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砷和四氯化碳致肝损伤中线粒体和微粒体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变化

磷、砷和四氯化碳致肝损伤中线粒体和微粒体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变化

一、磷,砷,四氯化碳肝损伤线粒体和微粒体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改变(论文文献综述)

程梦迪[1](2021)在《芍药苷对酒精所致小鼠胚胎发育损伤的修复作用探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的发展,酒已经成为人们饭桌上最常见的饮品,人们饮酒率逐年上升,女性因为工作、家庭、情感等因素导致女性饮酒率也逐年上升,此外,部分女性会在孕期饮酒。酒精作为已知的一种强大的生理和行为致畸剂,已被证明在女性孕期如果摄入过量的酒精会导致乙醛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形成增加,这会对胎儿产生有害的影响,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 Nucleic Acid,DNA)损伤和细胞死亡,会导致胎儿酒精谱系障碍(Fetal Alcohol Spectrum Disorder,FASD)的发生,胎儿谱系障碍会造成胎儿永久性的缺陷,这对家庭的伤害是巨大的。胎儿酒精谱系障碍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芍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用药历史,在我国古代就有以芍药根入药的记载:芍药根入药有平抑肝阳,敛阴养血,收汗缓中之功效。医圣张仲景善用芍药,将其用于妇人妊娠保胎。芍药苷提取自芍药根,是芍药的主要活性之一,现代研究表明,芍药苷具有保护肝脏、抗氧化、抗抑郁、抗肿瘤、以及补血等作用。且芍药苷的毒性很低,这使得芍药苷药用价值愈发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目前对于芍药苷对酒精损伤小鼠胚胎的作用还不清楚,因此本文通过小鼠体外受精和免疫荧光染色、Edu细胞增殖检测以及定量PCR等实验,探究芍药苷对酒精损伤胚胎的作用。将芍药苷加入体外培养的培养液中,分组为对照组(NC组)、酒精组(Eth组)、不同浓度芍药苷+酒精组(PF+Eth组)及芍药苷组(PF组)分析了在培养液中添加芍药苷对酒精损伤的胚胎的影响。本实验选取Caspase3和MnSOD进行定量PCR实验,探究其在芍药苷对酒精损伤胚胎中的表达。此外,通过囊胚免疫荧光染色和Edu增殖检测来探究芍药苷对酒精损伤胚胎的囊胚质量和囊胚细胞增殖活力。从而验证了芍药苷可以有效的修复乙醇损伤的胚胎发育。研究结果如下:1.与正常组相比,在含有酒精的培养液中添加了0.5μmol/L的芍药苷的囊胚发育率明显超过单纯含有酒精的培养液囊胚发育率。单纯的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浓度的芍药苷对胚胎发育没有不利影响。2.芍药苷可以降低酒精所致胚胎发育迟缓。3.与酒精组相比,在培养液中添加芍药苷可以有效减少酒精代谢所产生的活性氧。4.酒精处理的胚胎中Caspase3基因的表达明显上升,添加了0.5μmol/L的芍药苷的酒精处理的胚胎中Caspase3的表达下降。经过酒精处理的胚胎中的MnSOD基因的表达下降,在培养液添加0.5μmol/L的芍药苷的酒精处理的胚胎中MnSOD的表达上升。5.芍药苷可以调节酒精破坏的Cdx2和Oct4表达异常。6.与正常组相比,在培养液中添加酒精,使得胚胎细胞增殖率下降,在含有酒精的培养液中添加0.5μmol/L的芍药苷能提升胚胎细胞增殖率。综上一系列实验表明:芍药苷可以有效地修复酒精损伤的胚胎的发育,主要体现在可以提高囊胚发育率,提升胚胎发育速率,减少活性氧的产生,促进胚胎细胞增殖等方面。

田超[2](2021)在《围产期奶牛亚临床酮病的临床特征及甘草酸单铵盐的预防效果》文中提出酮病是围产期奶牛高发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其导致的死亡率虽然不高,但诱发脂肪肝、子宫炎、胎衣不下等疾病,而且会导致奶牛的泌乳量和乳质量降低,增加奶牛的淘汰率和治疗成本,严重威胁奶牛的健康和牧场的经济效益。患酮病的奶牛,肝脏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肝功能异常。甘草酸单铵盐具有抗炎、抗氧化、保护肝脏等功效。本研究通过监测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确定亚临床酮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了甘草酸单铵盐对奶牛肝细胞脂肪变性的作用及对酮病的预防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一、亚临床酮病对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40头体况、胎次相近的围产期健康荷斯坦奶牛,分别采集产前21、14、7 d和产后1、3、5、7、14、21 d的尾静脉血。按照血清BHBA水平的高低将奶牛分为亚临床酮病(SCK)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奶牛在生产性能和血清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产后8周内,两组奶牛泌乳量无显着差异(P>0.05),但SCK组乳中的乳脂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SCK组体细胞数和尿素氮的含量虽然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着,且乳蛋白率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1~3周SCK组奶牛体况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奶牛血清BHBA、NEFA含量在产前一周均升高,但SCK组奶牛产后显着高于对照组,而血清GLU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SCK奶牛血清肝功能、肾功能、代谢激素、抗氧化、炎症等相关指标有一定变化,但与对照组均差异不显着(P>0.05)。表明产后三周是奶牛亚临床酮病的高发期,血清BHBA、NEFA含量可作为诊断亚临床酮病的依据,亚临床酮病影响乳汁中的体细胞数和乳蛋白含量。二、甘草酸单铵盐对体外奶牛肝细胞脂肪变性的保护作用分离原代犊牛肝细胞,根据处理不同将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用0.25 mmol/L油酸钠诱导建立体外奶牛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MAG组(在油酸钠诱导之前使用0.1、0.25、0.5、1、5 mmol/L的甘草酸单铵盐预处理肝细胞12 h作为预保护)。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油酸钠诱导培养可以使肝细胞内蓄积大量的脂滴,细胞的活性降低、凋亡率增加且细胞培养上清ALT、AST活性显着升高(P<0.05);模型组细胞氧化指标MDA、LDH的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抗氧化指标GSH和CAT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脂合成基因SREBP-1c的表达水平,脂转运和代谢基因PPARα、MTP、CPT1、CPT2的转录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炎症相关基因TLR4、MyD88、TNF-α、IL-1β、NF-κB、IL-6基因的转录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TLR4、NF-κB、IL-6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凋亡相关基因Cyt-c、caspase9、caspase8、caspase3、Bax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Bcl-2的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与模型相比,MAG预处理细胞可以提高肝细胞的活性,减少细胞内的脂肪蓄积,显着降低培养上清ALT、AST活性(P<0.05)。MAG组细胞氧化指标MDA、LDH的水平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GSH、CAT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MAG组脂合成基因SREBP-1c的转录水平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ChREBP的转录水平差异不显着(P>0.05),脂转运和代谢基因PPARα、MTP、CPT1、CPT2基因的转录水平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MAG组炎症相关基因TLR4、MyD88、TNF-α、IL-1β、NF-κB、IL-6转录水平显着均低于模型组(P<0.05),其中TLR4、NF-κB、IL-6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MAG组凋亡相关基因Cyt-c、caspase9、caspase8、caspase3、Bax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Bcl-2的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结果表明MAG预处理可以提高肝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并通过TLR4/MyD88/NF-κB通路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细胞炎症反应,提高细胞活性,促进肝细胞内脂质代谢,减少细胞内脂肪沉积。三、甘草酸单铵盐对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体况和胎次相近的围产期荷斯坦奶牛45头,分为三组,对照组、MAG3g组、MAG 6g组,MAG添加在日粮中饲喂,试验周期为奶牛产前21 d至奶牛产后21 d。分别采集奶牛产前21、14、7d和产后1、3、5、7、14、21 d尾静脉血液样品,检测血清生化指标;记录试验期间不同组奶牛体况评分变化、常见营养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统计奶牛产后第60 d泌乳量和乳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MAG对围产期奶牛体况和泌乳量无明显影响(P>0.05),但MAG3 g组可以显着提高乳脂和乳蛋白的含量(P<0.05),MAG组奶牛产后常见疾病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MAG组奶牛产后血清NEFA、LDL-C含量显着降低(P<0.05),血清葡萄糖含量显着提高(P<0.05),血清GC、LEP、INS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MAG组奶牛血清ALT、AST活性降低,血清TP、GLB含量升高(P<0.05),血清肾功能相关指标变化不显着(P>0.05);MAG 3 g组可以显着提高奶牛产前血清Ca的水平(P<0.05),MAG 6 g组显着提高奶牛产后血清P的水平(P<0.05);MAG可降低围产期奶牛血清MDA、NO含量,提高血清GSH-Px、SOD、CAT、T-AOC活性(P<0.05);MAG可降低围产期奶牛血清IL-1、IL-12、IL-6的水平,提高IL-2的水平,但对血清IgG、IgM、IgA含量无显着影响(P>0.05),但是3 g MAG组IgG的水平显着低于6g组(P<0.05)。表明围产期奶牛日粮中添加MAG,能够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降低血清脂肪代谢相关指标的水平,提高抗氧化能力,改善机体的代谢状况,从而降低产后疾病的发病率。

王文平[3](2021)在《重楼皂苷Ⅰ、Ⅱ、Ⅶ的毒性评价及重楼皂苷Ⅰ的肝毒性机制探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药源性肝损伤是一项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据调查统计,我国药源性肝损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重楼是一种临床常用中药,因其抗肿瘤活性日益受到重视。重楼皂苷Ⅰ、Ⅱ、Ⅶ是重楼中3种重要的皂苷类成分,越来越多的研究和报道显示其对多种肿瘤细胞均具有杀伤作用。但重楼在抗肿瘤作用的同时毒副作用研究较少,尤其是其单体类成分。本研究围绕重楼皂苷Ⅰ、Ⅱ、Ⅶ的潜在毒性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的探索。以期为中药重楼的临床合理应用以及基于重楼皂苷单体的药物研发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方法:(1)从细胞、模式生物-斑马鱼、动物3个层面进行了重楼皂苷单体的毒性评价。首先选择了 9种细胞考察了重楼皂苷Ⅰ、Ⅱ、Ⅶ的细胞毒性情况,包括3种肝细胞(HepaRG、HL-7702和WRL-68细胞),3种肾细胞(HK-2、HKC和293T细胞)和3种心脏细胞(H9c2、HUVEC和HCMEC细胞);利用模式生物-斑马鱼模型考察不同浓度重楼皂苷Ⅰ、Ⅱ、Ⅶ对斑马鱼生存率的影响,确定了 LC50、LC10与最大非致死浓度(MNLC);体视荧光显微镜观察重楼皂苷Ⅰ、Ⅱ、Ⅶ给药前后肝脏、肾脏和心脏的形态,统计斑马鱼的肾脏水肿率、心率和心包水肿率。利用Image-Pro Plus 5.1.0软件统计给予重楼皂苷Ⅰ、Ⅱ、Ⅶ前后斑马鱼肝脏面积和荧光强度、肾脏面积和荧光强度、心脏SV-BA距离,评价重楼皂苷Ⅰ、Ⅱ、Ⅶ的潜在肝、肾、心毒性;通过HE染色和TUNEL染色观察斑马鱼给药前后肝组织病理情况及肝细胞凋亡情况;通过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得出LC50值。然后进行小鼠血清生化检测和组织病理切片分析。各个层面数据相互支持,补充验证,使研究基础更加全面可靠,结论更加合理。(2)选用HepaRG细胞研究重楼皂苷Ⅰ的肝细胞毒性机制。利用酶标仪、流式细胞仪、倒置荧光显微镜等对HepaRG细胞乳酸脱氢酶(LDH)释放、DAPI染色、活性氧(ROS)、线粒体膜电位(MMP)、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等进行测定,利用Western blot对凋亡相关蛋白进行检测;选用HUVEC细胞研究重楼皂苷Ⅰ的心血管毒性机制。从抑制新血管生成和促进心血管细胞凋亡两个方面评价了重楼皂苷Ⅰ的血管毒性机制。进行了LDH释放、细胞迁移、细胞凋亡、DAPI染色、细胞周期以及体外血管生成等研究,测定了近30个相关蛋白的表达。(3)利用TMT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检测给药组和对照组小鼠肝脏组织中的差异蛋白,对差异蛋白进行GO及Pathway通路富集分析;利用STRING11.0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采用IPA软件进一步筛选出与表型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利用Q300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给药组和对照组小鼠血清样本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情况。采用PCA、OPLS-DA等分析小鼠内源性代谢物的轮廓变化。比较给药前后小鼠血清样本代谢谱的差异,寻找与重楼皂苷Ⅰ致肝毒性相关的代谢差异物及代谢调控网络。使用Cytoscape对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做关联分析。采用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对肝毒性机制中的关键蛋白进行进一步的验证。研究结果:(1)重楼皂苷Ⅰ、Ⅱ、Ⅶ毒性实验结果:重楼皂苷Ⅰ、Ⅱ、Ⅶ均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能显着的促进H9c2细胞外其余8种细胞的凋亡,且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对于H9c2细胞,3种皂苷均呈现出低剂量促进增殖,高剂量抑制增殖的作用;斑马鱼实验结果:重楼皂苷Ⅰ、Ⅱ、Ⅶ对斑马鱼的LC50分别为121、213、570 ng/mL,LC10分别为109、178、456ng/mL,MNLC分别为99、146、357ng/mL;毒性器官评价方面,重楼皂苷Ⅰ、Ⅱ、Ⅶ对斑马鱼具有显着的肝脏毒性,能明显降低斑马鱼肝脏面积和荧光强度;重楼皂苷Ⅰ能显着影响斑马鱼的心率,提示其具有心血管毒性;重楼皂苷Ⅰ和Ⅶ能降低斑马鱼肾脏面积和荧光强度,具有一定的肾毒性,但3种皂苷均未造成肾水肿;斑马鱼病理切片显示重楼皂苷Ⅰ给药组的肝组织出现空泡和严重的肝细胞坏死;TUNEL染色结果显示重楼皂苷Ⅰ给药组出现了肝细胞凋亡;动物实验结果:小鼠体内实验发现,重楼皂苷Ⅰ具有体内毒性,其LC50为24.5 mg/kg;给药组血清中ALT、AST显着升高,SOD降低;给药组病理切片显示出显着的肝细胞损伤和脂肪样变性以及一定的心脏毒性。(2)重楼皂苷Ⅰ肝细胞毒性机制:重楼皂苷Ⅰ显着升高了 HepaRG细胞中ROS水平,引起MMP下降,Cyt c从线粒体向胞浆中释放,早期及晚期凋亡细胞增多,LDH的释放量升高。改变了周期蛋白P21、cyclinA、cyclinE和CDK2的表达,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并且明显激活了凋亡通路蛋白Fas、P53、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表达,且呈现剂量依赖关系;重楼皂苷Ⅰ血管毒性机制:重楼皂苷Ⅰ显着促进了心血管细胞LDH的释放,抑制细胞迁移和血管生成,改变周期分布,诱导细胞凋亡。给药后的细胞中VEGFR2、p-VEGFR2、Src、p-Src、PI3K、Src、P38、PLCy 等近 30 种蛋白的表达均发生了改变。(3)蛋白组学结果:共筛选出302个差异蛋白,其中上调蛋白182个,下调蛋白120个。差异蛋白具有氧化还原酶活性、催化活性等分子功能,参与了脂肪酸代谢、有机酸的代谢、药物代谢、氧化还原过程等生物过程。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和细胞内膜结合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内质网等;Pathway结果显示,差异蛋白在细胞色素P450酶对药物的代谢、细胞色素P450对外源物质的代谢、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等途径上富集程度较高;PPI网络分析发现差异蛋白主要聚集在三个功能区域,包括细胞色素P450酶、脂质代谢过程、氧化还原过程;IPA商业数据库筛选出9个与肝毒性相关的差异蛋白作为潜在生物标志物;代谢组学结果:给药组代谢物轮廓明显偏离对照组;通过多维和单维的差异代谢物的交集,筛选并初步鉴定出97种差异代谢物,25条代谢通路。结果归纳显示重楼皂苷Ⅰ造成了体内5个方面的代谢异常,包括氨基酸代谢、脂肪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能量代谢、蛋白质合成;其中D-谷氨酰胺与D-谷氨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氨酰tRNA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影响值相对较高;代表性差异代谢物为花生四烯酸、焦谷氨酸、乙醇酸、酰基肉碱等。对全文中研究的重楼皂苷Ⅰ的肝毒性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并推测了重楼皂苷Ⅰ造成肝毒性的机制。采用qPCR及Western blot验证了关键蛋白Bax、CYP1A2、P53、Fas的表达,对推测的肝损伤机制进行了初步验证。研究结论:(1)细胞实验研究发现重楼皂苷Ⅰ、Ⅱ、Ⅶ均具有肝脏、肾脏、心血管细胞毒性;斑马鱼实验研究确定了 3种皂苷中毒性最强的为重楼皂苷Ⅰ,毒性最明确的毒性靶部位是肝脏和心血管;斑马鱼肝脏病理切片、TUNEL染色,小鼠生化指标、病理切片检测进一步验证了重楼皂苷Ⅰ的肝脏和心脏毒性;(2)重楼皂苷Ⅰ肝细胞毒性机制为ROS应激通路和死亡受体通路介导的细胞凋亡;心血管毒性主要作用通路为VEGFR2激活的下游PI3K/AKT/mTOR、Src/eNOS、PLCy/ERK/MEK、P38信号通路,JAK2/STAT3信号传导通路和Bcl-2家族介导的凋亡通路,从诱导心血管细胞凋亡和抑制新生血管两方面产生心血管毒性。(3)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实验结果结合全文数据推测重楼皂苷Ⅰ诱导的肝毒性机制可能为CYP450酶和脂质代谢介导的线粒体功能障碍为主体的肝细胞损伤。药物影响了:①多种CYP450酶。主要包括Ⅰ相代谢酶CYP1A1、CYP1A2和Ⅱ相代谢酶GSTA3和UGT1A1表达紊乱,呈现下调趋势。药物在体内的水解、代谢过程被减慢,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药物毒性反应增加。未被代谢的药物作用可能作用于线粒体,造成线粒体功能障碍;也很有可能是Ⅱ相药物代谢酶下调,产生的毒性代谢中间产物作用于线粒体,进一步产生了肝脏毒性;②脂质代谢。线粒体损伤后β-氧化的功能受到影响,体内的游离脂肪酸不能被氧化而转化成甘油三脂,导致了体内脂质的蓄积。同时ATP合成减少,供能障碍。脂质蓄积还能产生脂毒性进一步影响线粒体功能,产生过量ROS;③线粒体氧化应激。过量的ROS生成诱导线粒体氧化应激,释放Cyt c,升高Bax,降低Bcl-2,进而激活caspase家族导致肝细胞凋亡。Western blot验证结果显示药物代谢酶CYP1A2显着下调以及凋亡关键蛋白Bax表达上调。qPCR结果显示凋亡相关基因P53、Bax以及Fas的表达均显着上调,验证实验佐证了机制推论的合理性。

郭森[4](2020)在《水曲柳和鸡桑根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文中认为从丰富的植物资源宝库中寻找干预、治疗代谢性疾病及慢性病的活性天然产物一直是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系统研究了梣属植物(Fraxinus Linn.)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和桑属(Morus Linn.)植物鸡桑根(Morus australis Poir.)的化学成分及其对代谢性疾病、慢性病(包括肥胖症、糖尿病、肝损伤及某些癌症)的影响,以期为以上两种植物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参考。(一)水曲柳,梣属植物的主要树种之一,又称大叶梣、东北梣、白栓,在我国东北地区广泛用作造林树。目前对水曲柳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还不够全面、深入。因此,本文选择水曲柳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系统研究了水曲柳种子的化学成分,运用柱层析色谱(硅胶、大孔树脂聚酰胺、小孔树脂MCI CHP20P、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液相色谱、薄层色谱等手段,从水曲柳种子中分离得到40个化合物,利用化合物的理化性质、NMR、MS、UV等技术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包括环烯醚萜类化合物19个,分别是GI3、Nuzhenide、Ligstroside、Oleoside-11-methyl ester、Oleuricine A、Nicotiflorine、Jaspolyanoside、Oleopolynuzhenide A、Safghanoside G、Excelside B、Isooleonuezhenide、Lucidumoside A、Safghanoside A、Jaspolyoleoside B、10-Hydroxoleoside-7,11-dimethyl ester、GI5、Oleoside-7,11-dimethyl ester、Isolignstroside、10-Hydroxyligstroside;苯乙醇苷类化合物2个,分别是Salidroside、Osmanthuside H;香豆素类化合物2个,分别是Pimpinellin、Fraxinol;木脂素类化合物1个,8-Hydroxypinoresinol;三萜类化合物3个,分别是3β,28-Dihydroxyoleana-11,13(18)-diene、Ursolic acid、Sclerosteroid J;甾醇类化合物2个,分别β-Sitosterol、β-Daucosterin;简单酚酸类化合物2个,分别是Gallic acid、Caffeic acid;脂肪酸内酯类化合物2个,分别是AL072、Monolinolenin;黄酮及其苷类化合物3个,分别是Cynaroside、Luteolin、Quercetin;其它类化合物4个,分别是Tyrosol、D-aromadendrane-4β,10α-diol、1-(4-hydroxy-3-methoxy)-phenyl-1,2,3-Propanetriol、Saccharide。此外,还利用GC-MS技术对水曲柳种子中油脂组分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总共鉴定出18个脂肪酸类化合物,分别是(Z,Z)-9,12-Octadecadienoic acid、(E)-9-Octadecenoic acid、Hexadecanoic acid、Methyl stearate、(Z)-11-Octadecenoic acid、18-Methylnonadecanoic acid、Tetracosanoic acid、cis-11-Eicosenoic acid、Docosanoic acid、cis-10-Heptadecenoic acid、(Z)-9-Hexadecenoic acid、14-methyl-Hexadecanoic acid、Tricosanoic acid、(Z)-9-Octadecenoic acid、Heneicosanoic acid、2-octyl-Cyclopropaneoctanoic acid、cis-10-Nonadecenoic acid、11-methyl-Octadecanoic acid,其中,(Z,Z)-9,12-Octadecadienoic acid在其脂肪酸类化合物中的相对含量最高,达到64.37%。2.系统研究了水曲柳叶子中的化学成分,从中分离鉴定了21个化合物,包括香豆素类化合物5个,分别是Fraxetin、Esculetin、Dimethylfraxetin、Esculin、Fraxin;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3个,分别是Oleuropein、Nuzhenide、Ligstroside;黄酮及其苷类化合物7个,分别是Kaempferol、Quercetin、Dihydroquercetin、Catechin、Isoquercitrin、Quercitrin、Rutin;酚酸类化合物2个,分别是Chlorogenic acid、Cinnamic acid;三萜及甾醇类化合物4个,分别是β-Sitosterol、3-Oxooleanolic acid、Belulin、Belulic acid。3.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水曲柳种子中19个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的HPLC-DAD分析方法,定性、定量分析了水曲柳种子提取物中环烯醚萜类成分的含量,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水曲柳种子提取物中含量最高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为Nuzhenide(88.21 mg/g),含量最低的化合物为Isolignstroside(0.22 mg/g),总环烯醚萜苷的含量为181.35 mg/g。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所有被分析化合物的标准曲线在测定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R2不小于0.9991,日内精密度、日间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的RSD(%)均小于5%,加标回收率在97.52–102.28%之间,回收率的RSD(%)小于5%。4.对水曲柳种子和叶子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发现,水曲柳种子中的化学成分复杂多样,特别是含有丰富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因此对水曲柳种子中27个主要化学成分体外进行了α–葡萄糖苷酶、乙酰胆碱酯酶、酪氨酸酶和胰脂肪酶的抑制活性筛选,结果表明,水曲柳种子中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是值得关注的一类化合物,它们中的大部分具有显着的α–葡萄糖苷酶和胰脂肪酶抑制活性,其中,GI3、Jaspolyanoside、Oleopolynuzhenide A、Safghanoside G、Isooleonuezhenide、Jaspolyoleoside B和GI5的活性均强于对应的阳性对照化合物,Nuzhenide、Ligstroside、Oleoside-11-methyl ester、Oleuricine A、Nicotiflorine、Excelside B、Lucidumoside A、Safghanoside A、10-Hydroxoleoside-7,11-dimethyl ester、Oleoside-7,11-dimethyl ester和10-Hydroxyligstroside的抑制活性接近对应的阳性对照化合物,通过观察它们的结构发现,影响其活性的主要因素为结构中的环烯醚萜母核数量。以上结果也提示水曲柳种子具有抗糖尿病和抗肥胖的潜力,为后续水曲柳种子系统的生物活性研究提供方向。5.建立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C57BL/6小鼠模型和棕榈酸诱导的Hep G2高脂细胞模型,探讨了富含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水曲柳种子提取物的调节脂代谢和抗肥胖作用,结果表明水曲柳种子:能够降低肥胖小鼠体重和体内脂肪含量,促进血脂、肝脂代谢,降低血清和肝脏中LDL、TC、TG的含量,升高血清中HDL的含量,其降脂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上调PPAR-α蛋白表达,抑制LXR-α和SREBP-1c蛋白表达,从而上调Apo A5的表达,提高脂质代谢酶HL和LPL的活性相关;能够改善肥胖小鼠的肝损伤,降低血清ALT和AST水平,提高肝脏中抗氧化酶SOD、CAT的活力和还原型GSH的含量,并降低氧化产物MDA和NO的水平;能够改善肥胖小鼠体内的慢性炎症反应,下调炎症因子TNF-α、PGE2、IL-6的水平;可以缓解肥胖小鼠的肾损伤,降低血清中Cre、BUN、BUA的含量;小鼠肠道菌群16S r RNA基因测序及统计分析发现,水曲柳种子的摄入可以增加抗肥胖菌群(Bacteroidetes,Bacteroidia,S24-7和Allobaculum)的相对丰度,同时降低促肥胖菌群(Firmicutes和Dorea)的相对丰度。在细胞模型中,水曲柳种子能够促进脂肪变性Hep G2细胞脂质代谢,使细胞内脂滴数量减少,脂滴变小,并降低细胞中TG和TC的含量,清除率分别为31.15%和25.75%。6.建立高脂饮食–链脲佐菌素诱导的II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评价了富含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水曲柳种子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的影响,并在体外L02细胞模型中验证了提取物中19个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降糖活性,结果表明水曲柳种子:能够降低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增强葡萄糖耐受能力和胰岛素敏感性,提高血清胰岛素含量;能够促进糖尿病小鼠的血脂代谢,降低血清TG和TC水平;能够改善因糖尿病引起的肝损伤,降低血清ALT和AST水平,提高肝脏中抗氧化酶SOD的活力、还原型GSH的含量,并降低氧化产物MDA水平;改善因糖尿病引起的肾损伤,降低血清中Cre、BUN、BUA的含量;小鼠肠道菌群16S r RNA基因测序及统计分析发现,水曲柳种子的摄入能够降低厚壁菌门/拟杆菌门(Firmicute/Bacteroidetes)的比值,并显着提高糖尿病小鼠肠道内益生菌——乳酸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和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的相对丰度。在L02细胞模型中,水曲柳种子提取物中19个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均能够降低细胞培养基中的葡萄糖浓度,其中,Isooleonuezhenide活性最强,对培养基中的葡萄糖消耗量为71.52%,以上结果表明水曲柳种子的抗糖尿病作用可能归因于其中丰富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二)鸡桑,别名小叶桑,桑属(Moraceae)植物的变种之一。论文作者前期从鸡桑根中分离得到10个结构相似的桑根黄酮类以及2个茋类化合物,本文进一步挖掘了鸡桑根及以上化学成分的生物活性,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体外对以上12种化学成分进行了α–葡萄糖苷酶、乙酰胆碱酯酶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筛选,结果表明:Morusingin L、Cudraflavone C、Austrone A、Morusin和Kuwanon H表现出较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Cudraflavone C、Kuwanon C、Mulberrofuran G、Mulberrofuran F、Moracenin B、Kuwanon H、和Cathafuran B表现出较强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Morusingin L、Kuwanon C、Austrone A、Morusin、Mulberrofuran G、Mulberrofuran F、Morcin M和Cathafuran B表现出较强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2.探究了桑根黄酮类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系Hep3b和Hep G2、乳腺癌细胞系MCF-7、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和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A549细胞对这些化合物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其它细胞系。进一步的,在筛选的桑根黄酮类化合物中,Cudraflavone B、Austrone A和Morusin对A549细胞显示出明显的细胞毒性,能够显着抑制A549细胞增殖,其IC50值分别为2.237μg/m L,1.73μg/m L和2.93μg/m L,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是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并通过PI3k/Akt/m TOR信号通路介导自噬抑制,最终导致癌细胞死亡。3.建立了鸡桑根提取物的HPLC-DAD分析方法,定性定量分析了提取物中10个主要黄酮化合物的含量,其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Moracenin B(86.51 mg/g),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为192.69 mg/g,最后通过方法学验证确认了该分析方法的可靠性,以保证定量结果的准确性。建立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模型,体内评价了鸡桑根提取物的保肝活性,结果表明:鸡桑根提取物显着降低了肝损伤小鼠的血清ALT和AST水平、肝脏MDA和TG的含量,并升高肝脏GSH水平,还改善了小鼠的肝脏病理组织损伤。此外,建立了CCl4诱导肝Hep G2细胞损伤模型,通过检测LDH的释放水平评价桑根黄酮类化合物的保肝活性,结果表明:10个黄酮化合物均能降低由细胞损伤引起的LDH释放水平,其中,化合物Cudraflavone B的活性最为显着,使LDH释放降低了29.68%。

魏雨菲,于海川,刘雪玲,高琪,殷旭颖,尹航,吴娇[5](2020)在《姜黄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中药姜黄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等功效,其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糖尿病等药理作用。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姜黄主要化学成分姜黄素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临床用药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朱启航[6](2020)在《大蒜素和槲皮素对铅中毒鸡肝脏的保护效应》文中研究说明铅是环境中常见的一种有毒重金属污染物,可以通过饲料经消化道威胁家禽的健康。肝脏是铅毒性损伤的关键靶器官之一。据研究表明氧化应激是铅导致机体损伤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大蒜素和槲皮素是两种具有很强抗氧化能力的植物提取物,可以抑制细胞发生脂质过氧化,提高机体抗氧化防御水平,并还能通过螯合重金属离子,促进体内重金属的排泄。为了探究大蒜素和槲皮素对动物铅中毒的防控作用,本试验以鸡为对象,将96只10日龄的鸡随机分为8组,每组公母各半,分别为对照组、铅组、大蒜素组、槲皮素组、大蒜素与槲皮素共处理组,铅与大蒜素共处理组、铅与槲皮素共处理组、铅与大蒜素和槲皮素共处理组,对照组鸡每日灌胃0.5ml超纯水,铅的染毒方式为醋酸铅溶液灌胃(160 mg Pb/kg·bw/d),大蒜素给药方式为拌饲(150 mg/kg.bw/d),槲皮素给药方式也为拌饲(600 mg/kg·bw/d),连续处理90 d,研究了大蒜素和槲皮素单独或联合应用对铅致鸡肝脏毒性损伤的保护效应及其机制。1.铅对鸡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大蒜素、槲皮素单独或联合的保护效应为探究铅对鸡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大蒜素和槲皮素单独或联合的保护效应,分别在试验第30 d、60 d、90 d对鸡颈静脉采血用作血液常规、血液生化,血清铅浓度检测;记录90 d内鸡体重的变化;90 d后剖检采集鸡完整的肝、肾、脑、脾、心,称重并计算脏器指数;测定肝脏铅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铅组鸡体重下降,但差异不显着(p>0.05)。与铅组相比,大蒜素和槲皮素单独或联合治疗组体重升高,但差异也均不显着(p>0.05);与对照组相比,铅组鸡肝、肾指数均显着升高(p<0.05),血清铅浓度、肝脏铅浓度均极显着升高(p<0.01),RBC、Hb从第60 d开始显着或极显着下降(p<0.05或p<0.01),血清Alb、TP、Glo在第90 d显着或极显着下降(p<0.05或p<0.01)。血清 AST、LDH、UA、CR、CK 从第 60 d 开始显着升高(p<0.05或p<0.01)。与铅组相比,大蒜素和槲皮素单独或联合治疗能够显着降低肝指数、肾指数(p<0.05),显着或极显着降低鸡血清、肝脏铅含量(p<0.05或p<0.01),显着或极显着地缓解铅引起的RBC、Hb、AST、LDH、Alb、CK病理性异常变化(p<0.05或p<0.01)。和铅与大蒜素共处理组相比,铅与大蒜素和槲皮素共处理组第30 d血清铅浓度时显着下降(p<0.05),第90 d时UA、CR显着降低(p<0.05)。与铅与槲皮素共处理组相比,铅与大蒜素和槲皮素共处理组在第30 d、90 d血清铅浓度显着下降(p<0.05),第90 d时血清LDH显着下降(p<0.05),其余变化不显着。结果表明,铅能够影响鸡全身多脏器多系统的生长发育,并且在肝脏大量积蓄,大蒜素和槲皮素单独或联合使用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效应,其中大蒜素和槲皮素联合应用对各脏器具有保护效应更明显。2.铅对鸡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及大蒜素、槲皮素单独或联合的保护效应为探究铅对鸡肝脏抗氧化能力的损伤机制及大蒜素和槲皮素单独或联合应用的抗氧化保护作用,试验检测了第90 d采集的各组肝脏组织的MDA含量和抗氧化酶GSH、GSH-PX、GSH-ST、CAT、SOD、T-AOC的活性,同时检测肝脏抗氧化微量元素Fe、Mn、Cu、Zn、Se含量。结果显示:在第90d时,与对照组比较,铅组鸡肝组织的MDA含量极显着升高(p<0.01),GSH 活性、GSH-PX、GSH-ST、CAT、SOD 活性、T-AOC活性显着或极显着下降(p<0.05或p<0.01),Fe、Mn、Cu、Zn、Se含量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5或p<0.01);与铅组相比,大蒜素和槲皮素单独或联合治疗组GSH、GSH-PX、GSH-ST、CAT、SOD、T-AOC 活性均上升(p>0.05 或p<0.05),MDA 含量均显着或极显着下降(p<0.05或p<0.01);与大蒜素或槲皮素单独治疗组相比,大蒜素和槲皮素联合治疗组 GSH、GSH-PX、GSH-ST、CAT、SOD、T-AOC 升高(p<0.05或p>0.05),MDA 含量下降(p<0.05或p>0.05),Fe、Mn、Cu、Zn、Se 含量略有升高(p>0.05)。结果表明,铅能够破坏鸡肝脏的氧化防御系统,大蒜素和槲皮素单独或联合应用对鸡肝脏氧化防御系统起一定保护效应,且大蒜素和槲皮素联合应用对肝脏抗氧化防御系统保护效应更佳。3.铅对鸡肝脏的病理损伤情况及大蒜素、槲皮素单独或联合的保护效应为了探究铅对鸡肝脏的组织学变化情况及大蒜素和槲皮素单独或联合应用对其的保护效应,试验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的方法对第90 d采集的各组鸡肝脏组织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铅组鸡肝脏损伤明显,表现为肝细胞点状坏死,胞核固缩深染或碎裂,少量棕黄色色素沉积,血管周围可见较多淋巴细胞、异嗜性粒细胞浸润。铅组超微结构也出现了出现了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表现为细胞核皱缩,核膜受损,染色质边际化,线粒体空泡化,线粒体嵴断裂、消失;与铅组相比,铅与大蒜素共处理组、铅与槲皮素共处理组、铅与大蒜素和槲皮素共处理组肝脏的组织、细胞核、线粒体损伤都有所减轻,其中铅与大蒜素和槲皮素共处理组效果最为明显。结果表明,铅对鸡肝脏组织和细胞造成损伤,大蒜素和槲皮素单独或联合应用均具有一定保护效应,其中大蒜素和槲皮素联合应用对铅中毒鸡肝脏组织和细胞有更好的保护效应。4.铅对鸡肝脏线粒体凋亡通路的影响及大蒜素、槲皮素单独或联合的保护效应为了探究铅对鸡肝脏的毒性机制及大蒜素和槲皮素对其的保护机制,本试验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第90 d采集的各组肝脏线粒体凋亡通路Bax蛋白表达,用qRT-PCR检测Bcl-2、Bax、CytC、Caspase-3、Caspase-9的转录情况。结果显示:免疫组化法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铅组Bax表达量升高;与铅组相比,大蒜素和槲皮素单独或联合治疗组Bax蛋白表达量均降低。qRT-PCR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铅组Bcl-2/B ax比值极显着降低(p<0.01),CytC、Caspase-3、Caspase-9转录水平极显着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槲皮素组Bcl-2/Bax转录水平比值显着升高(p<0.05);与铅组相比,大蒜素和槲皮素单独或联合治疗组Bcl-2/Bax转录水平比值极显着升高(p<0.01),CytC、Caspase-3、Caspase-9转录水平极显着降低(p<0.01);与大蒜素或槲皮素单独治疗组相比,大蒜素和槲皮素联合治疗组Bcl-2/Bax转录水平比值显着或极显着升高(p<0.05 或p<0.01),CytC、Caspase-3、Caspase-9 转录水平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5或p<0.01)。结果表明,铅能够通过线粒体凋亡通路对动物肝细胞造成损伤,大蒜素和槲皮素单独或联合应用均通过抑制线粒体凋亡通路从而发挥保护效应,其中大蒜素和槲皮素联合应用对肝细胞有更好的保护效应。结论:铅可影响鸡多脏器的生长发育,损伤血液系统,并在肝脏发生积蓄,进而对鸡肝脏造成一定的氧化损伤,破坏肝组织和肝细胞的超微结构,激活肝细胞线粒体凋亡通路。大蒜素和槲皮素单独或联合均可提高肝脏抗氧化性能、缓解铅对肝组织的破坏,并通过抑制线粒体凋亡通路缓解铅所致的肝细胞损伤,且联合作用的保护效应更加明显。

周璐[7](2020)在《维药斯米孜·欧提干预S100A8/A9表达调控抑制CCl4急性肝损伤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肝损伤引发的各种肝脏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肝脏持续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在肝损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肝脏的炎症在肝脏中具有双重作用,对维持组织的健康至关重要。一旦炎症反应过度或失调就会成为病理性炎症和组织损伤的关键驱动因素,恶化肝损伤病程。传统医学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在综合治疗肝损伤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中药和民族药因其多靶点、多成分的特点,在治疗急性肝损伤方面具有显着优势。[目的]本课题采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考察维药斯米孜·欧提防治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探讨维药斯米孜·欧提肝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并预测筛选以S100A8/A9为靶点的低毒高效的斯米孜·欧提活性成分。[方法]本课题以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为研究对象,将60只SPF级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水飞蓟宾组(200 mg·kg-1)及斯米孜·欧提高(2g·kg-1)、中(1 g·kg-1)、低(0.5 g·kg-1)剂量组。灌胃给药5 d后,除正常组小鼠外,其余各组小鼠腹腔注射0.2%CC14花生油溶液10 mL·kg-1诱导肝损伤,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造模23 h后,收集血清和肝脏组织。全自动生化分析法检测小鼠ALT、AST、TBIL等血清肝功能指标;采用苏木素-伊红(HE)联合染色法对肝脏组织病理切片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应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分析肝脏差异基因及GO功能、KEGG富集情况,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Hsp90、C/EBPβ、CCL2、S100A8和S100A9基因表达量,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100A9蛋白质表达水平,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S100A8、S100A9和S100A8/A9浓度。采用分子对接、药物相似度、ADMET等方法对斯米孜·欧提中的抗炎、免疫调节化学成分进行筛选。[结果]1.维药斯米孜·欧提的肝保护作用研究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斯米孜·欧提显着降低急性肝损伤小鼠ALT,AST和LDH水水平(P<0.05,P<0.01)。斯米孜·欧提明显改善了肝细胞水变性、肿胀、坏死、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现象。2.维药斯米孜·欧提对CCl4诱导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脏Hsp90、C/EBPβ、CCL2、S100A8和S100A9基因表达量显着升高(P<0.05,P<0.01),血清S100A8和肝脏S100A9蛋白质水平显着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斯米孜·欧提高剂量组小鼠肝脏Hsp90、C/EBPβ、CCL2、S100A8和S100A9基因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P<0.01),血清 S100A8、S100A8/A9 和肝脏 S100A9 蛋白质水平显着降低(P<0.05,P<0.01)。3.以S100A8/A9为靶点的维药斯米孜·欧提抗炎活性成分计算机模拟筛选研究从scifinder和PubChem数据库收集到70种斯米孜·欧提化合物,与S100A8/A9强结合的斯米孜·欧提化合物有16种,其中portulacerebroside D、N-trans-hibiscusamide、oleraciamide B 可以与 S100A8/A9 形成氢键。oleraciamide B、N-cis-hibiscusamide 和 portulene 的类药物性能较好,其次为N-trans-hibiscusamide、racemic oleracein E、cycloartenol和lupeol。[结论]1.斯米孜·欧提可以通过调控小鼠肝脏Hsp90、C/EBPβ、S100A8、S100A9和CCL2的mRNA表达和血清S100A8、S100A8/A9水平,影响炎症反应的扩大和炎症细胞的募集,从而减轻CCl4诱导的急性肝损伤。2.斯米孜·欧提中的 oleraciamide B、N-trans-hibiscusamide 对指定靶点S100A8/A9具有较低毒性和较好药理活性,这些化合物有望在对抗炎症性疾病中发挥优势作用。

张丛[8](2020)在《线粒体自噬调控的NLRP3炎症小体活化在镉致鸡肝脏损伤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镉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环境和食品中的有毒重金属污染物,给人和动物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肝脏是镉毒性侵害的主要靶器官,但目前关于镉暴露诱导禽类肝脏损伤的确切机制尚无定论。本论文从体内与体外两个方面探究镉致鸡肝毒性损伤的分子机理。体内试验部分以200羽1日龄雄性海兰白鸡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50羽/组),分别饲喂90 d的0 mg/kg(Control组)、35 mg/kg(L-Cd组)、70 mg/kg(M-Cd组)和140 mg/kg(H-Cd组)镉处理饲料。观察肝脏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检测肝脏镉蓄积水平、矿物质元素含量、血清肝功能指标、肝脏解毒代谢功能、炎症反应相关因子、NLRP3炎症小体、线粒体损伤、线粒体自噬水平。体外试验部分以鸡肝癌细胞系(LMH细胞)为研究对象,在培养体系中加入0、0.5、1或2μM的Cd Cl2,培养24 h后,检测细胞活性、细胞形态、炎症反应相关因子、NLRP3炎症小体活化、线粒体损伤及线粒体自噬水平。随后在培养体系中添加线粒体自噬诱导剂CCCP进行干预染镉试验,检测细胞活性,NLRP3炎症小体活化、线粒体自噬水平等相关指标。研究结果如下:(1)体内试验结果:1)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Parkin和PINK1结构与功能,制备了特异性强、免疫亲和性高的兔抗鸡Parkin和PINK1多克隆抗体,建立针对鸡肝细胞线粒体自噬相关的检测技术平台。2)镉暴露导致鸡体重增长缓慢,鸡冠大小、胫骨长度、肝重量显着降低;肝细胞排列紊乱,Kupffer细胞增多,细胞核溶解、破碎,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嵴结构消失;肝功能(AST、ALT、GGT、IBIL和TP)损伤,肝脏组织中氧化产物(MDA和H2O2)含量增加,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抗氧化酶活性(CAT、POD、T-SOD、Mn-SOD和Cu Zn-SOD)降低,表明镉暴露引起肝脏结构与功能改变,氧化应激发生,进而呈现显着的肝脏毒性作用。3)镉暴露增加肝组织中镉蓄积量及Be、Ba、Na、V、Cr、Fe、Co含量,降低Ca、Ag、Cu、Zn、Mn、Se含量;抑制外源敏感性核受体(AHR、CAR和PXR)应答反应,导致CYP450酶系紊乱;35 mg/kg镉暴露激活Nrf2介导的Ⅱ相解毒酶,140 mg/kg镉暴露抑制Nrf2信号通路应答;降低P-GP和MRP1转录水平,表明镉暴露通过抑制核受体应答,导致CYP450酶系稳态失衡,抑制Ⅱ、Ⅲ相解毒代谢反应,减少镉的排出,导致镉蓄积于肝脏,扰乱肝脏组织中元素稳态,加剧镉的肝毒性效应。4)镉暴露导致肝脏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增加门管区纤维化水平,增加血清、肝脏促炎因子(TNF-α、IL-1β和IL-18)含量,降低抗炎因子(IL-10)含量,促进肝脏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及其下游因子(Caspase1、IL-1β和IL-18)的表达,表明镉暴露可通过活化NLRP3炎症小体诱导肝脏炎症反应,引起肝脏炎性损伤。5)镉暴露导致线粒体结构损伤,线粒体膜电位下降,mt DNA拷贝数下降;线粒体生物发生和线粒体融合相关调控因子(SIRT1、PGC-1α、NRF1、TAFM、Mfn1、Mfn2)表达降低,线粒体分裂和线粒体自噬相关调控因子(MFF、Fis1、PINK1、Parkin、LC3、ATG3、ATG5、ATG9、Beclin-1)表达升高,表明镉暴露可损伤线粒体结构,干扰线粒体生物发生和动力学平衡,诱导肝脏发生线粒体自噬。(2)体内试验结果:1)镉暴露抑制LMH细胞活性,促进NLRP3炎症小体活化和炎性因子释放,导致细胞炎性损伤;同时,镉暴露损伤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引发线粒体自噬,但随镉剂量增加,线粒体自噬活性有所下降,表明线粒体自噬和NLRP3炎症小体活化在镉致LMH细胞炎性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2)CCCP干预线粒体自噬反应后,抑制镉诱导的LMH细胞NLRP3炎症小体活化、炎性因子释放和细胞活性降低,表明线粒体自噬可调控NLRP3炎症小体活化,缓解镉诱导的肝细胞毒性。综上所述,镉暴露可破坏肝脏元素稳态,抑制肝脏解毒代谢功能,引起肝脏氧化应激,活化NLRP3炎症小体,导致肝细胞炎性损伤;同时,镉暴露可引起肝细胞线粒体损伤和线粒体自噬;增加线粒体自噬水平可抑制肝细胞中NLRP3炎症小体活化,缓解镉诱导的肝细胞炎性损伤。本研究证实线粒体自噬通过清除受损的线粒体,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缓解镉诱导的肝脏炎性损伤。

王晨晓[9](2020)在《基于高内涵分析技术的绒毛诃子肝毒性及毒性物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诃子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或绒毛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var.tomentella Kurt.)的干燥成熟果实,是藏药、蒙药等民族药的常用药。诃子味苦、酸、涩,性平,有涩肠止泻、敛肺止咳、利咽降火的功效。由于诃子的药理学作用广泛,在医疗与食品开发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对市场的前期调研,发现当前藏药标准体系建设相对比较滞后,诃子药源较为复杂,其基源植物绒毛诃子在目前市场流通占比较大。关于诃子的药理学研究较多,对于毒理学报道较少,为了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本课题第一部分通过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与蓄积毒性实验确定绒毛诃子水煎液的毒性及其毒性靶器官,通过对不同啮齿类动物的重复给药毒性实验,确定绒毛诃子水煎液在不同给药剂量下,对大鼠、小鼠的毒性反应。通过前期系统的动物毒理学实验,评价绒毛诃子的毒性。高内涵筛选分析技术拥有自动定量的细胞成像系统,由荧光试剂标记特定的靶点,可以优化成像方案和进行复杂的数据分析,是一种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高通量的筛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中药的活性成分筛选及药物毒性的筛选。本课题第二部分利用荧光染液对相应靶点进行特异性染色,用高内涵细胞成像分析平台和DILI Assay Template联合考察绒毛诃子中10个化合物对HepG2和L02细胞的毒性作用。通过检测细胞数目、DNA 含量、活性氧簇含量(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的改变、谷胱甘肽(L-glutathione,GSH)水平等 5 个指标,建立了高内涵肝毒性筛选方法,可以筛选出待测化合物对细胞形态、复制、周期、转录、翻译、凋亡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判断化合物致肝毒性风险。本文主要从两部分来探讨绒毛诃子的肝毒性及其物质基础,第一部分通过不同剂量、不同给药时间对不同啮齿类动物的毒理实验,确定绒毛诃子的毒性及其毒性靶器官。第二部分采用高内涵筛选技术结合高效液相的方法初探绒毛诃子的毒性物质基础。第一部分确定绒毛诃子的肝毒性1.绒毛诃子的小鼠急性毒性实验通过急性毒性实验确定绒毛诃子的毒性及毒性靶器官。采用14天急性毒性经典实验方法,单次给药后,观察记录实验期间小鼠的体质量变化、生理状态变化以及死亡情况,测其生化指标和肝肾脏器系数,计算其半数致死量。绒毛诃子水煎液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18.93 g/kg,是70kg人最大日用量的147.8倍。高剂量组小鼠临床表现异常,出现腹泻、水样下痢,在给药12h后开始出现死亡,集中死亡的时间在24h-72h之间。结合病理切片和血清生化结果综合来看,实验组中的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otransferase,ALT)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transaminase,AST)等血清生化结果异常升高,肝细胞肿胀,细胞核增大,胞浆疏松淡染等,表明肝脏出现损伤,推测绒毛诃子的急性毒性实验的毒性靶器官为肝脏。2.绒毛诃子的小鼠蓄积毒性实验通过经典的20天蓄积毒性实验方法,确定绒毛诃子蓄积实验的毒性特点及其毒性靶器官,为慢性毒性实验与其他毒性实验提供参考。蓄积毒性实验得出,绒毛诃子水提物的蓄积系数K>5,为轻度蓄积。在给药后的第二阶段后,小鼠背毛凌乱,腹泻,呆卧少动,雄性小鼠的体质量增长与对照组相比,增长缓慢,有显着性差异。在给药后第四阶段,小鼠出现死亡,存活小鼠进食量减少,活动减少,部分出现腹部轻微鼓胀现象。结合血清生化和病理切片结果,表明绒毛诃子蓄积毒性实验的毒性靶器官为肝脏,与急性毒性实验结果相一致。3.绒毛诃子的小鼠28天重复给药实验通过对小鼠的28天重复给药实验,预测绒毛诃子在小鼠重复给药过程中引起的临床不良反应及判断药物的安全性和毒性靶器官。实验组小鼠分别灌胃绒毛诃子水煎液,高剂量组15 g/kg,中剂量组7.5 g/kg,低剂量组1.5 g/kg,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4天为一个阶段进行一次取材。在连续给药第四天后,小鼠出现死亡,中剂量组的小鼠死亡数量最多,高剂量组死亡数其次。对存活小鼠进行解剖,结合脏器系数和血清生化结果,推测肝脏为其毒性靶器官,与急毒和蓄积毒性实验结果相一致,表明绒毛诃子水煎液对小鼠具有肝毒性。4.绒毛诃子的大鼠28天重复给药毒性实验本研究采用大鼠连续28天灌服绒毛诃子水煎液,而后设置两周恢复期,观察绒毛诃子水煎液可能引起毒性反应的性质、程度、量效和时效关系及可逆性,确定绒毛诃子水煎液对大鼠的毒性及其毒性靶器官。在实验过程中,高剂量组18.9 g/kg、中剂量组9.5 g/kg、低剂量组1.9 g/kg等分别给予相应浓度的绒毛诃子水煎液,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在实验期间,第16天高剂量组雄性出现动物死亡,第18天中剂量组雌性出现死亡,此后未出现大鼠死亡。在重复给药第14天后,实验组的大鼠并未出现肝损伤。在重复给药第28天后,高中低三个剂量组的大鼠的ALT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差异,表明可能有肝损伤。在实验恢复期取材,高中低三个剂量组的大鼠生化指标无异常,表明绒毛诃子对大鼠的肝损伤可能有可逆性。第二部分 用高内涵分析技术初探绒毛诃子肝毒性物质基础1.绒毛诃子中的化合物对HepG2和L0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测定绒毛诃子中的没食子酸、苯甲酸、莽草酸、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诃里拉京、原儿茶素、鞣花酸、诃子次酸、诃子酸、诃子联苯酸对HepG2和L02细胞在不同孵育时间下的增殖抑制率。测定绒毛诃子中化合物在不同给药剂量和不同孵育时间下的吸光度值,计算出对不同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结果表明:没食子酸、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在给药浓度为200 μg/mL时,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为73.96%、93.77%,对L02细胞的抑制率为99.02%和98.98%。综合分析不同化合物对两个细胞系的增殖抑制率,排名前四位的有没食子酸、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诃子酸和诃子联苯酸,均对L02肝细胞和HepG2肝细胞有明显毒性作用,苯甲酸和莽草酸无明显细胞毒性作用。2.HCS技术筛选绒毛诃子对HepG2细胞的毒性作用成分采用高内涵分析技术,对化合物在不同给药剂量下对HepG2细胞的细胞数目、DNA含量、GSH降低水平、ROS含量和MMP改变的影响判断其是否超出其安全阈值范围,并对化合物进行肝毒性排序。在DILI Assay TemPlate排序中,排名前四位的为没食子酸、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诃子酸和诃子联苯酸,没食子酸对HepG2细胞的肝毒性最大,超过其阳性对照噻氯吡啶,30 μg/mL为没食子酸致肝损伤的临界浓度。结论为没食子酸致肝毒风险最高,而后由高到低依次为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诃子酸、诃子联苯酸、诃里拉京、鞣花酸、原儿茶素、苯甲酸、诃子次酸、莽草酸。3.HCS技术筛选绒毛诃子对L02细胞的毒性作用成分通过高内涵筛选技术分析绒毛诃子中的化合物对L02细胞的毒性作用,并初步探讨毒性化合物的损伤机制。实验结果表明,毒性预测风险排名前五位的为没食子酸、诃子联苯酸、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诃子酸、诃里拉京,与HepG2细胞的筛选结果相一致。没食子酸对L02细胞的肝毒性最大,当给药浓度>10μg/mL时,细胞数目、DNA含量、GSH降低水平、ROS含量和MMP改变等指标都超出其安全阈值。没食子酸致肝毒风险最高,而后由高到低依次为诃子联苯酸、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诃子酸、诃里拉京、鞣花酸、苯甲酸、原儿茶素、诃子次酸、莽草酸。4.HPLC检测绒毛诃子中的毒性成分含量用高效液相双波长法建立测定绒毛诃子中诃子次酸、没食子酸、诃里拉京、诃子联苯酸、诃子酸、原儿茶酸等化合物的含量的方法并做方法学考察。绒毛诃子中诃子次酸含量最高,可达38.21 mg/g,没食子酸含量次之,为10.74 mg/g,诃里拉京含量为9.76 mg/g。将测得的成分含量与HCS技术筛选的绒毛诃子中化合物的毒性排序对比,推测没食子酸和诃里拉京为绒毛诃子致肝毒性的物质基础。

李永盛[10](2020)在《枸杞多糖对化学性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枸杞多糖(LBPs)对乙醇和抗结核药物诱导的化学性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为外源性化学物的肝毒性防护和LBPs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及理论依据。方法:1.LBPs对乙醇和抗结核药物诱导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选用人正常肝细胞(L-02细胞)进行实验。采用MTT法考察LBPs对L-02细胞活力的影响,筛选乙醇和抗结核药物损伤浓度以建立两种化学性肝细胞损伤模型。设立对照组、乙醇损伤组、LBPs保护组和水飞蓟素阳性对照组用于研究LBPs对乙醇诱导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设立对照组、异烟肼(INH)+利福平(RFP)损伤组、LBPs保护组和水飞蓟素阳性对照组用于研究LBPs对抗结核药物诱导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1)MTT法测定各组L-02细胞活力,选用细胞活力最高的分子量范围LBPs用于后续研究;(2)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L-02细胞培养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的活力。2.LBPs对乙醇和抗结核药物诱导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1)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法测定各组L-02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2)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L-02细胞裂解液中过氧化氢酶(CAT)、总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和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含量;(3)AnnexinV-FITC/PI双染法测定各组L-02细胞凋亡率;(4)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L-02细胞裂解液中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包括Nrf2信号通路中Nrf2、HO-1、NQO1、GCLC,JNK信号通路中 JNK、p-JNK,线粒体凋亡通路中 Bcl-2、Bax、cyt c、caspase-9、caspase-3等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LBPs3对乙醇和抗结核药物诱导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LBPs在0~200μg/mL间对L-02细胞增殖无抑制或促进作用。以5%乙醇损伤L-02细胞4 h建立乙醇诱导肝细胞损伤模型。(1)不同浓度LBPs3组的细胞活力均高于其他LBPs组,选取12.5、25、100μg/mLLBPs3(低、中、高LBPs3组)研究其对乙醇诱导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2)中、高LBPs3组细胞培养液中ALT、AST、LDH活力较乙醇损伤组降低(P<0.05)。以100+200μg/mL INH+RFP合用损伤L-02细胞24 h建立抗结核药物诱导肝细胞损伤模型。(1)不同浓度LBPs3组的细胞活力均高于其他LBPs组,选取12.5、25、50μg/mL LBPs3(低、中、高LBPs3组)研究其对抗结核药物诱导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2)低、中、高LBPs3组细胞培养液中ALT、AST、LDH活力较INH+RFP损伤组降低(P<0.05)。2.LBPs3对乙醇和抗结核药物诱导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LBPs3对乙醇诱导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与乙醇损伤组相比:(1)中、高LBPs3组细胞内ROS水平降低(P<0.05);(2)低、中、高LBPs3组CAT、SOD和GSH-Px活力升高,中、高LBPs3组GSH含量升高,中、高LBPs3组MDA含量降低(P<0.05);(3)低、中、高LBPs3组Nrf2蛋白核转位水平和HO-1、NQO1、GCLC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4)低、中、高LBPs3组细胞凋亡率下降(P<0.05);(5)中、高LBPs3组JNK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中、高LBPs3组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低、中、高LBPs3组Bax、cyt c和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中、高LBPs3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低、中、高LBPs3组Bcl-2/Bax比值升高(P<0.05)。LBPs3对抗结核药物诱导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与INH+RFP损伤组相比:(1)低、中、高LBPs3组细胞内ROS水平降低(P<0.05);(2)中、高LBPs3组的CAT、SOD活力和GSH含量升高,低、中、高LBPs3组的GSH-Px活力升高,低、中、高LBPs3组的MDA含量降低(P<0.05);(3)低、中、高LBPs3组Nrf2蛋白核转位水平和HO-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高LBPs3组NQO1、GCLC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4)低、中、高LBPs3组细胞凋亡率下降(P<0.05);(5)低、中、高LBPs3组JNK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低、中、高LBPs3组Bax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中、高LBPs3组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低、中、高LBPs3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和Bcl-2/Bax比值升高(P<0.05)。结论:(1)LBPs3对乙醇和抗结核药物诱导的化学性肝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2)LBPs3可通过抑制乙醇和抗结核药物诱导的肝细胞氧化应激、激活Nrf2信号通路、抑制JNK通路和线粒体介导的肝细胞凋亡而发挥其保护作用。

二、磷,砷,四氯化碳肝损伤线粒体和微粒体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改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磷,砷,四氯化碳肝损伤线粒体和微粒体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改变(论文提纲范文)

(1)芍药苷对酒精所致小鼠胚胎发育损伤的修复作用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女性饮酒的现状及其危害
    1.2 酒精与胚胎发育的关系
        1.2.1 酒精的代谢过程及机制
        1.2.2 酒精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1.3 芍药苷
        1.3.1 芍药苷的药理作用
        1.3.1.1 抗氧化作用
        1.3.1.2 抗肿瘤作用
        1.3.1.3 抗抑郁作用
        1.3.1.4 保护肝脏
        1.3.1.5 其他
        1.3.2 芍药苷具有治疗酒精对胚胎发育所引起的损伤作用的潜力
        1.3.3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试剂
        2.1.4 本实验所用的相关引物
    2.2 实验方法
        2.2.1 小鼠MII卵收集、体外受精及胚胎的体外培养
        2.2.2 ROS检测
        2.2.3 定量PCR实验
        2.2.4 免疫荧光
        2.2.5 Edu细胞增殖检测实验
    2.3 数据统计分析处理
第3章 实验结果
    3.1 体外受精及胚胎体外培养的结果
    3.2 各组体外胚胎发育速率
    3.3 胚胎ROS检测
    3.4 定量PCR结果
    3.5 囊胚免疫荧光
    3.6 Edu细胞增殖实验
第4章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致谢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着作情况

(2)围产期奶牛亚临床酮病的临床特征及甘草酸单铵盐的预防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及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奶牛围产期代谢紊乱的研究进展
        1.1 奶牛围产期
        1.2 奶牛围产期能量代谢特点
        1.3 奶牛围产期氧化应激与炎症
        1.4 奶牛围产期亚临床酮病的危害
        1.5 改善围产期奶牛健康状况的措施
    第二章 甘草酸的作用
        2.1 甘草酸对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
        2.2 甘草酸对肝脏氧化应激的影响
        2.3 甘草酸对肝脏炎症和免疫调节的影响
        2.4 甘草酸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2.5 甘草酸对肝脏的抗病毒作用
        2.6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第一章 亚临床酮病对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动物和药品
        1.2 试验日粮与饲养管理
        2 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体况评分变化的记录
        2.3 奶牛泌乳量和乳成分的测定
        2.4 奶牛产后常见疾病发病记录
        2.5 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
        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
        3.1 围产期奶牛亚临床酮病的发病特征
        3.2 奶牛产后体况评分的变化
        3.3 奶牛泌乳量和乳成分的特征
        3.4 奶牛血清脂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
        3.5 奶牛血清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
        3.6 奶牛血清蛋白指标的变化
        3.7 奶牛血清肾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
        3.8 血清中Ca、P含量的变化
        3.9 SCK奶牛血清糖代谢相关激素水平的变化
        3.10 SCK奶牛血清抗氧化相关指标的变化
        3.11 SCK奶牛血清炎症相关指标的变化
        3.12 SCK奶牛血清免疫蛋白相关指标的变化
        4 讨论
        4.1 围产期奶牛亚临床酮病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4.2 SCK对围产期奶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5 小结
    第二章 甘草酸单铵盐对体外奶牛肝细胞脂肪变性的保护作用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动物、仪器及试剂
        1.2 主要试剂的配制方法
        2 方法
        2.1 犊牛原代肝细胞的分离培养与形态观察
        2.2 油酸钠诱导体外奶牛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的建立
        2.3 肝细胞的分组与处理
        2.4 MAG对肝细胞中脂肪沉积的影响
        2.5 DAPI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的变化
        2.6 CCK-8法检测肝细胞增殖活性
        2.7 微量法检测培养液中ALT、AST活性
        2.8 肝细胞和培养液中氧化抗氧化指标的检测
        2.9 荧光定量PCR检测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
        2.10 肝细胞蛋白质样品的提取
        2.11 蛋白浓度测定及Western-blotting分析
        2.12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犊牛原代肝细胞的培养
        3.2 油酸钠诱导体外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的建立
        3.3 MAG对油酸钠诱导肝细胞内脂肪沉积的影响
        3.4 MAG对油酸钠诱导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3.5 MAG对肝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3.6 MAG对肝细胞培养上清中ALT、AST活性的影响
        3.7 MAG对油酸钠诱导奶牛肝细胞氧化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8 MAG对肝细胞脂代谢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3.9 MAG对肝细胞炎症相关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3.10 MAG对肝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4 讨论
        4.1 MAG对油酸钠诱导肝细胞脂肪沉积的影响
        4.2 MAG对油酸钠诱导肝细胞脂肪变性氧化应激的影响
        4.3 MAG对油酸钠诱导肝细胞脂肪变性炎症相关基因转录与蛋白表达的影响
        4.4 MAG对油酸钠诱导肝细胞脂肪变性凋亡相关基因转录与蛋白表达的影响
        5 小结
    第三章 甘草酸单铵盐对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日粮与饲养管理
        2 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体况评分变化的记录
        2.3 奶牛泌乳量和乳成分的测定
        2.4 奶牛产后常见疾病发病记录
        2.5 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
        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
        3.1 MAG对体况评分的影响
        3.2 MAG对泌乳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3.3 MAG对产后常见疾病发病率的影响
        3.4 MAG对脂肪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
        3.5 MAG对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
        3.6 MAG对肝脏合成相关蛋白水平的影响
        3.7 MAG对肾功能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
        3.8 MAG对血清Ca和P水平的影响
        3.9 MAG对血清糖代谢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
        3.10 MAG对血清抗氧化相关指标的影响
        3.11 MAG对血清炎症相关指标的影响
        3.12 MAG对血清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
        4 讨论
        4.1 MAG对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4.2 MAG对奶牛脂肪代谢的影响
        4.3 MAG对奶牛肝功能的影响
        4.4 MAG对奶牛肾功能生化指标的影响
        4.5 MAG对奶牛血清Ca和P含量影响
        4.6 MAG对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
        4.7 MAG对牛氧化应激和炎症的影响
        4.8 MAG对能量代谢相关激素的影响
        5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重楼皂苷Ⅰ、Ⅱ、Ⅶ的毒性评价及重楼皂苷Ⅰ的肝毒性机制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重楼的药效成分、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研究现状
        1 药效成分
        2 药理作用
        3 不良反应研究现状
        4 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药药源性肝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1 CYP代谢
        2 线粒体稳态
        3 氧化损伤
        4 细胞凋亡
        5 胆汁淤积
        6 Ca~(2+)浓度平衡破坏
        7 免疫激活介导的炎症因子释放
        8 特异反应
        9 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前言
技术路线图
第一章 重楼皂苷Ⅰ、Ⅱ、Ⅶ的体内外毒性评价
    第一节 重楼皂苷Ⅰ、Ⅱ、Ⅶ的细胞毒性实验
        1 概述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第二节 模式生物-斑马鱼评价重楼皂苷Ⅰ、Ⅱ、Ⅶ的毒性
        1 概述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第三节 重楼皂苷Ⅰ的小鼠毒性实验研究
        1 概述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第四节 小结与讨论
        1 重楼皂苷Ⅰ、Ⅱ、Ⅶ的细胞毒性实验
        2 模式生物-斑马鱼评价重楼皂苷Ⅰ、Ⅱ、Ⅶ的毒性
        3 重楼皂苷Ⅰ的小鼠毒性实验研究
    本章总结与讨论
第二章 重楼皂苷Ⅰ的细胞毒性机制研究
    第一节 肝细胞毒性机制研究
        1 概述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第二节 心血管细胞毒性机制研究
        1 概述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第三节 小结与讨论
        1 肝细胞毒性机制研究
        2 心血管毒性机制研究
    本章总结
第三章 基于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探索重楼皂苷Ⅰ的体内肝毒性机制
    第一节 TMT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
        1 概述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5 生物信息分析
        6 机制分析
        7 PPI网络
        8 潜在生物标志物
    第二节 Q300靶向代谢组学
        1 概述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5 通路富集
        6 通路分析
        7 潜在生物标志物
    第三节 小结与讨论
        1 TMT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
        2 Q300靶向代谢组学
        3 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关联分析
    第四节 重楼皂苷Ⅰ肝毒性机制验证
        1 动物组织Western blot验证
        2 斑马鱼qPCR实验验证
        3 小结与讨论
结语
    1 重楼皂苷Ⅰ、Ⅱ、Ⅶ的体内外毒性评价
    2 重楼皂苷Ⅰ的细胞毒性机制研究
    3 重楼卓苷Ⅰ的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
    4 重楼皂苷Ⅰ肝毒性机制推测与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水曲柳和鸡桑根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梣属植物概况
    1.2 梣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1.2.1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
        1.2.2 苯乙醇苷类化合物
        1.2.3 香豆素类化合物
        1.2.4 木脂素类化合物
        1.2.5 黄酮类化合物
        1.2.6 酚酸类化合物
        1.2.7 三萜类化合物
        1.2.8 其它化合物
    1.3 梣属植物药理及生物活性研究概况
        1.3.1 抗氧化活性
        1.3.2 抗癌活性
        1.3.3 抗炎活性
        1.3.4 神经保护活性
        1.3.5 降压活性
        1.3.6 抗菌活性
        1.3.7 抗衰老活性
        1.3.8 抗弓形虫活性
        1.3.9 抗真菌活性
        1.3.10 抗疟疾活性
        1.3.11 其它活性
    1.4 桑属植物研究概况
    1.5 鸡桑根化学成分研究基础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1.7 主要研究内容
        1.7.1 水曲柳种子、叶子化学成分研究
        1.7.2 水曲柳种子单体化合物活性评价
        1.7.3 水曲柳种子抗肥胖活性研究
        1.7.4 水曲柳种子抗糖尿病活性研究
        1.7.5 水曲柳种子活性提取物分析方法研究
        1.7.6 鸡桑根化合物酶抑制活性、抗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1.7.7 鸡桑根及其黄酮类化合物对化学性肝损伤的辅助保护作用研究
第二章 水曲柳种子、叶子化学成分研究
    2.1 概述
    2.2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2.2.1 植物材料
        2.2.2 实验试剂
        2.2.3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水曲柳种子的提取和分离
        2.3.2 水曲柳叶子的提取和分离
        2.3.3 水曲柳种子DCM–1组分GC–MS分析
    2.4 水曲柳种子化学成分研究结果
        2.4.1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结构鉴定
        2.4.2 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结构鉴定
        2.4.3 香豆素和木脂素类化合物结构鉴定
        2.4.4 三萜和甾体类化合物结构鉴定
        2.4.5 简单酚酸类化合物结构鉴定
        2.4.6 脂肪酸内酯类化合物结构鉴定
        2.4.7 黄酮及其苷类化合物结构鉴定
        2.4.8 其它类化合物结构鉴定
        2.4.9 水曲柳种子DCM–1组分GC-MS分析结果
    2.5 水曲柳叶子化学成分研究结果
        2.5.1 香豆素类化合物结构鉴定
        2.5.2 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结构鉴定
        2.5.3 黄酮及其苷类化合物结构鉴定
        2.5.4 酚酸类化合物结构鉴定
        2.5.5 三萜及甾体类化合物结构鉴定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曲柳种子HPLC-DAD分析方法研究
    3.1 概述
    3.2 实验试剂、仪器、分析标准品
    3.3 实验方法
        3.3.1 HPLC-DAD分析方法
        3.3.2 供试样品溶液制备
        3.3.3 标准品溶液制备
        3.3.4 定性和定量
        3.3.5 方法学验证
    3.4 结果与讨论
        3.4.1 标准曲线及其线性
        3.4.2 日内和日间精密度
        3.4.3 重复性和稳定性
        3.4.4 加样回收率
        3.4.5 定量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曲柳种子单体化合物活性筛选
    4.1 概述
    4.2 实验试剂、仪器耗材、筛选化合物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仪器及耗材
        4.2.3 筛选的化合物
    4.3 实验方法
        4.3.1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4.3.2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4.3.3 酪氨酸酶抑制活性
        4.3.4 胰脂肪酶抑制活性
    4.4 结果与讨论
        4.4.1 酶活性筛选结果
        4.4.2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构效关系初步讨论
        4.4.3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构效关系初步讨论
        4.4.4 酪氨酸酶抑制活性构效关系初步讨论
        4.4.5 胰脂肪酶抑制活性构效关系初步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曲柳种子抗肥胖活性研究
    5.1 概述
    5.2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5.2.1 实验材料、试剂
        5.2.2 实验仪器
    5.3 水曲柳种子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的影响
        5.3.1 实验动物
        5.3.2 模型建立
        5.3.3 实验设计
        5.3.4 检测指标
        5.3.5 组织病理学检查
        5.3.6 小鼠肠道菌群16S r RNA基因测序及统计分析
        5.3.7 统计分析
    5.4 水曲柳种子对HepG2 细胞脂质堆积作用的影响
        5.4.1 细胞株
        5.4.2 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5.4.3 油红O染色实验
        5.4.4 HepG2 细胞中TG和TC的测定
    5.5 结果与讨论
        5.5.1 水曲柳种子对肥胖小鼠体重的影响
        5.5.2 水曲柳种子对肥胖小鼠血清及肝脏中血脂指标的影响
        5.5.3 水曲柳种子对肥胖小鼠脂质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5.5.4 水曲柳种子对肥胖小鼠肝脏Apo A5、PPAR-α、SREBP-1c和 LXR-α蛋白的影响
        5.5.5 水曲柳种子对肥胖小鼠肝功能、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5.5.6 小鼠肝脏及脂肪组织病理学观察
        5.5.7 水曲柳种子对肥胖小鼠肾功能的影响
        5.5.8 水曲柳种子对小鼠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5.5.9 水曲柳种子对HepG2 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5.5.10 水曲柳种子对HepG2 细胞形态的影响
        5.5.11 水曲柳种子对HepG2 细胞中TG和TC含量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水曲柳种子抗糖尿病活性研究
    6.1 概述
    6.2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6.2.1 实验材料、试剂
        6.2.2 实验仪器
    6.3 水曲柳种子对高脂饮食/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小鼠的影响
        6.3.1 实验动物
        6.3.2 模型建立
        6.3.3 实验设计
        6.3.4 小鼠体重和血糖的测定
        6.3.5 葡萄糖耐量测定
        6.3.6 胰岛素耐量测定
        6.3.7 检测指标
        6.3.8 组织病理学检查
        6.3.9 小鼠肠道菌群16S rRNA基因测序及统计分析
        6.3.10 统计分析
    6.4 水曲柳种子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对L02 细胞葡萄糖消耗作用的影响
        6.4.1 细胞株
        6.4.2 L02 细胞葡萄糖消耗的测定
    6.5 结果与讨论
        6.5.1 水曲柳种子对糖尿病小鼠体重的影响
        6.5.2 水曲柳种子对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的影响
        6.5.3 水曲柳种子对糖尿病小鼠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的影响
        6.5.4 水曲柳种子对糖尿病小鼠血清胰岛素的影响
        6.5.5 水曲柳种子对糖尿病小鼠血脂的影响
        6.5.6 水曲柳种子对糖尿病小鼠肝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6.5.7 水曲柳种子对糖尿病小鼠肾功能的影响
        6.5.8 小鼠肝脏及肾脏组织病理学检查
        6.5.9 水曲柳种子对小鼠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6.5.10 水曲柳种子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对L02细胞葡萄糖消耗作用的影响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鸡桑根单体化合物生物活性研究
    7.1 概述
    7.2 实验试剂、仪器耗材、筛选化合物
        7.2.1 实验试剂
        7.2.2 实验仪器及耗材
        7.2.3 筛选的化合物
    7.3 实验方法
        7.3.1 鸡桑根化合物酶抑制活性实验
        7.3.2 鸡桑根抗癌活性实验
    7.4 鸡桑根化合物酶抑制活性筛选结果与讨论
        7.4.1 鸡桑根化合物酶抑制活性筛选结果
        7.4.2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构效关系初步讨论
        7.4.3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构效关系初步讨论
        7.4.4 酪氨酸酶抑制活性构效关系初步讨论
    7.5 鸡桑根黄酮对肺癌A549细胞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结果与讨论
        7.5.1 鸡桑根黄酮对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
        7.5.2 鸡桑根黄酮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A549细胞凋亡
        7.5.3 鸡桑根黄酮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介导A549细胞自噬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鸡桑根对化学性肝损伤的辅助保护作用研究
    8.1 概述
    8.2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8.2.1 实验材料
        8.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8.3 实验方法
        8.3.1 鸡桑根提取物中活性黄酮类分析方法建立
        8.3.2 体内动物实验
        8.3.3 体外细胞实验
    8.4 鸡桑根提取物中活性黄酮类分析方法建立结果与讨论
        8.4.1 标准曲线及其线性
        8.4.2 日内和日间精密度
        8.4.3 重复性和稳定性
        8.4.4 加样回收率
        8.4.5 定量结果
    8.5 鸡桑根提取物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影响
        8.5.1 鸡桑根提取物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8.5.2 鸡桑根提取物对小鼠肝匀浆中MDA、GSH和TG的影响
        8.5.3 鸡桑根提取物对小鼠血清中ALT和AST的影响
        8.5.4 组织病理学检查
    8.6 鸡桑根提取物中黄酮化合物对CCl_4诱导HepG2细胞损伤的影响
    8.7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1.发表学术论文
    2.申请(授权)专利
致谢
作者简介
    1.基本情况
    2.教育背景
    3.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其它奖励

(5)姜黄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抗肿瘤作用
    1.1 姜黄素的抗肿瘤活性
    1.2 姜黄中非姜黄素成分的抗癌活性
2 解毒作用
    2.1姜黄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2.2姜黄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2.3 姜黄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2.4 姜黄对肺的保护作用
    2.5 姜黄对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
3 抗炎、镇痛作用
    3.1 姜黄素的镇痛、抗炎作用
    3.2 姜黄无油水提物(oil-free aqueous extract,COFAE)的抗炎作用
4 抗氧化作用
5 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作用
6 展望

(6)大蒜素和槲皮素对铅中毒鸡肝脏的保护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铅对动物肝脏影响的研究进展
        1 铅及铅的理化性质
        2 我国农业环境及农畜产品中铅污染的现状
        3 铅对动物的主要毒性作用
        4 铅对动物肝脏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5 铅对动物肝脏毒性机理的研究进展
        5.1 铅与肝脏氧化损伤
        5.2 铅与肝细胞凋亡
        6 铅动物肝脏毒性解毒及其解毒机理研究进展
    第二章 大蒜素与槲皮素药理作用及其在养鸡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 大蒜素的研究进展
        1.1 大蒜素的来源及其理化特性
        1.2 大蒜素在机体内的代谢和分布
        1.3 大蒜素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1.4 大蒜素在养鸡生产中的应用
        2 槲皮素的研究进展
        2.1 槲皮素的来源及其理化特性
        2.2 槲皮素在机体内的代谢和分布
        2.3 槲皮素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2.4 槲皮素在养鸡生产中的应用
        3 大蒜素与槲皮素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第一章 铅对鸡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大蒜素、槲皮素的保护效应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动物分组与处理
        2.2 血液相关指标检测
        2.3 血铅检测
        2.4 脏器指数测定
        2.5 肝组织中铅的测定
        2.6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铅对鸡体重的影响及大蒜素、槲皮素单独或联合的保护效应
        3.2 铅对鸡血液相关指标的影响及大蒜素、槲皮素单独或联合的保护效应
        3.3 铅对鸡血清学指标的影响及大蒜素、槲皮素单独或联合的保护效应
        3.4 铅对鸡脏器指数的影响及大蒜素、槲皮素单独或联合的保护效应
        3.5 铅中毒鸡血清和肝脏中的铅浓度及大蒜素、槲皮素单独或联合的效应
        4 讨论
    第二章 铅对鸡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及大蒜素、槲皮素的保护效应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动物分组与处理
        2.2 肝脏氧化指标的测定
        2.3 肝脏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铅对鸡肝脏抗氧化相关物质的影响及大蒜素、槲皮素单独或联合的保护效应
        3.2 铅对鸡肝脏微量元素的影响及大蒜素、槲皮素单独或联合的保护效应
        4 讨论
    第三章 铅对鸡肝脏的病理损伤及大蒜素、槲皮素的保护效应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动物分组与处理
        2.2 肝组织病理组织学观察
        2.3 肝组织超微结构观察
        3 结果
        3.1 铅对鸡肝脏组织的影响及大蒜素、槲皮素单独或联合的效应
        3.2 铅对鸡肝脏超微结构的影响及大蒜素、槲皮素单独或联合的保护效应
        4 讨论
    第四章 铅对鸡肝脏线粒体凋亡通路的影响及大蒜素槲皮素的保护效应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动物分组与处理
        2.2 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Bax蛋白表达
        2.3 qRT-PCR检测肝脏线粒体凋亡通路基因转录水平
        2.4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铅对鸡肝脏Bax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大蒜素、槲皮素单独或联合的保护效应
        3.2 铅对鸡肝脏细胞线粒体通路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及大蒜素、槲皮素单独或联合的保护效应
        4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维药斯米孜·欧提干预S100A8/A9表达调控抑制CCl4急性肝损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序言
第一章 维药斯米孜·欧提的肝保护作用研究
    1.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1 实验材料
        1.1.2 实验方法
    1.2 实验结果
        1.2.1 维药斯米孜·欧提对CCl_4诱导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1.2.2 维药斯米孜·欧提对CCl_4诱导急性肝损伤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1.3 讨论
第二章 维药斯米孜·欧提对四氯化碳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2 实验结果
        2.2.1 测序质量评估与基因数据分析结果
        2.2.2 差异表达基因功能注释及分类
        2.2.3 维药斯米孜·欧提对CCl_4急性肝损伤小鼠IL-17信号通路的影响
    2.3 讨论
第三章 维药斯米孜·欧提抗炎活性成分的计算机模拟分析研究
    3.1 实验方法
        3.1.1 配体的准备
        3.1.2 分子对接
        3.1.3 类药性筛选
        3.1.4 药物动力学和毒性研究
    3.2 实验结果
        3.2.1 斯米孜·欧提化合物与S100A8/A9的结合亲和力
        3.2.2 斯米孜·欧提化合物的类药性分析
        3.2.3 斯米孜·欧提中化合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毒性研究
    3.3 讨论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肝损伤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线粒体自噬调控的NLRP3炎症小体活化在镉致鸡肝脏损伤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镉的概述
        1.1.1 镉的应用现状
        1.1.2 镉的储量分布及污染现状
        1.1.3 镉的危害
    1.2 镉肝毒性的研究进展
        1.2.1 镉的肝脏毒性
        1.2.2 镉肝毒性的机理
    1.3 镉对肝脏炎症的影响
        1.3.1 NLRP3炎症小体的概述
        1.3.2 镉对肝脏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影响
    1.4 镉对肝脏线粒体的影响
        1.4.1 镉对肝脏线粒体结构的影响
        1.4.2 镉对肝脏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1.4.3 镉对肝脏线粒体自噬的影响
    1.5 线粒体自噬与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关系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 主要材料与试剂
    2.3 鸡Parkin和 PINK1 多克隆抗体制备
        2.3.1 鸡Parkin和 PINK1 生物信息学分析
        2.3.2 鸡Parkin和 PINK1 抗原多肽的制备
        2.3.3 鸡Parkin和 PINK1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2.3.4 鸡Parkin和 PINK1 多克隆抗体效价的检测
        2.3.5 鸡Parkin和 PINK1 多克隆抗体特异性的检测
    2.4 动物试验与检测方法
        2.4.1 动物分组及处理
        2.4.2 动物试验技术路线
        2.4.3 样品采集及处理
        2.4.4 试验动物临床症状观察
        2.4.5 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的检测
        2.4.6 肝脏形态学观察
        2.4.7 肝脏镉含量及元素稳态的检测
        2.4.8 肝脏解毒代谢功能的检测
        2.4.9 肝脏组织氧化与抗氧化水平的检测
        2.4.10 肝脏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检测
        2.4.11 肝脏线粒体自噬的检测
    2.5 细胞试验与检测方法
        2.5.1 LMH细胞的培养
        2.5.2 LMH细胞的处理
        2.5.3 细胞试验技术路线
        2.5.4 LMH细胞形态的观察
        2.5.5 LMH细胞活性的检测
        2.5.6 LMH细胞炎性因子释放的检测
        2.5.7 LMH细胞NLRP3 炎性小体相关蛋白的检测
        2.5.8 LMH细胞NLRP3 炎症小体相关基因的检测
        2.5.9 LMH细胞mtDNA拷贝数的检测
        2.5.10 LMH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检测
        2.5.11 LMH细胞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的检测
        2.5.12 LMH细胞线粒体自噬相关基因的检测
    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鸡Parkin和 PINK1 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多克隆抗体制备
        3.1.1 鸡Parkin和 PINK1 生物信息学分析
        3.1.2 鸡Parkin和 PINK1 多克隆抗体制备与鉴定
    3.2 镉致鸡肝脏毒性的检测结果
        3.2.1 临床症状的观察结果
        3.2.2 体重、鸡冠大小、胫骨长度的检测结果
        3.2.3 肝脏重量和脏器系数的检测结果
        3.2.4 肝功能的检测结果
        3.2.5 肝脏形态学的观察结果
        3.2.6 肝脏镉蓄积量和元素稳态的检测结果
        3.2.7 肝脏解毒代谢功能的检测结果
        3.2.8 肝脏氧化与抗氧化水平的检测结果
        3.2.9 镉致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检测结果
        3.2.10 镉致鸡肝脏线粒体自噬的检测结果
    3.3 镉致LMH细胞损伤的检测结果
        3.3.1 LMH细胞损伤的检测结果
        3.3.2 LMH细胞NLRP3 炎症小体活化的检测结果
        3.3.3 LMH细胞线粒体自噬的检测结果
    3.4 线粒体自噬干预后镉致LMH细胞毒性的检测结果
        3.4.1 CCCP的浓度的筛选
        3.4.2 线粒体自噬干预后镉暴露LMH细胞损伤的检测结果
        3.4.3 线粒体自噬干预后镉暴露LMH细胞NLRP3 炎症小体活化的检测结果
        3.4.4 线粒体自噬干预后镉暴露LMH细胞线粒体自噬的检测结果
4 讨论
    4.1 鸡PINK1和Parkin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与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4.1.1 鸡PINK1和Parkin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
        4.1.2 鸡PINK1和Parkin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4.2 镉暴露对鸡肝细胞毒性的影响
        4.2.1 镉暴露对鸡肝脏损伤的影响
        4.2.2 镉暴露对鸡肝脏元素稳态的影响
        4.2.3 镉对鸡肝脏解毒代谢功能的影响
        4.2.4 镉暴露对鸡肝脏氧化应激的影响
        4.2.5 镉暴露对LMH细胞损伤的影响
    4.3 镉暴露对鸡肝细胞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影响
        4.3.1 镉暴露对鸡肝细胞炎性损伤的影响
        4.3.2 镉暴露对鸡肝细胞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影响
    4.4 镉暴露对鸡肝细胞线粒体自噬的影响
        4.4.1 镉暴露对鸡肝细胞线粒体损伤的影响
        4.4.2 镉暴露对鸡肝细胞线粒体自噬的影响
    4.5 线粒体自噬对镉致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基于高内涵分析技术的绒毛诃子肝毒性及毒性物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1 诃子的化学成分及其现代药理学研究
        1.1 诃子中的化学成分
        1.2 诃子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2 中药致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2.1 肝损伤的分类
        2.2 中药的肝毒性物质分类
        2.3 中药致肝毒性的机制研究
        2.4 高内涵技术在药物肝毒性筛选的应用
前言
第一章 绒毛诃子水煎液的肝毒性研究
    第一节 绒毛诃子的小鼠急性毒性实验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绒毛诃子的小鼠蓄积毒性实验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三节 绒毛诃子的小鼠28天重复给药毒性实验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四节 绒毛诃子的大鼠28天重复给药毒性实验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一章 小结
第二章 绒毛诃子致肝毒性的物质基础研究
    第一节 绒毛诃子中化合物对HepG2和L02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用HCS技术筛选绒毛诃子对HepG2细胞的毒性作用成分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三节 用HCS技术筛选绒毛诃子对L02肝细胞的毒性作用成分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四节 用HPLC法检测绒毛诃子中毒性成分含量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二章 小结
结语与展望
    1 总结
    2 创新点
    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0)枸杞多糖对化学性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化学性肝损伤概述
    1.2 化学性肝损伤的机制
    1.3 枸杞多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枸杞多糖对化学性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枸杞多糖对化学性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
    3.1 材料、试剂与仪器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3.4 讨论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主要结论
    4.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磷,砷,四氯化碳肝损伤线粒体和微粒体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改变(论文参考文献)

  • [1]芍药苷对酒精所致小鼠胚胎发育损伤的修复作用探究[D]. 程梦迪. 阜阳师范大学, 2021(12)
  • [2]围产期奶牛亚临床酮病的临床特征及甘草酸单铵盐的预防效果[D]. 田超. 扬州大学, 2021
  • [3]重楼皂苷Ⅰ、Ⅱ、Ⅶ的毒性评价及重楼皂苷Ⅰ的肝毒性机制探究[D]. 王文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4]水曲柳和鸡桑根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 郭森. 西北大学, 2020
  • [5]姜黄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魏雨菲,于海川,刘雪玲,高琪,殷旭颖,尹航,吴娇.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20(10)
  • [6]大蒜素和槲皮素对铅中毒鸡肝脏的保护效应[D]. 朱启航. 扬州大学, 2020
  • [7]维药斯米孜·欧提干预S100A8/A9表达调控抑制CCl4急性肝损伤作用研究[D]. 周璐.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8]线粒体自噬调控的NLRP3炎症小体活化在镉致鸡肝脏损伤中的作用[D]. 张丛. 东北农业大学, 2020
  • [9]基于高内涵分析技术的绒毛诃子肝毒性及毒性物质研究[D]. 王晨晓.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枸杞多糖对化学性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李永盛. 兰州大学, 2020(12)

标签:;  ;  ;  ;  ;  

磷、砷和四氯化碳致肝损伤中线粒体和微粒体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