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DY—5型正序电压继电器(论文文献综述)
刘卓辉[1](2005)在《自适应接地距离继电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压输电线最常见的故障是单相接地故障,由于过渡电阻的存在,传统的接地距离继电器会受其影响出现拒动或超越误动现象。因此如何提高接地距离继电器承受过渡电阻的能力,并有效地防止其超越始终是接地距离继电器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原理的新型接地距离继电器。该继电器利用U|·1φ -U|·φ(U|·1φ是故障相正序电压, U|·φ为故障相电压)作为极化电压,可以根据接地电阻的大小自动地调整继电器的动作边界,具有对过渡电阻的自适应性,有极强的抗过渡电阻能力。另外,为防止自适应接地距离继电器出现超越,本文还提出了对自适应动作特性方程的修正方法,从而使修正后的自适应接地距离继电器既具有很强的抗过渡电阻能力,又能有效地防止暂态超越。本文在110kV系统和500kV系统中,对所提出的自适应接地距离继电器进行了大量的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不论是110kV系统还是500kV系统,这种继电器具都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和选择性,能得到满意的效果。
李仲明[2](1998)在《单相式负序电压继电器工况分析》文中认为介绍了单相式负序电压继电器在空载和带负荷情况下,模拟任意两相相间短路和一相或二相接地短路故障以及任何一相电压回路断线时,其输入端和输出端电压变化的情况。
赵家友[3](1982)在《关于继电强行励磁装置问题的建议》文中认为 继电强励作用可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灵敏度和准确性,缩短故障消除后用户电动机的自起动过程,改善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因此它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是十分重要的,但由于上述作用未引起各方面足够重视,特别是发电厂方面偏面强调发电机安全,对于继电强励能否正确动作关心不够;有很多机组原继电强励接线方式是按与相复励磁装置配合使用考虑的,实际上,相复励装置在系统上运行不正常,有的已改成可控复
陈立[4](2007)在《基于故障再现的继电保护数字—物理混合动态仿真测试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输电线路的故障如不能快速准确地切除而引起故障扩大甚至系统失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因此对继电保护装置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保护的可靠性,对继电保护在线路故障时的动作特性进行预先仿真、研究,以及事故后进行准确的校验、分析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作者在深入研究现有的电力系统仿真理论基础上,提出并且开发了“基于故障再现的继电保护数字-物理混合动态仿真测试系统”,并且利用该系统进行了大量的继电保护方面的研究。本论文首先介绍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其测试技术以及仿真技术的发展及现状,提出本课题的设计研究任务。论文的第二章重点进行系统仿真、电力系统仿真建模和Matlab SPS(Simpowersystem)电力系统仿真组件的深入探讨。在第三章中,作者利用现有的软硬件条件,开发了“基于故障再现的继电保护数字-物理混合动态仿真测试系统”。论文的第四章利用本仿真测试系统对电力系统距离保护判据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进行了距离保护特性的实际测试,并进而进行仿真对反向分支支路故障对距离保护的影响和比相式接地阻抗继电器的动作特性以及系统振荡时距离保护的动作特性这三个问题进行了研究。第五章研究了该系统在继电保护整定值校核方面的应用,通过灵活的电力系统故障仿真,实现对全网继电保护定值的仿真校验。在第六章中,本文作者将本系统和实验室现有的WLZB-II型线路保护实验台和WBB-III型变压器保护实验台有机的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继电保护数字-物理混合动态闭环仿真教学培训系统,对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现有的继电保护实验室进行了有益的开发。最后的第七章对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评估,总结了优点和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且对未来该课题的深入研究进行了展望。
吴家兰[5](1991)在《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电压回路断线闭锁装置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 一、前言随着发电机组容量的增大,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日趋完善。但是,有些保护,如失磁和阻抗保护是反应电压量变化的,在交流电压局部或全部消失时,要发生误动。零序电压型定子匝间保护和三次谐波电压定子100%接地保护是反应零序电压的。当电压互感器(以下简称 PT)一次侧断线时,将在二次开口三角
隆茂[6](2015)在《复杂同塔线路参数对称性及对保护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电力资源与电力需求呈现逆向分布,因此建设大规模的输电通道势在必行。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紧张,因此占地面积少、单位宽度走廊输送容量大、建设成本低的同塔线路输电方式受到了高度重视,并已在我国输电线路的建设中得到广泛采用。为满足不同的应用要求,除同塔双回线路外,在工程实际中还衍生出其它多种复杂同塔线路形式,如非全程同塔线路、同塔四回线路和混压同塔线路等。同塔线路结构的复杂化给电网的规划设计、运行控制和继电保护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一方面,复杂同塔线路结构形式多样,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线路参数计算方法,以满足线路设计、潮流计算和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要求。另一方面,受技术条件限制,同塔线路换位相对困难,若导线布置不合理,易导致线路参数不对称,影响电网的正常运行。此外,同塔线路参数不对称性的增大以及复杂的跨线故障形式可能导致相关保护的性能劣化,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重点围绕复杂同塔线路的参数计算方法、相序排列方式优化、参数对称性对距离保护的影响以及功率方向元件的适用性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复杂同塔线路的参数计算是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短路电流计算、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重要基础。本文以“单导线-大地”回路为基础,从同塔线路的基本参数矩阵出发,提出了一种具有良好适应性的复杂同塔线路参数计算方法。以此为基础,开发了同塔线路参数计算分析软件,并通过与线路实测参数和PSCAD仿真参数进行比对,验证了计算软件结果的正确性。论文介绍了同塔线路参数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计算软件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特点,并对复杂同塔线路参数计算中一些特殊问题的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说明。同塔线路换位困难,对导线布置方式进行优化设计,是提高线路参数对称性的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手段。论文分析了不同杆塔结构和导线布置方式对线路参数对称性的影响,从单序量和复合序量等多个角度,建立了同塔线路参数不平衡度评价系数,利用(0,2)标度法对各个不平衡度系数进行权重分配,形成综合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所开发的参数计算软件以及所建立的综合评价指标,重点针对同塔四回线路常见的几种塔型结构,进行了导线相序优化排列方式研究。论文介绍了同塔线路参数对称性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不同相序排列方式下综合评价指标的计算结果,并给出了不同塔型结构下的最优相序排列建议。复杂同塔线路与普通线路相比,由于受到换位技术的限制,其参数不对称的问题更为突出,可能对继电保护的动作性能,特别是对参数敏感度较大的距离保护的性能带来不利影响。论文从同塔线路的测量阻抗入手,通过理论推导和数字仿真,分析了参数不对称对同塔线路距离保护的影响,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同塔线路距离保护整定计算的修改建议。方向元件是线路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距离保护、零序电流保护和纵联保护。同塔线路故障形式多样,电磁耦合复杂,对方向元件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论文采用理论和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目前常用的典型方向元件,包括正序突变量方向元件、负序方向元件和零序功率方向元件应用于复杂同塔线路的适用性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对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以为方向元件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论文最后对全文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后续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卞凯[7](2015)在《塔里木油田石化分公司电力系统问题分析与改造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针对塔石化供电系统中存在的设备陈旧老化、技术落后导致的运行不稳定和事故频发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针对塔石化电力系统不同电压等级的供电设备及供电系统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提高塔石化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2)设备改造采用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的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以替代原有的继电保护装置,实现对电气设备运行状态及有关的电流、电压、有功和无功电能量进行实时采集和监控,并具有当地RTU功能,以满足遥测、遥信、遥控、遥调功能,做到无人值班,满足高效管理的需要和供电可靠性;(3)通过新技术、先进设备引入,实现企业电力系统的升级改造,改善供电运行水平,满足化工主装置对电力供应高质量的需要;(4)继电保护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保护和控制设施,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综合自动化系统,可以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监控、保护、监测和远动,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灵敏度,便于管理;(5)主体高低压开关,应用先进的开关设备和配套设施,可以提高整个供电系统的可靠性;(6)通过新技术的引进,有效提高塔石化供电系统的供电运行水平,提升供电质量,保障化工装置的用电需求。
武文选[8](1994)在《阿兰变110千伏GMXY—S型双母线保护动作性能分析及其改进措施》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理论上对阿兰变110kVGMXY—S型双母线保护在系统各种运行方式下母线发生各种短路故障时的性能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得出了该保护动作性能能够基本满足阿兰变实际运行要求的结论。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场安装调试体会,指出了其动作性能所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王顾健[9](1987)在《消除方向继电器死区的经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我厂的两条35千伏出线因对侧有电源,所以装有GG—11/5型感应型功率方向继电器(下简称继电器)。按原设计施工,采用90°结线,即IA、UBC和IC、UAB,见图1(上)所示。从理论分析,当近处发生三相短路时,母线电压急剧降低,甚至接近于零,如果加于继电器的电压小于其最小动作电压,继电器即拒绝动作,所以它存在死区。我厂过去在运行中曾发生过数次原因不明的继电保护拒动。为了继电器的动作更为可靠,将其电压线圈改接于6千伏
宋方方[10](2003)在《分布式母线保护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详细分析了分布式母线保护中的原理—瞬时值电流差动法、阻抗法,提出了电流故障分量相位法的新方法,将这几种方法进行比较。针对电流差动原理中遇到的CT饱和的问题,提出了基于Bd小波变换识别CT饱和的新方法。并且对以上每种方法都做了ATP/EMTP数字仿真和结果分析。最后提出了和分布式母线保护配套的其他保护的软件方案。为全套新型的分布式母线保护方案的提出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DY—5型正序电压继电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DY—5型正序电压继电器(论文提纲范文)
(1)自适应接地距离继电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距离保护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1.2 自适应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的条件 |
1.3 接地距离继电器的研究现状 |
1.4 论文所做工作和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常用的正序电压作极化量接地距离继电器的特性分析及过渡电阻对其影响 |
2.1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及存在问题 |
2.2 常用的正序电压作极化量接地距离继电器原理分析 |
2.3 正序电压作极化量接地距离继电器耐受过渡电阻能力的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新型的接地距离继电器 |
3.1 新型的自适应接地距离继电器的提出与分析 |
3.2 自适应接地距离继电器的修正方程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ATP仿真试验及结果分析 |
4.1 电磁暂态分析软件ATP简介 |
4.2 仿真模型的建立 |
4.3 仿真计算工具MATLAB |
4.4 傅氏算法和差分傅立叶算法原理 |
4.5 仿真结果的处理与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4)基于故障再现的继电保护数字—物理混合动态仿真测试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依据和意义 |
1.1.1 课题的背景和依据 |
1.1.2 课题的意义 |
1.2 国内外继电保护及测试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1.2.1 继电保护技术和理论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
1.2.2 国内外继电保护测试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1.3 电力系统仿真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电力系统仿真理论研究 |
2.1 电力系统仿真 |
2.1.1 系统仿真定义 |
2.1.2 电力系统三类动态过程及其仿真方法 |
2.1.3 电力系统实时仿真 |
2.2 电力系统仿真模型及方法 |
2.2.1 电磁暂态过程仿真 |
2.2.2 电磁暂态网络计算模型 |
2.2.3 数值积分方法 |
2.2.4 交流网络元件模型 |
2.3 Matlab 电力系统仿真 |
2.3.1 MATLAB 语言介绍 |
2.3.2 Simulink 简介 |
2.3.3 基于 SPS 的电力系统仿真分析 |
第三章 系统的软硬件实现 |
3.1 系统的硬件构成方案设计 |
3.1.1 DSP+FPGA 构成的数字信号处理系统 |
3.1.2 D/A 数模转换电路 |
3.1.3 功率放大电路 |
3.1.4 开关量输入输出电路 |
3.1.5 异常工况报警系统 |
3.1.6 系统技术性能指标 |
3.2 系统的软件实现 |
3.2.1 总流程 |
3.2.2 基于COMTRADE 标准的故障再现的实现 |
3.2.3 混合编程与COM 技术 |
3.2.4 系统集成及各模块功能介绍 |
3.3 小结 |
第四章 系统在距离保护特性研究中的应用 |
4.1 距离保护原理简介 |
4.1.1 电力系统距离保护 |
4.1.2 常规距离保护 |
4.2 短路点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的影响 |
4.2.1 对单侧电源线路的影响 |
4.2.2 对双侧电源线路的影响 |
4.2.3 三段式接地距离继电器躲过渡电阻能力分析 |
4.2.4 三段式相间距离继电器躲过渡电阻能力分析 |
4.2.5 多边形继电器特性躲过渡电阻能力分析 |
4.2.6 工频变化量方向元件躲过渡电阻能力分析 |
4.2.7 工频变化量距离元件躲过渡电阻能力分析 |
4.3 本测试系统在距离保护特性研究中的应用 |
4.3.1 在距离保护特性测试中的应用 |
4.3.2 在反向分支支路故障对距离保护影响问题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
4.3.3 在比相式接地阻抗继电器动作特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
4.3.4 在系统振荡时阻抗继电器动作特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继电保护定值整定校核研究 |
5.1 定值整定的一般原则以及存在的问题 |
5.1.1 定值整定的一般过程 |
5.1.2 定值整定中存在的问题 |
5.2 本系统定值校核的原理 |
5.3 算例 |
5.3.1 伊犁某单电源独立电网 |
5.3.2 建立仿真模型 |
5.3.3 测试及结论 |
第六章 继电保护仿真教学系统的研究 |
6.1 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微机继电保护实验室介绍 |
6.2 继电保护仿真教学系统的构成 |
6.3 继电保护仿真试验教学系统的测试界面 |
6.4 继电保护仿真试验教学系统的评价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6)复杂同塔线路参数对称性及对保护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复杂同塔线路参数计算及保护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
2 复杂同塔线路参数计算方法研究及计算软件的开发 |
2.1 引言 |
2.2 同塔线路参数计算方法研究 |
2.3 同塔线路参数计算软件设计 |
2.4 同塔线路参数计算软件的校验 |
2.5 本章小结 |
3 同塔线路相序排列及参数对称性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同塔四回线路的序参数计算 |
3.3 同塔四回线路的不平衡度评价体系 |
3.4 同塔四回线路的相序排列研究 |
3.5 本章小结 |
4 不换位同塔线路的参数不对称对距离保护的影响分析 |
4.1 引言 |
4.2 不换位输电线的线路参数 |
4.3 不换位同塔线路参数对称性对测量阻抗影响 |
4.4 针对不换位线路的距离保护整定建议 |
4.5 本章小结 |
5 复杂同塔线路的方向元件特性研究 |
5.1 引言 |
5.2 功率方向元件的动作判据及其应用 |
5.3 复杂同塔线路的功率方向元件动作情况研究 |
5.4 复杂同塔线路功率方向元件对保护的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6 全文总结 |
6.1 总结 |
6.2 研究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2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科研工作 |
附录3部分仿真结果 |
(7)塔里木油田石化分公司电力系统问题分析与改造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第一章 引言 |
1.1 综述 |
1.2 改造指导思想及原则 |
1.2.1 安全性 |
1.2.2 先进性 |
1.2.3 经济性 |
第二章 对供电系统存在问题的分析 |
2.1 燃气自备电站及110/35/10KV变电所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
2.1.1 35KV开关室 |
2.1.2 10KV开关室 |
2.1.3 110KV配电装置 |
2.1.4 继电保护装置 |
2.2 35KV总变电所 |
2.3 消防加压泵站变电所 |
2.4 污水处理场低压配电室 |
2.5 改造的对策 |
第三章 供电系统改造的基础参数 |
3.1 设计参数 |
3.2 电气设备选择 |
3.2.1 35KV断路器选择 |
3.2.2 10KV断路器(电抗器前)选择 |
3.2.3 1OKV断路器(电抗器后)选择 |
第四章 实验研究及工程实现 |
4.1 自备电站35KV开关室改造 |
4.1.1 改造方案 |
4.1.2 方案对比 |
4.2 自备电站10KV开关室改造 |
4.2.1 铠装移开式交流金属封闭开关柜基本情况 |
4.3 自备电站110KV配电装置改造 |
4.3.1 110KVGIS汇控柜改造 |
4.3.2 GIS智能汇控柜基本情况 |
4.3.3 户外隔离开关改造 |
4.4 继电保护改造 |
4.4.1 系统主要功能 |
4.4.2 保护配置 |
4.4.3 功能要求 |
4.4.4 配置要求 |
4.4.5 系统结构 |
4.4.6 组屏原则 |
4.4.7 主要工作量 |
4.5 主要设备配置工作原理和功能情况 |
4.5.1 RCS-915AB型微机母线保护装置 |
4.5.2 RCS-993E型失步解列及频率电压紧急控制装置 |
4.5.3 RCS-9000系列同期/压并/压切/辅助装置 |
4.5.4 RCS-9659准同期装置 |
4.5.5 RCS-9662电压并列/切换装置 |
4.5.6 RCS-9663辅助装置 |
4.5.7 RCS-9664同期电压的切换装置 |
4.5.8 RCS-9665电源切换装置 |
4.5.9 RCS-9658故障解列装置 |
4.5.10 软件的情况 |
4.6 35KV总变电所改造 |
4.6.1 存在的问题 |
4.6.2 增加6KV电源快切装置 |
4.6.3 主要工程量 |
4.7 消防加压泵站变电所改造 |
4.8 污水处理场低压配电室 |
4.9 主要工程量 |
第五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专利、获奖 |
(10)分布式母线保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其意义 |
1.1.1 母线保护发展的概况 |
1.1.2 目前母线运行和母线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
1.1.3 母线保护的基本要求 |
1.2 论文的意义和主要工作 |
1.2.1 论文的意义 |
1.2.2 论文的工作 |
第二章 CT的暂态特性分析和EMTP/ATP建模 |
2.1 对CT暂态特性分析 |
2.2 EMTP/ATP建模 |
第三章 分布式母线保护原理的研究 |
3.1 瞬时值电流差动母线保护原理的研究 |
3.1.1 原理介绍 |
3.1.2 实例仿真及结果分析 |
3.2 阻抗法的研究 |
3.2.1 原理介绍及推导 |
3.2.2 实例仿真及结果分析 |
3.3 电流故障分量相位法的研究 |
3.3.1 原理介绍 |
3.3.2 实例仿真及结果分析 |
3.4 小结 |
第四章 小波变换在检测CT饱和中的应用 |
4.1 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 |
4.1.1 小波变换的描述 |
4.1.2 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或过零)点同信号突变点之间的关系 |
4.1.3 奇异性检测原理 |
4.1.4 电力系统故障信号的奇异性 |
4.2 一些检测CT饱和的常见方案 |
4.2.1 同步识别法 |
4.2.2 计算谐波比识别法 |
4.2.3 自适应阻抗加权法 |
4.2.4 波形识别法 |
4.3 利用小波变换检测CT饱和的原理分析 |
4.4 Bd小波 |
4.5 实例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五章 分布式母线保护的其它保护功能 |
5.1 断路器失灵保护 |
5.2 母联死区保护 |
5.3 母线充电保护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DY—5型正序电压继电器(论文参考文献)
- [1]自适应接地距离继电器的研究[D]. 刘卓辉. 天津大学, 2005(07)
- [2]单相式负序电压继电器工况分析[J]. 李仲明. 宁夏电力, 1998(02)
- [3]关于继电强行励磁装置问题的建议[J]. 赵家友. 继电器, 1982(03)
- [4]基于故障再现的继电保护数字—物理混合动态仿真测试系统的研究[D]. 陈立. 新疆大学, 2007(06)
- [5]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电压回路断线闭锁装置的探讨[J]. 吴家兰. 电力技术, 1991(12)
- [6]复杂同塔线路参数对称性及对保护影响分析[D]. 隆茂. 华中科技大学, 2015(06)
- [7]塔里木油田石化分公司电力系统问题分析与改造应用研究[D]. 卞凯. 西安石油大学, 2015(07)
- [8]阿兰变110千伏GMXY—S型双母线保护动作性能分析及其改进措施[J]. 武文选. 青海电力, 1994(02)
- [9]消除方向继电器死区的经验[J]. 王顾健. 华东电力, 1987(11)
- [10]分布式母线保护的研究[D]. 宋方方.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