWZ015菌株的发酵培养基组份及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该菌株较佳的培养基组份(g/L):葡萄糖8.7,酵母膏9,KH2PO40.78, MgSO40.5,橄榄油3.8;菌体最佳培养条件:发酵液初始pH7.0,接种量为6%、250mL摇瓶装液量为50mL、恒温摇床发酵温度为30℃、转速为200rpm。在上述优化后的条件下,菌株B.pumilusWZ015培养22h后水解酶活力达到960U/L,为优化前的1.6倍。论文还考察了B.pumilus WZ015水解酶酶动力学拆分(R,S)-2-氯丙酸乙酯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B.pumilus WZ015水解酶在pH7.3的0.25mol/L磷酸钠缓冲液体系中,底物浓度为156mmol/L (2%(v/v)),菌悬液浓度0.02g/mL,反应温度35℃、恒温水浴槽转速200rpm条件下,反应150min可获得最高e.e.s值97.6%,反应转化率68.5%,E值为10.3,对反应液剩余底物构型分析确定其为(S)-2-氯丙酸乙酯。论文建立了化学-酶法制备APP类除草剂关键中间体(R)-2-(4-羟基苯氧基)丙酸乙酯的合成路线。首先以(R,S)-2-氯丙酸乙酯、对苯二酚为起始原料化学合成消旋体2-(4-羟基苯氧基)丙酸乙酯,产率72%,纯度90%。实验建立了手性液相分析(R,S)-2-(4-羟基苯氧基)丙酸乙酯的方法,从获得的产酶菌株和实验室保藏的菌株中筛选获得3株具有立体选择性水解酶活性的产酶菌株。实验选择其中一株米曲霉WZ007(Aspergillus oryzae WZ007)菌,对其拆分(R,S)-2-(4-羟基苯氧基)丙酸乙酯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米曲霉WZ007酶在0.20mol/L,pH为7.5磷酸钠缓冲液,酶量控制在0.67%(3mL体系添加0.02g),催化底物浓度为35mmol/L,200rpm、温度40℃恒温水浴槽条件下反应60min,可获得最高e.e.s值98.7%,转化率51.8%,E值为117,对其反应液剩余底物的构型旋光值和手性液相分析确认其为(R)-2-(4-羟基苯氧基)丙酸乙酯且光学纯度较高。该化学-酶法制备(R)-2-(4-羟基苯氧基)丙酸乙酯的路线为国内首创且基本达到国外研究水平,同时简化了操作步骤,因此具有一定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杨京岚,王占锋,董义春[6](2011)在《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三部增修订概况》文中提出针对农业部颁布实施的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三部的增修订总体情况进行了概述,除简单对新版兽药典收载原则和收载情况进行介绍外,重点对新版兽药典增修定的特点和要点等进行描述,以便广大使用者了解和掌握新版兽药典三部与2005年版兽药典三部之间的总体差异及技术标准变化等。

王博[7](2011)在《具有手性选择性酯酶/脂肪酶的筛选、催化特点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手性是自然界最重要的属性之一,分子手性识别在生命活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一化合物的两个对映体之间不仅具有不同的光学和物理化学性质,而且它们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获得手性化合物的传统方法之一是利用拆分试剂对外消旋底物进行拆分或者不对称水解。然而,使用化学拆分试剂对消旋化合物进行拆分需要耗用大量的手性拆分试剂,成本压力大且环境不友好。酶催化下的不对称合成及拆分反应具有环境友好,反应条件温和以及选择性好等特点。目前的手性化合物制备方法中,应用较多的主要是脂肪酶,但脂肪酶昂贵的价格限制了其规模化应用。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寻找用以替代脂肪酶的酯酶,在具有类似的催化能力和催化特性时,使用制备成本较低的酯酶替代脂肪酶使得低成本制备手性化合物更具可行性。本文重点研究,两类手性化合物(S)-3-羟基戊二酸单酯类化合物和手性1-苯乙醇类化合物的生物制备,手性酯酶/脂肪酶的筛选及催化特点。以其为主线,展开了下面六个方面的工作,具体为:(a)选择适合反应的生物酶催化剂,首先需要对酶进行筛选。利用已经建立的酶库,我们开发了一个基于真实底物的荧光高通量筛选方法。相对于目前的高通量筛选体系,该筛选体系具有可靠、精确和灵敏度高等优点。通过已建立的高通量筛选方法,我们筛选到了一种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水解酶(酯酶Escherichia coli BioH)。(b)将筛选得到的酯酶应用到仲醇类化合物的拆分中。该酶对仲醇类化合物具有非常好的手性选择性,水溶液中可以将一系列仲醇乙酸酯进行较好的拆分,ee值最高可达到98%。令我们感兴趣的是,该酯酶具备一些目前为止所发现酯酶所不具备的性质-非水溶剂中长时间保持活性及选择性。将该酶应用于有机相中的转酯化拆分苯乙醇类化合物中,得到的转酯化产物的ee值最高为>99%。(c)然后尝试由筛选得到的酯酶和实验室现有的7种酯酶和脂肪酶应用到手性戊二酸单酯类化合物的不对称合成中。结果显示只有CALB和Lipozym TLIM能够催化该反应。通过比较反应活性,固定化酶投料量大小及反应时间等因素,最后确定了CALB为该反应所使用的生物催化剂。为了减轻工作强度,我们采用了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并指导反应,结果显示分子对接预测结果与实际反应结果较为接近。分子对接能较为准确的预测并指导该生物合成是否能进行,但是不能预测酶的底物构型选择性。(d)将酯酶和脂肪酶二者联合应用于手性醇的绿色,连续拆分中。该方法基于以下策略:将酶能催化转化的异构体完全转化为对应的化合物,可以将剩下的另一异构体的ee值保持在较高值,然后在CALB的催化作用下,有机溶剂中利用NH3作为脱酰试剂对转酯化产物进行氨解(脱酰)反应。实际试验中,未反应的醇的ee值可达到≥98%。经过再次的酶选择性催化,富手性的酯脱酰基得到ee值为≥99%的R构型手性醇,即使ee值低于90%的酯经过氨解脱酰基反应后,ee值也得到了大幅提高,可达到≥99%。实验中所使用的有机溶剂,酰基供体以及固定化酶都能重复利用。这种绿色脱酰基方法避免了使用缓冲溶液水解相应的酯而产生的大量废水和盐溶液,也避免了化学脱酰基过程中使用大量化学试剂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异构体的消旋化。(e)根据本论文相关章节中酯酶和脂肪酶可催化的底物及反应类型—酯酶和脂肪酶不但能催化其所能接受的传统的底物及催化类型,还能够催化一些新的底物及反应类型,我们总结了本论文中涉及的部分酶催化的反应,对酶的模糊性催化性质进行了初步归纳和论证。最后,总结了研究底物多样性的前景及其对手性化合物的制备具有的积极意义。(f)根据本论文的实验数据以及部分文献中的报道数据,我们对酯酶和脂肪酶在底物手性选择性方面的区别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从对酯酶和脂肪酶手性选择性的各种影响因素方面对酯酶和脂肪酶在手性选择性方面的区别进行了对比和总结,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区别及联系,并进行了总结。文中同时验证了文献中报道的E.coli BioH酶是一个类脂肪酶的酯酶(在底物的选择性方面比较接近酯酶,在催化环境方面具有优秀的非水溶剂催化活性,这比较接近与脂肪酶)的说法。

谢红海[8](2010)在《中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对兽用生物制品产业的研究较晚,这和我国的国情是相适应的。2005年以前儿乎没有专门针对兽用生物制品产业的研究,但从SARS、疯牛病、禽流感、2009年的甲刑H1N1流感以及频频发生的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事故后,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被越来越多的公众所关注。兽医事业和兽药产业得到了公众和政府更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动物疫病综合防治、动物保健、兽用生物制品业的产业化、市场化及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等,成为各种高峰论坛、学术会议、大众传媒的热点话题。2007年以后,对兽用生物制品产业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研究的领域较广泛,比如,兽用生物制品的研究开发、生产管理、市场开拓、质量管理、品牌建设等具体某一方面的研究探讨等。但总体来说,研究的深度不够,尤其运用经济学理论对兽用生物制品产业进行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本论文首先从研究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发展为出发点,界定了兽用生物制品产业的概念与性质,分析了动物保健品、兽用生物制品、兽用疫苗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用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国内外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发展的现状,揭示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差距:新产品研发能力弱;产能过剩市场空间有限;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不高缺乏国际竞争的实力和能力;技术服务急需加强等。其次,通过PEST分析模型对我国的法律环境,经济、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市场环境分别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同时利用SCP分析模型,对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市场集中度较高,主要产品市场集中在少数企业,该行业存在进入壁垒,产品差异化程度大、有一定的科技含量,产业格局明显。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属特殊行业,兽用生物制品的生产与使用直接涉及到人和动物的群体安全与健康,因此,对中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发展的研究离不开政府角色的分析。本章建立了一个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的博弈分析模型,对国有投资与非国有投资的博弈与合作进行了详细地分析,认为要想提高兽用生物制品产业中国有资本的效率或国际竞争力,促进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必须考虑在加大兽医基础研究中政府投资的同时,在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化中逐步减少国有投资,相应增加非国有投资,引入社会资本。最后,本论文利用对比分析方法,阐述了发达国家畜牧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以及国际动保公司的发展策略,通过SWOT分析模型对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的优劣势进行了分析,进而对我国养殖业发展形势进行了预测分析,从不同的侧面,有利的和不利的,对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进行了展望并分别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对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发展提出建议。整个行业的规范将需要政府、协会和企业间共同努力,通过真正市场化的建立来平衡关系。随着兽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监管透明,执法到位,企业自律,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指日可待。但我国的兽用生物制品产业要想真止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生产出绿色、健康、无残留的产品,真正和国际接轨,任重而道远。

饶家辉[9](2009)在《猫细小病毒分离鉴定及马抗猫瘟特异性IgG制备、检测和治疗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是一种由猫细小病毒(FPV)引起猫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致病性强,感染范围广泛,危害大。幼猫发病率很高,致死率可达86%以上。FPV对虎、豹、狮子等大型猫科动物以及体型较小的山猫、豹猫、野猫和鼬科动物中的水貂、雪貂等均为易感,目前,它是肉食兽细小病毒中感染范围最宽、致病性最强的一种病毒。针对目前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尚无有效可靠的特效药物治疗的实际,积极开展抗FPV抗体的研究,生产既具有治疗性又具有保护性且生产成本低廉的高效价抗体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生产实践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08年3月,我们剖解了长春中日联谊动物医院疑似患猫细小病毒死亡猫的尸体,通过细胞敏感试验、理化试验、形态学观察、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动物感染、特征序列PCR扩增及测序分析,获得一株猫细小病毒强毒株。采猫肾、肠、肝制成悬浮,用韩国金标试纸检测呈强阳性,用F81细胞培养病毒,到第4代出现典型的CPE,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的形态和结构,病毒粒子直径为20~24nm;通过理化性质检测,该病毒无囊膜,对热、乙醚、氯仿、胰蛋白酶有抗性,特征符合DNA病毒特征。该病毒在4℃对猪红细胞有凝集作用,HI试验显示其血凝效价为256倍,用FPV阳性血清作HA试验,表明其抑制效价在32倍以上。VP2结构蛋白是综合病毒产生抗体的主要部位,其氨基酸的改变诱发宿主范围的变化。用细小病毒通用引物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该病毒是一株细小病毒。用2对特异引物进行PCR检测,结果与预期设计大小一致;扩增VP2全基因序列,得出一条约1755bp的条带,通过测序,与国内外或其他地区的11株猫细小病毒强毒株进行比较,同源性高达99%,仅有5~10个碱基发生变异,而决定其宿主范围、血凝性和致病性的几个关键碱基和氨基酸未发生改变。该病毒对实验猫较为易感,人工感染5天后,采取猫粪便,进行PCR试验均检测出阳性抗原,感染率达100%,对幼猫的致死率高达66.7%,即便是同居感染,也可致幼猫死亡;因此,本实验分离到的毒株为一株猫细小病毒强毒株。本实验对病毒进行了4倍浓缩,用活病毒作免疫原,分别用白油-吐温和黄芪多糖作为佐剂,对两匹马进行基础免疫和高度免疫,用ELSIA方法测定其第1、7、14、40、60和90天的血液抗体,结果显示:马在免疫后第60天左右抗体滴度最高,随后逐渐下降,趋于稳定。两种免疫佐剂效价差异不明显。在免疫初期,马对白油-吐温的免疫反应较大,而对黄芪多糖无异常反应。马对猫细小病毒有较好的免疫原性,能有效抵制猫细小病毒活毒株而又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不适反映,安全可靠。我们采取4℃自然沉降法分离血浆,对传统的IgG制备方法:硫酸铵沉淀法、正辛酸-碳酸铵沉淀法和低温乙醇法进行了比较,对IgG的酶切温度和酶量进行了探索。通过比较,表明37℃胃蛋白酶消化1小时或30℃消化2小时酶切效果较好,IgG片断纯度高。同时,对正辛酸-硫酸铵盐析沉淀法制备IgG进行了条件优化,设计了新的提纯IgG方法,通过对血清37℃,正辛酸去白蛋白、两次硫酸铵沉淀,利用蛋白A与免疫球蛋白的Fc区和大多数哺乳动物的IgG结合的特性,用Protein A柱过滤,收集和纯化F (ab)’2片断。通过分光光度计检测,每1 mL血清可获得12.59 mg IgG,其产品得率与硫酸铵沉淀法相当,比传统正辛酸-硫酸铵沉淀法提高了30%。通过SDS-PAGE电泳和薄层凝胶扫描,表明,用优化的正辛酸-硫酸铵盐析沉淀法制备的IgG,电泳条带清晰,杂蛋白少,获得的IgG片断纯度高。据《中华人民共各国药典》(2005年版)的相关内容,本研究对抗FPV IgG生物制剂的物理性状、热原性、安全性、无菌性、保存期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生物制剂呈乳白色,溶液稳定无分层、无可见颗粒,无需氧菌、厌氧菌、真菌和支原体等微生物污染,常温保存90天物理性状不发生显着变化,血凝抑制效价不降低;家兔、小白鼠、、豚鼠等试验动物注射该生物制品观察连续观察10天,其体温无显着升高、体重无减轻、饮食、排泄、精神均良好,无任何临床症状和异常变化,表明抗FPV IgG安全稳定、无毒副作用;对3只家兔进行热原性检测,注射生物制品后,体温升高均低于0.6℃,3只兔体温升高总和1.2℃,低于1.4℃。表明该制品所含热原的限度符合规定。用血凝抑制试验、双向琼脂扩散试验、细胞中和试验和动物治疗试验对该制品的效价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生物制剂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效价为128倍以上,对6只猫进行人工感染FPV,均按期发病,对其中5猫进行治疗,每次注射该制品2 mL,隔天治疗,连续3针,7天后病猫临床症状消失,治愈率达100%,表明该制品对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本试验对猫细小病毒进行了分离鉴定,证明所分离的毒株为FPV强毒株;对传统抗体制备工艺进行改良后,对马抗FPV IgG进行了制备。每1 mL血清可获得12.59 mg IgG,通过对该产品的系列检查,表明该生物制剂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效价为128倍以上,对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符合生物制剂规定。

黄梅清[10](2006)在《禽(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油乳剂灭活苗的制备和免疫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997年以来,在我国南方番鸭养殖地区爆发一种新发疫病——禽(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俗称番鸭“肝白点病”或“花肝病”,发病率20%~90%,死亡率10%~30%,应激或混合感染时高达90%以上。由于该病潜伏期短(3~11天),易感日龄小(1~10日龄),雏番鸭免疫系统发育未成熟,难以产生足够的抗体抵挡病毒的攻击,所以获得足够的母源抗体是防控该病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此为出发点,试制了禽(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油乳剂灭活苗,用于免疫接种种番鸭以产生母源抗体保护雏番鸭抵抗病毒的感染,为制定免疫程序防控该病提供重要的依据。 制备疫苗的种毒来源于本实验室分离保存的禽(番鸭)呼肠孤病毒YB分离株,该病毒株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用番鸭胚成纤维细胞传代培养,获得病变集中、一致、病毒含量较高(TCID50为10-7.1934/0.1ml)的细胞毒,即为疫苗抗原液。疫苗抗原液经0.3%甲醛溶液灭活后,用油乳佐剂乳化制成疫苗。 建立间接ELISA方法以检测禽(番鸭)呼肠孤病毒抗体滴度。经二次差速离心、盐析法浓缩提纯细胞毒,获得浓度为0.7355mg/ml病毒抗原液。制备了阳性血清(琼扩效价为1:16)、阴性血清、二抗(兔抗番鸭)阳性血清(琼扩效价为1:128),提纯二抗并标记HRP酶,获得合格的酶标二抗。建立了间接ELISA检测方法:抗原稀释30倍,酶标二抗稀释50倍,血清稀释50倍,临界值为0.5。结果判定:以能产生阳性反应的血清最高稀释度为该血清的终点抗体滴度。 制备的疫苗为油包水型乳白色油状物,稳定性较好。经检验安全,番鸭无不良反应。疫苗放置4℃冰箱保存3个月,免疫效力不变。用试制的疫苗于产前10天免疫种番鸭,皮下注射,1ml/只。免疫后14天,阳转率达100%,抗体水平持续上升,至免疫后60天,抗体滴度约保持在1:700,此后抗体水平开始下降。取种番鸭免疫20天后产下的种蛋,孵出雏番鸭。3日龄雏番鸭母源抗体水平平均达到1:200,7日龄时下降至1:70,14日龄时检测不到母源抗体。 当免疫种番鸭抗体效价达到高峰(抗体滴度1:900)后,取其后代雏番鸭作为免疫组番鸭进行保护力实验,未免疫种番鸭的后代雏番鸭则作为空白组。在进行雏番鸭保护力实验前,预先攻毒一批雏番鸭,待其发病后,把感染发病的番鸭与免疫组、空白组番鸭同群饲喂,检测母源抗体对雏番鸭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当饲养同居群中感染发病鸭数量达到13%时,有母源抗体的雏番鸭存活率为60%。当饲养同居群中感染发病鸭数量超过40%时,母源抗体无法保护雏番鸭不发病。当攻毒剂量≤5×104.1934TCID50/羽时,则有70%以上的保护。而无母源抗体的雏番鸭在受到≥103.1934TCID50/羽毒量攻击或者饲养同居群中感染发病鸭数量大于13%时,死亡率达到50%以上。 选取不同地区的2个种番鸭养殖场进行田间试验,全场免疫试制的禽(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油乳剂灭活苗,随机采集种番鸭血清,测定抗体滴度,结果均达到实验预期水平,跟踪其后代雏番鸭的生长,饲养良好,未发生禽(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

二、提纯鼻疽菌素特异性检验方法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纯鼻疽菌素特异性检验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马鼻疽检疫及注意事项(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临床症状
2 检疫方法
    2.1 鼻疽菌素试验
    2.2 聚合酶链式反应
    2.3 血清学检验
        2.3.1 反向免疫电泳试验
        2.3.2 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
        2.3.3 荧光抗体试验
        2.3.4 补体结合试验
        2.3.5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3 注意事项
    3.1 做好防疫策划准备工作
    3.2 做好护理和消毒
    3.3 定期开展鼻疽检疫
    3.4 采取综合性防疫措施
    3.5 检疫环节注意事项
4 结束语

(2)猫细小病毒分离鉴定及其马源特异性抗体F(ab’)2的制备与预防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猫细小病毒的研究进展
        1.1 病原学研究
        1.2 FPV分子生物学
        1.3 FPV流行病调查研究
        1.4 展望
    2 免疫球蛋白G(IgG)研究进展
        2.1 IgG分子学研究
        2.2 IgG提取方式及应用
        2.3 展望
    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猫细小病毒分离鉴定及VP2基因遗传进化和氨基酸位点分析
    1 材料
        1.1 病料
        1.2 主要试剂及细胞株
        1.3 主要仪器设备
    2 方法
        2.1 引物设计
        2.2 病料处理
        2.3 病毒DNA提取
        2.4 F81细胞复苏、传代和冻存
        2.5 病毒分离
        2.6 病毒基因组DNA提取
        2.7 病毒鉴定及VP2基因扩增
        2.8 血凝(HA)试验
        2.9 电镜观察
        2.10 TCID_(50)测定
        2.11 理化性质测定
        2.12 分离株VP2序列分析
        2.13 分离株VP2差异位点分析
    3 试验结果
        3.1 肛试子PCR检测结果
        3.2 病毒分离结果
        3.3 分离株血凝试验结果
        3.4 电镜形态观察结果
        3.5 分离毒株TCID_(50)测定结果
        3.6 分离株理化性质测定结果
        3.7 分离株VP2基因克隆与分析
        3.8 分离株VP2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3.9 分离株VP2氨基酸位点差异性分析结果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猫细小病毒GX01毒株全基因测定及动物模型的建立
    1 材料
        1.1 细胞株及病毒
        1.2 试验动物
        1.3 主要试验试剂
        1.4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GX01株全基因测序及分析
        2.2 FPV发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3 试验结果
        3.1 GX01全基因扩增及遗传进化分析
        3.2 FPV发病模型构建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FPV F(ab')_2提取与纯化及其预防效果初步评价
    1 材料
        1.1 细胞株及毒株
        1.2 实验动物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病毒大量增殖培养
        2.2 灭活病毒
        2.3 FPV蜂胶灭活苗制备
        2.4 FPV油乳灭活苗制备
        2.5 马匹的免疫
        2.6 马血清HI效价的测定
        2.7 IgG提纯方法
        2.8 IgG浓度和HI效价的测定
        2.9 IgG纯度检测
        2.10 IgG酶切时间的确定
        2.11 F(ab')_2分离纯化
        2.12 F(ab')2纯度测定和回收率计算
        2.13 F(ab')_2无菌、物理性状和安全性检测
        2.14 F(ab')_2HI效价和细胞中和抗体效价的测定
        2.15 动物预防保护试验
    3 试验结果
        3.1 病毒大量培养
        3.2 FPV灭活苗制备与检验
        3.3 两种不同佐剂灭活苗免疫效果比较
        3.4 IgG提纯方法比较结果
        3.5 IgGHI效价测定结果
        3.6 IgG纯度测定结果
        3.7 IgG酶切时间的确定结果
        3.8 F(ab')_2纯化结果
        3.9 F(ab')_2含量测定和回收率的结果
        3.10 F(ab')_2无菌检验结果
        3.11 F(ab')_2物理性状及安全性检测结果
        3.12 免疫球蛋白F(ab')_2HI和中和试验结果
        3.13 免疫球蛋白F(ab')_2体内试验结果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3)马鼻疽的检疫及其注意事项(论文提纲范文)

1 马鼻疽的检疫方法
    1.1 鼻疽菌素实验
    1.2 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1.3 血清学检验
        1.3.1 反向免疫电泳试验
        1.3.2 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
        1.3.3 荧光抗体试验
        1.3.4 补体结合试验
        1.3.5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2 注意事项

(4)基于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技术快速定量检测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与土拉弗朗西斯菌的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一、成功研制了Bur-UPT-LF和Fra-UPT-LF两种现场定量检测试纸
    二、进行了系统的UPT-LF试纸性能评价
    三、进行了试纸现场检测适用性评价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微生物酶法制备芳氧苯氧丙酸酯类除草剂关键手性中间体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芳氧苯氧丙酸酯类除草剂
        1.1.1 芳氧苯氧丙酸酯类除草剂结构和特点
        1.1.2 芳氧苯氧丙酸酯类除草剂的作用机理
        1.1.3 典型芳氧苯氧丙酸酯类除草剂的合成路线研究
    1.2 (S)-2-氯丙酸及其酯的拆分制备研究
        1.2.1 手性原料的不对称合成法
        1.2.2 化学法拆分
        1.2.3 生物酶法拆分
    1.3 (R)-2-(4-羟基苯氧基)丙酸乙酯的制备研究
        1.3.1 手性原料的不对称合成法
        1.3.2 消旋体的不对称拆分法
    1.4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产立体选择性水解酶菌株的筛选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
        2.2.2 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2-氯丙酸及其酯手性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
        2.3.2 菌种初筛
        2.3.3 菌种筛选结果
        2.3.4 菌种鉴定
        2.3.5 反应剩余底物立体构型鉴定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Bacillus pumilus WZ015发酵产酶条件的优化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
        3.2.2 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单因素实验
        3.3.2 Placket-Burman实验
        3.3.3 爬坡实验
        3.3.4 中心组合实验设计
        3.3.5 优化条件下菌体生长及产酶曲线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B.pumilus WZ015酶不对称水解(R,S)-2-氯丙酸乙酯反应条件的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和方法
        4.2.1 材料
        4.2.2 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反应体系pH对酶催化反应的影响
        4.3.2 反应温度对酶催化反应的影响
        4.3.3 缓冲液体系对酶催化反应的影响
        4.3.4 缓冲液离子浓度对酶催化反应的影响
        4.3.5 底物浓度对酶催化反应的影响
        4.3.6 优化条件下酶催化反应的时间进程
        4.3.7 B.pumilus WZ015酶的重复利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微生物酶法不对称水解(R,S)-2-(4-羟基苯氧基)丙酸乙酯条件的研究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材料
        5.2.2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合成目标产物的气质联用仪分析
        5.3.2 2-(4-羟基苯氧基)丙酸乙酯手性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
        5.3.3 有机溶剂对2-(4-羟基苯氧基)丙酸乙酯的萃取效果
        5.3.4 不同来源的酶对酶催化反应的实验结果
        5.3.5 反应体系pH对酶催化反应的影响
        5.3.6 反应温度对酶催化反应的影响
        5.3.7 底物浓度对酶催化反应的影响
        5.3.8 优化条件下酶催化反应的时间进程
        5.3.9 反应剩余底物立体构型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6)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三部增修订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2010年版《中国兽药典》三部的收载原则
2 2010年版《中国兽药典》三部整体收载及增修订情况
3 2010年版《中国兽药典》三部增修订特点
    3.1 编排格式发生变化
        3.1.1 首次单独设置通则
        3.1.2 编排顺序发生变化
    3.2 收载正文品种发生变化
        3.2.1
        3.2.2 本版兽药典新增正文品种
        3.2.3 收载附录发生变化
4 2010年版《中国兽药典》三部检测项目增修订要点
    4.1 修改了矿物油佐剂灭活疫苗【性状】项中黏度检测的方法和标准
    4.2 缩小了支原体检验的范围
    4.3 对液体疫苗增设了装量检查项
    4.4 提高了采用血凝抑制试验方法进行血清学效力检验的标准要求
    4.5 完善了制品的规格
    4.6 修订了制品有效期的计算方法
    4.7 部分制品采用快速、先进的检测方法, 简化或规范标准要求
    4.8 提高制品质量, 删除未精制、未提纯或液体制品等的相关内容
    4.9 对文字表述方法等进行修订
    4.1 0 其他

(7)具有手性选择性酯酶/脂肪酶的筛选、催化特点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写简表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手性化合物简介
        1.1.1 手性化合物
        1.1.2 手性问题
        1.1.3 手性药物
        1.1.4 手性化合物的广泛应用
        1.1.5 手性化合物来源
        1.1.6 本文主要研究的化合物
    1.2 酯酶/脂肪酶来源及简介
        1.2.1 酯酶/脂肪酶简介
        1.2.2 酯酶/脂肪酶主要来源
    1.3 酶在手性仲醇和手性3-取代戊二酸单酯制备中的应用
        1.3.1 酶促反应制备单一手性化合物
        1.3.2 酶在仲醇类化合物制备中的应用
        1.3.3 生物酶在手性戊二酸单酯类化合物制备中的应用
    1.4 非水体系中酶催化反应
        1.4.1 非水体系中酶的催化反应特征
        1.4.2 非水体系酶催化活性与对映选择性的研究进展
    1.5 本文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第2章 1-乙酸苯乙酯手性选择性酯酶/脂肪酶的高通量筛选
    2.1 前言
    2.2 高通量筛选研究进展
        2.2.1 根据颜色的高通量酶活筛选
        2.2.2 基于紫外/可见光光谱
        2.2.3 基于荧光的高通量筛选
        2.2.4 目前筛选方法的不足
    2.3 基于荧光的高通量筛选
        2.3.1 材料与方法
        2.3.2 基因克隆
        2.3.3 高通量筛选
        2.3.4 筛选结果
    2.4 小结与展望
        2.4.1 本章小结
        2.4.2 展望
    参考文献
第3章 酯酶E.coli BioH在仲醇类化合物拆分中的应用
    3.1 前言
        3.1.1 酯酶来源
        3.1.2 手性仲醇的用途
    3.2 非水体系中酯酶拆分仲醇类化合物
        3.2.1 仪器和材料
        3.2.2 实验部分
        3.2.3 谱图分析
        3.2.4 机理讨论
    3.3 小结与展望
        3.3.1 本章小结
        3.3.2 展望
    参考文献
第4章 脂肪酶在不对称合成手性3-取代戊二酸单酯中的应用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仪器和材料
        4.2.2 反应设计
        4.2.3 分子对接方法
        4.2.4 核磁及谱图分析
    4.3 小结与展望
        4.3.1 本章小结
        4.3.2 展望
    参考文献
第5章 酯酶/脂肪酶在连续,绿色拆分手性仲醇中的应用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仪器和材料
        5.2.2 拆分反应
        5.2.3 拆分结果
        5.2.4 拆分方法及产物确认
    5.3 小结与展望
        5.3.1 本章小结
        5.3.2 展望
    参考文献
第6章 酯酶和脂肪酶手性选择性区别的初步探讨
    6.1 前言
    6.2 酯酶和脂肪酶区别的研究进展
    6.3 实验部分
        6.3.1 仪器和材料
        6.3.2 酯酶的制备
        6.3.3 本章中涉及酯酶和脂肪酶
    6.4 结果与讨论
        6.4.1 底物物理性质对酯酶和脂肪酶手性选择性的影响
        6.4.2 酯酶和脂肪酶选择性差别机理探讨
        6.4.3 温度对酯酶及脂肪酶底物选择性的影响
        6.4.4 其他因素对选择性的影响
    6.5 E.coli BioH是酯酶还是脂肪酶
    6.6 小结与展望
        6.6.1 本章小结
        6.6.2 展望
    参考文献
第7章 酯酶和脂肪酶催化模糊性的探讨
    7.1 前言
        7.1.1 酶的催化模糊性
        7.1.2 酶的催化多样性
    7.2 实验部分
    7.3 酶的催化模糊性类型
        7.3.1 酶催化条件多样性
        7.3.2 酶的底物多样性
        7.3.3 酶催化成因多样性
    7.4 本论文涉及的酯酶和脂肪酶模糊性实例
        7.4.1 脂肪酶作用下的拆分氨基酸反应类型
        7.4.2 酯酶BioH作用下仲醇拆分反应
        7.4.3 酯酶/脂肪酶作用下氨解/胺解反应
    7.5 常见的催化模糊性实例
        7.5.1 脂肪酶CALB的底物多样性
        7.5.2 猪肝酯酶的底物多样性
        7.5.3 其他酶的多样性反应及类型
    7.6 小结与展望
        7.6.1 本章小结
        7.6.2 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生物制药前景展望
附图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中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兽用生物制品产业研究现状
        1.2.2 国内兽用生物制品产业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4.1 研究内容
        1.4.2 概念说明与界定
    1.5 研究的理论基础、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理论基础
        1.5.2 研究方法
        1.5.3 技术路线
    1.6 本文主要的创新点
第二章 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基本问题研究
    2.1 动物保健品、兽用生物制品、兽用疫苗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
    2.2 兽用生物制品产业的概念
    2.3 兽用生物制品的产业链
    2.4 兽用生物制品的价值链
    2.5 兽用生物制品产业的特殊性
    2.6 兽用生物制品产业与畜牧养殖业的关联性
    2.7 兽用生物制品与生物安全
    小结
第三章 世界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发展分析
    3.1 世界动物保健品产业的发展历程
    3.2 世界动物保健品产业现状分析
        3.2.1 世界动物保健品产品总量持续增长
        3.2.2 世界动物保健品市场状况分析
    3.3 世界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3.1 世界兽用生物制品市场状况分析
        3.3.2 世界兽用生物制品市场发展特点
    3.4 世界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3.4.1 世界兽用生物制品研发方向
        3.4.2 世界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小结
第四章 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4.1 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发展进程及取得的成就
        4.1.1 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发展历史进程
        4.1.2 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取得的显着成就
    4.2 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4.2.1 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结构分析
        4.2.2 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市场状况分析
        4.2.3 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创新结构分析
    4.3 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4.3.1 新产品研发能力弱
        4.3.2 产能过剩市场空间有限
        4.3.3 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4.3.4 管理水平不高缺乏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和能力
        4.3.5 技术服务急需加强
    小结
第五章 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5.1 法律环境
        5.1.1 知识产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
        5.1.2 技术性贸易壁垒和食品安全影响重大
        5.1.3 加入世贸组织机遇与挑战并存
        5.1.4 环境保护备受关注
    5.2 经济社会环境
        5.2.1 GDP持续稳定增长,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5.2.2 人口规模决定市场容量巨大
        5.2.3 居民消费习惯、消费观念发生改变
        5.2.4 丰富的劳动力供给,提供了区域价格竞争优势
    5.3 技术环境
        5.3.1 现代生物技术影响产业发展
        5.3.2 兽用生物制品产业的标准化、规范化进程加速
    5.4 市场环境
        5.4.1 部分农民副业的畜牧生产扩大养殖规模成为养殖大户的主业
        5.4.2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小结
第六章 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政策绩效评价
    6.1 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发展的SCP分析
        6.1.1 市场结构分析
        6.1.2 市场行为分析
        6.1.3 市场绩效分析
    6.2 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自身能力要素分析
        6.2.1 产品研发
        6.2.2 发展潜力
    6.3 政府在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发展中的角色分析
        6.3.1 政府在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发展中介入的必要性
        6.3.2 政府在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发展中的角色分析
    6.4 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政策分析
        6.4.1 投融资分析
        6.4.2 经营分析
        6.4.3 市场进入问题
    6.5 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发展政府政策的博弈分析
        6.5.1 建立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博弈模型
        6.5.2 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的合作博弈分析
    小结
第七章 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7.1 发达国家畜牧业发展启示
    7.2 发达国家动保公司发展启示
        7.2.1 兼并重组,实现资源和市场的优化配置
        7.2.2 重视新剂型和复方制剂的开发
        7.2.3 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7.2.4 高度重视产品的安全环保
    7.3 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的SWOT分析
        7.3.1 优势(Strength)
        7.3.2 劣势(Weakness)
        7.3.3 机会(Opportunity)
        7.3.4 威胁(Threat)
    7.4 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7.4.1 我国兽用生物制品研发趋势分析
        7.4.2 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8.1 结论
    8.2 对政府提出的建议
        8.2.1 不断完善各项法律法规,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8.2.2 强化生产企业质量意识和生物安全意识
        8.2.3 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8.3 对企业提出的建议
        8.3.1 调整产品结构,加强研发创新
        8.3.2 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
        8.3.3 强强联合,走共同发展之路
        8.3.4 提升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
        8.3.5 加强客户服务
        8.3.6 积极推进兽用生物制品产业的信息化建设
        8.3.7 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猫细小病毒分离鉴定及马抗猫瘟特异性IgG制备、检测和治疗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1章 猫细小病毒及免疫球蛋白制备进展
        1.1 病原学研究
        1.2 FPV 的流行病学调查
        1.3 临床症状
        1.4 病理变化
        1.5 FPV 的感染机制
        1.6 FPV 与 MEV、CPV 的亲缘关系
        1.7 FPV 分离鉴定方法
        1.8 FPV 疫苗研究现状
        1.9 FPV 治疗及 IgG 制备现状
        1.10 展望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1章 猫细小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2章 马抗猫细小病毒免疫球蛋白制备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3章 马抗猫细小病毒 IgG 质量检测及治疗效果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ABSTRACT
致谢

(10)禽(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油乳剂灭活苗的制备和免疫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综述
    1.禽呼肠孤病毒研究现状
        1.1 禽呼肠孤病毒简介
        1.2 禽呼肠孤病毒历史
        1.3 禽呼肠孤病毒特征
        1.4 禽呼肠孤病毒的诊断
        1.5 防治方法的研究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概述
        2.1 酶免疫技术简介
        2.2 酶免疫技术的发展
        2.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原理
        2.4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类型
        2.5 用的酶及显色底物
        2.6 酶标记物的制备
    3.兽用疫苗研究现状
        3.1 兽用生物制品简介
        3.2 兽用疫苗研究现状
材料与方法
    1.抗原抗体及酶标二抗的制备
    2.间接ELISA检测番鸭呼肠孤病毒抗体方法的建立
    3.禽(番鸭)呼肠孤病毒灭活疫苗的制备
    4.禽(番鸭)呼肠孤病毒油乳剂灭活苗的质量检验
实验结果
    1.抗原抗体制备与二抗的酶标
    2.间接ELISA检测禽(番鸭)呼肠孤病毒抗体方法的建立
    3.禽(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油乳剂灭活苗的制备
    4.试制疫苗的质量检验
分析与讨论
    1.对实验方法与操作的讨论
    2.对实验结果的讨论
    3.实验的创新之处
    4.实验存在的问题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提纯鼻疽菌素特异性检验方法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马鼻疽检疫及注意事项[J]. 白守兄.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20(06)
  • [2]猫细小病毒分离鉴定及其马源特异性抗体F(ab’)2的制备与预防效果评价[D]. 张振江. 广西大学, 2019(01)
  • [3]马鼻疽的检疫及其注意事项[J]. 荣霞. 中国畜禽种业, 2019(02)
  • [4]基于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技术快速定量检测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与土拉弗朗西斯菌的方法研究[D]. 华菲. 泰山医学院, 2014(03)
  • [5]微生物酶法制备芳氧苯氧丙酸酯类除草剂关键手性中间体的研究[D]. 姚侠.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6)
  • [6]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三部增修订概况[J]. 杨京岚,王占锋,董义春. 中国兽药杂志, 2011(08)
  • [7]具有手性选择性酯酶/脂肪酶的筛选、催化特点及应用研究[D]. 王博. 浙江大学, 2011(03)
  • [8]中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发展研究[D]. 谢红海.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07)
  • [9]猫细小病毒分离鉴定及马抗猫瘟特异性IgG制备、检测和治疗效果研究[D]. 饶家辉. 吉林大学, 2009(08)
  • [10]禽(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油乳剂灭活苗的制备和免疫效果的研究[D]. 黄梅清. 福建农林大学, 2006(12)

标签:;  ;  ;  ;  ;  

纯化马林蛋白特异性试验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