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和密提拉新教义的历史

孟加拉和密提拉新教义的历史

一、孟加拉和密提拉新正理的历史(论文文献综述)

库马尔,茅宇凡[1](2017)在《印度近现代因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是关于印度佛教逻辑(hetuvidyā,因明)研究的概述。因明是由六、七世纪两位杰出的佛教逻辑学家陈那(Dinnāga)和法称(Dharmakīrti)所创立。诚如舍尔巴斯基所指出的,佛教学者自己称这门学问是关于"逻辑的原因(hetuvidyā)"或"正确知识的来源(pramāna-vidyā)"的学说。他进一步指出,陈那之后有三个学派解释他的着作,而法称是最重要的诠释者。舍尔巴斯基说,其中的一派仅仅满足于解析文本本身,不考察其中所含的宗教或哲学的意义;而另外两派则致力于强调知识论研究的宗教价值。本文的讨论主要聚焦近百年来印度现当代学者研究因明的学术史。这些具有同样贡献的学者包括威提布萨那(S.C.Vidyabhusana)、伽特吉(S.C.Chatterjee)、罗睺罗(Pt.Rahul Sankrityayana)、穆克纪(Satkari Mookerjee)、夏斯特利(D.N.Shastri)、潘迪(R.C.Pandey)、巴林戈(S.S.Barlingay)、巴特(S.R.Bhatt)与梅赫罗特拉(Anu Mehrotra)、R.普拉萨德(Rajendra Prasad)、特里帕提(C.L.Tripathy)、巴拉德瓦伽(Vijay K.Bharadvaj)、谷克乐(Pradeep K.Gokhle)、H.S.普拉萨德(Mangala R.Chinchore H.S.Prasad)、秦乔芮(Mangala R.Chinchore)以及一位印度裔牛津学者马提拉(B.K.Matilal)。本文将介绍他们有关佛教因明的研究及其对于因明学术史的贡献与影响。

高山杉[2](2004)在《从维也纳学派看古印度逻辑学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黄志强[3](2002)在《佛教逻辑比较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是一部系统研究佛教逻辑的学术专着。它以印度因明、汉传因明和藏传因明为研究对象,既尊重前贤的研究成果,又不作盲从,以原典为根基,在充分考究论证的前提下纠正错谬,提出新见解。我们以正确的逻辑观和逻辑基本原理为指导,按照佛教逻辑的本来面目,探讨因明学的起源及其历史发展各阶段的特点与贡献,准确厘定和阐释了同品、异品、有法、因法、宗法等几个基本概念的内涵及其关系,在因三相、九句因和因明论式等基本问题上澄清了学术界有关的一系列误解,而提出了独树一帜的观点,首次概括出三支论式的七条逻辑规则,对因三相、九句因、因明论式在因明学中的地位作了独到的论述。同时,我们还第一次对因明学的名言论、命题论、比量论、语言逻辑、因明与佛学的关系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爬梳整理,其中反驳了诸多的错误观点,时发新见,在此基础上较完整地建立起佛教逻辑的理论体系,并作了实证性的分析和说明,从而填补了诸多学术空白,不仅大大拓展了因明学研究领域,而且具有全面开创性的意义,为佛教逻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也对活跃因明学坛、推陈出新颇有裨益,使我国的因明学研究在广度、深度和系统性方面达到了新的层次和水平。这是作者多年来搜集因明典籍、倾其心力认真整理、分析和研究的理论研究成果,代表着这一课题在当前国内外的最高水平。

姚卫群[4](1993)在《印度古代的逻辑理论》文中研究表明 印度在古代既是一个宗教极为盛行的国家,又是一个哲学相当发达的国家。古代印度人十分崇尚“直觉”的认识方法,而且也很富于辩证的思维。这是人们通常所了解的事实。然而这一事实也并不排除另一同样存在的事实,即印度在古代亦是一个逻辑学达到很高发展水平的国

乐逸鸥[5](1990)在《四十年因明论着索引(1949-1989)》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着作因明入正理论悟他门浅释陈大齐中华书局(台湾) 1970年重印佛家逻辑研究霍韬晦佛光出版社(台湾) 1978年,佛教法住学会 1985年香港一版因明入正理论讲义慧圆佛教出版社(台湾) 1978年重印

逸鸥[6](1989)在《介绍几种有关因明的书》文中认为 《因明新探》该书收入全国首次因明学术讨论会(1983)的论文和译文共22篇,主要探讨了四个专题:(1)关于汉传因明和藏传因明的历史总结和评价;(2)因明、名辩和逻辑三大系统的比较;(3)因三相的性质和意义;(4)因明和佛教的关系。其中

M.切迦罗伐尔蒂,王镛,段涓[7](1983)在《孟加拉和密提拉新正理的历史》文中提出在中世纪时期,孟加拉学者们专攻五门知识——宗教的咒语,实用的医学,半实用的法典和语法,以及新正理的纯粹思辨。事实上,对于弥漫着经院哲学气氛的印度来说,孟加拉主要是以对印度新逻辑的发展而着称。甚至现在来自密提拉、贝拿勒斯、马哈拉施特拉和德拉维达的学生们,还为了学习印度思想中这门高深的学科而造访新岛。

方广锠[8](1983)在《因明不等于佛家逻辑》文中认为近年关于因明是否等于佛家逻辑的问题,有一些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因明等于佛家逻辑,或者说“因明即佛家逻辑”;另一种观点认为,佛家逻辑只是因明的一个组成部分,两者不能等同;第三种观点根本否认“佛家逻辑”的存在,自然也就反对“因明即佛家逻辑”的提法。我认为这个讨论很有意义,它实质上涉及到如何认识因明的性质与范围的问题。

黄心川[9](1981)在《印度正理论的哲学和逻辑思想》文中研究表明 一、正理论的演变梵语“尼也耶”(Nyaya),汉译“正理”“理论”。“尼也耶”原有“引导到一结论的标准”的意思,后来被引申为逻辑学研究的一般称呼。正理论也被称为“辩论的科学”(Tarkavidya,旧译“思择明”)或者“论究的科学”(Anv

二、孟加拉和密提拉新正理的历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孟加拉和密提拉新正理的历史(论文提纲范文)

(1)印度近现代因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威提布萨那(Vidyabhushana)
二、伽特吉(S.C.Chatterjee)
三、罗睺罗(Rahul Sankrityayana)
四、穆克纪(Satkari Mookerjee)
五、夏斯特利(D.N.Shastri)
六、潘迪(R.C.Pandey)
八、巴特(S.R.Bhatt)和梅赫罗特拉(Anu Mehrotra)
九、普拉萨德(Rajendra Prasad)
十、特里帕提(C.L.Tripathy)
十一、巴拉德瓦伽(V.K.Bharadwaja)
十二、谷克乐(Pradeep Gokhle)
十三、普拉萨德(H.S.Prasad)
十四、秦乔芮(Mangala R.Chinchore)
十五、马提拉(Bimal Krishna Matilal)

(3)佛教逻辑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一章 佛教逻辑概论
第二章 因三相理论
第三章 名言论
第四章 命题论
第五章 比量论
第六章 因明论式
第七章 语言逻辑
第八章 因明与佛教
简短的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4)印度古代的逻辑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印度古代逻辑理论产生的背景
二、早期正理派逻辑理论的基本内容
三、佛教对印度逻辑理论的重要发展
四、印度其它派别的逻辑学观点及新正理派

四、孟加拉和密提拉新正理的历史(论文参考文献)

  • [1]印度近现代因明研究[J]. 库马尔,茅宇凡. 青藏高原论坛, 2017(04)
  • [2]从维也纳学派看古印度逻辑学派[J]. 高山杉. 读书, 2004(07)
  • [3]佛教逻辑比较研究[D]. 黄志强. 中国人民大学, 2002(12)
  • [4]印度古代的逻辑理论[J]. 姚卫群. 南亚研究, 1993(02)
  • [5]四十年因明论着索引(1949-1989)[A]. 乐逸鸥. 因明研究, 1990
  • [6]介绍几种有关因明的书[J]. 逸鸥. 法音, 1989(03)
  • [7]孟加拉和密提拉新正理的历史[A]. M.切迦罗伐尔蒂,王镛,段涓. 因明新探——首届因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1983
  • [8]因明不等于佛家逻辑[A]. 方广锠. 因明新探——首届因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1983
  • [9]印度正理论的哲学和逻辑思想[J]. 黄心川. 南亚研究, 1981(01)

标签:;  ;  ;  ;  

孟加拉和密提拉新教义的历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