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速钢及3Cr_2W_8V钢中钨的高速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周敬恩[1](1999)在《模具材料选用、热处理与使用寿命》文中研究说明从5个方面评述了模具技术:①影响模具使用寿命的基本因素;②模具的服役条件、失效方式及对模具用钢的性能要求;③模具钢力学性能指标的评述;④模具钢的发展与选用;⑤模具的热处理与工艺优化。特别强调了模具钢的选用、热处理及新型模具钢的开发与模具使用寿命的关系。
吴晓春,施渊吉[2](2015)在《热锻模材料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文中认为介绍了国内外热锻模材料的发展现状,进行了主流热锻模具钢的合金化特性分类,总结分析了热锻模具钢的使用场合、失效类型及选材方法,阐述了热锻模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措施,展望了热锻模材料的发展趋势。
崔崑[3](2007)在《国内外模具用钢发展概况》文中指出我国模具工业近年来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2005年模具销售额610亿元,模具净进口总量为13.3亿美元。目前,我国的模具技术及模具寿命与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正确的模具用材及其热处理在提高模具寿命中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冷作模具钢、热作模具钢和塑料模具钢的发展概况、最新进展及我国模具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崔崑[4](2001)在《中国模具钢现状及发展(Ⅰ)》文中研究说明综述了中国模具钢的发展状况 ,分为冷作模具钢、热作模具钢和塑料模具钢三类 ,可以认为中国已建立了较完整的模具钢钢种系列 ,其中一些钢的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对中国今后模具钢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王新华[5](2016)在《压铸铜合金模具钢的变质处理及热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3Cr2W8V是一种高耐热性热作模具钢,由于其含有较多的合金元素如W、Cr、V,在铸态下碳化物呈网状分布,造成钢的韧性差。为了降低网状碳化物对性能的损害,需要通过锻造破碎碳化物并细化枝晶,消除缺陷,从而获得较好的使用性能。3Cr2W8V使用温度较高,广泛应用于压铸铝合金和铜合金,相较于铝合金压铸,铜合金压铸时温度高,模具钢所需要的抗热疲劳性更高。而碳化物的形态与分布会严重影响钢的热疲劳性能。本课题利用RE、 K/Na对3Cr2W8V钢进行复合变质处理,发现铸态下的网状碳化物断裂,呈碎块状分布,同时夹杂分布得到改善。经过热处理后,与未变质试样相比,复合变质处理能略微提升钢的硬度,显著提升了钢的冲击韧性,变质处理后试样的热稳定性提高,添加0.2%RE+0.8%K/Na的试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在RE、K/Na复合变质基础上添加少量的Nb,晶粒进一步细化,热处理后残余碳化物数量少,添加0.1%Nb时试样韧性和硬度较好。由于Nb与C形成的NbC硬度高,在热处理时变化小,且能阻碍其他元素的扩散,因此能明显提升钢的热稳定性。Mo的二次硬化效应强,加入少量的Mo也能提高钢的热稳定性,但效果不如Nb,并且加入Mo后韧性损失较大。同时添加少量Nb, Mo后并不能取得比单一元素更好的效果。预备热处理能明显影响3Cr2W8V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普通球化退火后网状分布的碳化物没有断裂并呈球粒状,因此淬火后仍残余较多碳化物,严重损害了钢的韧性及热稳定性,固溶处理+循环球化退火处理后碳化物溶解充分剩余碳化物已呈粒状均匀分布,有最好的韧性及较好的热稳定性,等温球化退火工艺处理的试样球化效果良好,试样有较好的硬度、韧性及热稳定性,且工艺简单。淬火温度增加后,钢的硬度上升,但韧性逐渐下降。复合变质和Nb、 Mo微合金化都能增加钢的回火稳定性。
单志公[6](2012)在《热作模具钢变质处理及热处理工艺探究》文中认为3Cr2W8V钢为我国传统热作模具钢,虽然只含有0.3%-0.4%的碳,但该钢因含有较多的钨、铬、钒等碳化物形成元素,故为过共析钢。在凝固过程中,其容易在最后凝固部分因为碳和合金元素的富集偏析而形成网状共晶碳化物,导致模具应力集中而发生早期断裂。另外,3Cr2W8V钢服役条件恶劣,模腔表面受到高温高压液体的反复冲刷,产生较大应力,从而出现龟裂或热疲劳裂纹而使模具失效。所以,如何提高3Cr2W8V钢的韧性和热疲劳性,从而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课题在实验室条件下,针对3Cr2W8V热作模具钢的上述问题,研究了变质处理和热处理对3Cr2W8V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主要内容如下:(1)利用金相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以及X射线衍射仪等系统地分析了RE变质剂、K/Na-Ti变质剂和RE-K/Na-Ti复合变质剂对3Cr2W8V钢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和K/Na-Ti变质剂均能有效的细化晶粒和改善碳化物的形貌及分布。经过RE-K/Na-Ti复合变质处理后,3Cr2W8V钢的晶粒变得特别细小,碳化物网断裂且呈细片状和点块状弥散地分布在基体上,加入配比为0.3%RE+0.6%K/Na-Ti的变质剂后,变质效果最好。复合变质后的3Cr2W8V钢经过热处理后,析出的二次碳化物也更加细小弥散,显著提高了钢的强韧性和抗热疲劳性,使模具使用寿命大大提高。(2)研究了不同于处理方式、淬火温度、回火温度等工艺对3Cr2W8V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通过对不同热处理工艺组织和性能的分析,确定经RE-K/Na-Ti复合变质的3Cr2W8V钢最佳热处理工艺为:正火+球化退火加1100。C淬火再加640℃+620℃两次回火,得到的组织为回火屈氏体+粒状碳化物,析出的碳化物在基体上均匀、弥散分布。(3)3Cr2W8V热作模具钢加入0.3%RE+0.6%K/Na-Ti变质剂后,由于稀土与K/Na元素都有很强的脱氧、脱硫能力,钢中的氧、硫含量大幅减少。复合变质剂中的稀土元素与模具钢中的氧、硫等形成复杂的球形RE-O-Al-S夹杂,球形夹杂物对基体的割裂作用明显减小,使裂纹不容易萌生和传播。(4)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3Cr2W8V热作模具钢经复合变质处理及热处理后硬度可达HRC47.6,冲击韧性达34.5J/cm2,冲击断口的形貌准解理断裂+小韧窝。
赵昌胜,王学福[7](2010)在《热作模具材料在生产中的选用》文中指出本文简要介绍热作模具钢的基本性能要求及应用,并阐述了热作模具钢的分类和热作模具钢在热作模具生产中的选用。
林化强[8](2009)在《脉冲电流对模具钢热影响区组织、力学性能和热疲劳行为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用瞬时高能量脉冲电流处理方法提高模具钢的抗热疲劳性能,研究脉冲电流作用下固体金属材料中引发的一系列瞬时动态过程及其伴生现象和局部组织演变规律,探讨脉冲电流处理对模具钢热疲劳行为的影响规律及抗热疲劳性能改善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脉冲电流处理在HHD钢、H13钢和3Cr2W8V钢试样预制切口前端形成白亮热影响区。适当参数脉冲电流处理形成的热影响区在急速升温和快速冷却过程中发生了α-γ-α`相变,原始回火组织转变为淬火细晶马氏体,显微组织明显细化,并伴有较多纳米尺寸的碳化物弥散析出。在本试验条件下,随着脉冲电流作用时间延长或电流密度提高,热影响区组织细化更为明显,析出的碳化物数量更多、尺寸更小。热疲劳循环500次后通电处理的HHD钢试样热影响区的抗拉强度竟高达2891MPa,并保持5%的延伸率;而且延长电流作用时间或提高电流密度均有利于提高热影响区的拉伸强度。脉冲电流处理将试样切口前端区域在热疲劳后的拉应力转变为压应力,电流密度为100MA/m2作用时间240ms的脉冲电流处理后试样切口附近的残余压应力达到11501183MPa。脉冲电流处理增强了热影响区的高温耐磨性,而且延长脉冲电流作用时间有利于提高热影响区的耐磨性。研究发现,HHD钢试样热疲劳循环500次后,脉冲电流处理可以使试样具有较高的热疲劳抗力。随着脉冲电流作用时间延长或电流密度提高,模具钢的热疲劳抗力增强。热影响区的组织细化、位错密度提高和纳米级碳化物析出造成其具有较高的强韧性和抗氧化性,以及残余压应力是提高模具钢热疲劳性能的主要原因。ANSYS数值模拟证实了试样切口前端区域存在电流绕流集中现象,并诱发焦耳热集中释放效应,在现有试验条件下HHD钢的最长电流作用时间为240ms。而且证明延长电流作用时间或者提高电流密度均可以分别增大热影响区的面积并提高瞬时热压应力,模拟分析结果与实际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李东辉[9](2020)在《深冷处理对H13热作模具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文中指出模具是现代制造行业的基础和核心装备,模具工业的水平已是衡量各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主要标准之一。H13热作模具钢广泛用于制造轻合金压铸模具、铝合金挤压模具及热锻模具,但在服役过程中由于受到冲击、磨损而产生局部损坏,在激冷激热过程中易产生热疲劳裂纹而失效。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节省资源和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深冷处理是一种可以提升材料综合性能的处理方法,但其对H13热作模具钢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XRD、SEM、TEM、洛氏硬度计、冲击试验机、电阻率测试仪及内耗测试仪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深冷处理对H13型热作模具钢的组织结构及性能的影响,揭示了经深冷处理后实验钢在回火过程中组织转变及第二相的演化规律。获得以下主要结论:1.实验钢经不同时间深冷处理后硬度较淬火态硬度均升高了1.5HRC以上,且深冷处理时间为24h时硬度达到最高,继续延长深冷处理时间对硬度的提高影响不大。深冷处理后回火态实验钢的硬度较淬火后直接回火实验钢硬度升高3.5HRC,但冲击韧性有所下降。2.实验钢深冷处理后电阻率低于淬火态电阻率,实验钢深冷处理后SKK内耗峰强度高于淬火态SKK内耗峰强度,深冷处理的实验钢回火后SKK内耗峰强度高于未经深冷处理的实验钢回火后SKK内耗峰强度。通过电阻率和内耗结果分析表明深冷处理促进间隙原子迁移,与位错产生较强的交互作用。3.经长时间回火后,深冷处理的实验钢硬度较未经深冷处理的实验钢硬度升高2 HRC-4 HRC,且经深冷处理的实验钢硬度在回火一定时间后随回火时间延长的下降趋势明显减缓。通过回火动力学计算得出,深冷处理的实验钢回火2 h硬度降到35 HRC的最高温度为733℃,淬火态实验钢回火2 h硬度降到35 HRC的最高温度为696℃。经深冷处理的实验钢回火转变激活能大于淬火态实验钢回火转变激活能,表明深冷处理有利于提高实验钢热稳定性。4.深冷处理有利于促进实验钢中残留奥氏体进一步转变为马氏体。经深冷处理的实验钢在回火过程析出更多尺寸较小且分布均匀的M23C6型碳化物,导致实验钢的硬度和热稳定性提高。
闵令平,赵昌胜[10](2009)在《热作模具钢的选择及应用》文中认为简要介绍了热作模具钢应具备的基本性能,并阐述了热作模具钢的分类及应用情况。
二、高速钢及3Cr_2W_8V钢中钨的高速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速钢及3Cr_2W_8V钢中钨的高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热锻模材料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
2国内外热锻模具钢发展介绍 |
2.1国内热锻模具钢发展动态 |
2.2国外热锻模具钢发展动态 |
2.3市场主流锻造热锻模具钢的分类 |
3热锻模的选材 |
3.1模具工作条件 |
3.2模具失效形式 |
4结束语 |
(3)国内外模具用钢发展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冷作模具钢 |
1.1 低合金冷作模具钢 |
1.2 火焰淬火钢 |
1.3 基体钢 |
1.4 韧性较高的耐磨冷作模具钢 |
1.5 粉末冶金高耐磨冷作模具钢 |
2 热作模具钢 |
2.1 热锻模具钢 |
2.2 热挤压用模具钢 |
2.3 析出硬化钢 |
3 塑料模具钢 |
3.1 预硬型塑料模具钢 |
3.2 易切削预硬塑料模具钢钢[25] |
3.3 非调质塑料模具钢 |
3.4 时效硬化钢 |
3.5 耐蚀塑料模具钢 |
3.6 冷挤压成型塑料模具用钢 |
4 我国模具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
4.1 加速模具钢生产的制品化、精料化和模具钢经销的商品化 |
4.2 进一步提高模具钢的质量 |
4.3 实现模具钢生产的专业化、加强创建品牌意识 |
(4)中国模具钢现状及发展(Ⅰ)(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
2 冷作模具钢 |
2.1 低合金冷作模具钢 |
2.2 基体钢 |
2.3 韧性较高的耐磨冷作模具钢 |
2.4 粉末冶金高耐磨冷模具钢 |
3 热作模具钢 |
3.1 热锻模具钢 |
3.2 热挤压用模具钢 |
3.3 析出硬化钢 |
3.4 高温热作模具钢 |
(5)压铸铜合金模具钢的变质处理及热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模具钢的分类 |
1.2.1 冷作模具钢 |
1.2.2 热作模具钢 |
1.2.3 塑料模具钢 |
1.2.4 选择模具钢时主要的考虑因素 |
1.2.5 铜合金压铸模具钢 |
1.3 模具钢的失效形式 |
1.3.1 热疲劳 |
1.3.2 冲蚀 |
1.3.3 磨损 |
1.3.4 整体脆断 |
1.4 热疲劳的影响因素 |
1.5 模具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1.5.1 热作模具钢的国外研究进展 |
1.5.2 国内热作模具钢的发展 |
1.5.3 3Cr2W8V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1.6 选题目的和意义 |
1.7 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2章 实验方法及内容 |
2.1 实验材料成分 |
2.1.1 实验材料选择 |
2.1.2 变质剂的选择 |
2.1.3 熔炼及浇注 |
2.1.4 试样制备 |
2.2 热处理 |
2.3 实验分析及测量 |
2.3.1 硬度测量 |
2.3.2 韧性的测量 |
2.3.3 成分分析及组织观察 |
第3章 复合变质处理对3Cr2W8V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3.1 RE、K/Na对3Cr2W8V钢组织的影响 |
3.1.1 RE、K/Na复合变质对3Cr2W8V铸态组织的影响 |
3.1.2 RE、K/Na复合变质对3Cr2W8V钢碳化物的影响 |
3.1.3 RE、K/Na复合变质对3Cr2W8V热处理后组织的影响 |
3.2 RE、K/Na复合变质对3Cr2W8V杂质和夹杂物的影响 |
3.3 RE、K/Na复合变质对3Cr2W8V性能的影响 |
3.3.1 RE、K/Na复合变质对3Cr2W8V淬火硬度和冲击韧性的影响 |
3.3.2 RE、K/Na复合变质对3Cr2W8V热稳定性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微合金化处理对变质3Cr2W8V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4.1 Nb对复合变质3Cr2W8V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4.1.1 Nb对复合变质3Cr2W8V钢铸态组织的影响 |
4.1.2 Nb对复合变质3Cr2W8V钢淬火组织的影响 |
4.1.3 Nb对复合变质3Cr2W8V钢性能的影响 |
4.1.4 Nb对复合变质3Cr2W8V钢热稳定性的影响 |
4.2 Mo对复合变质3Cr2W8V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4.2.1 Mo对复合变质3Cr2W8V铸态组织的影响 |
4.2.2 Mo对复合变质3Cr2W8V钢热处理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4.2.3 Mo对复合变质3Cr2W8V钢热稳定性的影响 |
4.3 Nb、Mo对复合变质3Cr2W8V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4.3.1 Nb、Mo对复合变质3Cr2W8V钢铸态组织的影响 |
4.3.2 Nb、Mo对复合变质3Cr2W8V钢性能的影响 |
4.3.3 Nb、Mo对复合变质3Cr2W8V钢热稳定性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热处理对3Cr2W8V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5.1 预备热处理对复合变质3Cr2W8V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5.1.1 预备热处理对复合变质3Cr2W8V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5.1.2 预备热处理对复合变质3Cr2W8V钢热稳定性的影响 |
5.2 预备热处理对含Nb或Mo复合变质3Cr2W8V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5.2.1 预备热处理对含Nb或Mo复合变质3Cr2W8V钢组织的影响 |
5.2.2 预备热处理对含Nb或Mo复合变质3Cr2W8V钢性能的影响 |
5.3 淬火温度对3Cr2W8V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5.3.1 淬火温度对3Cr2W8V钢组织的影响 |
5.3.2 淬火温度对3Cr2W8V钢性能的影响 |
5.4 回火温度对3Cr2W8V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5.4.1 回火温度对3Cr2W8V钢组织的影响 |
5.4.2 回火温度对3Cr2W8V钢回火稳定性的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6)热作模具钢变质处理及热处理工艺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模具钢的分类 |
1.2.1 热作模具钢 |
1.2.2 冷作模具钢 |
1.2.3 塑料模具钢 |
1.3 模具钢的研究及发展现状 |
1.3.1 国外模具钢发展状况 |
1.3.2 国内模具钢发展状况 |
1.4 3Cr2W8V钢的研究及发展现状 |
1.4.1 3Cr2W8V钢的合金元素 |
1.4.2 改善3Cr2W8V钢组织及性能的主要途径 |
1.5 选题目的及意义 |
1.6 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 |
2.1 实验材料及变质剂的选择 |
2.1.1 实验材料的选择 |
2.1.2 变质剂的选择 |
2.2 实验用热作模具钢的熔炼及试样的制备 |
2.2.1 试样的熔炼 |
2.2.2 试样的制备 |
2.3 热处理 |
2.4 分析及测试方法 |
2.4.1 成分分析及组织观察 |
2.4.2 力学性能的检测 |
第三章 变质处理对热作模具钢组织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3Cr2W8V热作模具钢中的碳化物 |
3.3 RE变质剂对3Cr2W8V热作模具钢的变质处理 |
3.3.1 RE变质剂对热作模具钢铸态晶粒大小的影响 |
3.3.2 RE变质剂对热作模具钢铸态碳化物的影响 |
3.3.3 RE变质剂对热作模具钢铸态组织的影响 |
3.3.4 稀土夹杂物分析 |
3.3.5 RE变质机理分析 |
3.4 K/Na-Ti变质剂对3Cr2W8V热作模具钢的变质处理 |
3.4.1 K/Na-Ti变质剂对热作模具钢铸态晶粒大小的影响 |
3.4.2 K/Na-Ti变质剂对热作模具钢铸态碳化物的影响 |
3.4.3 Ti的碳氮化物及其析出形态的分析 |
3.4.4 K/Na-Ti变质机理分析 |
3.5 RE-K/Na-Ti复合变质对3Cr2W8V热作模具钢的变质处理 |
3.5.1 RE-K/Na-Ti复合变质对热作模具钢铸态晶粒大小的影响 |
3.5.2 RE-K/Na-Ti复合变质剂对热作模具钢铸态碳化物的影响 |
3.5.3 XRD分析 |
3.5.4 RE-K/Na-Ti复合变质剂对热作模具钢热处理后组织的影响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热处理对复合变质热作模具钢组织的影响 |
4.1 热作模具钢热处理基础 |
4.2 预处理对复合变质3Cr2W8V钢组织的影响 |
4.2.1 不同预处理对复合变质3Cr2W8V钢组织的影响 |
4.2.2 不同预处理对复合变质3Cr2W8V钢淬火组织的影响 |
4.3 淬火对复合变质3Cr2W8V钢组织的影响 |
4.4 回火对复合变质3Cr2W8V钢组织的影响 |
4.4.1 回火温度对复合变质3Cr2W8V钢组织的影响 |
4.4.2 回火次数对复合变质3Cr2W8V钢组织的影响 |
4.5 3Cr2W8V钢热处理工艺的确定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复合变质处理及热处理对热作模具钢夹杂和性能的影响 |
5.1 引言 |
5.2 复合变质对3Cr2W8V热作模具钢中氧、硫及磷含量的影响 |
5.3 热处理对复合变质3 Cr2W8V热作模具钢性能的影响 |
5.3.1 淬火对复合变质3Cr2WSV热作模具钢硬度的影响 |
5.3.2 回火对复合变质3Cr2W8V热作模具钢硬度和冲击韧性的影响 |
5.4 变质对3Cr2W8V热作模具钢性能的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7)热作模具材料在生产中的选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述 |
二、热作模具钢的分类及应用 |
1. 低耐热高韧性热作模具钢性能及应用 |
2. 中耐热韧性钢的性能及应用 |
3. 高耐热性钢的性能及应用 |
4. 特殊用途热作模具钢的性能及应用 |
三、热作模具材料在生产中的选用 |
1. 热锻模材料的选用 |
2. 热挤压模具材料的选用 |
3. 压铸模具材料的选用 |
4. 热冲裁模具材料的选用 |
四、结语 |
(8)脉冲电流对模具钢热影响区组织、力学性能和热疲劳行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
1.2 热作模具钢的主要性能要求 |
1.2.1 硬度、强度和韧性 |
1.2.2 耐磨损性和抗氧化性 |
1.2.3 抗热疲劳性能 |
1.3 热疲劳及其研究进展 |
1.3.1 热作模具材料的热疲劳 |
1.3.2 热疲劳的研究历史 |
1.3.3 材料热疲劳的影响因素 |
1.4 当前改善热疲劳性能的方法与技术 |
1.4.1 优化模具材料的化学成分 |
1.4.2 控制模具材料冶金凝固过程 |
1.4.3 改进模具材料热处理工艺 |
1.4.4 模具表面强化处理技术 |
1.5 脉冲电流在材料制备、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应用 |
1.5.1 脉冲电流对金属凝固过程的影响 |
1.5.2 脉冲电流对金属的电致塑性效应 |
1.5.3 脉冲电流对非晶合金的晶化作用 |
1.5.4 脉冲电流对金属宏观裂纹止裂和微观裂纹愈合影响 |
1.5.5 脉冲电流对金属疲劳的恢复作用 |
1.6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实验方法 |
2.1 实验材料制备 |
2.2 实验用钢的热处理 |
2.3 试样制备 |
2.3.1 热疲劳试样的制备 |
2.3.2 拉伸试样制备 |
2.3.3 冲击试样的制备 |
2.3.4 磨损试样的制备 |
2.4 脉冲电流放电处理 |
2.5 试样成分、组织、性能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 |
2.5.1 合金成分及微区相分析 |
2.5.2 微观组织形貌观察 |
2.5.3 力学性能测试 |
2.5.4 室温冲击试验 |
2.5.5 高温磨损实验 |
2.5.6 热疲劳试验 |
2.5.7 高温氧化试验 |
2.6 实验技术路线 |
第3章 脉冲电流处理模具钢热影响区的宏观形貌和微观组织结构 |
3.1 引言 |
3.2 脉冲电流处理后模具钢热影响区的宏观形貌 |
3.2.1 脉冲电流处理后不同料质试样热影响区的宏观形貌 |
3.2.2 不同作用时间脉冲电流处理后热影响区的宏观形貌 |
3.2.3 不同电流密度脉冲电流处理后热影响区的宏观形貌 |
3.3 脉冲电流处理后模具钢热影响区的微观组织 |
3.3.1 脉冲电流处理后不同材质试样热影响区的微观组织 |
3.3.2 不同作用时间脉冲电流处理后热影响区的微观组织 |
3.3.3 不同电流密度脉冲电流处理后热影响区的微观组织 |
3.4 热疲劳循环过程中模具钢热影响区微观组织变化 |
3.4.1 未施加脉冲电流处理模具钢热疲劳过程微观组织变化 |
3.4.2 热疲劳过程中脉冲电流处理对模具钢微观组织的影响 |
3.4.3 脉冲电流处理模具钢热疲劳过程微观组织变化 |
3.5 脉冲电流作用下模具钢热影响区的位错密度 |
3.5.1 脉冲电流处理前后不同材质试样热影响区位错密度变化 |
3.5.2 不同工艺参数脉冲电流处理对热影响区位错密度的影响 |
3.5.3 热疲劳循环过程中热影响区位错密度变化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脉冲电流处理模具钢热影响区的力学性能 |
4.1 引言 |
4.2 脉冲电流处理对模具钢热影响区硬度的影响 |
4.2.1 脉冲电流作用时间对模具钢热影响区硬度的影响 |
4.2.2 脉冲电流密度对模具钢热影响区硬度的影响 |
4.2.3 热疲劳循环过程中模具钢热影响区硬度变化 |
4.3 脉冲电流处理对模具钢热影响区拉伸性能的影响 |
4.3.1 脉冲电流处理时机对模具钢热影响区拉伸性能的影响 |
4.3.2 脉冲电流作用时间对模具钢热影响区拉伸性能的影响 |
4.3.3 脉冲电流密度对模具钢热影响区拉伸性能的影响 |
4.4 脉冲电流处理对模具钢冲击韧性的影响 |
4.5 脉冲电流处理对模具钢热影响区残余应力的影响 |
4.5.1 脉冲电流处理对热疲劳试样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 |
4.5.2 脉冲电流作用时间对热影响区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 |
4.5.3 脉冲电流密度对热影响区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 |
4.6 脉冲电流处理对模具钢抗高温磨损性能的影响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脉冲电流处理热作模具钢的抗热疲劳性能及其机理研究 |
5.1 引言 |
5.2 脉冲电流处理对模具钢抗热疲劳性能的影响 |
5.2.1 脉冲电流处理时机对模具钢热疲劳性能的影响 |
5.2.2 脉冲电流作用时间对模具钢热疲劳性能的影响 |
5.2.3 脉冲电流密度对模具钢热疲劳性能的影响 |
5.3 脉冲电流处理模具钢热影响区强韧化和抗氧化机制 |
5.3.1 脉冲电流处理模具钢热影响区的强韧化机制 |
5.3.2 脉冲电流处理模具钢热影响区的抗氧化机制 |
5.4 脉冲电流处理模具钢的抗热疲劳机制 |
5.4.1 模具钢热影响区抗热疲劳裂纹萌生机制 |
5.4.2 模具钢热影响区抗热疲劳裂纹扩展机制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脉冲电流处理过程的数值模拟 |
6.1 引言 |
6.1.1 数值模拟的有限元分析方法 |
6.1.2 热力学经典理论和基本方程 |
6.1.3 温度场求解有限元分析 |
6.1.4 热应力场求解有限元分析 |
6.2 数值模拟所需实体模型及其网格划分 |
6.2.1 ANSYS 模拟运算的实体模型 |
6.2.2 实体模型有限元网格划分 |
6.2.3 模型边界条件和温度约束 |
6.3 脉冲电流放电过程温度场的数值模拟结果 |
6.3.1 温度场模拟所需的材料物理参数 |
6.3.2 温度场数值模拟所需施加载荷 |
6.3.3 脉冲电流参数选择与模拟的初步结果 |
6.3.4 不同工艺参数脉冲电流作用下温度场模拟结果 |
6.4 脉冲电流放电过程应力场的数值模拟结果 |
6.4.1 应力场模拟模型的转换及材料的热物理参数 |
6.4.2 应力场模拟所需施加载荷与求解初步结果 |
6.4.3 不同工艺参数脉冲电流作用下应力场模拟结果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9)深冷处理对H13热作模具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热作模具钢概述 |
1.3 热作模具钢的发展 |
1.3.1 国外热作模具钢的发展 |
1.3.2 国内热作模具钢的发展 |
1.4 热作模具钢的性能要求 |
1.5 钢铁材料的深冷处理 |
1.6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1.6.1 研究意义 |
1.6.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2.1 技术路线图 |
2.2.2 处理工艺 |
2.3 力学性能测试 |
2.3.1 洛氏硬度测试 |
2.3.2 冲击韧性测试 |
2.4 组织分析 |
2.4.1 金相组织观察 |
2.4.2 SEM组织观察 |
2.4.3 TEM组织观察 |
2.5 物相分析 |
2.6 物理性能测试 |
2.6.1 电阻率测试 |
2.6.2 内耗测试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H13热作模具钢常规热处理的组织与性能 |
3.1 引言 |
3.2 淬火温度对硬度和组织的影响 |
3.2.1 不同温度淬火后的硬度变化 |
3.2.2 不同温度淬火后的金相组织 |
3.3 回火温度对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3.3.1 不同温度回火后的硬度变化 |
3.3.2 回火后的显微组织 |
3.3.3 回火后的冲击韧性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深冷处理对H13热作模具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深冷处理对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4.2.1 深冷处理后的硬度变化 |
4.2.2 显微组织分析 |
4.2.3 深冷处理对残留奥氏体的影响 |
4.2.4 深冷处理对析出相的影响 |
4.2.5 冲击韧性 |
4.3 深冷处理对实验钢物理性能的影响 |
4.3.1 电阻法分析碳化物析出行为 |
4.3.2 内耗法分析碳原子偏聚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深冷处理对H13热作模具钢热稳定性的影响 |
5.1 引言 |
5.2 回火过程中的硬度稳定性 |
5.3 长时间回火过程中显微组织 |
5.4 不同温度回火的热稳定性 |
5.5 不同温回火的动力学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高速钢及3Cr_2W_8V钢中钨的高速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模具材料选用、热处理与使用寿命[J]. 周敬恩. 金属热处理, 1999(05)
- [2]热锻模材料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 吴晓春,施渊吉. 模具工业, 2015(08)
- [3]国内外模具用钢发展概况[J]. 崔崑. 金属热处理, 2007(01)
- [4]中国模具钢现状及发展(Ⅰ)[J]. 崔崑. 机械工程材料, 2001(01)
- [5]压铸铜合金模具钢的变质处理及热稳定性研究[D]. 王新华. 山东大学, 2016(02)
- [6]热作模具钢变质处理及热处理工艺探究[D]. 单志公. 山东大学, 2012(02)
- [7]热作模具材料在生产中的选用[J]. 赵昌胜,王学福.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10(03)
- [8]脉冲电流对模具钢热影响区组织、力学性能和热疲劳行为的影响[D]. 林化强. 吉林大学, 2009(08)
- [9]深冷处理对H13热作模具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 李东辉.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10]热作模具钢的选择及应用[J]. 闵令平,赵昌胜. 模具制造, 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