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QUALCOMM公司CDMA的运用和发展前景(论文文献综述)
张玮[1](2016)在《DLX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DLX科技有限公司(下称“DLX公司”)是央企DTDX的全资子公司,也是DTDX集成电路板块的核心企业。DLX公司主要从事通信芯片和通信模块的研发、销售工作。公司成立八年,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市场地位下滑,本文旨在为DLX公司提出合适的发展战略。论文从DLX公司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困境入手,阐述了通信半导体产业的宏观环境(PEST)和行业发展,并通过波特五力分析和竞争对手分析,全面梳理DLX公司的外部环境。同时,本文从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技术、产品、市场、运营等角度出发,详细客观分析了DLX公司的内部环境。论文的战略定位和选择,采取内部因素评价(IFE)和外部因素评估(EFE)矩阵输入,然后由SWOT矩阵、SPACE矩阵、BCG矩阵匹配战略选项,最后由QSPM综合并进行客观评估。提出了DLX公司需采用以聚焦市场和客户为主的发展战略,同时加快股权多元化改革,引入产业资本和先进技术,提升DLX公司的竞争力。最后,本文在战略选择的基础上,从技术、产品、市场、企业文化、组织架构、内部管理、人才建设等方面给出了战略实施的对策和建议。
王星宇[2](2015)在《浅谈第三代移动通信核心技术——CDMA》文中提出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然后从技术特点和概况方面介绍了第三代通信系统(3G)。之后重点探讨了第三代通信系统(3G)核心技术——CDMA的发展背景、技术内容以及应用。最后,对CDMA的发展与演变进行了相关介绍。
潘永波[3](2013)在《技术标准化与专利实施许可协调机制研究 ——以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化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当技术标准纳入专利技术方案后,技术标准与专利权属间将出现不少利益冲突样态并存在扩张之势。基于此,研究化解此类冲突的有效机制对推广技术标准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以下简称“3G技术标准”)为例,以技术标准和专利实施许可为研究对象,以3G技术标准中的专利权主体、技术标准实施者以及参与主体间的利益博弈为基点,从技术标准化与专利实施许可的发展、通信领域3G技术标准化及必要专利分布状况、通信领域3G技术标准化与专利许可冲突的样态及形成原因等方面,研究了技术标准化与专利实施许可协调机制。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技术标准化与专利实施许可的发展。在明确技术标准化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技术标准在经济社会发展突破性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从保护专利权主体合法权益和推动技术标准化实施的角度,分析了专利实施许可在技术标准进程中的功效。第二部分分析了移动通信领域3G技术标准化及其必要专利分布。简述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当前移动通信领域第三代技术中主流的三个技术标准体系。即CDMA2000标准体系、WCDMA标准体系、TD-SCDMA标准体系;运用数据分析了三个主流标准体系必要专利的分布简况。第三部分探讨了移动通信领域3G技术标准化与专利实施许可冲突的样态及其形成原因。主要冲突样态包括拒绝许可已标准化的专利技术方案、标技术准实施中的歧视性许可、标准实施中的恶意排斥许可和垄断技术标准中专有技术的价格;从专利和技术标准的属性以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的利益关系维度,分析了移动通信领域中3G技术标准与专利实施许可相冲突的深层原因。第四部分构建了移动通信技术标准中专利实施许可的协调机制。论证了将传统知识产权领域的利益平衡原则融入移动通信技术标准过程的缘由;阐述了利益平衡原则在移动通信技术标准中的具体适用;提出了化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中专利实施许可费用问题的对策建议。
郭星明[4](2011)在《基于QUALCOMM平台的3G手机硬件设计》文中提出3G手机作为集中体现新一代移动通信核心技术的通信工具,因其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3G移动终端的功能和性能也在顺应用户和市场的需要而不断进化。目前市场上的3G手机不仅仅追求个性化的外观和全面的软件功能,更看重优良的硬件性能。手机设计主要包括结构设计、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每个环节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本文主要涉及的手机硬件设计开始于根据项目定义确定整体实现方案,接下来分别是:相关功能芯片选型,原理图设计,贴片印刷电路板设计,安装初始软件系统调试,小批量试产然后量产等几个阶段。本文主要讨论基于QUALCOMM平台的3G手机的设计难点和要点,特别是系统实现方案的选择,主要模块的芯片选型及原理图设计,系统贴片印刷电路板的设计和试产电路板的调试等工作。工作重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根据产品定义书列出项目需求,根据现有的平台确认能够实现所有功能需求而且性价比最高的设计方案,再根据方案确认各个功能模块的主芯片,通过查阅规格书详细了解该芯片的各项性能指标是否满足系统需求;其次,进行原理图设计,即参考相关芯片提供的参考电路,将所有模块在一个系统原理图中实现。在这个环节中必须要对整个系统构架有清楚的认识,同时也需要掌握各个模块的工作原理及其之间的通信机理,必要的时候还要进行兼容设计提高模块功能的健壮性;再次,对贴片印刷电路板的布局及走线分析。不仅要研究布局的可靠性及可生产性,还要关注走线对敏感信号的保护;最后,在试产的手机电路板中下载好初始软件系统后,调试所有硬件功,然后运用各种工具对整个手机电路进行测试,对没有达标的硬件模块反复调试直到全部达标。本项目的方案基于高通QSC60X5系列平台,该方案实现了电源,基带和射频三个模块的单芯片设计,使得整个系统更加的简单可靠;但同时由于该方案实现了三个模块的高度集成,使得某些性能受到了限制,例如,虽然芯片中集成音频功率放大器,但是其效果远没有外置功放理想,这些也给设计带来了一些困难。本文中主要对系统中几个主要模块的设计调试工作进行研究。在电源模块设计中本文主要讨论该模块功能上的实现过程,包括充电流程管理,数字电源和模拟电源管理;分析不同电源在性能上的差异及应用范围;对那些有额外要求的模块设计特殊的稳压源供电等。在基带模块设计中本文主要分析了项目要求的各个基带功能模块的硬件实现原理及方法,例如先后双摄像头,高质量外置音频功率放大器,3轴加速度传感器等。在射频模块中本文主要研究了3G网络的两个主要射频频段的硬件设计和调试过程,并概述了目前主流的天线设计方法。最后分别介绍了手机贴片印刷电路板的设计要点和手机硬件电路的测试,调试方法及过程。目前该项目已经进入了量产阶段。
安博[5](2008)在《基于Qualcomm芯片解决方案的手机射频校准终测软件的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CDMA手机是移动终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作为CDMA手机研发和生产中必须要进行的工作——射频校准和终测,其相应的工具软件需要从美国Qualcomm公司处购买。这对于手机Design House来说,将是一笔巨大的负担。本论文是在基于Qualcomm芯片解决方案的CDMA手机射频校准终测软件的设计与实现的基础上提炼而成。论文以统一软件开发过程为的理论基础,阐述了如何依照软件开发流程开发一款良好的应用软件。主要工作如下:首先总结了本系统的用户需求并针对这些需求做出相应的需求分析进而得到用况模型;其次根据用况模型对系统进行概要设计,并将系统划分为若干子系统;然后详细描述了射频校准和射频终测两个主要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最后阐述了本系统进行各阶段的测试原则。
李黎[6](2007)在《CDMA2000-1X系统仿真及移动终端的定位服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研究CDMA2000-1X系统的前向基本业务信道,并对其空中接口物理层协议规定的三种不同无线配置的性能进行分析与比较,在Matlab/Simulink工作平台上创建了几种无线配置下前向基本业务信道的模型。文中详细讲述了卷积、交织、扩频、调制等重点模块的设计及参数设置。最后通过对两种差错率和调制信号相位、频谱仿真结果的分析,明确展示CDMA2000-1X系统前向基本业务信道的良好性能和三种无线配置条件下前向基本业务信道的不同特点。建模仿真研究为实际网络的设计与规划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重要的参数。此外,对现今的移动定位技术和服务作了深入研究,并针对当前中国联通目前运行的CDMA2000-1X蜂窝移动通信网络,设计了一种能够使用此网络的GpsOne定位技术平台,进行自身经、纬度位置测量的移动终端设备,并完成了此移动终端的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成功地对该移动终端进行了一些基本业务功能调试,如:话音业务、短消息业务等。重点进行了对该终端进行定位服务测试,实验表明,移动终端的最高定位精度可以达到系统预期的5m以内。最后,基于此移动终端设计了一种移动定位服务,编写相关软件程序,并通过实验证明此服务可以成功实现,说明此移动终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很高的灵活性。
冯军[7](2007)在《CDMA移动终端语音电话的软件控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CDMA移动终端是以CDMA技术作为通信标准而产生的一种第二代便携式手持移动通讯设备,语音电话功能是每个便携式移动通讯设备都要实现的基本功能,CDMA移动终端也不例外。本文以CDMA移动通信技术和美国Qualcomm公司的移动开发平台(BREW)为基础论述,首先简要介绍CDMA技术从诞生到成熟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以及当前CDMA技术应用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讨论了CDMA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通信原理,介绍BREW移动开发平台的多任务实时操作系统(REX)、BREW平台的组织架构和它在整个手机软件中的位置、BREW平台的接口封装机制和消息处理机制、BREW与REX的关系。在对以上的理论基础进行讨论后,对CDMA移动终端语音电话控制系统做了一个详细的需求分析,包括对其进行需求建模、制定软件规格说明书;在需求分析结束后开始对CDMA移动终端语音电话控制系统进行详细的软件设计,根据BREW开发平台自身的结构特点,可以把语音电话软件控制系统分为上下两层来进行分析和设计的。上层即应用层,主要是实现用户界面部分;下层即服务层,主要是实现底层函数的封装并以接口函数的形式提供给上层应用程序,最后对实现的CDMA移动终端语音电话软件控制系统进行功能测试与验证,得出测试结果。
刘治国[8](2006)在《技术标准及其后进入者策略研究》文中指出由于高通公司的成功经验,以及中国企业在技术标准上受制于人的DVD案例,从中国政府到企业无不梦想拥有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中国企业非常渴望拥有标准,不断尝试在各种产品上提出自己的技术标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很多技术标准,尤其是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行业协会制定的技术标准以及我们耳熟能详的ISO9000质量认证标准,都是作为公共品出现,由政府来制定并进行强制或者推荐使用,并不以盈利为目的。制定这些标准的目的都是为了各企业能够生产出标准化的产品,来达到规模经济效益。为什么高通公司的CDMA技术标准和以飞利浦为首的6C联盟能够对技术标准进行收费?作为后进入者,大唐所制定的TD—SCDMA标准面临着什么样的困难,需要付出什么样的努力才能使大唐的技术标准获得成功?大唐模式是否是技术标准的后进入者的唯一模式?这些都是本文作者始终思考的问题,也是引起本研究开展的动机。经过分析,我们认为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的结合,尤其是基本专利的结合,导致只要符合该技术标准的任何产品都需要对基本专利进行付费。基本专利成为其他厂商进入技术标准的壁垒,明确本文所讨论的技术标准是融合了基本专利的技术标准。在基本专利的微观层面,讨论了一流的企业为什么做标准。单个专利的价值难以实现,绝大多数的专利是没有价值的。而专利和技术标准的结合,出现了基本专利。一流的企业通过制定技术标准,将自己的专利融入到技术标准形成基本专利或者通过交叉许可他人的专利,通过对基本专利的占有实现对被许可企业的收费。一流的企业通过制定技术标准,实现对基本专利的控制,将市场之间的竞争改变为市场内的竞争。技术标准持有人不仅通过技术标准许可获益,而且通过产量竞争或者芯片等核心产品的生产来影响产业的结构和绩效。由于技术标准具有网络外部性,具有自然垄断特性,但技术标准的竞争存在国家、经济利益,在一个产业内经常是多个技术标准共存。我们通过构建技术标准的钻石模型,以生产要素来解释企业是否具备制定技术标准的能力;以需求条件来解释技术标准如何能够获得市场的认可,并取得一定的用户基数;以企业的战略和竞争对手来分析技术标准企业在竞争中所采取的战略,如:企业联盟、技术标准开放等;以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来分析技术标准所涉及的各产业是否有竞争力,是否能使技术标准尽快得到完善;政府在技术标准中应有的角色,以及机会对技术标准制定的影响。我们认为对于技术标准来说,各要素之间同样是相互影响,缺一不可。通过分析各国的移动通信案例来实证技术标准的钻石模型。我们认为钻石模型的各要素都非常重要,只不过在特定的条件下、不同的案例中显的有所区别。以高通公司为例,机会角色同样重要,如果高通公司的CDMA专利不是3G技术所必须使用的基本专利的话,爱立信等企业制定的3G标准就不会向高通公司倾斜,高通公司作为移动通信标准的后进入者难以成为标准之王。我们国家有大量的企业介入标准制定,但多是后进入者,因此研究后进入者如何参与技术标准的竞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认为技术标准竞争存在技术标准之间的竞争和技术标准内的竞争,大唐模式是后进入者参与技术标准之间竞争的一个案例,我们结合钻石模型和大唐技术标准的案例进行分析,认为没有政府的支持,大唐模式难以成功,因此我们认为政府支持成为大唐案例中钻石模型的关键要素,我们提出政府应该采取的具体措施。但我们认为大唐的技术标准是个特例,我们国家的企业制定的技术标准不可能都让政府来支持,更多的要依赖企业自身的能力,参与技术标准内的竞争,也就是基本专利的竞争,由跟随一部分原创一原创,来逐渐提高基本专利的比重,最终实现技术标准的主导,依靠市场力量和政府应有的支持来获得技术标准的赶超,我们认为华为和中兴的模式更具有普适性。
陈玉兵[9](2006)在《BREW无线数据平台的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通信业务从以前的语音业务为主逐渐向数据业务扩展。对于无线网络运营商来说,长期以来语音业务一直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但随着短信的普及,非语音增值业务(数据应用业务)的巨大商机也开始凸现。为了推动无线数据业务实现规模经济,适应大众市场的喜好和需求,高效通用的应用开发、下载、计费和定制平台对于突破无线数据业务瓶颈限制变得至关重要。由于移动电话上应用程序的开发难度极大,经验表明单纯依靠手机厂商自身的软件开发能力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也会极大地制约新应用的推广与普及,所以无线数据平台应该提供一种机制,使广大的第三方软件开发商得以介入。从提高手机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讲,该平台还应具有动态加载应用程序的能力,同时可以动态升级,并且可以访问本地存储区,用户可以自行定制和管理下载的应用程序。目前得到运营商最大支持的平台主要有太阳微系统(SUN)公司推出的J2ME平台和美国高通(QUALCOMM)公司推出的无线二进制运行环境(BREW)平台。本文将从多个不同层面去分析﹑研究和阐述BREW这样一种技术。BREW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商业解决方案,提供了“一揽子”业务。BREW为不同参与者分配了各自的任务,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这样一个成熟而安全的商业解决方案。作为目前两大主流无线数据平台BREW和J2ME,难免不被拿来做比较,当然它们之间的确也存在着作比较的必要性和可比性。所以可以在对两者的比较中,从侧面去理解BREW的特点和功能。作为一项开发和实现无线应用的技术,有必要分析它的开发环境和运行环境。在文章中,将会对BREW所提供的开发运行环境,从组织构成﹑实现原理﹑实际运用一直到如何更好使用和扩展等一系列方面作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并且,本文会以作者所参与和研究的BREW项目来展现BREW的功能,可以看到的是,BREW不仅提供了强大而丰富的功能,更为开发者提供了轻松而自由的开发环境。在结尾,本文会对研究工作做一个总结,并且给出对BREW平台发展的展望。
户才和,王亚雪[10](2005)在《国际VC中国战略之五 高通的松散型联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与绝大多数CVC不同的是,获得Qualcomm Ventures投资的企业不用太担心日后会成为高通并购的目标5年前,高通公司开始在全球推广一项总额为5亿美元的创业投资计划,3年后,高通宣布将这项投资计划中国的20%, 即1亿美元投向中国。与大多数企业期望通过创业投资(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简称CVC)将产业内具有潜质的公司化敌为友的做法不同的是,高通的算盘是通过Qualcomm Ventures来实现其打造CDMA社区的想法。
二、QUALCOMM公司CDMA的运用和发展前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QUALCOMM公司CDMA的运用和发展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DLX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公司概况 |
1.1.1 公司简介 |
1.1.2 公司发展历程 |
1.1.3 公司主要业务 |
1.2 公司面临的发展困境 |
1.2.1 公司发展的两个阶段 |
1.2.2 公司面临的发展困境 |
1.3 论文研究目的 |
1.4 论文研究思路及基本结构 |
第2章 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2.1 宏观环境分析 |
2.1.1 政治环境(P) |
2.1.2 经济环境(E) |
2.1.3 社会文化环境(S) |
2.1.4 技术环境(T) |
2.2 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
2.2.1 产业及市场特点分析 |
2.2.2 行业的生命周期分析 |
2.2.3 行业的技术和产品特点 |
2.2.4 智能手机市场趋势及客户情况 |
2.3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2.3.1 现有竞争对手能力 |
2.3.2 客户议价能力 |
2.3.3 供应商议价能力 |
2.3.4 潜在进入者威胁 |
2.3.5 替代产品威胁 |
2.3.6 五力模型分析小结 |
2.4 主要竞争对手的公司和业务分析 |
2.4.1 高通(Qualcomm) |
2.4.2 联发科(Mediatek) |
2.4.3 展讯(Spreadtrum) |
第3章 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3.1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 |
3.1.1 企业文化 |
3.1.2 人力资源概况 |
3.1.3 公司管理团队 |
3.2 技术与产品分析 |
3.2.1 产品线 |
3.2.2 生产能力 |
3.2.3 质量控制能力 |
3.2.4 产品开发能力 |
3.2.5 技术支持能力 |
3.3 市场与运营分析 |
3.3.1 细分市场分析 |
3.3.2 市场开发能力分析 |
3.3.3 运营管理能力 |
3.3.4 独特商务模式 |
第4章 公司SOWT分析和评估矩阵 |
4.1 SWOT矩阵分析理论 |
4.2 公司的优势与劣势 |
4.2.1 公司优势分析(S) |
4.2.2 公司劣势分析(W) |
4.3 DLX公司的机会与威胁 |
4.3.1 公司机会分析(O) |
4.3.2 公司威胁分析(T) |
4.4 公司SWOT组合和策略 |
4.4.1 SO策略 |
4.4.2 ST策略 |
4.4.3 WO策略 |
4.4.4 WT策略 |
4.4.5 确定企业具体的战略和策略 |
第5章 公司战略定位与选择 |
5.1 公司战略目标与定位 |
5.2 内外部因素评价矩阵 |
5.2.1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IFE) |
5.2.2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FE) |
5.2.3 小结 |
5.3 SPACE矩阵分析 |
5.4 BCG矩阵分析 |
5.5 QSPM矩阵分析 |
5.6 发展战略选择 |
5.6.1 应采用聚焦战略 |
5.6.2 内部职能战略配合聚焦战略 |
第6章 战略实施对策与保障措施 |
6.1 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力度 |
6.2 积极拓展公开市场和海外市场 |
6.3 加大行业市场拓展和构筑行业壁垒 |
6.4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
6.5 优化公司组织结构 |
6.6 完善公司内部管理 |
6.7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2)浅谈第三代移动通信核心技术——CDMA(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第三代移动通信——“3G” |
三、第三代移动通信核心技术——CDMA |
3.1 发展现状与商业背景 |
3.2技术介绍 |
四、结束语 |
(3)技术标准化与专利实施许可协调机制研究 ——以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化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研究意义 |
(二) 研究现状 |
(三) 创新与不足 |
一、 技术标准化与专利实施许可的发展 |
(一) 技术标准的内涵及发展 |
(二) 专利实施许可在技术标准化中的作用 |
二、 移动通信技术标准化及必要专利分布 |
(一) 通信技术发展进程及当前主流技术标准 |
(二) 移动通信领域主流标准中必要专利分布 |
三、 移动通信技术标准与专利许可冲突样态及形成原因 |
(一) 移动通信技术标准与专利许可冲突的主要样态 |
(二) 移动通信技术标准与专利许可冲突的深层原因 |
四、 移动通信技术标准下专利实施许可协调机制建构 |
(一) 利益平衡原则指导移动通信技术标准进程 |
(二) 移动通信技术标准下利益平衡原则的适用 |
(三) 移动通信技术标准下专利许可费解决路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基于QUALCOMM平台的3G手机硬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3G移动通信概述 |
1.2 3G手机设计发展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二章 手机硬件整体设计方案 |
2.1 3G手机硬件产品定义 |
2.2 3G手机硬件设计 |
2.3 QSC6085平台 |
第三章 电源管理模块的设计 |
3.1 电源管理模块功能的需求分析 |
3.2 外部输入管理 |
3.2.1 充电电路的设计 |
3.2.2 充电过程 |
3.3 内部电源管理 |
3.3.1 内部电源电路设计 |
3.3.2 内部电源需求分析及分配 |
3.4 手机音频系统设计 |
3.4.1 手机音频硬件电路设计 |
3.4.2 外置和内置音频功放的设计 |
3.4.3 一种基于DSP的手机音频优化方法 |
3.5 系统时钟电路和马达的设计 |
3.5.1 系统时钟的设计 |
3.5.2 马达电路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带模块的设计 |
4.1 基带模块需求分析 |
4.2 QSC6085平台基带模块资源 |
4.2.1 QSC6085的GPIO配置 |
4.2.2 GPIO的上电时序 |
4.3 内存设计实现 |
4.4 触摸LCD显示器及背光驱动设计实现 |
4.4.1 LCD显示器的设计 |
4.4.2 背光灯驱动电路的设计 |
4.4.3 触摸屏驱动电路的设计 |
4.5 按键设计 |
4.6 T卡和UIM卡的设计 |
4.6.1 R-UIM的设计 |
4.6.2 SD卡接口的设计 |
4.7 双摄像头的设计 |
4.8 蓝牙模块的设计 |
4.9 调频收音机模块的设计 |
4.10 Mini USB接口的设计 |
4.11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射频模块的设计 |
5.1 射频模块需求分析 |
5.2 QSC6085平台射频资源 |
5.3 CELL频段的设计 |
5.3.1 CELL频段接收模块设计 |
5.3.2 CELL频段发送模块设计 |
5.4 PCS频段的设计 |
5.5 GPS模块的设计 |
5.6 手机天线的设计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PCB的设计 |
6.1 手机PCB的设计要点 |
6.2 电源模块PCB的设计 |
6.3 基带模块PCB的设计 |
6.3.1 基带模块的PCB布局 |
6.3.2 基带模块的PCB布线 |
6.4 射频模块PCB的设计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3G手机硬件电路的调试与测试 |
7.1 电源模块测试 |
7.1.1 电源系统的调试与测试 |
7.1.2 音频系统的测试与调试 |
7.1.3 时钟系统的测试 |
7.2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5)基于Qualcomm芯片解决方案的手机射频校准终测软件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
1.3 论文大纲 |
第二章 射频校准终测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和原理 |
2.1 CDMA2000 技术概述 |
2.2 射频校准软件的原理 |
2.2.1 射频校准概述 |
2.2.2 FTM 模式 |
2.2.3 CDMA2000-1X RX 校准软件模块的原理 |
2.2.4 CDMA2000-1X TX 校准软件模块的原理 |
2.3 射频终测软件的原理 |
2.3.1 射频终测概述 |
2.3.2 接收机终测软件模块的原理 |
2.3.3 发射机终测软件模块的原理 |
2.4 统一软件开发过程概述 |
2.4.1 Rationnal 统一过程概述 |
2.4.2 统一过程的产品 |
第三章 射频校准终测系统的需求分析和概要设计 |
3.1 系统的需求捕获和分析 |
3.1.1 系统的需求捕获 |
3.1.2 系统的需求分析 |
3.2 系统的概要设计 |
3.2.1 系统总体设计 |
3.2.2 各个子系统的概要设计 |
第四章 射频校准终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4.1 射频校准子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4.1.1 射频校准子系统的详细设计 |
4.1.2 射频校准子系统的实现 |
4.2 射频终测子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4.2.1 射频终测子系统的详细设计 |
4.2.2 射频终测子系统的实现 |
第五章 射频校准终测系统的测试 |
5.1 测试的基本原则 |
5.2 本系统各阶段的测试 |
第六章 结束语 |
6.1 项目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6)CDMA2000-1X系统仿真及移动终端的定位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CDMA2000 标准体系和发展现状 |
1.3 本课题的技术背景及个人所做的工作 |
第2章 CDMA2000-1X移动通信系统 |
2.1 CDMA2000-1X 基本原理、网络的结构与特点 |
2.1.1 CDMA2000-1X 系统的主要特点 |
2.1.2 CDMA2000-1X 系统提供的业务 |
2.2 CDMA2000-1X 系统的网络结构、接口协议和标准 |
2.2.1 CDMA2000-1X 系统的网络结构 |
2.2.2 CDMA2000-1X 系统接口协议和标准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CDMA2000-1X 系统前向业务信道建模仿真 |
3.1 建模对象、仿真主要内容及建模仿真软件平台介绍 |
3.1.1 建模对象及仿真主要内容 |
3.1.2 Matla67.0/Simulink 软件平台介绍 |
3.2 基带信道编码、解码部分的建模仿真 |
3.2.1 前向业务信道不同无线配置下信道编、解码建模仿真 |
3.2.2 前向业务信道RC1仿真模块选择及参数设置 |
3.2.3 RC3、4 前向业务信道RC1 仿真模块选择及参数设置 |
3.2.4 信道编、解码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
3.3 加扰、功率控制、扩频和调制部分的建模仿真 |
3.3.1 加扰、功率控制和扩频建模仿真 |
3.3.2 调制建模仿真 |
3.3.3 前向基本业务信道仿真实验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蜂窝移动通信网的定位技术与定位服务 |
4.1 移动定位服务的应用领域及业务发展状况 |
4.1.1 移动定位服务的主要应用领域 |
4.1.2 国内外移动定位服务发展状况 |
4.1.3 移动定位服务的市场前景 |
4.2 移动定位技术分类、性能比较及选择策略 |
4.2.1 移动定位技术分类 |
4.2.2 移动定位技术性能比较及选择策略 |
4.3 蜂窝移动通信网现有定位方案及其特点 |
4.3.1 ANSI和ETSI选择的网络定位方案 |
4.3.2 3GPP 选择的网络定位方案 |
4.3.3 3GPP2 选择的网络定位方案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GpsOne 技术终端的硬件设计和应用服务开发 |
5.1 CDMA2000-1X 网络定位系统结构及定位流程和协议 |
5.1.1 定位系统结构及网元功能 |
5.1.2 GpsOne 定位流程、工作模式及定位服务通信协议 |
5.2 定位服务终端整体设计方案及原理 |
5.3 CDMA2000-1X 通信模块——CM800A |
5.3.1 CM800A 基本功能、性能参数及硬件结构 |
5.3.2 PC 机对CM800A 调试控制的硬件连接和通信协议 |
5.3.3 AT 指令集调测CM800A 基本功能及GpsOne 功能 |
5.3.4 GPSOne 测试结果分析及精度评估 |
5.4 单片机控制CM800A及结果液晶显示 |
5.4.1 液晶显示模块 |
5.4.2 MCU 模块 |
5.4.3 各模块接口连接及接口协议 |
5.5 GpsOne 测试实验的软件设计及功能应用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1.CDMA2000-1X 网络前向业务信道建模仿真结论及改进 |
2.GpsOne 移动定位终端设计结论及改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CDMA移动终端语音电话的软件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移动通信的发展 |
1.2 本文主要内容 |
第二章 CDMA 移动通信技术 |
2.1 移动通信的多址技术 |
2.2 CDMA 技术的特点 |
2.3 CDMA 移动终端的基本原理 |
2.3.1 移动终端状态 |
2.3.2 移动终端初始化 |
2.3.3 移动终端主叫 |
2.3.4 移动终端被叫 |
2.3.5 移动终端通话结束 |
第三章 CDMA 移动终端开发环境 |
3.1 REX 操作系统 |
3.2 BREW 运行环境 |
3.2.1 BREW 接口机制 |
3.2.2 BREW 分层机制 |
3.2.3 BREW 的消息机制 |
3.2.4 BREW 应用程序管理 |
3.2.5 REX 与BREW 的关系 |
3.3 BREW 模拟器 |
3.3.1 模拟器的功能 |
3.3.2 BREW Simulator 应用 |
第四章 CDMA 移动终端语音电话系统需求分析 |
4.1 软件需求建模 |
4.1.1 数据模型 |
4.1.2 行为模型 |
4.1.3 功能模型 |
4.2 软件规格说明 |
4.2.1 主叫呼叫 |
4.2.2 接听来电 |
4.2.3 通话状态 |
4.2.4 通话结束 |
第五章 CDMA 移动终端语音电话系统软件设计 |
5.1 软件的结构设计 |
5.1.1 呼叫过程 |
5.1.2 被叫过程 |
5.2 呼叫应用程序层软件设计 |
5.2.1 呼叫 |
5.2.2 来电 |
5.3 呼叫管理层软件设计 |
5.3.1 请求 |
5.3.2 回调 |
5.3.3 接口情景 |
第六章 CDMA 移动终端语音电话系统软件测试 |
6.1 CDMA 移动终端简介 |
6.2 CDMA 移动终端语音电话系统软件测试 |
6.2.1 呼叫 |
6.2.2 被叫 |
6.2.3 通话中 |
6.2.4 通话结束 |
6.2.5 测试小结 |
第七章 结束语 |
7.1 已完成的工作 |
7.2 进一步的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技术标准及其后进入者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0 引言 |
0.1 问题的引出 |
0.2 研究思路、方法及章节分部 |
0.3 创新点 |
1 技术标准的相关理论 |
1.1 标准的定义 |
1.2 标准化 |
1.3 标准的形成 |
1.4 技术标准的定义 |
1.5 知识产权 |
1.6 专利权的起源 |
1.7 专利权的定义 |
1.8 技术标准是一种公共产品 |
1.9 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的冲突 |
1.10 技术标准和专利权之间的冲突 |
1.11 技术标准首先在电信领域融合了知识产权 |
1.12 GSM标准出现后,技术标准被知识产权覆盖 |
1.13 基本专利形成技术标准进入壁垒 |
1.14 本文所研究的技术标准 |
2 技术标准的文献综述 |
2.1 专利许可方式 |
2.2 专利许可理论 |
2.3 技术标准许可 |
2.4 技术标准具有自然垄断性 |
2.5 技术标准的竞争 |
2.6 对现有文献的评价及本文研究的价值 |
3 技术标准的价值研究 |
3.1 技术标准使专利的价值得以更好的体现 |
3.2 技术标准弱化了专利的生命周期 |
3.3 技术标准许可与专利许可的联系和区别 |
3.4 技术标准许可收费涉及整个产业链条 |
3.5 技术标准使市场之间的竞争变为市场内的竞争 |
3.5.1 通过相关产品的销售进行产量竞争 |
3.6 技术标准与基本专利对市场绩效的影响 |
3.6.1 GSM标准的基本专利分布与市场绩效 |
3.6.2 CDMA标准的基本专利分布与市场绩效 |
3.6.3 基本专利在技术标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4 技术标准的自然垄断与竞争 |
4.1 技术标准具有自然垄断特性 |
4.2 技术标准难以限制竞争 |
4.2.1 巨大的经济利益 |
4.2.3 国家利益之间的博弈 |
4.3 技术标准理论的钻石模型 |
4.3.1 理论基础 |
4.3.2 技术标准的钻石模型 |
5 技术标准竞争的国际经验比较 |
5.1 欧洲GSM技术的经验借鉴 |
5.1.1 统一欧洲各国市场,扩大了市场容量 |
5.1.2 欧盟首先为GSM技术的发展预留了频带 |
5.1.3 为了保证竞争,GSM技术从一开始就具备开放性 |
5.1.4 GSM技术标准一开始就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
5.1.5 GSM技术标准的成功经验分析 |
5.2 日本经验借鉴 |
5.2.1 技术标准只在日本国内得到应用 |
5.2.2 日本技术标准的成功经验分析 |
5.2.3 提早的国内需求促使日本在WCDMA上占据优势 |
5.3 韩国经验借鉴 |
5.3.1 使用其他有技术前景的标准,通过构造自己的产业链,来获得完整的技术优势 |
5.3.2 韩国经验分析 |
5.4 美国经验借鉴 |
5.4.1 美国市场被分割,导致市场初期无法形成自己的技术标准 |
5.5 美国高通经验借鉴 |
5.5.1 机会角色起了重要作用 |
5.5.2 企业战略是高通能抓住各次机会 |
5.5.3 技术先进 |
5.5.4 为了争取关键的市场,制定不同的许可费率 |
5.5.5 延伸专利协议,导致被许可对象持续付费 |
5.5.6 对新技术厂商进行收购,来保证领先地位 |
5.5.7 掌握对手专利,强迫对手向自己的技术标准倾斜 |
5.5.8 设立风险投资资金推动产业发展 |
6 后进入者策略研究 |
6.1 后进入者的概念及特点 |
6.2 在位者与先动优势 |
6.3 后发优势 |
6.4 技术的不连续给技术标准后进入者的新的赶超机会 |
6.5 TD-SCDMA标准钻石模型分析 |
6.5.1 大唐的实力远弱于其他竞争对手 |
6.5.2 大唐TD-SCDMA标准处于后发劣势 |
6.5.3 标准成熟度也低于另外两个标准 |
6.5.4 TD-SCDMA标准专利数量也低于欧美厂商 |
6.5.5 运营商态度暧昧、市场需求不明朗 |
6.5.6 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 |
6.5.7 通信设备制造商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
6.5.8 大唐的技术标准在数据传输上具有极大的优势 |
6.6 竞争对手所采用的战略 |
6.6.1 通过专利阻截 |
6.6.2 降低技术标准许可费用 |
6.6.3 游说中国政府对WCDMA技术的支持 |
6.7 基于钻石模型分析,政府角色成为最关键要素 |
6.7.1 政府必须采取明确的支持态度 |
6.7.2 以产业联盟推进TD-SCDMA产业化 |
6.8 直接参与技术标准之间的竞争,后进入者难以承担投入 |
6.9 技术标准内的竞争模式 |
6.9.1 中兴和华为模式 |
6.9.2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构建产业影响力 |
6.9.3 积极参加各种知识产权组织 |
6.9.4 政府应该积极支持企业参与技术标准内的竞争 |
6.9.5 跟随—部分原创—原创更具有普适性 |
7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 美国高通公司大事记 |
2 TD-SCDMA诞生背景 |
4 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简介 |
致谢 |
(9)BREW无线数据平台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 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背景 |
1.1.1 资源受限环境 |
1.1.2 无线数据平台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BREW 平台的概述 |
2.1 BREW 的概念 |
2.2 BREW 的组成结构 |
2.3 BREW 的商业模式 |
2.4 BREW 的特点 |
2.5 BREW 的影响 |
第三章 BREW 与J2ME 的比较 |
3.1 相关背景 |
3.2 J2ME 的概述 |
3.2.1 J2ME 的诞生 |
3.2.2 J2ME 的体系结构 |
3.3 BREW 与J2ME 的对比 |
3.4 BREW 与J2ME 的联合 |
第四章 BREW SDK 的分析 |
4.1 BREW SDK 的概览 |
4.1.1 BREW SDK 的组成 |
4.1.2 BREW 的接口 |
4.2 BREW 接口的设计原理 |
4.3 BREW 的扩展接口 |
第五章 基于BREW 的程序设计 |
5.1 BREW 程序设计的概念 |
5.2 一个BREW 游戏的设计与实现 |
5.3 关于BREW 的编程语言 |
5.4 BREW 开发的指导原则 |
第六章 BREW 联网应用的原理及实现 |
6.1 关于无线通信 |
6.1.1 基本概念 |
6.1.2 BREW 对无线通信的支持 |
6.2 BREW 的短消息功能 |
6.2.1 BREW 实现短消息的接口 |
6.2.2 BREW 实现短消息的机制 |
6.2.3 BREW 短消息功能的应用 |
6.3 BREW 下载应用的设计 |
6.3.1 BREW 支持Web 服务的接口 |
6.3.2 BREW 下载应用客户端的实现 |
6.4 BREW 联网游戏的设计 |
6.4.1 BREW 支持联网的接口 |
6.4.2 BREW 联网游戏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 |
6.4.2.1 客户端的设计 |
6.4.2.2 客户端的实现 |
6.4.2.3 客户端及服务器端程序的运行测试 |
6.5 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对课题研究的总结 |
7.2 对BREW 前景的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四、QUALCOMM公司CDMA的运用和发展前景(论文参考文献)
- [1]DLX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张玮.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6)
- [2]浅谈第三代移动通信核心技术——CDMA[J]. 王星宇. 中国新通信, 2015(11)
- [3]技术标准化与专利实施许可协调机制研究 ——以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化为例[D]. 潘永波. 西南政法大学, 2013(07)
- [4]基于QUALCOMM平台的3G手机硬件设计[D]. 郭星明. 东华大学, 2011(08)
- [5]基于Qualcomm芯片解决方案的手机射频校准终测软件的开发[D]. 安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8(07)
- [6]CDMA2000-1X系统仿真及移动终端的定位服务研究[D]. 李黎. 北京工业大学, 2007(06)
- [7]CDMA移动终端语音电话的软件控制[D]. 冯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06)
- [8]技术标准及其后进入者策略研究[D]. 刘治国. 复旦大学, 2006(08)
- [9]BREW无线数据平台的研究及应用[D]. 陈玉兵. 电子科技大学, 2006(12)
- [10]国际VC中国战略之五 高通的松散型联盟[J]. 户才和,王亚雪. 互联网周刊, 200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