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北大“吃书”的日子(论文文献综述)
王道[1](2020)在《情迷梨园顾颉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中国着名历史学家、现代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的顾颉刚,一生着述丰富,涉猎极广。他对中国戏剧也有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在早年间,他年方二十,从昆曲之乡苏州初到京城,更是迷恋上了京剧。在就读北京大学期间,他一度以戏园子为"正式课堂",除生病外,无一日不到,"全北京的伶人大约都给我见到了"。后来竟然为了看戏而休学,可谓沉迷其中。对于顾颉刚看戏,冯友兰曾有一段描述:顾颉刚告诉我说,他在北大当学生的时候,喜欢看戏。
刘淑丽[2](2019)在《未将自己的书赠给北大图书馆——“北大图书馆百廿感笔”之三》文中研究指明离开北大已17个年头,曾经很自信自己的记忆力,但突然之间发现许多事情变得越来越模糊,有关北大、北大图书馆的记忆也是如此。像一条河,一路流淌下来,水中存活的生物越来越少,即使是水量,也日渐减损……况且,自己在北大的岁月,又是那么短暂……2002年7月的一天,我到中华书局报到,同事把我领到《文史知识》编辑部,我将工位清理打扫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拜访三楼的图书馆,去那里借书。当时的梁
刘婵[3](2019)在《鸿之鸣,处高而声远——北大第十一届全国通识教育讲习班听课记(上)》文中研究表明2019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一百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作为新文化运动主战场,北京大学于2019年7月承办了全国第十一届通识教育讲习班。此次讲习班所选用的文本均来自五四时期。在诸位老师们的引领下,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百多名学员再次回溯到中华民族在面临"亡国灭种"危险下,中国知识分子们所深切关注的问题意识中。一百年过去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早已傲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但百年前那些爱国知识分子们所热切关注的问题意识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更牵动着当下每一个扎根于中华文明的学人。
黄恩任[4](2015)在《现代汉语否定结构的认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通过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来对现代汉语的否定结构进行解读。认知语言学强调语义的体验性、主观性和互动性,对我们研究汉语否定结构有很大的启发。我们选取了汉语中几种常见的否定结构,试图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其进行深入探讨,以发现其所包含的认知语言学上的意义。本文共分八章。第一章是绪论。本章介绍了选题意义和理论背景,简要梳理了相关的认知语言学理论,综述了前人关于汉语否定结构的研究情况。第二章从词汇化理论角度探讨否定极语结构“Neg+NPI”/“NPI+Neg”。我们之所以把该结构中的“NPI”称为否定极语,主要是综合以下两点:一是多用或只用于否定式;二是其成员既有语素,又有词,还有短语和成语等,不仅仅限于“词”。否定极语因为经常与否定成分搭配使用,从而导致两者之间的粘着性增加,形成较为稳定的语块,经过高频率和长时间的使用后,最终一部分成员完成了从语块向词的转变。从现代汉语词典对否定极语结构“词”身份认定数量增加的情况来看,这种词汇化的趋势是较为明显的。从认知层面来看,基于交际中的委婉原则和礼貌原则,否定极语结构可以达到直接表达所无法实现的效果,因而在实际语用中被大量使用。第三章从意象图式理论角度探讨连XP结构否定式“连XP+都/也+Neg+VP”。该结构所表达的语义,应该以格式塔原理来分析。从整体来看,它的结构义应是一种周遍性否定。从出现在该结构中的“XP”成分来看,它们在语义上具有表达极小量的共同点。我们研究的重点是该结构与人类认知中意象图式的关系:两者是表和里的关系,连XP结构否定式为“表”,意象图式为“里”。在这些意象图式中,一小部分符合中国文化的特点,大部分则符合人类所共有的特点。人类在认知上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即,对极小量的否定就等同于对全量的否定。因而,该结构与人类的认知推理和主观机制是有密切关系的。第四章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化和主客观互动原理的角度探讨类固定短语“不X不Y”。我们认为,“不X不Y”结构具有多义性主要是认知主体概念化的结果。一方面,由于“X”和“Y”语义较为模糊,在使用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另一方面,由于认知主体对客观事物主观把握的差异,以及人类认知上心理期待等因素的作用,导致这些成员在不同的语境中呈现出不同的感情色彩。从人类认知的接受机制来看,“不X不Y”结构在现代汉语中的大量出现,主要是一个同化和顺化的过程。由于该结构的高兼容性,从而使得类固定短语的大量出现成为可能。需要注意的是,一部分成员中的“X”和“Y”有相对严格的次序限制,而这种次序体现了它们与人类认知上的象似性。第五章从原型范畴化理论角度探讨了情态动词否定结构“不+M+VP”。从情态动词的句法特点来看,情态动词与其后的动词构成了动宾结构。判断情态动词否定结构的主要依据应该是语义,而不是形式上有无否定成分。本文筛选出“能”、“会”和“要”作为研究对象,来对汉语情态动词否定结构进行探讨。从认知角度来看,“不+M+VP”的多义性是与原型范畴化理论密切相关的。它们的多个义项都是以其中之一作为原型,进而衍生出来的。第六章从非范畴化理论角度探讨可能补语否定式“V不C”结构。本文把可能补语否定式“V不C”分为三个下层类型,v不c、v不了和v不得,以方便研究。它的结构义,主要是“愿而不能”,属于动力情态。而情态义可以分为动力情态、认识情态和道义情态,三个成员的原型情态义略有不同。在长期的运用中,“V不C”结构的内部成员发生了分化,一部分处于中间状态,一部分则已经游离。我们确定游离成员的标准是现代汉语词典是否确认为词和原型情态义的程度是否弱化或消失。处于中间状态成员的原型情态义已经弱化或基本丧失,语义融合程度较高。它们分离的主要动因就是隐喻。通过隐喻,使得它们的语义发生了转化,变得更加抽象化。第七章我们从认知语言学的主观性角度探讨了现代汉语的形义不对称现象。现代汉语羡余否定是较为特殊的语言现象,我们从中筛选了“不一会儿”和“小心别”作为研究对象。一般性的看法是,“不一会儿”和“一会儿”,“小心别”和“小心”在语义上是相同的,因而“不一会儿”和“小心别”被称为羡余否定。我们认为,表面上的形义不一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不一致。“不一会儿”和“小心别”表面上多出来的“不”和“别”,是与认知主体的主观性有密切关系的,它们是认知主体表达主观性的一种手段。第八章是结语。
西渡,解志熙[5](2015)在《关怀的诗学及其他——谈诗小札拾录》文中研究表明"诗人之死"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每每遇到此事,还是会引起大家的关注。诗人、诗评家陈超的去世,引发了大家对"诗人之死"的再一次关注与思考。诗人西渡在陈超去世以后,也写了一首悼念陈超的诗作。这首诗既表达了对陈超的追怀悼念,也表达了他对当前诗歌创作中诗艺和精神的某种改变的不同看法。西渡将写好的诗发给他的导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清华大学解志熙教授。师生二人往来邮件十封,在这些严肃的通信中,他们就"诗人之死"、诗人的"浪漫性"气质、诗艺、以及"关怀诗学"等诗歌创作与研究中的重要问题,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探讨。
苑子文[6](2014)在《我的北大生活》文中研究指明"恭喜你,你已经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录取,我们在美丽的未名湖畔等候你的到来!"不知为何,当我从北大招生录取查询的网站上,看到这样一行字的时候,心里却异常平静。或许是很久以前对北大的归属感就早已在心中根深蒂固的缘故,曾经以为查到自己被录取的消息后该有的情景和反应,都没有发生,而是像早就预料到结果一样淡定自若。其实回忆起我的中学时代,好像一直是这样波澜
高琳琳[7](2012)在《“吃书”的日子》文中认为我出生在一个教师之家,父母都是教师。家中不甚富裕,书却不少,可谓穷得只剩下书了。举目四望,家中随处可见一排排错落有致的书籍,所以但凡来过我家的同学,都笑称我家为"书香门第"。记不清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痴迷于读书的。或许开始于幼时母亲递给我的第一本书——《三毛传》,从此便一发不可收。大概喜欢一件东西久了,就会上瘾,我只想与书谈一
欧阳国[8](2011)在《吃书的大学时代》文中研究说明余杰在《在北大吃书的日子》说,图书馆是单身者的天堂。我上大学的时候,大部分的时间也都呆在图书馆。每天,闹铃很早就把我从睡梦中吵醒,我迅捷地从床上跳起,胡乱地洗刷几下,就腰挎牛仔书包、嘴啃大馒头、身带两张卡(一张饭卡、一张借书证),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往图书馆奔。当我的身体还在自行车上时,心却早已飞到了图书馆,似乎有一种声音在呼唤我,于是我更加用力蹬着自行车,狂奔在校园,飞向我自己的天堂。
余杰[9](2010)在《在北大“吃书”的日子》文中认为高中毕业已经十年了,十年前第一次走进北大的那天晚上好像还是昨夜。那天,当大客车驶进校园的时候,天色已经黑了一大半。那时的海淀还不像今天这样商贾云集、灯火灿烂,比起刚刚走过的长安街来阑珊了许多。校园里弥漫着树叶的香味,
余杰[10](2010)在《在北大“吃书”的日子》文中研究说明10年前第一次走进北大的那天晚上好像还是昨夜。那天,当大客车驶进校园的时候,天色已经黑了。那时的海淀还不像今天这样商贾云集、灯火灿烂,比起刚刚走过的长安街来阑珊了许多。校园里弥漫着树叶的香味,那是我所陌生的北方的树叶。两个高年级的师兄蹬着板车来帮
二、在北大“吃书”的日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北大“吃书”的日子(论文提纲范文)
(1)情迷梨园顾颉刚(论文提纲范文)
【情迷“小香水”】 |
【金玉兰“情缘”】 |
【为听谭鑫培,吃烧饼度日】 |
【与叶圣陶畅谈梨园】 |
(3)鸿之鸣,处高而声远——北大第十一届全国通识教育讲习班听课记(上)(论文提纲范文)
写在前面 |
一引子 |
二陈来老师讲授《新民说》 |
三吴飞老师讲授《大同书》 |
四张京华老师讲授《古史辨》 |
(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
(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
(三)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
(4)现代汉语否定结构的认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意义 |
1.2 理论背景 |
1.2.1 认知语言学与认知 |
1.2.2 认知语言学与生成语言学 |
1.2.3 认知语言学发展的重要事件 |
1.2.4 认知语言学内部的重要理论分支 |
1.3 前人研究的成果综述 |
1.3.1 否定极语研究 |
1.3.2 连字句研究 |
1.3.3 汉语羡余否定研究 |
1.3.4“不X不Y”及类固定短语研究 |
1.3.5 可能补语研究 |
1.3.6 情态综述 |
1.3.7 情态动词研究 |
第二章 否定极语结构“NEG+NPI”/“NPI+NEG”与词汇化理论 |
2.1 引言 |
2.2 否定极语的定义及类别 |
2.2.1 否定极语的定义 |
2.2.2 否定极语的类别 |
2.3“NEG+NPI”/“NPI+NEG”结构特点 |
2.3.1“Neg+NPI”/“NPI+Neg”句法分布 |
2.3.2 否定极语与否定词结合后的特殊表达效果 |
2.4“NEG+NPI”/“NPI+NEG”结构词汇化特点及动因 |
2.4.1 词汇化理论 |
2.4.2 否定极语结构词汇化的特点 |
2.4.3 否定极语结构词汇化的语用动因 |
2.5 小结 |
第三章“连XP+都/也+NEG+VP”结构与意象图式理论 |
3.1 引言 |
3.2 意象图式理论 |
3.3“连XP+都/也+NEG+VP”的结构特点及意义 |
3.3.1“连XP+都/也+Neg+VP”的结构特点 |
3.3.2“连XP+都/也+Neg+VP”结构的周遍义 |
3.4“连XP+都/也+NEG+VP”结构的语用动因 |
3.4.1“连XP+都/也+Neg+VP”结构的认知推理 |
3.4.2“连XP+都/也+Neg+VP”结构的主观机制 |
3.5 小结 |
第四章“不X不Y”结构的概念化及主客观互动原理 |
4.1 引言 |
4.2“不X不Y”结构的界定 |
4.2.1“不X不Y”结构的整体考察 |
4.2.2“不X不Y”结构的内部构成 |
4.2.3“不X不Y”结构义的探讨及分类 |
4.3“不X不Y”结构与主客观互动原理 |
4.3.1 主客观互动原理 |
4.3.2“不X不Y”结构与主客观互动原理的关系 |
4.4 小结 |
第五章 情态动词否定结构“不+M+VP”与原型范畴化理论 |
5.1 引言 |
5.2 现代汉语中的情态动词 |
5.2.1 情态动词的界定及分类 |
5.2.2 情态动词的句法特点 |
5.3 原型范畴化理论与汉语情态动词的典型成员 |
5.3.1 原型范畴化理论 |
5.3.2 汉语情态动词及其典型成员 |
5.4 情态动词否定结构“不+M+VP” |
5.4.1 否定对情态动词原型义的影响 |
5.4.2 情态动词否定结构“不+M+VP”的语义特征 |
5.5 小结 |
第六章 可能补语否定式“V不C”与非范畴化理论 |
6.1 引言 |
6.2 可能补语否定式“V不C”的结构义 |
6.2.1 可能补语否定式“V不C”的界定及分类 |
6.2.2 可能补语否定式“V不C”结构的能性义 |
6.2.3 可能补语否定式“V不C”及成员的情态义 |
6.3“V不C”结构的非范畴化过程 |
6.3.1 非范畴化理论 |
6.3.2“V不C”的内部分化 |
6.3.3 处于中间态的“V不C”成员 |
6.3.4 进入新范畴的“V不C”成员 |
6.4“V不C”非范畴化的特点 |
6.4.1“V不C”非范畴化认知特点 |
6.4.2“V不C”非范畴化句法变化特点 |
6.5 小结 |
第七章 汉语羡余否定形义不对称与认知的主观性 |
7.1 引言 |
7.2 汉语形义不一致现象与考察对象 |
7.2.1 现代汉语的形义不对称现象 |
7.2.2 汉语形义不对称考察对象 |
7.3 认知语义学与汉语的形义不对称 |
7.3.1 认知语义学的主客观性与汉语的形义不对称 |
7.3.2“不一会儿”和“小心别VP”的主观性体现 |
7.4 小结 |
第八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关怀的诗学及其他——谈诗小札拾录(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9)在北大“吃书”的日子(论文提纲范文)
思维体操 |
《在北大“吃书”的日子》 |
四、在北大“吃书”的日子(论文参考文献)
- [1]情迷梨园顾颉刚[J]. 王道. 同舟共进, 2020(10)
- [2]未将自己的书赠给北大图书馆——“北大图书馆百廿感笔”之三[J]. 刘淑丽. 博览群书, 2019(10)
- [3]鸿之鸣,处高而声远——北大第十一届全国通识教育讲习班听课记(上)[J]. 刘婵.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9(08)
- [4]现代汉语否定结构的认知研究[D]. 黄恩任. 上海师范大学, 2015(10)
- [5]关怀的诗学及其他——谈诗小札拾录[J]. 西渡,解志熙. 文艺争鸣, 2015(03)
- [6]我的北大生活[J]. 苑子文. 天津中学生, 2014(Z2)
- [7]“吃书”的日子[J]. 高琳琳. 初中生, 2012(32)
- [8]吃书的大学时代[J]. 欧阳国. 人民公安, 2011(13)
- [9]在北大“吃书”的日子[J]. 余杰. 中华活页文选(初一年级), 2010(Z1)
- [10]在北大“吃书”的日子[J]. 余杰.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