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指导组会议召开

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指导组会议召开

一、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指导组会议召开(论文文献综述)

余大品[1](2022)在《化学化工类一流课程建设现状与展望——基于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分析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中的化学化工类课程的建设现状,指出化学化工类一流课程具有地位突出、势头强劲、特色明显等特点,同时也存在校际、区域发展不均衡等现象。需要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与模式、消除发展不均衡、加强相关类别课程建设。最后结合对课程的分析,指出化学化工类教材建设应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安玉民,赵文霞,梁永锋[2](2021)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CTGV模式构建无机化学课程新教学体系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CTGV模式构建无机化学课程新教学体系研究,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模块化设计,通过"锚"的设置、"锚"的消除等环节进行无机化学教学设计,建立了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新考核方案,完善了课程评价体系。运用CTGV模式构建的新体系进行教学试验,试验结果是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的无机化学考试成绩为第一学期实验班均分比对照班平均要高3.53分,及格率平均高3.2%。第二学期(不包括2020级)实验班均分比对照班平均要高3.0分,及格率平均高4.0%。问卷调查分析结果为:实验后,实验班各项指标比实验前平均提高9.03%;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平均提高率为7.43%。说明该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实验能力,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但该模式也存在教学组织过程不够严谨、课程模块化设计复杂、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因而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模式,应不断探讨发展。

教育部[3](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指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兰栋琪[4](2020)在《中国科学社与近代中国化学的发展》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古代有着辉煌的化学成就,但由于各种原因,发展至清中后期明显落后于世界,并未演化出具备科学理论和思想体系的近代化学。成立于1914年的中国科学社的成立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一现状。然而学界对中国科学社在化学学科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还未予以足够关注。基于此,本文拟以《科学》《科学画报》为主要考察对象,结合中国科学社的有关档案史料和民国时期其他的期刊杂志探讨中国科学社在近代中国化学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清末以来西方近代化学逐步传入中国,但发展效果并不理想。中国科学社成立后,通过创办期刊、译着书籍、学术交流和设立科学奖金等活动,推动了近代化学在中国的发展。同时在组织机构方面通过分股委员会中化学化工股的设立几乎囊括了国内绝大多数化学人才。这一群体是不折不扣的精英群体,大都从事化学研究和教育工作,不仅带动了中国高等化学教育的发展,并且为近代中国化学各分支学科的创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科学社刚开始就是伴随着《科学》月刊的编辑出版而成立,因此《科学》的编辑和发行是中国科学社自始至终最重要的社务之一。作为中国科学社刊登学术研究成果最重要的平台,一定程度代表了中国科学社的最高学术成就。社员们以此为平台,发表论文,为统一化学名词、促进化学知识传播和整理古代化学成就做出了巨大贡献,促成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和化学史等分支学科在中国的建立,加快了近代化学在中国的建制化发展。在《科学》发行将近20年之际,社员们深感科学普及的不足,遂创办《科学画报》,并且组织社员举办通俗科学演讲以推广科学知识。社员们以此为媒介,阐明化学在生产生活和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介绍家庭中即可完成的化学实验,缩短了普通民众与化学的距离,使化学作为一个自然学科真正开始被寻常百姓家所了解和认识,极大的加速了近代化学在中国的普及。总之,中国科学社以《科学》和《科学画报》为主要媒介,同时开展其他活动,为引进西方近代化学知识、统一化学名词、展开化学研究、整理古代化学成就和加速化学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促进近代中国化学的发展和进步,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从“传统”走向“西方”的特点。然而限于时代背景等因素,中国科学社在发展近代化学的过程中出现了科学万能化和未能顾及基层等不足之处,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思考。

李晶晶[5](2020)在《湖南省高中化学竞赛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是一项让学有兴趣、学有余力、学有特长、素质全面的中学生一展所长、以竞赛为中心的课外教育活动,对激发学生兴趣、普及学科知识、渗透学科前沿、促进课程体系与内容改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等具有重要意义。其存在之广、影响之大、争议之多都使之成为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而竞赛活动也成为了一种特殊的教育现象。湖南省是竞赛的大省、强省,以湖南省化学竞赛为点,既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又能突出湖南特色、结合湖南智慧,还能以点带面,勾勒我国奥林匹克竞赛现状的面,揭示我国奥林匹克竞赛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探讨化学竞赛的成就、困境与出路。首先从现有的相关文献资料中选取有价值的信息形成研究的理论基础,描摹出化学竞赛发展现状的大体框架,再结合近三十年来获湖南省化学竞赛省二等奖以上选手的发展状况调查,通过访谈与部分竞赛选手、竞赛专家共同探讨化学竞赛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湖南方案。此外,将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相结合,借鉴湖南优秀经验的同时对学科竞赛中客观存在的具体问题深入分析,力求守正创新、拨乱反正,为学科竞赛的破旧立新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本研究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章):直面问题——整体设计。从实际问题、真实现象出发,通过分析文献,明确研究的问题,形成明晰的思路,选取恰当的方法,规划研究的内容。第二部分(第2章):历史考量——精准定位。回顾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历史成就与重要举措,从历史层面定位化学竞赛的价值与功能。第三部分(3、4章):正向思维——守正创新。研究、调查成功的化学竞赛开展正例——湖南省化学竞赛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回顾湖南化学竞赛历史,调查湖南化学竞赛发展现状,总结湖南在化学竞赛中的举措与特点,为学科竞赛的发展提供参考。第四部分(第5章):逆向思维——拨乱反正。通过文献和调查总结化学竞赛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成因,反推学科竞赛健康发展。第五部分(第6章):总结展望——助推发展。总结对策,反思不足,展望未来,助力学科竞赛良性发展。

李铁绳[6](2019)在《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演进及其逻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基础教育的质量提升与保障依赖于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教师教育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活水源头。专业化是教师职业的基础,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与根本旨归。教师专业化必然要求教师教育专业化。教师教育专业化是国际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论题。然而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制度不健全,导致教师教育转型脱离实际,进而导致基础教育需求侧与教师教育供给侧出现结构性矛盾——基础教育需求侧是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教师教育供给侧则是教师培养供过于求,从而影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及教育现代化进程。国内关于教师教育专业化的研究主要偏重微观分析,系统化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研究者确定了教师教育专业化这一时代论题。根据掌握的文献资料和已有研究,将研究的核心问题确定为“教师教育专业化如何演进”,并聚焦于四个主要问题:教师教育机构转型与认证、教师教育专业设置与认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与课程设置、教师专业标准。为了全面深入地研究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探析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走向,本研究遵循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采用历史文献法、比较分析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方法,对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演变及其逻辑按照一条主线与三条辅线展开研究,一条主线是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进程,系统分析了我国师范教育初创、师范教育曲折发展、师范教育重建、教师教育转型阶段教师教育专业化的演进特征,重点厘清了每个发展阶段横断面教师教育机构转型与认证、教师教育专业设置与认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与课程设置、教师专业标准等方面的演进历程,梳理了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脉络与特色。三条辅线分别为:一是我国对西方教师教育制度体制的移植、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学习日本——仿照美国——以俄为师——遍采各国,将西方教师教育理念、体制与我国教师教育实际相结合,逐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师教育体系;二是社会需求对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师资数量与质量需求、教师专业标准与教师资格制度、教师专业发展等需求对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诉求;三是师范生学费政策的演变,主要经历了免费——缴费——部分回归公费的变迁。同时对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教师教育专业化进行了纵览与横述,以国际经验为镜鉴,启示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改革。研究最后聚焦于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分析了历史逻辑的变化,呈现了理论逻辑的特质,展现了实践逻辑的复杂。在实践逻辑方面,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梳理了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变迁历程,对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制度体制从制度断裂与制度渐变两个维度进行了制度变迁分析,从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两个维度进行了路径演变分析,全方位、立体式展示了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演进图景。理论逻辑方面,分析了教师教育的基本规律、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师范性与学术性的二重性,为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实践逻辑方面,基于教师教育治理的视角,从国家宏观层面、地方中观层面、学校微观层面提出了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实践策略,分析了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改革走向。

张菡颖[7](2017)在《1958年武汉大学的“教育革命”》文中认为1958年的“教育革命”运动是一个长期被人忽视但却很重要的话题,它是“反右运动”在高校教学和科学研究领域的延续,同时也是“文化大革命”的预演和先声。伴随着“大跃进时期”全国各行各业的狂热跃进,高教领域开展的“教育革命”运动,是为了确立党在教育领域中的领导地位,以教育战线上两条道路的斗争为旗帜,以党的教育工作方针,即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内核,以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为目的,在高校中发动一系列的政治运动的总和。武汉大学1958年的教育革命运动,由于运动范围、斗争程度、党委领导等方面的原因在“拔白旗、插红旗”运动、“大办工厂”运动、“教学大检查”、“半工半读”等运动方面成为全国高校教育革命的一面特殊旗帜,对同时期高校“教学革命”运动有着广泛的教育和借鉴意义,与此同时,武汉大学1958年的“教育革命”也为8年后武汉大学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埋下了伏笔。

曹忠,何婧琳,龙姝,戴益民,龚福春,谭淑珍[8](2014)在《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毕业论文化学实验的绿色化》文中研究表明我们以本科生/研究生毕业论文相关的无机、分析化学实验为改革研究对象,以全面推进本科生/研究生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建立了基于绿色理念的毕业论文无机、分析化学实验微型化教学指导新体系,以适用理工科大学不同专业教学指导与培养的需要,实现毕业论文研究工作中无机、分析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微型化目标,进一步拓展到整个本科/研究生毕业论文与化学相关的实验研究工作,构建了绿色化的理工科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新型模式。

姚远[9](2013)在《史启祯科学教育思想研究——祝贺史启祯教授执教55周年》文中指出通过对史启祯先生言论、论着的解读,概括提炼出其"大道至简"与"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启迪心智"与"由小到大,由点到面";"两只翅膀都要硬"与"教师一定要走教学科研结合之路";"因不同而精彩"与教材建设的"个性化"等4个方面的科学教育思想。结论认为这体现了其深厚的国学功底和融通中西的深厚西学修养,既具有严谨的理性逻辑思维,又具有丰富的人文浪漫情怀,彰显了他在继承传统与模仿引进中的自主创新和独特教风。

高晓松,薛富,陈建华[10](2010)在《《高等职业学校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结题报告》文中提出当前,一种新型教学范式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我国将其式定义为"研究性学习"。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和协助下,学生从实际生活和社会现实中确定研究课题,以学生个人自主探索或小组合作研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获取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最终目标的教学和学习模式。本文系统地分析阐述了"研究性学习"的发展状况和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研究性学习"的涵义、特点、实施方法和评价。针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就高等职业学校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总结其办学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高等职业学校实施研究性学习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以高等职业学校《轻工分析》专业的化学类课程的教学为研究内容,进行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案设计,提出了"基于研究性学习下的课程综合实训"这一教学新模式及其实施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就其在高等职业学校《轻工分析》专业2005、2006、2007级新生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四门课程开展的"基于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综合实训"教学、学习模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阐述了实施过程,进行了实例展示,分析了实施效果,以大量的实验事实为依据,论证了我国高等职业学校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供了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范例,为此项改革工作的大面积推广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本文还对两年来的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进行了反思和展望,为进一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期望。

二、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指导组会议召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指导组会议召开(论文提纲范文)

(1)化学化工类一流课程建设现状与展望——基于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建设一流课程是本科人才培养的根本保证
2 化学化工类一流课程建设现状分析
    2.1 化学化工类一流课程在我国课程建设中地位突出,示范作用明显
    2.2 课程门类较为齐全,“四大化学”课程仍是中流砥柱
    2.3 线下一流课程占据主导地位,基于互联网的线上课程发展势头强劲
    2.4 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异军突起,为化学化工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2.5 “双一流”建设高校是课程建设的主力军,其他高校各具特色
    2.6 化学化工类一流课程建设区域分布仍存在不均衡现象
3 化学化工类本科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3.1 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
    3.2 突出教学方法与模式创新
    3.3 消除校际与区域教育教学发展水平差异
    3.4 大力推进社会实践课程建设
    3.5 适应一流课程建设发展趋势,打造高品质化学化工类教材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CTGV模式构建无机化学课程新教学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简介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3.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二)CTGV抛锚式教学模式
二、基于CTGV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无机化学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课程知识结构的模块化设计
    (二)课程标准与课程目标的制定
    (三)无机化学教学过程的设计
        1.创设情境
        2.“锚”的设置
        3.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4.“锚”的消除
        5.效果评价
    (四)应用CTGV模式的无机化学教学设计原则
    (五)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的构建
三、实施抛锚式教学的实验分析
    (一)确定试验对象
    (二)实验方法
    (三)试验数据分析
        1.考试成绩结果与分析,见表1。
        2.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1)编制调查问卷
        (2)结果分析
四、结论

(4)中国科学社与近代中国化学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有关中国科学社的研究
        (二)有关近代中国化学发展的研究
第一章 清末西方近代化学的传播和中国科学社的创建
    一、清末西方近代化学在中国的传播
        (一)鸦片战争前后的初次传入
        (二)洋务运动时期的系统译书活动
        (三)19 世纪末和20 世纪初的期刊和教育传播
    二、中国科学社的成立及其主要活动
    三、化学股社员群体分析
        (一)籍贯情况分析
        (二)受教育情况分析
        (三)从业状况分析
        (四)着名成员介绍
第二章 《科学》与近代中国化学研究的开展
    一、《科学》的发行及其特点
    二、主要栏目以及化学论文数量分析
    三、基础构建——化学名词讨论
    四、无机化学知识传播
        (一)对元素性质和作用介绍
        (二)对元素周期律的报道
        (三)对重要化学物质的介绍
    五、分享化学研究的平台
        (一)致力于古代金属成分分析——王琎的杰出工作
        (二)着重理论建设——韩组康的分析化学理论研究
        (三)陈朝玉和罗登义的营养化学研究
        (四)许植方的药物化学研究
        (五)其他学者和专题研究
    六、化学史的研究
        (一)对化学史分期的讨论
        (二)近代化学何以发生:对着名化学家的介绍
        (三)对中国古代化学成就的研究
        (四)对国内外化学发展情况的研究
第三章 《科学画报》与近代化学知识的普及
    一、《科学画报》的发行及其特点
    二、介绍化学内容的栏目分析
    三、化学与人生
        (一)化学与生命
        (二)化学与物质观
        (三)化学与日常生活
    四、化学与工业生产
        (一)化学元素在工业生产中的价值
        (二)重要的化学工业原料的介绍
    五、化学与战争
    六、实践操作——化学实验的介绍
    七、其他栏目介绍的化学内容
第四章 结语
    一、中国科学社在近代中国化学发展上取得的成果
    二、原因探析
        (一)组织运作
        (二)成员本身
        (三)刊物的发行
    三、由“传统”走向“西方”的特点
        (一)社员自身
        (二)杂志内容形式
        (三)杂志传达的精神
    四、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国科学社学习化学社员的基本情况
附录二 :《科学》中的化学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5)湖南省高中化学竞赛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文献研究
        1.2.1 国内研究
        1.2.2 国外研究
        1.2.3 小结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创新
2 化学竞赛概述
    2.1 国际化学竞赛
        2.1.1 国际化学竞赛的由来
        2.1.2 国际化学竞赛的发展
        2.1.3 国际化学竞赛的运作
    2.2 中国化学竞赛
        2.2.1 中国化学竞赛伊始
        2.2.2 中国化学竞赛的发展
        2.2.3 全国化学竞赛的运作
        2.2.4 中国化学竞赛的成绩
        2.2.5 我国化学竞赛发展的基本特征
    2.3 化学竞赛教育的性质与功能
        2.3.1 化学竞赛的教育性质
        2.3.2 化学竞赛的教育功能
3 化学竞赛在湖南的发展
    3.1 湖南化学竞赛的有序开展
    3.2 湖南化学竞赛成就概览
        3.2.1 名校资源丰富
        3.2.2 发展势头劲猛
        3.2.3 化学实力扎实
        3.2.4 办赛经验丰富
    3.3 成绩说明了什么?
    3.4 湖南省高中化学竞赛选手发展状况的调查统计
        3.4.1 调查对象
        3.4.2 调查内容
        3.4.3 结果分析
    3.5 与湖南省化学竞赛选手、教练的访谈讨论
        3.5.1 对湖南省化学竞赛选手的访谈
        3.5.2 对湖南省化学竞赛专家的访谈
        3.5.3 湖南选手、专家剖析湖南竞赛成绩突出之因
        3.5.4 湖南选手、专家眼中化学竞赛的问题与困境
        3.5.5 湖南选手、专家对如何抓好化学竞赛的建议
4 湖南省在化学竞赛中的举措与特点
    4.1 湖南省在化学竞赛中的举措
        4.1.1 入门引导
        4.1.2 学生选拔
        4.1.3 书籍推荐
        4.1.4 组织安排
        4.1.5 培训步骤
        4.1.6 学校管理
        4.1.7 竞赛历程
        4.1.8 注意事项
    4.2 湖南省化学竞赛的特点
        4.2.1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4.2.2 重视选手选拔,关注选手心理
        4.2.3 坚持“四定”,分步培训
        4.2.4 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4.2.5 巩固基础与发展能力相结合
        4.2.6 学好理论与搞好实践相结合
        4.2.7 化学竞赛与常规教学相结合
        4.2.8 体系完备,开放合作
5 竞赛八问
    5.1 “诺奖”之问——竞赛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5.2 “公平”之问——竞赛真的公平吗?
    5.3 “功利”之问——功利驱动下的竞赛健康吗?
    5.4 “拔苗”之问——竞赛是否有拔苗之嫌?
    5.5 “偏科”之问——竞赛是否有碍学生全面发展?
    5.6 “增负”之问——竞赛是否有增负之嫌?
    5.7 “应对”之问——新时代、新高考、新政策、新状况下的竞赛何去何从?
    5.8 “发展”之问——未来竞赛该走向何方?
6 结论与展望
    6.1 应对策略
        6.1.1 以顺应时代为发展前提
        6.1.2 以科学理论为发展指导
        6.1.3 以历史经验为实践基础
        6.1.4 以国外竞赛为重要参考
        6.1.5 以增加学生兴趣,发展学生能力为主要目的
        6.1.6 以提升教师素质为重要手段
        6.1.7 以“互联网+竞赛”为未来学科竞赛发展的重要方向
        6.1.8 以研究、反思为学科竞赛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源泉
    6.2 研究结论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二 :问卷调查
附录三 :对湖南省化学竞赛专家的访谈提纲
附录四 :对湖南省化学竞赛选手的访谈提纲
附录五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章程
附录六 :湖南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组织管理实施细则
致谢

(6)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演进及其逻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与问题提出
        (一) 研究缘起
        (二) 问题提出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 师范教育与教师教育
        (二)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专业化
        (三) 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历史分期
    三、文献综述
        (一) 教师教育专业化研究
        (二) 教师教育机构转型与认证研究
        (三) 教师教育专业设置与认证研究
        (四)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与设置研究
        (五) 教师专业标准研究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一) 创新之处
        (二) 不足之处
第一章 师范教育初创
    第一节 师范教育的萌芽
        一、师范教育思想的萌芽
        二、师范教育的初步实践
        三、师范教育理论的移植与探索
    第二节 封闭师范教育制度的创立
        一、钦定:自上而下颁布
        二、奏定:自上而下推行
        三、独立设置的师范教育体系形成
        四、师范教育公费制度与自费制度并存
        五、管理师范教育的教育行政体制建立
    第三节 师范教育机构的创立与发展
        一、中等师范教育机构的创立与发展
        二、高等师范教育机构的创立与发展
        三、实业师范教育机构的创立与发展
    第四节 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
        一、初级师范学堂课程设置
        二、女子师范学堂课程设置
        三、优级师范学堂课程设置
        四、优级师范选科学堂课程设置
        五、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特点
    第五节 教员任用检定制度与培训制度
        一、教师任用制度和检定制度
        二、教师培训制度
    第六节 初创时期师范教育的特色与不足
        一、嫁接的师范教育思想
        二、封闭的师范教育体制
        三、师范教育办学质量总体不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师范教育曲折发展
    第一节 师范教育制度的曲折变迁
        一、封闭师范教育制度的初步发展(1912-1922年)
        二、开放师范教育制度的曲折发展(1922-1927年)
        三、上下结合的独立师范教育制度的探索(1927-1949年)
    第二节 民国时期师范教育机构的发展
        一、独立师范教育机构的建立与发展(1912-1922年)
        二、多元开放的师范教育机构的发展(1922-1927年)
        三、独立师范教育机构的复兴(1927-1949年)
        四、女子师范教育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五、实业教员养成所的建立
    第三节 民国时期师范教育课程的演进
        一、封闭的师范教育课程(1912-1922年)
        二、开放的师范教育课程(1922-1927年)
        三、多元的师范教育课程(1927-1949年)
        四、女子师范教育课程设置
        五、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特点
    第四节 教师检定制度与教师培训制度
        一、教师检定制度
        二、教师培训制度
    第五节 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师范教育实践
        一、根据地师范教育的创建与发展
        二、解放区师范教育的发展
    第六节 师范教育逐步走向专业化
        一、启蒙到专业
        二、探索与不足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师范教育重建
    第一节 新中国师范教育制度的探索与发展
        一、建国初期师范教育制度的建立(1949-1966年)
        二、文革期间师范教育制度的衰落(1966-1978年)
        三、改革开放时期师范教育制度的重建(1978-1999年)
    第二节 新中国师范教育机构的发展
        一、独立封闭师范教育机构的重建与发展(1949-1966年)
        二、文革期间师范教育机构严重削弱(1966-1976年)
        三、改革开放时期多元师范教育机构的发展(1976-1999年)
    第三节 新中国师范教育专业设置演变
        一、建国初期师范专业设置
        二、改革开放期间师范教育专业设置
    第四节 新中国师范教育课程的变迁
        一、建国初期师范教育课程设置(1949-1966年)
        二、文革期间师范教育课程设置(1966-1976年)
        三、改革开放时期师范教育课程设置(1976-1999年)
        四、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特点
    第五节 教师资格制度与职后教师培训制度
        一、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二、教师培训制度
    第六节 师范教育在繁荣中式微
        一、师范教育的发展特色
        二、师范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教师教育转型
    第一节 教师教育转型政策演进
        一、综合化
        二、开放化
        三、高端化
        四、一体化
    第二节 教师教育转型实践
        一、综合化:师范院校向综合化发展
        二、开放化:综合性院校参与教师教育
        三、高端化:教师教育院校和培养层次升级
        四、一体化: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逐渐融合
    第三节 师范专业设置与认证
        一、师范专业设置
        二、师范专业认证
    第四节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建立
        一、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二、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特点
    第五节 教师资格制度与教师职后培训制度
        一、教师资格认定制度
        二、教师职后培训制度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逻辑
    第一节 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历史逻辑
        一、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制度变迁分析
        二、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路径演化
    第二节 教师教育专业化的理论逻辑
        一、教师教育基本规律
        二、教师专业发展规律
        三、教师教育的二重性
    第三节 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实践逻辑
        一、国家宏观层面:建立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制度体系
        二、地方中观层面:推进教师教育专业化
        三、学校微观层面:践行教师教育专业化制度
        四、完善教师教育治理机制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7)1958年武汉大学的“教育革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思路和研究方法
    1.4 论文重难点和创新点
第2章 教育革命”的缘起
    2.1 “教育革命”开展的原因
    2.2 “教育革命”的纲领
第3章 武汉大学“教育革命”的部署
    3.1 新中国建立以来武汉大学的基本情况
    3.2 武汉大学开展“教育革命”的基本思路
第4章 武汉大学“教育革命”的开展
    4.1 武汉大学1958年"教育革命"的基本脉络
    4.2 “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4.2.1 教学大检查
        4.2.2 “拔白旗、插红旗”运动
        4.2.3 课程改革
    4.3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3.1 开展生产实习
        4.3.2 大办工厂
        4.3.3 半工半读
第5章 武汉大学“教育革命”运动的评价与反思
    5.1 对武汉大学“教育革命”运动的评价
    5.2 对武汉大学“教育革命”运动的反思
参考文献
致谢

(8)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毕业论文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绿色化学
二、微型化实验
三、毕业论文化学实验绿色化实践
    (一) 逐步开展基于绿色理念化学实验的微型化
    (二) 根据专业特色进行指导融合
    (三) 建立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四、绿色化实践成绩与展望

(9)史启祯科学教育思想研究——祝贺史启祯教授执教55周年(论文提纲范文)

1“大道至简”与“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2“启迪心智”与“由小到大,由点到面”
3“两只翅膀都要硬”与“教师一定要走教学科研结合之路”
4“因不同而精彩”与教材建设的“个性化”
5 结语

四、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指导组会议召开(论文参考文献)

  • [1]化学化工类一流课程建设现状与展望——基于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研究[J]. 余大品.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2(02)
  •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CTGV模式构建无机化学课程新教学体系研究[J]. 安玉民,赵文霞,梁永锋.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1(11)
  • [3]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4]中国科学社与近代中国化学的发展[D]. 兰栋琪. 山西大学, 2020(01)
  • [5]湖南省高中化学竞赛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D]. 李晶晶.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演进及其逻辑研究[D]. 李铁绳.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8)
  • [7]1958年武汉大学的“教育革命”[D]. 张菡颖. 武汉大学, 2017(06)
  • [8]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毕业论文化学实验的绿色化[J]. 曹忠,何婧琳,龙姝,戴益民,龚福春,谭淑珍. 化工高等教育, 2014(04)
  • [9]史启祯科学教育思想研究——祝贺史启祯教授执教55周年[J]. 姚远.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5)
  • [10]《高等职业学校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结题报告[A]. 高晓松,薛富,陈建华. 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 2010

标签:;  ;  ;  ;  ;  

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指导组会议召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