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细辛化学成​​分研究(第一次报道)

灯盏细辛化学成​​分研究(第一次报道)

一、灯盏细辛化学成分的研究(第一报)(论文文献综述)

张举成,任驰,肖兰英[1](2005)在《灯盏花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综述了近几十年来有关灯盏花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配伍及化学成分的构效关系研究工作.

马宇辉,罗国安,王义明[2](2004)在《灯盏花研究近况》文中研究指明

毕胜男[3](2009)在《小飞蓬有效部位化学成分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对飞蓬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进行了综述,共引用文献81篇。第二部分为实验研究部分,以飞蓬属植物小飞蓬全草为原料,采用现代中药化学分离纯化方法,结合药理模型,筛选出了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有效部位,并对抗肿瘤有效部位进行了进一步的提取分离和纯化研究,使其含量达到中药五类新药有效部位含量在50%以上的要求,就此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并建立了小飞蓬抗肿瘤有效部位的质量标准,从而为以小飞蓬为原料开发出新的抗肿瘤中药制剂提供了详实的理论根据及物质基础,同时为更好的开发利用小飞蓬这一民间药材,制定了相应的小飞蓬药材标准。在此基础上,本实验又对小飞蓬有效部位化学成分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多种分离和鉴定技术,从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其中一个化合物为首次从小飞蓬中获得的新化合物,其余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小飞蓬中获得,为将小飞蓬有效部位开发成高水准的有效部位中药,并从中发现具有更加显着的抗肿瘤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提供技术支撑。

崔建梅,吴松[4](2003)在《灯盏花素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灯盏细辛 [Erigeronbreviscapine(vant)HandMass]是产于云南等地的一种具有良好抗心脑血管疾病作用的植物。从 70年代开始 ,灯盏花中一系列化学成分被分离鉴定出来。其中 ,灯盏花素在治疗脑血栓、脑缺血、脑血管后遗症及对抗血小板凝聚等方面有很好的临床疗效[1] ,本文对灯盏花素的提取分离、药理、临床应用及灯盏花乙素的全合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张峻,李雪松,张卫东[5](2002)在《中药灯盏花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目的 :综述中药灯盏花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方法 :对灯盏花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作一概述。结果 :中药灯盏花化学成分含有黄酮苷、咖啡酰类及焦袂康酸类化合物。结论 :提出黄酮苷、咖啡酰类及焦袂康酸类化合物可以说明该植物的部分药理活性 ,而非单纯黄酮苷类化合物

杨炳华[6](2004)在《野黄芩苷的药物动力学及代谢研究》文中指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野黄芩苷(scutellarin,其结构式见图Fig.a)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方面的报道很多,而有关其体内情况的研究报道却很少。本论文实验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对野黄芩苷在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及代谢进行探讨,分别考察了野黄芩苷在大鼠、Beagle犬及人体内的吸收动力学,比较其种属差异,其中在大鼠及人体内的吸收动力学研究为首次报道。建立HPLC-UV法考察了野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表明野黄芩苷及其代谢产物野黄芩素在大鼠体内分布广泛。应用HPLC,LC/MSn等方法从大鼠尿样及胆汁中发现了野黄芩苷的10种代谢物,其中有5种代谢物为首次报道;成功应用LC-MSn法分离鉴定了3对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代谢产物。研究了野黄芩苷对大鼠肝微粒体P450酶的影响。初步阐明了野黄芩苷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及代谢过程,为指导新药开发和临床用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一、野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动力学研究 建立了HPLC-UV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的野黄芩苷,色谱柱为C18柱,流动相为50mmol/l磷酸二氢铵缓冲液-甲醇-乙腈(63:22:15,v/v/v,pH 2.5),紫外检测波长为335nm,线性范围为0.050-12.5μg/ml,最低定量浓度为0.050μg/ml。

朱继忠[7](2008)在《一年蓬有效成分研究及其结构修饰》文中认为菊科飞蓬属(Erigem)植物,全属约有200种以上。我国有35种,主要分布于新疆及西南部山区,其中只有4种在民间长期入药,但功效各不相同。一年蓬[Erigeron annuus(L.)Pers.]为飞蓬属植物一年蓬的全草及根,具有药用价值的一个种,全草可入药,有治疟的功效,并有清热解毒,助消化的作用,主治消化不良,肠炎腹泻,传染性肝炎,淋巴结炎,血尿。吡喃酮类化合物在飞蓬属植物中广泛存并且显示了强的治疗脑中风及调节血压的作用,以及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3-hydroxy-γ-pyrone的葡萄糖苷为飞蓬苷,其为水溶性成份,有明显的体外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对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微循环障碍也有改善作用。本论文对采自吉林天岗的一年蓬的化学成分及对成分的结构修饰进行了研究,其中一年蓬主要含有槲皮素、芹菜素-7-葡萄糖醛酸甙类、焦袂康酸、及脂肪酸类成分。作者经硅胶减压柱层析、重结晶等方法,从一年蓬中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经测定其结构为:3-hydroxy-γ-pyrone,又名焦袂康酸,作者以工业原料糠醇(Ⅱ)合成焦袂康酸(Ⅲ),然后将葡萄糖进行溴代酰化反应,再采用KOH法,将2,3,4,6-四-O-乙酰基吡喃溴代葡萄糖(Ⅳ)与天然焦袂康酸(Ⅰ)反应生成3-O-β-D-吡喃四乙酰氧基葡萄糖基毗喃-4-酮(Ⅴ),再NH3-CH3OH水解去乙酰基,得到3-O-β-D-吡喃葡萄糖基吡喃-4-酮(Ⅵ)。经过1HNMR、13CNMR、HMBC、HMQC鉴定为所要的目标化合物,其中,3-O-β-D-吡喃葡萄糖基吡喃-4-酮为首次合成。

唐丽萍,谭钦刚,龚云麒,宗亚丽,饶高雄[8](2005)在《云南不同产地灯盏细辛药材总黄酮测定和紫外光谱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从所含化学成分的角度来比较云南省内不同产地灯盏细辛药材质量的异同。方法:通过测定热水浸出物,总黄酮含量,不同溶剂提取物的紫外光谱来比较不同产地灯盏细辛药材的异同。结果:灯盏细辛药材热水浸出物在24.7%38.0%之间,总黄酮含量在3.22%8.23%之间,各样品紫外光谱基本一致。结论:不同产地灯盏细辛药材的质量基本一致。

刘琬晖[9](2007)在《飞蓬的化学成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飞蓬(Erigeron acer L.)为菊科飞蓬属的二年生草本植物。据《长白山植物药志》记载,其根、茎和叶均含鞣质,叶和花中含挥发油;其花和花序可治疗发热性疾病,种子治疗血性腹泻,煎剂治胃炎、腹泻、皮疹、疥疮等。目前国内外对飞蓬的研究报道极少,仅有关于其化学成分的报道。作者对飞蓬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硅胶柱层析,制备型硅胶薄层层析和大孔树脂柱层析等分离手段从飞蓬的干燥全草中分离出6个单体化合物,通过FT ICR-MS、1H-NMR、13C-NMR、DEPT、HMQC、HMBC、1H-1H COSY等光谱分析,确定了其中3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咖啡酸(Ⅰ)、4′-羟基黄芩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Ⅱ)、槲皮素(Ⅲ),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并重新归属了4′-羟基黄芩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Ⅱ)的部分碳信号和氢信号。化合物Ⅳ~Ⅵ的结构正在解析中,尚未确定。

周军[10](2006)在《花芪通脉颗粒剂的药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花芪通脉颗粒是由灯盏花、延胡索、黄芪等3味中药组成的现代复方制剂,主要用于寒凝血瘀型的冠心病心绞痛;症见心痛彻背,胸闷憋气,遇寒加重,心悸气短,头晕目眩,舌暗苔白,脉弦细等症的治疗。花芪通脉颗粒是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制药技术,将传统的汤剂根据方中各味中药有效成分及其理化性质不同,采用最优提取方法,精制而成的现代复方颗粒剂。 本课题主要进行了花芪通脉颗粒制备的工艺研究,实验中运用了正交试验法,以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筛选最佳提取工艺及制剂成型工艺;同时进行了中试放大试验及质量标准的研究,建立以HPLC法测定该方君药—灯盏花中所含有效活性成分灯盏乙素及臣药—延胡索中有效活性成分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测定方法,规定了相应的含量限度;并对方中灯盏花、延胡索、黄芪进行了薄层色谱鉴别;在质量可控的基础上对该制剂进行了初步的稳定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本品在临床用药包装条件下,12个月内的初步稳定性良好。同时,根据本品的功能主治进行了主要药效学实验研究,采用常规方法对小鼠进行耐缺氧、抗疲劳能力等测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致心肌缺血模型,观察花芪通脉颗粒的药理

二、灯盏细辛化学成分的研究(第一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灯盏细辛化学成分的研究(第一报)(论文提纲范文)

(1)灯盏花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灯盏花的化学成分
    1.1 黄酮及黄酮甙类化合物
    1.2 吡喃酮类化合物
    1.3 咖啡酰类化合物
    1.4 香豆素类化合物莨菪亭, 异莨菪亭, scopolin, 七叶树苷[15, 19, 21].
    1.5 芳香酸类化合物
    1.6 其他化合物
2 药理作用及构效研究
    2.1 扩张脑血管和冠脉血管的作用
    2.2 降低血液粘度
    2.3 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2.4 抗癌作用
    2.5 其他作用
3 配伍作用研究
4 展望

(2)灯盏花研究近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成分研究
2 定量测定方法
    2.1 分光光度法
    2.2 高效液相色谱法
    2.3 其他检测方法
3 药理作用
    3.1 对脑血管的作用
    3.2 对心血管的作用
    3.3 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3.4 其他药理作用
4 临床应用概况
5 存在问题及展望

(3)小飞蓬有效部位化学成分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飞蓬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部分
    第一章 小飞蓬药材标准研究
        第一节 小飞蓬生药学研究
        第二节 小飞蓬薄层色谱鉴别的建立及研究
        第三节 小飞蓬含量测定的建立及研究
        第四节 小飞蓬浸出物和检查项的建立及研究
        第五节 小飞蓬药材标准的制定
        第六节 小结
    第二章 小飞蓬各有效部位的提取、含量测定及生物活性筛选
        第一节 小飞蓬总多糖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第二节 小飞蓬总皂苷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第三节 小飞蓬总蛋白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第四节 小飞蓬总有机酸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第五节 小飞蓬总黄酮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第六节 小飞蓬各有效部位抗肿瘤活性的筛选
    第三章 小飞蓬总黄酮有效部位纯化工艺的研究
        第一节 小飞蓬总黄酮有效部位提取工艺优选
        第二节 小飞蓬总黄酮有效部位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的研究
        第三节 小飞蓬总黄酮有效部位精致工艺的研究
        第四节 小飞蓬总黄酮有效部位纯化精制工艺的药理活性跟踪
    第四章 小飞蓬总黄酮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研究及质量控制研究
        第一节 小飞蓬总黄酮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第二节 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总结与讨论
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4)灯盏花素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灯盏花素的提取分离
2 灯盏花乙素的合成
    2.1 5, 6, 7, 4′-四乙酰氧基黄芩素的合成
    2.2 7位取代为葡萄糖醛酸甙的合成 (即灯盏花乙素的合成) :
3 灯盏花素的药理及临床应用
    3.1 药理活性
        3.1.1 心血管药理活性
        3.1.2 改善肾功能
        3.1.3 防治肝纤维化
        3.1.4 保护实验性高眼压视神经
    3.2 临床应用
4 小 结

(5)中药灯盏花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生药学
2 化学成分研究
3 药理学研究
    3.1 对脑血管的作用
    3.2 对心血管的作用
    3.3 对血凝的作用
    3.4 对微循环障碍及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3.5 其它药理作用
    3.6 急性毒性试验
    3.7 亚急性毒性试验
    3.83H-灯盏乙素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22]
4 临床使用概况
5 结语

(6)野黄芩苷的药物动力学及代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野黄芩苷的药理作用
        1.1.1 抗氧化作用
        1.1.2 对心脑血管的作用
        1.1.3 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1.1.4 抗炎及抗癌作用
        1.1.5 其他药理作用
    1.2 野黄芩苷的临床应用
        1.2.1 治疗脑梗塞
        1.2.2 治疗冠心病及心绞痛
        1.2.3 辅助治疗糖尿病肾病
        1.2.4 治疗突发性耳聋
        1.2.5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1.2.6 预防动脉硬化
        1.2.7 镇静作用
        1.2.8 抗纤维化作用
        1.2.9 治疗老年痴呆及中风后遗症
        1.2.10 其他临床用途
        1.2.11 联合用药
    1.3 不良反应
    1.4 定量分析方法
        1.4.1 紫外分光光度法
        1.4.2 高效液相色谱法
        1.4.3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1.4.4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1.5 野黄芩苷的药物动力学及代谢研究进展
    1.6 药物动力学及药物代谢研究在药物研究开发中的作用
    1.7 研究目的及实验方案
第二章 野黄芩苷在大鼠,Beagle犬及人体内的吸收动力学研究
    2.1 野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动力学研究
        2.1.1 药品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1.3 试验动物
        2.1.4 给药方案与样品采集
        2.1.5 测定大鼠血浆中野黄芩苷的HPLC-UV法的建立
        2.1.5.1 色谱条件
        2.1.5.2 野黄芩苷系列标准溶液及内标溶液的配制
        2.1.5.3 血浆样品预处理
        2.1.5.4 分析方法的确证
        2.1.5.5 血浆样品的测定
        2.1.6 大鼠给药后血浆浓度及药物动力学参数
        2.1.7 讨论
        2.1.7.1 色谱条件
        2.1.7.2 内标物的选择
        2.1.7.3 血浆样品预处理
        2.1.7.4 野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动力学特点
        2.1.8 小结
    2.2 野黄芩苷在Beagle犬体内的吸收动力学研究
        2.2.1 药品与试剂
        2.2.2 仪器与设备
        2.2.3 试验动物
        2.2.4 给药溶液的配制
        2.2.5 给药方案与血样采集
        2.2.6 测定Beagle犬血浆中野黄芩苷的HPLC-UV法的建立
        2.2.6.1 色谱条件
        2.2.6.2 野黄芩苷系列标准溶液及内标溶液的配制
        2.2.6.3 血浆样品预处理
        2.2.6.4 分析方法的确证
        2.2.6.5 血浆样品的测定
        2.2.7 Beagle犬给药后血浆浓度及药物动力学参数
        2.2.8 讨论
        2.2.8.1 色谱柱的选择
        2.2.8.2 流动相的优化
        2.2.8.3 内标物的选择
        2.2.8.4 血浆样品的预处理
        2.2.8.5 野黄芩苷在Beagle犬体内的吸收动力学特点
        2.2.9 小结
    2.3 灯盏花素人体生物利用度预实验
        2.3.1 药品与试剂
        2.3.2 仪器与设备
        2.3.3 给药方案与血样采集
        2.3.4 测定人血浆中野黄芩苷的HPLC-UV法的建立
        2.3.4.1 色谱条件
        2.3.4.2 野黄芩苷系列标准溶液及内标溶液的配制
        2.3.4.3 血浆样品预处理
        2.3.4.4 分析方法的确证
        2.3.4.5 血浆样品的测定
        2.3.5 血药浓度及药物动力学参数
        2.3.6 讨论
        2.3.6.1 色谱条件
        2.3.6.2 野黄芩苷的血药浓度及在人体内的吸收动力学特点
        2.3.6.3 灯盏花素人体生物利用度
        2.3.7 小结
    2.4 总结
第三章 野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
    3.1 药品与试剂
    3.2 仪器与设备
    3.3 试验动物
    3.4 给药方案与组织样品采集
    3.5 同时测定组织中野黄芩苷及野黄芩素的HPLC-UV法的建立
        3.5.1 色谱条件
        3.5.2 标准系列溶液及内标溶液的配制
        3.5.3 组织样品预处理
        3.5.4 分析方法确证
    3.6 野黄芩苷与野黄芩素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3.7 讨论
        3.7.1 色谱柱的选择
        3.7.2 流动相的优化
        3.7.3 组织样品预处理
        3.7.4 野黄芩苷与野黄芩素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3.8 小结
第四章 野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的代谢研究
    4.1 药品与试剂
    4.2 仪器与设备
    4.3 试验动物
    4.4 给药方案与尿,粪及胆汁样品的收集
        4.4.1 给药溶液的配制
        4.4.2 尿,粪及胆汁样品的收集
    4.5 尿,粪及胆汁样品中代谢产物的分离分析与鉴定的收集
        4.5.1 尿,粪及胆汁样品的预处理
        4.5.2 尿,粪及胆汁样品中代谢产物的HPLC初步分析
        4.5.2.1 色谱条件
        4.5.2.2 典型色谱图
        4.5.3 LC/MS~n法分离鉴定大鼠尿及胆汁中代谢产物
        4.5.3.1 色谱条件
        4.5.3.2 质谱条件
        4.5.3.3 大鼠尿及胆汁中代谢产物的分析鉴定
    4.6 大鼠尿中代谢产物的分离制备
        4.6.1 给药溶液的配制
        4.6.2 给药方式与尿样的收集
        4.6.3 尿中代谢产物的分离制备
        4.6.4 尿中代谢产物的结构鉴定
    4.7 野黄芩苷在大鼠尿体内的代谢途径
    4.8 讨论
        4.8.1 色谱条件
        4.8.2 尿,粪及胆汁中代谢产物的特点
        4.8.3 与两篇相关文献的比较
    4.9 小结
第五章 野黄芩苷对大鼠肝微粒体CYP450酶的影响
    5.1 药品与试剂
    5.2 仪器与设备
    5.3 试验动物
    5.4 主要溶液的配制
    5.5 大鼠肝微粒体的制备
        5.5.1 给药方案
        5.5.2 肝微粒体的制备
    5.6 大鼠肝微粒体P450总量及蛋白含量的测定
        5.6.1 大鼠肝微粒体P450总量的测定
        5.6.2 野黄芩苷对大鼠肝微粒体P450总量的影响
        5.6.3 大鼠肝微粒体蛋白总量的测定
        5.6.4 野黄芩苷对大鼠肝微粒体蛋白含量的影响
    5.7 野黄芩苷对大鼠肝微粒体CYP 1A2活性的影响
        5.7.1 肝微粒体的孵化
        5.7.2 样品预处理
        5.7.3 HPLC测定方法的建立
        5.7.3.1 色谱条件
        5.7.3.2 对乙酰氨基酚和非那西丁系列标准溶液及内标溶液的配制
        5.7.3.3 分析方法确证
        5.7.3.4 肝微粒体孵化样品的测定
        5.7.4 结果与讨论
        5.7.5 小结
    5.8 野黄芩苷对大鼠肝微粒体CYP 2E1活性的影响
        5.8.1 肝微粒体的孵化
        5.8.2 样品预处理
        5.8.3 HPLC测定方法的建立
        5.8.3.1 色谱条件
        5.8.3.2 6-羟基氯唑沙宗和氯唑沙宗系列标准溶液及内标溶液的配制
        5.8.3.3 分析方法确证
        5.8.3.4 肝微粒体孵化样品的测定
        5.8.4 结果与讨论
        5.8.5 小结
    5.9 野黄芩苷对大鼠肝微粒体CYP 3A活性的影响
        5.9.1 肝微粒体的孵化
        5.9.2 样品预处理
        5.9.3 HPLC测定方法的建立
        5.9.3.1 色谱条件
        5.9.3.2 1’-羟基咪达唑仑和咪达唑仑系列标准溶液及内标溶液的配制
        5.9.3.3 分析方法确证
        5.9.3.4 肝微粒体孵化样品的测定
        5.9.4 结果与讨论
        5.9.5 小结
    5.10 总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附录

(7)一年蓬有效成分研究及其结构修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英文提要
前言
文献综述
    1 化学成分
        1.1 萜类
        1.2 黄酮类
        1.3 咖啡酰类化合物
        1.4 吡喃酮类
        1.5 其它类化合物
    2 药理作用
        2.1 扩张脑血管和冠脉血管的作用
        2.2 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2.3 降低血液粘度
        2.4 抗癌作用
        2.5 抗炎、镇痛、解热作用
        2.6 对视神经的作用
        2.7 对缺血脑组织的影响
        2.8 其它作用
    3 小结
实验研究 糖的酰化及糖苷研究综述
    一、糖的酰化
        1.酰基类保护基
        2.酰基的脱除
    二、糖苷研究
        1 相转移催化法
        2 糖苷合成酶法
        3 仪器与材料
        4 实验方法
        5 合成部分
        6 小结与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9)飞蓬的化学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英文提要
前言
文献综述
材料与方法
    1 药材、试剂与仪器
    2 提取分离
        2.1 飞蓬乙醚浸膏和乙醇膏的提取
        2.2 化合物Ⅰ的分离纯化
        2.3 化合物Ⅱ的分离纯化
        2.4 化合物Ⅲ的分离纯化
        2.5 化合物Ⅳ的分离纯化
        2.6 化合物Ⅴ的分离纯化
        2.7 化合物Ⅵ的分离纯化
结果
    1 化合物Ⅰ
    2 化合物Ⅱ
    3 化合物Ⅲ
    4 化合物Ⅳ
    5 化合物Ⅴ
    6 化合物Ⅵ
结论与分析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花芪通脉颗粒剂的药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正文
    1 选题依据
    2 花芪通脉颗粒处方及工艺研究
        2.1 处方组成及研究概况
        2.2 提取工艺的研究
        2.3 制剂成型工艺的研究
        2.4制剂成型的研究
        2.5中试放大研究
    3 花芪通脉颗粒质量标准的研究
    4 花芪通脉颗粒初步稳定型的研究
    5 花芪通脉颗粒主要药效学实验研究
总结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四、灯盏细辛化学成分的研究(第一报)(论文参考文献)

  • [1]灯盏花的研究进展[J]. 张举成,任驰,肖兰英. 红河学院学报, 2005(06)
  • [2]灯盏花研究近况[J]. 马宇辉,罗国安,王义明. 中成药, 2004(01)
  • [3]小飞蓬有效部位化学成分及质量标准研究[D]. 毕胜男.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09(02)
  • [4]灯盏花素的研究进展[J]. 崔建梅,吴松.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3(03)
  • [5]中药灯盏花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张峻,李雪松,张卫东. 药学实践杂志, 2002(02)
  • [6]野黄芩苷的药物动力学及代谢研究[D]. 杨炳华. 沈阳药科大学, 2004(01)
  • [7]一年蓬有效成分研究及其结构修饰[D]. 朱继忠.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08(04)
  • [8]云南不同产地灯盏细辛药材总黄酮测定和紫外光谱对比研究[J]. 唐丽萍,谭钦刚,龚云麒,宗亚丽,饶高雄.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5(03)
  • [9]飞蓬的化学成分研究[D]. 刘琬晖.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07(04)
  • [10]花芪通脉颗粒剂的药学研究[D]. 周军. 第四军医大学, 2006(11)

标签:;  ;  ;  ;  ;  

灯盏细辛化学成​​分研究(第一次报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