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自制体育器材设施的实践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崔伟楠[1](2021)在《银川市高级中学体育课程资源现状及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陈耀瑞[2](2021)在《基于大型赛事背景的呈贡新区体育设施布局规划研究》文中认为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标准与大型赛事体育设施布局“标准”存在很大差异,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标准显然难以满足各级大型赛事的举办要求,两者矛盾也直接影响了城市新区体育设施的科学合理布局。因此,研究基于大型赛事背景的体育设施布局具有重大且急需的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以大型赛事体育设施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新区体育设施的布局规划。研究表明,公共体育设施布局标准低于大型赛事“标准”导致新区不能满足各级大型赛事的举办要求。基于大型赛事背景的新区体育设施布局规划主要涉及空间分布模式、区位选址和规划指标。全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发现问题,第一章绪论,通过对大型赛事的梳理和国内外体育设施布局理论实践的研究,发现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与大型赛事体育设施布局之间存在矛盾问题。第二部分,分析问题,包括第二章和第三章。第二章对大型赛事体育设施布局要素及相关案例进行分析,第三章研究分析基于大型赛事的体育设施的规划布局,整章承上启下,为第四章的呈贡新区体育设施的布局规划提供理论研究支撑。第三部分,解决问题,主要是第四章和第五章,以第一章的国内外理论和第二、第三章的研究理论来指导布局呈贡新区的体育设施,第五章为本文的结论与展望。
胡亚静[3](2021)在《乡镇初级中学校园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衡水市桃城区X乡镇初级中学为例》文中认为校园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影响着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前途命运,直接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安宁和谐,甚至影响着社会稳定大局和国家教育事业全局。当前,校园安全事故频发,校园安全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也越来越成为中央和各地教育部门的工作难点。如何区分不同社会经济条件因校谋策、如何针对特定师资力量精准施策、如何优化既有管理模式提升效能,持续守护好每一所学校的教学安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本研究旨在从理论上进一步加强对乡镇初级中学校园安全管理现状及其问题的研究,为优化和改进校园安全管理提供可靠的参考,促进学校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促进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师生提供一个更加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还为研究其他其它类似学校校园安全管理问题、促进实现优质教育和实现教育目标提供参考。在本研究中,首先使用文献法来查阅、收集和梳理国内外学者对校园安全问题的研究和成果,研究分析国内外校园安全问题,了解当前的发展趋势。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对衡水市桃城区X乡镇初级中学的校园安全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并使用SPSS22.0整理分析调查结果数据,分析校园安全管理的现状,发现:该校教师学生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及能力,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及机制基本完善,学校软硬件环境基本合格。然后,通过访谈的方式,对衡水市桃城区X乡镇初级中学的校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并使用NVivo整理访谈文本,发现该校校园安全管理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学校安全意识及能力有待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及机制有效性有待提升、学校软硬件环境有待改善。具体表现为: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安全意识有待加强、安全教育重形式轻实践、师生安全知识及技能欠缺;管理制度及规章制度欠完善以及制度机制监管执行不到位;网络安全监督力度不足、场地设施设备陈旧老化、校外环境对学生有不良影响等方面的不足。最后,对该校校园安全管理提出的对策是:加强师生安全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及机制建设,继续提升学校软硬件环境水平。具体对策是:教师要重点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及能力,学校要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加强安全意识及能力,学校要积极引导帮助家长树立安全意识及能力;对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更新,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度和监管力度;要加大网络安全的监管力度,不断改善校园硬件环境,积极创造安全的校外环境。
张智豪[4](2021)在《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资源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全国教育大会可知,农村地区的体育教学资源是学校体育工作一个重要部分,需要优化,这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农村地区因为种种因素不能跟上体育教学资源优化的步伐,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平衡等众多因素导致的。如果想使学校体育教学资源优化工作顺利地进行,就要从政策、经济等方面加强对农村的各种投入。本研究通过信阳师范学院图书馆、中国知网收集并阅读相关文献,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信阳农村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调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通过对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资源、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的现状、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经费情况以及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现状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资源现状,研究结论表明:(1)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资源的现状不可观,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课时与国家有关文件相比较为不足,且体育课堂中的教学内容相对单一,学校对体育学科的重视度不够。(2)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师生比例不协调,体育教师的学历、业务能力、科研能力有待提高;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与工作待遇水平存在着需要急需解决的问题。(3)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经费来源较少,在体育场地与器材的维护方面经费不足,体育经费的分配较为不合理;体育经费的不足导致无法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对学生体质健康就造成了严重影响;体育经费分配不合理使学校体育工作需要完善的地方得不到完善。(4)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器材以及体育场地的配置数量与我国制订的有关标准相比达标率较低,不能满足日常体育教学的需要。出现体育场地与体育器材的不足会严重影响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的学到体育相关的运动技术,在这种影响下就会造成信阳市农村中小学学生对体育课程失去兴趣,不积极加入体育锻炼,进而造成其体质下降。针对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资源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策略:(1)加强体育教学内容建设,丰富体育课堂内容,拓展课外体育活动;(2)优化体育教师师资队伍,降低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提高体育教师工作待遇;(3)拓宽体育经费渠道,合理分配体育教学经费,加大对体育学科的注入力度;(4)增加体育场地及体育器材的数量,并及时对体育场地与器材进行维护和更新。
李桐[5](2020)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河南省农村小学体育开展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三农”问题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国农村的发展迎来了机遇,指明了方向。小学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基础,体育教育不仅能增强学生们的身体素质,还能提升其心理品质素质,少年强则国强,小学阶段的体育教育尤为重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学校也逐渐加大了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但大多数学校的体育教学情况仍不容乐观,农村学校所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本文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五个地级市的30所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管理体制、师资力量、场地器材、课余体育活动与训练、运动会和体育经费投入等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当前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农村小学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乡村振兴这项政策对农村小学体育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对策,旨在提高河南省农村小学体育发展的质量,促进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贯彻执行全民建设计划战略。研究结果如下:1.河南省部分农村小学体育课开课率达不到国家标准,个别学校甚至没有开设体育课,体育课遭到农村小学的普遍忽视,且被其他学科强占课时的情况频发。2.部分农村小学体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多数为兼职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有限,体育教师资源流失严重,年轻教师较少。3.学校体育场地不足,部分学校仍在使用简陋的水泥或土质活动场地,器材单一,且维护和管理不到位。4.体育教学器材使用率不高,部分体育器材在器材室一直没被使用过。5.课外活动开展不足,课余活动时间较少,大部分学校的课间操动作过于简单,体育竞赛不足一年一次,运动会项目较传统单一,学生兴趣度不高。6.部分农村学校领导以及学生家长的体育思想观念落后,不利于体育工作的开展。针对上述结论,结合乡村振兴并根据河南省农村小学体育发展的现实情况,提出以下对策:1.河南省农村小学与教育主管部门应以多种形式和渠道扩大农村体育教师队伍,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2.定期组织学校体育教师进行职后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3.改善体育教学模式,丰富课堂内容,立足农村学校本土,将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引进学校体育课堂,以此充实体育教学内容,传承优秀传统体育文化。4.学校应安排体育理论课程,加强对学生体育安全意识以及使用体育器材自我防护能力的培养。5.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学校要确保每年最少开展一次运动会,体育教师应根据农村特殊地理环境来进行体育课程以及课外活动的设计,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兴趣,养成终身体育意识。6.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利用乡村振兴对农村体育的扶持,加大对农村学校体育的资金帮扶,借助社会和企业的力量,增加体育资金,改善学校场地器材等教学设备。7.加强学校体育管理工作,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及时维护学校场地器材,保障学生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安全隐患等方面。8.体育教师应建立合理和全面的体育课堂评价方式,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上所呈现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以及参与程度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李亮[6](2020)在《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指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目标的引领下,根据现有的教学资源以及资源特点进行的师生、生生间交互行为方式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过程。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对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为提升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课堂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在调查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现实情况、揭示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试图阐释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影响因素,从而针对性的提出提升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对策与建议。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是从初中生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改进的客观需求、初中生体育教师课堂有效教学的现实诉求、研究者的兴趣与关注等方面阐明研究的选题背景;从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两个维度阐明本本文的研究意义;从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有关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方面进行文献的回顾与梳理;从理论研究、调查研究、量化研究、实践研究四个方面描述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第二部分是研究对象与方法。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本研究以“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为研究对象,采取分层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形式选取280名具有不同人口性质的初中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课堂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来尝试揭示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内在规律,为论文研究研究垫定方法论基础。第三部分是对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相关理论的探讨。从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内涵意义、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基本特征、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分析框架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为论文后续研究垫定理论基础。第四部分是对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现状调查。主要从教学准备环节、教学实施环节、教学反思环节等方面进行现状调查,并对不同类型学校、性别、教龄、职称的初中体育教师群体进行差异性的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1)在教学准备环节,课堂内容准备一般有效、课堂目标设定较低有效、课堂计划设定经常有效;(2)在教学实施环节,课堂开始部分、教学讲解经常有效,课堂提问与讨论、教学示范、复杂动作教学设计、独立练习与指导、学练时间管理等方面一般有效,激发动机、错误预防与纠正、课堂氛围管理较低有效;(3)教学反思环节较低有效;(4)在群体差异方面,完全中学优于其他类型学校、10年以上教龄有效性更高、高级或特级职称有效性更高。第五部分是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调查现状的研究与分析发现,当前初中体育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主要存在课堂目标设定偏离学生的学情、激发学生体育动机的力度不够、动作练习缺乏错误预防与纠正、体育课堂氛围管理的管理不足、体育教师教学反思的行为匮乏等5个方面的问题。第六部分为影响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因素分析。在把握调查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得出影响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缺失的因素主要有初中学校、体育教师、初中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五个层面的因素。其中初中学校层面包括课堂教学行为的监督与指导、体育教研氛围的营造、体育教师的培训与学习;体育教师层面包括学科教学知识、教学效能感、教学能力;初中学生层面包括体能与技能基础、体育学习的策略、对教学行为的反馈;教学内容层面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多少;教学环境层面包括自然条件因素、器材设施的配备情况、体育课堂同场教学情况、体育课堂教学氛围。第七部分为提升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对策。针对当前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提出的对策主要有:发挥初中学校的导向作用;强化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的能力;优化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等。第八部分是结论与建议。研究者站在全局的宏观视角,对研究成果进行提炼和总结后,分别从理论内涵、调查结果、问题揭示、因素分析、提升策略五个方面下定结论。从初中学校、体育教师、中学生主体、后续展望四个方面提出重点建议。
王惠涵[7](2020)在《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基于A省111份体育活动案例研究》文中认为
耿铭阳[8](2020)在《北京市海淀区公办幼儿园体育资源状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根据《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实施的精神,在幼儿园重视幼儿体育发展的基础上,幼儿园体育资源情况得到关注,幼儿园体育资源的发展与建设得到重视。本研究以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公办幼儿园体育资源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对幼儿园人力资源、体育财力资源、体育场地资源、体育器材资源、体育活动资源进行研究,结合现实情况提出有利于发展幼儿园体育资源建设的建议,促进幼儿园体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表明:1、北京市海淀区公办幼儿园教师年龄以20-39岁为主,占76%,教师学历以大专和本科学历为主,占89%,87.5%的幼儿园有体育教师,其中50%的幼儿园有专职体育教师。2、北京市海淀区公办幼儿园体育经费来源主要为幼儿园自筹,占62.5%。62.5%的幼儿园体育经费的年投入在10-30万元,50%的幼儿园每年生均均体育经费大于403元(平均值)。3、北京市海淀区公办幼儿园室外体育场地的班均面积为139.7 m2,室内体育场地的班均面积为11.7 m2,62.5%的幼儿园室外体育场地的生均面积大于5.4 m2(平均值),37.5%的幼儿园室内体育场地的生均面积大于0.45 m2(平均值)。室外体育活动场地的个数主要为5个及以下,占75%,室内体育场地个数为1-3个。4、北京市海淀区公办幼儿园固定型体育器材中大型滑梯、攀爬架等滑行、攀爬类100%全覆盖,移动型体育器材中球类、跳绳100%全覆盖,迷你三轮车、轮胎等覆盖率占87%。自制体育器材以自制沙包等投掷类为主。5、北京市海淀区公办幼儿园体育活动时间达到每天2小时及以上占75%。所有幼儿园都开设了集体舞、集体操和球类练习,武术、轮滑、跆拳道内容开设比例很少。根据调查结果,结合相关专家提出的建议,针对北京市海淀区公办幼儿园体育资源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建议:1、补充幼儿体育教师数量,同时要加强教师的体育专业知识、技能培训。2、建议幼儿园给予幼儿体育一定的重视,合理安排幼儿园内的现有资金,增加对幼儿园体育经费的投入,同时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各部门给予幼儿园体育资源一定的帮助与支持。3、充分利用室外体育活动场地的现有面积,对室外体育活动场地进行合理的布置和规划,同时对室内体育活动场地进行开发,增加其数量和种类。4、合理的规划、充分的利用体育活动场地进行摆放固定型体育器材,增加幼儿喜爱的攀爬类为主的固定型体育器材的数量。5、对不同年龄的幼儿体育活动时间进行划分,增加体育活动的频次。聘请专业的体育教师进行标准的示范和指导,完善体育活动内容选择,丰富特色体育活动内容。
肖轶[9](2020)在《娄底市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体育环境对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初级中学学生正处在少年向青年过渡时期,心理以及性格还未定型,自制能力较差,主动体育锻炼意识薄弱。为保证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的学生在校生活健康有序,帮助学校在体育锻炼方面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故而开展本文研究。力求找出学校体育环境上的不足并给出改进意见,通过对体育环境的改善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重视,从而让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塑造健全人格。论文主要采取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娄底市15所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455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了解娄底市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体育环境(硬件设施因素、教师因素、同伴因素、家庭与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与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体育锻炼强度、体育锻炼时间、体育锻炼频次)的基本情况,研究体育环境对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1)15所娄底市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体育场所的材质都为土质或者煤渣,无草地以及橡胶地,且平均每所学校有篮球场1.8个,足球场1个,乒乓球台5.4座,羽毛球场地1个,器械体操及游戏区0.8个,排球场为1个。受访学校体育图书资料匮乏,且多媒体体育教学较少使用,且15所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只有63名体育教师,无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体育教师,其中还有46%为兼职体育老师;(2)娄底市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学生在锻炼强度方面,选择轻微运动、小强度以及中强度的学生分别占比19.78%、38.46%、28.35%,在锻炼时间方面,选择“11至20分钟”和“21分钟至30分钟”之和达到76.7%,在锻炼频次方面,选择“1个月2-3次”的占比37.14%,选择“每周1-2次”的占比41.32%。(3)硬件设施因素、教师因素对中学生体育锻炼强度有显着性正向影响;而同伴因素对中学生体育锻炼强度有显着性负向影响,家庭与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对中学生体育锻炼强度无显着性影响;硬件设施因素、教师因素、家庭与社会因素对中学生体育锻炼时间有显着性正向影响,学校因素对中学生体育锻炼时间有显着性负向影响,同伴因素与锻炼时间无显着性关系;硬件设施因素、教师因素、家庭与社会因素对中学生体育锻炼频次有显着性正向影响。而学校因素对中学生体育锻炼频次有显着性负向影响。此外,同伴因素与锻炼频次无显着性关系。研究结论:娄底市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体育环境不容乐观,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数量均没达到国家配备标准,体育师资力量匮乏;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表现出较差水平;体育环境中的硬件设施因素、教师因素与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强度、时间与频次均有显着性影响,其次为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
田帅[10](2020)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尉氏县贫困农村学校体育现状调查与实践路径研究》文中认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精准扶贫工作进入到了“下半场”,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也进入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打好教育精准扶贫攻坚战既要坚持落实,也要坚持全面,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对贫困农村学校进行体育支援既是助力乡村振兴、保障教育公平的重要助推器,也是保障立德树人和深化教育扶贫的“组合拳”。我们不仅要实现经济上的脱贫,也要实现贫困地区教育上的脱贫。“教育精准扶贫”是精准扶贫战略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科教兴国”战略在贫困农村地区的一项重要部署,更是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而实施的重大扶贫工程。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精准扶贫,教育为先,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将学校体育和教育精准扶贫有效结合,对贫困农村学校体育进行支援,能够提高贫困人口的身体素养和健康素养,有效杜绝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因愚致贫的现象,防止贫困的代际传递。因此,研究贫困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实践中的问题和困境,并探索出精准有效的实践帮扶路径对于精准扶贫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选取尉氏县贫困农村学校为调查对象,以学校体育为切入点,从“精准教育扶贫”的视角,以实施“扶贫困农村学校体育教育之贫”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尉氏县学校体育贫困的历史原因、现实原因、学校体育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课程开设、时间资源等几个方面,分析当前尉氏县贫困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精准扶贫”的视角提出改善尉氏县贫困农村学校体育的方法与实践路径,为政府实施“扶体育教育之贫”提供参考。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尉氏县贫困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缺口大,但农村学校对年轻教师的吸引力不足;(2)城乡二元结构、农村经济落后、城镇化加速发展等原因造成学校体育长期滞后;(3)受到教育资金短缺的影响,体育器材维护不到位,很多消耗性器材无法及时补充到位;(4)课程设置随意,且达不到国家要求的开课数量;(5)体育课外活动的组织、落实不到位,影响学生体育时间的纵向延伸;(6)学生课后锻炼无人陪同,尤其缺乏家人的陪伴。针对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提出以下建议:(1)精准定位、精准组织、精准运作,三位一体精准优化贫困农村学校体育师资,加快全科型教师的培养,以解决农村师资短缺的问题;(2)加快城镇学校一体化建设,精准调研贫困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实际情况,适当超前布局学校体育资源;(3)拓宽扶贫渠道,拓展体育发展资金来源,鼓励驻村第一书记、相关体育企业和体育特色学校采取对口帮扶的方式助力贫困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4)建立城乡学校体育发展联盟,为贫困农村学校贮备体育师资,打通城乡体育师资的双向均衡流通;(5)加强区域内学校之间的合作,扶植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项目融入到贫困农村学校体育教学中,形成以体育为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高校自制体育器材设施的实践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自制体育器材设施的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大型赛事背景的呈贡新区体育设施布局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时代背景:“全民健身”推动设施布局及赛事开展 |
1.1.2 政策重视:国家及省市高度关注体育事业的发展 |
1.1.3 转型需要:城市新区体育设施建设发展急需转型 |
1.1.4 基础条件:呈贡良好条件促进体育赛事与新区发展 |
1.2 研究范围、对象和内容 |
1.2.1 研究范围 |
1.2.2 研究对象 |
1.2.3 研究内容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国内外相关理论实践研究 |
1.4.1 大型赛事的概念与分级分阶段布局 |
1.4.2 高原体育运动及体育赛事分析 |
1.4.3 新区体育设施规划布局理论与实践 |
1.4.4 基于大型赛事的体育设施布局梳理 |
1.4.5 综述总结 |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大型赛事背景下的体育设施布局要素分析 |
2.1 体育设施构成 |
2.1.1 体育场 |
2.1.2 体育馆 |
2.1.3 游泳馆 |
2.1.4 室外相关体育项目体育设施 |
2.2 “标准”差距分析 |
2.2.1 公共体育设施布局标准 |
2.2.2 大型赛事体育设施布局“标准” |
2.2.3 大型赛事与公共体育设施布局标准的差异 |
2.3 空间布局特征 |
2.3.1 与山水环境结合形成灵活分散带状形态 |
2.3.2 与城市轴线结合形成规则线性形态 |
2.3.3 与交通站点结合形成圈层中心点状形态 |
2.4 规划布局影响因素分析 |
2.4.1 设施选择的影响因素 |
2.4.2 规划指标的影响因素 |
2.4.3 空间分布模式的影响因素 |
2.4.4 区位选址的影响因素 |
2.5 案例分析 |
2.5.1 天津大运会体育设施布局 |
2.5.2 临沧省运会体育设施布局 |
2.5.3 辽宁全运会体育设施布局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大型赛事背景的体育设施规划布局研究 |
3.1 空间分布模式 |
3.1.1 集中式布局模式 |
3.1.2 分散式布局模式 |
3.1.3 集中与分散结合,以集中为主的模式 |
3.1.4 集中与分散结合,以分散为主的模式 |
3.2 区位选址 |
3.2.1 主副体育中心的区位选址 |
3.2.2 体育公园的区位选址 |
3.2.3 其他体育设施的区位选址 |
3.3 规划指标 |
3.3.1 体育中心的规划指标 |
3.3.2 体育公园的规划指标 |
3.3.3 其他专项体育设施的规划指标 |
3.3.4 体育场、体育馆和游泳馆的规划指标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呈贡新区体育设施布局规划 |
4.1 现状分析 |
4.1.1 呈贡新区现状 |
4.1.2 体育设施现状 |
4.1.3 体育设施现状评估 |
4.1.4 呈贡新区体育设施现状问题 |
4.2 规划策略 |
4.2.1 统筹整合现状体育设施及规划建设体育设施 |
4.2.2 分阶段按计划改扩建新建布局新区体育设施 |
4.2.3 以各级大型赛事为导向,针对性差异化布局体育设施 |
4.3 呈贡新区体育设施布局规划 |
4.3.1 呈贡新区体育设施空间分布模式、区位选址的确定 |
4.3.2 满足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的体育设施整合布局 |
4.3.3 满足云南省运动会的体育设施整合布局 |
4.3.4 满足全国运动会的体育设施整合布局 |
4.3.5 赛事期间呈贡新区体育设施优化与交通组织 |
4.4 昆明市体育中心和体育公园规划设计 |
4.4.1 昆明市体育中心和体育公园选址 |
4.4.2 昆明市体育中心与体育公园规划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5.3 展望 |
5.3.1 呈贡新区体育设施整合布局的可行性分析 |
5.3.2 关于后续建设与运营的思考 |
5.3.3 对相关研究的期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附录B:图片索引 |
(3)乡镇初级中学校园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衡水市桃城区X乡镇初级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一)校园安全是义务教育法律法规的重要内容 |
(二)校园安全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保障 |
(三)校园安全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
(四)案例学校的安全管理在同类学校中具有典型性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
四、研究内容、思路及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和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本研究相关理论基础、概念界定及案例学校基本概况 |
一、理论基础 |
(一)安全系统理论 |
(二)公共安全管理理论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一)安全的概念界定 |
(二)校园安全的概念界定 |
(三)校园安全管理的概念界定 |
三、案例选取与简介 |
(一)样本案例选取缘由 |
(二)样本案例简介 |
第二章 衡水市桃城区X乡镇初级中学校园安全管理的现状调查 |
一、样本选取与问卷设计 |
(一)样本选取 |
(二)问卷设计与维度 |
(三)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二、校园安全管理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 |
(一)学校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及能力 |
(二)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及机制基本完善 |
(三)学校软硬件环境基本合格 |
第三章 衡水市桃城区X乡镇初级中学校园安全管理的问题调查 |
一、衡水市桃城区X乡镇初级中学校园安全管理问题的质性分析 |
(一)访谈提纲设计与样本选取 |
(二)资料收集和理论抽样 |
(三)开放编码 |
(四)轴向编码 |
(五)选择性编码 |
二、衡水市桃城区X乡镇初级中学校园安全管理问题的质性研究结果讨论 |
(一)学校安全意识及能力有待加强 |
(二)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及机制有待完善 |
(三)学校软硬件环境有待改善 |
第四章 衡水市桃城区X乡镇初级中学校园安全管理对策 |
一、加强师生及家长安全意识及能力的培养 |
(一)多措并举,增强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安全意识及能力 |
(二)改进方法,安全教育形式上要重视实践,内容上要更加系统 |
二、继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及机制建设 |
(一)对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更新 |
(二)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度和监管力度 |
三、继续提升学校软硬件环境水平 |
(一)软件环境方面,加大网络监管力度 |
(二)硬件环境方面,不断改善校园硬件环境 |
(三)校外环境方面,积极创造安全的校外环境 |
第五章 研究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资源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1.2.1 理论意义 |
1.1.2.2 实践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体育教学资源研究现状 |
1.2.2 国内体育教学资源研究现状 |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3.1 农村 |
1.3.2 中小学 |
1.3.3 教学资源 |
1.3.4 体育教学资源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访谈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第3章 结果分析与讨论 |
3.1 信阳市农村中小学学校基本情况 |
3.2 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资源现状调查分析 |
3.2.1 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开课情况调查分析 |
3.2.2 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资源调查分析 |
3.2.2.1 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调查分析 |
3.2.2.2 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素材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
3.2.3 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现状 |
3.2.3.1 体育教师数量配置 |
3.2.3.2 体育教师工作量与工作待遇 |
3.2.3.3 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性别结构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3.2.3.4 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学历现状调查分析 |
3.2.3.5 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职称现状调查分析 |
3.2.3.6 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现状调查分析 |
3.2.4 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经费及场地器材现状分析 |
3.2.4.1 信阳市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经费来源的状况调查分析 |
3.2.4.2 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经费配置去向调查分析 |
3.2.4.3 《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器材配备基本标准》简介 |
3.2.4.4 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现状与分析 |
3.2.4.5 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器材现状与分析 |
3.3 制约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资源的因素分析 |
3.3.1 制约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开课情况的因素分析 |
3.3.2 制约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资源的因素分析 |
3.3.3 制约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的因素分析 |
3.3.4 制约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经费及场地器材的因素分析 |
3.4 优化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资源的对策 |
第4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资源现状与对策研究调查问卷 |
附录B 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资源现状与对策研究访谈提纲 |
(5)乡村振兴进程中河南省农村小学体育开展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 |
1.1.1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 |
1.1.2 小学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重要性 |
1.1.3 农村小学体育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一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现状 |
1.4.1 相关概念界定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法 |
2.2.2 实地调查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访谈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2.2.6 逻辑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河南省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开展现状分析 |
3.1.1 河南省农村小学体育课教学情况 |
3.1.2 河南省农村小学体育师资情况 |
3.1.3 河南省农村小学课外体育活动情况 |
3.1.4 河南省农村小学体育设施情况 |
3.2 影响河南省农村小学体育发展的因素 |
3.2.1 体育教师对农村小学体育发展的影响 |
3.2.2 体育教学情况对农村小学体育发展的影响 |
3.2.3 体育设施情况对农村小学体育发展的影响 |
3.2.4 课外体育活动对农村小学体育发展的影响 |
3.2.5 乡村振兴的实施对农村小学体育发展的影响 |
3.3 乡村振兴进程中河南省农村小学体育发展对策 |
3.3.1 采取招、调、聘、训的机制,加强农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
3.3.2 强化课程改革,建立多元化体育课堂 |
3.3.3 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
3.3.4 加大资金投入,缩小城乡小学体育基础设施差距 |
3.3.5 保障学校体育管理体系,优化体育课堂评价方式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调查问卷专家效度表 |
附录 B 体育教师问卷 |
附录 C 校领导访谈提纲 |
附录 D 学生家长访谈提纲 |
致谢 |
(6)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1.1 初中生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改进的客观要求 |
1.1.2 初中生体育教师课堂有效教学的现实诉求 |
1.1.3 研究者的兴趣与关注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核心概念界定 |
1.3.1 体育课堂 |
1.3.2 体育课堂教学 |
1.3.3 体育课堂教学行为 |
1.3.4 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 |
1.4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1.4.1 国内外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综述 |
1.4.2 国内外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综述 |
1.4.3 国内外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综述 |
1.4.4 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述评 |
1.5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思路 |
1.5.2 技术路线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专家访谈法 |
2.2.4 课堂观察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相关理论探讨 |
3.1.1 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内涵意义 |
3.1.2 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基本特征 |
3.1.3 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评价指标 |
3.1.4 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分析框架 |
3.2 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现状调查 |
3.2.1 调查设计与实施 |
3.2.2 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总体情况 |
3.2.3 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差异分析 |
3.3 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1 课堂目标设定偏离学生的学情 |
3.3.2 激发学生体育动机的力度不够 |
3.3.3 动作练习缺乏错误预防与纠正 |
3.3.4 体育课堂氛围管理的创设不足 |
3.3.5 体育教师教学反思的行为匮乏 |
3.3.6 体育教师群体人口学差异过大 |
3.4 影响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
3.4.1 初中学校层面的因素 |
3.4.2 体育教师层面的因素 |
3.4.3 初中学生层面的因素 |
3.4.4 教学内容层面的因素 |
3.4.5 教学环境层面的因素 |
3.5 提升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策略 |
3.5.1 发挥初中学校的导向作用 |
3.5.2 强化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
3.5.3 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的能力 |
3.5.4 优化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
3.5.5 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 1 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调查问卷 |
附件 2 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访谈提纲 |
附件 3 初中体育课堂观察记录表 |
致谢 |
(8)北京市海淀区公办幼儿园体育资源状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为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
1.1.2 幼儿园体育资源研究是新时代的热点需求 |
1.2 研究目的、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任务 |
1.4 文献综述 |
1.4.1 概念界定 |
1.4.2 幼儿园体育资源的相关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实地调查法 |
2.2.4 访谈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2.2.6 逻辑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幼儿园人力资源 |
3.1.1 幼儿园教师整体情况 |
3.1.2 幼儿园体育教师情况 |
3.2 幼儿园体育财力资源 |
3.2.1 幼儿园体育经费的来源情况 |
3.2.2 幼儿园体育经费的投入情况 |
3.3 幼儿园体育场地资源 |
3.3.1 幼儿园体育场地的面积情况 |
3.3.2 幼儿园体育场地的数量情况 |
3.4 幼儿园体育器材资源 |
3.4.1 幼儿园固定型体育器材情况 |
3.4.2 幼儿园移动性体育器材情况 |
3.4.3 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材情况 |
3.5 幼儿园体育活动资源 |
3.5.1 幼儿园体育活动时间安排情况 |
3.5.2 幼儿园体育活动内容安排情况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9)娄底市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体育环境对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国内研究现状 |
1.3.4 文献评述 |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工具 |
1.4.4 问卷测量 |
第2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2.1 娄底市寄宿制初级中学体育环境基本情况分析 |
2.1.1 硬件设施因素 |
2.1.2 教师因素 |
2.1.3 同伴因素 |
2.1.4 家庭与社会因素 |
2.1.5 学校因素 |
2.2 娄底市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基本情况分析 |
2.2.1 娄底市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学生体育锻炼强度基本情况分析 |
2.2.2 娄底市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基本情况分析 |
2.2.3 娄底市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学生体育锻炼频次基本情况分析 |
2.3 娄底市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体育环境对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分析 |
2.3.1 娄底市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体育环境与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相关性分析 |
2.3.2 娄底市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体育环境对学生体育锻炼强度的影响分析 |
2.3.3 娄底市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体育环境对学生体育锻炼时间的影响分析 |
2.3.4 娄底市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体育环境对学生体育锻炼频次的影响分析 |
第3章 结论与建议 |
3.1 结论 |
3.2 建议 |
3.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附录1 娄底市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体育环境对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研究的调查问卷 |
附录2 娄底市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体育环境对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研究的访谈提纲 |
(10)精准扶贫背景下尉氏县贫困农村学校体育现状调查与实践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政策背景 |
1.1.2 社会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内容 |
1.5 本文创新之处与不足 |
1.5.1 创新之处 |
1.5.2 不足之处 |
2 文献综述 |
2.1 对现有文献成果的定量统计与分析 |
2.2 相关概念界定 |
2.2.1 精准扶贫 |
2.2.2 教育精准扶贫 |
2.3 国外援助学校体育发展的相关研究 |
2.4 国内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
2.4.1 国内教育扶贫相关研究的综述 |
2.4.2 国内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相关研究 |
2.4.3 贫困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困境方面的相关研究 |
2.5 研究评述 |
3 理论基础 |
3.1 相关基础理论 |
3.1.1 人力资本贫困理论 |
3.1.2 教育公平理论 |
3.1.3 贫困文化理论 |
3.2 精准扶贫背景下对贫困农村学校体育支援的理论分析 |
3.2.1 “精准扶贫”的内涵分析 |
3.2.2 精准扶贫背景下对贫困农村学校体育支援路径选择原则 |
3.2.3 精准扶贫背景下对贫困农村学校体育支援的机理分析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尉氏县贫困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困境的现状透析 |
4.1.1 学校体育人力资源配置困境的现状分析 |
4.1.2 学校体育物力资源配置困境的现状分析 |
4.1.3 学校体育课程开设困境的现状分析 |
4.1.4 课外体育活动时间资源配置困境的现状分析 |
4.2 尉氏县贫困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困境的微探 |
4.2.1 历史发展困境因素微探 |
4.2.2 现实发展困境因素微探 |
4.3 尉氏县贫困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存在困境的原因分析 |
4.3.1 贫困农村学校体育资源没有被规划和支援 |
4.3.2 支援贫困农村学校体育发展主体单一化 |
4.3.3 教育精准扶贫对学校体育支援深度不足 |
4.4 精准支援尉氏县贫困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实践路径 |
4.4.1 资源配置:着力于“扶智”支援,精准搭建贫困农村学校体育平台 |
4.4.2 供给模式:拓宽学校体育扶贫主体多元化 |
4.4.3 管理方式:坚持“造血”式支援,建立多校联动的协同机制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四、高校自制体育器材设施的实践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 [1]银川市高级中学体育课程资源现状及优化研究[D]. 崔伟楠. 宁夏大学, 2021
- [2]基于大型赛事背景的呈贡新区体育设施布局规划研究[D]. 陈耀瑞.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3]乡镇初级中学校园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衡水市桃城区X乡镇初级中学为例[D]. 胡亚静.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4]信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资源现状与对策研究[D]. 张智豪. 信阳师范学院, 2021(09)
- [5]乡村振兴进程中河南省农村小学体育开展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D]. 李桐. 河南大学, 2020(06)
- [6]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D]. 李亮.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4)
- [7]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基于A省111份体育活动案例研究[D]. 王惠涵.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8]北京市海淀区公办幼儿园体育资源状况研究[D]. 耿铭阳. 首都体育学院, 2020(01)
- [9]娄底市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体育环境对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研究[D]. 肖轶. 吉首大学, 2020(03)
- [10]精准扶贫背景下尉氏县贫困农村学校体育现状调查与实践路径研究[D]. 田帅. 河南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