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脑灵对家兔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益脑灵对家兔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一、益脑灵对家兔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刘青[1](2019)在《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与风痰阻络证相关性及化痰通络汤干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一 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与风痰阻络证相关性研究目的:脑梗死急性期,脑微循环障碍及炎症反应是脑损伤的重要机理。通过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风痰阻络型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与相应中医证候积分的关系、风痰阻络型中医证积分与脑循环障碍指标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探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风痰证相关的炎症及脑微循环障碍的物质基础。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3月期间在广州医药大学附属广州市中医院脑病科住院、符合中风病以及西医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患者200例。1、分别统计其中医证候,其中风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每一证候的积分≥7分,此证候诊断成立。2、根据中医辨证取得的中医证候积分,纳入同一受试者中中风证和痰证证候积分增均≥7分者,其风痰阻络证证候诊断成立。根据风痰阻证候积分,将风痰阻络证严重程度进行分层,分为轻、中、重三度,其中14-28分为轻度,29-44分为中度,45分以上为重度。3、分析受试者的风痰阻络证候积分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的相关性。4、采集符合风痰阻络型急性中风病患者的血清,测定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1α(6-K-PGF1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5、进行风痰阻络证积分与TXB2、6-K-PGF1α、TNF-α、IL-6及MMP-9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200例急性中风病患者各中医证候发生频数由高到时低依次是:血瘀证143次(71.5%),风证 124 次(62%),痰证 101 次(50.5%),气虚证 65 次(32.5%),火热证49次(24.5%),阴虚阳亢证42次(21%)。2.轻度风痰阻络证中风病患者平均中医证候积分24.15±3.70分;中度风痰阻络证中风病患者平均中医证候积分36.22±4.11分;重度风痰阻络证中风病患者平均中医证候积分49.57±4.12分。证候积分随着风痰阻络程度的加深而增加。3.风痰阻络证证候积分与NIHSS评分呈相正关(P<0.05),其Pearson相关系数为 0.989。4.急性期中风病患者风痰阻络证候严重程度与6-K-PGF1α、TNF-α在在多重线性相关性,其线性回归系数分别为-0.065、0.719,常数项为0.861。结论:1.风痰阻络证及血瘀证是急性中风病最常见的证型。2.风痰阻络证证候积分反映急性中风病脑损伤严重程度。3.急性期中风病患者风痰阻络证证候积分与6-K-PGF1α、TNF-α存在多重线性相关性,与TNF-α含量呈正比,与6-K-PGF1α含量呈反比。即6-K-PGF1α含量越低、TNF-α含量越高,风痰阻络证候越严重。4.急性期中风病患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与脑微循环障碍及炎症反应呈正相关。研究二 化痰通络汤干预急性脑梗死微循环障碍及炎症反应的研究目的:本研究以化痰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观察其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脑微循环障碍、炎症反应指标的影响,探讨化痰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3月期间在广州医药大学附属广州市中医院脑病科住院、符合中风病以及西医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患者90例。按入院顺序以随机数字表法对病人进行分组。第一组为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合用注射用血栓通。第二组为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化痰通络汤进行治疗。在入组第一天治疗前及第十四天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IHSS)积分、中医证候积分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按Barthel指数评分);采集静脉血检测TXB2、6-K-PGF1α、TNF-α、IL-6及MMP-9含量。统计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中医证候积分、Barthel 评分及 TXB2、6-K-PGF1α、TNF-α、IL-6、MMP-9含量并进行每组内治疗前后对照及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组间对照,研究化痰通络汤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微循环障碍、炎症反应的影响。结果:1.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2.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3.两组治疗前中医风证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中医风证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风证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风证积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风证积分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4.两组治疗前中医痰证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中医痰证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痰证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痰证积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痰证积分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5.两组治疗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6.比较两组患者NIHSS评分的疗效,治疗组痊愈2例,显效18例,有效1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11例,有效1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3.89%。经Mann-Whitney U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有显着性差异(Mann-Whitney U=371.000,P=0.001<0.05)。经卡方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有显着性差异(X2=17.261,P=0.001<0.05)。7.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的疗效,治疗组痊愈1例,显效6例,有效2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1例,有效7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为22.22%。经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有显着性差异(Mann-Whitney U=238.500,P=0.000<0.05)。经卡方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有显着性差异(X2=27.340,P=0.000<0.05)。8.两组治疗前血清TXB2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TXB2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TXB2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TXB2含量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XB2含量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9.两组治疗前血清6-K-PGF1α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6-K-PGF1α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6-K-PGF1α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6-K-PGF1α含量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6-K-PGF1α含量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10.两组治疗前血清TNF-α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TNF-α含量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含量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11.两组治疗前血清IL-6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IL-6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IL-6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IL-6含量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含量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12.两组治疗前血清MMP-9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MMP-9含量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含量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1.化痰通络汤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减少风痰阻络证候积分、减轻脑损伤。2.化痰通络汤通过提高6-K-PGF1α浓度,降低TXB2、TNF-α、IL-6、MMP9浓度,减轻脑微循环障碍、改善脑灌注、控制炎症反应,减少脑损伤,保护脑组织。

周国锐,刘俊保[2](2018)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治疗组上加用天智颗粒。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ESE)评分、日常生活总量表ADL评分、临床症状评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情况。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韩嘉宏[3](2016)在《IgA肾病患者内皮微粒CD31+/CD42b-的变化及其与中医证型关系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1明确IgA肾病患者与健康人的血浆中内皮微粒CD31+/CD42b是否存在差异性;2探讨内皮微粒在IgA肾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3明确IgA肾病伴高血压患者与IgA肾病不伴高血压患者血浆中内皮微粒是否存在差异;4探讨IgA肾病内皮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5探讨IgA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内皮微粒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份于中日友好医院门诊及病房、由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为IgA肾病的患者(32例,其中分为IgA肾病伴高血压组15例与IgA肾病不伴高血压组17例),并设立健康人对照组(29例),除外其他慢性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心力衰竭、血栓性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等),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民族、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血压、血脂、血糖、体重指数、发病时间、曾服用药物、肌酐、尿酸、尿蛋白等。确定实验对象后,从每个实验者外周血中抽取3毫升外周血,然后两次离心(先16℃,1500g,10min取上清,再4℃,13000g,10min),获得贫血小板血浆,放入-80℃恒温箱冻存,待标本收集齐后,一次性冻融,加入特异性单克隆荧光抗体CD31、CD42b,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微泡数目,并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IgA肾病患者血清中CD31+/CD42b-数目(312.50±248.25)显着高于健康组(98.31±73.81)P=0.0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D31+/CD42b+血小板微粒数目在IgA肾病组(3485.84±2634.75)显着高于健康组(1887.24±1876.75),P=0.00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2例IgA肾病患者分为IgA肾病伴高血压(n=15)及IgA肾病不伴高血压(n=17)两组,结果显示,IgA肾病伴高血压内皮微粒数(432.13±269.51,n=15)明显高于IgA肾病不伴高血压组(206.94±174.90,n=17),P=0.00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微粒两组比较,P=0.710,P>0.05,表示两组数值无明显差异。根据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内皮微粒与血小板微粒、年龄、24小时尿蛋白、尿RBC、尿潜血、肌酐、尿酸、尿素氮相关;IgA肾病患者中医证侯分型出现的频率分别为气阴两虚(11例)>肝肾阴虚(8例)>脾肾阳虚(7例)>脾肾气虚(6例),中医辨证各组间内皮微粒数目无显着差异性。研究结论:1、IgA肾病患者内皮微粒显着高于健康人,表明IgA肾病患者可能存在内皮功能损伤;2、IgA肾病伴高血压患者血清中的内皮微粒数明显高于IgA肾病不伴高血压组,表明IgA肾病合并高血压可能会导致内皮损伤更为严重;3、内皮微粒与血小板微粒、年龄、24小时尿蛋白、尿RBC、尿潜血、肌酐、尿酸、尿素氮存在一定相关性;4、根据中医辨证分型,IgA肾病患者中,中医症候出现频率的次序为气阴两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脾肾气虚型。各组间内皮微粒数量无显着差异。

郎福凯[4](2014)在《养阴熄风颗粒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阴虚风动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养阴熄风颗粒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阴虚风动证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并根据中医理论初步探讨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阴虚风动证的病因病机。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阴虚风动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予养阴熄风颗粒10克,一日三次,口服或鼻饲,早午晚各1次;两组于治疗14天后进行疗效评价和结果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在阴虚风动证症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炎性因子及生化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疗效等方面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安全性观察指标未见明显异常,治疗组治疗期间未发现不良反应。结果表明养阴熄风颗粒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阴虚风动证疗效显着,且无任何毒副作用。结论:养阴熄风颗粒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阴虚风动证安全有效,根据中医理论研究发现其具有滋阴熄风,活血通络的作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志、言语、肢体运动等功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推广应用。

刘先琼[5](2012)在《天南星科有毒中药凝集素蛋白与毒性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学位论文得到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南星科有毒中药矾制解毒共性规律研究(NO.30973939)、天南星科有毒中药凝集素蛋白与毒性的相关性和炮制的影响(NO.81173549)以及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NO.CXZZ110786)的资助。2010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天南星(Arisaema erubescens (Wall.) Schott)、白附子(Typhonium giganteum Engl)及在市场上作为天南星的代用品广泛使用的掌叶半夏(Pinellia pedatisecta Schott.),均属于天南星科,为临床常用有毒中药,这四种有毒中药临床中毒症状极为相似,误服均出现粘膜及皮肤刺激,口舌肿胀,呼吸缓慢甚至窒息死亡,所以中医临床上均使用炮制品。论文作者所在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提出并证实天南星科四种有毒中药半夏、掌叶半夏、天南星及白附子的刺激性毒性成分均为其所含有的具有特殊晶形的针晶复合物,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毒性,可产生严重的刺激性炎症反应,故课题组称为“毒针晶”。毒针晶主要由草酸钙、蛋白组成,前期研究发现组成毒针晶的草酸钙没有刺激性作用,而组成毒针晶的蛋白可显着加重豚鼠破损皮肤的炎症反应。对半夏毒针晶蛋白研究的结果显示,半夏毒针晶上带有的半夏凝集素蛋白是半夏毒针晶进一步诱发炎症反应的刺激物,凝集素蛋白可显着诱导中性粒细胞迁移,引起大鼠足趾肿胀,可显着加重毒针晶引起的家兔眼结膜水肿,具有强烈的促炎作用。天南星科的掌叶半夏、天南星及白附子,与半夏同属天南星科,刺激性毒性反应相似,毒性物质基础都是块茎中含有的毒针晶,故本论文提出,掌叶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的毒针晶上也存在与半夏类似的化学刺激物。对天南星科有毒中药凝集素蛋白与毒针晶毒性的相关性研究,除本课题组外,未见有研究报道。本学位论文以同属天南星科、毒性表现相似的有毒中药掌叶半夏、天南星及白附子的毒针晶为研究对象,以半夏为参照,考察半夏、掌叶半夏、天南星及白附子的毒针晶中是否存在同类的与刺激性毒性相关的化学成分,研究表明四种有毒中药的毒针晶中带有共性的凝集素(lectin)蛋白成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四种毒针晶中的凝集素蛋白均具有显着促炎作用,毒针晶的刺激性毒性是凝集素蛋白随毒针晶刺入组织后诱导炎症反应产生严重的炎症刺激性毒性。论文基本阐明了天南星科有毒中药半夏、掌叶半夏、天南星及白附子凝集素蛋白与毒性的相关性,主要工作内容和研究结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天南星科有毒中药毒针晶蛋白类成分分析及共性刺激性相关蛋白研究采用SDS-PAGE (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分析,考察半夏、掌叶半夏、天南星及白附子毒针晶的条带,是否存在分子量相同的蛋白条带,结果显示分子量约12kDa处有相同的蛋白条带。继续将毒针晶中约12kDa处的蛋白条带采用混合蛋白胶内酶解后肽段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1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gram,LC-MS-MS)技术分析,结果显示四种毒针晶约12kDa的条带存在共性的凝集素蛋白,分别为半夏凝集素(Pillellia ternata lectin,PTL),掌叶半夏凝集素(Pillellia pedatisecta lectin,PPL),天南星凝集素(Arisaema erubescens lectin,AEL)及白附子凝集素(Typhonium giganteum lectin,TGL)。2天南星科有毒中药凝集素的提取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从半夏、掌叶半夏、天南星及白附子新鲜块茎中分离纯化相应的植物凝集素蛋白PTL、PPL、AEL及TGL。提取分离的流程为:半夏、掌叶半夏、天南星及白附子新鲜块茎粗提液经硫酸铵分级沉淀、苯基琼脂糖凝胶(Phenyl FF)疏水柱层析、Tris-HCl(pH=8.0)缓冲体系,收集主峰通过强阴离子(Q FF)交换柱层析,脱盐,冷冻干燥分别得PTL、PPL、AEL及TGL。高效体积排阻色谱(size-exclusion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SEC-HPLC)及SDS-PAGE电泳分析显示分离所得的PTL、PPL、AEL及TGL均达到色谱纯及电泳纯,测得其分子量约为12kDa。通过不同来源红细胞、温度、pH及糖或糖蛋白考察凝集素蛋白的凝集活性,结果显示:四种凝集素蛋白均能凝集兔、鼠、狗的红细胞,不能凝集鸡及人的红细胞;80℃以下具有凝集活性,50℃以下凝集活性最强,85℃以上凝集活性全部丧失;pH6.0-10.0范围内具有凝集活性,pH6.0-8.0范围内凝集活性保持稳定,pH达到11.0,凝集活性完全丧失;凝集活性不被D-木糖、D-核糖、D-阿拉伯糖、无水葡萄糖、D-半乳糖、D-甘露糖、L-鼠李糖、甲基-α-D-甘露糖苷所抑制,仅被去唾液酸胎球蛋白所抑制。3天南星科四种有毒中药毒针晶中凝集素蛋白与块茎中凝集素蛋白比对鉴定为进一步确定毒针晶上带有的凝集素蛋白是否与相应植物块茎中的凝集素蛋白为同一蛋白,采用SDS-PAGE分析,研究表明从植物块茎中分离获得的半夏、掌叶半夏、天南星及白附子的凝集素蛋白与其毒针晶蛋白具有相同的分子量。进一步对块茎中分离的凝集素蛋白进行LC-MS-MS分析鉴定,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数据库进行比对,发现从块茎中提取的凝集素蛋白为对应植物的凝集素蛋白。蛋白免疫印迹Westem blotting结果进一步证实四种毒针晶中含有相应的PTL、PPL、AEL及TGL,即从块茎中提取分离的半夏、掌叶半夏、天南星及白附子凝集素蛋白与相应毒针晶上带有的凝集素蛋白为同一蛋白。4天南星科有毒中药毒针晶中凝集素蛋白的含量研究前面的研究结果表明毒针晶上含有凝集素蛋白,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毒针晶上的凝集素蛋白含量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半夏、掌叶半夏、天南星及白附子毒针晶中的凝集素蛋白占毒针晶蛋白上的含量PTL为19.89%,PPL为24.84%,AEL为15.08%,TGL为11.67%,四种有毒中药凝集素蛋白含量大小顺序为掌叶半夏>半夏>天南星>白附子,该结果与前期课题组研究的四种有毒中药的毒针晶毒性与其蛋白的含量呈相关性的结果一致,表明四种毒针晶的毒性与毒针晶中带有的凝集素蛋白含量呈正相关。5天南星科四种有毒中药凝集素蛋白的促炎作用研究采用大鼠腹腔中性粒细胞迁移模型研究PTL、PPL、AEL及TGL的促炎作用。结果显示腹腔注射PTL、PPL、AEL及TGL后,四种有毒中药的凝集素蛋白出现明显的中性粒细胞向腹腔迁移的现象并呈剂量依赖性,腹腔液中炎症介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 PGE2)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α)的含量与空白组相比较均显着升高,表明PTL、PPL、AEL及TGL均可诱导炎症介质释放。进一步考察加热对凝集素蛋白致大鼠腹腔中性粒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显示加热组与空白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表明加热可导致凝集素蛋白失活,使其促炎作用显着下降。6天南星科四种有毒中药凝集素蛋白与毒针晶的刺激性协同作用研究采用家兔眼结膜刺激性模型,家兔破损皮肤刺激性模型和大鼠足趾肿胀模型,考察PTL、PPL、AEL及TGL对毒针晶所致家兔眼刺激性,家兔破损皮肤刺激性及大鼠足趾肿胀的影响以及加热处理对凝集素蛋白及毒针晶诱导炎症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单用毒针晶对家兔眼结膜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单用PTL、PPL、AEL及TGL无刺激性,毒针晶中加入一定量的PTL、PPL、AEL及TGL后对家兔眼结膜的刺激性毒性显着增强,与单用毒针晶组相比呈显着性差异,表明PTL、PPL、AEL及TGL需要毒针晶刺入黏膜导致黏膜破损才可诱发炎症反应,即PTL、PPL、AEL及TGL具有协同毒针晶引起强烈的家兔眼结膜刺激性毒性;毒针晶经加热处理后与未处理的毒针晶比较,刺激性明显降低,表明加热可破坏毒针晶蛋白的活性,该结果与凝集素蛋白加热后促炎活性显着降低的结果一致。家兔破损皮肤试验结果表明凝集素蛋白可加重毒针晶对家兔破损皮肤的刺激性,加热处理的凝集素蛋白不增强家兔破损皮肤刺激的作用,呈显着性差异。同时毒针晶加热处理后与未处理的毒针晶比较对家兔破损皮肤的刺激性显着降低。大鼠足趾肿胀试验结果显示单用凝集素蛋白,通过皮下注射进入组织的凝集素蛋白即可引起严重的促炎效应,加热处理后凝集素蛋白组与空白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毒针晶中加入凝集素蛋白可显着增强大鼠足趾肿胀,毒针晶组与毒针晶加入加热处理的凝集素蛋白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表明加热可导致凝集素蛋白失活,使其促炎作用显着下降。同时加热处理的毒针晶组与未处理的毒针晶组比较对大鼠足趾肿胀显着降低,进一步表明毒针晶的刺激性毒性与毒针晶带有的凝集素蛋白密切相关。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凝集素蛋白只有被带入机体与组织接触才可产生促炎效应,即凝集素蛋白需要随毒针晶刺入组织才可产生促炎效应,而且加热可破坏凝集素蛋白的促炎效应。7天南星凝集素蛋白炎症刺激性与炎症相关细胞的研究前述试验证实天南星科四种有毒中药的凝集素蛋白可诱导大鼠中性粒细胞向腹腔迁移,诱发炎症发应,这种作用与机体的炎症相关细胞有何关系?论文采用动物整体试验,腹腔内居留细胞灌洗模型,巯基乙酸盐(Thioglycolate, Tg)刺激大鼠腹腔内巨噬细胞增殖模型,N-甲基-对甲氧基苯乙胺和甲醛的缩合物(Compound48/80N-methyl-p-methoxyphenethylamine with formaldehyde,48/80)致大鼠腹腔内肥大细胞凋亡模型,考察凝集素AEL诱导大鼠中性粒细胞迁移与居留细胞、巨噬细胞及肥大细胞的关系。结果显示AEL诱导大鼠中性粒细胞迁移不依赖于居留细胞,但居留细胞中的巨噬细胞能协同AEL诱导大鼠中性粒细胞迁移,肥大细胞能拮抗AEL诱导大鼠中性粒细胞迁移。进一步采用体外细胞试验考察四种凝集素蛋白对巨噬细胞的影响,测定炎症介质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nterleukin-1β, IL-1β)的含量。体内外试验结果均表明凝集素蛋白的炎症刺激性毒性与游离巨噬细胞并刺激巨噬细胞释放炎症介质有关。论文研究表明,半夏、掌叶半夏、天南星及白附子毒针晶中均带有相应植物的凝集素蛋白,且是毒针晶蛋白中的主要毒蛋白,是天南星科四种有毒中药毒针晶引起炎症反应产生强烈刺激性毒性的共性化学刺激物。毒针晶产生刺激性毒性的机制在于毒针晶刺入组织后,产生机械刺激性,同时毒针晶上的凝集素蛋白随毒针晶进入组织诱导中性粒细胞向刺入部位迁移,促使巨噬细胞活化,并刺激巨噬细胞释放炎症介质TNF-a及IL-1β,导致严重的组织水肿和炎症反应。本论文的研究结果揭示了天南星科四种有毒中药半夏、掌叶半夏、天南星及白附子毒针晶产生强烈炎症刺激性的共性机制,基本阐明了天南星科有毒中药凝集素蛋白与其毒性的相关性,为天南星科有毒中药炮制机理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坚实基础,并将为天南星科有毒中药炮制方法的改进与创新提供理论支持。

刘勇,冯秀华[6](2011)在《天智颗粒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评价天智颗粒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轻、中度AD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天智颗粒联合吡拉西坦治疗,对照组给予吡拉西坦治疗,观察12周。治疗前后应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临床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观察12周,天智颗粒治疗组较对照组MMES、ADL评分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天智颗粒治疗12周后较治疗前MMSE与ADL分数分别改善3.8分和8.0分(P<0.05,P<0.01)。天智颗粒治疗组不良反应轻,与吡拉西坦对照组比较2组差异无显着意义(P>0.05)。结论天智颗粒能有效治疗轻、中度AD患者,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改善,耐受性好,安全性高。

叶晨琳[7](2011)在《头体针配穴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并探讨头体针配穴法对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临床疗效和机理,为揭示中医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方法:将60例血管性痴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人。其中针刺组采用头体针配穴法治疗;而对照组采用西药脑复康治疗。四周为一个疗程,一共治疗两个疗程。选用国际公认的诊断与评分标准,治疗前后分别通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自理量表(ADL)和中医呆病疗效评定标准等观察评价。所得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1、针刺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量表评分有显着差异(P<0.01),提示头体针配穴法对治疗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疗效;2、针刺组患者治疗前后ADL量表评分有显着差异(P<0.01),提示头体针配穴法对治疗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疗效;3、针刺组与对照组组间疗效比较,两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头体针配穴法对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优于西药脑复康。4、中医呆病疗效评定结果显示:针刺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有效率为76.67%,两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提示头体针配穴法对改善中医呆病的证侯有较好疗效,优于口服西药脑复康。结论:1头体针配穴法对血管性痴呆患者有治疗意义,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痴呆症状。2、头体针配穴法能够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智能,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3、头体针配穴法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经济实用,无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黄玉强[8](2011)在《活血利水通腑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活血利水通腑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属痰热腑实型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60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属痰热腑实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活血利水通腑汤,治疗时间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血脂、内皮功能、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2周的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83.3 %。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状态评分均得到改善,两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内皮素(ET-1)、血栓素B2(TXB2)、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一氧化氮(NO)显着升高,两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胆固醇(Tch)虽然亦有改善,但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活血利水通腑汤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能较好的改善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型病人的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

刘西建[9](2011)在《针药结合对高血压大鼠血压调控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清肝益气降压方配伍穴位针刺对高血压大鼠血压调控因子影响作用,探寻针刺与方药协同作用产生的途径与机理,验证“针药配伍”假说,进一步寻求针药结合的理论突破以及临床应用模式,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与理论支撑。方法:本课题以清肝益气降压方与针刺穴位足三里、太冲、太溪相配伍,用正交设计法,观察各因素对高血压模型大鼠的降压效果及对血ACE、ET、NO、tNOS、iNOS、AngⅡ的影响。结果:由对血压影响确立的最佳治疗方案为:清肝益气降压方+针刺太冲、太溪、足三里;由对NO含量影响确定的最佳治疗方案为:清肝益气降压方+针刺太冲;由对tNOS活力影响确定最佳治疗方案为:清肝益气降压方+针刺太冲、太溪、足三里;由对iNOS活力影响确定的最佳治疗方案为:清肝益气降压方+针刺太溪;由对ACE含量影响确定的最佳治疗方案为:清肝益气降压方+针刺足三里;由对AngⅡ含量影响确立的最佳治疗方案为:清肝益气降压方+针刺足三里+太冲。结论:清肝益气降压方和针刺穴位有确切的降压效果;清肝益气降压方、足三里、太冲、太溪四因素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方,其作用层次较多,其后依次为太冲、太溪、足三里。单纯针刺的降压效果弱于方药,可能与针刺的整体双向调节作用有限或是针刺对于大鼠属恶性刺激有关;从整体看针药结合可以产生协同作用,拮抗作用不明显;清肝益气降压方配伍太冲、太溪组降压效果最好,与临床常用组方配伍相一致,“以针为药”,用方剂“君臣佐使”组方配伍理论指导构建“针药配伍”治疗理念是可行的,可以指导针药结合临床。

张梅奎[10](2005)在《活血利水法在创伤性脑水肿治疗中的运用》文中研究表明

二、益脑灵对家兔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益脑灵对家兔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与风痰阻络证相关性及化痰通络汤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学对脑梗死的研究概述
        一、中医学经典医籍中对中风病病名的论述
        二、中医学界对中风病病因病机的相关论述
        三、中医学对中风病的治则治法研究
        四、化痰通络法治疗中风病的研究进展
    第二节 西医学对急性脑梗死的研究概述
        一、现代医学对脑梗死的流行病学及病因的研究
        二、现代医学对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
        三、脑梗死发病机制
        四、脑梗死的诊断
        五、现代医学对脑梗死的治疗研究现状
        六、现代医学对脑梗死治疗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与风痰阻络证相关性及化痰通络汤干预研究
    第一节 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与风痰阻络证相关性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资料与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第二节 化痰通络汤干预急性脑梗死微循环障碍及炎症反应的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资料与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2)中西医结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
4 疗效标准
5 治疗结果
6 讨论

(3)IgA肾病患者内皮微粒CD31+/CD42b-的变化及其与中医证型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ABBREVIATION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内皮微粒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 内皮微粒的定义
        2 内皮微粒的产生机制
        3 内皮微粒的特征
        4 内皮微粒的生物学作用
        5 内皮微粒与内皮功能
        6 内皮微粒的检测方法
        7 内皮微粒在疾病中的作用
        8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内皮功能损伤研究进展
        1 单味中药
        2 中药复方
        3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物
        4 中成药
        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实验研究
    前言
    一、临床资料及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及内容
        3 实验材料
        4 实验方法和步骤
        5 统计学处理
    二、实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五、实验中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录

(4)养阴熄风颗粒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阴虚风动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 一般资料
        (一) 病例来源
        (二) 病例选择标准
        (三) 一般情况比较
    二、 研究方法
        (一) 治疗方法
        (二) 观察指标
        (三) 疗效判定标准
        (四) 安全性指标
    三、 统计学处理
    四、 临床数据与研究结果
        (一) 两组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二) 安全性指标观察及不良反应
讨论
    一、 中医文献对中风病的论述
        (一) 中风病的病名研究
        (二) 中风病的病因病机研究
        (三) 中风病的预防
        (四) 古代对中风病的诊疗学研究
        (五) 中风病的现代中医学诊疗学现状
    二、 现代医学对缺血性脑卒中机制研究和诊疗现状
        (一) 危险因素
        (二)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三) 缺血性脑卒中的现代医学诊疗现状
    三、 缺血性中风病阴虚风动证的理论研究
        (一) 滋阴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病阴虚风动证溯源
        (二) 滋阴活血法在现代中医学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体现
        (三) 阴虚血瘀是缺血性中风病阴虚风动证的病机关键
        (四) 滋阴活血是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阴虚风动证的重要治则
        (五) 养阴熄风颗粒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阴虚风动证的立方依据
        (六) 方药组成
        (七) 组方分析
        (八) 现代药理学研究
    四、 临床疗效和实验结果评价
        (一) 临床疗效评价
        (二) 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详细摘要

(5)天南星科有毒中药凝集素蛋白与毒性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章 炎症细胞因子在炎症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植物凝集素的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本课题的研究方案设计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I 天南星科四种有毒中药毒针晶蛋白的分离鉴定和毒性相关蛋白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硏究
        第四章 天南星科有毒中药毒针晶蛋白成分分析及共性刺激性蛋白的研究
        第一节 半夏、掌叶半夏、天南星及白附子毒针晶蛋白凝胶电泳分析
        摘要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半夏、掌叶半夏、天南星及白附子毒针晶蛋白条带液相色谱与串联质谱偶联分析
        摘要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天南星科有毒中药块茎中凝集素蛋白的提取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
        摘要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天南星科有毒中药毒针晶中凝集素蛋白与块茎中凝集素蛋白比对鉴定
        摘要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及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天南星科四种有毒中药毒针晶中凝集素蛋白的含量测定
        摘要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Ⅱ 凝集素蛋白促炎作用及其与毒针晶毒性的相关性研究
        第八章 天南星科四种有毒中药凝集素蛋白的促炎作用研究
        摘要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九章 天南星科四种有毒中药凝集素蛋白与毒针晶的刺激性协同作用研究
        摘要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十章 天南星科凝集素蛋白促炎作用与炎症相关细胞的研究
        第一节 天南星凝集素蛋白促炎作用与居留细胞等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半夏、掌叶半夏、天南星及白附子凝集素蛋白刺激巨噬细胞释放炎症介质的研究
        摘要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6)天智颗粒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1.2 研究方法
        1.2.1 治疗方案:
        1.2.2 疗效观察:
        1.2.3 安全性评估: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2组在治疗前MMSE和ADL评分
    2.2 治疗后
    2.3 ADL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2.4 不良反应
3 讨论

(7)头体针配穴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研究
    1. 祖国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
        1.1 古代文献研究
        1.2 痴呆的中医病位及病因病机
        1.3 痴呆的中医治疗
    2. 现代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
        2.1 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
        2.2 血管性痴呆的机理
        2.3 血管性痴呆的治疗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诊断标准和研究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研究方法
    2. 疗效判定标准及观察
        2.1 疗效判定标准
        2.2 疗效观察评价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
        3.2 两组患者ADL评分比较
        3.3 两组患者中医疗效的评价
讨论
    1. 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理
    2. 头体针配穴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理论依据
        2.1 头针取穴依据
        2.2 体针取穴依据
    3. 对照组药物的选择
    4. 研究分析
        4.1 治疗前一般资料分析
        4.2 疗效分析
    5. 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原理
        5.1 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5.2 调节脑部能量代谢
        5.3 扩张脑血管
结论
问题与展望
    1.存在的问题
    2.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8)活血利水通腑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
        (一) 诊断标准
        (二) 病例选择
    二、研究方法
        (一) 分组及治疗方法
        (二) 观测项目
        (三) 疗效判定标准及依据
        (四) 试验资料的记录、整理、分析、总结
    三、临床资料分析
        (一) 两组病例年龄比较
        (二) 两组病例性别比较
        (三) 两组病例治疗前合并病比较
        (四) 两组病例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四、治疗结果
        (一) 临床疗效比较
        (二) 证候疗效比较
        (三)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四) 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积分比较
        (五) 血脂比较
        (六) 内皮功能比较
        (七) 纤维蛋白原比较
        (八) 安全性监测
讨论
    一、中医对中风病的认识
        (一) 古代医家对中风病的认识
        (二) 现代医家对中风病的认识
    二、西医对缺血性脑卒中病因病理的认识
    三、本课题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因病机的认识
        (一) 瘀水互结是中风病急性期的主要病理基础
        (二) 腑气不通是中风病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机制
        (三) 热毒是中风病急性期的重要病理因素
        (四) 活血利水通腑是中风病急性期的基本治法
    四、活血利水通腑汤的组方分析及药理研究
        (一) 方药组成
        (二) 组方分析
        (三) 现代药理研究
    五、活血利水通腑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作用机理的探讨
        (一) 临床疗效结果分析
        (二)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和中医证候疗效的结果分析
        (三) 对血脂的影响
        (四) 对内皮功能的影响
        (五) 对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9)针药结合对高血压大鼠血压调控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针药结合理论研究
    1 针药结合历史渊源
        1.1 早期的医疗实践
        1.2 理论体系的形成
        1.3 历代医家对针药结合的认识
    2 针药结合机理研究
        2.1 针刺与药物协同
        2.2 针刺与药物拮抗
        2.3 存在问题及展望
    3 针药配伍假说
        3.1 针药配伍内涵
        3.2 针药配伍思路
        3.3 针药配伍方法
    4 清肝益气降压方和针刺处方配伍机制
        4.1 肝火气虚证病因病机的确立
        4.2 肝火气虚证治法的确立
        4.3 方药、针刺组方原则
第二部分 针药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研究进展
    1 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病位病性
        1.3 与他脏关系
        1.4 标本虚实
        1.5 治疗高血压的常用中药
        1.6 治疗高血压的常用方剂
    2 针药结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现状
        2.1 辨证分型及治法
        2.2 选穴配伍研究
        2.3 影响针灸疗效的因素
    3 针药结合治疗高血压的机理研究
        3.1 针刺治疗高血压病机理
        3.2 针药协同作用机理
第三部分 针药结合对高血压大鼠血压调控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1.2 药物的制备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仪器和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造模
        2.2 分组
        2.3 给药与针刺方法
        2.4 指标测定
        2.5 数据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针药配伍对高血压大鼠血压动态变化
        3.2 针药配伍对高血压大鼠NO 含量的影响
        3.3 针药配伍对高血压大鼠 tNOS 活力的影响
        3.4 针药配伍对高血压大鼠 iNOS 活力的影响
        3.5 针药配伍对高血压大鼠ET 含量的影响
        3.6 针药配伍对高血压大鼠ACE 含量的影响
        3.7 针药配伍对高血压大鼠 AngⅡ含量的影响
讨论
    1 针药配伍对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
    2 针药配伍对高血压大鼠ET 含量的影响
    3 针药配伍对高血压大鼠NO 含量、NOS 活力的影响
    4 针药配伍对高血压大鼠ACE 含量的影响
    5 针药配伍对高血压大鼠 AngⅡ含量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图
致谢
查新报告
附件
详细摘要

(10)活血利水法在创伤性脑水肿治疗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活血利水法在创伤性脑水肿治疗中的应用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脑水肿的研究进展
        1 临床研究
        2 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脑水肿的现代基础医学研究进展
        1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血管源性脑水肿
        2 水通道蛋白与脑水肿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
        脑疏宁治疗创伤性脑水肿的思路
        1 中医对急性颅脑损伤的认识
        2 颅脑损伤急性期治则治法探讨
        3 立题依据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 脑疏宁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和BBB通透性变化的影响
        实验二 脑疏宁对大鼠创伤性脑水肿T_2WI的影响
第二章 在站期间参与的科研和相关工作
第三章 在站期间发表的文章
简历
致谢

四、益脑灵对家兔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与风痰阻络证相关性及化痰通络汤干预研究[D]. 刘青.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2]中西医结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研究[J]. 周国锐,刘俊保.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02)
  • [3]IgA肾病患者内皮微粒CD31+/CD42b-的变化及其与中医证型关系研究[D]. 韩嘉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4]养阴熄风颗粒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阴虚风动证的临床研究[D]. 郎福凯.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03)
  • [5]天南星科有毒中药凝集素蛋白与毒性的相关性研究[D]. 刘先琼.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2(10)
  • [6]天智颗粒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研究[J]. 刘勇,冯秀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12)
  • [7]头体针配穴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D]. 叶晨琳.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1(04)
  • [8]活血利水通腑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型的临床研究[D]. 黄玉强.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01)
  • [9]针药结合对高血压大鼠血压调控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D]. 刘西建.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12)
  • [10]活血利水法在创伤性脑水肿治疗中的运用[D]. 张梅奎.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05(09)

标签:;  ;  ;  ;  ;  

益脑灵对家兔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