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半岛南部晚前寒武世古地磁特征

辽东半岛南部晚前寒武世古地磁特征

一、辽东半岛南部晚前寒武系的古地磁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牛绍武,辛后田,林晓辉[1](2013)在《华北地台南缘苏-鲁-皖地区中-新元古界的重新划分与对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来,燕山地区青白口系下马岭组斑脱岩锆石SHRIMP法U-Pb测年获13661380 Ma,下马岭组的时代已属中元古代。华北地台南缘苏-鲁-皖地区与下马岭组相当的地层当属徐淮群上部史家组至望山组,也有属中元古代的可能。淮北地区出露大面积的基性岩墙群,并侵入于徐淮群中,辉绿岩单颗粒锆石SHRIMP法U-Pb年龄为976土241038土26 Ma,徐淮群的时代显然老于该年龄。据此,苏-鲁-皖地区"青白口系至震旦系"的地层格架应重新进行划分与对比。结合宏观藻类化石Chuaria-Tawuia组合与蠕形类化石Pararenicola-Paleolina组合等资料,笔者将本区原"青白口系至震旦系"的地层重新划分为中元界长城系-蓟县系的徐淮群下部,金州系的徐淮群上部,新元古界下部的淮南群和新元古界上部的南华系。本区凤台组冰碛岩与劳伦古陆西缘750 Ma的拉皮坦群冰碛层似可对比;与五岗集组相当的陕西罗圈组上段泥质岩Rb-Sr年龄为722 Ma;凤台组冰碛层出现古磁极倒转,与扬子地台也有磁极倒转的古城组冰碛层大体相当,围干组-凤台组-五岗集组分别可与扬子地台的莲沱组-古城组-大塘坡组对比,其时代应划归南华纪为宜。据此,笔者全面调整了苏-鲁-皖区中-新元古界的划分与对比,并首次将华北地台南缘的冰碛层划归南华系下部,实现了华北地台与扬子地台南华系的直接对比与衔接,初步解决了华北地台与扬子地台南华系-震旦系长期悬而未决的重大地层对比问题,为重新建立我国以蓟县剖面为代表的中-新元古界地层格架提供了坚实的地层基础,此建议无疑具有重要的地层学意义和地质年代学意义。另外,该区新元古界亦可与劳伦古陆加拿大新元古界麦肯齐山超群-铜旋回和拉皮坦群冰碛层对比,进一步表明华北地台与劳伦古陆曾处在Rodinia超大陆范围内的可能。

张雷雷[2](2011)在《辽东半岛南部新元古界地层划分与对比》文中认为辽东半岛南部地区位于胶辽朝块体的西北部,属于华北地层分区,区内新元古界出露较好、层序完整。辽东半岛南部地区新元古界精确地层对比与划分,能够为胶辽徐淮地区之间新元古界区域地层对比提供依据,进而推动我国新元古界的研究,尽快的与国际新元古界划分接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近年来辽南地区新元古界研究较多,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选取辽东半岛南部地区为研究区,综合前人研究资料,以典型剖面为基础,运用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事件地层和古地磁学等理论和方法,首先对辽东半岛南部地区新元古界进行了垂向划分,重点讨论了存在争议比较大的组段的时代归属;接着通过各组地层等厚图的特征,分析了辽东半岛南部地区新元古界的横向展布和沉积环境的演化;最后,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将辽东半岛南部地区同邻区新元古界进行了区域对比。研究结论:辽东半岛南部地区新元古界的上界为兴民村组顶部,下界为永宁组下部。辽东半岛南部新元古界沉积时限为1000 Ma-650 Ma,包括青白口系和南华系。除永宁组、钓鱼台组、南芬组外,辽东半岛南部地区新元古界横向分布总体呈现南厚北薄的趋势。燕山地区景儿峪组可以和辽东半岛南部地区南芬组对比,长龙山组和钓鱼台组层位相当将两个地区的新元古界地层对接到了一起。吉林南部地区新元古界可以和辽东半岛南部地区新元古界对比,白房子组可与永宁组对比,吉林南部地区钓鱼台组、南芬组、桥头组分别可与辽东半岛南部地区钓鱼台组、南芬组、桥头组对比,八道江组与十三里台组可以进行对比。徐淮地区新元古界在岩性、古生物、同位素年龄、事件地层和古地磁等方面可以和辽东半岛南部新元古界进行对比。最终建立了燕山、辽南、吉南、徐淮地区新元古界地层对比方案。

杨树杰[3](2009)在《辽东半岛南部新元古代地层发育特征研究》文中指出辽东半岛南部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北缘,郯庐断裂以东的胶辽朝地块。在构造地层分区上,该区新元古代地层隶属华北地层区,胶辽徐淮地层分区。本文在详细分析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野外踏勘照片及实测剖面,分别从辽南地区新元古代地层的岩性特征、古生物特征、灾变事件地层征以及重要的地层接触关系特征四个方面,分别介绍了辽南地区新元古代地层发育特征。然后以《国际地层指南》和《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为准则,根据新元古界三分的观点,结合对辽南地区新元古界标准剖面的野外踏勘,在该区地层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和研究,对研究区新元古代地层进行了时代厘定,将该区永宁群、细河群划归青白口系,五行山群、金县群划归南华系。因桥头组划归南华系,所以将其上调至五行山群。并通过与区域上的徐淮地区、吉南地区进行对比,简单讨论了该区地层发育特征与两地的对比关系。最后利用前人实测剖面资料,根据实测剖面地层厚度,做出了该区每个组的露头地层等厚图,揭示了该区地层的横向展布特征。因为复州、金州—大连两地的地层完全可以对比,故选取发育较全的复州地区为代表,从垂向方面,阐述了该区的垂向发育特征。通过分析发现,无论是横向展布特征还是垂向发育特征,均揭示了该区地层呈现南厚北薄的趋势。垂向上,自下而上,岩性由青白口系陆棚泥砂质沉积,至南华系陆源碎屑岩和内源沉积岩组成,其岩石组合以碳酸盐岩为主,金县群上部碎屑岩增多。

洪作民,杨雅君,黄镇福,刘效良[4](1991)在《辽东半岛南部晚先寒武纪宏体生物序列》文中研究指明辽东半岛市部上先寒武系自下而上划分为4群15组,其中细河群的三个组即钓鱼台组、南芬组、桥头组产宏观藻类化石;五行山群的长岭子组、南关岭组产蠕虫和宏观藻类化石;金县群兴民村组产类水母化石,葛屯组产蠕虫、宏观藻类化石,上覆的下寒武统碱厂组产三叶虫和古杯动物化石。上先寒武系7个宏体生物化石层位构成一个连续的、完整的宏体生物序列,可分为4个演化阶段:①细河期宏观藻类发生发展阶段;②五行山期蠕虫发生发展阶段和宏观藻类发展阶段;③兴民村期类水母发生发展阶段;④葛屯期蠕虫和宏观藻类新的发展阶段。据此可以划分为4个生物群,即细河生物群(800Ma前)、五行山生物群(800—700Ma)、金县生物群(677Ma)、满家滩生物群(600Ma)。另外早寒武世三叶虫和古杯动物组成葫芦套生物群,为早寒武世晚期。辽东半岛与苏皖北部晚先寒武纪地层不仅沉积序列相同,而且宏体生物序列也基本相同,两区生物地层完全可以对比。辽东半岛南部晚先寒武纪宏体生物序列的建立及其在同一地层区的延展性,提高了本区晚先寒武纪地层剖面的地位。使其可能成为全球晚先寒武纪生物地层层型剖面。

祝有海,马丽芳[5](2008)在《华北地区下寒武统的划分对比及其沉积演化》文中研究说明华北地区下寒武统具有明显的"两灰两红"四套岩石组合,代表两个潮湿—干旱的沉积旋回,据此自下而上可分成辛集组、朱砂洞组、昌平组和馒头组四个岩石地层单元和Husaspis、Megapalaeolenus fengyangensis和Redlichia chinesis三个化石带,并可能分别与南方的筇竹寺阶、沧浪铺阶红井哨段、乌龙箐段和龙王庙阶相对比。早寒武世沉积时,华北地台具有"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古地貌格局,海水沿地台西南缘的贺兰—六盘坳陷和地台南缘的晋豫裂坳陷及豫—皖陆块依次北侵,并在早寒武世末期浸漫了大部分华北古陆。早寒武世时,郯庐断裂带东侧的吉南辽东地区可能位于地台南缘,其沉积特征与断裂带西侧的豫皖苏鲁地区非常相似,只是中生代发生了大规模的郯庐断裂左行平移才形成现今的地质构造格局。

高荣繁,范义青,林蔚兴,黄鹤龄[6](1983)在《辽东半岛南部晚前寒武纪的古地磁学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辽东半岛南部晚前寒武纪地层颇为发育,是我国研究晚前寒武纪的重点地区之一。近十几年来,无论在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或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均作了不少工作,有的还取得了新的进展。但在磁性地层学的研究方面,迄今还处在萌芽阶段。

唐烽[7](1997)在《华北地台东缘晚前寒武纪地层及宏体化石研究》文中指出This thesis is resulted from the synthetical studies of the LatePrecambrian strata and megafossils in east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Platform(including southern Eastern Liaoning Peninsula, Northern Anhuiand Jiangsu Provinces). The author has reinterpreted the geologicalrecords such as sequences and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of the strata, megafossils, geochemical data, paleogeomagnetic materials,chronostratigraphic and biostratigraphic data and made the firstmicroscopic observation of the megafossils from the Late Precambrianstrata under a fluoromicroscope.The succession of various lithostratigraphic formations of the Neo-proterozoic strata in the south Liaoning Province and Xuzhou-Huainanarea has been confirmed and revised after paying particular attention tothe field markers of outcrop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megafossilsdistribution. A new scheme of bio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has beenproposed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four evolution stage of themegafossils (including macroscopic algae, paramedusoid, vermes) subdividedas follows: (1) Liulaobei-Diaoyutai and Nanfen-Luotuoling period withthe character of some large macroscopic algae fossils; (2) Jiuliqiao-Changlingzi and Nanguanling peroid flourishing various vermes fossilsaccompanied by some macroscopic algae fossils; (3) Jiudingshan, Zhangquand Weiji-Yinchengzi, Shisanlitai and Majiatun period emerging a largenumber of macroscopic algae fossils distributed in the thin blackcarbonic rocks mostly belongs to CS sector after transgressive systemstract; (4) Wangshan-Xingmingcun period with enormous paramedusoidmetazoans in Xingmingcun Formation floating on sea basin far away fromoffshore.By means of analysing the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 of themegafossils under transmissive-light and fluorescent-light microscopes,the author has proposed some ideas explained as follows: (1) themegafossils of Late Precambrian in this area were almost multicellularorganism fossils; (2) a portion of the chuaria fossils might group tovolvox algae of green alga because of the characteristic of tiny ballsimilar to multicellular feature; (3) the thin sections of themacroscopic algae fossils show small polygon net shape mostly similar tothe pseudofilm character of brown alga; (4) worms and paramedusoidssections appear some approaching circle morph of cellular level might bemulticellular morph of the metazoans.

高荣繁,范义青[8](1984)在《辽东半岛南部晚前寒武纪古地磁特征(节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前言辽东半岛南部(以下简称辽南)系指北纬四十度以南,包括复县、金县及大连一带。该区晚前寒武纪地层颇为发育,顶底界线清楚,出露良好,是我国研究上前寒武系的重点地区之一。近几年来,有关同志在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 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与新的进展。可是在磁性地层学的研究方面,尚没有开展。

蓝晶[9](1988)在《辽东半岛南部震旦-寒武系界限剖面古地磁特征》文中研究说明在辽东半岛南部震旦-寒武系界限剖面中采集了32块古地磁岩石标本。古地磁测试结果表明:①辽东半岛南部震旦系兴民村期曾出现一次极性倒转,它发生在650Ma左右,可称之为兴民村反极性期,据此,可与国外上先寒武系对比;②本区震旦-寒武系沉积地层曾经历了中纬度→低纬度→中纬度的古地理纬度区的变化历史;③初步建立了辽东半岛南部震旦-寒武系界限附近地层的视古地磁极迁移轨迹。根据古地磁测试结果,结合本区地层特征,将震旦-寒武系界限定在兴民村组与葛屯组之间,兴民村组的顶为震旦系的上限,葛屯组的底为寒武系的下限。

李永安,高振家,王景河[10](1984)在《古塔里木地块晚前寒武纪古地磁特征的初步探讨》文中研究表明 古塔里木地块包括现在的塔里木盆地、天山、北山和昆仑山的一部分,以及伊犁盆地,向西延伸到苏联境内,为东西向菱形地块。其基底由元古代或太古代地层组成。古塔里木地块晚前寒武纪地层发育,包括长城系、蓟县系、青白日系和震旦系。长城系一青白日系以碳酸盐岩相为主,并有少量碎屑岩和火山岩相;震旦系碎屑岩占优势,包括三个冰期和两个间冰期沉积,并发育有火山岩相沉积。该区是我国震旦系发育的典型的地区之一。

二、辽东半岛南部晚前寒武系的古地磁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辽东半岛南部晚前寒武系的古地磁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华北地台南缘苏-鲁-皖地区中-新元古界的重新划分与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基性岩墙群年代学研究的突破与中元古代地层的确认
2淮南群曹店组-四顶山组的地层特征与区域对比
3淮南群的时代
4淮南地区地层与淮北地区地层对比
    4.1徐淮地区与淮南地区的岩性对比
    4.2徐淮地区与淮南地区的生物地层对比
    4.3淮南与淮北地区地层对比的标志
5苏-鲁-皖地区中-新元古界的重新划分与对比
    5.1中元古界徐淮群
        5.1.1徐淮群下部
        5.1.2徐淮群中部
        5.1.3徐淮群上部
    5.2新元古界
        5.2.1新元古界下部淮南群
        5.2.2新元古界上部南华系
6结论

(2)辽东半岛南部新元古界地层划分与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研究区区域地质概况
    2.1 研究区位置
    2.2 研究区地层
    2.3 研究区地质发展史
3 辽东半岛南部地区新元古界划分
    3.1 地层划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2 辽东半岛南部新元古界垂向划分
    3.3 辽东半岛南部地区新元古界横向分布
    3.4 小结
4 辽东半岛南部地区新元古界沉积环境分析
    4.1 新元古界岩石类型和特征
    4.2 沉积相划分
    4.3 沉积环境演化
5 辽东半岛南部地区新元古界与邻区对比
    5.1 辽东半岛南部地区与燕山地区新元古界对比
    5.2 辽东半岛南部地区与吉林南部地区新元古界对比
    5.3 辽东半岛南部地区与徐淮地区新元古界对比
    5.4 小结
6 结论和展望
    6.1 认识和成果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图版

(3)辽东半岛南部新元古代地层发育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主要认识及存在的问题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背景
    2.2 地层
3 地层发育特征
    3.1 岩性特征
    3.2 古生物特征
    3.3 灾变事件地层特征
    3.4 重要的地层接触关系特征
4 地层划分与对比
    4.1 地层划分与对比的基本原理
    4.2 辽南新元古代地层划分与对比
    4.3 区域地层对比
5 地层横向展布与垂向发育特征
    5.1 横向展布特征
    5.2 垂向发育特征
6 结论及存在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图版

(5)华北地区下寒武统的划分对比及其沉积演化(论文提纲范文)

1 地层单元划分
    1.1 辛集组
    1.2 朱砂洞组
    1.3 昌平组
    1.4 馒头组
2 地层单元对比
    2.1 苏皖北部的猴家山组
    2.2 淮北地区的金山寨组、沟后组
    2.3 辽东半岛的葛屯组、大林子组
    2.4 吉南地区的水洞组、黑沟组
    2.5 辽东地区的康家组
    2.6 北京地区的下苇甸组
3 化石带及其时代归属
    3.1 Redlichia chinesis带
    3.2 Megapalaeolenus fengyangensis带
    3.3 Husaspis带
4 早寒武世的沉积演化
    4.1 早寒武世沉积前的基底构造格局
    4.2 辛集组—朱砂洞组的沉积格局
    4.3 昌平组—馒头组的沉积格局
    4.4 郯庐断裂带及其平移问题
5 结语

(7)华北地台东缘晚前寒武纪地层及宏体化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地层
    1.1 综合地层概述
    1.2 重点地层剖面的剖面结构及层序地层分析
        1.2.1 复州庙山细河群钓鱼台组剖面结构及层序地层
        1.2.2 复州海岛子一袁家沟地质剖面结构及层序地层
        1.2.3 复州泡崖桥头组、长岭子组剖面结构及层序地层
        1.2.4 复州西瓦房地质剖面结构及层序地层
        1.2.5 复州湾赵坎子营城子组、十三里台组、马家屯组、大林子组剖面结构及层序地层
        1.2.6 金州北山(金县群)崔家屯组、兴民村组、(下寒武统)葛屯组、大林子组、碱厂组地质剖面结构及层序地层
        1.2.7 大连棋盘磨(金县群)兴民村组中段剖面绐构及层序地层
        1.2.8 金州满家滩葛屯(金县群)葛屯组、(寒武系下统)大林子组、碱厂组地质剖面结构及层序地层
        1.2.9 安徽寿县八公山刘老碑组、寿县组、九里桥组、倪园组、九顶山组地质剖面结构及层序地层
        1.2.10 江苏铜山县魏集倪园组、九顶山组、张渠组、魏集组、史家组(?)地质剖面结构及层序地层
    1.3 华北地台东缘晚前寒武纪地层沉积特点
2 华北地台东缘晚前寒武纪宏体化石研究
    2.1 辽南地区的宏体化石研究
        2.1.1 长岭子组
        2.1.2 南关岭组
        2.1.3 营城子组
        2.1.4 兴民村组
    2.2 徐淮地区的宏体化石研究
        2.2.1 刘老碑组
        2.2.2 九里桥组
        2.2.3 "史家组"
3 宏体化石的显微描述
    3.1 化石薄片的制备方法
    3.2 蠕形动物的显微特征
    3.3 类水母化石的显微特征
    3.4 宏观藻类的显微特征
4 华北地台东缘晚前寒武纪宏体化石的沉积特点及地层意义
英文摘要
参考文献
图版说明
图版(Ⅰ—ⅩⅤ)

四、辽东半岛南部晚前寒武系的古地磁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 [1]华北地台南缘苏-鲁-皖地区中-新元古界的重新划分与对比[J]. 牛绍武,辛后田,林晓辉.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13(03)
  • [2]辽东半岛南部新元古界地层划分与对比[D]. 张雷雷. 山东科技大学, 2011(05)
  • [3]辽东半岛南部新元古代地层发育特征研究[D]. 杨树杰. 山东科技大学, 2009(S1)
  • [4]辽东半岛南部晚先寒武纪宏体生物序列[J]. 洪作民,杨雅君,黄镇福,刘效良. 辽宁地质, 1991(03)
  • [5]华北地区下寒武统的划分对比及其沉积演化[J]. 祝有海,马丽芳. 地质论评, 2008(06)
  • [6]辽东半岛南部晚前寒武纪的古地磁学的初步研究[A]. 高荣繁,范义青,林蔚兴,黄鹤龄. 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6), 1983
  • [7]华北地台东缘晚前寒武纪地层及宏体化石研究[D]. 唐烽. 中国地质科学院, 1997(04)
  • [8]辽东半岛南部晚前寒武纪古地磁特征(节要)[A]. 高荣繁,范义青. 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0), 1984
  • [9]辽东半岛南部震旦-寒武系界限剖面古地磁特征[J]. 蓝晶. 辽宁地质, 1988(02)
  • [10]古塔里木地块晚前寒武纪古地磁特征的初步探讨[J]. 李永安,高振家,王景河. 新疆地质, 1984(02)

标签:;  ;  ;  ;  ;  

辽东半岛南部晚前寒武世古地磁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