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塔板放大孔径试验报导(论文文献综述)
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1](1977)在《国外塔器发展近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介绍了国外塔器近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工作,以及它的发展趋势,并扼要介绍了国外近年来主要的一些新型塔盘。
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炼机情报组[2](1976)在《国外塔器发层近况》文中认为 一、概述 在化工,炼油和石油化学工业中,塔器作为实现分离过程的工艺设备,广泛应用在蒸馏、精馏、淬取、洗涤、吸收和解吸等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据统计,就整个工艺设备总投资中塔器所占的比重而言,在石油炼厂中约为20—25%,化肥厂约为21%,石油化工厂约占10%。如果就单元
乔英云[3](2010)在《合成气一步法直接合成二甲醚分离工艺和分离设备的研究》文中指出能源、环境问题是困扰人类的热点问题之一。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特点决定了我国的能源消费以煤为主,尽管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将有所下降,但以煤为主的格局在相当长时期内难以改变。应大力发展煤基车用燃料技术,用我国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弥补石油资源的不足,以解决我国中长期的能源安全问题。各种污染指标大大低于现有燃料的二甲醚,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廉,被誉为“21世纪的清洁燃料”。相对于二步法合成二甲醚工艺,合成气一步法CO的单程转化率高,工艺流程短、设备投资相对较小,产品成本较低,是目前国内外开发的热点。目前有关一步法二甲醚合成工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双功能复合催化剂和合成反应器两方面。由于目前合成气一步法合成二甲醚尚无工业化运行装置,与之配套的一步法二甲醚分离工艺研究较少。现有的分离流程大多是初步提出的实验室流程或计算机模拟结果,没有经过实践检验,存在着不尽合理的地方,将会成为制约一步法二甲醚技术工业化的瓶颈。本文针对大型一步法合成二甲醚的吸收分离过程的提高回收率和节能降耗问题,从工艺和设备两方面入手,通过梯形垂直长条帽罩与规整填料有机复合,开发了一种超大处理能力、高效率的新型立体吸收塔板-NS倾斜长条立体复合塔板,进行了详尽的流体力学和传质性能研究,满足了大型一步法合成二甲醚的高压吸收分离工艺的需要,解决了塔器大型化塔内件结构和安装难题。通过双层复合穿流筛板与规整填料的复合,实现了板式塔和填料塔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塔内空间,开发出系列适合于塔器大型化的“全混级”、高点效率、低压降、大通量的新型精馏塔板-NS高效率穿流式复合塔板,进行了详尽的流体力学和传质性能研究,为大型工业化蒸馏生产过程提供节能减排的技术支撑。在NS高效率穿流式复合塔板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点效率的非平衡级模型,构建并求解了MEPSH数学模型。在吸收和分离设备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步法合成二甲醚的以过程中间产物为吸收剂的变压吸收分离工艺,对甲醇、水和甲醇水溶液三种不同吸收剂通过利用工艺流程模拟进行了工艺优化和能耗比较,得到低能耗、高效率的二甲醚分离工艺,为一步法合成二甲醚工艺的工业化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另外,作者还对开发的吸收塔板选择相近的工业分离过程进行了热模验证。通过上述工作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一、一步法合成二甲醚分离过程中吸收设备的研究(1)NS倾斜长条立体复合塔板的塔板压降低,干板压降和湿板压降均较F1浮阀塔板降低100%和30%以上。文丘里式喷孔结构优于平板孔结构,增加规整填料对压降影响较小。(2)NS倾斜长条立体复合塔板的操作下限为漏液控制,上限为雾沫夹带控制,操作弹性区间F为730,远大于F1适宜的413。增加规整填料有效地提高了复合塔板的操作上限。(3)NS倾斜长条立体复合塔板处理能力大。由于增大了塔板开孔率和塔板的喷射操作工况,塔板的气相通量可达F1浮阀塔的23倍以上,另外气体由板孔直接进入帽罩而不通过板上的液层,塔板上流动的液体为很少含有气体的清液,因而同样截面积的降液管,液体的通过能力也可提高80%100%。(4)开孔为文丘里式的NS-3塔板的泄漏和气液相分布均匀性优于开孔为平孔结构的NS-4塔板和F1浮阀塔板,NS-3塔板板面基本无液面落差。(5)NS-5型塔板高效区的传质效率比F1浮阀高10%30%,高气速时已经超出F1浮阀的操作上限,而NS-5型仍处于正常操作状态;NS-3型塔板,罩外有高效规整填料的强化传质和除沫作用,塔板效率再增加10%20%,操作上限也进一步增加。二、一步法合成二甲醚分离过程中高效精馏设备的研究(1)综合考虑系列NS穿流式复合塔板结构对干湿板压降、雾沫夹带、泡沫层高度和清液层高度的流体力学性能和传质性能的影响,选择大开孔率和孔径的双层板按孔径与板间距3/1复合并在板下加规整填料的NS-8结构作为NS高效率穿流式复合塔板的标准结构,能够满足高效率、大通量、低压降、大操作范围和操作稳定性高的新型塔板的要求,“全混级”的结构又为在蒸馏过程模拟计算简化模拟模型、提高模拟精度提供了可能。(2)大开孔率和孔径的双层板按孔径与板间距3/1复合的NS-6结构对于易结焦和堵塞体系最为适宜。(3)研究了NS高效率穿流式复合塔板的流体力学性能。结果表明:NS高效率穿流式复合塔板具有较低的塔板压降和雾沫夹带量,具有较高的泡沫层,正常操作的空塔动能因子可高达2.41(m.s-1)(kg.m-3)1/2。(4)NS高效率穿流式复合塔板可以细化气泡,在板面上形成良好的泡沫层,使气液接触和界面更新几率加大,强化传质和传热,提高塔板效率。经对比,复合塔板的传质效率比普通大孔径筛板高出20%左右,且在整个操作范围内效率都在80%以上,较高气速下接近100%。三、基于点效率的非平衡级模型的构建(1)基于点效率的非平衡级模型是建立在“全混级”的系列高效率穿流式复合塔板基础上,通过点效率(P)方程式和相平衡(E)方程式相结合,采用MEPSH方程组就可以求出精馏塔内各层实际塔板上的气、液两相的温度、组成和流量的数学模型。(2)与平衡级精馏计算模型、基于Murphree气相塔板效率EMV和传质速率的非平衡级精馏计算模型和三维非平衡混合池模型相比,基于点效率的非平衡级模型的“全混级”是真实、符合实际情况的,根据MEPSH方程组进行模拟计算的结果不仅能在实际的工业精馏塔中验证,也可以直接应用于指导实际的精馏操作。四、大型一步法合成二甲醚的分离工艺研究(1)系统考虑了一步法二甲醚合成反应器的操作压力和吸收分离操作压力的匹配与优化以及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高效、节能和投资,开发了合成气一步法直接合成二甲醚变压吸收分离工艺,通过高压分段吸收、中压解吸脱CO2、低压精馏分离二甲醚和甲醇,部分甲醇循环做一级吸收剂,水循环做二级吸收剂,二甲醚产品回收率>99%、二甲醚纯度>99.5%,甲醇纯度>99.7%,达到设计要求。(2)通过分别采用工艺过程的产物或中间产物--甲醇、水和甲醇水溶液为吸收剂进行模拟计算,从能耗对比和操作的方便性考虑,选择甲醇为吸收塔的吸收剂,采用水作为再吸收塔的吸收剂。(3)进行了年产50万吨二甲醚的合成气一步法直接合成二甲醚变压吸收分离工艺流程模拟计算和系统优化,确定了各个塔的最佳操作条件和理论板数、塔径、再沸器和冷凝器负荷、冷却器总负荷和分离过程总能耗。(4)从压力和流动参数方面综合考虑,合成气一步法直接合成二甲醚分离工艺中吸收塔和再吸收塔采用NS倾斜长条立体复合塔板为塔内件,二甲醚精馏塔和甲醇精馏塔采用NS高效率穿流式复合塔板为塔内件,塔径和塔高降低40%以上;若保持塔体不变,仅将F1浮阀更换为NS倾斜长条立体复合塔板和NS高效率穿流式复合塔板,吸收剂用量和回流比可进一步降低,分离过程节能15.5%。五、吸收设备的工业应用验证(1)利用与一步法合成二甲醚产品气性质和组成较为相近的的乙烯氧化生产环氧乙烷产品气的吸收分离作为验证和评价NS倾斜长条立体复合塔板性能的模拟物系,进行了新开发的二甲醚吸收塔设备性能的验证和评价,工业应用结果表明NS倾斜长条立体复合塔板是一种具有超大处理能力的高效率塔板,在工业扩能改造中,仅更换塔板就可以使处理能力提高4倍,效率同时提高25%以上,能够很好的满足合成气一步法直接合成二甲醚分离工艺吸收塔的大气量小液量操作状况。(2)NS倾斜长条立体复合塔板的超大处理能力和高效率可以解决现有装置改造处理量翻番的难题,可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和炼油等行业的吸收和分离提纯过程中,尤其适合于老设备的技术改造,可达到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收率、节能降耗的目的。
宋晓伟[4](2019)在《新型固体酸催化剂的开发及工业应用设计》文中研究表明固体酸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化工行业中,它具有回收容易、污染小、催化效率高的优点,已成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新型材料,并且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致力于研发新型的固体酸催化剂。本论文以磷酸和磷钼酸复合氧化物为活性组份,硅藻土为载体,并在其中引入助剂,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种新型复合固体酸催化剂。以水杨酰胺分子内脱水制备水杨腈和异戊二烯水合制备甲基异丙基酮为探针反应,对复合固体酸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进行了反应评价。在水杨酰胺脱水反应评价中,将复合固体酸催化剂与现有文献报道的脱水催化剂:二丁基氧化锡、钒/镁铝复合氧化物、SO42-/ZrO2,在不同反应温度下的催化反应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260℃时,SO42-/ZrO2催化活性最佳,转化率:87.20%,产率:36.20%,选择性:41.51%;其次是复合固体酸催化剂,转化率:47.00%,产率:28.40%,选择性:60.43%;但是复合固体酸催化剂选择性较高,从催化剂工业化制备角度考虑,复合固体酸催化剂具有工业化应用的价值。在异戊二烯水合反应评价中,研究了复合固体酸催化剂的小试制备条件和小试评价条件对异戊二烯水合反应性能的影响;当活性组分PM溶液用量为33%,助剂添加量为10%,焙烧温度为600℃时;水与异戊二烯摩尔比为9:1,反应温度为240℃,催化反应效果最佳;转化率:70.90%、选择性:84.80%、产率:60.10%;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催化剂的放大制备,并在放大反应装置中连续运行100 h,达到了与小试基本相同的效果。同时采用XRD、BET、NH3-TPD、FT-IR等方法对复合固体酸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最后,以小试实验数据为基础,对异戊二烯水合制备甲基异丙基酮(3000 t/a)进行了工艺设计,其中主要对固定床反应器、相分离器、精馏塔进行了设计,对附属设备(储罐、换热器、泵)进行了选型,并绘制了工艺流程图。
北京化工学院导向筛板科研组[5](1978)在《国内外新型塔器简介》文中指出 在化工、炼油和石油化学工业中,塔器作为实现分离过程的工艺设备,广泛应用在蒸馏、精馏、萃取、洗涤、吸收和解吸等单元操作中。塔设备的性能将影响到生产装置的产品质量、生产能力、回收率、消耗定额、三废处理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因此,国内外都十分重视塔设备的科研、设计、操作及革新等工作。不但古老的泡罩塔、瓷环填料塔已远不能满足要求,即使近年来广泛应用的浮阀塔、筛板塔等也需要进一步改造,改善其性
姜元涛[6](2011)在《筛板精馏塔传质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环己烷-正庚烷为物系,在直径为100mm,开孔率为6.84%、堰高为10mm和直径为750mm、开孔率为6.4%的大小两个筛板精馏塔中分别进行了传质性能的研究。在小塔中应用MCGS组态控件,实现操作和显示的自动化。在常压全回流和相近开孔率下,分别考察了筛孔动能因子对筛板塔板效率以及全塔效率的影响。在小塔中由于塔径较小,可以通过计算塔板点效率,等同于大塔中计算的液相板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在全回流条件下,大塔板效率比小塔板效率平均高近20%,且比较稳定。其次在小塔中还考察了部分回流条件下各板筛孔动能因子与板效率以及回收率的影响,同时还改变了进料温度,考察了进料温度不同的情况下筛孔动能因子对板效率的影响,获得的研究成果将为工业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杭州制氧机研究所[7](1972)在《塔板放大孔径试验报导》文中研究指明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打破洋框框,走自己工业发展道路”和“要采用先进技术,必须发挥我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大搞科学试验”的伟大教导鼓舞下,在厂党委的领导下,为制造大型制氧机的需要,高举《鞍钢宪法》光辉旗帜,
杭州制氧机研究所[8](1971)在《塔板放大孔径试验报导》文中认为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打破洋框框,走自己工业发展道路”和“要采用先进技术,必须发挥我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大搞科学试验”的伟大教导鼓舞下,在厂党委和军宣队的大力支持下,为制造大型制氧机的需要,高举《鞍钢宪法》光辉旗帜,以革命大批判开路,狠批“洋奴哲学”,埋葬“爬行主义”,发扬敢想敢干的革命大无畏精神,破“禁律”,闯“禁区”,奋战七昼夜,胜利完成塔板放大孔径试验。解决了大型制氧机分馏塔缩小塔径的设计关键,达到“重量轻、体积小、效率高”的要求。这是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
郑州工学院化工系[9](1974)在《目前国外新型塔板发展的概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一、前言 在石油、化学工业和其它有关部门中,为了实现在气相或液相中所需组分的分离以及防止大气污染,常常应用到板式塔或填料塔,以使气、液两相之间达到充分接触,来完成分离的目的。这种操作,如对分离气相中的各种组分而言,即称为吸收操作,而对于分离液相中的各组成部分,则称为精馏和萃取操作等。化工生产中,所用的吸收和精馏的设备,近十几年来,不断出现了许多新型的结构,使单位设备容积的生产能力大大地增加了,设备的分离效率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仅以54年的统计数字为例,对保持同样
周光耀,屈宪章,丁超然,李建民,夏文菊,王亮亮[10](2020)在《大型多段外冷碳化塔的设计开发及应用》文中提出针对我国纯碱行业的现实情况,分析了开发大型多段外冷碳化塔(三段)的技术背景;阐明了技术方案的合理性与可靠性;介绍了在中盐昆山有限公司工业化生产的运行成果。对未来碳化塔的选型作了展望。
二、塔板放大孔径试验报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塔板放大孔径试验报导(论文提纲范文)
(3)合成气一步法直接合成二甲醚分离工艺和分离设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前言 |
1.2 一步法合成二甲醚分离工艺研究进展 |
1.3 分离塔设备的研究进展 |
1.3.1 立体垂直筛板的研究进展 |
1.3.2 穿流塔板的研究进展 |
1.3.3 塔板-填料复合塔板的研究进展 |
1.4 传质模型研究进展 |
1.5 课题目的和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一步法合成二甲醚分离过程中吸收设备的研究 |
2.1 研究背景 |
2.2 NS 倾斜长条立体复合塔板的研发思路 |
2.3 实验装置及流程 |
2.4 实验条件及参数的测定 |
2.4.1 实验条件 |
2.4.2 参数测量 |
2.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5.1 NS 倾斜长条立体复合塔板(NS-3 型塔板)的操作原理 |
2.5.2 气液两相在帽罩单元内的接触和流动机理 |
2.5.3 试验现象分析 |
2.5.4 NS 倾斜长条立体复合塔板的流体力学性能研究 |
2.5.5 NS 倾斜长条立体复合塔板的传质性能研究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一步法合成二甲醚分离过程中高效精馏设备的研究 |
3.1 研究背景 |
3.2 NS 高效率穿流式复合塔板的研究思路 |
3.3 实验装置、流程、条件和参数的测定 |
3.3.1 实验装置与流程 |
3.3.2 实验条件 |
3.3.3 参数测量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4.1 实验现象 |
3.4.2 NS 高效率穿流式复合塔板的结构选型研究 |
3.4.3 操作参数对NS 高效率穿流式复合塔板的影响 |
3.5 小结 |
第四章 基于点效率的非平衡级模型的构建 |
4.1 精馏过程原理 |
4.2 精馏过程模型的构建和优缺点 |
4.2.1 平衡级模型 |
4.2.2 非平衡级模型 |
4.2.3 三维非平衡混合池模型 |
4.3 塔板效率和点效率 |
4.4 基于点效率的非平衡级模型的构建 |
4.4.1 MEPSH 方程组 |
4.4.2 数学模型 |
4.5 基于点效率的非平衡级模型求解 |
4.5.1 参数赋值与初值设定 |
4.5.2 物性计算模型与方法 |
4.5.3 求解MEP 方程组 |
4.5.4 温度校正 |
4.5.5 流率校正 |
4.5.6 收敛检验 |
4.6 小结 |
第五章 合成气直接合成二甲醚的分离工艺研究 |
5.1 前言 |
5.2 分离流程的选择 |
5.3 吸收剂的选择 |
5.4 分离流程的计算机模拟 |
5.4.1 分离任务和技术指标 |
5.4.2 单元操作模型的选择 |
5.4.3 物性方法的选择 |
5.4.4 一步法直接合成二甲醚分离工艺流程合理性比较 |
5.4.5 一步法直接合成二甲醚变压吸收分离工艺吸收剂的选择 |
5.4.6 一步法直接合成二甲醚变压吸收分离工艺最优化操作条件和设备尺寸的确定 |
5.5 二甲醚变压吸收分离工艺中塔内件的选型与优化 |
5.6 小结 |
第六章 吸收设备的工业应用验证 |
6.1 前言 |
6.2 茂名石化公司环氧乙烷精馏塔改造 |
6.3 东方化工厂环氧乙烷精馏塔改造 |
6.4 东明石化公司MTBE 共沸塔改造 |
6.5 小结 |
第七章 总结和建议 |
7.1 总结 |
7.1.1 一步法合成二甲醚分离过程中吸收设备的研究 |
7.1.2 一步法合成二甲醚分离过程中高效精馏设备的研究 |
7.1.3 基于点效率的非平衡级模型的构建 |
7.1.4 大型一步法合成二甲醚的分离工艺研究 |
7.1.5 吸收设备的工业应用验证 |
7.2 今后工作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碘量法测量溶解氧浓度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4)新型固体酸催化剂的开发及工业应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水杨腈概况 |
1.1.1 水杨腈的制备工艺 |
1.2 甲基异丙基酮概况 |
1.2.1 甲基异丙基酮的制备工艺 |
1.3 固体磷酸催化剂概况 |
1.3.1 固体磷酸催化剂载体-硅藻土 |
1.3.2 固体磷酸催化剂的组成 |
1.3.3 固体磷酸催化剂的催化机理 |
1.3.4 固体磷酸催化剂的制备 |
1.3.5 固体磷酸催化剂的应用 |
第二章 实验药品仪器及表征手段 |
2.1 实验药品 |
2.2 实验仪器 |
2.3 催化剂的表征 |
2.3.1 NH_(3-)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 |
2.3.2 BET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 |
2.3.3 X射线粉末衍射(XRD) |
2.3.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2.3.5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2.3.6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
2.3.7 反应产物分析 |
第三章 复合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评价 |
3.1 催化剂的制备 |
3.1.1 钒/镁铝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 |
3.1.2 SO_4~(2-)/ZrO_2 催化剂的制备 |
3.1.3 复合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 |
3.2 复合固体酸催化剂在水杨酰胺脱水反应中的评价 |
3.2.1 实验过程 |
3.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3 复合固体酸催化剂在异戊二烯水合反应中的评价 |
3.3.1 实验过程 |
3.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3.3 复合固体酸催化剂的表征 |
第四章 异戊二烯水合制备甲基异丙基酮工艺设计 |
4.1 工艺流程设计 |
4.2 固定床反应器设计 |
4.2.1 反应器类型的确定 |
4.2.2 物料衡算 |
4.2.3 热量衡算 |
4.2.4 反应器结构设计 |
4.2.5 传热面积的计算 |
4.2.6 反应器筒体设计 |
4.3 相分离器设计 |
4.3.1 物料衡算 |
4.3.2 筒体设计 |
4.3.3 支座设计 |
4.4 精馏塔设计 |
4.4.1 物料和热量衡算 |
4.4.2 精馏塔的塔体工艺尺寸设计 |
4.4.3 塔板溢流装置设计 |
4.4.4 筛板设计 |
4.4.5 塔板的流体力学验算 |
4.4.6 塔板负荷性能 |
4.4.7 精馏塔外部接管尺寸设计 |
4.4.8 精馏塔的筒体和裙座设计 |
4.5 工艺流程中辅助设备选型 |
4.5.1 储罐选型 |
4.5.2 换热器选型 |
4.5.3 泵的选型 |
4.5.4 三废处理及车间布置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6)筛板精馏塔传质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2 精馏塔设备的现状 |
2.3 国内外新型筛孔塔板简介 |
2.3.1 新型垂直筛板 |
2.3.2 泡罩立体筛板 |
2.3.3 新型矩形垂直筛板 |
2.3.4 高效导向筛板 |
2.3.5 多降液管筛板 |
2.3.6 大通量筛板 |
2.3.7 复合塔板 |
2.3.8 立体传质塔板(CTST) |
2.3.9 林德筛板 |
2.3.10 波纹筛板 |
2.3.11 P-K筛孔(缝)塔板 |
2.4 塔板上的传质及操作 |
2.5 筛板的特征结构 |
2.5.1 筛孔的整体结构 |
2.5.2 孔径 |
2.5.3 孔间距和开孔率 |
2.6 其他类型应用比较广泛的塔板 |
2.6.1 F1型浮阀 |
2.6.2 组合导向浮阀塔板 |
2.6.3 波纹导向浮阀塔板 |
2.7 板式塔技术的发展前景 |
2.8 MCGS全中文工控组态软件 |
2.8.1 MCGS的介绍 |
2.8.2 MCGS的构成 |
2.9 放大过程 |
第3章 传质理论研究 |
3.1 精馏的理论依据 |
3.2 传质理论 |
3.2.1 双膜论 |
3.2.2 渗透论 |
3.2.3 表面更新论 |
第4章 塔板效率的研究 |
4.1 塔效率的定义 |
4.1.1 全塔效率E_T |
4.1.2 板效率E_(mG)(或E_(mL)) |
4.1.3 点效率E_(OG)(或E_(OL)) |
4.2 点效率与传质单元数的关系 |
4.3 板效率与点效率的关系 |
4.4 板效率与全塔效率的关系 |
4.5 板效率获取的途径和放大 |
4.6 影响塔板效率的因素 |
4.6.1 塔设备结构参数对板效率的影响 |
4.6.2 物性因素对板效率的影响 |
4.6.3 操作参数对塔板效率的影响 |
4.7 塔板效率的强化及获取途径 |
4.7.1 板式塔的强化 |
4.8 塔板效率研究 |
第5章 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 |
5.1 实验内容 |
5.2 实验方案的确定 |
5.2.1 实验物系的选择 |
5.2.2 设备的选择 |
5.3 实验仪器及流程图 |
5.4 小型筛板塔的实验步骤 |
5.5 中试实验装置流程 |
5.5.1 实验操作步骤 |
5.6 气相色谱分析 |
5.6.1 气相色谱分析仪操作步骤 |
5.6.2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 |
5.7 筛孔动能因子的确定 |
5.8 样品采集方法 |
5.8.1 液相取样技术 |
5.9 动能因子的计算步骤 |
5.9.1 小型筛板塔实验装置中计算筛孔动能因子 |
5.9.2 中试装置中热量换算 |
第6章 实验结果和讨论 |
6.1 传质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6.1.1 全回流情况下小试装置和中试装置的效率比较 |
6.1.2 部分回流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符号说明 |
致谢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10)大型多段外冷碳化塔的设计开发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项目开发的技术背景 |
2 主要技术方案 |
3 运行效果及优点 |
3.1 主要运行工艺参数 |
3.2 三段与单段式外冷塔对比 |
3.3 三段式外冷塔结晶粒径分析 |
3.4 三段式外冷塔冷却管结疤分析 |
3.5 三段式外冷塔进一步大型化 |
4 发展期望 |
四、塔板放大孔径试验报导(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外塔器发展近况[J]. 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 化学工程, 1977(02)
- [2]国外塔器发层近况[J]. 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炼机情报组. 化工炼油机械通讯, 1976(06)
- [3]合成气一步法直接合成二甲醚分离工艺和分离设备的研究[D]. 乔英云. 太原理工大学, 2010(10)
- [4]新型固体酸催化剂的开发及工业应用设计[D]. 宋晓伟. 济南大学, 2019(01)
- [5]国内外新型塔器简介[J]. 北京化工学院导向筛板科研组. 北京化工学院学报, 1978(04)
- [6]筛板精馏塔传质性能的研究[D]. 姜元涛. 华东理工大学, 2011(07)
- [7]塔板放大孔径试验报导[J]. 杭州制氧机研究所. 深冷技术, 1972(S1)
- [8]塔板放大孔径试验报导[J]. 杭州制氧机研究所. 深冷简报, 1971(01)
- [9]目前国外新型塔板发展的概况[J]. 郑州工学院化工系. 聚氯乙烯, 1974(04)
- [10]大型多段外冷碳化塔的设计开发及应用[J]. 周光耀,屈宪章,丁超然,李建民,夏文菊,王亮亮. 纯碱工业,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