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裂纹尖端附近的粘塑性场

传播裂纹尖端附近的粘塑性场

一、VISCOPLASTIC FIELD NEAR A PROPAGATING CRACK-TIP(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铎[1](2011)在《混合型界面扩展裂纹尖端的弹粘塑性场》文中提出在工程中应用的许多各类先进材料存在着界面,如金属/陶瓷结合材料,路面/桥面不同介质组成的界面,各类复合材料等。由于组成结构界面的两侧不同材料的力学性能存在着差异,导致微裂纹的萌生、长大以及扩展。分析其破坏机理,界面裂纹的扩展以及止裂,都和界面裂纹尖端场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固体材料是与破坏过程中时间变量有关的,如蠕变和应力松弛,其性质都可以用材料粘性来解释,工程中的许多材料,如聚合物、岩土材料以及处于高速变形状态下的金属材料都具有明显的粘性性质,在材料破坏机理的研究中,表现出的材料粘性的效应必须予以考虑。基于材料的粘性效应,采用弹粘塑性材料三维条件下的本构方程,通过对压剪混合型裂纹尖端场的奇异性和材料的粘性性质与弹性和塑性的分析,求得了在不可压缩条件下压剪混合型界面裂纹尖端场的基本方程。通过引入压剪混合型界面裂纹尖端场的位移势函数,求得了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应变率的各个分量,考虑压剪混合型界面裂纹尖端场的奇异性,给出了应力率分量的表达式,采用上述本构方程,通过无量化分析,推导出了压剪混合型界面裂纹尖端场的控制方程,结合混合型裂纹的表征参数和边界条件,并对控制方程组进行可数值分析和计算,求得了裂纹尖端的应力和应变场,进而讨论了界面裂纹尖端场的解随各参数的变化规律。上述分析结果表明,压剪混合型界面裂纹尖端的应力应变场的变化规律受材料的粘性系数、马赫数和奇异性指数所控制,裂纹面的摩擦效应和载荷混合参数影响裂尖场变化规律。本论文的工作仅仅是对不可压缩条件下压剪混合型界面裂纹尖端场进行了分析和求解,界面裂纹作为固体力学的一个新兴的分支,还需要更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根据实际问题的不同,并结合界面力学的基本知识,最终为解决界面断裂问题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和参考依据。

王纪滨[2](2009)在《双材料界面扩展裂纹尖端场奇异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两种不同材料,利用某种方法连接在一起使用的结构或组合材料,称为结合材料或称作异材,而其结合部,统称为界面。工程结构中的界面是广泛存在的,如不同或相同金属材料间的焊缝;固体火箭发动机之间的界面;复合材料、多相材料中的异质界面、路面/桥面不同介质组成的界面等等。界面力学作为固体力学的一个新的分支,是用普遍性的方法分析和评价各类结合界面的力学行为,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和解释结合材料或结构的强度寿命评价及其优化设计等问题。固体材料的粘性是指与时间有关的变形性质,蠕变和应力松弛都是与粘性有关的力学现象,几乎所有固体材料都有粘性。但某些聚合物、岩土材料以及处于高速变形状态下的金属材料则具有明显的粘性,在对这些材料进行力学分析时,材料的粘性效应的影响必须予以考虑。粘性效应是材料在高温和高应变率下的固有属性,本文考虑材料的粘性属性并假定与塑性应变率的幂次成反比,推导和建立了弹塑性材料在三维条件下的本构关系,通过对裂纹尖端场奇异量级的分析,确定了材料的弹性、粘性和塑性三者匹配的条件,给出了在不可压缩条件下分析界面裂纹尖端场的基本方程。采用建立的率敏感型本构关系,本文对刚性-弹粘塑性界面裂纹在不可压缩条件下的平面应变Ⅰ、Ⅱ和Ⅲ型扩展裂纹的尖端场进行了渐近分析。引入界面裂纹尖端的位移势函数,结合不同问题的边界条件,求得了界面裂纹尖端应力和应变场的控制方程组,对控制方程组进行了数值分析和计算,求得了裂纹尖端的应力场,分析了不同问题中渐近解的性质,并讨论了解随各参数的变化规律。通过考虑界面扩展裂纹尖端材料的粘性效应,本文建立了不可压缩条件下刚性-弹粘塑性Ⅰ、Ⅱ和Ⅲ型界面扩展裂纹尖端的统一的连续奇异性场。通过理论分析和相应的数值计算,界面裂纹尖端奇异场受材料的粘性系数(77)、马赫数(M)和奇异性指数(δ)控制。本论文仅对刚性-弹粘塑性界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于新型的结合材料和界面,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利用界面力学的基本概念进行探索和研究,将为最终解决界面裂纹尖端渐近场问题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和参考依据。

杨勇[3](2009)在《压力敏感性材料裂纹尖端场的研究》文中提出压力敏感性材料(包括岩石、土壤、泡沫金属、聚合物材料、橡胶等)是自然界中应用最广泛的材料。由于材料中存在微结构(孔洞、微缺陷、微裂纹等),在外载荷作用下材料的变形和破坏机理很复杂,因而对压力敏感性材料的变形和破坏机理进行深入的力学研究已成为当前固体力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压力敏感性材料裂纹尖端场的研究是断裂力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裂纹尖端应力、应变和其它物理量的确定为讨论材料参数对裂纹尖端场的影响及材料破坏断裂准则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因而研究压力敏感性性材料中裂纹尖端场问题具有理论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详细综述了裂纹尖端场的研究进展,鉴于大部分研究成果是假设材料不可压缩的,因而采用压力敏感性材料本构方程,考察非线性体积变形对裂纹尖端场的影响更具有普遍意义,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本文详细讨论了三类双独立参数压力敏感性材料的屈服准则,由于采用椭圆型方程很好地保持了从弹性变形到塑性变形能量的连续性,论文中采用椭圆型屈服准则,建立了压力敏感性材料的黏弹性本构方程,讨论了压力敏感性系数α和泊松比v之间的关系,当压力敏感性系数α=0时,材料将转化为不可压缩黏弹性材料。2、本文从压力敏感性材料本构方程出发,应用椭圆型屈服准则,合理地构造了屈服条件,采用自相似假设,推导出平面应力条件下的起始扩展裂纹的基本解,应用这些基本解研究Ⅰ型、Ⅱ型以及临界状态起始扩展裂纹问题,对于Ⅰ型为主平面应力条件下的起始扩展裂纹,划分为两个弹性区和一个扇形区的“三区解”,对于Ⅱ型为主平面应力条件下的起始扩展裂纹,两个弹性区、两个均匀应力区和三个扇形区的“七区解”,给出了裂纹尖端场的应力角分布曲线,并讨论相关参数对起始扩展裂纹尖端场的影响。3、本文推导了平面应力条件下压力敏感性材料的本构方程,对准静态扩展裂纹尖端场的奇异性进行了量级分析,σ-ε-γ-1/(n-1)。根据量级分析,给出合理的位移势函数和应力函数,推导出压力敏感性材料准静态裂纹尖端场的控制方程,采用双参数打靶法,得到压力敏感性材料准静态裂纹尖端场的应力场、应变场、位移场和黏性应变场,讨论了压力敏感性系数α和黏性指数n对裂纹尖端场的影响。4、本文推导了平面应变条件下压力敏感性材料的本构方程,对动态扩展裂纹尖端场的奇异性进行量级分析,σ-ε-γ-1/(n-1)。根据量级分析,给出合理的位移势函数和应力函数,推导出压力敏感性材料动态扩展裂纹尖端场的控制方程,采用双参数打靶法,得到压力敏感性材料准静态裂纹尖端场的应力场、应变场、位移场和黏性应变场,讨论了压力敏感性系数α和黏性指数n对裂纹尖端场的影响。压力敏感性材料裂纹尖端场的研究是一个复杂的力学问题,本文建立了压力敏感性黏弹性材料中裂纹尖端场的力学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相应的数值计算,给出了裂纹尖端场的构造和渐近解。本文所作的研究,将为最终解决裂纹尖端渐近场问题提供一种有益的探索,并且对于解决工程实践中所遇到的相应的问题和建立材料的破坏准则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李宁[4](2009)在《压力敏感性材料准静态扩展裂纹尖端场》文中研究说明压力敏感性材料,如岩石、土壤、泡沫金属、聚合物材料等是自然界中应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在这些材料中存在(孔洞、夹杂和微裂纹等)微结构,这使得在变形中经典金属材料不可压缩假设失效,因而要从非线性体积变形变化的角度上考虑此类材料的变形机理和破坏特征。断裂力学是固体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前沿分支,给工程结构安全设计和材料性质优化设计带来了重大革新。裂纹尖端场是研究断裂分析的基础,因而对压力敏感性材料裂纹尖端场问题进行力学分析是具有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的。为了研究压力敏感性材料准静态扩展裂纹尖端场,首先建立了材料的本构方程,在平面应力条件下,给出了求解裂纹尖端场问题的基本方程,通过量级分析确定了应力、应变具有相同的量级。通过渐近分析求得了裂纹尖端应力、应变和位移场分离变量形式的渐近解,并推导出求解问题的控制方程,然后采用打靶法求得了工型和Ⅱ型裂纹尖端应力、应变和位移的数值结果,讨论了材料参数对应力、应变和位移场的影响。本文所得的结果可以为进一步研究相关裂纹尖端场问题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杨大鹏[5](2007)在《微弯延伸裂纹断裂特性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从理论上比较精确地研究了弯曲延伸裂纹尖端塑性区域边界上正应力和剪应力的分布状况。综合考虑了静态作用应力,塑性区域边界上的正应力和剪应力,利用二阶摄动方法,研究分析了弯曲延伸裂纹尖端塑性区域的范围。利用二阶摄动方法与卡氏定理比较精确地计算了弹塑性弯曲延伸裂纹尖端的张开位移。以弯曲延伸裂纹尖端塑性区域的边界曲线为积分回路,求解了弹塑性弯曲延伸裂纹尖端的J积分。本文利用二阶摄动方法分析研究了疲劳载荷作用下弯曲延伸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变化幅度,进一步得到了疲劳载荷作用下弯曲延伸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变化幅值的近似表达式。以匹配渐进扩张的形式考虑了远场区域边界条件的效果,研究了弯曲延伸裂纹尖端附近的渐进应力场。利用Irwin公式计算出由于裂纹发展而引起的应变能释放率变化幅值。研究了在具有非均匀断裂韧度的物质中裂纹的弯曲延伸。考虑了疲劳载荷、残余应力、以及由于焊接而引起的物质衰变等因素,利用了二阶摄动方法预测了沿着焊接点传播的线弹性裂纹路径。本文从理论上比较精确地研究了疲劳载荷作用下弯曲延伸裂纹尖端塑性区域边界上的交变正应力和交变剪应力的分布状况。综合考虑了疲劳作用应力,塑性区域交变正应力和交变剪应力,利用二阶摄动方法,研究分析了疲劳载荷作用下弯曲延伸裂纹尖端塑性区域的范围。利用二阶摄动方法与卡氏定理计算了疲劳载荷作用下弯曲延伸裂纹尖端张开位移的最大值及变化幅值。以弯曲延伸裂纹尖端塑性区域的边界曲线为积分回路,求解了疲劳载荷作用下弹塑性弯曲延伸裂纹尖端J积分的最大值与变化幅值。本文利用二阶摄动方法研究计算了轻微弯曲延伸裂纹尖端动态应力强度因子,进一步得到了在动态载荷作用下弯曲延伸裂纹尖端动态应力强度因子的近似表达式。以匹配渐进扩张的形式考虑了远区域动态边界条件的效果,研究了弯曲延伸裂纹尖端附近的动态渐进应力场。利用Irwin公式计算出由于弯曲延伸裂纹扩展而产生的动态应变能释放率。预测了动态载荷作用下,在具有非均匀断裂韧度的物质中裂纹的弯曲延伸扩展。全面考虑了远场动态载荷、残余应力、以及由于焊接而引起的物质衰变等因素,利用二阶摄动方法预测了动载荷作用下沿着焊接点传播的线弹性裂纹路径。利用二阶摄动方法研究了动态载荷作用下的工程结构中线弹性裂纹弯曲延伸问题。本文理论上比较精确地研究了动载荷作用下弯曲延伸裂纹尖端塑性区域的范围和塑性区域边界上的动态正应力和动态剪应力的分布状况。综合考虑了动态作用应力,塑性区域边界上的动态正应力和动态剪应力,利用二阶摄动方法与卡氏定理精确地推导出动载荷作用下弹塑性弯曲延伸裂纹尖端张开位移关于时间变化的函数表达式;以弯曲延伸裂纹尖端塑性区域的边界曲线为积分回路,研究了动载荷作用下弹塑性弯曲延伸裂纹尖端动态J积分。

梁文彦[6](2006)在《动态扩展裂纹尖端场奇异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裂纹尖端场的研究是断裂力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它一直被力学工作者所关注。在所有的应力分析问题中,没有哪个问题像裂纹问题那样,受到众多的力学工作者如此持久的关切和进行详尽的分析,也没有哪个问题像裂纹那样,愈分析愈感到问题的复杂和困难。究其原因,裂纹问题与工程结构的破坏紧密相连,强大的工程实际的需要是推动裂纹问题研究的主要动力。 工程中许多材料,如聚合物、土壤、金属和岩石等,在某些条件,如高应变率或高温度下,往往同时出现弹性、粘性和塑性的特征,单凭粘弹性力学或塑性理论来讨论裂纹尖端应力、应变和其它物理量并来确定材料参数对裂纹尖端场的影响及材料破坏断裂准则会引起较大的误差。为了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些实际问题,需要考虑与时间和荷载历程同时相关,具有弹性、粘性和塑性特征的弹粘塑性模型。 在扩展裂纹尖端,无论是准静态扩展还是动态扩展,都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矛盾,如裂纹尖端场存在应力或应变的间断线,动态解不能退化为准静态解等,其原因在于以前的研究中忽略了材料的粘性效应这一影响。由于裂纹尖端在扩展过程中会出现较高的应变速率并产生大量不可逆的变形能,一部分变形能会以热的形式释放出来,导致裂纹尖端局部温度升高,此时材料具有粘性特征,因而材料的粘性性质对材料断裂性能影响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 本文考虑材料的粘性效应,采用一种比较简单然而实用的弹粘塑性模型来描述扩展裂纹尖端附近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通过对材料的粘性系数做出合理的假设,即认为其与塑性应变率的幂次成反比,经过渐近分析确定了奇异性的阶次,推导出了该模型下的率敏感型本构方程。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材料的弹性、粘性和塑性三者可以在量级上得到合理的匹配。 采用这种率敏感型本构关系,本文对不可压缩条件下平面应变Ⅰ型、Ⅱ型和压剪混合型扩展裂纹的尖端场进行了渐近分析,分别求得了其裂纹尖端应力和应变场的动力学控制方程。对各个特征参数选取适当的数值,并结合不同问题的边界条件,对控制方程进行了数值计算,求得了完全连续的裂纹尖端应力和应变场。分析了不同问题中渐近解的性质,并讨论了解随各参数的变化规律。

王永军[7](2006)在《压—剪混合型定常扩展裂纹尖端的弹粘塑性场》文中研究指明裂纹尖端场的研究是断裂力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它一直被力学工作者所关注。本文假定粘性系数与塑性等效应变率的幂次成反比,考虑其粘性和裂纹面摩擦接触效应建立了压-剪混合型定常扩展裂纹尖端弹粘塑性场的渐近方程,求得了裂纹尖端场不含应力、应变间断的数值解。并讨论了压-剪混合型裂纹数值解随各个参数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和分析表明,压-剪混合型裂纹尖端场是满塑性的,不含有弹性卸载区,粘性效应是研究扩展裂纹尖端场时的一个重要因素。无论混合裂纹摩擦作用的大小,静水压力随摩擦系数的增加都是增加的,裂纹面摩擦效应是存在阻止裂纹的扩展速度的因素,且摩擦作用越强,裂纹尖端场的韧性越高。 总之,通过理论分析和相应的数值计算,验证了本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最终解决裂纹尖端渐近场问题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并且对于解决工程实践中所遇到的难题提供理论上的参考依据。

王春华[8](2005)在《截齿截割作用下煤体变形破坏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截齿截割作用下的煤体变形破坏规律研究是岩石力学及煤炭行业重要的理论与实际课题,搞清截齿截割作用下煤体变形破坏规律对采掘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煤炭企业生产效益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了模拟实验、散斑测试、红外测温及数值模拟计算等方法,对采煤机截齿截割作用下的煤体变形破坏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到了一些新的结果。在自制的截割实验台上进行了截齿截割煤体的模拟实验。改变截齿类型、截割深度等,观察对煤体变形破坏的影响;采用自制的八角环测力仪和多通道低频高精度信号拾取系统对截齿截割煤体过程中的截割力进行了在线监测;采用高速摄影的办法拍摄截割过程,分析变形破坏的规律。发现某一截深时截齿截割力、侧向力、牵引力的波动状态相似:相同截深时镐齿截割力比刀齿截割力大;截齿截割时,崩落角随截深增加而下降;截齿截割时,截槽面积随截深增加而增加;镐齿截割时,截深增加,直径大于25mm的煤块百分比在增加;镐齿截割,截深增加,煤的块度增加;镐齿截割,截深增加,吨煤电耗减小;截齿截入煤体,在刀齿凸脊及镐齿齿尖与煤体接触处出现裂纹,随截齿截割前行,裂纹迅速扩展,裂纹扩展方向与煤体的层理、节理有关。最终从煤体分离下来。采用白光数字散斑相关的方法,观测截齿截割作用下的煤体变形破坏情况。通过数字相关分析得到煤体表面最大剪应变图和位移矢量图。发现截齿截割煤体过程中,煤体出现稳定的变形局部化带,且最终发展为宏观裂纹;煤体变形局部化带为一个倾斜带;刀齿截割时,变形局部化发展较慢,但产生变形局部化后,局部化带宽且带内应变值较高;而镐齿截割时,变形局部化发展较快,但产生局部化后,局部化带窄且带内应变值不如刀齿高。截齿截割作用下的煤体变形破坏主要是剪破坏。对截齿截割煤体变形破坏过程的红外热像进行测量和研究,从而分析研究截齿截割作用下煤体变形破坏规律。改变截齿类型、截割速度、截深、测量方位等,测量煤体红外热像。发现刀齿截割时在垂直截割方向与刀齿凸脊相应处出现条状高温区;镐齿截割时在齿尖附近出现点状高温区;截辽‘i‘l一程技术人学溥十论文11割速度越快热效应越明显;‘截齿截割煤体过程中,温度场中最高温度值与截深及煤体力学性质有关,截深越深,温度场中最高温度越高,煤体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粘结力、内摩擦角越大,高温区的最高温度越高。 采用应变软化的模型,使用FLAC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截齿截割作用下煤体变形破坏过程。分析各种工况下不同参数对煤体塑性区、最大位移、最大主应力、最大剪应力的影响,发现对不同煤体进行截割,产生完全不同的截割效果;截深与塑性区大小成反比:截割角度与塑性区面积关系密切,试验用煤体材料最佳截割角度为5“左右;截齿磨钝后会大大减少塑性区面积;截割速度增加,塑性区面积在减小;通过分析截割动态过程,得到位移矢量图,及剪应变等值线图,发现截割过程中煤体的破坏是拉、剪联合作用的结果,以剪破坏为主。 将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的结论,应用到实际截齿截割煤体中,提出.高效截害lJ的概念及方法。关键词:煤体,截齿,模拟试验,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变形局部化,红 外成像,FLAC数值计算Keywords:eoal body,Piek,digital sPeekle eorrelation method, deformation loealization,infrared imaging,FLAC numerieal caleulation

蔡艳红[9](2003)在《粘弹性材料动态扩展裂纹尖端场》文中研究表明裂纹尖端渐近场的研究是断裂力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裂纹尖端应力、应变和其它物理量的确定为讨论材料参数对裂纹尖端场的影响及材料破坏断裂准则的建立提供了理论的依据。动态裂纹的扩展在材料学、地质学和结构工程领域等有着广泛的应用,因而研究粘弹性材料中裂纹动态扩展问题具有理论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新型材料不断涌现,这类材料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具有明显的粘弹性特征。材料的粘弹性不仅会影响结构的刚度,也会影响到其强度,在研究裂纹尖端渐近场时,应该考虑到材料的粘性效应,这不仅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得到更精确的解,而且能解决率无关渐近解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因而材料的粘弹性性质对材料断裂性能影响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本文分别采用简单而且实用的粘弹性模型及刚性-粘弹性界面模型,对平面应变不可压缩材料的Ⅰ型和Ⅱ型的动态扩展裂纹尖端的应力、应变和位移场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计算;又采用粘弹性模型,对平面应变不可压缩材料的混合型动态扩展裂纹尖端场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计算。围绕这一问题,本文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对裂尖场的渐近分析,确定了动态扩展裂纹尖端的应力和应变场的指数奇异性阶次,得出应力、应变具有相同的奇异量级,即σ~ε~γ(-1/(n-1)。 2.通过对粘弹性本构理论的分析,给出了稳态蠕变阶段,粘性和弹性共同占主导作用的本构方程,并结合运动和协调方程,推导出粘弹性材料动态扩展裂尖场的控制方程。 3.根据问题的边界条件,通过对控制方程进行数值求解,得到了裂纹尖端的连续的应力、应变和位移场。 4.分析了动态解的性质,并讨论了裂尖应力、应变和位移场随各参数的变化规律,指出了材料的蠕变指数、蠕变系数和马赫数等物理常数对裂纹尖端渐近场的影响。 5.通过对两个模型的基本方程的推导、分析,得到当材料的蠕变指数趋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于无穷时,本文中的幂硬化粘弹性材料动态扩展裂纹尖端场与Freund给出的理想弹塑性材料动态扩展裂纹尖端场具有相近的形式;当马赫数趋于零且蠕变指数趋于无穷时,粘弹性材料的渐近解与静态的理想塑性材料的渐近解具有相近的形式。 6.通过对动态扩展裂纹尖端场的渐近分析,得出在粘弹性材料1型裂纹前方,环向应变达到最大值,在粘弹性材料H型裂纹,刚性一粘弹性界面I型和11型裂纹及混合型裂纹前方,剪应变达到最大值,因此,可以考虑从应变角度出发建立局部的断裂准则。 总之,通过考虑扩展裂纹尖端材料的弹性和粘性效应,本文建立了不可压缩幂硬化粘弹性材料中动态扩展裂纹尖端场的力学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相应的数值计算,验证了本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本文所作的研究,将为最终解决裂纹尖端渐近场问题提供一种有益的探索,并且对于解决工程实践中所遇到的相应的问题和建立材料的破坏准则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唐婧[10](2003)在《Ⅲ型定常扩展裂纹尖端的弹—粘—理想塑性场》文中研究表明裂纹尖端场的研究是断裂力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它一直被力学工作者所关注。本文在考虑扩展裂纹尖端材料的粘性效应下,采用一种比较简单然而实用的弹粘塑性模型来描述反平面Ⅲ型动态扩展裂纹尖端场附近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通过对材料的粘性系数做出合理的假设,推导了一种弹—粘—理想塑性材料的率敏感型本构关系。经过对奇异场的渐近分析确定幂奇异性的阶次,消除了无粘性解中存在的塑性激波。 采用这种率敏感型本构关系,本文对不可压缩条件下反平面Ⅲ型扩展裂纹的尖端场进行了渐近分析,分别求得了其裂纹尖端应力和应变场的动力学控制方程。对各个特征参数选取适当的数值,并结合相应的边界条件,对控制方程进行了数值计算,求得了完全连续的裂纹尖端应力和应变场。分析了渐近解的性质,并讨论了解随各参数的变化规律。 采用这种率敏感型本构关系,为了与马赫数趋于零时动态解的极限情况——准静态扩展情况作对比,本文还对相应的准静态问题进行了渐近分析,推导了裂尖场的控制方程,并选取典型的特征参数,结合问题的边界条件进行了数值求解。通过数值结果的比较可知,两种情况下的解吻合的比较好。因此,对于本文所采用的弹粘塑性本构模型,动态解在马赫数趋于零时的极限情况能够还原为准静态解。 总之,通过理论分析和相应的数值计算,验证了本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最终解决裂纹尖端渐近场问题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并且对于解决工程实践中所遇到的难题提供理论上的参考依据。

二、VISCOPLASTIC FIELD NEAR A PROPAGATING CRACK-TIP(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VISCOPLASTIC FIELD NEAR A PROPAGATING CRACK-TIP(论文提纲范文)

(1)混合型界面扩展裂纹尖端的弹粘塑性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界面裂纹问题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弹粘性界面力学研究的现状
        1.3.1 材料粘性的研究现状
        1.3.2 粘弹性界面扩展裂纹的研究近况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基本方程
    2.1 力学模型的建立
    2.2 运动方程
    2.3 几何方程
    2.4 弹粘塑性材料的本构方程
    2.5 奇异场渐近分析
    2.6 不可压缩材料中问题的基本方程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混合型界面裂纹的尖端控制方程的建立
    3.1 双材料Ⅰ型界面裂纹尖端场的控制方程
    3.2 无量纲化
    3.3 混合型界面裂纹的表征参数和边界条件
        3.3.1 裂纹的表征参数
        3.3.2 双材料混合型界面裂纹尖端的边界条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混合型界面裂纹尖端场的数值分析
    4.1 混合型界面裂纹尖端场的变化规律
    4.2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双材料界面扩展裂纹尖端场奇异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工程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界面裂纹研究的现状
    1.3 粘弹性界面力学研究的必要性及现状
        1.3.1 裂纹尖端奇异性场研究的必要性
        1.3.2 材料粘性的研究现状
        1.3.3 粘弹性(弹粘塑性)界面裂纹研究现状
    1.4 界面裂纹发展的趋势
    1.5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基本方程
    2.1 稳恒场中物理量的物质导数
    2.2 运动方程
    2.3 几何方程
    2.4 弹粘塑性材料的本构方程
    2.5 界面裂纹尖端奇异场渐近分析
    2.6 不可压缩材料中问题的基本方程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刚性-弹粘塑性Ⅰ型界面裂纹
    3.1 Ⅰ型界面裂纹尖端场的控制方程
    3.2 无量纲化
    3.3 边界条件
    3.4 数值计算与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刚性-弹粘塑性Ⅱ型界面裂纹
    4.1 Ⅱ型界面裂纹尖端场的控制方程
    4.2 无量纲化
    4.3 边界条件
    4.4 数值计算与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刚性-弹粘塑性Ⅲ型界面裂纹
    5.1 Ⅲ型界面裂纹尖端场的控制方程
    5.2 无量纲化
    5.3 边界条件
    5.4 数值计算与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3)压力敏感性材料裂纹尖端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工程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线弹性材料裂纹尖端场的研究进展
    1.3 非线性材料裂纹尖端场的研究进展
        1.3.1 非线性材料静止裂纹尖端场
        1.3.2 准静态定常扩展裂纹尖端场
        1.3.3 动态定常扩展裂纹尖端场
    1.4 压力敏感性材料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压力敏感性材料裂纹尖端场的基本方程
    2.1 弹塑性材料的本构理论
    2.2 压力敏感性材料的双参数屈服准则
        2.2.1 线性屈服准则
        2.2.2 抛物线型屈服准则
        2.2.3 椭圆型屈服准则
    2.3 压力敏感性材料本构方程的建立
        2.3.1 压力敏感性材料的幂硬化本构关系
        2.3.2 压力敏感性材料的黏弹性本构关系
    2.4 力敏感性系数的研究
    2.5 运动方程、几何方程和协调方程
    2.6 稳恒场中物理量的物质导数
        2.6.1 稳恒场中任意物理量的物质导数
        2.6.2 稳恒场中矢量和张量的物质导数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压力敏感性材料起始扩展裂纹尖端场
    3.1 压力敏感性材料起始扩展裂纹尖端场的基本解
        3.1.1 平面应力条件下压力敏感性材料的本构方程
        3.1.2 平面应力条件下压力敏感性材料的屈服条件
        3.1.3 平面应力条件下起始扩展裂纹的基本解
        3.1.4 扇形区基本解系数的确定
        3.1.5 均匀应力区基本解系数的确定
    3.2 区域的连续条件
    3.3 以Ⅰ型为主压力敏感性材料起始扩展裂纹尖端场的构造
        3.3.1 Ⅰ型为主裂纹尖端场待定常数的确定
        3.3.2 纯Ⅰ型裂纹尖端场
        3.3.3 Ⅰ型为主裂纹尖端场
    3.4 临界状态
        3.4.1 当m=1.00时临界状态裂纹尖端场
1.00时临界状态裂纹尖端场'>3.4.2 当m>1.00时临界状态裂纹尖端场
    3.5 以Ⅱ型为主压力敏感性材料起始扩展裂纹尖端场
        3.5.1 以Ⅱ型为主起始扩展裂纹尖端场的构造
        3.5.2 纯Ⅱ型起始扩展裂纹尖端场的构造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压力敏感性材料准静态扩展裂纹尖端场
    4.1 平面应力条件下准静态扩展裂纹尖端场的控制方程
        4.1.1 平面应力条件下压力敏感性材料的基本方程
        4.1.2 奇异性量级分析
        4.1.3 控制方程
    4.2 平面应力条件下Ⅰ型准静态扩展裂纹
        4.2.1 定解条件
        4.2.2 数值计算与结果分析
    4.3 平面应力条件下Ⅱ型准静态扩展裂纹
        4.3.1 定解条件
        4.3.2 数值计算与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压力敏感性材料动态扩展裂纹尖端场
    5.1 平面应变条件下动态扩展裂纹尖端场的控制方程
        5.1.1 平面应变条件下压力敏感性材料的基本方程
        5.1.2 奇异性量级分析
        5.1.3 裂尖场的渐进控制方程
    5.2 压力敏感性材料Ⅰ型动态扩展裂纹尖端场
        5.2.1 定解条件
        5.2.2 数值计算与结果分析
    5.3 压力敏感性材料Ⅱ型动态扩展裂纹尖端场
        5.3.1 定解条件
        5.3.2 数值计算与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压力敏感性材料准静态扩展裂纹尖端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工程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裂纹尖端场的研究成果
        1.2.1 静态裂纹尖端场
        1.2.2 准静态定常扩展裂纹尖端场
        1.2.3 动态定常扩展裂纹尖端场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压力敏感性材料粘弹性本构方程
    2.1 压力敏感性材料塑性屈服函数的建立
    2.2 压力敏感性材料粘弹性本构方程的建立
        2.2.1 压力敏感性材料幂硬化弹塑性本构关系
        2.2.2 压力敏感性材料粘弹性本构关系
        2.2.3 α的确定
    2.3 平面应力条件下本构方程的建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压力敏感性材料准静态扩展裂纹尖端场的基本理论
    3.1 压力敏感性材料准静态扩展裂纹尖端场的基本方程
        3.1.1 运动方程
        3.1.2 几何方程和协调方程
        3.1.3 压力敏感性材料粘弹性本构方程
    3.2 极坐标下裂纹问题的基本方程
    3.3 稳恒场中物理量的物质导数
    3.4 压力敏感性材料准静态扩展裂纹尖端场的控制方程
        3.4.1 奇异性量级分析
        3.4.2 控制方程的建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压力敏感性材料准静态扩展问题
    4.1 I型裂纹问题
        4.1.1 定解条件
        4.1.2 数值计算和结果分析
    4.2 Ⅱ型裂纹问题
        4.2.1 定解条件
        4.2.2 数值计算与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微弯延伸裂纹断裂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弯曲裂纹理论的发展现状
    1.3 本课题的研究方案
    1.4 研究微弯延伸裂纹的必要性
    1.5 本文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
2 静载荷作用时弹塑性微弯裂纹断裂特性的研究
    2.1 引言
    2.2 二阶摄动分析
    2.3 有限体中的微弯延伸裂纹
    2.4 弯曲延伸裂纹尖端塑性区范围的确定
    2.5 弯曲延伸裂纹尖端张开位移的求解
    2.6 弯曲延伸裂纹J 积分的计算
    2.7 本章小结
3 疲劳载荷作用时线弹性微弯延伸裂纹断裂特性的研究
    3.1 引言
    3.2 二阶摄动分析
    3.3 有限体中的微弯延伸裂纹
    3.4 微弯裂纹能量释放率的研究
    3.5 线弹性微弯延伸裂纹的路径预测
    3.6 本章小结
4 疲劳载荷作用时弹塑性微弯延伸裂纹断裂特性的研究
    4.1 引言
    4.2 假想弯曲延伸裂纹的研究
    4.3 弯曲延伸裂纹尖端塑性区范围的确定
    4.4 弯曲延伸裂纹尖端交变张开位移的求解
    4.5 弯曲延伸裂纹的交变J 积分
    4.6 本章小结
5 动载荷作用时微弯延伸裂纹断裂特性的研究
    5.1 引言
    5.2 线弹性微弯延伸裂纹的研究
    5.3 弹塑性弯曲延伸裂纹尖端动态张开位移
    5.4 弹塑性弯曲延伸裂纹的动态积分J(T)
    5.5 本章小结
6 理论计算、分析与验证
    6.1 引言
    6.2 理论分析与证明
    6.3 计算程序
    6.4 系统计算
    6.5 本章小结
7 全文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二 符号表

(6)动态扩展裂纹尖端场奇异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工程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线弹性材料裂纹尖端场
    1.3 非线性材料中裂纹尖端的渐近场
        1.3.1 静止裂纹尖端的渐近场
        1.3.2 准静态定常扩展裂纹尖端的渐近场
        1.3.3 动态定常扩展裂纹尖端的渐近场
    1.4 裂纹扩展准则
    1.5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基本方程
    2.1 坐标变换
    2.2 运动方程
    2.3 几何方程
    2.4 本构方程
    2.5 奇异场渐近分析
    2.6 不可压缩材料中问题的基本方程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Ⅰ型裂纹问题
    3.1 裂尖场的控制方程
    3.2 无量纲化
    3.3 边界条件
    3.4 数值计算与结果分析
    3.5 与其准静态解的比较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Ⅱ型裂纹问题
    4.1 裂尖场的控制方程
    4.2 无量纲化
    4.3 边界条件
    4.4 数值计算与结果分析
    4.5 与其准静态解的比较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混合型裂纹问题
    5.1 定解条件
        5.1.1 裂纹前方(θ=0)的连接条件
        5.1.2 裂纹表面(θ=π)摩擦接触的边界条件
    5.2 数值计算与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压—剪混合型定常扩展裂纹尖端的弹粘塑性场(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目的
    1.2 裂纹尖端的渐近场
        1.2.1 静止裂纹尖端的渐近场
        1.2.2 准静态定常扩展裂纹尖端的渐近场
        1.2.3 动态定常扩展裂纹尖端的渐近场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基本方程
    2.1 坐标变换
    2.2 运动方程
    2.3 几何方程
    2.4 本构方程
    2.5 奇异场渐近分析
    2.6 不可压缩材料中问题的基本方程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压-剪混合型裂纹问题
    3.1 裂尖场的控制方程
    3.2 无量纲化
    3.3 混合型裂纹的表征参数和边界条件
    3.4 数值计算与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截齿截割作用下煤体变形破坏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综述
    1.1煤炭的截齿截割开采
    1.2煤炭的截齿截割开采机理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1.3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2章截齿截割煤体变形破坏过程模拟实验研究
    2.1截割模拟实验台及测试装置的研制
        2.1.1截割实验台
        2.1.2截齿截割测试系统
        2.1.2.1齿截割三向力测试系统
        2.1.2.2截齿截割过程光学写真系统
        2.1.2.3截割破坏后粒度测试系统
    2.2截齿截割煤体模拟实验及结果分析
        2.2.1试件准备
        2.2.2截割过程三向力分析
        2.2.3截割过程光学写真分析
        2.2.4崩落角及截槽面积随截深的变化规律分析
        2.2.5截割破坏后截割物粒度分析
        2.2.6截割过程吨煤电耗分析
    2.3本章小结
第3章截齿截割煤体变形破坏过程散斑测试研究
    3.1白光数字散斑相关测定变形破坏过程的原理
    3.2煤试件在截齿作用下变形破坏的散斑测试研究
        3.2.1煤试件准备
        3.2.2试验环境
        3.2.3煤试件散斑测试结果的分析及讨论
    3.3截齿截割煤体变形破坏过程的散斑测试研究
        3.3.1煤体试件准备
        3.3.2试验环境
        3.3.3煤体散斑测试结果的分析及讨论
    3.4本章小结
第4章截齿截割煤体变形破坏过程的红外热像研究
    4.1红外测试基本原理
        4.1.1红外辐射及辐射出射度
        4.1.2红外辐射特性
        4.1.3红外测温及红外成像
    4.2岩石变形破坏过程红外研究现状
    4.3截齿截割煤体的红外测试试验
        4.3.1试验所用仪器设备
        4.3.2试验试件
        4.3.3试验方法
    4.4截齿截割煤体的红外热像分析
        4.4.1垂直于截齿推进方向平面的表面红外热像分析
        4.4.2平行于截齿推进方向平面的表面红外热像分析
    4.5本章小结
第5章截齿截割煤体变形破坏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5.1FLAC简介
    5.2截齿截割煤体的分析模型与破坏准则
    5.3截齿截割煤体的动态过程研究
    5.4截割力对破坏区域影响的研究
    5.5截割深度对破坏区域影响的研究
    5.6截割角度对破坏区域影响的研究
    5.7截齿磨钝对破坏区域影响的研究
    5.8煤体本构对破坏区域影响的研究
    5.9截割速度对破坏区域影响的研究
    5.10本章小结
第6章结论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完成科研课题情况
致谢
查新结论

(9)粘弹性材料动态扩展裂纹尖端场(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工程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裂纹尖端场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线弹性材料裂纹尖端场
        1.2.2 非线性材料裂纹尖端场
        1.2.2.1 静止裂纹尖端的渐近场
        1.2.2.2 准静态定常扩展裂纹尖端的渐近场
        1.2.2.3 动态定常扩展裂纹尖端的渐近场
    1.3 裂纹扩展准则
    1.4 粘弹性材料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粘弹性材料动态扩展裂纹尖端场的基本方程
    2.1 粘弹性材料动态扩展裂纹尖端场的基本方程
        2.1.1 粘弹性材料的本构关系
        2.1.2 运动方程
        2.1.3 几何方程和协调条件
    2.2 在平面应变、材料不可压缩时,基本方程的极坐标形式
    2.3 稳恒场中物理量的物质导数
        2.3.1 稳恒场中任意物理量的物质导数
        2.3.2 稳恒场中矢量和张量的物质导数
    2.4 粘弹性材料动态扩展裂纹尖端场的奇异性量级分析
    2.5 粘弹性材料不可压缩动态扩展裂纹尖端场的控制方程
    2.6 控制方程的无量纲化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粘弹性材料不可压缩Ⅰ型动态扩展裂纹尖端场
    3.1 粘弹性材料不可压缩Ⅰ型动态扩展裂纹尖端场
        3.1.1 定解条件
        3.1.1.1 边界条件
        3.1.1.2 对称条件
        3.1.1.3 正则条件
        3.1.2 数值计算与结果分析
        3.1.3 本模型与Freund的弹性-理想塑性材料Ⅰ型动态扩展裂纹模型的比较
        3.1.4 当M→0时,本模型与静态理想塑性材料模型的比较
        3.1.5 粘弹性材料Ⅰ型动态扩展裂纹尖端场中断裂准则的探索
    3.2 刚性-粘弹性材料界面Ⅰ型动态扩展裂纹的尖端场
        3.2.1 定解条件
        3.2.1.1 裂纹表面的边界条件
        3.2.1.2 界面粘结处的应力连接条件
        3.2.1.3 界面粘结处的位移连接条件
        3.2.1.4 正则条件
        3.2.2 数值计算与结果分析
        3.2.3 刚性-粘弹性材料界面Ⅰ型动态扩展裂纹尖端场中断裂准则的探索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粘弹性材料不可压缩Ⅱ型动态扩展裂纹尖端场
    4.1 粘弹性材料不可压缩Ⅱ型动态扩展裂纹尖端场
        4.1.1 定解条件
        4.1.1.1 边界条件
        4.1.1.2 反对称条件
        4.1.1.3 正则条件
        4.1.2 数值计算与结果分析
    4.2 刚性-粘弹性材料界面Ⅱ型动态扩展裂纹的尖端场
        4.2.1 定解条件
        4.2.1.1 裂纹表面的边界条件
        4.2.1.2 界面粘结处的应力连接条件
        4.2.1.3 界面粘结处的位移连接条件
        4.2.1.4 正则条件
        4.2.2 数值计算与结果分析
    4.3 粘弹性材料及刚性-粘弹性材料界面Ⅱ型动态扩展裂纹尖端场中断裂准则的探索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粘弹性材料不可压缩混合型动态扩展裂纹尖端场
    5.1 定解条件
        5.1.1 裂纹表面摩擦接触的边界条件
        5.1.2 正则条件
    5.2 数值计算与结果分析
    5.3 粘弹性材料混合型动念扩展裂尖场中断裂准则的探索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Ⅲ型定常扩展裂纹尖端的弹—粘—理想塑性场(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目的
    1.2 裂纹尖端的渐近场
        1.2.1 静止裂纹尖端的渐近场
        1.2.2 准静态定常扩展裂纹尖端的渐近场
        1.2.3 动态定常扩展裂纹尖端的渐近场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基本方程
    2.1 坐标变换
    2.2 运动方程
    2.3 几何方程
    2.4 本构方程
    2.5 奇异场渐近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Ⅲ型动态裂纹问题
    3.1 裂尖场的控制方程
    3.2 无量纲化
    3.3 边界条件
    3.4 数值计算与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Ⅲ型准静态裂纹问题
    4.1 裂尖场的控制方程
    4.2 无量纲化
    4.3 边界条件
    4.4 与动态解的比较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致谢

四、VISCOPLASTIC FIELD NEAR A PROPAGATING CRACK-TIP(论文参考文献)

  • [1]混合型界面扩展裂纹尖端的弹粘塑性场[D]. 刘晓铎.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1(05)
  • [2]双材料界面扩展裂纹尖端场奇异性的研究[D]. 王纪滨.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9(12)
  • [3]压力敏感性材料裂纹尖端场的研究[D]. 杨勇.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9(12)
  • [4]压力敏感性材料准静态扩展裂纹尖端场[D]. 李宁.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9(S1)
  • [5]微弯延伸裂纹断裂特性的研究[D]. 杨大鹏. 华中科技大学, 2007(05)
  • [6]动态扩展裂纹尖端场奇异性的研究[D]. 梁文彦.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6(12)
  • [7]压—剪混合型定常扩展裂纹尖端的弹粘塑性场[D]. 王永军.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6(12)
  • [8]截齿截割作用下煤体变形破坏规律研究[D]. 王春华.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5(03)
  • [9]粘弹性材料动态扩展裂纹尖端场[D]. 蔡艳红.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3(01)
  • [10]Ⅲ型定常扩展裂纹尖端的弹—粘—理想塑性场[D]. 唐婧.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3(04)

标签:;  ;  ;  ;  ;  

传播裂纹尖端附近的粘塑性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