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传统医德的宗教背景——五论中国传统医德与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曹秀丽[1](2021)在《新时代医务工作者医德教育研究 ——以L省5所高校附属医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尹金红[2](2021)在《孙思邈医学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郭雅菲[3](2021)在《新时代大学生敬业观培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敬业”是中华民族推崇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敬业观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所从事行业的兴衰以及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从当前大学生敬业观的现状出发,探究对大学生的敬业观进行培育的路径,是新时代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分五部分对新时代大学生敬业观存在的问题及培育路径等进行了探讨。第一部分:绪论,说明了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方法、难点与创新点。第二部分:概述了新时代大学生敬业观的相关理论。阐述了新时代大学生敬业观的内涵及主要特征,并且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敬业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敬业思想、中国共产党人的敬业思想三个方面阐述了大学生敬业观的理论渊源。第三部分:阐述了新时代大学生敬业观培育的原则及主要内容。对大学生敬业观进行培育应坚持方向性与求实性、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敬业激励与约束相结合、敬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原则,并以职业规划与职业道德、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进取意识与工匠精神、创新精神与奉献精神等为培育的主要内容。第四部分:通过对新时代大学生敬业观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的敬业观存在着基础知识不牢固、从业情感较淡薄、从业初心难坚守、敬业实践较缺乏等问题,并从敬业理论教育不足、敬业氛围不浓厚、敬业机制不完善、敬业实践活动单一化四个方面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五部分:分析了新时代大学生敬业观培育的路径。在前文问题与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从加强敬业理论教育、营造良好敬业氛围、完善敬业相关机制、丰富敬业践行方式四个方面着手,以期改善大学生敬业观的现状,提升大学生敬业观培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与持续性。
李亚婧[4](2021)在《两宋佛医学文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牛冠朝,刘军强[5](2021)在《信与疑之间——民众对医生“反常”信任的实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任为良性医患关系之必需。本文呈现了民众对医生群体的"反常"信任:民众对医生总体信任度较高,但对其医术、医德缺乏信任。为何会存有这种信任度差别?本文发现:中国医生职业信任主要源于民众对国家医疗制度的认同;医术、医德对医生信任具有塑造作用,但制度信任对其塑造力具有强烈的替代作用;制度信任会促进民众对医生抽象层面和具体层面的信任反差。通过对职业与国家关系的讨论,本文有助于理解复杂医患关系的形成机制。
李志莹[6](2021)在《北京道观的中医药文化资源挖掘与利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姜荔雯[7](2021)在《新时代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研究》文中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然发生改变,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质量已成为其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个基本单元。尽管健康话题涉及领域较大,但是医疗卫生领域是其核心事业。医务人员是医疗卫生事业的从业者,是医疗卫生领域的核心角色,也是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向前发展、适应新时代变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使得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一线实践者。在新时代,我国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主要围绕“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救治理念展开,摒弃“以治病为中心”的救治理念,充分体现出当下的医疗服务中加大了对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质量的珍视和关爱。发生在2020年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事件,充分折射出了新时代医务人员应当坚持生命至上的人道主义精神、夜以继日的严谨敬业精神、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等职业道德,经此一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再次得以升华,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也必将因此随之深化,以致力于培养更多符合时代发展、社会需要、服务全体人民的新时代医务工作者。本文依照医学职业道德及其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规范内容、目前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式这一逻辑框架,分为四部分开展论述。第一部分重点阐释和辨析医学职业道德及其教育的基本内涵,并且对医学职业道德及其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外异同进行了剖析和梳理。第二部分重点探讨医学职业道德规范,以求体现出医学与社会关系的日益加深,以及时代变化、社会发展对医德的影响。第三部分主要分析新时代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及其教育的发展现状。第四部分重点针对当前新时代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矛盾现象和各类挑战,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提出相应对策。对策包括:充实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创新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方法;拓宽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途径三大层面,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合力推进我国新时代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迈上新台阶。
贾伊伶,唐宏川,江先文[8](2020)在《新时代重构医德规范体系的若干探讨》文中认为在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进程中,卫生健康事业呈现出不同以往的发展态势,医学职业伦理建设应当对此做出回应。重构新时代我国医德规范体系应坚持和谐的价值导向,批判继承中华传统医德思想与规范,学习借鉴西方优秀医德思想与规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贯彻到医德原则、基本医德规范、行为准则之中。医德规范体系的重构应由具有独立性、中立性和专门性特点的"医德规范建设委员会"进行。
程国斌[9](2020)在《中国古代医者应对瘟疫的职业行动与道德叙事》文中指出每一次的高危传染病疫情的暴发,都向医疗卫生界发起了道德挑战。通过研究清代江南瘟疫流行期间医者的职业活动,可以揭示出中国古代医者应对瘟疫难题的专业考虑、职业行动和道德叙事方式。作为一种职业角色,医者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并不存在必须去承担致命风险救治传染病人的伦理责任,而是拥有选择病人和回避风险的基本自由。但中国古代医者群体中长期存在的对士人君子之道德人格的自我期许,不仅会激励医者不计风险、酬劳地积极救治病人,更鼓励其在社会慈善救助和立言垂教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对这一点的澄清,对于今日在抗击传染病疫情背景下如何准确理解和继承中国传统医德具有重要的价值。
卢萍霞[10](2020)在《论生前预嘱制度》文中研究表明自上个世纪开始,医疗技术迅猛发展使人类生命大幅延长,同时也带来巨大争议。为回应人们医疗自主理念,生前预嘱随之产生。生前预嘱是个人在自己具有医疗决定能力时,针对未来临终状态所希望的拒绝或者获得何种医疗行为的预先决定。生前预嘱为患者在将来丧失意思能力时仍能主导自己的医疗事务提供了路径,体现了尊严死法理。作为一项对自我医疗事务的预先规划,生前预嘱与遗嘱、尊严死、安乐死、预先指示等概念既有联系,又存在显着差别。生前预嘱制度起源于美国,在发展过程中,生前预嘱制度曾陷入与国家对生命权保护义务相冲撞、与医学伦理相冲突、受到生活伦理观念阻滞,难以确认患者真实意愿等困境。尽管面临众多困境,生前预嘱制度的发展并未就此停滞不前,反而通过一系列司法和立法实践,明确其具有法律正当性和伦理正当性从而冲破困境,最终发展成为一项成熟的法律制度。该制度随人权观念的兴盛,开始波及欧洲、亚洲、澳洲等国家和地区,在世界范围内产生重大影响。我国港台地区通过不同方式赋予生前预嘱制度法律效力,我国大陆地区的生前预嘱尚处于探索阶段,仅存在理论探讨和民间实践,尚无法律层面的具体规定。我国老龄化现状严峻和医疗矛盾突出的情形都对生前预嘱制度提出需求,且我国法律法规中涉及患者知情同意权规定的条文为生前预嘱的立法提供可能。通过比较借鉴域外对生前预嘱制度的立法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从生前预嘱的成立、生效、变更和撤销、法律责任等四个方面设计我国生前预嘱制度的具体规则。
二、中国传统医德的宗教背景——五论中国传统医德与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传统医德的宗教背景——五论中国传统医德与文化(论文提纲范文)
(3)新时代大学生敬业观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难点与创新点 |
1.4.1 研究的难点 |
1.4.2 研究的创新点 |
2 新时代大学生敬业观的相关理论概述 |
2.1 新时代大学生敬业观的内涵及主要特征 |
2.1.1 新时代大学生敬业观的内涵 |
2.1.2 新时代大学生敬业观的主要特征 |
2.2 新时代大学生敬业观的理论渊源 |
2.2.1 马克思恩格斯的敬业思想 |
2.2.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敬业思想 |
2.2.3 中国共产党人的敬业思想 |
3 新时代大学生敬业观培育的原则及主要内容 |
3.1 大学生敬业观培育的原则 |
3.1.1 方向性原则与求实性原则 |
3.1.2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
3.1.3 敬业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
3.1.4 敬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
3.2 大学生敬业观培育的主要内容 |
3.2.1 职业规划与职业道德培育 |
3.2.2 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培育 |
3.2.3 进取意识与工匠精神培育 |
3.2.4 创新精神与奉献精神培育 |
4 新时代大学生敬业观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
4.1 大学生敬业观问卷调查概况 |
4.2 大学生敬业观存在的问题 |
4.2.1 学业放松化基础知识不牢固 |
4.2.2 无长远规划从业情感较淡薄 |
4.2.3 功利心过重从业初心难坚守 |
4.2.4 实践参与少敬业素质较缺乏 |
4.3 大学生敬业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3.1 敬业的理论教育尚不足 |
4.3.2 敬业的培育氛围待强化 |
4.3.3 敬业的相关机制不完善 |
4.3.4 敬业的实践活动单一化 |
5 新时代大学生敬业观培育的路径 |
5.1 加强敬业理论教育以深化大学生的敬业认知 |
5.1.1 发挥思政课程的关键作用 |
5.1.2 发挥课程思政的合力作用 |
5.1.3 以敬业专题讲座教育为补充 |
5.2 营造良好敬业氛围以强化大学生的敬业情感 |
5.2.1 家庭发挥敬业启蒙作用 |
5.2.2 敬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 |
5.2.3 借助媒体平台进行宣传 |
5.3 完善敬业相关机制以坚定大学生的敬业意志 |
5.3.1 完善高校大学生敬业评估机制 |
5.3.2 完善社会敬业保障与监督机制 |
5.3.3 完善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机制 |
5.4 丰富敬业践行方式以促使大学生的敬业行为常态化 |
5.4.1 开展多样的学校敬业实践活动 |
5.4.2 合理实施“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
5.4.3 以大学生的自觉实践行为为依归 |
6 结语 |
附录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敬业观及其培育现状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信与疑之间——民众对医生“反常”信任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
二、文献回顾 |
(一)民众对医生的信任:从非技术信任到技术信任 |
(二)度量及影响因素:作为实证变量的医生信任 |
(三)“直接塑造”:作为社会制度依附品的中国医生 |
三、数据、变量及模型 |
(一)数据来源 |
(二)变量 |
1.被解释变量 |
2.解释变量 |
(三)模型 |
四、实证分析 |
五、进一步分析 |
(一)“反常”信任的实证解析 |
1.“反常”信任的定义 |
2.“反常”信任的量化操作 |
3.“反常”信任实证解析 |
(二)具体信任对总体信任的塑造过程分析 |
(三)“制度塑造”结论可靠吗? |
六、结 论 |
(7)新时代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四 论文特色与创新点 |
第一章 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及其教育 |
第一节 道德与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 |
一 道德与职业道德 |
二 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概述 |
三 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的作用 |
第二节 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及其教育的发展历程 |
一 我国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及其教育的历史演变 |
二 国外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及其教育的历史演变 |
三 中外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及其教育之比较 |
第三节 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
一 有利于坚守医学崇高宗旨 |
二 有利于树立医学职业观念 |
三 有利于培养医学人文情操 |
四 有利于提升医学服务质量 |
第二章 新时代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
第一节 敬佑生命、心怀大爱 |
一 救死扶伤,生命至上 |
二 普同一等,尊重病患 |
第二节 精益求精、甘于奉献 |
一 至精至微,博极医源 |
二 淡泊名利,无私无畏 |
第三节 协同救治,全周期保障 |
一 通力合作,科学施治 |
二 预防为主,重视健康教育 |
第三章 新时代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的背景、现状与问题 |
第一节 当前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的背景 |
一 现代医学模式转变与“健康中国”战略等政策的提出 |
二 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 |
三 市场经济文化产生的负面效应 |
第二节 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及其教育现状 |
一 公立医院的医德状况 |
二 民营医院的医德状况 |
三 医德教育的总体状况 |
第三节 当前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问题 |
一 新时代健康战略促使职业道德教育内容革新 |
二 医学科技理性抑制职业道德教育情怀 |
三 市场经济文化削弱职业道德教育效果 |
第四章 新时代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对策分析 |
第一节 充实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内容 |
一 紧扣人民健康,教育体现社会化方向 |
二 守正革故鼎新,汲取传统养分 |
三 强化人文情怀,坚持预防为主 |
第二节 创新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方法 |
一 注重个体修养,培养医德情感 |
二 借鉴国外经验,结合实际改造 |
三 建设专业队伍,关注思想动态 |
第三节 拓宽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途径 |
一 创设文化氛围,进行隐性教育熏陶 |
二 宣传榜样人物,引领业内新风范 |
三 强调知行合一,激发医德评价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 着作类 |
二 中外期刊论文类 |
三 硕博士论文类 |
四 报纸类 |
五 网络资料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新时代重构医德规范体系的若干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重构我国医德规范体系的原因 |
1.1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要求 |
1.1.1 健康中国战略体现了公平正义的伦理意蕴 |
1.1.2 医德规范建设应符合健康中国道德要求 |
1.2 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呈现新的趋势要求 |
1.2.1 医药卫生健康领域新行业、新业态快速发展 |
1.2.2 医学科学技术给卫生健康产业带来深刻变革 |
1.3 现行医德规范面临的困境要求 |
1.3.1 现行医德规范“合法性”面临挑战 |
1.3.2现行医德规范存在一定缺陷 |
2 重构医德规范体系的4个关键问题 |
2.1 理论基础问题 |
2.2 价值导向问题 |
2.3 制定主体问题 |
2.4 规范层次性问题 |
3 新时代重构医德规范体系的基本进路 |
3.1 以主流价值重构我国医德规范体系 |
3.2 批判继承中华传统医德思想与规范 |
3.3 学习借鉴西方优秀医德思想与规范 |
(9)中国古代医者应对瘟疫的职业行动与道德叙事(论文提纲范文)
一、清代江南的瘟疫、温病学和医家的困境 |
二、瘟疫期间医者的抗疫行动 |
三、瘟疫中的职业行动模式 |
四、瘟疫中的医学道德叙事 |
五、结语 |
(10)论生前预嘱制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的来源、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 国外研究动态 |
二、 国内研究动态 |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方案 |
一、 研究目标 |
二、 研究方案 |
第四节 论文的研究特色及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生前预嘱制度概述 |
第一节 生前预嘱制度的起源 |
一、 受医疗技术催生 |
二、 回应医疗自主理念 |
第二节 生前预嘱制度的概览 |
一、 生前预嘱的概念 |
二、 生前预嘱的特征 |
第三节 生前预嘱与相关概念之辨析 |
一、 生前预嘱与遗嘱 |
二、 生前预嘱、安乐死与尊严死 |
三、 生前预嘱、预先指示与指令型预先指示 |
第三章 生前预嘱制度的发展现状与困境 |
第一节 生前预嘱制度的发展现状 |
一、 美国生前预嘱制度发展现状 |
二、 欧洲生前预嘱制度发展现状 |
三、 亚洲生前预嘱制度发展现状 |
第二节 生前预嘱制度发展过程中的困境 |
一、 与国家对生命权保护义务冲撞 |
二、 与遵循医学伦理冲突 |
三、 受生活伦理观念阻滞 |
四、 患者真实意愿难以确认 |
第四章 生前预嘱制度的正当性 |
第一节 生前预嘱制度的法律正当性 |
一、 契合对患者人格权保护的本质 |
二、 符合患者知情同意权的意涵 |
三、 贯彻意思自治原则的需要 |
第二节 生前预嘱制度的伦理正当性 |
一、 维护人的尊严理念 |
二、 符合生命伦理原则 |
三、 合乎传统文化观念 |
四、 利于资源合理配置 |
第五章 我国生前预嘱制度规则的建构 |
第一节 我国生前预嘱的立法动因 |
一、 我国的老龄化社会现状 |
二、 医患矛盾突出 |
三、 存在立法可能 |
第二节 我国生前预嘱制度的具体构想 |
一、 生前预嘱的成立 |
二、 生前预嘱的生效 |
三、 生前预嘱的变更与撤销 |
四、 违反生前预嘱的法律责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四、中国传统医德的宗教背景——五论中国传统医德与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医务工作者医德教育研究 ——以L省5所高校附属医院为例[D]. 曹秀丽.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
- [2]孙思邈医学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 尹金红. 锦州医科大学, 2021
- [3]新时代大学生敬业观培育研究[D]. 郭雅菲. 中北大学, 2021(09)
- [4]两宋佛医学文献研究[D]. 李亚婧.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5]信与疑之间——民众对医生“反常”信任的实证分析[J]. 牛冠朝,刘军强. 社会学研究, 2021(03)
- [6]北京道观的中医药文化资源挖掘与利用研究[D]. 李志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7]新时代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研究[D]. 姜荔雯.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8]新时代重构医德规范体系的若干探讨[J]. 贾伊伶,唐宏川,江先文.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0(06)
- [9]中国古代医者应对瘟疫的职业行动与道德叙事[J]. 程国斌.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5)
- [10]论生前预嘱制度[D]. 卢萍霞. 华侨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