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郭福生和他的“爱心工程”(论文文献综述)
张慧娟,李志文,李文,吴汪洋,孙蕗,刘金花,田世洪[1](2021)在《挖掘旅游地学文化 开辟研学旅行德育新路径》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在深入分析旅游地学研学旅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旅游地学专业特色,提出充分挖掘地学旅游资源中蕴含的"地球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历史遗迹文化""民俗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以开辟研学旅行"德育"实施新路径。发挥学生在旅游地学研学中的自主性,让学生自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爱国情怀,以期为旅游地学研学旅行中德育的实践提供新思路。
窦艳玲[2](2020)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市风险管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是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重要物质基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市风险管控是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一环。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相对不成熟,法律监管等制度保障乏力,投资渠道相对较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相较于其它基金对风险敏感度更高,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市风险更繁杂,因此,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市风险管控迫在眉睫。然而,现有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市风险管控理论研究还不够,常忽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市的特殊性风险防范,因此,深入研究如何进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市风险管控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为研究对象,聚焦如何有效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市风险管控的问题,运用风险管理、委托代理和投资组合理论,采用将养老保险基金与全国社保基金相比较的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五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一,通过将养老保险基金与全国社保基金、企业年金进行多维度的比较,深入分析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市风险的特殊形态及形成机理。第二,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ISM模型的双重视域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市风险识别进行再认识,以加深风险性质、层次结构和风险源的认识。第三,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市风险管控制约因素的权重进行科学测量,在此基础上抓重点、分类别、有的放矢地进行风险管控。第四,结合风险管控路径设计的原则和目标,基于风险管控制约因素分析的结论重点把握风险管控路径设计的方向。第五,从法律监管、机构资质审核、投资管理队伍建设、投资技术保障等方面提出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市风险管控的对策建议。论文得出以下结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与全国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基金具有本质区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更加强调安全性和流动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风险主要来源于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等非系统风险,根本风险来源于政策、法律、监管等制度保障乏力;论文根据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市风险的特殊性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风险管控策略,注重从非系统性风险切入,从内因着手研究风险管控效果会更好;论文认为应加强法律建设、监管体系构建、机构资质审核等外部制度保障,并在投资组合多元化和金融工具创新方面强化技术保障。
蒋子睿[3](2019)在《PEDV SNJ-P株的分离鉴定与基因组学研究及S蛋白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可引起猪只急性腹泻并迅速脱水、死亡,对哺乳仔猪危害最大。2010年来,PED在世界各地大规模暴发。毒株变异是导致该疫情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应用PK-15细胞在腹泻哺乳仔猪肠道内容物中进行病毒分离,通过细胞病变、RT-PCR检测、琼脂糖凝胶扩散试验对细胞培养物进行鉴定,证明获得一株PEDV毒株,命名为SNJ-P。该病毒可在胰酶终浓度为4μg/mL的病毒培养液中培养,盲传至第4代产生细胞病变。继续传代至第7代,细胞稳定出现CPE。传代至第10代,出现CPE时间提前至接毒后12 h。将第15代细胞病毒液收集进行蚀斑纯化,计算出SNJ-P的TCID50为1×10-6.5/mL。观察SNJ-P人工感染哺乳仔猪后的病理学变化及检测各组织器官内病毒核酸载量,制作主要病变器官病理切片。结果表明除肠道以外,肺脏与肝脏内病毒核酸载量最高,呈肠道>肺脏>肝脏。比对多条参考株全基因组序列,设计21对扩增PEDV全基因组序列的引物,扩增SNJ-P分离株的全基因序列。分析各基因片段遗传与变异情况,讨论变异可能造成其产物功能上的变化,从基因层面分析目前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原因,为新的疫苗的研发提供理论帮助。建立全基因进化树,分析该毒株与参考毒株的分子遗传进化关系。结果显示SNJ-P与中国株ZL29、CH/HNYF的同源性最高,同源性为98.4%和98.7%。与俄罗斯株Blegorod亲缘关系较远,同源性为90.9%。对分离毒株的S基因进行分析,设计了1对引物扩增其抗原性较高的抗原决定簇基因区(689794 aa),构建pET-32a(+)-SJ重组表达质粒。诱导表达得到大小为35 kD的重组S蛋白,鉴定其为包涵体,利用Ni-Agarose His标签蛋白纯化试剂盒对该蛋白进行纯化,获得浓度为1.145 mg/mL的重组蛋白。对其进行Western-blotting鉴定,证明其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将纯化的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优化各反应条件,建立检测PEDV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判定标准为OD450nm≥0.324为阳性,反之为阴性。与市售试剂盒符合率为96.67%。该方法特异性良好,重复性高,且成本低。可用于临床PEDV血清抗体检测以及PEDV流行病学的监测,对本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刘泽彬[4](2019)在《湖南省某猪场猪传染性肠胃炎的案例分析及综合防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猪传染性肠胃炎(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TGE)是由猪传染性肠胃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腹泻疾病。该病大范围流行于全国各地,且传播性相对较强,任何阶段生猪皆有发病可能,成年猪发病的临床症状相对较轻,但对10日龄内的仔猪易传播且具有高致死率(几乎为100%)。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脱水、严重消瘦、排出黄绿色或灰绿色水样粪便。该病在任何季节都有发病概率,但多发与春冬两季。2018年11月,湖南省岳阳市某猪场发生疑似病毒性腹泻的疫情,笔者针对发病生猪采样进行诊断,并针对这次疫病发生情况做出综合防治,取得结果如下:1.本研究案例猪场发病之后,对发病生猪进行剖检并采取小肠做病理切片,观察切片后,采取腹泻仔猪的小肠内容物30份通过RT-PCR进行鉴定。最终鉴定结果发现30份病料并非单一病毒,而是由三种病毒性腹泻共同引起,且结果中存在混合感染的情况。2.针对本次案例猪场发病情况做出了综合防治措施:提高饲养管理、增强消毒卫生和免疫接种工作的完善等。经过综合防治措施后,案例猪场的疫病发生得到有效控制,空栏6日后产房断奶成活率为95.2%;2次疫苗接种后,育肥猪和哺乳母猪再无发病现象;对症治疗使得猪群发病情况得到有效缓解。3.针对猪传染性肠胃炎的综合防治,需注意以下工作:加强生产管理;合理的环境管理及卫生消毒工作;制定相关免疫及隔离方案。
许俐俐,余巍巍,官云兰[5](2018)在《龙虎山自然地理环境与道教的发展》文中认为龙虎山是我国的道教发源地之一,在中国的道教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道教的发展依赖于优良的地理环境,龙虎山的气候、地貌、水文、土壤、生物等条件符合道教的创立和发展要求,道教在龙虎山的长期发展也促进了龙虎山自然环境的保护。
颜伟[6](2018)在《村社传统与神庙演艺 ——以山西泽州地区为中心》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是对山西东南部晋城市以及下辖五县泽州、高平、陵川、阳城、沁水区域古代村社与神庙演艺活动的考察和研究,因这一区域历史上属泽州府,故在本文行文中以“泽州地区”称之。本文以神庙及其剧场为研究对象,运用戏曲学、宗教学、社会学、建筑学、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试图探讨古代村社与神庙演艺之间的互动和依存关系。村社作为古代乡村自治组织,其权力渗透到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神庙剧场的产生、变迁和繁荣都与村社组织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村社建构了乡村神庙演艺的秩序。本文将分八个章节进行论述:前四章将以宋金、元、明清为历史时期的划分,以田野调查所得神庙剧场以及碑刻资料为支撑,探讨不同历史时期的泽州村社与神庙剧场建修及其演艺活动的互动境况。着重论述宋金时期的雨神崇拜与赛社演艺;金元易代时的“贞佑兵火”与村社及其神庙剧场变迁;明清村社繁荣与臻于极盛的神庙剧场演艺。第五章探讨古代村社经济状况与神庙演艺活动盛衰·;第六章将以具体的个案研究为主要内容,首先对马仙姑信仰做相关论述,其次将以康营村为个案探讨乡村“社”、“会”权力、宗族势力与神庙及其剧场演艺之间的权利交错;第七章将以戏曲碑刻为研究对象,试图呈现撰碑人所代表的士人群体对村社神庙演艺理想的建构;第八章将对古代泽州地区的戏神信仰、班社建设以及遗留下来的村社神庙演出题记做相关阐述。本文从村社传统的角度切入,探讨泽州地区神庙演艺的历史变迁。既不沉溺于对“村社”意涵的概括,也不单纯地梳理和罗列神庙及其剧场的遗存资料,而是旨在探讨两者之间的互动,并以此来丰富神庙剧场及其演艺生态的研究。期冀有如下贡献。一、明晰宋金两代泽州地区村社对雨神信仰的塑造和传播构建起了泽州神灵信仰的新秩序。并且,以雨神信仰为纽带,村社之间互动频繁,围绕着这些神庙的祭祀演艺活动兴盛并呈现多样化,演艺场所得到普遍建立。二、在历史变迁的大背景中,描绘村社兴废以及神庙剧场变迁。金元易代时的“贞佑兵火”、清末“丁戊奇荒”以及泽州历史上频繁的水旱灾害都对村社以及神庙剧场演艺带来巨大的影响,而无论是从社会史的角度探讨村社,或是从戏曲学的角度探讨神庙剧场演艺,都不应对此置若罔闻。三、泽州地区“程颢牧晋”的儒学传统是泽州历史的重要一面,它包含在蒙元政权对泽州战后新秩序的构建体系之中,而这一传统也对神庙以及演艺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对赛社演艺批评以及文庙“昵淫祀、戏优伶”甚至建立戏台等历史现象的探讨也应当以此为背景。四、明清时期泽州神庙剧场取得了巨大成就,村社在剧场建造中更多的体现出剧场思维,造就了明清两代繁荣、规范、人性化的乡村神庙剧场和演艺秩序。五、明晰神庙剧场及其演艺活动与民间信仰、村落“社”“会”组织、宗族等有着密切关系,并且受到村落风水、村社经济、乡村规范、民间士绅言论等的多重影响,故神庙剧场及其演艺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且具有十分的弹性。六、从神庙碑刻中探讨民间士绅对神庙剧场理想的构建,展示戏曲碑刻的独立性价值。碑刻既是对剧场建迹事实的陈述,也充满撰写人的情感和对神庙剧场的理想建构,这些理想或许部分得到了实现,或许从来就只是停留在冰冷的碑面之上,但这种由人来书写的剧场史依然是关照乡村神庙剧场的不可忽略的方面。七、梳理泽州地区的戏曲行业神灵、班社组织以及赛社演艺资料,并解读村社乐户的生存状态、社会地位。村社与乐户之间并非纯粹的良民与贱民的两极对立,村社承认乐户在神庙祭礼中操持演艺“正乐”的合礼性;同时乐户群体也在频繁参与村社神庙祭礼的过程中,找寻到认同感,进而塑造他们的信仰核心,组成他们的行业联结,追求他们的社会身份。除上述外,本文还将阐述“神庙看墙”、“正面看楼”、“止戏”、“办赛题记”等一些具体问题。
张岩[7](2018)在《强化高校精准资助育人功能研究》文中认为在“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高校实现“精准资助育人”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以高等学校资助育人为依托,努力实现教育扶贫,进而方可推动整体扶贫工作顺利有序开展。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者应紧扣国家政策,立足工作实际,真正做到从受助学生角度出发,提升经济、心理、技能等多种帮扶形式的工作绩效,使受助学生开展自我管理、完成自我教育、做到自我服务,才能实现育人的最终目标。论文从分析资助育人的研究意义和依据入手,对国内外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比较和分析,通过对相关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阐述,进一步明确了精准资助育人工作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当前高校精准资助育人工作的现状,探究出强化精准资助育人工作的方法和路径。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高校精准资助育人的选题意义和依据,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在该方面的研究状况,根据文章研究问题实际,提出了本文较以往理论研究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介绍了高校精准资助育人的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通过对核心概念和相关理论基础进行研究分析,进一步明确了精准资助育人的精神实质,总结引申出资助育人工作的相关理论知识内涵,为后续深入探究强化高校精准资助育人功能路径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三部分对高校精准资助育人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当前国内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实际,凝练出现阶段工作所取得的初步成效,并结合当前资助育人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从多个角度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第四部分从思想理念、人才培养、文化建设、课程建设、队伍建设、管理机制六个方面对高校精准资助育人的实现路径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对于强化高校精准资助育人功能研究提供了现实性、系统性、可行性依据。
闻一平[8](2018)在《春秋不变的美丽誓言——记郭福生与爱心助残志愿者团队》文中研究说明6年前,85岁残疾人邹大爷的老伴儿冷大娘说:"天暖了想上公园逛一逛。"为了实现冷大娘的这一心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吉林省劳动模范、长春公交集团北达汽车公司10路车队驾驶员郭福生和他的爱心助残志愿者团队一直用心、用情地坚守了6年,从未间断。那是2012年春天,家住长春市保障性住房工程团山小区的冷大娘,推着轮椅陪着已经85岁并且患有脑血栓的老伴儿邹大爷在小区里晒太阳。这时,正巧
程春[9](2017)在《三维地质建模中复杂曲面造型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就小断层问题和地层面沿断层面的错动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分析三维地质建模的整个过程,尽管在三角网格面的相交过程中用碰撞检测剔除了大量不相交的三角形进而提高了三角网格面的求交效率,但在将交线信息加入地层面时需要进行限定性重剖分且不能解决折绕曲面相交处理。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局部剖分方法,该方法只对实际发生相交的三角形进行限定重剖分缩短了求交计算所需的时间;现阶段三维地质建模中采用的剖分方法都是将网格面投影到PCA面上进行的,优点是速度快,因折绕网格面找不到PCA面,所以不能处理折绕网格面的剖分问题。局部剖分方法只对单个三角形及其内的交线段进行限定重剖分,所以不会出现折绕情况,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折绕网格面相交问题。地层面沿断层面错动是三维地质模型中模拟地质活动的一种曲面造型技术,基于地层面与断层面的不同相交情况,本文提供了交互错动和自动错动两种曲面造型方法,提供了有效且实用的地质活动模拟技术,为模拟地质活动和根据其它数据源及用户经验对三维模型进行调整提供了有效手段,同时也提供了根据现有数据有针对性的进行再探测提供了依据。最后,为了确保三维模型的拓扑一致性,本文提供了交线锁定方法将错动后的交线信息写入到断层面中。
姚丽,周晶[10](2015)在《“公交优秀之花”为什么这样红?——长春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践行公交优秀纪实》文中研究指明"公交优先必先优秀"是长春公交集团矢志不渝的座右铭,长春公交的"公交优秀之花"为什么这样红?这不得不引发人们的思索,探究其背后的缘由。夏季的长春,绿树成荫,气候宜人。记者有幸采访了长春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长春公交集团)。长春公交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张志良、副总经理杜风波、党委副书记兼工会主席付瑾及宣传部的负责人热情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在采访过程中,让记者最为惊诧,感受最为深刻
二、郭福生和他的“爱心工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郭福生和他的“爱心工程”(论文提纲范文)
(1)挖掘旅游地学文化 开辟研学旅行德育新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学旅行中践行德育教学的意义 |
二、旅游地学研学存在的问题 |
(1)学生流于表象而忽视文化内涵。 |
(2)教学内容设计重“专业”而轻“思政”。 |
三、旅游地学研学旅行中“德育”的实施策略 |
1.了解地球历史,培养坚韧不拔意志 |
2.探寻历史遗迹,内化爱国情怀 |
3.学习红色精神,培育红色接班人 |
4.传承民俗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
5.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理念 |
四、结论 |
(2)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市风险管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文献综述 |
1.2.2 研究述评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市风险管控的学理基础 |
2.1 核心概念阐释 |
2.1.1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
2.1.2 资本市场 |
2.1.3 基本养老基金入市风险 |
2.1.4 风险管理 |
2.2 基于风险管理理论的分析 |
2.2.1 理论内涵 |
2.2.2 理论应用 |
2.3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 |
2.3.1 理论内涵 |
2.3.2 理论应用 |
2.4 基于投资组合理论的分析 |
2.4.1 理论内涵 |
2.4.2 理论应用 |
第三章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市风险的特殊性 |
3.1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市风险 |
3.1.1 市场风险 |
3.1.2 制度风险 |
3.1.3 经营风险 |
3.2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市风险的特殊形态 |
3.2.1 风险敏感度更高 |
3.2.2 资产配置要求更多元化 |
3.2.3 道德风险易频发 |
3.2.4 监管风险链条冗长 |
3.3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市风险形成机理 |
3.3.1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特殊性使然 |
3.3.2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市涉及三层委托代理关系 |
3.3.3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市制度保障缺失 |
第四章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市风险识别的双重视域 |
4.1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市风险识别误区 |
4.1.1 非系统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 |
4.1.2 多层风险间的逻辑作用关系 |
4.2 委托代理理论视域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市风险识别 |
4.2.1 养老金入市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
4.2.2 易照搬同套投资模式 |
4.2.3 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易频发 |
4.3 ISM模型视域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市风险识别 |
4.3.1 基于ISM模型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市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
4.3.2 多层风险间的逻辑作用关系结果分析 |
4.4 双重视域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市风险识别的再认识 |
4.4.1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市风险更具复杂性 |
4.4.2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市风险来源存在层次结构 |
第五章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市风险管控的制约因素 |
5.1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市风险管控制约因素 |
5.1.1 制约因素的理论识别 |
5.1.2 制约因素的筛选 |
5.2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市风险管控制约因素权重的测量 |
5.2.1 制约因素权重计算方法的分类 |
5.2.2 制约因素权重计算方法的选择 |
5.3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市风险管控制约因素权重测量的综合应用 |
5.3.1 层次分析法确定制约因素主观权重 |
5.3.2 熵权法确定制约因素客观权重 |
5.3.3 制约因素综合权重的确定 |
5.3.4 评价结果分析 |
第六章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市风险管控的路径设计 |
6.1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市风险管控的原则 |
6.1.1 全面性原则 |
6.1.2 关联性原则 |
6.1.3 重点性原则 |
6.1.4 预防性原则 |
6.2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市风险管控的目标 |
6.2.1 风险管理目标 |
6.2.2 保值增值目标 |
6.2.3 流动目标 |
6.3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市风险管控的重点方向 |
6.3.1 完善养老保险基金相关法律法规 |
6.3.2 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基金监管机制 |
6.3.3 严控机构准入和退出资质审核 |
6.3.4 加快推动多元化投资和金融创新 |
6.3.5 加强信息披露透明度 |
第七章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市风险管控的对策建议 |
7.1 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市风险管控法律法规 |
7.1.1 明确界定投资主体责任 |
7.1.2 完善养老基金监管专门立法 |
7.1.3 完善信息披露相关法律规定 |
7.2 构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市多方协同监管体系 |
7.2.1 设立独立的专业监管委员会 |
7.2.2 构建多方监管的风险管控体系 |
7.3 严格把控投资管理机构资质审核 |
7.3.1 强化资格准入机制 |
7.3.2 完善退出机制 |
7.4 加强投资管理队伍建设 |
7.4.1 强化专业技能知识培训 |
7.4.2 加强道德素质教育 |
7.5 强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市投资技术保障 |
7.5.1 量体裁衣制定投资策略 |
7.5.2 实现投资组合多元化 |
7.5.3 加大金融工具创新力度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3)PEDV SNJ-P株的分离鉴定与基因组学研究及S蛋白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猪流行性腹泻概述 |
1.1 国内外PEDV的流行现状 |
1.2 PEDV生物学特性 |
1.2.1 PEDV分类及病毒粒子结构 |
1.2.2 PEDV基因结构特征 |
1.2.3 PEDV结构基因及产物功能 |
1.2.4 PEDV非结构基因及产物功能 |
1.3 PEDV分离培养 |
1.4 PEDV诊断与防制 |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PEDV的分离鉴定及动物回归试验 |
1 试验材料 |
1.1 细胞及实验动物 |
1.2 病料采集 |
1.3 主要试剂 |
1.4 主要仪器设备 |
2 试验方法 |
2.1 PEDV阳性病料的筛选 |
2.1.1 病料检测引物合成 |
2.1.2 病毒RNA提取 |
2.1.3 反转录合成c DNA |
2.1.4 RT-PCR检测 |
2.2 PEDV的分离培养 |
2.2.1 细胞的复苏 |
2.2.2 细胞的传代培养 |
2.2.3 细胞的冻存 |
2.2.4 PK-15 细胞对胰酶耐受性测定 |
2.2.5 原代病毒液的制备 |
2.2.6 PEDV病毒液的接毒与盲传 |
2.3 PEDV分离株的纯化及滴度测定 |
2.3.1 病毒蚀斑纯化试验 |
2.3.2 病毒滴度测定 |
2.4 PEDV分离株的鉴定 |
2.4.1 分离株RT-PCR鉴定 |
2.4.2 琼脂糖凝胶扩散试验 |
2.5 动物回归试验及各组织器官病毒核酸载量的检测 |
2.5.1 动物回归试验及病理学观察 |
2.5.2 仔猪各组织器官病毒核酸载量检测 |
3 试验结果 |
3.1 病料检测结果 |
3.2 PEDV分离鉴定 |
3.2.1 细胞胰酶耐受试验 |
3.2.2 PEDV的分离与培养 |
3.3 病毒的纯化及滴度测定 |
3.3.1 病毒蚀斑纯化试验 |
3.3.2 病毒TCID50 测定 |
3.4 分离株的鉴定 |
3.4.1 分离株RT-PCR鉴定 |
3.4.2 琼脂糖凝胶扩散试验 |
3.5 动物回归试验及各组织器官病毒核酸载量的检测 |
3.5.1 动物回归试验及病理学观察 |
3.5.2 相对荧光定量法的建立 |
3.5.3 仔猪器官组织病毒核酸载量 |
4 讨论 |
第三章 SNJ-P全基因测序分析 |
1 试验材料 |
1.1 试验主要试剂 |
1.2 主要仪器设备 |
2 试验方法 |
2.1 SNJ-P全基因扩增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2.2 5 ’UTR与3'UTR c DNA的合成 |
2.3 5 'UTR与3'UTR序列扩增 |
2.4 SNJ-P全基因分段克隆 |
2.4.1 PCR产物的纯化回收 |
2.4.2 重组质粒构建 |
2.4.3 全基因序列分析 |
3 试验结果 |
3.1 全基因组序列拼接及分析 |
3.2 各序列片段遗传与变异情况 |
3.2.1 5 'UTR与3'UTR基因变异情况 |
3.2.2 非结构基因变异情况 |
3.2.3 结构基因 |
4 讨论 |
第四章 PEDV S截段基因原核表达 |
1 试验材料 |
1.1 毒株、菌种、质粒及抗体 |
1.2 试验主要试剂 |
1.3 主要仪器设备 |
2 试验方法 |
2.1 SJ基因重组质粒的克隆鉴定 |
2.1.1 引物的设计 |
2.1.2 目的基因SJ的 PCR鉴定 |
2.1.3 重组质粒pMD-19T-SJ的构建与鉴定 |
2.2 重组表达质粒构建与鉴定 |
2.2.1 pET-32a(+)的提取、酶切与回收 |
2.2.2 pET-32a(+)酶切片段与SJ基因片段连接 |
2.2.3 重组表达质粒鉴定 |
2.3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
2.3.1 pET-32a(+)-SJ重组菌的制备 |
2.3.2 pET-32a(+)-SJ重组菌初步表达 |
2.3.3 重组蛋白可溶性鉴定 |
2.4 重组蛋白诱导条件优化 |
2.4.1 重组蛋白诱导时间的优化 |
2.4.2 重组蛋白诱导IPTG浓度的优化 |
2.5 重组蛋白的纯化 |
2.6 纯化蛋白浓度的测定 |
2.7 重组表达蛋白的免疫印迹分析 |
3 试验结果 |
3.1 SJ基因重组质粒的克隆鉴定 |
3.2 重组表达质粒鉴定 |
3.3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
3.3.1 重组菌的初步表达及可溶性鉴定 |
3.4 重组蛋白诱导条件的优化 |
3.5 重组蛋白纯化及浓度测定 |
3.6 重组蛋白Western-blotting分析 |
4 讨论 |
第五章 猪流行性腹泻S蛋白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
1 试验材料 |
1.1 蛋白与血清 |
1.2 试验主要试剂 |
1.3 主要仪器设备 |
1.4 ELISA主要试剂的配制 |
2 试验方法 |
2.2 ELISA常规步骤 |
2.3 PEDV S蛋白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
2.3.1 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与血清最佳稀释度的确定 |
2.3.2 最佳包被条件的确定 |
2.3.4 最佳封闭时间的确定 |
2.3.5 最佳酶标抗体稀释度的确定 |
2.3.6 最佳显色时间的确定 |
2.3.7 标准临界值的确定 |
2.3.8 重复性试验 |
2.3.9 特异性试验 |
2.3.10 符合率试验 |
2.3.11 临床的初步应用 |
3 试验结果 |
3.1 PEDV S蛋白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
3.1.1 抗原最佳包被浓度和阴阳性血清的稀释浓度的确定 |
3.1.2 最佳包被条件的确定 |
3.1.3 最佳包被液的确定 |
3.1.4 最佳封闭液的确定 |
3.1.5 最佳封闭时间的确定 |
3.1.6 最佳酶标抗体稀释度的确定 |
3.1.7 最佳酶标抗体孵育时间的确定 |
3.1.8 最佳底物显色时间时间的确定 |
3.1.9 间接ELISA判定标准的确定 |
3.1.10 重复性试验 |
3.1.11 特异性试验 |
3.1.12 符合性试验 |
3.1.13 临床血清检测结果 |
4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4)湖南省某猪场猪传染性肠胃炎的案例分析及综合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猪传染性肠胃炎的特性及研究进展 |
1 国内外发展历史 |
2 病原 |
3 发病机制 |
4 抗原性 |
5 流行病学 |
5.1 易感动物 |
5.2 传染源 |
5.3 传播途径 |
5.4 流行特点 |
5.5 本病现状 |
6 发病表现 |
6.1 临床变化 |
6.2 病理变化 |
7 病毒诊断方法 |
7.1 病毒分离鉴定 |
7.2 血清学诊断 |
7.3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诊断 |
8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猪场猪传染性肠胃炎的案例分析 |
1 猪场基本情况 |
1.1 猪场防控措施与相关制度 |
1.2 疫苗免疫接种 |
2 发病情况 |
2.1 临床症状 |
2.2 临床诊断 |
2.2.1 材料 |
2.2.2 方法 |
2.2.3 结果与分析 |
2.3 实验室诊断 |
2.3.1 材料 |
2.3.2 方法 |
2.3.3 结果 |
2.3.4 结果分析 |
3 对症治疗和防疫措施 |
3.1 发病生猪的对症治疗 |
3.2 防疫措施 |
4 防治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
4.1 饲养管理的疏忽与后续加强 |
4.2 消毒卫生工作对控制TGE的作用 |
4.3 免疫接种对控制TGE的关键性 |
5 小结 |
第三章 猪传染性肠胃炎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
1 饲养管理对TGE的影响 |
1.1 差异化的饲养模式 |
1.2 加强猪场的药物保健计划 |
2 环境管理及消毒卫生对清理TGE的作用 |
2.1 外来人员及车辆的消毒工作 |
2.2 生活区的消毒工作 |
2.3 病死生猪的处理 |
2.4 环境控制的因素 |
2.5 环境卫生的消毒工作 |
3 免疫与隔离措施对于预防TGE的影响 |
3.1 疫苗接种 |
3.2 生猪隔离观察 |
4 小结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龙虎山自然地理环境与道教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龙虎山的地理环境 |
1.1 地理位置 |
1.2 自然地理环境 |
2 龙虎山道教发展 |
3 龙虎山自然环境与道教文化发展相得益彰 |
(6)村社传统与神庙演艺 ——以山西泽州地区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二、泽州的神庙剧场及村社组织研究——学术史的回顾 |
三、思路、结构与问题 |
第一章 宋金泽州村社与神庙演艺 |
第一节 、宋金泽州村社与宋金神庙剧场的建立 |
一、“社邑”组织与村社传统 |
二、村社首领与剧场建修 |
第二节 、宋金时期泽州的村社祈雨活动与赛社演艺传统 |
一、雨神崇祀 |
二、礼乐献享 |
三、剧场建迹 |
第三节 、散乐酬神——金代“散乐人”演艺记载的新发现 |
一、散乐及散乐人 |
二、玉皇庙与张仰大社 |
第四节 、祈祭之斋——金代“舞亭”碑刻的新发现 |
小结 |
第二章 元代泽州村社与神庙剧场 |
第一节 、“贞佑兵火”与剧场兴废——金元之际的泽州神庙剧场 |
一、“贞佑兵火”之前的泽州——宋、金易代 |
二、“贞佑兵火”摧残下的泽州——金、元易代 |
第二节 、信仰变迁与传统延续——泽州地区信仰秩序的重建 |
一、段直与道教宫观交游 |
二、“庙”、“观”之争 |
第三节 、谱系建造与多样尝试——元代中后期泽州神庙剧场的新发展 |
一、社制确立与舞楼新建 |
二、泽州现存元代神庙剧场考论 |
三、元代泽州神庙剧场碑刻考述 |
第四节 、文教之盛与演艺批评——理学传统包围下的泽州神庙演艺 |
一、文教之盛与程子乡校 |
二、耕读传家与演艺批评 |
三、泽州的“文庙”演艺 |
小结 |
第三章 明清泽州村社与神庙剧场(上) |
第一节 、剧场兴建与村社意志——明清泽州神庙剧场变迁 |
一、择卜吉地与村落风脉 |
二、风水观念与神庙剧场 |
三、明清泽州的社与社庙 |
第二节 、创建、重修、移建、增建、改建——神庙剧场的建设方式 |
一、创建 |
二、重修 |
三、移建、增建与改建 |
第三节 、观演秩序与村社管控 |
一、看楼普建与观剧规范 |
二、罚戏 |
三、夜戏 |
小结 |
第四章 明清泽州村社与神庙剧场(下) |
第一节 、承上启下的明代泽州神庙剧场 |
一、继承 |
二、改革 |
第二节 、臻于极盛的清代泽州神庙剧场 |
一、实用、防御、娱乐——三位一体的关房舞楼 |
二、寺院世俗化与村社权力的渗透——泽州佛教寺院剧场 |
三、剧场追求与人性考量——正面看楼(台)的创建 |
四、戏曲楹联与隔断装饰 |
五、诸神相安与神庙演艺 |
第三节 、明清神庙看墙考 |
一、看墙简述 |
二、明清神庙看墙述略 |
三、明清山西琉璃烧造与神庙看墙 |
四、明清戏台与看墙 |
小结 |
第五章 村社经济与神庙演艺生态 |
第一节 、社庙恒产与社费筹措 |
一、社产 |
二、社费 |
三、以公济公与“社”、“会”相济 |
四、村社互助与礼物交换 |
五、酬金为会 |
第二节 、戏价与止戏 |
一、赛社演戏支出 |
二、止戏 |
第三节 、“丁戊奇荒”与泽州神庙剧场 |
一、泽州地区的灾荒景象 |
二、神庙演艺境遇 |
小结 |
第六章 信仰、权力与神庙剧场 |
第一节 、马仙姑信仰研究 |
一、年代疑点 |
二、从徒众散尽到祈雨复兴 |
三、韩志诚、张进善——仙姑庙到万寿宫的执行者 |
四、循序渐进的祠宇兼并 |
五、路福童、三圣、沙窟村——马仙姑信仰的重要一站 |
六、万寿宫以及行宫剧场情况 |
小结 |
第二节 、权力矛盾与剧场建构——基于康营村的个案研究 |
一、剧场概况与建筑沿革 |
二、家族竞争与权力物化 |
三、社会辅成与剧场多样 |
四、精英话语与文化追求 |
小结 |
第七章 戏曲碑刻与神庙剧场 |
第一节、话语之别 |
一、纪事以垂后 |
二、谀赞以成文 |
第二节 、礼俗之辨 |
一、正名以言顺 |
二、明礼以教化 |
第八章 戏神、班社与演艺史料摘编 |
第一节、戏神崇拜与祠庙建迹 |
一、泽州的戏神信仰 |
二、泽州的戏神祠庙 |
第二节、泽州戏曲班社 |
一、鸣凤班 |
二、村社自乐班 |
第三节、演出题壁与史料摘编 |
一、高平郭庄村关帝庙剧场及其演艺资料摘编 |
二、泽城汤帝庙办赛题记补正 |
三、高平建宁乡东庙村玉皇庙舞台题记 |
四、高平建宁乡张家村三教堂舞台题记 |
五、高平河西镇东李家庄三义庙舞台题记 |
六、高平河西镇岭坡村三官庙舞台题记 |
七、高平寺庄镇李家河白家坡观音庙舞台题记 |
八、高平寺庄镇安家村关帝庙舞台题记 |
九、高平寺庄镇柏枝庄西天院舞台题记 |
十、高平北诗镇丹水村凤山二仙庙舞台题记 |
十一、高平北诗镇北诗午玉皇庙舞台题记 |
十二、高平原村乡东掌村紫霞宫舞台题记 |
十三、高平原村乡窑则头五虎庙舞台题记 |
十四、高平永禄乡马家庄玉皇庙舞台题记 |
十五、高平陈区镇闫家玉皇庙舞台题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强化高校精准资助育人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高校精准资助育人的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
(一)高校精准资助育人的核心概念 |
1.资助 |
2.精准资助 |
3.精准资助育人 |
(二)高校精准资助育人的理论基础 |
1.人力资本理论 |
2.教育公平理论 |
3.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
4.人的需要理论 |
二、高校精准资助育人工作的现状分析 |
(一)高校精准资助育人工作成效明显 |
1.党和政府对高校精准资助育人工作愈发重视 |
2.高校精准资助育人的认同度不断提高 |
3.高校精准资助育人工作力度不断加大 |
(二)高校精准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 |
1.资助对象的认定不够精准 |
2.资助育人工作管理模式亟需创新 |
3.资助育人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
4.育人观念与资助工作脱节 |
5.资助育人工作成效反馈模糊 |
三、高校精准资助育人实现路径 |
(一)强化精准资助育人理念 |
1.巩固以人为本的资助育人理念 |
2.引入学生参与的资助育人理念 |
3.树立以需求为导向的资助育人理念 |
(二)创新精准资助育人人才培养 |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差异化帮扶受助学生群体 |
2.加强校企、校地合作,实现合作资助育人 |
(三)培育精准资助育人校园文化 |
1.开展丰富的资助育人活动 |
2.以法治思维开展资助育人工作 |
3.将道德教育贯穿于资助育人之中 |
(四)构建精准资助育人课程体系 |
1.开设资助帮扶课程 |
2.重视心理疏导课程 |
3.打造就业创业辅助课程 |
(五)加强精准资助育人队伍建设 |
1.提升专职资助育人队伍工作水平 |
2.重视兼职资助育人队伍建设 |
(六)完善精准资助育人管理机制 |
1.规范受助学生的认定方式 |
2.实现资助育人的发展性动态管理 |
3.逐步完善大数据共享机制 |
4.改进资助育人管理方法 |
5.强化落实资助育人工作制度建设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个人基本情况 |
后记 |
(9)三维地质建模中复杂曲面造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意义 |
1.2 曲面造型技术发展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成果 |
1.4 论文结构 |
第2章 综述 |
2.1 三维地质建模数据类型 |
2.1.1 钻孔数据 |
2.1.2 地震数据 |
2.1.3 剖面数据 |
2.2 三维地质建模中曲面的生成 |
2.2.1 插值算法介绍 |
2.2.2 三角剖分 |
第3章 网格面分割 |
3.1 碰撞检测 |
3.2 三角形对求交 |
3.3 局部重剖分 |
3.4 网格面分割 |
第4章 地层面沿断层面错动 |
4.1 地层面沿断层面的交互错动 |
4.1.1 主错动点 |
4.1.2 主错动位移 |
4.1.3 投影 |
4.1.4 交线上点的错动量 |
4.1.5 普通点的错动量 |
4.1.6 错动点矫正 |
4.1.7 交互错动效果 |
4.2 地层面沿断层面的自动错动 |
4.2.1 交线上点的错动量 |
4.2.2 普通点的错动量 |
4.2.3 自动错动效果 |
第5章 交线锁定 |
5.1 交线锁定原理 |
5.2 局部锁定算法 |
5.3 曲面造型技术的应用实例 |
结论 |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四、郭福生和他的“爱心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 [1]挖掘旅游地学文化 开辟研学旅行德育新路径[J]. 张慧娟,李志文,李文,吴汪洋,孙蕗,刘金花,田世洪. 中国地质教育, 2021(02)
- [2]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市风险管控研究[D]. 窦艳玲.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0(05)
- [3]PEDV SNJ-P株的分离鉴定与基因组学研究及S蛋白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D]. 蒋子睿.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4]湖南省某猪场猪传染性肠胃炎的案例分析及综合防治[D]. 刘泽彬.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8)
- [5]龙虎山自然地理环境与道教的发展[J]. 许俐俐,余巍巍,官云兰.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 [6]村社传统与神庙演艺 ——以山西泽州地区为中心[D]. 颜伟. 山西师范大学, 2018(05)
- [7]强化高校精准资助育人功能研究[D]. 张岩. 河南农业大学, 2018(02)
- [8]春秋不变的美丽誓言——记郭福生与爱心助残志愿者团队[J]. 闻一平. 新长征, 2018(02)
- [9]三维地质建模中复杂曲面造型技术研究[D]. 程春. 成都理工大学, 2017(02)
- [10]“公交优秀之花”为什么这样红?——长春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践行公交优秀纪实[J]. 姚丽,周晶. 人民公交, 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