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来先进飞机的电源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张卓然,于立,李进才,陆嘉伟[1](2017)在《飞机电气化背景下的先进航空电机系统》文中研究说明多电/全电飞机将机载二次能源逐步统一为电能,电推进飞机进一步将电能用于飞行动力源,飞机电气化被认为是飞机机电系统与动力系统融合的重大革新,已经成为航空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航空电机系统是支撑飞机电气化的重要基础。文中介绍了飞机电气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现状,阐述了电气化对飞机电源与用电设备的重要影响,重点论述了航空电机系统对飞机电气化发展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研究机遇与挑战。基于此,系统分析了适应飞机电气化发展需求的先进航空发电机与电动机系统,并进一步总结了支撑先进电机系统发展的关键技术,包括新型电工材料与器件、冷却技术、多物理场耦合分析方法与集成化综合设计理念。
王莉,戴泽华,杨善水,毛玲,严仰光[2](2019)在《电气化飞机电力系统智能化设计研究综述》文中研究指明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推动了绿色航空的发展,飞机电气化是绿色航空的主要实现手段,已经成为航空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介绍了飞机电气化的发展历程,阐述了电气化飞机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其研究现状,分析了先进飞机电力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指出了飞机电力系统综合化、智能化的发展特点。在分析飞机电力系统设计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文章初步提出了电气化飞机电力系统智能化设计平台的理论框架、功能和特点,分析了支撑电力系统智能化设计平台的关键技术,指出了航空智能化设计的研究方向。
吴晓辉[3](2012)在《分布式智能配电系统》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电/多电飞机的发展,机载测试设备和测试参数都显着增多,常规配电技术趋于落后,可维护性、扩展性、可靠性等技术指标不能满足要求。采用先进的分布式智能配电技术才能适应新一代飞机的发展要求。分布式智能配电系统以我国某型机的改装测试试验为对象完成设计。该系统主要是实现电力功率的分配与控制,比常规配电系统重量大大减轻,操作、控制更加方便,可维护性进一步提高。该系统主要由电源子系统与控制子系统共同构成。电源子系统包括主电源和二次电源转换两部分;控制子系统由显示输入设备、控制计算机、固态功率控制器(SSPC)和数据总线组成。即系统实时采集负载用电状态并显示,同时进行比较解算,控制SSPC的通断,实现对负载用电的自动控制和保护。本文主要完成分布式智能配电系统的总体方案的设计,验证试验的设计,验证系统的软硬件集成与调试,空中验证试验的完成。
陈卫华[4](2010)在《飞机270V高压直流供电系统结构及仿真技术研究》文中认为270V高压直流因为其效率高,可靠性高,重量轻等诸多优点成为未来战机电气系统供电体制的首选方案。如何在270V高压直流供电体制下实现固态配电和负载自动管理,故障隔离及系统重构等技术,实现飞机供电系统的综合控制和管理,是本文的研究课题。本文首先研究了270V高压直流的电源系统结构,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和转换机制,提出了一种容错性好,冗余度高的供电网络结构。并采用LabVIEW软件编写了该结构的演示软件。通过演示结果,验证了先进飞机供电网络的供电逻辑关系的正确性。然后采用故障树分析法对该供电网络进行了分析。通过定性分析,找出了该网络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改进设想,通过定量分析,得出了系统基本可靠性和任务可靠性的值,为可靠性设计提出了参考。最后搭建了一个半物理的仿真平台,对270V高压直流固态配电系统进行模拟,设计了平台的硬件包括模拟供电网络,电气系统处理机模拟器,供电系统管理机模拟器,通过通讯总线将两台电气负载管理中心成品连接起来。并用LabVIEW开发了电气系统处理机模拟器和供电系统管理机模拟器的应用软件。对整个实验平台进行了调试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平台实现了固态配电的功能和要求。
刘震[5](2007)在《智能BIT诊断方法研究及其在多电飞机电源系统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机内测试(Built-in Test,BIT)技术是改善系统测试性和诊断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保障装备的战备完好性、提高维修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广泛应用在机载电源中的传统BIT技术由于诊断方法过于单一,对诊断信息的利用能力也非常有限,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的故障检测、隔离能力差、虚警率高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其效能的充分发挥。尤其是下一代多电飞机,由于大量采用电能来提升飞机的整体性能,使得多电飞机对电源系统的可靠性、测试性、故障诊断和容错能力的要求都远高于常规飞机。因此,在下一代多电及全电飞机中,研究新型有效的智能BIT技术对提升飞机的整体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多电飞机电气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课题为背景,对其关键技术之一——机内测试技术进行了探索与研究,以期通过采用智能化方法来提高电源系统BIT的故障诊断性能。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如下:1.系统地分析和总结了多电飞机电源系统可能的故障模式,建立了相应的FMEA分析表。根据特征检测点的选取原则,对系统中的特征信号进行分析,确定了合理的BIT特征检测点,为电源系统智能BIT诊断技术打下基础;2.建立了飞机电源BIT动态系统的数学描述模型,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电源BIT故障诊断在方法选取上缺乏合理依据的现状,从理论上分析了当前所采用的BIT诊断方法的不足,给出了提高电源BIT系统智能化诊断性能的几种策略;3.针对飞机电源BIT系统传统诊断方法的缺陷,研究了基于竞争学习思想的无监督聚类神经网络,实现了一种能够广泛用于飞机电源智能BIT系统的新型诊断方法:①针对标准无监督GLVQ模型在分类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型IGLVQ。通过对网络亏损因子进行修正,并推导出网络在新的亏损函数下的学习规则,有效的克服了输入数据范围及类别数变化对分类的影响;②在改进型IGLVQ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有监督的学习矢量量化层,构成了一种新的无监督混合聚类模型(HIGLVQ),提高了无监督聚类网络对相近故障模式类的区分能力;③将新型的基于HIGLVQ混合聚类网络的诊断模型用于多电飞机电源BIT系统,结果表明,本章提出的方法用于飞机电源BIT状态识别时其准确率较高,可有效的提高电源BIT系统的故障诊断性能;4.针对目前电子系统BIT虚警机理的研究和多电飞机电源系统的自身特点,分析了电源系统中两类暂时性故障的产生机理,并从两类故障的产生条件、持续时间、发生概率和表现特性上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从BIT虚警率的概率数学模型角度,分析了识别两类故障对虚警率的影响,从理论上证明了识别两类故障状态可有效的降低BIT系统的固有虚警率;提出了基于HIGLVQ—优化Bayes风险决策的电源系统BIT智能虚警滤波模型。将诊断中的概率因素融入诊断器中,通过对LRU级的诊断结果做进一步判定,以决策结果的真实性。结果表明,本章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消除瞬态或间歇故障产生的虚警;5.为增强电源BIT系统的智能诊断水平,研究了故障预测技术在电源BIT系统中的应用。针对电源系统渐变故障的特点,通过建立电源系统的隐马尔可夫(HMM)多阶预测模型,提出了基于特征频谱和一维时序信号的故障预报策略;针对HMM模型在线预测不能实时更新参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径向基HMM预测模型(RBHMM),通过在线数据实时更新模型参数,以使预测模型能够自适应地跟踪系统的状态变化;将基于RBHMM的预测模型用于飞机电源系统BIT中,对一维时序导通率故障信号进行预测,实验表明,基于RBHMM的在线实时预测模型自适应能力强,预测性能高于原有HMM模型离线训练/在线趋势预测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增强电源BIT系统的智能故障诊断性能。
周素莹[6](2003)在《多电飞机电气系统的研究》文中认为多电飞机是下一代先进战斗机的一个重要特征,多电飞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飞机神经和血管的电气系统,它的质量关系着全机的质量和飞行安全,因此对它的研究是多电飞机研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本文首先对多电飞机作了全面总结,介绍了多电飞机的概念、关键技术以及国内外研究状况。然后根据多电飞机电气系统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需求分析,确立了总体的设计方案。在此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配电布局顶层设计,其中包括汇流条、负载管理中心、配电方式等多方面的内容。并进行了配电布局的容错设计,提出了一种实现系统容错的方法。针对配电系统的总体设计结构,用基于故障树的故障诊断方法进行了系统可靠性分析,以保证多电飞机高可靠性和多余度的要求。 本课题的研究是“十五”预研的开始,对以后整个课题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为以后进行多电飞机电气系统的详细设计和模拟样机的研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赵群力[7](2009)在《航空科学技术学科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文中研究说明一、引言航空航天科学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学科。航空是人类利用器械飞离地面、在地球大气层内的飞行活动。航天则是在地球大气层之外的飞行活动。人类探索飞行的历史久远,现代航空的发端始于西方18世纪产业革命之后,20世纪初莱特兄弟制作的飞机首次进行了持续的、有动力的、可操纵的载人飞行开创了人类航空的新纪元。20世纪科
戴卫力,王慧贞,严仰光,胡钢[8](2010)在《航空起动/发电系统的发展趋势与研究现状》文中指出探讨了航空电源系统的发展趋势。概括总结了"多电与全电飞机"中的大功率发电机制造、绝缘材料与有源器件以及耐高压大功率载流开关器件等关键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并就各起动/发电系统的特点、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地分析与比较。最后,对航空起动/发电系统的趋势及技术进行了简要的总结。
王佩[9](2019)在《多电飞机电驱动负载能量管理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多电、全电飞机的发展为机载能源架构带来了技术性变革,采用环保高效的电能作为二次能源,驱动传统飞机中由发动机直接驱动的气动能、液压能和机械能负载,整机用电功率和电气负载大幅增长。高压直流电网中大功率电驱动负载具有能量回馈特性,是影响电网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采用基于储能系统的能量管理技术,实现平抑大功率负载冲击、平衡电网功率等功能,满足飞机电网及电气负载适航要求。以多电飞机高压直流电网为研究背景,设计基于超级电容的有源式储能系统;选取典型电驱动负载EMA进行分析与建模,采用SVPWM电机驱动方法,通过位置、速度和电流三闭环实现负载位移动态控制;根据电网特性适航需求,对超级电容储能系统进行能量分配和容量设计,提出适用于负载大扰动状态的精确线性反馈滑模控制算法,分别建立Boost和Buck模式下的控制算法模型。将EMA负载接入高压直流电网,通过仿真获得其在不同工作状态下对电网电压电流影响规律。建立超级电容储能系统仿真模型,接入带有EMA负载的高压直流电网中。针对负载启动以及扰动状态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超级电容的负载能量管理技术能够提高负载启动响应速度,有效减小负载制动和扰动对电网的冲击。
纪筱哲[10](2019)在《多电飞机起落架收放故障电气特性仿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多电飞机是未来飞机工业的发展趋势。在未来的多电飞机起落架中,传统的液压收放系统将会逐步被多电收放系统所取代。基于飞机制造业目前对未来多电飞机起落架收放方案仍未达成共识的背景,针对多电飞机起落架收放方案和收放故障的电气特性研究对于未来我国多电飞机起落架收放系统的设计和改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适用于未来多电飞机的最佳起落架收放方案、该方案在由电源故障导致的输入电压大扰动下的稳定性以及收放系统自身典型故障的电气特性。首先,分别研究了分布式液压收放系统、电动静液式收放系统和机电作动式收放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对其进行故障树分析。通过比较这些系统的特性,确定机电作动式起落架收放系统为研究对象。选定实验室工程项目中的主起落架BRW-1收放系统为参考对象,利用复杂系统仿真软件AMEsim对BRW-1收放系统进行仿真,确定了机电作动式起落架收放系统的电机功率。结合多电飞机对电机的要求与不同电机的具体特性,确定了电机类型为无刷直流电机,并利用Matlab/Simulink对该无刷直流电机进行建模。其次,通过对飞机电源系统自身特性和闭环控制的无刷直流电机的负载特性进行研究,提出加入双级LC滤波器的方法来增强直流负载系统在由电源故障导致的输入电压大扰动下的稳定性。利用Brayton-moser定理对带有双级LC滤波器的直流负载系统在大扰动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到系统在大扰动条件下的稳定性判据并通过Matlab/Simulink进行验证。最后,对机电作动式起落架收放系统的电机和齿轮箱故障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将电机和齿轮箱的故障模式注入到电机模型中的方法,并通过仿真得到故障的电气特性。通过对这些故障的电气表征形式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分析,得到故障的诊断依据。这些对收放故障电气特性的研究具有比较高的实用性,有助于加快未来多电飞机起落架设计与改装进度,减少研发成本。
二、未来先进飞机的电源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未来先进飞机的电源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飞机电气化背景下的先进航空电机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 飞机电气化发展 |
1.1 多电/全电飞机—二次能源的统一 |
1.2 电推进飞机———动力系统革新 |
2 适应飞机电气化需求的先进航空电机系统 |
2.1 航空发电机系统 |
2.1.1 变频交流发电机系统 |
2.1.2 高压直流发电机系统 |
(1) 可控整流发电机系统 |
(2) 不控整流起动发电机系统 |
2.2 多电发动机内装式发电机系统 |
2.3 航空永磁电动机系统 |
2.4 应用于电推进飞机的高功率密度电机 |
3 先进航空电机系统的关键技术 |
3.1 高功率密度高效电机技术 |
3.1.1 高性能导体、绝缘与磁性材料 |
3.1.2 航空电机冷却技术 |
3.1.3 多物理场耦合分析技术 |
3.2 高温高频功率变换器技术 |
3.3 航空电机系统集成技术 |
(1) 功能集成与复用 |
(2) 部件级集成:航空电机系统的电机与功率变换器以及控制器的集成 |
(3) 系统级集成:航空电机系统与发动机系统、液压能源系统的集成 |
4 结束语 |
(2)电气化飞机电力系统智能化设计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电气化飞机电力系统的组成及研究现状 |
1.1 电气化机载设备的发展现状 |
1.2 电源系统的发展现状 |
1.3 配电系统的发展现状 |
2 电气化飞机电力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研究现状 |
2.1 供电体制设计技术 |
2.2 电网结构设计技术 |
2.3 机电综合技术 |
2.4 能量管理和控制技术 |
2.5 鲁棒设计与控制技术 |
2.6 系统验证技术 |
3 电气化飞机电力系统智能化设计 |
3.1 设计平台/方法研究现状 |
3.2 设计问题的特点 |
3.3 智能化设计理论、功能和特点 |
3.3.1 智能化设计理论框架体系 |
3.3.2 智能化设计平台功能 |
3.3.3 智能化设计特点 |
3.4 智能化设计流程 |
3.5 关键技术 |
4 结论 |
(3)分布式智能配电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立项及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国外发展现状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第二章 飞机电源系统 |
2.1 飞机电源系统组成 |
2.2 飞机电源系统类型 |
2.3 飞机电源系统配电方式 |
2.4 先进飞机电源系统配电管理技术 |
2.4.1 供电处理机 PSP |
2.4.2 电气负载管理中心 ELMC |
2.4.3 BIT 技术与容错供电技术 |
2.5 飞机飞行方案及电源系统配电主要器件 |
第三章 配电系统需实现的目标 |
3.1 常规配电系统及存在的问题 |
3.1.1 常规配电系统介绍 |
3.1.2 常规配电系统存在的问题 |
3.2 分布式智能配电系统优点及功能介绍 |
3.2.1 分布式智能配电系统的优点 |
3.2.2 分布式智能配电系统功能介绍 |
第四章 分布式智能配电系统方案设计 |
4.1 配电系统方案设计 |
4.1.1 电源子系统的方案设计 |
4.1.2 控制子系统的方案设计 |
4.2 配电系统软件设计 |
4.3 配电系统功能 |
4.3.1 人机交互界面(HMI) |
4.3.2 用户管理 |
4.3.3 数据采集处理 |
4.3.4 趋势曲线分析 |
4.3.5 事件记录和故障报警 |
4.3.6 负载的管理、保护和紧急卸载 |
4.3.7 过流保护值的设置 |
4.4 系统结构及各部分组成 |
4.4.1 控制计算机 |
4.4.2 PAC 可编程控制器 |
4.4.3 通信协议 |
4.4.4 功率控制器组件 |
第五章 分布式智能配电系统试验设计 |
5.1 系统组成 |
5.1.1 PAC 主模块 |
5.1.2 固态功率控制器(SSPC) |
5.2 系统软件设计 |
5.2.1 登陆界面 |
5.2.2 28V 直流供电系统主界面 |
5.3 设备选型 |
第六章 分布式智能配电系统试验及结论 |
6.1 系统试验 |
6.1.1 试验目的 |
6.1.2 试验设计 |
6.1.3 试验内容 |
6.1.4 试验条件 |
6.1.5 试验过程 |
6.1.6 具体试验方法和步骤 |
6.2 系统试验结论 |
6.2.1 试验数据 |
6.2.2 试验结论 |
第七章 分布式智能配电系统应用前景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研究成果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4)飞机270V高压直流供电系统结构及仿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图标清单 |
注释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多电飞机及其电源系统发展 |
1.2 飞机配电系统的发展与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270VHVDC 供电系统的结构研究 |
2.1 飞机270VHVDC 电源系统分析 |
2.1.1 飞机电源系统结构 |
2.1.2 高压直流电源系统结构 |
2.2 飞机270VHVDC 供电系统分析 |
2.2.1 供电系统的工作状态 |
2.2.2 供电系统的设计要求 |
2.3 飞机270VHVDC 配电系统结构设计 |
2.3.1 飞机配电控制系统结构 |
2.3.2 电气系统处理机功能 |
2.3.3 电气负载管理中心功能 |
2.3.4 270VHVDC 电网的结构设计 |
2.4 基于 LabVIEW 软件的飞机电网演示软件设计 |
2.4.1 飞机电网演示软件的目标 |
2.4.2 飞机电网演示软件设计 |
2.4.3 飞机电网演示软件仿真结果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故障树的270VHVDC 系统可靠性分析 |
3.1 可靠性预计 |
3.1.1 可靠性指标 |
3.1.2 可靠性预计常用方法简介 |
3.2 基于故障树法的高压直流供电可靠度分析 |
3.2.1 故障树分析法简介 |
3.2.2 故障树的建立步骤与规则 |
3.2.3 高压直流供电系统故障树的建立 |
3.2.4 系统故障树的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270VHVDC 配电验证系统硬件设计 |
4.1 总体设计方案 |
4.1.1 总体设计 |
4.1.2 各部分组成和工作原理 |
4.2 硬件设计 |
4.2.1 供电系统管理机模拟器及PSP 模拟器方案的选择 |
4.2.2 ARINC429 通讯板卡 |
4.2.3 数字I/0 板卡方案选择 |
4.2.4 继电器驱动电路板设计 |
4.2.5 供电网络仿真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270VHVDC 配电验证系统软件设计 |
5.1 PSP 软件设计 |
5.1.1 PSP 应用软件总体设计 |
5.1.2 与供电系统管理机通讯模块 |
5.1.3 组态图显示与故障显示模块 |
5.1.4 逻辑运算功能模块 |
5.1.5 电气负载管理中心功能模块设计 |
5.2 供电系统管理机软件设计 |
5.3 实验验证 |
5.3.1 实验硬件平台与设备 |
5.3.2 实验软件平台 |
5.3.3 实验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6.2 后继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5)智能BIT诊断方法研究及其在多电飞机电源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电源系统BIT的应用概况及存在问题 |
1.2.1 电源系统BIT的发展及应用概况 |
1.2.2 电源系统BIT存在的问题 |
1.2.3 智能化BIT是提高电源系统综合诊断性能的重要途径 |
1.3 智能BIT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综述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组成 |
1.4.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多电飞机电源系统特性与BIT智能诊断策略 |
2.1 多电飞机电气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特点 |
2.1.1 多电飞机电气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 |
2.1.2 多电飞机电气系统的智能BIT综合诊断结构 |
2.2 多电飞机电源系统特性及其BIT故障诊断特点 |
2.2.1 多电飞机电源系统的非线性数学模型 |
2.2.2 多电飞机电源系统的特性 |
2.2.3 电源系统的模块化特点 |
2.2.4 电源系统故障模式影响度分析 |
2.2.5 BIT故障检测与诊断特征信号分析 |
2.3 BIT系统中智能故障诊断策略的理论分析及选取 |
2.3.1 电源BIT系统的数学模型 |
2.3.2 电源BIT系统诊断策略分析 |
2.4 提高电源BIT系统智能化诊断性能的策略 |
2.4.1 智能BIT系统无监督诊断策略 |
2.4.2 智能BIT降虚警率策略研究 |
2.4.3 智能BIT趋势分析的状态预测策略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混合聚类神经网络的BIT智能诊断方法 |
3.1 BIT系统智能故障诊断方法概述 |
3.1.1 基于模型推理和规则的诊断专家系统 |
3.1.2 基于模式识别的神经网络诊断系统 |
3.2 广义学习矢量量化网络的基本原理 |
3.2.1 竞争神经网络学习的基本原理 |
3.2.2 基于竞争思想的广义学习矢量量化网络模型 |
3.3 改进型GLVQ(IGLVQ)的提出 |
3.3.1 GLVQ网络算法存在的不足 |
3.3.2 改进型GLVQ(IGLVQ)网络算法 |
3.3.3 新型IGLVQ算法的性能分析 |
3.4 基于IGLVQ的混合聚类网络(HIGLVQ) |
3.4.1 HIGLVQ模型的提出 |
3.4.2 HIGLVQ模型的性能分析 |
3.5 基于HIGLVQ混合聚类模型的电源系统BIT故障诊断方法 |
3.5.1 电源系统的典型故障模式分析 |
3.5.2 基于功率谱和小波的特征选取 |
3.5.3 基于HIGLVQ模型的BIT故障诊断结果 |
3.5.4 实验讨论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智能BIT系统降虚警率技术研究 |
4.1 BIT系统虚警概述及虚警率定义 |
4.1.1 BIT系统的虚警定义 |
4.1.2 BIT系统的虚警率定义 |
4.1.3 BIT虚警对机载电源系统的影响 |
4.1.4 BIT虚警原因及降低虚警率的技术研究概述 |
4.2 降低飞机电源系统BIT虚警率的技术解决途径 |
4.3 基于故障诊断流程的电源系统BIT虚警分析 |
4.4 两类故障导致暂时性失效的机理及特点分析 |
4.5.1 电源系统暂时性失效的两类故障分析 |
4.5.2 暂时性失效的故障特性及研究特点 |
4.5 瞬态或间歇故障对BIT固有虚警率影响的定量分析 |
4.6 基于HIGLVQ—优化Bayes风险决策的BIT智能虚警滤波技术 |
4.6.1 电源系统BIT智能虚警滤波模型 |
4.6.2 模式分类的贝叶斯策略 |
4.6.3 基于优化Bayes风险决策诊断模型的建立 |
4.6.4 基于HIGLVQ—优化Bayes风险决策的虚警滤波实验 |
4.6.5 实验讨论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智能BIT系统状态预测技术研究 |
5.1 状态预测方法及理论概述 |
5.1.1 基于定量分析的状态预测方法 |
5.1.2 设备状态预测法的特点 |
5.1.3 马尔可夫建模技术及其在BIT中的应用现状 |
5.1.4 马尔可夫建模用于BIT状态预测的优点 |
5.2 电源BIT的马尔可夫建模原理及状态预测 |
5.2.1 具有中间态BIT系统的马尔可夫模型 |
5.2.2 基于马尔可夫模型的BIT状态预测 |
5.3 电源系统BIT隐马尔可夫建模原理及状态预测 |
5.3.1 隐马尔可夫模型的基本原理 |
5.3.2 电源BIT系统隐马尔可夫模型的建立 |
5.3.3 电源BIT隐马尔可夫模型预测原理 |
5.4 基于HMM的电源系统BIT状态预测方法研究 |
5.4.1 HMM的基本算法 |
5.4.2 基于HMM的电源系统BIT状态预测技术 |
5.5 基于径向基HMM模型的电源系统BIT在线预测模型 |
5.5.1 径向基HMM(RBHMM)预测模型的提出 |
5.5.2 RBHMM模型的在线参数估计 |
5.5.3 基于RBHMM模型的在线预测方法 |
5.5.4 基于RBHMM模型的BIT系统状态预测实验 |
5.5.5 实验讨论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有关学术论文 |
(6)多电飞机电气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多电飞机概述 |
1.2 多电飞机电气系统简介 |
1.3 国内外多电飞机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
1.4 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多电飞机关键技术研究状况 |
2.1 发电技术的研究 |
2.1.1 多电飞机电源系统的特点及研究状况 |
2.1.2 多电飞机电源系统的基本结构 |
2.2 配电系统及组件 |
2.3 电力作动技术的研究 |
2.4 BIT技术的研究 |
2.5 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MEA) |
2.5.1 FMEA自动化的一般思路 |
2.5.2 故障模式影响分析方案 |
2.6 新材料的使用对多电飞机发展的影响 |
2.6.1 稀土材料 |
2.6.2 钛合金 |
2.6.3 金刚石 |
第三章 多电飞机电气系统需求分析 |
3.1 电气负载分析 |
3.1.1 负载的分类 |
3.1.2 负载需求分析 |
3.1.3 负载对电源功率的要求 |
3.1.4 电气负载的数量分析 |
3.2 电源容量分析 |
3.2.1 电源容量要求 |
3.2.2 主电源容量的选择 |
3.2.3 应急电源容量的选择 |
3.3 多电飞机电源系统负载特性分析 |
3.3.1 恒功率负载的定义及其特性 |
3.3.2 恒功率负载的工作原理 |
3.3.3 恒功率负载的分析方法 |
3.4 系统要求 |
3.4.1 容错式供电系统分析 |
3.4.2 供电系统处理机(PSP)的功能分析 |
3.4.3 电气负载管理中心分析 |
3.5 电气系统的结构分析 |
3.6 电磁兼容性分析 |
第四章 多电飞机配电布局设计 |
4.1 对飞机配电系统的要求 |
4.1.1 对普通飞机配电系统的要求 |
4.1.2 对多电飞机配电系统的新要求 |
4.2 飞机输配电网络的组成及要求 |
4.2.1 飞机输配电网络的组成 |
4.2.2 对飞机输配电网路的主要技术要求 |
4.2.3 多电飞机的配电系统方案 |
4.3 配电系统的总体设计分析 |
4.3.1 多电飞机供电系统简图 |
4.3.2 多电飞机配电系统的总体结构 |
4.3.3 配电系统的详细设计 |
4.3.4 电力汇流条的总体结构分析 |
4.4 配电系统的方案设计说明 |
4.5 多电飞机配电系统的容错设计 |
4.5.1 容错技术简介 |
4.5.2 系统的设计原理 |
第五章 供电系统故障诊断和可靠性分析 |
5.1 故障树分析法 |
5.1.1 基本概念 |
5.1.2 故障树建立的步骤及规则 |
5.1.3 故障树分析的方法 |
5.2 系统的故障树及可靠性分析 |
5.3 故障树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工作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公开发表论文 |
参考文献 |
(9)多电飞机电驱动负载能量管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缩略词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多电飞机电气系统 |
1.1.2 多电飞机电气负载与管理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多电飞机电驱动负载能量管理系统设计 |
2.1 高压直流电网和电气负载适航管理需求 |
2.2 电驱动负载能量管理方案 |
2.2.1 多电飞机高压直流电网简化 |
2.2.2 能量管理方案确定 |
2.3 基于储能装置的负载能量管理系统分析 |
2.3.1 储能元件特性分析 |
2.3.2 储能系统结构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多电飞机电驱动负载分析与建模 |
3.1 多电飞机电驱动负载 |
3.1.1 电能-气压能负载原理分析 |
3.1.2 电能-液压能负载原理分析 |
3.1.3 电能-机械能负载原理分析 |
3.2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
3.3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技术 |
3.3.1 电压空间矢量控制原理 |
3.3.2 SVPWM控制方法实现 |
3.4 EMA三闭环控制系统设计 |
3.5 机械传动系统模型 |
3.5.1 机械载荷建模 |
3.5.2 负载载荷建模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超级电容的电驱动负载能量管理策略 |
4.1 高压直流电网能量管理需求 |
4.2 超级电容参数匹配 |
4.3 超级电容储能系统控制策略 |
4.3.1 双向DC/DC变换器数学模型 |
4.3.2 精确线性滑模控制理论基础 |
4.4 超级电容储能系统控制算法设计 |
4.4.1 Boost模式控制算法设计 |
4.4.2 Buck模式控制算法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仿真模型建立与分析 |
5.1 系统仿真模型建立 |
5.1.1 电驱动负载EMA仿真模型建立 |
5.1.2 超级电容储能系统仿真模型建立 |
5.2 无储能系统时仿真结果分析 |
5.2.1 启动和制动仿真结果分析 |
5.2.2 扰动响应仿真结果分析 |
5.3 带储能系统时仿真结果分析 |
5.3.1 启动与制动响应仿真结果分析 |
5.3.2 扰动响应仿真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多电飞机起落架收放故障电气特性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起落架收放系统多电化研究现状 |
1.2.2 多电作动器故障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多电飞机起落架收放方案研究 |
2.1 基于分布式液压系统的起落架收放方案 |
2.2 基于电动静液作动系统的起落架收放方案 |
2.3 基于机电作动系统的起落架收放方案 |
2.4 多电飞机起落架收放方案对比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起落架收放驱动电机研究 |
3.1 起落架机电作动收放系统的参考对象 |
3.2 机电作动收放系统的电机选择 |
3.3 机电作动式收放系统的驱动电机仿真 |
3.3.1 无刷直流电动机数学建模 |
3.3.2 无刷直流电机仿真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机电作动式起落架收放系统大扰动下稳定性研究 |
4.1 大扰动下收放系统稳定性 |
4.2 带有双级滤波器的直流负载系统在大扰动下稳定性研究 |
4.2.1 带有双级LC滤波器的直流负载系统稳态工作点 |
4.2.2 Brayton-moser定理 |
4.2.3 混合势能函数模型与稳定性判据 |
4.3 系统仿真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机电作动式起落架收放系统驱动电机及齿轮箱故障研究 |
5.1 无刷直流电机和齿轮箱故障模式研究 |
5.1.1 无刷直流电机故障模式研究 |
5.1.2 齿轮箱故障模式研究 |
5.2 电机及齿轮箱故障仿真 |
5.2.1 轴承磨损/齿轮箱卡阻故障仿真 |
5.2.2 电机断相故障仿真 |
5.2.3 匝间短路故障仿真 |
5.2.4 控制器输出接口故障(逆变器中功率开关断路)仿真 |
5.2.5 传感器机械松动故障仿真 |
5.3 电机及齿轮箱故障特征提取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四、未来先进飞机的电源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飞机电气化背景下的先进航空电机系统[J]. 张卓然,于立,李进才,陆嘉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7(05)
- [2]电气化飞机电力系统智能化设计研究综述[J]. 王莉,戴泽华,杨善水,毛玲,严仰光. 航空学报, 2019(02)
- [3]分布式智能配电系统[D]. 吴晓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2(01)
- [4]飞机270V高压直流供电系统结构及仿真技术研究[D]. 陈卫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0(06)
- [5]智能BIT诊断方法研究及其在多电飞机电源系统中的应用[D]. 刘震. 西北工业大学, 2007(04)
- [6]多电飞机电气系统的研究[D]. 周素莹. 西北工业大学, 2003(01)
- [7]航空科学技术学科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A]. 赵群力. 航空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2008-2009), 2009
- [8]航空起动/发电系统的发展趋势与研究现状[J]. 戴卫力,王慧贞,严仰光,胡钢. 航空科学技术, 2010(05)
- [9]多电飞机电驱动负载能量管理技术研究[D]. 王佩.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9(02)
- [10]多电飞机起落架收放故障电气特性仿真研究[D]. 纪筱哲. 中国民航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