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ERP能力计划数据研究和问题改善(论文文献综述)
赵阳[1](2021)在《中国生物兰州公司ERP系统运行优化研究》文中提出
徐静静[2](2020)在《基于ERP系统下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以A公司为例》文中指出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ERP系统管理的新型模式已经逐渐受到企业用户在对信息进行管理方面上的青睐。该模式的创新主要包括集成化的信息管理的技术以及相应的新型的符合社会时代潮流的管理思想。同时企业也因为该模式的出现发生了转变,不仅管理模式体系变化企业的内部以及外部的人文环境也出现了改变,内部领导及员工的关注焦点也发生了变化,企业内部控制的关注点从对人的控制转变为人机结合模式的控制。新的问题和新的风险也在内部控制中出现。在ERP环境中,不仅包括过去传统的管理模式能够考虑到的业务和经营上存在的风险,更新增了各层级系统在运行中以及用户及员工信息隐私安全等风险。企业内部对于自身模式的控制应该根据企业现面临的风险进行及时且有效的改善,同时也是为了促进其内部控制的施行更加有效,内部控制评价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善。因此,关于ERP环境中的内部控制的研究,受到了很多企业经营者和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法,选择A公司为研究对象。根据该公司在ERP的管理模式下,面对不同的风险因素,选择不同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和实行情况,定制或改善相对应的一些制度体系和考核指标。并通过制作设计并发放公布调查问卷的形式,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A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研究。将观察重心放置在公司运行的ERP环境中,探究该大型现代科技化生产的企业中进行和采取的内部控制的施行度和完成度。将其结果作为评价企业选择运行ERP模式的有效性的研究依据,做出总结。获取ERP的实施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针对发现的利与弊,以改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降低成本,为该系统管理模式能够得到正确的应用和有效的完善提出相应的建议。根据分析得出结论:第一、A公司应当强化公司内部的监督,对内部控制监督机制进行完善;第二、A公司应利用ERP系统的特征来强化公司的信息化构建;第三、A公司在ERP管理系统下,需要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风险防范机制,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
周红文[3](2020)在《JT公司基于ERP系统的精益改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ERP系统代表了现代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与管理解决方案,在实践过程中与企业的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紧密结合,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而同样在国内应用广泛的精益生产理论,其实施成本低,见效快,致力于为顾客创造价值,是一种追求“零”浪费的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本文以JT公司为例,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专家访谈法,详细阐述了站在精益视角ERP在JT公司生产管理应用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第一,生产计划不精益,导致库存过多;第二,生产领料流程存在诸多问题;第三,设备备件无系统支持,管理水平低;第四,产品可追溯性存在盲区。文中论述了如何使用精益思想对ERP管理体系进行有效补充,结合制造企业的实际情况来改进企业生产运营管理。针对这些问题,改进方案中使用了精益理论的诸多工具和方法,例如:准时化生产(JIT),看板管理,零库存管理,全面生产维护(TPM),价值流图,拉动式生产系统,持续改善等等。其中具体的改进方案如下:第一,ERP与精益相结合改进生产计划,降低库存;第二,应用看板管理精益改进送料流程;第三,备件纳入ERP系统,实现精益管控;第四,增强功能,实现ERP中产品追溯全面覆盖。与此同时,还要就下述方面加强改进计划实施保障:高管层的参与、人员培训保障、绩效考核支持、采用PDCA循环巩固成果。企业可以把精益思想作为生产运营管理的核心思想,通过精益工具对ERP应用效果不足的地方进行改善,实现ERP系统和企业精益运营管理完美的融合。文中“结合精益思想对ERP系统实际应用进行改进的研究”,希望其不仅对JT公司的生产管理起到提升的作用,同时也能对同类型的制造企业实施ERP应用的持续改进活动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陆长城[4](2020)在《陇源公司ERP系统实施研究》文中认为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不断加大企业的经济投入和政策支持,我国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中国电网堪称世界之最。另外随着光伏、风能等新能源的不断开发,各类电子企业都增加资金投入,目前客户普遍对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感兴趣。新生企业进入市场时为了与现有的电力设备公司竞争,在抢占客户资源等方面压力仍然较大。2016年,陇源公司正式成立。作为高科技产品和优质服务的市场新进入者,公司在市场上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在控制成本和客户服务方面面临着巨大压力,这同样也是制造行业中,最为显着的痛点和难点。随着ERP的建设,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都引入了ERP管理系统。使用ERP系统之后,也给每一个企业带来了许多方便之处,同时也对企业的其他方面都产生了长远的影响。作为企业工作人员就必须在今后工作中改变以往的工作方法,熟练使用ERP管理系统,并且更好更充分的利用该管理方式的优点,给企业的运营带来更多便利。ERP系统的建设对企业工作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对企业财务工作的影响等各方面。企业中的从业人员能够掌握ERP系统对整个企业来说至关重要,ERP系统的建设必定会给企业的财务工作带来悠远而深刻影响。如何正确的掌握、运用该系统,也是诸如陇源这样的新生制造企业需要花时间去不断学习探索的一门功课。生产制造企业对ERP系统要求较高,因为ERP系统的合理使用不仅可以提高公司的利润率,还能从多个方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如何结合公司自身实际情况,高效合理地使用ERP系统是值得在实践中去研究和拓展的方向。
朱英[5](2019)在《CZ公司ERP系统实施的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次课题研究选择ZC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介绍该公司在运行ERP系统时所存在的问题。在正式开始研究之前,作者收集了国内外学者所做出的关于ERP项目理论的具体内容,并且结合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与该项目实施相对应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分析该公司在运行该项目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对应的管理意见,为我国其他公司ERP系统运行提出有效的参考。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ERP项目实施可以有效的帮助其改善原有的管理理念,在提升风险管理水平,规范管理行为方面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ERP项目是公司实现经济效益持续增长并提升管理效率的最重要手段。ERP项目风险控制,不仅能够让项目实施的针对性变得更强,还能够让项目整体的实用性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这对于公司信息化的发展来说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希望能够通过本次课题研究提升社会大众对于ERP项目的认可度,让该项目的应用范围得到进一步的扩大,从而为各行业公司的持续性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周国麟[6](2019)在《D集团基于CMM的ERP重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企业资源计划(ERP)是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的高度体现,融合了企业内部生产、销售、财务等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解决方案。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了解并意识到,借助信息化工具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助力其快速成长。随着ERP系统提供给企业运营带来种种好处的同时,基于商业目标出发而进行开发的理念,其系统功能也带来种种软件开发和管理的不规范,导致ERP系统项目未能在企业预设的轨道上实行,无法切实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为此,在企业实施ERP系统过程中,对其开展软件能力成熟度研究,挖掘其重点环节的问题所在,并对其进行重构与完善,切实有效地提高企业ERP系统,为企业实现经济效益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以企业实施ERP重构中各个基本环节为基础,对其关键因素进行挖掘与剖析,找到其关键控制点。同时,文中运用了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将其应用在软件能力成熟度评估体系中,构建出ERP-CMM模型。并以D集团为例,将该模型应用在D集团ERP重构项目中,通过CMM过程代数计算评估得出项目实施能力所对应的CMM成熟度等级,并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了重构建议与执行方案。通过对ERP系统的重构与完善,为该集团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提供有效对策,从而帮助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快捷安全地进行ERP系统重构,既符合D集团实际业务流程,满足其实际的市场需求,极大限度地帮助D集团实现商业化目标,也为我国大小型企业进行ERP系统重构提供思维引导与借鉴作用。
陈颖[7](2019)在《ERP实施中的B公司业务流程优化》文中指出B公司正处于往盛年期的发展的阶段,并且当前环境中竞争愈加激烈,需要通过不断的优化以保持竞争力。厦门公司作为B公司唯一的工业化中心,不仅承担着生产制造的功能,还负责供应链管理和产品研发。整合核心流程并进行流程优化是B公司近几年重要的工作之一,ERP项目就在此背景下产生。本论文主要探讨在ERP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需求到供应流程的改善。通过对流程改善和ERP理论的文献研究,回顾了流程改善和ERP理论的发展历史,并总结了常用的工具,这也启发了B公司的流程优化的项目。文中就需求到供应的流程展开,对通过价值图、ESIA和鱼骨图的方法对现有流程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ERP上线的项目进行流程优化,提高了信息流的透明度、处理效率和质量。同时通过总体和局部的优化提高了需求到供应流程的总体绩效。流程优化的效果评价也是项目很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主要通过关键指标法和流程绩效评估的方法,搭建了流程优化评价体系,并收集相关的数据进行评分。从准时交货率、订单交期、库存成本以及流程的运行效率、成本和质量方面进行评价。从评价的结果可以发现,ERP对流程的优化总体是正向的,但是对生产交期的影响较为有限。本文的研究主要针对ERP背景下的流程改善,这将会对未来本公司内部继续进行ERP升级或者正在计划引入信息工具进行流程优化的公司提供了思路。
钟昱[8](2019)在《基于BIM的ERP系统在建筑施工企业的采纳研究》文中认为长期以来,由于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特点,在我国的工程建设领域一直存在粗放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建筑施工企业纷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工程建设管理的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建筑信息模型(BIM)这一名词从2002年被引入世界建筑业之后,正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BIM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变革,同时也是生产和管理方式的变革[1]。在实际工程中,利用BIM技术高效地建立并优化工程模型,精准地对工程量和造价信息进行分析,实现了产业链的重新分布以及基于互联网的项目级企业的协同管理。ERP系统是近二十年来先进管理模式与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此系统在发达国家已经广泛应用,然而就我国而言,ERP在信息化较高的制造业的应用领先,总体上来说ERP系统实施成功率比较低,在建筑业的应用更是滞后,加之国外ERP软件在直接引进我国的过程中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因此,本文对ERP在建筑施工企业的采纳进行深入的研究,在采纳理论的基础上,找出影响基于BIM的ERP系统采纳的关键因素,为施工单位的ERP系统采纳工作提供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为软件供应商、有关政府管理部门等相关系统建设参与单位提供建议,对于推进我国建筑业的信息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ERP系统在建筑施工企业的采纳问题。首先,分析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现状,主要包括BIM与ERP两个方面,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导致问题的原因,得出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的结论,然后,针对ERP应用过程中缺乏基础信息和协同作业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BIM的ERP系统,论证了二者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保证研究过程的严谨性与研究结论的科学性,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理论和实证相互佐证的研究方法。本文就基于BIM的ERP系统的采纳模型,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在理论方面,本文研究了信息技术采纳理论体系,阐述了每种典型的理论的内涵和研究成果。本文对UTAUT2理论做了重点阐述,并在UTAUT2模型的基础上初步分析归纳了基于BIM的ERP系统在建筑施工企业采纳过程中的八种影响因素。在案例探索方面,本文以我国某大型建筑施工企业为例,分析了其发展基于BIM的ERP系统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面临的实际困难,识别出此系统在采纳过程中的四个关键因素,在初步分析归纳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完善。本文结合理论与实体案例,归纳了影响基于BIM的ERP系统采纳的要素,以及要素关系,建立了理论采纳模型。在实证研究方面,本文针对研究问题设计了调查问卷,利用SPSS软件分析了回收数据的信度与效度等,并利用AMOS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模型进行相关修正后,得出了影响基于BIM的ERP系统采纳的模型,验证和分析了研究假设。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为建筑施工企业、相关部门及软件供应商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促进ERP系统成功采纳。
郑尧力[9](2019)在《基于BIM技术和ERP系统的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研究》文中提出2017年以来全国各个城市相继出台了区域史上最严调控政策,房地产企业的生存状况愈加艰难。而与之相对的是我国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控制模式仍然采用以往的粗放式成本控制方法,由此带来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控制精细度不足,时效性较差,难以实现企业预定的成本控制目标。本文以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控制体系为研究对象,提出了 BIM和ERP协同于成本控制的管理理念,构建了针对房地产企业的BIM-ERP系统成本控制体系。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在分析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主要问题和房地产项目成本构成的基础上,认为房地产项目成本控制和企业成本控制的区别主要集中在控制机制和控制战略两个方面。二是,提出了将BIM和ERP协同于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的理念,通过从技术层面、成本指标达成层面和人员素质层面进行分析,得到了BIM和ERP系统可以在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方面协同工作的结论。三是,通过问卷调查对三个标杆房地产企业从投资立项、设计管理、施工招标、项目施工以及竣工结算五个阶段总结了房地产企业现阶段成本控制的缺陷,得出了对于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影响程度较强的十一个因素以及三个标杆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的优劣势。四是,结合标杆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控制优劣势,从目标成本管理、招标采购管理、项目质量管理、资金运营管理以及产品营销管理五个方面构建了基于BIM-ERP系统的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体系。五是,将BIM-ERP系统下的成本控制体系应用于XY房地产企业海棠湾项目,验证了体系的应用价值,分析了应用过程中的成果与不足,并对体系提出了改进建议。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新形式下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体系改进,增强企业管理效率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彭秀娟[10](2019)在《ERP环境下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问题探讨 ——以奥克斯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工业企业改革的逐步推进,空调制造行业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奥克斯公司作为国内优秀的大型空调企业之一,因规模庞大,区域布局完整,公司生产成本优势显着,强大的生产成本优势赋予公司更为灵活的销售策略,网络销量第一,海外业务扩张打开增长空间,公司在行业竞争中优势明显。但是在经济增长放缓、产能严重过剩的压力下,公司的经营效益面临严峻的压力。为进一步降本增效,智能制造已经成为空调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而提高全面预算管理是实现智能制造的有效途径。本文采用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阐述了ERP环境下的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理论,研究了ERP环境下的奥克斯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现状,分析了ERP环境下的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通过提升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进而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智能化,以期能为其它的生产制造类公司提供参考。本文从ERP环境下的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理论入手,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在此基础上,介绍了ERP管理及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针对空调制造业行情重点分析了ERP环境下的全面预算管理主要特点,阐述了ERP环境下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涉及的预算目标、组织架构、人员安排以及相关预算流程等。本文认为,ERP环境下的全面预算管理与传统的全面预算管理不同,主要体现在它的成本控制、生产经营流程以及其它的管理流程都是通过系统自动化完成,具有系统性、过程性、综合性。而传统的预算管理都只是单纯的控制成本费用,盲目地追求销量最大化。因此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应该结合战略管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激励理论、控制理论等。本文选取奥克斯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案例进行介绍。奥克斯公司是一个主营业务为空调制冷器的生产制造企业,公司目前处于转型升级阶段,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尚不健全。在本案例中,奥克斯公司在ERP环境下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其预算编制效率与准确率都比较低,而且公司预算编制没有采用以战略目标为导向,预算考核缺乏相应的考评激励措施、在预算的实施过程中预算调整比较随意,预算的各个环节相互割裂,预算控制力度严重不足,由于目前ERP系统中预算模块数据与其它的办公软件集成度不足,导致预算执行数据结果出具缓慢,最后影响预算分析及时性与准确性等问题。因为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所以全面预算管理在实务中的运用问题亟待解决。在对奥克斯公司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时,笔者发现奥克斯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与ERP系统的融合度低,两系统之间的接口与数据传递优化不足。从管理人员来看,公司不仅缺少业务与财务兼通的综合型管理人才,而且仅有的少数的综合型管理人才在各部门分布不均。从考核方面分析,预算考核指标的设置不仅与ERP系统脱节,而且也与员工的绩效考评制度严重脱节。同时,公司的全面预算编制流程缺乏明确的权限与程序,预算编制过程缺乏整体性,预算执行过程中未得到有效的控制与监督,预算的调整比较随意,与企业的战略管理的要求背离。针对案例奥克斯公司ERP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首先,公司层面需要推进ERP系统与预算管理系统的有机融合,在此基础上,员工层面需要将预算管理的思维由短期经营向战略管理转变,在ERP系统中研发预算管理类报表,升级预算分析工具,实现ERP系统自我输出预算执行数并同步输出预算分析结果,使得日常预算管理模型化。其次,公司应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以及ERP系统的信息化集成,在此基础上夯实人才激励培养机制。再次,结合ERP系统目前的信息化程度,归纳全面预算管理的关键性指标,使预算指标计算结果由各系统共享产生,便于各用户即时调出结果。最后,从建立完善可靠的全面预算管理程序,再到制定内部会计、预算审计制度方面提出构建一体化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更好地解决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实施ERP能力计划数据研究和问题改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施ERP能力计划数据研究和问题改善(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ERP系统下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以A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外关于ERP系统的研究 |
1.2.3 国内外关于ERP系统与内部控制的研究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框架体系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与框架体系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ERP系统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
2.1.1 ERP系统的概念及模块组成 |
2.1.2 ERP系统的特征 |
2.1.3 ERP系统的核心目的 |
2.2 内部控制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
2.2.1 内部控制的概念及基本要素 |
2.2.2 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 |
2.2.3 内部控制的演进历程 |
2.3 ERP系统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
2.3.1 控制环境 |
2.3.2 风险评估 |
2.3.3 控制活动 |
2.3.4 信息沟通 |
2.3.5 监督 |
2.4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2.4.1 行为学基础 |
2.4.2 控制方法论基础 |
3 ERP系统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模型的构建原则及方法 |
3.1 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
3.2 内部控制评价方法 |
3.2.1 问卷调查法 |
3.2.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3.3 ERP系统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 |
3.4 ERP系统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
3.4.1 指标设计与权重分配 |
3.4.2 指标评分标准 |
4 基于ERP的 A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优化 |
4.1 A公司简介 |
4.2 基于ERP的 A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优化模型 |
4.2.1 A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指标选择依据 |
4.2.2 A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优化模型 |
5 基于ERP的 A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优化模型应用及对策 |
5.1 基于ERP的 A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优化模型的应用及效果 |
5.1.1 数据整理及运算 |
5.1.2 二级评价指标运算与结论 |
5.1.3 转换成分数形式的模糊评价 |
5.1.4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应用效果 |
5.2 ERP系统下优化A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对策建议 |
5.2.1 对A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完善的建议 |
5.2.2 优化ERP系统下A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防范措施 |
6 研究结论与不足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问卷调查表 |
致谢 |
(3)JT公司基于ERP系统的精益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研究现状简要评述 |
1.3 研究的内容与思路方法 |
1.3.1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 |
1.3.3 本文的论文框架 |
2 理论背景 |
2.1 ERP系统及其特点 |
2.1.1 ERP系统概述 |
2.1.2 ERP系统应用效果及其特点 |
2.2 精益生产理论及相关工具 |
2.2.1 精益理论与精益目标 |
2.2.2 精益生产的理论工具 |
3 JT公司生产管理现状及ERP应用存在问题分析 |
3.1 JT公司概况 |
3.2 JT公司生产管理现状 |
3.2.1 JT公司主要产品 |
3.2.2 JT公司的生产管理软硬件资源 |
3.2.3 JT公司生产管理概况 |
3.3 JT公司生产管理中ERP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1 生产计划不精确导致库存过多 |
3.3.2 生产领料流程存在诸多问题 |
3.3.3 无系统支持备件管理水平低下 |
3.3.4 产品追溯性上存在盲区 |
4 JT公司基于ERP系统的精益改进方案 |
4.1 改进方案设计的总体思路、原则和预期效果 |
4.1.1 改进方案的总体思路 |
4.1.2 改进方案的制定原则 |
4.1.3 改进方案的期望效果 |
4.2 JT公司基于ERP系统的精益改进方案 |
4.2.1 结合精益优化生产计划降低库存 |
4.2.2 应用看板精益改进送料流程 |
4.2.3 备件纳入ERP系统实现精益管控 |
4.2.4 增强功能实现ERP追溯全覆盖 |
5 精益改进的实施保障措施 |
5.1 高管层的参与 |
5.2 人员培训保障 |
5.3 绩效考核支持 |
5.4 采用PDCA循环巩固成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陇源公司ERP系统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和内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ERP理论概述 |
2.1 ERP概念与核心思想 |
2.1.1 ERP概念 |
2.1.2 ERP核心思想 |
2.2 ERP系统规划方法 |
2.2.1 关键成功因素法 |
2.2.2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 |
2.2.3 企业系统规划法 |
2.3 ERP系统实施方法 |
2.3.1 ERP系统实施特点 |
2.3.2 ERP系统实施方法 |
2.3.3 ERP系统具体实行过程 |
第三章 陇源公司ERP系统实施背景 |
3.1 陇源公司介绍 |
3.1.1 陇源公司地位 |
3.1.2 陇源公司的人员结构 |
3.1.3 陇源公司主要业务 |
3.2 陇源公司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
3.2.1 销售环节管理问题 |
3.2.2 生产环节管理问题 |
3.2.3 采购环节管理问题 |
3.2.4 库存环节管理问题 |
3.2.5 成本环节管理问题 |
3.3 陇源公司ERP系统实施条件分析 |
3.3.1 硬件资源分析 |
3.3.2 软件资源分析 |
第四章 陇源公司ERP系统实施方案 |
4.1 陇源公司ERP系统设计目标与原则 |
4.1.1 ERP系统设计目标 |
4.1.2 ERP系统设计原则 |
4.2 陇源公司ERP系统选型分析 |
4.3 陇源公司ERP系统构成模块 |
4.3.1 ERP系统核心业务流程 |
4.3.2 销售管理子系统功能 |
4.3.3 库存管理子系统功能 |
4.3.4 生产管理子系统功能 |
4.3.5 财务管理子系统功能 |
4.3.6 办公管理子系统功能 |
4.4 陇源公司ERP系统实施组织架构 |
4.4.1 项目实施组织机构 |
4.4.2 项目实施职责安排 |
第五章 陇源公司ERP系统实施过程 |
5.1 陇源公司ERP系统实施步骤与计划 |
5.2 陇源公司ERP系统实施重点内容 |
5.2.1 业务流程优化 |
5.2.2 与原系统融合 |
5.2.3 进度质量管理 |
5.2.4 供应链集成 |
5.3 陇源公司ERP系统实施难点问题及解决 |
5.3.1 基础数据薄弱 |
5.3.2 对编码工作的认识不足 |
5.3.3 企业参与实施人员因素 |
5.3.4 实施目标不明确 |
5.4 陇源公司ERP系统实施效果分析 |
5.4.1 销售管理效果分析 |
5.4.2 生产管理效果分析 |
5.4.3 采购管理效果分析 |
5.4.4 财务管理影响 |
5.5 ERP项目实施的风险控制 |
5.5.1 ERP项目实施风险识别 |
5.5.2 ERP项目实施风险因素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5)CZ公司ERP系统实施的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2.1 ERP系统 |
2.1.1 ERP系统简介 |
2.1.2 ERP的管理思想 |
2.1.3 ERP的系统模块 |
2.1.4 ERP系统的核心价值 |
2.2 绩效及绩效评价的概念 |
2.2.1 绩效的概念 |
2.2.2 绩效评价的概念 |
2.3 绩效评价方法评述 |
2.3.1 ABCD测评法 |
2.3.2 平衡计分法 |
2.3.3 层次分析法 |
2.3.4 模糊综合评价法 |
2.4 平衡计分卡在ERP系统中的适应性分析 |
2.4.1 必要性分析 |
2.4.2 可行性分析 |
2.4.3 适用性分析 |
2.4.4 拓展性分析 |
第三章 ZC公司ERP系统实施现状 |
3.1 CZ公司简介 |
3.2 CZ公司发展状况 |
3.3 ZC公司ERP实施现状 |
3.3.1 ZC公司实施ERP的需求分析 |
3.3.2 ZC公司ERP项目的实施步骤 |
3.3.3 ZC公司ERP框架及功能模块 |
第四章 CZ公司ERP项目实施评价 |
4.1 ZC公司ERP实施评价的平衡计分卡法 |
4.1.1 ZC公司平衡计分卡四个层面分析 |
4.1.2 ZC公司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构造 |
4.2 ZC公司基于ERP系统的绩效评价分析 |
4.2.1 ZC公司平衡计分卡评价结果分析 |
4.2.2 CZ公司ERP实施成效 |
4.3 ZC公司ERP实施问题分析 |
第五章 提升ZC公司ERP实施绩效的对策及建议 |
5.1 财务方面 |
5.2 内部流程方面 |
5.3 客户方面 |
5.4 学习与成长方面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对实践的启示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6)D集团基于CMM的ERP重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D集团的ERP重构需求情况简述 |
1.3.1 D集团简介 |
1.3.2 D 集团信息化历程 |
1.3.3 D集团ERP系统现存的问题 |
1.3.4 D集团企业信息化期望达到的目标 |
1.4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内容 |
2 相关理论概述 |
2.1 ERP实施理论概述 |
2.1.1 ERP的基本概念 |
2.1.2 SAP的实施方法论 |
2.1.3 ERP系统可重构理论 |
2.2 项目管理概述 |
2.2.1 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 |
2.2.2 项目管理的内容 |
2.2.3 项目管理的方法 |
2.2.4 项目管理的过程 |
2.3 项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 |
2.3.1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定义 |
2.3.2 主流的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3 ERP重构实施与能力成熟度评估体系 |
3.1 引入ERP能力成熟度的可行性分析 |
3.2 ERP能力成熟度模型的阶梯等级划分 |
3.3 ERP能力成熟度的关键过程域 |
3.4 本章小结 |
4 D集团ERP重构实施的能力成熟度模型分析 |
4.1 D集团ERP重构能力成熟度模型评估表设计 |
4.2 D集团ERP重构的成熟度等级评估方案 |
4.2.1 评估步骤和实际操作 |
4.2.2 成熟度等级评估模型 |
4.3 本章小结 |
5 D集团ERP系统重构实施研究 |
5.1 D集团ERP重构项目实施总体架构设计 |
5.2 D集团ERP重构项目实施计划 |
5.2.1 第一阶段:项目准备 |
5.2.2 第二阶段:设计蓝图 |
5.2.3 第三阶段:系统实现 |
5.2.4 第四阶段:上线准备 |
5.2.5 第五阶段:上线及上线支持 |
5.3 D集团ERP重构项目实施效果 |
5.4 D集团ERP重构项目实施建议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论文结论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D集团ERP重构项目关键实践评价指标调查问卷 |
致谢 |
(7)ERP实施中的B公司业务流程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 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2 文献综述 |
2.1 流程优化相关理论和研究 |
2.1.1 流程优化理论的产生 |
2.1.2 流程优化的原则及工具 |
2.1.3 流程优化理论的最新发展 |
2.2 ERP实施中的流程改进 |
2.2.1 ERP的理论 |
2.2.2 ERP的相关研究 |
2.3 本章小结 |
3 B公司业务流程描述及存在的问题 |
3.1 B公司需求到供应流程描述 |
3.2 流程存在的问题 |
3.2.1 缺乏有效的流程绩效检测系统 |
3.2.2 职能型组织架构影响流程沟通效率 |
3.2.3 信息系统工具不足以支持业务的需求 |
3.2.4 局部流程作业效率和质量都较差 |
3.3 本章小结 |
4 B公司业务流程分析和优化 |
4.1 优化的主要原则 |
4.1.1 以精益思想为核心,提升流程增值的比例 |
4.1.2 业务流程数字化为目标,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的全流程管理 |
4.1.3 建立以流程模块为主的流程优化团队 |
4.2 流程优化的团队 |
4.3 ERP项目对需求到供给流程的优化 |
4.3.1 B公司的价值流程图和系统蓝图设计 |
4.3.2 预测和订单管理流程优化 |
4.3.3 计划和排产管理流程 |
4.3.4 生产管理流程 |
4.3.5 出货流程 |
4.4 组织方面的优化 |
4.5 本章小结 |
5 流程优化效果评价 |
5.1 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 |
5.1.1 关键指标法的指标选取 |
5.1.2 流程绩效评估方法的指标选取 |
5.2 流程优化效果评价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的局限性 |
附录: ERP项目介绍 |
1. ERP项目的目标及范围 |
2. ERP项目计划 |
3. ERP项目组织结构及人力规划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基于BIM的ERP系统在建筑施工企业的采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ERP系统采纳研究综述 |
1.3.2 国内ERP系统采纳研究综述 |
1.3.3 研究现状评述 |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图 |
1.5 本章小结 |
2 BIM与ERP的简述 |
2.1 基本概念 |
2.1.1 建筑施工企业 |
2.1.2 BIM技术 |
2.1.3 ERP系统 |
2.2 BIM、ERP与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
2.2.1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
2.2.2 BIM技术的发展现状 |
2.2.3 建筑施工企业ERP系统实施中的问题 |
2.3 ERP系统与BIM技术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2.3.1 ERP系统与BIM技术结合的必要性 |
2.3.2 ERP系统与BIM技术结合的可行性 |
2.4 基于BIM的ERP系统采纳的含义 |
2.5 本章小结 |
3 基于BIM的ERP系统采纳模型的构建 |
3.1 信息技术采纳模型的相关理论 |
3.2 UTAUT2框架理论视角下采纳模型的构成要素识别与关系假设 |
3.2.1 UTAUT2框架理论视角下假设模型的构成要素识别 |
3.2.2 UTAUT2框架理论视角下假设模型的构成要素关系假设 |
3.3 案例分析探索基于BIM的ERP系统采纳模型 |
3.3.1 案例背景 |
3.3.2 案例分析 |
3.3.3 采纳模型补充要素与假设关系 |
3.4 基于BIM的ERP系统初始采纳模型的构建结果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BIM的ERP系统采纳模型的实证研究方案 |
4.1 研究方案设计总体思路 |
4.2 研究量表设计 |
4.2.1 量表设计原则 |
4.2.2 本研究究量表 |
4.3 调查问卷设计 |
4.3.1 问卷的内容和形式 |
4.3.2 本文的调查问卷 |
4.4 数据处理的方法 |
4.4.1 量表的信度检验 |
4.4.2 量表的效度检验 |
4.4.3 结构方程模型 |
4.5 本章小结 |
5 基于BIM的ERP系统采纳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
5.1 样本数据收集与统计 |
5.1.1 基本信息统计分析 |
5.1.2 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
5.2 信度、效度检验 |
5.2.1 信度检验 |
5.2.2 效度检验 |
5.3 结构方程模型的检验与修正 |
5.3.1 数据的正态分布检验 |
5.3.2 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与适配度检验 |
5.3.3 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估计与假设检验 |
5.3.4 基于多群组SEM分析的调节效应分析 |
5.4 模型假设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研究启示与展望 |
6.1 研究启示 |
6.1.1 建筑施工企业的对策 |
6.1.2 政府部门的对策 |
6.1.3 软件供应商的对策 |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6.2.1 研究局限 |
6.2.2 研究展望 |
6.3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调查问卷 |
B 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9)基于BIM技术和ERP系统的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BIM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ERP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4 研究现状分析 |
1.3 本文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2 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理论分析 |
2.1 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相关内容分析 |
2.1.1 现阶段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主要问题 |
2.1.2 房地产项目成本构成分析 |
2.1.3 房地产项目成本控制与企业成本控制区别分析 |
2.1.4 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分析 |
2.2 BIM技术的理论分析 |
2.2.1 BIM技术主要特点 |
2.2.2 BIM技术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
2.3 ERP系统理论基础分析 |
2.3.1 ERP系统内涵及特征分析 |
2.3.2 ERP系统管理思想分析 |
2.3.3 ERP系统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 |
2.4 本章小结 |
3 房地产企业引入BIM及ERP可行性分析 |
3.1 现阶段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缺陷分析 |
3.1.1 投资立项阶段调查结果分析 |
3.1.2 设计管理阶段调查结果分析 |
3.1.3 施工招标阶段调查结果分析 |
3.1.4 项目施工阶段调查结果分析 |
3.1.5 竣工结算阶段调查结果分析 |
3.2 BIM-ERP系统在成本控制中的应用优势分析 |
3.2.1 投资立项阶段成本控制BIM-ERP应用优势分析 |
3.2.2 设计管理阶段成本控制BIM-ERP应用优势分析 |
3.2.3 施工招标阶段成本控制BIM-ERP应用优势分析 |
3.2.4 项目施工阶段成本控制BIM-ERP应用优势分析 |
3.2.5 竣工结算阶段成本控制BIM-ERP应用优势分析 |
3.3 房地产企业BIM-ERP系统协同工作可行性分析 |
3.3.1 房地产企业BIM-ERP系统协同工作技术可行性分析 |
3.3.2 房地产企业BIM-ERP系统成本指标达成可行性分析 |
3.3.3 房地产企业BIM-ERP系统人员素质可行性分析 |
3.3.4 BIM-ERP系统下成本控制影响因素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BIM和ERP的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体系构建 |
4.1 基于BIM和ERP系统目标成本管理实施 |
4.1.1 BIM-ERP系统下目标成本科目体系构建 |
4.1.2 BIM-ERP系统下目标成本的多阶段管理 |
4.2 基于BIM和ERP系统招标采购管理实施 |
4.2.1 招标采购组织结构重组 |
4.2.2 招标采购计划模式再造 |
4.2.3 招标采购供应商管理 |
4.3 基于BIM和ERP系统项目质量管理实施 |
4.3.1 建立企业级BIM-ERP数据库 |
4.3.2 建立BIM-ERP系统下的项目数据共享平台 |
4.4 基于BIM和ERP系统资金运营管理实施 |
4.4.1 四级资金运营体系的构建和监控 |
4.4.2 四级资金运营体系的考核评价 |
4.5 基于BIM和ERP系统产品营销管理实施 |
4.5.1 销售计划管理 |
4.5.2 销售过程管理 |
4.5.3 客户关系管理 |
4.6 本章小结 |
5 基于BIM-ERP系统的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体系应用 |
5.1 XY房地产企业海棠湾项目概况 |
5.2 海棠湾项目BIM-ERP系统下成本控制体系应用 |
5.2.1 海棠湾项目BIM-ERP系统下目标成本管理应用 |
5.2.2 海棠湾项目BIM-ERP系统下招标采购管理应用 |
5.2.3 海棠湾项目BIM-ERP系统下项目质量管理应用 |
5.2.4 海棠湾项目BIM-ERP系统下资金运营管理应用 |
5.2.5 海棠湾项目BIM-ERP系统下产品营销管理应用 |
5.3 评价与建议 |
5.3.1 BIM-ERP系统下XY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成果 |
5.3.2 BIM-ERP系统下XY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不足之处 |
5.3.3 优化BIM-ERP系统下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的建议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建议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表1 |
附表2 |
附录 |
(10)ERP环境下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问题探讨 ——以奥克斯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全面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研究 |
1.2.2 ERP系统对全面预算管理影响的研究 |
1.2.3 ERP系统与全面预算管理有机融合的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框架 |
2 ERP环境下的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概述 |
2.1 ERP环境下的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界定 |
2.1.1 预算的概念 |
2.1.2 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 |
2.1.3 ERP管理的概念 |
2.2 ERP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 |
2.2.1 以成本控制为主,具有全过程性 |
2.2.2 结合生产经营流程,具有综合性 |
2.2.3 内控实时自动完成,具有系统性 |
2.3 ERP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 |
2.3.1 全面预算目标的设定 |
2.3.2 全面预算的组织架构 |
2.3.3 全面预算的参与人员 |
2.3.4 全面预算的编制模式 |
2.3.5 全面预算的考核指标体系 |
2.3.6 全面预算管理业务流程 |
2.4 ERP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基础 |
2.4.1 战略管理理论 |
2.4.2 委托代理理论 |
2.4.3 激励理论 |
2.4.4 控制理论 |
3 ERP环境下的奥克斯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案例介绍 |
3.1 奥克斯公司的基本概况 |
3.1.1 奥克斯公司的组织架构 |
3.1.2 奥克斯公司的发展战略 |
3.2 ERP环境下的奥克斯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 |
3.2.1 基本思路及目标 |
3.2.2 组织机构的设置 |
3.2.3 预算编制模式 |
3.2.4 考核指标的制定 |
3.3 ERP环境下的奥克斯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流程 |
3.3.1 预算目标的确定 |
3.3.2 预算的编制 |
3.3.3 预算的执行与控制 |
3.3.4 预算的分析与反馈 |
3.3.5 预算的调整 |
3.3.6 预算的考评 |
3.4 ERP环境下的奥克斯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管理存在的问题 |
3.4.1 ERP生产计划、物料消耗、费用审核与预算脱节 |
3.4.2 预算编制效率低、准确率低、易偏离战略规划 |
3.4.3 绩效管理与生产流程脱节、预算考核缺乏奖励 |
3.4.4 预算调整随意,预算环节割裂、预算分析滞后 |
4 ERP环境下的奥克斯公司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的成因 |
4.1 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与ERP系统融合度低 |
4.1.1 系统有机融合理念深入不够 |
4.1.2 系统接口与数据传递优化不足 |
4.2 缺乏全面综合性的管理人才 |
4.2.1 业财融合的综合性人才少 |
4.2.2 信息技术人才分布不合理 |
4.3 全面预算考评机制不健全 |
4.3.1 预算考核指标设置与ERP系统脱节 |
4.3.2 预算考评指标设置与考评制度脱节 |
4.4 预算流程缺乏明确的权限与程序 |
4.4.1 流程设计缺乏研究,预算编制缺乏整体性 |
4.4.2 预算执行缺乏有效的控制与监督 |
5 ERP环境下的奥克斯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改善建议 |
5.1 推进ERP系统与预算管理系统的有机融合 |
5.1.1 财务人员思维由短期核算向战略管理转变 |
5.1.2 优化预算分析系统,搭建智能预算测算模型 |
5.1.3 建立预算考核体系并与人力资源系统相融合 |
5.2 完善人才培养,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
5.2.1 提高预算信息化程度,提升ERP的信息化水平 |
5.2.2 夯实人才激励培养机制 |
5.3 优化预算指标体系 |
5.3.1 基于ERP角度改善预算指标的设置 |
5.3.2 优化系统集成,保证预算指标的适时更新 |
5.4 构建企业内控体系,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
5.4.1 建立完善可靠的全面预算管理程序 |
5.4.2 制定内部会计、预算审计制度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实施ERP能力计划数据研究和问题改善(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生物兰州公司ERP系统运行优化研究[D]. 赵阳. 兰州大学, 2021
- [2]基于ERP系统下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以A公司为例[D]. 徐静静. 安徽财经大学, 2020(08)
- [3]JT公司基于ERP系统的精益改进研究[D]. 周红文.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6)
- [4]陇源公司ERP系统实施研究[D]. 陆长城. 兰州大学, 2020(01)
- [5]CZ公司ERP系统实施的绩效评价研究[D]. 朱英. 广西大学, 2019(06)
- [6]D集团基于CMM的ERP重构研究[D]. 周国麟. 暨南大学, 2019(03)
- [7]ERP实施中的B公司业务流程优化[D]. 陈颖. 厦门大学, 2019(12)
- [8]基于BIM的ERP系统在建筑施工企业的采纳研究[D]. 钟昱. 重庆大学, 2019(01)
- [9]基于BIM技术和ERP系统的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研究[D]. 郑尧力.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10]ERP环境下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问题探讨 ——以奥克斯公司为例[D]. 彭秀娟.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