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正富先生访问记》:朝鲜解放军研究的重要史料

《尹正富先生访问记》:朝鲜解放军研究的重要史料

一、《尹呈辅先生访问记录》:韩国光复军研究中一份值得注意的史料(论文文献综述)

徐有威[1](1998)在《《尹呈辅先生访问记录》:韩国光复军研究中一份值得注意的史料》文中指出 尹呈辅(1892—1976)字振之,湖北武昌人。1909年考取湖北省立陆军小学二期。辛亥革命爆发后,由孙武介绍加入同盟会,充任排长之职。民国成立后,相继就学于湖北陆军中学、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四期)、陆军大学(七、八期)。北伐战争期间因密劝固守武汉的北洋军刘佐龙部起义响应而立功,历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

徐有威[2](1998)在《《尹呈辅先生访问记录》:韩国光复军研究中一份值得注意的史料》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尹呈辅(1892—1976)字振之,湖北武昌人。1909年考取湖北省立陆军小学二期。辛亥革命爆发后,由孙武介绍加入同盟会,充任排长之职。民国成立后,相继就学于湖北陆军中学、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四期)、陆军大学(七、八期)。北伐战争期间因密劝固守武汉的北洋军刘佐龙部起义响应而立功,历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

张玉红[3](2010)在《中国国民政府与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关系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以1919年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上海成立后至1948年间中国国民政府与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关系为研究课题,较为系统、全面地论述了1919-1948年间中国国民政府与大韩民国临时政府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历史,并对中国国民政府对韩国临时政府的支持和援助的特点、效果以及韩国临时政府对中国抗战的贡献给予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价。本文分为绪论、本论、结论和文献资料四个部分。绪论由研究动机和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的主要问题与创新点等内容组成。本论共分五章。第一章论述韩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及其与广州护法政府关系的缘起。其中包括20世纪初的东北亚政治格局与韩国临时政府的成立;韩国临时政府初期的内政建设与内部矛盾;中韩两国爱国志士的早期联系;护法政府的援韩活动;孙中山援韩的思想理论基础和原因分析等。第二章论述韩国临时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关系的新转机。主要包括“九一八事变”后中韩联合抗敌御侮的新起点;韩国临时政府前期的活动及其困境;1932年4月“虹口事件”对国民政府援韩政策的影响;朝鲜义烈团与三民主义力行社的关系;韩国临时政府与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的关系等。第三章论述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对韩国临时政府的鼎力支持。包括抗战爆发后中韩两国面临的新形势;蒋介石援韩的思想理论基础与动机;中国共产党与韩国革命者联合抗日对国民政府援韩政策的影响;韩国临时政府在战火中的辗转流离;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韩国独立运动中派系矛盾的调处和影响等。第四章论述太平洋战争期间国民政府的对韩政策。主要包括国民政府与韩国临时政府对光复军的不同定位;国民政府对韩国临时政府的经济援助;国民政府大力争取国际社会对韩国临时政府的承认;韩国临时政府未能得到国际社会承认的原因分析;韩国临时政府及其武装力量对中国抗战的贡献等。第五章论述国民政府对韩国临时政府驻华代表团的后续援助。包括韩国临时政府的解体及国民政府协助临时政府成员以个人身份返国;韩国驻华代表团的成立与国民政府的后续援助;国民政府承认韩国临时政府驻华代表团的原因;中韩携手处理韩侨问题;李承晚访问中国及其影响;韩国驻华代表团的解体等。结论部分着重分析总结了1919-1948年间中国国民政府援韩的主要成效,对其给予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价,对中国国民政府援韩过程中的问题做以深层反思。本论文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意:一是在理论上阐明中国国民政府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援助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动因和思想基础;二是在中国国民政府和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双方的相互影响方面有所创新,尤其是对韩国临时政府对中国抗战的贡献给予公允的评价;三是在充分肯定中国国民政府支持、援助韩国临时政府的积极意义的同时,对其援韩过程中既支持又控制的两面方针问题做出深刻剖析,以期借鉴历史,裨益现实。

杨天石[4](2000)在《蒋介石与韩国独立运动》文中研究说明中韩两国有长期友好的历史渊源。1910年日本悍然并吞韩国, 大批韩国爱国人士流亡中国,开展抗日、复国斗争,成为波澜壮阔的“韩国独立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运动中,韩国来华流亡人士曾得到中国两大政党国民党和共产党以及各阶层人士的大力

杨天石[5](2000)在《蒋介石与韩国独立运动》文中研究表明从韩国被日本并吞之日起 ,大批韩国爱国人士即流亡中国 ,组织政党 ,成立临时政府 ,开展抗日、复国斗争 ,史称韩国独立运动。韩国独立运动得到中国人民的广泛支持。中国国民党依据孙中山所确立的扶助小民族的原则给了韩国爱国人士各种各样的援助。在这一过程中 ,中国政府和中国国民党的领导人蒋介石作出了特殊贡献。他积极促进韩国流亡人士中两大派别的团结 ,支持韩国义勇队和光复军在中国土地上活动 ,促进韩国临时政府改组 ,在经济上有求必应 ,特别是在开罗会议上仗义陈词。由于他和中国代表的努力 ,终于在《开罗宣言》中确立了“保证韩国战后独立”的基本原则。韩国流亡者以中国为基地活动 ,是受援者 ,而中国政府和中国国民党则是援助者。两者之间虽然有着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共同奋斗目标 ,但不可能没有任何矛盾和摩擦。蒋介石尊重韩国流亡者的民族感情 ,及时调整政策 ,基本上做到了不谋民族私利 ,以平等态度处理各种问题 ,这与当时其他国家的大国强权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耿云志[6](2002)在《抗战后期国民党政府的对韩工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抗日战争爆发后,韩国临时政府与国民政府一起辗转迁移到四川重庆。韩国临时政府人士认为,中国抗战为韩国反日复国运动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此前,该临时政府主要靠海外韩侨的

马丽[7](2012)在《中国西南地区国际抗日援华团体活动述评》文中提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西南地区是集政治中心、军事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为一体的抗战大后方。当时,一些被压迫民族的革命者,出于对本民族自由独立和世界和平的渴望,纷纷在西南地区与中国军民一道奋勇抗击日本侵略者。这些团体是:大韩民国临时政府、韩国光复阵线青年工作队、朝鲜义勇队;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包括西南支部和重庆总部);越南独立同盟会桂林办事处、中越文化工作同志会、越南民族解放同盟会、越南革命同盟会等;以及台湾义勇队、南洋华侨组成的回国服务团等,这些团体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和平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本文将分四个部分对西南地区国际抗日援华团体的活动进行论述:第一部分论述国际抗日援华团体聚集西南地区的历史背景。主要从政治因素和地缘因素对国际抗日援华团体聚集西南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简述其活动概况。其中,政治因素是指各援华团体或与中国国民政府有隶属关系,或接受过国民政府的援助,或是因为国民政府制定的政策而与之产生联系,从而在西南地区活动。地缘因素指的是越南革命团体为方便回国开展革命,将活动地点选择在广西境内;爱国华侨则是因滇缅公路的建成需要回国报效。第二部分对朝鲜(韩国)、日本、台湾、越南、南洋等地的援华团体的成立、发展变化过程作简要概述,评述各团体在不同地区的活动情况,同时评价活动的效果及其局限性。第三部分综合分析西南地区国际援华团体的主要活动,包括宣传工作、政治工作和战时服务等。通过举例子来使这部分内容具体化,例如叙述朝鲜义勇队、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在昆仑关前线对敌宣传的经过并说明宣传效果。第四部分对在中国西南地区活动的国际抗日援华团体作一个总体评价。国际抗日援华团体有效地支援了中国抗战,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并引起了世界人士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同情和支持。此外,各团体的抗日援华活动还促进了西南地区的文化与经济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其自身的革命进程。

惠咪[8](2020)在《韩人李范奭的抗日独立活动述论(1910-1945)》文中指出韩国近代史上,面对祖国不断遭受日本蚕食侵略的沉痛现实,海内外无数独立志士不断反抗与斗争,探寻独立之道路。临近韩国、同样面临反帝反侵略任务的中国吸引了众多独立运动志士,李范奭即是其中之一。李范奭七十余载的人生中,近一半时间是在进行抗日独立活动,尤其以1910-1945年间的抗日独立活动最为重要。这一时期,李范奭先后活跃在中国上海、云南、东北、洛阳、西安等地。其中1919-1933年在中国东北从事独立活动期间,李范奭在苏联境内与苏共也进行过数次接触。流亡中国后的李范奭在云南陆军讲武学校接受军事学习,成长为一名军人。在中国东北间岛地区,李范奭先后在西路军政署和北路军政署担任军事教官,致力于组建独立军的工作。1920年李范奭参与并指挥了青山里战斗,取得了对日武装斗争以来的以少胜多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并获得了“青年将军”的称号。1940年9月光复军建立后李范奭任参谋长一职,1942年担任光复军第二支队长,在西安积极展开军队宣传及招募工作,并与美军合作,以期在独立之日,顺利进入国内作战。李范奭在中国东北活动期间,正值东北最混乱之际,苏联和日本对东北地区虎视眈眈,意图控制该区,东北军阀、马贼、韩人独立武装团体等各路势力相互交织,纷争不断。为壮大独立军力量,夺得民族独立,李范奭曾参与苏联红军的对日作战,也在军阀张宗昌、马占山、苏炳文等参加抗日斗争。渴求独立的时代需求与国亡军弱的痛苦现实,使李范奭的抗日复国之路充满矛盾性和局限性。尤其是在遭遇苏联的背叛和经历在西伯利亚地区托木斯克的滞留生活后,李范奭对苏联产生不信任感甚至是反苏意识。

王世新[9](2007)在《韩国光复军在华东地区》文中提出1910年,日本吞并韩国。从此,不愿做亡国奴的韩国仁人志士奔走于世界各地,展开艰苦卓绝的反日复国斗争,在中国境内进行的韩国独立运动尤为引人注目。1940年9月,韩国光复军在中国重庆成立,其在中国各地进行的抗日复国运动是韩国独立运动史上浓厚的一笔,也是韩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内容之一。1945年8月,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韩国临时政府被迫解散,光复军成员以个人名义回国。在远离本土国民的情况下,通过各征募分处的努力,光复军在中国各地对韩侨的征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拟对韩国光复军的活动及其征募工作的中心──华东地区的征募情况作一考察和分析。本文由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前言部分简单回顾了国内外关于韩国光复军的研究情况,并说明了文章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思路。正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韩国光复军在中国成立的背景及其成立的简单经过,对于光复军成立后的工作展开特别是其各征募分处的成立情况作了较系统的介绍和分析。为了更好的投入中国的抗日战争,韩国临时政府组建了韩国光复军。韩国光复军成立后,直接参加对敌军事政治斗争,进行反日复国宣传,扩大光复军的政治影响,甚至在战争后期还派遣印缅战区工作队,配合英军作战,参与美军OSS特种训练。此间,韩国光复军为其力量的发展与扩大,积极展开招募韩侨和策反日军中韩籍士兵的工作,在中国抗日前线各地设立征募分处。第二部分论述了光复军征募第三分处的设立情况及其活动情况,并对其征募工作及其成绩作了论述。1941年3月1日,韩国光复军征募第三分处在重庆成立后,不久即开往江西上饶,与第三战区的军民一起为当地的抗战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1942年10月1日,征募三分处改编为韩国光复军第二支队第三区队第三分队。三分处的征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第三部分论述了光复军征募第六分处的设立情况及其活动情况,并对其征募工作及其成绩作了介绍和分析。1942年春,韩国光复军征募第六分处在安徽阜阳成立,随即以阜阳为据点,活动于徐州、归德、淮阳、济南等地。1945年春,韩国光复军在征募第六分处的基础上成立第三支队。其招募成绩相对于光复军其他征募处而言是比较好的,原因如下:一是光复军在此设立征募处体现了其策略的正确性;二是招募主任金学奎的得力领导;三是安徽的抗战形势造就,长时间、大规模的游击战争状态,便于光复军深入前线与敌后展开其工作。最后,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本文得出如下结论:韩国光复军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抗日独立运动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其征募工作也有一定的成效。韩国光复军在中国各地进行的抗日独立运动是国际反法西斯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韩国创建自己武装的一次尝试。韩国光复军在中国华东地区的抗日斗争,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贡献,在华东各地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也是中韩民族传统友谊的历史见证。

车守同[10](2013)在《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时代背景与史事日记》文中研究说明1944年1月成立的甘肃省敦煌县莫高窟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是中国抗战时期所成立最重要的一处遗址博物馆。成立的背景,与抗故时期「西北开发政策」、「(1942年)国军派驻河西走廊」、「(1942年)中央政府收复对新疆省行政权」,有绝对密切的关系。为了抵抗日本对中国的军事及经济封锁,地处偏远的敦煌,交通运输获得大幅改善。加上菁英人才的参与、兰州市政的建设,以及于全国最重要的国营事业玉门油矿凿井出油,对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都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当时在河西走廊与莫高窟从事公务访查及学术工作的人员虽然不多,但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与影晌,并且在1949年以后,分居海峡两岸,相关的史料也分布在两岸。本论文系以分布海峡两岸的史料,包括公文、信函、日记,对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的时代背景,作一时间的比对与全面性的讨论。

二、《尹呈辅先生访问记录》:韩国光复军研究中一份值得注意的史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尹呈辅先生访问记录》:韩国光复军研究中一份值得注意的史料(论文提纲范文)

(2)《尹呈辅先生访问记录》:韩国光复军研究中一份值得注意的史料(论文提纲范文)

结语

(3)中国国民政府与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研究的动机和意义
    2. 研究的现状
    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第一章 韩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及其与广州护法政府关系的缘起
    1.1 20世纪初的东亚政治格局与韩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1.1.1 20世纪初期中韩两国面临的形势
        1.1.2 韩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及其内政建设
        1.1.3 韩国临时政府成立初期的内部矛盾和处境
    1.2 韩国临时政府与广州护法政府关系的发端
        1.2.1 中韩爱国志士的早期交往和联系
        1.2.2 广州护法政府的援韩活动
        1.2.3 孙中山援韩的思想理论基础和原因分析
第二章 南京国民政府与韩国临时政府关系的新转机
    2.1 中韩联合抗敌御侮的新起点
        2.1.1 韩国临时政府前期内外交困的处境
        2.1.2 "九一八"事变与"虹口事件"对国民政府援韩政策的影响
    2.2 朝鲜义烈团与三民主义力行社的关系
        2.2.1 金若山与黄埔军校的渊源
        2.2.2 力行社援助朝鲜义烈团的举措和原因
    2.3 韩国临时政府与国民党中央组织部
        2.3.1 金九与国民党中组部的渊源
        2.3.2 国民党组织部对韩国临时政府的援助
第三章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对韩国临时政府的鼎力支持
    3.1 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与公开援韩的开始
        3.1.1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韩两国面临的新形势
        3.1.2 蒋介石的援韩的思想理论基础与动机
    3.2 中国共产党与韩国革命者联合抗日对国民政府援韩政策的影响
        3.2.1 中国共产党对韩国独立运动的支持和协助
        3.2.2 中共与韩国革命者联合抗日对国民政府援韩政策的影响
    3.3 韩国临时政府在战火中的辗转流离
        3.3.1 避走杭州
        3.3.2 小憩镇江
        3.3.3 徘徊南京
        3.3.4 暂避长沙
        3.3.5 漂泊广州
        3.3.6 栖息柳州
        3.3.7 屯驻綦江
        3.3.8 落户重庆
    3.4 国民政府对韩国独立运动派系矛盾的调处和影响
        3.4.1 国民政府对韩政策的主基调
        3.4.2 国民政府援韩政策的检讨与反思
第四章 太平洋战争期间国民政府的对韩政策
    4.1 国民政府对韩国临时政府的军事援助
        4.1.1 国民政府援助韩国独立运动方针的确立
        4.1.2 国民政府与韩国临时政府对光复军的不同定位
        4.1.3 国民政府对韩武装力量既支持又控制的两面方针
    4.2 国民政府对韩国临时政府的经济援助
    4.3 国民政府大力争取国际社会对韩国临时政府的承认
        4.3.1 韩国临时政府谋求国际社会承认的努力及其对建国前途的构想
        4.3.2 国民政府对承认临时政府的态度及在开罗会议上的仗义执言
        4.3.3 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关于战后韩国实行国际共管的主张
        4.3.4 国民政府为谋求抗战后韩国独立而进行的对外交涉
    4.4 韩国临时政府未能得到国际社会承认的原因分析
        4.4.1 韩国临时政府执政力的薄弱与内部纷争
        4.4.2 中国国民政府外交上受制于人
        4.4.3 韩国临时政府迷惘在与大国的盟友关系中
    4.5 韩国临时政府及其武装力量对中国抗战的贡献
        4.5.1 极大地唤起了中韩民众的抗日情绪
        4.5.2 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
        4.5.3 有力地支援了中国的抗日战争
第五章 国民政府对韩国临时政府驻华代表团的后续援助
    5.1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解体
        5.1.1 战后韩国临时政府面临的挑战
        5.1.2 国民政府协助临时政府成员以个人身份悲壮返韩
    5.2 韩国驻华代表团的成立及其与国民政府的后续合作
        5.2.1 韩国驻华代表团的成立
        5.2.2 国民政府承认韩国临时政府驻华代表团的原因
        5.2.3 国民政府与韩国临时政府驻华代表团的后续合作
    5.3 中韩携手处理韩侨问题
        5.3.1 关内地区韩侨的集中与遣返
        5.3.2 东北地区韩侨问题的交涉
        5.3.3 国民政府遣返韩侨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5.4 韩国驻华代表团解体
        5.4.1 李承晚访问中国及其影响
        5.4.2 韩国驻华代表团的解体
结语
主要文献及参考资料
致谢
附录A

(7)中国西南地区国际抗日援华团体活动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研究意义
    (二) 学术综述
    (三) 研究工作
一、国际抗日援华团体齐聚西南
    (一) 国际援华势力集结西南的原因
    (二) 援华团体活动概况
二、国际抗日援华团体在西南
    (一) 朝鲜民族的抗日援华团体
    (二) 日本的抗日援华团体
    (三) 越南的抗日援华团体
    (四) 台湾的抗日援华团体
    (五) 爱国华侨
三、国际援华团体在西南的抗战活动
    (一) 宣传
    (二) 政治工作与战时服务
四、对西南地区国际抗日援华团体的历史评价
    (一) 对中国的影响
    (二) 对其自身的影响
结语
参考资料
后记

(8)韩人李范奭的抗日独立活动述论(1910-194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成长环境与教育(1900-1919)
    (一)日本统治下的韩国
    (二)出生与教育
    (三)在云南陆军讲武学校的军事学习
二、中国东北时期的活动(1919-1920)
    (一)在间岛地区组建独立军
    (二)青山里战斗
三、苏联时期的活动(1921-1933)
    (一)与苏共的数次接触
    (二)在托木斯克的八个月
四、韩国光复军时期的活动(1933-1945)
    (一)韩国光复军成立之前
    (二)韩国光复军时期
        1.韩国光复军的建立
        2.韩国光复军的定位
        3.韩国光复军的活动
        4.与美国战略谍报局(OSS)展开合作训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谢辞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9)韩国光复军在华东地区(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韩国光复军的成立
    1. 成立背景
    2. 成立经过
    3. 成立后的主要活动
    4. 光复军征募处的设立
        4.1. 征募处的设立背景
        4.2. 征募处的设立情况
二、韩国光复军在江西
    1. 征募第三分处的设立
    2. 征募三分处在上饶
    3. 三分处的征募及其成效
三、韩国光复军在安徽
    1. 征募第六分处的设立
    2. 征募六分处在阜阳
    3. 六分处的征募及其成效
结语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 记

(10)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时代背景与史事日记(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缘起
第一章 论文结构说明
    第一节 所使用的原始档案介绍
    第二节 各种文献的运用
第二章 回忆、研究与新史料的介绍
    第一节 重新回忆与以往研究的成果
    第二节 史料运用方法举例
    第三节 介绍本论文的新史料
    附件
第三章 从建设西北到建设甘肃
    第一节 建设西北政策的形成
    第二节 抗战前甘肃政局的发展
    第三节 战时甘肃的建设
    第四节 兰州是敦煌的中途岛
第四章 西北建设与各种考察团
    第一节 建设甘肃的模式-「建设新西康」
    第二节 各种考察团络绎於甘肃之途
    第三节 朱家骅、于右任两次重大影响的考察
    第四节 收复新疆
    第五节 莫高窟第一次成功的官方专业考察系由教育部艺术文物考察团达成
第五章 交通建设
    第一节 以往的交通困难
    第二节 交通战略与甘肃省的交通建设
    第三节 国防的大动脉甘新公路
    第四节 安敦、南疆与莫高窟公路
第六章 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经过与人事的安排
第七章 民国卅四年「改隶」的经过
    第一节 由「裁撤」到「改隶」
    第二节 同案遭到「裁撤」的单位
第八章 傅斯年支持敦煌学缘於他的理想
第九章 玉门油矿与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
    第一节 油矿对敦煌研究工作的支持
    第二节 油人的雪泥鸿爪
第十章 莫高窟的摄影 兼谈有未竟之志的罗吉眉
第十一章 剡司长就是英千里
第十二章 重建史料 张治中的敦煌行
第十三章 痛苦的物价波动与米代金
第十四章 读书杂记
    第一节 学者所看到散落在甘肃省内的敦煌卷子
    第二节 对「敦煌」地名注解的新思维
    第三节 莫高窟与宗教学的关连性
    第四节 莫高窟的三寺
第十五章 结语
参考书目

四、《尹呈辅先生访问记录》:韩国光复军研究中一份值得注意的史料(论文参考文献)

  • [1]《尹呈辅先生访问记录》:韩国光复军研究中一份值得注意的史料[J]. 徐有威. 韩国研究论丛, 1998(S1)
  • [2]《尹呈辅先生访问记录》:韩国光复军研究中一份值得注意的史料[J]. 徐有威. 韩国研究论丛, 1998(S1)
  • [3]中国国民政府与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关系研究[D]. 张玉红. 延边大学, 2010(09)
  • [4]蒋介石与韩国独立运动[A]. 杨天石. 近代中国与世界——第二届近代中国与世界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三卷), 2000
  • [5]蒋介石与韩国独立运动[J]. 杨天石. 抗日战争研究, 2000(04)
  • [6]抗战后期国民党政府的对韩工作[A]. 耿云志. 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华民国史(1912—1949)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卷), 2002
  • [7]中国西南地区国际抗日援华团体活动述评[D]. 马丽. 广西师范大学, 2012(10)
  • [8]韩人李范奭的抗日独立活动述论(1910-1945)[D]. 惠咪. 延安大学, 2020(12)
  • [9]韩国光复军在华东地区[D]. 王世新. 广西师范大学, 2007(05)
  • [10]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时代背景与史事日记[D]. 车守同. 华东师范大学, 2013(10)

标签:;  ;  ;  ;  ;  

《尹正富先生访问记》:朝鲜解放军研究的重要史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