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葵花籽 - 一种有前途的油料植物

小葵花籽 - 一种有前途的油料植物

一、小葵子——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油料植物(论文文献综述)

郭立忠[1](2021)在《中国现代漆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现代漆画是从中国传统漆绘发展而来的一个年轻的新画种,经过近百年、几代人的不断努力探索,逐渐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发展体系,伴随现代漆画教育、官方展览、组织机构等诸多因素的推动,终于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文章主要从中国现代漆画的源流、产生、发展、繁荣四个方面进行展开,以中国传统漆艺术发展的历史传承性作为主线,系统的整理、研究中国现代漆画完整的发展脉络,理清其血脉基因联系。并将中国现代漆画放在世界范围内的漆艺术交流中整体去研究,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入手,将对中国现代漆画的产生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欧洲、日本和越南等国的漆画、漆艺术纳入到中国现代漆画的发展研究过程中,从历史的纵向长度和横向宽度两条路径作系统分析研究,以提高中国现代漆画发展过程研究的全面性、完整性和科学性。文章主要运用设计学、美术学、考古学、艺术学、社会学等研究方法来研究和探讨中国现代漆画所涉及的诸多内容,试图通过对中国现代漆画发展过程中的众多事件、人物、工艺、展览等等方面的全面分析,阐释中国现代漆画发展的完整路径,发掘其中必然联系和发展规律,进而对中国现代漆画的未来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支持,以期逐步完善中国现代漆画的理论体系建设,为中国现代漆画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历史经验和启迪意义。

戢飞[2](2013)在《续随子高频再生体系优化及多倍体诱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续随子(Euphorbia lathyris L)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大戟属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欧洲,现在世界各地广泛栽培,我国各地均有栽培或野生分布。续随子的种子千金子是我国传统的中草药,具有逐水消肿,破血散结的功效,是治疗晚期血吸虫病的特效药,并具有抗肿瘤的作用。续随子还是一种理想的能源植物,种子含油量高达45%左右,脂肪酸中的C16-C18含量超过95%,其脂肪酸中富含的巨大戟二萜醇3-十六烷酸脂,是制备生物柴油的优质原料之一。此外,续随子还具有观赏和作为农药用植物等用途。因此,续随子是一种具有广泛开发前景和应用价值的多用途经济作物。自然界续随子主要是以种子繁殖,但其药用部分也是种子,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药材的产量。另外,随着续随子人工种植面积的增加,病虫害的发生也在逐年加剧,也造成了续随子一定程度的减产。目前,关于续随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分分析、药理作用及栽培方法等方面,而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解决续随子生产实践中的问题迫在眉睫。人工诱导多倍体是药用植物育种的一条重要途径,自然界的续随子是二倍体2n=2x=20,染色体数目相对较少,比较适合用于人工诱导多倍体育种。本研究在课题组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对续随子再生体系进行了优化,并利用建立的续随子再生体系,以秋水仙素为诱导剂,对续随子多倍体的诱导方法进行了探索,旨在为获得营养器官和果实增大、抗逆性增强、药用活性成分和含油量增加的续随子多倍体育种新材料奠定基础。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续随子高频再生体系的优化:以续随子茎尖及茎干上部为外植体,对续随子再生体系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诱导续随子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MS(0.7%琼脂,3.0%蔗糖)+1.8mg/L6-BA+0.2mg/LNAA,使其愈伤组织诱导率由原来的36.8%提高至73.35%,在相同培养基中继代培养,再分化产生的平均不定芽数为3.97个,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0.2mg/LNAA,生根率达91%。2.续随子再生试管苗的移栽选择茎干粗壮,生根多且壮的试管苗进行移栽炼苗,炼苗的最适营养土成份为:泥炭:蛭石:珍珠岩(3:1:1),最适基质含水量为20%,炼苗30d后,移栽大田。3.续随子多倍体诱导及鉴定:以续随子无菌苗的茎尖及茎干上部为外植体,采用共培养法,比较了秋水仙素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对续随子诱导染色体加倍的效果,结果表明,诱导效果最适的培养基和秋水仙素浓度为MS+0.3mg/L6-BA+20mg/LCOLC(秋水仙素colchicine),最适共培养时间是8d,再转至无秋水仙素的MS+0.3mg/L6-BA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待芽长至3cm左右时,转移至生根培养基1/2MS+0.2mg/LNAA中进行生根诱导,生根率为72%,经统计诱导材料的存活率为30.48%,加倍率可达22.86%,其中同源四倍体植株占8.57%,嵌合体占14.29%。通过对加倍植株形态、染色体数目、气孔频度及大小的观察,对加倍材料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同源四倍体续随子染色体数目为2n=4x=40,气孔长度和宽度,较二倍体植株均有显着增大,而气孔频度较二倍体植株显着减少。表明上述诱导续随子多倍体的方法是可行的。

王玉兰[3](2010)在《谭献及其复堂词研究》文中提出摘要:谭献(1832-1901),浙江仁和人。初名延献,字仲修,一字涤生,号复堂,又自号半厂。生平喜好读书,锐意着述。有文四卷,诗九卷,词三卷,金石跋三卷,日记六卷。谭献于词学用力尤深,曾编选《箧中词》六卷,续编三卷,又曾取《白香词谱》、《片玉词》进行校对。他的词学思想与张惠言、周济一脉相承,却又能在他们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自成一家。其《复堂词》3卷,存词146首。他生活于变乱纷呈的晚清时期,却在长期的颠沛流离中终生不废吟咏,常与好友切磋词艺、应酬唱和。其词题材广泛,举凡咏物、题画、闺情、送别、节序,皆有涉及。风格上以深婉柔厚为主,语言清隽雅致,深受常州词派的影响。

杜红梅[4](2010)在《我国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耦合机制:制度经济学视角》文中指出传统食品产业(食用加工农产品)在发展过程中,不仅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且降低乃至损害着食品的质量安全,同时也造成产业链利益不平衡。人们在充分认识生态演化、互利共生规律之后,开始科学理智的思考与选择一种既有利于改善与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质量与安全,又有利于产业链各利益主体的新型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这就是绿色化食品产业模式。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提高我国农业整体效益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可以借鉴绿色供应链管理理念与手段。长期困扰我国的食用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食用加工农产品行业效率不高等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组织体制问题,即食用加工农产品供应链主体藕合问题,表现为食用加工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链接松弛,产、供、销利益不均衡,加工和购销环节利益过大,农产品的初级生产与加工和购销部门之间关系对立、矛盾尖锐。为了优化供应链上所有过程和功能,以顾客需求为导向提供绿色食品(指广义绿色食品,包括安全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节约交易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整个农产品供应链产生的价值最大化,同时向各环节都能获得平均利润的方向发展,更好地控制食品质量和安全,实现与环境相容,促进供应链成员间传播知识、技术、扩散资本,使供应链的竞争者不易复制、模仿,从而提高食用农产品供应链的整体竞争优势,有必要对绿色农产品供应链的耦合问题进行研究。本研究将制度经济学引入到供应链关系的研究中,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博弈论等对供应链上各合作主体耦合关系进行分析,力图找到使农产品绿色供应链顺畅运行的有效制度安排。希望能丰富与发展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体系,并能对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模式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参考。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理论研究与实际调研相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制度经济学分析法、博弈分析法等进行研究。全文分为九章,第一章导论,主要针对能源危机、环境污染、资源退化和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等全球问题以及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农产品市场出现的新形势,认为目前在我国有必要对农产品绿色供应链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阐述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在供应链、绿色供应链、农产品供应链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动态进行归纳总结。第二章是理论阐释,主要阐述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主体耦合的制度经济学理论:分工与协作理论、企业性质与边界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契约与履约理论、关系契约及治理模式、委托代理理论;接着,对供应链主体耦合进行制度经济学分析,阐释了组织体制的制度演进逻辑,指出供应链组织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企业的一项诱致性制度变迁,提出供应链管理是供应链组织体制下的制度规范。第三章对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耦合的动力机制进行阐述分析。首先从博弈论的视角、成本收益视角阐明农产品供应链耦合的利益;接着进一步分析供应链耦合的利益来源: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关系资本及其关系租金创造,绿色供应链还有绿色知识的溢出;然后,基于绿色知识溢出建立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博弈模型,比较企业间不开展绿色合作与开展绿色合作的经济绩效,激发供应链企业进行绿色合作的动机。第四章对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耦合的和谐稳定机制进行分析。首先针对合作型供应链模式中的问题提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耦合的和谐与稳定机制设计要求;提出信息共享机制是绿色供应链的效率基础,也是供应链耦合的基础,供应链合作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是供应链稳定的核心要件,和谐稳定机制就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分别对信息共享机制,合作利益分配机制,契约履行约束机制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第五章对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上游链的耦合方式进行分析,对上游链主体——农户、加工企业提出具体的行为方向指导。首先从加工企业与农户作为天生的利益共同体和绿色农产品的供给的角度指出加工企业与原料生产者耦合的必要性;然后对加工企业与原料生产者耦合的形式与问题进行了分析;运用模型对加工企业与原料生产者参与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边界进行定量分析;对加工企业与原料生产者耦合进行博弈分析,指出以信息对称为前提条件的集中决策,其利润大于分散决策的利润,并进一步分析了完全信息条件下原料生产企业与加工厂商合作竞争博奕及其均衡。最后阐述了一个加工企业与原料生产者合作的案例,说明利益的协调是绿色供应链耦合的关键。第六章在借鉴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定量及定性的分析,探讨涉及加工制造商、零售商供应链中,产品定价、利润分配等问题。首先,以绿色食品的生产加工商→零售商→消费者的间接渠道模式为例,通过构建模型,说明绿色食品供应链下游的生产加工商与零售商进行合作的必要性,分析两者合作关系稳定的必要条件。然后,考察消费者不存在渠道偏好时,绿色食品生产商的渠道策略。得出了混合渠道是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商的理性选择的结论;进一步分析了当消费者存在渠道偏好时,绿色食品生产商在混合渠道模式下如何进行渠道份额决策。最后,探讨生产商在纳什博奕条件下如何协调好直销渠道与间接渠道之间,渠道内部的关系,激励零售商合作,使混合渠道的总利润最大化,使双方在合作后的利润均大于不合作时的利润,实现“双赢”。第七章基于消费者在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对消费者的绿色食品消费行为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以及绿色农产品的产销者确定经营策略提供指导。第八章基于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具有的正外部性,政府有必要介入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运作,提出了政府对绿色食品实行规制、对绿色农产品生产给予补贴、对绿色农产品市场实行监管有其必要性;同时,对农产品绿色供应链政府与企业行为进行了博弈分析,为政府和企业的管理层如何激发供应链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第九章是案例研究,以绿色食品—茶油为主要线索,通过调查为××公司提供主要原料的油茶种植户、加工生产商—××公司、经销产品的零售商—××超市,走访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深入研究茶油价格的形成、利益的分配,分别从农户、加工企业、超市、政府等不同层面进行经济分析,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期待为政府进行政策调控提供参考建议,以促进我国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平滑运行。最后是结论与展望,总结归纳全文的研究结论,指出研究的不足以及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徐辉辉[5](2010)在《生物柴油氧化安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氧化安定性是生物柴油的重要性质之一,然而大多数生物柴油的氧化安定性较差,基本上都达不到国家标准不小于6小时的规定。因此对生物柴油氧化安定性的研究是不断提高生物柴油的品质,解决制约生物柴油技术瓶颈的必要一环。近年来,国内外对生物柴油氧化安定性的研究成果逐渐增多。生物柴油中因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酯,氧化安定性差。油料不可避免要与氧气接触,加上受到温度、空气、金属的催化以及水分等影响极易发生氧化变质而影响到生物柴油的品质,进而影响正常使用。生物柴油中含有超标的水分会导致其发生氧化,水分还会与游离脂肪酸生成酸性溶液,造成油品酸值升高。另外,水分本身就对金属具有腐蚀性,还能促使生物柴油中微生物(如酵母菌、真菌和细菌)的生长,这些微生物经过累积可形成淤泥并有可能堵塞柴油机的滤网。生物柴油发生自动氧化,能够引起油品的变质,进而影响其运动粘度、酸值和过氧化物的变化。另外生物柴油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酯,使用时会在油路中发生聚合反应生成大分子胶状物质,造成柴油机过滤器和喷油嘴的堵塞。因此生物柴油的氧化不仅会影响油品的质量,而且还会降低机器的使用寿命,进而影响生物柴油的推广应用。本论文对生物柴油组成特性、氧化安定性评价方法和原理、氧化安定性改善方法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了介绍,提出应加强研究生物柴油的氧化机理、氧化安定性评价方法以及进行研究生物柴油通用型抗氧化剂。本论文主要是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自制了四种生物柴油,分别为:酸化油生物柴油、棉籽油生物柴油、大豆油生物柴油、食用废油生物柴油。2、测定了四种生物柴油在未加剂时以及分别添加500ppm、800ppm、1000ppm、2000ppm、3000ppm、5000ppm时的氧化诱导期。3、分别考察了每种生物柴油在四种不同抗氧化剂各有六种不同剂量的情况下的氧化安定性。4、分别考察了每种抗氧化剂对四种不同生物柴油中各添加六种不同剂量情况下的氧化安定性的影响。

南丽丽[6](2008)在《牧草种质资源中心库入库保存材料的特征特性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牧草种质资源是发展草地畜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筛选和培育优良牧草新品种的基本材料或基因库。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建立了牧草种质资源基因库和资源圃,对收集到的种质经过试种、初步鉴定和繁种入库保存。采用作物种质资源学的理论和牧草种质资源研究的方法,对牧草种质资源中心库进行了特征特性的评价,取得如下主要结果:1、入库保存材料丰富,有9593份种质材料,隶属于67科411属1000种。包含有地方种质资源、国外引进种质资源、国内普通种质资源、野生种质资源、栽培种质资源和育成种质资源。中心库中特有牧草种质资源33种,主要栽培牧草的野类型及野生近缘植物133种,经过国家审定登记的牧草品种114个,通过国家鉴定和筛选的优异牧草27份。2、入库种质材料中,国内牧草发芽率90%以上的材料所占的比重低于国外牧草;国外牧草资源间,国内各省份资源间存在较大差异。3、通过对不同牧草的生育天数和物候性状资料的分析,明确了各类牧草种质资源的生长节律与开花结实规律;对千粒重的分析表明,不同科、种间千粒重有较大差异,且不同生境对千粒重有很大的影响。4、按照吴征镒世界种子植物科、属的划分,科可划分为六种类型,属可划分为15个类型9个变型,植物区系热带成分占很大比例,这与我国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起源性质相符合。5、表型性状特征聚类,具有按地区聚类的倾向,反映出种质特性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生态适应和相关性;来源相同或相近的同名种质间差异较小,反之则较大。因此,收集资源时应尽量减少同一地区重复性的收集,重点应放在不同地区上。6、中心库资源经济价值突出,有优等牧草199种,良等156种,中等183种,低等23种,劣等4种,有毒植物22种,有害植物10种;中心库食用植物29科73属114种,可分为淀粉植物、蔬菜类植物、果品植物、饮料植物、调料和油料植物;中心库中具有药用价值的牧草57科207属310种,药用部位涉及植物体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各个部分,药用有效成分遍及植物化学成分中的各类有机化合物,主治13个方面的疾病;中心库中牧草的工用价值包括纤维植物和树脂、橡胶植物,境用植物包括改境植物、美化植物和种质植物。7、通过对牧草资源总量分布区域与入库牧草种质资源分布区域的比较,明确了今后应重点在西藏、内蒙、新疆、青海、四川、甘肃、云南、河南和湖南9省份重点搜集牧草种质资源,并对今后搜集与保存提出了建议;对中心库牧草种质资源应深入研究,充分发掘、利用和有效保护。

王卫刚[7](2008)在《固定化脂肪酶催化木本油脂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来源于动植物油脂、废餐饮油脂的石化燃料替代产品—生物柴油具有可再生性、生物降解性及环境友好性等特点近来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香叶树、黄连木种子为实验原料,分析评价了油脂性质与脂肪酸组成,研究固定化脂肪酶催化香叶树籽油和黄连木籽油制备生物柴油技术,并对其生物柴油性能进行了评价。油脂组成与性质研究表明,香叶树油脂脂肪酸组成以饱和短链脂肪酸为主,其中癸酸占33.48%、月桂酸占59.14%,香叶树籽油为低酸值油脂(酸值1.19mgKOH/g)皂化值为215.5mg KOH/g;黄连木籽油脂脂肪酸组成以不饱和长链脂肪酸为主,其中油酸46.77%、亚油酸34.43%,黄连木籽油为高酸值油脂(酸值18.03mgKOH/g),皂化值为155.3mgKOH/g。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定量分析生物柴油中各组分,流动相为A相甲醇、B相异丙醇—正己烷(体积比5︰4混合),按0min 100%A,15min 50%A+50%B进行二元梯度洗脱,检测器波长210nm。建立了癸酸甲酯等六种脂肪酸甲酯标准品的标准曲线。间隔测定反应过程体系中组分的变化,用以快速监测油脂中甘油三酸酯转变为脂肪酸单酯的进程,并对脂肪酸单酯和甘油三酸酯进行定量监测。应用响应面优化法法确定了固定化酶催化香叶树籽油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最优工艺参数,采用叔丁醇作为反应体系的溶剂,Lipozyme TL IM脂肪酶作为催化剂,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38.5℃,甲醇与油摩尔比4∶1,叔丁醇与油体积比1∶1,酶用量为油重的4%,反应转化率达到90%。进行了香叶树油脂生物柴油和黄连木油脂生物柴油密度、运动粘度、闪点、倾点、冷滤点、馏程、十六烷指数等性能指标评价,除香叶树生物柴油的闪点(115℃),黄连木生物柴油的运动粘度(6.42mm2/s)不符合美国(ASTM)标准外,其余指标均满足要求。

于娟[8](2007)在《碳税循环政策在农村能源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文中提出能源问题不仅关系到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也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对于像中国这样的人口和农业大国,应该从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的现实角度出发,为今后的能源安全问题做出长远考虑。切合本国国情,中国有八亿农民居住在农村地区,农村能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将会成为制约我国能源问题的瓶颈,农村生活能源的现代化更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受长期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中国城乡体系中能源消费体系差异同样显着。农业部门有着较大的能源供需结构问题以及环境污染问题,主要体现在: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主要以直接焚烧秸秆柴薪为主;同时,收集薪柴需要耗费大量的劳动时间,燃烧薪柴又要饱受烟熏火燎之苦,是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破坏的直接原因。尤其是近年来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对能源消费的质量和数量上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农村能源供给压力加大。因此,促使我国农村能源结构地调整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解决农村能源问题的对策之一就是大力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资源尤其是现代生物质能源。然而,由于可再生能源以及现代生物质能产业尚属新兴产业,迫切需要培育市场所必须的政府扶持和财政补贴。我国政府虽然为此进行大量财政投入,但对于庞大的农村能源需求和日益增长的急待扶持项目,政府有限的财政资助显得杯水车薪。结合城市部门来看,其庞大的常规能源消费不但给我国能源供给系统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而且引起的环境问题更是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难题之一。综观两者,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城乡两部门所产生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相关学者一直在思考:是否存在一种一箭双雕的政策工具,既可以鼓励现代生物质能产业在农村的发展,优化农村能源消费结构,又能控制城市部门的能源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本论文提出的核心问题是综合城乡二元经济特点,如何优化和调整农村能源结构。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实施碳税循环政策,以“照顾全局,统筹安排”为原则,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这一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着手,全面协调各种社会经济利益手段。作者认为碳税循环政策正是可以成为这样的一种政策思路和工具,达到既可以优化调整农村能源消费结构,又能存很大程度上控制城市部门的能源消费瓶颈和环境污染问题。本文以检验该政策对农村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机制作为主要研究目的,围绕这一目的,综合考虑能源、环境、经济和人口等多方面的社会因素,作者构建适合中国二元经济体系的CREAM农户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合中国国情发展变化的一般均衡模型(CGE),分析中国实施碳税的可行性。在研究中,进一步提出碳税在城乡两部门转移的循环体系和深入展开计算机仿真情景模拟工作,研究了二元碳税转移循环体制实施后的社会经济综合影响以及连锁经济效应,对补贴机制大胆提出修缮建议,有效地探究和分析了可循环碳税在松弛中国二元经济体系下的最佳方案,以及农村现代生物质能产业对新能源推广带来怎样的市场影响。经过严密推理,作者得出结论:碳税循环补贴政策可以有效调整和优化中国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促使化石商品能以及现代生物质能在农村的消费和推广,并能成功缓解城市部门能源消费压力以及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问题。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本研究假设,从全国来看,碳税政策对于调整能源消费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是政策失效的。

邢鹂[9](2004)在《中国种植业生产风险与政策性农业保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经济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农业的发展也被置于了新的规则框架之中。从贸易自由化的趋向看,向世界开放国内市场,短期内由于国内市场本身的缺陷,国际竞争的压力可能会大于所获利益,随着国内市场改革的深化,中国将会从国际竞争中获得发展与增长的长期利益。但是,这个过程,对于经济效益较低、生产经营风险大、处于弱质产业地位的我国农业来说,是一个十分严峻的考验。因此,在一个开放的经济环境中,如何巧妙的使用世贸组织的规则,保护农业生产者的利益,培植农业发展的后劲,给予农业符合国际多边纪律的有效保护,是今后中国农业宏观政策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根据国际经验看,农业保险制度不仅是农业保障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已成为国际上最重要的非价格农业保护工具之一,目前世界上约有40多个国家在推行或试验该项农业政策,200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促进农民增收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选择部分产品和部分地区率先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参加种养业保险的农户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因此,本文试图从宏观层面上对我国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必要性和举办农业保险的利得作以研究,以期为建立健全我国农业保险体系、完善农业保险法规做些有益的探索、提供有价值的实证依据。 本研究总目标是围绕中国种植业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生产风险的评估及政策性农业保险对政府财政支出和农民收入可能产生的影响展开的。研究从全国和分省市层次上,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和统计方法测定和掌握了中国及29个省市自治区主要粮食产品(包括粮食、稻谷、小麦、玉米、大豆、高粱和谷子)、主要经济作物产品(包括棉花、油菜籽、芝麻、花生、麻类、甘蔗、甜菜、柑橘、苹果、烟叶和茶叶)的生产风险和社会损失率,厘定了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保险费率,在此基础上,结合农民收入中务农收入比重等指标进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区划,并针对我国现行农业保险的经验和问题,模拟了不同政府补贴率和保障水平对政府财政支出和农户收入的影响。全文分为8个部分,研究主要内容和结论陈述如下: 研究内容一:各省市种植业生产风险评估及分区研究 根据区划的要求,研究从各项定量指标中,选择了4项最能反映区域特征的风险指标,通过运用聚类分析法,进行种植业生产风险分区。研究发现,(1)农作物主产区的生产风险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和非主产区。这其中除了有将规模指数作为风险区划指标的原因外,大部分农作物主产区单产波动系数都远大于全国层面上该作物单产波动系数;(2)粮食主产区的单产波动水平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数。在目前粮食播种面积大幅度调减、越来越多的农业劳动力从粮食生产中转移出来的背景下,保证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稳定、平抑粮食单产的波动对于维持我国长期的粮食安全就显得意义重大;(3)对于粮食作物,生产者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价格变动,对于经济作物,生产者面临的风险则是双重的,与价格风险相比,经济作物的生产风险,即产量的变动更值得关注。 研究内容二:各省市种植业生产风险的社会损失率研究 在农作物保险中,地区间农作物生产风险的差异是导致被保险人缴纳保费差异的重要原因,理论上,应该分别计算每个投保人的费率,逐个区别收取保费.但是,这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显然行不通,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地区间农业生产条件与发展水平千差万别,不同品种间具有生物上的差异性。因此,对于不同地区,农作物保险计划也应有所差别,即政府保费补贴结构因品种、风险分区、农民收入中务农收入比重等因素的的不同而不同. 农作物生产所面临的风险系统性和空间相依性决定了,风险基本一致的一个区域内,对每个投保人可以实行同一费率.研究发现,(l)风险分区是农业保险分区的前提和基础,一般而言,风险较高的地区一般保险费率也较高,即农作物高风险的区域,其社会损失率也高;由于我们将生产规模、单产水平也作为划分风险区域的指标,这就可能会有高风险区域的保险费率反而较落氏的现象,这为分散我国农作物主产区生产风险提供了可能性;(2)农民务农收入比重较高的地区应该是政策性保险予以大力补贴的地区;(3)经济作物较粮食作物更适合举办农业保险. 研究内容三:我国种植业政策性保险的可行性分析 对不同地区不同农作物在一定保障水平(50%、70%、90%)、不同政府保费补贴率(30%、50%)等六种情况进行模拟,从而比较不同方案对农户生产收入以及国家财政支出的影响.研究利用分省市数据通过历史模拟(Historical simulation method)法和统计T检验,推算各方案组合对农户收入和国家财政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l)补贴率、保障水平越高,农户投保收益越明显;(2)相对于补贴率,保障水平对农户收入影响更大;(3)即使在最高方案(保障水平90%,补贴率50%)下,政府保险费补贴占财政支出不到1%,说明如果仅针对重点优势农产品进行农险补贴,政府完全有财力和能力举办社会化的农业生产风险分散和经济损失净瞬机制;(4)通过以上各种方案的比较,我们认为,各地区应当根据自己的财政状况来安排

王栋[10](2004)在《生物质热裂解实验研究及热裂解产物利用》文中认为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是缓解我国能源和环境压力,建立可持续发展能源系统的有效措施,其中,生物质热裂解技术由于可以将低品位的生物质能转化为高品质的液体燃料或者高附加值的化工原料而受到广泛关注,它不仅有利于改善我国目前广大农村地区商品能源紧张的局面,提高农村生物质能的利用效率,为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地提供清洁方便能源,而且有利于改善我国目前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基于此目的,本文对生物质热解机理以及生物质热解产物的综合利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本文首先对生物质利用意义、利用方式以及国内外生物质能利用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生物质热裂解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阐述。 然后在热辐射加热机理反应器上,全面研究了片状白松热裂解气体、生物油和焦炭产物随辐射源温度、气相停留时间、物料厚度等反应条件的影响规律;同时对比研究了生物质主要组分纤维素的热解规律,为深入了解生物质热裂解的机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与红外光谱仪联用(GC-FTIR)对以生物质为原料的生物油成分进行了分析,同时使用色质联机(GC-MS)分析以纤维素为原料的生物油组分,分析了工况参数对生物油特性的影响规律,指出生物油因其组分繁多复杂、含氧量高,需进一步改性后才可使用。并分析得出生物质的不同组分对于生物油成分的贡献各不相同。 生物质热解固体产物焦炭的产量在20%左右,本文对不同工况下焦炭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通过活化处理使热解炭孔隙结构得到充分发展以获得附加值更高的产品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发现CO2活化后焦炭的比表面积由原来的7.449m2/g增加到768.3m2/g,具有作为制备吸附活性炭的原料的潜力。 在改进的机理试验台上研究了生物质的另一主要组分木质素的热解规律,着重研究了温度对其热解规律的影响;采用GC-FTIR分析了木质素热解油的主要组分及其相对含量;对比纤维素热裂解试验结果,纤维素对裂解油的生成贡献最大,而木质素主要是生成轻质气体和焦碳。 本文最后考虑到生物质热解气体产物的深层次利用,提出了利用热解气体中的H2和CO采用一步法来合成制取具有多种用途的可燃性气体二甲醚(DME);对合成气制取二甲醚进行了初步的经济性分析发现DME在替代动力燃料方面具有很大潜力;并在自行开发的浆态床合成二甲醚试验台上进行了初步的试验研究,为以后进一步的试验研究提供了参考。

二、小葵子——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油料植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葵子——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油料植物(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现代漆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第二节 现代漆画研究问题的提出及其理论梳理
    第三节 中国现代漆画研究的相关说明
    第四节 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第五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内容与结构框架
第一章 中国现代漆画的源流
    第一节 中国古代传统漆绘
        一 中国古代漆艺术的历史源流
        二 中国古代漆艺术的工艺传承
        三、中国古代漆艺术的文化发展脉络与缺失
        四、中国古代漆绘的发展沿革
    第二节 东亚古代漆绘的源流
        一、汉四郡时代的朝鲜半岛漆艺术
        二 鉴真东渡与日本古代漆艺术的“师法中华”
        三 南洋漆艺术的“副中心”
        四 琉球与台湾的古代漆艺术
    第三节 欧洲近现代漆艺术的崛起
        一 十三世纪始始中欧漆艺交流简述
        二 欧洲新艺术运动与1900 年巴黎博览会
        三 欧洲装饰艺术运动与漆画代表人物
        四 近现代欧洲化学漆及其工艺价值与影响
第二章 中国现代漆画的产生
    第一节 日本江户时代的漆艺术与明代“倭漆”的兴起
        一 飞鸟时代的漆艺术觉醒与镰仓时代漆艺术的成熟
        二 江户时代漆艺术的崛起
        三 中国明代漆艺术的退步
        四 福州沈家脱胎与薄料工艺
    第二节 中国现代漆画的“洋血统”
        一 密陀绘工艺
        二 螺钿镶嵌工艺的历史传承
        三 明清时期漆器的“和风”盛行
        四 近现代欧洲漆艺崛起的影响
    第三节 中国现代漆画三位奠基人
        一 雷圭元:“代用品”与新观念的首倡者
        二 沈福文:西洋绘画与古代漆绘的合成者
        三 李之卿:古代漆艺现代化的推陈出新者
第三章 中国现代漆画的发展
    第一节 越南磨漆画的影响
        一 越南磨漆画的源起
        二 抗法抗美战争中的越南漆画家
        三 越南磨漆画在“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系列美展的影响
        四 五十年代末越南磨漆画对中国美术界引起的轰动
    第二节 艺术魅力、时局影响与体制因素
        一 由“漆绘”到“漆画”、由“手艺人”到“画家”
        二 20 世纪新材料、新技法和新工艺的突破
        三 “美展体制”与政府主管部门的鼓励、扶植
        四 现代绘事与古代工艺的契合点
    第三节 中国现代漆画发展时期的人和事
        一 五六十年代的中国现代漆画创作群体
        二 领军人物乔十光
        三 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价值
        四 20 世纪后半叶的中国漆画展事活动
第四章 中国现代漆画的繁荣
    第一节 中国现代漆画发展现状
        一 全国院校现代漆画教育现状评估
        二 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
        三 漆艺企业总体没落与工作坊的兴起
        四 “院体派”的艺术高度
    第二节 中国现代漆画得失谈
        一 “美展体制”退潮的巨大影响
        二 画廊的市场主导作用
        三 东西洋漆艺术的启示
        四 漆画家的“内修”与“外功”
    第三节 中国现代漆画的评估与前瞻
        一 不可遏止的潮流:新材料、新工艺、新形式
        二 传统绘事技法的保留与革新
        三 漆艺术在艺术表现体系中的生存与定位
        四 坚守“以漆画世”的宗旨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公开发表的成果
致谢

(2)续随子高频再生体系优化及多倍体诱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表
1 前言
    1.1 续随子的生物学特性
    1.2 续随子的药用价值
    1.3 续随子的能源价值
    1.4 续随子的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1.4.1 植物组织培养的兴起及原理
        1.4.2 续随子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1.4.3 激素对续随子组培的影响
    1.5 药用植物多倍体育种的研究进展
        1.5.1 药用植物多倍体育种的意义
        1.5.2 人工诱导药用植物多倍体的途径
        1.5.3 多倍体的鉴定方法
        1.5.4 药用植物多倍体育种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续随子再生体系优化
        2.1.1 试验材料
        2.1.2 无菌苗及外植体的制备
        2.1.3 6-BA和NAA组合诱导高频愈伤及不定芽分化
        2.1.4 再生芽生根诱导
        2.1.5 再生植株的移栽
    2.2 续随子多倍体诱导
        2.2.1 试验材料
        2.2.2 无菌苗及外植体的制备
        2.2.3 共培养法诱导多倍体
        2.2.4 处理材料诱导生根
        2.2.5 多倍体的筛选及鉴定
    2.3 培养基的制备
    2.4 培养条件
    2.5 数据分析方法
3 结果和分析
    3.1 续随子高频体系优化
        3.1.1 6-BA和NAA组合诱导高频愈伤
        3.1.2 6-BA和NAA诱导高频愈伤和不定芽最佳组合的选择
        3.1.3 续随子再生芽生根诱导
        3.1.4 续随子再生苗移栽
    3.2 续随子多倍体诱导
        3.2.1 共培养法的最优方法
        3.2.2 处理材料继代培养
        3.2.3 处理材料生根诱导
        3.2.4 多倍体形态学鉴定
        3.2.5 多倍体细胞学鉴定
        3.2.6 多倍体染色体数目鉴定
4 讨论
    4.1 外植体的选择
    4.2 激素对续随子高频愈伤诱导的影响
    4.3 再生苗移栽的影响因素
    4.4 续随子高频再生体系的影响因素
    4.5 秋水仙素的浓度及处理时间对续随子影响
    4.6 多倍体鉴定方法的选择
    4.7 多倍体中嵌合体问题
参考文献
版图及图版说明
致谢

(3)谭献及其复堂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谭献的生平以及交游
    第一节 谭献的生平概述
    第二节 谭献的交游考述
第二章 谭献的词学活动
    第一节 编选《箧中词》
    第二节 校订古今人词籍
第三章 谭献的词学理论
    第一节 "柔厚之旨"
    第二节 从"寄托出入"到"返虚入浑"、"一波三折"
    第三节 "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
第四章 复堂词分类评论
    第一节 咏物词
    第二节 感怀词
    第三节 闺情词
    第四节 题画词
第五章 复堂词的艺术风格以及成因
    第一节 深婉柔厚——艺术特色
    第二节 复堂词的不足之处
    第三节 复堂词风成因简析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复堂词编年笺注
附录二 谭献年谱简编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后记

(4)我国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耦合机制:制度经济学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
        1.1 绿色化食品产业的提出
        1.1.1 绿色食品产生的背景
        1.1.2 绿色化食品产业的内涵
        1.2 绿色合作是未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1.2.1 企业绿色合作的含义
        1.2.2 企业绿色合作的目的
        1.2.3 企业绿色合作的本质和特征
        1.3 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提出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国内外研究动态
        3.1 国外研究动态
        3.1.1 关于供应链、绿色供应链管理、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
        3.1.2 关于供应链与竞争力关系的研究
        3.1.3 关于供应链组织动因的理论诠释
        3.1.4 关于供应链藕合的研究
        3.2 国内研究动态
        3.2.1 关于供应链、绿色供应链及其管理、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
        3.2.2 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模式
        3.2.3 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动因
        3.2.4 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绩效
        3.2.5 关于农产品供应链藕合的研究
    4 对研究范围、相关内容阐释
        4.1 对研究范围的说明
        4.2 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其特殊性
        4.3 农产品加工导入绿色供应链管理
    5 研究思路、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5.1 研究思路
        5.2 研究的主要内容
        5.3 研究方法
    6 研究创新之处
第二章 绿色供应链主体耦合的制度经济学理论及其分析
    1 绿色供应链主体耦合的制度经济学理论
        1.1 分工与协作理论
        1.2 企业性质与边界理论
        1.2.1 科斯对微观经济学的批评
        1.2.2 企业:配置资源的一种方式
        1.3 交易费用理论
        1.3.1 经济分析的基本单位:交易成本
        1.3.2 交易成本的决定因素
        1.3.3 交易性质决定契约安排
        1.3.4 组织设计的原则
        1.3.5 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发展
        1.4 契约与履约理论
        1.4.1 契约的概念
        1.4.2 契约关系的类型
        1.4.3 不完全契约及契约的履行
        1.5 关系契约及治理模式
        1.6 委托代理理论
        1.7 交易成本理论与委托代理理论的综合
    2 供应链主体耦合:制度经济学分析
        2.1 企业间关系协调方式分析
        2.1.1 组织体制的制度逻辑:市场→企业→中间性组织
        2.1.2 供应链组织体制的制度内涵
        2.2 供应链组织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企业的一项诱致性制度变迁
        2.2.1 制度变迁的一般理论
        2.2.2 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
        2.2.3 供应链组织是经济全球化下企业的一项诱致性制度变迁
        2.3 供应链管理是供应链组织体制下的制度规范
    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耦合的动力机制——价值创造和知识溢出
    1 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耦合的利益表现
        1.1 博弈论的视角:合作优于不合作
        1.1.1 合作收益的矩阵表达模型
        1.1.2 合作博弈的帕累托改进模型
        1.2 成本收益视角
        1.2.1 模型及参量说明
        1.2.2 离散企业的成本与收益
        1.2.3 供应链企业的成本与收益
    2 一般供应链的利益来源分析
        2.1 供应链利益: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2.2 关系资本是竞争优势的源泉
        2.3 供应链管理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创造关系租金
        2.4 供应链租金来自价值创造力
    3 绿色供应链耦合的利益
        3.1 绿色供应链管理知识溢出
        3.1.1 知识溢出
        3.1.2 供应链知识溢出
        3.1.3 绿色供应链知识溢出
        3.2 基于绿色知识溢出的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博弈模型
        3.2.1 模型假设
        3.2.2 变量设定
        3.2.3 数学模型
        3.2.4 算例验证
    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祸合的和谐 与稳定机制
    1 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耦合的和谐与稳定机制设计要求
    2 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耦合基础:信息共享机制
        2.1 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信息不对称问题
        2.1.1 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信息不对称的表现
        2.1.2 信息不对称对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运营影响
        2.2 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信息共享的效应
        2.2.1 供应商与生产加工商之间的信息共享效应
        2.2.2 消费者与生产加工商之间的信息共享效应
        2.2.3 提高绿色食品的置信度的消费者的效用分析
        2.3 绿色供应链信息共享的路径
        2.3.1 实现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信息共享要求
        2.3.2 构建绿色供应链信息共享的激励机制
        2.3.3 促使绿色供应链主体共同进行信息投资
    3 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耦合激励:合作利益分配机制
        3.1 供应链合作利益分配的内涵和特点
        3.1.1 供应链合作利益分配的内涵
        3.1.2 供应链合作利益分配的特点
        3.2 合作利益分配的原则
        3.3 影晌供应链企业的利益分配的因素
        3.4 合作利益分配的理论模型
        3.4.1 基本假定
        3.4.2 供应链节点企业有效配置模型
        3.4.3 农产品供应链的有效配置
    4 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耦合约束:契约履行约束机制
    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加工商与原料生产者农户的耦合
    1 加工商与上游原料提供者农户的耦合机理
        1.1 原生态的视角:加工企业与农户是天生的利益共生体
        1.2 农户与加工商耦合是保障绿色农产品供给的必要条件
    2 原料提供者与加工厂商耦合形式与问题
        2.1 原料提供者与加工厂商耦合形式
        2.1.1 市场耦合形式
        2.1.2 合同耦合形式
        2.1.3 股份合作耦合形式
        2.1.4 企业化耦合形式
        2.2 原料生产者与加工企业耦合存在的问题
    3 加工企业与原料生产者农户参入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边界
        3.1 绿色供应链较之普通供应链的超额收益模型
        3.1.1 模型假设及变量说明
        3.1.2 超额收益模型
        3.2 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主体获得超额收益的条件
        3.3 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超额收益条件的影响因子
        3.4 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超额收益均衡的条件
    4 加工企业与原料生产者农户耦合博弈分析
        4.1 质量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质量价格博弈
        4.1.1 离散生产模式博弈求解
        4.1.2 供应链生产模式博奕求解
        4.2 完全信息条件下原料生产者与加工企业合作竞争博奕及其均衡
    5 案例:绿色农产品上游链耦合
        5.1 企业外部环境
        5.2 企业基本情况
        5.3 创新组织制度:成立协会
        5.3.1 "公司+农户"局限性
        5.3.2 平江县优质稻种植协会
        5.3.3 分析与讨论
        5.4 企业经营绩效
    6 小结
第六章 加工商与下游贸易商的耦合
    1 加工销售供应链耦合关系
    2 单一零售商渠道模式下加工商与贸易商耦合
        2.1 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商与零售商关系的博奕模型
        2.1.1 模型基本假设
        2.1.2 变量设定及含义
        2.1.3 模型建立及求解
        2.1.4 模型求解结果的分析
        2.2 加工商与零售商稳定合作的条件
    3 混合渠道模式下的加工商与贸易商耦合
        3.1 研究假设及变量设定
        3.1.1 研究假设
        3.1.2 变量设定与含义及相关符号
        3.2 混合渠道模式是绿色食品生产商的理性选择
        3.2.1 绿色食品生产商采取混合渠道模式
        3.2.2 绿色食品生产商仅采取单一的零售商渠道模式
        3.2.3 绿色食品生产商仅采用直销渠道
        3.2.4 三种渠道模式比较
        3.3 混合渠道模式渠道竞争模型
        3.3.1 混合渠道模式渠道竞争纳什博弈模型
        3.3.2 混合渠道模式渠道竞争的生产商Stackelberg博奕模型
        3.3.3 混合渠道模式渠道竞争的零售商Stackelberg博奕模型
        3.4 绿色食品生产商的渠道份额、利润分析
        3.5 模型应用:算例验证
        3.6 混合渠道模式下耦合机制
        3.6.1 纵向一体化体系的决策变量
        3.6.2 古诺协调模型
        3.6.3 纳什博奕条件下混合渠道内合作利润分配
        3.6.4 结论
    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产销商与消费者的耦合
    1 消费者在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上的地位
    2 消费者绿色食品消费行为:基于湖南省的实证研究
        2.1 调研背景
        2.2 数据来源与调查方法
        2.2.1 调研对象及方法
        2.2.2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2.3 调查结果的描述性分析
        2.3.1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评价与认知
        2.3.2 消费者对绿色食品价格的评价及影响因素
        2.3.3 消费者对绿色食品供求评价及建议
        2.4 调查结果启示
        2.4.1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知水平
        2.4.2 建设超市、大卖场等主渠道的同时,针对绿色消费群体的特点,开辟新的渠道
        2.4.3 强化政府作为,实施有效的财政补贴政策和监管工作
        2.4.4 企业转变观念,准确定位目标市场,遵循消费者导向定价原则
    3 绿色食品企业面向消费者的定价模型
        3.1 基本假设及其变量设定
        3.2 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产品定价
    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耦合的保障:政府监督与政府激励
    1 政府规制:食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1.1 市场失效:绿色食品供给全过程监管
        1.2 政府介入:绿色食品质量监管
    2 农产品绿色供应链政府与企业博弈分析
        2.1 政府与企业博弈模型
        2.1.1 假设
        2.1.2 参量定义
        2.1.3 政府与企业博弈模型
        2.2 政府与企业博弈的均衡分析
        2.3 结论
    3 政府激励绿色农产品生产
        3.1 市场失灵与补贴
        3.2 绿色农产品补贴的效应分析
    4 政府对绿色农产品市场实施监管
        4.1 生产商行为博弈与政府市场监管
        4.2 逆向选择与绿色农产品生产投入物监管
    5 政府介入矫正信息不对称
    6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案例:加工生产商与原料生产者和贸易商耦合
    1 调查设计
    2 行业概况
        2.1 油茶行业概况
        2.2 湖南发展油茶产业的现实意义
        2.3 湖南××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南××油茶科技公司简介
        2.3.1 湖南××股份有限公司
        2.3.2 湖南××油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3 茶油供应链模式
        3.1 农户—加工生产商合作
        3.2 油茶供应链经济效益分析
        3.2.1 基地农户情况与种植油茶收益
        3.2.2 加工企业经济效益分析
        3.2.3 零售企业利润分析
        3.2.4 吨油的价值形成
        3.2.5 茶油供应链各环节的利润分配
    4 油茶供应链模式的启示
    5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研究结论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1 绿色食品消费者调查问卷
附录2 农户调查问卷
附录3 企业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情况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5)生物柴油氧化安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生物柴油的化学组成对氧化安定性的影响
    1.2 生物柴油的氧化安定性评价
        1.2.1 活性氧化法(AOM)
        1.2.2 Rancimat法
        1.2.3 综合热分析法
    1.3 影响生物柴油氧化安定性的因素
        1.3.1 酯化率对氧化安定性的影响
        1.3.2 调和比例对氧化安定性的影响
        1.3.3 水分对氧化安定性的影响
        1.3.4 酸值对氧化安定性的影响
        1.3.5 氧气流量和金属介质对氧化安定性的影响
        1.3.6 抗氧化剂对氧化安定性的影响
    1.4 生物柴油氧化安定性研究方向
2 生物柴油氧化机理、抗氧化剂作用机理
    2.1 概述
    2.2 生物柴油的氧化机理
    2.3 抗氧化剂种类及作用机理
        2.3.1 化学合成抗氧化剂
        2.3.2 天然抗氧化剂
        2.3.3 抗氧化剂作用机理分析
    2.4 小结
3 生物柴油的品质分析
    3.1 概述
    3.2 生物柴油含水量测定
        3.2.1 酸化油生物柴油(AME)
        3.2.2 棉籽油生物柴油(CME)
        3.2.3 大豆油生物柴油(SME)
        3.2.4 食用废油生物柴油(FWME)
    3.3 生物柴油酸值测定
    3.4 小结
4 抗氧化剂对生物柴油氧化安定性的影响
    4.1 概述
    4.2 实验装置以及原理图
        4.2.1 实验装置
        4.2.2 实验原理图
    4.3 原料与方法
        4.3.1 原料及添加剂
        4.3.2 主要实验仪器
        4.3.3 实验分析方法
    4.4 生物柴油氧化诱导期的确定
        4.4.1 酸化油生物柴油氧化诱导期的确定
        4.4.2 棉籽油生物柴油氧化诱导期的确定
        4.4.3 大豆油生物柴油氧化诱导期的确定
        4.4.4 食用废油生物柴油氧化诱导期的确定
    4.5 实验结果处理
    4.6 抗氧化剂的经济性分析及其加剂后对酸值、含水量的影响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6)牧草种质资源中心库入库保存材料的特征特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及科学意义
    1.2 牧草种质资源及其研究概述
        1.2.1 概念
        1.2.2 牧草种质资源的地位和作用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1 国内外牧草种质资源研究
        1.2.3.2 牧草种类丰富度的研究
        1.2.3.3 牧草分布及生境的研究
        1.2.3.4 牧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1.2.3.5 牧草育种研究
        1.2.3.6 国内外牧草种质资源引种、评价、筛选、鉴定研究
    1.3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牧草种质资源中心库入库保存材料基本情况
第三章 评价内容和方法
    3.1 评价内容
    3.2 评价方法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中心库中牧草的种类组成、种质类型及不同时期采种的变化情况
    4.2 中心库中特有牧草种质资源及其它牧草种质资源
    4.3 中心库中牧草种子发芽率变化情况
    4.4 中心库牧草生长节律与开花结实规律
    4.5 中心库牧草种质资源千粒重的差异性
    4.6 中心库牧草种质资源的区系特征
    4.7 基于牧草表型性状特征的评价
    4.8 同名牧草种质资源特征评价
    4.9 中心库牧草种质资源的经济特性评价
第五章 中心库牧草种质资源的分布区域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第七章 今后搜集与保存材料的建议
    7.1 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加强资金支持
    7.2 加大濒危的优良草类资源的搜集和保护力度
    7.3 加强牧草种质资源保护基础性工作的研究
    7.4 加强对地方品种的搜集和保存
    7.5 加快鉴定评价与筛选利用的步伐
    7.6 加强对牧草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7.7 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牧草种质资源信息系统
    7.8 建立牧草种质资源核心库
    7.9 构建牧草种质资源核心库描述项目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7)固定化脂肪酶催化木本油脂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我国能源现状
    1.2 替代燃料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3 木本油脂发展现状
        1.3.1 黄连木
        1.3.2 香叶树
    1.4 生物柴油的制备方法
        1.4.1 化学法制备生物柴油
        1.4.2 酶催化法制备生物柴油
    1.5 生物柴油性能
    1.6 本研究的研究内容和目标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目标
2 木本油脂的提取、精炼与评价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4 小结
3 木本油脂化学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研究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小结
4 木本油脂酶法制备生物柴油工艺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原料油脂
        4.1.2 固定化脂肪酶
        4.1.3 实验试剂
        4.1.4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利用超声波辅助脂肪酶催化油脂制备生物柴油
        4.2.2 分步加入甲醇对酶催化油脂制备生物柴油的影响
        4.2.3 混合酶用量对油脂甲酯化的影响
        4.2.4 酶稳定性的研究
        4.2.5 响应面优化设计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酶催化油脂转化生物柴油预实验
        4.3.2 响应面优化设计单因素实验
        4.3.3 优化实验
        4.3.4 使用黄连木籽油制备生物柴油的探索
        4.3.5 酶法和化学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对比
    4.4 小结
5 生物柴油性能评价
    5.1 实验材料
        5.1.1 生物柴油来源
        5.1.2 实验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十六烷指数
        5.2.2 闪点、燃点
        5.2.3 倾点
        5.2.4 凝点
        5.2.5 冷滤点
        5.2.6 馏程
        5.2.7 运动粘度
        5.2.8 比重
    5.3 结果与分析
    5.4 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附录一 脂肪酸甲酯标准品液相色谱图

(8)碳税循环政策在农村能源结构调整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节 选题理由及意义
    第二节 主要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第三节 研究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世界能源消费概况与全球环境压力
    第二节 中国能源消费
    第三节 中国能源消费相关的环境问题
    第四节 中国农村能源消费的基本情况
        1.4.1 非商品能源和商品能源
        1.4.2 家用能源结构基本现状分析
        1.4.3 家用生物质能消费结构变动原因分析
        1.4.4 农村电力消费中可再生能源发展贡献显着
        1.4.5 家用能源的地区性差异分析
        1.4.6 能源消费的城乡差异分析
    第五节 影响中国农村家用能源消费的因素分析
        1.5.1 农村收入
        1.5.2 室内污染
        1.5.3 薪柴劳动力
第二章 现代生物质能的发展
    第一节 生物质能产业相关研究综述
        2.1.1 生物质能概念界定
        2.1.2 生物质能产业研究
        2.1.3 生物质能产业政策研究
    第二节 我国生物质能资源潜力分析
        2.2.1 我国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现状
        2.2.2 林木资源现状
        2.2.3 粪污生物质资源
        2.2.4 工业有机废水资源以及城市生活污水垃圾
    第三节 我国现代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3.1 现代生物质技术
        2.3.2 户用沼气
        2.3.3 秸秆气化产业
        2.3.4 生物液体燃
        2.3.5 生物质能发电
    第四节 发展现代生物质能的意义
    第五节 国外生物质能政策经验
    第六节 中国可再生能源相关政策回顾
第三章 碳税以及相关碳排放政策比较研究
    第一节 国际碳税的理论研究
        3.1.1 欧盟碳税研究探析
        3.1.2 瑞典碳税实施情况
    第二节 碳税与其他碳减排政策的比较研究
        3.2.1 环境管制与碳税的比较研究
        3.2.2 碳税与碳排放交易的比较研究
    第三节 中国现行税制中环保与节能方面存在的不足
第四章 基于中国农村用能分析的CREAM的模型构建
    第一节 CHAYANOV农户理论基础铺
    第二节 中国二元经济体系下的农村社会现状
        4.2.1 城乡收入鸿沟
        4.2.2 农村货币性消费支出及城乡消费差距
        4.2.3 城乡人口比重有所调整,流动人口规模日益庞大
    第三节 CREAM模型的初级构建
        4.3.1 CREAM模型基础假设
        4.3.2 农村居民经济行为
        4.3.3 城市居民经济行为
        4.3.4 能源市场清空
    第四节 农村应用生物质能的经济影响分析
    第五节 CREAM模型中加入流动人口因素的现实必要性
    第六节 加入流动人口因素的理论支持以及具体修正
    第七节 考虑现代生物质能因素的现实必要性
    第八节 加入现代生物质能的理论支持以及CREAM模型完善
第五章 基于CREAM模型的CGE模型构建
    第一节 CGE研究相关文献综述
    第二节 CGE模型的建模理论
    第三节 CGE模型的基本结构
        5.3.1 供给行为
        5.3.2 需求行为
        5.3.3 市场均衡
        5.3.4 模型的宏观闭合理论
    第四节 基于CREAM农户模块的CGE系统构
    第五节 CGE模型基础SAM数据编制以及数据特征
        5.5.1 中国CGE数据取备特征
        5.5.2 社会核算矩阵SAM发展简述
        5.5.3 实用SAM结构
        5.5.4 宏观SAM的数据来源与处理
        5.5.5 本文SAM处理补充说明
    第六节 CGE模拟方案的设计以及理由
    第七节 模拟方案模型补充
    第九节 碳税税率收取度的预设以及相关模型参数调整
第六章 碳税—现代生物质能机制的仿真结果分析及建议
    第一节 碳税对现代生物质能的消费影响
    第二节 碳税对传统常规能源的影响分析
    第三节 碳税对传统生物质能的影响
    第四节 碳税对农村部门劳动时间察赋分配的影响
    第五节 碳税社会一般商品的影响
    第六节 碳税对一般商品以及农产品在城乡之间分配的影响
    第七节 碳税对农产品在城乡之间分配的影响
    第八节 碳税对城乡工资差异的影响
    第九节 碳税循环补贴政策对二元经济社会的综合影响
第七章 建议与总结
    第一节 本文主要贡献
    第二节 若干问题探讨
    第三节 不足与缺陷
致谢
数学附录
主要发表文章以及科研成果

(9)中国种植业生产风险与政策性农业保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标、内容和假说
    1.4 数据来源和分析框架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2 农业保险的经济学分析和本文研究背景
    2.1 农业保险的经济学分析
        2.1.1 农业生产风险与农业保险
        2.1.2 农业保险的准公共产品性质
        2.1.3 农业保险的供需分析
    2.2 我国种植业主要生产风险分析
        2.2.1 我国种植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2.2.2 我国种植业生产风险状况分析
    2.3 国内外农业保险发展状况比较与思考
3 种植业生产风险评估与分区
    3.1 生产风险评估与分区的理论基础
        3.1.1 农业地域分异规律
        3.1.2 农业气象理论
        3.1.3 相关研究回顾
    3.2 生产风险分区的原则和处理方法
        3.2.1 主导指标选择
        3.2.2 聚类分析法(cluster analysis)
    3.3 实证分析结果
        3.3.1 粮食作物生产风险特征与区划
        3.3.2 经济作物生产风险特征与区划
    3.4 研究结论和政策涵义
4 种植业社会损失率(保险费率)的精算研究
    4.1 保险费率精算的理论基础
        4.1.1 风险分散理论
        4.1.2 对价交换原则
    4.2 保险费率厘定的原则和计算方法
        4.2.1 正态分布法
        4.2.2 实际生产历史法(APH)
        4.2.3 经验费率法
    4.3 实证模型和分析结果
        4.3.1 实证模型
        4.3.2 不同保障水平下粮食作物生产的社会损失率
        4.3.3 不同保障水平下经济作物生产的社会损失率
    4.4 研究结论和政策涵义
5 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的可行性分析
    5.1 农业保险补贴的理论分析
        5.1.1 农业保险补贴的含义和范围
        5.1.2 影响农险补贴及其效果的因素
    5.2 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的可行性分析
        5.2.1 政策性农业保险模拟方案及数据说明
        5.2.2 粮食作物地区选择
        5.2.3 经济作物地区选择
    5.3 研究结论和政策涵义
        5.3.1 对政府财政支出的影响分析
        5.3.2 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
6 我国现行农业保险的案例分析
    6.1 新疆农业保险的环境分析
    6.2 新疆兵团农业保险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
    6.3 新疆兵团现行农业保险政策和农户生产行为的调查分析
    6.4 新疆兵团农业保险的模拟分析
    6.5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7 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的初步探讨
    7.1 政府主办并由政府组织经营模式
    7.2 政府支持下的合作社经营模式
    7.3 政府支持下的相互保险公司经营模式
    7.4 政府主导下的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模式
    7.5 小结
8 全文总结与政策建议
    8.1 政策性农业保险需要选择对象
    8.2 中国农业保险需要政策环境
    8.3 中国农业保险需要国家财力支持
    8.4 农业保险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
    8.5 下一步的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10)生物质热裂解实验研究及热裂解产物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 引言
    2 生物质的能源特点
    3 能源开发利用的意义
    4 生物质能源开发技术与现状
        4.1 生物质能源转化和利用技术
        4.2 国外生物质能源利用和产业化发展现状
        4.3 我国生物质能源利用现状
        4.4 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化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生物质热裂解技术研究综述
    1 生物质热裂解制油的概念
        1.1 生物质热裂解制油的分类
    2 快速热裂解制油系统简介
    3 生物质热裂解反应器分类与其技术发展
        3.1 生物质热裂解反应器分类
        3.2 生物质热裂解制油技术发展
        3.3 热裂解制油技术的拓宽-新联合技术的发展
    4 国外典型闪速热裂解制油技术及相关试验台
    5 我国生物质热裂解制油发展现状
    6 本文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生物质快速热裂解实验研究
    1 实验目的
    2 生物质快速热裂解试验系统及研究方法
        2.1 反应器系统
        2.2 生物质热裂解试验流程
        2.3 热裂解试验研究方法概述
    3 白松热裂解的实验研究
        3.1 白松的特性分析
        3.2 主要工况参数对热裂解特性的研究
    4 纤维素的热裂解机理实验研究
        4.1 纤维素的特性分析
        4.2 主要工况参数对热裂解特性的研究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生物油的组分分析
    1 概述
    2 生物油的GC-FTIR分析
        2.1 GC-FTIR联用基本原理
        2.2 分析条件
        2.3 生物质热裂解油分析方法与主要成分
    3 反应参数对生物油组分影响
        3.1 温度对生物油的组分影响
        3.2 停留时间对生物油的组分影响
        3.3 厚度对生物油的组分影响
    4 纤维素原料的生物油GC-MS分析
        4.1 GC-MS分析技术基本原理
        4.2 纤维素油的主要成分
        4.3 反应工况对生物油主要成分的影响
    5 生物油与纤维素油的组分对比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木质素快速热裂解试验研究
    1 木质素热解研究背景
    2 木质素物料特性
    3 试验装置及方法
    4 试验结果与讨论
        4.1 温度对木质素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
        4.2 温度对木质素热裂解气体成分的影响
    5 木质素裂解油的GC-FTIR分析
    6 木质素热解机理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热解焦的特性研究与利用
    1 引言
    2 试验装置
    3 热解焦的特性研究
        3.1 热解焦的工业分析与元素分析
        3.2 热解炭孔隙特征分析
    4 热解焦的活化
        4.1 热解焦的活化机理
        4.2 热解炭活化试验介绍
    5 热解焦的利用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热解合成气制取二甲醚的研究
    1 引言
    2 二甲醚的性质与应用
        2.1 二甲醚的用途
    3 二甲醚的制备
    4 二甲醚替代柴油的经济性评估
        4.1 国外二甲醚的生产成本
        4.2 替代柴油的经济性分析
        4.3 目前开展的制取二甲醚的实验研究
    5 反应釜合成二甲醚的研究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全文总结
致谢

四、小葵子——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油料植物(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现代漆画研究[D]. 郭立忠. 南京艺术学院, 2021
  • [2]续随子高频再生体系优化及多倍体诱导[D]. 戢飞. 华中农业大学, 2013(02)
  • [3]谭献及其复堂词研究[D]. 王玉兰. 暨南大学, 2010(10)
  • [4]我国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耦合机制:制度经济学视角[D]. 杜红梅. 湖南农业大学, 2010(08)
  • [5]生物柴油氧化安定性研究[D]. 徐辉辉. 郑州大学, 2010(06)
  • [6]牧草种质资源中心库入库保存材料的特征特性评价[D]. 南丽丽. 甘肃农业大学, 2008(09)
  • [7]固定化脂肪酶催化木本油脂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D]. 王卫刚. 北京林业大学, 2008(12)
  • [8]碳税循环政策在农村能源结构调整中的作用[D]. 于娟. 复旦大学, 2007(08)
  • [9]中国种植业生产风险与政策性农业保险研究[D]. 邢鹂. 南京农业大学, 2004(04)
  • [10]生物质热裂解实验研究及热裂解产物利用[D]. 王栋. 浙江大学, 2004(04)

标签:;  ;  ;  ;  ;  

小葵花籽 - 一种有前途的油料植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