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硝酸异山梨酯的电化学研究与测定

单硝酸异山梨酯的电化学研究与测定

一、单硝酸异山梨酯的电化学研究及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卢树苹,柴志强[1](2021)在《麝香保心丸联合硝酸异山梨酯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心肌损伤、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硝酸异山梨酯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心肌损伤、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PCI术的冠心病(CAD)患者1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5例。2组均给予PCI+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对照组术后给予硝酸异山梨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术后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并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B型脑钠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每搏输出量(SV)水平及术后3个月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术后3个月时,2组cTnI、CK-MB水平明显升高,BNP水平明显降低,但观察组血清cTnI、CK-MB、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3个月LVEF、SV水平明显升高,LVEDD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3个月内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硝酸异山梨酯可保护CAD行PCI术后患者的心肌,使心肌损伤减少,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及预后。

孙思娜[2](2021)在《醋酸N-正庚基吡啶离子液体的光谱分析》文中指出离子液体是一种新型的绿色溶剂,具有不挥发、不氧化、不爆炸、良好的导电性、高热稳定性等特性,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化学研究和工业发展领域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本实验制备溴代N-正庚基吡啶离子液体中间体和HeP-OAc离子液体。运用红外光谱法分析了中间体结构,最后对离子液体进了行红外表征,分析谱图中的特征峰,进而明确已经合成相关目标产物。实验探究了HeP-OAc离子液体在13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情况。紫外定性分析:测得HeP-OAc在水、乙醇、乙腈溶液中的紫外光谱图,确定了HeP-OAc在不同溶剂中的最大吸收波长。紫外定量分析:在最大吸收波长处选取7个浓度梯度,测定对应的吸光度并绘制标准工作曲线。同时进行线性相关范围实验,对选取定量分析浓度的问题进行了解释。最后进行加标回收率实验验证操作的可行性。实验对HeP-OAc进行红外定量分析,在乙醇、甲醇、乙腈三种溶剂中进行红外光谱测定,将每种溶液分别划分为六种浓度梯度,测得浓度与吸光度关系谱图,利用最小二乘法得到不同波数下的K2和R2,并绘制图像。利用选定的分析峰绘制各溶剂的标准曲线,最后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范围为96.24%-103.76%。最后本实验探究HeP-OAc的荧光光谱,测定了HeP-OAc离子液体在五种不同溶剂中的最大发射波长和荧光强度。然后将离子液体分为两大体系:水体系和乙腈体系。测定了HeP-OAc的浓度与荧光强度间的关系并绘制标准曲线。根据混合溶剂中荧光强度的变化情况得出结论:溶剂与乙腈或水的占比影响荧光强度。同时观察到溶液的p H值也与荧光强度存在一定的规律:水溶液中p H=8时溶液的荧光强度最大,乙腈溶液中p H=7时溶液的荧光强度最大,但p H超过最大值后荧光强度开始减小。最后进行了HeP-OAc的荧光量子产率和耐光褪色性的分析实验。

时莹歌[3](2021)在《刺激响应聚氨基酸水凝胶的制备及其抗肿瘤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人们对肿瘤微环境的认识逐渐增加。调节肿瘤微环境也日益成为肿瘤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免疫逃逸是肿瘤细胞演变出来逃避免疫系统“追杀”的一种机制。目前研究发现,肿瘤免疫逃逸主要借助于两个免疫检查点通路,包括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通路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1/PD-L1)通路。而且,肿瘤免疫逃逸过程也与肿瘤弱酸性、乏氧和高间质压的微环境密切相关。这三大特征既是肿瘤恶性增殖的结果也是促进肿瘤增殖和转移的诱因。随肿瘤细胞大量增殖,局部氧含量降低,肿瘤细胞代谢方式逐渐转变为糖酵解,产生大量乳酸,在肿瘤细胞内转化后以H+形式排出。加之肿瘤恶性增殖导致的血管扭曲,肿瘤局部代谢产物不能被及时运出,造成H+堆积,加剧酸性特征。缺氧和酸性特征共同刺激血管生成素分泌,大量结构不完整的非功能性血管形成,造成血管“泄露”,肿瘤间质压力升高。而且,肿瘤微环境复杂多变。通过温敏性可注射水凝胶局部给药可以降低化疗药物通过全身给药方式造成的全身毒性,增加病灶部位的药物浓度,延长药物释放时间。本论文以可注射聚氨基酸水凝胶为载体,针对免疫检查点阻断与肿瘤微环境调节,结合使用化疗药物,设计了载药水凝胶体系用于抗肿瘤联合治疗。具体研究内容和主要结论如下:(1)构筑了负载化疗药物阿霉素(Dox)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aPD-L1抗体的温敏可注射聚氨基酸水凝胶治疗平台。通过胺基封端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NH2)引发γ-乙基-L-谷氨酸酯-N-羧基环内酸酐(ELGNCA)开环聚合,合成了PEG-PELG两嵌段共聚物,具有在体温下热敏成胶的特性。细胞毒性实验证明材料没有细胞毒性。体外降解实验说明水凝胶具有可降解性。将药物和聚合物溶液混合后体外成胶验证了该水凝胶药物缓释的功能。体外细胞实验结果显示负载Dox和aPD-L1水凝胶会引起B16F10细胞膜表面钙网蛋白(CRT)表达。进一步研究了该载药体系对移植B16F10黑色素瘤的C57BL/6N小鼠的肿瘤抑瘤效果。体内抑瘤实验结果证明了水凝胶缓释药物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有利于增强抗肿瘤效果,Dox和aPD-L1联用可以提高肿瘤的抑制率、延缓肿瘤生长和延长小鼠生存期。(2)开发了生理相关温度和pH双重响应PEG-聚氨基酸可注射水凝胶。在第一部分工作中使用的温敏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氨基酸单元并经侧链“点击”反应引入可质子化的双N取代哌嗪,通过改变聚氨基酸链长、可质子化链段比例和嵌段聚合物结构等,合成出一系列具有温度敏感性和可质子化的聚氨基酸材料。材料的最小成胶浓度达1.5%(w/v),成胶浓度范围大,成胶温度可以控制在0~70℃。聚氨基酸链段可以通过改变pH发生质子化和去质子化转变,进而产生溶胶-凝胶可逆相变。该系列水凝胶材料可以对于生理相关pH变化(pH 6.5~7.4)产生响应。同时发现,该系列聚合物所制备的水凝胶对多种材质具有粘附性。其中,对PMMA的黏附能有一定的pH依赖性。(3)研究了可质子化双响应PEG-聚氨基酸水凝胶用于Dox和NO供体单硝酸异山梨酯(ISMN)的局部缓释与抗肿瘤性能。该材料制备的水凝胶表现出较好的体外与体内成胶性能、降解性,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药物释放实验说明可质子化双响应水凝胶具有药物缓释的功能。细胞实验显示负载Dox水凝胶和游离Dox一样,可以引起B16F10细胞CRT外翻。动物实验证明,该水凝胶可以增加肿瘤内的M1型巨噬细胞比例,ISMN可以缓解局部乏氧。通过负载Dox和ISMN的水凝胶对荷瘤小鼠模型瘤内注射,发现载药凝胶可以显着抑制肿瘤生长。

张怡[4](2021)在《基于氧化碳纤维纸的亚硝酸盐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文中指出农业化肥和食品添加剂过度使用导致的亚硝酸盐污染,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人体若摄入少量亚硝酸盐可能导致急性中毒,若接触过量可致癌甚至死亡。因此,准确、定量监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对保证食品质量安全以及维护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亚硝酸盐电化学传感因其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以及可以实现小型化现场分析等优势,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商业碳纤维纸(CFP)因其良好的导电性、大的比表面积、高的稳定性以及对环境友好的特性,在电分析领域应用广泛。本论文通过简单的退火氧化方法,构建了一种基于氧化碳纤维纸(OCFP)的电化学传感器,实现了在矿物质水和香肠中亚硝酸盐的快速、准确检测。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OCFP电极的制备及表征。在退火氧化温度及时间的调控下,合成了不同的OCFP电极材料,并通过多种表征手段,对其进行探究。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显示CFP和OCFP是由直径均为7.2μm左右的碳纤维交织而成的三维(3D)网状结构,其材料表面粗糙度随着氧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大。X-射线衍射光谱(XRD)表明制备的OCFP样品拥有碳组分完整的晶体特征。拉曼光谱显示OCFP的ID/IG强度远高于CFP,证明退火氧化可以提高材料表面缺陷边缘/平面位点。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说明氧化可以提高材料氧元素含量,引入更多的含氧官能团。通过对OCFP进行亚甲基蓝(MB)吸附,证明了OCFP具有更大的吸附表面积。接触角试验表明氧化过程提高了OCFP的亲水性,有助于亚硝酸盐离子在电极表面的传质。(2)OCFP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OCFP电极的亚硝酸盐催化氧化活性较高,证明退火处理可以增加活性位点及比表面积,从而提高亚硝酸盐电催化氧化性能。通过探究电解液p H、浓度及施加电压对OCFP电催化氧化亚硝酸盐性能的影响,得到了检测体系的最优条件。对体系不同扫速下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说明亚硝酸盐的氧化反应是扩散控制过程。通过I-T曲线法对不同合成条件下的OCFP电极进行测试,得到OCFP退火的最佳合成条件为500℃、2 h。(3)基于OCFP的亚硝酸盐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I-T曲线试验结果表明,OCFP相较于CFP有着更优异的传感性能,检测下限为0.1μM,检测限(LOD)为0.07μM,线性响应浓度范围为0.1~3838.5μM,响应时间为1 s,灵敏度为930.4μA m M-1 cm-2。这些性能值可以媲美甚至优于大多数报道的基于贵金属或过渡金属的亚硝酸盐传感器。选择性试验证实了该传感器对大多数电活性离子均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此外,通过选择相应的检测方法,可以排除不同干扰物对亚硝酸盐检测的影响。同时,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重复性,以及在食品样品中可靠的分析性能,拥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张菁[5](2021)在《分离异黄酮的胶束液相色谱法的建立及其在测定植物药中异黄酮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红三叶、葛根和大豆等植物药由于富含异黄酮,临床上常被用于替代疗法,来缓解因雌激素缺乏而导致的潮热,心慌,烦躁等症状。异黄酮是一种具有雌激素样作用的植物代谢产物,也是这些植物药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研究异黄酮在植物和机体内的分布代谢情况,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对这些植物药进行质量控制。然而,目前分析异黄酮的方法以使用水-有机溶剂体系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为主。为了解决传统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分析异黄酮时面临的分离难度大、分析成本高、有机溶剂使用量大以及样品处理复杂耗时的问题,本研究建立了一系列高效、低成本、操作简单和环境友好的胶束液相色谱方法用于植物药样品和生物样品中异黄酮的检测。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1)建立了以0.08 M的十二烷基硫酸钠和6.05m M的β-环糊精:甲醇(87:13,v/v)(p H为3)的混合溶液为流动相,C18色谱柱为固定相,能在30min内分离葛根素,大豆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大豆素,染料木素,毛蕊异黄酮,鹰嘴豆芽素A和芒柄花素9种植物药中常见异黄酮的胶束液相色谱方法。所建立的胶束液相色谱法使用等度洗脱模式,流速为1 m L/min。本研究系统地优化了色谱条件,包括p H值、表面活性剂的组成和浓度、有机溶剂的类型和比例等。该方法根据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的指导原则进行了方法学验证。此前并没有使用胶束液相色谱法分析异黄酮的报道。所建立的方法法已成功应用于红三叶草和葛根中异黄酮的定量分析,具有高效、便宜且操作简单的特点。另外,提出了超分子两亲物囊泡的模型,以解释所建立的胶束色谱法分离效率提高的原因,并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流动相的组成。(2)将前期开发的含超分子两亲物的混合胶束液相色谱法拓展至更多的复杂基质样品的分析中。将胶束液相色谱法与基于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法算法的二阶校正法联合,对大豆中的异黄酮含量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尽管大豆样品中存在会影响定量准确性的未知干扰物质,且不同样品的保留时间也发生了细微的漂移,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算法与胶束液相色谱法的联用策略仍能对目标异黄酮进行令人满意的定性和定量测定。结果显示,这种联用策略高效,廉价,方便,在存在未知干扰物的情况下,能够对大豆中的异黄酮实现令人满意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同时有极大潜力,可以拓展至更多植物药中异黄酮的分析。(3)以含十二烷基硫酸钠/β-环糊精组成的超分子两亲物的胶束溶液作为流动相,以仅稀释过滤未经其他处理的血浆为样品,来分离和检测血浆中的鹰嘴豆芽素A、染料木素和芒柄花素。同时尝试将该方法用于监测小鼠口服红三叶提取物后血浆中这三种异黄酮的代谢情况。试验结果显示,这种胶束液相色谱法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相对令人满意的灵敏度,能够准确测量加标血浆中异黄酮的含量。虽然这种方法的灵敏度低于目前常用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分析方法,但其快速,操作简单且安全廉价的特点,使得它有希望作为血浆中异黄酮物质日常监测的替代选择。

李栋,李帅[6](2020)在《用于治疗哮喘和COPD的经口吸入制剂上市格局与规模的比较与分析》文中认为近年来,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等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经口吸入制剂(orally inhaled drug products,OIDPs)在治疗哮喘、COPD等呼吸系统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市场规模逐步扩大,目前全球已达数百亿美元规模。此类制剂药械合一,创新或仿制均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且由于制药企业不同的市场策略、专利期限等原因,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同的OIDPs市场格局和规模。2019年8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了《经口吸入制剂仿制药药学和人体生生物等效性研究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对吸入粉雾剂、吸入气雾剂和吸入用混悬液的药学、临床研究提出评价要求,因此本文汇总比较了吸入粉雾剂、吸入气雾剂和吸入用混悬液在美国、欧盟、中国的上市情况,同时根据其上市和销售情况,分析市场格局与规模,以期为OIDPs生产企业的研发与市场布局提供参考。

吴哲乾,王勇,路士杰,张超,戴李华[7](2020)在《法舒地尔对ACS低危患者临床症状、心肌酶谱及心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法舒地尔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低危患者临床症状、心肌酶谱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以急性胸闷胸痛为主要症状的ACS患者共100例为研究对象,按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GRACE)评分危险分层为低危。随机分为硝酸异山梨酯组和法舒地尔组,各50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硝酸异山梨酯或者法舒地尔,治疗3d。测定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左心功能及留院观察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一个月内法舒地尔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显着高于硝酸异山梨酯组(92.00%比72.00%,P=0.009);治疗3d后,与硝酸异山梨酯组比较,法舒地尔组NT-proBNP[(1095.95±214.88)pg/ml比(640.71±209.53) pg/ml]、cTnI[(11.94±3.94) pg/ml比(7.52±1.99) pg/ml]水平及左室舒张末容积[(138.02±14.21)ml比(122.43±13.53)ml]均显着下降,左室射血分数[(63.61±6.42)%比(69.95±8.04)%]显着提高,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6%比6%)显着降低,P均=0.001。结论:法舒地尔治疗ACS低危患者,可显着改善患者急性胸闷胸痛症状、减少心肌细胞损伤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段筱筠[8](2020)在《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检测的绿色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绿色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开发旨在减少或消除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有害的试剂或其他化学物质,从而在不影响分析性能的情况下使分析过程更加高效和环保。近年来已经成为药物分析领域的重要课题。磺胺类药物作为人工合成的广谱抗菌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畜禽细菌性疾病的预防和临床治疗。虽然磺胺类兽药的使用大幅降低了动物的发病率,却增加了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类兽药残留的风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类兽药残留检测时,大量使用有机溶剂和进样前样品处理复杂耗时的问题,建立快速,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的方法应用于不同动物源性食品中的磺胺类兽药残留的检测。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1)建立了用乙醇作为绿色替代溶剂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来测定了动物源性食品中的磺胺类兽药残留,并成功应用于牛奶和牛肉样品的检测。基于理论塔板数,分离度和不对称因子等色谱参数考察了不同检测温度和有机溶剂对色谱性能的影响。方法验证结果说明所建立的方法在线性,系统适用性,精密度和准确度方面都具有令人满意的结果。所建立的方法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同时又能降低废液处理的成本。结合Analytical Eco-Scale和greenness profile两种绿色分析方法评价工具来评估所建立方法的绿色程度。结果证明该方法比其他已报道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更加环保和绿色,可以用作常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的替代方法来监测市场上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类兽药残留。(2)建立了阴离子和非离子混合胶束液相色谱法快速分析牛奶中磺胺类兽药残留的方法。考察了固定相类型、有机试剂的种类和浓度、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浓度、混合胶束的组合类型及浓度以及流动相pH值等色谱因素对磺胺保留行为的影响。所建方法与单一表面活性剂的胶束液相色谱方法相比,提高了分离效果,缩短了分析时间,在等度模式下15 min内成功分离了八种磺胺类药物。?KAM和?KSW首次在三相平衡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用来解释了混合胶束液相色谱模式下磺胺类物质的保留机理。此外,我们考察了不同类型的胶束溶液对于牛奶样品的溶解效果,在样品制备阶段采用简单稀释和过滤法,无需任何有害试剂和特殊的吸附材料。为市售牛奶和生牛乳中磺胺类兽药残留的检测建立了一种快速,环保,低成本的绿色分析方法。(3)建立了梯度胶束液相色谱方法分离了八种磺胺类药物,使用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作为流动相添加剂。在样品前处理过程中,我们利用胶束溶液能够直接溶解蛋白质的特性,对蜂蜜样品采用了十二烷基硫酸钠胶束溶液直接稀释的方式进行处理,简化了样品前处理过程。基于理论塔板数,分离度和不对称因子考察了不同检测温度和有机溶剂对色谱性能的影响。同时考察了胶束的浓度和流动相pH等色谱因素对磺胺保留行为的影响。所建方法是一种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的方法,可以成功地用于市售蜂蜜中的磺胺类兽药残留的检测。此外,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在梯度胶束液相色谱中的成功应用也证明了它在分析化学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肖冠楠[9](2020)在《针刺疗法结合蹊径通脉汤对心肌梗死大鼠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项实验以高脂喂养结合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观察针刺疗法结合自拟蹊径通脉汤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相关蛋白Kir2.1、Kir2.3表达量的调控作用,探究针刺疗法结合自拟蹊径通脉汤改善大鼠心肌梗死的可能机制。材料与方法: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65只,随机抽取10只作为空白组,正常饮食喂养3周后,于腹腔皮下一次性多点位注射生理盐水两次(间隔24小时),其余55只大鼠高脂饲料喂养3周,采用同样方式注射异丙肾上腺素(85mg/kg)两次(间隔24h)制备动物模型。根据造模前后心电图改变,将造模成功的40只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针药结合组、针刺组、西药组,每组10只。空白组与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每日两次。西药组灌胃单硝酸异山梨酯和阿司匹林液,每日两次。针刺组采用“华佗牌”针灸针(0.18mm×25mm)刺入大鼠的内关、心俞、足三里穴,深度约为皮下2 mm。待大鼠稳定后,接电针仪,施以疏密波,频率(2-20)Hz,电流强度以大鼠肢体出现轻微颤动为宜。留针20分钟,每日1次。针药结合组灌胃自拟蹊径通脉汤,每日两次;针刺治疗,每日一次。以上各组均连续治疗15天。实验结果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Kir2.1、Kir2.3)相关蛋白表达量,ELISA检测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b FGF的表达量及各组大鼠治疗前后心电图ST段幅度变化。结果:1.造模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电图ST波电压明显升高,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造模后相比,针药结合组、针刺组、西药组大鼠心电图ST段电压均有降低,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针药结合组大鼠心电图ST段电压降低幅度明显低于针刺组和西药组(P<0.05);西药组和针刺组大鼠心电图ST段电压的变化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2.造模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Kir2.1、Kir2.3的蛋白表达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针药结合组、针刺组和西药组蛋白表达均显着升高(P<0.05),且针药结合组蛋白表达显着高于针刺组和西药组(P<0.05)。3.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药结合组、针刺组、西药组大鼠,血清检测b FGF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针药结合组升高最为明显,针刺组与西药组指标表达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心肌梗死时,大鼠心电图ST段电压明显降低,针刺疗法结合自拟蹊径通脉汤和针刺治疗均可以有效地改善ST段电压的异常改变,且针刺疗法结合自拟蹊径通脉汤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治疗和西药治疗。2.正常大鼠的心肌细胞中,Kir2.1、Kir2.3的蛋白表达量较高;心肌梗死时,其表达量明显降低,针刺疗法结合自拟蹊径通脉汤和针刺治疗均可以有效地升高其降低幅度,且针刺疗法结合自拟蹊径通脉汤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治疗和西药治疗。3.正常大鼠的血清中,b FGF表达量较低;心肌梗死时,其表达量升高;针刺疗法结合自拟蹊径通脉汤治疗心肌梗死可显着升高血清中b FGF表达量,提示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量升高,且针刺疗法结合自拟蹊径通脉汤的疗效明显高于针刺治疗和西药治疗。4.针刺疗法结合自拟蹊径通脉汤、针刺疗法和西药治疗均可改善SD大鼠心肌梗死状态,其中针药结合疗效最佳,验证了针药结合在治疗心肌梗死方面的优势。

刘园孩[10](2020)在《钯(Ⅱ)催化辅助基团导向的醇分子C(sp3)-H硝酸酯化反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过渡金属催化的C-H活化官能团化是近年来有机合成领域最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构建碳-杂原子化学键。硝酸酯化合物在医药和含能材料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但是其传统合成方法大多需要预活化的底物结构,只有非常少的非活化的C(sp3)-H键直接转化为硝酸酯结构的工作被报道。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研究了用金属催化C-H活化的方法直接实现非活化的C-H键硝酸酯化的反应。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先合成了一系列导向基修饰的醇分子底物,尝试了多种实验条件探索醇羟基非活化γ位和β位硝酸酯化反应条件。最终,在以乙酸钯为催化剂,亚硝酸银为硝酸酯源,选择性氟试剂为氧化剂,1,2-二氯乙烷为溶剂时,反应在空气氛围下加热至90℃进行,底物可以以60%的产率生成β位硝酸酯化的产物。随后本论文在最优反应条件下成功完成了诸多的底物拓展实验。本论文条件可以很好地兼容烷基醇和含芳香结构的醇,具有很好的底物兼容性和适用性。本论文同样尝试了一些带有不同取代基的底物,都能很好地在本论文条件下参与反应。最终以适当的产率得到13个β位硝酸酯化的导向基修饰的醇类,并通过1H NMR,13C NMR和HRMS进行数据表征。然后本论文尝试了反应产物的衍生化反应。在简便的条件下,成功地进行了反应产物硝酸酯基团转化为叠氮基的实验和反应产物的导向基团脱除实验。最后为了探究反应机理本论文还进行了反应机理实验。在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最终推测本论文所研究的反应有自由基反应的参与,在加热条件和氧化剂作用下激发自由基,自由基转化为硝酸酯结构加成到钯环中间体,最终进行还原消除过程得到产物。

二、单硝酸异山梨酯的电化学研究及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单硝酸异山梨酯的电化学研究及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麝香保心丸联合硝酸异山梨酯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心肌损伤、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8]:
        1.3.2 心肌损伤标志物:
        1.3.3 心功能指标:
        1.3.4 预后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2.2 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比较
    2.3 心功能指标比较
    2.4 预后比较
3 讨论

(2)醋酸N-正庚基吡啶离子液体的光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离子液体概述
    1.2 离子液体的发展历史
    1.3 离子液体的研究进展
        1.3.1 咪唑类
        1.3.2 吡啶类
        1.3.3 季铵盐类
    1.4 离子液体的合成方法
        1.4.1 一般离子液体的制备
        1.4.2 聚合离子液体的制备
    1.5 离子液体的应用
        1.5.1 催化方面
        1.5.2 医药方面
        1.5.3 能源方面
        1.5.4 电化学方面
        1.5.5 生物方面
    1.6 离子液体的前景展望
第二章 中间体及相应离子液体的制备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药品与仪器
        2.1.2 醋酸N-正庚基吡啶离子液体的合成
    2.2 小结
第三章 HeP-OAc的紫外光谱分析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药品与仪器
        3.1.2 离子液体的定性分析实验
        3.1.3 离子液体的定量分析实验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1 离子液体的溶解性实验
        3.2.2 不同种类溶剂对HeP-OAc的影响
        3.2.3 HeP-OAc在单一溶剂中的紫外分析
    3.3 小结
第四章 HeP-OAc在乙醇、乙腈、甲醇中的红外光谱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药品及仪器
        4.1.2 配制HeP-OAc的标准溶液
        4.1.3 标准曲线的绘制
        4.1.4 加标回收率实验
    4.2 HeP-OAc的红外光谱分析
        4.2.1 乙醇中HeP-OAc的分析峰的选择与确定
        4.2.2 乙腈中HeP-OAc的分析峰的选择与确定
        4.2.3 甲醇中HeP-OAc的分析峰的选择与确定
    4.3 小结
第五章 HeP-OAc离子液体的荧光光谱分析
    5.1 实验部分
        5.1.1 实验药品与仪器
        5.1.2 配制溶液
    5.2 实验结果与讨论
        5.2.1 HeP-OAc在水体系中的荧光光谱分析
        5.2.2 HeP-OAc在乙腈体系中的荧光分析
        5.2.3 HeP-OAc耐光褪色性及荧光量子产率的测定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研究成果

(3)刺激响应聚氨基酸水凝胶的制备及其抗肿瘤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水凝胶
        1.1.1 温度敏感性水凝胶
        1.1.2 pH敏感性水凝胶
        1.1.3 生物大分子敏感性水凝胶
        1.1.4 外界因素
    1.2 癌症治疗
        1.2.1 传统治疗
        1.2.2 免疫相关疗法
        1.2.3 联合疗法
    1.3 抗肿瘤药物载体
        1.3.1 纳米抗肿瘤药物载体
        1.3.2 水凝胶抗肿瘤药物载体
    1.4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温敏聚氨基酸水凝胶递送Dox和aPD-L1用于黑色素瘤联合治疗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及测试方法
        2.2.1 试剂
        2.2.2 测试仪器及方法
        2.2.3 实验细胞和动物
    2.3 实验方法
        2.3.1 mPEG-NH_2合成
        2.3.2 γ-乙基-L-谷氨酸酯(ELG)及γ-乙基-L-谷氨酸酯-N-羧酸酐(ELG NCA)合成
        2.3.3 聚乙二醇-b-聚(γ-乙基-L-谷氨酸酯)(mPEG-b-PELG)合成
        2.3.4 mPEG-b-PELG自组装
        2.3.5 二级结构
        2.3.6 凝胶相图
        2.3.7 水凝胶微观形貌
        2.3.8 流变测试
        2.3.9 水凝胶体外降解实验
        2.3.10 药物体外释放实验
        2.3.11 细胞培养
        2.3.12 细胞毒性实验
        2.3.13 体内原位成胶实验
        2.3.14 CRT检测
        2.3.15 抗肿瘤实验
        2.3.16 免疫细胞因子分析
        2.3.17 免疫细胞分析
        2.3.18 组织病理学分析
        2.3.19 统计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mPEG-b-PELG的合成与表征
        2.4.2 mPEG-b-PELG的自组装
        2.4.3 mPEG-b-PELG的溶胶-凝胶相转变
        2.4.4 水凝胶的体外降解和药物释放
        2.4.5 水凝胶的细胞相容性和体内成胶
        2.4.6 CRT检测
        2.4.7 水凝胶载带aPD-L1和Dox联合抑瘤实验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生理相关pH和温度双响应聚氨基酸粘附性水凝胶的制备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及测试
        3.2.1 试剂
        3.2.2 测试仪器及方法
        3.2.3 实验细胞和动物
    3.3 实验方法
        3.3.1 γ-丙炔基-L-谷氨酸酯(PLG)及γ-丙炔基-L-谷氨酸酯-N-羧酸酐(PLGNCA)合成
        3.3.2 1-叠氮乙基-4-甲基哌嗪(AMP)的合成
        3.3.3 单甲醚聚乙二醇-b-聚(γ-乙基-L-谷氨酸酯-co-γ-丙炔基-L-谷氨酸酯)(mPEG-b-P(ELG-co-PLG)和聚(γ-乙基-L-谷氨酸酯-co-γ-丙炔基-L-谷氨酸酯)-b-聚乙二醇-b-聚(γ-乙基-L-谷氨酸酯-co-γ-丙炔基-L-谷氨酸酯)(P(ELG-co-PLG)-b-PEG-b-P(ELG-co-PLG)的合成
        3.3.4 AMP修饰mPEG-b-P(ELG-co-PLG)和P(ELG-co-PLG)-b-PEG-b-P(ELG-co-PLG)
        3.3.5 材料质子化能力验证
        3.3.6 材料的二级结构
        3.3.7 材料的临界胶束浓度
        3.3.8 胶束的粒径和电位
        3.3.9 胶束的微观图像
        3.3.10 溶胶-凝胶相图
        3.3.11 水凝胶的pH可逆转变
        3.3.12 水凝胶的变温核磁
        3.3.13 水凝胶的微观结构
        3.3.14 水凝胶的力学强度
        3.3.15 细胞毒性
        3.3.16 水凝胶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
    3.4 结果与讨论
        3.4.1 PLG及PLGNCA的合成
        3.4.2 AMP的合成
        3.4.3 mPEG-b-P(ELG-co-PLG)和P(ELG-co-PLG)-b-PEG-b-P(ELG-co-PLG)的合成
        3.4.4 EG_(45)(E_xPA_y)_m和(E_xPA_y)_mEG_(45)(E_xPA_y)_m的合成
        3.4.5 材料质子化能力验证
        3.4.6 温度和pH响应成胶
        3.4.7 溶胶-凝胶相图
        3.4.8 水凝胶的流变学测试
        3.4.9 水凝胶的黏附性
        3.4.10 水凝胶的成胶机制
        3.4.11 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可质子化双响应聚氨基酸水凝胶递送Dox和ISMN用于黑色素瘤治疗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及测试方法
        4.2.1 试剂
        4.2.2 测试仪器及方法
        4.2.3 实验动物
    4.3 实验方法
        4.3.1 mPEG-b-P(ELG-co-PLG/AMP)合成
        4.3.2 水凝胶的温度刺激响应性
        4.3.3 水凝胶及载药水凝胶的力学强度
        4.3.4 载药水凝胶的微观结构
        4.3.5 水凝胶的体外降解和药物释放
        4.3.6 水凝胶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
        4.3.7 水凝胶的缓冲作用
        4.3.8 M1和M2极化
        4.3.9 ISMN的细胞毒性
        4.3.10 划痕实验
        4.3.11 CRT检测
        4.3.12 载带ISMN可质子化水凝胶对肿瘤内血管和乏氧的影响
        4.3.13 载药可质子化水凝胶的抑瘤效果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水凝胶和载药水凝胶的温度刺激响应性
        4.4.2 水凝胶的体外降解和药物释放
        4.4.3 水凝胶的体内降解和生物相容性
        4.4.4 水凝胶的缓冲能力
        4.4.5 ISMN对细胞的影响
        4.4.6 CRT表达
        4.4.7 载ISMN可质子化双响应水凝胶对肿瘤乏氧情况的影响
        4.4.8 载Dox和ISMN可质子化双响应水凝胶的抑瘤效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4)基于氧化碳纤维纸的亚硝酸盐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亚硝酸盐概述
        1.1.1 亚硝酸盐在肉制品中的作用
        1.1.2 亚硝酸盐的危害
    1.2 亚硝酸盐常见的检测方法
        1.2.1 分光光度法
        1.2.2 化学发光法
        1.2.3 色谱分析法
        1.2.4 毛细管电泳法
        1.2.5 电化学检测法
    1.3 亚硝酸盐电化学传感器
        1.3.1 亚硝酸盐电位传感器
        1.3.2 亚硝酸盐安培/伏安传感器
        1.3.3 亚硝酸盐阻抗/电导传感器
    1.4 碳基电极材料
        1.4.1 碳纳米管
        1.4.2 石墨烯及其衍生物
        1.4.3 碳纤维
        1.4.4 碳纳米点
        1.4.5 纳米金刚石
        1.4.6 纳米多孔碳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研究内容
    1.7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氧化碳纤维纸电极的制备及表征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和方法
        2.2.1 试验试剂及材料
        2.2.2 仪器及设备
        2.2.3 试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电极的制备
        2.3.2 SEM表征分析
        2.3.3 XRD表征分析
        2.3.4 拉曼光谱表征分析
        2.3.5 XPS表征分析
        2.3.6 MB吸附试验及分析
        2.3.7 接触角试验及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氧化碳纤维纸电极对亚硝酸盐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材料和方法
        3.2.1 试验试剂及材料
        3.2.2 仪器及设备
        3.2.3 试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电化学性能研究
        3.3.2 电解液p H及浓度的影响
        3.3.3 电化学检测体系的扫速分析
        3.3.4 电化学检测体系的电压优化
        3.3.5 氧化条件对OCFP电极的催化氧化性能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氧化碳纤维纸亚硝酸盐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
    4.1 引言
    4.2 试验材料和方法
        4.2.1 试验试剂及材料
        4.2.2 仪器及设备
        4.2.3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OCFP亚硝酸盐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
        4.3.2 抗干扰性研究
        4.3.3 稳定性及可重复性研究
        4.3.4 实际样品中的可行性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分离异黄酮的胶束液相色谱法的建立及其在测定植物药中异黄酮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胶束液相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1.1.1 胶束液相色谱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1.1.2 胶束液相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1.2 植物药中异黄酮分析的研究进展
        1.2.1 植物药中异黄酮的应用
        1.2.2 植物中异黄酮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1.2.3 生物样品中异黄酮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1.3 化学计量学的二阶校正法在 HPLC 中的应用
        1.3.1 HPLC-DAD的数据特征
        1.3.2 二阶校正算法的选择
    1.4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含十二烷基硫酸钠/β-环糊精超分子两亲物的混合胶束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植物药中的9 种异黄酮
    2.1 实验材料
        2.1.1 药品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色谱条件
        2.2.2 储备溶液和校准样品的制备
        2.2.3 样品和加标样品的制备
        2.2.4 流动相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2.3 结果和讨论
        2.3.1 色谱条件的优化
        2.3.2 方法验证
        2.3.3 实际样品中的应用
        2.3.4 SDS/β-环糊精混合胶束液相色谱可能的分离机理
    2.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MCR-ALS算法的二阶校正法结合胶束液相色谱检测大豆中异黄酮的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药品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色谱方法
        3.2.2 储备溶液和校正集、验证集样品的制备
        3.2.3 样品和加标样品的制备
    3.3 结果和讨论
        3.3.1 色谱分析
        3.3.2 色谱数据的预处理
        3.3.3 MLC和 MCR-ALS联用策略的方法验证
        3.3.4 MLC和 MCR-ALS联用策略应用于实际样品测定的准确度
        3.3.5 MLC和 MCR-ALS联用策略定量测定大豆样品中异黄酮的含量
    3.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直接进样的胶束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鼠血浆中异黄酮
    4.1 实验材料
        4.1.1 药品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1.3 实验动物
    4.2 实验方法
        4.2.1 色谱方法
        4.2.2 红三叶提取物的制备
        4.2.3 动物实验
        4.2.4 混合标准溶液、校准样品和QC样品的配置
        4.2.5 血浆样品的稀释制备
    4.3 结果和讨论
        4.3.1 进样方式的优化
        4.3.2 方法验证
        4.3.3 将MLC方法用于真实血浆样品测定
        4.3.4 三种异黄酮的代谢情况分析
        4.3.5 方法展望
    4.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语
    6.1 全文小结
        6.1.1 研究内容
        6.1.2 主要的研究结果
    6.2 研究展望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用于治疗哮喘和COPD的经口吸入制剂上市格局与规模的比较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全球市场规模
2 美国的市场格局与规模
3 欧盟的市场格局与规模
4 中国的市场格局与规模
5 讨论

(7)法舒地尔对ACS低危患者临床症状、心肌酶谱及心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一个月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d后心功能比较
    2.3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3 讨 论

(8)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检测的绿色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绿色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1.1.1 乙醇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中作为绿色替代溶剂的研究进展
        1.1.2 胶束液相色谱的研究进展
    1.2 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类兽药残留检测的研究现状
        1.2.1 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类兽药残留的安全问题
        1.2.2 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类兽药残留检测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1.2.3 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乙醇作为绿色替代溶剂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磺胺类药物残留及其绿色程度评估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材料
        2.2.2 试剂
        2.2.3 标准品
        2.2.4 仪器
    2.3 试验方法
        2.3.1 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2.3.2 样品溶液的制备
        2.3.3 最佳色谱条件
    2.4 结果与讨论
        2.4.1 色谱条件的优化
        2.4.2 方法验证
        2.4.3 所建立方法的绿色程度评估
        2.4.4 方法应用
    2.5 结论
第3章 混合胶束液相色谱法直接进样快速分析牛奶中磺胺类兽药残留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材料
        3.2.2 试剂
        3.2.3 标准品
        3.2.4 仪器
    3.3 试验方法
        3.3.1 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3.3.2 样品溶液的制备
        3.3.3 最佳色谱条件
    3.4 结果与讨论
        3.4.1 色谱条件的优化
        3.4.2 样品溶液制备的优化
        3.4.3 方法验证
        3.4.4 方法应用
        3.4.5 所建立的方法与已报道的其它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的比较
    3.5 结论
第4章 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作为表面活性剂的胶束液相色谱法直接进样检测蜂蜜中磺胺类兽药残留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材料
        4.2.2 试剂
        4.2.3 标准品
        4.2.4 仪器
    4.3 试验方法
        4.3.1 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4.3.2 样品溶液的制备
        4.3.3 最佳色谱条件
    4.4 结果与讨论
        4.4.1 色谱条件的优化
        4.4.2 方法验证
        4.4.3 方法应用
    4.5 结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针刺疗法结合蹊径通脉汤对心肌梗死大鼠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10)钯(Ⅱ)催化辅助基团导向的醇分子C(sp3)-H硝酸酯化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背景
    1.2 金属催化C-H活化构建C-O键的方法
        1.2.1 金属催化C-H活化烷氧基化
        1.2.2 金属催化C-H活化酰氧基化
        1.2.3 金属催化C-H活化羟基化
        1.2.4 金属催化C-H活化磺酰氧基化
    1.3 硝酸酯结构化合物的研究
        1.3.1 硝酸酯类化合物的重要性
        1.3.2 硝酸酯化合物的合成
    1.4 硕士论文课题的提出
2 钯催化醇类分子γ位和β位硝酸酯化反应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所需仪器及药品
        2.2.1 实验所需主要仪器
        2.2.2 实验所需主要的药品
        2.2.3 仪器测试
    2.3 反应底物以及合成底物所需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2.3.1 反应底物以及合成底物所需化合物的合成
        2.3.2 反应底物以及合成底物所需化合物的表征
    2.4 钯催化辅助基团导向醇分子γ位和β位 C(sp~3)-H硝酸酯化反应条件探究和优化
        2.4.1 醇底物γ位硝酸酯化条件筛选
        2.4.2 醇底物β位硝酸酯化条件筛选
        2.4.3 条件优化实验步骤
    2.5 底物拓展研究
        2.5.1 底物拓展分析
        2.5.2 底物拓展实验步骤
        2.5.3 硝酸酯化产物表征
    2.6 反应产物的衍生化
        2.6.1 硝酸酯基转化为叠氮基反应
        2.6.2 导向基的脱除实验
        2.6.3 衍生化反应产物表征
    2.7 反应机理研究
        2.7.1 自由基捕获实验
        2.7.2 可能的反应机理
3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单硝酸异山梨酯的电化学研究及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麝香保心丸联合硝酸异山梨酯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心肌损伤、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 卢树苹,柴志强.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21(06)
  • [2]醋酸N-正庚基吡啶离子液体的光谱分析[D]. 孙思娜.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9)
  • [3]刺激响应聚氨基酸水凝胶的制备及其抗肿瘤应用研究[D]. 时莹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9)
  • [4]基于氧化碳纤维纸的亚硝酸盐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D]. 张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5]分离异黄酮的胶束液相色谱法的建立及其在测定植物药中异黄酮的应用研究[D]. 张菁. 兰州大学, 2021(09)
  • [6]用于治疗哮喘和COPD的经口吸入制剂上市格局与规模的比较与分析[J]. 李栋,李帅.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20(12)
  • [7]法舒地尔对ACS低危患者临床症状、心肌酶谱及心功能的影响[J]. 吴哲乾,王勇,路士杰,张超,戴李华.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20(03)
  • [8]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检测的绿色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研究[D]. 段筱筠. 兰州理工大学, 2020(12)
  • [9]针刺疗法结合蹊径通脉汤对心肌梗死大鼠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D]. 肖冠楠.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钯(Ⅱ)催化辅助基团导向的醇分子C(sp3)-H硝酸酯化反应研究[D]. 刘园孩.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单硝酸异山梨酯的电化学研究与测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