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总目录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总目录

一、《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总目录(论文文献综述)

余俊[1](2021)在《面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知识产权学科治理现代化》文中提出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学科体系,是一个以法学学科范式为主干,兼及管理学和经济学学科范式的二级学科体系。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学科体系建设的主要成就包括: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生态体系逐步建立;促进了知识产权学术体系的建制化发展;开启了中国特色知识产权理论体系的建构。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学科体系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对知识产权学科体系内在逻辑与规律的共识度不高;知识产权学科体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灵敏度不足;知识产权学科体系对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自主发展的支撑度不够。综合学科分类、学科专业、学科交叉等多重视角的思考,由于知识产权与法学具有天然的"血缘"关系,在法学门类下设置知识产权一级学科,难以彰显其独立性,在逻辑上也难以自洽。由于管理学与知识产权学科之间的差异性远大于共通性,也不宜将之纳入管理学门类。是否适合纳入新增的交叉学科门类,需要辨析知识产权学科体系是学科交叉,还是交叉学科。

祝勇[2](2021)在《故宫文物南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章抬着棺材找坟地:烽烟南渡一、山河已然破碎,故宫何谈完整1931年9月19日早上九点,时任故宫博物院秘书长的李宗侗先生像往常一样走出北京南城丞相胡同的家门,乘一辆洋车前往故宫博物院上班,过顺直门1,听到路边叫卖号外的声音,他让车夫停车,买了一张报纸。上面的大字标题,让他悚然一惊。2

孙紫娟[3](2021)在《秦玺印封泥通假字汇编》文中研究说明

晏雪梅[4](2021)在《湘西抗战文化研究(1937-1945)》文中研究说明

陈庚[5](2021)在《全面抗战时期汶川县国民教育研究(1940-1945)》文中研究指明全面抗战时期,因抗战建国需要,中华民族在危机时刻团结一致,民族情怀集聚,一个配合新县制的“政教合一”、“儿童教育与成人教育融为一炉”的国民教育制度得以产生。这是中华民族教育在战时的一种特殊制度。全面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全力建设四川,使之成为抗战大后方,国民教育制度是其力推的重要举措之一。地处川西北的汶川县也不例外。汶川县属于民族地区,国民教育实施过程中遇见许多困难,在民族交融的独特社会情形下,形成了独特的边地国民教育特点。此外,在实施过程中因政府的决心不够、教育经费缺乏、教师学生人数少、视导人员素质低等方面不足,其实施的实际效果与计划相差甚远。尽管如此,国民教育对汶川县教育事业的推动意义重大。其中的经验教训,对地方问题的解决与社会的发展具有借鉴作用。1940-1945年是国民教育计划的第一个5年,也是在全面抗战时期实施的5年。在教育部与省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指导下,汶川县政府采取了提高教师待遇、自筹经费、强化视导与强迫入学等措施,结合自身情况,推动了国民教育的开展,在学校与学生数量的增长、学校设施与教学设备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这尽管与国民政府想要达到的理想效果之间仍存在不小差距,汶川县特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及国民教育制度自身的局限性皆削弱了国民教育的实施成效,国民教育在汶川县的实施,对当地边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良、教育事业的发展、民族交流融合与国家民族意识的养成仍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蒋少孺[6](2021)在《病与贫循环机理下的重庆市健康扶贫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冷浪涛[7](2021)在《庞石帚诗歌与诗学》文中研究说明庞石帚之诗清远深韵,在当时即具有高名;其学贯通四部,在诗学上每多真知灼见。因诗集与着作出版皆较晚,今人对他创作和研究都未有较深入的认识,故有必要为之发皇。本文即主要从诗歌与诗学两个方面入手,分上下两编进行研究和考察。兹分从诗歌编与诗学编,撮叙本文大要于下:就其诗歌创作而言:他为诗转益多师,不主一家,穷原竟委,不过绍蜀诗之余烈,尤以杜陵、东坡二家为本,于七律之用事、对仗、句法、体式诸端,犹具见渊源。至于西江诸家,如山谷之七律,荆公、后山之古体,亦在取法之列。七绝则以白石、渔洋之神韵为主,又杂以定庵之纵横。近时诸家,如张之洞、王闿运、赵熙等,对其亦多所启发。他在交游上多交接诗坛之老苍,往来唱和,更无多让。与抗战期间寓蜀诗家多所酬唱,可谓旗鼓相当。而内地之诗人,也常相与往还。蜀中年轻后进,又多出其门下。其诗在内容上丰富多彩,如酬唱诗之变幻出奇、节序诗之深沉亢爽、悼亡诗之凄恻动人、感事诗之慷慨多讽、比体诗之寄慨遥深,俱可与时人争胜。在艺术上变化多方,大抵以学人之根柢,济以诗人之情性,融合无间。以前后而论,壮而弥工;以各体而论,古近兼擅。而又有近体之用事切当、对仗开阖;古体之精心结构、纡徐不迫。要之,在现代诸诗家中,其诗亦可自树立,卓然名家。就其诗歌研究而言:则主要以唐宋及清两段研究为主,唐宋段之研究又以杜甫与苏轼为主。其杜诗之研究,原本于钱谦益对杜甫党派之关注,更为推进。所为数十条杜语释词,亦皆精核。其东坡诗之研究,先以传记尽其生平梗概,又从各方面探其诗艺,识见湛深。又有少量唐宋诗研究之笔记,也堪为典范。其对于清诗之研究,明清易代之际,以诗史互证为主;于近代诸家诗之笺释,如龚自珍、王闿运、张之洞,皆元元本本;对《海藏楼诗集》之评点,又多抉阐文心。而综观其诗歌研究,考察其学术特色,可以发现:从清儒到章太炎的影响,使其研究打上朴学烙印;从经学到宋明史的趋向,使其研究涂满历史色彩;从文学到专家诗的路径,使其研究具有融通的气象。同时,其诗人身份对其研究具有独特作用。他对于当下的诗歌研究亦多所关注,往往能洞见利病。总而言之,其诗歌研究成就较大,但因种种原因,并未竭尽其才。此外,本文又搜集其生平资料,系以年历,成《庞石帚年谱稿》;广集异本,比勘异同,成《养晴室诗校记》;又搜拾遗佚,用补全集,成《养晴室集钩沉》。今一并附录于文后,并补上下两编所言之不足,以期相互发明。

王若玢[8](2021)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舆论宣传研究(1922-1925)》文中研究说明1922-1925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承担起领导全国青年的重任,发舆论先声,尽宣传之力,运用多种方式培育青年成长,引导青年运动,凝聚青年力量。20世纪20年代国内外形势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开展舆论宣传工作提供现实需要与现实可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国传统文化及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舆论宣传思想提供理论资鉴。作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前身”,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集结了一批早期有志青年,以施存统、恽代英、张太雷为代表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舆论宣传的核心人物应时代呼声发挥了舆论领袖、榜样模范作用;《先驱》《中国青年》作为团中央机关报刊,宣传马列主义、分析国情时事、报道青年运动,充分发挥其舆论宣传主要阵地的作用;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的舆论宣传主要活动,关注工人、学生、农民等多个青年群体,运用多种舆论宣传策略塑造青年形象、引领青年思想、激扬青年情绪。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舆论宣传工作有着巨大的历史贡献,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当代中国共青团舆论宣传工作提供资鉴: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重视舆论领袖力量;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聚焦青年群体,树立青年远大理想;提升宣传实效,多维凝聚青年力量。对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舆论宣传的深入探析,有利于舆论宣传工作的发展与创新,有利于提升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对青年的组织与引导作用。

郑小凤[9](2021)在《制度视角下我国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研究》文中指出西部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欠发达地区,影响了整个区域的教育,包括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发展高等教育,当以人才为本。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理应重视体育人才。以往对于高校体育人才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体育教师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如今转换一下视角,研究国家和学校能为西部高校体育教师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提供什么样的条件,激励体育教师潜心教学、科学研究,激发教师主动性和敬业精神,真正实现“以教师为本”。而制度与体育教师职业发展高度相关,制度是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方向标”,引导教师价值和行为选择。正是基于此,从制度视角研究西部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以体育学科发展的角度,考虑体育教师的职业要求和工作性质,制定有利于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职称晋升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薪酬分配制度、激励制度、培训制度等,以期为西部地区高校制度更新和改进提供借鉴。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比较研究法、数理统计法对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1)梳理建国后国家及各省颁布的影响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宏观制度。根据制度对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产生的影响,结合建国后我国政治环境变化、经济社会发展、教育战略调整等,将制度的演变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了解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制度,掌握当下的政策热点,预测未来的制度走向,为西部地区体育教师职业发展提供政策依据。(2)通过问卷调查对我国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进行实证研究,获得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现实状况,呈现的主要特点以及与职业发展有关的潜在联系。具体运用因子分析、方差分析以及结构方程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建议。(3)通过访谈法获得西部地区13所高校的学校制度以及专家观点,具体详细了解每所学校与体育教师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制度,制度实行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结论如下:(1)新中国成立以后,学校重视体育教学,课程内容设置以运动项目为主,大学体育教师的培养注重“运动专项化”。制度高度统一化,初步建立了对所有教师一视同仁的培训进修、任职制度、考核制度、晋升制度、薪酬制度等。文革结束以后,各体育院系、师范院校采取各种手段,培养体育人才;考核制度进入量化考核阶段;职称晋升制度得到恢复;薪酬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20世纪90年代,高校体育教师进修培训网络体系基本建成;薪酬制度不断完善;考核制度进入分类探索时期;职称评审权下放,制度改革进入新的时期。(2)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描述性统计结果。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发现,人口特征变量性别、年龄、学历、年收入、执教时间,以及学校特征变量学校地理位置、省份、招生体育专业研究生、分类考核、分类职称评定在职业发展某个或某些维度存在显着性差异。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某些变量和维度对教学发展、科研发展、职称职务提升、薪资增长产生正向直接影响。探索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学校制度对职业发展的解释力度达到0.346,并探索建立调节效应模型。(3)通过微观研究发现部分高校存在评职称难的问题,各高校职称晋升制度有差别,评定方式也各有特色。通过对13所高校的对比分析发现,职称评审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制定评定职称必备条件和任选条件;另一类是量化打分。在职称评定中,多数高校已经进行分类评定,有的高校将学历作为限制条件,影响体育教师评职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是否将比赛成绩纳入其中,而各高校的规定各不相同,没有突出体育教师的特殊性。绩效考核突出量化标准,每所学校的年度考核制度不太一样,但都是侧重教学、科研的考核,教学占的比重更大。学校进修与培训制度明确,考核制度不太全面,教学、竞赛训练方面的奖励不足,薪酬制度满意度较低。根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国家政策引领是西部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根本路径;高校制度是促进西部地区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有效保障;提高自身认识是促进西部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内部动力。

于上官[10](2021)在《切韵图史》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切韵者,上字爲切,下字爲韵”,“切韵”可以指反切,衍生而来的有“切韵学”“切韵图”等术语。唐宋夏金元时代研究汉语语音及其结构的学问,叫“切韵学”,而以矩形网状显示汉语语音结构的图表则名“切韵图”。“切韵图史”以唐宋夏金元时期切韵图爲研究对象,旨在厘清唐宋夏金元切韵图传承因袭、嬗变推衍的脉络及与相关韵书的关系,展现唐宋夏金元时期切韵图的演进原委,揭示其发展流变的逻1线索和历史事实。据我们探访蒐集,唐宋夏金元时期约有四十三部切韵图。传世者有《韵镜》《七音略》《皇极经世解起数诀》《四声等子》《切韵指掌图》《经史正音切韵指南》等。通过对作者音韵理念、撰着动机、编则体例、文献联系等综合考察,本文将切韵图别爲“韵镜-七音”“皇极经世”“四十四转”“指玄-指掌图”四大系列。一、存世的《韵镜》《七音略》及早佚的《五音韵镜》《指微韵镜》《洪韵》《七音韵鉴》皆可列入“韵镜-七音”系列之中。该系韵图编制的目的包括传播“依切求音、即音求字”的“韵镜之学”,应用“七音之学”。“韵镜之学”“七音之学”有其内在的一致性,都是讨论语音与反切的学问。其基本体例是:四十三转(即四十三张声韵图表),声母标目采取始帮终日、二十三列的格局,列字依据《广韵》居多。存世的《韵镜》《七音略》都是相当成熟、完善的韵图。二、存世的《皇极经世书·声音唱和图》《皇极经世声音数》《皇极经世起数诀》,已佚的《皇极经世声音法》,及《起数诀》撰图所吸收的已佚音韵论着《切韵心鉴》《韵谱》都可列入“皇极经世”系列。该系列韵图编制的目的是以语音阐释术数理论等哲学问题,基本体例是其特有的“天声地音”格局。三、已佚的《切韵类例》和残卷《卢宗迈切韵法》可列入“四十四转”系列之中,其撰作目的与“韵镜-七音”系列应该比较接近,但其体例上以四十四转列图(即有四十四张声韵图表)、列字多依据《集韵》。四、已佚的《指玄论》《切韵指玄论》《切韵指元疏》《指玄注》《切韵指玄论注》等,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四声等第图》《切韵澄鉴图》《切韵满庭芳》《切韵指迷讼》《四声等子》《切韵指南》等,皆可列入“指玄”系列。传世的《切韵指掌图》和已佚的《切韵指掌图节要》皆可列入“指掌图”系列。这两系列的撰作目的都与反映时音有一定的关联,且形制相似,基本体例都是大规模合韵并图、载有成系统的门法图例等等,遂放在一起称爲“指玄-指掌图”系列。“韵镜-七音略”系列的原型,或者説更早期韵图的撰作动机,我们推断,是以韵书爲撰作基础、悉昙字母理论爲指导而作的梳理汉语语音系统的论着,是爲译经、文化交流等服务的。“指玄-指掌图”系列反映时音的部分,反而体现了韵图最原始的描绘语音功用。随着书面语口语的分离、韵图论着的进一步成熟,最初描绘语音的韵图开始变成具备查音检字、练音、阐明术数理论哲学观念等多种功用的论着。唐宋夏金元时期各系列韵图之间不是泾渭分明、互不干涉的,也会相互影响。如《起数诀》成书参考的《韵谱》与《指掌图》的声母标目形制相同,《指掌图》列字与《韵镜》相合率最高等等。我们据各系列的研究成果绘制切韵图谱系图,载於文末。本文开题伊始,即私立训条,辨明体制,贯穿本文的指导思想有二:1.韵图是“层累地造出来的”,构建“韵图史”,必须决破“以语音史研究爲主线”的藩篱。音系相同的韵图,它们之间很可能没有任何传承关系;有传承关系的韵图,它们的音系未必是完全一样的。2.构建“韵图史”,必须密切结合韵图体例、音学理念等撰着者主观性因素做深入的考察。本文结论及创新之处有五:1.提出“汉语韵图史”“切韵图史”两个音韵学术语,并对概念的内涵外延进行了科学的界定。2.对“汉语韵图史”作出分期,分爲“切韵学”时期和“等韵学”时期,涵盖唐五代“切韵图”萌芽期、宋夏“切韵图”成熟发展期、金元“切韵图”嬗变期、明清“等韵图”鼎盛期、清末民国“等韵图”衰微期五个阶段。3.对唐宋夏金元时期的切韵图作全面的稽考工作,蒐集切韵图四十三部。4.将切韵图划分爲四大系列,对四大系列切韵图的传承演变进行详细梳理,绘制各系列切韵图的传承图谱。5.构建出一部近乎完整的“切韵图史”。梳理出各系列传承嬗变脉络,阐明其演化机制并绘制出“切韵图传承图谱”。

二、《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总目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总目录(论文提纲范文)

(2)故宫文物南迁(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抬着棺材找坟地:烽烟南渡
    一、山河已然破碎,故宫何谈完整
    二、日人不可不防,文物不可不迁
    三、宫殿前小山般堆起文物箱
    四、文物连夜运出故宫
    五、列车停在浦口,不知道往哪里开
    六、请你明天九点钟再来一次
第二章一番风雨路三千:徘徊京沪
    一、上海仁济医院的“临时周转房”
    二、故宫文物中存在赝品
    三、马衡被任命为第二任院长
    四、影印《四库全书珍本》
    五、上海预展会取得“轰动效应”
    六、中国文物第一次有组织地走向国际
    七、文物在六朝古都安家
    八、易培基不可能活着看到洗清冤案了
    九、千军万马的内迁洪流
    十、运出南京的最后机会
第三章谁念客身轻似叶:西迁南路
    一、湖南大学图书馆被日本飞机炸平了
    二、长沙至贵阳有土匪出没
    三、安顺郊外的理想山洞
    四、烟波一笠,回首江天
    五、赴苏展品的安全,令故宫同人感到揪心
    六、安顺待不下去了
    七、在巴县的竹海中隐匿形迹
第四章千军万马一条江:西迁中路
    一、把两千多箱文物抛在南京,让马衡无比自责
    二、不易受潮湿的物品暂存重庆
    三、宜宾也不安全
    四、装满文物的木船纤绳断了
    五、轰炸乐山的纪录片成为日本空军的“样板片”
    六、当学术巨匠遭遇大足石刻
第五章到晚才知身是我:西迁北路
    一、一个家庭的“南迁”
    二、军火库做文物库房
    三、在大雪中翻越秦岭
    四、大慈寺僧人要遵守来自故宫的“戒规”
    五、古佛青灯,伴他写下一生中最重要的着作
    六、大火向存满故宫文物的武庙蔓延过来
    七、为守护国宝而牺牲的军人
第六章覆巢犹幸能完卵:沦陷之城
    一、故宫人员关闭了故宫大门
    二、在日本人眼皮底下搞了件大事情
    三、日本收藏的大量文物,实为我国家博物馆之无上妙品
    四、日本投降了,有人半信半疑
    五、华北日军投降仪式在太和殿广场举行
    六、文物工作者的胜利“纪念碑”
第七章八千里路云和月:东归北返
    一、故宫文物走了,文化的种子留下了
    二、接二连三的翻车事故
    三、你不是学生,你是共产党的代表
    四、台湾,是什么地方啊
    五、南迁文物回到出发地
    六、追缴“小白楼”散佚书画
    七、“故宫盗宝案”尘埃落定
第八章人间毕竟晴方好:一宫两院
    一、文物迁出北平以来最大一次损失
    二、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三、生命中最后两个字

(5)全面抗战时期汶川县国民教育研究(1940-194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及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人民共和国建立前的研究成果
        1.2.2 人民共和国时期研究成果
    1.3 研究的主要资料
        1.3.1 档案资料
        1.3.2 文献资料
        1.3.3 报刊资料
    1.4 主要思路及研究方法
        1.4.1 主要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与不足
        1.5.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2 创新与不足
2 汶川县国民教育制度实施的背景
    2.1 国民教育制度的产生背景、特点
        2.1.1 国民教育制度的产生背景
        2.1.2 国民教育制度的特点
    2.2 国民教育实施前汶川县的社会情形
        2.2.1 疆域及历史沿革
        2.2.2 交通、气候及民族
        2.2.3 教育状况
3 汶川县实施国民教育的主要措施
    3.1 行政方面的措施
        3.1.1 “行政三联制”的实施
        3.1.2 制定国民教育实施计划
    3.2 师资方面的措施
        3.2.1 师资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3.2.2 解决师资问题的主要办法
    3.3 经费方面的措施
        3.3.1 经费的重要性及其来源
        3.3.2 经费筹集和使用办法
    3.4 视导的措施
        3.4.1 “视导”及其重要性
        3.4.2 “视导”之实施
        3.4.3 视导实施中的不足
    3.5 强迫入学措施
        3.5.1 实施强迫入学的原因
        3.5.2 强迫入学之实施
        3.5.3 强迫入学实施的意义及其不足
4 汶川县国民教育的成绩与困境
    4.1 学校建设方面的成效与问题
        4.1.1 学校数量的发展
        4.1.2 学校设施设备发展
    4.2 学生与教师方面工作的成效与问题
        4.2.1 学生方面
        4.2.2 教师方面
5 汶川县实施国民教育的特点与影响
    5.1 汶川县实施国民教育的特点
        5.1.1 国民教育的实施呈现“二元化”
        5.1.2 国民教育的实施繁重庞杂
        5.1.3 国民教育的实施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
        5.1.4 国民教育的实施有自身的民族特色
    5.2 汶川县实施国民教育的影响
        5.2.1 促进了汶川县教育的进步
        5.2.2 促进了汶川县生产方式的改良
        5.2.3 促进了汶川县民族文化交流和边疆研究事业的发展
        5.2.4 促进了汶川县社会陋习的转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庞石帚诗歌与诗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二、庞石帚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
上编:诗歌编
    第一章 诗法渊源与诗友交游
        第一节 诗法渊源考辨
        一、蜀诗之旧传统
        二、黄庭坚与江西诗
        三、姜白石、龚自珍
        四、张之洞、王闿运
        五、赵熙与西蜀派
        第二节 诗友交游考略
        一、早年诗友及诗坛老宿
        二、抗战期间寓蜀之诗人
        三、蜀中诗人及弟子后辈
    第二章 诗歌内容与艺术特色
        第一节 诗歌内容述要
        一、变幻出奇的酬唱诗
        二、深沉亢爽的节序诗
        三、凄恻动人的悼亡诗
        四、慷慨多讽的感事诗
        五、寄慨遥深的比体诗
        第二节 艺术成就述论
        一、学人根柢,诗人性情
        二、壮而弥工,古近兼擅
        三、用事切当,对仗开阖
        四、精心结构,纡徐不迫
下编:诗学编
    第三章 唐宋及清诗研究概说
        第一节 唐宋诗之研究
        一、杜甫和党争之考察及释杜语
        二、东坡传记的写作及诗艺探讨
        三、《养晴室笔记》与唐宋诗研究
        第二节 清代诗之研究
        一、明清易代间的诗史互证
        二、对于近代诸家诗的笺释
        三、《海藏楼诗集》的评点
    第四章 诗学方法与诗学特色
        第一节 诗学方法溯源
        一、从清儒到章太炎
        二、从经学到宋明史
        三、从文学到专家诗
        第二节 诗学特色阐微
        一、作为诗人的学者
        二、关注当下的研究
        三、地位影响和成就
结语
参考文献
    一、古籍
    二、现当代诗集[1]庞俊(石帚)着、
    三、现当代着述
    四、期刊论文
    五、学位论文
附录
    一、庞石帚年谱稿
    二、养晴室诗校记
    三、养晴室集补佚
        佚诗(15 首)
        佚联(3 副)
        书信(5 通)
        《广雅堂诗集》小笺(17 则)
        释杜语(11 则)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8)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舆论宣传研究(1922-1925)(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对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研究
        1.3.2 对舆论宣传的研究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创新点
2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舆论宣传的历史逻辑与理论资鉴
    2.1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舆论宣传的历史逻辑
        2.1.1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与发展
        2.1.2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舆论宣传的现实需要
        2.1.3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舆论宣传的现实可能
    2.2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舆论宣传的理论资鉴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舆论宣传思想
        2.2.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舆论宣传思想
        2.2.3 近代先进中国知识分子的舆论宣传思想
    2.3 本章小结
3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舆论宣传的核心人物
    3.1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核心人物的舆论宣传
        3.1.1 施存统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舆论宣传
        3.1.2 恽代英关于青年革命的舆论宣传
        3.1.3 张太雷关于国内外时事的舆论宣传
    3.2 核心人物对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舆论宣传的作用
        3.2.1 勇担舆论领袖,加强青年理论武装
        3.2.2 成为榜样模范,坚定青年政治方向
    3.3 本章小结
4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舆论宣传的主要阵地
    4.1 《先驱》《中国青年》舆论宣传的主要内容
        4.1.1 宣传马列主义,抵制宗教渗透
        4.1.2 分析国情时事,宣传党团决议
        4.1.3 报道青年运动,关注青年生活
    4.2 《先驱》《中国青年》舆论宣传的策略
        4.2.1 明确而清晰的舆论宣传原则
        4.2.2 具体而多样的舆论宣传目标
        4.2.3 新颖而灵活的舆论宣传风格
    4.3 本章小结
5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舆论宣传的主要活动
    5.1 舆论宣传活动的主要内容
        5.1.1 组织工人运动:以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为例
        5.1.2 领导学生运动: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为例
        5.1.3 关注农民运动:以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为例
    5.2 舆论宣传活动的策略
        5.2.1 聚焦典型,多角度塑造青年形象
        5.2.2 聚焦内容,多层次引领青年思想
        5.2.3 聚焦过程,多形式激扬青年情绪
    5.3 本章小结
6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舆论宣传的历史评价及当代启示
    6.1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舆论宣传的历史评价
        6.1.1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舆论宣传的历史贡献
        6.1.2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舆论宣传的历史局限
    6.2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舆论宣传对共青团舆论宣传的当代启示
        6.2.1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重视舆论领袖力量
        6.2.2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将理论与实际结合
        6.2.3 聚焦青年群体,树立青年远大理想
        6.2.4 提升宣传实效,多维凝聚青年力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9)制度视角下我国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宏观制度相继出台
        1.1.2 西部大开发重新受到重视
        1.1.3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不可或缺
        1.1.4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需要成长
        1.1.5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新旧问题叠加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1.6 论文的创新点
    1.7 论文的局限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研究
        2.1.1 高校教师职业发展阶段划分
        2.1.2 有关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研究
    2.2 国内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研究
        2.2.1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2.2 有关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研究
    2.3 职业发展及其相关变量测量的研究综述
    2.4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调查法
        3.2.3 比较研究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3 基本理论与研究假设
        3.3.1 基本概念
        3.3.2 基本理论
        3.3.3 研究假设
    3.4 相关量表的修订与测量
        3.4.1 量表修订
        3.4.2 变量测量
        3.4.3 量表评价
4 建国后基于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宏观制度梳理
    4.1 初创与曲折发展阶段(1949—1977 年)
        4.1.1 初创阶段
        4.1.2 曲折发展阶段
    4.2 恢复发展阶段(1978—1991)
        4.2.1 进修培训制度
        4.2.2 考核制度
        4.2.3 职称晋升制度
        4.2.4 薪酬制度
        4.2.5 聘任制度
    4.3 探索改革阶段(1992—2019)
        4.3.1 宏观制度分析
        4.3.2 影响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
        4.3.3 有关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
    4.4 结果分析
        4.4.1 前两个阶段制度呈现的特点
        4.4.2 有关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
        4.4.3 影响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
5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现状与模型构建
    5.1 数据质量评价
        5.1.1 正式问卷量表的信度分析
        5.1.2 验证性因子分析
    5.2 描述性统计分析
    5.3 人口特征的差异性分析
    5.4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相关分析
    5.5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模型构建
    5.6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假设验证
    5.7 调节效应模型构建
    5.8 分析讨论
        5.8.1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整体情况
        5.8.2 西部地区高校制度执行情况分析
        5.8.3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称结构分析
        5.8.4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工作量统计分析
        5.8.5 人口特征变量对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和学校制度的评价
        5.8.6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和学校制度的关系验证
        5.8.7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6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微观探析
    6.1 职称晋升制度比较
        6.1.1 职称情况
        6.1.2 学术成果
        6.1.3 职称晋升人数比较
        6.1.4 职称晋升方式比较
    6.2 绩效考核制度比较
    6.3 培训与进修制度比较
    6.4 奖励制度比较
    6.5 薪酬制度比较
    6.6 结果分析
        6.6.1 职称晋升制度各不相同
        6.6.2 职称晋升受限
        6.6.3 绩效考核方式多样化
        6.6.4 体育教师工作量量化不足
        6.6.5 高校支持进修与培训
        6.6.6 明确的奖励制度
        6.6.7 奖励“一刀切”
        6.6.8 薪酬偏低
7 我国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7.1 国家政策引领是西部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根本路径
        7.1.1 国家给与西部地区政策支持
        7.1.2 国家制度突出“以教师为本”
        7.1.3 国家进行有效的监督
    7.2 学校制度是西部地区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有效保障
        7.2.1 激励高校制度创新
        7.2.2 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7.2.3 制定合理的晋升制度
        7.2.4 合理运用激励制度
        7.2.5 完善薪酬制度
        7.2.6 突出体育学科的学科差异
        7.2.7 注重制度公平
    7.3 提高自身认识是促进西部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内部动力
        7.3.1 正视体育教学与科研的问题
        7.3.2 积极引导体育教师树立正确的发展意识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初始量表
附录2:调查问卷
附录3:正式量表
附录4:访谈提纲
附录5:项目分析
附录6:H大学职称评审分值表
附录7:博士在读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10)切韵图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附件
绪论
    一 “韵图”释名
    二 “汉语韵图史”“切韵图史”的提出及其分期
    三 与本选题相关的前修时彦的研究成果
    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切韵—切韵学—切韵图—切韵图史
    第一节 唐宋夏金元切韵图稽考
        一 存世韵图
        二 失传可考韵图
        三 失传待考韵图
        四 小结
    第二节 切韵学理念之形成、发展及切韵图产生之背景与条件
        一 梵语的传入
        二 韵图与悉昙
        三 切韵理论论着
    第三节 切韵图产生的时间及分类标准
        一 韵图産生时间
        二 韵图分类标准
第二章 “韵镜-七音”系列韵图
    第一节 《指微韵镜》到《韵镜》
        一 张麟之之功绩——《韵镜》撰作动机考
        二 《韵镜》的层累性——《韵镜》与相关韵书
        三 《韵镜》所反映的音系
    第二节 《七音韵》辨正
        一 《七音韵》性质
        二 《七音韵》与《七音韵鉴》
        三 《七音韵》与相关韵书字书
    第三节 《七音略》
        一 “七音略”名义及其撰作目的
        二 《七音略》的层累性——《七音略》与相关韵书
        三 《七音略》所反映的音系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皇极经世”系列韵图
    第一节 《皇极经世书·声音唱和图》
        一 《皇极经世书·声音唱和图》作者及其基本结构
        二 《皇极经世书·声音唱和图》的阐释
    第二节 《皇极声音数》
        一 《皇极声音数》与《皇极经世解起数诀》的关系
        二 《皇极声音数》基本结构
    第三节 《皇极经世解起数诀》
        一 祝泌天声地音格局的发展和应用
        二 《皇极经世解起数诀》所包含术语与理念
        三 《皇极经世解起数诀》所反映的语音面貌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四十四转”系列韵图
    第一节 《切韵类例》《卢宗迈切韵法》中的几个问题
        一 《切韵类例》之名义
        二 《卢宗迈切韵法》“序”中所引“诗”
    第二节 切韵法比较研究
        一 “五音傍同”与“三十六字母切韵法”
        二 “上去声同呼字图”
        三 “指掌图”比较研究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指玄-指掌图”系列韵图
    第一节 传世韵图的基本情况
        一 《切韵指掌图》
        二 《四声等子》
        三 《经史正音切韵指南》
    第二节 图例研究
        一 传世韵图图例内容对比研究
        二 韵书徵引韵图内容1佚研究
    第三节 列字、用韵、语音概貌
        一 “指掌图”系韵图
        二 《四声等子》《经史正音切韵指南》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唐宋夏金元时期韵图衍化大势
    第一节 各系列韵图内部的同与异
        一 “韵镜-七音”系列
        二 “皇极经世”系列
        三 “四十四转”系列与“指玄-指掌图”系列
    第二节 不同系列韵图之间的同与异
        一 “韵镜-七音”系列与“四十四转”系列
        二 “韵镜-七音”“指玄-指掌图”“皇极经世”系列
    第三节 唐宋夏金元时期韵图发展特徵
    第四节 唐宋夏金元时期韵图发展分期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总目录(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知识产权学科治理现代化[J]. 余俊. 知识产权, 2021(12)
  • [2]故宫文物南迁[J]. 祝勇. 当代, 2021(04)
  • [3]秦玺印封泥通假字汇编[D]. 孙紫娟.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4]湘西抗战文化研究(1937-1945)[D]. 晏雪梅. 吉首大学, 2021
  • [5]全面抗战时期汶川县国民教育研究(1940-1945)[D]. 陈庚.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6]病与贫循环机理下的重庆市健康扶贫效果研究[D]. 蒋少孺. 重庆工商大学, 2021
  • [7]庞石帚诗歌与诗学[D]. 冷浪涛.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8]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舆论宣传研究(1922-1925)[D]. 王若玢. 浙江大学, 2021(01)
  • [9]制度视角下我国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研究[D]. 郑小凤.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
  • [10]切韵图史[D]. 于上官. 吉林大学, 2021(01)

标签:;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总目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