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真做好水稻插秧机推广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韩春艳[1](2021)在《水稻插秧机插秧质量调查分析与技术优化途径》文中提出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随着插秧机技术的不断提升,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插秧机种类和数量得到了不断提升。从水稻插秧机的应用现状出发,分析了现阶段国内使用的插秧机性能特点,针对生产中应用的插秧机插秧质量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插秧质量不合格的主要因素,总结了插秧质量技术优化的有效途径。
陈旭[2](2020)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农机需求影响因素与趋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是推动我国由农业大国转向农业强国的重要举措。乡村振兴战略最终将实现乡村的“产业兴旺、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生活富裕”,其中产业兴旺是动力,对战略愿景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农业机械化是实现产业兴旺的关键路径之一,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物质条件和重要基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加速了乡村振兴的步伐,引领农业进入现代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新格局。没有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更不会有产业兴旺,而农机需求的改变是研判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和进程的重要依据。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研判农机需求的影响因素和结构性变化对于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和产业振兴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机械化是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基于此,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以农机需求作为研究标的,在梳理国内外研究文献以及实地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系统理论、生产要素理论、规模经济理论、诱致性技术选择理论,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回归分析、Logit模型、组合预测模型及动态仿真模型对吉林省农机需求影响因素及趋势进行综合研究,以期为吉林省农机装备产业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1)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机需求的关系。运用系统理论,参考战略管理“HCD”模型的核心理念,设计了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机需求系统的“ISRS”模型,从智能子系统(I)、服务子系统(S)、配套子系统(R)、生存子系统(S)四个方面对照乡村振兴战略的五个目标,分析二者的联动机理。认为,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途径,农业机械化是实现产业兴旺的基本保证、农机需求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主要动力。(2)我国农机需求影响因素。基于2004-2018年统计数据,从宏观层面以农机总动力为因变量,农机购置补贴、农机价格、农机作业服务价格、农户收入、农产品价格、农业劳动力数量、农作物播种总面积为自变量,分别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及线性回归分析法,探究我国农机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农机需求主要作用因素的影响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农业劳动力数量(0.471)、农户收入(0.462)、农机购置补贴(0.025)、农机价格(-0.004),两模型结果相互吻合,说明全国农机装备需求受以上四个因素的影响较大。(3)吉林省农户农机需求的影响因素。根据田野调查的微观数据,借鉴前文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对吉林省农户农机需求情况进行归纳总结,从不同生产环节(耕地环节、播种环节、收获环节)、不同类型农户(以农为主农户、以农为辅农户)两个层面,利用二元Logit模型,对农户农机需求水平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从生产环节来看,耕地环节农机需求受到农机拥有量(-1.1462)、农机购置补贴(0.8623)、道路情况(0.7371)、年龄(-0.7323)、地貌特征(0.4218)、性别(-0.235)、农户人均收入(0.0127)、农业劳动力(0.0061)的影响;播种环节农机需求受到农机拥有量(-0.3417)、农业劳动力(0.0176)、农户人居收入(0.0123)、年龄(-0.1355)、地貌特征(0.7321)的影响;收获环节农机需求受到农机拥有量(-0.5264)、道路情况(0.5758)和地貌特征(0.7326)的影响。从农户类型分析,以农为主农户农机需求受劳动力数量、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拥有量、年龄、受教育程度、道路情况、地形特征影响,结果分别是0.1364、0.2564、-0.6314、-1.2645、0.1453、0.3672、-0.9471;以农为辅农户农机需求受农机购置补贴、年龄、地形特征的影响,结果分别是0.2315、-0.1465、-1.0421。作者认为农机拥有量、农机购置补贴、地形特征、道路情况是影响吉林省农户农机需求的关键因素,以上指标分别代表吉林省农机基础、自然禀赋、政府行为及基础设施,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政府行为和基础设施将不断优化,未来农机需求将有所调整和改善。(4)吉林省农机作业服务主体需求的影响因素。本文根据农机具原值将吉林省农机作业服务主体分为农机户、I类农机服务组织、II类农机服务组织,并以此构建服务组织农机需求的影响因素模型,基于Logistic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这三类服务组织在农机需求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其中影响农机户农机需求的因素包括耕地块数、耕地转入情况、劳动力数量、农机购置补贴、性别、健康状态、兼职情况以及耕地地貌,结果分别为-0.2543、2.3533、-1.7543、0.8473、0.5433、1.3523、0.0632、-0.2364;I类农机服务组织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最大块耕地面积、农业收入比例、劳动力数量、农机经营性收入比例、当地劳动力价格、农机购置补贴、年龄、性别、健康状态,系数分别为0.2846、1.3743、-1.3542、1.1263、0.6423、0.4324、-0.0357、0.5724、1.4164;II类农机服务组织的影响因素分别为最大块耕地面积、农业收入比例、农机现值、当地劳动力价格、农机购置补贴、年龄、性别、健康状态、耕地地貌,系数分别为0.2746、1.4235、0.7385、-0.3635、0.3432、-0.0264、0.5913、1.4935、-0.1925。结果表明,农业收入比例、劳动力数量、农机购置补贴、健康状态对三类农机服务组织影响较大,可见除政府行为外,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对市场化要求更高。而随着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规模扩大,自然禀赋的限制日益减少,这一趋势与未来乡村振兴战略土地集约化、农业产业市场化的发展方向具有一致性,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具有良好的辐射性。(5)吉林省农机需求趋势预测。基于吉林省2004-2018年农机装备使用情况构建吉林省农机需求水平指标体系,利用组合预测模型,对2019-2023年的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和服务水平进行趋势预测。进一步依据《吉林省乡村振兴规划(2018-2022)》指标中农业劳动生产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两项指标的目标值添加政策实施水平变量,分别按照1%、3%、5%的增长率构建吉林省农机需求政策效应动态仿真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控制劳动生产率按照每年1%,3%,5%的增长,农机总动力的年均增长分别为4.7%、7.5%、12.7%,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年均增长为4.9%、5.9%以及7%,机耕水平的年均增长为0.9%、1.1%、1.3%。利用动态仿真模型控制粮食综合生产率按照每年1%,3%,5%的增长,农机总动力的年均增长分别为4.8%、7.6%、9.3%,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年均增长为1.36%、3.14%以及6.23%,机耕水平的年均增长为0.93%、1.09%、1.28%。结果表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吉林省农机需求发展是有极强的推动作用,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吉林省农机需求水平。(6)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的借鉴。对日本和美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借鉴日美地少人多、地广人稀的两种农业模式,针对我国及吉林省农业地貌复杂的实际情况提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建议: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重视科研创新体系。综上,基于前文从宏观层面影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研究,微观层面影响吉林省农户农机需求、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农机需求的因素研究,研判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农机需求的发展趋势,同时借鉴日美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作者针对吉林省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产业发展提出应加大力度培养新农人、着力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农村生产方式转变;积极推进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组织;推进农村生产性基础建设,保障农机化生产外部环境;强化农业机械安全监管,稳定农机装备市场平衡;加快农业机械科技创新,推进全面全程高质高效农业机械化发展等政策建议。
杨得藩[3](2020)在《湘潭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效果、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传统的人工、畜力等农业生产方式逐渐被先进的农业机械化生产所替代,耕作效率和收益大幅提高,人们的双手得以解放,其本质是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支持,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为了提升我国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从2004年起,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我国开始全面实施,16年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对“三农”具体有着怎样的影响?取得了哪些成效?购置补贴政策还存在有哪些不足之处?如何改进这些不足?本文详细查阅了国内外相关研究,以湖南省湘潭市为例,自2004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湘潭市同全国其他大多数地区一样,补贴资金的投入经历了快速增长到稳步增长的过程,相应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机化组织规模、农机经营效益同样经历了快速增长到稳步增长的过程,但同时存在着政策上统筹规划不足、各级部门重视程度不够、相关主体思想认识不到位等问题,为了让该项惠农强农政策的更好地推动湘潭市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粮食增产,本文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主要是合理调整补贴重点、精简补贴程序、强化组织及经费保障力度、严格规范流程等。
储婷婷[4](2020)在《水稻机插秧过程流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文中提出水稻毯状小苗机插技术源于日本,经过本土化改进后迅速发展,但我国地形复杂、种植制度多样,在稻麦、稻油、双季稻等多熟制种植地区,水稻生育期延迟造成上下茬口衔接紧张,易出现下茬作物等田现象;在因地形、水资源限制插秧前大田灌水较深地区以及稻渔综合种养区,水稻毯状小苗机插秧技术难以推广和应用。水稻大苗植株营养体大,具有较强的抗逆性,机插后返青发根快,机插水稻长秧龄大苗可以有效缓解小苗机插秧技术存在的这些问题。目前的水稻插秧机难以满足大苗的生产需求,通常存在“搭桥、推秧、伤秧”现象,但其机理尚不明确。因此,本文针对机插大苗立秧差、伤秧重的问题,研究水稻秧苗的物理力学特性,并对秧苗和分插机构进行动力学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技术明确秧苗、机械、水田土壤之间相互作用机理,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对水稻秧苗的微观结构、宏观物理特性及力学特性进行了测定和试验研究,分析了微观结构和宏观物理特性与力学特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稻秧苗茎秆横截面微观结构为多层筛孔状叶片组织包裹的类椭圆形,在秧龄15~35d内,各品种水稻茎杆剪切强度、剪切模量、压缩能均随秧龄先增大后减小,弹性模量随秧龄先减小后增大,剪切功整体趋势为随秧龄增加而增加;除剪切强度外,各品种水稻茎秆力学特性参数均与大、小维管束数目呈显着或极显着相关;力学特性与宏观物理特性间相关性以遗传特性为主导,遗传特性(株型、基因型)相似的品种表现较为一致。(2)选取大苗分插机构类型和轨迹参数,基于水稻秧苗物理特性,进行触苗部件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理论分析,分析机插作业过程取秧、运秧和插秧三个阶段秧苗的受力状态,明确水稻植株栽植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曲柄与凸轮的初始安装角度差影响立苗度,影响水稻机插秧效果的主要因素还包含:基质土凝聚力、秧苗与秧爪间摩擦系数、秧爪开口宽度、曲柄与凸轮的相对安装角、曲柄角速、秧苗株高、秧苗茎秆横截面积、水田泥土类型、水田水深、泥水密度。(3)采用ANSYS/LS-DYNA软件对机插秧作业过程水稻植株、分插机构和水田土壤的相互作用进行模拟,获得机插秧过程中水稻植株的受力和变形,并通过正交组合试验分析水稻植株在插秧过程中的应力变化规律和插秧后的姿态,确定最优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秧苗最大应力的影响从高到低依次为秧爪宽度、相对安装角、曲柄角速度、水田水深、秧苗株高;对秧苗倾角的影响从高到低依次为相对安装角、秧苗株高、水田水深、曲柄角速度、秧爪宽度。当相对安装角为3°,秧爪宽度为8mm,曲柄角速度为35rad/s,秧苗株高为28cm,水田水深为6cm时,秧苗最大应力最小;当相对安装角为2°,秧爪宽度为4mm,曲柄角速度为31rad/s,秧苗株高为24cm,水田水深为2cm时,秧苗倾角最小。(4)在仿真模拟试验结果基础上,选取最为显着的三个因素在分插机构综合试验台上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验证仿真试验的可行性,并得到与深水田环境及长秧龄秧苗状态最匹配的结构参数。
吕延安[5](2020)在《水稻插秧机的使用与维修注意事项》文中研究指明水稻插秧机在农业种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提高水稻种植效率,节省人力、物力资源等方面有着突出的优点。目前,我国大多数农业种植都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帮助。然而,在水稻插秧机投入使用过程中,种植人员还不能正确地操作,插秧机的维护保养也不及时,影响了插秧机的安全运行,降低了插秧机的使用寿命。因此,对水稻插秧机的正确使用及其维护保养进行具体的说明。
魏昌喜[6](2019)在《水稻插秧机推广中存在的困难及其解决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富川县大力推动现代化水稻种植业发展进程,插秧机作为水稻种植中重要的农机设备,可以有效提升水稻种植效率和产能。基于此,首先提出水稻插秧机在推广中存在的困难,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蓝玩荣[7](2018)在《水稻插秧机推广中存在的困难及其解决措施》文中研究说明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全国种植面积最大,南方甚至一年两造、一年三造进行种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了较快发展,其中在水稻种植领域中的机械化插秧技术,获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和肯定,一些水稻种植地区的农户尤其是种植大户普遍都用上了先进的水稻插秧机,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水稻种植效率。然而,目前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仍然较低,水稻插秧机在宣传推广的过程中经常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造成水稻插秧机在一些地区推广缓慢,各地的应用水平很不平衡。对此,从水稻插秧机在农村推广的困难及措施这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与论述。
徐子涛,陈一帆,杨寿祥[8](2018)在《水稻插秧机应用及故障分析处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保山市现有水稻插秧机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出全市水稻插秧机应用上的总体情况,找出保山与全国先进地区在插秧机应用上的差距和插秧机使用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总结出一些正确的维护保养、操作调整、作业方法、转移方法。目的是让购机用户和操作手能够正确使用、维护、保养、操作插秧机,保障插秧机的长期持续正常运行,最大程度的保护购机用户和操作手的权益和经济效益。
汪绪光[9](2017)在《浅谈做好推广鉴定获证产品监督检查与质量调查工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机推广鉴定监督检查"制度对保障农机产品质量,促进农机普及有着重要意义。为促进该制度的落实,湖北省连续多年开展了农机推广鉴定获证后产品监督检查与质量调查工作,此类工作一方面从企业生产方面控制了产品的品质;另一方面从市场角度调查了农机用户的满意度。落实该制度有助于监督核查农机推广鉴定获证产品的资质,并对获证后产品实施优胜劣汰,以促进农机市场的有序发展。本文对获证产品监督检查与质量调查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做好此类工作的措施。
杨子强[10](2017)在《水稻插秧机的操作与农艺配套要求探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农业种植的机械化程度也逐渐升高。高科技产品在农业种植的应用不但能够省下大量的人力劳动资源,同时也能提高种植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农业的发展。水稻插秧机的发明是农业实现高科技化的重要体现,该机器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大大提升了种植工作的效率,赢得广大农民的喜爱。但是该机器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操作技巧,并要求有一定的农艺配套。文章主要探讨水稻插秧机的操作与农艺配套要求。
二、认真做好水稻插秧机推广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认真做好水稻插秧机推广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水稻插秧机插秧质量调查分析与技术优化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水稻插秧机的应用现状 |
2 水稻插秧机插秧质量调查分析 |
2.1 主要机型及存在的问题 |
2.2 影响机械插秧质量的主要原因 |
2.3 插秧质量不佳产生的不利影响 |
3 插秧质量的技术优化方向 |
3.1 做好插秧机的选型工作 |
3.2 做好插秧机操作技能培训 |
3.3 做好水田建设与耕整地 |
3.4 做好规范育秧工作 |
3.5 做好插秧机维护保养工作 |
4 结语 |
(2)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农机需求影响因素与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评述 |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1.6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1.7 本章小结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农户 |
2.1.2 农机服务组织 |
2.1.3 农机户 |
2.1.4 农机需求 |
2.2 理论基础 |
2.2.1 系统理论 |
2.2.2 生产要素理论 |
2.2.3 农户行为理论 |
2.2.4 规模经济理论 |
2.2.5 诱致性技术选择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机需求的关系研究 |
3.1 乡村振兴与农机需求的逻辑关系分析 |
3.1.1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途径 |
3.1.2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产业兴旺的基本保证 |
3.1.3 农机需求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主要动力 |
3.2 乡村振兴与农机需求的系统分析 |
3.2.1 乡村振兴的系统分析 |
3.2.2 农机需求的系统分析 |
3.2.3 乡村振兴与农机需求的系统耦合 |
3.3 乡村振兴与农机需求的联动机制 |
3.3.1 HCD模型原理 |
3.3.2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机需求系统“ISRS”模型 |
3.3.3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机需求的联动机理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我国农机需求状况的宏观视角分析 |
4.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历史脉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4.1.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历史脉络 |
4.1.2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
4.1.3 我国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
4.2 农机需求主导影响因素的确定 |
4.2.1 灰色关联分析法介绍 |
4.2.2 变量选择与数据处理 |
4.2.3 数据描述性分析及预处理 |
4.2.4 农机需求影响因素关联度排名 |
4.3 我国农机需求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4.3.1 计量模型构建 |
4.3.2 数据检验 |
4.3.3 回归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吉林省农户农机需求影响因素研究 |
5.1 吉林省乡村振兴发展现状 |
5.2 吉林省农户农机使用现状及需求特征 |
5.2.1 吉林省农户农机使用现状 |
5.2.2 吉林省农户农机需求特征 |
5.3 农户农机需求分析 |
5.3.1 样本描述 |
5.3.2 农户农机需求描述性统计 |
5.4 农业生产环节对农机需求的影响 |
5.4.1 研究假设 |
5.4.2 模型构建 |
5.4.3 回归结果分析 |
5.5 农户农机需求影响因素比较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吉林省农机作业服务主体的农机需求影响因素研究 |
6.1 吉林省农机作业服务主体发展现状 |
6.2 吉林省农机作业服务主体农机需求特征 |
6.3 农机作业服务主体农机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
6.3.1 数据样本描述 |
6.3.2 模型构建 |
6.3.3 计量方法介绍 |
6.3.4 回归结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农机需求趋势的预测研究 |
7.1 吉林省农机需求预测指标体系构建 |
7.1.1 农机需求水平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7.1.2 农机需求水平指标体系设计 |
7.2 吉林省农机需求预测模型构建 |
7.2.1 组合预测原理 |
7.2.2 组合预测确定最优权重 |
7.2.3 单一预测模型介绍 |
7.3 吉林省农机需求水平预测 |
7.3.1 农业机械装备需求体量预测 |
7.3.2 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预测 |
7.3.3 农业机械化服务的专业化程度预测 |
7.4 吉林省农机需求政策效应动态仿真模拟 |
7.4.1 吉林省农机需求动态仿真模型构建 |
7.4.2 农机需求政策效应动态仿真模型的参数评估 |
7.4.3 吉林省农机需求政策效应动态仿真分析的情景分析 |
7.5 吉林省农机需求趋势分析 |
7.6 小结 |
第8章 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及启示 |
8.1 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经验 |
8.1.1 日本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 |
8.1.2 美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 |
8.2 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经验的启示 |
8.2.1 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启示 |
8.2.2 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启示 |
8.3 本章小结 |
第9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9.1 研究结论 |
9.2 政策建议 |
9.2.1 加大力度培养新农人,着力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 |
9.2.2 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农村生产方式转变 |
9.2.3 推进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组织 |
9.2.4 推进农村生产性基础建设,保障农机化生产外部环境 |
9.2.5 强化农业机械安全监管,稳定农机装备市场平衡 |
9.2.6 加快农机科技创新,推进全面全程高质高效农机化发展 |
9.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导师简介 |
致谢 |
(3)湘潭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效果、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主要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5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5.1 研究方法 |
1.5.2 创新点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农业机械 |
2.1.2 农业机械化 |
2.1.3 农业机械化水平 |
2.1.4 农机购置补贴 |
2.2 理论基础 |
2.2.1 国家干预理论 |
2.2.2 农业补贴理论 |
第3章 湘潭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方案及效果 |
3.1 实施方案与实际投入 |
3.1.1 实施方案 |
3.1.2 实际投入 |
3.2 实施效果 |
3.2.1 直接效果:对农机化发展作用分析 |
3.2.2 间接效果:农机经营效益分析 |
第4章 湘潭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 湘潭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存在问题 |
4.1.1 补贴品目定位不准和补贴程序复杂 |
4.1.2 工作力量和工作经费难保障 |
4.1.3 具体流程落实不到位 |
4.2 湘潭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补贴模式单一 |
4.2.2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不足 |
4.2.3 政策上缺乏统筹规划 |
4.2.4 各级部门重视程度不够 |
4.2.5 相关主体思想认识不到位 |
第5章 提升湘潭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效果的对策 |
5.1 合理调整补贴重点 |
5.2 精简补贴程序 |
5.3 强化组织及经费保障力度 |
5.4 严格规范流程 |
5.5 强化售后服务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4)水稻机插秧过程流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水稻秧苗物理力学研究现状 |
1.2.2 分插机构动力学仿真研究现状 |
1.2.3 水田机械作业过程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水稻秧苗物理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仪器 |
2.1.3 试验方法 |
2.2 水稻秧苗多尺度物理特性 |
2.2.1 水稻秧苗微观结构 |
2.2.2 水稻秧苗宏观物理特性 |
2.3 水稻秧苗剪切特性 |
2.3.1 水稻秧苗剪切强度分析 |
2.3.2 水稻秧苗剪切模量分析 |
2.3.3 水稻秧苗剪切功分析 |
2.4 水稻秧苗压缩特性 |
2.4.1 水稻秧苗弹性模量分析 |
2.4.2 水稻秧苗压缩能分析 |
2.5 物理特性与力学特性相关性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分插机构及秧苗动力学分析 |
3.1 分插机构的选型和工作原理 |
3.2 曲柄摇杆式分插机构运动学模型 |
3.2.1 秧爪末端位移方程 |
3.2.2 秧爪末端速度方程 |
3.2.3 秧爪末端加速度方程 |
3.3 分插机构推秧过程动力学分析 |
3.4 机插过程秧苗受力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水稻机插秧过程流固耦合仿真分析 |
4.1 流固耦合理论及相关软件 |
4.1.1 流固耦合理论概述 |
4.1.2 流固耦合软件简介 |
4.2 机插秧多体流固耦合分析模型 |
4.2.1 分插机构模型的建立 |
4.2.2 秧苗模型的建立 |
4.2.3 水田土壤模型的建立 |
4.3 机插秧过程流固耦合分析前处理 |
4.3.1 单元类型及算法选择 |
4.3.2 网格划分 |
4.3.3 材料属性定义 |
4.3.4 约束与载荷 |
4.3.5 耦合关系与求解控制 |
4.4 机插秧过程水稻植株应力分析 |
4.5 仿真试验方案 |
4.5.1 影响因素的选取 |
4.5.2 评价指标的确定 |
4.5.3 仿真试验设计 |
4.6 各因素对机插秧作业质量的影响 |
4.6.1 水稻植株受力分析 |
4.6.2 水稻植株姿态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机插秧过程试验研究 |
5.1 水稻插秧机综合性能检测试验台 |
5.2 各因素对机插秧性能影响的正交试验 |
5.2.1 试验材料 |
5.2.2 试验因素和试验指标 |
5.2.3 试验方案 |
5.2.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水稻插秧机的使用与维修注意事项(论文提纲范文)
1 水稻插秧机的使用 |
1.1 水稻插秧机的操作 |
1.2 水稻插秧机的保养 |
2 水稻插秧机的维修注意事项 |
3 结语 |
(6)水稻插秧机推广中存在的困难及其解决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水稻插秧机相关阐述 |
2 水稻插秧机推广中遇到的困难 |
2.1 农户顾虑多 |
2.2 技术员和推广经费缺乏 |
2.3 插秧机价格与质量问题 |
2.4 售后服务专业性差 |
3 插秧机推广困难的解决措施 |
3.1 加强产品宣传, 让农户有知情权、选择权 |
3.2 科学利用农机补贴政策 |
3.3 鼓励成立农机合作社 |
3.4 加强推广投入, 推动技术推广 |
3.5 加强售后服务, 赢得用户信赖 |
4 结语 |
(7)水稻插秧机推广中存在的困难及其解决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水稻插秧机推广的困难 |
1.1 插秧机品种众多造成农户选择困难 |
1.2 农户没有用好国家相关补贴政策 |
1.3 农户未能正确使用插秧机 |
2 多措并举, 缓解插秧机推广难题 |
2.1 好产品需好宣传, 让农户有知情权和选择权 |
2.2 用好农机补贴政策 |
2.3 熟练掌握插秧机的使用技能 |
2.4 做好售后服务, 赢得用户信赖 |
3 结语 |
(8)水稻插秧机应用及故障分析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全球水稻机械化种植情况 |
1.1 国外水稻机械化种植情况 |
1.2 国内水稻机械化种植的起步与发展 |
1.3 保山水稻机械化种植情况 |
2 保山市水稻插秧机概况 |
2.1 保山水稻插秧机发展历史 |
2.1.1 第一阶段 |
2.1.2 第二阶段 |
2.1.3 第三阶段 |
2.1.4 第四阶段 |
2.2 保山市水稻插秧机品牌、型号 |
2.3 保山市水稻插秧机分布情况 |
3 水稻插秧机的使用情况分析 |
3.1 水稻插秧机现状 |
3.2 水稻插秧机的运行时间 |
3.3 水稻插秧机的使用及常见问题 |
4 水稻插秧机的保养、调整、作业 |
4.1 保养 |
4.2 调整 |
4.2.1 株距、取苗量调整 |
4.2.2 插秧深度、土壤软硬度调整 |
4.3 作业技术 |
4.3.1 作业方法 |
4.3.2 转移方法 |
4.3.3 操作注意事项 |
4.3.4 盘秧安装方法 |
5 水稻插秧机的故障及处理方法 |
5.1高发故障及解决方法 |
5.1.1插值臂出现异响 |
5.1.2出现堆秧缺秧现象 |
5.2 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
5.2.1 缺秧 |
5.2.2 出现浮秧和插秧效果欠佳 |
5.2.3 其他问题 |
6 结论 |
(9)浅谈做好推广鉴定获证产品监督检查与质量调查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 获证产品监督检查与质量调查的必要性 |
1.1 推广鉴定有利于农业发展 |
1.2 监督检查与调查有利于维护农民利益 |
1.3 监督检查与调查有利于企业的优胜劣汰 |
2 如何做好推广鉴定获证后产品监督检查与质量调查 |
2.1 严格各项管理制度 |
2.2 公平公正的监督原则和调查态度 |
2.3 深入到农村一线调查 |
3 结论 |
(10)水稻插秧机的操作与农艺配套要求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水稻插秧机的操作 |
1.1 操作方法 |
1.2 插秧过程需要注意的事项 |
2 插秧机的农艺配套要求 |
2.1 育秧苗的农艺配套要求 |
2.2 水田的农艺要求 |
3 结束语 |
四、认真做好水稻插秧机推广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水稻插秧机插秧质量调查分析与技术优化途径[J]. 韩春艳.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1(12)
- [2]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农机需求影响因素与趋势研究[D]. 陈旭. 吉林大学, 2020(03)
- [3]湘潭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效果、问题与对策研究[D]. 杨得藩. 湘潭大学, 2020(02)
- [4]水稻机插秧过程流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D]. 储婷婷.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2)
- [5]水稻插秧机的使用与维修注意事项[J]. 吕延安.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0(04)
- [6]水稻插秧机推广中存在的困难及其解决措施[J]. 魏昌喜. 南方农业, 2019(08)
- [7]水稻插秧机推广中存在的困难及其解决措施[J]. 蓝玩荣. 南方农业, 2018(20)
- [8]水稻插秧机应用及故障分析处理[J]. 徐子涛,陈一帆,杨寿祥.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8(04)
- [9]浅谈做好推广鉴定获证产品监督检查与质量调查工作[J]. 汪绪光. 湖北农机化, 2017(04)
- [10]水稻插秧机的操作与农艺配套要求探究[J]. 杨子强. 南方农机, 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