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教师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大力培养中青年教研骨干的几点思考

关于提高教师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大力培养中青年教研骨干的几点思考

一、关于提高教师政治业务素质 大力培养中青年教研骨干的几点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李俊达[1](2021)在《上海市辅读学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文中认为社会对于特殊人群的关注和特殊教育重视程度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的发展水平,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于特殊教育领域的关注度显着提高,近10年来,我国的特殊教育坐上了快速发展的列车。上海市作为中国的国际化大都市,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水准均处于全国领先的位置,伴随着“医教结合”、“融合教育”、“适应体育”等理念政策的推行,特殊体育教育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同时对于特殊教育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师资力量、专业发展建设等方面又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残疾学生而言,掌握基本运动能力和参与针对性康复训练对于其未来步入社会能够独立自主生活极为重要,特教体育教师正是这一教育行为的实施者。因此对于上海市特教体育教师师资队伍情况、专业发展素质和建设情况的全面把握,对于促进未来特教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本文以上海市20所辅读学校的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全面探讨了上海市辅读学校体育教师的师资队伍情况、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与层次、专业素质情况、专业发展促进情况,据此相关数据和访谈结果,剖析辅读学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存问题,提出改善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针对性意见,本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上海市辅读学校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缺口较大,教师教龄结构分布均衡,性别比例失衡,整体学历水平较高,缺乏高层次专业对口型教师,教师职称分布不均衡,教学工作量较大。第二,上海市辅读学校体育教师对于自身专业发展的目标比较明确,但有将近2/3的特教体育教师在专业发展上处于缓慢甚至迟滞的阶段,其中缺少培训进修机会,自身内动力薄弱是最主要的限制因素。第三,上海市辅读学校体育教师专业知识掌握相对薄弱,特教体育学科专业知识及其实践运用能力有待提高,科研能力最为薄弱,教师整体专业态度与情感比较理想,但在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教学成就感三个方面有待提高。第四,上海市辅读学校体育教师教研交流范围较为闭塞,交流形式上单一局限,在科研方面,课题开展情况最好,但在论文和教材专着的发表上教少,缺乏科研指导和工作压力是主要限制因素。第五,上海市辅读学校体育教师参与在职培训的需求较大,积极性较高,但目前除新手教师的培训情况较好外,其余阶段的教师培训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开展次数较少,内容实效性差,专业针对性不强等是最大的问题。据此提出相应发展策略与建议:壮大特殊教育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增设相应岗位编制;增强特教学校与外界的合作与交流,开展与高校、志愿组织、社区、家长间的联动合作;完善专业型特教体育教师培养途径,提升学历教育专业水平;全面开展特教体育教师教学研讨与互动,提升教学质量;完善特教体育教师在职培训体系。

陈伟[2](2020)在《民族地区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以丹寨县M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要想支撑起国家、民族的发展,不仅需要繁荣的经济、健全的制度、发达的科技,而且还需要强而有力的文化作为支撑。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越加突出。当前,国家加大了对民族地区的投入力度,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正处于历史最好的时期。党和国家将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但是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实现民族的团结、进步和繁荣,就必须要重视教育,锤炼出一支扎根民族地区的政治立场坚定、作风正派、行动高效、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师队伍建设对丹寨县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同时教师以自身实践,实现教师自我意义,创造出新的价值观,为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社会繁荣,引领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选取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作为田野调查点,立足于丹寨县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以M中学作为切入点,探究民族地区在中学教师队伍构建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描述丹寨县M中学教师队伍发展现状,梳理出教师队伍存在问题的原因,厘清丹寨县M中学教师队伍发展规律和内在逻辑,旨在通过追赶、转型、改革、管理、竞争等方式扩充教育资源、调整教师队伍结构、补齐短板、抓住教师内涵式发展的逻辑。让教师口袋富起来、地位高起来、能力素质强起来、教师队伍活起来,夯实教育之基,为民族地区打造一支在品德上高尚,具有扎实能力、结构分布合理、活力充沛的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以兹为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提供思路和方法。该研究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介绍论文选题缘由、目的和意义;其次总结目前国内外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那些具体的研究及其取得的成果有哪些;然后介绍本研究的思路及其理论方法;最后对本研究中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及其部分政策的概括总结。第二部分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教师队伍建设概况。第一节通过对丹寨县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教育等诸方面历时性和共时性研究,发现丹寨县发生了巨大的蜕变,已然成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张崭新的名片,是民族地区教育进一步研究的现实基础和前提。对丹寨县M中学教师总量规模、结构进行相关描述和交叉分析,寻找教师队伍建设中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三部分介绍丹寨县M中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成因。主要表现在:一、教师数量结构性短缺,教师流失严重、吸引力不足;二、教师工资待遇有待提高、补助不规范、住房保障;三、教师培训效果欠佳,教师自身发展缺乏动力;四、政策、机制的缺陷等。第四部分为加强丹寨县中学教师队伍建设对策建议。从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保障教师生活需要;整合教师资源、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学历标准,打造优质教师队伍;激发公众对教育的关注度,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等四个方面提出民族地区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龙金林[3](2020)在《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为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和加强学前教育改革,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指出要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卓越幼儿园教师。卓越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有效措施,也是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破口。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作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一种新形式,成为了培养卓越幼儿园教师的新平台。本研究以长沙市岳麓区L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为研究个案。研究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文本分析法。通过分析L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的构成、管理及研修工作,了解其成员的构成、工作目标、管理机制和培养幼儿园教师采取的研修形式、开展的研修活动及所获得的研修成果。研究发现,L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学员的研修成果斐然,且部分学员脱颖而出,达到卓越教师条件。笔者通过对三位优秀学员进行研修个案分析,将研修经验归纳为四点:一是明确个人三年发展规划,积极参加工作室活动;二是把握工作室研修机会,努力提升自我;三是加强自主阅读,注重形成反思能力;四是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提升教科研能力。研究还发现,L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在运行中存在工作目标不够清晰、一些学员成长动力不足、挖掘整合资源不够丰富、学员研修支持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提升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培养卓越幼儿园教师实效的四点建议:明确工作室工作目标,准确定位学员研修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激励制度,调动学员研修热情;拓宽名师工作室研修资源,丰富学员研修活动;完善相关制度,进一步优化学员研修路径。

郭海洋[4](2020)在《近代石家庄教育史研究》文中认为地方教育史一直是中国教育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点和热点问题,研究近代石家庄教育史的发展历程,主要目的是为了还原近代石家庄地区教育的历史面貌,探索近代以来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为当代石家庄的教育事业提供历史借鉴。本研究共分为八章内容,第一章内容为开阜前石家庄教育概况,主要概述石家庄古代教育史的发展过程和总结石家庄古代教育的特点。第二章内容为近代石家庄教育发展概述,介绍了近代石家庄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以及石家庄近代教育发展的基本概况。第三章内容为近代石家庄初等教育。第四章内容为近代石家庄普通中等教育,主要阐述了中学教育的发展过程。第五章内容为近代石家庄师范教育与职业教育。第六章内容为近代石家庄高等教育。第七章内容为日伪奴化教育和石家庄人民反奴化教育斗争。第八章内容为石家庄新教育的特点与启示分析。石家庄传统教育自先秦时期历经了上千年的历史积淀与跌宕起伏,为近代石家庄新教育的萌发奠定了重要基础。“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颁布“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近代教育渐成体系。20世纪初,新学制的相继出台,科举制度的废除和石家庄地区新式小学堂的创办,让民众逐渐开始意识到创办新式教育的必要性。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以后,石家庄地区的书院相继改为高等小学堂,比如,栾城龙冈书院改为县立高等小学堂,获鹿县和正定县都成立劝学所,倡办新学。近代石家庄中学堂的发展比较缓慢,清末时期主要有两所,即赵州官立中学堂和正定府官立中学堂。随着新教育的兴起和新式小学堂的大规模出现,创办近代师范教育的历史需求凸显而出,它是近代石家庄新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末民初时期,石家庄地区的师范教育迅速发展起来,为本地区培养了充足的师资力量。“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不久,石家庄随即沦陷,这一时期石家庄存在着日伪殖民区和中共根据地两种政权形式,在日伪统治地区,为配合其军事和经济侵略,日伪当局采取多种奴化教育手段,在沦陷区实行奴化教育,企图建立殖民主义教育制度以维持其殖民统治。随着晋察冀根据地的建立,各抗日民主根据地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开始恢复创建学校教育。石家庄地区在晋察冀根据地领导下,各区县的根据地开始恢复办学,并创办了一批新学校,学校数量较之前有所增加。此外,共产党在根据地创办了一批抗日游击学校以适应抗战形势的发展,这些学校没有固定的学制和班制,但是这一系列教育举措为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它对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社会建设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代石家庄高等教育起步较晚,清末及民国初期石家庄未出现高等教育,直至抗日战争时期,抗大二分校在石家庄办学,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在石家庄开始创办正规化的高等教育,其中着名的华北大学为解放全中国培养了大批人才,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大学教育从此走向正规化。近代石家庄高等教育的创立为中国革命培养了近万名优秀领导、各类骨干人才,成为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力量。通过研究石家庄地区的教育发展,可以发现石家庄教育的发展历经了两次高峰时期,其中石家庄教育事业在古代时期发展较好时期是在元朝,一度成为了河北地区乃至北方的一个教育中心,书院教育较为突出,出现了着名的封龙书院;近代以来,20世纪初石家庄教育达到了又一个发展高峰期,新式教育兴起,随着石家庄近代化的历程,教育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回顾石家庄教育的发展历程,笔者认为,石家庄地区教育兴与衰主要是受到了地缘因素、经济因素以及文化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政治因素的影响最大。纵观近代石家庄教育发展的历史,就整体发展趋势而言,近代石家庄教育发展过程是艰难曲折的。同时,近代石家庄教育的发展有一定滞后性和其自身特点,这也是由当时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多种原因共同决定的,就此,在最后一章也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李瑞[5](2020)在《新时代市委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研究 ——以L市委党校为例》文中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干部为党的事业更好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要保持党的活力,就必须要重视干部教育培训这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为了实现新时代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我们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敢担当的干部队伍。党校作为我国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有义务承担起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的新使命。市委党校在党校系统中出于中下层的位置,生存与发展不容易引起各方的重视。研究新时代市委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明确新时代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目标,有助于市委党校找出工作短板,破解发展困境,提高全市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履职能力,有效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全面促进地方发展“五位一体”全面推进。本论文以L市委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实践活动为例,分为四个部分进行实证分析。第一部分对党校的性质和地位、干部教育培训、市委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任务加以区分和界定,对进行研究所适用的学习型组织与学习型政党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终身学习理论简要阐述,着重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与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文章的第二章是对L市委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现状分析。从基础设施建设、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师资力量等方面进行分析,简明扼要地介绍干部教育培训的过程,包括培训前的准备、培训的实施和评估。突出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特点和成效:党委高度重视,助力破解培训难题;聚焦主课主业,强化学员政治认同;课程各具特色,提升学员知识技能;坚持从严治校,推动干部作风转变;注重红色教育,激发学员干事创业激情。第三部分总结影响L市委党校培训职能发挥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与学员需求契合度低,教学方法创新力度有待加强,教师水平有待提高,管理不到位,学员认识不到位几个大的方面。第四部分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方法对策。建议党校要从优化教学内容、配备优秀师资、改进教学方法、完善培训管理等方面入手,理清楚市委党校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思路,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包晓娟[6](2020)在《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主要矛盾及解决路径研究》文中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新时代根据党和国家的要求加强这支队伍建设的研究,对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这支队伍的建设十分必要。本文以三次重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方案,即“85方案”、“98方案”、“05方案”为节点,划分了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历程,通过客观把握这支队伍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现状,梳理每一阶段的问题与目标要求,深刻分析队伍建设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整合不同阶段党中央关于矛盾解决的政策意见以及高校若干具有较强针对性、合理化的有效路径,从而得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启示。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即“绪论”、“正文”和“结语”,主要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矛盾,以及针对性解决路径的研究。“绪论”部分,系统介绍了本课题的选题缘由、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的创新之处,并且点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等。主要通过文献分析法整理和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有关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主要矛盾的相关文献,总结了在新时代背景下研究此项课题的重要意义。“正文”部分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对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主要矛盾进行了理论阐述。首先,阐释了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主要矛盾相关的概念和原理;其次,阐明了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主要矛盾的研究意义。第二章到第四章分别对“85方案”时期、“98方案”时期、“05方案”时期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矛盾、解决路径及经验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而第五章是在借鉴以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以来队伍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找出了新时代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矛盾,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路径。“结语”部分对本课题中所涉及的若干具有针对性和创新性的观点和阐述进行了简要概括。综上,积极探索研究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矛盾,梳理总结解决主要矛盾的新思路和有效路径,对于我们建设一支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具有重要的意义。

刘奕[7](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俞亚萍[8](2020)在《高职院校教学名师能力素质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高职院校的发展事关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是办好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其中,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学名师的能力素质及其内涵、维度等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为高职院校优秀教师培养和人力资源管理找到依据与标准,进而促进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实现高职教育质量与办学水平的提升,是需要我们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以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和能力素质模型理论为研究理论基础。首先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对样本区域20名获得省级及以上教学名师称号的高职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在成长为教学名师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经历,以及对教学名师的认识与定位;继而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编码,提炼出23类教学名师的能力素质特征要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职院校教学名师的能力素质模型。能力素质模型包括外显性能力素质和内隐性能力素质两大类。外显性能力素质有教学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实践能力和发展能力。其中教学科研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指导学生、课堂教学、教学改革、科学研究五项特征要素;管理能力包括领导团队、沟通协调、统筹规划、合作分享、执行能力五项特征要素;实践能力包括校企合作、企业实践、竞赛指导三项特征要素;发展能力包括总结思考、学习提升、探索创新三项特征要素。内隐性能力素质有个性态度和内在动机。其中个性态度包括责任担当、锲而不舍、良好心态、上进心强四项特征要素;内在动机包括爱岗敬业、成就需要、目标追求三项特征要素。根据初步构建的能力素质模型,编制了《高职院校教师能力素质状况调查问卷》,内含每类能力素质特征要素的结构化问题,对123名高职院校教学名师和877名非教学名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数据分析表明,问卷的结构和信效度良好,验证了高职院校教学名师能力素质模型的有效性,为研究高职院校教师能力素质提供了可靠的研究工具。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学名师能力素质的现状分析,探讨了年龄、性别、学历、职称等变量对教学名师能力素质水平的影响,得出高职院校教学名师的能力素质具有显着性、内发性和特殊性特点。依据教学名师访谈资料的质性分析和问卷数据的量化分析结果,本研究认为影响教学名师成长的主要因素有发展平台、发展环境、关键人物和关键事件。发展平台主要包括学校层次、重点学科(专业)、高级别团队、岗位职务、高级别项目等因素;发展环境主要包括团队氛围、学校政策、职教背景、行业变化等因素;关键人物主要包括领导、导师、同事、专家、亲人等因素;关键事件主要包括职称提升、学历提升、发展机遇、职务提升等因素。依据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尝试运用高职院校教学名师能力素质模型,对高职院校教师招聘甄选、绩效管理、职业规划、培训提升等人力资源管理环节进行创新优化,以提升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主要举措为运用能力素质模型对高职院校教师进行测评,测评结果可以作为招聘选拔教师以及对教师工作进行绩效管理的科学依据;高职教师可以根据能力素质测评结果,及时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为职业生涯发展做好规划;高职院校可以针对岗位发展需求和在岗教师的能力素质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促进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葛文艳[9](2019)在《一所乡村小学变迁的个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村基础教育良性化的发展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是改变农村发展滞后状况、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在城镇化背景下,本文选取日照市的一所乡村小学(Y村小学)作为个案研究对象,以田野调查的方式,结合笔者在Y村小学十年来的任教经历和切身体验,通过对教师、村社区领导的访谈和文献的梳理,以时间维度为基本线索,描述学校初期、中期、繁荣和危机等阶段来展现农村学校的演变历程,呈现一幅微观的教育变迁图景。分析影响Y村小学发展变迁的因素,发现其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教育政策、生源、师资、资源配备等几个方面。基于历史发展和现实困境,论证了小规模学校存在的价值,提出以下学校发展建议:多方努力稳定生源,优化师资和资源配备,打造学校特色发展等,建设小而美,小而优的乡村小规模学校。论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方法和思路;第二部分描述Y村小初期、中期、繁荣发展及面临生存危机的变迁历程;第三部分主要是分析Y村小学发展变迁的因素,主要包括推动学校发展的积极因素和影响学校当前发展的不利因素;第四部分朝向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思考,从撤点并校和寻求自身发展两个视角进行阐述,并侧重学校发展对策分析。

程明喜[10](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课程价值取向是指课程设计主体进行课程设计时所持的导向性的价值观,具体表现为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确定中的选择性倾向。课程价值取向伴随课程设计的技术安排和要素实施的全过程,是课程设计具体技术背后的“幽灵”和“无形的手”。笔者在长期从事教师培训过程中发现,当前,我国教师培训课程呈现出价值取向多元、思想观念多样、课程设计理念纷繁芜杂、各种声音此消彼长现象。由于缺少研究,很多课程参与主体,包括不同培训机构、课程设计者、培训者、参培教师等课程取向意识缺失,无法在相对共识、清晰的课程立场下有效沟通、设计课程并形成合力,这是导致教师培训“无序”与“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立足于我国教师培训的历史与现实,视界从1978年起至2018年,整整贯通了我国改革开放40年,研究旨在考察三个主要问题:一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历史分期;二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三是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影响因素。研究以教师培训历史发展为主线,聚焦不同时期教师培训课程,主要采取了文献法、文本分析法、访谈法和德尔菲法。一是文献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相关文献的检索和阅读,确立了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分析框架;依据不同时期教师培训重要政策和关键事件,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进行了“四阶段”划分。将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置于历史坐标下,还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历史真相。二是文本分析。研究按教师培训发展四阶段展开,选取了不同时期多种形态的教师培训课程37份,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三方面展开文本分析,揭示了不同时期教师培训课程特征,并依据课程价值取向的分析框架做出判定,最后,确定了不同时期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进而全面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变迁。三是德尔菲法和访谈法。通过文献阅读,初步圈定了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进一步运用德尔菲法,通过对11位培训专家的函询,确定了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六个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教育改革与发展、培训政策与标准、培训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和课程设计者素质与观念;最后,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及参训教师的访谈,揭示了不同因素对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第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学历补偿阶段(1978-1988年),学历补偿、提高与继续教育初行阶段(1989-1998年),继续教育全面展开阶段(1999-2009年)以及“国培计划”全面实施阶段(2010年至今)。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学历补偿阶段(1978-1988年)课程呈现出知识中心取向;学历补偿、提高与继续教育初行阶段(1989-1998年)课程呈现出知识中心向能力中心过渡取向;继续教育全面展开阶段(1999-2009年)课程呈现出能力中心取向;“国培计划”全面实施阶段(2010年至今)课程呈现出专业发展取向与综合素养取向并存取向。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整体上呈现出由知识中心、能力中心、专业发展、向综合素养取向变迁的特征。第三,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形成与变迁受多种因素影响。第四,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遵循一定的变迁逻辑。本研究提出的建议是:一是对教师培训课程设计者的建议:第一,加强教师培训课程研究,提升课程取向意识,在明晰的课程取向指导下实施课程设计技术;第二,加强教师培训政策、标准和理论学习,确保正确的课程价值取向和规范的课程设计技术。二是对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议:第一,把握教育改革与教育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对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作出正确判断;第二,有意识地建立课程设计团队,避免课程设计者个体视角偏见和经验束缚;第三,本着分层、分类、分岗的原则设置培训项目,基于教师实际,聚焦主题设计培训课程。三是对教师培训课程政策制定者的建议:第一,立足教育改革与发展,及时更新教师专业标准,为教师培训课程设计提供依据;第二,立足教师培训理论与实践,及时出台教师培训政策、推广教师培训经验。四是对教师培训课程研究者的建议:第一,进行综合素养取向下的教师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研究;第二,选择知识社会学视角对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进行深度分析。

二、关于提高教师政治业务素质 大力培养中青年教研骨干的几点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提高教师政治业务素质 大力培养中青年教研骨干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上海市辅读学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特殊体育
        2.1.2 特殊教育体育教师
        2.1.3 辅读学校
        2.1.4 教师专业发展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
        2.2.1 国外相关研究
        2.2.2 国内相关研究
        2.2.2.1 特殊教育相关政策法规的研究
        2.2.2.2 特殊教育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内涵及其标准的研究
        2.2.2.3 特殊教育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研究
        2.2.2.4 特殊教育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及发展途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2.1 问卷的设计
        3.2.2.1 问卷的效度检验
        3.2.2.2 问卷的信度检验
        3.2.2.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访谈法
        3.2.5 逻辑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上海市辅读学校体育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4.1.1 辅读学校体育教师的性别、年龄、教龄情况
        4.1.2 辅读学校体育教师的周课程量及任课情况
        4.1.3 辅读学校体育教师的教师资格证等级及持有情况
        4.1.4 辅读学校体育教师的职称情况
        4.1.5 辅读学校体育教师的学历与专业背景情况
    4.2 上海市辅读学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情况分析
        4.2.1 辅读学校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层次情况分析
        4.2.1.1 辅读学校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与目标分析
        4.2.1.2 辅读学校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与发展进程情况分析
        4.2.2 辅读学校体育教师专业素质分析
        4.2.2.1 辅读学校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
        4.2.2.2 辅读学校教师专业能力的掌握情况分析
        4.2.2.3 辅读学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态度与情感情况分析
        4.2.3 辅读学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限制因素分析
    4.3 上海市辅读学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情况分析
        4.3.1 辅读学校体育教师教科研活动开展情况及其障碍因素分析
        4.3.1.1 辅读学校体育教师教研活动参与情况分析
        4.3.1.2 辅读学校体育教师科研开展情况分析
        4.3.1.3 辅读学校体育教师从事教科研的障碍因素分析
        4.3.2 辅读学校体育教师在职培训情况及其障碍因素分析
        4.3.2.1 辅读学校体育教师在职培训参与情况、效果及其目的分析
        4.3.2.2 辅读学校体育教师在职培训形式、内容的需求分析
        4.3.2.3 辅读学校体育教师参与在职培训的障碍因素因素分析
    4.4 上海市辅读学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升的途径与建议
        4.4.1 壮大辅读学校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增设相应岗位编制
        4.4.2 增强辅读学校与外界合作与交流
        4.4.3 完善专业型特教体育教师培养途径,提升学历教育水平
        4.4.4 全面开展辅读学校体育教师教研活动、提升教学水准
        4.4.5 完善辅读学校体育教师在职培训体系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上海市辅读学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附录三 《上海市辅读学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调查问卷信效度检验表
附录四 问卷IP地址

(2)民族地区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以丹寨县M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目的和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目的和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方法和技术路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概念界定
        (一)民族教育
        (二)中学教师
        (三)教师队伍建设
    五、相关政策梳理
第一章 贵州省丹寨县教师队伍建设概况
    一、丹寨县县情介绍
        (一)地理环境
        (二)经济、社会发展
        (三)人文环境
    二、丹寨县M中学教师队伍现状
        (一)丹寨县教育概况
        (二)丹寨县M中学概况
    三、调查结果与统计分析
        (一)教师队伍规模和数量分析
        (二)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分析
        (三)教师队伍职称结构分析
第二章 丹寨县M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
    一、教师待遇方面的现状及问题
        (一)教师收入水平不均衡
        (二)教师收入缩水
        (三)分配方式不合理
    二、教师培训方面的现状及问题
        (一)培训经费不足
        (二)培训内容结构失衡
        (三)培训内容实效性不强
    三、教师聘用与流动现状及问题
        (一)教师补充机制存在偏差
        (二)教师退出机制落实不到位
        (三)教师交流机制不健全
第三章 民族地区中学教师队伍建设建议
    一、提高薪酬与福利待遇
        (一)调资加薪,改善待遇
        (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公用经费标准
        (三)完善住房问题,保障教师住房需求
    二、整合资源优化民族教育师资结构
        (一)健全教师编制制度,科学实施编制管理
        (二)城乡师资余缺互补与调配平衡
        (三)严格落实新编制标准
        (四)合理有效利用好东西部“对口帮扶”政策
        (五)完善不合格教师“退出机制”
    三、提高教师标准,打造优质教师队伍
        (一)强化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二)完善教师培训体系
        (三)明确教师评价考核标准
    四、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一)激发公众关注教育与教师
        (二)鼓励媒体对教育与教师的宣传报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

(3)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卓越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
        二、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是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的新平台
        三、名师工作室培养卓越幼儿园教师的路径有待不断探索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
        二、卓越幼儿园教师
        三、教师集体研修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名师工作室的相关研究
        二、卓越教师的相关研究
        三、教师集体研修的相关研究
        四、研究评价
    第五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个案的选取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资料的收集与编码
第二章 L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的构成与管理
    第一节 L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的构成
        一、L名师工作室的成员构成
        二、L名师工作室的工作目标
    第二节 L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的管理
        一、结对研修管理
        二、“五员”任务管理
        三、考评激励管理
第三章 L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的研修工作
    第一节 名师顾问及外请专家对学员的引领
        一、教学示范活动引领
        二、专题讲座引领
        三、活动点评专业引领
    第二节 学员专题合作研究
        一、小组课例研讨
        二、学员课题研究
        三、联合教研
        四、观摩交流
    第三节 学员理论学习交流
        一、政策文件学习交流
        二、保教及园所管理知识学习交流
        三、教育影片观看交流
    第四节 学员网络分享及研讨
        一、教育教学热点研讨
        二、实际工作疑难研讨
        三、研修经验分享交流
第四章 L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学员研修个案分析
    第一节 学员研修个案的选取
        一、学员研修个案选取的思考
        二、学员研修个案的确定
    第二节 T1在L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的研修情况
        一、T1的基本情况
        二、T1在L名师工作室的研修活动
    第三节 T2在L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的研修情况
        一、T2的基本情况
        二、T2在L名师工作室的研修情况
    第四节 T14在L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的研修情况
        一、T14的基本情况
        二、T14在L名师工作室的研修情况
    第五节 L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三位优秀学员的研修经验分析
        一、明确个人三年发展规划,积极参加工作室活动
        二、把握工作室研修机会,努力提升自我
        三、加强自主阅读,注重形成反思能力
        四、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提升教科研能力
第五章 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引领教师走向卓越的思考
    第一节 L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学员的研修成效
        一、L名师工作室学员研修成果斐然
        二、工作室部分学员脱颖而出,达到卓越教师条件
    第二节 L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运行中的问题
        一、名师工作室工作目标不够清晰
        二、一些学员成长动力不足
        三、名师工作室挖掘整合资源不够丰富
        四、学员研修支持体系不够完善
    第三节 提升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培养卓越教师实效的建议
        一、明确名师工作室工作目标,准确定位学员研修目标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激励制度,调动学员研修热情
        三、拓宽名师工作室研修资源,丰富学员研修活动
        四、完善相关制度,进一步优化学员研修路径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4)近代石家庄教育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与史料整理
        一、研究现状
        二、近代石家庄教育史料的搜集与整理
        三、教育方志的功用与价值
    第四节 研究理论及方法
        一、研究理论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概念界定
        一、近代化
        二、中国教育近代化
        三、近代中国教育史
        四、石家庄
        五、近代石家庄教育
    第六节 研究思路及内容设计
    第七节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一、研究创新点
        二、研究难点
第一章 开阜前石家庄教育概况
    第一节 石家庄古代教育史概述
        一、商周至隋唐时期的石家庄教育
        二、宋元明清时期的石家庄教育
    第二节 石家庄的书院教育
        一、石家庄书院的历史嬗变
        二、封龙书院及其历史影响
    第三节 石家庄古代教育的历史功绩
        一、石家庄地区一度成为北方教育的中心
        二、义学的发展积累了办学经验
        三、传统书院为近代学堂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社学和义学对推动教育普及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传统教育使社会形成了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
第二章 近代石家庄教育发展概述
    第一节 近代石家庄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
        一、社会背景
        二、文化背景
        三、教育环境
    第二节 清末民初的教育
        一、科举制度的废除
        二、新式教育的兴起
        三、建立近代学校体系
    第三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
        一、初等教育得到快速发展
        二、学校的管理和课程适应社会发展
        三、职业教育的曲折发展
第三章 近代石家庄初等教育
    第一节 清末民初小学教育的发展
        一、清末小学教育的萌芽
        二、民国小学校的兴起
        三、铁路通车与职工子弟小学的建立
        四、主要小学介绍
    第二节 教育管理
        一、学制与课程设置
        二、德育教育
        三、教研机构及其活动
        四、教师联合会及其活动
    第三节 义务教育实验教育区的设立及其成效
        一、推行义务教育实验教育区背景
        二、石家庄义务教育实验区的设立
        三、义务教育实验区的成效
    第四节 教会小学、女子小学与少数民族小学
        一、天主教教区的设立
        二、天主教与教会小学
        三、伊斯兰教与回民小学
        四、女子小学
    第五节 近代石家庄新式初等教育的积极影响
        一、新式小学的广泛建立扩大了受教育人群的范围
        二、为中等教育发展输送了优秀人才
        三、培养了大量近代化社会公民,推动了社会发展
        四、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变革
第四章 近代石家庄普通中等教育
    第一节 清末新政与新式中学堂的建立
        一、“清末新政”与近代中学教育的启动
        二、赵州官立中学堂
        三、正定府官立中学堂
    第二节 民国“新学制”与普通中等教育的发展
        一、新学制的颁行与中学“三三分段制”的确立
        二、河北省省立第十五中学校
        三、私立石门初级中等学校
    第三节 普通中等教育的教学与管理
        一、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
        二、招生与管理
        三、行政管理
    第四节 普通中等教育的特点
        一、学生课业负担重,课程难度较大
        二、省立中学师资雄厚
        三、教学条件提高,教育设施齐备
        四、学生思想进步,投身革命事业
第五章 近代石家庄师范教育与职业教育
    第一节 近代石家庄师范教育
        一、清末师范教育制度的确立
        二、民国师范教育的改革
        三、石家庄师范教育的发展
        四、师范教育的典范-河北省立第八师范学校
        五、近代石家庄师范教育的积极影响
    第二节 近代石家庄职业教育
        一、职业教育兴起的原因
        二、石家庄地区职业教育的类型
        三、近代石家庄职业教育的评价
第六章 近代石家庄高等教育
    第一节 抗大二分校
        一、抗大二分校在石家庄建立
        二、教育宗旨
        三、抗大二分校的教学与管理
        四、抗大二分校的历史作用
    第二节 马列学院、中央外事学校与华北军政大学
        一、马列学院
        二、中央外事学校
        三、华北军政大学
    第三节 华北大学
        一、华北大学的成立
        二、教学与管理
        三、华北大学工学院
        四、华北大学农学院
        五、着名教育家在华北大学的教育实践
        六、华北大学的历史功绩
        七、华北大学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创办的现实启示
    第四节 华北高教会与新中国高等教育改革
        一、思政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
        二、文法学院的课程改革
        三、对院系进行初步调整
    第五节 近代石家庄高等教育的综合评价
        一、近代石家庄高等教育的主要成就
        二、近代石家庄高等教育的启示
第七章 日伪奴化教育和石家庄人民反奴化教育斗争
    第一节 石家庄的沦陷与教育浩劫
        一、石门伪政权的建立
        二、日伪对教育的破坏
    第二节 日伪奴化教育的实施
        一、推行学校奴化教育
        二、奴化社会教育
        三、统制报刊强化奴化宣传
        四、利用宗教进行反共宣传
    第三节 日伪在石家庄推行奴化教育的消极影响
        一、泯灭了民族意识和斗争精神
        二、盲目推崇日本,轻蔑自己的祖国
        三、维护封建礼教,做封建主义的殉葬品
        四、培养了一批顺从殖民统治的御用知识分子
    第四节 石家庄人民反奴化教育的斗争
        一、晋察冀边区政府出台一系列教育实施办法
        二、抗日根据地的学校教育
        三、社会教育与冬学运动
        四、抗日文化教育的宣传及其作用
第八章 近代石家庄教育的历史反思及启示
    第一节 近代石家庄新式教育的变迁特点
        一、新式教育不断正规化
        二、企业办学是近代石家庄教育的重要支撑
        三、私立学校发展迅速
    第二节 近代石家庄教育滞后原因分析
        一、经济滞后制约教育发展
        二、政府的管理不善
        三、教育观念落后与人口素质低下
        四、教育经费不足
    第三节 近代石家庄教育对当今教育发展启示
        一、经济发展与地方教育经费充足促进教育发展
        二、政治变迁影响地方教育发展
        三、文化因素影响地方教育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新时代市委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研究 ——以L市委党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基本理论
    1.1 党校教育
        1.1.1 党校的性质与地位
        1.1.2 干部教育培训
        1.1.3 市委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任务
    1.2 干部教育培训的相关理论
        1.2.1 学习型组织与学习型政党
        1.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1.2.3 终身学习理论
    1.3 新时代与党校干部教育培训
        1.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1.3.2 新时代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新目标
        1.3.3 新时代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 L市委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现状
    2.1 L市委党校及其干部教育培训的任务
        2.1.1 基本情况
        2.1.2 师资力量
        2.1.3 培训对象
        2.1.4 培训内容
    2.2 干部教育培训的过程
        2.2.1 培训的前期准备
        2.2.2 培训的实施阶段
        2.2.3 培训的评估阶段
    2.3 干部教育培训的成效
        2.3.1 强化干部政治认同
        2.3.2 提升干部知识技能
        2.3.3 推动干部作风转变
        2.3.4 激发干部奋斗激情
第三章 影响新时代L市委党校干部教育培训职能发挥的因素
    3.1 课程内容设置不够合理
        3.1.1 课程安排考虑学员个人需求较少
        3.1.2 教学内容深度达不到学员要求
        3.1.3 课程内容的体系性差
    3.2 教师水平有待提高
        3.2.1 学科建设落后
        3.2.2 课时安排少,缺乏讲台锻炼
        3.2.3 师资建设缺少长远规划
        3.2.4 教师自我发展意识不足
    3.3 教学方法创新力度有待加强
        3.3.1 传统教学方式广泛存在
        3.3.2 新教学方法的推广运用不成熟
        3.3.3 现场教学重复、单一
    3.4 培训管理不到位
        3.4.1 教师绩效考评机制不到位
        3.4.2 培训绩效评估不到位
        3.4.3 学员认识不到位
第四章 加强新时代市委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建议
    4.1 优化教学内容,承担新时代的新使命
        4.1.1 系统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
        4.1.2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
        4.1.3 持续推进党性教育
        4.1.4 注重提升学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配备优秀师资,对标新时代的新标准
        4.2.1 营造良好氛围
        4.2.2 健全教师引进机制
        4.2.3 加强学习培训
        4.2.4 加强基层锻炼,提高实践能力
        4.2.5 将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相结合
        4.2.6 探索创新,健全教师考评激励制度
    4.3 改进教学方法,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
        4.3.1 用学术讲政治
        4.3.2 完善教学方法
        4.3.3 充分利用现场教学资源
    4.4 完善教育培训管理,打造新时代的新风貌
        4.4.1 完善干部培训管理各项机制
        4.4.2 更新教育培训理念
        4.4.3 引导学员践行终身学习理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6)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主要矛盾及解决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现状评析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主要矛盾的理论阐释
    一、教师队伍建设主要矛盾研究的相关概念
        (一)矛盾的含义
        (二)主要矛盾的含义
        (三)队伍建设主要矛盾的含义
    二、研究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主要矛盾的意义
        (一)有助于把重点握关键,增强教师队伍建设针对性
        (二)有助于增强培养力度,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三)有助于找准方向,增强教师自身发展自觉性
第二章 “85方案”以来队伍建设的主要矛盾及解决路径
    一、“85方案”实施前后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矛盾
        (一)数量结构与教学新要求之间的矛盾
        (二)队伍管理与教师发展实际要求之间的矛盾
    二、“85方案”实施以来主要矛盾的解决路径
        (一)拓宽来源渠道,扩大数量,优化结构
        (二)加强队伍管理,督促落实制度政策
第三章 “98方案”以来队伍建设的主要矛盾及解决路径
    一、“98方案”实施前后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矛盾
        (一)部分教师综合素质与新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
        (二)培训和保障情况与队伍建设要求之间的矛盾
    二、“98方案”实施以来主要矛盾的解决路径
        (一)明确政治要求,坚定社会主义方向
        (二)注重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素养
        (三)强化教师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
        (四)建立相应体制,抓好师资培训
        (五)完善待遇条件,落实权益保障
第四章 “05方案”以来队伍建设的主要矛盾及解决路径
    一、“05方案”实施前后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矛盾
        (一)数量结构与新课程实施之间的矛盾
        (二)教研能力提升与学科、平台机构之间的矛盾
    二、“05方案”实施以来主要矛盾的解决路径
        (一)拓宽教师来源渠道,改善队伍结构
        (二)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三)大力促进教学科研二级机构建设
        (四)建立健全三级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第五章 主要矛盾解决路径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启示
    一、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矛盾
        (一)数量、结构分布与新期望新要求之间的矛盾
        (二)队伍整体素质与新时代新要求之间的矛盾
    二、主要矛盾解决路径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启示
        (一)配齐思政课专职教师,优化规模和结构
        (二)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三)加强培养高层次、高学历人才及青年人才
        (四)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制度建设
        (五)制定适应思政课教师专业特点的评聘考核制度
        (六)加大激励和保障力度,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7)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8)高职院校教学名师能力素质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价值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价值
    第二节 核心概念
    第三节 研究问题、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论文架构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教学名师的研究
        二、关于高职院校教师能力素质的研究
        三、关于高职院校教师能力素质模型的研究
        四、已有研究的不足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二、能力素质模型理论
第二章 高职院校教学名师能力素质模型构建
    第一节 教学名师能力素质模型构建设计
        一、模型构建方法
        二、模型构建对象
        三、模型构建流程
    第二节 教学名师能力素质模型构建结果
        一、外显性能力素质
        二、内隐性能力素质
        三、高职院校教学名师能力素质模型
    第三节 教学名师能力素质模型特征要素内涵解析
        一、教学科研能力
        二、管理能力
        三、实践能力
        四、发展能力
        五、个性态度
        六、内在动机
    第四节 分析与讨论
第三章 高职院校教学名师能力素质模型验证及现状分析
    第一节 教学名师能力素质模型验证
        一、验证设计
        二、验证结果
        三、分析与讨论
    第二节 教学名师能力素质现状分析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
        三、分析与讨论
第四章 高职院校教学名师成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教学名师成长影响因素数据统计
        一、编码统计
        二、问卷量化统计
    第二节 发展平台因素分析
        一、学校层次
        二、重点学科(专业)
        三、高级别团队
        四、岗位职务
        五、高级别项目
        六、其他
    第三节 发展环境因素分析
        一、团队氛围
        二、学校政策
        三、行业发展
        四、职教背景
    第四节 关键人物因素分析
        一、领导
        二、导师
        三、同事
        四、专家
        五、亲人
    第五节 关键事件因素分析
        一、职称提升
        二、学历提升
        三、发展机遇
        四、职务提升
        五、其他
    第六节 分析与讨论
第五章 高职院校教学名师能力素质模型的应用分析
    第一节 招聘甄选优秀职教师资
        一、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招聘甄选特点
        二、能力素质测评方法
        三、招聘甄选的流程与方法设计
    第二节 有效管理岗位工作绩效
        一、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绩效管理特点
        二、绩效管理的流程与方法设计
        三、绩效管理的举例分析
    第三节 合理规划教师职业生涯
        一、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教师职业规划特点
        二、职业规划的流程与方法设计
    第四节 科学设计培训提升体系
        一、基于能力素质模型教师培训的特点
        二、培训提升体系的流程与方法设计
    第五节 分析与讨论
研究结论
    第一节 主要结论与创新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附录
    附录一:高职院校教学名师访谈提纲
    附录二:高职院校教学名师访谈协议
    附录三:高职教师能力素质状况调查问卷
    附录四:高职教师成长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
后记

(9)一所乡村小学变迁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有关农村学校的研究综述
        (二)学校变迁研究综述
        (三)农村学校变迁研究
        (四)对既有研究的的反思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三)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章 Y村小学的发展历程
    一、Y村小学雏形及初期发展
    二、Y村小学中期稳步前进
    三、Y村小学繁荣发展
    四、Y村小学在城镇化背景下的生存危机
第三章 Y村小学发展变迁的因素分析
    一、Y村小学不断发展进步的积极因素分析
        (一)国家政策大力推动乡村学校发展
        (二)本市政府多举措支持乡村学校发展
        (三)本校教职工的付出与奉献
    二、影响Y村小学当下发展的消极因素分析
        (一)生源锐减
        (二)教育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及浪费
        (三)留守儿童问题突出
        (四)教师配备结构不合理
第四章 朝向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发展的思考
    一、Y村小学在“撤点并校”中的生存思考
    二、谋求Y村小学长远发展的相关措施及建议
        (一)内外兼修,稳定生源促发展
        (二)优化资源配置,物尽其用
        (三)关爱留守儿童,多举措保障其健康成长
        (四)优化师资管理,提升教师整体质量
        (五)加强校本研究,突出学校特色建设
    三、本项研究的创新之处,不足和优化路径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背景
        三、研究问题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理解及界定
        一、中小学教师培训
        二、课程设计
        三、价值与价值取向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理论意义
        三、现实意义
    第四节 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框架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关于中小学教师培训历史变迁的研究
        一、不同时期的研究成果
        二、教师培训历史分期研究
        三、教师培训历史变迁研究述评
    第二节 关于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的研究
        一、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二、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研究
        三、教师培训课程内容研究
        四、教师培训课程问题与策略研究
    第三节 关于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研究
        一、课程价值取向的研究
        二、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研究
        三、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影响因素研究
    第四节 关于教师培训的其他研究
        一、教师培训思想研究
        二、教师培训理论研究
        三、教师培训政策研究
        四、教师培训需求研究
        五、教师知识与教师素质研究
第三章 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本体论研究
    第一节 价值取向及其相关范畴
        一、价值与价值取向
        二、价值取向形成的机制
        三、价值取向的特点、作用与规定性
    第二节 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及其价值取向
        一、一般意义课程的多种界说
        二、教师培训课程
        三、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
第四章 中小学教师培训历史分期
    第一节 学历补偿阶段(1978-1988 年)
        一、培训背景
        二、培训使命
        三、课程资源建设
    第二节 学历补偿、提高和继续教育初行并举阶段(1989-1998 年)
        一、培训背景
        二、培训使命
        三、课程资源建设
    第三节 继续教育全面展开阶段(1999-2009 年)
        一、培训背景
        二、培训使命
        三、课程资源建设
    第四节 “国培计划”全面实施阶段(2010 年至今)
        一、培训背景
        二、培训使命
        三、课程资源建设
第五章 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分析
    第一节 知识中心取向教师培训课程的探察(1978-1988 年)
        一、学历补偿培训:八十年代教师学历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二、非学历培训:八十年代非学历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三、学历补偿阶段教师培训课程知识中心取向的共性特征分析
    第二节 知识中心向能力中心过渡取向的教师培训课程分析(1989-1998 年)
        一、学历补偿与提高培训:九十年代教师学历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二、继续教育:继续教育课程特征分析
        三、学历补偿、提高和继续教育初行阶段教师培训课程知识向能力过渡取向的共性特征
    第三节 能力中心取向的教师培训课程透视(1999-2009 年)
        一、全员教师岗位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二、骨干教师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三、继续教育全面展开阶段教师培训课程能力中心价值取向的共性特征
    第四节 专业发展与综合素养取向下教师培训课程的聚焦(2010 年至今)
        一、“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二、“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三、“国培计划”全面实施阶段教师培训课程专业发展和综合素养取向的共性特征分析
第六章 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影响因素的确定
        一、可能影响因素的圈定
        二、主要影响因素的确定
        三、影响因素的分类
    第二节 影响因素的分析
        一、教育改革与发展
        二、培训政策与标准
        三、培训理论与实践
        四、教育技术的发展
        五、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六、课程设计者素质与观念
    第三节 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
        一、社会学的视角
        二、课程目标的社会应对与选择
        三、课程结构的社会谋划与平衡
        四、课程内容的社会筛选与重组
        五、培训方式的社会惯习与创新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二、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呈现由知识中心、能力中心向专业发展和综合素养取向变迁的特征
        三、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受多种因素影响
        四、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遵循一定的变迁逻辑
    第二节 研究建议
        一、对教师培训课程设计者的建议
        二、对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议
        三、对教师培训课程政策制定者的建议
        四、对教师培训课程研究者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四、关于提高教师政治业务素质 大力培养中青年教研骨干的几点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上海市辅读学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 李俊达.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0)
  • [2]民族地区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以丹寨县M中学为例[D]. 陈伟. 贵州民族大学, 2020(07)
  • [3]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的个案研究[D]. 龙金林.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近代石家庄教育史研究[D]. 郭海洋. 河北大学, 2020(08)
  • [5]新时代市委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研究 ——以L市委党校为例[D]. 李瑞. 山西大学, 2020(01)
  • [6]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主要矛盾及解决路径研究[D]. 包晓娟. 山东理工大学, 2020(02)
  • [7]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8]高职院校教学名师能力素质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D]. 俞亚萍.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2)
  • [9]一所乡村小学变迁的个案研究[D]. 葛文艳. 青岛大学, 2019(02)
  • [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研究[D]. 程明喜.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标签:;  ;  

关于提高教师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大力培养中青年教研骨干的几点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