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思维过程规律教学

按照思维过程规律教学

一、按思维过程的规律进行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祝云峰[1](2004)在《中学物理规律教学中的逻辑学问题和教学策略探讨》文中研究表明逻辑思维作为人类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其发展经历了形式逻辑思维(抽象理论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辩证理论思维)两个阶段。一方面,形式逻辑是一门工具性质的科学,给人们提供认识事物、表述论证思想时经常运用的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它能够给人们探求新知识提供必要的逻辑工具,而且有助于人们准确地、严密地表述和论证思想,对于其它各门学科知识来说,都是必要的。另一方面,辩证逻辑思维以其所具备的思维运动灵活性、建构性、多向性和多维性成为创新思维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因素,进而成为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逻辑学的角度,重新审视物理规律教学,对中学物理知识中的各种物理规律,包含各种形式的物理判断,进行了逻辑学方面的分析,在对思维、物理思维有关基础理论知识加以阐述基础之上,探讨了高中物理规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给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诣在为广大的中学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自觉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提供一个理论依据和教学实践的参考。

蔡丽星[2](2016)在《高中现当代散文读写结合的生活化教学研究》文中认为众所周知,语文是一种生活,改变语文教育不良现状,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应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这与生活教育理论异曲同工。从内容上讲,阅读与写作都是基于生活,在现当代散文教学中,用生活这桥梁将读写结合起来,应该会有良好的效果。本课题着重探讨在高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中学习写作,达到阅读与写作共同提高的目的。笔者十年教学中一直致力于“现当代散文生活化读写结合教学”这一论题的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希望本论题能为语文教改尽绵薄之力!绪论主要是围绕生活化读写结合概念、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为接下来的论述、研究做铺垫。即:第一章根据问卷收集到的数据,主要从教师与学生两者各自的读写结合的习惯与水平两方面进行调查,以此对目前高中生在语文阅读写作学习方面存在的不良现状及其原因进行分析。第二章从现当代散文的生活化特征、现当代散文生活化的理论依据、高中生的学习心理规律、散文读写结合的理论依据、散文读写结合的实践参考这五方面分析后指出现当代散文需走生活化读写结合教学之路。第三章笔者整理出了几点现当代散文生活化读写结合教学方法:首先,生活化的阅读教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课内散文的生活化阅读,包括课文导入的生活化、课堂对话内容的生活化、课堂上的生活化阅读步骤、多媒体的合理利用、灵活运用课后练习、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解读、文本细读法在现当代散文中的运用;第二部分是课外散文的生活化阅读,包括坚持阅读,增强文字的敏感度、广泛阅读,拓展文化视野、深度阅读,培养理性思维。其次,生活化的积累教学,即“乡土、作者、物象、主题、写法”五大积累模块,还有“理解、背诵、作阅读笔记”三大积累方法。最后,生活化的读写结合教学,包括十点,第一是课文的仿写、扩写、续写、改写;第二是课文随笔阅读;第三是链接文本生活与学生生活的小练笔;第四是读前先写,课文作比;第五是课中批注;第六是写阅读推荐;第七是对文本大胆质疑而修正课文;第八是描写课文插图;第九是体察生活,读写迁移;第十是写作板块分类整合。结语提出散文生活化读写教学对师生素质要求及教学意义,诚盼专家们指正。

李春兰[3](2014)在《基于高中优质地理课的课堂教学提问行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课程改革要求师生之间应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为师生交往、师生共同发展提供了一个互动的平台,是体现和谐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教师的提问行为和学生的应答行为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主要表现形式。提问行为是课堂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使用文献调研的方式探讨了地理课堂提问行为研究存在的不足,并界定了相关的概念,分析了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课堂观察和专家咨询的方法构建了课堂提问行为的观察量表,然后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案例研究,最后使用归纳法分析了10节高中优质地理课中课堂教学提问行为的特征、功能和策略。构建的观察量表包括2个行为对象,8个观察维度,19个观察项目。其中,2个行为对象分别指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8个观察维度分别指问题类型(问了什么)、问题引入方式(怎么问)、提问方式(问了谁)、理答方式(怎么回答)、等待时间(思考时间是否充分)、学生回答类型(回答了什么)、学生回答方式(怎么回答的)和学生提问。地理课堂教学提问行为的特征主要包括以提问行为为主的对话型教学模式居多;教师多利用地理图像的方式引入问题,充分体现地理图像的运用意识;多使用“回忆提问”和“理解提问”,以学生知识转换成能力为主,知识的讲授为辅;提问方式灵活多样;注重第一等待时间和第二等待时间;多使用积极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话语量仍然处于主导地位,但通过提问可以增加学生的话语量。地理课堂提问行为的功能主要体现在问题引入方式多使用地理图像,可激发学生兴趣,问题类型高低层次设计有度,利于学生不同思维的发展,提问方式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共性发展,扩展性理答和终止性理答共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地理课堂提问行为的策略主要包括地理课堂提问行为的设计策略和实施策略。在问题设计上,多注重学科知识融合提问,教材整合提问,乡土地理知识和问题情境创设提问,并使用中心辐射式的提问结构使问题形散而神不散。感性思维类图像侧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引入低水平问题,理性思维类图像侧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多引入高水平问题,提问过程中多使用“一图多问”的方式引入问题;问题类型上多使用层次明显的梯问。在提问过程中,提问方式灵活多变,便于提问过程的顺利进行;面对高水平的问题等待时间较长,并隐含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策略;在理答时多使用科学合理的引问,增加了学生的话语量。

管娅萍[4](2015)在《小学数学教学智慧形成原因的研究》文中认为教学智慧的研究由来己久,但至今,有关教育智慧的深层次研究,特别是对教育活动的核心问题——教学智慧研究,却为数不多.即便有所涉及,似乎多半只是一些外延式、描述式的研究.目前关于教学智慧的研究基本形成了“课前预设”和“课堂机智”为核心的理论框架.但在理论层面,对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智慧理论研究较多,但多以静态的视角进行分析.但针对小学数学教师这一特殊人群的教学智慧的内涵与特征的研究还比较少,且对教学智慧生成的动力也很少研究,这方面的成果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化.本研究主要试图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教师的教学智慧主要是什么能力驱动的,二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这一特殊语境下,将一线教师的教学智慧的体会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去分析.本研究选择了十位小学数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一线教师的关于教学智慧的论点中所隐含的生成因素.通过系统地研究教学智慧的生成过程和动因,得到了一个智慧形成的逻辑发展模式图.本文认为,教学智慧的形成有基础(个人基础和社会基础)、动因(创造性思维和教学反思)、素养(心理素养和专业素养)三个方面的因素.教学智慧本身包括课前设计智谋和现场调适机智,所以有效发展教学智慧必须在三类生成原因或教学智慧本身上直接作用.本文还提出了“伪教学智慧”的概念,更有效地表明了智慧的内涵;本文还在一般教学智慧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局限于小学数学教学范围内的教学智慧,并提炼出“吃透教材”和“熟悉学生”为产生教学智慧的直接途径;最后以专家型教师张齐华和严育洪的理论与实践为个案进行个案研究,一方面证实了本文的“模式”,另一方面获得“智慧教育”和“文化涵养”方面的补充.综合教学智慧的形成原因和小学数学教学智慧的内涵,本文列出了几点可操作的教学智慧发展策略:1.发展综合文化修养.2.发展学科教学知识.3.教学反思.4.争取同行帮助.

韩凌霞[5](2006)在《思维训练在中学写作教学中的作用及其运用》文中提出针对目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没有或者不重视思维教学而带来的学生作文的种种弊病,本文提出将思维训练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论述思维训练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这一部分着重从与思维相关的各种概念入手,论述传统作文教学存在的弊病,以及因思维训练在作文教学中被忽略,而带来的学生作文中的种种弊病。 第二部分:论述思维训练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这部分主要论述三大思维方式,即形象思维、辩证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中学生写作教学中的运用。针对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形象思维主要论述想象与联想在写作中的运用;辩证逻辑思维主要论述收敛思维在作文构思中的运用,辩证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创造型思维主要论述发散性思维、灵感思维和求异思维在作教学中的运用,同时还论述在作文评议中也要充分运用思维训练。 第三部分:论述运用思维训练的误区。

柳玲[6](2016)在《高中地理课堂提问之问题设计研究》文中指出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互动的常用方法,也是学生向教师反馈教学效果的主要载体。科学合理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和助予动态课堂的形成,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独立思维的能力。设计问题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良好的问题设计对课堂教学效果起关键作用,对好的教学效果的达成与否至关重要。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观、多元智能主义、“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地理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为理论指导,总结了问题设计的原则和有效问题的特征,使用了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当前地理教师在地理课堂中设计的问题现状,着重探究高中地理课堂提问中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观念落后,缺乏问题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在设计问题时对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了解不足;问题缺乏相应的问题情境和启发性:设计的问题针对性不强,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通过对问题设计的研究现状,相关概念,原则和有效问题的特征等方面的分析总结,本文中整理出了地理课堂中有关问题设计的基本理论和设计要求。在分析现阶段一些地理教师在问题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后,结合地理学科的特色,本文也提出了一些有效问题的设计策略:首先要明确设计有效问题的教学意义;其次应该努力提高地理教师设计有效问题的能力;最后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环节(课前导入、新课教学、课堂小结)如何设计有效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探讨。有效的问题设计策略对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设计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同时也能够进一步丰富高中地理课堂提问之问题设计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

张义成[7](2007)在《数学特级教师李庾南专业成长之个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师专业成长研究是当代教育研究的热点和方向,而专家教师专业成长的个案研究又是其研究的重点.长期以来,在我国初等教育领域涌现出了一批像斯霞一样的有代表性的专家教师,研究这些有特点、有影响的专家教师,无论是对我国的教育改革还是对青年教师的成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选择了被誉为“教育改革家”的着名特级教师李庾南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三十多年的所从事教育改革进行了回顾、总结,并从下面三个影响李庾南老师专业成长的主要因素入手,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首先,从专业知识入手,运用文献研究法、面对面访谈、案例分析对李庾南的专业知识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是对其独创“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总结了李庾南老师在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等知识的形成、发展和特点,并通过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第二,在能力结构上,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访谈、案例分析重点对李庾南老师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教学案例进行说明.第三,在教学信念方面,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电话访谈、案例分析总结李庾南老师在教学信念和学生信念两方面的内容.作为一项个案研究,本文虽然难以归纳教师专业成长的一般规律,但人们可以从李庾南老师的成长足迹中得到启发.同时,我们也期望以此为起点唤起更多的对专家教师的深入研究,以期为我国新一轮课改和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有益的帮助.

保剑[8](2013)在《北京体育大学舞蹈编导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现阶段舞蹈编导课堂教学的质量,促使学生和老师教学相长,共同提高。长远来说,为了培养21世纪的创新人才,首先要从创新教育入手,特别是从创新思维入手,以便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创造美好的明天。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进行论文的撰写工作。首先,培养学生舞蹈编导创新意识,扫除思维障碍,走出思维误区。通过科学有效的课堂训练,削弱习惯性思维的强度,尽量多的增加头脑中的思维视角,学会从多种角度观察生活,避免知识结构不全面、懒惰和畏难情绪等思维误区。其次,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导,激发学生的编创动力。启发学生解放天性,展开联想、挖掘潜能、寻找创意通过一些集体参与的游戏使学生回到童年,找回曾经拥有的潜在天性,恢复并解放儿时的创作天性。通过色彩联想情绪、肢体探索训练、欣赏各类演出及影视资料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想象力。利用即兴舞的课堂训练提升创新思维的敏捷性和持续性,释放潜能。理解音乐、寻找创意。再次,培养学生的发散、变化的感性能力和逆向、重组的理性能力通过道具的寓意性训练和动作的连接训练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允许有违常理却能自圆其说的思维,利用即兴舞和情绪命题编舞,激发学生感情,释放内心的压力,启发创作灵感。利用动作编舞法中的倒带,逆向的远观自己的动作和双人舞编导技法中的透视动作运动轨迹,提升学生的理性把握能力,最终达到感性能力与理性能力互相融合的平衡状态,提高教学质量。

周春水[9](2001)在《问题与创造 ——创造认识中的问题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创造与创新无疑已经成为了我们这一时代最为突出的主题,创造力是决定每一领域中各方竞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创造力水平如何可以通过问题发现和解决的能力高低体现出来,因此从学理的角度对问题与创造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就必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论文就是基于此种考虑,不片面强调创造的重要性,立足于为创造认识提供一种科学有效的问题方法论。论文围绕着问题这一核心概念,阐述了问题与创造认识的关系,包括如何运用问题思维方法来提高创造认识水平、如何通过对问题的关注实现对创造认识的客观评价、如何运用问题方法进行创造力培养等几方面主要内容。从整体上看,全文由以下几大部分构成: 绪论部分,对论文研究的缘起和意义作了简要说明,同时对创造、创新、问题等几个基本概念作了界说,并就创造与创新、创造与创造认识、问题与创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从而确立了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基本内容。 第一章,主要是对问题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梳理。任何研究都必须站在前人的肩上进行,本研究也不例外。在这一章中,主要的思路首先是沿着一些重要思想家的理论思路,对哲学史、逻辑学、方法论、教育哲学、科学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等方面的问题思想做化零为整的工作;其次是对心理学、人工智能、信息管理工程、逻辑学领域一个时期以来关于问题与创造研究中值得重视的成果进行分析总结;最后根据我国哲学界当前对问题与创造认识的研究现状,提出从问题意识中发展出问题方法论的初步构想。 第二章,本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阐明实践、问题与认识之间的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惟一标准。论文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问题与认识关系的考察,区分了一般认识与创造认识,说明问题作为已有认识的成果,是创造认识的起点,并且为创造认识提供动力,也是认识成果创造度的评价尺度之一。实践与问题同样和认识(包括创造认识)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论文对它们之间联系之异同进行了比较。 第三章,分别从语言学、逻辑学、心理学和哲学的角度对问题的类型划分作出说明,指出了问题分类应该坚持的合理性、实践性、综合性三原则。论文还归纳出认识中问题的范域性、客观性、主观性、待解性、可证性、明晰性、探索性、时代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并从问题发生发展的线性、树冠状分化与网状结构的分析中,总结出问题的连续性、跳跃性以及两者的辩证统一规律。 第四章,说明了创造认识的过程就是问题不断提出和解决的过程,而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又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正因为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中,都凝结着认识的创造性,所以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讲求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根据对不同形式创造认识中的问题所做的比较,论文从问题这一独特视角,对自然科学认识与社舍人文艺术等学科中创造力随年龄。变化不同的现象给予了说明。论文还指出了提出和解答问题的合理性原则。 第五章,在对创造认识过程中问题的认识地位和问题方法进行分析之后,从认识评价的角度,进一步说明建构问题评价规范体系对于克服当前各种评价方法之不足的重要性和合理性,同时也指出了问题评价方法建立与应用的困难及其完善的途径。 第六章,强调了问题具有定向、激励、审美、启智等几个方面的认识功能,表明了问题思维与创造性思维之间的紧密联系,提出应该在素质教育与创造力培养过程中重视问题思维方法的灵活应用。 最后,在结语中,论文基于问题研究的时代意义、方法论意义和对问题研究现状的认识,对问题研究的前景进行展望,指明开展问题与创造认识研究的几条思路。

石进华[10](2009)在《“过程性”原则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文中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里的"教学活动"主要是指与数学有关的观察、猜想、论证、计算、结论等思维过程。简而言之,是按思维过程的规律所进行的思维活动。作为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

二、按思维过程的规律进行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按思维过程的规律进行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中学物理规律教学中的逻辑学问题和教学策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 录
引 言
第一章 思维与物理思维
    1.1 思维的定义、特征及种类
    1.2 物理思维
    1.3 逻辑学概述
    1.4 逻辑学与中学生理教学
第二章 物理抽象判断与物理规律
    2.1 判断的概述
    2.2 物理判断的概述
    2.3 物理规律与物理判断
第三章 物理辩证判断与物理规律
    3.1 辩证物理判断
    3.2 辩证物理判断基本形式
    3.3 物理规律的辩证分析
第四章 物理规律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策略探讨
    4.1 物理规律学习中的逻辑障碍及解决策略
    4.2 在物理规律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策略探讨
结 论
参考文献
后 记

(2)高中现当代散文读写结合的生活化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的意义
    四、概念界定
    五、研究方法
    六、研究内容
第一章 现当代散文读写教学的不良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第一节 读写结合教学中高中生的“学情”调查
        一、关于高中生每月课外阅读量的调查
        二、关于高中生读写结合学习习惯的调查
        三、关于高中生对语文教师“读写结合”教学之看法的调查
        四、关于高中生是否会主动写作的调查
    第二节 读写结合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的“教情”调查
        一、关于高中语文教师每月课外阅读量的调查
        二、关于高中语文教师读写结合阅读习惯的调查
        三、关于高中语文教师“读写结合”教学习惯的调查
        四、关于高中语文教师是否会主动写作的调查
        五、关于哪种文体最适宜高中语文教师进行读写结合教学的调查
    第三节 现当代散文阅读教学的不良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一、现当代散文阅读教学的不良现状
        二、现当代散文读写结合教学的不良现状
        三、现当代散文阅读教学不良现状之原因分析
        四、现当代散文读写结合教学不良现状之原因分析
第二章 现当代散文需走读写结合生活化教学之路
    第一节 现当代散文生活化教学的可行性
        一、现当代散文的生活化特征
        二、现当代散文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三、高中生的学习心理规律要求散文读写结合生活化教学
    第二节 现当代散文读写结合的可行性
        一、现当代散文读写结合的理论依据
        二、现当代散文读写结合的实践参照
第三章 高中现当代散文读写结合生活化教学策略
    第一节 阅读生活化教学
        一、单篇散文阅读生活化教学
        二、单元散文的生活化教学
        三、课外散文阅读生活化指导
    第二节 积累生活化教学
        一、积累的五大模块内容
        二、积累的三大方法
    第三节 读写结合生活化教学
        一、读写结合生活化的五原则
        二、读写结合生活化的四内容
        三、读写结合生活化的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基于高中优质地理课的课堂教学提问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背景与现状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现状
    (二) 课堂教学提问行为的理论
        1. 概念界定
        2. 课堂提问行为的理论基础
    (三)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意义
    (四)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 研究方法
        2. 研究技术路线
一、 地理课堂教学提问行为的特征分析
    (一) 地理课堂提问行为数据处理
        1. 地理优质课实录的来源
        2. 地理课堂提问行为编码
    (二) 地理课堂教学提问行为的特征分析
        1. 教学模式使用研究
        2. 地理课堂教学提问行为的过程特征分析
        3. 地理课堂教学提问行为的话语量特征研究
二、 地理课堂提问行为的功能研究
    (一) 问题引入方式多使用地理图像,可激发学生兴趣
    (二) 问题类型高低层次设计有度,利于不同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 提问方式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共性发展
    (四) 扩展性理答和终止性理答共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 地理课堂教学提问行为的策略研究
    (一) 问题设计的策略
        1. 提问行为教学设计策略
        2. 问题引入方式的设计策略
        3. 问题类型的设计策略
        4. 提问结构的设计策略
    (二) 课堂教学提问行为实施的策略
        1. 提问方式的策略
        2. 等待时间的策略
        3. 理答方式的策略
四、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的课题
致谢
附录 1
附录 2

(4)小学数学教学智慧形成原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1.2 课题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1.2.1 现实意义
        1.2.2 理论意义和创新之处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第2章 关于教学智慧的研究综述
    2.1 关于教育机智
    2.2 关于教学智慧
        2.2.1 什么是教学智慧
        2.2.2 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智慧
    2.3 教学智慧的特点
    2.4 影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智慧的因素
        2.4.1 影响教师教学智慧的主观因素
        2.4.2 影响教师教学智慧的客观因素
第3章 教学智慧调查分析
    3.1 问卷调查分析
        3.1.1 调查内容
        3.1.2 调查结果
        3.1.3 调查分析
第4章 小学数学教学智慧的形成原因分析
    4.1 关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内涵
        4.1.1 教师缄默性知识的特征
        4.1.2 从思维的分类看创造性思维
        4.1.3 有关“创造”的进一步概念界定
    4.2 教学反思的内涵
        4.2.1 反思的类型和方法
        4.2.2 教学反思的内容和策略
    4.3 教学智慧的形成模式
        4.3.1 教学智慧形成的静态模式
        4.3.2 教师成长的个人基础和社会基础
        4.3.3 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心理素养
        4.3.4 教学智慧的转化过程
        4.3.5 教学智慧的创造性
        4.3.6 关于伪教学智慧的生成
        4.3.7 教学反思的作用
    4.4 小学数学教学智慧的研究
        4.4.1 小学数学教学智慧的特征
        4.4.2 小学数学课前预设智谋与现场调试机智的构成
        4.4.3 小学数学教学智慧的实践型文献选评
    4.5 小结
第5章 小学数学智慧型专家教学智慧个案拾撷
    5.1 小学数学教学名师张齐华个案分析
        5.1.1 背景介绍
        5.1.2 给数学课注入些“文化的元素”
        5.1.3 不重复别人,更不重复自己
        5.1.4 个案小结
    5.2 严育洪老师的教学智慧研究
        5.2.1 严育洪老师的教学设计智慧
        5.2.2 严育洪老师关于教师情感系统思想
        5.2.3 严育洪老师关于教师信念系统的思想
        5.2.4 严育洪老师关于教学反思的经验
        5.2.5 严育洪老师访谈和教学片断
第6章 研究结论和教学智慧发展策略
    6.1 研究结论
    6.2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智慧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表——小学数学教学智慧的构成和生成原因
致谢

(5)思维训练在中学写作教学中的作用及其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思维训练在写作教学中的作用
    (一) 思维的界定
    (二) 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
    (三) 思维方法
    (四) 思维训练
    (五) 写作思维训练和思维能力
    (六) 中学生作文现状弊病的揭示及归因
        1、言之无物,思维空白
        2、千人一面,思维单一
        3、言之无文,缺乏文采
        4、文思紊乱,结构混乱
        5、用词绝对化,观点偏激,缺乏辨证性
    (七) 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及其归因
        1、写作教学的模式化
        2、写作教学经验化
        3、教学指导淡化
        4、作文评议单一化
二、思维训练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 形象思维与写作教学
        1、形象思维的理论概述
        2、联想与想象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二) 辩证逻辑思维与写作教学
        1、逻辑思维的概述与方法
        2、收敛思维与作文思路
        3、辩证思维与写作教学
        4、培养辩证思维的策略
    (三) 创造性思维与个性化作文
        1、发散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触动灵感,培养创造性思维
        3、求异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4、思维训练在作文评议中运用
三、运用思维训练的误区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6)高中地理课堂提问之问题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课程理念对地理教师课堂教学的要求
        1.1.2 问题设计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1.1.3 当前地理课堂教学提问之问题设计研究现状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4.3 创新之处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课堂提问
        2.1.2 问题设计
        2.1.3 有效问题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观
        2.2.2 多元智能理论
        2.2.3 “最近发展区”理论
        2.2.4 地理教学设计理论
    2.3 有效问题的特征分析
        2.3.1 问题的类型
        2.3.2 设计有效问题的原则
        2.3.3 有效地理问题的基本特征
3 高中地理课堂提问之问题设计的现状研究
    3.1 高中地理教师问题设计现状调查
        3.1.1 调查方式
        3.1.2 调查对象
        3.1.3 调查内容
        3.1.4 调查结果
    3.2 高中地理课堂提问之问题设计的课堂观察
        3.2.1 观察目的
        3.2.2 观察对象
        3.2.3 观察内容
        3.2.4 观察结果
4 高中地理课堂提问之问题设计的问题分析
    4.1 教师缺乏问题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
    4.2 设计问题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
    4.3 问题缺乏相应的问题情境和启发性
    4.4 问题的针对性不强、学生参与度低
    4.5 问题缺乏层次性和整体性
5 高中地理课堂中有效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
    5.1 明确设计有效问题的教学意义
        5.1.1 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5.1.2 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保证
    5.2 提高地理教师设计有效问题的能力
        5.2.1 了解问题设计的理论知识
        5.2.2 充分掌握问题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3 教学过程中不同类型问题的设计
        5.3.1 导入环节
        5.3.2 新课教学
        5.3.3 课堂小结
6 小结与展望
    6.1 研究小结
    6.2 存在问题
    6.3 前景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7)数学特级教师李庾南专业成长之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教师事关重大
        1.1.1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
        1.1.2 教师对学生数学成就的影响
        1.1.3 教师专业水平的现状
    1.2 研究专家教师的意义
        1.2.1 专家—新手教师之间的差异
        1.2.2 专家—新手的比较研究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途径
    1.3 为什么选择李庾南老师作为研究对象
        1.3.1 李庾南老师的简历
        1.3.2 关于“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实验
        1.3.3 李庾南取得的教科研成果
        1.3.4 研究李庾南老师的便利条件
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
    2.1 专家—新手研究
    2.2 教师教育领域的案例研究
    2.3 教师的专业知识
    2.4 教师的能力结构
        2.4.1 数学教师的能力内涵
        2.4.2 对数学教师能力结构研究的现状
        2.4.3 现代数学教师能力结构的构建
    2.5 教师的教学信念
第3章 研究方法与工具
    3.1 研究框架
    3.2 文献分析
    3.3 问卷与访谈
    3.4 案例分析
第4章 影响李庾南老师专业成长的主要因素
    4.1 专业知识
        4.1.1 学科知识
        4.1.2 学科教学知识
        4.1.3 数学课程知识
        4.1.4 情境知识
        4.1.5 默会知识
    4.2 能力结构
        4.2.1 基础能力
        4.2.2 教学能力
        4.2.3 教科研能力
        4.2.4 组织数学活动能力
        4.2.5 培养青年人才能力
    4.3 教学信念
        4.3.1 教师的教学信念
        4.3.2 教师的学生信念
第5章 李庾南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5.1 背景介绍
    5.2 案例片段与点评
    5.3 课堂观察数据分析
    5.4 反馈与评价
    5.5 小结: 什么是有效的教学行为
第6章 李庾南个案对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录A 问卷
附录B 访谈提纲
附录C 李庾南老师大事记
附录D 李庾南的科研论着汇总
致谢

(8)北京体育大学舞蹈编导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对创新思维的研究
    2.2 国内外对舞蹈编导教学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舞蹈编导相关理论
        4.1.1 舞蹈编导
        4.1.2 舞蹈编导的相关理论
    4.2 舞蹈编导教学实践
        4.2.1 舞蹈编导教学实践的内容
        4.2.2 舞蹈编导教学实践的技法
    4.3 创新及创新思维的相关理论
        4.3.1 创新的理论依据
        4.3.2 创新思维的理论依据
        4.3.3 克服思维障碍,跨出思维误区
    4.4 舞蹈编导教学成为创新思维成长的沃土
        4.4.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前提
        4.4.2 启发学生解放天性、转变观念、进入编创状态
        4.4.3 培养学生展开联想、挖掘潜能、寻找创意
        4.4.4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变化和感性能力
        4.4.5 培养学生的逆向、重组、理性把握能力
    4.5 师生关系、考核评价、与时俱进
        4.5.1 融洽师生关系
        4.5.2 完善评价体系
        4.5.3 一日三省、与时俱进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与建议
        5.1.1 结论
        5.1.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问题与创造 ——创造认识中的问题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中文提要
    英文提要(ABSTRACT)
目 录
绪论: 问题·认识·创造
    一、 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二、 基本概念及其相互间关系界说
        1. 创造、创新
        2. 创造与认识创造
        3. 问题的定义
        4. 问题与创造
    三、 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基本内容
第一章 问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现、当代问题思想的主要脉络
        一、 文德尔班、克洛纳:哲学史研究中的问题史方法
        二、 柯林武德:从命题逻辑到问答哲学或问答逻辑
        三、 杜威:教育哲学中的问题思想
        四、 阿尔都塞:阅读中的问题分析方法
        五、 波普尔:证伪主义的问题观
        六、 库恩:问题与科学革命
        七、 夏佩尔:“域”理论与关联主义的问题观
        八、 拉卡托斯:问题与科学研究纲领
        九、 劳丹:问题与科学进步
        十、 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观
    第二节 相关学科领域关于问题与创造的研究状况
        一、 心理学方面的研究
        二、 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
        三、 信息管理工程方面的研究
        四、 逻辑学方面的研究
    第三节 当前我国关于问题与创造认识的哲学研究现状及本文提出的一个初步构想
        一、 当前我国哲学界对问题与创造研究的现状
        二、 一个初步构想——从问题意识到科学的问题方法论
第二章 实践、问题与认识的关系
    第一节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一、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二、 实践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动力
        三、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惟一标准
    第二节 问题与认识的关系
        一、 问题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已有认识的成果
        二、 一般认识与创造认识的区分
        三、 问题是创造认识的起点
        四、 问题是创造认识的动力
        五、 问题作为认识创造性价值的评价尺度
    第三节 实践、问题与认识之间关系的比较
第三章 问题的类型、特点、层次结构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第一节 问题的分类
        一、 语言学、逻辑学和心理学中关于问题的初步分类
        二、 哲学理论中对问题类型的划分
        三、 问题分类应坚持的三个基本原则
    第二节 问题的特点
    第三节 问题的层次与结构
    第四节 问题的发生发展规律
        一、 从问题的链式结构特征看问题发展的连续性规律
        二、 从问题的网状结构特征看问题发展的跳跃性规律
        三、 创造认识中问题的连续性与跳跃性辩证统一规律
第四章 问题的提出、解决与创造认识的生成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创造认识
        一、 问题的提出是一个过程
        二、 问题提出过程中的创造性
        三、 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第二节 问题的解决与创造认识
        一、 问题解决与认识创造
        二、 问题提出与解决是创造认识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三、 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节 不同形式创造认识的问题比较
        一、 在科学技术之外的创造认识中同样存在着待解问题
        二、 不同领域创造认识活动的一个问题比较
    第四节 问题提出与解答的合理性原则
第五章 问题与认识创造性之评价
    第一节 问题是认识创造度的集中表征
    第二节 问题评价的价值尺度
        一、 认知价值的衡量(真)
        二、 效用价值的衡量(善)
        三、 审美价值的衡量(美)
        四、 综合价值的衡量:标准的客观性与主观性分析
    第三节 问题评价方法实用性分析
        一、 一般认识评价方法的应用
        二、 问题规范与评价体系的建立
        三、 问题评价方法应用的困难及其克服途径
第六章 问题思维方法与创造力的培养
    第一节 问题的认识功能
        一、 定向功能
        二、 激励功能
        三、 审美功能
        四、 启智功能
    第二节 问题思维与创造性思维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问题思维方法在素质教育和创造力培养中的应用
        问题方法在教育应用中的一个案例:化学问题的分类与“问题教学法”的灵活实施
结语
    一、 发展知识经济必须加强问题研究
    二、 问题研究的前景
参考书目
后记

(10)“过程性”原则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注学生参与概念形成过程的思维活动
    1. 引入无理数概念。
    2. 对概念内涵的理解。
    3. 对无理数作出形象的理解。
    4. 在比较中加深对无理数性质的理解。
二、促进学生探索问题解决过程的思维建构
三、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操作过程的思维流向

四、按思维过程的规律进行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学物理规律教学中的逻辑学问题和教学策略探讨[D]. 祝云峰. 东北师范大学, 2004(04)
  • [2]高中现当代散文读写结合的生活化教学研究[D]. 蔡丽星. 闽南师范大学, 2016(05)
  • [3]基于高中优质地理课的课堂教学提问行为研究[D]. 李春兰.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4(01)
  • [4]小学数学教学智慧形成原因的研究[D]. 管娅萍. 苏州大学, 2015(06)
  • [5]思维训练在中学写作教学中的作用及其运用[D]. 韩凌霞. 西南大学, 2006(10)
  • [6]高中地理课堂提问之问题设计研究[D]. 柳玲.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2)
  • [7]数学特级教师李庾南专业成长之个案研究[D]. 张义成. 苏州大学, 2007(11)
  • [8]北京体育大学舞蹈编导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研究[D]. 保剑. 北京体育大学, 2013(02)
  • [9]问题与创造 ——创造认识中的问题方法研究[D]. 周春水. 中共中央党校, 2001(01)
  • [10]“过程性”原则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石进华. 新课程研究(中旬刊), 2009(02)

标签:;  ;  ;  ;  ;  

按照思维过程规律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