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美文化与英语教学——试论文化因素在英语精读教学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凯婷[1](2021)在《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英语课堂实践中的有效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文章首先细致探讨与分析了英语课堂融入文化差异的意义,之后剖析与探讨当前将文化差异融入英语课堂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将文化差异融入英语课堂的相应建议,希望可以为相关教育从业人员提供经验参考。
杨宁[2](2021)在《英美文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英美文学融入高职英语教学中,可以丰富教学活动,充实教学内容,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帮助学生理解西方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英语应用能力。本文强调英美文学对于高职英语教学的实用价值和重要性,分析将英美文学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层面的重要性,并提出英美文学对于高职英语教学在更新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具体策略。让学生感受英美文学之乐,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游忆[3](2020)在《高校英语教育中英美文化的缺失与完善策略》文中研究指明英语教育属于典型的语言教育,其核心价值是社会实践及语言表达能力。高校教师普遍将宣讲式、填鸭式教育作为主要的教育模式,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主体意识。在英语教学层面上,偏重理论教育、语法教育、知识考核等,无法为高校英语专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助力。将语言文化作为推动英语教学的重要因素,是新时代下高校英语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
张硕[4](2020)在《产出导向法中的促成环节在培养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中的有效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4年,文秋芳基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首次提出产出导向法(POA)这一概念。从那时起,这一教学理念就逐渐受到广大学者和一线教师的普遍关注。产出导向法致力于解决中国外语教学中“学用分离”、“费时低效”等问题,实现课堂高效产出,并使学习成效最大化。这与当代高中生学习英语所要达到的成绩效果不谋而合。因此笔者尝试将产出导向法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课并对其有效性开展研究。对比传统的精读教学,本研究重点关注产出导向法的促成环节能否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水平(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产出导向法中使用的驱动环节对应的是精读教学中的课堂导入环节;而产出导向法的评价环节对应精读教学中老师带领学生总结当堂学习重点的环节)。具体研究围绕以下两个研究问题展开:(1)相比精读教学,“产出导向法”中的促成环节能否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相比精读教学,“产出导向法”中的促成环节能否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决定采用混合研究的方法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笔者通过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材料等方式来收集学生和老师所提供的质性数据,同时对前后测试卷进行量化分析来证明学生的产出能力是否有所提升。最后,利用SPSS25.0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本实验的研究对象为1班(实验班),采用POA教学法;2班(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法。实验时间为12周。结果表明:实验后,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逐渐浓厚,对产出导向法的认可度较高。通过试题测试表明实验班成绩更佳,对照班则无明显改变。这进一步说明,与常规的精读教学课相比,产出导向法的确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赵黎莹[5](2020)在《基于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高中英语教材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与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和传播媒介,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发展。民族文化中蕴含着形态万千的抽象语言系统,可以说语言的学习与掌握,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一种民族文化的了解与掌握。《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文化意识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增强国家认同、坚定文化自信。而英语教材作为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以及学生获取英语知识的主要来源,其所包含的内容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可以说,教材内容的选取与编排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指明了方向,文化的教学要以教材为媒介。因此,从高中英语教材文本分析的视角来探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意义非凡。基于此,本研究以人教版和外研社版高中英语教材为研究对象,利用UAM Corpus Tool软件、Excel软件,对比分析两套教材必修(1-5)中的文化类型、文化地域、文化主题三个维度,通过统计数据结果揭示两个版本教材文化知识呈现的特色和异同。数据统计结果及对比分析讨论发现两版教材在以下三个维度上所表现的各自特点:1.在文化内容设置上,人教版和外研版教材所含文化类型内容丰富,涉及社会文化各个领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2.在文化地域的分布上,人教版中的英美文化所占比例高于外研社版,说明人教版注重学生对其他文化差异性接纳的培养;外研社版的中国文化所占比例高于人教版,说明外研社版教材注重本土文化的教育,符合新课标核心素养目标下增强学生国家认同,坚定文化自信的意识目标。3.在文化主题类型上,外研版教材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运用文化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外研版教材在文化教学素材的选择上更加新颖,更加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本研究的研究价值在于,通过对人教版和外研社版教材的文本对比,数据统计的实证研究,得出两版教材在文化内容、文化地域、文化主题三个维度所呈现的差异与特征,从而更加清楚的揭示了两版教材在文化呈现上各自的特点。本研究拟通过以上的发现,为教材的编写者和英语教师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刘露[6](2020)在《职业院校英语文化教学现状调查研究》文中指出现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发展政策。随着这一政策的不断完善与推进,对英语专业型人才需求量显着增多。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实用型人才的主要基地,需要培养兼具跨文化能力和职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了学校的长久发展,向“一带一路”发展提供更多的英语高素质人才储备,学校在英语教学中有必要合理安排文化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也了解背后的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并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职业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差,缺乏学习兴趣,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或许是多方面的,但是英语文化教学的缺失是其中重要的一面。职业院校的学生较少接触英语文化背景,在交流中容易因为文化的差异造成误会,阻碍交流的顺利进行。由此,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笔者在实习过程当中发现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存在轻视甚至忽视文化教学的现象,基于此情况本文主要研究以下两个问题:1:当前职业院校英语文化教学现状如何?2:职业院校英语文化教学存在哪些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哪些?本研究以曲阜中医药学校120名学生和33名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研究结果表明,职业院校的文化教学现状堪忧,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学生对文化知识掌握不牢固、学习英语文化兴趣低、不重视英语文化学习、教材文化内容设置不合理、语言教学任务重,教师对文化教学重视不够以及自身的文化素养还有待提高等。笔者通过研究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学生,教师,教材和学校四个方面。最后,根据调查的数据以及访谈和课堂观察的结果,针对职业院校文化教学中现存的问题提出了教学方法和建议。
陈迎娣[7](2020)在《家庭背景对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影响研究 ——以淄博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经济的发展,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其地位日益突出。2011年,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学生通过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等技能,逐步发展运用英语交流的能力,并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扎实基础。”由此可见我国对英语口语日趋重视。而在实际教学中,“哑巴英语”却成为学生英语学习的真实写照,这不仅给后继英语的学习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对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日趋重视,国内外关于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也逐步增多。小学阶段是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是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关键时期。导致学生薄弱的英语口语能力的因素既包括个人因素,也包括家庭、学校等方面的因素。对于小学生而言,家庭背景方面的因素对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影响就显得尤为突出。本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探索家庭背景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淄博市2所小学为调查对象,使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了401份有效问卷,使用Excel和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家庭背景对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的影响。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和理论的基础上,界定出本研究的核心概念,进而确定了本研究家庭背景包含的家庭结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英语文化资本,家庭教育理念及方式,父母过程动态监管和家庭关系6个维度20个变量。研究发现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在单/双亲家庭、父母学历、家庭收入、母亲英语水平、家庭课外英语藏书量、父亲对西方文化的兴趣、父母与子女共同进行英语活动的情况、家庭氛围对英语学习的帮助情况、父母对口语成绩的期望、母亲对口语学习的关注度、家庭提供的教育支持、母亲督促子女进行英语活动的情况、母亲辅导子女英语口语学习的情况、母亲陪伴子女进行英语活动的情况以及父母关系等因素方面存在显着差异。针对研究结果,笔者发现维护完整的家庭结构与和睦的家庭关系迫在眉睫;家庭文化资本匮乏易对小学生英语口语的学习造成不利影响;家庭的教育理念不科学,教育意识薄弱问题亟待解决;功利化倾向严重;父亲角色缺位使得父母过程动态监管演变为母亲过程动态监管。为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笔者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要充分发挥好家庭、学校以及教师的作用。家庭方面,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让家庭充满正能量;创设良好的家庭文化资本,父母身教胜于言传;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采取科学的教养方式;父母应该摒弃功利主义,注重孩子综合能力;俯下身子做父母,拒绝形式上的父母。学校和教师方面,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口语能力;加大英语口语教学支持力度;教师自我发展,主动成长;加强家校互动,为家庭教育保驾护航。
向慧[8](2020)在《“三型”劳动者培养目标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社会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因此,“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以下简称“三型”)是当前党和国家对劳动者素质的精准研判,也是职业教育应对社会发展的具体回应。综合来看,劳动者素质发展从经验到技能、再到经验与技能相结合、技能与知识结合,最终集知识、技能、创新为一体,同时教育内容上也经历了“应会”、“应知应会”并重到三型合一的发展过程,从而职业教育政策、理论也形成了自身的发展逻辑。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是当前我国对外经贸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亟需按照“三型”劳动者素质要求进行培养,按照“三型”的能力要求优化课程体系,是落实新时期职业教育理念的必然选择。首先,按照目的性抽样原则并结合区域分布和培养方案结构,确定11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作为研究样本,对发布时间、整体结构以及具体的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课程结构与学时安排、专业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培养方案更新调整具有滞后性、较少院校认识到商务实践的重要性,且存在培养目标偏向趋同化,“三型”特征不明显,课程结构欠合理,商务、英语“两张皮”,重理论轻实践和缺乏创新类课程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专业教学标准缺失而课程导向偏离,“三型”劳动者培养要求新而课程适应滞后,专业建设历史短而无课程模板借鉴。然后,通过网络爬虫技术抓取17494条有效数据,按照大数据分析理念,企业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诉求体现为对相关英语等级证书、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要求较高,且需要具有扎实的外贸业务运作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基于此,当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对接不够精准,学生能力体系与社会需求不契合,人才供需脱节,而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时对企业的需求调研不充分、课程设置中企业角色不到位。因此,优化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尤为迫切。基于能力本位理论,按照职业性、系统性、针对性、发展性原则,以企业需求、工作过程系统化要求、个性发展需求和终身学习的自觉为依据进行课程设置优化。提出以“三型”培养要求为基本架构优化课程目标,对标企业岗位所需的基础知识、职业技能、创新能力和三者有机统一;以岗位职业能力对接“三型”培养要求,促进课程设置从学科体系中心向岗位任务中心转化,根据岗位任务确定典型工作任务,优化课程内容,包括增设与企业需求对接的创新类课程、商务实际操作技能课程、补充中西方商务文化等。围绕“三型”劳动者培养目标,以“岗位任务”为主线,以典型岗位任务架构主题模块,呈现“串行-相连”的知识结构,形成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对接的“米”字型课程样态。与此同时,为保证这一课程设置顺利实现“三型”目标,还需要健全专业课评估措施,形成专兼职教师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实训基地管理以及夯实校企合作等一系列质量保证机制。
谢娜[9](2020)在《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文化失语症”的提出给我国外语界敲响了中国文化缺失的警钟,学者们和一线教师开始关注外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研究。《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广大教师努力把文化知识的教学有机融入到语言学习之中,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价值,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鉴于此,本研究对标《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学业质量水平要求,开展有关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调查,提出加强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对策。本研究以H市Z中学136名学生和25名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访谈、课堂观察及测试等方法,通过为期三个月的调查发现:学生对以英语形式表达出来的中国文化的熟悉度和掌握度较低;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较弱;教师在加大中国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思考不够,有关中国文化的教学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没有对相关主题进行深入挖掘,文化教学流于形式,导致中国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效果不理想。研究者对所收集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影响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为:学生对于将中国文化和英语学习融合的重视不够,对于用英语学习中国文化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对于中国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认识有限,跨文化教学素养和能力有待提高;教材中的中西文化占比不均衡且对中国精神文化的介绍较少;《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考试评价的要求没有得到落实。针对以上问题和影响因素,研究者提出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以下建议: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正确认识中国文化和英语学习的关系;加强对学生的兴趣引导,提高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跨文化鉴赏、适应及交际能力,讲好“中国故事”;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树立语言教学即文化教学的意识;重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跨文化教学素养和能力;加强英语教材建设,增加中国文化尤其是精神文化内容;完善课程设置,开设中西文化比较与鉴赏类选修课程;增加文化考核内容,落实《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评价要求。
高嘉苓[10](2020)在《高中生跨文化敏感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现状调查研究》文中提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强调培养高中生的文化意识,文化意识指学生能够理解中外文化的内涵,比较中外文化异同,大通过这样的对比大幅度的增加学生对不同文化异同之间的敏感度,让学生可以更加灵活的处理文化差异。因此,新课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在面对不同语言环境与文化时的交流与表达能力,而跨文化敏感度则是培养这种能力的关键因素。然而,当前我国高中生的跨文化敏感度的现状到底如何,已有研究尚未给出准确答案,对高中生跨文化能力方面的实证研究还很少。本研究通过对高中生的跨文化能力现状展开调查,尤其是跨文化敏感度这一重要指标,试图能够获得一些实际的数据。本研究以镇江某高中的200名高中生为受试对象,借助陈国明和Starosta编制的跨文化敏感度量表对高中生的跨文化敏感度,也就是跨文化能力组成中情感方面的能力,进行调查分析。同时,为了能够找到提升高中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最有效的方法,研究结合高中英语教学特点以及笔者自身的实习经历,从出国经历、英语任课教师文化方面的教学情况及英语文化活动这三个高中生能够产生跨文化的方面对跨文化敏感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并以教师访谈为补充,在分析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如何提升高中生跨文化敏感度水平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1)高中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整体处于中高水平,从各维度上看,高中生在交际信心上的均值最低,需要加强。(2)英语任课教师文化方面的教学情况对高中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影响最大,其次是英语文化活动,而出国经历对高中生的跨文化敏感度的影响存在形式的差异。(3)当前高中英语课堂对文化教学的认识依然不足。以上发现表明,为了提升高中生的跨文化敏感度,高中英语课堂有必要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此外,重视构建高中生进行语言实际应用的活动情境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升交际信心与交际专注度,从而影响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此同时,学校层面对于出国项目的组织上要帮助学生感知不同文化的差异,直面异国文化,增加学生的差异认同感。教师也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文化教学观。
二、英美文化与英语教学——试论文化因素在英语精读教学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英美文化与英语教学——试论文化因素在英语精读教学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英语课堂实践中的有效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西文化差异融入英语课堂的意义 |
二、英语课堂中中西文化差异素材的渗透现状 |
三、中西文化差异教学在英语课堂实践中的有效性剖析 |
1. 中西文化差异的课堂引入,帮助学生打开国际视野。 |
2. 中西文化的差异“美”,可以拓展学生知识含量。 |
3. 正确看待中国式英语教学与西方文化冲击。 |
4. 中西文化差异内在感染力,架起英语学习的桥梁。 |
5. 渗透文化差异可助力学生深入理解英语的本质内涵。 |
四、将文化差异融入英语课堂的策略分析 |
1. 将西方文化融入单词讲解和辨析中。 |
2. 以文化差异为背景开展阅读教学。 |
3. 以多媒体教学视频讲解英语抽象文化知识。 |
五、结语 |
(2)英美文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英美文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
1. 有助于学生扩展知识面 |
2. 有助于学生增强英语学习兴趣 |
3. 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
二、英美文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1. 依托影视作品,提升运用能力 |
2. 开展文学鉴赏,深化作品理解 |
3. 完善考核体系,加强开放引导 |
4. 增加文学成绩比重,完善评价机制 |
5. 进行分层次教学,创新教学方式 |
(3)高校英语教育中英美文化的缺失与完善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英美文化在高校英语教育中的必要性 |
二、英美文化在英语教育中的缺失表现 |
1.缺乏对英美历史的认知 |
2.缺乏对英美两国状况的认识 |
3.缺乏对英美文化的有效渗透 |
三、完善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的策略 |
1.在英语教材中增加英美文化内容 |
2.在课堂教学中提升英美文化比例 |
3.彻底改变英语教育评价审核体系 |
四、结语 |
(4)产出导向法中的促成环节在培养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中的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当代教育背景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新要求 |
1.1.2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创新之处 |
1.5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产出导向法的国外研究现状 |
2.2 产出导向法的国内研究现状 |
2.3 小结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3.1 教学理念 |
3.1.1 学习中心说 |
3.1.2 学用一体说 |
3.1.3 文化交流说 |
3.1.4 关键能力说 |
3.2 教学假设 |
3.2.1 输出驱动假设 |
3.2.2 输入促成假设 |
3.2.3 选择学习假设 |
3.2.4 以评为学假设 |
3.3 教学流程 |
3.3.1 驱动 |
3.3.2 促成 |
3.3.3 评价 |
3.4 小结 |
第四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
4.1 研究设计 |
4.1.1 研究问题 |
4.1.2 研究对象 |
4.1.3 研究方法 |
4.2 研究过程 |
4.2.1 实验前期 |
4.2.2 实验中期 |
4.2.3 实验后期 |
4.3 小结 |
第五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1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5.1.1 实验前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结果与分析 |
5.1.2 实验后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结果与分析 |
5.2 访谈结果分析 |
5.2.1 实验后学生访谈结果与分析 |
5.2.2 实验后教师访谈结果与分析 |
5.3 英语阅读测试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5.3.1 实验前阅读测试结果分析与讨论 |
5.3.2 实验后阅读测试结果分析与讨论 |
5.3.3 实验前后英语阅读测试结果对比分析与讨论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果讨论与教学启示 |
6.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
6.2 产出导向法对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
6.3 产出导向法研究的局限性 |
6.4 产出导向法未来研究的趋势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前测调查问卷 |
附录2 后测调查问卷 |
附录3 阅读前测试卷A |
附录4 阅读后测试卷B |
附录5 实验后访谈问答记录 |
附录6 前测成绩和后测成绩 |
附录7 课外阅读教学案例材料内容 |
附录8 课内阅读教学案例材料内容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5)基于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高中英语教材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与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论文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主要概念界定 |
2.1.1 核心素养及英语核心素养 |
2.1.2 文化及文化意识 |
2.1.3 英语学科文化核心素养 |
2.2 相关研究及述评 |
2.2.1 核心素养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研究 |
2.2.2 英语学科文化核心素养研究 |
2.2.3 英语教材研究 |
2.3 理论基础 |
2.3.1 跨文化交际学理论 |
2.3.2 教材评价理论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4 研究工具 |
第4章 基于文化核心素养的文化类型对比分析 |
4.1 教材中文化内容类型分析 |
4.1.1 人教版教材中文化内容类型分析 |
4.1.2 外研版教材中文化内容类型分析 |
4.2 教材中文化地域类型的统计与分析 |
4.2.1 人教版教材中文化地域类型的统计与分析 |
4.2.2 外研版教材中文化地域类型的统计与分析 |
4.3 教材中文化主题类型的统计与分析 |
4.3.1 人教版文化主题类型的统计与分析 |
4.3.2 外研版文化主题类型的统计与分析 |
第5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
5.1 文化内容类型的结果讨论 |
5.2 文化地域类型的结果讨论 |
5.3 文化主题类型的结果分析 |
第6章 结论 |
6.1 研究发现 |
6.2 建议 |
6.2.1 对教材编写者的建议 |
6.2.2 对英语教师的建议 |
6.3 研究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6)职业院校英语文化教学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论文总体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文化 |
2.1.2 文化教学 |
2.2 跨文化交际理论 |
2.3 文化教学现状 |
2.3.1 国外文化教学现状 |
2.3.2 国内文化教学现状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4.1 学生问卷数据统计及分析 |
4.2 教师问卷数据统计及分析 |
4.3 教师访谈数据分析 |
4.4 英语课堂中文化教学的观察实例与分析 |
第五章 结论 |
5.1 职业院校学生的文化学习现状 |
5.2 职业院校教师文化教学的现状 |
5.3 原因分析 |
5.3.1 内在因素 |
5.3.2 外在因素 |
5.4 改善英语文化教学的相关建议 |
5.5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职业院校英语文化教学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二 职业院校英语文化教学现状调查研究(学生卷) |
附录三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四 课堂记录观察表 |
致谢 |
(7)家庭背景对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影响研究 ——以淄博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选题缘由 |
1.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
2.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现实困境的严重性 |
3.关注家庭背景对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影响的必要性 |
(二)文献综述 |
1.国内外对影响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因素的研究 |
2.国内外关于家庭背景对英语学习影响因素的研究 |
3.已有研究的总结和思考 |
(三)主要概念界定 |
1.家庭背景 |
2.英语口语 |
3.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
(四)研究意义与创新 |
1.研究意义 |
2.研究特色与创新 |
一、研究设计与过程 |
(一)研究思路与框架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框架 |
(二)研究方法与目标 |
1.研究方法 |
2.研究目标 |
(三)研究对象 |
1.所选学校 |
2.抽样对象 |
(四)研究工具 |
1.问卷的设计思想和编制 |
2.问卷的试测 |
3.问卷的正式发放与回收 |
4.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
5.数据的分析与整理 |
(五)研究变量的设定与假设 |
1.研究变量的设定 |
2.研究假设 |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家庭结构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之间的关系 |
1.单/双亲家庭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之间的关系 |
2.独生/非独生子女家庭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之间的关系 |
(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之间的关系 |
1.父母学历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之间的关系 |
2.父母职业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之间的关系 |
3.家庭收入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之间的关系 |
(三)家庭英语文化资本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之间的关系 |
1.父母英语水平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之间的关系 |
2.家庭课外英语书籍量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之间的关系 |
3.父母对西方文化兴趣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之间的关系 |
4.观看英语节目或收听英文歌曲的频率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之间的关系 |
5.父母与子女共同进行英语活动情况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之间的关系 |
6.家庭环境与气氛对英语学习的帮助情况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之间的关系 |
(四)父母教育理念和方式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之间的关系 |
1.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之间的关系 |
2.父母对成绩的期望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之间的关系 |
3.父母对子女英语口语的关注度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之间的关系 |
4.家庭提供的教育支持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之间的关系 |
(五)父母过程动态监管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之间的关系 |
1.父母督促子女进行英语活动的情况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之间的关系 |
2.父母对子女英语口语的辅导情况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之间的关系 |
3.父母陪伴子女进行英语活动的情况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之间的关系 |
(六)家庭关系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之间的关系 |
1.父母关系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之间的关系 |
2.亲子关系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之间的关系 |
三、研究结论与探讨 |
(一)研究结论 |
(二)家庭背景对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影响的探讨 |
1.维护完整的家庭结构与和睦的家庭关系迫在眉睫 |
2.家庭文化资本匮乏易对小学生英语口语的学习造成不利影响 |
3.家庭教育理念不科学,教育意识薄弱问题亟待解决 |
4.功利化倾向严重 |
5.父亲角色缺位使得父母过程动态监管“演变”为母亲过程动态监管 |
四、对策与建议 |
(一)针对家庭背景因素改善家庭背景的对策 |
1.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让家庭充满正能量 |
2.创设良好的家庭文化资本,父母身教胜于言传 |
3.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采取科学的教养方式 |
4.摒弃功利主义,注重综合能力 |
5.俯下身子做父母,拒绝形式上的父母 |
(二)针对家庭背景因素改进小学生英语口语教学的对策 |
1.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口语能力 |
2.加大英语口语教学支持力度 |
3.教师自我发展,主动成长 |
4.加强家校互动,为家庭教育保驾护航 |
五、本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三型”劳动者培养目标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1.国家意志之导向:高职“三型”劳动者培养的政策要求 |
2.现实困境之诉求: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的实际需要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国内文献综述 |
2.国外文献综述 |
3.文献述评与启示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1.“三型”劳动者 |
2.高职商务英语专业 |
3.课程设置 |
(五)研究内容与框架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框架 |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3.研究方法 |
(七)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1.研究重点 |
2.研究难点 |
3.创新点 |
一、“三型”劳动者培养目标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理论分析 |
(一)专业课程设置的理论基础 |
1.能力本位教育理论 |
2.需求分析理论 |
(二)培养“三型”劳动者的逻辑分析 |
1.培养“三型”劳动者是历史的必然 |
2.培养“三型”劳动者是逻辑的必然 |
(三)“三型”劳动者培养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要求 |
1.“三型”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知识要求 |
2.“三型”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技能要求 |
3.“三型”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创新要求 |
4.“三型”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综合要求 |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基于专业培养方案的文本分析 |
(一)样本提取 |
1.样本总体 |
2.研究样本 |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
1.培养目标定位 |
2.专业课程结构与学时安排的现状分析 |
3.专业课程内容的现状分析 |
(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问题透视 |
1.培养目标趋同化,“三型”特征不明显 |
2.课程结构欠合理,商务、英语“两张皮” |
3.技能培训不充分,理论、实践“脱钩” |
4.职业发展难支撑,创新课程匮乏 |
(四)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
1.专业教学标准缺位,课程导向偏离 |
2.“三型”目标新,课程适应滞后 |
3.专业建设历史短,无课程模板借鉴 |
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的需求:基于企业招聘数据的分析 |
(一)数据采集 |
1.数据信息源及工具 |
2.数据采集目的 |
3.数据采集分析过程 |
(二)数据分析 |
1.数据编码 |
2.企业需求现状分析 |
(三)结果讨论 |
1.结论:企业岗位要求与“三型”劳动者素质要求吻合 |
2.问题:既定培养目标与企业“三型”需求对接不精准 |
3.原因:课程设置中的企业角色不到位 |
四、“三型”劳动者培养目标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优化设计 |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的原则和依据 |
1.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的原则 |
2.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的依据 |
(二)优化课程目标:以“三型”培养要求为基本架构 |
1.基础知识目标 |
2.职业技能目标 |
3.创新能力目标 |
4.“三型”目标的有机统一 |
(三)优化课程内容:以岗位职业能力对接“三型”培养要求 |
1.从学科体系中心到岗位任务中心 |
2.根据岗位任务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
3.根据典型工作任务优化课程内容 |
(四)优化课程结构:以“三型”目标牵引岗位任务主题模块 |
1.建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结构的基本要求 |
2.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结构样态 |
五、“三型”劳动者培养目标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实施的质量保证 |
(一)健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评估措施 |
(二)形成专兼职教师协同发展机制 |
(三)加强实训基地管理体系建设 |
(四)夯实校企合作基础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
(9)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中国文化失语症”的出现 |
1.1.2 文化自信的提出和文化传承的需要 |
1.1.3 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内容的要求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核心概念界定 |
1.3.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1.3.3 理论基础 |
1.4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2.1 研究问题 |
2.2 研究方法与工具 |
2.2.1 问卷调查 |
2.2.2 访谈 |
2.2.3 课堂观察 |
2.2.4 测试 |
2.2.5 数据分析工具 |
第三章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融入效果调查 |
3.1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
3.1.1 学生情感与认知 |
3.1.2 教材评价 |
3.1.3 学习过程评价 |
3.1.4 学习效果评价 |
3.2 教师调查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
3.2.1 教师情感与认知 |
3.2.2 教学过程评价 |
3.2.3 教师素质评价 |
3.2.4 教学效果评价 |
3.3 学生和教师访谈结果与分析 |
3.3.1 学生访谈结果和分析 |
3.3.2 教师访谈结果和分析 |
3.4 课堂观察结果与分析 |
3.5 测试卷结果与分析 |
3.5.1 汉译英 |
3.5.2 英译汉 |
3.5.3 书面表达 |
3.6 小结 |
第四章 影响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相关因素分析 |
4.1 学生因素 |
4.1.1 学生对于将中国文化和英语学习融合的重视不够 |
4.1.2 学生对于用英语学习中国文化的积极性不高 |
4.2 教师因素 |
4.2.1 教师对于中国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认识有限 |
4.2.2 教师跨文化教学素养和能力有待提高 |
4.3 教材因素 |
4.4 考试评价因素 |
第五章 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建议 |
5.1 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正确认识中国文化和英语学习的关系 |
5.2 加强对学生的兴趣引导,提高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主动性 |
5.3 培养学生跨文化鉴赏、适应及交际能力,讲好“中国故事” |
5.4 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树立语言教学即文化教学的意识 |
5.5 重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跨文化教学素养和能力 |
5.6 加强英语教材建设,增加中国文化尤其是精神文化内容 |
5.7 完善课程设置,开设中西文化比较与鉴赏类选修课程 |
5.8 增加文化考核内容,落实《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 |
第六章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附录六 |
附录七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高中生跨文化敏感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新课标对“文化意识”提出要求 |
二、课堂对文化教学执行力度不够 |
三、相关实证研究不足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内容、思路与框架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四节 研究重难点及创新之处 |
一、研究的重点 |
二、研究的难点 |
三、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核心概念 |
一、高中生 |
二、跨文化敏感度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多元文化教育理论 |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第三节 跨文化敏感度研究综述 |
一、跨文化敏感度的定义 |
二、跨文化敏感度的测量指标体系 |
三、影响跨文化敏感度因素的相关研究 |
四、跨文化敏感度发展的相关研究 |
第四节 研究评述与趋势 |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
第一节 研究问题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一)研究工具 |
(二)调查对象 |
三、访谈法 |
(一)研究工具 |
(二)访谈对象 |
四、统计分析法 |
第四章 研究结果分析 |
第一节 调查结果分析 |
一、跨文化敏感度变量现状 |
(一)出国经历相关情况调查 |
(二)英语任课教师文化方面的教学情况调查 |
(三)英语文化活动情况调查 |
二、跨文化敏感度及各维度相关性分析 |
(一)跨文化敏感度分析 |
(二)跨文化敏感度各维度间的相关关系 |
(三)变量信息与跨文化敏感度 |
三、分析小结 |
第二节 访谈结果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教师文化教学对高中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影响最大 |
二、英语文化活动对交际信心和交际专注度影响较大 |
三、寄宿交换的出国形式对学生的差异认同感影响较大 |
四、当前高中英语课堂对文化教学的认识依然不足 |
第二节 关于提高学生跨文化敏感度的建议 |
一、注重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融合 |
二、构建学生跨文化实践的平台 |
三、组织直面异国文化的出国项目 |
四、树立正确的文化教学观念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英美文化与英语教学——试论文化因素在英语精读教学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英语课堂实践中的有效应用[J]. 王凯婷. 校园英语, 2021(43)
- [2]英美文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杨宁. 新纪实, 2021(03)
- [3]高校英语教育中英美文化的缺失与完善策略[J]. 游忆. 黑河学院学报, 2020(07)
- [4]产出导向法中的促成环节在培养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中的有效性研究[D]. 张硕.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5]基于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高中英语教材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与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为例[D]. 赵黎莹. 长春师范大学, 2020(08)
- [6]职业院校英语文化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 刘露.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7]家庭背景对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影响研究 ——以淄博市为例[D]. 陈迎娣.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8]“三型”劳动者培养目标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 向慧. 西南大学, 2020(01)
- [9]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D]. 谢娜. 宁夏师范学院, 2020(06)
- [10]高中生跨文化敏感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现状调查研究[D]. 高嘉苓. 江苏大学,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