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体制改革

中国外贸体制改革

一、中国外贸体制的改革(论文文献综述)

桑百川,李玉梅,田丰[1](2021)在《中国对外贸易体制百年变迁与前景展望》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不仅终结了旧中国对外贸易管辖权旁落的惨痛历史,而且新中国对外贸易体制几经变革,从国家统制贸易体制到高度集权的贸易体制,再通过渐进式的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对外贸易体制。外贸体制改革为推动外贸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本文总结出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外贸体制的特点和缺陷,分析了外贸体制改革演进的历史逻辑,促进外贸发展的生产力标准成为中国外贸体制渐进式改革的基本遵循。进入新时代,中国面临世界经济大变局和对外贸易发展新阶段,本文探讨了如何按照生产力标准继续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彭波[2](2021)在《探索外贸发展的中国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对外贸易》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以来始终重视对外贸易的发展,不断探索推动外贸发展的正确道路,在1921年到2021年的100年里,中国的外贸发展和政策变化大致经历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国内外形势、发展条件不同,具体政策也有所差异,但是坚持对外开放和积极发展对外贸易的主旨一直没有动摇。中国共产党发展外贸的内在逻辑是贯通统一的:即始终坚持自主性对外开放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不动摇,最终造福人民。

裴长洪,刘斌,杨志远[3](2021)在《综合竞争合作优势: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持久不衰的理论解释》文中指出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抓住了全球产业链重构过程中制造业生产环节国际转移的历史机遇,奠定了中国工业品制造大国和贸易大国的地位。即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国际贸易争端与逆全球化浪潮等"黑天鹅"事件,中国产品依然保持强劲"韧性",并没有陷入所谓的"比较优势陷阱"。西方主流国际贸易理论对此难以做出解释,亟须我们对西方理论进行反思,并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武器,从纷繁复杂的中国故事中,抽离出具有高度概括性的逻辑主线和基本规律。这就是:劳动要素、开放合作、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大规模市场、技术创新五种优势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演进中梯度递进、逐级叠加、螺旋上升,由此形成的综合竞争合作优势是中国产品国际竞争力持久不衰的根本动因。在时间和空间上高度匹配并与差异化市场化改革高度契合,形成培育中国综合竞争合作优势的内在动力和体制保障。这就是来自中国实践的理论解释,而不是用中国案例诠释西方理论、证明西方理论正确的书斋教条。

戈登·汉森,王宇,李木子[4](2021)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历史变迁与未来走向:中国与世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和外贸体制改革驱动下,中国出口快速增长,并成为全球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大国。然而,随着人口出生率下降、劳动者受教育程度提高、劳动力红利消失,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显性优势有所下降。全球经济如何调整以适应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本文提出三种替代调整机制:一是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重新分配给新兴经济体,二是对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以节省劳动力,三是将企业由中国沿海向内地转移。其中,第一种和第三种方案进展缓慢,第二种方案尚未出现。未来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方面,谁能替代中国仍未可知。

文世芳[5](2021)在《比照、借鉴、超越:中国改革开放与苏东改革经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苏东改革是中国接触和认识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世界样本,是改革开放酝酿和起步阶段重要的学习借鉴对象。从"走出去"考察苏东改革模式,到"引进来"学习苏东改革理论,再到"钻进去"研究苏东改革经验,中国实现了对苏东改革经验的比照、借鉴与超越。苏东改革经验不仅对中国改革开放产生了"去魅""探路""试错""指向"等重要作用,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依然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李国英[6](2020)在《基于综合优势视角的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外贸易作为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也应该实现高质量发展。但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贸易萎缩以及国内劳动力、土地等各种要素价格的上涨和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的下降,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瓶颈日益凸显:增值率低、国内产业链条短、缺乏自主创新基因等,同时一些发达经济体积极实施“再工业化”,另一些发展中经济体也积极承接产业和资本转移,中国加工贸易订单向外转移加速。因此,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情况下,作为中国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关键途径的中国加工贸易,其高质量发展特别是优势依托问题日益凸显,探索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依托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界定了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指标体系,然后从综合优势视角出发,反思比较优势的理论困境与现实陷阱,构建中国加工贸易的综合优势指标体系,研究其对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发掘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概之,本研究不仅从优势依托角度提供了一种新的贸易理论分析视角,而且为实现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指南,有助于推动中国开放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理论研究方面,本文一方面系统梳理了以往主要解释和指导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比较优势理论,发现:不论是有李嘉图的外生技术比较优势、赫克歇尔-俄林的外生要素禀赋优势,还是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的规模经济比较优势和新兴古典学派的内生比较优势,在解释中国加工贸易的比较优势源泉及发展问题上存在诸多缺陷,表现在理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证伪,面对“比较优势陷阱”的现实困境也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案,更无法将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困境和对策统一到同一理论框架下。另一方面,综合优势战略论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基础上,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经济发展取决于由该地区或产业的要素禀赋优势(劳动、资本等)、分工创新优势(技术、工业化水平等)和交易效率优势(各种硬件设施和配套政策措施等)所构成的综合优势,综合优势越大,其竞争力越强,即同时兼备要素禀赋优势、分工创新优势和交易效率优势三种优势于一体的综合优势产品、企业或产业最具竞争力,综合优势战略论在中国加工贸易发展问题上更具有实操性。基于理论分析,本文提出三方面的假设:(H1-H3)要素禀赋优势、分工创新优势和交易效率优势对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起显着的正向作用;(H4)要素禀赋优势、分工创新优势和交易效率优势是通过综合优势这个中介效应机制对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起作用;(H5)综合优势对实现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起显着的正向作用。在实证研究方面,首先,依据上述理论分析分别构建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和综合优势的衡量指标体系并量化;其次,用熵权法计算出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指数和综合优势、素禀赋优势、分工创新优势、交易效率优势得分;进而从两个层面进行实证分析,一是以1998-2013年的全国层面的数据做时间序列分析,建立误差修正模型,二是以省域面板数据为观测样本,通过动态面板GMM(矩估计)和中介效应模型对全样本、分地区样本和分时段样本分别进行估计,分析综合优势对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中综合优势的影响作用最大且存在路径依赖和自我强化,综合优势通过中介效应机制来发挥作用,提升交易效率是增强加工贸易综合优势的一个有效途径;在中国加工贸易总体上处于价值链低端的情况下,要素禀赋优势在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影响作用更强;在加工贸易较发达的东部省市和时间断点后分工创新优势对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略高于要素禀赋优势和交易效率优势的作用,这与供应链水平有关;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较大,但在要素禀赋优势影响作用下降的情况下,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作用呈弱化趋势。基于上述理论和实证分析,本研究提出基于综合优势新视角的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四个思路:综合优势总体发展思路、区域和产业差异化发展思路、局部跨越式发展思路和新开放共赢发展思路。进而,基于这四个思路提出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即明确已有的要素禀赋优势、分工创新优势和交易效率优势,培育中国加工贸易新综合优势:一是是依据区域差异和产业差异,结合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培育区域综合优势产业和具有综合优势的主导产业,通过动态化产业升级提升中国加工贸易的总体水平;二是促进要素禀赋优势局部跨越式提升实现加工贸易“要素密度逆转”、促进分工创新优势局部跨越式提升实现加工贸易的制造升级、促进交易效率优势的局部跨越式提升实现成本优势;三是完善对内对外开放的相关配套措施,借助自贸区战略、“一带一路”倡议改善加工贸易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外资结构,完善外商投资的区域导向和产业导向,实现新开放共赢。

彭波,韩亚品[7](2020)在《新中国对外开放与外贸发展回顾: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文中认为1949年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受到内因与外因的共同作用,在阶段性与连续性的对立统一中持续发展。从1949年到2019年,中国的对外开放及外贸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的内外形势、发展特征、政策体系及发展结果均不完全相同,但是坚持对外开放和积极发展对外贸易的主旨一直没有动摇。我国的对外开放以及对外贸易整体上处于持续扩大与持续深化的发展态势,良好的综合效果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已经展现。

杜萌[8](2020)在《列宁对外贸易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人类社会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打破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链条。新生的俄国苏维埃政权国际上遭到帝国主义的封锁,国内经济文化发展落后、政权岌岌可危。面对国际国内险峻的形势,社会主义国家要不要与世界发生经济联系、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贸易往来,如何发生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是以列宁为领导的苏维埃俄国人民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深入吸收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世界市场理论以及对外贸易理论的基础上,列宁客观冷静地分析了苏维埃俄国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后提出,社会主义国家要生存和发展,就要和世界发生经济联系,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在列宁看来,生产的社会化和世界市场的扩大使得世界经济日益联系成为一个整体,苏维埃俄国面临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有必要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贸易关系。发展不平衡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的内部矛盾使得其与苏维埃俄国发生贸易关系有了可能。苏维埃俄国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可以学习他们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从而促进本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列宁积极发展与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关系,开展多种贸易渠道,主张用商人身份进行贸易谈判。但是在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贸易关系时,要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等一系列原则,充分利用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以提高本国的经济效益为目的。在对外贸易体制上,列宁提出并坚持对外贸易国家垄断制,只有坚持对外贸易国家垄断制,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利益,保证无产阶级政权的统治。列宁的对外贸易思想具有独特的历史贡献和现实启示。在列宁对外贸易思想的指导下,苏维埃俄国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引进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机器设备,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科学的技术管理,用于服务社会主义,从而恢复和发展了本国的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列宁的对外贸易思想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中国进行经济建设、发展对外贸易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当前,把列宁的对外贸易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可以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提供有益借鉴。

贺少军[9](2020)在《中国贸易强国建设的理论逻辑、关键突破和实现路径》文中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货物贸易进出口额从1950年的不足12亿美元,迅猛发展至2019年的4.6万亿美元,跃居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创造了我国经济发展史和世界贸易发展史的奇迹,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发挥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外贸发展国内外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国内劳动力等综合成本不断上涨,国外贸易摩擦不断增加,对外贸易传统竞争优势逐步弱化,我国经济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贸易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多边贸易体制建设裹足不前,特别是中美经贸摩擦对我外贸发展模式带来严峻挑战。在国内外条件发生深刻变化的环境下,中国外贸大而不强的结构性问题日益凸显,中国对外贸易传统的发展路径难以为继,亟待转变外贸发展的方式,着力提升传统竞争优势,大力培育贸易竞争新优势,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推进贸易强国战略建设。论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贸易强国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逻辑,回顾了建国以来中国外贸体制的变化,中国外贸发展的历史和贡献,分析了中美经贸摩擦对于中国在当前全球贸易价值链中的地位和贸易强国价值链建设的影响,通过比较分析美德日等主要贸易强国的发展历史和特点,提出了推进贸易强国建设战略的实现路径和政策建议。论文重点对数字贸易和旅游服务贸易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指出旅游服务贸易是贸易强国建设的短板,数字贸易是要实现贸易强国建设的关键突破,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是根本要求。建议重点通过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和旅游服务贸易,抢占数字贸易规则制定和价值链的制高点,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推动服务贸易发展弯道超车,促进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统一协调发展,加快实现贸易强国建设战略。

唐然[10](2020)在《北京当代花丝镶嵌工艺规模化生产研究(1979-1999)》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源于笔者对一批花丝镶嵌摆件产品的个案研究。这批摆件产品是由北京花丝镶嵌厂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之间生产制作。数量大,样式多。在样式、题材不重复的前提下,共有848件。其中,有不少款式并不是独此一件,有同款同型数件。经整理分析,发现这些产品的造型、工艺都与一般理解中的富贵奢华、繁琐精巧的花丝镶嵌工艺制品相去甚远,整体体现出一种“日常化”的“民用”特征。这种差异使本次研究离开了以往从对工艺流程记录和对“杰作”的风格特征进行描述的非遗传承研究的范式,转而针对花丝镶嵌工艺在特定时代背景中的角色进行探讨,从产业状况和文化生态对花丝镶嵌工艺展开研究。其中既包含对工艺、产品的关注,也包括对生产者的关注。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认识和理解特定时期的北京花丝镶嵌工艺及其物质成果。基于上述研究视角,本文的研究思路为从产品入手,由点及面,构建其被产出时围绕在侧的信息网络。找出每个环节的时代特征,进而还原产品的生产情境及社会情境。本文包含两条线索,一条线索是由“物”推展到其生产方式、产业生态、文化生态,另外一条隐含线索则是对花丝镶嵌工艺生产及其产品中的艺术性、技术性、生产性和社会性特征之间关系的分析。研究显示,这些量产的花丝镶嵌工艺产品在题材和造型上体现出了一种民俗趣味十足的“日常图景”,规格整体以中小尺寸为主,适合大众日常生活环境的陈设使用。与这些表面特征相适应的是产品制造工艺上的简化和选材用料的“平民化”。这些在产品层面实施的控制成本的举措,都是为了“出口和生产双增长”的行业目标服务。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国家以“官办”的方式组织集中生产,并且在资源上有所倾斜,这种规模化的生产模式对当时花丝镶嵌工艺的恢复、提升和发展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让我们看到诸如花丝镶嵌这样的“特种工艺”,也曾作为工厂规模化生产的产品形态存在,展现出不同于惯常所认知的“巧夺天工”“富丽奢华”的“日常图景”。花丝镶嵌工艺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也完成了自身的现代化转变,成为一个国家参与世界经济大潮与现代化进程的探路石。但也应看到在“创汇”“求效益”的标签下,以国家之力推行“规模化”“扩大化”的产业目标,使得从国家、社会、企业到教育与研究,所有的注意力都聚焦在“生产”上,忽视了“文化性”价值。生产性和社会性取代艺术性成为这批花丝产品最主要的显性因素。工美行业艺术创造性和工艺文化发展上的缺损使得至今北京的花丝镶嵌工艺的艺术形式囿于传统,少有突破。由此可见,影响花丝镶嵌产品艺术风格及质量的原因并不仅仅只是机械加工方式的引入和分工的生产方式,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当时整个社会对花丝镶嵌工艺性质的界定。尽管这只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内的昙花一现,但也依然可以为重新认识20世纪晚期的工艺生产状态与工艺文化生态提供一种“有物可寻”的依据和线索,成为解释当下工艺美术发展态势的一种参照,也期望能给花丝镶嵌工艺在新时期的复兴和发展提供一点参考。

二、中国外贸体制的改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外贸体制的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对外贸易体制百年变迁与前景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改革开放前的外贸体制演变
    (一)新中国对外贸易体制的建立
    (二)计划经济下高度集权的外贸体制
    (三)高度集权的外贸体制弊端
        1.外贸公司成为行政机构的附属物
        2.条块分割垄断经营
        3.供给和需求的市场联系割裂
二、外贸体制改革的进程与评价
    (一)放权让利改革的成效与不足
    (二)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作用与缺陷
    (三)构建外贸市场竞争主体的成效与不足
    (四)对接多边贸易体制的成效与挑战
三、更高水平开放下的外贸体制变迁方向
    (一)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
        1.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2.发展外贸新型业态
        3.打造“新一代”出口产品
        4.提升外贸企业竞争力
        5.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
    (二)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
        1.发挥制度创新试验优势,建设高质量自由贸易试验区
        2.形成制度集成创新的优势,加快自由贸易港建设
        (1)贸易制度创新。
        (2)投资制度创新。
        (3)打造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新标杆。
        (4)制定自由贸易港发展的相关法律。
        3.对接通行高标准国际规则,形成一流营商环境优势
        (1)打造非歧视的规制环境
        (2)塑造透明公开的规制环境
        (3)构建竞争中性的规制环境
        4.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布局高标准自贸区网络
        (1)加快自由贸易区协议落地实施。
        (2)建立更高水平、更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
        (3)构筑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贸区网络。

(2)探索外贸发展的中国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对外贸易(论文提纲范文)

一、追求经济贸易自主与突破贸易封锁阶段(1921~1949年)
    (一)中国共产党创建之初的外贸思想及政策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外贸思想及政策
    (三)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外贸思想及政策
    (四)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外贸思想及政策
二、“一边倒”开放下的外贸发展(1949~1956年)
    (一)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对外经贸关系
    (二)“一边倒”开放政策的同时扩大对外经贸联系
    (三)大力开展与广大亚非国家的贸易关系
    (四)“一边倒”对外开放促进贸易发展
三、“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开放下的外贸发展(1956~1978年)
    (一)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二)中苏交恶与中国外交和外贸转向
    (三)中国的外交关系与外贸发展取得突破
    (四)中国酝酿更大的开放和对外经济交流
四、“逐步扩大和不断深入”开放下的外贸发展(1978~2012年)
    (一)党的历次重要会议不断推进外贸发展新局面
    (二)中国对外开放有序推进
    (三)中国推进外贸体制和政策的持续变革与创新
    (四)中国经受住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
    (五)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成就突出
五、深刻变革和全面创新开放阶段的外贸发展(2012年以来)
    (一)中国共产党对国内外形势变化的深刻认识和外贸政策变化
    (二)国际形势变局与中国外部环境趋于严峻
    (三)中国对外开放和外贸发展进入引领世界开放阶段
    (四)中美贸易摩擦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
六、结语与展望

(3)综合竞争合作优势: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持久不衰的理论解释(论文提纲范文)

一、 对西方主流贸易理论的哲学反思
二、 优势叠加: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形成与发展
    (一)单一要素禀赋优势阶段(劳动力要素禀赋)
    (二)双优势叠加阶段(要素禀赋、开放合作)
    (三)三优势叠加阶段(要素禀赋、开放合作、工业化和产业集聚)
    (四)四优势叠加阶段(要素禀赋、开放合作、基础设施和产业集聚、大规模市场)
    (五)五优势叠加阶段(要素禀赋、开放合作、基础设施和产业集聚、大规模市场、技术创新)
三、 市场化改革是中国综合竞争合作优势的内在动力和体制保障
    (一)外贸体制改革:从“放权”到“接轨”
    (二)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从“招商引资锦标赛”到促进投资便利化
    (三)汇率制度改革:从“计划管控”到“有管理的市场化”
    (四)出口退税、出口保险政策的制度化形成:从“促规模”到“调结构”
    (五)“走出去”战略和共建“一带一路”:从“破窗效应”到“蝴蝶效应”
四、 结论与启示

(4)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历史变迁与未来走向:中国与世界(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
二、中国外贸体制改革与出口增长
    (一)进口关税与全要素生产率
    (二)来料加工及其影响
    (三)最惠国待遇与不确定性
    (四)《多种纤维协定》与配额限制
    (五)劳动生产率提高与“劳动生产率增长剩余”
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未来谁来替代中国
    (一)分析的起点
    (二)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放缓:原因分析与比较研究
        1. 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放缓。
        2. 原因分析。
        3. 比较研究。
    (三)未来谁来替代中国:案例分析
        1. 以亚洲国家作为样本分析。
        2. 以欧洲国家作为样本分析。
        3. 小结:
四、三种替代调整机制:可行性分析
    (一)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重新分配给其他新兴经济体
    (二)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出现以节省劳动力为目的的技术创新
    (三)中国制造业从沿海城市向内地城镇转移
五、简要总结

(5)比照、借鉴、超越:中国改革开放与苏东改革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一、“走出去”:考察苏东改革模式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把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取经”苏东经济体制改革
二、“请进来”:引入苏东改革理论
    (一)南斯拉夫经济学家伊凡·马克西莫维奇畅谈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二)波兰经济学家布鲁斯纵论社会主义经济模式
    (三)捷克经济学家奥塔·锡克阐述市场社会主义模式
三、“钻进去”:系统研究苏东改革经验
    (一)召开苏联东欧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比较座谈会
    (二)1982年莫干山会议再议苏东经济体制改革
四、“消化了”:苏东改革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影响
    (一)“去魅”:承认社会主义模式的多样性
    (二)“探路”:熟悉改革模式和确立相关政策
    (三)“试错”:避免走入改革误区和走弯路
    (四)“指向”:探索更稳健的道路和实现更大的突破
五、余论

(6)基于综合优势视角的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1.4 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界定
        1.4.1 加工贸易
        1.4.2 对外贸高质量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1.4.3 对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界定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基于国际分工视角的文献回顾
        2.1.1 国际分工的本质
        2.1.2 国际分工的生产模式
        2.1.3 国际分工导致的贸易方式
        2.1.4 跨国经营的运行机制
    2.2 基于中国加工贸易发展实践的文献回顾
        2.2.1 加工贸易发展可依托的优势
        2.2.2 加工贸易的利益
        2.2.3 加工贸易发展面临的困境
        2.2.4 加工贸易发展对策
    2.3 文献述评
第三章 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优势依托理论
    3.1 比较优势理论
        3.1.1 比较优势理论梳理
        3.1.2 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影响
    3.2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综合比较优势理论
        3.2.1 综合比较优势理论概述
        3.2.2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专业化经济与分工经济
        3.2.3 综合比较优势理论模型
    3.3 综合比较优势理论的扩展
        3.3.1 综合比较优势理论的扩展
        3.3.2 综合比较优势应用的扩展——综合优势战略论
        3.3.3 综合优势战略论的数理模型与指标体系
        3.3.4 综合优势战略论在中国加工贸易发展上的适用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综合优势视角的中国加工贸易发展困境与发展方向
    4.1 中国加工贸易基本状况
        4.1.1 中国加工贸易发展演变
        4.1.2 中国加工贸易的基本状况
    4.2 中国加工贸易发展困境
        4.2.1 中国加工贸易存在“比较优势陷阱”
        4.2.2 中国加工贸易存在“比较优势陷阱”的原因
    4.3 中国加工贸易发展方向——高质量发展
        4.3.1 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是国内外经济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
        4.3.2 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对外开放战略转型的内在要求
        4.3.3 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继续发展的动力
        4.3.4 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制造业结构继续优化升级的重要渠道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综合优势视角的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实证研究:全国层面
    5.1 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界定指标与特征事实
        5.1.1 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界定指标
        5.1.2 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特征事实
    5.2 中国加工贸易的综合优势指标体系和特征事实
        5.2.1 中国加工贸易的综合优势指标体系
        5.2.2 中国加工贸易的综合优势特征事实
    5.3 基于综合优势视角的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模型构建
        5.3.1 变量选取
        5.3.2 模型检验
        5.3.3 误差修正模型
        5.3.4 实证分析结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综合优势视角的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实证研究:省域层面
    6.1 计量模型构建及指标选取
        6.1.1 实验设计与模型构建
        6.1.2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6.2 估计策略及实证检验结果
        6.2.1 描述性统计和面板数据检验
        6.2.2 估计策略及结果
        6.2.3 综合优势中介效应机制检验
        6.2.4 综合优势在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上的作用机理
    6.3 实证分析结论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综合优势新视角的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路径
    7.1 基于综合优势视角的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思路
        7.1.1 综合优势总体发展思路
        7.1.2 差异化发展思路
        7.1.3 局部跨越式发展思路
        7.1.4 新开放共赢发展思路
    7.2 基于综合优势视角的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路径
        7.2.1 差异化发展路径
        7.2.2 局部跨越式发展路径
        7.2.3 新开放共赢路径
第八章 研究创新、不足与展望
    8.1 研究创新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列宁对外贸易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选题缘由及意义
        1. 选题缘由
        2. 选题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内研究现状
        2. 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四) 研究创新与不足
        1. 论文研究的创新
        2. 论文研究的不足
一、列宁对外贸易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时代背景
    (一) 列宁对外贸易思想的理论基础
        1. 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
        2. 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市场理论
        3. 马克思恩格斯的对外贸易理论
    (二) 列宁对外贸易思想的时代背景
        1. 世界经济关系发生新变化
        2. 苏俄亟需巩固政权和发展经济
二、列宁对外贸易思想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
    (一) 列宁对外贸思想的发展历程
        1. 十月革命胜利初期的对外贸易思想
        2. 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对外贸易思想
        3. 新经济政策时期的对外贸易思想
    (二) 列宁对外贸易思想的主要内容
        1. 发展对外贸易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2. 发展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
        3. 发展对外贸易的基本策略
三、列宁对外贸易思想的历史贡献
    (一) 列宁对外贸易思想的理论贡献
        1. 对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作出了新思考
        2. 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做出了新探索
    (二) 列宁对外贸易思想的实践价值
        1. 巩固了无产阶级政权
        2. 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 获得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
四、列宁对外贸易思想的现实启示
    (一) 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二) 维护国家根本利益,保证国家经济安全
    (三) 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提高对外贸易质量与效益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中国贸易强国建设的理论逻辑、关键突破和实现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依据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方案
        1.2.1 研究思路与目标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内容
    1.3 论文特色
第二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2.1 国际贸易理论
        2.1.1 马克思关于对外贸易的理论论述
        2.1.2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2.1.3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2.1.4 以贸易保护思想为基础的贸易保护理论
    2.2 全球价值链国际分工理论
    2.3 国际贸易政策
        2.3.1 自由贸易政策
        2.3.2 出口导向贸易政策
        2.3.3 进口替代贸易政策
        2.3.4 战略性贸易政策
    2.4 关于旅游服务贸易
        2.4.1 关于旅游服务贸易定义
        2.4.2 关于旅游服务贸易影响研究
        2.4.3 关于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方面的研究
    2.5 关于数字贸易
第三章 中国贸易强国建设的理论逻辑和现实基础
    3.1 中国贸易强国建设的理论逻辑
        3.1.1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3.1.2 关于国际竞争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关系
        3.1.3 贸易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
    3.2 贸易强国的定义和内涵
    3.3 中国外贸发展历史
        3.3.1 中国外贸发展的主要阶段
        3.3.2 我国外贸发展的成绩
    3.4 中国外贸发展体制演变
        3.4.1 改革开放前中国外贸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3.4.2 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3.5 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贡献
    3.6 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3.6.1 外贸发展的国内条件发生深刻变化
        3.6.2 我国外贸发展的国际环境发生深刻调整
第四章 中美经贸摩擦对贸易强国建设的影响分析
    4.1 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
        4.1.1 中美经贸发展互利共赢
        4.1.2 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主要阶段
    4.2 关于中美经贸摩擦演变
    4.3 关于中美贸易顺差分析
        4.3.1 中美贸易顺差情况
        4.3.2 关于中美贸易顺差的原因分析
        4.3.3 关于中美贸易顺差发展趋势
    4.4 中美经贸摩擦对服务贸易影响
        4.4.1 对中美服务贸易影响
        4.4.2 对服务贸易转型升级影响
    4.5 中美经贸摩擦前景分析
    4.6 中美经贸摩擦对贸易强国建设的可能影响
        4.6.1 中美经贸摩擦的本质是发展之争
        4.6.2 美希望通过经贸摩擦阻碍中国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4.6.3 中美两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变化
        4.6.4 充分认识中美经贸摩擦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
第五章 旅游服务贸易:贸易强国建设的短板
    5.1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总体情况
        5.1.1 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阶段
        5.1.2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总体情况
        5.1.3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5.2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情况
        5.2.1 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历程
        5.2.2 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5.3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短板比较凸显
        5.3.1 旅游服务贸易逆差较大
        5.3.2 入境旅游市场单一
        5.3.3 国际市场竞争力弱
        5.3.4 旅游服务贸易附加值不高
        5.3.5 国内区域发展不平衡
    5.4 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5.4.1 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
        5.4.2 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举措
        5.4.3 推动旅游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第六章 数字贸易:贸易强国建设的关键突破
    6.1 全球数字贸易发展迅速
        6.1.1 数字贸易定义和特点
        6.1.2 全球数字贸易蓬勃发展
    6.2 全球数字贸易规则博弈激烈
    6.3 数字贸易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6.3.1 数字贸易发展前景广阔
        6.3.2 数字贸易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6.4 推动数字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6.4.1 加强数字贸易基础设施建设
        6.4.2 健全数字贸易发展相关法律法规
        6.4.3 完善数字贸易监管政策体系
        6.4.4 积极参与全球数字贸易规则制定谈判
        6.4.5 积极培育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
        6.4.6 扩大数字贸易对外开放
第七章 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与建设贸易强国
    7.1 贸易强国建设与提高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息息相关
    7.2 全球化发展进入新阶段
        7.2.1 当前全球化的主要特点
        7.2.2 全球化新阶段的主要特点
    7.3 全球价值链发展呈现新趋势
        7.3.1 国际产业布局加快调整
        7.3.2 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呈现平台化网络化分散化等特征
        7.3.3 新技术催生新的全球价值链合作模式
        7.3.4 亚洲区域价值链将加速整合
        7.3.5 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博弈将更加激烈
        7.3.6 中国订单和产业向外转移速度加快
    7.4 提升我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政策建议
第八章 贸易强国建设的实现路径
    8.1 贸易强国的国际比较
        8.1.1 美国
        8.1.2 日本
        8.1.3 德国
    8.2 贸易强国建设的实现路径
        8.2.1 夯实贸易强国建设的制造业基础
        8.2.2 大力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8.2.3 推动贸易和双向投资协同发展
        8.2.4 进一步完善财税金融汇率等方面支持政策措施
        8.2.5 营造法制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市场竞争环境
第九章 结论和展望
    9.1 结论
    9.2 展望
        9.2.1 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刻不容缓
        9.2.2 服务贸易在全球经贸中的作用将日益突出
        9.2.3 发展数字贸易是推动贸易强国建设的关键
        9.2.4 新冠肺炎疫情将对全球化带来深刻影响
参考文献

(10)北京当代花丝镶嵌工艺规模化生产研究(1979-199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
        一、有物可寻
        二、完整性和典型性
        三、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一、对花丝镶嵌工艺的研究
        二、工艺美术的研究
        三、个案研究与分析
        四、图案文化
        五、社会结构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第一章 日常的图景:产品的造型与题材
    第一节 生活化的产品类别与规格
    第二节 “东西共赏”的表现对象
    第三节 造型与题材上的“东方趣味”和“生活图景”
        一、产品造型中的中国传统形象
        二、诗意与叙事并存的构成手法
        三、中国传统装饰图像式的表现手法
    小结
第二章 买得起的艺术:产品的材料与工艺形式
    第一节 平民化的产品材料
        一、主体材料
        二、镶嵌材料
    第二节 低镶嵌率和单一的镶嵌工艺
        一、镶嵌率
        二、产品的镶嵌特征
        三、单一的镶嵌工艺
    第三节 花丝单元和锦地样式
    第四节 ?艺叠加与产品的视觉丰富性
    小结
第三章 手工艺工厂:北京花丝镶嵌厂的生产经营
    第一节 、概况
        一、历史沿革
        二、企业性质
        三、荣誉
        四、重点行业的重点企业
    第二节 规模化生产与现代工厂式的生产管理
        一、原料的获取
        二、分工协作的规模化生产方式
        三、现代工厂式的组织管理形式
        四、预制构件与替换组合:规模化生产中的产品构成形式
        五、机械化生产技术革新与设备升级
    第三节 生产制度
        一、质检制度与“技艺合一”的质检标准
        二、生产与成本核算中的工时制度
    第四节 行政干预下的销售经营
    小结
第四章 技术化的职业观念:对生产者的研究
    第一节 生产者的来源与构成
    第二节 职业观念
        一、就业动机及方式
        二、学艺方式
        三、岗位观念及任用方式
        四、群体与身份意识
        五、技艺传承中的人际关系和技术观念
        六、代表作品
    第三节 分配与福利
        一、技术评级制度下的薪酬分配
        二、福利
        三、荣誉与奖励
    小结
第五章 出口与生产的双增长:行政干预下的行业环境
    第一节 销售和贸易
        一、管理机构
        二、体制政策
        三、宣传及促销举措
    第二节 职业教育与培训
        一、对老艺人的培训
        二、对青年人才的培养
        三、对在厂职工的培训
    第三节 产品创新
        一、召开专门会议
        二、设立奖项评比
        三、建立创作研究机构
    小结
第六章 生产性的集中体现:在生产实践中“失语”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 三个阶段和两种转向:理论研究的概况
    第二节 理论研究的“失语”表现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摆件产品数据表
    规格类数据表
    镶嵌情况数据及具体分析
    质检标准及操作流程规范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中国外贸体制的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对外贸易体制百年变迁与前景展望[J]. 桑百川,李玉梅,田丰.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21(05)
  • [2]探索外贸发展的中国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对外贸易[J]. 彭波. 国际经济合作, 2021(03)
  • [3]综合竞争合作优势: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持久不衰的理论解释[J]. 裴长洪,刘斌,杨志远. 财贸经济, 2021(05)
  • [4]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历史变迁与未来走向:中国与世界[J]. 戈登·汉森,王宇,李木子. 金融发展研究, 2021(04)
  • [5]比照、借鉴、超越:中国改革开放与苏东改革经验[J]. 文世芳. 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 2021(01)
  • [6]基于综合优势视角的中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研究[D]. 李国英. 广西大学, 2020(07)
  • [7]新中国对外开放与外贸发展回顾: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J]. 彭波,韩亚品.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8]列宁对外贸易思想研究[D]. 杜萌.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9]中国贸易强国建设的理论逻辑、关键突破和实现路径[D]. 贺少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12)
  • [10]北京当代花丝镶嵌工艺规模化生产研究(1979-1999)[D]. 唐然.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20(12)

标签:;  ;  ;  ;  ;  

中国外贸体制改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