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NT-NOVELL网络工作站的综合表现

中小型NT-NOVELL网络工作站的综合表现

一、中小规模NT-NOVELL网络工作站的综合表示(论文文献综述)

朱华清[1](2013)在《基于PXE的无盘网络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大中专院校中计算机机房和电子阅览室的数量越来越多,但计算机机房和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一直以来是一项繁琐复杂、令人头疼的工作,机房管理者们常常为了处理计算机突然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而疲于奔命;虽然他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金钱,但却仍然无法完全满足学生们的日益提高的需求。基于以上原因,现在一些学校在新建或改造计算机机房时首先考虑的就是应用无盘网络。无盘网络不但节约了构建机房的费用、安全性能非常高,而且它最大的优点就在于管理和维护起计算机机房来更加方便,让管理人员彻底从繁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但是计算机无盘网络系统的安装设置以及维护还是比较复杂的。为了解决管理者在组建和维护无盘网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无盘网络的性能进行优化,更好的为学校的教学服务。本论文以潍坊科技学院500台无盘电子阅览室的建设为背景,主要通过实验、总结和案例的方法,研究了下列几个方面的内容:完成了电子阅览室无盘网络的综合规划工作。完成了目前应用较多的网众无盘XP系统的安装、组建和设置工作。从无盘启动运行的速度、无盘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无盘网络系统进行了优化和改善提高。无盘网络系统不论是对学校陈旧机房的教学网络改造和新组建的教学网络系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何海洋[2](2012)在《北京城市学院校园网建设项目的计划与风险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校园网作为现代社会高校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高校教学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不可缺少的现代化手段。校园网已逐渐成为各高等院校必备的信息基础设施之一,国内很多高校建立了或基本建立了校园网,其规模及应用水平也已成为衡量学校教学与科研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早期的校园网大都由学校自主建设,投资科学、合理,而近阶段的校园网大都由系统集成商承建,在投资上出现一些过大、脱离实际应用等现象,同时,由于学校、媒体甚至计算机业界,对校园网的特殊性缺乏全面、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投资上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偏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校园网的普及和发展;另外,高校的校园网建设项目一般都具有工期紧、投资成本低、质量要求高的特点。因此,如何应用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来高效地解决校园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经成为校园网建设单位关注的热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论文针对目前高校校园网建设项目的现状,应用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分析了校园网建设项目中项目划分、时间安排、资金使用以及质量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从校园网建设的项目范围、进度、费用以及质量管理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解决策略,提高了校园网建设项目的成功率,为解决我国校园网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文敏[3](2012)在《SupMAX800D控制系统DPU改进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集散控制系统现今已广泛应用于工业过程控制,各项技术都已非常成熟。同时,现今实际应用工况的更大型化、复杂化对集散控制系统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实际应用的客观要求,为提高SupMAX800D集散控制系统的市场竞争力,有必要、也必须对原800控制系统进行改造升级。本文以SupMAX800D集散控制系统DPU改进为课题,围绕实际应用提改进需求,研究DCS控制系统信号采集处理机制、ARM+FPGA模式在现在工控行业信号采集与处理中的应用、双口RAM在FPGA内部的实现以及多CPU协同处理;研究PCI 9054桥接芯片在PCI总线中的应用。论文在深入理解集散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的基础上,顺利完成了SupMAX800D集散控制系统DPU项目改进的具体软硬件实现过程,并实现能兼容SupMAX800C系统625Kbps通信,兼容SupMAX800D系统2.5Mbps通信。论文深入研究了项目中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阐述了ARM+FPGA设计模式在复杂信号处理系统设计中的优势,提出了SupMAX800控制系统DPU卡整体方案,详细介绍了DPU卡硬件电路设计,分析并完成了FPGA内部双口RAM的实现和PCI 9054接口控制逻辑设计。最终通过在系统中带FAO卡联调测试,验证了设计样机符合系统要求的性能指标。

吕卓亨[4](2011)在《非线性编辑网络的原理分析与构建》文中研究表明电视台节目制作传统上使用线性编辑系统,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电视技术领域的数字化革命,非线性编辑系统逐步进入电视台,在视频后期制作中逐渐成为主要手段,并正向平台化、网络化和宽带化发展。这标志着在电视台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的信息时代。非线性编辑技术是一门新的综合性技术,一方面它以视频压缩硬件技术(视频卡)为依托,另一方面以编辑软件(非线性编辑软件)为综合平台,涵盖了电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主要领域,包括视频技术、音频技术、数字存储技术、数字图象处理技术、计算机图形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相关技术,使数字化、多媒体化、交互性在编辑工作得到体现。非线性编辑解决了线性编辑存在的缺点,简化了编辑流程,极大地丰富了编辑人员的创作手段。电脑硬件运算能力的提高,使得非线性编辑的功能非常强大。从字幕到电影、从图片到活动视频、从2D到3D等等,非线性编辑都能胜任。从而把制作人员从繁杂的搜寻镜头和修改工作中解脱出来,并给制作者以无限的艺术创造空间。非线性编辑给电视后期制作带来了重大的变革。它集采集、制作、播出与发布功能于一体,使电视制作直接与互联网相联从而极大第延伸了电视制作室的功能,赋予视频内容新的应用价值。在电视节目制作、管理和播放等方面,非线性编辑系统以其优越的性能、完善的功能以及方便的操作受到各级电视台编辑人员和技术人员的认同,得到迅速而广泛的应用。电视台里的技术革命如火如荼,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各台的技术方向如何取舍、非线性编辑系统的规模如何定位,这正是当下很多中小电视台烦恼的事情。目前国内中小电视台的节目生产量不大,因此使用大型网络的话可能会占用过多的资源而造成浪费,但这类电视台又需要对传统的线性编辑设备向非编化、网络化进行转型升级,以达到集中管理、集中维护、资源共享和提高效率的目的。本文从非线性编辑的数字原理、工程需求、工程设计、技术规划和技术参数等方面比较完整勾画了构建一个非线性编辑系统项目的过程,并介绍依托此项目应用人员所摸索出的一些使用心得和管理经验,为各中小电视台和单位部门提供典型的范例。系统采用了目前国内外基于千兆以太网构架的诸多技术,形成紧密耦合的节目制作业务流程,提供了结构精减、成本适中、操作简便的部门级制作/播出工作集群,适合各级中小电视台和相关行业的部门参考。

贾景玺[5](2011)在《有限元并行系统用于岔管计算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逐步发展,各企事业单位中的PC机已逐渐普及。但普及之后越来越暴露出设备利用率低下的问题,开机状态下pC机的计算潜力被远远低估;但另一方面,各种科学计算问题却大量涌现出来,这些技术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依靠专业大型的计算设备。由于大型机等专业计算设备的高昂成本,自80年代开始国内外开始出现了众多的分布式计算系统。本文就是依托现有局域网环境下实现PC机群分布式并行计算技术的基础,用以实现某工程中泵站岔管有限元法应力分析的求解问题的科学研究,通过利用PC并行计算机群的分布式计算来解决现有使用专业小型机或高档工作站使用成本高、计算时耗长等应用问题,最终依托本文设计的pC分布式机群系统,对泵站岔管有限元法的计算进行研究和实用化。该项工作可能会在各种水工建筑物的计算分析领域产生一定的应用价值,推动水工领域中各种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发展。本文实现的工程实践价值为:利用单位现有设备组建PC并行计算机群,在机群平台上安装ANSYS有限元软件和MPICH2 MPI接口搭建一个并行系统,通过实际水利工程岔管应力的有限元计算,得到数据,分析结果应用于实际岔管设计中。

车杰[6](2011)在《独立学院校园网建设的规划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学院教学管理方式、方法和行政办公手段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始建于80年代的校园网,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更好的解决办法,它不仅能够更加合理的利用现存资源,而且能够使学院加快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步伐。校园网建设是各高校建设的重要部分,其建设水平反映了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教育和科研网的不断发展,大多数高校将校园网建设列入到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紧实施。网络建设是实现信息化大学校园的基础,其核心是资源建设,目标是教学应用,保证是管理体制。而校园网是满足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一项基础设施,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的主要体现,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校园网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而且将促进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大转变。他不仅可以大大拓展教师和学生的视野,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现代化校园的特点应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网络化、智能化和个性化。网络化是一种趋势,前期大规模的基础网络建设在这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所有的工作、学习、生活都将被赋予鲜明的网络特色,可见这一切都将直接或间接地与Internet相连。从技术的角度讲,智能化就是自动化,就是通过一系列智能技术使设备或者系统部分地具有人的智能,从而能够部分地代表人的劳动。个性化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通过网络,人们可以将自己的需求发布出去,也可以通过其网站和定制系统获得所有具有相同需求的资料。可以说,个性化是信息技术所取得的最为伟大的成就之一,现代化校园为个性化教学开辟了广阔的视野。由于校园网建设是一项多种信息技术组合在一起的系统工程,因此对于资金和技术有限的独立院校来说,寻找一套客观有效的规划,去实施及运行方案是当前学院管理者的难题。本文将以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校园网建设工作为例,从校园网需求分析、校园网设计规划、结构化布线系统、网络设备选型、互联三网接入、网络管理等几个环节来探讨独立学院校园网规划及建设的相关问题。其中,校园网结构化布线系统设计、网络设备选型、三网接入、内网建设以及网络管理是本文阐述的重点,也是校园网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

李战国[7](2010)在《高职网络技术专业教学与实训内容的科学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针对高职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与实训内容进行系统、科学的研究,提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方案。这一方案使得人才培养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以期解决人才培养方面的一系列问题。

王俊娜[8](2008)在《海洋标量场要素并行可视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海洋信息可视化理论、技术与方法就成了一个急需面对的问题。数据场可视化技术为洞察大规模的海洋信息提供了直观有效的手段。但是由于海洋数据具有信息量大的特点,如何快速、准确的表现出来是现在大家努力的目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单机性能不可能满足大规模科学与工程计算问题的计算要求,并行计算机是实现高性能计算解决挑战性(Great Challenge)计算问题的唯一途径。高性能并行计算机的研制和应用水平的提高,一直是各个国家共同追逐的目标,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经济和国防综合势力的重要标志。美国从1991年开始执行"高性能计算与通信(HPCC)"项目,日本提出"巨型计算--日本的生存之路"的高技术发展策略,欧洲提出了万亿次机计划,我国863高科技计划也将并行计算列为关键技术。本文首先介绍了可视化技术和并行图形生成的基本概念与方法,综述了并行体绘制技术的当前最新研究进展,针对三维数据场的并行体绘制技术及可视化系统进行了研究,介绍算法运行的环境,实现了以下算法,并完成了部分可视化的实际应用工作。1、使用shear-warp实现黄海、东海比邻海区于1998年5、6月期间获取的3维规整网格数据,选定的地理区域为(120°E~130°E,29°N~35°N),深度为0~400m。2、使用基于动态数据分布的并行体绘制算法,使数据重分布与绘制并行执行,在保持原算法效率的基础上,降低了存储空间。改进的任务分配方法避免了结点机之间的负载不平衡和流水线作业的积压。

甘为民[9](2008)在《基于统计分析的网络流量特征测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网络规模不断提高,复杂性不断增加,网络上各项业务的多元化促使网络中传输的数据量也呈指数级增长,人们经常会遇到网络拥塞和服务质量问题,因此,加强网络管理和改善网络的运行已成为当务之急。这就需要掌握网络行为的基本特征,发现网络行为变化的基本规律。另一方面,理解网络行为特征是网络规划与建设、网络安全、高性能协议设计等研究工作的重要前提,而网络流量测量和分析是研究网络行为的基础。另外,网络规模和数据量的增长,最终要转到提高网络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形成转化的一个最根本也是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掌握网络中所传输的数据流量的分布情况和对资源的利用情况。网络流量测试正是实现这种转化,提高网络运行质量的关键点。本文以实际运行的网络环境为对象,有针对性地选择测试目标设备和目标性能参数,进而选择相应的测试方法。对监测得到的数据进行网络流量对应分析和网络协议相关分析,获得了网络实际流量特征。提出并采用的流量统计分析方法,对网络运行效率统计与分析、网络故障诊断将起到直接作用,对EXTREME系列核心交换机的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结合工作,还介绍了网络流量正常/异常特点,通过实例,给出了异常流量实际处理办法。

王吉锋[10](2007)在《基于PLC与DCS的过程控制系统集成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文中认为计算机、自动控制、总线技术及网络技术在生产现场的应用,使自动控制领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控制器技术的发展也从逻辑走向综合,从单机走向网络化。在具体项目实施中,就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器,合适的网络以及符合要求的组态软件系统以适应自动控制系统集成的需要。针对这一要求,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过程控制系统的特点,根据需求方集成的要求选择出以S7-300PLC为主控器,在windows2000操作系统上以step7作为控制器编程软件,以Simatic wincc6.0+SQL SERVER2000为上位机组态监控软件,来二次开发组态糖化部分自动控制系统,用和利时MACSV DCS来构建发酵部分控制系统,从而适应构建企业一体化系统网络结构。DCS, PLC等设备在并入企业网及INTERNET过程中,OPC技术是解决这一关键问题广泛采用的技术手段。传统的DCS系统依然被广泛使用,DCS与FCS集成具有广泛的市场空间,DCS和PLC还可以通过网关实现数据交换,或者在DCS的上层LAN上实现两者的互联。

二、中小规模NT-NOVELL网络工作站的综合表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小规模NT-NOVELL网络工作站的综合表示(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PXE的无盘网络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论文研究的依据和背景
        1.1.1 无盘网络与终端网络的基本定义
        1.1.2 无盘网络的发展历史
        1.1.3 无盘网络的优点
        1.1.4 无盘网络的缺点
    1.2 国内、国外研究现状和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动态
    1.3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1.3.1 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3.2 研究的意义
    1.4 论文的章节结构
第二章 无盘教学网络的组建基础
    2.1 无盘网络系统的构造
        2.1.1 主机系统
        2.1.2 工作站与文件服务器操作系统
        2.1.3 客户机与服务器操作系统
        2.1.4 对等网络操作系统
    2.2 无盘网络的基础
        2.2.1 无盘网络的分类
        2.2.2 无盘网络的常用协议
        2.2.3 无盘网络启动方式
        2.2.4 各类无盘系统的解决方案与比较
    2.3 小结
第三章 无盘电子阅览室的网络组建
    3.1 主干网络的连接设置
    3.2 虚拟网络系统的设置
        3.2.1 虚拟网络的划分
        3.2.2 虚拟网络之间的路由设置
        3.2.3 硬件设备的配置
第四章 无盘网络系统的组建与性能优化
    4.1 无盘网络的组建准备
    4.2 无盘网络服务器的组建
        4.2.1 服务器的安装
        4.2.2 无盘服务器的设置
    4.3 无盘工作站的组建
        4.3.1 工作站的安装设置
        4.3.2 工作站端的上传
    4.4 无盘系统运行环境测试
    4.5 无盘网络系统的优化
        4.5.1 优化无盘的启动速度
        4.5.2 优化无盘的运行速度
        4.5.3 优化无盘的稳定性
        4.5.4 优化无盘的安全性
        4.5.5 无盘实际应用中的问题解决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2)北京城市学院校园网建设项目的计划与风险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4.1 论文研究方法
        1.4.2 论文研究内容
        1.4.3 论文研究框架
第二章 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
    2.1 项目管理概念及其内涵
    2.2 项目管理主要内容
        2.2.1 项目范围管理
        2.2.2 项目时间管理
        2.2.3 项目费用管理
        2.2.4 项目质量管理
第三章 北京城市学院校园网建设项目计划
    3.1 北京城市学院校园网建设现状
    3.2 北京城市学院校园网建设目标
    3.3 北京城市学院校园网网络拓扑方案和项目进度计划
        3.3.1 北京城市学院校园网网络拓扑方案
        3.3.2 项目结构分解
        3.3.3 项目资源计划
        3.3.4 项目费用估算
第四章 北京城市学院校园网建设项目实施
    4.1 北京城市学院校园网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分析
        4.1.1 项目划分中存在的风险
        4.1.2 项目时间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4.1.3 项目资金风险
        4.1.5 项目质量风险
    4.2 北京城市学院校园网建设项目的风险控制
        4.2.1 项目各种制约因素和不确定条件的确定
        4.2.2 项目进度的控制
        4.2.3 项目费用控制
        4.2.4 校园网建设项目的质量控制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SupMAX800D控制系统DPU改进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集散控制系统概述
        1.2.1 国内外集散控制系统发展现况
        1.2.2 国内典型DCS特点
        1.2.3 国外典型DCS特点
    1.3 集散控制系统硬件系统及其发展方向阐述
    1.4 课题来源及本文主要工作
第2章 SupMAX800控制系统介绍及相关技术研究
    2.1 引言
    2.2 SupMAX800控制系统介绍
        2.2.1 SupMAX800系统体系结构
        2.2.2 SupMAX800控制系统硬件组成
        2.2.3 SupMAX800控制系统软件
    2.3 SupMAX800C控制系统DPU改进方案
        2.3.1 SupMAX800C控制系统DPU主要技术特性
        2.3.2 DPU结构原理
        2.3.3 DPU改进方案
        2.3.4 主要器件选型
        2.3.5 DPU电源模块的修改
        2.3.6 FPGA的双RAM功能实现
    2.4 SupMAX800D控制系统DPU相关技术研究
        2.4.1 CORTEX_M3内核研究
        2.4.2 FPGA技术研究
        2.4.3 PCI总线协议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DPU硬件设计与实现
    3.1 引言
    3.2 DPU硬件总体设计
        3.2.1 主要器件选型
        3.2.2 注意问题
    3.3 MCU部分电路设计
        3.3.1 STM32芯片供电及复位设计
        3.3.2 STM32芯片启动模式配置
        3.3.3 STM32数据I/O口和Address口分配
    3.4 FPGA部分电路设计
        3.4.1 FPGA配置电路设计
        3.4.2 FPGA芯逻辑I/O分配设计
    3.5 PCI 9054部分电路设计
        3.5.1 DPU卡PCI 9054配置模式选择及EEPROM接口设计
        3.5.2 PCI 9054桥接芯片与Local Bus端硬件电路设计
    3.6 DPU板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3.6.1 电源设计
        3.6.2 Clock和RESET信号设计
        3.6.3 通信接口设计
        3.6.4 PCB板设计要点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DPU软件设计与实现
    4.1 引言
    4.2 STM32芯片内部软件设计
    4.3 FPGA内部软件设计
        4.3.1 双口RAM及内部操作时钟的设计
        4.3.2 双口RAM旗语通讯逻辑功能Verilog实现
        4.3.3 PCI9054接口逻辑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改进后DPU卡带FAO卡转换时间测试
    5.1 引言
    5.2 测试环境搭建
    5.3 测试步骤
    5.4 测试结果分析及问题解决方法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后期工作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后期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非线性编辑网络的原理分析与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非线性编辑的历史
    1.2 非线性编辑在我国的现状
    1.3 非线性编辑的发展趋势
    1.4 本论文工作的意义
    1.5 本文结构
第二章 非线性编辑的概念和视音频数字基础
    2.1 非线性编辑的概念
        2.1.1 非线性编辑的诞生背景
        2.1.2 传统的线性编辑
        2.1.3 非线性编辑
        2.1.4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硬件组成和软件组成
        2.1.5 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
    2.2 非线性编辑中的视频和音频数字技术
        2.2.1 非线性编辑的视频编码格式
        2.2.2 非线性编辑的视频接口
        2.2.3 非线性编辑的视频文件格式
        2.2.4 非线性编辑的音频编码技术
        2.2.5 非线性编辑中的音频接口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的构建
    3.1 前期规划
        3.1.1 工程系统规划
        3.1.2 工程基础和功能
        3.1.3 工程技术规划
    3.2 一体化网络的结构和流程
        3.2.1 播出子网络
        3.2.2 制作子网络
        3.2.3 文稿子网络
        3.2.4 网络的设备和参数
        3.2.5 非线性编辑工作流程
        3.2.6 非线性编辑日常应用的一个实例
    3.3 网络的远程扩展
        3.3.1 镇站远程网
        3.3.2 镇站的子采编系统
        3.3.3 网络总体结构示意图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非线性编辑网络的使用和管理
    4.1 如何突出项目的特色
        4.1.1 播出形式的选择
        4.1.2 拓展网络功能
    4.2 使用技巧总结
        4.2.1 视频格式的转换方法
        4.2.2 设备配搭
        4.2.3 服务器的管理
        4.2.4 素材的管理
    4.3 非线性编辑网络的管理和安全性维护
        4.3.1 人员管理
        4.3.2 技术管理
    4.4 非线性编辑网络的优缺点
        4.4.1 优点
        4.4.2 需要改进的方面
        4.4.3 今后设备选型建议
    4.5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 缩写与专业术语的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 2 非线性编辑系统术语解释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表

(5)有限元并行系统用于岔管计算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比较并行与串行计算
        1.2.1 串行计算瓶颈
        1.2.2 并行计算原理
        1.2.3 并行计算的加速及效率
        1.2.3.1 Amdahl定律[3]
        1.2.3.2 Gustafson加速比公式
    1.3 计算方法简介
        1.3.1 数值计算方法
        1.3.2 有限元的"零能效应
第二章 三维有限元并行计算及发展现状
    2.1 有限元计算的并行性
    2.2 常用有限元并行算法
    2.3 并行计算系统模型
    2.4 三维有限元并行计算的发展现状
第三章 并行计算平台环境选择与介绍
    3.1 并行计算机系统
    3.2 并行计算系统存储方式
        3.2.1 共享内存并行机
        3.2.2 分布存储式并行机
        3.2.3 分布共享内存并行机
    3.3 PC机群并行计算平台环境
        3.3.1 节点网络形式
        3.3.2 并行系统软件环境
    3.4 PC机群和MPI接口
        3.4.1 PC机群配置和使用
        3.4.2 MPI介绍
        3.4.3 MPICH配置[15][16]
第四章 COSMOS及ANSYS商用CAE软件算例
    4.1 COSMOS简介[11]
    4.2 COSMOS有限元计算算例
        4.2.1 计算步骤
        4.2.2 算例介绍及计算
    4.3 ANSYS软件简介
    4.4 实际算例
        4.4.1 建立模型
        4.4.2 对基本扇区进行分割
        4.4.3 网络划分
        4.4.4 定义载荷和约束
        4.4.5 查看结果
    4.5 性能评价和效率分析
        4.5.1 并行计算的性能度量
        4.5.2 Amdahl定律
        4.5.3 COSMOS、ANSYS的性能与效率分析
第五章 工程应用
    5.1 工程概况
    5.2 基本资料
        5.2.1 体型
        5.2.2 围岩
        5.2.3 地应力
        5.2.4 混凝土及钢筋材料参数
        5.2.5 配筋
        5.2.6 荷载
    5.3 计算模型
        5.3.1 计算程序及原理
        5.3.2 计算模型、单元剖分及边界条件
        5.3.3 计算工况
        5.3.4 计算分析假定
    5.4 计算结果
        5.4.1 岩基开挖后地应力重分布情况
        5.4.2 内水压力工况并行计算办法
        5.4.3 内水压力工况计算结果分析
        5.4.4 外水压力及残余灌浆压力情况计算结果分析
    5.5 结论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6)独立学院校园网建设的规划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性质特点
    1.2 网络状况分析和需求
    1.3 设计目标
第二章 标准化结构化网络布线
    2.1 标准结构化设计特点
    2.2 标准结构化网络设计
    2.3 标准结构化网络测试和验收
第三章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学院校园网设计
    3.1 网络出口选择分析和规划
        3.1.1 网络出口分析
        3.1.2 网络出口规划
    3.2 网络需求分析和规划
        3.2.1 网络需求分析
        3.2.2 网络需求规划
    3.3 网络设备选型
        3.3.1 设备型号选定原则
        3.3.2 出口路由器设备的选择
        3.3.3 核心路由交换设备的选择
        3.3.4 汇聚层交换设备的选择
        3.3.5 接入层交换设备
        3.3.6 网络服务器的选择
    3.4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3.4.1 星形拓扑
        3.4.2 总线型拓扑
        3.4.3 环形拓扑
        3.4.4 树型拓扑
        3.4.5 人文学院网络拓扑设计
    3.5 地址分配和服务器的规划
        3.5.1 VLAN列表和IP地址分配
        3.5.2 DNS服务器地址
        3.5.3 DHCP服务器地址
        3.5.4 内网WEB服务器地址
        3.5.5 数据库服务器地址
        3.5.6 寝室上网认证服务端地址
    3.6 系统集成实施
        3.6.1 NPE-60
        3.6.2 核心路由交换机Cisco6509
        3.6.3 核心路由交换机RG-6810E
        3.6.4 汇聚层交换机H3C-5500
        3.6.5 接入层交换机RG-2150主要配置
        3.6.6 DNS服务器主要配置文件
        3.6.7 DHCP服务器
    3.7 工程测试与验收
        3.7.1 可用性测试、网络连接性测试
        3.7.2 核心环稳定性能测试
        3.7.3 跨三层核心设备、跨VLAN进行测试工作站互通性测试
        3.7.4 网络DNS测试
        3.7.5 网络工程验收
第四章 网络管理
    4.1 独立学院网络的规章制度制定
        4.1.1 设备使用制度
        4.1.2 配置管理制度
        4.1.3 IP地址管理制度
    4.2 独立学院网络的网络安全管理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7)高职网络技术专业教学与实训内容的科学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高职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2 高职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1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准确高职教育定位
    2.2 以岗位职业为目标, 突出高职教育特点
    2.3 以技术应用为主旨, 改革高职课程设置
3 基于校园网管理与建设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及实训方案分析
    3.1 专业社会市场调研
    3.2 校园网管理与建设工作岗位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3.3 网络管理员专业行动领域开发分析
    3.4 网络管理员学习领域开发分析
    3.5 网络管理员的专业学习情境的设计
4 结束语

(8)海洋标量场要素并行可视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前言
    一 课题的意义
    二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三 论文结构
1 并行可视化概述
    1.1 科学计算可视化
        1.1.1 科学计算可视化研究的意义
        1.1.2 可视化的过程与分类
        1.1.3 可视化技术的应用
    1.2 体绘制技术原理
        1.2.1 数据场的表示及采样
        1.2.2 体绘制光照模型与合成公式
        1.2.3 体绘制算法分类
        1.2.4 体绘制加速方法
    1.3 生成并行图形方法分类
        1.3.1 图形生成中的并行性
        1.3.2 并行处理模型
        1.3.3 并行图形算法的性能评价与分析
    1.4 小结
2 并行可视化运行环境
    2.1 计算机集群的建立
        2.2.1 MPI 介绍
        2.2.2 基于MPI 的Linux 计算机机群
    2.2 VTK 介绍
3 并行体绘制算法概述
    3.1 并行体绘制算法分类
    3.2 影响算法的性能的几个重要因素
        3.2.1 数据的相关性
        3.2.2 任务和数据划分
        3.2.3 负载平衡
        3.2.4 图像合成
    3.3 并行体绘制技术的主要发展
        3.3.1 专用体绘制硬件
        3.3.2 并行 Splatting 方法
        3.3.3 基于 SIMD 的并行光线投射
        3.3.4 基于 MIMD 的并行光线投射
        3.3.5 基于k-d 树的图像合成并行体绘制
        3.3.6 非规则数据场的并行体绘制
    3.4 小结
4 海洋标量场并行可视化
    4.1 体绘制分类介绍
        4.1.1 光线投射算法
        4.1.2 足迹算法
        4.1.3 错切-变换算法
    4.2 shear-warp 错切-变换算法实现
        4.2.1 数据建模
        4.2.2 绘制
        4.2.3 实验结果
    4.3 并行错切-变换体绘制
        4.3.1 基于流水线的并行算法
        4.3.2 实验采用动态数据分布的并行算法
    4.4 并行算法实现
    4.5 两种绘制方法比较
    4.6 小结
5 总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个人论文发表情况

(9)基于统计分析的网络流量特征测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网络流量测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内容和结构
第二章 网络测量概述
    2.1 网络测量的概念
    2.2 网络测量的意义
    2.3 网络测量的用途
    2.4 网络测量的目的
    2.5 网络流量的特点
    2.6 网络测量模式
第三章 网络流量测量方法与常用分析工具
    3.1 主动测量
    3.2 被动测量
    3.3 基于SNMP 的测量
    3.4 常用分析工具
        3.4.1 MRTG
        3.4.2 Sniffer
        3.4.3 Netflow
        3.4.4 Solarwind
第四章 网络异常流量分析
    4.1 网络异常流量
        4.1.1 Dos 攻击
        4.1.2 icmp 攻击
        4.1.3 拒绝服务攻击
    4.2 异常流量流向分析
        4.2.1 异常流量的数据包类型
        4.2.2 异常流量的源、目的地址
        4.2.3 异常流量的源、目的端口分析
    4.3 异常流量的 NetFlow 分析
第五章 网络流量测试应用
    5.1 网络流量测试环境
        5.1.1 网络总体结构
        5.1.2 核心层和汇聚层
        5.1.3 接入层
        5.1.4 网络设备概况
    5.2 应用需求
    5.3 园区网络安全方案
        5.3.1 总体建设思路
        5.3.2 网络边界防护
    5.4 网络数据的采集
    5.5 流量数据分析
        5.5.1 对应分析
        5.5.2 相关分析
        5.5.3 对应分析的应用
        5.5.4 相关分析的应用
    5.6 安全访问控制应用
        5.6.1 异常流量处理
        5.6.2 编程实现访问控制
        5.6.2.1 Telnet 类简介
        5.6.2.2 程序主要功能描述
        5.6.3 ICMP 防御方法
        5.6.4 利用 NetFlow 处理异常流量
        5.6.5 访问控制实际应用
    5.7 应用成效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10)基于PLC与DCS的过程控制系统集成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过程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历程
    1.3. 主流DCS和PLC纳入企业信息系统的主要方式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意义
第2章 过程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及特点
    2.1. 过程控制系统的特点
    2.2. 过程控制系统的软硬件构成
    2.3. 过程控制系统的控制技术基础
        2.3.1. 数学基础
        2.3.2. 过程计算机常规控制技术
        2.3.3. 过程计算机现代控制技术
    2.4. DCS技术的分析与展望
        2.4.1. 引言
        2.4.2. 当前DCS结构特点及其所采用的技术
        2.4.3. 当前影响DCS发展的几种主要技术
        2.4.4. 今后DCS的发展趋势
    2.5. 当前国内外主流DCS和PLC厂家
    2.6. 国内外DCS发展及技术应用概况
    2.7. DCS和PLC的区别、共通及选型
        2.7.1. DCS和PLC的不同
        2.7.2. 类似之处
        2.7.3. DCS和PLC的选型
第3章 生产企业过程控制系统集成要求及其方式
    3.1. 企业网络的构成层次
        3.1.1. 过程控制层
        3.1.2. 制造执行层
        3.1.3. 企业资源规划层
    3.2. 现场控制层的网络集成
    3.3. 现场控制网络与信息网络的集成
        3.3.1. 在控制网络和信息网络之间加入转换接口
        3.3.2. 使用DDE方式
        3.3.3. 使用ODBC技术
         3.3.4. 使用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技术
    3.4. DCS、FCS及子系统的集成
        3.4.1. 现场总线集成于DCS系统
        3.4.2. 现场总线通过网关与OCS系统的集成
        3.4.3. DCS集成到现场总线系统
第4章 过程控制设计及实现在啤酒生产企业的应用
    4.1. 系统集成要求
    4.2. 系统现状及选型分析
         4.2.1. 网络环境及软件环境
        4.2.2. 软件结构及模块
        4.2.3. 数据接
    4.3. Hollysys DCS和Siemens PLC特点
        4.3.1. 和利时DCS特点
        4.3.2. S7-PLC特点
    4.4. 系统方案设计及实现
        4.4.1. 所选系统软硬件特点
        4.4.2. 硬件组态
        4.4.3. 糖化部分控制要点及设计:
        4.4.4. 发酵部分要点及设计
    4.5. 系统实际运行状况
        4.5.1. 过程控制效果
        4.5.2. 信息数据交换
第5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中小规模NT-NOVELL网络工作站的综合表示(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PXE的无盘网络的设计与实现[D]. 朱华清. 中国海洋大学, 2013(08)
  • [2]北京城市学院校园网建设项目的计划与风险控制研究[D]. 何海洋. 南京邮电大学, 2012(06)
  • [3]SupMAX800D控制系统DPU改进设计与实现[D]. 文敏. 华东理工大学, 2012(06)
  • [4]非线性编辑网络的原理分析与构建[D]. 吕卓亨. 华南理工大学, 2011(06)
  • [5]有限元并行系统用于岔管计算的研究[D]. 贾景玺. 兰州大学, 2011(10)
  • [6]独立学院校园网建设的规划与研究[D]. 车杰. 吉林大学, 2011(09)
  • [7]高职网络技术专业教学与实训内容的科学化研究[J]. 李战国. 计算机教育, 2010(01)
  • [8]海洋标量场要素并行可视化研究[D]. 王俊娜. 中国海洋大学, 2008(02)
  • [9]基于统计分析的网络流量特征测试[D]. 甘为民. 电子科技大学, 2008(04)
  • [10]基于PLC与DCS的过程控制系统集成方案的设计与实施[D]. 王吉锋. 山东大学, 2007(07)

标签:;  ;  ;  ;  ;  

中小型NT-NOVELL网络工作站的综合表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