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市邮政储蓄建设情况调查

云浮市邮政储蓄建设情况调查

一、关于云浮开办邮政储蓄的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冯志良[1](2020)在《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地方政府作用分析 ——以清远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普惠金融立足于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可以让不同区域的不同群体平等地享受金融服务,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中共中央高度重视普惠金融的发展,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将发展普惠金融作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12月,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明确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方向与目标。2016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出台《广东省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推动广东普惠金融发展。但广东普惠金融较为不均衡,发达的珠三角区域无论是金融服务的供给,还是群众的使用方面均领先于其他区域。本文选择清远市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该市接壤珠三角区域,但金融服务相对落后,与珠三角差异较大。2013年,清远市启动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其中普惠金融是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拟通过试点工作建立和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立健全农村金融要素市场,完善金融政策、财政支持等保障体系、农村金融知识的宣传教育体系,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分析法,重点从清远市普惠金融试点中各政府部门的职责分工入手,深入挖掘各项普惠金融试点工作的推动安排及落地情况,从使用情况维度、可得性维度及质量维度三个方案充分肯定试点推进中的亮点。运用多变量综合评价法构建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评价试点效果,全面分析普惠金融试点推动中地方政府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国内外经验,有针对性的提出完善政府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建议,为国内其他地区的政府部门提供借鉴经验。

李丽冰[2](2018)在《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策略探析》文中认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自2007年成立以来,邮储银行的小额信贷业务发展迅速。但邮储银行小额信贷业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突出的问题和挑战,邮政储蓄银行小额信贷业务要实现平稳、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制定有效发展策略。本文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东省分行为例,采用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SWOT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邮储银行小额信贷业务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深入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发展策略与建议。研究发现,与广东省其他商业银行开办小额信贷业务的相比,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既存在充足资金和发达网点的优势,又存在混业经营、内部体制尚欠完善以及人力资源质量较差、配置难言合理的劣势。既要看到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小额信贷业务发展存在难得的政策机会、市场机会和历史机会,又要认识到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面临信用环境较差、市场竞争激烈和金融风险隐患等威胁。在小额信贷业务具体发展策略上,建议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采取市场拓展、产品及模式创新、队伍专业化建设、客户科学营销与风险防范全流程管理等具体发展策略,坚持走“质量强行”之路,实现小额信贷业务经营质量、效益、规模、速度的高度统一。

毛德敏[3](2017)在《目标价格试点背景下新疆棉花种植业信贷支持研究》文中指出2014年新疆实施棉花目标价格试点后,棉农资金回流期限加长,植棉风险增大,面对棉花价格下降和棉花种植成本上升,棉农意识到只有改变棉花种植生产方式才能提高植棉收益。然而生产方式的改变离不开信贷资金的支持,因此,棉花目标价格试点后金融机构如何满足棉农不断上升的植棉资金需求?金融机构能为棉花种植提供哪些支持?金融机构如何适应棉花种植业对资金需求的变化,并对其服务模式和支棉政策做出调整?这是目前新疆棉花种植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本研究以棉花种植主体和涉农金融机构为研究对象,以推动信贷支持棉花种植业为目的,以完善金融服务模式为重点,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探索棉花目标价格试点背景下信贷支持新疆棉花种植业发展路径与对策,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提高植棉收益的根本途径是通过规模化种植降低棉花生产成本。因此,改变棉花种植模式走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的生产之路是大势所趋。这需要信贷资金从棉花良种培育、节水灌溉、信息化田间管理、机械化采收、残膜处理等各个环节进行支持。第二,对新疆棉花种植业与信贷支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信贷支持有利于新疆棉花种植业的发展,应该加大信贷支持棉花种植业的力度。第三,棉农信贷需求呈现借贷意愿强、借贷金额大额化、借贷需求多样化等特征。面对棉花价格下降和种植成本增加,传统信贷产品已不能满足棉农的信贷需求,需要金融机构及时创新信贷产品与服务。而棉农所在地区的金融环境特征对棉农借贷意愿影响最大,因此,金融机构有必要尽快改善农村金融环境。第四,信贷供给总量下降、信贷风险上升、信贷产品创新不足、农村资金外流严重是信贷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棉花目标价格试点后,涉农金融机构没有及时调整其对棉花种植业的信贷供给产品与服务,造成了棉花种植业信贷需求与信贷供给的错位。因此,为支持新疆棉花种植业可持续发展,涉农金融机构有必要对其金融服务模式进行调整,实现精准支持棉花种植业。第五,认为棉花种植模式的改变、高产棉田示范区建设、绿色农业生产的实现等离不开信贷支持。因此,从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三个层面提出适应于棉花目标价格试点的信贷服务模式。认为不同类型金融机构支持棉花种植业的服务模式应有所差异。第六,认为准确定位目标市场和服务对象、积极创新新产品,提供多方位服务、建立农业贷款担保基金和风险预警机制、合理制定信贷政策和加快农村金融立法建设是当前较为有效的政策。本研究深度分析了目标价格试点后棉农信贷变化和信贷供给变化,揭示了棉花种植业信贷需求和信贷供给错位的原因。从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角度,创造性地构建立体的信贷服务模式及其适用对象。提出了棉花信贷产品的创新方向,构造了农业贷款风险预警机制,为信贷支持棉花种植业提供改革路径。

刘凤梅[4](2017)在《广东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无论是在古典经济学理论中,还是在现代经济学理论中,收入分配问题都是亘古不变的话题,而在收入分配中究竟应该坚持效率的价值取向还是公平的价值取向是备受关注的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分配新举措,使其成为了学界关注的焦点。财产性收入占居民收入的比重,既是一国居民收入结构高级化的重要表现,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国际经验告诉我们,财产性收入一般占发达国家居民当年纯收入的三成左右。以此为借鉴,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财富的增多,财产性收入增长是必然趋势,这是我国收入分配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的结果,是下一阶段收入分配格局从国富到富民的战略性路径选择,但目前我国在财产性收入调控方面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不断积累经验的阶段。广东是全国的经济大省,但是“三农”发展滞后,广东的农业与其他地区一样是一种典型的资源约束型农业,农业生产终将受到耕地资源瓶颈的制约,农户家庭经营受成本上升和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后收益不确定性增加,农民工资收入因持续保持增长的态势而增幅明显趋缓,转移性收入因人口总量和财政收入不足等因素影响其上升空间有限,如何解决占人口1/3的农民多元增收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2014年广东人均GDP已达到63452元,突破万美元大关,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广东已进入“当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后财产性收入处于加速增长”的阶段。当前应该多措并举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使其成为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未来增长点,使农民收入由过渡依赖劳动性收入增长向主要依赖收入结构性增长的重大转变。本文采用社会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遵循“从理论和现象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评述的基础上,对财产性收入的思想和理论进行了梳理,运用制度变迁、产权强度、二元经济结构、库兹涅茨“倒U曲线”等理论工具,详细考察了广东省农民财产性收入从无到无不断变动的进程,对其发展现状进行了描述和统计分析;对广东省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四大区域的农民财产性收入差异化程度进行了测度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时间序列的VAR模型,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等工具,对广东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效应展开实证研究;更进一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影响广东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制约因素进行剖析:在宏观方面,选取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微观方面通过对实地调研的一手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和处理,筛选出影响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找出核心变量,结合回归分析结论从产权强度角度进行了问题诊断与归因;针对此提出了促进广东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对策建议和保障措施。本文研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广东省农民财产性收入总体上呈现螺旋上升增长态势,处于量变积累阶段,其持续增长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亟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四大区域的农民财产性收入绝对差异逐年扩大,且有加速扩大态势。2.短期内广东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的积极刺激作用,长期内的作用减弱,甚至可能产生负向的影响,客观上有助于一二三产业结构的调整。3.资源禀赋因素、经济因素、制度和政策因素是影响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农地、房产、宅基地、金融性资产时影响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核心变量,细分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回归分析结果归纳起来就根本的原因就是农民所拥有的财产产权强度被弱化。4.多措并举以增强产权强度,促进土地财产性收入、房屋和宅基地财产性收入、金融性资产财产性收入的增长。5.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离不开有效的保障措施——法律利器的保驾护航、强制性制度的及时供给、起决定性作用的现代市场体系和政府有形的手的调控主导。

王冬平[5](2016)在《论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监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额贷款这项新事物经过了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不但使得农村金融市场更加的活跃,而且它主要缓解了中小微之企业资金周转的问题。但随着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壮大,暴露的问题也接踵而至,根本原因是监管内容严苛、监管体系及监管法律不健全。缺乏宽松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供其稳健运行。例如监管主体制度模棱两可,各个监管主体对自己的职责和权能根本模糊不清。这个原因导致了小额贷款公司在遇到问题时,面临灭顶之灾。到目前为止,对于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法规相关规定较少,法律规定层级低,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之数量规定也不多。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经营之主要业务为发放贷款,也就是金融服务,但其以公司企业之名,而行金融机构之实导致其不适用《公司法》,而应适用《金融法》的相关规定,这就与小额贷款公司之监管框架不相匹配。另一方面,小额贷款公司不像银行贷款担保一样有详细的规定,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无需担保。第三个方面,依照《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之规定,小额贷款公司之监管是由其所在地的政府相关机构负责而并不是银监会,这些问题都是小额贷款公司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我国小额贷款公司之法律监管进行深度研究。概括来说,首先通过对小额贷款公司定义及小贷公司监管定义之描述,从特点、必要性及历史发展背景的简单论述全方位地了解小额贷款公司;然后通过《指导意见》及《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分析出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监管面临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从而引出对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文章从宏观、微观、内因、外因多种角度来分析得出融资、利率等多方原因是造成监管混乱之根源;最后,通过我国与孟加拉、印度的比较,吸取别国经验教训,从法律制度层面补充我国的监管漏洞;然后解决问题,通过提高立法层次、降低市场准入条件、加强风险监管、完善市场退出制度等方面,提出解决法律及监管方面的有效方法,提高了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监管的程度,为其更加健康地发展指明了方向。

李常[6](2016)在《广东省东莞市农村小额信贷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各届政府非常重视“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是解决“三农”的核心。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金是经济发展的“血液”。农村金融是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保障。伴随工业化、城市化深入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时期,农村各种主体资金需求旺盛,但得到金融的供给往往捉襟见肘。国内外理论研究和实践均表明,农村小额信贷是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金融支撑点。我国在上个世纪晚期,我国创新农村金融,中国人民银行(央行)以全国农村信用社为主体,实施推行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历经近20年,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取得一定的成效。世界上许多国家推广农村小额信贷,有亚非、拉美等发展中国家,也有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农村小额信贷与国际农村小额信贷蓬勃发展态势比较,贷差距很大,已成为金融改革的薄弱环节。党的十八大提出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积极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增强现代农业发展后劲。农村小额信贷是农村金融创新应有之义。因此,很有必要对农村小额信贷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阐述了农村小额信贷基本理论,然后以广东省东莞市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接着分析国内外农村小额信贷的做法和经验,最后提出具有广东东莞特色的农村小额贷款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模式,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实际工作机构决策时提供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邹永生[7](2015)在《农村金融对农村青年创业影响的实证研究 ——基于安徽皖北三十九县(市、区)数据分析》文中提出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农村金融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而农村青年创业更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农村青年是农民群体中最年富力强、最有活力的一部分,农村青年必定是推动传统农业生产向现代化农业生产转变的最重要力量,也是促进农村的建设和改革发展的稳定的可依靠力量,同时也是推动农村全面繁荣发展的主要力量。促进农村地区青年创业,不仅有助于推动农村农业的生产发展,也开辟了农村青年就业创业的新渠道,有效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农村青年创业离不开农村金融支持,农村金融服务始终是制约和推动农村青年创业的关键性因素。本文以农村金融支持农村青年创业为切入口,梳理国内外农村金融发展的相关理论,结合安徽皖北地区金融支持农村青年创业的现状,运用多样分析工具与相关模型,诠释农村金融支持青年创业典型案例,借以透析农村金融支持农村青年创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而提出有关优化金融支持农村青年创业的可行政策建议,不断促进农村青年更好创业,更有效的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改革发展。本文总体逻辑理路,主要包括相互关联的六个层面:一是就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形势、农村金融、青年创业等基本情况进行背景分析;二是诠释当前农村金融和农村青年创业的基础理论;三是梳理安徽省农村金融支持农村青年创业的政策背景;四是厘清皖北农村金融供求现状及农村青年创业现状;五是解读农村青年创业贷款及皖北地区贴息数据,进而对青年创业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研判;六是建构优化农村金融支持农村青年创业的建议。

王志国[8](2014)在《吉林省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核心,包括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内的金融主体及组织通过资金的融通激活农村市场经济活力,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对于推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及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金融发展弊端逐渐凸显,金融组织结构不尽合理,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金融发展,这对农村金融发展提出新的要求。虽然新型的农村金融组织机构已经构建,但在实际经济社会运行中仍有局限。这些困境及局限性也对吉林省农村金融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吉林省农村经济的持久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村建设,因此,发展农村经济必须着眼于农村金融,以农村金融服务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探索出一条适合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发展体系。笔者对近年来吉林省农村金融服务发展与创新进行了认真研究。利用文献分析法、调查分析法、规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麦金农——肖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农村金融市场需求理论、供给理论、均衡理论等作为基础理论,对农村金融、金融服务、金融创新等概念进行界定,阐述了吉林省现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基本结构,对吉林省农村金融服务目前发展的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制约吉林省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的因素,包括融资渠道狭窄、服务效率低下、投资渠道单一等不足之处。这些问题是由于政策法规不健全、资金缺乏有效竞争机制、融资保险配套措施不完善等原因所引起的;在此基础上对吉林省农村金融服务发展战略进行剖析,提出了吉林省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的目标和原则以及吉林省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创新的内容,包括农村信用社改革创新、农村金融产品、衍生品和金融服务创新、引入新型金融机构创新等;最后针对吉林省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以发展目标、原则和创新内容为向导,分析了吉林省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风险,提出了深化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加强农村金融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大政府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投入、加强相关部门对农村合作金融的监管、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政策体系等途径实现吉林省农村金融的健康有序发展的风险防控措施。全文共分6章:第1章:主要介绍了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第2章:论文研究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该部分从农村金融服务基础理论出发,分别界定了农村金融、金融服务、金融创新等相关概念,以麦金农和肖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供给及市场均衡理论等相关理论作为论文理论依据,为吉林省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创新的研究做好理论铺垫。第3章:吉林省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该部分通过分析吉林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吉林省农村金融服务存在融资渠道有限、服务效率低下、投资渠道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成因,包括政策法规不健全、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融资保险配套措施不完善等,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及途径。第4章:吉林省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发展战略。该部分详细分析了吉林省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发展战略,制定了吉林省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发展的目标,包括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制度、普及宣传和教育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吉林省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的原则,包括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形成利益激励机制等;在发展目标和遵循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吉林省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创新的内容,包括农村信用社改革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引入新型金融机构创新等。第5章:吉林省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存在的风险及防控措施。主要介绍了吉林省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存在的风险,并进一步分析风险的特点、种类,并结合吉林省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风险提出吉林省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风险防控措施。第6章:结论。

黄移新[9](2014)在《益阳市农村金融服务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WTO以来,国民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但同时,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我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也开始凸显,城乡经济发展越来越失去平衡。“三农”问题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从1982年至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三农”问题作为重点出现了16次,足见国家政府对其的高度重视。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农村金融服务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金融业发展却很缓慢,农村金融市场出现了各种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借鉴国内外农村金融发展的经验,结合我国农村金融的实际情况,找到解决各种问题的途径,建立更加完善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正是本文的研究内容所在。本文简单介绍研究的背景,综合阐述了国内外研究,对农村金融的内涵概念、农村金融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以湖南益阳市为例,分析其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后,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农村金融的主体缺位,农村金融服务功能不足、农村资金需求缺口大、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急需改善、农村金融机构风险管控能力有待提升等,并从历史层面、现实层面、客观层面和主观层面分析了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借鉴国内外农村金融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农村金融的实情,提出了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不断增强农村金融竞争活力、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和工具,满足农村多元化金融需求、加强银政合作,不断探索金融支农新模式、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大力满足农村金融资金需求、加强风险管控能力提升,促进金融机构的稳健发展的等对策建议。

罗伟东[10](2014)在《河源市金融系统服务“三农”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长期的经济建设发展过程当中,一直实施重工业轻农业、重城市轻农村的发展战略,这使得我国形成了二元的经济结构,导致农村的经济发展落后、农业的基础薄弱、农民的收入低下,也就是所谓的“三农”问题,这成为当下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障碍和难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大金融系统服务“三农”的力度,以此带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支持“三农”发展的重要力量,但还存在有待进一步完善的方面,需要从明确自身服务“三农”的定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支农配套体系建设、提高业务水平、加强金融监管、加强人力资源建设等方面来推进金融系统服务“三农”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采用理论研究、综合评价分析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主要从国内金融系统服务“三农”着手,通过探索总结,分析金融系统服务“三农”的发展趋势。再结合河源市的实际情况,分析目前金融系统服务“三农”在河源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得出原因,借鉴国内外金融系统服务“三农”的可持续发展举措,总结出河源市金融系统服务“三农”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文章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做出了贡献。在理论上,有助于丰富现有关于金融服务于“三农”的理论。在实践上,为国内其他地方金融系统服务“三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关于云浮开办邮政储蓄的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云浮开办邮政储蓄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地方政府作用分析 ——以清远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概念的形成
        2.1.2 概念的对比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产品理论
        2.2.2 政府间关系理论
        2.2.3 政策性金融理论
        2.2.4 金融排斥理论
第三章 普惠金融发展历程及政府作用框架分析
    3.1 普惠金融发展历程
        3.1.1 国外普惠金融发展历程
        3.1.2 国内普惠金融发展历程
    3.2 政府间关系框架下的普惠金融发展利益相关方分析
        3.2.1 货币政策机构
        3.2.2 金融监管机构
        3.2.3 财政机构
        3.2.4 政策性金融机构
        3.2.5 商业性金融机构
    3.3 普惠金融政府发展规划及运行情况
        3.3.1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规划
        3.3.2 我国普惠金融运行情况
        3.3.3 广东省普惠金融实施规划
第四章 清远市普惠金融发展现状与政府作用体系
    4.1 清远市普惠金融试点发展的政策背景
    4.2 清远市政府试点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工作
        4.2.1 加快信息化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4.2.2 创新农村融资方式,探索开展多种形式农村产权抵押融资
        4.2.3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4.2.4 扎实开展金融扶贫工作
    4.3 清远市普惠金融试点各政府部门职责分工
    4.4 清远市普惠金融试点工作推进安排
第五章 清远市政府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成效评价分析
    5.1 清远市普惠金融试点体系构建及发展现状
        5.1.1 使用情况维度
        5.1.2 可得性维度情况
        5.1.3 质量维度情况
    5.2 清远市政府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评价
        5.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2.2 普惠金融指数测算
    5.3 清远市政府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评价结果分析
        5.3.1 政策决策层与执行层缺乏有效推动落地机制
        5.3.2 金融供给层缺乏动力
        5.3.3 金融需求层面缺乏观念
第六章 国内外经验借鉴
    6.1 国外普惠金融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经验
        6.1.1 印度政府对普惠金融需求方及供给方两端发力
        6.1.2 巴西通过代理银行制提高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
    6.2 国内普惠金融发展的政府作用经验
        6.2.1 河南开封兰考县首创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
        6.2.2 浙江台州为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6.3 经验借鉴
第七章 普惠金融发展中地方政府作用的优化建议
    7.1 进一步健全普惠金融发展的保障机制
    7.2 进一步强化各级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的普惠金融相关职能
    7.3 进一步强化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7.4 增强普惠金融服务对象的金融需求
    7.5 鼓励多方参与,充分发挥科技对普惠金融发展的支撑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2)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策略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相关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及动态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1.6 创新之处
2 小额信贷概述及国内外小额信贷发展的实践
    2.1 小额信贷概述
        2.1.1 小额信贷的概念
        2.1.2 小额信贷特征
    2.2 小额信贷的理论基础
        2.2.1 金融深化理论
        2.2.2 普惠金融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国外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的典型模式
        2.3.1 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
        2.3.2 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乡村信贷部模式
        2.3.3 玻利维亚阳光银行模式
        2.3.4 国际社区资助基金会村庄银行模式
        2.3.5 德国的IPC模式
        2.3.6 美国富国银行模式
    2.4 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历程和概况
        2.4.1 小额信贷的发展历程
        2.4.2 我国小额信贷发展概况
    2.5 国内外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的经验借鉴
3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额信贷业务发展概况及社会意义
    3.1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额信贷业务发展概况
        3.1.1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额信贷业务的历史发展
        3.1.2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现状
    3.2 中国邮储银行发展小额信贷业务的社会意义
4 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小额信贷业务概况
    4.1 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开展小额信贷业务基本情况
    4.2 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完善小额信贷业务的主要措施
5 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小额信贷业务的SWOT分析
    5.1 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优势
    5.2 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劣势
    5.3 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机会
    5.4 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威胁
6 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小额信贷业务的具体发展策略分析
    6.1 市场拓展策略
        6.1.1 基于供应链的业务扩展营销策略
        6.1.2 交叉营销策略
        6.1.3 服务与品牌策略
    6.2 产品及模式创新策略
    6.3 队伍建设专业化策略
    6.4 小额信贷客户科学营销策略
    6.5 风险防范全流程管理策略
7 结论与启示
    7.1 结论
    7.2 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3)目标价格试点背景下新疆棉花种植业信贷支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评述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2.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1.3 研究目标与思路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之处
    1.5 相关说明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现代金融发展理论
        2.1.1 金融深化理论
        2.1.2 金融约束理论
    2.2 农村金融理论
        2.2.1 农业信贷补贴理论
        2.2.2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2.2.3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第3章 新疆棉花种植业与信贷支持关系分析
    3.1 新疆棉花种植业发展现状及分析
        3.1.1 棉花种植面积
        3.1.2 棉花产量
        3.1.3 棉花种植主体
        3.1.4 棉花种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3.2 新疆棉花种植业面临的困境
        3.2.1 成本困境
        3.2.2 品质困境
        3.2.3 资金困境
        3.2.4 政策困境
        3.2.5 信息困境
    3.3 棉花种植与信贷支持关系分析
        3.3.1 时间序列分析
        3.3.2 面板数据分析
第4章 目标价格试点背景下棉农信贷需求及分析
    4.1 临时收储政策与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分析
        4.1.1 临时收储政策
        4.1.2 目标价格补贴政策
        4.1.3 临时收储政策与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比较分析
    4.2 目标价格政策对棉花种植业信贷需求的影响
        4.2.1 棉花种植成本变化对信贷需求的影响
        4.2.2 棉花种植收益变化对信贷需求的影响
        4.2.3 棉花种植风险变化对信贷需求的影响
    4.3 棉农信贷需求及特征
        4.3.1 棉农基本情况分析
        4.3.2 棉农信贷需求的一般分析
        4.3.3 棉农信贷需求基本特征
    4.4 棉农信贷需求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4.1 模型构建及指标选取
        4.4.2 理论假设
        4.4.3 影响棉农借贷意愿的交叉列联表分析
        4.4.4 实证分析
第5章 目标价格试点背景下棉花种植业信贷供给及分析
    5.1 棉花种植业信贷供给主体分析
        5.1.1 商业性金融机构
        5.1.2 政策性金融机构
        5.1.3 合作性金融机构
    5.2 棉花种植业信贷供给产品分析
        5.2.1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5.2.2 农户保证贷款
        5.2.3 农户抵押贷款
        5.2.4 六个棉花主产区棉花贷款供给情况
    5.3 棉花种植业金融服务分析
        5.3.1 信贷服务
        5.3.2 支付结算服务
        5.3.3 其他服务
    5.4 目标价格试点后棉花种植业信贷供给变化及分析
        5.4.1 信贷供给总量的变化
        5.4.2 信贷供给风险的变化
        5.4.3 信贷供给产品的变化
        5.4.4 信贷供给服务的变化
        5.4.5 信贷供给政策的变化
    5.5 棉花种植业信贷供给不足原因分析
        5.5.1 信贷供给不足的直接原因
        5.5.2 信贷供给不足的间接原因
        5.5.3 信贷供给不足的根本原因
第6章 目标价格试点背景下的信贷服务模式探析
    6.1 信贷支持棉花种植业的主要方向
        6.1.1 优良棉花新品种选育需要信贷支持
        6.1.2 棉花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需要信贷支持
        6.1.3 棉花种植模式的改变需要信贷支持
        6.1.4 高产棉田示范区建设需要信贷支持
        6.1.5 绿色农业生产的实现需要信贷支持
    6.2 信贷服务模式探析
        6.2.1 商业性金融服务模式
        6.2.2 政策性金融服务模式
        6.2.3 合作性金融服务模式
第7章 信贷支持新疆棉花种植业发展路径与对策
    7.1 国外信贷支持农业发展经验与启示
        7.1.1 美国信贷支持农业发展的经验
        7.1.2 印度信贷支持农业发展的经验
        7.1.3 巴西信贷支持农业发展的经验
    7.2 信贷支持棉花种植业发展路径与对策
        7.2.1 明确市场定位,建立优势互补的农村信贷服务体系
        7.2.2 积极创新新产品,提供多方位服务
        7.2.3 建立农业贷款担保基金和农业贷款风险预警机制
        7.2.4 合理制定信贷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入
        7.2.5 加快农村金融立法建设,促进农村金融健康发展
第8章 主要研究结论及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金融(信贷)支持棉花种植业的调查问卷
附录2:玛纳斯、呼图壁调研纪实
附录3:阿克苏、巴州地区调研纪实
附录4:农户调研纪实
案例1:阿瓦提县丰收三场”鲁泰”模式
案例2:尉犁县众望棉花合作社
致谢
作者简历

(4)广东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主要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民
        2.1.2 农民收入
        2.1.3 农民财产性收入
        2.1.4 财产性收入的特点
        2.1.5 财产性收入的分配依据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古典经济学的财产性收入思想
        2.2.2 古典经济学的财产性收入理论
        2.2.3 凯恩斯学派的财产性收入理论
        2.2.4 马克思的财产性收入理论
        2.2.5 制度变迁理论
        2.2.6 产权强度理论
        2.2.7 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理论
        2.2.8 库兹涅茨“倒U曲线”理论
第三章 广东省农民财产性收入现状分析
    3.1 广东省概况
        3.1.1 地缘条件
        3.1.2 人口概况
        3.1.3 经济概况
        3.1.4 资源禀赋概况
        3.1.5 市场环境概况
        3.1.6 农业发展概况
    3.2 广东省农民财产性收入的现状描述与统计分析
        3.2.1 总体呈现螺旋上升的增长态势
        3.2.2 来源呈现多元化特征
        3.2.3 在比较分析中显现差异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广东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区域差异测度分析
    4.1 广东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区域差异的测度方法
        4.1.1 绝对差异测度
        4.1.2 相对差异测度
        4.1.3 区域收入差异分解
        4.1.4 收敛性检验
    4.2 广东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区域差异分析
        4.2.1 广东农民财产性收入四大区域差异分析
        4.2.2 广东省21市农民财产性收入区域差异比较分析
    4.3 广东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区域差异分解测度与分析
        4.3.1 泰尔指数的区域分解测度与分析
        4.3.2 加权变异系数的分解测度与分析
    4.4 区域农民财产性收入收敛性判断
        4.4.1 广东省农民收入 σ 收敛性检验与分析
        4.4.2 广东省农民收入β收敛性检验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广东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效应分析
    5.1 广东省农民财产性收入传导机制与经济效应分析
        5.1.1 农民财产性收入与投资和消费的互动关系
        5.1.2 农民财产性收入与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
        5.1.3 财产性收入与农民收入差距的互动关系
    5.2 广东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对农村经济发展贡献效应的实证分析
        5.2.1 模型选择
        5.2.2 研究方法
        5.2.3 变量测度与数据说明
        5.2.4 平稳性检验
        5.2.5 协整检验
        5.2.6 Granger因果检验
        5.2.7 计量结果及解释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广东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6.1 农民财产性收入影响因素的宏观分析
        6.1.1 变量解释及数据选取
        6.1.2 计量模型的构建
        6.1.3 我国农民财产性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6.1.4 分地区农民财产性收入区域差异分析
    6.2 广东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影响因素微观分析
        6.2.1 广东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影响因素筛选
        6.2.2 实证分析框架与样本选择
        6.2.3 数据与方法
        6.2.4 实证结果与分析
    6.3 广东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问题诊断与归因
        6.3.1 农地核心变量的问题诊断与归因
        6.3.2 房产核心变量的问题诊断与归因
        6.3.3 宅基地核心变量的问题诊断与归因
        6.3.4 金融性资产核心变量的问题诊断与归因
        6.3.5 其他非核心变量的问题诊断与归因
        6.3.6 综合问题剖析与归因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广东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对策建议
    7.1 增强土地财产产权强度以增加财产性收入的对策
        7.1.1 实施法律确权,明晰土地物权功能
        7.1.2 改革现有征地制度,制定征地补偿标准
        7.1.3 探索农地“三权分置”实践形式,促进土地流转
        7.1.4 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实现同地同价
        7.1.5 界定宅基地权能,畅通其流转渠道
        7.1.6 完善土地金融制度,实现土地资本化功能
    7.2 增强住房财产产权强度以增加财产性收入的对策
        7.2.1 落实法律赋权,明确权利边界
        7.2.2 完善房屋产权制度,实现房屋金融功能
        7.2.3 搭建载体和平台,改进农民房屋流通环境
        7.2.4 制定房屋拆迁补偿标准,保护农民财产权益
    7.3 增强金融性资产产权强度以增加财产性收入的对策
        7.3.1 引入金融行业的竞争机制,理顺农村金融监管体制
        7.3.2 规范金融机构储蓄功能,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
        7.3.3 强化金融机构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增加资金来源
        7.3.4 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开辟投资新渠道
        7.3.5 发展农村股份制企业,支持企业上市融资
        7.3.6 提高农民投资理财意识,发挥现代农民金融理性
    7.4 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其他方面的对策
        7.4.1 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提供物质保障
        7.4.2 繁荣县域经济,扩大就业容量
        7.4.3 调整农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
        7.4.4 培育现代农业市场主体,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7.4.5 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7.4.6 重构乡村治理结构,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7.4.7 开展多层次教育,培训新型职业农民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广东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保障措施
    8.1 法律利器的保驾护航
    8.2 强制性制度的及时供给
    8.3 起决定性作用的现代农业要素和资源配置市场体系
    8.4 发挥好政府有形的手的调控主导作用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研究局限及未来展望
        9.2.1 研究局限
        9.2.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导师评阅表

(5)论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监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小额贷款公司监管的基础理论
    一、小额贷款公司
        (一)小额贷款公司的定义
        (二)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性质
        (三)小额贷款公司的特征
        (四)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历程
    二、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制度
        (一)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制度的内容
        (二)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制度的必要性
第二章 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制度现状
    一、监管主体的现状
    二、业务运营的现状
        (一)市场准入
        (二)运营业务
        (三)市场退出
    三、融资渠道的现状
    四、违规行为查处的现状
第三章 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制度出现的问题及成因
    一、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制度的问题
        (一)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法律制度缺失
        (二)小额贷款公司性质不确定
        (三)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制度内容不具体
    二、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制度问题的成因
        (一)相关规章位阶低
        (二)法律性质概念模糊
        (三)监管制度体系不完善
        (四)运营风险高
        (五)运营收益低
第四章 国外小额贷款监管机构的现状及启示
    一、印度
        (一)印度小额贷款监管机构的现状
        (二)印度小额贷款监管机构对我国的启示
    二、孟加拉
        (一)孟加拉小额贷款监管机构的现状
        (二)孟加拉小额贷款监管机构对我国的启示
第五章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制度的完善
    一、修改相关法律法规
        (一)提高立法层次
        (二)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性质
    二、完善运营监管规则
        (一)统一市场运行条件
        (二)改善监管主体制度
        (三)整合市场退出路径
        (四)建立征信体系
    三、健全配套法律制度
        (一)健全担保法律制度
        (二)完善税收法律政策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后记

(6)广东省东莞市农村小额信贷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目的
    1.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材料
        1.2.3 技术路线
    1.3 内容概述
        1.3.1 基本内容概述
        1.3.2 重点解决的问题
第二章 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东莞市农村
        2.1.2 小额信贷
    2.2 相关基础理论
        2.2.1 农业信贷补贴论
        2.2.2 农村金融市场论
        2.2.3 不完全竞争市场论
        2.2.4 几点启示
    2.3 国内外文献综述
        2.3.1 国外文献综述
        2.3.2 国内文献综述
        2.3.3 国内外文献评点
第三章 东莞市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历程与环境
    3.1 东莞市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历程
        3.1.1 农村小额信贷试验阶段(1981-1996 年)
        3.1.2 政策性小额信贷扶贫项目阶段(1997-2000 年)
        3.1.3 正规农村金融机构介入小额信贷阶段(2001-2005 年)
        3.1.4 农村小额信贷商业运营探索阶段(2005年6 月以来)
    3.2 东莞市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环境
        3.2.1 经济环境
        3.2.2 市场环境
        3.2.3 政策环境
        3.2.4 法制环境
第四章 东莞市农村小额信贷的市场供给与需求
    4.1 东莞市农村小额信贷的供给状况
        4.1.1 供给机构
        4.1.2 供给品种
        4.1.3 需求主体
        4.1.4 供求规模
    4.2 东莞市农村小额信贷的供求矛盾
        4.2.1 需求总量扩大化与供给总量减少化之间的矛盾
        4.2.2 需求品种多样化与供给品种简单化之间的矛盾
        4.2.3 用款期限趋长化与供款期限趋短化之间的矛盾
        4.2.4 需求形式灵活性与供给形式复杂性之间的矛盾
        4.2.5 小额信贷营利性与农村政策扶贫性之间的矛盾
    4.3 东莞市农村小额信贷供求矛盾的成因
        4.3.1 分割视角下的现行二元金融结构
        4.3.2 农村经济和农户局限性与银行贷款偏好
        4.3.3 农村社会信用环境欠佳导致欺诈行为
        4.3.4 相关制度构建缺失导致难以形成合力
第五章 国内外农村小额信贷的基本做法与经验借鉴
    5.1 国外主要国家农村小额贷款的基本做法
        5.1.1 孟加拉格莱珉银行小额信贷模式
        5.1.2 印尼人民银行乡村信贷部模式
        5.1.3 菲律宾农村小额信贷模式
    5.2 国内先进地区农村小额贷款的基本做法
        5.2.1 江苏省农村小额信贷情况
        5.2.2 山东省农村小额信贷情况
    5.3 省内其他地区农村小额贷款的主要做法
        5.3.1 广州市农村小额贷款的主要做法
        5.3.2 云浮市农村小额贷款的主要做法
    5.4 主要经验与启示
        5.4.1 农村小额信贷效果好
        5.4.2 创新了农村金融服务
        5.4.3 控制了风险
第六章 促进东莞市农村小额贷款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建设多渠道的农村小额贷款资金来源
    6.2 认真加强农村小额贷款问题监督
    6.3 积极推动农村小额信贷品种创新
    6.4 完善农村小额贷款信用制度建设
    6.5 大力规范农村小额贷款法律地位
第七章 研究结论和前景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农村金融对农村青年创业影响的实证研究 ——基于安徽皖北三十九县(市、区)数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
        1.1.2 全民创业创新不断深入
        1.1.3 农村青年是推动农村创业发展的生力军
        1.1.4 农村金融对创业的推动作用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的主要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关于农村金融的相关研究
        1.3.2 关于农村金融支持青年创业的相关研究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和存在的不足
        1.5.1 论文的创新之处
        1.5.2 本文不足之处
第2章 农村金融以及农村创业青年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2.1 农村金融理论简述
        2.1.1 农业信贷补贴论
        2.1.2 农村金融市场论
        2.1.3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2.2 农村创业青年的概念界定
        2.2.1 现阶段农村青年的主要构成
        2.2.2 农村青年的行业分布
        2.2.3 农村创业青年定义
    2.3 农村金融支持农村青年创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2.3.1 必要性分析
        2.3.2 可行性分析
第3章 安徽省农村金融支持农村青年创业的现状分析
    3.1 农村青年创业现状分析
        3.1.1 农村创业青年个体特征
        3.1.2 创业青年类型分析
        3.1.3 创业涉及主要领域
        3.1.4 农村创业青年的融资需求特征
    3.2 安徽省农村青年创业的探索与实践
        3.2.1 农村青年创业贷款工作
        3.2.2 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工作
        3.2.3 农村青年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工作
    3.3 皖北地区农村金融供求状况分析
        3.3.1 农户消费性金融供求状况分析
        3.3.2 农户生产性金融供求状况分析
        3.3.3 中小企业金融供求状况分析
第4章 金融支持皖北农村青年创业的实证分析
    4.1 基于农村青年创业贷款支持的实证分析
    4.2 基于皖北青年创业贷款贴息支持的实证分析
    4.3 金融支持农村青年创业的经验及启示
第5章 金融支持农村青年创业的典型案例分析
    5.1 养殖业典型案例分析
    5.2 种殖业典型案例分析
    5.3 农产品加工业典型案例分析
    5.4 工业制造业典型案例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对政府部门的政策建议
    6.2 对金融机构的建议
    6.3 对共青团组织的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清单

(8)吉林省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方法、内容及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思路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农村金融
        2.1.2 金融服务
    2.2 理论基础
        2.2.1 麦金农——肖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
        2.2.2 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理论
        2.2.3 农村金融市场的供给理论
        2.2.4 农村金融市场的均衡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吉林省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现状分析
    3.1 吉林省现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结构
    3.2 吉林省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现状
        3.2.1 正规农村金融机构现状
        3.2.2 非正规农村金融机构现状
    3.3 吉林省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3.3.1 融资渠道有限
        3.3.2 服务效率低下
        3.3.3 投资渠道单一
    3.4 吉林省农村金融服务存在问题的成因
        3.4.1 政策法规不健全
        3.4.2 竞争机制缺乏
        3.4.3 融资保险措施不完善
    3.5 本章小结
4 吉林省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发展战略
    4.1 吉林省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发展目标
        4.1.1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制度
        4.1.2 创新金融服务宣传渠道
        4.1.3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4.2 吉林省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发展原则
        4.2.1 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的原则
        4.2.2 降低交易成本的原则
        4.2.3 以激励机制为核心的原则
    4.3 吉林省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创新的内容
        4.3.1 农村信用社改革创新
        4.3.2 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
        4.3.3 引入新型金融机构
    4.4 本章小结
5 吉林省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存在的风险及防控措施
    5.1 吉林省农村金融创新存在的风险类型
        5.1.1 信用风险
        5.1.2 制度风险
        5.1.3 技术风险
        5.1.4 市场风险
    5.2 农村金融服务创新风险的特点
        5.2.1 政策敏感性强
        5.2.2 风险的破坏性更强
        5.2.3 风险的复杂性更强
    5.3 吉林省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风险防控措施
        5.3.1 深化农村金融机构改革
        5.3.2 加强农村金融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
        5.3.3 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政府扶持
        5.3.4 加强对农村合作金融的监管
        5.3.5 完善农村金融的扶持政策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9)益阳市农村金融服务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意义及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回顾
        1.2.2 国内研究回顾
        1.2.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相关理论
    2.1 农村金融的概念内涵
    2.2 农村金融相关理论概述
        2.2.1 农业信贷补贴理论
        2.2.2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2.2.3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第3章 益阳市农村金融服务支持农村经济现状分析
    3.1 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已初步建立
    3.2 农村金融有力支持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3 支农信贷模式不断创新
    3.4 支农信贷品种不断创新
    3.5 支农服务方式日趋丰富
    3.6 支农服务质量逐步提升
第4章 益阳市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4.1 益阳市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农村金融主体的支撑作用不足
        4.1.2 农村金融服务功能不足
        4.1.3 农村资金需求缺口大
        4.1.4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急需改善
        4.1.5 农村金融机构风险管控能力有待提升
    4.2 制约当前益阳市农村金融服务的原因分析
        4.2.1 制约当前益阳市农村金融服务的历史原因
        4.2.2 制约当前益阳市农村金融服务的现实原因
        4.2.3 制约当前益阳市农村金融服务的客观原因
        4.2.4 制约当前益阳市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观原因
第5章 国内外农村金融服务的成功经验
    5.1 国内农村金融服务的成功经验
        5.1.1 温州鹿城农村金融服务的成功经验
        5.1.2 浙江丽水农村金融服务的成功经验
        5.1.3 郁南勿坦农村金融服务的成功经验
    5.2 国外农村金融服务的成功经验
        5.2.1 美国农村金融服务的成功经验
        5.2.2 日本农村金融服务的成功经验
        5.2.3 印度农村金融服务的成功经验
    5.3 国内外农村金融服务经验对我国的的启示
第6章 完善益阳市农村金融服务的对策建议
    6.1 政府充分重视农村金融服务,多层面加大支持力度
        6.1.1 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不断增强农村金融竞争活力
        6.1.2 放开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
        6.1.3 加强银政合作,不断探索金融支农新模式
        6.1.4 加大政策支持,大力满足农村金融资金需求
        6.1.5 完善农村金融法律体系
    6.2 金融机构自身要创新改革,不断完善内部运行机制
        6.2.1 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和工具,满足农村多元化金融需求
        6.2.2 加强风险管控能力提升,促进金融机构的稳健发展
    6.3 农户要树立诚信意识,缔造良好信用环境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河源市金融系统服务“三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图
    1.6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2014 年最新政策
    2.2 国外对金融系统服务“三农”的研究现状
        2.2.1 农业信贷补贴论
        2.2.2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2.2.5 农村金融市场不完全竞争理论
    2.3 国内对金融系统服务“三农”的研究
        2.3.1 关于村镇银行的研究
        2.3.2 关于小额信贷的研究
第三章 河源市金融系统服务“三农”的情况
    3.1 河源市农村金融体制现状
    3.2 河源市近年主要经济金融数据及特点
    3.3 河源市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意义
    3.4 目前河源市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现状
    3.5 河源市助力金融系统服务“三农”的政策
        3.5.1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3.5.2 建设信用村
        3.5.3 乡村金融服务站建设
        3.5.4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
        3.5.5 建设乡村助农取款点
        3.5.6 推广农村产权抵押担保贷款
        3.5.7 推广“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
        3.5.8 推广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
        3.5.9 推广金融扶贫贷款
第四章 河源市金融系统服务“三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4.1 河源市金融系统服务“三农”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农村金融机构的功能定位不明确
        4.1.2 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不够适用
        4.1.3 未创新支农贷款的抵押担保机制
    4.2 河源市金融系统服务“三农”存在问题的原因
    4.3 河源市金融系统的应对措施
第五章 国内外其它地区金融系统服务“三农”的借鉴
    5.1 广东首家村镇银行的实践经验借鉴
        5.1.1 中山市小榄村镇银行简介
        5.1.2 中山市小榄村镇银行的实践经验总结
    5.2 印度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及借鉴
        5.2.1 印度农村金融体系概况
        5.2.2 印度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的经验
        5.2.3 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启示和借鉴
第六章 进一步推进河源市金融系统服务“三农”的对策
    6.1 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机制改革
    6.2 发展农村普惠金融
    6.3 加大投放涉农资金
    6.4 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6.5 加大对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
    6.6 大力拓展农业保险的广度和深度
    6.7 培育发展农村资本市场
    6.8 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
    6.9 加大对“三农”金融服务的政策支持
    6.10 发展河源小额农贷
    6.11 完善农村金融监管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四、关于云浮开办邮政储蓄的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地方政府作用分析 ——以清远市为例[D]. 冯志良.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2]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策略探析[D]. 李丽冰. 广东财经大学, 2018(07)
  • [3]目标价格试点背景下新疆棉花种植业信贷支持研究[D]. 毛德敏. 新疆农业大学, 2017
  • [4]广东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研究[D]. 刘凤梅. 石河子大学, 2017(10)
  • [5]论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监管[D]. 王冬平. 沈阳师范大学, 2016(10)
  • [6]广东省东莞市农村小额信贷问题研究[D]. 李常.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16(05)
  • [7]农村金融对农村青年创业影响的实证研究 ——基于安徽皖北三十九县(市、区)数据分析[D]. 邹永生. 合肥工业大学, 2015(08)
  • [8]吉林省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发展研究[D]. 王志国. 吉林大学, 2014(03)
  • [9]益阳市农村金融服务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 黄移新. 湖南农业大学, 2014(06)
  • [10]河源市金融系统服务“三农”的研究[D]. 罗伟东.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14(04)

标签:;  ;  ;  ;  ;  

云浮市邮政储蓄建设情况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