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尔主义”和撒切尔夫人

“撒切尔主义”和撒切尔夫人

一、“撒切尔主义”和撤切尔夫人(论文文献综述)

徐磊[1](2020)在《撒切尔夫人政府对波兰政策研究 ——以波兰危机为例(1979-1983)》文中研究指明文章第一部分对英国二战后的波兰政策作了回溯性梳理。冷战时期,英国对波兰政策是其对东欧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首先简要分析丘吉尔、麦克米伦等时期英国涉及波兰经济、政治方面的国内与国外决策,揭示其演变过程;其次,1979年撤切尔夫人上台后,根据波兰国内局势,英国政府内部对波兰进行评估,以卡灵顿勋爵为代表的外交部重提“区别对待政策”,试图以此指导80年代英国对波兰的整体外交,其主要目的在于削弱苏联对波兰及东欧地区的控制。文章第二部分首先简要梳理波兰危机爆发的经过,其次,分析苏联方面在波兰危机爆发后在经济与军事上对波兰政府的施压行为,如舆论施压以及实行军演等。随后,分析苏联相关举措给撒切尔夫人政府对波政策调整造成的影响。最后,英国政府财政部与外交部就是否给予波兰经济支援展开争论,并确定支援政策。同时,面对苏联可能的军事干预,英方也准备了预案。文章第三部分首先梳理分析了波兰军管之后,美国里根政府对波兰实行全面经济制裁,并敦促其大西洋同盟伙伴进行相应制裁,这些举措对撒切尔夫人政府前期对波政策造成较大冲击。其次,由于波兰国内局势变化以及里根政府的施压,加之政府层面、机构决策和个人因素影响,英国考虑再度调整对波政策。最后,撒切尔夫人政府确定了给予波兰团结工会经济支持,同时对波兰政府进行经济制裁的政策。但是在经济制裁的具体细节,尤其是在西伯利亚天然气管道的建设问题上,英国与美国存在较大分歧。文章第四部分首先简要交代了“军管”结束后波兰国内的相关局势,随后重点评析了撤切尔夫人政府对波兰当时国内局势再次评估的内容,指出其成为危机结束后英国对波政策重新制定的参考标准。文章最后评价与总结了波兰危机爆发以来撒切尔夫人政府对波政策成效、得失与特点。

过慈明,杨帆[2](2008)在《撒切尔政府的工会战略评析》文中指出英国工会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20世纪60年代起,工会问题已在英国政治中居于支配地位。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上台之后,出于经济改革和政治斗争的需要通过渐进的工会战略使工会的权力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和削弱。

王晓森[3](1990)在《关于“撒切尔主义”专题讨论会综述》文中认为 正值撒切尔夫人在英国执政11周年之际,中国“英国研究会”于3月中旬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西欧研究所组织召开了关于西方提出的所谓“撒切尔主义”的专题讨论会。会议首先邀请英国驻华使馆的政务参赞大卫·库茨先生和一秘彼得·戴维斯先生就“撒切尔主义”发表了演讲。然后,大家从各个侧面对“撒切尔主义”的内涵、产生、影响及未来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傅殷才[4](1991)在《评撒切尔主义的“自由经营”理论和政策》文中指出 玛格丽特·撒切尔(Margaret Thatcher)是英国历届首相中唯一创造了一个“主义”的人物。“撒切尔主义”包括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自由经营”理论是这个“主义”的重要方面。撒切尔夫人虽然于1990年11月下台了,但“撒切尔主义”的自由经营理论和政策,对英国仍然会有一定影响。英国现任首相梅杰在1991年6月回答法国《费加罗报》记者的提问时就说过:“撒切尔夫

杨落娃[5](2019)在《儿童哲学与国家课程的融合研究 ——以英国Key Stage1-4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90年代初,儿童哲学由美国传入英国,经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了自身的体系与特色。儿童哲学的创始人李普曼指出,儿童哲学(Philosophy for Children)是专门对儿童进行的哲学教育与思维培养,其宗旨是“让儿童通过语言、做事等具体方式体验哲学,从而提高儿童的推理及思考能力”。英国儿童哲学的发展,其理论根基和思想指引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这一前提性的认识。但实际上,英国儿童哲学的发展虽首先借鉴的是美国,却也有其自身的鲜明特色和强大实践基因,而且形成了相对完整有效的课程开发与实施体系。儿童哲学进入英国后主要以课程的形式作用于教育,这种课程重在对儿童独立思维技能的训练,并最终发展为具有英国特色的将哲学思维及技能融入到其他具体科目中的儿童哲学课程。这样的儿童哲学发展模式,尤其是所蕴含的教育价值立场、核心要义以及实践路径等都引起了笔者强烈的兴趣,并由此确立了本研究的题目及研究的问题:英国的儿童哲学有何主张和特色?儿童哲学与英国国家课程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两者之间能否融合,又为何能融合,它们是怎样融合发展的?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笔者展开了如下的研究:第一章,英国儿童哲学的理论阐释。本章根据对哲学、儿童哲学的定位、思考以及儿童哲学得以实现的关键对象,探讨了将儿童哲学带入并融合进国家课程的可行性。此外,本章从英国儿童哲学的理论基础入手,分别剖析了苏格拉底方法对儿童哲学基础思维建立的关键影响,维果茨基“社会构建主义”理论对儿童哲学在心理学层面上的理念支撑,杜威“实用主义”假说对儿童哲学实施方法的重大依据,洛克经验论与儿童能力激发的关系以及罗素的哲学观对英国儿童哲学的影响。第二章,英国儿童哲学的发展图景。本章首先从英国的市场经济制度入手,考察了英国市场经济制度,揭示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知识经济价值导向等对英国基础教育的现实需求。其次,分析了英国儿童哲学所处的政治背景、多元民主制度下两大党派在治理国家时多方面政策之间博弈对英国儿童哲学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并据此论述了英国儿童哲学的教育背景,阐释了英国儿童哲学发展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即英国儿童哲学课程经历了一个由“援美入英”的“移植”与“转化”为主的改造哲学过程,在“改造”的基础上所开启的本土转化与创新的“多元”取向努力阶段,以及当前转向为“环抱”课程大纲的学科浸入式教学阶段。本章最后从英国儿童哲学重视创新教学方法、故事和绘本的开发应用以及设置主要特色研究机构等多个维度进行了考察。第三章,儿童哲学与英国国家课程融合的可能性。儿童哲学与英国国家课程的融合体现在两者的交互作用上,在科技革命冲击下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世界,英国国家课程需要儿童哲学发挥出对人才培养的独特作用,儿童哲学课程本身所蕴含和彰显的对儿童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独特价值恰是英国国家课程设置和改革的核心取向。本章从英国国家课程总体出发,透视了划分不同阶段以及不同内容的课程设置状况;着重考察了英国国家课程在课程理念、内容、评价方式、课程实施和管理上对学生能力、素养和知识等的关注转向;全面分析了儿童哲学对英国国家课程改革与发展在各个方面的促进作用,从而明确了儿童哲学同英国国家课程的内在契合与融合的必然性。第四章,儿童哲学与英国国家课程的共生发展。当代英国儿童哲学课程的探索越来越注重体系化与制度化的建设,既强调课程实施的“学科融合”,也强调课程地位的“独立自主”,儿童哲学与英国国家课程相互支撑、相互促进融合。本章最后从实践层面,从认知性和非认知性的维度分析阐释了儿童哲学与英国国家课程目标之间的共同点;考察了二者对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侧重点;并结合实际案例剖析了二者的互补作用。第五章,英国国家课程视域下儿童哲学的当代实践。本章分析了当前英国儿童哲学的两种主要融合的实践课程,分别是“结合国家课程学科思想的儿童哲学课程”与“结合儿童哲学思维的国家课程”。前者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多采用描述性主题、在教学方式上多强调对话教学并且重视教师的指导和组织。后者则根据具体学科的目标展示课程的不同特点:英语科目中注重持续的对话与思考、广泛地阅读和查阅文本并注重运用哲学对话策略提问和讨论;数学科目中强调逻辑思考、探究式学习并积极构筑哲学探究共同体;科学学科注重发展儿童有效的思维,特别关注儿童对科学本质的探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形成了较为结构化的方法。综上,英国儿童哲学在实践中结合本国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对儿童哲学加以改进,呈现出儿童哲学同国家课程相融合的趋势。一方面,英国国家课程为儿童哲学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儿童哲学以国家课程为重要载体并“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极大地促进了英国儿童哲学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尽管儿童哲学虽未正式进入英国国家课程体系,但对英国国家课程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国家课程理念和目标的践行。由此观之,与国家课程融合发展是儿童哲学在英国当前和今后发展的方向,而国家课程也需要儿童哲学的融入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发展学生的多元能力。

雷建锋[6](2003)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的英美特殊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战以后英国外交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把英美特殊关系放在其外交政策的中心位置,历届政府都把巩固和发展英美关系作为外交政策的关键。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这一特点表现得更为明显,同以前的各届政府相比她执政时期的英美特殊关系发展到了一个新水平。她在坚持保守党外交政策原则的同时,也使英国外交打上了明显的撒切尔的印记。研究这一时期的英美特殊关系对理解战后的英国外交政策和实践,解读当前英美关系的新发展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英美特殊关系的良好发展首先得益于撒切尔夫人继承了丘吉尔的三环外交思想,坚持英国外交中美国第一的外交原则;其次,她同里根总统在英美两国进行经济改革时互相支持、共渡难关的经历所铸就的不平凡的个人友谊成为这个时期英美特殊关系的强大动力;最后,冷战的国际背景和相似的外交理念,使撒切尔——里根时期和英美特殊关系发展到一个新水平。 撒切尔13年的任期使战后英国重美轻欧的外交传统更加强化,积极融入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则被延缓。撒切尔夫人的外交对其后两届政府的外交有重要影响,从梅杰和布莱尔政府时期的外交时践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当年撒切尔外交的影子。 本文从四方面论述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的英美特殊关系:一、撒切尔夫人的外交思想二、撒切尔夫人外交思想产生的原因三、撒切尔政府时期英美特殊关系的表现四、撒切尔执政时期的英美特殊关系对其后政府外交的影响。

潘世强[7](1994)在《英国行政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文中提出 近十几年来,欧美发达国家先后进行过一次行政改革与现代化进程。尽管它们改革的“战略”和具体目标各有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背景,这就是,它们都面临经济状况不佳、政府工作不堪重负的局面,因而不得不强调反对浪费和提高管理效率与效能的问题。

陈炜[8](2012)在《英国税收与社会公正》文中提出建立一个公正的社会是人类的理想,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追求社会公正的历史。不平等是绝对的,平等是相对的。国家和政府要做的只是把这种不平等加以调节、限制,将其控制在一个合理、合法的范围之内。只有这样,一个社会才可能和谐、协调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这不仅需要国家和政府有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同时还需要有切实可行的政策杠杆和路径。合理的税收,显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的路径。本文将视线投向税收,着力探讨税收与社会公正间的关系。税收是国家宏观调控中一个强有力的工具,是国家调整宏观利益、微观利益的一项政策和制度,如税收能兼顾国家、企业、个人收益分配的宏观税负和微观税负,很好地处理国家吸取足够的财政收入与企业、个人留存充裕的发展资金之间的矛盾,做到国家能提供人们需要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而又不伤害企业和个人投资、经营发展的热情;税收是国家有效调整人们收入,缩小贫富差距的一个政策杠杆;税收也是国家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最公平、最有效的手段。对税收的研究,需要从技术层面深入到法律层面、政治层面、社会层面。英国无论是在税收理论还是政策实践上,对我国税收及其社会经济和谐发展都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基于此,本文选取了英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英国的经济、社会、财税等方面的研究,最终找出税收与社会公正的本质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公正和谐发展提出有益的借鉴。国内外学术界目前还没有对税收与社会公正进行全方位研究的成果,大多处于分离状态,有的虽有涉及,并未充分展开。把税收与社会公正结合起来研究,探讨税收与社会公正的本质和联系,是个全新的课题。许多政治学家虽然研究过税收问题,但往往只是把它作为经济或社会政策的一部分来看待,鲜有将其与整个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联系起来。本文从税收的角度,通过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财税学、宪政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对英国税制的演进和英国政治社会发展脉络的梳理,揭示出税收在促进英国社会公正和和谐稳定、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是一个比较新的视角。除导论和结论外,本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提出了本文对于税收、社会公正的理解以及英国税收与社会公正的关系等方面的观点。研究了税收基本理论、社会公正以及税收与社会公正的关系等重要问题,为论文的论述作了理论准备。税收基本理论主要包括税收定义、税收属性、税收本质、税收职能、课税依据、税收原则、税收负担分配等几方面内容。社会公正既体现为一种价值理念,也体现为一种制度安排;既可视为一种原则和标准,也可视为一种状态和结果。税收政策是指政府在一定税收理论基础上,运用各种税收政策工具,通过对税收制度的具体安排,为实现特定政策目标而制定税收活动的基本准则,它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政府干预、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税收是社会公正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公正的实现过程,决定了税收发展的过程;同时,税收发展的过程,也对社会公正的实现产生重大影响。税收的发展与社会公正的演进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二者之间的互动,值得深入地观察与思索。第二章从阐述了二战前英国税收的演进,以及税收制度和政策对当时英国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发挥的作用。随着封君封臣制的衰落使国王的领主身份日益淡化,国君地位凸显,因此国家税收征收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议会对征税控制权的取得标志着税收体制由国王与贵族之间的封建税收向以国王向全国臣民征收的国家税收过渡。而在国家税收加强的同时,封建税征收逐渐削弱,并最终融合入国家税收征收,封建税归于消失。1688年光荣革命成为英国现代化的转折点。文官制度、中央银行的建立、公债的发展、预算制度的确立、皮特的税制改革以及所得税的产生与发展等财政革命促成了英国向现代国家的成长。资本主义的发展时期职业的税收行政机构取代了包税人开始有效地运转,大大减少了征税成本,增加了国家对财政收入的来源,减少了不必要的财政支出。另外,包税制的取消,使得国家税收能够及时、足额地收缴到国库之中,进一步促进了公共财政的发展。维多利亚女王执政时期,英国税收摆脱了战争等偶发性事件的影响,一些合理的“临时税收”开始永久化,不合理的间接税日趋减少,英国税收逐渐走上了正常的发展道路。间接税的负税者主要是普通消费者,而直接税的负税者则主要是社会富裕者阶层,从间接税向直接税的过渡,使得税收在社会公平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所得税与遗产税在英国财政收入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使税收从对普通民众为征收对象,转到了以对财富为主的中上层人士为征收对象。这是走向现代税收制度的第一步。以财富的多寡、收入的高低为衡量指标的累进税收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则体现了向现代社会以税收为杠杆调节社会财富的重要转变。英国从对遗产税的累进征收开始,逐渐走向累进所得税制,从而为20世纪国家运用税收手段重新配置社会资源、分配社会财富、追求社会公平铺平了道路。总之,英国这个现代工业国家和城市国家,在率先解决了效率问题之后,开始运用税收制度来实现社会公平,为英国走向福利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央的财政开支,除传统的应付战争消耗外,还扩大到了进行小学义务教育,支持地方政府的活动,进行公共卫生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等等。19世纪80年代的一系列的改革方案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把税收支出改革作为重要的武器,来达成医治社会的预期目标。这些方案主要包括养老、济贫、教育等方面。第三章探对福利国家时期的税收制度进行了探讨。首先,从英国社会整体发展的不和谐性、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的爆发、二战后的“阶级妥协”和“福利共识”四方面分析了英国福利国家的形成。其次,从养老金法案、国民保险法案和儿童教育补贴等三方面系统分析了英国“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最后从人民预算案、土地税收改革、税负增加、所得税扣除制度、国民健康服务体系、农业政策的调整等方面分析了该时期的赋税济贫政策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根据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经济理论,在社会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主张减税、增加财政支出,以扩大化投资和消费来刺激经济增长;在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主张增税,减少财政支出,以减少投资历和消费来抑制经济增长。在二战以后,英国的经济呈现出了发展缓慢的势头,所以,英国政府为了发展经济,主要通过减税、增加支出、举债、通货膨胀等措施来促进经济增长。个人所得税扣除制度的实现,是税收发展史上一次重大变革,也对英国的社会稳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英国的福利国家政策覆盖面广、涉及项目繁多以及普遍性供给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英国渡过了战后的难关。但战后匆忙的建立福利国家,推行全面的社会保障给政府的财政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使得英国在经济衰落时期财政入不敷出,赤字严重。政府承担过多的责任,削弱了个人所应承担的责任,滋生了懒惰和依赖情绪,许多入甚至不愿意工作,宁愿休息,使整个国民经济失去活力。另外,福利国家所遵循的“普遍原则”使得各阶层的人们可以平均分享福利,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公平。但是,平均的结果就是许多不需要享受福利的人享受了福利,而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低收入者或失业者所得到的福利却是十分有限的。所以,英国的福利国家政策也存在着许多内在缺陷,它们共同作用为以后社会政策陷入危机埋下了伏笔。第四章对撒切尔夫人制止时期的私有化与税制改革对社会公正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深受新右派影响的撒切尔夫人及其领导的保守党对福利国家的社会政策进行了反思,提出“重塑英国”的口号,试图摆脱社会政策的危机。撒切尔夫人在上台伊始就积极实施社会福利的私有化改革,希望以此减少政府在社会福利领域的干预,同时提出用“选择性原则”代替“普遍性原则”,让社会福利能真正帮助到穷人,而不是平均分配。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实施了一整套新经济战略,试图改变经济运行方式,改变国家一市场关系的形式和程度,将一种新的经济意识形态注入到广泛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之中。在税收政策方面,撒切尔为代表的保守党政府的基本方针是通过减税、简税和增加间接税等方式,减轻企业负担,扭转战后英国社会形成的所谓“依赖性的文化”,调动和鼓励个人和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积极性。自1979年撒切尔夫人执政以来,英国税制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改革,其中以1979、1984和1988年的税改影响最大。从1978-2000年所得税各项税收总额的比重可以看出,所得税比重呈逐年递减的趋势,撒切尔政府总是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竞争的需要及时调整税收政策。如增加或减少税收总额、变更税率、调整税目、提高或降低免税额或起征点,以控制通货膨胀、影响消费需求及危机的周期等。但是,“人头税”无疑将明显加重下层人民的负担。她反对工党搞“劫富济贫”,而搞“人头税”之类的“劫贫济富”政策却是不得人心的。因此,该税收政策的出台引发了强烈的抗议浪潮,成为导致她当年11月下台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撒切尔夫人的财政与税收政策和原则的改变标志着英国福利国家制度发生了重大的转型,社会政策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反思的阶段,并为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社会政策的改革确定了方向。第五章探讨了“第三条道路”思想引导下税收制度的调整对社会公正的影响。新工党政府通过税收与社会福利政策的有机结合,成功地实现了两者的互动,从而兼顾了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促进了英国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布莱尔认为,税收政策是第三条道路的核心问题,必须保持对税收的控制,所有的公共开支款项都是‘用于产生实效和用于改革的’。“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倡导者吉登斯认为,要寻求社会公正,最重要的在于税收的规模和如何支配税收。在税收与开支政策方面,新工党改变了传统的“税收——支出”的政策,将重点放在了严格财政纪律和平衡预算上,纠正了以往认为高额累进税是取得更大程度平等的惟一方法的观念,承诺实行“谨慎”和“稳定”的开支政策,没有采用传统工党政府以增加税收和开支来实现福利目标的办法,同时降低了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甚至降低了存款税收,提高了遗产税增收起点等,有效地促进了英国经济社会稳定协调发展。布莱尔政府避免通过增加税收,而是尽量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办法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居民收入的做法,以便兑现大选时增加医疗和教学改革投入的承诺,是深得民心的。新工党政府借鉴了美国的做法,把税收与社会福利政策结合起来,不仅简化了操作程序,而且更有利于实现促进就业和消除贫困的双重目标。对英国税制发展的脉络进行的梳理可以发现,英国税收经历了从临时性、探索性、渐进性和缓慢性,向常规性税收发展的历程。无论从历史的还是现实的视野看,税收对其社会公正和文明演进影响重大。从征税对象来说,从以土地为基础的税收,到以动产为对象,最后发展到以各种收入为征收对象。这反映了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英国税收的发展与其他政治制度、文化的发展一样,常常能够在传统与变革之间取得某种平衡。英国国家的税收制度从临时性的税收出发,经过漫长的探索、渐进的发展,终于到近代逐渐建立起常规性的税收。英国税收这种渐进性的特点既是社会公正的产物,也是社会公正程度不断提高的必然表现。英国历届政府特别是撒切尔之后的政府都高度重视税收的对分配的调节作用,社会公正程度也逐步提高,用英国阐释税收与社会公平也极具典型性。通过对英国税收制度的演进和英国兴衰史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国家的崛起与经济的持续增长需要一定的制度基础,也需要适当的政策协调。我国建设和谐社会需要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包括:税收调节收入需要健全的税制;统筹协调促进就业、健全保障,缩小收入差距政策体系;保证义务教育本身的公平性;在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同时,还要强调效率。

高倩[9](2014)在《撒切尔政府劳资政策分析》文中提出世界上最早成立工会、最早实现劳资双方之间开展集体谈判的国家是英国。撒切尔夫人在1979年执政后使英国的劳资关系发生了明显的改善,劳资政策改革是整个撒切尔革命的核心。撒切尔政府彻底放弃了“二战”后两党达成的共识政治,在保守主义传统和新自由主义经济理念的深刻影响下,撒切尔主义劳资观逐渐形成,并被“铁娘子”撒切尔坚定地贯彻到每一个与劳资关系相关的领域。经过撒切尔夫人十一年大刀阔斧的改革,虽然工会未被彻底征服,但其实力遭到严重的削弱,英国的劳资关系和劳资力量对比发生根本转变。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和历史分析方法,从研究撒切尔政府劳资政策的理论——渐进主义出发,系统梳理了撒切尔夫人执政前英国的劳资关系现状:1945年之前为自由放任的集体谈判;1945——1979年分别为战时劳资机制的延续、法团主义劳资机制、由工会主导的劳资机制。分析了撒切尔政府劳资政策内容,具体包括:劳资立法、重塑自由经济。从政治、经济和社会角度评析了撒切尔政府劳资政策的效果,并探讨了对后撒切尔时代的影响:梅杰政府基本是沿用撒切尔政府的政策前行,即便是布莱尔工党政府的劳资政策中也处处闪现着撒切尔主义的印记。从而得出本文的结论:撒切尔政府劳资政策适应了当时的英国国情、撒切尔政府劳资政策以司法改革与经济改革为切入点、撒切尔政府执政期间所展现的“撒切尔主义”影响深远。

申义怀[10](1991)在《“撒切尔主义”和撤切尔夫人》文中研究说明 1990年11月22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突然宣布辞职,英国朝野为之震惊。世界舆论普遍认为,这标志着"撒切尔主义"时代的结束。现根据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执政11年来英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将撒切尔主义大体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简介如下:

二、“撒切尔主义”和撤切尔夫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撒切尔主义”和撤切尔夫人(论文提纲范文)

(1)撒切尔夫人政府对波兰政策研究 ——以波兰危机为例(1979-1983)(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一) 选题缘由
        (二) 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四、本文创新点与重难点
        (一) 创新点
        (二) 研究难点和重点
第一章 英国政府对波兰政策的背景
    一、二战后英国政府对波兰政策回溯(1945-1979)
        (一) 战后初期英国对波兰政策
        (二) 波兰公投后英国对波政策调整
        (三) 波兹南事件与英国的政策调整
    二、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对波兰局势的评估(1979-1980)
        (一) 波兰经济陷入颓势—70年代“高速发展战略”的失败
        (二) 英国政府对波局势评估—卡灵顿勋爵重申对波“区别对待”政策
第二章 波兰危机的爆发与撒切尔夫人政府对波兰政策的调整(1980.8-1981.12)
    一、苏联对波兰危机的反应及对撒切尔夫人政府的冲击
        (一) 危机爆发与团结工会的成立
        (二) 苏联对危机爆发的应对:舆论攻势与军事演习
        (三) 苏联干预给撒切尔夫人对波政策调整带来的冲击
    二、撒切尔夫人政府对波兰危机的反应与对策
        (一) 危机爆发与撒切尔夫人政府对波兰危机的反应
        (二) 撒切尔夫人政府对波兰援助政策的制定:外交部与财政部的相互妥协
第三章 波兰进入“军管时期”与撒切尔夫人政府对波兰政策的再调整(1981.12-1982.12)
    一、里根政府对波兰实行制裁及对撒切尔夫人政府的影响
        (一) 戒严令的实施:波兰局势急转直下
        (二) 里根政府对波兰实行全面经济制裁:以经济制裁换取政治妥协
        (三) 里根全面经济制裁措施的实施与英国等北约同盟国的分歧
    二、撒切尔夫人政府对波兰政策的再调整
        (一) 撒切尔夫人政府对戒严令实施后波兰局势的相关评估
        (二) 撒切尔夫人政府对波兰实行经济“制裁”
第四章 波兰危机期间撤切尔夫人政府对波兰政策的有效性评估与反思
    一、波兰危机期间撒切尔夫人政府对波兰的政策评估
        (一) 撒切尔夫人政府对波兰的政策目标
        (二) 具体实施及具体效果
    二、英国对波兰政策的特点
        (一) 区别对待政策的典型案例
        (二) 冷战思维与实用主义思维相互贯穿
参考文献
致谢

(5)儿童哲学与国家课程的融合研究 ——以英国Key Stage1-4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有关儿童哲学内涵界定的研究
        (二)有关儿童哲学诞生历史的研究
        (三)有关儿童哲学各地发展的研究
        (四)有关英国儿童哲学以及面临挑战的研究
    四、概念厘定
        (一)儿童哲学
        (二)英国国家课程
        (三)Key Stage(关键阶段)
    五、研究问题与方法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英国儿童哲学的理论阐释
    一、英国儿童哲学的前提解读
        (一)何为哲学
        (二)何以为教
        (三)贯穿学科的哲学之思
    二、英国儿童哲学的理论基础
        (一)苏格拉底方法
        (二)洛克经验论
        (三)杜威实用主义思想
        (四)罗素的儿童哲学观
        (五)维果茨基社会构建主义理论
第二章 英国儿童哲学的发展图景
    一、英国儿童哲学的发展背景
        (一)经济背景
        (二)政治背景
        (三)教育背景
    二、英国儿童哲学的发展历程
        (一)“移植”与“转化”:英国儿童哲学的早期实践
        (二)转向“多元能力”:英国儿童哲学的本土化改进
        (三)“环抱”国家课程:转向学科的浸入式教学
    三、英国儿童哲学的发展特色
        (一)普设研究机构
        (二)重视故事开发
        (三)强调绘本应用
        (四)创新教学方法
第三章 儿童哲学与英国国家课程的融合探析
    一、英国国家课程设置
        (一)理念思想与课程目标
        (二)学段结构与学科设置
        (三)学科定位与课程内容
        (四)评价体系与考试制度
    二、英国国家课程的关注转向
        (一)课程理念上从关注“公民培养”转向“全面育人”
        (二)课程内容上从关注“专业技能”转向“学科素养”
        (三)评价方式上从关注“知识分层”转向“刚柔并济”
        (四)课程实施和管理上转向追求兼顾“公平与效率”
    三、儿童哲学对国家课程的促进作用
        (一)实现国家课程理念的育人价值
        (二)推动国家课程目标的转化落实
        (三)促使国家课程内容的更新发展
        (四)能改进国家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第四章 儿童哲学与英国国家课程的共生发展
    一、儿童哲学与英国国家课程的关系
        (一)共生形态
        (二)融合趋势
    二、儿童哲学与英国国家课程的实践融合
        (一)目标导向
        (二)能力培养
第五章 英国国家课程视域下的儿童哲学实践
    一、结合国家课程学科思想的儿童哲学课程——以小学KS1-2 为例
        (一)儿童哲学课程与英国国家课程的结合形式
        (二)单独设立的儿童哲学课程具体实施
        (三)小学KS1-2 儿童哲学独立课程分析
        (四)英国儿童哲学课程与国家课程联结特征
    二、结合儿童哲学思维的国家课程——以中学KS3-4 为例
        (一)英语科目
        (二)数学科目
        (三)科学科目
        (四)儿童哲学与英国国家课程相结合的关注重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6)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的英美特殊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一、 撒切尔夫人的外交思想
    (一) 通过美国来影响世界的外交思想
    (二) 霸权稳定思想
    (三) 民族主义的欧洲联合思想
    (四) 反苏反社会主义,促进民主自由的民主和平思想
二、 1945-1979年的英美特殊关系
三、 撒切尔夫人上台后英美关系的新发展
    (一) 卡特时期
    (二) 里根政府时期英美特殊关系的发展
    (三) 英美特殊关系中的矛盾与分歧
    (四) 反苏反社会主义的英美特殊关系
四、 撒切尔时期的英美特殊关系对其后政府的影响
    (一) 对撒切尔夫人及其外交的评价
    (二) 撒切尔的外交对其后政府的影响
注释
参考书目

(8)英国税收与社会公正(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二、把税收作为促进社会公正的路径选择的原因
    三、选择英国作为研究对象的典型性
    四、研究综述
    五、研究方法
    六、本文的基本观点及创新点
    七、分析框架
第一章 税收与社会公正的内涵及其关系
    第一节 税收基本理论
        一、税收的定义
        二、税收的属性
        三、税收的职能
        四、课税依据及原则
        五、税收的本质
        六、税收负担的分配
        七、税种的分类及其特征
        八、税收政策的分类及功能
    第二节 社会公正的内涵、意义与结构
        一、社会公正的内涵
        二、社会公正的重要性
        三、社会公正的多维立体结构
    第三节 税收与社会公正
        一、社会公正决定着税收发展进程
        二、税收对社会公正的促进作用
第二章 二战前英国政治制度与税收制度的演革
    第一节 英国近代政治制度与税收制度的建立
        一、英国的封建制度与封建税收
        二、英国国家税收的产生与议会主权
    第二节 政制转型与国家税收
        一、政制转型
        二、宪政之下的国家税收
    第三节 自由贸易运动与税制演变
        一、自由贸易运动
        二、税制演变
        三、财政支出对社会公正的调节
    第四节 福利国家酝酿时期
        一、新的社会福利支出的需求
        二、建设性税收的出现
        三、社会福利的萌芽
第三章 福利国家时期的税收制度
    第一节 二战后英国面临的问题及福利国家的产生
        一、经济危机
        二、社会整体发展的不和谐性
        三、福利国家的产生
    第二节 “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保障制度
        一、国民保险立法
        二、医疗国有化的实践
        三、住房领域的有限改革
        四、教育领域的改革
    第三节 劫富济贫的赋税制度
        一、个人所得税
        二、国民保险税
        三、公司所得税
        四、土地税及农业补贴
        五、资本利得税
    第四节 福利制度国家政策的成效
        一、缩小贫富差距,推进社会公平
        二、缓解社会贫困,维护社会稳定
        三、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第四章 私有制与税制改革
    第一节 撒切尔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依据和主要内涵
        一、英国病“症候”分析
        二、理论依据——新右派的兴起
        三、以“私有化”为主要特征的撒切尔主义
    第二节 税收制度改革
        一、通过减税调整分配
        二、通过增税累积财富
        三、通过税收引导投资
        四、财产税方面的探索
    第三节 撒切尔主义的功与过
        一、成就卓着
        二、问题突出
        三、改革的局限性
第五章 “第三条道路”与税收制度的调整
    第一节 “第三条道路”的成因及理论实践
        一、“第三条道路”产生的内在动因分析
        二、“第三条道路”产生的外部背景分析
        三、“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和实践
    第二节 税收制度改革
        一、公司所得税的调整
        二、调节收入差距的税制调整
        三、绿色税收的实施
        四、对教育实施的税收优惠政策
        五、应对金融危机的税收政策
        六、有助稳定房市的税收政策
    第三节 “第三条道路”的得与失
        一、成绩斐然
        二、改革的局限
结论
    一、英国税收制度发展的主要特征
    二、英国税收与社会公正
    三、对中国和谐社会构建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9)撒切尔政府劳资政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1.1.1 选题目的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方法
        1.3.2 历史分析方法
    1.4 创新点
        1.4.1 深入阐释了撒切尔政府劳资政策的实质
        1.4.2 系统梳理了撒切尔政府之前英国的劳资关系
第2章 撒切尔政府劳资政策分析概述及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劳资关系与劳资政策内涵
        2.1.1 劳资关系的概念
        2.1.2 劳资政策的概念
    2.2 研究撒切尔政府劳资政策的理论基础
        2.2.1 渐进主义
        2.2.2 对渐进主义的评价及其在文中的应用
第3章 撒切尔政府劳资政策的实践背景及其政策内容分析
    3.1 撒切尔政府之前英国的劳资关系状况
        3.1.1 1945 年之前英国的劳资关系
        3.1.2 1945——1979 年的英国劳资关系
    3.2 撒切尔政府劳资政策内容分析
        3.2.1 司法改革:劳资立法
        3.2.2 经济改革:重塑自由经济
第4章 撒切尔政府劳资政策评析
    4.1 撒切尔政府劳资政策的效果
        4.1.1 政治效果
        4.1.2 经济效果
        4.1.3 社会效果
    4.2 对后撒切尔时代的影响
        4.2.1 对梅杰政府的影响
        4.2.2 对布莱尔政府的影响
    4.3 撒切尔政府劳资政策的局限
        4.3.1 失业人数骤增
        4.3.2 税收改革进一步加剧了英国的贫富悬殊
第5章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1.1 撒切尔政府劳资政策适应了当时的英国国情
        5.1.2 撒切尔政府劳资政策以司法改革与经济改革为切入点
        5.1.3 撒切尔政府执政期间所展现的“撒切尔主义”影响深远
    5.2 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着及获奖情况

四、“撒切尔主义”和撤切尔夫人(论文参考文献)

  • [1]撒切尔夫人政府对波兰政策研究 ——以波兰危机为例(1979-1983)[D]. 徐磊.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2]撒切尔政府的工会战略评析[J]. 过慈明,杨帆. 巢湖学院学报, 2008(04)
  • [3]关于“撒切尔主义”专题讨论会综述[J]. 王晓森. 党校科研信息, 1990(11)
  • [4]评撒切尔主义的“自由经营”理论和政策[J]. 傅殷才. 经济评论, 1991(06)
  • [5]儿童哲学与国家课程的融合研究 ——以英国Key Stage1-4为例[D]. 杨落娃.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 [6]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的英美特殊关系[D]. 雷建锋. 河北师范大学, 2003(04)
  • [7]英国行政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 潘世强. 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 1994(04)
  • [8]英国税收与社会公正[D]. 陈炜. 山东大学, 2012(04)
  • [9]撒切尔政府劳资政策分析[D]. 高倩. 东北大学, 2014(08)
  • [10]“撒切尔主义”和撤切尔夫人[J]. 申义怀. 国际研究参考, 1991(01)

标签:;  ;  ;  ;  ;  

“撒切尔主义”和撒切尔夫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