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与小学自然的关系

初中生物与小学自然的关系

一、初中生物与小学自然的联系(论文文献综述)

罗丹晨[1](2015)在《初中生物教学与小学科学衔接的研究》文中指出初中生物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生命世界部分教学的进一步延续和提升。但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小学阶段教育教学与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是分开进行管理的,导致中小学教师之间缺乏交流,中小学教学难以顺利衔接。初中生物教师通常不清楚小学科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导致中小学生物教学的衔接情况不容乐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学习者接受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初中生物教学与小学科学的有效衔接,将有助于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对学生和教师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初中生物教学与小学科学的衔接进行了研究:第一,初中生物学教学与小学科学衔接研究概述。本部分研究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书籍文献资料,界定了教育衔接等相关概念,阐述了与本研究相关的理论基础,以及初中生物学教学与小学科学衔接研究的现状。第二,初中生物教学与小学科学的衔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本部分研究在对中小学课程标准和现行教材进行仔细研读的基础上,编制了“初中生物教学与小学科学的衔接现状(分为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的调查问卷。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当前初中生物教师在课程目标的设置、教材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用等方面与小学科学的衔接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三,初中生物与小学科学生命世界部分的对比分析及衔接研究。本部分研究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教材等方面,对初中生物与小学科学生命世界部分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进行教学衔接的要点和启示。第四,初中生物教学与小学科学衔接策略分析。本部分研究结合调查结果和对初中生物学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衔接研究,分析了加强初中生物教学与小学科学衔接的策略:(1)增强教师的教学衔接意识;(2)优化初中生物教学,顺利衔接过渡;(3)关注学生的学习变化,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本研究为一线教师提供了有针对性的衔接理论依据和可操作性强的衔接策略,对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刘泉[2](2017)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与初中生物衔接的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小学科学和初中生物的共同教育目标之一,但是小学和初中分属于不同的教育阶段,在生物学相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均存在显着差异,且由于小初管理分立,导致教师间缺少交流,中小学教育难以顺利衔接。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小学高年级是由小学向初中过渡的关键阶段,在该阶段进行生物教学衔接研究可望为学生进入初中后,更快地适应中学生物学习方式和教师的知识传授方式打下基础。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案例分析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科学向初中生物教学过渡的衔接教学进行研究:第一,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查阅了近二十年来有关生物教育衔接的相关文献,在充分分析小学科学“生命世界”与初中生物教育衔接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确定本研究的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二,在界定本课题中“教学衔接”定义的基础上,借助于文献资料,分别从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角度梳理支撑衔接教学研究相关的理论基础,从理论层次论证了本研究课题提出的必要性。第三,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在课程理念的提出、还是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都体现出了由小学向初中的延续性和发展性,这也为我们研究小初衔接教学策略提供了可行性和导向性;但是由于小学科学为综合性课程、而初中生物为专业性课程,并且考虑到小学和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因此两者在知识内容的编排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为有利于衔接教学,建议根据初中生物知识结构体系、将小学科学“生命世界”相关内容重新整合为“生命体的结构层次”、“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生物圈”、“生物圈中的人”、“动物”、“植物”、“健康”七个主题。第四,在进行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分析调查结果,利用教学案例分析的形式,提出可行的课堂衔接教学策略。并结合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分析结果,从教学态度、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三方面为小学高年级科学课堂进行生命科学衔接教学提出了一般性建议:(1)从教学态度上:小学科学高年级教师应增加与初中生物教师的教学交流,在教学的多方面进行沟通,利用这种方式改善小学高年级生命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2)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小学高年级教师应当增设生物探究性实验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初级的生物学科探究的思维模式。(3)从教学方法上: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肯定是有差异的,因此在小学高年级的教学中要适当的改变或结合初中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转变学习的思维。

林治妍[3](2018)在《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学衔接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小学科学课程是初中生物学课程学习的基础,初中生物学课程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生命科学领域的延伸与拓展。但是在目前,中小学教师之前缺乏必要的交流,小学科学教师不清楚初中的课程标准等,把握不住度,而初中生物学教师不清楚小学科学的课程标准以及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导致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学教学衔接不畅等问题。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探讨,既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且在师、生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的是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学衔接问题进行了研究:第一,对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学衔接进行研究概述。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阐述了学段、衔接、学段衔接、教学衔接相关概念,解释了相关的理论基础,介绍了国内外衔接教育研究的现状。第二,对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学衔接关联性进行分析,一方面,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课程标准、教学方法等为着眼点,通过对比分析方式就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学进行探讨。另一方面,从教材编排、内容衔接等方面,同样采用对比分析方式研究了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学的教材内容,发现二者在多方面存在衔接间断、重复、互补和递进等衔接关系。第三,为了进一步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学的教学衔接问题,对小学科学教师、初中生物学教师以及初中生三者关于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学衔接问题进行调查分析。通过以上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如下:第一,通过对研究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教育衔接问题在近年来受到了很大的关注,且在横向、纵向两维度上取得了显着成就,促进其内涵的不断的丰富,并为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理论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的问题,更多的研究关注点在理论层面,对于小学和初中教学的衔接的关键点没有较为详细的研究,对于衔接提出的策略缺少实践的支撑。第二,分析二者的衔接关联性发现,无论从认知规律的特点,还是从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看小学科学课程与初中生物学课程的衔接,二者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又存在着递进的关系,因此“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过程性”的基本理念都应该被教师重视。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合适的教学,采用螺旋式的教学方法既遵从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有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第三,通过对初中生物学、小学科学教师的问卷调查,了解到,大部分教师对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不甚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学生们自身的基础知识,也没有考虑到与小学科学课程进行衔接。对初中学生的调查,发现与小学科学课程相比较,初中生物课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对于能提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人堪忧。第四,以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学的教学衔接现状为着眼点,提出了几种有利于衔接的策略。包括:搭建互动平台,加强小学科学教师与初中生物学教师的交流;加强师资建设,提高小学科学教师队伍水平;理顺学段目标,促进小学不分科教学与初中分科教学顺利过渡;推进教材改革,注重学段间教学内容的衔接;兼顾学制学段,施行九年一贯制教学。同时还从衔接的具体方法入手,分别对小学科学课程和初中生物学课程教学提出具体衔接方法,其中对于小学教师的建议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把握好教学深度;注重能力培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以兴趣为导向,培养学生对于自然学科的积极情感。对于初中教师的建议是:重视不同学段课标分析,找寻衔接点;优化教学内容,实施建构主义的衔接教学方法,具体内容为在学情分析中体现衔接、在导入环节体现衔接、在认知水平上体现衔接、在学习方法上体现衔接、在情感培养上体现衔接。

张洁[4](2018)在《初中生物学与小学科学“生命世界”教学衔接的研究》文中指出社会是一个大系统,教育是其中的子系统,而小学学段和初中学段的教学是教育系统中的两个要素。其中,初中生物是小学科学的高一级学段,小学科学是初中生物的知识与能力基础,两者有着密切的衔接关系,必须把这两个要素紧密衔接,而不可孤立施教,才能形成具有良好教育功能的整体。因此,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比较分析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初中生物学与小学科学“生命世界”的教学衔接进行研究,以此探寻初中生物教师教学衔接策略,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首先,本研究阐述了与教学衔接有关的理论基础,论证了开展本研究的理论意义。接着,通过发放问卷来调查初中生物学与小学科学教学衔接的情况,调查对象为成都市5所中学的初中生物教师和学生,得出如下结论:初中生物教师对小学科学教材和课程标准并不熟悉,且两个学段教师交流较少,与小学科学进行教学衔接的工作有待加强。分析学生问卷后发现,初中学生刚入初中时不太适应初中知识的难度,也不能灵活用好学习方法,缺乏预习习惯,学习自主性较弱。此外,他们肯定了小学科学知识对初中生物学习的助学作用,但部分学生需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回顾小学科学知识。其次,通过比较分析初中生物学与小学科学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找出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转化成教学衔接点。比较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两者都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倡探究性学习,但小学科学课程注重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只要求学生知道和认识生命现象,而初中生物注重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内部的结构和功能关系,对学生知识和能力要求更高;两者教材编写体例不同,小学科学教材中有关生命世界的知识简单易懂,初中生物教材知识难度与广度增大,对概念和知识体系阐述更准确。然后,将小学科学新旧版本课程标准进行比较,找出两者与初中生物教学衔接有关的变化,帮助初中生物教师把握教育动态,实施好教学衔接。结果如下:新版课标增加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目标,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求更高。此外,小学科学新旧版本课程标准中有关生命世界的课程内容相差不大,但新版课标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提高,突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最后,针对初中生物教师提出如下教学衔接策略:加强教师的衔接意识、加强中小学教师的交流和学习、帮助学生适应初中生活、衔接教法和学法以及衔接教学内容。文章最后给出了2个初中生物教学案例。

周丽威[5](2020)在《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 ——基于有机哲学价值论的审思》文中研究指明教科书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小课本大启蒙已经成为教科书研究领域的共识。教科书不仅是知识载体,更是价值载体。习近平关于“教科书是国家事权”的重要论断为我国教科书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新时代教科书建设面临大众化、全球化等诸多困境,教科书建设必须积极回应时代挑战,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实基础。因此,如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地融入教科书建设,如何保持我国教科书建设方向的正确性等重要问题亟须各学科加强教科书价值取向方面的研究。目前,语文、政治等科目的中小学教科书的价值溯源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嬗变研究尚处于缺位状态。习近平主席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上强调广泛借鉴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近年来,怀特海有机哲学日益受到学界关注。“怀特海全集翻译与研究”成为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选题之一,世界着名的生态经济学家、美国国家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小约翰·柯布认为有机哲学是解决哲学乃至社会科学问题的突破口。再者,我国着名学者王南湜提到“将怀特海与马克思有机结合”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鉴于怀特海有机哲学价值理论深刻的洞见性,其对教科书理论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对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的选择、确定和改进具有理论指导作用。本研究主要以文献法、内容分析法、历史比较法为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法,对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进行梳理,提炼不同时期教科书出版总体特征。通过内容分析法,依据构建的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分析框架,从教科书内容、教科书呈现方式、课程标准、教科书编写主体四个维度,探寻不同时期教科书的价值取向。运用历史比较法,对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的发展历程做纵向梳理和横向比较,概括其嬗变特点和存在问题,并进一步指出有机哲学视阈下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的编写旨趣。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经历了偏重结构主义取向的教科书、侧重实用主义取向的教科书和走向多元取向的教科书三个阶段。我国现代意义上的中学生物教科书,始于清朝末年,是西学东渐的产物。在急于求成的应用心理下,教科书被赋予了“救世”的价值。这一时期国人主要将西方教科书的结构“舶来”,呈现出“依葫芦画瓢”的结构主义取向;之后,生物学经历了短暂的学科大发展,特别是实用主义在我国大行其道的时期,生物教科书的体验性、实用性理念被提出;自新中国成立到新课改前夕,生物教科书发展历经波折,从仿苏的一元取向到兼收并蓄各方文化,生物教科书也进行了一纲多本式的形态学和知识论的改变。纵观我国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变迁历程,呈现出典型的从本质到多元的发展特点:在课程目标取向上,从知识取向到素养取向;在生物教科书内容取向上,从博物到生物学;在生物教科书编写主体取向上,专业性、学术性日益凸显;在教科书呈现方式取向上,由教材取向转向学材取向;在坚持的宏观理念上,政治取向贯穿始终。从目标、内容、编写者取向、呈现方式以及理念上均体现出了本质到多元的路向。通过文本分析,发现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主要有以下问题:本质主义视阈下对结构的过度强调;反本质层面过于强调科学的浪漫精神;在二者融合的视角下看,本质和反本质的均质化造成取向的平均主义。最后,本研究从有机哲学视阈对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进行前瞻,提出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多种可能路径:在目标建构上,生物教科书要凸显生物圈命运共同体;在编写思维上,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要注重关系性思维;在课程理解上,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要融合逻辑理解和审美理解;在课程愿景上,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要回归五彩缤纷的生活。在此基础上,指出生物教科书的编写需要注重整体性维度、生态性维度、生活性维度和教育性维度。厘清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嬗变的历程、特征及问题,不仅需要一种历史学视角的经验总结,更需要一种本体意义上的透视,从价值取向的视角进行一种有机哲学式的审思既能助益我国教科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能为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理论的完善注入新的活力。

赵形[6](2020)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表现性评价的应用探索》文中认为本研究是以台北一所初中生物课堂为对象,论证在初中生物课堂中运用表现性评价的效用及意义,并提出对于生物教师、学生和其他教育人员的改进建议,以求建立完善健康的评价体系。与传统的客观评价方式相比,表现性评价是一种看重学生实作能力和表现能力的更为直接也更为复杂的评价学生的方式,是利用学习者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来解决复杂问题或完成与真实生活相近或接近的表现性任务的一种评价方式。文章共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课堂观察法与教育实验法等四种研究方法:参阅诸多历史文献和已有研究结论,设计出“初中生物课堂上的表现性评价”课堂观察记录表,对生物课堂中的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利用教育实验法研究学生在应用表现性评价前后的成绩变化情况,并列举教学设计实例与课堂实例分析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应用表现性评价的可行性。用教育统计软件SPSS 25.0对实验数据结果进行对比,综合其他几种研究方法的数据和资料支撑,研究发现,在课堂中应用表现性评价对学生发展有较大的正向积极作用:其一是学生的生物学科平均成绩均有显着提高,其二是学生的表现能力与现实应用能力得到显着提升,其三是学生的评价素养等具有良好的发展。文章根据研究结果,对一些直接或间接教育力量均提出了相应建议:建议教师熟练掌握表现性评价原理,并控制其应用过程;建议学校转变原有评价观念,积极接受并宣传新的评价方式;建议教育主管部门为学校提供开展表现性评价的物质保障为教师提供适当的培训与交流;建议家长理解并大力支持学校的评价方式改革;建议相关社会力量携手努力,共同创设便于表现性评价应用的大环境。文章的成果价值还包括:阐述了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利用表现性任务实施表现性评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实验中所使用的评价模式科学性及可行性,论证了可将此评价模式在其他学科或领域加以推广应用的原因,对于完善评价体系具有重要影响。

鲁银婧[7](2014)在《贵阳市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学教学衔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课程设置3-6年级为综合的科学,初中7、8年级为分科的生物学、物理、化学。初中生物学教学,是在小学科学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更高层次的自然科学教育。只有将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学的教学有机的衔接起来,才能构建一个科学、完整的生物学科知识体系。随着全国新课程改革的进行,综合科学与分科生物学的衔接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学科之间的衔接研究对学生的科学与生物学学习、教师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贵阳市小学阶段的综合课程和初中阶段的分科课程的教学的基本情况为基础,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生命世界部分与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进行比较分析。通过问卷,对贵阳市部分初中学生学习情况、小学科学教师与初中生物学教师的教学衔接情况等进行调查。对小学科学和初中生物学课程衔接进行分析表明,小初中生物课标在课程理念上具有较强的统一性与衔接性。从主题来看,小初内容相对完整,但各有侧重,课程内容上存在着明显的衔接点,内容标准衔接关系包括相同、递进和补充。因此,小初老师要重视这些衔接点的教学,在教学中构建知识网络,通过帮助学生使他们能在原有的知识网络上不断修正、补充和完善。通过问卷调查表明:(1)大部分学生对科学和生物学感兴趣,但部分学生觉得初中相比小学的内容难度增大,13%的学生表示比小学科学兴趣要低,近一半的学生在适应初中的教法过渡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调查显示,目前大部分小学科学教师较为年轻,并有许多与科学专业无关的教师从事科学教育,教学经验尚不够丰富,部分教师对课程标准仍不熟悉。教师的衔接意识浅,很多小学和初中教师都较少注意到小初内容的衔接,且相互间的教学交流和沟通欠缺。这些都是影响教学衔接的重要因素之一。(2)在小学阶段,学生未掌握课前预习、课堂笔记、实验前准备等学习习惯,对老师的依赖性强,学习主动性和质疑能力不强,重记忆和模仿。初中生刚开始逐渐养成学习习惯,并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中开始学会探究和感悟。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注重培养学生在实验中的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3)尽管大部分小学科学教师注重在教学中运用包括探究、引导在内的多种方法,但有15%的科学教师很少开设生物实验课。在教学中大部分老师多采用演示和示范实验,以及讲解实验来代替学生动手做实验,或直接给出探究问题;大部分教师更多关注学生思维水平和活动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课堂表现的积极性,而对学生探究意识的评价则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些可能是影响学生发现和提出探究问题、设计实验思路的能力等较弱,学生探究意识整体较差的原因。

刘宏[8](2020)在《小初衔接视角下初中科学教学的研究 ——基于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的分析》文中提出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是前后衔接的有机整体,做好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将有利于提高九年义务教育质量。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数英等学科的小学和初中课程标准编写不再是分段进行,而是统筹于九年义务教育进行编写,这从课标的高度有效整合了小学和初中的前后联系。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初中理科教学仅有浙江省实行理科综合教学,其课标的制定也是分学段实行,不可避免地导致小初衔接困境。鉴于此,怎样在小初衔接角度下完善初中科学的教学,帮助学生顺利将小学科学的知识内容转化为构建初中科学知识体系的先前经验。只有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深入教师对九年义务教学衔接的认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九年义务教育中科学教学的质量。本研究在查阅国内外有关衔接教学的基础上,整理了目前衔接教学的研究范围和成果,从中发现有关小初科学衔接教学的研究较少,现有研究不够系统,无法为一线教师提供可实践的衔接建议。结合当下浙江省小初科学教学的衔接现状提出了研究的主题和内容,进行了概念界定,梳理了本研究主题的理论依据。本研究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小初科学课程标准和教材衔接的研究,力图从中发现衔接的依据,在现有课标和教材的前提下,提出怎样做好衔接工作。其中,对小初课标的研究将从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内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小初科学的衔接现状。接着,根据小初科学课标的比较分析,梳理教材中小初重要衔接主题的编排与呈现,分析总结出现有衔接编排对于教学的启发:促进概念教学、延伸应用教学、深入探究教学和有利于态度教学,同时提出自己在实际教学中产生的教学疑惑。第二部分是小初科学教学衔接现状的问卷调查研究。本部分分为对小初科学教师的调研和对小学六年级及初中七年级学生的问卷研究。依据课标和教材,编制了相应的问卷。对教师的学历专业背景、教师的教学方法、对科学学科其他学段的了解、对小初衔接主题的重难点界定四个方面了解教师的衔接意识。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化及原因、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反馈、学习习惯的变化和已有知识经验的诊断几个方面分析学生的适应情况同时提供给教师改善教学的学情基础。在分析课标、教材和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提出了做好衔接工作的建议: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小初教师的沟通;推广9年一贯制学校,划分出隐形新学段;创造性使用教材;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

高艳娇[9](2018)在《互动式教学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互动式教学是从古至今许多学者们所追求的优秀教育教学方法。1982年后,随着互动式教学概念的正式提出,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其发展和研究越来越快,从简单的师生互动,到多元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互动式教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在多学科、多学段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2014年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提出,到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教育正在发生的重大的变革,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过程中,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互动式教学在提升核心素养的作用上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互动式教学能够有效解决目前生物学教学现状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不匹配的冲突。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互动式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基本理论进行深度研究,并通过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和课堂观察法,分析互动式教学在提升核心素养方面的作用。在研究过程中,基于互动式教学与核心素养的理论基础,建构了提升核心素养的互动式教学模型,并据此分析在知识教学与实验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提升核心素养的方法策略。在知识教学中应用互动式教学,是通过创设多种情境提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度;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让学生在互动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提升核心素养;通过目标反馈对学生知识内容的学习与核心素养的提升进行监测;通过多元的学习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关注知识内容本身,更加关注互动式教学在提升核心素养方面的优势。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理论提升的流程开展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能够通过观察法、资料分析法和科学探究法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对生命观念进行概括、对科学方法进行总结,同时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

杨曼[10](2019)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嵌入科普的实践探究 ——以八年级上册为例》文中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普教学推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生物教学中需要添加一些趣味性强且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的内容。而在生物教学中嵌入科普的应用能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提高生物学习成绩,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目前在生物教学中嵌入科普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亟待加强。本文采用了文献阅读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试卷检验法和对比分析法等方法,通过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嵌入科普知识的应用,探究科普对学生学习生物的有效帮助,以及提高教师在科普教学实践中的教学能力和学科专业素养。本文首先通过研读文献,对相关科普的概念进行总结。接着结合理论基础、研究现状和运用范围梳理出科普的意义。然后在实习学校进行教师访谈和学生问卷调查,主要是对实习学校的科普教学现状、教师对科普教学的态度、以及学生的学情和渴望的科普形式进行了解。从而分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科普的必要性。最后结合生物教学中嵌入科普的现状,提出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科普的建议。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得出,(1)经过一个学期的嵌入科普实践教学,实验班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强于对照班。(2)实验班进行嵌入科普后,学生对问卷内科普知识的了解程度明显加强。(3)两个班前测成绩的平均分相差0.16分,后测相差5.54分,嵌入科普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生物成绩。(4)在生物教学中嵌入科普,增强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5)通过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嵌入科普,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嵌入科普能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课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

二、初中生物与小学自然的联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初中生物与小学自然的联系(论文提纲范文)

(1)初中生物教学与小学科学衔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衔接
        1.2.2 教育衔接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3.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方法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学科理论基础
    2.2 系统论
    2.3 教育心理学理论基础
        2.3.1 认知发展理论
        2.3.2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2.3.3 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
        2.3.4 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
3 初中生物教学与小学科学衔接现状调查及分析
    3.1 调查内容设计
    3.2 调查方法和调查对象
    3.3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3.3.1 教师基本情况
        3.3.2 对课程目标的认识
        3.3.3 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的应用情况
        3.3.4 生物学实验课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用情况
        3.3.5 初中生物教师的教学与小学科学的衔接情况
    3.4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3.4.1 学生学习兴趣的变化和原因
        3.4.2 学生学习习惯的变化
        3.4.3 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反馈和期望
        3.4.4 学生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变化
    3.5 调查结论
4 初中生物与小学科学生物部分课程标准及教材的衔接研究
    4.1 研究方法
    4.2 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生命世界部分的比较分析
        4.2.1 初中生物学与小学科学课程性质的比较分析
        4.2.2 初中生物学与小学科学课程基本理念的比较分析
        4.2.3 初中生物学与小学科学课程目标的比较分析
        4.2.4 初中生物学与小学科学生命世界部分课程内容的比较分析
        4.2.5 小结
    4.3 初中生物学教材与小学科学教材生命世界部分的比较分析
        4.3.1 初中生物学教材与小学科学教材编写体例比较
        4.3.2 初中生物学教材与小学科学教材生命世界部分的知识内容比较
        4.3.3 初中生物学教材与小学科学教材生命世界部分的实验活动比较
        4.3.4 小结
5 加强初中生物教学与小学科学衔接的策略
    5.1 增强教师的教学衔接意识
        5.1.1 搭建平台,加强初中生物教师与小学科学教师的交流
        5.1.2 发挥教师教学用书的作用,为教学衔接提供指导
    5.2 优化初中生物教学,顺利衔接过渡
        5.2.1 注重教学内容的衔接,搭建支架,建立联系
        5.2.2 顺应变化规律,实现教学方式的衔接
        5.2.3 注重生物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知识
    5.3 关注学生的学习变化,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5.3.1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3.2 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学习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附录Ⅱ
附录Ⅲ
附录Ⅳ
致谢

(2)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与初中生物衔接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中小学生物教学衔接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教育衔接的定义
    2.2 学习理论基础
        2.2.1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2.2.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2.3 建构主义理论
        2.2.4 人本主义理论
第3章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与初中生物衔接的比较分析
    3.1 课程标准比较与分析
        3.1.1 课程性质比较与分析
        3.1.2 课程理念比较与分析
        3.1.3 课程目标比较与分析
    3.2 教材比较分析
        3.2.1 课程内容组成比较与分析
        3.2.2 教材编排体例比较
        3.2.3 小学科学与初中教材中有利于教育衔接的内容整合对比
第4章 小学科学课堂就学与初中生物衔接现状调查
    4.1 教师基本情况
    4.2 常用的教学方法
    4.3 教材实验开出率
    4.4 教学准备中对学生的关注
    4.5 教师对衔接教学的认知态度
    4.6 小学高年级学生对初中生物课程的态度调查
        4.6.1 调查问卷结果综合分析
第5章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与初中生物衔接策略研究
    5.1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与初中生物衔接策略
        5.1.1 教学观念的衔接
        5.1.2 教学内容的衔接
        5.1.3 教学方法的衔接
        5.1.4 学习指导方法的衔接
    5.2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与初中生物衔接案例分析
        5.2.1 中小学生命科学课堂教学衔接策略研究——以“细胞”知识为例
        5.2.2 中小学生命科学课堂教学衔接策略研究——以“生物与环境”知识为例
    5.3 小学高年级“生命世界”课堂教学与初中衔接策略建议
        5.3.1 教师转变对衔接教学的态度
        5.3.2 课堂教学设计中与初中生物的衔接过渡
        5.3.3 从教学方法入手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
    6.2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苏教版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教材目录对比
附录Ⅱ 教学衔接策略情况调查问卷(初中教师版)
附录Ⅲ 教学衔接策略情况调查问卷(小学高年级教师版)
附录Ⅳ 生物学知识学习兴趣及学习方法调查问卷(小学高年级学生版)
附录Ⅴ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版与2011版对比
致谢

(3)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学衔接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
        1.1.1 推进学段间有机衔接是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要求
        1.1.2 各学段相关学科的有效衔接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1.1.3 小学与初中学段间自然学科课程的衔接研究尚不深入
        1.1.4 小学与初中的教学经历引发对衔接问题的反思
    1.2 学段衔接领域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2.3 对本研究的启示和问题提出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学段衔接问题的界定
        2.1.1 学段衔接
        2.1.2 教学衔接
    2.2 小学科学课程与初中生物学课程的联系
    2.3 研究的理论依据
        2.3.1 系统论
        2.3.2 螺旋上升的课程观
        2.3.3 教育心理学理论基础
第3章 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学衔接关联性分析
    3.1 从小学生和初中生认知水平的角度分析
    3.2 从课程标准的角度分析
        3.2.1 从课程性质和理念看小学科学课程与初中生物学课程的衔接
        3.2.2 从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看小学科学课程与初中生物学课程的衔接
    3.3 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分析
        3.3.1 从教材模块组成分析教学方法的关联性
        3.3.2 从教材图片组成分析教学方法的关联性
第4章 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学衔接现状调查
    4.1 调查目的
    4.2 调查方法与调查对象
    4.3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编制
    4.4 调查问卷的发放、回收和整理
    4.5 调查结果与分析
        4.5.1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4.5.2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4.6 调查结论
第5章 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学教学衔接对策
    5.1 增强教师的衔接意识
        5.1.1 搭建互动平台,加强小学科学教师与初中生物学教师的交流
        5.1.2 加强师资建设,提高小学科学教师队伍水平
        5.1.3 理顺学段目标,促进小学不分科教学与初中分科教学顺利过渡
        5.1.4 推进教材改革,注重学段间教学内容的衔接
        5.1.5 兼顾学制学段,施行九年一贯制教学
    5.2 掌握衔接的策略与方法
        5.2.1 对小学科学教师的建议
        5.2.2 对初中生物学教师的建议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作者简历

(4)初中生物学与小学科学“生命世界”教学衔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与教学衔接相关的理论基础
    2.1 系统论
    2.2 螺旋上升理论
    2.3 认知发展理论
    2.4 最近发展区理论
第3章 初中生物学与小学科学教学衔接现状的调查
    3.1 初中生物教师教学衔接情况
        3.1.1 教师基本情况
        3.1.2 教法使用和学法指导情况
        3.1.3 实验课教学情况
        3.1.4 教师的教材熟悉程度和教师间交流情况
        3.1.5 教师对教学衔接的认识和应用情况
    3.2 初中学生学习情况
        3.2.1 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
        3.2.2 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3.2.3 学生对小学科学和初中生物的认识
        3.2.4 学生对生物教师教学的反馈和期望
    3.3 调查结论
第4章 初中生物与小学科学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比较分析
    4.1 初中生物学与小学科学的课程标准比较分析
        4.1.1 课程性质对比
        4.1.2 课程理念对比
        4.1.3 课程目标对比
        4.1.4 课程内容对比
    4.2 教材的比较分析
        4.2.1 教材编写体例对比
        4.2.2 教材内容对比
    4.3 研究结论
第5章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与2001年版对比
    5.1 课程性质对比
    5.2 课程理念对比
    5.3 课程目标对比
    5.4 课程内容对比
    5.5 研究结论
第6章 初中生物学与小学科学教学衔接的策略研究
    6.1 初中生物学与小学科学的衔接策略
        6.1.1 加强教师的衔接意识
        6.1.2 加强中小学教师的交流和学习
        6.1.3 帮助学生适应初中生活
        6.1.4 衔接教法和学法
        6.1.5 衔接教学内容
    6.2 教学衔接案例
        6.2.1 案例 1:《鸡卵的结构》教学设计
        6.2.2 案例 2:《食物在消化管中逐渐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教学设计
第7章 结论与反思
    7.1 研究的结论
    7.2 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学教学衔接情况(教师问卷)
    附录 B 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学教学衔接情况(学生问卷)
致谢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5)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 ——基于有机哲学价值论的审思(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事关国家事权的教科书建设需要加强价值取向方面的研究
        (二)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有助于某些社会及教育问题的解决
        (三)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嬗变的研究缺位
        (四)有机哲学价值论能为生物教科书价值审视提供一种新视阈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概念界定
        (一)教科书与生物教科书
        (二)价值取向
        (三)中学
    四、研究设计
        (一)时间范围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四)分析框架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教科书研究文献综述
        (一)教科书研究综述
        (二)生物教科书研究综述
    二、有机哲学价值论研究综述
        (一)文献检索概览
        (二)有机哲学价值理论研究综述
    三、研究现状反思
        (一)生物教科书研究的理论基础还有待挖掘
        (二)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迫在眉睫
        (三)对生物教科书的事实之思掩盖了价值之辨
        (四)有机哲学对于生物教科书研究有着强烈的可借鉴性
第二章 有机哲学价值理论
    一、价值理论生发背景及核心概念说明
        (一)价值理论生发的背景
        (二)核心概念说明
    二、价值的内涵
        (一)价值的本质:事件的内在实在性
        (二)价值的拓展:自然机体也具有自身的价值
    三、有机哲学价值论的核心范畴及构成
        (一)基本原理
        (二)事实与价值
        (三)模式理论
        (四)情感理论
        (五)有机哲学的价值构成或命题
    四、有机哲学知识价值论
        (一)知识的整体性
        (二)“认识”包含三个因素:主体、资料和主体形式
        (三)三种知觉方式:因果效验、直接表象、符号指称
        (四)科学与美不可分离
        (五)注重智慧生成
第三章 偏重结构主义取向的生物教科书(1902-1911)
    一、结构主义及结构主义取向的内涵
        (一)结构主义
        (二)结构主义取向的内涵
    二、结构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表征
        (一)结构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特点分析
        (二)结构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价值表征
    三、本时期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及总体特征
        (一)本时期生物学课程设置概况
        (二)本时期生物教科书出版总体特征
    四、对结构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总结
第四章 侧重实用主义取向的生物教科书(1912-1948)
    一、实用主义及实用主义取向的内涵
        (一)实用主义
        (二)实用主义取向的内涵
    二、实用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表征
        (一)实用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特点分析
        (二)实用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价值表征
    三、本时期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及总体特征
        (一)本时期生物学课程设置概况
        (二)生物教科书的出版概况及总体特征
    四、对实用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总结
第五章 走向多元取向的生物教科书(1949-2003)
    一、多元取向的总体特征
        (一)多元取向的内涵
        (二)多元取向的特征
    二、多元取向生物教科书的表征
        (一)多元取向生物教科书特点分析
        (二)多元取向生物教科书的价值表征
    三、本时期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及总体特征
        (一)本时期生物学课程设置概况及特点
        (二)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及总体特征
    四、对多元取向生物教科书的总结
第六章 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的有机哲学审视
    一、价值取向嬗变的特点:从本质到多元
        (一)课程目标:从知识取向到素养取向
        (二)生物教科书内容:从博物到生物学
        (三)生物教科书编写主体:专业性、学术性日益凸显
        (四)教科书呈现方式:由教材取向转向学材取向
        (五)政治取向贯穿始终
    二、价值取向的问题:基于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一种考察
        (一)偏重结构主义取向的生物教科书易于形成“呆滞的知识”
        (二)侧重实用主义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过于强调科学的浪漫精神
        (三)多元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过于均质化,忽略对比的和谐
第七章 有机哲学视阈下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的编写旨趣
    一、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应凸显命运共同体
        (一)整体宇宙观视阈下的生物圈命运共同体
        (二)生物教科书编写的整体性维度
    二、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要重视关系性力量
        (一)生态观上的担当:关系力量思维下的共享生态观
        (二)生物教科书编写的生态性维度
    三、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需融合逻辑理解和审美理解
        (一)有机哲学与生物学在生活观上的创新
        (二)生物教科书编写的生活性维度
    四、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要回归五彩缤纷的生活
        (一)有机思维下的智慧生成
        (二)教科书编写的教育性维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清末中学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
    附录2 民国时期生物教科书编着者的学科背景
    附录3 民国时期中学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
    附录4 民国时期教科书作者及其出版教科书的统计
    附录5 1949 年以来人教版生物教科书知识内容框架梳理
    附录6 1949 年以来人教版生物教科书梳理表
    附录7 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
    附录8 教科书文本汇总表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成果
致谢

(6)初中生物教学中表现性评价的应用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问题及意义
    1.2 核心概念界定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设计
    1.5 研究创新
2 理论分析
    2.1 理论基础
    2.2 表现性评价的特点、功能和理念
    2.3 应用表现性评价需要考量的因素
    2.4 生物学科适用表现性评价的原因分析
3 表现性评价应用的基本思路
    3.1 确定评价内容
    3.2 表现性任务的特征、制定原则和类型
    3.3 评价方法
    3.4 评价工具
4 初中生物课堂中的表现性评价的应用分析过程
    4.1 利用课堂观察法研究初中生物课堂中表现性评价的应用
    4.2 利用案例研究法研究初中生物课堂中表现性评价的应用
    4.3 利用教育实验法研究初中生物课堂中表现性评价的应用
5 初中生物课堂中表现性评价的应用分析结果
    5.1 初中生物课堂中表现性评价的优势
    5.2 初中生物表现性评价的教学设计程序
6 结论、建议及展望
    6.1 结论
    6.2 建议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贵阳市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学教学衔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内容及方法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衔接与教学衔接
        1.2.2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的设计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系统论
    2.2 最近发展区理论
    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3章 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比较
    3.1 课程理念
    3.2 课程目标
    3.3 课程内容
        3.3.1 课程内容组成
        3.3.2 “科学探究”内容标准
        3.3.3 课程内容的主题比较
        3.3.4 课程具体内容及学习水平分布
        3.3.5 活动安排
    3.4 小结
第4章 贵阳市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学教学衔接调查
    4.1 贵阳市部分初中学生调查分析
        4.1.1 学生学习兴趣
        4.1.2 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
        4.1.3 学生课堂参与情况调查
        4.1.4 学生探究意识的调查
        4.1.5 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适应和合作意识的调查
    4.2 贵阳市部分小初教师衔接教学情况调查分析
        4.2.1 教师基本情况
        4.2.2 教师教学方法
        4.2.3 教师处理教材情况
        4.2.4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
        4.2.5 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学教师的教学衔接情况
    4.3 调查结论
    4.4 教学衔接案例
第5章 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学教学衔接的建议
    5.1 转变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学教师的教学理念
    5.2 比较分析小学科学、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与教材,把握衔接点
    5.3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8)小初衔接视角下初中科学教学的研究 ——基于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内相关研究
        二、国外相关研究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评析
    第三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科学教学的概念界定
        二、小初衔接的概念界定
第二章 衔接教育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第二节 螺旋式课程理论
    第三节 建构主义理论
    第四节 最近发展区理论
    第五节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
第三章 初中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小初科学课程标准的比较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内容
    第二节 小初科学教材的衔接分析
        一、教材内容上的衔接
        二、教材衔接对教学的启发
        三、衔接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第四章 小初科学教学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第一节 小初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及分析
        一、学生学习兴趣的变化及原因
        二、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反馈
        三、学生学习习惯的变化
        四、衔接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二节 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及分析
        一、教师基本情况
        二、教师教学方法的比较
        三、教师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
        四、对其他学段相关学科的了解程度
        五、对小初衔接主题重难点把握的异同
    第三节 调查结论
        一、学生方面
        二、教师方面
第五章 思考与建议
    第一节 思考
        一、小初科学教师的结构差异
        二、教育生态环境的差异
        三、学生认知及思维能力的差异
        四、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
    第二节 建议
        一、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小初教师的沟通
        二、推广9年一贯制学校,划分出隐形新学段
        三、创造性使用教材
        四、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I
附录II
附录III
附录IV
附录V

(9)互动式教学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 生物学教学现状与问题
        (二) 原因分析
        (三) 通过互动式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二、核心概念
        (一) 核心素养与生物学核心素养
        (二) 互动式教学
        (三) 知识教学
        (四) 实验教学
    三、文献综述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文献简评
    四、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
        (一) 研究思路
        (二) 内容框架
    五、研究基础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基础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互动式教学
    一、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转变
        (一) 教学观念转变
        (二) 教学方式转变
    二、互动式教学提升核心素养的意义与策略
        (一) 互动式教学改善课堂环境,提升核心素养
        (二) 互动式教学提升核心素养的方法策略
    三、提升核心素养的互动式教学模型构建
        (一) 互动式教学模型的构建与解读
        (二) 提升核心素养的理论分析
第三章 知识教学中的互动式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提升学生参与度
        (一) 导入情境,激发兴趣
        (二) 课中情境,保持兴趣
    二、主题活动提升核心素养
        (一) 课中活动增加互动
        (二) 课后活动延伸学习
    三、目标反馈检验知识学习与核心素养提升
        (一) 知识目标反馈
        (二) 核心素养目标反馈
    四、学习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 量化评价明确成长目标
        (二) 语言评价引导发展方向
        (三) 非语言评价增进师生情感交流
第四章 实验教学中的互动式教学策略
    一、发现问题
        (一) 预设问题
        (二) 生成性问题
        (三) 生活实际问题
    二、解决问题
        (一) 观察法
        (二) 资料分析法
        (三) 科学探究法
    三、理论提升
        (一) 生命观念概括
        (二) 科学方法总结
        (三) 情感态度升华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初中生物学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培养一览表
    附表2 初中生物学实验内容及分布
    附表3 课堂观察量表之学生维度—定量观察
    附表4 课堂观察量表之课程维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10)初中生物教学中嵌入科普的实践探究 ——以八年级上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科普的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科普建设的现状
        1.3.2 科普研究概述
    1.4 初中生物教学现状
        1.4.1 课堂教学现状
        1.4.2 学生现状
        1.4.3 教学设备和教育资源现状
    1.5 研究思路与过程
    1.6 研究方法
2 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科普概念界定
        2.1.2 科学概念界定
        2.1.3 嵌入概念界定
        2.1.4 科学素养概念界定
    2.2 应用对象
    2.3 科普与理论基础分析
        2.3.1 科普与“做中学”理论
        2.3.2 科普与认知学习理论
        2.3.3 科普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4 科普与多元智能理论
3 实践过程
    3.1 调查对象
    3.2 选取科普内容
    3.3 案例设计
        3.3.1 《社会行为》
        3.3.2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3.3.3 《病毒》
        3.3.4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3.4 问卷设计
4 学生的科普情况分析
    4.1 教师基本情况
    4.2 学生对科普态度
        4.2.1 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及对生物科普教学的态度
        4.2.2 学生的生物科普情况调查
        4.2.3 学生希望学校开展科普的形式和科普的内容
    4.3 学校科普现状
5 初中生物教学中嵌入科普的效果检测
    5.1 问卷处理方法
    5.2 学生的生物学习情况变化分析
        5.2.1 《社会行为》章节的学习情况变化分析
        5.2.2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章节的学习情况变化分析
        5.2.3 《病毒》章节的学习情况变化分析
        5.2.4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章节的学习情况变化分析
    5.3 学生的科学素养变化分析
        5.3.1 《社会行为》章节的科学素养变化分析
        5.3.2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章节的科学素养变化分析
        5.3.3 《病毒》章节的科学素养变化分析
        5.3.4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章节的科学素养变化分析
    5.4 学生的生物成绩变化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科普提高了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6.1.2 科普帮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6.1.3 科普帮助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科学素养
        6.1.4 科普有助于核心素养的实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6.2 建议
        6.2.1 加大师资储备
        6.2.2 加强在职教师培训
        6.2.3 增加教育投入
        6.2.4 监管落实国家教育政策
        6.2.5 调节师生关系和家校关系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初中生物与小学自然的联系(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生物教学与小学科学衔接的研究[D]. 罗丹晨. 湖南师范大学, 2015(06)
  • [2]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与初中生物衔接的策略研究[D]. 刘泉. 扬州大学, 2017(01)
  • [3]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学衔接问题与对策研究[D]. 林治妍. 鲁东大学, 2018(01)
  • [4]初中生物学与小学科学“生命世界”教学衔接的研究[D]. 张洁. 西华师范大学, 2018(01)
  • [5]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 ——基于有机哲学价值论的审思[D]. 周丽威.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3)
  • [6]初中生物教学中表现性评价的应用探索[D]. 赵形.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7]贵阳市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学教学衔接研究[D]. 鲁银婧. 贵州师范大学, 2014(01)
  • [8]小初衔接视角下初中科学教学的研究 ——基于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的分析[D]. 刘宏. 杭州师范大学, 2020(02)
  • [9]互动式教学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高艳娇. 云南师范大学, 2018(02)
  • [10]初中生物教学中嵌入科普的实践探究 ——以八年级上册为例[D]. 杨曼. 河南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初中生物与小学自然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