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生物反馈在瘫痪康复中的应用评价

肌电生物反馈在瘫痪康复中的应用评价

一、瘫痪康复期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的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刘栖岑,钟冬灵,李梦晓,何明星,吴晓燕,李涓,金荣疆[1](2019)在《生物反馈疗法对脑性瘫痪患儿下肢痉挛疗效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系统评价旨在验证生物反馈疗法(biofeedback therapy)治疗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患儿下肢痉挛的疗效性,为生物反馈疗法的推广使用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ScienceDirect、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国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在线数据库中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性瘫痪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时限从建库以来至2018年10月3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提取数据,并按照Cochrane手册5.1.0标准对每篇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估。采用RevMan 5.2统计软件对所采集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次系统评价共纳入18个RCT研究,合计141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生物反馈疗法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比常规康复治疗在改善下肢肌张力、综合痉挛量表评分、肌电积分值和踝关节被动活动度等指标有显着差异。结论:生物反馈疗法能够改善脑性瘫痪患儿下肢肌张力、痉挛程度、肌电积分值和踝关节被动活动度,为提高患者下肢运动能力提供更好的条件,但需要有更多具有较高方法学质量、更长干预时间的研究和随访来进一步验证。

王利江,刘秋燕,于晓明,侯梅[2](2016)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尖足的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技术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尖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本院80例痉挛型脑瘫尖足患儿,分为常规治疗组(n=40)和肌电生物反馈组(n=80)。常规治疗组接受运动疗法结合推拿治疗,肌电生物反馈组加用生物反馈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PROM)、表面肌电评价结果和选择性控制评定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踝关节PROM较治疗前显着减小(t>9.142,P<0.001),胫前肌积分肌电值(i EMG)、均方根值(RMS)及踝关节选择性运动控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大(t>3.456,Z>3.178,P<0.01);且肌电生物反馈组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t>3.737,Z=-2.748,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更好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足背曲,改善其尖足步态。

胡金翠,许建文,陈国静,张莉,覃慧晴[3](2020)在《肌电生物反馈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应用Meta分析评价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作用。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中2009年1月~2019年6月关于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痉挛型脑瘫的随机对照试验,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0项随机对照试验,共613个病例;肌电生物反馈可以改善脑瘫患儿踝关节活动度(MD=5.06,95%CI=4.01~6.10,P<0.01),改善粗大运动功能(GMFM D区MD=3.75,95%CI=2.75~4.75,P<0.01;GMFM E区MD=6.04,95%CI=4.82~7.26,P<0.01),改善腓肠肌痉挛程度(MD=5.19,95%CI=-0.52~-0.39,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在改善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方面具有一定效果,但所纳入研究的方法有局限性,还需更严格的设计和高质量的研究方法进一步证明。

梅镇[4](2020)在《水中运动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能力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究水中运动疗法对3-6岁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胫骨前肌、腓肠肌内侧头肌肉、股直肌、半腱半膜肌表面肌电平均肌电值(AEMG),平衡能力,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病例选择:选取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的30名3-6岁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水疗组和对照组各15人,完成12周康复治疗的患儿共23人,其中水疗组11人(n=11),对照组12人(n=12)。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12周运动疗法、神经电刺激疗法以及石蜡疗法;水疗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给予12周的水中运动疗法。3、疗效评定: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儿进行表面肌电图平均肌电值(AEMG)、Berg平衡量表(BBS)、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D区和E区进行测评。结果:1、基线比较:治疗前两组患儿的月龄、性别、GMFCS分级、胫骨前肌、腓肠肌内侧头肌肉、股直肌、半腱半膜肌表面肌电平均肌电值(AEMG)、GMFM(D区、E区)评分、BB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2、表面肌电平均肌电值(AEMG):水疗组患儿强侧腿和弱侧腿胫骨前肌AEMG在干预后均值均具有升高趋势且干预前后差异均具有显着性(p<0.05),对照组患儿强侧腿和弱侧腿胫骨前肌AEMG在干预后均值均具有升高趋势但干预前后差异均不具有显着性(p>0.05);水疗组强侧腿腓肠肌内侧头肌肉AEMG在干预后均值具有下降趋势且干预前后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水疗组患儿弱侧和对照组患儿强侧、弱侧腿腓肠肌内侧头肌肉AEMG在干预后均值均具有下降趋势但干预前后差异均不具有显着性(p>0.05);水疗组患儿强侧和弱侧腿股直肌肌肉AEMG在干预后均值均具有增加趋势且干预前后差异均具有显着性(p<0.05),对照组患儿强侧和弱侧腿股直肌在干预后的AEMG均值均具有增加趋势但干预前后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水疗组患儿强侧和弱侧腿半腱半膜肌AEMG在干预后均值具有下降趋势且干预前后差异均具有显着性(p<0.05);对照组患儿强侧腿半腱半膜肌在干预后AEMG均值具有下降趋势且干预前后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弱侧腿半腱半膜肌在干预后AEMG均值具有下降趋势但干预前后差异不具有显着性(P>0.05)。3、平衡功能:水疗组患儿在治疗后测评Berg平衡量表测试得分均值具有升高趋势且治疗前后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而对照组患儿在治疗后测评Berg平衡量表测试得分均值有增加趋势但治疗前后差异不具有显着性(p>0.05)。4、粗大运动功能:水疗组和对照组患儿在治疗后粗大运动能力D区得分均值有升高趋势且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显着性(p<0.05);水疗组患儿在治疗后粗大运动能力E区测评得分均值有升高趋势且治疗前后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对照组患儿在治疗后粗大运动能力E区测评得分均值有增加趋势但治疗前后差异不具有显着性(p>0.05)。5、治疗后组间差异比较:水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水中运动疗法结合常规治疗方法对痉挛型脑瘫儿童提高胫骨前肌、股直肌肌力,降低腓肠肌内侧头、半腱半膜肌肌张力有着良好的效果。2.水中运动疗法结合常规治疗方法对痉挛型脑瘫儿童提高平衡能力、粗大运动功能(D区、E区)能力有着良好的疗效。3.常规治疗方法对降低半腱半膜肌肌张力和提高粗大运动功能(D区)的能力有着良好的作用。

陈才,周远京,唐羚健,洪芳芳[5](2019)在《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性瘫痪患儿智力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我国脑性瘫痪发病率为2.48‰,由于高龄产妇增多和环境污染等因素,脑性瘫痪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脑性瘫痪患儿常伴随智力发育落后,其发生率为40%~65%。任务导向性训练及肌电生物反馈在脑性瘫痪的临床研究中,以针对运动功能为主,而针对智力方面的研究较为鲜见。目的探讨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性瘫痪患儿智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7年2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脑性瘫痪患儿6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任务导向性训练;观察组采用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肌电生物反馈。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采用中国-比内智力测验手册及中国-韦氏幼儿智力量表测评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智商(IQ)。结果试验完成时,剔除及脱落病例5例,有效研究病例64例,其中对照组31例,观察组33例。治疗前,两组患儿中国-比内智力测验手册及中国-韦氏幼儿智力量表IQ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中国-比内智力测验手册及中国-韦氏幼儿智力量表IQ较对照组升高(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中国-比内智力测验手册及中国-韦氏幼儿智力量表IQ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肌电生物反馈能更有效地提高脑性瘫痪患儿的智力水平。

许秀峰[6](2020)在《头针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头针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明确头针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效果,为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提供可靠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将91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头针组和头针生物反馈组各(每组)30例,生物反馈组31例,头针组只使用头针治疗,生物反馈组只使用生物反馈治疗,头针生物反馈组两种治疗手段结合,并且3组均有药物和其他康复治疗作为基础治疗。三组治疗均每日1次,每周5次,一疗程为10次,一共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一个疗程结束后(治疗中)、第二疗程结束后(治疗后)采用(分别记载)FMA、MAS、EMG、MBI量表评分。进行治疗前、中、后与组间比较、评定,观察三组患者上肢功能障碍改善情况。结果:头针生物反馈组的FMA、MAS、EMG、MBI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1),头针组和生物反馈组在评定MAS和MBI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并且在FMA和EMG评定中更明显提高(P<0.01);治疗后生物反馈组比头针组在MAS、EMG和MBI无明显差异(P>0.05),FMA评分有提高(P<0.05),头针生物反馈组比头针组在MAS评分有提高(P<0.05),在FMA、EMG、MBI评分明显提高(P<0.01),头针生物反馈组对比生物反馈组在FMA、MAS评分提高(P<0.05),在EMG、MBI评分明显提高(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头针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改善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促进精细运动,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2)头针或肌电生物反馈治疗都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后上肢功能,但头针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在改善上肢功能效果更好;(3)三组治疗不同阶段效果提示:疗程越长,患者治疗效果越好;(4)头针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较显着,临床操作安全、简便、少副反应,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杨丽亚[7](2017)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脑卒中(Stroke)是指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者血管堵塞导致血液不能正常流入大脑而引起的一种脑组织损伤疾病,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Cerebralvascular accident,CVA)。临床症状表现为突然晕倒、偏瘫、言语不清、口眼歪斜等。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压力的增大,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脑卒中的救治达到显着提高,但是脑卒中引起的致残率依然居高不下,包括咀嚼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手功能障碍等。目前脑卒中康复的方法有很多,包括药物治疗、常规康复训练、电刺激疗法、中医疗法等,但是这些方法多为被动训练,且疗程长,起效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Electromyographic biofeedback therapy,EMGBFT)为新兴的治疗方法,它利用脑组织具有可塑性与功能性重组的原理,将患者瘫痪肌肉主动运动的微弱肌电信号放大,并转化成光电信号反馈给患者,刺激患者主动参与锻炼的意识,进而促进条件发射的建立。本研究考察了常规康复训练组和康复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在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的情况,探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平衡能力、腕关节、肘关节及踝关节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抽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在我院康复二科进行脑卒中后康复训练的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对照组:接受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康复功能训练以神经生物疗法为主,包括Bobath、Brunnstrom、PNF、运动再学习等。具体来讲,包括早期患者床上抗痉挛体位的正确摆放,各种桥式训练,床上平移,翻身,卧位—坐位转移训练,坐位—站位转移训练,站立平衡训练,步行训练等,预防出现关节粘连、肌肉萎缩及挛缩等废用综合征(Disuse syndrome);处于痉挛期的患者采用抑制痉挛、异常运动模式及促进分离运动模式出现的训练方式,并辅以作业训练,包括滚筒训练、搭积木、穿脱衣服、木钉盘训练等,每次训练持续30min,每日上下午各1次,周六、日休息,为期8周。(3)治疗组:在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30位患者的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均由同一位专业治疗师在同一台仪器上指导完成。操作时将反馈电极置于患者上肢伸肘肌群和腕背伸肌群,下肢置于胫骨前肌上,治疗师指导患者根据反馈信号控制瘫痪肌肉,然后按照先上肢后下肢的顺序嘱患者进行用力的伸张收缩训练。肌电生物反馈仪将采集到的肌电信号放大,转换成图像或声音的形式反馈给患者,患者可以实时了解自己的肌肉力量。当肌肉主动运动的肌电信号超过阈值时给予瘫痪肌肉一次电刺激,增大肌肉的运动幅度。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交叉进行。每组肌肉每次训练20 min,每日一次,共治疗8周。(4)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定法(FMA)评定上、下肢的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评定平衡能力、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腕背伸和踝背屈AROM进行评价,采用统计软件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治疗4周和8周后上、下肢的FMA评分、平衡能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腕关节和踝关节的主动活动范围(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评分均优于组内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在治疗4周和8周的各项评分均优于同期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配合常规的康复疗法可以有效的改善脑卒中后患者上下肢运动、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腕背伸、踝背伸功能障碍,疗效优于单纯的常规康复治疗。

张继华,高丙南,吴丽,徐晓,董宠凯,刘砚杰,赵冰[8](2018)在《肌电生物反馈配合悬吊治疗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下肢肌力和H反射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肌电生物反馈配合悬吊治疗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下肢肌力和H反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8—2017-08河南省省立医院98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采用单双号法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均给予运动训练、推拿、脑循环等常规疗法,对照组加用悬吊训练,联合组加用悬吊训练+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12周,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儿童改良巴氏指数量表(ADL)评分、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D区和E区评分显着提升(P<0.05),改良Ashworth痉挛等级量表(MAS)评分、足背屈角均显着降低和综合痉挛评分量表(CSS)评分均显着降低(P<0.05),且联合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H反射潜伏期显着长于对照组(P<0.05),波幅和最大H波/最大M波(H/M值)显着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悬吊运动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可明显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下肢运动能力、肌痉挛症状、关节活动度、肌张力和收缩性,效果显着,值得推广。

周月[9](2020)在《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改良镜像疗法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将“具身认知理论”应用到康复护理的临床实践中,验证此理论的有效性,科学性及合理性;探索在具身认知视角下,应用改良后的镜像疗法(Mirror Therapy,MT)干预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比较传统镜像疗法与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改良镜像疗法的效果差异,以期达到提高传统镜像疗法效果的目的。方法本研究为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成都市某三甲医院招募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8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利用计算机随机法将其分为试验组(改良镜像疗法组)和对照组(传统镜像疗法组),两组均为4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均遵循基础治疗及护理方案,包括成立改良镜像疗法和传统镜像疗法康复护理小组、康复护理前评估、确定康复护理目标、参照权威指南以及结合医院实际情况为患者提供基础治疗和护理。在施行此方案的基础上,试验组运用改良镜像疗法,对照组应用传统镜像疗法。在干预前、干预4周后进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上肢部分(simplified Fugl-Meyer Assessment Upper-Extremity section,FMA-UE)、Brunnstrom分期评定、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的评定,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改良后的镜像疗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以及对比传统镜像疗法的效果差异性。结果1.基线资料结果: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程、偏瘫侧、相关合并症(高血压及糖尿病)、吸烟史、饮酒史、婚姻情况、文化程度、职业、梗死区域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FMA-UE、偏瘫Brunnstrom分期评定、MBI、SS-QOL评分均无统计差异性(P(29)0.05)。2.干预后组内比较结果:两组FMA-UE、偏瘫Brunnstrom分期评定、MBI、SS-QOL评分均比干预前有明显的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27)0.05)。3.干预后组间比较结果:试验组FMA-UE、偏瘫Brunnstrom分期评定、MBI、SS-QOL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传统镜像疗法和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改良镜像疗法均能安全有效地促进脑梗死偏瘫病人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同时加快病人上肢Brunnstrom分期运动康复进程,从而进一步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2.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改良镜像疗法在脑梗死偏瘫病人上肢运动功能及整体康复方面的干预效果均显着优于传统镜像疗法。3.以具身认知的具身性、情境性、生成性及动态性作为本研究的理论指导依据,改进传统镜像疗法的缺陷,取得了显着的临床效果,从而证明具身认知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的有效性、科学性。

俞兵[10](2020)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肌力及步态参数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脊髓损伤后早期的康复锻炼是功能恢复的重中之重,目前肌电生物反馈疗法逐渐应用于脑梗及脊髓损伤后的康复训练。因此本研究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肌力及步态(步长、步速、步频)的影响。方法选取马鞍山市人民医院骨科及马鞍山市中医院康复科2017年7月—2019年4月收治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伴下肢功能障碍患者共42例,按患者康复就诊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两组均接受关节主被动屈伸练习、体位摆放与姿势训练、下肢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针灸等传统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康复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治疗组和对照组表面肌电(s EMG)信号波幅、肌力分级数以及步态参数(步长、步速、步频)指标,统计分析每组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变化情况。结果(1)股四头肌肌力及s MEG信号结果比较:治疗组股四头肌的肌力由治疗前的2.31±0.45级上升到治疗后的4.30±0.44级,s MEG信号由治疗前的15.81±3.54μV上升到治疗后的258.91±30.11μV,治疗前后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股四头肌的肌力由治疗前的2.39±0.47级上升到治疗后的3.47±0.61级,s MEG信号由治疗前的16.73±2.55μV上升到治疗后的184.21±38.19μV,治疗前后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股四头肌肌力及s MEG信号组间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胫前肌肌力及s MEG信号结果比较:治疗组胫前肌的肌力由治疗前的2.26±0.43级上升到治疗后的4.25±0.43级,s MEG信号由治疗前的10.74±1.66μV上升到治疗后的128.87±34.95μV,治疗前后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胫前肌的肌力由治疗前的2.20±0.40级上升到治疗后的3.31±0.46级,s MEG信号由治疗前的10.51±1.45μV上升到治疗后的75.92±20.11μV,治疗前后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股四头肌肌力及s MEG信号组间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3)步态参数比较:治疗组治疗前的步长、步速、步频由29.30±2.31cm、0.14±0.03m/s、20.05±3.91步/min上升到治疗后的49.31±6.51cm、0.39±0.04m/s、64.21±4.92步/min,治疗前后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的步长、步速、步频由28.25±2.32cm、0.14±0.03m/s、19.91±5.22步/min上升到治疗后的44.39±5.26cm、0.30±0.03m/s、51.39±6.50步/min,治疗前后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结果显示步速、步频在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相比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而步长与对照组相比改善并不显着(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相比于传统康复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有效提高患者下肢主要肌群自主肌电信号、肌力以及步态参数(步速、步频)指标,对患者行走能力的预后有重要帮助。

二、瘫痪康复期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的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瘫痪康复期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生物反馈疗法对脑性瘫痪患儿下肢痉挛疗效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1.1 纳入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2 研究方法
        1.2.1 检索策略及文献筛选:
        1.2.2 偏倚风险评价:
        1.2.3 数据提取: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文献特征
    2.3 文献偏倚风险评价
    2.4 结局指标结果分析
        2.4.1 改良Ashworth痉挛等级量表(MAS):
        2.4.2综合痉挛评分量表(CSS):
        2.4.3 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
        2.4.4 肌电积分值(iEMG):
3 讨论
4 小结

(2)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尖足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运动疗法
        1.2.2 推拿
        1.2.3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
    1.3 评定方法
        1.3.1 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passive range of motion,PROM)
        1.3.2 表面肌电评价
        1.3.3 下肢选择性控制评定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3)肌电生物反馈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文献类型
        1.1.2 研究对象
        1.1.3 干预措施
        1.1.4 结局指标
        1.1.5 文献排除标准
    1.2 文献检索
    1.3 数据提取
    1.4 文献质量评价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2.2 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踝关节活动度变化
        2.3.2 GMFM D区分数变化
        2.3.3 GMFM E区分数变化
        2.3.4 改良Aswhorth量表(MAS)分数变化
        2.3.5 发表偏倚估计
3 讨论

(4)水中运动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能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水中运动疗法的临床应用研究
        1.2.1.1 水中运动疗法的作用原理及对人体的影响
        1.2.1.2 水中运动疗法应用于肩关节损伤
        1.2.1.3 水中运动疗法应用于脊柱损伤
        1.2.1.4 水中运动疗法应用于腰部损伤
        1.2.1.5 水中运动应用于膝关节损伤
        1.2.1.6 水中运动疗法应用于踝关节损伤
        1.2.1.7 水中运动疗法应用于心脑血管等疾病
        1.2.1.8 水中运动疗法应用于小儿脑瘫
        1.2.2 运动疗法对脑瘫患儿运动能力影响的研究现状
        1.2.2.1 悬吊疗法
        1.2.2.2 全身振动疗法
        1.2.2.3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1.2.3.4 其他运动康复治疗方法
2 研究对象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试验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评定方法
        2.3.1 表面肌电测试
        2.3.2 Berg平衡量表评定
        2.3.3 粗大运动功能评定
    2.4 统计学分析
    2.5 技术路线图
3 结果
    3.1 试验前两组患儿胫骨前肌、腓肠肌内侧头、股直肌、半腱半膜肌的表面肌电AEMG;Berg量表得分;GMFM(D区、E区)得分组间比较
    3.2 两组脑瘫患儿治疗前后胫骨前肌强侧和弱侧AEMG比较
    3.3 两组脑瘫患儿治疗前后强侧和弱侧腓肠肌内侧头肌肉AEMG比较
    3.4 两组脑瘫患儿治疗前后强侧和弱侧股直肌AEMG比较
    3.5 两组脑瘫患儿治疗前后强侧和弱侧半腱半膜肌AEMG比较
    3.6 两组脑瘫患儿治疗前后Berg平衡量表得分比较
    3.7 两组脑瘫患儿治疗前后GMFM(D区)积分测试比较
    3.8 两组脑瘫患儿治疗前后GMFM(E区)积分测试比较
    3.9 试验后两组患儿胫骨前肌、腓肠肌内侧头、股直肌、半腱半膜肌的表面肌电AEMG;Berg量表得分;GMFM(D区、E区)得分组间比较
4 分析讨论
    4.1 表面肌电试验结果分析
    4.2 Berg平衡量表试验结果分析
    4.3 GMFM量表试验结果分析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一:Berg平衡量表评价内容及评价标准
附件二:粗大运动功能D区、E区评定内容及评价标准:

(5)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性瘫痪患儿智力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 一般资料
    1.3 治疗方法
        1.3.1任务导向性训练[5-6]
        1.3.2肌电生物反馈[7]
    1.4 评定方法
    1.5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6)头针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2.病例选择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中止和剔除标准
        2.5 脱落标准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1 分组方法
        1.1 随机分组
        1.2 对照
        1.3 盲法
    2 治疗方法
        2.1 基础康复治疗
        2.2 头针治疗
        2.3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
        2.4 头针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
    3.观察指标
        3.1 一般资料
        3.2 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9]
        3.3 运动评估量表运动功能评分[10]
        3.4 上肢肌电图评分评估指标[11]
        3.5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12]
        3.6 安全指标
    4 统计方法
    5 临床流程图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1 三组一般资料的情况分析
    2 各组于治疗前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的比较
    3 各组上肢运动检查治疗评定比较
    4 各组治疗前后上肢肌电图评分评估指标比较
    5 各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表评定比较
    6 安全性分析
    7 病例脱落情况
第四部分 讨论
    1 中医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认识
    2 西医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认识
    3 中医学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的治疗进展
        3.1 中药治疗
        3.2 针灸治疗
    4 西医学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治疗进展
        4.1 药物治疗
        4.2 康复训练
        4.3 肌电生物疗法
        4.4 其他治疗
    5 本研究治疗方法的选择依据
        5.1 头针疗法的选择依据
        5.2 肌电生物反馈法的选择依据
        5.3 本研究治疗方法的选择依据
    6 量表指标的选择
    7 对本研究结果的对比分析
    8 不足之处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8.1 不足之处
        8.2 进一步研究方向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综述 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康复治疗近十年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7)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肌电生物反馈在临床疾病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肌电生物反馈配合悬吊治疗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下肢肌力和H反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常规疗法:
        1.2.2 悬吊训练:
        1.2.3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
    1.3 观察指标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ADL能力和GMFM-88评分比较
    2.2 2组治疗前后MAS评分和足背屈角变化比较
    2.3 2组治疗前后CSS评分比较
    2.4 2组治疗后下肢H反射变化比较
3 讨论

(9)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改良镜像疗法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操作性定义
第二部分 文献回顾
    一、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障碍的康复护理现状
        (一)水疗法
        (二)音乐疗法
        (三)运动想象疗法
        (四)强制性运动疗法
        (五)功能性电刺激
        (六)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七)经颅磁刺激
        (八)虚拟现实技术及上肢康复机器人
    二、镜像疗法干预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障碍的研究进展
        (一)镜像疗法概述
        (二)镜像疗法干预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障碍的国内外趋势
    三、具身认知理论的研究概述
        (一)具身认知的起源
        (二)具身认知的概念
        (三)具身认知的内涵及优势
        (四)具身认知来自不同学科的证据
        (五)具身认知理论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六)具身认知的四大理论特征
        (七)文献总结
第三部分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病例剔除、脱落和终止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类型
        (二)样本量估算
        (三)病例分组
        (四)技术路线
        (五)干预方案
        (六)观察指标及评价工具
        (七)资料收集
        (八)不良事件处理、记录和报告
        (九)质量控制
        (十)科研伦理
        (十一)统计分析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
    一、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比较
        (一)纳入研究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二)两组患者干预前四项康复指标的基线水平
    二、两组干预后疗效性指标的评价结果
        (一)两组病人干预四周后组内及组间FMA-UE的比较情况
        (二)两组患者干预四周后组内及组间MBI的效果比较
        (三)两组患者干预后SS-QOL评分组内和组间效果比较
        (四)两组患者干预前后Brunnstrom分级组内、组间比较情况
        (五)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
第五部分 研究讨论与结论
    一、研究讨论
        (一)脑梗死疾病的研究概述
        (二)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概述
        (三)具身认知理论在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四)针对研究结果的讨论
    二、研究结论
第六部分 研究局限与展望
    一、研究局限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具身认知理论应用在临床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10)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肌力及步态参数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资料与方法
    2.1 病例选择
    2.2 一般资料
    2.3 治疗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学分析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6.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脊髓损伤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四、瘫痪康复期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的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生物反馈疗法对脑性瘫痪患儿下肢痉挛疗效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J]. 刘栖岑,钟冬灵,李梦晓,何明星,吴晓燕,李涓,金荣疆.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9(10)
  • [2]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尖足的效果[J]. 王利江,刘秋燕,于晓明,侯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6(10)
  • [3]肌电生物反馈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J]. 胡金翠,许建文,陈国静,张莉,覃慧晴.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0(06)
  • [4]水中运动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能力的影响[D]. 梅镇. 山东体育学院, 2020(01)
  • [5]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性瘫痪患儿智力的影响研究[J]. 陈才,周远京,唐羚健,洪芳芳. 中国全科医学, 2019(11)
  • [6]头针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临床研究[D]. 许秀峰.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7]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影响的研究[D]. 杨丽亚. 河北医科大学, 2017(04)
  • [8]肌电生物反馈配合悬吊治疗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下肢肌力和H反射的影响[J]. 张继华,高丙南,吴丽,徐晓,董宠凯,刘砚杰,赵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07)
  • [9]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改良镜像疗法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应用研究[D]. 周月.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肌力及步态参数的影响[D]. 俞兵.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标签:;  ;  ;  ;  

肌电生物反馈在瘫痪康复中的应用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