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717例火器性多发伤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海萍,俞文雅,刘威,张鹭鹭[1](2019)在《平时火器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救治》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平时火器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救治特点,为医务人员改善火器伤的医疗救治水平提供科学性建议。方法通过调查15例平时火器伤患者的病历数据,利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平时火器伤中男女比例为6.5∶1,高发人群为35~44岁和15~24岁。头部是最常见的伤部,异物存留的发生比例为46.7%。火器伤患者中皮肤软组织损伤的发生率为100.0%,骨折和骨关节损伤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发生比例分别为40.0%和13. 0%。火器伤患者中重伤和危重伤所占比例分别为6.7%和13.3%。患者院前时间和住院天数普遍较长,53. 3%的患者治愈出院。结论火器伤的防控和救治时应综合考虑人口学特征、受伤特征和创伤救治因素,关注头部创伤和多发伤救护,缩短院前时间,早期预测和防治失血性休克和意识障碍等并发症。
李效全,刘佳易,赵小兰[2](2012)在《致伤因素对伤亡程度影响的回顾性对比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交通工具与其他致伤因素对院前急救伤员伤亡程度影响的差异性。方法我院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实施院前创伤急救2657例伤员,按创伤严重程度评分法(ISS)标准评定记录伤情,根据致伤因素将院前急救伤员分为交通事故伤员组和其他外伤伤员组,分析两组伤员创伤程度和死亡人数的差异性,观察两类致伤因素对伤择伤亡程度的影响。结果交通事故伤员组创伤严重程度与其他外伤伤员组比较,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伤员的创伤严重程度与受伤原因有相关性(χ2=93.2,P<0.01)。结论交通工具对伤员的损伤程度明显重于其他外力对伤员的损伤,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两类致伤因素对人类的危害。
黄剑侯[3](2010)在《脊髓火器伤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在近代战争中脊柱脊髓火器伤约占伤员的0.3-4.6%,在美国,每年因火器伤而致脊髓损伤的约占总数的13-17%。脊髓火器伤的特点是病情急、创伤重、变化快,对机体影响比较大,残废率、死亡率均比较高。军事作战及长时间剧烈运动将大量产热,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机体汗液蒸发困难,加之持续暴露于高温环境下接受大量的外加热,导致体热平衡失调、水盐代谢紊乱、血液循环衰竭等,进而造成体内温度增高、代谢率增加、体液丧失和内环境失衡紊乱等;在此基础上合并脊髓火器伤,脊髓病理损害将更显着,同时损伤又加重了内环境的紊乱和全身重要脏器的负荷与损害,使脊髓火器伤后伤情更重、更为复杂。我国东南部沿海常形成典型的高温高湿气候,台海的危机、南海领地的保卫,面临着医疗保障的迫切需要。因此脊柱脊髓火器伤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的研究,对于未来南方战区军事作战及伤病员救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的1、建立满意的脊髓火器伤模型。2、探讨脊髓火器伤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早期生命体征和肺功能的变化。3、观察脊髓火器伤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早期的病理变化。方法1、建立胸腰段猪脊髓火器伤的全瘫模型,进行麻醉和非麻醉下的生命体征观察。2、建立高温高湿条件下胸腰段猪脊髓火器伤的全瘫模型,对动物进行生命体征、血气分析进行监测及肺部病理学检查。3、对火器伤脊髓进行超微结构改变的及病理学检查(GFAF、NSE、S-100蛋白和CD34)。结果1、麻醉组与清醒组对照研究(1)MAP变化:两组动物伤后MAP进行性下降,在伤后4小时麻醉组MAP下降比清醒组明显。(2)HR变化:两组动物伤后HR进行加快,伤后6h麻醉组的心率加快比清醒组明显。(3)肛温变化:麻醉组伤后平均体温在伤后两小时较伤前下降近2℃。(4)PaO2和PaCO2变化:PaO2在伤后均持续下降,PaCO2在伤后2小时内因过度通气,PaCO2短暂下降,2小时后进行性增高。2、高温高湿环境下脊髓火器伤的生命体征及肺功能变化(1)MAP变化:两组动物伤后MAP均进行性下降(P<0.05)。对照组在伤后两小时与伤前差别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伤后各时间点H组的MAP下降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P<0.05)。(2)HR变化:伤后两组动物的HR都进行加快,与伤前相比,心率在伤后各时间点均与伤前存在差别(P<0.05);H组心率在伤后不同时间变化均比对照组快(P<0.05)。(3)肛温变化:对照组肛温在伤后有轻微波动,但伤后各时间点与伤前比较无差异(P>0.05);H组的平均肛温在伤后进行性增高,伤后6h较伤前增高2.4℃,P<0.05,存在明显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4)PaO2和PaCO2变化:PaO2在伤后均持续下降(P<0.05)。H组的PaO2在伤后个时间点均比对照组低(P<0.05)。对照组在伤后2小时内因过度通气,PaCO2短暂下降,2小时后进行性增高,H组PaCO2伤后持续性增高并比对照组组高(P<0.05)。(5)大体标本两组均出现大量点、片状出血,高温高湿环境组出血明显。镜下观察高温高湿组:肺泡结构消失,肺泡上皮溶解变性,可见片状出血及炎性细胞浸润。支气管上皮变性脱失,管腔内出血物及分泌物明显。常温组:肺泡间质血管广泛性充血,肺泡腔大小不一,伴有少量出血及炎性细胞浸润,支气管轻度扩张。3、高温高湿组(H)与常温常湿组(C)损伤脊髓病理改变对照研究(1)光镜检查:两组脊髓硬脊膜血管明显扩张,硬膜下淤血明显,部分蛛网膜破裂,脊髓白质外露,组织疏松、水肿,小血管扩张,伴散在单核细胞浸润,白质轴突以纤维变性为主,病变不明显,脊髓灰质中神经元细胞变性,部分尼氏体消失,严重者神经元消失溶解,形态不规则,部分标本脊髓中央管附近部分组织广泛出血变性,正常结构消失H组病变相对严重。(2)电镜检查:两组均可见不同程度细胞核增大,染色质边集部分空洞形成,线粒体轻至重度水肿溶酶体增多,部分细胞内线粒体明显消失;髓鞘板层结构增厚、扭曲、松散、分层、破裂及出现不规则排列,轴索与髓鞘之间由于水肿出现间隙,轴索肿胀,部分轴浆溢出,可见较多水肿、髓内出血、坏死区及炎性细胞浸润。C组明显轻于H组。(3)尼氏体:两组均有损伤表现:出现尼氏体数目的减少、淡染,C组明显轻于H组。(4) NSE:H组表达明显比C组下调。(5) GFAP:H组表达明显比C组上调。(6) S-100:H组表达明显比C组上调。(7)CD34两组均可见零星散在阳性标记物,H组单个视野平均血管数明显少于C组。结论1、麻醉对猪脊髓火器伤早期生命体征存在影响,随着实验动物的体重的增加其伤后早期的存活时间也逐渐延长。2、高温高湿环境下,机体通过对流、传导和辐射排热障碍,代偿性出汗排热增加,导致机体代谢率增加、体热平衡失调、水盐代谢紊乱和血液循环改变等,高温高湿环境引起脊髓火器伤动物体温升高,呼吸频率和心率增加等明显生命体征改变,加剧了火器伤所带来的肺功能损害及加重脊髓火器伤的病理损害但脊髓损伤的同时也存在着脊髓损伤的修复。
张铁鑫[4](2008)在《颅脑战伤时效救治研究》文中提出现代战争尤其是高技术局部战争大量高爆炸武器的应用,使颅脑战伤的伤因与伤类发生了新的变化,变得更加复杂;同时由于士兵个人防护装备(如防弹衣)防弹性能的提高,致使四肢、胸腹部战伤的比例下降,而颅脑战伤的比例逐渐增加。因而卫勤保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大脑是人体生命中枢所在,伤后极易出现呼吸、循环障碍,而且窒息、呼吸停止与休克的发生率均较其它部位战伤高,故颅脑战伤伤势严重;同时头部一旦损伤,将严重影响士兵的作战能力。因此,颅脑特殊的解剖学特点决定了颅脑战伤的严重性及其时效救治的重要性。然而,我军传统的颅脑战伤救治存在着“救治阶梯设置过多、重复救治、救治措施缺乏标准化”等弊端,未能充分考虑颅脑战伤的特殊性,不利于颅脑战伤的时效救治;难以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需要。因此,基于这种卫勤需求,为更好地加强颅脑战伤的救治,为完善我军颅脑战伤救治指南或手册提供理论依据,本课题以“时效救治”理论(Theory of Time-effect Treatment,TTET)为指导思想,以“救治需求”为牵引,通过对现代战争中卫勤资料的统计分析,研究颅脑战伤发生规律与特点、颅脑战伤时效救治规律以及颅脑战伤伤谱;同时充分利用我军野战外科和神经外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借鉴外军先进的战伤救治经验,进而研究提出颅脑战伤非专科治疗标准化方案、急救程序、救治措施时效标准以及阶梯治疗模式,从而为我军颅脑战伤的救治与后送提供科学依据;为我军颅脑战伤救治手册或指南的制定提供帮助。进行的主要研究工作是:●确定颅脑战伤诊断分类及其标准●研究并初步确立颅脑战伤伤谱●颅脑战伤非专科治疗标准化方案研究●颅脑战伤非专科治疗标准化急救程序研究●制定颅脑战伤救治措施时效标准●颅脑战伤阶梯治疗模式研究
张伯锋[5](2006)在《自主研制多功能外固定器的临床扩展应用及相应生物力学研究》文中提出1跨关节可动外固定架治疗关节邻近骨折的临床研究(1)超关节可动外固定架治疗严重粉碎和开放性Pilon骨折初步报告目的:应用自行设计的超关节可动外固定架治疗严重粉碎和开放性Pilon骨折。方法:2000年1月~2002年5月采用自制超关节可动外固定架治疗踝关节粉碎或开放Pilon骨折15例,必要时结合有限切开克氏针内固定。结果: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2个月,平均10个月。外固定架术后使用时间平均为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4.5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2例延迟愈合者行骨移植术,其中1例行钢板内固定。9例开放骨折者无一例发生感染,其余6例闭合骨折者无感染、皮肤坏死,仅2例发生针道感染。最终随访时关节活动度为优5例,良好7例,可2例,差1例。1例因发生创伤性关节炎而行踝关节融合术。结论:应用超关节可动外固定架治疗复杂Pilon骨折,既能维持稳定骨折对位,又不妨碍踝关节功能活动,手术创伤小,愈合率高而并发症少,疗效较满意。(2)自制跨关节可动外固定架治疗高能量胫骨近端骨折目的:介绍一种治疗胫骨近端高能量损伤的新方法。方法应用自我研制的跨关节可活动外骨定架治疗胫骨近端高能量损伤病人19例,其中男12例,女7例,6例为开放骨折,13例闭合骨折,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这种外固定架为跨关节固定,故可稳定维持关节附近或关节内的骨折对位,又因该外固定架设计有可活动轴,术
田玥[6](2006)在《四肢战伤致残原因分析及降低伤残率的卫勤措施研究》文中指出历次战伤救治资料表明,四肢伤的发生率(包括复合伤)都在60%以上,救治难度大。在后续治疗中,四肢伤占50%以上。其死亡率相对较低,约为10%,而致残率很高。现代化战争会在较短期间内出现大量伤员,伤员因技术武器的巨大毁伤力,伤情更加严重、复杂,多部位伤及复合伤员数量明显增多,四肢伤的发生率最高。海湾战争、波黑战争及科索沃战争的资料表明,与传统战伤相比,现代战争中枪弹伤的比例显着减少,而由于大量、频繁使用高速、高效的爆炸性武器(枪榴高爆弹、集束炸弹、地雷、导弹等)以及这些武器对环境的破坏,产生大量的炸伤、爆震伤及挤压伤伤员,其结果导致严重四肢骨关节损伤的发生率进一步增加。 对四肢伤急救与处理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伤员的生命和肢体的功能。在战场四肢伤的急救与处理中,其卫勤组织指挥、卫勤力量的合理使用与卫勤保障工作,降低四肢战伤的致残率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旨在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指导,依据卫勤和野战外科理论,以国内外既往十余次战争中发生的四肢战伤为研究对象,应用文献调研、专家咨询、统计描述、逻辑学归纳等方法,研究了既往战争中四肢战伤发生率高、死亡率低、伤残率高的特点:分析四肢战伤的发生率、致残率及其致残原因;针对四肢战伤的致残原因研究、提出了降低致残率的卫勤保障措施。其研究结果对我军改进四肢战伤的卫勤保障措施,降低四肢战伤的致残率,恢复部队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田磊[7](2005)在《牵张成骨术修复犬下颌骨高速投射物伤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代战争中,高速小口径枪和小质量投射物的使用,使得现代火器伤与以往战争火器伤相比,在损伤机制、伤情判断和战伤救治上发生了变化。由于颌面部属于身体暴露部位,所以颌面火器伤在战伤中比较常见,而且其发生率随着武器的不断改进有增加的趋势,平时的颌面部火器伤多由于犯罪伤害或工矿事故引起。高速投射物导致的下颌骨缺损,尤其是伴有软组织缺损及穿通口腔的复合缺损的修复,是颌面外科的重要问题,也是难点之一。骨牵张技术(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诞生以来,迅速地应用于颌骨缺损的治疗,较之以往的颌骨缺损修复术,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在颌面外科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但将骨牵张技术应用于火器伤性下颌骨缺损的治疗目前尚无报道。 任何形式的骨再生过程必须依赖于充足的血供和营养支持,因此,在骨牵张过程中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和血供重建是临床上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颅面膜性骨血供丰富,皮质骨薄,DO技术可能更适合于颅面骨的延长或扩宽。然而高速投射物损伤颌骨后,伤区颌骨的血运受到破坏,DO能否适用于此类颌骨缺损的
梁朝革[8](2005)在《不同弹速椎体火器贯通伤对机体早期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不同弹速椎体贯通伤对机体的早期影响及椎体贯通伤后早期脊髓继发损伤机制。方法:月龄约3月大的健康雄性家猪,建立L2椎体不同弹速贯通伤模型,通过血清酶学、血液动力学等方法观察伤后不同弹速火器伤对机体的早期影响;通过CT、MRI观察损伤动物脊柱脊髓影像学特点;免疫组织化化学方法观察伤后脊髓组织的变化。结果:伤后高速枪伤组对机体造成的损伤是广泛而严重。免疫组化显示两组伤后转铁蛋白均呈阴性表达,而nNOS、铁蛋白和caspase-3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但高速枪伤组三种上述指标阳性细胞颗粒数及TUNEL染色阳性细胞颗粒数明显增多。结论:枪弹的速度是决定损伤程度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伤后通过动态观测血清酶等指标的变化,可以有效的对伤情进行判定。CT、MRI对脊柱火器伤的外科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铁蛋白参与了脊髓的继发损伤反应,并且同损伤程度相关,而与转铁蛋白无关。在脊髓火器伤的早期阶段,nNOS和caspase-3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表达的程度同脊髓损伤程度及损伤后神经细胞调亡指数相关。
梁朝革,陈长青,贾连顺[9](2004)在《脊柱脊髓火器伤特点及现代救治概念》文中研究说明脊柱脊髓火器伤是一种很危重的战伤,常并发重要脏器伤等严重并发症,诊治非常困难。本文就脊柱脊髓火器伤的特点及治疗现状进行了综述。
陈建常,史振满,严耘,张春浩,季明华,许刚,王鑫[10](2002)在《两起85例炸伤病人的早期救治》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探讨成批炸伤病人的伤情特点与早期救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起 85例重大炸伤病人的临床救治。结果 :爆炸伤一般伤情复杂、污染重 ;受伤组织和器官多 ,损伤以头颈部和四肢破片伤为主 ;盲管伤、多发伤、合并伤多 ;一般较枪弹伤损伤复杂。结论 :批量爆炸伤早期积极救治和清创可降低感染、伤残和死亡率
二、717例火器性多发伤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717例火器性多发伤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平时火器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救治(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
2 结果 |
2.1 创伤人口学特征 |
2.2 创伤受伤特征 |
2.3 创伤救治信息 |
3 讨论 |
3.1 火器伤致伤特点 |
3.2 火器伤救治特点 |
(2)致伤因素对伤亡程度影响的回顾性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院前急救措施 |
1.2.2 分析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交通事故发生率高于其他外力损伤发生率的原因 |
3.2 两类致伤因素对机体的损伤 |
3.3 提高创伤伤员急救成功率 |
3.4 降低两类致伤因素对人类的危害 |
(3)脊髓火器伤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脊髓火器伤模型的建立 |
一、材料与方法 |
(一) 材料 |
(二) 实验方法 |
二、结果 |
(一) 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不同时间点变化 |
(二) 平均体温在不同时间点变化 |
(三) 血气分析中的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变化 |
(四) 生存率 |
(五) 病理检查 |
三、讨论 |
(一) 脊髓火器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
(二) 脊髓火器伤的致伤机制 |
四、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脊髓火器伤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生命体征及呼吸功能改变 |
一、材料与方法 |
(一) 材料 |
(二) 实验方法 |
二、结果 |
(一) 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不同时间点变化 |
(二) 平均肛温在不同时间点变化 |
(三) 呼吸频率在不同时间点变化 |
(四) 血气分析中的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变化 |
(五) 肺脏病理改变 |
三、讨论 |
四、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脊髓火器伤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改变 |
一、材料与方法 |
(一) 材料 |
(二) 实验方法 |
二、结果 |
(二) 超微结构 |
(三) 尼氏染色 |
(四) NSE检测 |
(五) GFAP检测 |
(六) S-100蛋白检测 |
(七) CD34检测 |
三、讨论 |
(一) 高温高湿环境下脊髓火器伤早期的光镜下的改变 |
(二) 脊髓火器伤后早期的超微结构改变 |
(三) 脊髓枪伤后早期尼氏体的改变 |
(四) 高温高湿环境下脊髓火器伤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
四、结论 |
参考文献 |
脊髓火器伤的实验研究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在读期间主要学术活动 |
致谢 |
(4)颅脑战伤时效救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一览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论文正文 颅脑战伤时效救治研究 |
前言 |
第一部分 颅脑战伤时效救治研究的系统分析 |
一、颅脑战伤的发生特点 |
二、颅脑战伤时效救治研究系统分析 |
第二部分 颅脑战伤的诊断分类及分类标准研究 |
一、颅脑战伤的定义 |
二、颅脑伤诊断分类的概况 |
三、颅脑战伤的诊断分类标准 |
四、颅脑战伤诊断具体分类 |
第三部分 颅脑战伤伤谱研究 |
一、现代战争颅脑战伤伤谱分析 |
二、现代战争颅脑战伤常发的致伤因素、伤类与伤型顺序 |
三、现代战争颅脑战伤发生规律 |
四、对我军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卫勤保障的启示 |
五、初步建立现代战争颅脑战伤伤谱 |
第四部分 颅脑战伤非专科治疗标准化方案与急救程序研究 |
一、颅脑战伤非专科治疗的重要性 |
二、颅脑战伤非专科治疗的标准化 |
三、颅脑战伤非专科治疗标准化方案研究 |
四、颅脑战伤急救ABCPED 程序研究 |
第五部分 颅脑战伤救治措施及时效标准研究 |
一、颅脑战伤救治措施 |
二、颅脑战伤的分类 |
三、颅脑战伤救治措施时效标准 |
第六部分 颅脑战伤阶梯治疗模式研究 |
一、外军高效的阶梯治疗模式 |
二、我军颅脑战伤的阶梯治疗模式 |
三、改革我军传统的颅脑战伤阶梯治疗模式,建立适应未来信息化条件下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颅脑战伤阶梯治疗模式 |
讨论 |
一、颅脑战伤救治的“时效”研究是本课题的创新点 |
二、技术和勤务相结合是本课题的又一创新点 |
三、“系统综合”是本课题研究的特色 |
四、为我军颅脑战伤救治手册或指南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
全文总结 |
致谢 |
附录1 |
附录2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现代战争颅脑战伤救治的时效研究现状和进展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5)自主研制多功能外固定器的临床扩展应用及相应生物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研究论文 自主研制多功能外固定器的临床扩展应用及相应生物力学研究 |
引言 |
第一部分 跨关节可动外固定架治疗关节邻近骨折的临床研究 |
1 超关节可动外固定架治疗严重粉碎和开放性Pilon 骨折初步报告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2 自帛跨关节可动外固定架治疗高能量胫骨近端骨折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3 跨关节外固定架治疗复杂肘关节骨折脱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4 自制跨关节可动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重度胫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和生物力学研究 |
1 组合式固定架治疗重度胫骨近端骨折的初步报告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2 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外固定器的临床扩展应用 |
1 半环形复位器辅助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2 半环形复位器材合法与手指引导开放法辅助交锁髓内钉治疗股肌干股折疗效对比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3 单边外固定器治疗儿童股骨干有折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外固定器在骨创伤的临床应用 |
综述二 Pilon 骨折的治疗 |
综述三 胫骨近端骨折的治疗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四肢战伤致残原因分析及降低伤残率的卫勤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概述 |
一、立题依据 |
二、研究目的意义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五、资料来源 |
六、相关概念界定 |
第二部分 四肢战伤致残原因分析 |
一、四肢战伤发生率及伤员致残百分比 |
二、四肢战伤致残原因 |
第三部分 减少四肢战伤伤残率的卫勤措施 |
一、强化火线抢救的时效性 |
二、早期进行伤道清创 |
三、尽早实现功能位固定 |
四、正确使用止血带 |
五、慎重实施截肢术 |
六、正确进行关节伤的处理 |
七、早期处理四肢血管伤 |
八、正确实施周围神经伤修复 |
九、适时实施筋膜间隙切开减压术 |
十、保证后送的及时性 |
第四部分 讨论 |
一、关于降低伤道感染的措施问题 |
二、关于四肢战伤临时固定问题 |
三、关于止血带使用问题 |
四、四肢伤分级救治的原则 |
五、后送对四肢伤致残的影响 |
第五部分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
附件 |
(7)牵张成骨术修复犬下颌骨高速投射物伤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回顾一 生物撞击机的研制和在创伤医学中的应用 |
文献回顾二 牵张成骨术在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
实验一 多功能生物撞击机的应用与评估 |
实验二 下颌骨高速投射物伤骨缺损动物模型的建立 |
实验三 犬下颌骨高速投射物伤后骨血运变化的实验研究 |
实验四 骨牵张术一期修复犬下颌骨高速投射物伤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
实验五 TGF-β_1在骨牵张术修复犬下颌骨高速投射物伤性骨缺损中的局部表达及作用的实验研究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图 |
(8)不同弹速椎体火器贯通伤对机体早期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椎体火器伤模型的建立及早期死亡原因分析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椎体火器伤伤段脊髓超微结构变化及CT、MRI影像学特点的实验研究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椎体火器伤伤段脊髓组织铁蛋白、转铁蛋白、一氧化氮合酶、caspase3的表达及对细胞调广的影响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铁与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
综述二 脊柱脊髓火器伤特点及救治的现代概念 |
综述三 急性脊髓损伤后的细胞凋亡及其时空分布特点 |
在读期间学术活动简况 |
致谢 |
(9)脊柱脊髓火器伤特点及现代救治概念(论文提纲范文)
1 组织损伤的弹道学机制 |
2 脊柱脊髓火器伤的特点 |
3 脊柱脊髓火器伤救治现代概念 |
3.1 外科干预 |
3.2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 |
3.3 残留弹片处理 |
四、717例火器性多发伤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平时火器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救治[J]. 陈海萍,俞文雅,刘威,张鹭鹭.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9(01)
- [2]致伤因素对伤亡程度影响的回顾性对比分析[J]. 李效全,刘佳易,赵小兰.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2(04)
- [3]脊髓火器伤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实验研究[D]. 黄剑侯. 第二军医大学, 2010(10)
- [4]颅脑战伤时效救治研究[D]. 张铁鑫. 第三军医大学, 2008(06)
- [5]自主研制多功能外固定器的临床扩展应用及相应生物力学研究[D]. 张伯锋. 河北医科大学, 2006(11)
- [6]四肢战伤致残原因分析及降低伤残率的卫勤措施研究[D]. 田玥. 第二军医大学, 2006(09)
- [7]牵张成骨术修复犬下颌骨高速投射物伤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 田磊. 第四军医大学, 2005(06)
- [8]不同弹速椎体火器贯通伤对机体早期影响的实验研究[D]. 梁朝革. 第二军医大学, 2005(06)
- [9]脊柱脊髓火器伤特点及现代救治概念[J]. 梁朝革,陈长青,贾连顺. 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 2004(06)
- [10]两起85例炸伤病人的早期救治[J]. 陈建常,史振满,严耘,张春浩,季明华,许刚,王鑫.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02(06)
标签:多发伤; 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 股骨骨折; 骨折并发症; 骨折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