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绍一种提取输卵管的新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宋佳谕,陈宇眺,洪晓富,闫川[1](2021)在《外源芸苔素内酯对不同基因型杂交稻开花期耐热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明确不同基因型杂交稻对高温耐受性的差异及芸苔素内酯(BR)对提高不同类型杂交稻耐热性的作用效果,本研究以杂交籼稻、偏籼型籼粳杂交稻和偏粳型籼粳杂交稻各2个品种为材料,在开花期设置常温、高温和高温下喷施0.15%BR 3种处理,分析其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花粉活力和抗氧化能力等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温导致杂交稻的结实率、单株产量和花粉活力显着下降,其中杂交籼稻耐热系数为0.73,显着高于偏粳型籼粳杂交稻(耐热系数0.47)。而高温下喷施BR可以显着提高水稻结实率、单株产量和花粉活力,杂交籼稻、偏籼型和偏粳型杂交稻恢复系数分别为1.23、1.43和2.00,以偏粳型杂交稻的缓解效果最明显。喷施BR降低了高温处理下不同基因型杂交稻的超氧阴离子含量,并提高了甲基乙二醛酶(GlyⅠ)活性及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含量(GSH),同时改变了抗氧化酶相关基因OsAPX1、OsCATB、OsGPX3和OsGLYI8的表达水平。综上可知,杂交籼稻常温下产量表现低于籼粳杂交稻,但具有较强耐热性,高温下喷施BR对杂交籼稻产量下降的缓解效果明显低于籼粳杂交稻;籼粳杂交稻尤其是偏粳型,尽管对高温表现敏感,但与BR的相互作用可有效抵御高温胁迫,喷施后产量可接近或达到常温对照水平。本研究结果为提高杂交水稻开花期耐高温能力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丁倩云,马双成,许风国,胡晓茹,戴忠[2](2021)在《桑白皮的化学成分、药理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桑白皮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根皮,主治肺热喘咳,水肿胀满尿少,面目肌肤浮肿。近年来,桑白皮的研究以药理活性、化学成分为主,内容不够全面,尤其在临床应用以及质量控制方面研究不足。本文就桑白皮药理活性、化学成分、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4个方面进行综述,为桑白皮的进一步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
袁江峰[3](2021)在《人源化小鼠IL-17A&IL-17F的构建》文中提出
彭思媛[4](2021)在《CMB载PTX及CRISPR/Cas9靶向C-erbB-2质粒干扰子宫内膜癌细胞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原煜[5](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妇科采珍》治疗妊娠病方药规律与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妊娠病是妇产科的重点疾病,历来受到医家和学者的重视。《妇科采珍》为我国清代山西代州人冯黄阝所着,其对妊娠病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其妊娠病方药进行整理。本课题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与网络药理学方法结合,对《妇科采珍》治疗妊娠病的方药规律及药物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探讨胎前篇学术思想及临证思路,指导妊娠病的现代临床治疗,使名家经验得到进一步的传承。方法:1.数据库的建立:对《妇科采珍》胎前篇所有条文进行整理,提取相关要素建立《妇科采珍·胎前篇》方药数据库,并对数据库信息进行处理与核查。数据库中包含疾病名称、主要症状、证候要素、方剂名称、方剂剂型、方剂药物组成、药物剂量、药物性味归经、药物功效等。2.数据分析:使用SPSS 25.0软件对药物使用频次、药性、药味、药物归经、药物功效、处方中药味个数、药物使用剂量、方剂剂型、主要症状、证候要素等字段分别进行频数分析。使用SPSS Modeler 14.1软件对药物-药物、药物-症状进行关联分析。使用SPSS 25.0软件对常用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使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妇科采珍》妊娠病基础方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妇科采珍》胎前篇共计50个妊娠病处方,所有处方均符合方剂收录原则。所有处方涉及119味中药,累计频次362次。1.频数统计结果:高频药物为当归、川芎、甘草、白术、黄芩、人参、白芍和熟地黄;药性以温性(140次)为主;药味以辛味(176次)、甘味(161次)和苦味(127次)为主;药物归经以肺经(171次)、肝经(166次)、心经(120次)、肾经(114次)为主;药物功效以补虚类(110次)多见,其中补血药最常用;药物的剂量大多为3-15g,其次为3g以下;处方中药物数量一般为6~10味;剂型以汤剂为主;54个主要症状中以阴道流血和腹痛最常见;病位要素以胞宫为多见,其次为肺;病性要素以血虚多见,阴虚次之。2.关联分析结果:药物关联分析结果显示二味药、三味药、四味药组合大多是高频药物之间的相互配伍,关联度最高的二味药药对为川芎-熟地黄;关联度最高的三味药药组为当归-川芎-人参;关联度最高的四味药药组为当归-川芎-熟地黄-砂仁。药物-症状关联得出阴道流血最常用的药物为益母草、川芎、当归和阿胶,置信度最高的药对为熟地黄-川芎、阿胶-川芎;腹痛最常用的药物为甘草,置信度最高的药对为川芎-当归、川芎-熟地黄、川芎-白术、熟地黄-当归、白术-当归、熟地黄-白术。3.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有6组药物组合,分别为砂仁+熟地黄+阿胶+当归+川芎+人参;艾叶+生地黄;黄芩+白芍;茯苓+麦冬;桔梗+桑白皮;陈皮+紫苏叶+大腹皮。4.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妇科采珍》妊娠病基础方作用靶点共70个,复发性流产相关靶点2495个,二者共同靶点43个,共同靶点蛋白相互作用degree的平均值为8.4。cyto Hubba得分较高的关键靶点共9个,分别为:ESR1、PGR、AR、NR3C1、PPARG、MAPK14、PTGS2、JUN、CASP3。MCODE分析共有2个模块:模块1与激素介导的信号通路、脱氧核糖核酸模板转录和细胞内受体信号通路有关;模块2与调节血压、血液循环和循环系统过程有关。富集分析共涉及632个生物过程、31个细胞组分、68个分子功能以及169条信号通路,如雌激素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等。结论:《妇科采珍》认为妊娠病的病因常以气虚、血虚多见,气血不足致冲任胞宫失于濡养,故治疗以益气养血安胎为大法,处方以补气、养血、止痛、安胎类药物为主,根据辨证加减施治,药精方简。《妇科采珍》妊娠病基础方为当归-川芎-熟地黄-砂仁,基础方治疗复发性流产通过激素调节、中枢镇痛、炎症、免疫及细胞存活等方面发挥作用,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
彭佳琦[6](2021)在《虚拟手术仿真中基于RPIM-MSM的混合软组织建模与切割研究》文中认为
彭佳琦[7](2021)在《虚拟手术仿真中基于RPIM-MSM的混合软组织建模与切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虚拟现实与医学结合的虚拟手术仿真系统,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图像学再现手术训练场景的技术,具有降低医生培训成本、避免动物实验的道德伦理争议等优点。按压与切割是实际手术过程中常见操作,因此软组织的形变建模与切割算法是虚拟手术的两项关键技术。如何平衡系统的实时性与精确性以及如何提高模拟切口的真实度是虚拟手术仿真的核心问题,本文对软组织形变建模方法与切割算法进行了研究。首先,为了建立高效精确的软组织模型,提出一种基于径向基点插值法(Radial base Point Interpolation Method,RPIM)与质点弹簧法(Mass Spring Method,MSM)的混合软组织建模方法。该模型按功能区划分为手术(病变)区域和非手术(健康)区域用以平衡系统的实时性与精确性。手术区中引入了隐式积分法Newmark的RPIM保证了系统手术区的稳定性及高精度。非手术区采用计算量小的MSM模型降低计算复杂度,同时提出的基于生物力学的质点弹簧法能有效表达健康生物组织的非线性及粘弹性。为了缓解模型功能区的割裂问题,提出基于支持域的边缘提取策略建立过渡区。实验结果验证了建模方法的有效性。其次,针对基于网格的模型切割时会产生畸变网格以及切口形状不光滑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型切割算法应用于基于RPIM-MSM混合模型模拟软组织切割。为了缓解切口边缘的不平滑问题,提出了基于扩展贝塞尔曲线的切口再现方法。扩展贝塞尔曲线将传统的贝塞尔曲线进行拼接,解决曲线无法通过接触点的问题。此外,自适应策略的提出进一步提高了视觉反馈效果。将切割算法应用于虚拟手术仿真系统中,对比真实切口,实验结果取得了较好的视觉效果。最后,为了验证提出的建模方法与切割算法的实用性,搭建了一套基于腹腔镜肝脏手术的虚拟手术仿真系统。在虚拟肝脏手术仿真系统中进行了形变与切割测试,记录该系统的计算时间。结果显示该系统逼真度较高,满足虚拟手术的实时性需求。
葛闻博[8](2021)在《褪黑素在绵羊附睾中的合成及其对附睾上皮细胞生理功能的调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附睾形态和功能的完整性是依赖雄激素的,而双氢睾酮(Dihydrotestosterone,DHT)是最有效的雄激素之一。双氢睾酮在维持第二性征和精子的成熟与储存方面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双氢睾酮的分泌过程需要两种还原酶5α-red1和5α-red2的参与和调节。褪黑素是一种主要由松果体合成分泌的吲哚类激素。它对多种哺乳动物睾丸及附睾生殖生理功能有调控作用,然而褪黑素及其合成酶AANAT和HIOMT及膜受体MT1和MT2在绵羊附睾中合成及表达模式及对附睾生理功能的调控尚不清楚。本研究以绵羊附睾为研究对象,运用液相质谱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织化学、组织和细胞免疫荧光等方法,探究绵羊附睾中褪黑素的合成和受体的表达;褪黑素对绵羊附睾尾中双氢睾酮合成及其合成酶表达的影响;蛋白质组学层面褪黑素对绵羊附睾功能的调控;褪黑素对绵羊附睾尾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调控机制。得到的结果如下:1.褪黑素及其合成酶AANAT、HIOMT、MT1和MT2在绵羊附睾中的合成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AANAT、HIOMT、MT1和MT2在附睾头、体和尾上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中均有分布,且主要分布在附睾上皮细胞中。液相质谱联用测得褪黑素在附睾尾中的含量显着高于附睾头和体。RT-q 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液相质谱联用结果相似,AANAT、HIOMT、MT1和MT2在附睾尾中的m RNA和蛋白水平最高。同时绵羊精子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显示MT1和MT2主要定位于精子颈部和尾部,表达量随着精子的成熟程度增加而增加。2.褪黑素对绵羊附睾尾上皮细胞中DHT合成的影响通过酶消化法体外培养绵羊附睾尾上皮细胞,并用不同浓度的褪黑素及luzindole(N-acetyl-2-benzyltryptamine)(MT1和MT2非选择性拮抗剂)和4P-PDOT(4-phenyl-2-propionamidotetralin)(MT2选择性拮抗剂)处理附睾尾上皮细胞。通过ELISA、q PCR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发现,10-9、10-8和10-7M褪黑素显着抑制了附睾尾上皮细胞中DHT合成,并且10-10-10-7M褪黑素显着抑制了DHT合成酶5α-red1和5α-red2 m RNA和蛋白表达。另外,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发现MT1和MT2表达于附睾尾上皮细胞中。褪黑素和4P-PDOT或luzindole共同处理阻断了附睾尾上皮细胞中褪黑素对DHT合成和5α-red1和5α-red2表达的抑制作用,并且luzindole的阻断作用更加显着。3.附睾头上皮细胞iTRAQ蛋白质组学分析本实验通过蛋白质组学iTRAQ技术分析鉴定10-7 M褪黑素处理后,绵羊附睾头上皮细胞中的差异表达蛋白。经过生物学技术分析共发现69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褪黑素处理后的附睾头上皮细胞中41个上调蛋白,28个下调蛋白。另外通过q 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验证了6个差异表达蛋白SOD、COL1A1、COL1A2、PRM1、NQO2和FN1的表达。结果显示这些蛋白的表达趋势和iTRAQ分析结果相符,这说明iTRAQ分析结果是可靠的。同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褪黑素可通过调节抗氧化和抗炎反应等过程中的相关蛋白水平从而参与对附睾上皮细胞功能的调节。4.褪黑素对绵羊附睾尾上皮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通过酶消化法体外培养绵羊附睾尾上皮细胞,使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建立体外炎症模型。利用q 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褪黑素对LPS诱导的绵羊附睾尾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LPS能明显增加绵羊附睾尾上皮细胞中TLR4/NF-κB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及炎性相关因子的表达;然而褪黑素处理后显着降低了附睾尾上皮细胞TLR4/NF-κB通路相关蛋白及炎性相关因子的表达。此外,使用褪黑素MT1和MT2拮抗剂4P-PDOT和luzindole共处理附睾尾上皮细胞,均显着阻断了褪黑素对LPS诱导的附睾尾上皮细胞TLR4/NF-κB通路相关蛋白及炎性相关因子的表达的抑制作用。综上所述,绵羊附睾头、附睾体和附睾尾中均有褪黑素的合成途径及褪黑素相关蛋白的表达,并且褪黑素能通过MT1和MT2调控附睾DHT的合成。此外,褪黑素可通过抗氧化和抗炎等途径参与对绵羊附睾头上皮细胞功能的调节,并且褪黑素有效地抑制了LPS诱导的绵羊附睾尾上皮细胞的炎症反应,其可能机制为褪黑素通过MT1和MT2下调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从而降低了炎性因子的表达。本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褪黑素对雄性动物生殖机理的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
顾路路[9](2021)在《人类疱疹病毒6型与女性不孕症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人类疱疹病毒6型(Human Herpes Virus-6,HHV-6)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毒,可以在人类生殖道中感染和复制,为了研究HHV-6与女性不孕症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为女性不孕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11月-2020年12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不孕症患者75例为实验组,同期随机选择10例健康已婚已育女性作为对照组。于宫腔镜术中取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提取并纯化子宫内膜样本中的RNA,逆转录为c DNA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HHV-6 U94及HHV-6U42的表达情况及相对表达量。应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连续校正法,P<0.05表示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实验组的年龄在32.73±3.81岁,患者的经期持续时间为5.13±1.11天,月经周期为30.28±3.25天,样本采集时间为月经第12.20±1.05天。对照组的年龄在34.1±3.07岁,患者的经期持续时间为5.10±0.99天,月经周期为29.0±1.45天,样本采集时间为月经第12.30±0.95天。两组患者的年龄、经期持续时间、月经周期、样本收集时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子宫内膜中59例检测出HHV-6 U94的表达,表达率为78.7%,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5例检测出HHV-6 U94,表达率为50%,低于实验组表达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子宫内膜HHV-6 U94相对表达量为26.82±18.74,对照组子宫内膜HHV-6 U94相对表达量为1.00±0.25,两组相对表达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子宫内膜中48例检测出HHV-6 U42的表达,表达率为64%,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4例检测出HHV-6 U42,表达率为40%,低于实验组表达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子宫内膜HHV-6 U42相对表达量为20.43±17.31,对照组子宫内膜HHV-6 U42相对表达量为1.00±0.42,两组相对表达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病毒表达定义为潜伏感染(单独表达U94)和持续性感染(表达U94和U42)两种形式。实验组子宫内膜中48例(64%)检测持续性感染,对照组子宫内膜中4例(40%)检测出持续性感染,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子宫内膜中11例(14.7%)检测潜伏感染,对照组子宫内膜中1例(10%)检测出潜伏感染,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HHV-6在子宫内膜中具有较高的感染率。2.HHV-6在子宫内膜中的表达量与女性不孕症具有相关性,但HHV-6导致女性不孕症的具体机制需要进一步大样本研究。
李小亚[10](2021)在《自拟养清汤治疗经期延长阴虚血热证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主要是通过观察自拟养清汤在治疗阴虚血热证经期延长中的效果,探讨此方对这一疾病治疗的安全与有效,归纳研究生导师凌霞教授的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为今后的医学和临床的诊疗工作提供新方法和新理论。方法:收集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及妇产诊疗中心妇科门诊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前来就诊的72例18岁到45岁符合症状的患者,随机的划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脱落2例和3例,实际收集67例。治疗组(34例)给予自拟养清汤口服,对照组(33例)给予葆宫止血颗粒口服。从月经的第4天开始服用,连服10天,连续应用3个月经的周期观察治疗的疗效。结果:经过对临床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治疗组(自拟养清汤组)治愈9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17%;对照组(葆宫止血颗粒组)治愈5例,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4.8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本次试验的研究表明,自拟养清汤治疗经期延长阴虚血热证的疗效是肯定的,没有其他明显不良的反应,可以在临床医疗诊治中进行使用。
二、介绍一种提取输卵管的新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介绍一种提取输卵管的新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外源芸苔素内酯对不同基因型杂交稻开花期耐热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与试验地概况 |
1.2 试验设计 |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1.3.1 产量及其构成 |
1.3.2 花粉活力 |
1.3.3 AsA、GHS含量和GlyⅠ活性测定 |
1.3.4 RNA提取和实时荧光定量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产量及其构成因子 |
2.2 高温和激素处理影响花粉活力 |
2.3 抗氧化能力及相关基因表达 |
3 讨论 |
4 结论 |
(2)桑白皮的化学成分、药理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成分 |
1.1 黄酮类化合物 |
1.1.1 Diels-Alder型黄酮类化合物 |
1.1.2 其他黄酮类化合物 |
1.2 茋类化合物 |
1.3 其他化合物 |
2 药理作用 |
2.1 降血糖作用 |
2.2 抗炎作用 |
2.3 抗氧化作用 |
2.4 抗肿瘤作用 |
2.5 心脏保护作用 |
2.6 神经保护作用 |
2.7 免疫活性调节作用 |
2.8 其他作用 |
3 桑白皮的质量控制 |
3.1 定性鉴别 |
3.2 含量测定 |
3.2.1 指标性成分 |
3.2.2 总黄酮 |
3.3 指纹图谱 |
4 临床应用 |
5 结语 |
(5)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妇科采珍》治疗妊娠病方药规律与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研究思路和方法 |
1.1 数据来源 |
1.2 建立数据库 |
1.3 数据处理 |
1.4 数据核查 |
1.5 统计学分析 |
1.6 网络药理学分析 |
2.结果与分析 |
2.1 频数结果 |
2.2 关联分析结果 |
2.3 聚类分析结果 |
2.4 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 |
3.讨论 |
3.1 频数分析 |
3.2 关联分析 |
3.3 聚类分析 |
3.4 网络药理学分析 |
4.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中医治疗妊娠病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虚拟手术仿真中基于RPIM-MSM的混合软组织建模与切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软组织建模方法的研究现状 |
1.2.2 软组织切割算法的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文章组织结构 |
第2章 软组织建模基础 |
2.1 引言 |
2.2 三维固体力学基本理论 |
2.2.1 应变-位移方程 |
2.2.2 本构方程 |
2.2.3 平衡方程(控制方程) |
2.2.4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
2.3 径向基点插值法(RPIM) |
2.3.1 径向基点插值形函数的建立 |
2.3.2 系统方程推导 |
2.4 质点弹簧法(MSM)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RPIM-MSM的软组织建模方法研究 |
3.1 引言 |
3.2 本章概述 |
3.3 基于Newmark的径向基点插值法 |
3.4 基于生物力学的质点弹簧 |
3.4.1 软组织的生物特性 |
3.4.2 改进的质点弹簧法 |
3.5 基于支持域的边缘提取策略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扩展贝塞尔曲线的软组织切割方法研究 |
4.1 引言 |
4.2 软组织切割算法 |
4.3 基于扩展贝塞尔曲线的切割算法 |
4.3.1 贝塞尔曲线理论 |
4.3.2 基于扩展贝塞尔曲线的切口再现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1 引言 |
5.2 验证性实验 |
5.2.1 与FEM对比实验 |
5.2.2 稳定性实验 |
5.2.3 生物特性实验 |
5.3 虚拟手术仿真系统 |
5.3.1 实验相关平台及设备概述 |
5.3.2 实验预处理 |
5.3.3 仿真实验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8)褪黑素在绵羊附睾中的合成及其对附睾上皮细胞生理功能的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附睾组织结构和功能 |
1.1 附睾的结构 |
1.2 附睾的功能 |
2 雄激素 |
2.1 双氢睾酮与附睾功能 |
3 褪黑素相关研究 |
3.1 褪黑素的发现 |
3.2 褪黑素的生物合成 |
3.3 褪黑素的代谢途径 |
4 褪黑素的生物学功能 |
4.1 褪黑素的抗氧化作用 |
4.2 褪黑素对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 |
4.3 褪黑素的抗肿瘤作用 |
4.4 褪黑素对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 |
5 褪黑素受体及其信号转导过程 |
5.1 褪黑素受体分类 |
5.2 褪黑素受体信号转导过程 |
5.3 褪黑素受体MT1 和MT2 的拮抗剂和激动剂 |
6 褪黑素对雄性动物生殖生理的调控作用 |
6.1 褪黑素对附睾功能的影响 |
6.2 褪黑素对精子的影响 |
7 蛋白质组学研究 |
7.1 蛋白质组学的介绍 |
7.2 蛋白质组学在附睾中的应用 |
8 小结 |
第二章 褪黑素及其合成酶和膜受体在雄性绵羊附睾中的表达分布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1.1 样品 |
1.2 试剂和仪器 |
1.3 方法 |
2 结果 |
2.1 绵羊附睾中褪黑素含量的检测 |
2.2 AANAT、HIOMT、MT1和MT2 m RNA在绵羊附睾中的表达 |
2.3 AANAT、HIOMT、MT1和MT2蛋白在绵羊附睾中的表达 |
2.4 绵羊附睾的结构及AANAT、HIOMT、MT1和MT2 蛋白在绵羊附睾中的免疫组化检测 |
2.5 AANAT、HIOMT、MT1和MT2 蛋白在绵羊附睾中的免疫荧光检测 |
2.6 MT1 和MT2 蛋白在绵羊附睾精子中的免疫荧光检测 |
2.7 MT1 和MT2 蛋白在绵羊附睾精子中表达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章 褪黑素对附睾上皮细胞双氢睾酮分泌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1.1 样品 |
1.2 试剂和仪器 |
1.3 方法 |
2 结果 |
2.1 不同浓度褪黑素对绵羊附睾上皮细胞双氢睾酮浓度的影响 |
2.2 不同浓度褪黑素对绵羊附睾上皮细胞中5α-red1和5α-red2 的影响 |
2.3 MT1 和MT2 在体外培养的附睾上皮细胞的表达 |
2.4 褪黑素和 4P-PDOT 或 luzindole 对绵羊附睾上皮细胞中双氢睾酮分泌的影响 |
2.5 褪黑素和4P-PDOT或 luzindole对绵羊附睾上皮细胞中5α-red1 和5α-red2 表达的影响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四章 附睾头上皮细胞iTRAQ蛋白质组学分析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1.1 样品 |
1.2 试剂和仪器 |
1.3 方法 |
2 结果 |
2.1 绵羊附睾头上皮细胞中蛋白鉴定及定量分析 |
2.2 差异表达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 |
2.3 差异表达蛋白q PCR和 Western blotting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五章 褪黑素对LPS诱导绵羊附睾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1.1 样品 |
1.2 试剂和仪器 |
1.3 方法 |
2 结果 |
2.1 褪黑素抑制LPS诱导的绵羊附睾上皮细胞炎症反应 |
2.2 褪黑素抑制LPS诱导的附睾上皮细胞中TLR4 表达和NF-κB活性 |
2.3 褪黑素和4P-PDOT或 luzindole对 LPS处理的附睾上皮细胞中炎性基因表达的影响 |
2.4 褪黑素和luzindole或4P-PDOT对 LPS诱导的附睾上皮细胞中TLR4表达和NF-κB活性的影响 |
3 讨论 |
4 小结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9)人类疱疹病毒6型与女性不孕症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第2章 综述 |
2.1 不孕症 |
2.2 与不孕症相关的病毒感染 |
2.2.1 HPV与不孕不育 |
2.2.2 HIV与不孕不育 |
2.2.3 HSV与不孕不育 |
2.2.4 HBV/HCV与不孕不育 |
2.2.5 CMV与不孕不育 |
2.2.6 ZIKV与不孕不育 |
2.2.7 HHV-6 与不孕不育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3.1 一般资料 |
3.1.1 研究对象 |
3.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3.2 研究方法 |
3.3 主要试剂 |
3.4 主要耗材及仪器 |
3.5 引物设计与合成 |
3.6 实验方法 |
3.7 统计学分析 |
第4章 结果 |
4.1 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 |
4.2 两组患者子宫内膜中HHV-6 U94 的表达情况 |
4.3 两组患者子宫内膜中HHV-6 U42 的表达情况 |
4.4 两组患者子宫内膜中HHV-6 的感染状态 |
第5章 讨论 |
5.1 介绍HHV-6 |
5.2 HHV-6 与不孕症 |
5.3 HHV-6 可能导致不孕症的可能方式及途径 |
5.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10)自拟养清汤治疗经期延长阴虚血热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经期延长的中医研究进展 |
1.1 概述 |
1.2 病因病机的概述 |
1.3 经期延长的中医治疗 |
2.经期延长的西医研究进展 |
2.1 经期延长的西医发病机制 |
2.2 经期延长的西医治疗 |
3.小结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病例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
1.6 脱落病例处理方案 |
1.7 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安全性观察 |
2.3 疗效判定标准 |
2.4 统计方法 |
3.研究结果 |
3.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次症状比较 |
3.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主次症状疗效比较 |
3.4 安全性观察结果 |
讨论 |
1.立项依据 |
2.方药分析 |
2.1 药物分析 |
2.2 组方分析 |
2.3 单味药物论述及现代药理研究 |
3.病案举例 |
4.不足和展望 |
5.体会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四、介绍一种提取输卵管的新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外源芸苔素内酯对不同基因型杂交稻开花期耐热性的影响[J]. 宋佳谕,陈宇眺,洪晓富,闫川. 核农学报, 2021(12)
- [2]桑白皮的化学成分、药理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J]. 丁倩云,马双成,许风国,胡晓茹,戴忠. 药物分析杂志, 2021(07)
- [3]人源化小鼠IL-17A&IL-17F的构建[D]. 袁江峰. 北京化工大学, 2021
- [4]CMB载PTX及CRISPR/Cas9靶向C-erbB-2质粒干扰子宫内膜癌细胞的研究[D]. 彭思媛. 南华大学, 2021
- [5]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妇科采珍》治疗妊娠病方药规律与作用机制的研究[D]. 原煜.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6]虚拟手术仿真中基于RPIM-MSM的混合软组织建模与切割研究[D]. 彭佳琦. 南昌大学, 2021
- [7]虚拟手术仿真中基于RPIM-MSM的混合软组织建模与切割研究[D]. 彭佳琦. 南昌大学, 2021
- [8]褪黑素在绵羊附睾中的合成及其对附睾上皮细胞生理功能的调控研究[D]. 葛闻博. 甘肃农业大学, 2021(01)
- [9]人类疱疹病毒6型与女性不孕症的相关性研究[D]. 顾路路. 吉林大学, 2021(01)
- [10]自拟养清汤治疗经期延长阴虚血热证的临床观察[D]. 李小亚.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