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绞股蓝总皂甙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魏薇,张继婕,刘中艺,高思[1](2021)在《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绞股蓝治疗阿霉素心肌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文中研究指明采用中药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绞股蓝治疗阿霉素心肌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和潜在作用机制.通过检索TC‐MSP、SymMap、TCMID数据库平台获取绞股蓝的候选药效成分,并借助Uniprot数据库获取候选药效成分的潜在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 3.8.1软件构建有效成分-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运用Genecards、OMIM数据库筛选阿霉素心肌病的疾病相关靶点,结合String数据库绘制药物-疾病基因的蛋白互作网络;采用Metascape数据库对交集靶标进行基因功能分析(GO)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对绞股蓝改善阿霉素心肌病的作用机制作出合理推测.共筛选出绞股蓝有效活性成分26个,包括槲皮素、谷甾醇、绞股蓝皂苷等,活性成分发挥作用的潜在靶标有89个,主要有TNF-α、TP53、AKT1、IL-6等;靶点参与的功能主要有氧化应激、凋亡调控、炎症因子刺激反应、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调节等,主要富集通路有p53、TNF-α、PI3K-Akt、AMPK等信号通路,以及线粒体自噬和细胞钙调控通路等.结果表明,绞股蓝中槲皮素、谷甾醇、绞股蓝皂苷等有效活性成分能够通过调节p53、TNF-α、Akt、AMPK等信号分子,参与细胞程序性死亡、氧化应激和线粒体稳态调控,从而达到防治阿霉素心肌病的目的.
齐敏杰[2](2021)在《诱导子对绞股蓝毛状根生长及总皂苷含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Makino)为葫芦科(Cucurbitaceae)绞股蓝属(Gynostemma)多年生的草质藤本植物,整株植物都可以入药,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具有增强免疫、延缓衰老、提高精神力、降血脂血糖和调节神经系统的功效,被称为“南方人参”。因此,市场需求量较大,但是随着医药和保健产品日益剧增,自然病虫害控制不利等方面的原因,导致绞股蓝药用成分的供不应求。而在药用植物研究领域中,利用诱导子调控药用植物毛状根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关于绞股蓝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种质资源方面的研究居多,但关于诱导子对绞股蓝毛状根生长和总皂苷含量积累影响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利用发根农杆菌C58C1浸染绞股蓝无菌苗叶片诱导毛状根的产生,并在1/2 MS液体培养基扩大培养,并进一步研究诱导子茉莉酸甲酯(MJ)、水杨酸(SA)和酵母提取物(YE)对绞股蓝毛状根生长和总皂苷含量积累影响。为绞股蓝毛状根扩大化生产、提高总皂苷含量以及绞股蓝种质创新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共培养结束后,将叶片转入除菌培养基继续暗培养,2周左右时,毛状根陆续长出;转入1/2 MS液体培养扩大培养,通过对绞股蓝毛状根生长曲线的绘制,大致确定诱导子添加时间为第10 d和收获时间为25 d,减小误差。2.绞股蓝毛状根在1/2 MS液体培养基中黑暗振荡培养;通过研究不同浓度的MJ(0、50、100、150、200μmol/L)、SA(0、50、100、150、200μmol/L)、YE(0、50、100、150、200 mg/L)结合不同加入时间和不同培养时间对绞股蓝毛状根生长和总皂苷含量积累影响,最后确定MJ最佳添加浓度为50μmol/L、最佳添加时间为第10 d、最佳作用时间为7 d,毛状根生长量是对照组的2.05倍,总皂苷含量为20.82%,是对照组的1.58倍;SA最佳添加浓度为100μmol/L、最佳添加时间为第10 d、最佳作用时间为7 d,毛状根生长量是对照组的2.11倍,总皂苷含量为19.01%,是对照组的1.45倍;YE最佳添加浓度为150 mg/L、最佳添加时间为第14 d、最佳作用时间为7 d,毛状根生长量是对照组的3.08倍,总皂苷含量为17.49%,是对照组的1.34倍。3.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对绞股蓝毛状根作用效果最佳的组合为40μmol/L MJ、100μmol/L SA和150 mg/L YE,毛状根生长量和总皂苷含量分别为对照的2.73和1.47倍。该诱导子组合的对毛状根生长量的作用效果比单独添加MJ和SA强,比单独添加YE弱;而其对总皂苷含量的积累效果强于单独添加SA和YE,弱于单独添加MJ。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一致:3种诱导子对绞股蓝毛状根总皂苷含量积累影响大小为:MJ>SA>YE。
柴晶美[3](2021)在《基于线粒体功能探讨二参颗粒对心肌缺血模型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通过体内、外实验,利用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分析方法,主要从氧化应激、凋亡、线粒体能量代谢、线粒体生物发生等方面证实二参颗粒的作用机制。探讨二参颗粒靶向调节SIRT1-PGC-1α-PPARα信号通路在心肌缺血中的作用机制,为二参颗粒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方法:1.参照《中国药典》2020版各药材含量测定方法、《香港药典》各药材液相指纹图谱检测方法,对二参颗粒进行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实验,同时利用标准对照品确认有效成分的特征峰。再利用网络药理学通过TCMSP平台探索二参颗粒有效化学成分,在Genen Card数据库中搜索与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相关基因,构建化学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图、PPI网络图;借助DAVID进行KEGG和GO富集分析,利用Schrodinger Maestro软件和在线工具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预测核心靶点。2.采用氯化钴建立心肌细胞缺氧缺血模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LDH,CK含量,SOD、MDA活性,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胞内活性氧含量和凋亡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分析细胞内Cleaved PARP、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和Bcl-2/Bax的表达水平。3.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Ⅱ、Ⅲ、Ⅴ活性,应用Cytation5检测ATP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胞线粒体膜电位(MMP),采用蛋白质印迹分析细胞内PGC-1α、PPARα、SIRT1的表达水平。采用RT-PCR检测法检测SIRT1、PPARα、PGC-1α基因表达水平。4.通过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形成大鼠心肌缺血模型。检测二参颗粒对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的影响,采用HE染色检测法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变化,Masson染色检测法观察心肌组织纤维化程度,采用蛋白质印迹分析大鼠心肌组织中SIRT1、PGC-1α、PPARα的表达水平。采用RT-PCR检测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SIRT1、PGC-1α、PPARα基因表达水平。结果:1.采用《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1版》对10批样品指纹图谱进行计算,相似度达0.997以上,具有良好的重现性,成分稳定。网络药理学结果,共筛选出221个化合物与264个靶点蛋白参与网络构建,基因富集分析显示,涉及960个GO条目,涉及KEGG信号通路共726条,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核心靶点与化学成分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并推断SIRT1-PGC-1α-PPARα信号通路可能是二参颗粒改善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核心潜在靶点。2.二参颗粒能有效降低细胞LDH、MDA、CK水平(P<0.05),升高SOD水平(P<0.01或P<0.001),明显降低胞内ROS含量(P<0.01或P<0.001),减少凋亡细胞的表达(P<0.01或P<0.001),下调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和Cleaved PARP的表达,增加Bcl-2/Bax的表达(P<0.01或P<0.001)。3.二参颗粒能有效增加线粒ComplexⅠ、Ⅱ、Ⅲ、Ⅴ活性(P<0.05),增加ATP含量(P<0.001),升高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增加心肌细胞中目的蛋白PGC-1α、PPARα的表达(P<0.01或P<0.001),增加心肌细胞中目的基因SIRT1、PGC-1α、PPARα的表达(P<0.05、P<0.01或P<0.001)。4.二参颗粒能有效改善心肌缺血大鼠的心电图改变。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可见心肌细胞脂肪变性,心肌纤维水肿,着色变浅,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点状浸润,多处心肌纤维溶解出现增生的结缔组织;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可见心肌细胞脂肪变性,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点状浸润,多处心肌纤维溶解出现增生的结缔组织。中剂量组心肌纤维分解清晰,染色均匀,少量水肿和淋巴细胞。高剂量组组织染色均匀,心肌纤维形态结构分界清晰,间质未见明显异常。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心肌组织局部可见胶原纤维增加,心肌纤维形态结构排列紊乱,胶原纤维增多、增粗,心肌纤维化明显。通过不同剂量二参颗粒干预后,二参颗粒低剂量组肌仍可见胶原纤维增多、增粗,心肌纤维化明显。二参颗粒中、高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中仅见轻度胶原纤维增生,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二参颗粒能明显增加目的蛋白SIRT1、PGC-1α、PPARα的表达(P<0.01或P<0.001),增加目的基因SIRT1、PGC-1α、PPARα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1.初步明确了二参颗粒可以抑制Co Cl2诱导的心肌细胞ROS水平,从而达到降低氧化应激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2.二参颗粒通过促进SIRT1-PGC-1α-PPARα信号通路的激活,改善心肌缺血大鼠的组织形态变化以及心肌组织纤维化程度,增加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的活性,促进ATP的合成,从而达到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
杨册[4](2021)在《绞股蓝化学成分分离及其对SGC-7901细胞的抑制作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绞股蓝作为一种保健品,具有抗肿瘤、抗氧化、降三高的作用,其中主要活性成分为皂苷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尤其是热处理绞股蓝富含抗肿瘤活性较强的皂苷类化合物,但其中的同分异构体很难分离。本研究目的是筛选热处理绞股蓝中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具有抑制活性的有效成分,并开发其分离方法。方法1.应用HP-20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型凝胶柱、半制备型高效液相和分析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并通过MS、1D NMR和2D NMR鉴定化合物结构。2.MTT法检测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对SGC-7901细胞的抑制作用;采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有效成分对SGC-7901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采用Hoechst 33258实验观察它们对SGC-7901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采用JC-1实验观察有效成分对SGC-7901细胞的影响;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研究它们对SGC-7901细胞的迁移影响。3.采用乙酰化修饰,NaOH还原等化学方法,开发一种新型高效分离天然产物中同分异构体的方法,并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最佳条件。结果1.从广西金秀产绞股蓝中共分离1 1个单体化合物(化合物1-11),其中化合物1-8位皂苷类,9-11为黄酮类化合物。它们分别为20(S)-人参皂苷Rg3(1)、20(R)-人参皂苷Rg3(2)、人参皂苷Rk1(3)、人参皂苷Rg5(4)、gypenoside L(5)、gypenosideLI(6)、damulin B(7)、damulin A(8)、neocomplanoside(9)、山柰酚(10)、鼠李柠檬素-3-O-β-D-葡萄糖苷(11),其中化合物3、4、9为首次从绞股蓝中分离的化合物。2.通过MTT法检测发现,从绞股蓝中分离得到的8个皂苷类单体化合物对SGC-7901细胞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gypenoside LI的对SGC-7901细胞抑制作用最强,其IC50值为33.12μM。gypenoside L和gypenoside LI为差向同分异构体,均能显着抑制SGC-7901细胞克隆形成显着抑制SGC-7901细胞克隆形成能力,能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并且可以抑制SGC-7901细胞的迁移。3.以gypenoside L和gypenoside LI这对同分异构体为研究对象,在无水吡啶-乙酸酐的体系中对它们进行乙酰化修饰,反应得到了两种高取代的乙酰化产物,发现它们的理化性质发生明显差异,用硅胶柱分离纯化后,将两种乙酰化产物用NaOH还原,成功获得了gypenoside L和gypenoside LI,实现了高效分离。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影响乙酰化反应的因素,包括物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得到了最佳反应条件为在无水吡啶溶剂中,gypenoside L与乙酸酐的物料比为1:315,在30℃反应4h。结论本论文从绞股蓝中分离得到1 1个化合物,其中人参皂苷Rk1、人参皂苷Rg5和neocomplanoside首次从绞股蓝中分离得到。gypenoside L和gypenoside LI能显着抑制SGC-7901细胞克隆形成,并能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及抑制细胞迁移。在无水吡啶-乙酸酐的体系中对gypenoside L和gypenoside LI进行乙酰化修饰,使理化性质发生明显差异,用硅胶柱分离纯化后,将两种乙酰化产物用NaOH还原,成功获得gypenoside L和gypenoside LI,实现了高效分离。
李齐[5](2021)在《长梗绞股蓝大极性部位化学成分研究》文中认为中药绞股蓝(Herba Gynostemma)是葫芦科绞股蓝属植物的全草,具有降糖、降脂、抗肿瘤、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等多种药理作用。其基原植物有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Makino)、长梗绞股蓝(Gynostemma longipes C.Y.Wu)等。文献报道绞股蓝的主要成分为达玛烷型三萜皂苷类,其中有多个皂苷与人参中的皂苷有着相同的结构,因此绞股蓝又被称为“南方人参”和“第二人参”。我们对长梗绞股蓝总皂苷进行了UPLC-QTOF/MS分析,发现在长梗绞股蓝总皂苷的大极性部位仍有一些未被分离鉴定的成分。本论文在对长梗绞股蓝总皂苷化学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对长梗绞股蓝总皂苷大极性部位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采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MCI树脂柱色谱、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C18柱色谱、制备型HPLC、薄层色谱等分离纯化及分析技术,从长梗绞股蓝总皂苷大极性部位中分离得到20个单体化合物,并通过理化测定及多种波谱学方法对所得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其中包括18个新化合物,分别为:(20S,24R)-3β,21,25-三羟基-20,24-环氧达玛烷-19-醛基-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阿拉伯糖基}-21-O-β-D-吡喃葡萄糖苷(1)、(20S,24S)-3β,21,25-三羟基-20,24-环氧达玛烷-19-醛-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1-O-β-D-吡喃葡萄糖苷(2)、(20S,24R)-3β,21,25-三羟基-20,24-环氧达玛烷-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21-O-β-D-吡喃葡萄糖苷(3)、(20S,24S)-3β,21,25-三羟基-20,24-环氧达玛烷-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21-O-β-D-吡喃葡萄糖苷(4)、(20R,21R,23R,24R)-3β,20,21,23-四羟基-19-醛基-21,24-环达玛烷-25-烯-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阿拉伯糖苷(6)、(20R,21R,23R,24R)-3β,19,20,21,23-五羟基-21,24-环达玛烷-25-烯-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α-L-吡喃葡萄糖苷(7)、(20R,21R,23R,24R)-3β,19,20,21,23-五羟基-21,24-环达玛烷-25-烯-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α-L-吡喃阿拉伯糖苷(8)、(20S,21S,23S,24S)-3β,20,21,23-四羟基-19-醛基-21,24-环达玛烷-25-烯-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α-L-吡喃阿拉伯糖苷(9)、(20S,21S,23S,24S)-3β,20,21,23,25-五羟基-19-醛基-21,24-环达玛烷-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α-L-吡喃阿拉伯糖苷(10)、(20S,21R,23R,24R)-3β,20,21,23,25-五羟基-19-醛基-21,24-环达玛烷-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α-L-吡喃阿拉伯糖苷(11)、(20S,21S,24S)-3β,20,21,25-四羟基-21,24-环达玛烷-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25-O-β-D-吡喃葡萄糖苷(12)、(20S,21R,23R)-3β,20,21-三羟基-24-烯-21,23-环氧达玛烷-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21-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13)、(20ξ,21ξ,23ξ,24ξ)-3β,21,23-三羟基-19-醛基-21,24-环-20,25-环氧达玛烷-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α-L-吡喃阿拉伯糖苷(15)、(20S,23ξ,24ξ)-3β,20,21,23,24-五羟基达玛烷-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苷(16)、(20S)-3β,20,21-三羟基达玛烷-19-醛基-24-烯-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1-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17)、(20S)-3β,19,20,21-四羟基达玛烷-24-烯-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1-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18)、(20S)-3β,20,21-三羟基达玛烷-19-醛基-24-烯-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1-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19)、(20S)-3β,20,21-三羟基达玛烷-24-烯-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21-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20)。同时,对从长梗绞股蓝中分离得到的一系列化合物进行了体外的降脂活性研究,其中化合物15、17可以降低SMMC-7721细胞(人肝癌细胞)内的胆固醇含量,化合物15的作用效果最为显着。本研究从长梗绞股蓝总皂苷大极性部位中分离得到的20个达玛烷型三萜皂苷,其中18个为新化合物。它们有以下的结构特点,如C-20至C-25为直链,△24(25)含有双键;C-21与C-24成环;C-20与C-24含氧成环,C-21连接一个单糖基;C-19有醛基或羟甲基取代;所有化合物均在C-3位连接一个三糖基糖链,部分化合物除在C-3位连接糖链外,在C-21还连接有一个二糖基糖链,此类含有五个糖基的化合物在以往的长梗绞股蓝化学成分研究中报道较少。同时,通过体外的细胞实验筛选得到了2个可以显着降低细胞内胆固醇含量的单体化合物,为中药绞股蓝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干承[6](2020)在《冠通方Ⅱ号治疗老年冠心病(气阴两虚瘀证)的临床研究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冠通方Ⅱ号对老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阴两虚夹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安全性,为冠通方Ⅱ号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不同兼症探索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及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门诊及住院部就诊患者,且诊断为气阴两虚夹瘀证的老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7人,通过纳入排除标准,挑选出符合患者60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人,对照组采用心绞痛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冠通方Ⅱ号煎剂,两组疗程均为4周。主要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内及治疗后两组间患者的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总积分和各单项积分变化情况、硝酸甘油停减率和血液流变学变化水平(主要比较全血高切、低切、血浆粘度);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液常规、尿液常规、粪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作为安全性评价指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能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治疗组心绞痛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56.67%,且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优异(P<0.05);在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方面,两组治疗后均能改善中医证候总积分水平,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单项证候积分方面,两组对患者治疗前的胸痛、胸闷、心悸、气短乏力、失眠、口干、自汗的气阴两虚夹瘀证候均有改善作用(P<0.05),且治疗后两组对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硝酸甘油减停率情况,治疗组总停减率56.67%,对照组总停减率46.67%,但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减停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比较方面,两组治疗后均能降低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水平(全血高切、全血低切、血浆粘度),且治疗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1)冠通方Ⅱ号能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且安全无副作用。(2)冠通方Ⅱ号能改善老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阴两虚夹瘀证患者的胸痛、胸闷、心悸、气短乏力、失眠、口干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冠通方Ⅱ号能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情况,从而达到降低心绞痛患者血液粘稠度、缓解心绞痛症状等作用。
张润祥[7](2020)在《绞股蓝多糖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抗氧化能力的研究》文中指出为了探究绞股蓝多糖(Gynostemma pentaphyllum polysaccharides,GPP)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绞股蓝多糖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主要采用生物化学、酶联免疫以及组织学技术对小鼠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脑和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以及活性氧、丙二醛和蛋白质羰基的含量;皮肤中羟脯氨酸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对脑、肝脏以及皮肤的组织结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发现:1、经GPP处理后的小鼠体内抗氧化酶活性水平均有所增强。其中GPP浓度为200 mg/kg/d时,血清T-AOC的活性显着高于D-gal组(P<0.05),且与空白对照组无显着差异。GPP浓度为100 mg/kg/d时,小鼠脑中SOD活性和肝脏中GSH-Px活性显着高于D-gal组(P<0.05),且与Vc组和空白对照组无显着差异。GPP浓度为50 mg/kg/d时,小鼠肝脏中CAT活性平显着高于D-gal组(P<0.05),且与Vc组和空白对照组无显着差异。2、从小鼠体内过氧化产物水平来看,不同浓度的GPP处理组都可以降低小鼠体内过氧化产物的含量。GPP浓度为50 mg/kg/d时,小鼠脑、肝脏中的ROS、MDA均显着低于D-gal组(P<0.05),其中脑中ROS水平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脑和肝中MDA水平与Vc组和空白对照组相当。3、从小鼠的脏器指数来看,经不同浓度的GPP处理后,当GPP浓度到达200 mg/kg/d时,小鼠的体重显着高于D-gal组(P<0.05),而小鼠的脑、肝脏指数并无显着差异。4、从小鼠脑组织海马CA3区锥体神经元细胞组织结构来看,当GPP浓度为50 mg/kg/d、100 mg/kg/d时,椎体神经元细胞相较于D-gal组细胞数量有所增加,大部分细胞排列整齐,层次紧密,核仁深染,整体结构与空白对照组和Vc组无明显差别。5、从小鼠肝脏组织结构来看,当GPP浓度为200 mg/kg/d时,肝细胞大小以及细胞核的大小相较于D-gal组略微减小,肝血窦缩小,肝细胞连接紧密,存在脂肪颗粒的肝细胞明显减少。6、从小鼠皮肤组织结构来看,当GPP浓度为50 mg/kg/d时,相较于D-gal组和GPP其他剂量组小鼠表皮厚薄均匀,结构完整,与真皮层界线清晰,胶原纤维排列整齐,且间隙变小。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绞股蓝多糖对D-gal致衰老小鼠的肝、脑、皮肤以及血清中的抗氧化酶的活性有着良好的增强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过氧化产物对机体造成的损害,从而增强衰老小鼠的抗氧化能力。
王明月[8](2020)在《潞党参通过IL-15及其受体调控光老化小鼠皮肤炎症反应作用机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中药潞党参对小鼠皮肤组织IL-6、TNF-α、IL-15及其受体、MAPK/ERK1/2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潞党参调控小鼠皮肤光老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医美领域研发新的中药抗衰老产品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将90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潞党参高剂量组、潞党参中剂量组、潞党参低剂量组、VE对照组、Anti-IL-15组、MAPK抑制剂组、PI3K抑制剂组。除了空白对照组之外,其余8组均需进行光老化造模。造模采用UVA+UVB光源,即40w UVA灯管2根,40w UVB灯管2根,将4根灯管并列穿插安装到自制模拟日光箱中,照射小鼠背部皮肤制备光老化模型。用剃毛器将小鼠背部约为1.5×1.5cm2的长毛及绒毛剔除,每隔两至三日剃毛一次,将剃毛后的小鼠放入笼中,同时照射UVA、UVB。每周照射3次,共计14周。造模成功后,采用灌胃给药途径,连续给药4周,每日一次。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均灌注生理盐水,潞党参的各个组中(包括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灌服不同浓度的潞党参,VE组灌服维生素E作为阳性对照物,Anti-IL-15组、MAPK抑制剂组、PI3K抑制剂组三组灌服相应的制剂。于第19周断颈处死全部小鼠,取下小鼠背部正中全层皮肤,置于冰箱内冷冻(-70℃)保存待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皮肤组织中IL-6、TNF-α、IL-15水平;免疫荧光法(IF)检测小鼠皮肤组织中IL-15、IL-15R水平以及IL-15与IL-15R共表达的情况;Western-blot法和免疫组化法(IHC)检测小鼠皮肤组织中IL-15、IL-15R、MAPK、P-MAPK、PI3K、P-PI3K、ERK1/2、P-ERK1/2、Akt、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光老化模型制备UVA辐照强度累计为261.79J/cm2,UVB辐照强度累计为6.54J/cm2,照射强度值均符合皮肤光老化动物实验的紫外线照射强度要求。照射14周后小鼠出现身体疲乏倦怠、经常收缩一团、运动量降低、皮肤干枯、表皮粗糙、纹理加粗加深、皮肤颜色出现暗红,偶有瘀斑等现象,比照光老化模型标准已经完全符合,造模成功。2 ELISA法检测结果:空白对照组中IL-6、TNF-α、IL-15呈现低水平表达。(1)IL-6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的小鼠皮肤组织中IL-6的表达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潞党参的各个组中(包括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小鼠皮肤组织中IL-6的表达显着降低(P<0.01)。与VE组比较,潞党参低剂量组IL-6的表达显着升高(P<0.01);潞党参中剂量组IL-6的表达变大(P<0.05);而潞党参高剂量组与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TNF-α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的小鼠皮肤组织中TNF-α的表达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潞党参的各个组中(包括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小鼠皮肤组织中TNF-α的表达显着降低(P<0.01)。与VE组比较,潞党参低剂量组TNF-α的表达显着升高(P<0.01);潞党参中剂量组TNF-α的表达升高(P<0.05);而潞党参高剂量组与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IL-15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的小鼠皮肤组织中IL-15的表达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潞党参的各个组中(包括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小鼠皮肤组织中IL-15的表达显着降低(P<0.01)。与VE组比较,潞党参低剂量组IL-15的表达显着升高(P<0.01);潞党参中剂量组IL-15的表达升高(P<0.05);而潞党参高剂量组与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 IF法检测结果(1)IL-15、IL-15R、IL-15与IL-15R共表达在各组内均有阳性表达。(2)IL-15水平:小鼠皮肤组织中IL-15在空白对照组的表达水平较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的小鼠皮肤组织中IL-15表达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潞党参的各个组中(包括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小鼠皮肤组织中IL-15的表达显着降低(P<0.01)。与VE组比较,潞党参低剂量组、潞党参中剂量组IL-15的表达显着升高(P<0.01);而潞党参高剂量组与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IL-15R水平:小鼠皮肤组织中IL-15R在空白对照组的表达水平较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的小鼠皮肤组织中IL-15R表达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潞党参的各个组中(包括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小鼠皮肤组织中IL-15R的表达显着降低(P<0.01)。与VE组比较,潞党参低剂量组、潞党参中剂量组IL-15R的表达显着升高(P<0.01);而潞党参高剂量组与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4)IL-15与IL-15R共表达水平:小鼠皮肤组织中IL-15与IL-15R共表达在空白对照组的表达水平较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的小鼠皮肤组织中IL-15与IL-15R共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潞党参的各个组中(包括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小鼠皮肤组织中IL-15与IL-15R共表达的水平显着降低(P<0.01)。与VE组比较,潞党参低剂量组、潞党参中剂量组IL-15与IL-15R共表达的水平显着升高(P<0.01);而潞党参高剂量组与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4 Western-blot法检测结果(1)IL-15、IL-15R蛋白表达(1)IL-15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IL-15的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而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IL-15的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1);与抗IL-15抗体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IL-15的蛋白表达升高(P<0.05)。(2)IL-15R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IL-15R的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而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IL-15R的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1);与抗IL-15抗体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IL-15R的蛋白表达升高(P<0.05)。(2)MAPK、P-MAPK蛋白表达(1)MAPK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MAPK的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而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MAPK的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1);与抗IL-15抗体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MAPK的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2)P-MAPK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P-MAPK的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而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P-MAPK的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1);与抗IL-15抗体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P-MAPK的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3)PI3K、P-PI3K蛋白表达(1)PI3K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PI3K的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而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PI3K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1);与抗IL-15抗体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PI3K的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2)P-PI3K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P-PI3K的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而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P-PI3K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1);与抗IL-15抗体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P-PI3K的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4)ERK1/2、P-ERK1/2蛋白表达(1)ERK1/2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中ERK1/2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小鼠皮肤组织中ERK1/2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与MAPK抑制剂组比较,中药剂量组小鼠皮肤组织中ERK1/2的蛋白含量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2)P-ERK1/2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中P-ERK1/2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小鼠皮肤组织中P-ERK1/2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与MAPK抑制剂组比较,中药剂量组小鼠皮肤组织中P-ERK1/2的蛋白含量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5)Akt、P-Akt蛋白表达(1)Akt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中Akt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小鼠皮肤组织中Akt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与MAPK抑制剂组比较,中药剂量组小鼠皮肤组织中Akt的蛋白含量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2)P-Akt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中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小鼠皮肤组织中P-Akt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与MAPK抑制剂组比较,中药剂量组小鼠皮肤组织中P-Akt的蛋白含量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5 IHC法检测结果(1)IL-15、IL-15R蛋白表达(1)IL-15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IL-15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IL-15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降低(P<0.01);与抗IL-15抗体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IL-15的平均光密度值升高(P<0.05)。(2)IL-15R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IL-15R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IL-15R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降低(P<0.01);与抗IL-15抗体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IL-15R的平均光密度值升高(P<0.05)。(2)MAPK、P-MAPK蛋白表达(1)MAPK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MAPK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MAPK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降低(P<0.01);与抗IL-15抗体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MAPK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升高(P<0.01)。(2)P-MAPK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P-MAPK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P-MAPK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降低(P<0.01);与抗IL-15抗体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P-MAPK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升高(P<0.01)。(3)PI3K、P-PI3K蛋白表达(1)PI3K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PI3K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PI3K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降低(P<0.01);与抗IL-15抗体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PI3K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升高(P<0.01)。(2)P-PI3K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P-PI3K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P-PI3K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降低(P<0.01);与抗IL-15抗体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P-PI3K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升高(P<0.01)。(4)ERK1/2、P-ERK1/2蛋白表达(1)ERK1/2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ERK1/2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ERK1/2、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降低(P<0.01);与MAPK抑制剂组比较,中药剂量组ERK1/2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升高(P<0.01)。(2)P-ERK1/2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P-ERK1/2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P-ERK1/2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降低(P<0.01);与MAPK抑制剂组比较,中药剂量组P-ERK1/2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升高(P<0.01)。(5)Akt、P-Akt蛋白表达(1)Akt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Akt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Akt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降低(P<0.01);与PI3K抑制剂组比较,中药剂量组Akt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升高(P<0.01)。(2)P-Akt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P-Akt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剂量组P-Akt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降低(P<0.01);与PI3K抑制剂组比较,中药剂量组P-Akt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着升高(P<0.01)。结论:1皮肤光老化过程中有较多炎症因子产生,其中IL-15及其受体通过MAPK和PI3K信号转导通路分别激活蛋白激酶ERK1/2、Akt,导致MMPs表达增加,同时下调转化生长因子β/smad传导通路,可能是导致皮肤发生光老化的主要机制。2中药潞党参具有抗皮肤光老化的作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之一是潞党参可以降低光老化小鼠皮肤组织中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直接或间接降低炎症因子及其受体对MAPK和PI3K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基因和蛋白的影响。
马超[9](2020)在《绞股蓝总皂苷对甲状腺相关眼病眼眶成纤维细胞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绞股蓝总皂苷对甲状腺相关眼病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绞股蓝总皂苷(Gypenosides,Gyps)作用于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患者眼眶组织的可能作用方式及对应靶点。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药效团匹配与潜在识别靶标平台Pharm Mapper、在线孟德尔遗传人类数据库(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Gene Card人类基因数据库、毒理基因组数据库(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CTD)和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进行Gyps药物靶点和TAO患者疾病靶点的获取。将Gyps的药物靶点和TAO的疾病靶点结果取交集后使用注释、可视化和集成发现数据库(The Database for Annotation,Visualization and Integrated Discovery,DAVID)网站对生物过程、细胞成分和分子功能进行基因本体分析(Gene ontology,GO)和并使用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和REACTOME进行了通路途径分析,使用检索相互作用基因/蛋白质的搜索工具(Search Tool for the Retrieval of Interacting Genes/Proteins,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rotein-Protem Interaction,PPI),再通过Cytoscape 3.7.1软件进行可视化。使用Gene MANIA网站构建基因相互作用(Gene interaction,GI)网络。结果:(1)TAO疾病靶点从OMIM、Gene Card和CTD三个网页数据库取得,合并去除重复值后共获得1851个靶点。在TCMSP数据库中检索“绞股蓝”,得到103个皂苷的数据。经过Pharm Mapper网站的预测,每个皂苷得到20个作用靶点,合并去掉重复后共获得157个作用靶点。将疾病靶点与药物靶点取交集后,共获得32个共同靶点用于后续分析。GO分析的结果显示:(1)生物过程相关结果主要包括:氧化还原过程(GO:0055114)、对低氧水平的反应(GO:0036293)和对氧化水平的反应(GO:0070482)。(2)细胞成分分析结果主要包括:细胞质部分(GO:0044444)、线粒体(GO:0005739)和内质网部分(GO:0044432)。(3)分子功能的主要结果包括:氧化还原酶活性(GO:0016491);抗氧化活性(GO:0016209);氧化还原酶活性,作用于供体的CH-CH基团(GO:0016627);氧化还原酶活性,作用于供体的CH-OH基团,以NAD或NADP为受体(GO:0016616)。在通路途径分析方面,结果表明主要存在细胞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细胞对氧化应激的反应(R-HSA-3299685)。PPI和GI网络分析结果显示SOD2、TPI1、MPO、GSR和P4HB表达得分较高。(2)TAO疾病靶点是使用GEO数据库中的GSE58331数据集获得的,TAO患者和非TAO患者组织芯片中共得到5684个差异基因。将TAO疾病靶点与获得的157个Gyps药物靶点相交得到51个共同靶点用于随后的分析。GO分析的结果显示:(1)生物学过程的主要结果包括:氧化还原过程(GO:0055114);凋亡过程的负调控(GO:0043066);对缺氧的反应(GO:0001666)。(2)分子功能的主要结果包括:线粒体内膜(GO:0005743)和线粒体外膜(GO:0005741)。(3)细胞成分的主要结果包括:氧化还原酶活性(GO:0016491)和伯胺氧化酶(GO:0008131)活性。通路途径分析结果主要与维生素C抗氧化途径(R-HSA-196836)有关。此外,在随后的PPI网络分析中,发现SOD2、ANAX5、TPI1和P4HB表达得分较高。而GI网络分析中未得到合适的结果。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了氧化应激可能是Gyps作用于TAO患者眼眶组织的主要方式。其中主要的靶点(SOD2、ANXA5、MPO、TPI1、GSR和P4HB)均与氧化应激的过程相关。因此本次研究以氧化应激为切入点,研究Gyps对TAO眼眶组织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第二部分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眼眶成纤维细胞的提取、分离、培养和鉴定目的:提取、分离、培养和鉴定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和非TAO患者的眼眶成纤维细胞(Orbital fibroblasts,OFs),为后续的体外表型和机制研究打下基础。方法: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分别纳入TAO和非TAO患者。术中将纳入患者的眼眶的结缔组织中提取分离出来,并对其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对第2至第8代的OFs细胞使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波形蛋白、结蛋白、肌红蛋白、角蛋白、S100钙结合蛋白和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空白对照组的检测。结果: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了6例TAO患者和4例非TAO患者。对提取的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1)波形蛋白表达阳性,说明细胞为间叶来源;(2)结蛋白表达阴性,排除平滑肌细胞、心肌细胞等来源;(3)肌红蛋白表达阴性,排除肌、横纹肌来源;(4)角蛋白表达阴性,排除皮肤来源;(5)S100钙结合蛋白表达阴性,排除神经细胞、皮肤黑色素细胞等来源;(6)PBS空白对照组表达阴性,说明二抗不会对提取的细胞产生非特异性结合。结论:严格按照纳入标准纳入了TAO和非TAO患者,完成了OFs的提取、分离、培养和鉴定,结果说明OFs达到了较高的纯度,为后续的体外表型和机制研究提供了保障。第三部分绞股蓝总皂苷对甲状腺相关眼病眼眶成纤维细胞氧化应激模型的作用和机制研究目的:寻找绞股蓝总皂苷(Gypenosides,Gyps)和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对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和非TAO患者眼眶成纤维细胞(Orbital fibroblasts,OFs)的合适干预浓度,建立低浓度和高浓度H2O2诱导的OFs氧化应激细胞模型,并根据该浓度进行分组干预,探索绞股蓝总皂苷对TAO和非TAO患者OFs的调节作用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Gyps(0、25、50、100、250、500μg/ml)和H2O2(低浓度:0、2.5、5、10、50、100μM;高浓度:0、50、150、250、350、450μM)分别干预TAO和非TAO患者的OFs。然后使用CCK-8检测找出合适的干预浓度。将TAO和非TAO患者的OFs分别分为:(1)空白对照组(Control)、(2)Gyps干预组(Gyps)、(3)H2O2干预组(H2O2)和(4)H2O2+Gyps干预组(H2O2+Gyps)。按照上述4组的分组方式分别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流式细胞术、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检测(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 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TUNEL)、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Western blot检测方法来进行炎症、纤维化、氧化应激、凋亡和自噬相关m RNA和蛋白的表达的检测。并使用Western blot检测方法检测Nrf2/ERK/HO-1和自噬相关信号通路。实验结果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比较TAO组与非TAO组之间的差异,并对各自组间结果进行多重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TAO患者组内的数据,并对组间进行多重比较。P值小于0.05定义为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结果:(1)Gyps的合适的干预浓度为100μg/ml,低浓度H2O2的合适的干预浓度为5μM,高浓度H2O2的合适的干预浓度为350μM。(2)5μM的H2O2干预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OFs的炎症、纤维化和自噬相关m RNA和蛋白的表达升高(P<0.05)。ROS和SOD表达升高(P<0.05)。Western blot检测方法显示自噬活化相关蛋白和Nrf2/ERK/HO-1蛋白的表达升高(P<0.05)。(3)H2O2+Gyps干预组与5μM的H2O2干预组相比,OFs的炎症、纤维化和自噬相关m RNA和蛋白的表达降低(P<0.05)。ROS表达下降(P<0.05),而SOD表达升高(P<0.05)。Western blot检测方法显示Nrf2/ERK/HO-1蛋白的表达升高(P<0.05),而自噬活化相关蛋白的表达降低(P<0.05)。(4)350μM的H2O2干预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OFs的凋亡和自噬相关m RNA和蛋白的表达升高(P<0.05)。流式细胞学凋亡检测、TUNEL检测和LDH检测结果升高(P<0.05)。细胞周期显示G0/G1期表达升高(P<0.05)。ROS、MDA和SOD的表达均升高(P<0.05),Western blot检测方法显示凋亡、Nrf2/ERK/HO-1和自噬活化相关蛋白的表达升高(P<0.05),电镜结果显示自噬小体增多(P<0.05)。(5)H2O2+Gyps干预组与350μM的H2O2干预组相比,OFs的凋亡相关m RNA和蛋白的表达降低(P<0.05)。流式细胞学检测、TUNEL检测和LDH检测显示了H2O2+Gyps干预组的结果降低(P<0.05)。细胞周期显示G0/G1期表达降低(P<0.05)。ROS和MDA的表达降低(P<0.05),而SOD表达升高(P<0.05)。Western blot检测方法显示凋亡和自噬活化相关蛋白下降,而Nrf2/ERK/HO-1相关蛋白的表达升高(P<0.05),电镜结果显示自噬小体减少(P<0.05)。结论:(1)明确了Gyps、低浓度H2O2和高浓度H2O2对TAO和非TAO患者OFs干预的合适浓度,分别建立了OFs的低浓度H2O2和高浓度H2O2氧化应激模型。(2)Gyps干预可减少氧化应激诱导的ROS的产生,并增加抗氧化物SOD的生成,进而减少炎症反应相关细胞因子、纤维化相关蛋白、自噬相关蛋白和凋亡相关蛋白的分泌。(3)Gyps可能通过Nrf2/ERK/HO-1信号通路来调节TAO患者OFs的氧化应激反应。(4)在调节TAO患者OFs中的炎症、纤维化和凋亡过程中,自噬可能起到重要作用,Gyps可能通过抑制ROS的产生来对自噬活化过程进行调节。
冯馨颖[10](2020)在《潞党参对光老化小鼠皮肤组织中TNF-α及其受体表达水平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基于道地药材潞党参具有健脾益肺,养血生津,补中益气之功效,以中医基础理论“肺主皮毛、脾主肌肉”为立论依据,拟探讨其对皮肤光老化小鼠皮肤组织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研究采用紫外线(UV)照射小鼠皮肤进行造模,观察不同剂量潞党参对皮肤光老化模型小鼠炎症因子TNF-α,及其受体TNF-αRⅠ,TNF-αRⅡ阳性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明确潞党参治疗皮肤光老化的可能性及作用机理。材料与方法:90只健康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5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UV模型组、VE组、潞党参低剂量组、潞党参中剂量组、潞党参高剂量组。常规饲养一周后,将小鼠颈背部毛发剃掉2×3cm2面积,暴露部分皮肤,实验全程需每隔二日剃一次毛发。空白对照组小鼠正常饲养,UV模型组、VE组和潞党参低剂量组、潞党参中剂量组、潞党参高剂量组小鼠制备皮肤光老化模型,具体方法为:将受试小鼠放入紫外线照射箱,同时用UVA和UVB照射,每周辐照6次,共照射12周,前4周每天辐照0.5h,第6-9周中每周辐照1h,第10-13周,每天照射2h。UVA辐照强度累计为261.79J/cm2,UVB辐照强度累计为6.54J/cm2。在成功建立光老化模型后,空白对照组和UV模型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潞党参低剂量组、潞党参中剂量组、潞党参高剂量组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的潞党参0.5ml/只(分别含生药0.0785g、0.2355g、0.7065g),VE组灌胃给予维生素E滴剂,连续两周每天一次。第16周将小鼠处死,去背部皮肤组织约1×2cm2面积备用,将皮下多余组织去除,冷冻于-70℃冰箱内保存待测。检测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皮肤组织中TNF-α,及其受体TNF-αRⅠ,TNF-αRⅡ的表达水平。结果:1、潞党参对紫外线诱导的小鼠光老化模型中TNF-α的影响在小鼠的光老化模型中,小鼠皮肤组织中TNF-α的表达如下:空白对照组中TNF-α的阳性表达较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UV模型组TNF-α的阳性表达明显增加(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与UV模型组相比较,潞党参高剂量组,潞党参中剂量组和潞党参低剂量组中TNF-α的阳性表达明显降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潞党参中剂量组和低剂量潞党参组相比,高剂量潞党参TNF-α免疫组化阳性表达明显降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潞党参对紫外线诱导的小鼠光老化模型中TNF-αRⅠ的影响在小鼠光老化模型中,小鼠皮肤组织中TNF-αRⅠ的表达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UV模型组中TNF-αRⅠ的免疫组织化学阳性表达明显升高(P<0.01),具有统计意义。与UV模型组相比较,潞党参高剂量组、潞党参中剂量组、潞党参低剂量组TNF-αRⅠ免疫组化阳性表达明显降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潞党参中剂量组、潞党参低剂量组相比较,潞党参高剂量组TNF-αRⅠ免疫组化阳性表达明显降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潞党参对紫外线诱导的小鼠光老化模型中TNF-αRⅡ的影响在小鼠光老化模型中,小鼠皮肤组织中TNF-αRⅡ的表达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UV模型组TNF-αRⅡ免疫组化的阳性表达显着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UV模型组相比较,潞党参高剂量组、潞党参中剂量组、潞党参低剂量组TNF-αRⅡ免疫组化阳性表达明显降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潞党参中剂量组和低剂量潞党参组相比,高剂量潞党参中TNF-αRⅡ免疫组化的阳性表达明显降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UV照射可以引起小鼠皮肤组织炎症反应,诱导炎性因子TNF-α,及其受体TNF-αRⅠ,TNF-αRⅡ的表达,导致皮损出现,同时启动抗炎的预防机制。2.潞党参通过抑制光老化小鼠皮肤组织中TNF-α,及其受体TNF-αRⅠ,TNF-αRⅡ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抵抗皮肤光老化,且潞党参高剂量组的疗效最佳。
二、绞股蓝总皂甙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绞股蓝总皂甙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绞股蓝治疗阿霉素心肌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绞股蓝候选药效成分的搜集与筛选 |
1.2 绞股蓝有效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的获取及潜在靶蛋白的筛选 |
1.3 阿霉素心肌病作用靶点的获取及相关靶蛋白的筛选 |
1.4 绞股蓝活性成分与阿霉素心肌病共同靶标的筛选及PPI网络图的构建 |
1.5 绞股蓝作用于阿霉素心肌病的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
2 结果 |
2.1 绞股蓝候选药效成分及其靶蛋白 |
2.2 绞股蓝活性成分与阿霉素心肌病的交集作用靶标 |
2.3 构建PPI网络图并筛选核心网络 |
2.4 关键靶点功能注释和通路富集分析 |
3 讨论 |
3.1 绞股蓝药效物质基础 |
3.2 药物防治疾病的潜在作用机制 |
4 结论 |
(2)诱导子对绞股蓝毛状根生长及总皂苷含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绞股蓝的研究现状 |
1.1.1 绞股蓝植物学特性 |
1.1.2 绞股蓝种质资源分布及分类 |
1.1.3 绞股蓝化学成分研究 |
1.1.4 绞股蓝药理作用研究 |
1.1.5 绞股蓝组织培养与毛状根研究 |
1.1.6 绞股蓝的开发应用 |
1.2 诱导子在药用植物毛状根次生代谢产物中的作用 |
1.2.1 毛状根诱导与特点 |
1.2.2 诱导子含义与分类 |
1.2.3 诱导子在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中的作用特点与机制 |
1.2.4 诱导子在毛状根次生代谢产物应用 |
1.3 目的与意义 |
1.4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仪器 |
2.3 试剂盒及试剂 |
2.4 实验方法 |
2.4.1 C58C1 菌种的保藏、活化及培养 |
2.4.2 绞股蓝外植体的培养 |
2.4.3 绞股蓝毛状根的诱导 |
2.4.4 绞股蓝毛状根PCR鉴定 |
2.4.5 绞股蓝毛状根扩大培养 |
2.4.6 绞股蓝毛状根总皂苷提取与测定 |
2.4.7 诱导子对绞股蓝毛状根生长及总皂苷产量的影响 |
2.5 数据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绞股蓝毛状根的诱导与培养 |
3.2 绞股蓝毛状根PCR检测 |
3.3 绞股蓝毛状根总皂苷提取与测定 |
3.4 绞股蓝总皂苷标准曲线 |
3.5 不同诱导子对绞股蓝毛状根生长及总皂苷含量的影响 |
3.5.1 MJ对绞股蓝毛状根生长及总皂苷含量的影响 |
3.5.2 SA对绞股蓝毛状根生长及总皂苷含量的影响 |
3.5.3 YE对绞股蓝毛状根生长及总皂苷含量的影响 |
3.6 诱导子协同作用对绞股蓝毛状根生长及总皂苷含量的影响 |
4 讨论 |
4.1 绞股蓝毛状根生长曲线测定 |
4.2 不同诱导子对绞股蓝毛状根生长及总皂苷含量的影响 |
4.2.1 MJ对绞股蓝毛状根生长及总皂苷含量的影响 |
4.2.2 SA对绞股蓝毛状根生长及总皂苷含量的影响 |
4.2.3 YE对绞股蓝毛状根生长及总皂苷含量的影响 |
4.2.4 小结 |
4.3 诱导子协同效应对绞股蓝毛状根生长及总皂苷含量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基于线粒体功能探讨二参颗粒对心肌缺血模型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线粒体功能障碍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二参颗粒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研究及网络药理学靶点预测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章 二参颗粒对CoCl_2诱导的H9C2 心肌细胞模型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章 二参颗粒对CoCl_2诱导的H9C2 心肌细胞模型线粒体功能和SIRT1-PGC-1α-PPARα信号通路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四章 二参颗粒对心肌缺血大鼠模型线粒体功能和SIRT1-PGC-1α-PPARα信号通路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4)绞股蓝化学成分分离及其对SGC-7901细胞的抑制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及英文缩写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绞股蓝皂苷类与黄酮类成分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
1.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1.1.1 实验仪器 |
1.1.2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2.1 绞股蓝总提物的制备 |
1.2.2 绞股蓝皂苷类与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与纯化 |
1.2.3 绞股蓝皂苷类与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1.3 实验结果 |
1.3.1 绞股蓝不同浓度乙醇洗脱部位的制备 |
1.3.2 绞股蓝中皂苷类与黄酮类单体化合物的分离与纯化 |
1.3.3 绞股蓝中皂苷类与黄酮类单体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1.4 讨论 |
第二章 绞股蓝皂苷对SGC-7901细胞的抑制作用 |
2.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2.1.1 实验仪器 |
2.1.2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2.1 细胞培养 |
2.2.2 MTT法测定细胞抑制率 |
2.2.3 细胞克隆形成实验 |
2.2.4 细胞划痕实验 |
2.2.5 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 |
2.2.6 Hoechst33258染色 |
2.2.7 JC-1荧光染料检测线粒体膜电位 |
2.2.8 统计学分析 |
2.3 实验结果 |
2.3.1 绞股蓝单体化合物对SGC-7901细胞的抑制作用 |
2.3.2 Gypenoside L和gypenoside LI对SGC-7901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 |
2.3.3 Gypenoside L和gypenoside LI诱导SGC-7901细胞的凋亡 |
2.3.4 Gypenoside L和gypenoside LI对SGC-7901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
2.3.5 Gypenoside L和gypenoside LI抑制SGC-7901细胞的迁移能力 |
2.4 讨论 |
第三章 绞股蓝中gypenoside L和gypenoside LI同分异构体的分离优化 |
3.1 仪器与材料 |
3.1.1 实验仪器 |
3.1.2 实验材料 |
3.2 实验方法 |
3.2.1 绞股蓝富含gypenoside L和gypenoside LI部位的制备 |
3.2.2 Gypenoside L和gypenoside LI主要集中部位乙酰化反应 |
3.2.3 乙酰化产物的分离与纯化 |
3.2.4 乙酰化产物的还原反应 |
3.3 实验结果 |
3.3.1 Gypenoside L和gypenoside LI的两种乙酰化产物的制备 |
3.3.2 两种乙酿化产物的结构鉴定 |
3.3.3 两种乙酰化产物的还原产物的制备 |
3.3.4 讨论 |
第四章 绞股蓝中gypenoside L和gypenoside LI乙酰化产物制备条件的优化 |
4.1 仪器与材料 |
4.1.1 实验仪器 |
4.1.2 实验材料 |
4.2 实验方法 |
4.2.1 HPLC法绘制标准曲线计算产率 |
4.2.2 单因素试验 |
4.3 实验结果 |
4.3.1 乙酰化产物1标准曲线 |
4.3.2 物料比对乙酰化产物1产率的影响 |
4.3.3 反应温度对乙酰化产物1产率的影响 |
4.3.4 反应时间对乙酰化产物产率的影响 |
4.4 讨论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5)长梗绞股蓝大极性部位化学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绞股蓝的研究进展 |
1.1.1 化学成分 |
1.1.1.1 绞股蓝皂苷 |
1.1.1.2 绞股蓝多糖 |
1.1.1.3 黄酮类 |
1.1.1.4 氨基酸类 |
1.1.1.5 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
1.1.2 药理作用 |
1.1.2.1 降血糖、调血脂 |
1.1.2.2 抗肿瘤 |
1.1.2.3 保肝 |
1.1.2.4 免疫调节 |
1.1.2.5 抗氧化、防衰老 |
1.1.2.6 其他作用 |
1.2 本课题研究思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长梗绞股蓝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
2.1 概述 |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仪器 |
2.2.2 实验材料 |
2.2.3 药材来源与鉴定 |
2.2.4 提取分离 |
2.2.5 酸水解与糖基种类确定 |
2.3 化合物结构解析 |
第三章 化合物活性研究 |
3.1 概述 |
3.2 实验仪器与材料 |
3.2.1 实验仪器 |
3.2.2 实验材料 |
3.3 实验方法 |
3.3.1 细胞培养及化合物处理 |
3.3.2 细胞总胆固醇酶法测定 |
3.3.3 BCA蛋白定量测定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6)冠通方Ⅱ号治疗老年冠心病(气阴两虚瘀证)的临床研究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中医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认识 |
1.1 中医对冠心病心绞痛对病名的认识 |
1.2 中医学对病因的认识 |
1.3 病机的认识 |
1.4 中医对证型的认识 |
1.5 辨证分型的客观化研究 |
1.6 中医对气阴两虚夹瘀病机治法探讨 |
2.西医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认识和研究 |
2.1 流行病学现状 |
2.2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
2.3 发病机制 |
2.4 西医的治疗方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研究分组 |
1.3 给药方法 |
1.4 诊断标准 |
1.4.1 西医诊断标准 |
1.4.2 中医诊断标准 |
1.5 纳入标准 |
1.6 排除标准 |
1.7 终止试验标准 |
1.8 剔除与脱落标准 |
2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断标准 |
2.1 观察指标 |
2.2 疗效指标及判定标准 |
3 统计学方法 |
4 研究结果 |
4.1 一般数据比较 |
4.2 主要观察指标 |
4.2.1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疗效结果 |
4.2.2 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
4.2.3 中医单项证候积分比较 |
4.2.4 中医证候治疗前后积分分析 |
4.3 两组患者治疗后硝酸甘油停减率比较 |
4.4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比较 |
5 不良事件与安全性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治冠通方Ⅱ号组方分析和现代药理学研究 |
1.1 组方分析 |
1.2 现代药理学研究 |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
2.1 心绞痛疗效的分析比较 |
2.2 中医证候的分析比较 |
2.3 硝酸甘油停减率比较 |
2.4 血液流变学比较 |
3 安全性结果分析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缩略词表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学对冠心病的辨证论治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7)绞股蓝多糖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抗氧化能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表 Abbreviations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衰老的研究进展 |
1.1.1 衰老理论学说的历史发展 |
1.1.2 衰老的现代理论学说 |
1.1.3 自由基氧化损伤和蛋白质羰基化学说 |
1.1.4 人工衰老模型的建立 |
1.2 中药的抗氧化作用 |
1.2.1 中药抗衰老的发展 |
1.2.2 绞股蓝的研究进展 |
1.2.3 绞股蓝多糖的提取 |
1.3 本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
第二章 GPP对 D-gal致衰老小鼠T-AOC、SOD、CAT和 GSH-Px的影响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1.1 药品与仪器 |
2.1.2 实验动物 |
2.2 实验方法 |
2.2.1 绞股蓝多糖的提取与含量的测定 |
2.2.2 药物配置 |
2.2.3 实验动物分组及给药 |
2.2.4 组织处理及准备 |
2.2.5 组织匀浆及试剂盒的测定 |
2.2.6 统计学的分析 |
2.3 实验结果 |
2.3.1 绞股蓝多糖对D-gal致衰老小鼠血清T-AOC活性的影响 |
2.3.2 绞股蓝多糖对D-gal致衰老小鼠脑、肝SOD活性的影响 |
2.3.3 绞股蓝多糖对D-gal致衰老小鼠肝GSH-Px活性的影响 |
2.3.4 绞股蓝多糖对D-gal致衰老小鼠肝CAT活性的影响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GPP对 D-gal致衰老小鼠体内ROS、MDA、PCO和 HYP含量影响 |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3.1.1 主要试剂及仪器 |
3.1.2 实验动物 |
3.2 实验方法 |
3.2.1 分组与给药方法 |
3.2.2 组织匀浆的制备及试剂盒的测定 |
3.2.3 统计学的分析 |
3.3 实验结果 |
3.3.1 GPP对 D-gal致衰老小鼠脑和肝脏组织ROS含量的影响 |
3.3.2 GPP对 D-gal致衰老小鼠脑和肝脏组织MDA含量的影响 |
3.3.3 GPP对 D-gal致衰老小鼠皮肤组织HYP含量的影响 |
3.3.4 GPP对 D-gal致衰老小鼠脑组织中蛋白质羰基含量的影响结果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GPP对 D-gal致衰老小鼠体重、脏器指数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4.1.1 实验动物 |
4.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4.2 实验方法 |
4.2.1 分组与给药方法 |
4.2.2 小鼠体重的记录 |
4.2.3 小鼠脏器指数的检测 |
4.2.4 石蜡切片与HE染色 |
4.2.5 统计学分析 |
4.3 结果 |
4.3.1 GPP对 D-gal致衰老小鼠体重的影响 |
4.3.2 GPP对 D-gal致衰老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
4.3.3 GPP对 D-gal致衰老小鼠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8)潞党参通过IL-15及其受体调控光老化小鼠皮肤炎症反应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建立实验动物模型及潞党参对光老化小鼠皮肤组织中炎症因子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二 潞党参对光老化小鼠皮肤组织中MAPK以及PI3K表达的实验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三 潞党参对光老化小鼠皮肤组织中ERK1/2、Akt表达的实验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1 紫外线引起皮肤光老化机制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2 中草药防治皮肤光老化的现代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9)绞股蓝总皂苷对甲状腺相关眼病眼眶成纤维细胞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绞股蓝总皂苷对甲状腺相关眼病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
1.研究背景 |
2.材料与方法 |
2.1 TAO疾病靶点的获取 |
2.2 Gyps的靶点预测和交集靶点的获取 |
2.3 基因本体分析和通路分析 |
2.4 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的构建 |
2.5 基因相互作用(Genetic Interaction,GI)网络的构建 |
3.结果 |
3.0 TAO疾病靶点 |
3.1 Gyps成分信息和靶点获取 |
3.2 疾病和药物对应的可能作用靶点和交集靶点 |
3.3 GO分析、KEGG和 Reactome通路分析 |
3.4 PPI网络的构建 |
3.5 GI网络的构建 |
4.讨论 |
5.小结 |
第二部分 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眼眶成纤维细胞的提取、分离、培养和鉴定 |
1.研究背景 |
2.材料与方法 |
2.1 TAO患者纳入条件和分组 |
2.2 眼眶结缔组织的获取 |
2.3 OFs的培养和细胞模型的建立 |
2.4 OFs的鉴定 |
3.结果 |
3.1 患者信息 |
3.2 OFs的培养 |
3.3 OFs的鉴定 |
4.讨论 |
5.小结 |
第三部分 绞股蓝总皂苷对甲状腺相关眼病眼眶成纤维细胞氧化应激模型的影响和相关机制 |
1.研究背景 |
2.材料与方法 |
2.1 试剂耗材和细胞模型的建立 |
2.2 Gyps预干预调节低浓度H_2O_2诱导的OFs增殖、炎症和纤维化相关研究实验方法 |
2.2.1 CCK-8法检测Gyps对TAO和非TAO患者OFs活力的影响 |
2.2.2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
2.2.3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
2.2.4 ROS和 SOD试剂盒检测Gyps对 TAO和非TAO患者OFs中氧化应激的调节 |
2.2.5 Western blot法检测Gyps对TAO患者 OFs 中 Nrf2、ERK、p-ERK、HO-1、LC3、BECN1和p62蛋白表达的影响 |
2.2.6 统计与结果分析 |
2.3 Gyps预干预调节高浓度H_2O_2诱导OFs凋亡和自噬相关研究实验方法 |
3.结果 |
3.1 Gyps调节低浓度H_2O_2刺激结果 |
3.2 Gyps调节高浓度H_2O_2刺激结果 |
4.讨论 |
5.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附录: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综述 氧化应激在甲状腺相关眼病中的作用机制与抗氧化应激相关药物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10)潞党参对光老化小鼠皮肤组织中TNF-α及其受体表达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技术路线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皮肤光老化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四、绞股蓝总皂甙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绞股蓝治疗阿霉素心肌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J]. 魏薇,张继婕,刘中艺,高思. 广西科技大学学报, 2021(04)
- [2]诱导子对绞股蓝毛状根生长及总皂苷含量的影响[D]. 齐敏杰.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9)
- [3]基于线粒体功能探讨二参颗粒对心肌缺血模型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D]. 柴晶美.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绞股蓝化学成分分离及其对SGC-7901细胞的抑制作用[D]. 杨册. 中央民族大学, 2021(12)
- [5]长梗绞股蓝大极性部位化学成分研究[D]. 李齐. 广东药科大学, 2021
- [6]冠通方Ⅱ号治疗老年冠心病(气阴两虚瘀证)的临床研究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D]. 干承.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绞股蓝多糖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抗氧化能力的研究[D]. 张润祥. 广西大学, 2020(02)
- [8]潞党参通过IL-15及其受体调控光老化小鼠皮肤炎症反应作用机制[D]. 王明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绞股蓝总皂苷对甲状腺相关眼病眼眶成纤维细胞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探讨[D]. 马超. 广西医科大学, 2020
- [10]潞党参对光老化小鼠皮肤组织中TNF-α及其受体表达水平的影响[D]. 冯馨颖.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