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订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国家标准对使用现场的调查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胡正东[1](2019)在《配电变压器谐波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程度的提高,非线性设备和电力电子化负载被广泛运用到电网中,这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带来了大量的谐波问题,干扰了电网及邻近设备的正常运行,并且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损失。而配电变压器是配电网中重要的电气设备,随着电网中谐波问题的严重,变压器损耗增加、降额运行和寿命缩短以及这些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引起人们的关注。针对谐波环境下配电变压器的安全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论文重点研究了电力系统中配电变压器的谐波损耗、容量变化、寿命缩短以及产生的经济成本。分析了变压器技术参数取值不同时,三种主流谐波附加损耗计算方法的适用情况,以及谐波附加损耗与谐波电流畸变率、负载率、变压器类型的影响变化规律;同时分析了 K因子和K系数法在计算谐波背景下变压器降容率时的适用性,研究谐波对配电变压器容量计算的影响关系,以及不同类型变压器在谐波环境下寿命评估的差异性。对谐波背景下配电变压器在损耗增加、降额运行和寿命缩短三个方面的经济成本进行了分析与量化计算,探讨了经济成本的影响因素,对比分析了不同经济成本之间的差异。最后以某变电站为例进行变压器谐波损耗、容量、寿命以及经济成本的计算与评估,验证了论文对变压器谐波影响以及经济成本的研究结论。变压器谐波影响以及经济成本的定量分析对于提高变压器的经济运行和安全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陈炫宏[2](2019)在《干式变压器材质综合系统分析仪的研制》文中提出在常规配网干式变压器的生产过程中,由于铝制线相比铜制线价格低,同时线圈被树脂进行硬包装,用户无法对材质进行判别。所以一些制造厂商为了提高利润率,在生产过程中用铝代替铜作为干式变压器的绕组材质,从而大幅度降低了成本。却造成导电率降低,影响了电流质量,同时造成了安全隐患,此类情况在国家电网公司抽检的过程中频繁发生。针对这种情况当前较为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变压器吊罩进行检查,但是该方法不仅操作复杂而且会对变压器的绝缘性造成破坏,所以需要采用一种无损的检测设备,本文对变压器参数测试及变压器绕组材质判别方法进行了研究,设计开发了一套配网干式变压器材质综合系统分析设备(全文简称“分析仪”),其为集干式变压器材质检测及容量测试、特性测试、直阻测试、变比测试于一体的仪器。首先从分析仪的功能出发,对分析仪的需求进行分析,然后根据铜铝材质的导电率(电流密度值)不同的特性,最终选择“电流密度法”的材质鉴别方法,电流密度是在导体截面积、直流电阻和变压器容量等参数的测量基础上得出。其次基于以上三个参数的特性进行测试方案设计。对于变压器绕组导体的截面积,采用特制的一个测量绕组,将此线圈套在与变压器同心的铁芯上,施以激励信号,基于电压法,在已知电压和匝数的基础上,各绕组电压的比值即线圈匝数的比值,从而测得其他的线圈匝数。对于变压器的直流电阻,由于被测阻值较小,平衡电桥法和压降法都存在误差,所以采用“四线法”对变压器的直流电阻进行测试。对于变压器的容量,首先根据阻抗电压法计算变压器的容量,然后依据这个容量下的空载损耗、短路损耗和变压器技术参数展开测量,依据损耗能否在国标所能达到的误差范围之内进行判别变压器的真实容量。最后采用LabVIEW软件建立了分析仪的软件测试平台,并介绍了软件的设计功能及可行性。针对此分析仪对四台变压器的材质以及各参数进行现场测试,测量结果显示变压器容量测试存在4.53%的误差,不影响容量的判断,同时材质判断结果准确。论文研制的配网干式变压器材质综合系统分析仪实现了对干式变压器的材质的判别,同时能够测量出干式变压器的空负载损耗、直流电阻以及变压器容量等参数。证明了该设备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余欣玺[3](2016)在《基于热电效应的配电变压器绕组材质检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铝代铜是指用铝代替铜作为变压器绕组材质,是目前国内配电变压器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根据变压器型号编制方法,铝线变压器的型号必须特殊标注,否则就是一种“以次充好”的行为,不仅带来经济损失,也埋下了安全隐患。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发现了此类案例,但是只能通过变压器吊罩进行检查。该方法需要破坏绕组绝缘且操作繁琐,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方便快捷的无损检测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热电效应的变压器绕组材质检测方法。方法的出发点是热电偶测温原理的逆应用。热电偶是已知材料,通过测量热电势得到温度,而本文方法则是通过测量热电势和温度确定材料。铝线变压器内部必然存在铜铝接头,则将其视为热电偶,在温升情况下就会产生一定的热电势。而铜线变压器绕组回路中均为铜材,即使温升理论上也不会产生明显的热电效应。利用该热电势的差异即可实现绕组材质无损检测。本文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量得到铜和铝的塞贝克系数差异约为4μV/K,而铜变常用的各种铜材相互间塞贝克系数差异在1μV/K以内,二者差异明显。本文通过分析变压器热电效应的过程,推导出了绕组回路的总热电势和绕组材质的关系式。结合实际情况计算铜变和铝变的热电势差异,再考虑一定的裕度,确定判断阈值Um。变压器绕组两端温度差的建立是本方法的一个关键,因此本文对变压器绕组温度场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检测时变压器为非运行状态,没有内部损耗,热源来自加热装置,主要由接触式热传导和变压器油对流换热建立温度场。利用ANSYS软件进行有限元法温度场仿真,得到绕组两端温度差在30℃以上,可以满足检测方法的要求。在温度场研究基础上,本文继续利用ANSYS软件的热电耦合分析模块研究变压器绕组回路上的电场分布,得到回路的总热电势大小,并对比温度场分布研究其关系规律。仿真得到的电场分布规律与理论预期基本相符,可以满足实验判断的要求。最后,本文分别对单绕组和真实配电变压器进行了多组对比实验,研究分析其温度和热电势规律。实验验证结果可以有效区分配电变压器绕组材质是否为纯铜材质。
张鹏宁[4](2019)在《复杂工况下软磁材料磁致伸缩特性与电力设备铁心振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优化电力设备本体结构和实现主动减振降噪,精确计算和掌握其铁心振动特性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根据运行工况的复杂程度依次对并联电抗器、双级磁阀可控电抗器、阳极饱和电抗器和高频变压器铁心的振动特性开展了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利用激光测试系统,测量了工频、谐波、直流偏磁、和非正弦激励等不同服役工况下硅钢片的磁致伸缩与磁化特性,对比分析了不同磁化方向上的硅钢片磁致伸缩及磁化特性曲线,为电力设备铁心的振动仿真计算提供了数据基础。(2)以改进的磁致伸缩本质模型为基础,建立了考虑磁致伸缩力、麦克斯韦电磁力和绕组受力的磁-机械耦合模型,计算了一台高压并联电抗器铁心振动和绕组的受力特性,并研究了具有不同杨氏模量的气隙垫块对其铁心振动的影响。为了对比磁致伸缩力和麦克斯韦电磁力对铁心振动的影响程度,针对天威保变电气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设计并制作的铁心外形尺寸和绕组结构完全相同的变压器模型(铁心不含气隙)和并联电抗器模型(铁心含气隙),定量计算和对比了磁致伸缩与麦克斯韦电磁力对铁心振动的影响程度,最后通过实验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3)根据磁致伸缩本质模型分析了直流偏磁下双级磁阀可控电抗器铁心的振动机理,将其外电路模型进行了简化,并以直流偏磁下硅钢片的磁致伸缩和磁化特性实测数据为基础,对有无直流偏磁下的双级磁阀可控电抗器铁心磁通密度、应力、位移分布和振动进行了计算分析。搭建了双级磁阀可控电抗器铁心振动测试平台,对不同工况下双级磁阀可控电抗器铁心的振动规律进行了实验测试,测试结果验证了有限元计算模型的有效性。(4)计算了阳极饱和电抗器铁心的磁场、受力和位移分布,结果表明饱和状态下铁心的振动要远大于不饱和情况下。为了降低阳极饱和电抗器铁心的噪声,提出一种聚氨酯阻尼弹性体的降噪方法,以锦屏-苏南±800kV/4750A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使用的阳极饱和电抗器单个铁心为研究对象,对其制作模具并浇注聚氨酯阻尼弹性体,分析测量结果得出聚氨酯阻尼弹性体对铁心的减振降噪效果十分明显,为阳极饱和电抗器减振降噪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5)新型磁性材料(非晶、纳米晶)单片具有特别薄且脆的特点,无法采用现有的磁致伸缩测量设备对其磁致伸缩特性进行测量,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磁环振动的磁致伸缩反演测量法。通过对硅钢、非晶和纳米晶三种材料的磁致伸缩测量结果发现,不同频率激励下非晶材料的磁致伸缩比硅钢和纳米晶的大很多。针对非晶材料磁致伸缩很大的特点,结合固有频率对一台非晶高频变压器在正弦和非正弦激励下的振动和噪声进行了测量和分析。此部分研究结果为新型磁性材料的磁致伸缩测量和高频变压器在设计阶段考虑固有频率和非正弦激励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
变压器研究所标准化组[5](1968)在《有关变压器容量系列的商榷》文中研究表明 我们标准化组根据(67)八标字第25号文的要求,就其"制订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国家标准座谈会纪要"及"制订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国家标准对使用现场的调查报告"两个附件进行了讨论。我们认为,在当前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一片大好形势之下,为了紧跟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贯彻执行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及"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伟大号召,电力变压器标准的修订是一项具有重大政治经济意义的工作。考虑到上述两个附件牵涉的内容较广,为
熊轶枫[6](2008)在《VW投资公司的私人股权投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资本逐利,天经地义。寻找一个好的盈利模式是资本永恒的主题。当这个盈利模式体现为实业投资时,它最好要做到让金融资本有投资兴趣,也就是说这个模式能优秀到利用金融资本走向金融市场,实现短期内的几何倍数增长。而金融资本本身也在找盈利模式,私人股权投资在近年脱颖而出,是有它本身的规律可寻的。2005年上半年,高盛以私人股权的方式参股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成本2500万美元,2005年下半年,无锡尚德在纽约成功上市,招股价定在15美元。12月14日,尚德在纽约证交所挂牌交易,开盘价位跳至20.35美元,此时,高盛2500万美元投资变成了4亿美元,半年时间收益超出10倍。随后的蒙牛,雨润等也是超10倍的在香港主板退出。这些案例给国内投资界带来不小的震撼,因为大家都在报怨国内投资渠道太少的时候,私下买卖、推销私人公司(相对于上市公司)股权在中国是非法的,而国外私人股权投资基金却在我们自己家里演绎着一个个资本神话。那么私人股权投资的盈利模式是什么呢,中国能否复制这种模式,建立大量的本土私人股本投资基金,利用它来扶持出大批本土世界级优秀的企业,并在未来把投资范围转向全世界。本文就此目的对一家外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的运作做了些分析。本文开始介绍了私人股权投资可以追溯世界上最早的私人股权投资模式的发源地英国,1979年非公开权益资本和风险投资的投资额仅2千万英镑,而到了1994年则骤升至20.74亿英镑,15年内增长了100多倍。本文的第一部分就从英国开始详细介绍了私人股权投资当前的基本情况。即使2006年国内A股股票指数和股票平均收益翻倍,也是和私人股权投资的收益不能比的,同时透视其盈利模式的安全性更是在二级市场运作的资本无法相提并论的。私人股权投资的非流通性(上市前)使其注定在一定时间内享受着被投资企业的高速增长,本文的第二部分详细分析了私人股权投资基金(PE)怎样挑选成功企业一起成长并以股东身份和专业技术背景促其上市的整个过程。在第二部分里还详细阐述了尽职调查和整个投资涉及的所有国内外相关法律,以及着名的对赌协议和其它投资风险规避方案。为了更好的证实以上的陈述,文章第三部分选取了VW基金2006年的一个投资案例,并附上了VW基金为该企业集团和下属光伏企业的2套尽职调查报告,协议原件等,内容非常丰富,调查范围极其广泛投资,凸显作为未来股东身份的投资基金应该注意的调查事项。当今世界,无论是欧美强国,还是亚非的发展中国家,都迈向知识经济。新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思维方式等将被采纳更新。国与国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而支撑这一变化的是知识、是高新科技、是创新。如果没有创新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支持体系,高科技的创新和发展是不可能的。金融讲究创新,私人股权投资资本正是金融创新的重要一环。它利用市场机制快速反应追加投资热门行业,使该行业企业突破自身发展周期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而私人股权投资资本在这时有可以自由退出,转投其他热门行业,私人股权投资资本的推波助澜实际上加速各行业自身发展也完成了资本的自身壮大。所以建立和管理高水准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可能是利用市场体现国家产业投资导向最快最好的方式,而其对投资者的回报和活跃金融市场的效应更是一个多赢的局面。中国政府应当推广私人股权投资资本和创新的有效结合,吸收发达国家的私人股权投资资本的发展经验,大力发展本土的私人股权投资。最后一部分通过对前文的分析总结,凸现作者不希望目前中国的私人股权投资领域还是外国资本逞强,而应该培育本土的私人股权投资,为中国1.5万亿存款和持续走强的国内A股投资资金再开拓投资渠道,令人欣慰的是在天津经济开发区已率先试点成立了一个渤海产业投资基金,这个中国本土私人股权投资基金,规模达到200亿人民币,最新注册的不下30家。希望本文的研究能让更多的投资者了解私人投资。
梁国栋[7](2004)在《电力变压器故障的工程分析与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以电力系统328台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力变压器事故和故障统计资料为基础,通过对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力变压器故障数据的整理分析和大量探索性试验,对以下方面开展研究并给出研究结果: 1.采用FTA(故障树分析法)对电力变压器的故障模式进行科学分类 2.电力变压器运行中的状态预测判据研究 3.电力变压器功能失效的检测方法与判据的研究 4.电力变压器寿命评估研究 5.探讨电力变压器“状态”评价体系与“状态检修”的关系
制订标准三结合工作组[8](1967)在《制订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国家标准对使用现场的调查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一、前言根据一机部(67)机八联字325号及水电部(67)水电技字14号联合指示,由一机部变压器研究所、水电部电力科学研究院、一机部电器科学研究院共同组织有关单位于67年4月成立
张正渊[9](2017)在《变压器宽频带局部放电多端测量在线检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针对变压器局部放电在线检测的核心问题,利用导磁粉末材料研制完善了具有灵活空间适应性的宽频带电流传感器,并针对其频率测量特性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其性能满足宽频带测量的性能要求,并针对其磁芯材料等因素对其测量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测试。同时在实际大型单相220k V变压器平台上进行了局部放电宽频带多端测量的实验,分析了通过变压器出线套管侵入变压器内部的局部放电信号特征。研制了一种新型局部放电源可以在变压器绕组附近空间进行垂直移动,从而通过不同深度位置的变化来模拟变压器内部的与绕组无直接电气连接的局部放电,采集了该类型局部放电信号在变压器内部传播后通过不同测量点传感器所获得的宽频带信号,并对最终的实验数据利用已有方法进行了初步的处理,总结了该类型放电在多端测量方法下的特点以及规律,从而为局部放电在线监测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提供了初步的技术参考,并为下一步完整测试系统的构建与完善奠定基础。
陈强[10](2012)在《基于流程节点的装备制造企业研发风险识别和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在国家整个经济结构中起到支撑性的作用,其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是国家整体水平和实力的保证。但是,装备制造企业因研发风险控制不力或防范不到位而导致的研发失败会带来巨大的损失。为此,做好装备制造企业研发风险的识别和控制,成为国家基础工业和技术实力提升的必然要求。本文立足于装备制造企业中超(特)高压变压器的研发流程,首先构建了基于流程节点的研发流程管理体系,实现了从研发流程和流程内部探究研发风险的可能;其次在对研发流程节点打开和节点属性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风险矩阵和层次分析两种方法识别出影响研发流程的关键风险因子和关键风险节点,实现了研发风险的细部识别;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针对关键风险节点的一般性、关联性和动态性的风险控制管理模式,从而有效实现了新产品研发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本文改变了从传统视角对研发风险的研究,实现了把整体研发风险转移到具体研发流程中风险节点和风险因子的细节控制点上,从而使得风险管控措施落到具体的岗位和执行层面上,有效实现了企业流程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模式要求。
二、制订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国家标准对使用现场的调查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制订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国家标准对使用现场的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配电变压器谐波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1.1.1 配电网谐波问题 |
1.1.2 配电变压器谐波影响的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变压器谐波影响研究现状 |
1.2.2 研究存在的问题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2 变压器谐波附加损耗计算与分析 |
2.1 变压器谐波附加损耗计算 |
2.1.1 IEEE方法谐波附加损耗计算 |
2.1.2 国标方法谐波附加损耗计算 |
2.1.3 前苏联方法谐波附加损耗计算 |
2.2 谐波附加损耗规律分析 |
2.2.1 IEEE方法谐波附加损耗规律分析 |
2.2.2 国标方法谐波附加损耗规律分析 |
2.2.3 前苏联方法谐波附加损耗规律分析 |
2.2.4 三种谐波附加计算方法分析与比较 |
2.3 变压器技术参数对变压器的影响分析 |
2.3.1 不同容量变压器损耗计算 |
2.3.2 油浸式变压器技术参数的影响 |
2.3.3 干式变压器技术参数影响 |
2.3.4 油浸式和干式变压器分析比较 |
2.4 谐波附加损耗规律 |
2.4.1 配电变压器技术参数的影响 |
2.4.2 谐波附加损耗计算方法的影响 |
2.4.3 谐波附加损耗计算方法适用范围以及结论 |
2.5 本章小结 |
3 谐波条件下变压器容量与寿命分析 |
3.1 谐波对变压器容量影响分析 |
3.1.1 K系数与K因子计算 |
3.1.2 K系数与K因子变化规律 |
3.1.3 两种方法对比分析 |
3.1.4 谐波条件下变压器降额运行分析 |
3.2 谐波对变压器寿命影响分析 |
3.2.1 温升与寿命计算 |
3.2.2 谐波条件下变压器温升分析 |
3.2.3 谐波条件下变压器寿命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4 变压器谐波影响经济性计算与分析 |
4.1 变压器谐波经济成本计算 |
4.1.1 额外电能损耗成本 |
4.1.2 额外基本电费成本分析 |
4.1.3 维修故障成本 |
4.1.4 加速老化成本 |
4.1.5 损坏调换成本 |
4.1.6 变压器年谐波经济成本 |
4.2 谐波经济成本规律分析 |
4.2.1 额外电能损耗成本分析 |
4.2.2 额外基本电费成本分析 |
4.2.3 维修故障成本 |
4.2.4 加速老化成本 |
4.2.5 损坏调换成本 |
4.2.6 寿命影响经济成本分析 |
4.3 谐波条件下单台变压器经济性分析 |
4.3.1 谐波经济成本构成分析 |
4.3.2 谐波畸变率的影响 |
4.3.3 负载率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5 实例分析 |
5.1算例1 |
5.1.1 谐波测量数据分析 |
5.1.2 变压器谐波经济成本计算 |
5.2算例2 |
5.2.1 谐波测量数据分析 |
5.2.2 变压器谐波经济成本计算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2)干式变压器材质综合系统分析仪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与内容 |
2 分析仪需求分析及方案选择 |
2.1 分析仪功能介绍 |
2.2 分析仪方案选择 |
2.2.1 需求分析 |
2.2.2 设计方案 |
2.3 分析仪的关键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3 变压器参数测试方法研究 |
3.1 变压器绕组导体的截面积确定 |
3.1.1 直观法 |
3.1.2 匝比法 |
3.1.3 导体截面积确定 |
3.2 变压器的直流电阻测试方法研究 |
3.2.1 平衡电桥法 |
3.2.2 压降法 |
3.2.3 基于四线法的直流电阻测试方法 |
3.3 变压器容量测试方法研究 |
3.3.1 损耗比较法 |
3.3.2 阻抗电压法 |
3.3.3 基于三元素法变压器容量测试方法研究 |
3.4 本章小结 |
4 变压器绕组材质的判定方法研究 |
4.1 铜材与铝材绕组变压器技术经济特性对比 |
4.1.1 结构参数 |
4.1.2 短路电阻特性 |
4.1.3 其他性能 |
4.1.4 技术和经济特征分析 |
4.2 基于电流密度法的绕组材料判断 |
4.2.1 电流密度法的介绍 |
4.2.2 电流密度法的实现 |
4.3 本章小结 |
5 系统软件实现和现场测试 |
5.1 系统的软件结构设计 |
5.1.1 LabVIEW开发工具简介 |
5.1.2 软件设计的总体框架 |
5.1.3 软件主界面 |
5.1.4 变压器参数设置界面 |
5.1.5 数据采集及存储模块 |
5.1.6 公共参数设置 |
5.2 现场测试及结果分析 |
5.2.1 直流电阻的测试 |
5.2.2 本体参数的测试 |
5.2.3 容量参数的测试 |
5.2.4 测试结果分析 |
6 总结和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基于热电效应的配电变压器绕组材质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变压器绕组材质鉴别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变压器绕组材质热电法检测理论分析 |
2.1 引言 |
2.2 热电效应基本原理 |
2.3 金属塞贝克系数分析 |
2.3.1 塞贝克系数理论公式推导 |
2.3.2 铜铝塞贝克系数差异分析 |
2.4 变压器绕组回路热电效应分析 |
2.5 热电效应法材质鉴别判据 |
2.6 本章小结 |
3 变压器绕组温度场仿真分析 |
3.1 引言 |
3.2 温度场基本理论 |
3.2.1 热力学基本定律 |
3.2.2 热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
3.3 变压器绕组热传递过程 |
3.3.1 绕组热点温度计算经典模型 |
3.3.2 温度场热源及边界条件分析 |
3.3.3 温度场散热方式分析 |
3.4 基于有限元法的温度场仿真分析 |
3.4.1 有限元法简介 |
3.4.2 变压器绕组传热系统实体模型 |
3.4.3 传热系统模型网格划分 |
3.4.4 温度场仿真求解及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热电效应法热电场分析及实验验证 |
4.1 引言 |
4.2 热-电耦合场仿真分析 |
4.3 热电效应法实验平台 |
4.3.1 实验平台加热部分 |
4.3.2 实验平台测量部分 |
4.3.3 实验平台整体介绍 |
4.4 热电效应法实验结果及分析 |
4.4.1 模拟验证验证 |
4.4.2 单绕组实验验证 |
4.4.3 配电变压器实验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目录 |
(4)复杂工况下软磁材料磁致伸缩特性与电力设备铁心振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电力设备铁心振动的主要原因 |
1.2.1 磁致伸缩 |
1.2.2 麦克斯韦电磁力 |
1.2.3 绕组受力 |
1.3 电力设备铁心振动研究现状 |
1.3.1 变压器铁心振动研究现状 |
1.3.2 电抗器铁心振动研究现状 |
1.3.2.1 并联电抗器铁心振动研究现状 |
1.3.2.2 磁阀式可控电抗器铁心振动研究现状 |
1.3.2.3 阳极饱和电抗器铁心降噪技术研究现状 |
1.3.3 高频变压器铁心振动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取向硅钢片磁致伸缩与磁化特性测量与分析 |
2.1 引言 |
2.2 正弦激励下硅钢片的磁致伸缩与磁化特性 |
2.3 三次谐波激励下硅钢片的磁致伸缩与磁化特性 |
2.4 直流偏磁下硅钢片的磁致伸缩与磁化特性 |
2.5 非正弦激励下硅钢片的磁致伸缩特性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高压并联电抗器铁心的振动研究 |
3.1 引言 |
3.2 磁致伸缩模型 |
3.2.1 磁致伸缩本质模型 |
3.2.2 Jiles磁致伸缩模型 |
3.2.3 两种磁致伸缩模型的对比与改进 |
3.3 铁心磁-机械耦合模型的有限元分析 |
3.3.1 磁场基本方程 |
3.3.2 铁心振动的受力分析 |
3.3.3 铁心磁-机械耦合模型 |
3.4 高压并联电抗器铁心振动的数值计算 |
3.4.1 铁心磁-机械耦合模型的建立 |
3.4.2 并联电抗器铁心振动的计算结果 |
3.5 磁致伸缩力与麦克斯韦电磁力的量化计算及实验验证 |
3.5.1 仿真计算设置 |
3.5.2 磁致伸缩与麦克斯韦电磁力的量化计算结果 |
3.5.3 实验验证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直流偏磁激励下双级磁阀可控电抗器铁心的振动特性研究 |
4.1 引言 |
4.2 磁致伸缩模型 |
4.3 双级磁阀可控电抗器的工作原理与等效电路 |
4.3.1 磁阀式电抗器的工作原理 |
4.3.2 双级磁阀可控电抗器的等效电路模型 |
4.4 双级磁阀可控电抗器铁心的振动计算与实验研究 |
4.4.1 双级磁阀可控电抗器铁心振动的计算结果 |
4.4.2 双级磁阀可控电抗器铁心振动的实验研究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阳极饱和电抗器铁心的降噪方法研究 |
5.1 引言 |
5.2 阳极饱和电抗器铁心振动计算分析 |
5.3 阳极饱和电抗器铁心降噪方法 |
5.3.1 聚氨酯阻尼弹性体 |
5.3.2 聚氨酯阻尼弹性体降噪效果分析 |
5.3.2.1 试验设置 |
5.3.2.2 无弹性体时铁心的振动噪声 |
5.3.2.3 施加弹性体后铁心的振动噪声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新型磁性材料的磁致伸缩与高频变压器铁心振动特性研究 |
6.1 引言 |
6.2 新型磁性材料的磁致伸缩研究 |
6.2.1 基于圆环振动理论的磁致伸缩反演法 |
6.2.2 硅钢、非晶与纳米晶材料的磁致伸缩测量 |
6.3 非晶高频变压器的固有频率研究 |
6.4 不同激励形式下非晶高频变压器的振动噪声研究 |
6.4.1 实验设置 |
6.4.2 实验结果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VW投资公司的私人股权投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私人股权投资的基本情况 |
1.1 基本概况 |
1.2 目前市场现状 |
第二章 私人股权投资基金(PE)的运作流程 |
2.1 市场热点的判定和上市地的选择 |
2.2 行业景气度的预测 |
2.3 政府在交易中的角色 |
2.4 尽职调查要点 |
2.5 定价方法 |
2.6 股份设定和对赌协议 |
2.7 相关法律 |
2.8 谈判技巧 |
2.9 退出机制的设定 |
2.10 风险控制 |
第三章 投资案例分析 |
3.1 中电电气集团尽职调查报告 |
3.1.1 基本情况 |
3.1.2 重组 |
3.1.3 经营管理 |
3.1.4 公司治理结构 |
3.1.5 供销系统 |
3.1.6 财务 |
3.2 针对集团的方案 |
3.3 中电电器南京光伏项目简介 |
3.3.1 公司简介 |
3.3.2 市场分析 |
3.4 结论 |
第四章 培育本土的私人股权投资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件三 投资协议 |
附录四 协议内容 |
附录五 |
附录六 |
附录七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7)电力变压器故障的工程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前言 |
1.1 电力变压器的基本结构 |
1.2 电力变压器的故障统计 |
1.3 不同时期变压器的故障演变 |
1.4 电力变压器故障的宏观规律 |
第二章 采用FTA(故障树分析法)对电力变压器的故障模式进行科学分类 |
2.1 故障树基础知识 |
2.2 电力变压器故障树的构建及其特点 |
2.3 故障树分析原理 |
2.4 电力变压器故障模式与结构的相关性 |
第三章 电力变压器状态判据的研究 |
3.1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DGA)研究 |
3.1.1 特征气体方法 |
3.1.2 比例法(比率法) |
3.1.3 TCG方法 |
3.1.4 模糊诊断法 |
3.2 变压器红外诊断技术 |
3.2.1 红外诊断变压器故障的基本原理 |
3.2.2 变压器故障的红外诊断方法 |
3.2.3 红外检测对电力变压器故障的诊断效果 |
3.3 变压器绕组变形故障的测试与诊断 |
3.3.1 检测方法 |
3.3.2 测试判据 |
3.3.3 测试实例 |
第四章 变压器的寿命评估与老化判据的研究 |
4.1 绝缘油老化判据的研究 |
4.1.1 绝缘油变坏的原因 |
4.1.2 导致油老化的基本因素 |
4.1.3 绝缘油的老化评价 |
4.2 纤维素绝缘老化判据研究 |
4.2.1 影响纤维素绝缘寿命的主要因素 |
4.2.1.1 抗拉强度下降 |
4.2.1.2 冲击强度下降 |
4.2.1.3 耐受短路的能力下降 |
4.2.1.4 绕组的紧密度减小(绝缘收缩) |
4.2.2 纤维素绝缘老化判断的方法及原理 |
4.2.2.1 绝缘纸的聚合度 |
4.2.2.2 变压器油中糠醛与纤维素绝缘老化相关性研究 |
第五章 变压器状态评价体系的总结与展望 |
5.1 事后维修 |
5.2 预防性定期检修 |
5.3 状态检修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9)变压器宽频带局部放电多端测量在线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局部放电在线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2章 用于套管根部的柔性电流传感器性能研究 |
2.1 柔性传感器的设计与原理介绍 |
2.2 传感器性能测试实验 |
2.2.1 试验系统及接线介绍 |
2.2.2 测试过程及结果 |
2.3 柔性传感器磁芯材料对其测量性能的影响研究 |
2.3.1 利用频带增益测量的方法推算磁导率: |
2.3.2 利用计算线圈电感的方法推算磁导率: |
2.4 针对柔性传感器磁饱和性能及抗干扰性能的初步研究 |
2.4.1 柔性传感器在的磁芯饱和性能分析及验证试验 |
2.4.2 外部工频大电流对柔性传感器脉冲测量的干扰影响 |
2.4.3 外部放电脉冲对柔性传感器本相脉冲测量影响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220kV单相变压器的外部局部放电模拟试验 |
3.1 试验测试平台简介 |
3.2 变压器内部绕组主绝缘上的局部放电信号特征 |
3.3 利用信号发生器外施信号方式模拟变压器外部放电 |
3.4 试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
3.4.1 外部放电信号从高压套管A进入变压器 |
3.4.2 外部放电信号分别从低压侧套管a和x进入变压器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变压器内非绕组部位局部放电多端测量试验 |
4.1 10KV局部放电模型设计构建 |
4.2 试验过程 |
4.2.1 局部放电模型的安装设置方案 |
4.2.2 多端测量的检测点设置及传感器安装方案 |
4.2.3 测量过程及试验现象 |
4.3 试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研究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基于流程节点的装备制造企业研发风险识别和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目前研究不足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和框架 |
1.5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本文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流程节点的理论构建 |
2.1.1 流程管理和流程概述 |
2.1.2 流程管理体系的构建 |
2.1.3 流程节点的定义和类型 |
2.2 研发风险的相关理论 |
2.2.1 风险和风险管理的概述 |
2.2.2 研发风险的识别和控制理论 |
2.2.3 研发流程风险的识别和控制理论 |
2.2.4 装备制造企业研发流程风险的特征 |
2.3 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的一般方法 |
2.3.1 风险矩阵 |
2.3.2 层次分析法 |
2.3.3 一般性风险控制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装备制造企业研发流程风险因子和风险节点的识别研究 |
3.1 装备制造企业研发风险的识别过程 |
3.2 装备制造企业研发流程节点的引入 |
3.3 研发流程节点风险因子的识别 |
3.3.1 研发流程节点的属性识别 |
3.3.2 研发流程节点的风险因子识别 |
3.4 研发流程节点关键风险因子的识别 |
3.4.1 研发流程节点风险矩阵的构建 |
3.4.2 研发流程节点关键风险因子的识别过程 |
3.4.3 研发流程节点关键风险因子的识别结果 |
3.5 研发流程关键风险节点的识别 |
3.5.1 研发流程层次分析体系的构建 |
3.5.2 研发流程关键风险节点的识别过程 |
3.5.3 研发流程关键风险节点的识别结果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装备制造企业研发流程关键风险节点的控制研究 |
4.1 装备制造企业研发流程风险的控制过程 |
4.2 基于风险矩阵的一般性研发流程风险控制方法 |
4.2.1 一般性风险控制的过程 |
4.2.2 一般性风险控制的四种类型 |
4.2.3 一般性风险控制的措施 |
4.3 基于流程节点关联性的研发流程风险控制方法 |
4.3.1 风险控制的横向和纵向原理 |
4.3.2 横向和纵向风险控制的表现 |
4.3.3 横向和纵向风险控制的措施 |
4.4 基于流程管理动态性的研发流程风险控制方法 |
4.4.1 风险控制的动态管理模式 |
4.4.2 动态性风险控制的管理过程 |
4.4.3 动态性风险控制的管理措施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X 公司研发风险的识别和控制 |
5.1 X 公司研发风险的背景和过程 |
5.1.1 X 公司简介 |
5.1.2 X 公司科技研发发展规划 |
5.1.3 X 公司研发风险的管理现状 |
5.1.4 X 公司研发风险的管理过程 |
5.1.5 X 公司研发风险的实施过程 |
5.2 X 公司研发流程体系的构建 |
5.2.1 横向研发流程体系的构建 |
5.2.2 纵向研发流程体系的构建 |
5.3 X 公司研发风险的识别 |
5.3.1 关键研发风险因子的识别 |
5.3.2 研发流程关键风险节点的识别 |
5.4 X 公司研发风险的控制 |
5.4.1 X 公司一般性的风险控制 |
5.4.2 X 公司关联性的风险控制 |
5.4.3 X 公司动态性的风险控制 |
5.5 X 公司研发风险管理的效果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一:X 公司研发流程管理体系 |
1. X 公司流程管理族图 |
2. X 公司产品研发流程群图 |
3. X 公司 750kV 变压器研发复合流程图 |
4. X 公司 750kV 变压器研发基流程图 |
四、制订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国家标准对使用现场的调查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配电变压器谐波影响分析[D]. 胡正东.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2]干式变压器材质综合系统分析仪的研制[D]. 陈炫宏. 沈阳工程学院, 2019(01)
- [3]基于热电效应的配电变压器绕组材质检测方法研究[D]. 余欣玺. 重庆大学, 2016(03)
- [4]复杂工况下软磁材料磁致伸缩特性与电力设备铁心振动研究[D]. 张鹏宁.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
- [5]有关变压器容量系列的商榷[J]. 变压器研究所标准化组. 变压器, 1968(07)
- [6]VW投资公司的私人股权投资分析[D]. 熊轶枫. 上海交通大学, 2008(03)
- [7]电力变压器故障的工程分析与研究[D]. 梁国栋. 合肥工业大学, 2004(03)
- [8]制订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国家标准对使用现场的调查报告[J]. 制订标准三结合工作组. 变压器, 1967(11)
- [9]变压器宽频带局部放电多端测量在线检测技术研究[D]. 张正渊.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7(03)
- [10]基于流程节点的装备制造企业研发风险识别和控制研究[D]. 陈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