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HPLC色谱柱的正确使用与维修(论文文献综述)
段祖安[1](2011)在《延长液相色谱柱使用寿命的小窍门》文中研究说明柱效和柱压决定色谱柱的使用寿命。总结了影响色谱柱柱效和柱压的各种因素及采取的处理措施,目的是提高柱效和降低柱压,延长色谱柱的使用寿命。
李京[2](2007)在《天然番茄红素的分析、制备及保健功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番茄红素是一种具有淬灭自由基功能的开环类胡萝卜素,具有已被证实的防治人体疾病的功能,经济价值显着。从交叉学科的基础科研入手,研发富含番茄红素的功能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对提高我国的国民健康水平和发展我国的食品工业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本文所描述的研究工作以我国番茄红素功能性食品的生产技术和产品研发为目标,以目标化合物为中心展开,在分析化学、化学工程学、食品科学、营养学、医学和生物化学多学科交叉点上进行工作,并对所涉及的理论问题作系统的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番茄红素的分析与检测方法的建立、天然资源的评估、制备技术的研发、在动物模型中的吸收、转运、分布和代谢规律以及防治疾病功能初探五大部分。研究结果包括:[1]应用UV-VIS反射光谱法建立了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的无损伤、现场检测技术;[2]应用C30-HPLC-PDA-ELSD技术实现了对番茄红素几何异构体的分离,测定了不同顺式异构体的吸光系数,建立了天然番茄红素几何异构体组成的检测方法,为区分和鉴定人工合成品和天然产物奠定了基础;[3]证实了秋橄榄果实中的番茄红素资源具有工业开发价值,并建立了超临界CO2萃取的实验室方法;[4]探索了提高番茄红素超临界流体萃取效率的方法,证明了物料前处理对提高萃取效率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5]观察了番茄红素在大鼠体内几何异构体组成的变化情况,发现了大量顺式异构体的存在,并证实了几何异构体组成在血清中发生了显着变化;[6]测定了天然番茄红素在大鼠体内的吸收率和在大鼠血清中的动态积累规律;[7]比较了不同番茄红素几何异构体淬灭单线态氧的能力;[8]检测了天然番茄红素是否具有调节血脂作用和抗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的功能;[9]首次发现大鼠前列腺内存在番茄红素C31降解片段,并证实其仍具有淬灭单线态氧的能力。这些工作成为我国自行研制和开发高水平天然番茄红素功能性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技术基础,使我国在天然番茄红素的体内代谢和防治疾病功能方面的研究水平有所提高,推动了国内番茄红素制造产业的发展、填补了国内番茄红素研究领域中的部分空白。
侯文慧[3](2014)在《复方抗焦虑胶囊的提取工艺和制剂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复方抗焦虑胶囊源自北京中医药大学郑虎占教授的临床经验方,该方以传统中医药理论和古今医家的临床实践经验为依据,由蜘蛛香(Valerianae Jatamansi Rhizoma et Radix),合欢皮(Albiziae Cortex),炒酸枣仁(The Parched Ziziphi Spinosae Semen),灯心草(Junci Medulla)四味中药组成,具有理气解郁,养血安神的功效,为治疗肝郁气滞、心神不宁型焦虑症的良方。本课题旨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复方抗焦虑胶囊的提取工艺,并对其新型制剂工艺进行探索,以期为全面提升复方抗焦虑胶囊的质量标准奠定基础。课题组虽对复方抗焦虑胶囊的提取工艺具有一定研究基础,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蜘蛛香中以黄酮类成分橙皮苷为指标,特征性不强;合欢皮和酸枣仁中仅以酸枣仁皂苷A为指标,优化两味药的提取工艺,不能充分体现其工艺选择的合理性;出膏率为优化指标,不能充分体现指标与药理作用的相关性。针对上述问题,本课题旨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复方抗焦虑胶囊的提取工艺。在对复方抗焦虑胶囊的制剂工艺研究中,前期实验采用湿法制粒技术,但其中制软材的过程以传统经验中的“握之成团,按之即散”为标准,因而需通过对浸膏稠度及浸膏比例的把握等经验性的判断来确定辅料的用量,制备出的颗粒常存在制粒不稳定等问题,且在工业生产中对热能电能的消耗也比较大,因此本课题探索新型制剂工艺——干法制粒技术,以期全面优化复方抗焦虑胶囊的制剂工艺。综上所述,本课题主要开展了以下研究:1复方抗焦虑胶囊的提取工艺研究(1)蜘蛛香标准品的制备通过大孔树脂吸附法、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法及重结晶等分离纯化方法,从蜘蛛香中分离缬草素类化合物的降解产物——11-ethoxyviburtinal和缬草醛两种单体化合物,经1H-NMR、13C-NMR鉴定其结构,均为缬草素类化合物的降解产物,确定为化合物11-ethoxyviburtinal和缬草醛。(2)蜘蛛香提取工艺的研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分别以缬草素类化合物的降解产物——11-ethoxyviburtinal、总黄酮及绿原酸、蒙花苷的含量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法,进一步优化蜘蛛香的提取工艺。优选出的最佳工艺为:将蜘蛛香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将蜘蛛香粉碎成粗粉,加10倍量3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h。(3)合欢皮、酸枣仁提取工艺的研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新增(-)-丁香树脂酚-4-O-β-D-呋喃芹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和斯皮诺素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合欢皮和酸枣仁的提取工艺。优选出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将二者粉碎成粗粉,加10倍量水合并提取2 h,共提3次。(4)灯心草提取工艺的研究以镇静活性成分去氢厄弗酚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优化灯心草的提取工艺。优选出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将灯心草粉碎成粗粉,50倍量9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时。2复方抗焦虑胶囊的制剂工艺研究分别以制粒难易程度、成型率、休止角和吸湿率等为指标,筛选制备复方抗焦虑胶囊的辅料种类和用量,考察临界相对湿度,确定胶囊干法制粒的成型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以淀粉、乳糖和羟丙甲纤维素(1:3:3)三者为辅料,干浸膏与混合辅料比1:0.3,轧轮压力4 MPa,轧轮转速16 Hz时,制出的颗粒质量较好。干法制粒技术较传统制粒技术虽具有一定优势,但由于其存在制粒过程不易控制、过筛后药物细粉较多等问题,因此从可操作性、能耗、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比较干法制粒技术与湿法制粒技术,认为复方抗焦虑胶囊的制剂工艺以湿法制粒技术为佳,将复方抗焦虑胶囊的制剂工艺定为原工艺。
黄骏雄[4](1996)在《HPLC色谱柱的使用、维护及再生》文中指出色谱系统的关键部分——色谱柱的正确使用,不但能得到准确的分析数据与最佳的分离效果,而且对延长柱的寿命、节省开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HPLC色谱柱的使用、维护与再 生等问题。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重点是如何正确使用与维护色谱柱及其注意事项;第二部分专门讨论柱性能下降及其原因和处理方法。对柱失效后的再生技术也作了介绍。
黄骏雄[5](1996)在《HPLC色谱柱性能异常的判别及再生》文中认为本文主要讨论HPLC色谱柱性能下降的判别、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柱性能恶化可采取的措施。对柱失效后的各种再生技术与处理时的注意事项也分别作了介绍。
周陆怡,李琴[6](2019)在《高等院校高效液相色谱的管理与维护》文中提出高效液相色谱实验课是高等院校分析类教学的必修课之一,实验教学用到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是高等院校在科研和学生实验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本文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各部件的组成,提出了一些常见问题以及加强仪器应用以及日常管理与维护的措施,为高等院校精密贵重仪器的日常维持,提高使用率,降低维修率,延长使用寿命,以及教学和科研做好充分的后勤保障。
沈向忠,刘志强[7](1993)在《HPLC色谱柱的正确使用与维修》文中提出近年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发展很快,尤其是微粒型化学键合相开发的突破性进展,使其应用更为广泛,已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要使HPLC得到满意的结果,首先必须有高性能的色谱柱,它是决定分析成败的重要因素。色谱柱很昂贵,但常因使用者缺乏经验或操作不慎而致损坏,本文结合我们的实践,谈谈如何正确使用和维修色谱柱。
孟凡欣[8](2009)在《埃博霉素高产菌株选育、发酵条件优化及抗肿瘤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埃博霉素与紫杉醇一样具有促微管聚合作用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并且与紫杉醇相比,埃博霉素具有毒性更小,水溶性更好,对耐药性细胞作用更强之优点,因而引起医药界广泛关注。本文进行了埃博霉素菌种的改良和发酵工艺的优化研究,同时对改良菌株发酵液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研究。菌种改良方面分别采用紫外诱变,紫外-氯化锂诱变,硫酸二乙酯(DES)诱变,亚硝酸-紫外复合诱变,原生质体紫外-氯化锂诱变对埃博霉素原始菌株进行诱变,然后分别采用原始菌株的碳氮源(葡萄糖和硝酸钾)抗性培养基、埃博霉素合成前体物质(丙酸钠和乙酸钠)抗性培养基和埃博霉素结构类似物(红霉素)抗性培养基对诱变株进行筛选,得到一株遗传稳定的埃博霉素高产菌株——纤维堆囊菌UNH127,其埃博霉素(EPOs)总产量是原始菌株的28.2倍。本文对该诱变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探索,首先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在筛选合适的碳氮源种类的基础上,应用均匀设计方法结合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多元高次回归数学模型,优化纤维堆囊菌UNH127的发酵培养基,EPOs总产量达到2.36 mg/L,比优化前提高了778%。采用中心组合设计方法优化埃博霉素合成前体物质培养基方案,EPOs产量提高了22%,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响应面分析方法优化纤维堆囊菌UNH127的摇瓶发酵条件,EPOs产量达到3.18 mg/L,EPOs总产量提高了10%。同时采用HPLC法分析了纤维堆囊菌发酵液中组分,并考察了纤维堆囊菌发酵液粗提物的抗乳腺癌细胞MCF-7的活性和Hela细胞的活性,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HPLC法分析纤维堆囊菌发酵液中组分与其抗癌细胞活性间的相关模型,并采用t检验的方法分析各组分的抗癌活性,为筛选纤维堆囊菌发酵液中活性代谢产物提供了实验依据。
许紫婷,陈珠灵,孙建军[9](2017)在《ACQUITY Arc液相色谱系统的使用与维护》文中认为小颗粒填料(<2μm)和超高压系统(>105 k Pa)使得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能够提供比高效液相色谱(HPLC)更加高效和快速的色谱分离性能,是液相色谱研究领域的新热点之一.ACQUITY Arc系统作为HPLC和UPLC两种系统之间的桥梁,可以重现或改进已有的HPLC方法,通过简单切换,就能够轻松获得UPLC性能,快速实现二者之间的方法转换,为分析工作者提供方便.通过对Waters ACQUITY Arc液相色谱系统的组成、日常使用及维护的详细介绍,为Waters ACQUITY Arc液相色谱系统的使用提供指导.总结了仪器使用过程中的常见故障和解决办法,为延长仪器使用寿命和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提供技术保障.
刁龙翔[10](2015)在《新建QC实验室GMP管理规范化建设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GMP (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s,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诞生已五十年,全世界对药品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各国GMP认证标准逐步提高,而通过GMP认证是打开市场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是所有制药企业必须完成的工作。本论文基于新建实验室的建设,详细阐述了新建实验室的GMP规范化建设方式,对新建实验室流程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准备中国GMP认证、美国FD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和EU-GMP (European Union-Good Ganufacturing Practice,欧盟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过程的整个框架,并介绍了一些迎审技巧和答复整改审计缺陷的实例。从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面对并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一个崭新的实验室先后顺利通过了中国GMP认证、美国FDA认证、EU-GMP(European Union-Good Ganufacturing Practice,欧盟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和80多次第三方审计及客户审计,这种建构新实验室的方式期待能对有此需求的制药企业有所帮助,期待能对原料药企业的GMP认证提供有意义、有价值的借鉴。现场管理、文件管理和人员管理是组成GMP管理的主要因素,本文从这三方面为角度,结合新旧建实验室的实际情况与特点,围绕不同国家GMP认证的关注内容进行综合研究,来提升GMP质量控制管理水平。1、文件系统的建立GMP要求制药企业人员的任何行为都有法可依,需要有完善的文件管理体系,因此建立正确完善的文件管理体系是重要的基石,也是GMP审计的重点。本文设计了QC (Quality Control,质量控制)实验室所需要的SOP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标准作业程序)目录,建立了SOP编写、修订、审批流程,描述了SOP编写方式与内容。设计了检验记录、日志记录、检验报告书等原始记录的创建方式。设计了需要进行验证的不同种类,从方法验证、方法转移验证、温湿度均匀性验证、仪器设备性能验证等方面入手,解决了各种实际问题,符合了GMP的要求,为完善DMF(Drug Master File,药物主控档案)资料做出贡献。从文件发放、使用、用后处理和文件唯一性方面建立了文件管理模式,符合GMP管理。2、现场及操作管理的建设根据实验室的布局原则设计出符合GMP管理的实验室结构。从检测仪器设备管理、标示管理、试剂和试液管理、标准品及对照品管理、取样与留样、偏差调查、洁净区管理、数据管理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新建QC实验室才能保证药品安全、保证药品质量。在数次的GMP认证中实践证明,这种现场管理模式符合GMP认证要求。3、人员管理人员管理是GMP核心重点内容,本文从资质和培训方面构建人员管理,着重解决了如何培训才能符合GMP要求的问题。本文还以官方认证、客户审计和第三方审计的流程模式和检查内容,对比中国GMP认证、美国FDA认证和EU-GMP认证的检查特点,寻找出使新建实验室能同时应对不同审计的规范化建设方法。总结出迎审三要素:以真实性为原则进行日常管理;以现场卫生、标识、试剂、记录、培训、验证、偏差为角度进行审计准备;以迎审技巧为准则进行GMP现场检查。通过长期的GMP审计经验归纳出了全面的QC审计内容,以此为自查内容,以自查以及客户审计为手段,可迅速找到管理漏洞或不足,督促管理规范落实到位,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本文以具有代表性的缺陷实例进行了整改答复。归纳出整改答复所遵循的一般原则。认识到做好缺陷答复和整改是快速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的捷径。
二、HPLC色谱柱的正确使用与维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HPLC色谱柱的正确使用与维修(论文提纲范文)
(2)天然番茄红素的分析、制备及保健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类胡萝卜素概论 |
第二节 番茄红素简介 |
第三节 研究意义、内容与目标 |
第二章 天然番茄红素的分析与检测 |
研究背景 |
第一节 番茄果实表面紫外-可见反射光谱与果实中红素含量的相关性初探 |
第二节 天然番茄红素的C18-HPLC定性和定量检测 |
第三节 番茄红素几何异构体的C30-HPLC-PDA分离与鉴定 |
第四节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在番茄红素反相HPLC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
第五节 应用C30-HPLC-PDA-ELSD估算番茄红素顺式异构体吸光系数 |
第六节 应用 |
第三章 番茄红素天然资源评估 |
研究背景 |
第一节 番茄果实在成熟过程中类胡萝卜素组成的变化 |
第二节 红瓤和黄瓤西瓜果肉中类胡萝卜素的组成分析 |
第三节 秋橄榄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与几何异构体组成分析 |
第四章 天然番茄红素的制备 |
研究背景 |
第一节 番茄中番茄红素的超临界CO_2萃取 |
第二节 秋橄榄果实中番茄红素的超临界CO_2萃取初探 |
第五章 番茄红素在动物模型中的吸收、转运、分布和代谢研究 |
研究背景 |
第一节 番茄红素几何异构体组成在体内的变化 |
第二节 番茄红素的吸收 |
第三节 番茄红素在大鼠血清中的代谢 |
第四节 番茄红素在大鼠前列腺中的降解代谢初探 |
第六章 番茄红素的保健功能初探 |
研究背景 |
第一节 几何异构化对番茄红素淬灭单线态氧功能的影响 |
第二节 番茄红素萃取物对高血脂的调节作用 |
第三节 番茄红素的抗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作用 |
第四节 番茄红素C31降解片段的形成和体外淬灭单线态氧能力检测 |
第七章 总结 |
第一节 研究工作总结 |
第二节 研究结果概括 |
第三节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I 作者简介 |
附录II 发表论文 |
附录III 缩略语表 |
致谢 |
(3)复方抗焦虑胶囊的提取工艺和制剂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文献综述 |
1 焦虑症的研究概况 |
2 复方抗焦虑胶囊中各组成药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学研究进展 |
3 中药制粒技术研究进展 |
前言 |
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复方抗焦虑胶囊的提取工艺研究 |
第一章 蜘蛛香提取工艺研究 |
第一节 蜘蛛香标准品的制备 |
1 药材、仪器与试剂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蜘蛛香生药的提取 |
2.2 蜘蛛香大孔树脂的纯化 |
2.3 蜘蛛香硅胶、凝胶柱色谱的分离 |
2.4 化合物11-ethoxyviburtinal、缬草醛的纯度检测 |
3 小结与讨论 |
第二节 蜘蛛香提取工艺研究 |
1 以11-ethoxyviburtinal为指标优化提取工艺 |
1.1 药材、仪器与试剂 |
1.2 方法与结果 |
1.3 小结与讨论 |
2 以总黄酮为指标优化提取工艺 |
2.1 药材、仪器与试剂 |
2.2 方法与结果 |
2.3 小结与讨论 |
3 以绿原酸、蒙花苷的含量为指标优化提取工艺 |
3.1 药材、仪器与试剂 |
3.2 方法与结果 |
3.3 小结与讨论 |
第二章 合欢皮、酸枣仁提取工艺研究 |
1 药材、仪器与试剂 |
2 方法与结果 |
3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灯心草提取工艺研究 |
1 药材、仪器与试剂 |
2 方法与结果 |
3 小结与讨论 |
第二部分 复方抗焦虑胶囊的制剂工艺研究 |
1 药材、仪器与试剂 |
2 方法与结果 |
2.1 复方浸膏的制备 |
2.2 辅料种类的筛选 |
2.3 辅料用量的确定 |
2.4 临界相对湿度的测定 |
3 小结与讨论 |
总结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高等院校高效液相色谱的管理与维护(论文提纲范文)
1 进样装置的管理与维护 |
1.1 溶液贮器 |
1.2 高压输液泵 |
1.3 进样器 |
2 色谱柱的管理与维护 |
3 检测器的管理与维护 |
3.1 紫外吸收检测器 |
3.2 示差折光检测器 |
3.3 荧光检测器 |
4 结语 |
(8)埃博霉素高产菌株选育、发酵条件优化及抗肿瘤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埃博霉素概述 |
1.1.1 埃博霉素的发现 |
1.1.2 埃博霉素的理化性质 |
1.1.3 埃博霉素作用机制 |
1.1.4 埃博霉素化学合成研究进展 |
1.1.5 埃博霉素的生物合成 |
1.1.6 埃博霉素临床研究进展 |
1.1.7 埃博霉素研究价值 |
1.2 纤维堆囊菌概述 |
1.3 菌种选育 |
1.3.1 菌种诱变主要方法 |
1.3.2 菌种筛选方法 |
1.4 发酵工程概述 |
1.4.1 发酵工程发展史 |
1.4.2 发酵生产设备概述 |
1.5 化学计量学概述 |
1.5.1 化学计量学发展史 |
1.5.2 化学计量学在发酵工艺优化领域中的应用 |
1.6 立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二章 埃博霉素分离提取检测及优化 |
2.1 实验仪器材料与试剂 |
2.1.1 实验仪器 |
2.1.2 材料与试剂 |
2.1.3 菌种与培养基 |
2.2 实验方法 |
2.2.1 神经网络优化HPLC 法测定纤维堆囊菌发酵液中埃博霉素含量条件 |
2.2.2 均匀设计法优化埃博霉素原位提取条件 |
2.2.3 响应面法优化树脂中解吸埃博霉素的条件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神经网络法优化HPLC 法测定纤维堆囊菌菌种EPOs 含量结果 |
2.3.2 埃博霉素原位提取条件均匀设计实验结果 |
2.3.3 响应面法优化树脂中解吸埃博霉素条件结果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埃博霉素高产菌株诱变选育 |
3.1 材料与仪器 |
3.1.1 实验仪器 |
3.1.2 材料与试剂 |
3.1.3 菌种与培养基 |
3.2 实验方法 |
3.2.1 菌悬液的制备 |
3.2.2 抗性筛选培养基的制备 |
3.2.3 菌株诱变方法 |
3.2.4 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优化 |
3.2.5 纤维堆囊菌ATCC15384 原生质体紫外-LiCl 诱变 |
3.2.6 诱变株埃博霉素含量测定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抗性筛选培养基的制备 |
3.3.2 菌株诱变结果 |
3.3.3 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优化结果 |
3.3.4 纤维堆囊菌ATCC15384 原生质体紫外-LiCl 诱变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埃博霉素摇瓶发酵条件优化 |
4.1 材料与仪器 |
4.1.1 实验仪器 |
4.1.2 材料与试剂 |
4.1.3 菌种与培养基 |
4.2 实验方法 |
4.2.1 纤维堆囊菌发酵及埃博霉素含量测定 |
4.2.2 纤维堆囊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
4.2.3 埃博霉素底物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
4.2.4 埃博霉素高产菌株发酵条件的优化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纤维堆囊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结果 |
4.3.2 埃博霉素底物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结果 |
4.3.3 埃博霉素高产菌株发酵条件的优化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纤维堆囊菌代谢产物的抗肿瘤活性 |
5.1 材料与仪器 |
5.1.1 实验仪器 |
5.1.2 材料与试剂 |
5.1.3 菌种与培养基 |
5.2 实验方法 |
5.2.1 纤维堆囊菌发酵液粗提物制备 |
5.2.2 样品的HPLC 分析 |
5.2.3 纤维堆囊菌发酵液粗提物的抗乳腺癌MCF-7 细胞活性的研究 |
5.2.4 纤维堆囊菌发酵液粗提物的抗Hela 细胞活性的研究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纤维堆囊菌发酵液粗提物的抗乳腺癌 MCF-7 细胞活性的研究结果 |
5.3.2 纤维堆囊菌发酵液粗提物的抗Hela 细胞活性的研究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文工作总结和后续工作建议 |
6.1 结论 |
6.2 本文创新之处 |
6.3 后续工作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9)ACQUITY Arc液相色谱系统的使用与维护(论文提纲范文)
1 ACQUITY Arc系统的组成 |
1.1 四元溶剂管理器 |
1.2 样品管理器 |
1.3 柱温箱模块 |
1.4 检测器 |
1.5 多流路技术 |
2 日常使用及维护 |
2.1 溶剂管理器使用与维护 |
2.2 样品管理器使用与维护 |
2.3 柱温箱使用与维护 |
2.4 紫外检测器使用与维护 |
3 常见故障处理 |
3.1 压力异常 |
3.2 色谱峰型异常 |
3.2.1 所有的色谱峰都变形 |
3.2.2 个别色谱峰变形 |
3.2.3 鬼峰 |
3.3 保留时间及峰面积重现性差 |
4 结语 |
(10)新建QC实验室GMP管理规范化建设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前言 |
1 国外GMP发展史 |
2 国内GMP发展史 |
3 立题依据和研究思路 |
3.1 立题依据 |
3.2 研究思路 |
3.2.1 新版GMP改进内容 |
3.2.2 建立文件系统 |
3.2.3 建设规范的现场及操作 |
3.2.4 人员管理 |
3.2.5 审查 |
第二章 新建实验室GMP规范化建设与实施 |
1 文件系统 |
1.1 文件的建立 |
1.1.1 SOP编写 |
1.1.1.1 SOP编写、修订与审批程序 |
1.1.1.2 SOP内容 |
1.1.1.3 SOP种类 |
1.1.2 原始记录的建立 |
1.1.2.1 检验记录和公用记录的建立 |
1.1.2.2 检验报告书模板的建立 |
1.1.3 验证的建立 |
1.1.3.1 验证的种类 |
1.1.3.2 验证的流程 |
1.1.3.3 验证实例一分析方法验证 |
1.1.3.4 验证实例二 方法转移验证 |
1.1.3.5 验证实例三 温湿度均匀性验证 |
1.1.3.6 验证实例四 仪器设备性能验证 |
1.2 文件的管理 |
1.2.1 唯一性 |
1.2.1.1 SOP唯一性 |
1.2.1.2 原始记录唯一性 |
1.2.1.3 检验报告书唯一性 |
1.2.2 文件发放 |
1.2.2.1 SOP的发放 |
1.2.2.2 原始记录的发放 |
1.2.3 文件使用 |
1.2.3.1 SOP使用 |
1.2.3.2 原始记录使用 |
1.2.3.3 检验报告书 |
1.2.4 使用后处理 |
1.2.4.1 SOP的处理 |
1.2.4.2 原始记录与检验报告书的处理 |
2 现场及操作管理的建设 |
2.1 实验室布局原则 |
2.2 检测仪器及检测设备管理 |
2.2.1 安装与使用前准备 |
2.2.2 安装确认 |
2.2.3 检定(校准) |
2.2.4 起草操作维护规程 |
2.2.5 日常管理 |
2.3 标识管理 |
2.3.1 取样、分样、留样标识 |
2.3.2 仪器设备标识 |
2.3.3 自动进样器瓶号的标识 |
2.3.4 分析用玻璃容器的标识 |
2.3.5 坩埚类耐高温容器的标识 |
2.4 试剂、试液管理 |
2.5 标准品及对照品管理 |
2.6 取样与留样 |
2.6.1 取样 |
2.6.2 留样 |
2.6.2.1 批批留样 |
2.6.2.2 长期稳定性留样 |
2.7 实验室偏差调查 |
2.7.1 第一阶段偏差调查 |
2.7.1.1 分析人员 |
2.7.1.2 产品存在明显问题 |
2.7.1.3 实验室明显错误 |
2.7.2 第二阶段偏差调查 |
2.7.3 第三阶段偏差调查 |
2.7.3.1 调查性检测 |
2.7.3.2 复验 |
2.7.3.3 重新取样的检验 |
2.7.4 制定适宜的纠正预防措施 |
2.8 洁净区管理 |
2.8.1 洁净级别区域 |
2.8.2 洁净标准 |
2.8.3 检测周期 |
2.8.4 QC洁净室要求 |
2.9 数据管理 |
2.9.1 软件验证 |
2.9.1.1 验证内容 |
2.9.1.2 引用标准 |
2.9.1.3 验证过程 |
2.9.2 日常管理 |
3 人员管理 |
3.1 资质 |
3.2 培训 |
3.2.1 培训级别 |
3.2.2 培训计划 |
3.2.3 培训格式 |
3.2.4 培训内容 |
3.2.5 微生物专业培训 |
3.2.6 仪器分析专业培训 |
3.2.7 新调入人员培训流程 |
4 小结 |
第三章 审计 |
1 认证流程 |
1.1 企业申请 |
1.2 部门审查 |
1.3 现场审查 |
1.4 审计整改 |
1.5 审查公告 |
2 认证特点对比 |
2.1 中国GMP认证 |
2.2 FDA认证 |
2.3 EU-GMP认证 |
2.4 客户审计及第三方审计 |
2.5 内审方法 |
3 迎审准备及经验体会 |
3.1 迎审准备 |
3.1.1 现场卫生 |
3.1.2 现场标识 |
3.1.3 现场仪器设备 |
3.1.4 现场试剂 |
3.1.5 检验记录 |
3.1.6 培训记录 |
3.1.7 验证 |
3.1.8 偏差 |
3.1.9 废旧物品 |
3.1.10 以前提出过的缺陷 |
3.1.11 真实性 |
3.2 迎审技巧和注意事项 |
4 审计案例及整改答复 |
5 小结 |
第四章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及完成的文章 |
附录 |
学位论文评阅答辩情况表 |
四、HPLC色谱柱的正确使用与维修(论文参考文献)
- [1]延长液相色谱柱使用寿命的小窍门[J]. 段祖安. 实验室科学, 2011(02)
- [2]天然番茄红素的分析、制备及保健功能研究[D]. 李京. 首都师范大学, 2007(02)
- [3]复方抗焦虑胶囊的提取工艺和制剂工艺研究[D]. 侯文慧.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4)
- [4]HPLC色谱柱的使用、维护及再生[J]. 黄骏雄. 现代仪器使用与维修, 1996(01)
- [5]HPLC色谱柱性能异常的判别及再生[J]. 黄骏雄. 现代仪器使用与维修, 1996(02)
- [6]高等院校高效液相色谱的管理与维护[J]. 周陆怡,李琴. 广州化工, 2019(04)
- [7]HPLC色谱柱的正确使用与维修[J]. 沈向忠,刘志强.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1993(04)
- [8]埃博霉素高产菌株选育、发酵条件优化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 孟凡欣. 吉林大学, 2009(08)
- [9]ACQUITY Arc液相色谱系统的使用与维护[J]. 许紫婷,陈珠灵,孙建军.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2017(03)
- [10]新建QC实验室GMP管理规范化建设与实践[D]. 刁龙翔. 山东大学, 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