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拆装轴承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张雄[1](2019)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汽车发动机拆装”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文中指出本文主要论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汽车发动机拆装"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实践,在专业课教学中如何将理论与实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汽车发动机拆装"课程教学的效益。"汽车发动机拆装"课程的教学中,多数教师采用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先将发动机拆装中的一些相关技能知识讲授给学生,再根据本节课所讲授的理论内容,给学生布置相关的实操任务,在实训室完成实训。由于理论和实操不同步,导致学生不能理解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也将无法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从而使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效率不高。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解决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教学相互脱离的弊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可以边理论边实践,教室也是实训室,有效提高了"汽车发动机拆装"课程的教学效率。
李源[2](2018)在《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学生过程化鉴定评价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分工体系的建立和汽车制造业的转移,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形成了多种车型和各种车辆及零部件生产和配套系统。在产业规模,产品研发,结构调整,市场开发,开放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渐从大型汽车生产国转变为强大的汽车工业。结合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和世界技能大赛的持续升温,技工院校学生的培养成为当今形势下技工教育的重中之重。本文旨在研究新形势下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人才的职业资格制度。在这个阶段,中国技术学院的汽车维修专业评估系统是最终的评估,这是一个标准的参考测试。由于我国职业分类大典时间过长,该终结性鉴定已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为此,在技术院校开展汽车维修专业的过程鉴定。在实践过程中,提出汽车专业院校学生的识别应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一次性统一识别是一种结合程序和最终识别的新评估模式。该评价模式以专业能源为核心,以国家专业标准和企业实际生产为基础,开发以生产任务为导向的模块教学内容和课程。利用学习过程的综合教学模式,采用基于过程的模块审批制度评估方法,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此基础上制定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学生技能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案,创新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体系。为此需要建立以一体化课程为核心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为一体化课程服务、公共基础课程重在提高学生的人文和职业素养的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有必要根据国家专业标准和企业的实际生产来确定任务导向模块的教学内容。开发专业的校本教科书,并使用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综合教学模式;采取模块学分或模块过关制的新的评价模式,加强对就业学生工作情况的跟踪调查,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增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新的评价模式能够实现评价的内容与学生所学有机融合,增强了评价的针对性,评价模式与学习过程紧密结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鹏[3](2018)在《超高速磨削试验台数字化设计与仿真分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机械制造业呈现出以计算机为基础,以数字化信息为描述手段,以产品数字化开发为方法的新特征。相对于物理样机,数字化样机是在计算机上表达的产品数字化模型。数字化设计技术是数字化样机建立的手段与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制造装备产品设计与开发领域。超高速磨削加工技术是一种高效而经济地生产出高质量零件的现代加工技术。超高速磨削加工的实现载体是超高速磨削机床。东北大学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研究所于1996年研制了我国第一台大功率超高速磨削试验台。试验台砂轮线速度可达250m/s,填补了当时国内空白,推动了我国高速/超高速磨削研究的发展。由于当时设计和制造条件有限,在试验台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例如液体动静压轴承胶合,液体动静压主轴系统振动以及加工精度降低等。如何使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对超高速磨削机床数字化设计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为超高速磨削试验台的改造提供设计基础和依据是本文所要研究的核心问题。为此,本文以东北大学超高速磨削试验台为研究对象,以数字化设计与仿真分析为技术支撑。通过理论,仿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和探讨磨削加工仿真方法,液体动静压主轴系统及超高速磨削试验台整机动力学特性,液体动静压主轴系统热结构耦合变形,超高速磨削试验台虚拟加工仿真系统构建等问题。本文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使用有限元方法对超高速磨削加工进行仿真研究。从理论上阐述了使用有限元方法进行磨削加工仿真的可行性。提出基于有限元分析的超高速磨削加工宏观仿真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详述。在不同磨削参数条件下,对磨削力和磨削温度进行仿真计算,并对仿真结果予以分析。使用三向测力仪与热电偶对磨削力与磨削温度进行测量实验,将仿真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仿真方法的正确性。(2)对超高速磨削试验台关键部件液体动静压主轴系统进行动态特性仿真分析与实验研究。使用流体动力学方法对液体动静压轴承油膜进行压力场与温度场仿真分析,描述不同参数影响下油膜承载特性变化。以小扰动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油膜支撑刚度与阻尼计算模型。在融入油膜支撑刚度和阻尼参数情况下,使用有限元方法对液体动静压主轴系统进行有限元建模与动态特性分析。对主轴系统进行固有频率测量实验,验证仿真分析方法正确性,并指出所分析对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3)对超高速磨削试验台整机动态特性进行仿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对机械结构中结合部对其动力学特性影响进行分析。对超高速磨削试验台中存在的不同结合部进行等效替代分析与数值计算。建立超高速磨削试验台整机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整机动静态特性分析。对机床整机进行固有频率测量实验,验证仿真分析方法正确性,并指出所分析对象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方向。(4)结合前文所进行的磨削加工仿真分析和液体动静压主轴系统轴承油膜温度场仿真分析,对主轴系统进行热结构耦合变形求解。在不同磨削参数条件下根据主轴系统热源差异,使用有限元方法对主轴系统进行三维温度场求解,进而对主轴系统进行热结构耦合变形求解,分析其在多场条件影响下的位移变化。(5)构建基于网络的超高速磨削试验台虚拟加工仿真系统,提出仿真系统的层次构架及开发流程。对虚拟加工几何仿真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建模语言的解决方法。使用Matlab网络接口功能,对虚拟加工物理参数仿真模块进行开发和编程,实现磨削加工物理参数仿真功能。
韩树明[4](2014)在《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过程设计——以“机械工程基础”课程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针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改造了工程力学、工程材料和机械设计基础等学科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序列,通过整合与优化,设计出工作任务驱动的项目化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组织学习过程,将知识逻辑的传授转变为工作导向职业能力的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罗海玉,郑丽[5](2006)在《重视轴的结构设计 满足加工工艺及装配要求》文中研究说明在进行轴的结构设计时应把握总体设计要求,采取合理措施,保证轴和装配在轴上的零件要有准确的工作位置,轴上零件应便于拆装和调整,轴应该具有良好的制造工艺性。
吴英[6](2004)在《浅谈宝钢宽厚板工程磨辊间设计的有关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宝钢宽厚板轧机工程概况及磨辊间主要特点,阐述了宽厚板轧机磨辊间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田维扬[7](2000)在《李官电站轴流转浆式水轮发电机组检修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李官电站轴流转浆式水轮发电机组运行、检修中表现较为突出的几个技术问题 :转轮操作油管上法兰断裂原因及处理 ,机组轴线、中心调整方法和要求 ,水导水封及受油器检修工艺等。并提出了对机组顶盖排水系统及冷却水管道埋设部分进行改造的建议
李忠全[8](1979)在《4115柴油机使用维修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文中研究指明 《农业机械》杂志1978年11-12期刊登的《铁牛-55拖拉机摩擦片总成损坏的分析》和《4115L(L1)离合器故障分析》两篇文章分析的很好.若使用、维修中认真注意文章中提到的问题,许多不正常的损坏是可以避免的,一些故障问题即便发生也不难发现和排除. 针对上述两篇文章我们再补充说明几个问题,此外再谈谈拆装调整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供做参考.
万汉驰,任化杰[9](2000)在《振动压路机振动轮的设计》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振动压路机振动轮的主要结构型式;说明了设计要点;详尽分析了振动轮设计中的振动轴承和框架轴承选型和径向间隙、轴向间隙的确定及设置透气塞的作用。
李建防[10](1998)在《颗粒机检修保养中应注意的问题》文中认为颗粒机是饲料生产中的核心设备,它不仅对生产效率影响很大,而且对饲料质量影响也很大,故加强颗粒机的检修和保养,确保颗粒机正常运转是十分重要的,下面笔者就在实际检修保养中应注意的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和认识。1日常维护保养11要定期加注润滑油,确保机器在良...
二、拆装轴承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拆装轴承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汽车发动机拆装”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汽车发动机拆装”课程教学的发展背景 |
二、中职学校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
(一)中职学校实践教学比较薄弱 |
(二)中职学校汽修专业理论课教材难度大 |
(三)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师衔接不好 |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在“汽车发动机拆装”教学中的运用 |
四、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在“汽车发动机拆装”教学中取得的成绩。 |
(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
五、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
(一)只注重技能而忽视理论学习 |
(二)教师要不断学习,正确把握理实一体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
(2)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学生过程化鉴定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职业技能鉴定现状 |
1.3 国外职业技能鉴定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汽车维修专业过程化鉴定的相关理论基础 |
2.1 过程化鉴定的概念 |
2.2 过程化鉴定指标体系适用人群的界定 |
2.3 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学生的能力 |
2.3.1 能力的定义 |
2.3.2 技工院校学生能力的概念 |
2.3.3 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学生能力的定义 |
2.4 过程化鉴定指标体系的概念 |
2.4.1 评价指标体系的概念 |
2.4.2 过程化鉴定指标体系的意义 |
2.5 学生发展相关理论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汽车维修专业过程化鉴定评价体系的建立 |
3.1 技工院校学生过程化鉴定评价体系构建的依据、原则及方法 |
3.1.1 过程化鉴定评价体系构建的依据 |
3.1.2 过程化鉴定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及方法选择 |
3.1.3 过程化鉴定体系研究的基本步骤设计 |
3.2 过程化鉴定体系的建构 |
3.2.1 一级指标的初步确定 |
3.2.2 二级指标的初步确定 |
3.2.3 三级指标的初步确定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学生能力评价各级指标的确定 |
4.1 一级指标的确定 |
4.2 二级指标的确定 |
4.3 三级指标的确定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AHP法构造汽车维修专业学生能力评价指标权重体系 |
5.1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的流程 |
5.1.1 指标权重分析的层次结构模型建构 |
5.1.2 权重分析的判断矩阵生成 |
5.1.3 一致性检验 |
5.1.4 权重系数的计算 |
5.2 AHP法构造判断矩阵具体应用 |
5.2.1 一级指标重要性判断矩阵 |
5.2.2 二级指标重要性判断矩阵 |
5.2.3 三级指标重要性判断矩阵 |
5.3 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学生能力评价标准体系建构 |
5.3.1 能力评价标准体系的确定 |
5.3.2 能力评价价值判断的基本标准设定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过程化鉴定的实施 |
6.1 过程化鉴定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 |
6.2 评价的主体和评价的对象 |
6.3 过程化鉴定的场地、设备要求 |
6.4 过程化鉴定的实施方案 |
6.4.1 一体化模块及专业理论课程 |
6.4.2 主干专业课程考核计划 |
6.5 汽车维修专业过程化鉴定评价结果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超高速磨削试验台数字化设计与仿真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超高速磨削加工研究概述 |
1.2.1 超高速磨削加工技术特点 |
1.2.2 超高速磨削加工关键技术 |
1.2.3 超高速磨削加工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数字化样机技术在机床设计领域应用 |
1.3.1 国外数字化样机技术在机床设计领域应用研究现状 |
1.3.2 国内数字化样机技术在机床设计领域应用研究现状 |
1.4 虚拟加工仿真技术研究方法 |
1.4.1 虚拟加工几何仿真研究方法 |
1.4.2 虚拟加工几何仿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3 虚拟加工物理仿真研究方法 |
1.4.4 虚拟加工物理仿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基于有限元技术的磨削加工宏观仿真研究 |
2.1 前言 |
2.2 磨削加工过程及机理 |
2.2.1 磨削加工过程要素 |
2.2.2 磨削力与磨削温度 |
2.2.3 超高速磨削机理 |
2.3 有限元方法求解高速碰撞问题 |
2.3.1 砂轮与工件高速碰撞现象解释 |
2.3.2 空间域离散方法 |
2.3.3 时间域离散方法 |
2.4 磨削加工过程宏观仿真分析 |
2.4.1 有限元分析几何模型建立与网格划分 |
2.4.2 仿真材料参数与边界条件确定 |
2.4.3 仿真结果分析 |
2.5 磨削力与磨削温度测量实验研究 |
2.5.1 实验设备及方法 |
2.5.2 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超高速磨削主轴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
3.1 前言 |
3.2 液体动静压主轴系统结构分析 |
3.3 液体动静压轴承油膜流体动力学仿真分析 |
3.3.1 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方法原理 |
3.3.2 轴承油膜有限元模型建立 |
3.3.3 轴承油膜压力场与温度场求解 |
3.3.4 仿真参数对油膜支承特性影响 |
3.3.5 轴承-转子结合部动力学参数计算 |
3.4 液体动静压主轴系统动态特性仿真分析 |
3.4.1 液体动静压主轴系统有限元模型建立及模态分析 |
3.4.2 仿真结果分析 |
3.5 液体动静压主轴系统动态特性测试 |
3.5.1 动态特性测试系统组成 |
3.5.2 动态特性测试参数及条件设置 |
3.5.3 试验结果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超高速磨削主轴系统热结构耦合分析 |
4.1 前言 |
4.2 液体动静压主轴系统热结构耦合求解方程 |
4.2.1 导热微分方程 |
4.2.2 定解条件 |
4.2.3 热弹性变形基本方程 |
4.3 液体动静压轴承油膜温度场仿真分析 |
4.3.1 换热系数计算 |
4.3.2 不同参数下油膜温度场仿真结果 |
4.4 液体动静压主轴系统热结构耦合分析 |
4.4.1 液体动静压主轴系统热结构分析有限元模型建立 |
4.4.2 材料属性与边界条件设定 |
4.4.3 热结构耦合变形仿真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超高速磨削试验台整机动态特性分析 |
5.1 前言 |
5.2 超高速磨削试验台整机建模与结合部分析 |
5.2.1 超高速磨削试验台整体结构与模型建立 |
5.2.2 结合部等效动力学模型 |
5.2.3 超高速试验台结合部动力学参数计算 |
5.3 超高速磨削试验台动态特性仿真分析 |
5.3.1 超高速磨削试验台整机有限元模型建立 |
5.3.2 结合部等效动力学模型有限元处理 |
5.3.3 仿真结果分析 |
5.4 超高速磨削试验台整机动态特性测试 |
5.4.1 实验过程及结果 |
5.4.2 仿真与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网络的超高速磨削试验台虚拟加工仿真研究 |
6.1 前言 |
6.2 仿真系统层次结构 |
6.2.1 主要功能工作流程 |
6.2.2 仿真系统开发方法及流程 |
6.3 超高速磨削试验台网络化建模 |
6.3.1 超高速磨削试验台三维实体建模 |
6.3.2 模型转换处理 |
6.3.3 工件和砂轮线框建模 |
6.4 超高速磨削试验台加工几何仿真关键技术 |
6.4.1 基于正则表达式数控代码编译 |
6.4.2 机床主要运动部件碰撞检测 |
6.4.3 工件材料去除 |
6.4.4 仿真系统界面与功能 |
6.5 基于网络的虚拟加工系统物理参数仿真功能开发 |
6.5.1 Matlab的Web原理与开发流程 |
6.5.2 基于网络的超高速磨削试验台虚拟加工物理参数仿真系统结构 |
6.5.3 磨削参数计算脚本文件建立 |
6.5.4 仿真系统界面开发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科研项目 |
作者简介 |
(4)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过程设计——以“机械工程基础”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高职院校“机械工程基础”课程现状分析 |
1.1 学科式教学模式突出 |
1.2 内容陈旧无创新 |
1.3 知识和技能割裂 |
2 基于任务驱动的“机械工程基础”课程的建设思路 |
2.1 基于工作任务设计教学内容 |
2.2 基于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 |
2.3 基于工作情境设计考核方式 |
3“机械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 |
3.1 工作任务的选取 |
3.2 教学环节设计 |
3.3 考核方式的改进 |
4 结语 |
(5)重视轴的结构设计 满足加工工艺及装配要求(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轴结构设计的总体要求 |
3 满足总体设计要求应采取的措施 |
3.1 便于轴上零件拆装的措施 |
3.2 保证轴上零件的准确定位和可靠固定的措施 |
3.2.1 轴向定位与固定 |
3.2.2 周向固定 |
3.3 具有良好制造工艺性的措施 |
3.4 有利于提高轴的强度和刚度的措施 |
3.4.1 减少应力集中 |
3.4.2 毛坯选择[6] |
3.5 轴各部分的直径和长度尺寸合理的原则 |
4 结束语 |
(7)李官电站轴流转浆式水轮发电机组检修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1) 水轮机 |
(2) 发电机 |
2 检修中存在问题的处理 |
2.1 水轮机转轮操作油管上法兰断裂的处理 |
2.2 机组盘车调整轴线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2.3 调整机组中心 |
2.4 水轮机水导水封检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2.5 受油器的安装、调整 |
2.6 上导、下导、水导各部轴承间隙的调整 |
3 结束语 |
四、拆装轴承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汽车发动机拆装”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 张雄. 内蒙古教育, 2019(33)
- [2]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学生过程化鉴定评价体系研究[D]. 李源. 青岛大学, 2018(02)
- [3]超高速磨削试验台数字化设计与仿真分析研究[D]. 关鹏. 东北大学, 2018(12)
- [4]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过程设计——以“机械工程基础”课程为例[J]. 韩树明.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14(04)
- [5]重视轴的结构设计 满足加工工艺及装配要求[J]. 罗海玉,郑丽.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6(05)
- [6]浅谈宝钢宽厚板工程磨辊间设计的有关问题[J]. 吴英. 江西冶金, 2004(01)
- [7]李官电站轴流转浆式水轮发电机组检修综述[J]. 田维扬. 贵州水力发电, 2000(03)
- [8]4115柴油机使用维修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李忠全. 农业机械, 1979(07)
- [9]振动压路机振动轮的设计[J]. 万汉驰,任化杰. 工程机械, 2000(04)
- [10]颗粒机检修保养中应注意的问题[J]. 李建防. 饲料工业, 199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