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狭义相对论中的坐标辨析(论文文献综述)
邹长利[1](2021)在《爱因斯坦引力中渐近AdS黑洞的类Komar守恒荷》文中提出Komar积分是学者Komar在1959年提出来的一个用于定义引力场守恒荷的公式,因其具有简单且易操作性等优点,可以非常方便地用于计算渐近平直黑洞的质量与角动量。然而,应用它计算渐近反德西特(anti-de Sitter,AdS)黑洞的质量时,未能给出收敛且有物理意义的结果,因此,必须对其进行修正。在本文中,借助三个保持微分形式次不变的二次微分算符,即达朗贝尔算符、由余微分和外导数组合的算符,得到了Komar守恒流和势的各种推广,并给出了一个定义爱因斯坦引力中渐近AdS黑洞守恒荷的类Komar积分公式。具体地,首先,把原初的Komar流推广到含Killing矢量的非线性项情形以及含一般性矢量的任意偶数阶导数情形。探讨了推广守恒流在近似、共形Killing矢量和无散度矢量等特定矢量场中的应用,并阐明了上述Killing矢量的推广可由二阶微分方程统一描述。其次,基于上述结果,利用原初的Komar势以及在达朗贝尔算符和外导数二者共同作用于Killing矢量后生成的两个三阶导数项的线性组合,得到了含高阶修正项的Komar守恒势,由此给出了定义爱因斯坦引力理论中渐近AdS黑洞的守恒荷的类Komar公式。最后,应用该公式计算了schwarzscheld-AdS黑洞、正则AdS黑洞、渐近AdS Kerr-Sen黑洞、Kerr-NUT-AdS黑洞以及五维最小规范超引力中渐近AdS黑洞的质量和角动量。所得结果与其它标准方法给出的结果一致。
程珑[2](2021)在《动力学方法与量子轨迹方法研究电子在晶体中的衍射及成像》文中提出电子显微镜是材料表征和分析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与人类前沿的科技进步和日常的生活水平提高都息息相关。而从电子显微技术得到的实验图像中进行定量的分析和解释则是材料表征和分析的基础。因此,对电子与固体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的深入研究,并开发成熟的理论模型,则是为人类与微观世界搭建起沟通的桥梁。电子在固体中会发生相干散射和非相干散射,其中电子在无定形材料中的主要作用是非相干散射,通常用经典轨迹蒙特卡洛方法模拟;而在晶体中,电子的相干散射则更加重要,不能用经典轨迹蒙特卡洛方法处理。因此,需要发展其它的理论模型来考虑电子在晶体中的相干散射问题。本文主要基于动力学方法和量子轨迹理论开发了一些计算方法,对电子在晶体中的多种衍射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第一章介绍了电子显微镜的发展历程、原理和应用。我们简要地概括了电子显微镜的诞生背景以及分辨率的提升手段,并介绍了常见类型的电子显微镜的结构、用途及区别。而电子显微镜依靠电子束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复杂信号对材料进行分析和表征,相应地,我们介绍了多种电子能谱、电子显微成像以及电子衍射花样的原理和用途。而在模拟方面,本章介绍了电子在无定形材料中的经典轨迹蒙特卡洛方法、电子在晶体中的量子力学方法以及量子轨迹方法,并概述了本课题组对这些方法的开发成果。第二章介绍了本论文所涉及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电子衍射理论和量子轨迹理论。电子衍射理论中我们介绍了晶体学的基础知识,以及电子在晶体中衍射的运动学理论和动力学理论。运动学理论基于Bragg定律,简单直观,适用于定性的分析,但是它只适用于薄样品,衍射束强度较小,零级束的强度变化可以忽略的情况,因而运动学理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在多束衍射的定量模拟中,需要用到动力学理论。本文所用的动力学理论基于Bethe的本征值方程,并考虑了热扩散散射、等离激元激发、单电子激发等多种非弹性散射过程的影响,可以有效模拟电子在晶体中的衍射以及波函数的吸收。而量子轨迹理论是量子力学的概率流线描述,可以兼顾量子力学中的粒子性与波动性,既直观又精确地对量子体系进行研究。量子轨迹理论常常被用于多种量子体系的理论研究,同时,随着实验技术的进步,量子轨迹已经可以在实验中被观察,现在已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量子力学理论解释。此外,本章还介绍了狭义相对论的原理和理论形式,在研究电子与晶体的相互作用时,需要对电子的质量、波长等进行相对论修正。第三章用动力学方法研究了透射电子显微镜中的电子衍射,包括平行电子束的衍射点阵和会聚束电子衍射的衍射花样。对于平行电子束,我们给出了多个晶向的衍射点阵,并与运动学模型做了对比。同时我们还对运动学模型无法考虑的情况,即零级束与衍射束的强度随样品厚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多个晶向上的变化曲线。此外,我们还研究了电子束的入射角度对衍射花样的影响,并给出了寻找双束、三束等衍射条件的理论方法。而对于会聚束电子衍射花样,我们分析了会聚半角、样品厚度、加速电压等多种参数的影响。模拟的结果和实验结果完美一致,且与其它软件给出的模拟结果相比,能够展示出更多的实验图像的信息。此外,通过图像的匹配,我们还能从参数不足的实验结果中逆推出实验的信息,可以用于晶体结构的分析。第四章我们基于布洛赫波的动力学方法,开发了全新的量子轨迹计算方法。以往的量子轨迹计算主要采用劈裂算符法、多层法等空间网格方法,计算量大,且容易遇到因相位问题导致的轨迹错误,尤其是无法计算发散轨迹的问题。而我们的布洛赫波量子轨迹方法,不需要划分网格,通过波函数的叠加系数可以直接计算全空间的速度场,同时还开发了追踪算法来计算量子轨迹,大大减少了计算量,提高了计算速度,可以计算发散的轨迹。我们应用布洛赫波量子轨迹方法研究了晶体中的通道效应,定量地探究了材料种类、厚度、入射电子能量的影响,并对晶体中的消光距离作出了直观的解释。与波函数的结果相比,量子轨迹和波函数给出了同样的分布,但是波函数只能给出概率密度的空间分布,而不具有演化的先后信息;而量子轨迹则不仅给出了电子的分布密度,还能够展现从入射到衍射到出射的先后关系,更加直观。在量子轨迹的图像中可以很容易地发现波函数中难以发现的细节,且量子轨迹尤其在三维情况下具有比波函数更好的表现力,能够明确地反应出三维空间中各处的系统状态。此外,我们还用量子轨迹方法研究了非弹性散射对通道效应的影响。第五章分别用动力学方法和量子轨迹方法研究了电子背散射衍射花样。并基于量子轨迹方法的思想开发出了速度更快的动量期望方法。我们通过模拟研究了电子能量、样品厚度、晶向等因素对电子背散射衍射花样的影响。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同时,用量子轨迹方法可以从单电子的角度解释电子背散射衍射花样的形成过程,更加直观地描述了多束干涉的波函数在晶体中的衍射。此外,我们还开发了电子背散射衍射球面的构建方法,即通过计算晶体全方向的衍射花样,再按照晶向拼接,形成一个球面,这样就可以用一幅图来表示晶体在所有方向上的衍射花样,对于晶向与菊池带以及高阶劳厄环的关系描述更全面。通过衍射球面有利于构建更为直观更为高效的数据库或模拟软件。第六章我们开发了新的量子轨迹蒙特卡洛计算方法,与原有的方法相比,在轨迹计算上更精确,且没有计算深度的限制。同时,引入了多近邻模型,将所有与电子发生相互作用的原子都考虑在内,使得可以用此方法模拟任意晶体,而不是仅局限于单质。我们用量子轨迹蒙特卡洛方法分析了各种激发过程对原子分辨率的二次电子成像结果的影响,进而构建了新的成像机制。现有的其它理论模型认为二次电子成像的原子分辨来源于内壳层直接激发的二次电子,并认为级联过程对原子分辨没有贡献。我们通过定量的计算发现,内壳层激发出的高能二次电子本身不直接对实验图像产生贡献,其真正的原子分辨率实际来源于这些高能二次电子经过不断的级联激发后产生的大量低能二次电子。此外,通过新的成像机制,我们还发现二次电子的原子分辨可以区分样品表面附近不同深度的同种元素,即具有超高的表面三维分辨能力,可以广泛地用于材料表面分析以及二维材料表征。第七章是对全文的总结和展望。
侯梦诗[3](2021)在《有质量引力下黑洞的霍金蒸发》文中研究表明爱因斯坦(Einstein)的广义相对论是目前最成功的引力理论。它已经能够成功的描述太阳系范围内的物理,但将它应用到更大范围的时空时,仍存在一些无法完好解释的现象,如当今宇宙的加速膨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促使我们去寻找可以替代广义相对论的理论或者修改广义相对论得到其扩展的理论。从更现代的粒子物理学的角度出发,广义相对论被认为是描述静止质量为0的自旋为2的粒子的动力学,因此考虑到可以通过赋予引力子一个非零的质量,即构造具有非零静止质量的自旋为2的粒子的理论,这可以看作是广义相对论的扩展。菲尔(Fierz)和泡利(Pauli)首次尝试推导出这样的一个理论,但是他们的理论存在不连续性问题;温斯坦(Vainshtein)将该理论推广到非线性情况,解决了不连续性问题,但同时出现了 BD(Boulware-Deser)鬼问题。最终德拉姆(de Rham),加巴达泽(Gabadadze)和托利(Tolley)提出比较成熟的没有BD鬼问题的dRGT有质量引力理论。我们知道黑洞类似于热力学系统,因此也存在相对应的黑洞热力学定律。黑洞热力学第三定律指出:黑洞无法在有限时间内达到零温状态。在研究黑洞残余问题上,我们对黑洞热力学提出了一个新的定理:黑洞无法达到非零温度但质量为零的状态。我们称它为热力学第三定律的互补定律。其中有质量引力中的某些黑洞的霍金蒸发能够满足这个互补定律,我们也在更一般情况下证明了该定律。应用几何光学近似,通过斯蒂芬-玻尔兹曼(Stefan-Boltzmann)定律来研究有质量引力下黑洞的蒸发演化,我们发现某些情况下黑洞会存在残余物。我们更进一步研究了在AdS时空中dRGT有质量引力下的一类(3+1)维球对称黑洞的蒸发演化。引力子质量项在黑洞度规中生成了三个项,这些项使得dRGT有质量引力下的黑洞热力学比广义相对论下的更丰富。根据不同的黑洞时空参数,黑洞的视界可能不止一个;有效发射面也有多种情况:可能与AdS时空中的有效长度l的平方成正比,也可能与光子轨道相对应的碰撞参数的平方成正比。在某些情况下,当黑洞失去质量时,发射面也可能会发生改变。
罗亿,田时开[4](2021)在《狭义相对论中的尺缩效应》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为基础,研究了狭义相对论中的尺缩效应。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静止的细棒长度最长,而运动的细棒会出现长度收缩。利用洛伦兹变换式中的正变换和逆变换分别推导尺缩效应公式时,必须考虑到同时的相对性,否则会得出完全相悖的结论。
唐凤宇[5](2020)在《相对论中的绝对及其哲学意蕴研究》文中提出相对论是由爱因斯坦提出的,他是二十世纪以来最伟大、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相对论的提出颠覆了人类一直以来对于自然、宇宙、时间、空间等方面的看法和认知。相对论中的基本假设“相对性原理”提出了物理定律与参照系的选择无关这一概念,表现出了时间的相对性和空间的相对性等特性,这让人们意识到一直所认为的绝对的时间与空间其实都是相对的。事实上,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绝对”的内容,无论参照系与观测者如何改变,这些“绝对”都不会随之改变。狭义相对性原理、广义相对性原理、光速不变原理、四维时空间隔、质能关系式、爱因斯坦场方程这些原理中都有着绝对不变的内容。因为它们的存在,让爱因斯坦认识到了“绝对”的意义。正是因为这些“绝对”内容在一定意义上与柏拉图主义理念论所宣称的理念形式是绝对的和永恒的实在这一观念有相同之处,也就为爱因斯坦成为了柏拉图主义者奠定了基础。同时,相对论中的“绝对”以及柏拉图的理念论都对爱因斯坦的宗教观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爱因斯坦认识到存在着绝对真理,也认识到存在着让万事万物运转的根本规律。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对宇宙本质及其规律的崇拜与探索中,产生了“上帝是和谐统一的宇宙本身”这种宇宙宗教感情。相对论中存在“绝对”部分的意义对于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的发展方面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一直处于对立的两端,争论不断。但两者之间却有着共存关系、转换关系、辩证关系,把握好其中的关系,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并非不能和谐共存。本文通过阐释相对论中“绝对”的意义对相对主义、绝对主义方面的影响,来分析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两者共存的可能。并探寻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调和后,对于相对主义高度发展的后现代主义一些问题的影响,以及分析这其中所包含的哲学意蕴。
卢国愿[6](2020)在《静态时空的理想玻色气体》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采用广义相对论的方法研究了静态时空中的小盒子理想玻色气体和包围在黑洞视界附近的二维球面玻色气体。得到了这两种模型的态密度,巨配分函数,热力学量(包括平均能量E,平均粒子数N,平均熵S,平均压强P)的统计表达式。研究表明:这些巨配分函数与热力学量统计表达式会受到引力场的影响,特别是在黑洞视界附近,这些物理量会呈现一种发散的行为;当玻色气体系统远离引力场源时,这些巨配分函数和热力学量统计表达式就回到非相对论或者极端相对论的情况。此外还研究了两种模型发生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的临界温度Tc和凝聚比例N0/N。研究表明,临界温度会受到引力场的影响,特别是在黑洞视界附近,临界温度会趋向零;当玻色气体远离引力源时,临界温度会回到以前的人们熟知的非相对论情况或者极端相对论情况,但是凝聚比例公式仍然和非相对论以及极端相对论情况一样。另外,本文也研究了平直时空中的热力学系统的麦克斯韦关系和热力学三大定律的洛伦兹变换性质。结果表明:在普朗克变换的框架下热力学的麦克斯韦关系和热力学三大定律具有洛伦兹不变性,即麦克斯韦关系和热力学三大定律与参考系无关。同时,本文也在普朗克温度变换的框架下证明了“有质量物体不可达到真空光速”和“物体的温度不能达到绝对零度”的表述是等价的。为进一步研究弯曲时空的热力学系统的协变性奠定了基础。
阮晓钢[7](2020)在《答《评阮晓钢教授的“观测相对论”》》文中提出答复王令隽先生之《评阮晓钢教授的"观测相对论"》,其中,进一步阐述了观测相对论的基本思想和逻辑线路,特别指明了观测相对论的逻辑自洽性及其实证依据.
罗中华[8](2020)在《黑洞的热力学讨论》文中研究说明作为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相对论由爱因斯坦经过多年思考和总结所提出,相对论给我们描述了另一个不同于经典物理世界的时空观。在广义相对论的研究中,有提出广义质量与惯性质量是一致的观点,有重新给出行星做圆周运动的根本原因,也有物质为什么运动以及如何运动的重新解释。而黑洞作为其重要产物之一,它是近几十年来人们对引力本质认识的重要进展和标志,同时它的产生伴随着多种效应应运而生,例如拖曳效应,自发辐射,超辐射等。在最初认识黑洞的时候,因为黑洞的引力之强,所以认为只吸收而不辐射物质,故黑洞是“黑”的,而在20世界中期,科学家们以W.Israel和B.Carter发现,任何一个黑洞的性质都可以由其质量,角动量和所携带的电荷这三个物理量来决定。因为在引力坍缩过程中,描述其它性质的物理量便丢失了。后来,根据黑洞吸收一切物质的理论,物理学家惠勒就提出,当物体被黑洞吸收后,之前物体的熵便不复存在了,即整个系统的熵变成了零。这便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相违背。后来,贝肯斯坦继续研究,提出了黑洞应该具有与其视界面积成正比的熵,但是,这一系数当时贝肯斯坦还未解决,直到1974年霍金提出了黑洞的霍金辐射并且把黑洞的熵与热力学统一起来,这才形成了黑洞热力学第二定律。霍金认为,黑洞并不全是黑的,它在以热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物质,并强调黑洞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会影响黑洞的辐射温度。而霍金的霍金辐射问世后,其物理意义是显然的,它使人们发现量子力学,相对论和热力学便因黑洞热力学联系在一起,达到统一一致。而本文的写作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再现了这一历史的发展历程,第一部分从认识狭义相对论到广义相对论基础,再到黑洞的研究,在黑洞的描述中,重点描述史瓦西黑洞的一般解,RN黑洞的性质,Kerr黑洞的一般性质和简单线元以及K-N黑洞的介绍。第二部分介绍了黑洞的基本性质,主要是非热效应,比如拖曳效应,超辐射等过程,大致对黑洞的非热性质有了基本的了解。既然黑洞有温度有熵,于是第三部分就回顾了黑洞的无毛定理,面积定理和霍金辐射,然后对照普通热力学定律,总结出黑洞热力学的四条定律。最后一部分对于相空间里AdS黑洞的热力学性质进行了讨论,主要是针对RN-AdS黑洞和Kerr-AdS黑洞的热力学学性质,在这一部分,文中用公式推导和图像类比的方法,引入焦耳-汤姆逊系数,计算出临界值和反演温度,并绘出了RN-AdS黑洞和Kerr-AdS黑洞在T-P面内的反演曲线和等焓曲线,并通过等焓曲线和反演曲线确定了冷却区和加热区,类比范得瓦尔斯流体,总结出三种不同对象的异同点,对于整个黑洞的热力学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蒲瑾[9](2020)在《弯曲时空与量子引力理论的相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弯曲时空和量子引力理论的相关研究是当前天体物理和理论物理的热点和前沿课题之一。为了进一步揭示引力和时空的本质,本文重点研究在非相对论条件下限制修改色散关系中表征普朗克尺度效应的参数,利用双狭义相对论(DSR)研究黑洞霍金辐射,构建含有高阶修正项的广义测不准关系(GUP)并研究其对黑洞热力学性质的影响,揭示洛伦兹不变性破缺对黑洞霍金辐射的影响。本文既有理论研究与实验观测的结合,又有理论的发展和应用研究。属于理论物理与致密天体物理交叉学科的研究,也是对量子引力有效理论的应用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利用超高精度的氢原子1S-2S跃迁实验对修改色散关系中表征普朗克尺度效应的参数进行限制。对于非相对论条件下修改色散关系中的一阶项,本实验可以得到|ξ1|≤1.3,与冷原子反冲实验限制ξ1=-1.8±2.1的结果一样,也给出了非常有意义的限制。从而,确定可以用氢原子1S-2S跃迁实验来完成在期望的普朗克尺度灵敏度研究引力的量子性质。对于修改色散关系中的二阶项,本实验得出的界限为|ξ2|<1.7 × 102,虽然与可能探测的普朗克尺度还相差两个数量级。但是,这个结果比冷原子反冲实验得出|ξ2|<109要小7个数量级,这已经是非相对论条件下得出的最好限制。2.基于DSR中修改的色散关系,将普朗克尺度效应对霍金辐射影响的研究从之前的静态和稳态黑洞时空推广到动态黑洞时空。之前的研究是从自旋为1/2费米子推导出修正的Hamilton-Jacobi方程,本文是从描述更为一般的自旋为1/2半整数倍费米子运动的Rarita-Schwinger方程出发,应用半经典近似方法,得出了普朗克尺度效应修正的Hamilton-Jacobi方程。然后,应用这个修正的方程讨论了费米子从动态Kerr黑洞的霍金辐射,结果发现:普朗克尺度效应不仅会对黑洞的热辐射性质带来修正,而且对于动态的旋转黑洞来说,黑洞视界处修正后的隧穿率和霍金温度不再只是黑洞径向的性质,也与黑洞的角向性质有关。3.R.Banerjee和S.Ghosh的研究发现,当考虑含有一阶和二阶修正的GUP模型对黑洞热力学演化行为的影响时,黑洞蒸发过程停止在残余质量大于临界质量处,因此他们认为奇点问题能够自然地被避免。本文对Banerjee-Ghosh的工作进行了重新调查,有趣地发现:当考虑GUP效应时,黑洞蒸发的最后阶段其残余质量一直是等于临界质量,并且此时热力学量也不是奇异的。事实上,临界质量是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关于温度有效范围的定义得出的,残余质量是通过热容等于0或者熵不随质量变化得出的,这两个质量相等的结果意味着在经典引力中建立起来的热力学第三定律和宇宙监督假设之间的对应关系,在量子引力中仍然成立。同时,这揭示了热力学第三定律可以作为量子时空不能超过普朗克尺度以上的这个因果关系的监督者,从而为解释量子引力的时空中存在一个最小可观测长度提供一个可能的热力学解释。4.基于S.Hossenfelder等人构建GUP关系的思想,通过修正德布罗意关系,构建了新的含有高阶修正项的GUP关系。与从三个基本假设建立Banerjee-Ghosh的GUP关系相比,新GUP关系给出了粒子波矢和动量之间的具体函数形式。然后,利用新GUP关系讨论Schwarzschild黑洞的蒸发演化过程,结果发现:在量子引力修正下,黑洞不会完全蒸发,黑洞蒸发截止时残余质量一直等于临界质量。这个结果再次证实热力学第三定律和宇宙监督假设之间的对应关系在量子引力中仍然成立。最后,对黑洞残余进一步分析发现黑洞残余的类型依赖于GUP模型中修正项取值的正负。5.基于标准模型扩展(SME)理论提出了研究洛伦兹不变性破缺对黑洞霍金辐射影响的方法。通过将洛伦兹不变性破缺与隧穿辐射性质相联系,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洛伦兹破缺所带来的量子效应。本文主要研究了洛伦兹破缺对标量粒子和费米子从带电Reissner-Nordstrom黑洞和动态Vaidya黑洞霍金隧穿辐射的影响,结果有趣地发现:洛伦兹不变性破缺项对黑洞隧穿辐射性质带来了修正,特别是在旋量场中,只有类以太项影响费米子隧穿辐射性质,与CFJ项和手征项无关。
许洋[10](2019)在《经典场论若干问题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这篇论文中,主要研究了经典场论中对称性,经典电磁理论中的介质效应,广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和引力波探测等内容。在经典场论中,分析了洛伦兹协变性的意义以及具体案例,计算说明了n阶反对称张量和度规张量的协变性。并根据电动力学的具体例子,说明协变性对理论的指导作用。在经典电磁理论中,介质存在时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协变性不明确,具体表现为本构关系是分量形式而不是协变形式。研究了历史上对介质存在时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形式,利用空间求和方法给出了介质非相对论运动情况下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当介质做相对论运动时,利用协变性的方法,给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组在介质存在时的协变形式和波动方程。从波动方程中得到的光速公式满足洛伦兹速度叠加公式。在广义相对论中,研究了广义相对论的基础内容,包括等效原理,广义协变性原理以及爱因斯坦场方程的检验。提出了一种处理介质理论的新方法,并将介质理论推广到了引力理论中,得到了修改过的爱因斯坦场方程。回答了光速与引力波波速是否相等这一问题。在引力波的探测中,根据固有间隔与坐标间隔的关系,分析了 LIGO测量引力波的原理,指出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一种测量高频引力波的方法。
二、狭义相对论中的坐标辨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狭义相对论中的坐标辨析(论文提纲范文)
(1)爱因斯坦引力中渐近AdS黑洞的类Komar守恒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从牛顿力学到广义相对论 |
1.2 场方程的解与黑洞 |
1.3 引力时空中的守恒量 |
1.4 类Komar积分简介 |
2 矢量场的推广Komar守恒流 |
2.1 矢量场的推广Komar流 |
2.1.1 算符□,δd和dδ的介绍 |
2.1.2 用算符□,δd和dδ表示Komar流 |
2.1.3 和一般矢量场相关的推广Komar流 |
2.2 利用J_V构造守恒流 |
2.3 关于流J_V的各种推广 |
2.4 本章小结 |
3 Killing矢量的类Komar势K |
3.1 守恒流J_(gen)~((4th))(ξ)的类Komar势K~((3th))(ξ) |
3.2 Killing矢量ξ的高阶守恒流与势 |
3.3 本章小结 |
4 在渐近AdS黑洞中的应用 |
4.1 任意维史瓦西AdS黑洞和四维正则AdS黑洞的质量 |
4.2 Kerr-Sen AdS_4黑洞的质量和角动量 |
4.3 四维Kerr-NUT-AdS黑洞的守恒量 |
4.4 五维最小规范超引力中渐近AdS黑洞的类Komar守恒荷 |
4.5 与其它标准方法给出的结果比较 |
4.6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附录 |
附录A J_(V2)的表达式 |
附录B Killing矢量的一些性质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2)动力学方法与量子轨迹方法研究电子在晶体中的衍射及成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电子显微镜的诞生 |
1.1.1 从光学显微到电子显微 |
1.1.2 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 |
1.2 电子显微镜的种类与发展 |
1.2.1 透射电子显微镜 |
1.2.2 扫描电子显微镜 |
1.2.3 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 |
1.2.4 其它 |
1.3 电子显微术与电子能谱技术 |
1.3.1 电子与固体相互作用 |
1.3.2 表面电子能谱 |
1.3.3 电子显微成像 |
1.3.4 电子衍射花样 |
1.4 电子散射的模拟方法 |
1.4.1 经典轨迹蒙特卡洛方法 |
1.4.2 量子力学计算方法 |
1.4.3 量子轨迹方法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电子衍射理论 |
2.1.1 晶体学基础知识 |
2.1.2 电子衍射的运动学理论 |
2.1.3 电子衍射的动力学理论 |
2.1.4 晶体势场 |
2.1.5 衍射束的选择 |
2.2 高能电子的相对论变换 |
2.2.1 相对论的诞生与基本假设 |
2.2.2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公式和主要结论 |
2.2.3 相对论力学 |
2.2.4 四矢量(four-vector) |
2.2.5 高能电子的相对论变换 |
2.3 玻姆轨迹理论 |
2.3.1 背景介绍 |
2.3.2 玻姆力学的基本形式 |
2.3.3 玻姆轨迹的计算方法 |
2.3.4 玻姆轨迹的实验观测 |
2.3.5 不确定原理 |
2.3.6 非局域性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透射电子显微镜中的电子衍射动力学模拟 |
3.1 衍射模式 |
3.2 理论方法 |
3.2.1 平行电子束的衍射花样 |
3.2.2 大角度会聚束电子衍射花样 |
3.3 平行电子束的电子衍射花样模拟 |
3.3.1 与运动学模型的对比 |
3.3.2 非弹性散射 |
3.3.3 电子束入射角度的影响 |
3.4 大角度会聚束电子衍射花样的模拟 |
3.4.1 会聚束电子衍射技术简介 |
3.4.2 各种参数对衍射花样的影响 |
3.4.3 对一些实验结果的模拟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布洛赫波的量子轨迹方法研究电子衍射 |
4.1 量子轨迹计算方法 |
4.2 理论方法 |
4.2.1 量子轨迹 |
4.2.2 量子势 |
4.3 弹性散射模拟 |
4.3.1 波函数概率密度的截面 |
4.3.2 晶体中的通道效应 |
4.3.3 三维量子轨迹 |
4.3.4 经典势与量子势 |
4.4 非弹性散射的模拟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电子背散射衍射花样的模拟方法 |
5.1 背景介绍 |
5.2 理论方法 |
5.2.1 动力学方法 |
5.2.2 量子轨迹方法 |
5.2.3 动量期望方法 |
5.3 模拟结果与讨论 |
5.3.1 电子通道花样 |
5.3.2 电子背散射衍射花样 |
5.3.3 电子背散射衍射球面的构建 |
5.3.4 背散射衍射花样的量子轨迹模拟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量子轨迹蒙特卡洛方法研究原子分辨率的二次电子成像 |
6.1 背景介绍 |
6.1.1 原子分辨率技术的现状 |
6.1.2 原子分辨率二次电子成像的理论模型 |
6.2 理论方法 |
6.2.1 布洛赫波量子轨迹方法 |
6.2.2 价电子激发 |
6.2.3 内壳层激发 |
6.2.4 量子轨迹蒙特卡洛模拟方法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成像机制分析 |
6.3.2 二次电子的原子分辨成像模拟 |
6.3.3 信号产生深度的分析 |
6.3.4 材料表面的三维分辨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常用物理常数 |
附录B Lorentz变换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3)有质量引力下黑洞的霍金蒸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力与广义相对论 |
1.1 从狭义相对论到广义相对论 |
1.2 基本数学概念 |
1.2.1 度规 |
1.2.2 流形 |
1.2.3 标量与矢量 |
1.2.4 张量 |
1.2.5 协变导数和联络 |
1.2.6 曲率 |
1.3 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 |
1.4 粒子在史瓦西场中的运动 |
1.5 黑洞及其热力学定律 |
第2章 霍金辐射 |
2.1 霍金辐射 |
2.2 黑洞蒸发演化 |
2.3 渐近平直史瓦西黑洞 |
2.4 AdS时空中的史瓦西黑洞 |
2.5 k=0 AdS-史瓦西黑洞 |
第3章 黑洞热力学第三定律的互补定律 |
3.1 黑洞残余温度的问题 |
3.2 有质量引力概论 |
3.3 有质量引力下的黑洞残余 |
3.4 定理的一般性证明 |
3.5 互补第三定律: 适用性 |
第4章 有质量引力下的黑洞 |
4.1 有质量引力理论下的黑洞解 |
4.2 有质量引力下黑洞演化的简单分析 |
4.3 有质量引力下黑洞演化的残余物 |
第5章 有质量引力下的黑洞演化 |
5.1 dRGT有质量引力黑洞的热力学 |
5.2 dRGT有质量引力下黑洞蒸发 |
3ε+1,γ>0,ε+1>0'>5.2.2 γ~2l~2>3ε+1,γ>0,ε+1>0 |
3ε+1,ε+1<0'>5.2.3 γ~2l~2>3ε+1,ε+1<0 |
3ε+1,ε+1>0,y<0'>5.2.4 γ~2l~2>3ε+1,ε+1>0,y<0 |
5.3 总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狭义相对论中的尺缩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预备知识 |
1.1 洛伦兹变换式 |
1.2 同时的相对性 |
二、尺缩效应 |
三、结论 |
(5)相对论中的绝对及其哲学意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本文结构及创新 |
第一章 相对论中的绝对 |
第一节 狭义相对性原理 |
一、狭义相对性原理内容 |
二、狭义相对性原理中的相对与绝对 |
第二节 广义相对性原理 |
一、广义相对性原理内容 |
二、广义相对性原理中的相对与绝对 |
第三节 光速不变原理 |
一、光速不变原理内容 |
二、光速不变原理中的相对与绝对 |
第四节 四维时空间隔 |
一、四维时空间隔内容 |
二、四维时空间隔的相对与绝对 |
第五节 质能关系式 |
一、质能关系式的内容 |
二、质能关系式中的相对与绝对 |
第六节 爱因斯坦场方程 |
一、爱因斯坦场方程内容 |
二、爱因斯坦场方程的相对与绝对 |
第二章 绝对的哲学思想 |
第一节 相对论中的绝对的意义 |
一、相对论中“绝对”的共性 |
二、“绝对”的意义 |
第二节 柏拉图主义 |
一、什么是柏拉图主义 |
二、“绝对”与柏拉图主义 |
第三节 爱因斯坦的宇宙宗教感情 |
一、什么是宇宙宗教感情 |
二、为什么会产生宇宙宗教感情 |
三、相对论中“绝对”对宇宙宗教感情的作用 |
第三章 相对论中“绝对”的影响 |
第一节 对相对主义的影响 |
一、相对主义的核心及其各种形式 |
二、对相对主义的影响 |
第二节 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的调和 |
一、共存关系 |
二、转换关系 |
三、辩证关系 |
第三节 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调和对后现代主义的影响 |
一、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
二、后现代相对主义的发展 |
三、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调和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静态时空的理想玻色气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简介 |
(二)狭义相对论简介 |
1.洛伦兹变换 |
2.狭义相对论中的时间和空间 |
3.狭义相对论中的能量 |
(三)广义相对论简介 |
1.广义坐标变换 |
2.广义相对论中的时间和空间 |
3.广义相对论中的能量 |
4.弯曲时空的定义 |
5.弯曲时空中的态密度 |
6.爱因斯坦方程和稳态时空的度规 |
(四)非相对论玻色气体的BEC |
1.均匀玻色气体的BEC |
2.外场中玻色气体的BEC |
(五)相对论玻色气体的BEC |
1.均匀相对论玻色气体的BEC |
2.外场中相对论玻色气体的BEC |
(六)弯曲时空中相对论玻色气体的BEC |
(七)本研究的动机和本论文的组成 |
二、小盒子理想玻色气体 |
(一)态密度 |
1.能量空间的态密度 |
2.动量空间的态密度 |
(二)巨配分函数 |
(三)热力学量统计表达式 |
(四)临界温度与凝聚比 |
1.临界温度 |
2.凝聚比例 |
三、二维球面玻色气体 |
(一)态密度 |
(二)巨配分函数 |
(三)热力学量统计表达式 |
(四)临界温度和凝聚比例 |
1.临界温度 |
2.凝聚比例 |
(五)有质量二维球面玻色气体 |
四、麦克斯韦关系和热力学定律的洛伦兹协变性 |
(一)状态变量的洛伦兹变换 |
(二)温度和压强以及化学势的洛伦兹变换 |
(三)麦克斯韦关系的协变性 |
1.麦克斯韦关系的推出 |
2.麦克斯韦关系的协变性 |
(四)热力学定律的协变性 |
1.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协变性 |
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协变性 |
3.热力学第三定律的协变性 |
4.麦克斯韦关系和热力学三大定律协变性的讨论 |
五、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答《评阮晓钢教授的“观测相对论”》(论文提纲范文)
1 OR理论不是制造出来的 |
2 一切相对论性效应皆观测效应 |
3 关于狭义相对论的逻辑前提 |
4 光速不变性假设与广义相对论 |
5 观测媒介的地位和作用 |
6 宇宙的终极速度 |
7 观测媒介速度不变性 |
8 OR理论非空中楼阁 |
9 OR理论之逻辑演绎 |
10 关于文风 |
11 结束语 |
1 OR is not artificial |
2 All relativistic effects are observational effects |
3 On the prerequisites of special relativity |
4 Hypothesis of the invariance of light speed and Einstein's general relativity |
5 Role of observation media |
6 Ultimate speed of the universe |
7 Invariance of observation-medium speeds |
8 OR is not a castle in the air |
9 Logical deduction of OR theory |
10 On writing style |
11 Conclusion |
(8)黑洞的热力学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黑洞综述 |
1.1 狭义相对论 |
1.1.1 产生背景 |
1.1.2 实验基础 |
1.1.3 相对论基本原理 |
1.1.4 相对论的时空理论 |
1.1.5 相对论理论的四维形式 |
1.2 广义相对论 |
1.3 黑洞 |
1.3.1 Schwarzschild黑洞 |
1.3.2 R-N黑洞 |
1.3.3 Kerr黑洞 |
1.3.4 K-N黑洞 |
第2章 黑洞的非热效应 |
2.1 拖曳效应 |
2.2 Misner超辐射 |
2.3 Starobinsky-Unruh过程 |
第3章 黑洞的热性质 |
3.1 无毛定理 |
3.2 面积定理 |
3.3 黑洞热力学的四条定律 |
3.4 霍金辐射 |
第4章 AdS黑洞的热力学性质 |
4.1 RN-AdS黑洞的热力学性质 |
4.2 Kerr-Ad S黑洞的热力学性质 |
4.3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
(9)弯曲时空与量子引力理论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1.2.1 双狭义相对论(DSR) |
1.2.2 广义测不准原理(GUP) |
1.2.3 标准模型扩展(SME) |
1.2.4 黑洞热力学性质 |
1.3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1.4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
第二章 量子引力修改色散关系的参数限制 |
2.1 修改色散关系 |
2.2 冷原子实验限制修改色散关系 |
2.3 氢原子1S-2S跃迁实验限制修改色散关系 |
2.3.1 参数ξ_1的限制 |
2.3.2 参数ξ_2的限制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双狭义相对论与黑洞霍金辐射 |
3.1 引言 |
3.2 自旋1/2费米子修正的HAMILTON-JACOBI方程 |
3.3 一般自旋费米子修正的HAMILTON-JACOBI方程 |
3.4 普朗克尺度效应与动态KERR黑洞费米子隧穿辐射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广义测不准原理与黑洞热力学性质 |
4.1 引言 |
4.2 BANERJEE-GHOSH的GUP模型 |
4.3 黑洞热力学性质 |
4.4 修正的黑洞热力学性质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高阶广义测不准模型与黑洞热力学性质 |
5.1 引言 |
5.2 高阶GUP模型 |
5.3 高阶GUP与黑洞热力学性质 |
5.3.1 一阶修正项 |
5.3.2 二阶修正项 |
5.4 黑洞残余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洛伦兹不变性破缺与黑洞霍金辐射 |
6.1 标量场中洛伦兹不变性破缺 |
6.1.1 Schwarzschild黑洞热力学性质的修正 |
6.1.2 Reissner-Nordstrom黑洞热力学性质的修正 |
6.2 旋量场中洛伦兹不变性破缺 |
6.2.1 Reissner-Nordstrom黑洞辐射的修正 |
6.2.2 动态Vaidya黑洞辐射的修正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10)经典场论若干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列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协变性在场论中应用 |
2.0. 引言 |
2.1 两个协变性案例分析 |
2.1.1 电磁场协变性质补充 |
2.1.2 n阶反对称张量的协变性 |
2.2 物理公式的协变性 |
第3章 运动介质中协变的电磁理论 |
3.1 引言 |
3.2 非相对论情况下的介质效应 |
3.3 介质电磁理论的协变形式 |
第4章 广义相对论与引力波 |
4.1 引言 |
4.2 等效原理、广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 |
4.2.1 坐标系与时空观 |
4.3 相对论引力论及其检验 |
4.3.1 引力场方程 |
4.3.2 施瓦兹度规、广义相对论的检验 |
4.3.3 光线偏折 |
4.3.4 引力红移 |
4.4 时空对称性与罗宾逊-沃克几何 |
4.5 处理介质背景的方法 |
4.5.1 引力波介质理论 |
第5章 引力波背景下的激光干涉仪原理 |
5.1 引言 |
5.2 时空度规和引力波 |
5.3 弯曲时空中的干涉原理 |
5.4 与LIGO实验的对比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狭义相对论中的坐标辨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爱因斯坦引力中渐近AdS黑洞的类Komar守恒荷[D]. 邹长利.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9)
- [2]动力学方法与量子轨迹方法研究电子在晶体中的衍射及成像[D]. 程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9)
- [3]有质量引力下黑洞的霍金蒸发[D]. 侯梦诗. 扬州大学, 2021
- [4]狭义相对论中的尺缩效应[J]. 罗亿,田时开. 中国新通信, 2021(05)
- [5]相对论中的绝对及其哲学意蕴研究[D]. 唐凤宇. 黑龙江大学, 2020(05)
- [6]静态时空的理想玻色气体[D]. 卢国愿.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1)
- [7]答《评阮晓钢教授的“观测相对论”》[J]. 阮晓钢.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20(07)
- [8]黑洞的热力学讨论[D]. 罗中华. 西华师范大学, 2020(12)
- [9]弯曲时空与量子引力理论的相关研究[D]. 蒲瑾.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10]经典场论若干问题的研究[D]. 许洋. 北京工业大学,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