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党校制度第四次理论研讨会在韩城召开

省党校制度第四次理论研讨会在韩城召开

一、全省党校系统第四次理论研讨会在韩城举行(论文文献综述)

热合木江·沙吾提[1](2014)在《中国共产党改善新疆民生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执政60多年以来,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一系列民生理念和民生举措,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生观。高度关注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核心和精髓。我们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都非常重视民生问题,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民生问题,其观点一脉相承,其理念与时俱进,其举措深得民心。研究总结中国共产党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对于更好地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都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学术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构建了理论、历程、成就、经验、战略和政策相结合的分析框架,使每一个问题研究都以新疆客观的历史和现实为分析前提,既能够初步论述中国共产党改善新疆民生的历史进程和经验,改善新疆民生的特殊性、多元性和复杂性,又能够给相关政策制定和执行者有些必要的、有价值的启示,使未来决策更加贴近实际、更具可操作性。全文五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理由与意义,梳理了相关领域问题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之处,并对涉及的几个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章是民生问题的理论基础。着重对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进行了梳理和回顾,指出了国外和国内关于民生问题理论研究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民生思想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通过对以上梳理本章重点论述中国共产党是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靠“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而赢得人民拥护并取得全国政权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致力于民生实践,就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己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唯一宗旨。第三章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和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历史进程。从宏观上介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基本概况,着重概括中国共产党解决和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历史背景、历史进程和实践。首先对中国共产党改善新疆民生的历史条件、基本要求做了简要阐述;其次,对解放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新疆解决民生问题的努力,解放后解决和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艰辛探索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在新疆的开创和发展的进程等进行了分析。再次,分析和概括了中国共产党解决和实现新疆各族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认为中国共产党开辟了解决和改善新疆民生事业的广阔的道路,新疆的改善民生、发展民生过程作为整个国家民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第四章是总结分析新疆民生建设的实践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回顾新疆民生发展历程基础上,重点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地生活”的要求,客观总结和评价了人民生活、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住房等新疆民生事业的发展成就,同时结合新疆区情分析新疆改善民生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经济欠发达、财政底子簿、公共服务方面的历史欠账仍然较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劳动就业、住房和社区服务等方面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城乡之间不均等的问题突出。民生问题在当前已成为新疆城乡社会矛盾多发凸显最基本的根源。长此以往,必将严重影响政府的公信力,成为影响新疆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根据以上问题提出了解决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对策和建议。第五章是总结中国共产党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基本经验。包括:第一、坚持党的领导是解决和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前提条件。第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解决和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基本保证。第三、立足本地发展经济是解决和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关键所在。第四、文化繁荣是是解决和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内在动力。第五、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和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政治保障。第六、改善新疆民生事业离不开国家和兄弟省市的帮助。第七、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重要途径。第八、发挥好新疆建设兵团在改善新疆民生中的作用。

孙建领[2](2012)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学习活动经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在世界范围内曲折发展,国内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新环境,给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掀起了学习活动的新高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学习活动的开展有着国际背景、国内背景和深厚的思想渊源。开展的学习活动主要有1981年全党大规模党史学习、1983—1987年全党整风学习、1991年全党党史学习、1998—2000年“三讲”学习教育活动、2000—2001年农村中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2005—2006年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活动、2008—2010年全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学习教育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领导干部在学习教育活动中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学习活动要有健全完善的制度保障。中国共产党开展的学习教育活动给当今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以深刻的启示。要增强学习活动的时效性,必须有健全完善的制度保障,用制度保障促进学习,彻底改变以前运动搞学习的方式。学习教育活动的根本是提高广大党员和干部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关键,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学习教育活动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关键,只有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才能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更好的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提高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更加的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坚强的领导核心。

张永刚[3](2011)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执政理念是政党执政理论体系的重要构成要素,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论建设要面对的重大课题。所谓执政理念是指执政党对执掌政权的基本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及要达到的愿景所形成的认识,其主要内容包括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么执政,实现何种执政目标等党执政实践中的重大原则性问题。一个政党能不能执政,尤其是能不能长期执政,归根到底取决于这个政党是否具有反映客观实际的执政理念。当前,对中国共产党而言,加强对执政理念的研究有利于丰富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随着中国共产党实现由局部执政向全国执政、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党的执政理念也先后经历了萌芽(中华苏维埃时期)、初步形成(延安时期)、形成(党的八大)、形成体系(党的十五大)和进一步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的演进过程。党的执政理念的演进过程,呈现出几个方面的明显特征:坚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发展党的执政理念,坚持不断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演进的主要动力,坚持把握规律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演进的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重视党的执政理念问题,党的历代领导集体都为丰富和发展党的执政理念做出很大贡献。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继承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握全局、科学发展,全面小康、社会和谐为内容的党的执政理念。党的执政理念的价值在于落实。党执政以来,特别是党实现全国执政以来,贯彻实施党的执政理念,先后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自身建设等五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世情、国情、党情的不断变化也给新形势下进一步落实党的执政理念带来了挑战。进一步落实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思想认识是前提,只有在思想认识上明确何谓执政党、党的执政实质是什么等问题,落实执政理念的举措才能方向正确,为此,应通过强化执政意识来解决人们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进一步落实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党的组织建设是基础,为此,应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进一步落实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体制机制建设是根本,为此,应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完善公共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邓国帝[4](2010)在《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新一轮政府改革的目标,也是近年来中国政治学、行政学和公共管理学研究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充分吸收国内学术界服务型政府研究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围绕“什么是服务型政府、怎样建设服务型政府”这一中心课题,进一步研究了以下几个问题:(一)关于服务型政府的内涵、特征、职能及其理论基础。综合国内相关研究成果,本文认可刘熙瑞教授关于服务型政府的定义,将服务型政府的内涵界定为:服务型政府就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公民和社会服务为宗旨并承担服务责任的政府。并把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特征概括为“民本性、责任性、透明性、有限性、法治性”;认为服务型政府应当具有提供公共政策、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等基本职能;认为马克思关于“社会共和国”人民政府的构想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直接理论指导,公共产品理论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提供了理论支持,新公共管理理论为服务型政府提供了治理工具和方法,新公共服务理论为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了价值支撑,治理理论为服务型政府提供了治理方式。(二)关于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面临的问题和障碍。综合国内相关研究成果,本文认为,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面临的问题和障碍主要有三:一是官本位等观念的存在;二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与公民社会发育不充分并存;三是“内部人主导型改革”。(三)关于推进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对策思考。本文认为,我国能否顺利的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不仅取决于政府自身建设,而且也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执政党能力的提升以及现代公民社会的培养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探讨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如何推进的问题,不仅应着力于公务员观念的转变、政府自身的建设和政府体制改革的深化,而且还应考虑与之相关的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与公民社会的培育等因素。为此,本文就推进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提出了以下对策和思考:1、促进观念转变:破除官本位,从“政府本位”转向“公民本位”;破除GDP崇拜,从“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2、深化政府体制改革:着力于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府管理体制创新。3、以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转变带动政府行为的转变:正确理解“党的领导”的科学内涵,是正确地转变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关键;转变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符合“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4、以发挥人大和政协的作用来促使政府行为的转变:完善人大制度的代言机制,疏通民意表达的根本渠道,促使政府行为向着服务型政府所要求的方向转变;完善政协制度的协商机制,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功能,促使政府行为向着服务型政府所要求的方向转变;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畅通群众信访渠道。5、培育公民社会。本文认为,在当今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进程中培育公民社会应着力于两个方面:一是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二是培育和发展非政府组织。

祝平燕[5](2006)在《社会转型期妇女参政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妇女参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重要内容之一,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他们都论述过妇女参政问题。妇女参政是男女平等理论的基本内容,而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计划经济年代,由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对妇女参政的高度重视,并着重采取了性别比例保障政策,使中国妇女参政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取得了西方妇女要经过几百年才能取得的成就。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转型,妇女参政开始出现比例下滑。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妇女参政程度虽然仍在提高,我国人大女代表的绝对数虽然没有减少,但中国女人大代表的比例在国际上排列的名次连续下降,女性执政比例总体停滞不前。1978年至1998年,我国女人大代表一直在21%徘徊,到了2002年,我国的女人大代表减少到20.24%,1994年,中国女人大代表名列12名,1997年名列16名,2000年名列20名,2003年排名38位,2005年排名42位。如果不采取措施,专家预计在今后五年内,中国女人大代表在国际上的排名还可能后退。妇女参政问题成为政治学、社会学和女性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妇女参政是妇女发展的一个核心领域,妇女参政曾经是我国妇女研究领域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参政研究才较多地进入研究视野。到20世纪90年代,受国内民主进程的影响,同时也受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激励,妇女参政才成为较为热点的研究课题,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以来,关于妇女参与权力和决策的问题,进一步引起政府决策部门、妇联、妇女学界、媒体、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各界的重视。今天,研究妇女参政问题对于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开发妇女人力资源以及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将妇女参政置于社会转型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作指导,以政治学、社会学中的社会支持系统为研究范式,整合政治学、社会学和女性学的相关理论成果,探寻社会支持系统中的各种要素是如何制约着妇女参政的。文章将宏观研究与微观分析、对策研究与理论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研究在妇女参政中,文化因素、法律政策、大众传媒、非政府组织、社会关系网络及参政妇女自身等因素在社会转型期妇女参政中的影响和作用。其中,必须重点发挥先进的性别文化、政府、妇联、妇女参政议政能力和特殊的心理素质等因素的社会支持作用。文章第一章探讨了妇女参政的文化支持系统,认为以往的社会支持理论有个最明显的局限,就是没有考虑到社会支持的文化层面。中国人强烈地受到文化传统的影响,人们的社会化过程就是被文化模塑的过程。性别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封建社会的性别文化是一种男尊女卑的性别文化。西方文化中也存在着女卑论、女人弱智论和女人祸水论等落后的性别文化。现代西方女权主义是对传统性别文化的反叛。其代表人物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对妇女参政有直接和间接作用的观点。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妇女必定受到中西方文化双面夹击的影响。因而,必须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批判继承西方文化的有益成份,构建以男女平等为核心的先进的性别文化。第二章以外国和中国、计划经济时期和市场经济时期作比照,分析了政府对妇女参政的支持的重要性。西方妇女参政的发展,除了女权主义运动的推动外,主要是与这些国家政府对妇女参政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政策的干预相联系的。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保障妇女参政的法律,使女性的参政行为得到立法的保障,并制定了性别比例政策来保障女性在领导层和政府机构拥有一定的比例,从而推进了中国妇女参政的发展。在社会转型的今天,中国妇女参政总体上来说还需要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别是要继续发挥妇联在妇女参政中的巨大作用。第三章以妇女非政府组织为载体,探讨了非政府组织和妇女非政府组织在推进民主政治,促进妇女参政中的作用。西方妇女NGO对妇女参政推动作用很大。相比之下,中国的妇女NGO从总体上看还不够成熟,直接针对促进妇女参政的妇女NGO还不多,组织分散,参政目标不明确。但从发展趋势来看,妇女NGO对妇女参政的作用将愈来愈大,因此要加强妇女NGO的建设。第四章以人权和参政权为基础,认为联合国是当今推进妇女参政的三股重要力量之一。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中,联合国基于尊重人的权利价值和尊严,强调男女平等和妇女的各项基本权利,对妇女的政治地位和政治权利予以特别关注,制定了许多保障人权的文书,留下了许多促进妇女发展的里程碑式的国际公约,召开了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和促进妇女参政的其他会议,使近十年来世界妇女参政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今后,联合国仍然是不可小视的妇女参政的支持力量。第五章以社会资本和社会关系为基础,描述了妇女参政的非正式社会支持系统对妇女参政的支持。认为社会关系网络模式是获得社会资源的三种模式之一。参政妇女可以通过各种社会关系,如亲属关系、朋友关系获取一定的社会资本。这种由具有相当密切关系和一定信任程度的人所组成的个人社会支持网为参政妇女提供各种社会资源和社会资本。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尚不太发达的中国,强关系是妇女获得政治社会资本的重要途径。亲属和朋友在个人社会支持网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目前仍有必要建立妇女参政的社会关系网络。第六章从社会支持理论和政治学原理的维度,分析参政妇女自身如何建构自我支持系统。认为妇女的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角色定位、政治成就动机、毅力和意志、参政议政能力是构建参政妇女自我支持系统的主要构件。经济状况和受教育程度对妇女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功效感、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都有很大的影响。在当前传统性别文化还有相当影响的环境下,参政妇女必须具备特殊的心理素质,与男性相比,正确的性别角色定位、政治成就动机、毅力与意志、参政议政能力对参政妇女缺~不可。据此,文章提出了建立妇女参政的自我支持系统的具体对策。文章最后得出五个基本结论:妇女作为参政上的性别弱势群体,在较长的时期里,还需要文化、政府、妇联、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妇女社会关系网络及妇女自身等社会支持网络的支持:中国妇女参政面临比西方妇女更为厚重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其他支持系统都是在这个文化氛围中发挥作用的;政府的政策法律的完善、性别比例保障政策、妇联的支持对妇女参政是一个硬性的支持条件:联合国和非政府组织对妇女参政的支持力度将越来越大;社会关系网络在目前对妇女参政仍然有一定的支持作用,但随着民主制度的完善,社会关系因素会逐渐淡出,而参政妇女的政治实力将愈显重要。总之,社会转型和全球化会加快民主政治和妇女参政的发展进程。

孙承鉴,申晓娟,刘刚[6](2006)在《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十年回顾——综述》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全面回顾了我国自1995年开始跟踪国际数字图书馆研发进展以来十年的数字图书馆发展历程。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经历了研究试验实践的过程,文章总结了十年来我国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历程,以及重要的试验成果,并分别对国家层面、地域层面和商业层面的重要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做了介绍。阐述了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取得的主要经验,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数字图书馆的未来发展做了展望。

张耀东[7](2000)在《二000年学术研讨会在杭举行浙江省社科信息学会》文中提出 浙江省社科信息学会二000年学术研讨会于11月1日至11月3日在杭举行。来自省内社科系统、高校系统、公共图书馆系统、党校系统和省委讲师团、浙江日报、浙江电视台等部门从事社科信息工作的代表6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围绕“世纪之交:社科图书、情报事业的回顾与展望”主题,以21世纪将是信息社会与网络时代为背景,以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为准则,从世纪转折点上,对社科信息事业的里程进行回顾和反思,更多的是对这项事业的憧憬、展望和探索。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主任、中国社科信息学会理事长李惠国研究员专门来电表示祝贺。本届学会理事长、省委党校副校长、省社联副主席汪水波教授在会议上代表理事会作了发言,

邵岷[8](1991)在《全省党校系统第四次理论研讨会在韩城举行》文中认为十一月二十六日到三十日,在韩城市召开陕西省党校系统第四次理论研讨会,就当前社会主义教育和党的建设中若干深层次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总结、交流了进行社会主义理论教学和党建教学的经验。

邹华享[9](1987)在《中国图书馆事业1986年大事记》文中研究表明 7月2日—4日河南省文化厅在郑州召开地市图书馆业务辅导工作座谈会,研究如何加强县图书馆的业务辅导工作。7月3日—5日全国石油高校图书馆改革研讨会在抚顺石油学院图书馆召开,37所石油高校图书馆的负责同志和论文作者参加。7月5日江苏省文化厅和江苏省出版总社在南京图书馆联合举行着名翻译家戈宝权向江苏省捐赠藏书暨建立戈宝权文学翻译奖励基金会仪式。南京图书馆将为接受捐赠的近二万册书刊开辟“戈宝权藏书室”。

邹华享[10](1987)在《中国图书馆事业1986年大事记》文中研究说明 1月6—7日浙江省文化厅在杭州召开地、市图书馆工作座谈会。1日13—1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和区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在宁夏大学召开“宁夏高校图书馆工作经验交流会”。1月14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委员会在京成立,由佟曾功、周文骏、彭斐章等11位同志组成。该委员会的职责是:审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审核专业课教学大纲,确定专业参考书目;推荐主讲教师,审核专业课教学辅导老师标准;审定教材;审订招生考试标准;调查研究教学中的有关问题等。

二、全省党校系统第四次理论研讨会在韩城举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省党校系统第四次理论研讨会在韩城举行(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共产党改善新疆民生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和研究现状
        一 选题意义
        二 研究现状
    第二节 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
        一 主要内容
        二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三 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
    第三节 重点和难点
        一 研究重点
        二 研究难点
第二章 民生概念及民生思想的演变
    第一节 民生的基本含义及特征
        一 “民生”一词的含义
        二 民生问题的具体内容
        三 民生问题的特征
    第二节 全面科学地认识民生问题
        一 民生问题是经济问题
        二 民生问题是社会问题
        三 民生问题是发展问题
        四 民生问题是政治问题
    第三节 民生思想的演变和发展
        一 近现代西方国家民生思想的演变和发展
        二 近现代中国民生思想的演变和发展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解决新疆民生问题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解放前中国共产党解决新疆民生问题的努力(1921~1949)
        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概况
        二 解放前新疆民生的概况
        三 中国共产党解决新疆民生问题的开端
        四 三区革命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
        五 新疆国民党民主派和平起义
        六 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
    第二节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改善新疆民生的艰辛探索(1949-1978)
        一 进行保护人民基本生存权和基本政治权利益为主的政治建设
        二 中国共产党把新疆各族人民引上社会主义道路
        三 “文化大革命”对新疆民生事业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改善新疆民生的不断发展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在新疆的开创(1978~1989)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在新疆的丰富和发展(1989~2002)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在新疆的全面推进(2002~2012)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在新疆的新的发展(2012~至今)
第四章 新疆民生建设的实践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节 提高和改善新疆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成就
        一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二 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生活总体实现小康
        三 生活方式发生巨变,生活质量显着提高
    第二节 新疆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就
        一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为民生福祉和未来发展提供前提保障
        二 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发展,在民生需求中确立责任和使命
        三 职业教育恢复性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四 “双语”教育蓬勃发展,为新疆的民生建设提供助力支撑
        五 “内高班”教育稳步发展,充分体现党和政府的民生关怀
        六 教育事业投入逐步增长,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七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公平事业取得新进步
    第三节 新疆就业保障事业发展的成就
        一 就业管理体制发生了根本变革
        二 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三 就业渠道日益拓宽,就业结构逐渐优化
        四 就业政策日趋成熟,就业服务日益完善
        五 高校毕业生就业之路越走越宽
        六 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工作成效显着
        七 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有序、有效转移
    第四节 新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成就
        一 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医疗卫生事业得到初步发展
        二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成就
        三 医疗保险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保障
        四 新疆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第五节 新疆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成就
        一 新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二 新疆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三 新时期新疆社会保障事业的工作重点
    第六节 新疆住房建设事业发展的成就
        一 居民住房条件大为改善
        二 “安居富民”工程,从抗震到富民
        三 “定居兴牧”民生工程,提高了牧区群众的生活
        四 保障房建设力度加大,力促新疆和谐稳定
    第七节 新疆改善民生方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 新疆改善民生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二 新疆改善民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 解决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对策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改善新疆民生的基本经验及启示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改善新疆民生的规律及特点
        一 各族人民当家做主是解决和改善民生问题的政治前提
        二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改善民生的切实步骤
        三 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是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四 改善民生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指针
        五 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和保障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基本经验
        一 坚持党的领导是解决和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前提条件
        二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解决和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基本保证
        三 立足本地发展经济是解决和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关键所在
        四 文化繁荣是是解决和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内在动力
        五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和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政治保障
        六 改善新疆民生事业离不开国家和兄弟省市的帮助
        七 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重要途径
        八 发挥好新疆建设兵团在改善新疆民生中的作用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几点启示
        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推进改革开放宏伟事业
        二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新疆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 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思想,维护新疆政治大局稳定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学习活动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意义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一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学习活动的背景和思想渊源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学习活动的背景
        (一)国际背景
        (二)国内背景
        (三)党内背景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学习活动的思想渊源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重视学习的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学习的思想
        (三)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关于学习的思想
第二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学习的历程和主要内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四大期间中国共产党学习的历程和主要内容
        (一)1981 年全党大规模学习党史活动
        (二)整党学习活动
        (三)1991 年全党党史学习活动
    二、十四大至十六大期间中国共产党学习的历程和主要内容
        (一)十四大后学习邓小平理论活动
        (二)“三讲”学习教育活动
        (三)在农村开展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
    三、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学习的历程和主要内容
        (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活动
        (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第三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学习活动的主要经验
    一、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把理论学习与业务学习结合起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理论学习
        (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三)学习党史、以史为鉴
    二、重视实事求是,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三、重视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四、重视制度建设,加强制度保障
        (一)健全完善从中央到地方的领导干部学习制度
        (二)加强对学习教育活动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制度
        (三)建立健全学习监督考核评估保障制度
        (四) 健全完善党校系统学习教育培训制度
第四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学习活动的理性思考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学习活动的特点
        (一)学习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
        (二)学习活动与现实的结合更为密切
        (三)学习活动的与时俱进
        (四)中央统一组织与地方自发组织相结合
    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学习活动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 增强中国共产党学习活动的时效性
        (一)提高党员干部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建立健全制度,加强制度建设
        (三)注重提高全体党员干部的学习能力
结语
附录一:党员干部理论分级学习情况表
附录二:第十六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一览表
附录三:第十七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一览表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3)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选题的研究状况
        1.2.1 国外研究状况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3 选题研究内容、研究重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重点
    1.4 选题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第2章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论概述
    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无产阶级政党执政思想
        2.1.1 政党
        2.1.2 无产阶级政党
        2.1.3 无产阶级政党的执政
    2.2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与执政理念概述
        2.2.1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概述
        2.2.2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概述
第3章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演进
    3.1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演进过程
        3.1.1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萌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
        3.1.2.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初步形成:延安时期
        3.1.3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形成:党的八大
        3.1.4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体系的形成:党的十五大
        3.1.5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体系进一步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
    3.2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演进的特征
        3.2.1 坚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发展党的执政理念
        3.2.2 坚持不断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演进的主要动力
        3.2.3 坚持把握规律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演进的基本原则
第4章 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的主要内容
    4.1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4.1.1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内涵
        4.1.2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论渊源
        4.1.3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大意义
    4.2 把握全局、科学发展
        4.2.1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4.2.2 科学发展观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思路
    4.3 全面小康、社会和谐
        4.3.1 从“小康社会”到“和谐社会”
        4.3.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目标的新发展
第5章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贯彻实施:进展与挑战
    5.1 贯彻实施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所取得的进展
        5.1.1 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进展
        5.1.2 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进展
        5.1.3 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进展
        5.1.4 社会建设方面取得的进展
        5.1.5 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方面取得的进展
    5.2 贯彻实施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面临的挑战
        5.2.1 国际因素带来的挑战
        5.2.2 社会转型带来的挑战
        5.2.3 党自身存在的问题带来的挑战
第6章 进一步落实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路径
    6.1 不断增强执政意识
        6.1.1 执政意识的含义
        6.1.2 执政意识的内容
        6.1.3 增强执政意识的途径
    6.2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6.2.1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6.2.2 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
    6.3 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
        6.3.1 完善利益协调机制
        6.3.2 完善公共权力监督制约机制
        6.3.3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6.3.4 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及科研成果

(4)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特征、职能及其理论基础
    (一) 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二) 服务型政府的特征
        1. 民本性
        2. 责任性
        3. 透明性
        4. 有限性
        5. 法治性
    (三) 服务型政府应当具有的基本职能
        1. 提供公共政策
        2. 提供公共产品
        3. 提供公共服务
    (四)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
        1. 马克思关于“社会共和国”人民政府的构想应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直接理论指导
        2. 公共产品理论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提供了理论支持
        3. 新公共管理理论为服务型政府提供了治理工具与方法
        4. 新公共服务理论为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了价值支撑
        5. 治理理论为服务型政府提供了治理方式
二、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面临的问题和障碍
    (一) 官本位等观念的存在
    (二)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与公民社会发育不充分并存
        1.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依然存在着缺位和越位的现象
        2. 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薄弱
        3. 我国公民社会发育不充分
    (三) “内部人主导型改革”
三、推进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 促进观念转变
        1. 破除官本位,从“政府本位”转向“公民本位”
        2. 破除GDP 崇拜,从“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
    (二) 深化政府体制改革
        1. 着力于政府职能转变
        2. 推进政府管理体制创新
    (三) 以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转变带动政府行为的转变
        1. 正确理解“党的领导”的科学内涵,是正确地转变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关键
        2. 转变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符合“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
    (四) 以发挥人大和政协的作用来促使政府行为的转变
        1. 完善人大制度,疏通民意表达的根本渠道,促使政府行为向着服务型政府所要求的方向转变
        2. 完善政协制度的协商机制,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功能,促使政府行为向着服务型政府所要求的方向转变
        3. 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畅通群众信访渠道
    (五) 培育公民社会
        1.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2. 培育和发展非政府组织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5)社会转型期妇女参政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缘由与意义
        (一) 选题的缘由
        (二) 研究妇女参政的社会意义
    二、妇女参政研究文献的检视
        (一) 妇女参政问题研究成果概述
        (二) 妇女参政研究的主题
        (三) 妇女参政理论研究及其方法的不足
    三、本文的分析思路与方法
        (一) 本文的目的与基本思路
        (二) 本文的资料来源
        (三) 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妇女参政的文化支持系统
    一、文化及其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一) 文化与人类行为
        (二) 价值观和语言中的两性关系
        (三) 性别社会化与政治社会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妇女的偏见与歧视
        (一)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特点
        (二) 传统社会性别制度与男尊女卑理论
    三、西方传统文化对妇女的偏见与歧视
        (一) 女人卑下论
        (二) 女人祸水论
        (三) 女人弱智论
    四、当代西方女权主义对妇女参政的理论贡献
        (一) 女权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 女权主义理论对妇女参政的贡献
    五、构建男女平等的先进的文化支持系统
        (一) 传统性别文化对当代中国妇女参政的负面影响
        (二) 构建妇女参政的先进的文化支持系统
第二章 妇女参政的政府支持系统
    一、国际妇女参政的政策与措施
    二、委任制: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妇女参政的主要模式
        (一) 政策和法规为妇女参政提供制度保障
        (二) 性别比例保障政策保证妇女参政比例
    三、妇联组织与妇女参政
        (一) 社会转型与妇联职能的转换
        (二) 妇联组织与中国妇女的参政发展
        (三) 转型期的妇联组织与妇女参政
    四、社会转型期中国妇女参政的政府支持模式
        (一) 中国妇女参政的巨大成就
        (二) 中国妇女参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三) 社会转型期妇女参政的政府支持路径
第三章 妇女参政的准正式支持系统:妇女非政府组织
    一、非政府组织及其对妇女参政的影响
        (一) 非政府组织的兴起及其功能
        (二) 国际妇女非政府组织与妇女参政
    二、中国新型妇女非政府组织与妇女参政
        (一) 中国新型妇女非政府组织及其功能
        (二) 中国妇女非政府组织与妇女参政
    三、整合妇女非政府组织,促进妇女参政
第四章 妇女参政的准正式支持系统:联合国
    一、建立保障妇女人权的四个机构
    二、制定保障妇女人权的国际人权公约与文书
        (一) 保护人权的着名公约
        (二) 保护妇女人权的着名公约
    三、召开促进妇女参政的世界妇女大会
    四、采取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措施
    五、世界妇女参政的成就与问题
第五章 妇女参政的非正式杜会支持系统
    一、社会关系与政治社会资本的获得
        (一) 社会关系网络与非正式社会支持系统
        (二) 社会资本与社会地位获得的性别差异
        (三) 强关系与妇女参政
    二、家族关系与妇女参政
        (一) 南亚妇女参政:强关系支持的典型范例
        (二) 家族文化与中国农村妇女参政
    三、亲属和朋友:妇女参政的强关系支持系统
        (一) 亲属对参政女性的支持
        (二) 朋友对参政妇女的支持
    四、建立妇女参政的社会关系网络
第六章 妇女参政的自我支持系统
    一、社会经济状况与妇女参政
    二、受教育程度与妇女参政
        (一) 受教育程度与妇女政治态度
        (二) 受教育程度与妇女政治行为
    三、心理素质与妇女参政
        (一) 性别角色与妇女参政
        (二) 政治成就动机与妇女参政
        (三) 意志力与妇女参政
    四、参政能力与妇女参政
        (一) 国外妇女参政能力培养的经验
        (二) 女干部能力建设的内容体系
    五、构建妇女参政的自我支持系统
        (一) 提高妇女的经济地位
        (二) 提高妇女的受教育水平
        (三) 培养特殊的参政心理素质
        (四) 提高妇女参政议政能力
基木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四、全省党校系统第四次理论研讨会在韩城举行(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共产党改善新疆民生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研究[D]. 热合木江·沙吾提. 陕西师范大学, 2014(04)
  •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学习活动经验研究[D]. 孙建领. 山东师范大学, 2012(08)
  • [3]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研究[D]. 张永刚. 西南交通大学, 2011(10)
  • [4]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D]. 邓国帝.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2010(03)
  • [5]社会转型期妇女参政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D]. 祝平燕. 华中师范大学, 2006(09)
  • [6]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十年回顾——综述[J]. 孙承鉴,申晓娟,刘刚.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06(01)
  • [7]二000年学术研讨会在杭举行浙江省社科信息学会[J]. 张耀东. 观察与思考, 2000(12)
  • [8]全省党校系统第四次理论研讨会在韩城举行[J]. 邵岷. 理论导刊, 1991(01)
  • [9]中国图书馆事业1986年大事记[J]. 邹华享. 图书情报知识, 1987(04)
  • [10]中国图书馆事业1986年大事记[J]. 邹华享. 图书情报知识, 1987(03)

标签:;  ;  ;  ;  ;  

省党校制度第四次理论研讨会在韩城召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