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理石油价格风险(论文文献综述)
张霜婕[1](2021)在《国际油价波动对中石油经营业绩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国际油价受全球石油供需关系、宏观经济环境、政治等多方因素影响,波动幅度较大;2020年度疫情冲击下,全球原油需求锐减,国际油价暴跌,原油期货价格一度跌破零点,也导致2020年上半年“三桶油”经营业绩不佳。不论是油气行业长期以来受国际油价影响的周期性净利润下行,抑或短期因素冲击下,油气行业受国际油价影响产生的重大亏损,都是亟需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基于“三桶油”中经营业绩受国际油价波动影响最大的中石油为代表性案例,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案例分析中石油的经营现状与特殊性;敏感性分析中石油主营产品中,原油销售价格变化率对经营业绩的影响最大,明确国际油价波动是通过原油销售价格对中石油经营业绩造成影响;分析石油产业链受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机制。经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案例分析,本文研究得到国际油价波动对中石油经营业绩影响的传导机制。本文进一步研究了中石油应对国际油价波动风险的现存措施并进行问题分析。本研究的量化分析部分:以VAR模型为框架,对国际油价波动影响中石油经营业绩进行事实分析,明确国际油价波动对中石油经营业绩的单向因果关系、同向促进作用以及影响持续时间。以ARDL模型为框架,对国际油价波动影响中石油经营业绩进行极端情景分析,测试在国际油价轻度、中度及重度波动的情况下,中石油经营业绩的表现,并与同业可比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行比较。本研究应对策略部分:基于事实分析的结果,对中石油套期保值策略的交易频率和交易方案进行设定;基于极端情景分析的结果,针对国际油价不同波动程度的情况下,进行套期保值比例的设定。本研究模拟中石油近五年内套期保值策略的实施,测算策略实施后的原油销售收入,并进一步测算风险调整后的中石油经营业绩表现,证实策略的有效性,并对中石油实施套期保值策略进行风险提示。本研究也为我国油气行业提供新的认知和思路,具有一定的建设性启示。
李子宇[2](2020)在《国际原油价格冲击下中国原油动态套期保值方案 ——基于Copula-DCC-EGARCH模型》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剧增,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也不断攀升,2019年中国原油进口量为5.1亿吨,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也增至72.5%。同时,2019年,贸易争端加剧、地缘烈变因素数次引发油市震荡,进入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扩散叠加维也纳联盟破裂影响,国际油价崩盘,4月21日WTI原油期货狂泻300%,至-37.63美元/桶,历史首次收于负值。本轮油价的暴跌对原油生产行业及能源企业带来巨大冲击。为了能够降低国际油价波动带来的风险,企业应当如何运用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风险值得我们探究。本文根据现代套期保值理论,以我国大庆原油现货价格指数与WTI(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原油期货价格为研究对象,对原油价格风险管理决策模型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基于方差最小的套期保值模型基础,建立原油期货套期保值模型,并采用传统静态OLS模型、ECM模型计算套期保值比率作为参照。然后采用可以刻画时间序列异方差特性的多元GARCH模型进行动态套期保值比率的计算。由于金融资产间常常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本文引入Copula函数,建立Copula-DCC-EGARCH模型来计算大庆原油现货与WTI原油期货间的动态套期保值比率。最后使用方差度量法、风险价值(Va R)度量法、模型精度预测方法对不同模型的套期保值绩效进行度量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基于EGARCH模型的动态套期保值的有效性优于传统静态套期保值模型;(2)本文中Copula-DCC-EGARCH模型由Copula与DCC-EGARCH模型结合产生,由于Copula函数可以度量两个序列间非线性相关关系,更好地契合了大庆原油现货价格与WTI原油期货价格的相关关系,通过对比不同套期保值绩效,该模型下计算得出的套期保值效果最优,更符合实际行情;(3)投资者应提高对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的预期和研判能力,建议采用Copula-DCC-EGARCH模型进行套期保值比率的计算,建立我国原油现货与国际原油期货的动态套期保值投资组合以降低风险,获得收益。自2018年我国的原油期货市场建立以来,我国的原油期货定价机制逐渐成熟,能够较真实客观地反映我国原油产业的供需现状。希望在今后的发展中,上海原油期货的国际化道路越走越宽,同时,投资者可以增加对国内原油期货的关注,利用国内原油期货进行套期保值,更大程度上减少原油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项田杰[3](2020)在《GH公司炼化业务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深入分析GH公司炼化业务风险管理问题,从四个方面构建出本研究框架。首先,分析GH公司炼化业务风险管理现状。其次,识别GH公司炼化业务风险因素,主要用到文献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第三,评价GH公司炼化业务风险等级,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风险因素权重,利用三角模糊数法计算因素风险等级。最后,提出GH公司炼化业务风险应对方式和策略。GH公司炼化业务风险管理现状访谈结果显示,主要存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炼化业务经营战略目标不明确,风险管理方案不够具体等问题。通过公司管理层访谈,并经过专家小组集体评价,在炼化业务中共识别出28种风险因素,其中原料采购环节10种,油品生产环节9种,油品营销环节9种。识别出风险因素后,经专家组集体评分,层次分析和三角模糊数计算结果显示,GH公司炼化业务整体风险属于较高风险等级和重要风险控制点,其中,原料采购环节权重和风险等级最高,油品生产环节其次,油品营销环节权重和风险等级最低,三大关键环节风险同属于较高风险等级和重要风险控制点。在原料采购环节,原料价格因素权重和风险等级最高;在油品生产环节,生产安全因素权重和风险等级最高;在油品营销环节,销售人员因素权重和风险等级最高。各环节排名最高的因素同属于极高风险等级和关键风险控制点。然而从总体来看,原料价格风险等级排名最高,其次分别是生产安全风险、原料供给风险、销售人员风险、油品价格风险和产品质量风险。根据PC矩阵划分标准,将炼化业务风险应对方式划分成规避、降低、转移、接受四种,基于风险等级评价结果,结合风险管理优先度值,分别确定出每种因素的风险应对方式和策略,例如,采购价格风险应采取规避和降低应对方式组合,应对策略上应明确规定原油采购人、授权人的批准权限,加强采购人员的专业技能和道德素质培训,对采购部内部岗位实施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等。为保证GH公司炼化业务风险管理达到预期效果,建议进一步优化公司内部环境,优化风险管理目标,加强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健全公司监督机制。
季军[4](2020)在《Y成品油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风险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而财务风险作为企业存续期间面临的众多风险之一,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从世界范围看,因财务风险爆发导致企业崩盘的案例比比皆是,如雷曼兄弟因次贷危机而惨淡谢幕,德隆系因资金链断裂被接管、大鹏证券因挪用客户保证金导致破产清算、乐视系因资金链断裂致使创始人从“梦想窒息”成为“下周回国”。Y成品油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下属的第三大成品油销售公司,负责中国石油在广东省的加油站开发运营、仓储设施建设、成品油销售和非油品业务运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Y成品油公司已经成为广东省的第二大成品油供应商,在疏通中国石油上游后路、保障全产业链平稳有序运行、积极践行中国石油南方战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广东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受广东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国内成品油市场逐步放开导致竞争主体增多、替代能源和轨道交通发展迅猛、加油站开发建设成本高企等因素综合影响,Y成品油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增多。鉴于Y成品油公司在石油行业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并提高Y成品油公司财务风险管控水平,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旨在运用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Y成品油公司2017年至2019年的主要财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发现Y成品油公司存在加油站投资开发效果不佳、成品油库存规模高企导致资金占用巨大、成品油价格频繁波动影响公司经营效益宽幅震荡、信用额度较大存在坏账风险、加油站刷卡套现屡禁不止等问题,识别得出Y成品油公司存在的主要财务风险包括投资风险、货币资金风险、存货管理风险、信用风险和价格风险。同时,对加油站投资开发、加油站货币资金管理、成品油库存管理、信用管理、价格管理等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剖析,发现Y成品油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存在诸如风险管理队伍力量薄弱、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较为粗放、业务部门财务风险管控意识不够等问题。本文通过对Y成品油公司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实例研究,设计了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组织实施了问卷调查,绘制了财务风险矩阵图,比较准确地定位了Y成品油公司财务风险防控的优先顺序。并结合Y成品油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现状,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针对各项财务风险提出了应对策略,切实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风险后果影响程度,从而为Y成品油公司实现高质量健康发展提供助益。
张逸男[5](2020)在《原油期货市场价格风险管理与市场效率问题研究 ——基于不同市场套期保值比率与效率对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迅速,对原油的需求与日俱增。2018年中国石油产量为1.891亿吨,仅占全球石油总产量的4.2%;而2018年中国石油消费量为6.412亿吨,占全球石油总消费量的13.8%,位列全球第二,中国原油消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70%。近二十年来,原油价格波动剧烈,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日益明显,然而中国在原油定价话语权和价格风险管理方面,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以往国内企业面对油价波动,只能选择美国、英国的原油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交易,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套期保值的成本和难度。面对不断震荡的国际原油市场,中国该如何应对原油价格波动,提高原油定价话语权?在此背景下,我国于2018年3月正式推出原油期货交易。中国原油期货的上市,为中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内企业的原油交易与风险管理提供了更优的选择。但是我国原油期货交易刚起步不久,在价格发现功能、交易制度、风险管理等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为此,本文通过中国原油期货与相关原油现货构建套期保值组合,运用静态最小方差套期保值模型(OLS、BVAR、VECM)和动态最小方差套期保值模型(MV-DCC-GARCH、MV-BEKK-GARCH),对市场发展初期中国原油期货的套期保值比率与效率进行计算,同时对比分析WTI、布伦特原油期货套期保值效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1)动态最小方差套期保值模型在实证研究中的整体效果要优于静态模型;(2)传统套期保值理论(即套期保值比率为1)仍然有效;(3)当前中国原油期货的套期保值效率相较于发达国家的成熟原油期货品种仍然偏低,具有提升空间。在对国际原油市场行情和中国原油期货发展进行较长时间的跟踪后,本文从套期保值比率的选取、交易的信息披露、原油现货市场发展、原油替代产品开发、原油价格评估机构建设等方面对中国原油市场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参考性建议。
黄燕燕[6](2020)在《基于区间时间序列多尺度分解的原油价格预测与风险预警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石油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战略性资源对全球的政治稳定与经济安全有重要的影响,几乎所有的生产以及生活活动都与石油紧密相关,因此原油价格的剧烈波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十分重大。近年来,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2018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为70.9%远远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50%,从《BP世界能源展望2019》中可以看出,原油不仅是现在,在未来几十年中依然会是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有可能还会进一步上升。原油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石油资源,国际油价的变动会直接影响经济发展以及生产生活,国际原油价格的走势与中国经济运行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国际油价的波动规律、预测原油价格的未来走势、对原油价格进行风险预警管理研究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针对时间序列模型的研究,奇异谱分析(Singular Spectrum Analysis,SSA)方法是一种比较新的非参数数据驱动模型,这种方法可以不受传统研究方法的限制,奇异谱分析技术通过对时间序列创建轨迹矩阵以及利用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构建与时间序列相对应的奇异值序列进而获得相应的奇异值谱。奇异值的大小不同会反映出不同信息的时间序列,因此利用奇异谱分析技术可以将原始时间序列分解为相对独立的可以解释的分量,各个分量代表所分离出来的时间序列包含的不同信息,因此SSA技术也常用于传统时间序列的预处理。在用于降噪时,一般人为的通过奇异值来确定噪声成分,人为确定会在一定程度上掺杂主观因素,因此降噪后的时序可能会存在过拟合或者信息损失的现象,但在原油价格预测中,噪声序列可能会包含部分有用信息,因此,对噪声序列的预测是有必要的。最后对于分解得到的三个子序列分别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预测。本文基于SSA算法提出一种新的原油价格预测框架来提高原油价格区间时间序列的预测精度进而为油价预测领域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本文以WTI每周原油价格区间数据为研究对象,对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规律进行研究同时预测原油价格的未来走势,并进行原油价格风险预警管理研究。首先,对本文涉及到的相关理论进行介绍,提出基于区间时间序列多尺度分解的原油价格预测及风险预警管理研究模型。其次,采用SSA技术对原始区间时序进行数据分解,通过创建轨迹矩阵并利用SVD方法将原始区间原油价格序列分解为趋势时间序列、市场波动时间序列与噪声序列。再次,对于分解得到的三个子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对于平稳的噪声序列采用ARIMA模型进行预测,对于非平稳的区间趋势序列与市场波动序列,采用BPNN&SVM组合预测方法进行预测然后集成得到最终预测结果。然后运用MSE、MAE、SSE、MSPE、MAPE这五种评价标准对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对于原油价格区间时间序列来说,本文运用的组合预测模型(SSA-BPNN-SVR-ARIMA)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最后,进行油价风险预警管理研究,根据划分的五个区间的油价预警警限,对于预测得到的区间原油价格序列进行风险预警研究,同时对原油价格波动可能带来的风险提出相关风险管理对策,该对策有助于石油企业与相关监管机构制定和优化风险管理政策。本文实证预测结果表明,利用奇异谱分析方法对原油价格进行预测具有一定的优势,对于经过奇异谱分析得到的包含不同信息的子序列,再根据子序列的特点进行预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根据五个油价预警警限进行风险预警并从国家与企业两个层面提出的风险管理对策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雨林[7](2020)在《基于ARMAX-GARCH族模型的期货风险测度研究 ——以沪原油期货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以中国为首的亚太地区经济发展迅猛,对原油的消费和需求与日俱增。原油产品是世界上各大国家的大宗商品的市场风向标,也是工业发展的核心血液。原油的价格与经济宏观情况、大国政治、市场条件和政策导标等因素密切相关。对金融行业来讲,中国原油期货为原油利益相关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进行投资和套保,也为目前机构的资产结构配置提供了新的方式,如何利用好原油期货工具成为投资者关心的问题。然而在现在的国际原油体系下,中国目前尚缺乏一个属于自己的原油定价基准。在此背景下,2018年3月26日,中国原油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子公司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以下简称INE)正式上市挂牌交易,其推出将在一定程度上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助推中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化。上海INE原油期货上市对我国能源行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及影响。上海INE原油期货借助交易品种的差异化竞争、通过人民币结算等便利条件迅速打开原油期货交易市场,为我国原油行业经营参与者积极参与原油市场、套期保值、对冲交易风险、实现实物库存保值等提供了有利工具。要使我国原油期货市场平稳运行,必须对其进行准确的风险度量。本文旨在介绍上海INE原油期货的市场情况和合约和目前的风险成因,再通过模型对其风险进行测度。通过分析,挑选上海INE原油期货市场指数价格的收益率为研究对象,因原油期货的国际性,选用人民币指数作为外生变量,用ARMAX-GARCH族模型做原油期货价格序列的波动率模拟,在不同分布假设条件下,利用GARCH、TGARCH、EGARCH及FIGARCH这四个模型对原油收益的波动率进行刻画和风险测度,可以明显地发现原油期货收益率波动具有有偏性,非对称性和杠杆效应,与其他市场比,有一定的长记忆性。市场上“利好消息”和“利空消息”都会对收益率产生正向冲击,同等大小的坏消息引起的波动比好消息大。不同分布的四个模型分别选择拟合度最高的一个分布作为模型的波动建模,为下文的风险测度提供数据支持。再结合期货的双向交易性质,选取多空方VaR模型对原油期货的风险进行评估计算收益率的VaR值。将ARMAX-GARCH族模型得到的模拟原油期货收益的波动率序列分别代入多头和空头的VaR值的计算。继而通过回测对多头和空头的风险测度结果进行研究,利用Kpueic似然率检验方法对所计算的VaR值的准确性进行检验,得出实证结果选出的原油期货多头与空头的两种模型均通过了检验,但是多头和空头的风险表现有所差异,收益率波动呈现非对称性,且存在杠杆效应。总体表现VaR-EGARCH-Normal表现最优,VaR-GARCH-Normal表现最差,VaR-TGARCH-Normal和VaR-FIGARCH-GED表现相近都在可接受范围。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全文总结,并对上海INE原油期货的发展和风险应对方面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夏妍[8](2017)在《中国石油价格风险评价与价格预测研究》文中提出石油贸易是世界经济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占国际贸易总量的10%,全球GDP的4%。石油作为一次性资源主导着当今世界能源格局的变化,石油价格波动不仅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正常运行,更上升到了政治和战略的层面。作为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石油在资本市场的运作下,已成为一种具有商品属性的物品,进而导致了油价的频繁波动,使影响油价的因素不断复杂化。在这一背景下,深入研究油价的影响因素,探讨如何有效提高石油价格风险抵抗能力以确保石油价格稳定从而实现能源供给安全,已成为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旨在通过剖析我国石油价格影响因子,建立一套较全面的风险评价体系,分析我国石油价格风险状态。首先,根据风险理论规范定义了石油价格风险,探讨了石油价格的风险特征,阐述了主要因素对石油价格影响的范围,并对比分析了常用风险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其次,从油价的国内外形势分析了我国石油价格的风险现状,从石油资源形势方面研究了我国油价面临的问题。再次,基于现状分析和构建原则,从6个方面选择25个指标,建立了较为全面的中国石油价格风险评价体系;基于1990-2015年指标数据,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对指标权重综合赋值,计算了各年度中国石油价格风险值,确定了风险等级;选取2000-2017年大庆油价月度数据拟合分析了我国油价变化趋势,并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从石油价格波动状态而言,我国石油价格主要受自然、政治、经济、市场、技术和运输六大方面影响;虽然我国石油进口需求量庞大,但是在国际石油定价机制体系中的话语权很弱,而较高的石油进口依赖度又使得我国石油价格波动受国际石油市场冲击明显。从石油价格风险趋势而言,我国石油价格风险从较低等级逐步变成较高等级,并有缓慢上升的趋势。前十年,市场因素是我国石油价格风险的主导因素,后十年,政治因素在各风险因素中起主要影响力;近五年来技术和运输因素带来的石油价格风险程度有明显上升。总体而言,在国际和国内复杂的石油市场环境双重夹击下,预计未来四年内我国石油价格仍处于低迷状态,并伴随着小幅波动。
李丽红[9](2015)在《能源金融市场的风险传导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能源产业为基础,依靠金融市场而发展起来的能源金融市场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资金交易平台。能源市场与金融市场的有效结合,已成为能源市场能否满足人类经济建设的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的关键。能源产业分别通过实体金融和虚拟金融来实现与金融市场的相互结合,虚拟金融的实质就是通过金融市场的自由买卖过程实现对能源市场的价格发现,有效的能源价格对实现能源市场效率有重要作用,并且会影响到能源市场的结构和全球格局分布。能源金融的本质不是能源企业能够从银行获得贷款金额的大小,而是金融市场信息如何传导至能源产业,能源产业能够充分利用市场信息进行调整和布局,这种传导机制单单依靠传统银行业的存贷款等业务是不可能实现的,而是要充分利用能源产业所特有的金融属性,通过金融市场与能源市场的有效结合以及相关金融产品的创新,使能源产业在市场方面反应更为灵敏和充分。由于金融市场所具有的充分的信息传导,能源金融市场可以实现对能源产业的价格风险和产能扩张风险的传导和预警。基于能源金融市场在能源价格形成上的决定性作用,培育不够成熟的能源金融市场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有效地进行能源价格风险管理。获取准确的、真实的和有效的能源金融信息是进行有效能源价格风险管理的前提。信息与风险是对应的,信息越充分,不确定因素就会减少,风险则降低。我国虽然是全球第五大石油生产国、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三大石油进口国,但在世界原油定价机制中,中国还没有发言权。全球油价的小幅波动会使国内能源企业发生巨额损失。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我国的金融业与能源产业及其它大宗商品市场关联度很低,能源金融的创新发展水平较低,我国的能源金融市场没有充分地发挥价格发现功能。要真正获得能源市场的定价权,虚拟金融的发展是必须的,在发展原油期货等金融市场的同时,还需要同时开放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等,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能源产业都不得不承受国际能源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所带来的价格风险之痛。因此,基于能源金融理论和中国能源金融发展现状,研究能源金融市场,尤其是石油金融市场的风险传导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能源金融市场风险预警机制的研究,是一个有意义的论文选题,希望论文的研究结果能够对中国能源企业利用能源金融市场加强能源价格风险管理提供参考。根据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作者根据以下思路展开研究:首先在对能源金融市场风险传导特点、风险传导途径分析的基础上,设计能源金融市场风险传导模型。其次,在设计能源金融市场风险传导实证检验模型的基础上,对国际主要的金融市场与能源金融市场的风险传导展开实证研究,得到能源金融市场风险传导的一般路径。第三,基于我国能源金融发展的现状,对我国能源市场与国际能源金融市场的风险传导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到我国能源金融市场完整的风险传导路径。第四,对能源金融市场风险预警进行研究,设计能源金融市场风险强度指标并进行计算和预测。最后对加强我国能源金融市场价格风险管理提出政策建议。论文定义能源金融市场风险是一种能源价格风险,能源金融市场风险因素可以分为宏观风险因素、中观风险因素和微观风险因素。能源金融市场风险主要通过信息溢出效应、资金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进行传导。价格风险传导效应包括广义价格风险传导效应、严格价格风险传导效应和非常严格意义上的价格风险传导效应,论文提出价格风险传导机制研究的实证模型分别是广义风险传导效应意义上的纯粹价格风险的协整模型、严格风险传导效应意义上的收益率风险var模型和非常严格意义上的价格风险传导效应意义上的波动风险的garch模型。论文对国际主要金融市场,黄金市场、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与原油期货市场的价格风险传导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对黄金市场与石油期货市场的纯粹价格风险协整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除次贷危机影响下的价格异常联动外,黄金价格与原油期货价格之间整体呈现显着正相关;原油期货价格与黄金价格不存在协整关系,两者无长期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与石油相比,黄金的金融属性更强,黄金价格的波动将单向影响石油价格波动。从纯粹价格风险传导机制来看,不同定价机制是导致金融市场对石油金融市场的价格风险传导效应不同的主要原因。与黄金市场相比,石油金融市场对风险的反应具有滞后性,被动的接受来自金融市场的风险,金融属性较弱。黄金市场表现出更强的金融属性,能对信息及时接收并在市场进行传递,有效地对外部信息做出反应。对国际主要股票市场和原油期货市场的收益率风险var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股票市场收益率的波动性大于原油期货市场,两个市场呈现正相关性,金融危机前后两市表现出相反的相关性:危机前两个市场收益率呈现负相关,危机后两个市场收益率呈现正相关。var模型分析表明,股票指数和原油期货收益率均与其滞后2期收益率的变动相关。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国际股票市场的风险将单向传导至石油期货市场。市场对公共信息和私有信息的吸收和反应的能力并不相同,石油金融市场对信息的吸收和反应慢于主要股票市场。当两个市场收益率出现相反走向时,资金会在两个市场间转移,并最终使得两个市场的收益率同向发展。而股票市场无论对公共信息还是私人信息都能及时接收并做出有效的反应,同时在不同金融间市场进行传递。对美元指数和原油期货市场的波动风险的garch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原油期货收益率与美元指数收益率变动呈现显着负相关;两市的收益率都有显着的波动集簇性,冲击具有很强的持续性;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两市波动率存在双向风险溢出效应,即美元的升值或贬值波动会对原油期货价格产生波动溢出效应,反过来,石油期货价格的波动也会引起美元汇率的波动。市场的信息溢出和投资者行为是导致波动溢出效应的内在和外在原因。美元汇率与石油金融市场的波动互相影响,两个市场的价格波动走势高度一致。论文对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与国内原油市场的风险传导效应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与国内原油价格波动步调基本同步,但两个市场在不同时期存在显着价差,反映出我国原油定价机制与国际市场存在脱轨现象。相关性检验表明,两个市场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国内原油市场正不断融入全球石油市场中。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和国内原油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与国内现货现货市场价格间风险互为传导,两个市场间的联动趋势越来越明显。国际燃料油期货市场对上海燃料油期货市场的风险传导效应的实证研究表明,上海燃料油期货价格与国际燃料油期货价格波动步调基本同步,但两个市场对金融危机的反应和市场恢复上存在着差异,上海燃料油期货市场更具市场弹性。上海燃料油期货收益率和国际燃料油期货收益率的变动呈现显着正相关,国际燃料油期货与上海燃料油期货的风险传导效应是单向的。对能源金融市场的风险传导研究表明,一国的能源金融市场风险是一个综合变量,国内宏观经济指标、国际金融指标及能源市场相关指标都是重要影响变量,论文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能源金融市场风险进行了量化分析,并结合arma模型对能源金融市场风险强度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中国能源金融市场风险在2006年以前处于“安全”级别,此后,除在2008年短暂的恢复“安全”级别,我国能源金融市场风险一直在上升,但仍处于“可控”的区间。当前我国的能源金融市场处于较大风险区间,按照能源金融市场风险强度的增长趋势,未来能源金融市场风险有可能进一步增加。论文的创新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论文设计了“单轨双线双向”的风险传导研究思路,单轨指的是价格风险传导这个主线,双线指的是从国际金融市场到国际能源金融市场,再到国内能源市场的风险传导研究思路,双向指的是金融市场和能源金融市场的双向风险传导。其次,设计了能源金融市场价格风险传导的实证研究模型,广义风险传导效应的价格协整模型、严格风险传导效应的收益率风险var模型和非常严格意义上的价格风险传导效应的极端风险波动garch模型,并在能源金融市场广义价格风险传导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纯粹价格风险的概念。第三,论文在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能源金融市场的纯粹价格风险传导机制、收益率风险传导机制和波动风险传导机制。第四,论文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能源金融市场风险强度的概念,并结合ARMA模型对2002-2014的石油金融市场风险强度进行了计算和预测。
赵祺[10](2013)在《石油市场价格风险管理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价格的持续平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现阶段和未来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面对激烈的国际石油市场竞争,只有将石油市场和金融市场进一步结合,选择正确的价格风险管理策略进行操作,才能真正规避石油价格风险,获得更大的比较优势。一、石油市场价格风险管理意义重大1.转移石油价格风险。石油现货市场的价格会受到多方面综合性因素影响,从而导致其波动幅度较大且较难预测。在当今81%的优质石油储量掌握在国际大型石油公司手中情况下,只有通过
二、管理石油价格风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管理石油价格风险(论文提纲范文)
(1)国际油价波动对中石油经营业绩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的方法 |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
1.4 本文的主要贡献 |
第2章 相关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
2.1 相关理论回顾 |
2.1.1 敏感性分析 |
2.1.2 向量自回归VAR模型 |
2.1.3 自回归分布滞后ARDL模型 |
2.1.4 极端情景分析 |
2.1.5 套期保值理论 |
2.2 相关文献综述 |
2.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2 文献评述 |
第3章 中石油经营业绩与国际油价波动的案例介绍 |
3.1 中石油集团经营现状 |
3.1.1 中石油股价与市值走低 |
3.1.2 中石油业务结构 |
3.1.3 上游勘探业务资源丰富 |
3.1.4 海外业务持续扩张 |
3.1.5 经营业绩与同业比较 |
3.2 国际油价波动情况 |
3.3 中石油经营业绩与国际油价波动的关系 |
3.3.1 时间序列数据描述性分析 |
3.3.2 敏感性分析对中石油经营业绩影响最大的产品 |
3.4 中石油规避国际油价波动的现存措施及问题 |
3.4.1 中石油规避国际油价波动风险的现存措施 |
3.4.2 中石油规避国际油价波动风险的问题分析 |
第4章 国际油价波动影响中石油经营业绩的机制分析 |
4.1 国际油价波动对石油企业上下游业务的影响差异 |
4.1.1 国际油价下降对石油企业上下游业务的影响 |
4.1.2 国际油价上升对石油企业上下游业务的影响 |
4.2 国际油价波动对中石油经营业绩的影响机制 |
4.2.1 上游原油生产业务占中石油经营业绩表现份额较大 |
4.2.2 中石油下游炼油与化工板块盈利能力较弱 |
4.2.3 海外市场占中石油经营业绩表现份额较大 |
第5章 国际油价波动影响中石油经营业绩的量化分析 |
5.1 国际油价波动影响中石油业绩的事实分析 |
5.1.1 国际油价波动影响中石油业绩的事实项数据及框架选取 |
5.1.2 事实项数据的特征 |
5.1.3 国际油价波动与中石油经营业绩的因果关系验证分析 |
5.1.4 国际油价单位波动引起中石油经营业绩变化的期限结构长期分析 |
5.1.5 中石油经营业绩变化与国际油价波动关联的分解分析 |
5.1.6 VAR模型事实分析国际油价波动影响中石油业绩的结论 |
5.2 国际油价波动对中石油业绩影响的极端情景分析 |
5.2.1 极端情景分析的目的 |
5.2.2 极端情景分析框架ARDL模型的建立 |
5.2.3 基于历史数据的国际油价异常波动情景构造 |
5.2.4 极端情景下中石油经营业绩的结果 |
5.2.5 极端情景分析结论 |
第6章 国际油价影响中石油经营业绩的应对策略 |
6.1 应对策略套期保值的目的及意义 |
6.2 应对策略套期保值的方案设计 |
6.2.1 中石油套期保值策略的操作频率及期限的选取 |
6.2.2 适合原油卖方的常见套期保值策略介绍 |
6.2.3 中石油套期保值应对策略的方案设计 |
6.3 套期保值策略的实施效果测算 |
6.3.1 中石油套期保值策略的实施效果分析的背景及特点 |
6.3.2 中石油套期保值策略的原油期权定价 |
6.3.3 中石油套期保值策略的具体操作 |
6.3.4 风险调整后的实施效果测算 |
6.4 套期保值策略的风险提示 |
6.4.1 合规风险 |
6.4.2 信用风险 |
6.4.3 套期保值策略的人才保障 |
6.4.4 套期保值策略应用的内控制度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国际原油价格冲击下中国原油动态套期保值方案 ——基于Copula-DCC-EGARCH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2章 相关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
2.1 相关理论回顾 |
2.1.1 现代套期保值理论 |
2.2 文献综述 |
2.2.1 关于原油价格波动及其风险度量研究现状 |
2.2.2 现代套期保值理论的研究现状 |
2.2.3 Copula-DCC-EGARCH模型的应用 |
2.2.4 研究现状评述 |
第3章 石油期货套期保值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
3.1 石油价格风险及其产生的原因 |
3.2 石油期货套期保值面临的问题分析 |
3.2.1 石油期货套期保值概念 |
3.2.2 石油期货套期保值交易原则 |
3.2.3 石油套期保值操作形式 |
3.2.4 我国原油套期保值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第4章 套期保值模型的选择与优劣性 |
4.1 方案策划的思路 |
4.2 方案策划的理论解释 |
4.2.1 基于方差最小理论的动态套期保值比率 |
4.2.2 多元GARCH模型概述 |
4.2.3 Copula函数 |
4.3 套期保值模型的选择 |
4.3.1 合约选择与数据预处理 |
4.3.2 传统静态套期保值模型的估计结果 |
4.3.3 动态套期保值模型的估计结果 |
4.3.4 基于不同模型套期保值结果对比 |
第5章 动态套期保值方案的合理性论证以及实施途径 |
5.1 动态套期保值方案的合理性论证 |
5.1.1 基于最小方差的套期保值绩效比较 |
5.1.2 基于风险价值的套期保值绩效比较 |
5.1.3 模型套保效果预测 |
5.2 动态套期保值方案的风险提示 |
5.3 动态套期保值方案的实施途径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3)GH公司炼化业务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框架和思路 |
1.2.1 研究框架 |
1.2.2 研究思路 |
1.3 研究方法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理论综述 |
2.2 中小石化企业风险管控研究现状 |
2.3 相关研究评价 |
第3章 炼化业务风险管理现状 |
3.1 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3.1.1 公司背景介绍 |
3.1.2 公司内部机构设置 |
3.1.3 公司炼化业务流程介绍 |
3.1.4 公司人力资源政策 |
3.1.5 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 |
3.2 风险管理目标设定 |
3.3 事项识别、风险评估与应对 |
3.4 控制活动 |
3.5 信息与沟通 |
3.6 监控 |
第4章 炼化业务风险识别、评价与应对 |
4.1 风险识别 |
4.1.1 风险识别方法 |
4.1.2 风险识别过程 |
4.2 风险评价 |
4.2.1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与指标解释 |
4.2.2 风险评价标准 |
4.2.3 风险评价方法 |
4.2.4 风险评价过程 |
4.2.5 风险评价结果分析 |
4.3 风险应对 |
4.3.1 风险应对方式选择依据 |
4.3.2 风险应对方式选择结果 |
4.3.3 风险应对策略选择结果 |
第5章 炼化业务风险管理保障措施 |
5.1 优化公司内部环境 |
5.1.1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
5.1.2 切实履行环保社会责任 |
5.1.3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
5.2 优化风险管理目标 |
5.3 加强公司内部控制管理 |
5.3.1 加强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
5.3.2 强化运营分析控制 |
5.4 健全公司监督机制 |
5.4.1 健全风险监督组织体系 |
5.4.2 加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Y成品油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财务风险的概念和分类 |
2.1.1 财务风险的概念 |
2.1.2 财务风险的种类 |
2.1.3 财务风险的特征 |
2.1.4 财务风险的成因 |
2.2 财务风险管理的概念和方法 |
2.2.1 财务风险管理的概念 |
2.2.2 财务风险管理的流程 |
2.2.3 财务风险管理方法与技术 |
2.2.4 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
第三章 Y成品油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
3.1 公司概况 |
3.1.1 组织架构 |
3.1.2 企业愿景 |
3.1.3 核心业务 |
3.2 财务风险现状分析 |
3.2.1 投资风险 |
3.2.2 货币资金风险 |
3.2.3 存货管理风险 |
3.2.4 信用风险 |
3.2.5 价格风险 |
3.3 财务风险管理状况 |
3.3.1 管理架构 |
3.3.2 存在的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Y成品油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构建 |
4.1 设计调查问卷 |
4.2 确定调查对象 |
4.3 问卷调查流程 |
4.4 分值计算方法 |
4.5 财务风险矩阵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Y成品油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与应对策略 |
5.1 投资风险评价与应对策略 |
5.1.1 投资风险评价 |
5.1.2 投资风险应对策略 |
5.2 货币资金风险评价与应对策略 |
5.2.1 货币资金风险评价 |
5.2.2 货币资金风险应对策略 |
5.3 存货管理风险评价与应对策略 |
5.3.1 存货管理风险评价 |
5.3.2 存货管理风险应对策略 |
5.4 信用风险评价与应对策略 |
5.4.1 信用风险评价 |
5.4.2 信用风险应对策略 |
5.5 价格风险评价与应对策略 |
5.5.1 价格风险评价 |
5.5.2 价格风险应对策略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原油期货市场价格风险管理与市场效率问题研究 ——基于不同市场套期保值比率与效率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 |
第三节 研究方法、结构框架、创新与不足 |
一、研究方法 |
二、结构框架 |
三、创新与不足 |
四、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套期保值与原油市场风险管理文献回顾 |
第一节 套期保值理论国外文献回顾 |
第二节 套期保值应用国内文献回顾 |
第三节 原油市场风险管理国外文献回顾 |
第四节 原油市场风险管理国内文献回顾 |
第五节 文献述评 |
第三章 国内外原油市场发展历程与现状概述 |
第一节 WTI原油发展历程 |
第二节 布伦特原油发展历程 |
第三节 阿曼原油市场概述 |
第四节 中国原油期货概述 |
第四章 期货套期保值效率理论分析与模型选择 |
第一节 最小方差套期保值比率及效率计算方法 |
第二节 传统套期保值比率估计模型 |
一、传统回归模型(OLS) |
二、双变量向量自回归模型(BVAR) |
三、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 |
第三节 多变量广义自回归异方差模型(MVGARCH) |
第五章 原油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效率研究 |
第一节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
第二节 数据描述性统计 |
第三节 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 |
第四节 套期保值比率与套期保值效率检验 |
一、套期保值比率分析 |
二、套期保值效率分析 |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基于区间时间序列多尺度分解的原油价格预测与风险预警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五、本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一、相关理论基础 |
二、相关文献综述 |
第三章 基于区间时间序列多尺度分解的油价预测 |
一、区间时间序列相关理论 |
二、区间奇异谱分析组合预测流程 |
三、组合预测模型的建立 |
四、模型评价标准 |
第四章 原油价格预测实证分析 |
一、奇异谱分析(SSA)算法 |
二、原油价格主要影响因素 |
三、区间原油价格时序统计特征描述 |
四、区间奇异谱分析实证研究 |
五、基于区间时间序列模型的石油价格预测 |
第五章 原油价格风险预警管理研究 |
一、价格风险预警机制相关理论 |
二、原油价格风险预警警戒线的划分 |
三、原油价格风险预警分析 |
四、油价风险预警管理对策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一、总结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基于ARMAX-GARCH族模型的期货风险测度研究 ——以沪原油期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的价值意义 |
第三节 研究内容、难点和方法技术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难点 |
三、研究方法 |
第四节 本文主要创新和不足 |
一、本文创新点 |
二、本文不足点 |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文献述评 |
第二节 风险理论基础 |
一、金融风险管理 |
二、风险的定量方法 |
第二章 我国原油现货和期货市场基本情况 |
第一节 原油现货市场基本情况 |
一、生产消费和进口情况 |
二、原油定价基准 |
第二节 上海INE原油期货市场基本情况 |
一、发展历程 |
二、产品概述 |
三、风控机制 |
第三章 现阶段的原油期货风险成因识别 |
第一节 原油的外部风险 |
一、原油的国际地位 |
二、大国政治关系影响 |
第二节 原油的内部风险 |
一、市场风险 |
二、监管风险 |
第三节 历年来原油期货风险事件 |
第四章 原油期货的风险度量 |
第一节 原油期货市场价格走势分析 |
一、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
二、国内外原油期货市场描述 |
第二节 国际原油市场对我国市场的影响分析 |
第三节 原油期货波动率实证研究 |
一、样本的选取及基本统计分析 |
二、ARMAX-GARCH族模型的参数估计 |
第四节 原油期货风险测度 |
一、VaR方法的计算 |
二、VaR的准确性检验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对中国原油期货发展的对策及风险建议 |
一、合理选择风险度量模型 |
二、增强投资者风险管理教育 |
三、加快推进油类金融衍生品的进程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中国石油价格风险评价与价格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石油价格风险相关理论 |
2.1 概念界定 |
2.1.1 风险的界定及判断 |
2.1.2 石油价格风险理论 |
2.2 石油价格风险影响因素 |
2.3 风险评价方法比较 |
2.3.1 定性评价方法 |
2.3.2 定量评价方法 |
第三章 中国石油价格现状分析 |
3.1 中国石油自然资源形势 |
3.1.1 中国石油探明储量状况 |
3.1.2 中国石油战略储量状况 |
3.2 中国石油政治发展形势 |
3.3 中国石油供需形势 |
3.3.1 中国石油生产状况 |
3.3.2 中国石油消费状况 |
3.4 中国石油技术运用及运输形势 |
3.4.1 中国石油技术运用状况 |
3.4.2 中国石油运输状况 |
3.5 中国石油价格形势 |
第四章 中国石油价格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风险测度 |
4.1 中国石油价格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4.1.2 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3 构建指标说明 |
4.2 中国石油价格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4.2.1 定性分析法权重确定 |
4.2.2 定量分析法权重确定 |
4.2.3 综合权重确定 |
4.3 中国石油价格风险评价 |
4.3.1 总体评价 |
4.3.2 分项评价 |
4.4 中国石油价格预测 |
4.4.1 石油价格序列检验 |
4.4.2 石油价格建模预测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展望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2.1 加大石油勘探力度,建立完善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
5.2.2 深化国际间能源项目合作,拓宽石油行业发展模式 |
5.2.3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防范汇率波动风险 |
5.2.4 改善石油定价机制模式,合理开放石油期货市场 |
5.2.5 施行产学研一体化科技经营,提高新能源开发技术 |
5.2.6 采用多元化运输方式,开辟新进口运输渠道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9)能源金融市场的风险传导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能源金融内涵界定研究综述 |
1.2.2 能源金融风险研究综述 |
1.2.3 能源金融市场风险传导研究综述 |
1.2.4 能源金融风险预警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能源金融市场风险传导的相关理论 |
2.1 能源金融和能源金融市场概述 |
2.1.1 能源金融特征 |
2.1.2 能源金融市场 |
2.2 能源金融市场风险 |
2.2.1 能源金融市场的价格风险 |
2.2.2 能源金融市场的价格风险因素 |
2.3 能源金融市场的风险传导 |
2.3.1 能源金融市场的风险传导定义 |
2.3.2 能源金融市场的风险传导特征 |
2.4 能源金融市场的风险传导途径 |
2.4.1 能源金融市场的信息溢出效应分析 |
2.4.2 能源金融市场的资金溢出效应分析 |
2.4.3 能源金融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分析 |
2.5 能源金融市场风险传导模型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能源金融市场的纯粹价格风险传导机制 |
3.1 能源金融市场风险传导的实证模型 |
3.1.1 模型设计思路 |
3.1.2 能源金融市场风险传导实证模型 |
3.2 纯粹价格风险传导机制 |
3.2.1 纯粹价格风险传导机制定义 |
3.2.2 能源金融市场纯粹价格风险传导机制分析 |
3.3 能源金融市场纯粹价格风险的协整模型分析 |
3.3.1 黄金市场和原油期货市场分析 |
3.3.2 纯粹价格风险传导协整分析数据来源及描述分析 |
3.3.3 纯粹价格风险传导协整分析结果 |
3.4 本章小节 |
第4章 能源金融市场的收益率风险传导机制 |
4.1 收益率风险传导机制 |
4.1.1 收益率风险传导机制定义 |
4.1.2 能源金融市场收益率风险传导机制分析 |
4.2 能源金融市场的收益率风险传导的VAR模型分析 |
4.2.1 股票市场和石油期货市场分析 |
4.2.2 收益率风险传导Var模型数据来源及描述分析 |
4.2.3 收益率风险传导Var模型实证分析结果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能源金融市场的波动率风险传导机制 |
5.1 波动率风险传导机制 |
5.1.1 波动率风险传导机制定义 |
5.1.2 能源金融市场波动率风险传导机制分析 |
5.2 能源金融市场的波动率风险传导GARCH模型分析 |
5.2.1 美元市场与石油期货市场分析 |
5.2.2 波动率风险传导Garch模型数据来源及描述分析 |
5.2.3 波动率风险传导Garch模型实证分析结果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国际能源金融市场与国内能源市场的价格风险传导研究 |
6.1 国际代表性原油期货市场与国内原油现货的实证分析 |
6.1.1 国际原油期货市场和国内原油现货市场分析 |
6.1.2 国内外石油市场价格风险传导数据来源及描述分析 |
6.1.3 国内外石油市场价格风险传导实证结果分析 |
6.2 国际代表性燃料油期货市场与上海燃料油期货市场的实证分析 |
6.2.1 国际燃料油期货市场和上海燃料油期货市场分析 |
6.2.2 国内外燃料油市场价格风险传导数据来源及描述分析 |
6.2.3 国内外燃料油市场价格风险传导实证结果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石油金融市场风险预警 |
7.1 风险预警的意义 |
7.1.1 能源金融安全的挑战 |
7.1.2 能源金融风险 |
7.1.3 能源金融风险预警 |
7.2 能源金融市场风险及其特征 |
7.3 能源金融市场风险预警指标选择 |
7.3.1 宏观经济指标 |
7.3.2 金融市场指标 |
7.3.3 能源市场基本面指标 |
7.3.4 能源金融市场风险预警指标的选择 |
7.4 石油金融市场风险预警模型 |
7.4.1 基于PCA和ARMA的能源金融市场预警模型 |
7.4.2 石油金融市场风险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
7.4.3 能源金融市场风险强度的ARMA模型分析及预测 |
7.5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本文结论 |
8.2 研究展望 |
8.3 对策与建议 |
8.3.1 构建能源金融市场,完善和推动我国能源市场改革 |
8.3.2 开放资本市场,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能源金融体系 |
8.3.3 充分利用能源金融市场的价格发现和风险规避功能 |
8.3.4 深化风险预警管理,完善能源金融风险控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10)石油市场价格风险管理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石油市场价格风险管理意义重大 |
1.转移石油价格风险。 |
2.预测未来石油市场价格。 |
3.优化石油市场竞争。 |
4.稳定石油供给。 |
5.降低交易费用。 |
二、石油价格管理趋势 |
1.多样化的风险价格管理目的。 |
2.一体化演变的实物交易和衍生交易。 |
3.个性化的管理工具。 |
4.定量化的风险测算。 |
5.战略化的风险管理。 |
三、我国石油公司价格管理实践及存在的问题 |
(一) 发展状况 |
1. 石油市场体制改革推进价格风险管理。 |
2. 石油衍生品市场提供价格风险管理平台。 |
3. 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保证价格风险管理平稳。 |
(二) 存在的问题 |
1. 市场化交易平台和金融支持相对缺失。 |
2. 石油市场价格风险管理重视程度不足。 |
四、对策建议 |
(一) 一体化操作策略 |
1. 保持价格风险管理的类型。 |
2. 制定合理的财务指标选择标准。 |
3. 制定适当的风险控制的标尺和时间间隔。 |
(二) 交易管理策略 |
1. 基于石油衍生品的套期保值。 |
2. 运用互换的套期保值。 |
3. 运用以期权为核心的结构化产品套期保值。 |
四、管理石油价格风险(论文参考文献)
- [1]国际油价波动对中石油经营业绩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张霜婕.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8)
- [2]国际原油价格冲击下中国原油动态套期保值方案 ——基于Copula-DCC-EGARCH模型[D]. 李子宇.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3)
- [3]GH公司炼化业务风险管理研究[D]. 项田杰. 山东大学, 2020(05)
- [4]Y成品油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 季军.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5]原油期货市场价格风险管理与市场效率问题研究 ——基于不同市场套期保值比率与效率对比分析[D]. 张逸男.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6]基于区间时间序列多尺度分解的原油价格预测与风险预警管理研究[D]. 黄燕燕. 安徽大学, 2020(07)
- [7]基于ARMAX-GARCH族模型的期货风险测度研究 ——以沪原油期货为例[D]. 雨林.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3)
- [8]中国石油价格风险评价与价格预测研究[D]. 夏妍. 江苏大学, 2017(11)
- [9]能源金融市场的风险传导机制研究[D]. 李丽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5(11)
- [10]石油市场价格风险管理策略[J]. 赵祺. 宏观经济管理, 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