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种防止有毒气体泄漏的装置及操作

介绍一种防止有毒气体泄漏的装置及操作

一、介绍一种防止有毒气体泄漏的装置和操作(论文文献综述)

徐志杰[1](2018)在《聚丙烯装置火气系统探头布置方法与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火灾和可燃气体危害是过程工业生产过程中存有的典型危害。因此,在相关生产装置安装用于检测,某些情况下能够自动减缓危害的火气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火气系统(Fire and Gas System)包括火灾报警和气体(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探测两个方面,其在防范火灾、保证工厂安全生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构成化工装置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火气系统还是安全关键设备,因此在设计时务必要稳定、可靠。当前,国内的火气系统设计还处于起步阶段且应用并不广泛,主要是国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基于性能的相关强制性要求。其次是一般设计院和用户对火气系统(FGS)也缺乏清晰的概念,一般不会将其作为安全系统进行独立设计和设置,而仅采用普通的民用型或工业型火灾报警器,随后再结合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进行气体检测和报警。因此,设计出的火气系统(FGS)检测器的布置,覆盖率和有效性尚有待于提高。本文主要从剖析火气系统通常存在的两大缺陷(一是火气系统没有评估检测器阵列覆盖率的精确方法,所以不能够检测到危害;二是火气系统具有相对高的误动作频率)入手,通过采用半定量分析方法及相应的后果计算并结合国外先进的火气系统布置模拟软件,分别从火气系统设计基本原理、火灾气体区域划分、火气系统性能目标的确定等角度评估天津某聚丙烯装置原有火气系统的设计,然后再将得出的火气系统布置结果与该聚丙烯装置设计单位的原火气系统布置设计进行比较,找出该装置在火气系统设计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足。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火气系统探头布置优化策略,继而为火气系统布置提供技术支撑。

杨凯[2](2016)在《城市燃气管道泄漏多因素耦合致灾机理与灾害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燃气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城市燃气管道作为城市燃气运输的主要工具,越来越容易受到复杂城市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失效泄漏,在灾害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城市燃气泄漏灾害后果更加严重,灾害形势更加复杂。因此基于系统科学的城市燃气管道泄漏多因素耦合致灾机理研究,从宏观视角全面把握燃气管道泄漏灾害系统构成、多因素耦合致灾机理与灾害演化过程,为城市燃气管道泄漏灾害的防治与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针对城市燃气管道泄漏灾害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做了以下研究:(1)定义了城市燃气管道泄漏灾害的内涵,基于灾害学与系统科学,提出了包含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灾情的燃气管道泄漏灾害系统框架结构。对大量文献研究方法对指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掌握了各指标对灾害系统的影响行为,提出了灾害系统备选指标,并采用事故案例统计与情景分析法确定了灾害系统的三级指标体系。事故统计还发现城市燃气管道泄漏灾害以火灾、爆炸为主,灾害间存在相互转化现象。灾害系统环境、结构和功能分析发现灾害系统功能为产生灾害,灾害环境包括城市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对城市燃气管道泄漏过程进行分析,发现灾害过程具有时空效应以及耦合效应,从孕灾环境稳定性、致灾因子风险性、承灾体脆弱性角度,构建了致灾过程的数学模型,并描述了灾害系统的损失速率和损失度。(2)采用数学语言定义了灾害系统耦合过程,按耦合因素数量对耦合类型进行分类,并分析因素耦合效应,借助有机化学官能团概念,阐述了管道泄漏灾害系统的耦合过程。利用系统动力学构建了灾害系统不同层次的耦合因果关系模型,发现了系统因素耦合路径。构建了城市燃气管道泄漏灾害耦合度计算模型,并采用熵权法对模型进行修正,通过示例研究分析了耦合度模型的有效性,该模型可用于城市燃气管道泄漏灾害系统耦合度评价。(3)采用图论工具刻画了城市燃气管道泄漏多因素耦合条件下的动态致灾过程,即在城市长期建设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复杂的孕灾环境,它受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共同影响,城市承灾体由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共同构成,它与孕灾环境密不可分,它们几乎同时出现,最早发生耦合作用,另外在孕灾环境中随着燃气泄漏,会逐渐形成火灾、爆炸、毒害气体等致灾因子,孕灾环境与致灾因子耦合作用,使致灾因子具有更强的破坏性,当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同时作用时,灾害正在发生,而当承灾体作用于致灾因子时就是灾害控制和救援过程。(4)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分析灾害系统的反馈效应和延迟效应,发现正反馈促进灾害发生,负反馈使灾害趋于稳定,延迟效应影响灾害信息的传递和救援速度。明确了系统建模目的、参考模式、系统边界,框图分析表明了灾害信息在系统内的流动方向。提出火灾灾害子系统、爆炸灾害子系统、毒害气体灾害子系统的建模思路,并利用Vensim构建了城市燃气管道泄漏灾害系统动力学模型,静态分析明确了子系统边界和主要反馈环。(5)设置灾害场景对模型开展实证分析,建立系统方程并输入参数,并对模型进行调试和检验。仿真分析发现系统与参考模型吻合度较好,灾害损失度呈现“S”型增长,损失速率呈二次抛物线型增长,其中爆炸速率增长最快、火灾次之,毒害气体最慢。灾害子系统内部耦合度增加会提高灾害损失速率,子系统间耦合度增加会提高灾害损失度和加快灾害速度,救灾能力减少会降低灾害救援速率,当延迟小于0.125Hour时,对灾害救援几乎没有影响,而大于等于0.125Hour时,随着延迟时间增加,灾害损失速率加快。(6)在城市燃气管道泄漏多因素耦合致灾机理研究基础上,提出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的燃气管道失效和泄漏预防措施以及基于解耦理论的灾害控制措施。

穆青[3](2016)在《石化企业气体探测器设置确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石化行业是生产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基础工业,同时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易发生重大事故的特点。因此,在石化装置的设计中加入气体检测报警系统,连续监控工艺装置或储运设施周围环境中的气体泄漏情况,是保障装置和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而气体探测器能否正确检测,与安装位置有着极密切的关系。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根据石化企业的特点提出了一套基于风险理论的危险源分析和分级方法,并根据量纲理论、数值模拟理论和现场试验构建了一维重质气体扩散浓度模型和二维轻质气体扩散模型,对气体探测器点位的确定提出了建议,这对于石油化工企业可燃和有毒气体泄漏防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研究取得如下研究成果:(1)以风险理论为基础,研究得出利用HAZOP定性风险分析方法确定危险源,结合事故树、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定量确定危险源风险级别的方法,为泄漏危险源分级管控和气体探测器优化布置奠定了基础。(2)运用风险方法研究确定了液化气球罐区不同泄漏危险源的风险值。(3)在量纲理论的基础上将风险理论应用于泄漏气体扩散,建立了一维重质气体扩散浓度量纲模型,通过正交试验对模型进行了量化,推导出了一维重质气体扩散浓度模型。(4)运用一维重质气体扩散浓度模型,对某石化企业液化气球罐区内可燃气体探测器的布设位置进行了优化,提出比规范更为精确的布置方案。(5)根据数值模拟理论,研究了封闭车间内轻质气体泄漏扩散规律,得出了二维轻质气体扩散模型,根据模型提出了轻质可燃气体探测器布置的合理范围。

张子为[4](2020)在《城市区域危险化学品事故风险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区域危险化学品事故整体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但重特大事故仍时有发生,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当前风险管控的薄弱环节。城市区域危险化学品事故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等环节与城市交织在一起,风险管控难度相对较高。目前,区域危险化学品事故风险评估方法主要是将定量风险评价(QRA)方法应用于化工园区,虽然解决了如何开展区域风险评价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接受等问题,但未结合各危化品行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区分,不便于对同一危化品行业内的企业风险程度进行排序和差异化风险控制。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城市区域危险化学品典型事故案例的基础上,辨识城市区域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风险构成,划分出城市区域危险化学品区域事故风险评估单元,建立城市区域危险化学品的风险评估方法,最后选取国内某城市区域进行实例应用。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城市区域典型危险化学品事故案例分析对国内外的典型危险化学品事故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城市区域事故总体趋势及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特点,剖析事故多发的根本原因。(2)城市区域危险化学品事故风险构成研究对城市区域危险化学品事故风险构成进行分类,分别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和使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重点对涉氯和氨气两个领域的事故风险构成进行辨识。(3)城市区域危险化学品事故风险单元划分分析城市区域不同的危险化学品风险单元,分别对城市区域人员密集场所和城市区域公共设施风险进行风险分析。(4)城市区域危险化学品生产行业风险评估方法研究对大型化工企业、油漆、涂料类企业、黏胶剂类企业和工业气体类企业风险特点进行分析,并对行业的危险源按定量风险计算方法、事故后果模拟法和危险指数法进行分级,研究建立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涉氯和涉氨企业的风险评估方法。(5)实例应用以国内某一城市区域为例,使用本论文中提出的城市区域危险化学品事故风险评估方法对危险化学品从生产到使用过程的事故风险进行评估应用。该论文有图14幅,表26个,参考文献80篇。

朱远星[5](2015)在《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气体检测仪优化设置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处理设备众多、工艺条件复杂,处理介质含高浓度H2S和CO2,具有压力高、易燃易爆且腐蚀性和毒性极强等特性,极易引发严重的有毒气体泄漏甚至爆炸等灾难性事故,给周围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气体检测仪可以迅速、准确检测到泄漏,是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安全生产最为重要的保障手段之一。因此,辨识出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各工艺单元可燃及有毒气体潜在泄漏源,判断其泄漏风险等级,分析可燃有毒气体泄漏特征及其扩散规律,建立基于风险的气体检测仪优化设置方法,使其能高效、可靠、准确地检测到各类泄漏并及时提供泄漏报警信息,对于提高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安全运行管理水平、保障站场周边公共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此,本文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1)基于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各工艺单元介质组分、浓度、压力等特性分析,通过比较目前各类可燃及有毒气体检测仪的优缺点与适用范围,提出了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气体检测仪的选型建议。(2)基于现场调研统计数据分析,对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各工艺单元进行了潜在泄漏源辨识,利用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法对各工艺单元与脱硫单元设备进行了风险评价,分析表明:1)脱硫单元、脱水单元、硫磺回收单元是主要泄漏工艺单元;法兰、管道和阀门是主要泄漏位置;发生的泄漏主要为小泄漏,中泄漏和大泄漏发生次数较少;2)净化厂脱硫单元、脱水单元、过滤分离单元和硫磺回收单元的火灾、爆炸危险等级分别为中等、较轻、较轻、较轻;脱硫单元中的湿净化气分离器、MDEA吸收塔、MDEA再生塔的火灾、爆炸危险等级分别为较轻、中等、最轻。(3)基于FLUENT14.0软件平台,建立了高含硫天然气泄漏扩散二维数值模型,分析了高含硫天然气泄漏扩散规律以及CH4气体与H2S气体有效检测范围的变化规律,分析表明:1)可燃气体有效检测范围随风速的变大逐渐变大于稳定,随着泄漏源强的增大而增大,随H2S摩尔分数的变大基本保持恒定略微减小,其中最大影响因素是泄漏源强;2)有毒气体的有效检测范围随风速的变大逐渐减小,随泄漏源强的变大逐渐变大趋于稳定,随着H2S含量的升高而逐渐变大之后趋于稳定,其中最大影响因素是介质组分。(4)以所有潜在泄漏场景的泄漏风险及其对应检测响应时间乘积之和最小为优化目标,以气体检测仪布置位置和布置数量为优化变量,建立了基于风险的气体检测仪优化设置数学模型,采用贪婪取走启发式算法求解优化模型。给出了完整的基于风险的以净化厂整体为研究对象的气体检测仪优化设置步骤。(5)以万州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脱硫单元为例,通过分析确定了72个泄漏场景,布置了216个候选监测点,通过专家打分法得到了每个泄漏场景的泄漏风险值,建立了三维CFD数值模拟模型并对每个泄漏场景分别开展了数值模拟,得到了能够检测到每个泄漏场景的监测点位置及其相应检测时间信息。采用基于风险的气体检测仪优化设置数学模型及其求解方法,优化求解出了脱硫单元气体检测仪的优化配置与布局方案,并与目前现场布置方案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净化厂脱硫单元宜配置9个CH4检测仪和11个H2S检测仪,此时检测百分率能够达到98.6%,检测时间为5.22s;而目前现场布置方案的检测百分率为63.9%,检测时间为11.29s;与现场相同数量检测仪的优化布置方案的检测百分率为84.7%,检测时间为6.82s。对比表明:本研究提出的基于风险的检测仪优化布置方法的检测效果优于现场布置方法,可靠性更强。

靳瑞峰[6](2013)在《沿海化工园区工业防灾规划技术方法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沿海化工园区经济作用显着,地理位置特殊,深受以风暴潮为主的海洋灾害与以有毒易燃物泄漏和燃爆灾害为代表的工业灾害的双重威胁,进而严重影响到沿海城市的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沿海化工园区综合防灾规划的完善迫在眉睫。笔者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利用“3S”数字信息技术和数学模型方法,进行了沿海化工园区工业防灾规划的相关探索分析。本文构建了以工业灾害为核心的沿海化工园区灾害链,在明确各灾害链环的致灾方式和防御对策的基础上,提出沿海化工园区灾源断链减灾的综合防灾规划策略,实行层层断链、步步减灾从而争取将灾害消灭在萌芽状态,或通过一系列及时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减少灾害负能量在灾害链环上的传递。本文以灾源监测预警、区域风险评估和应急疏散救援等方法为核心,构建了沿海化工园区工业防灾规划系统。系统对工业灾源实时监测并对异常状态自动报警,结合园区的基础地理信息及应急资源信息,对潜在灾害进行灾源等级和灾害范围评估,在此基础上优化工业灾源布局并划分沿海化工园区防灾功能分区,以指导园区物质空间规划和应急疏散救援方案的制定。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沿海化工园区发生工业灾害企业的人员心理行为进行现场调查、数理统计和软件分析,得出灾发时受灾人员的心理反应、行为模式和对疏散路线的选择情况。基于此并结合对沿海化工园区现有疏散通道和避难场所的防灾问题分析,提出区域内防灾空间的优化设计方法。最后以天津南港工业区一期规划为例,分析防灾空间优化设计方法在消防专项规划中的应用。

孙爱军[7](2011)在《工业园区事故风险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地区都建立了大量的工业园区,主要目的是通过吸引人才、资金、优惠政策等形成资源集聚优势,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提高工业化技术水平。随之而来的是工业园区内大量的事故风险集聚,尤其以化工工业园区最为典型,涉及许多重大危险源和移动危险源,多米诺效应突出,园区事故风险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由于工业园区内危险物质和能量高度聚集,重特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后果严重度呈级数上升,给园区人员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风险,给工业园区事故风险预防和控制带来新的课题和挑战。工业园区事故风险评价研究一直是安全领域内的热点。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工业园区事故风险评价体系,系统深入地分析工业园区的事故风险水平,是保证园区安全规划的科学性、日常监管的针对性以及各项风险控制措施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提高园区本质安全水平,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目前,我国区域事故风险研究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工业园区事故风险评价研究多着眼于园区内具体的、单一的重大危险源评价,对园区事故风险控制的宏观分析甚少。本文将工业园区作为一个具有系统性、内部关联性,受到经济、社会、政治、环境等多重外部因素影响下的功能区域进行整体研究,依据事故风险分析原理和事故致因理论,分析工业园区事故风险的形成机制,基于现有工业企业事故风险评价方法,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了工业园区事故风险综合评价的MEVIP模型。该风险模型包括工业园区事故发生概率(Probability)、事故后果强度(Intensity)、园区风险脆弱性(Vulnerability)、应急能力(Emergency)及安全管理(Management)五个方面。本文综述了我国工业园区事故风险评价理论及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状况,给出了工业园区事故风险评价MEVIP模型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阐明了MEVIP模型的前提,即事故致因理论,为理解事故风险的复杂性、技术与社会因素交互性以及事故致因的层次性等提供了理论铺垫。这里,主要从技术控制与社会干预两条线索来研究工业园区的事故风险,建立了包括危险源管理和作业人员、作业情境、组织、政府及其他干预部门与社会因素等5个层次的事故致因分析模型。同时,阐述了各个层次因素的作用传导关系以及系统动态控制措施。在此基础上,研究了MEVIP模型的主体因素,即事故概率、后果强度、脆弱性、园区应急能力及园区安全管理,详细分析了每个评价因素的评价对象、评价范围、评价重点以及评价程序和方法,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工业园区风险评价体系。最后,以天津开发区为例进行了园区事故风险的试点评价,为MEVIP模型提供了实践检验。事故概率(Probability)是事故发生可能性的量度,园区系统的复杂功能性要求在系统建设使用前进行事故风险预先分析,寻找各个环节与系统发生故障的可能性,对于薄弱环节提出相应的措施以保障系统的可靠性。这里引入蝴蝶结结构图分析法来进行工艺过程的安全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多米诺事故风险控制是园区整体风险控制的最为重要的内容,文中引入了概率函数法讨论工业园区多米诺事件概率风险。事故后果强度(Intensity)涉及危险品本身的客观化学特性、现实储存状况,以及系统的风险控制能力和应急响应恢复能力。论文通过两矩阵法来识别工业园区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危险以及四矩阵法来识别工业园区的典型事故场景,基于危险品泄漏扩散导致中毒这一典型事故风险,运用工业园区事故后果严重度指数来客观地量化工业园区各类重大事故的后果严重性,宏观地反映工业园区潜在事故风险水平。脆弱性(Vulnerability)是系统的内部属性,当系统遭受扰动时,这种属性就会表现出来,外部的扰动与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其脆弱性放大或缩小,是系统脆弱性发生变化的驱动因素。将脆弱性作为对工业园区进行风险评价的重要因素,主要为了筛选化工园区内重大危险源发生事故后,园区内容易受到破坏的人员、场所以及建筑。本文通过量化系数的方法,将工业园区内工业场所附近潜在暴露目标的脆弱性在地理信息系统上显示出来,同时与各个重大危险源的风险严重度指数进行比较,使工业园区的事故风险评价结果更加直观。同时,将公用管廊作为工业园区内最重要的脆弱性目标,运用肯特指数评价法对其进行脆弱性风险评价。工业园区的应急能力(Emergency)和安全管理(Management)评价是工业园区事故风险评价MEVIP模型中关于风险防范和控制的重要指标。其中,园区应急能力采用安全检查表与模糊集值统计方法相结合进行评价,园区安全管理主要从关联企业协调性管理、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以及社会发展因素管理等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马卫东[8](2014)在《兰州市西固化工园区大气环境风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化工园区作为集聚性化学工业生产场所,涉及大量危险物质和风险源,突发性泄漏后在大气中发生扩散,事故可能会造成周边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疏散撤离等应急措施会影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对大气环境有严重的潜在威胁。针对我国大气环境风险的研究现状,本文旨在利用一种半定量方法对区域大气环境风险进行有效的分区分级。首先对比了危险化学物质的泄漏模型和当前主流的气体扩散模式,并分别总结其适用条件和优缺点,根据物质理化性质和泄漏特性确定泄漏模型,通过气体分类和应用现状确定选取高斯模式模拟危险化学品在大气中的扩散;然后介绍了国际上主要的短期急性接触空气浓度限值,确定选取美国国家环保局(EPA)的急性毒性暴露准则(AEGLs)为首要依据,在物质没有该标准时选用应急响应计划指南(ERPGs)和暂定应急暴露限值(TEELs),并补充以半致死浓度LC50及立即威胁生命与健康浓度IDLH作对比标准考虑其差异性;在此基础上采用污染源加权邻近性模型(EWPM)进行区域风险评估,作为风险水平分区分级的依据。兰州市西固区是我国的重要石油化工基地,同时区内有数万居民生活,是一个历史发展造成风险隐患的典型。对兰州市西固化工基地进行研究,通过调研和统计其环境风险源,综合文献和实际情况选取了4种物质作为危险物质,选取相应的泄漏模型确定源强,并选取合适的气象扩散条件进行大气扩散模拟,再综合考虑健康评价标准,利用环境风险评价软件模拟扩散过程得到各重大危险源的AEGLs影响距离,其中液氨储罐发生事故的影响距离最远为1781.6m。对区域内大气环境风险水平进行分区分级,风险影响区域大部集中在厂区范围内,但也有部分居民点受到影响处在物质威胁生命健康或死亡的影响范围内,其中受到氨气影响的有石岗村、水洞门、贾家堡和牟家堡,受到一氧化碳影响的有石岗村、贾家堡和牟家堡,受到硫化氢影响的敏感点为代家河湾,受规划项目氯甲烷影响的敏感点为李家庄。进行风险水平分级得到的影响级别自高至低依次为贾家堡、牟家堡、石岗村、李家庄、水洞门和代家河湾。本文通过大气环境风险和区域风险水平划分,可为区内风险防范和区域改造提供依据。

李涛[9](2019)在《某铀转化工程配套无水氟化氢储罐区安全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无水氟化氢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产品,也是铀转化生产的必备原料之一。由于无水氟化氢的特殊理化性质,安全储送是保证人员安全与生产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使化工生产系统遭受破坏,还可能引起一系列二次事故,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某公司是国家“二·五”计划期间由原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是我国核工业的骨干企业之一。由于该公司的特殊情况,罐区一旦发生泄漏、火灾、爆炸、污染等安全事故,将给国家和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生命威胁。因此,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该公司铀转化工程配套的无水氟化氢储罐区进行了安全评价研究,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安全措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铀转化工程配套的无水氟化氢储罐区及蒸发罐区生产原料、产品、工艺过程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与分析,并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了辨识和等级划分。(2)采用HAZOP分析方法对该公司无水氟化氢装卸储存工艺系统进行安全性分析,找出了导致氟化氢泄漏的关键原因,提出了提高储罐安全性的措施。采用LEC分析方法,确定危险因素的风险等级。(3)采用鱼刺图与事故树相结合的方法,对无水氟化氢泄漏事故进行了系统分析。首先利用鱼刺图找出无水氟化氢泄漏的主要原因;再编制事故树,对底事件的结构重要度进行了计算和排序;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4)提出了安全对策建议,引入安全行为管理“五位一体”模型,对该模型的功能及结构进行分析,并将此模型应用于本公司,为该公司安全管理提供了新模式。

吕辰[10](2018)在《地震影响下危化品储罐及罐区综合风险量化模型研究》文中认为危化企业生产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众多,风险性较大。加强企业生产过程中安全风险分析,是国际通常采用的重大工业事故预防和控制方法,也是危化企业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预防事故、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工作。目前,我国有70%以上的大城市,半数以上的人口,75%以上的工业生产企业分布在自然灾害频发区,尤其是全国有50%的城市、67%的大城市均位于7度及以上地震烈度区之内,面临着地震灾害的严重威胁。当前,危化企业大多缺乏自然灾害致灾因子影响下的企业风险管控意识,多着眼于对工业致灾因子的防控,而当地震灾害致灾因子与工业致灾因子并存时,其事故风险分析结果往往与实际情形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开展地震灾害影响下危化品储罐及罐区综合风险分析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可为危化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相关事故分析表明,危化品储罐是危化企业生产装置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罐区事故发生的主要根源,故有效提高危化品储罐事故风险管理与防控水平是实现罐区整体事故风险有效控制的前提。基于此,本文着重对地震灾害影响下的危化品储罐综合风险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建立了危化品储罐事故耦合风险量化模型,进而在充分考虑地震灾害致灾因子对储罐装置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生产辅助系统影响的基础上,又建立了危化品储罐区综合风险评估量化计算方法。全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综合分析了自然灾害致灾因子、能量承灾体、以及生产系统环境综合作用下危化品储罐事故的发生演变过程,并建立了危化品储罐工业事故发生与演变系统模型。事故演变分析过程中,引入了地震灾害致灾因子,进而形成了多致灾因子事故风险分析过程,使致灾因子分析更加全面。同时,在事故风险分析时,采用了非单一工业事故类型风险分析,考虑了多种工业事故类型并存时的事故耦合现象,使危化品储罐综合风险计算分析更加合理。(2)以地震灾害致灾因子与危化品储罐装置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地震灾害影响下危化品储罐破坏失效概率计算模型。在工业致灾因子分析过程中,基于模糊集合理论和FTA事故树分析技术,建立了工业致灾因子引发危化品储罐事故的模糊事故树分析法(Fz-FTA),有效地解决了带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基本致灾因子事件失效概率难以准确量化的难题;在地震灾害致灾因子分析过程中,结合结构可靠度分析理论,通过映射变换法和非线性回归数值分析,得出了不同PGA地震峰值加速度影响下的罐体失效概率计算模型。(3)应用高斯模型、热力学和爆炸力学相关理论,构建了不同工业事故场景条件下的危化品储罐事故后果预测模型,并利用Matlab GUI编程技术,实现了危化品储罐工业事故后果计算分析软件的设计和开发,为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事故后果快速、准确预测和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持。(4)运用系统动力学相关理论和方法,研究了危化品储罐事故耦合现象及耦合风险演变机理,构建了危化品储罐事故风险演变系统流图,通过引入物理学“力的矢量合成”理念,实现了对事故耦合作用效应的直观形象描述,并利用设定耦合作用相关性系数建立了危化品储罐综合风险量化模型。将危化品储罐综合风险计算结果与Matlab+Surfer地图绘制技术进行了有机结合,实现了危化品储罐风险可视化处理。在考虑保护层失效概率的基础上,提出了“领带结”残余风险分析模型,建立了危化品储罐风险防护体系的残余风险分析计算方法。(5)统计分析了我国危化企业事故,得出了危化品储罐区事故类型和主要风险影响因素,建立了储罐区事故综合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量化模型。火灾、爆炸和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是危化品储罐区生产过程中主要的事故类型,约占事故总数的76.72%。罐区事故风险影响因素主要来源于企业员工安全素质、储罐装置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技术条件和罐区安全管理体系。根据初选指标的灰特性及指标间的关联性,运用灰色相关理论与方法,建立了灰聚类—多层次指标分析方法,实现了对初选指标体系的优化组合。将可拓学理论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EAHP-ESAM风险分析方法,建立了地震灾害影响下危化品储罐区综合风险量化模型,实现了对罐区整体综合风险状况的合理评估。(6)基于前述研究成果,以东曹化工企业项目作为工程实例进行了具体实践应用。现场实际应用表明,论文建立的地震灾害影响下危化品储罐及罐区综合风险量化分析方法,能较好反映危化企业真实事故风险状况,为危化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风险管控体系进一步改进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

二、介绍一种防止有毒气体泄漏的装置和操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介绍一种防止有毒气体泄漏的装置和操作(论文提纲范文)

(1)聚丙烯装置火气系统探头布置方法与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聚丙烯装置火气系统(FGS)设计基础
    2.1 聚丙烯装置
    2.2 基于性能的火气系统(FGS)设计理念
    2.3 聚丙烯装置火气系统(FGS)基于性能理念设计项确认
    2.4 火气系统减缓危害或风险的程度
    2.5 确定聚丙烯装置火灾气体区域
    2.6 火灾气体性能目标
        2.6.1 火灾气体性能目标确定原则分析
        2.6.2 聚丙烯装置火灾气体性能目标确定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火气系统(FGS)探头布置全定量分析
    3.1 火气系统(FGS)定量分析简介
    3.2 火气系统(FGS)检测器覆盖评估基本原理
    3.3 火气系统(FGS)探头布置全定量方法基本原理
    3.4 泄漏可能性确定
    3.5 检测器覆盖和安全可用性风险整合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火气系统(FGS)探头布置半定量方法
    4.1 火气系统(FGS)半定量方法基本原理
    4.2 聚丙烯装置火气系统(FGS)半定量分析流程
    4.3 聚丙烯装置区域危害分级步骤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火气系统(FGS)检测器覆盖率验证
    5.1 火气系统(FGS)检测器覆盖性能验证的必要性
    5.2 聚丙烯装置探测视锥的确定
    5.3 火气系统(FGS)检测器探测距离方程
    5.4 地形覆盖评估
    5.5 地形覆盖图原理介绍
    5.6 聚丙烯装置火气系统(FGS)检测器覆盖分析结果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火气系统(FGS)安全可用性验证
    6.1 火气系统(FGS)安全可用性验证的必要性
    6.2 火气系统(FGS)安全可用性验证的方法
    6.3 火气系统(FGS)安全可用性验证的算例演示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城市燃气管道泄漏多因素耦合致灾机理与灾害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城市燃气管道风险管理研究
        1.2.2 城市燃气管道泄漏灾害事故理论研究
        1.2.3 灾害风险耦合研究
        1.2.4 燃气管道泄漏灾害风险演化机理
        1.2.5 城市燃气管道灾害控制研究
        1.2.6 城市燃气管道泄漏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4.1 研究内容及目标
        1.4.2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4.3 技术路线图
    1.5 本章小结
2 多因素耦合致灾理论基础
    2.1 燃气管道泄漏灾害事故理论
        2.1.1 泄漏事故模型
        2.1.2 火灾事故模型
        2.1.3 爆炸事故模型
        2.1.4 中毒窒息事故
    2.2 灾害学理论
        2.2.1 灾害内涵及形成机制
        2.2.2 灾害系统概述
    2.3 耦合理论
    2.4 系统动力学理论
        2.4.1 系统动力学概述
        2.4.2 系统动力学建模步骤
    2.5 事故致因理论
    2.6 本章小结
3 城市燃气管道泄漏灾害系统研究
    3.1 引言
    3.2 城市燃气管道泄漏灾害系统概述
        3.2.1 城市燃气管道泄漏灾害的内涵
        3.2.2 城市燃气管道泄漏灾害系统的内涵
        3.2.3 城市燃气管道泄漏灾害系统特征
    3.3 城市燃气管道泄漏灾害系统指标体系的提出
        3.3.1 灾害系统因素初步选择的思路
        3.3.2 孕灾环境子系统指标分析
        3.3.3 致灾因子子系统指标分析
        3.3.4 承灾体子系统指标分析
        3.3.5 灾情子系统指标分析
    3.4 城市燃气管道泄漏灾害案例统计分析
        3.4.1 城市燃气管道泄漏灾害类型分析
        3.4.2 城市燃气管道泄漏事故案例
        3.4.3 城市燃气管道泄漏原因统计分析
        3.4.4 城市燃气管道泄漏灾害系统指标体系确定
    3.5 城市燃气管道泄漏灾害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3.5.1 城市燃气管道泄漏灾害系统的环境分析
        3.5.2 城市燃气管道泄漏灾害系统的结构分析
        3.5.3 城市燃气管道泄漏灾害系统功能分析
    3.6 城市燃气管道泄漏致灾机制分析
        3.6.1 城市燃气管道泄漏致灾过程
        3.6.2 城市燃气管道泄漏灾害形成机制
        3.6.3 城市燃气管道泄漏致灾的数学模型
        3.6.4 城市综合承灾能力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城市燃气管道泄漏灾害系统多因素耦合研究
    4.1 引言
    4.2 城市燃气管道泄漏灾害系统多因素耦合理论分析
        4.2.1 城市燃气管道泄漏灾害系统多因素耦合定义
        4.2.2 城市燃气管道泄漏灾害因素耦合类型
        4.2.3 城市燃气管道泄漏灾害因素耦合效应
        4.2.4 城市燃气管道泄漏灾害因素耦合过程
    4.3 基于SD的城市燃气管道泄漏灾害多因素耦合分析
        4.3.1 灾害系统耦合因素构成
        4.3.2 子系统内因素因果耦合
        4.3.3 两子系统间因素因果耦合
        4.3.4 三个子系统间因素因果耦合
    4.4 城市燃气管道泄漏灾害系统多因素耦合度量
        4.4.1 常用的耦合度度量模型
        4.4.2 城市燃气管道泄漏灾害系统多因素耦合度量模型
        4.4.3 城市燃气管道泄漏灾害系统耦合度示例
    4.5 本章小结
5 城市燃气管道泄漏致灾的系统动力学研究
    5.1 引言
    5.2 燃气管道泄漏多因素耦合致灾系统动力学过程及效应
        5.2.1 城市燃气管道泄漏多因素耦合致灾机理描述
        5.2.2 城市燃气管道泄漏灾害系统反馈效应
        5.2.3 城市燃气管道泄漏灾害系统延迟效应
    5.3 城市燃气管道泄漏灾害动力学模型构建
        5.3.1 系统建模目的
        5.3.2 系统边界与参考模式的确定
        5.3.3 灾害系统系统框图分析
        5.3.4 灾害系统因果关系图分析
        5.3.5 灾害系统模型构建与系统静态分析
    5.4 城市燃气管道泄漏多因素耦合致灾机理实证研究
        5.4.1 灾害场景设定
        5.4.2 模型假设
        5.4.3 系统参数分析与系统模型检验
        5.4.4 单灾害的系统动力学仿真结果分析
        5.4.5 多灾害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计算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城市燃气管道泄漏灾害的控制措施研究
    6.1 引言
    6.2 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的管道泄漏灾害控制措施
        6.2.1 城市燃气管道失效原因与失效形式
        6.2.2 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的燃气管道失效控制措施
    6.3 基于解耦理论的燃气管道泄漏灾害控制策略
        6.3.1 城市燃气管道泄漏灾害解耦基本原理
        6.3.2 消弱灾害子系统内部因素耦合
        6.3.3 孤立灾害子系统间耦合作用
    6.4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及展望
    7.1 主要结论及成果
    7.2 论文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城市燃气管道事故统计表
    附录B 城市燃气管道泄漏灾害系统指标体系耦合度调查表
    附录C 系统动力学方程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目录

(3)石化企业气体探测器设置确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1.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1.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2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1.4 本章小结
2 石化装置泄漏风险的研究
    2.1 经验法确定泄漏危险源的思路
    2.2 基于风险理论确定泄漏危险源的思路
        2.2.1 泄漏危险源辨识方法的选用原则
        2.2.2 泄漏危险源辨识方法的确定
    2.3 泄漏场景的确定
        2.3.1 基本泄漏场景(孔径)
        2.3.2 设备典型泄漏场景
    2.4 事故发生概率估计分析
        2.4.1 泄漏概率的确定
        2.4.2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5 事故后果严重度估计分析
        2.5.1 估算泄漏速率
        2.5.2 流体扩散状态确定
        2.5.3 气体泄漏类型确定
        2.5.4 事故后果严重度分级
    2.6 风险计算
        2.6.1 风险可接受的准则
        2.6.2 最低合理可接受原则ALARP
        2.6.3 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
        2.6.4 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
        2.6.5 风险等级确定
    2.7 本章小结
3 气体泄漏危险源风险定性定量的研究
    3.1 基于HAZOP的石化装置泄漏风险定性分析
        3.1.1 HAZOP分析节点
        3.1.2 HAZOP分析偏差列表
        3.1.3 HAZOP分析结果
    3.2 基于FTA及F&EI的气体泄漏风险的定量分析
        3.2.1 FTA计算事故发生概率
        3.2.2 F&EI计算事故后果严重度
        3.2.3 泄漏风险的确定
    3.3 本章小结
4 一维重质气体探测器点位设置的研究
    4.1 流体泄漏扩散范围影响因素的分析
        4.1.1 泄漏量
        4.1.2 泄漏位置
        4.1.3 泄漏方式
        4.1.4 风速
        4.1.5 障碍物
        4.1.6 流体密度
        4.1.7 其他因素
    4.2 基于量纲理论的一维重质气体扩散浓度模型
        4.2.1 量纲分析理论
        4.2.2 一维重质气体扩散浓度量纲模型的建立
    4.3 本章小结
5 一维重质气体扩散的实证研究
    5.1 模型参数的确定
        5.1.1 正交试验设计过程
        5.1.2 试验方案
        5.1.3 试验结果及分析
    5.2 一维重质气体浓度模型量化
        5.2.1 模型估计
        5.2.2 模型量化
    5.3 重质气体探测器点位设置研究
        5.3.1 气体探测器点位布置原则
        5.3.2 探测器位置确定方法
    5.4 河北某液化石油气罐区探测器布置点位优化
        5.4.1 液化气球罐区现状
        5.4.2 探测器优化
    5.5 本章小结
6 二维方向轻质气体扩散规律及探测器点位设置研究
    6.1 氢气扩散规律数值模拟
        6.1.1 模拟背景
        6.1.2 氢气厂房生产设备及探测器布置情况
    6.2 氢气厂房泄漏危险点的确定
    6.3 氢气泄漏数学模型建立
        6.3.1 模拟理论
        6.3.2 物理模型的抽象
        6.3.3 几何模型建立
        6.3.4 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的设置
        6.3.5 主要参数设置
    6.4 氢气模拟结果分析
        6.4.1 氢气在空间区域内的扩散规律
        6.4.2 下风向氢气扩散规律
        6.4.3 不同高度氢气扩散规律
    6.5 轻质气体探测器点位设置研究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及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性研究成果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4)城市区域危险化学品事故风险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2 城市区域危险化学品事故风险辨识
    2.1 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2.2 城市区域危险化学品事故风险构成
    2.3 危险化学品事故后果辨识
3 危险化学品事故风险评估单元划分研究
    3.1 单元划分原则及意义
    3.2 单元风险分析方法
4 危险化学品事故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4.1 方法选择基本原则
    4.2 危险化学品生产行业风险评估方法
    4.3 危险化学品储存行业风险评估方法
    4.4 危险化学品使用行业风险评估方法
    4.5 涉氯行业风险评估方法
    4.6 涉氨行业风险评估方法
5 应用研究
    5.1 区域概况
    5.2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和使用行业风险评估
    5.3 涉氯行业风险评估
    5.4 涉氨行业风险评估
    5.5 风险评价结论
6 结论及创新点
    6.1 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气体检测仪优化设置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气体检测仪设置方法现状
        1.2.2 检测系统优化布置方法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气体检测仪选型分析
    2.1 引言
    2.2 常用气体检测仪分类及性能分析
        2.2.1 常用气体检测仪分类
        2.2.2 常用可燃及有毒气体检测仪性能分析
        2.2.3 常用可燃及有毒气体检测仪性能对比
    2.3 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气体检测仪选型
        2.3.1 气体泄漏检测的特殊性
        2.3.2 检测仪选型建议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潜在泄漏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3.1 引言
    3.2 泄漏源辨识
    3.3 风险评价方法
    3.4 潜在泄漏源泄漏风险评价
        3.4.1 评价单元划分
        3.4.2 泄漏风险评价
        3.4.3 评价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含硫天然气泄漏扩散规律及其检测研究
    4.1 引言
    4.2 泄漏扩散数值模型
        4.2.1 基本理论
        4.2.2 计算模型与网格划分
        4.2.3 条件设置及求解方法
        4.2.4 气体监测点位设置
    4.3 泄漏扩散规律及其有效检测范围分析
        4.3.1 环境风速的影响
        4.3.2 泄漏源强的影响
        4.3.3 介质组分的影响
        4.3.4 气体泄漏扩散有效检测范围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4.4 高含硫天然气检测仪设置建议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风险的气体检测仪优化设置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基于风险的气体检测仪优化设置方法
        5.2.1 基本思路
        5.2.2 优化数学模型的建立
        5.2.3 模型求解方法
    5.3 优化实例
        5.3.1 工程实例简介
        5.3.2 计算模型的建立
        5.3.3 泄漏场景的确定
        5.3.4 泄漏场景风险值的确定
        5.3.5 候选监测点布置方案的确定
        5.3.6 泄漏场景CFD模拟
        5.3.7 优化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泄漏场景因素权重专家打分表
附录二 脱硫单元各泄漏点位典型泄漏场景云图
附录三 脱硫单元泄漏场景检测数据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6)沿海化工园区工业防灾规划技术方法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探析缘起
        1.1.1 探析背景
        1.1.1.1 方向确定
        1.1.1.2 国际背景
        1.1.1.3 国内背景
        1.1.2 提出问题
        1.1.2.1 工业灾害严重
        1.1.2.2 自然灾害频发
        1.1.2.3 放大效应显着
        1.1.3 探析意义
        1.1.3.1 保障经济安全
        1.1.3.2 确保公共安全
        1.1.3.3 保护生命安全
    1.2 探析基础
        1.2.1 城市防灾规划理论综述
        1.2.1.1 灾害系统理论
        1.2.1.2 防灾规划理论
        1.2.2 化工园区防灾文献综述
        1.2.2.1 机理策略分析
        1.2.2.2 数字方法分析
        1.2.2.3 规划设计分析
        1.2.3 城市综合防灾文献综述
        1.2.3.1 既有研究动态
        1.2.3.2 数字技术应用
        1.2.3.3 防灾空间优化
        1.2.3.4 沿海城市防灾
        1.2.4 动态总结以及探索起点
        1.2.4.1 研究动态总结
        1.2.4.2 本文探索起点
    1.3 论文体系
        1.3.1 概念界定
        1.3.1.1 沿海化工园区
        1.3.1.2 工业减灾防灾
        1.3.1.3 综合防灾规划
        1.3.2 主要创新
        1.3.2.1 策略创新
        1.3.2.2 方法创新
        1.3.2.3 技术创新
        1.3.3 逻辑建构
        1.3.3.1 框架搭建
        1.3.3.2 实验方法
第二章 沿海化工园区工业防灾规划机理策略探索
    2.1 地理环境特征与灾害间能量转移
        2.1.1 自然地理环境
        2.1.1.1 地理位置
        2.1.1.2 地质地貌
        2.1.1.3 水文气象
        2.1.1.4 土壤植被
        2.1.2 能量转移理论
        2.1.2.1 理论综述
        2.1.2.2 能量伤害
        2.1.2.3 能量致灾
    2.2 沿海化工园区灾害链式反应机理
        2.2.1 灾害主要类型
        2.2.1.1 自然灾害
        2.2.1.2 人为灾害
        2.2.1.3 复合灾害
        2.2.2 灾害一般特征
        2.2.2.1 高频度与群发突发性
        2.2.2.2 强区域性与高扩张性
        2.2.2.3 高灾损与致灾复杂性
        2.2.3 灾害链式反应
        2.2.3.1 灾害链阐释
        2.2.3.2 灾害链构成
        2.2.3.3 灾害链危害
    2.3 沿海化工园区灾源断链减灾策略
        2.3.1 含义机制与结构
        2.3.1.1 基本含义
        2.3.1.2 系统结构
        2.3.2 致灾环断链减灾
        2.3.2.1 工业致灾因子
        2.3.2.2 断链减灾技术
        2.3.3 诱发环断链减灾
        2.3.3.1 风暴潮灾危害
        2.3.3.2 断链减灾技术
        2.3.4 损害环断链减灾
        2.3.4.1 工业灾害后果
        2.3.4.2 断链减灾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沿海化工园区工业防灾规划系统程序分析
    3.1 沿海化工园区工业防灾规划系统
        3.1.1 系统框架设计
        3.1.1.1 原则策略
        3.1.1.2 防灾类型
        3.1.1.3 防灾阶段
        3.1.1.4 防灾手段
        3.1.2 系统结构设计
        3.1.2.1 基础信息单元
        3.1.2.2 监测预警单元
        3.1.2.3 风险评估单元
        3.1.2.4 应急方案单元
        3.1.2.5 中央控制单元
    3.2 沿海化工园区工业防灾规划程序
        3.2.1 基础资料调查阶段
        3.2.1.1 工业灾源调查
        3.2.1.2 脆弱目标调查
        3.2.1.3 应急资源调查
        3.2.2 区域风险评估阶段
        3.2.2.1 灾源等级评估
        3.2.2.2 灾害范围评估
        3.2.2.3 防灾功能分区
        3.2.3 防灾规划预案阶段
        3.2.3.1 物质空间规划
        3.2.3.2 疏散救援方案
    3.3 沿海化工园区工业防灾规划方法
        3.3.1 灾源等级评估
        3.3.1.1 分级程序
        3.3.1.2 影响因子
        3.3.2 灾害范围评估
        3.3.2.1 影响区域计算
        3.3.2.2 扩散影响因素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沿海化工园区工业防灾规划技术方法集成
    4.1 疏散心理行为分析
        4.1.1 调查信息统计
        4.1.1.1 个人信息特征
        4.1.1.2 相关知识基础
        4.1.1.3 安全教育状况
        4.1.1.4 行为心理统计
        4.1.2 统计结果分析
    4.2 防灾空间规划技术
        4.2.1 疏散通道规划设计
        4.2.1.1 防灾问题分析
        4.2.1.2 疏散性能评估
        4.2.1.3 规划设计原则
        4.2.2 避难空间规划设计
        4.2.2.1 适宜性能评价
        4.2.2.2 场所规划设计
    4.3 消防规划设计技术
        4.3.1 防护安全间距
        4.3.1.1 热辐射作用
        4.3.1.2 有毒火羽流
        4.3.1.3 易燃蒸汽云
        4.3.1.4 爆炸冲击波
        4.3.1.5 规范和标准
        4.3.2 消防规划设计
        4.3.2.1 消防给水设计
        4.3.2.2 本地消防力量
        4.3.2.3 本地环境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沿海化工园区工业防灾规划技术方法应用
    5.1 概况与总体消防布局
        5.1.1 规划项目概况
        5.1.1.1 区位分析
        5.1.1.2 自然条件
        5.1.1.3 建设概况
        5.1.1.4 规划概况
        5.1.2 总体消防布局
        5.1.2.1 主要布局原则
        5.1.2.2 火灾风险等级
        5.1.2.3 具体布局要求
    5.2 消防队站与设备规划
        5.2.1 消防支队规划
        5.2.1.1 消防等级
        5.2.1.2 消防支队
        5.2.1.3 指挥中心
        5.2.2 消防站规划
        5.2.2.1 陆上消防站
        5.2.2.2 海上消防站
        5.2.2.3 航空消防站
        5.2.2.4 集中泡沫站
        5.2.2.5 企业自建消防站
        5.2.3 消防设备规划
        5.2.3.1 消防车辆
        5.2.3.2 消防器材
    5.3 消防通道与供水规划
        5.3.1 消防通道规划
        5.3.1.1 区域消防通道
        5.3.1.2 区间消防通道
        5.3.1.3 区内消防通道
        5.3.1.4 紧急状态专用车道
        5.3.1.5 其他消防通道
        5.3.1.6 临时避难设施
        5.3.2 消防供水规划
        5.3.2.1 消防用水量
        5.3.2.2 消防水源
        5.3.2.3 供水管道系统
        5.3.2.4 消防给水管道及消火栓规划
        5.3.2.5 消防供水动力源规划
        5.3.2.6 消防废水规划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一:灾源断链减灾策略
    6.2 结论二:工业防灾规划系统
    6.3 结论三:规划技术集成应用
    6.4 后续研究
附录:沿海化工园区工业防灾规划设计技术集成
    一、建筑结构防火防爆设计
        ㈠防火防爆布局
        ㈡材料耐火性能
        ㈢建筑防火构件
        ㈣ 厂房防爆结构
    二、建筑室内防烟排烟设计
        ㈠ 火灾烟气控制
        ㈡ 屋顶排烟设计
        ㈢ 喷淋建筑排烟
    三、问卷调查方案
        ㈠ 调查目的
        ㈡ 调查对象
        ㈢ 调查方法
        ㈣ 问卷设计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7)工业园区事故风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目录
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工业园区的发展概况
        1.1.2 工业园区事故风险特征
        1.1.3 论文的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事故概率风险评价方法
        1.2.2 脆弱性风险评价方法
        1.2.3 综合性风险评价方法
        1.2.4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于社会技术视角的工业园区事故致因分析
    第一节 工业园区事故致因理论基础
    第二节 社会技术视角下的事故风险根源
        2.2.1 技术控制
        2.2.2 社会干预
    第三节 工业园区重大事故致因模型
第三章 工业园区事故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第一节 工业园区事故风险评价模型(MEVIP)
    第二节 工业园区事故风险评价模型要素
        3.2.1 事故概率风险
        3.2.2 事故后果强度
        3.2.3 目标脆弱性
        3.2.4 应急能力与安全管理
第四章 工业园区事故概率风险评价
    第一节 工艺过程安全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4.1.1 概率风险分析蝴蝶结结构图
        4.1.2 安全屏障的功能与绩效分析
        4.1.3 关键事件概率分析
        4.1.4 危险险情概率分析
    第二节 工业园区事故概率风险预测
        4.2.1 事故概率预测方法
        4.2.2 多米诺效应概率预测
第五章 工业园区事故后果强度风险评价
    第一节 重大事故危险识别方法
        5.1.1 关键事件类型
        5.1.2 两矩阵识别法
        5.1.3 关键事件事故树
    第二节 典型事故场景识别方法
        5.2.1 典型事故场景识别程序
        5.2.2 重大危害事件四矩阵识别法
        5.2.3 典型事故场景的确定
    第三节 泄漏扩散中毒后果强度定量分析
        5.3.1 泄漏事故场景
        5.3.2 中毒伤害后果
    第四节 泄漏中毒事故风险后果严重度指数评价法
        5.4.1 风险严重度指数评价体系
        5.4.2 风险严重度指数评价程序
        5.4.3 毒气云扩散风险严重度指数
第六章 工业园区目标脆弱性风险评价
    第一节 工业园区整体脆弱性评价方法
        6.1.1 脆弱性目标及影响效应
        6.1.2 脆弱性的量化方法
        6.1.3 脆弱性的GIS 可视化
    第二节 公用管廓脆弱性风险评价
        6.2.1 管廊脆弱性评价指数
        6.2.2 管廊脆弱性指标的赋值
第七章 工业园区应急能力与安全管理风险评价
    第一节 工业园区应急能力评价
    第二节 工业园区安全管理评价
        7.2.1 企业层面的安全管理风险评价
        7.2.2 园区层面的安全管理风险评价
        7.2.3 工业园区安全管理评价分级
第八章 实例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及事故风险概况
        8.1.1 研究对象基本概况
        8.1.2 园区安全生产风险识别
        8.1.3 园区安全生产发展历程
    第二节 试点评价程序
    第三节 园区事故概率风险评价
        8.3.1 BOW-TIE 蝴蝶结结构图分析
        8.3.2 马尔科夫区域事故预测分析
    第四节 园区事故后果严重度评价
    第五节 某涂料公司周边环境脆弱性评价
    第六节 化工小区应急能力评价
        8.6.1 应急能力评价
        8.6.2 应急能力问题解决措施
    第七节 化工小区安全管理评价
        8.7.1 园区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8.7.2 园区安全管理风险评价
        8.7.3 安全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工作
    第二节 主要创新点
    第三节 建议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兰州市西固化工园区大气环境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化工园区大气环境风险
    2.1 相关概念
        2.1.1 风险
        2.1.2 环境风险
        2.1.3 环境风险评价
    2.2 大气环境风险
        2.2.1 大气环境风险
        2.2.2 大气环境风险源
    2.3 化工园区大气环境风险
        2.3.1 化工园区泄漏事故及后果
        2.3.2 化工园区危化品的大气扩散
    2.4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三章 化工园区大气风险分区分级方法
    3.1 典型物质筛选
    3.2 重大危险源分级
        3.2.1 重大危险源概念
        3.2.2 重大危险源辨识
        3.2.3 重大危险源分级技术
    3.3 重大事故后果分析
        3.3.1 泄漏事故源项分析
        3.3.2 扩散气象条件分析
    3.4 健康评价标准
        3.4.1 国内标准
        3.4.2 欧美标准
    3.5 环境风险水平分区分级方法
        3.5.1 评估策略选择
        3.5.2 研究区域网格化
        3.5.3 研究方法介绍
第四章 兰州市西固化工基地实例
    4.1 化工园区概况
    4.2 所在区域环境概况
        4.2.1 自然环境状况
        4.2.2 气候气象特征
    4.3 大气风险受众分析
    4.4 化工园区环境风险调研与统计
        4.4.1 园区现存环境风险问题
        4.4.2 西固化工基地环境风险源调查
    4.5 园区重大危险事故风险
        4.5.1 风险物质识别
        4.5.2 重大危险源辨识
        4.5.3 重大危险源源强确定
        4.5.4 风险单体相关性分析
        4.5.5 大气风险评价标准
    4.6 区域大气环境风险结果及分区分级
        4.6.1 扩散模式及气象条件
        4.6.2 大气环境风险预测结果
        4.6.3 国内外浓度限值对比分析
        4.6.4 区域大气风险分区分级结果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某铀转化工程配套无水氟化氢储罐区安全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化工储罐泄漏事故研究现状
        1.2.2 安全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2章 无水氟化氢罐区概况及安全设计
    2.1 公司简介
    2.2 周边环境和自然地理状况
        2.2.1 区域位置
        2.2.2 地质、地震情况
        2.2.3 气象条件
        2.2.4 水文条件
        2.2.5 交通运输条件
    2.3 罐区安全设计
        2.3.1 主要设备
        2.3.2 工艺流程简述
        2.3.3 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无水氟化氢罐区危险源辨识
    3.1 物料的危险性分析
        3.1.1 氟化氢的危险性分析
        3.1.2 氮(压缩的或液化的)的危险性分析
    3.2 工艺过程的危险性分析
        3.2.1 泄漏危险源
        3.2.2 爆炸、火灾危险源
        3.2.3 中毒事故危险源
    3.3 其他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3.3.1 电气伤害
        3.3.2 腐蚀和灼烫危险有害因素
        3.3.3 高处坠落
        3.3.4 物体打击
        3.3.5 车辆伤害
        3.3.6 行为性危害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
        3.3.7 噪声与振动危害
        3.3.8 照明不良
        3.3.9 信号、标志缺陷危害
        3.3.10 通风不良、空气质量不良危害
    3.4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等级划分
        3.4.1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3.4.2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无水氟化氢储罐区HAZOP与 LEC风险评价
    4.1 HAZOP风险评价
        4.1.1 HAZOP方法介绍
        4.1.2 HAZOP分析过程
        4.1.3 HAZOP分析结果
    4.2 LEC风险评价
        4.2.1 LEC风险评价方法介绍
        4.2.2 LEC风险评价方法过程
        4.2.3 LEC风险评价方法结果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无水氟化氢储罐区鱼刺图与事故树风险评价
    5.1 鱼刺图与事故树方法介绍
        5.1.1 鱼刺图分析方法简介
        5.1.2 事故树分析方法简介
    5.2 鱼刺图与事故树分析过程
        5.2.1 鱼刺图分析过程
        5.2.2 事故树分析过程
    5.3 鱼刺图与事故树分析结果
        5.3.1 鱼刺图分析结果
        5.3.2 事故树分析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安全对策措施
    6.1 工艺系统对策措施
        6.1.1 防火、防爆主要措施
        6.1.2 防毒主要措施
        6.1.3 防腐蚀主要措施
        6.1.4 自动控制的主要措施
    6.2 其他防范措施
        6.2.1 防范自然灾害的措施
        6.2.2 防噪声设施
        6.2.3 防腐蚀灼烫设施
        6.2.4 防护栏设施
        6.2.5 安全标志
        6.2.6 风向标
    6.3 事故应急措施
        6.3.1 物料泄漏的应急处置措施
        6.3.2 应急救援外部依托条件和设施
    6.4 安全行为管理“五位一体”模型
        6.4.1 模型的功能分析及其意义
        6.4.2 模型结构解析
        6.4.3 模型应用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参与项目和获得的奖项
致谢

(10)地震影响下危化品储罐及罐区综合风险量化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论文研究背景
        1.1.2 论文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不足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存在的问题
    1.3 论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1.3.1 论文研究目的
        1.3.2 论文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地震灾害影响下危化品储罐事故概率计算方法研究
    2.1 危化品储罐事故的相关描述
        2.1.1 事故致灾因子
        2.1.2 自然灾害致灾过程
        2.1.3 危化品储罐事故类型划分
        2.1.4 危化品储罐事故演变过程
    2.2 危化品储罐事故概率计算模型研究
        2.2.1 危化装置事故分析系统理论
        2.2.2 危化装置事故概率树图分析方法
        2.2.3 危化品储罐事故概率计算模型
    2.3 工业致灾因子影响下的事故概率(P_A)计算
        2.3.1 基本工业致灾因子事件发生概率的“模糊数”表示
        2.3.2 “模糊数”的一致性研究
        2.3.3 事故事件发生的模糊概率值计算
        2.3.4 事故事件发生概率值计算
    2.4 地震致灾因子影响下的事故概率(P_B)计算
        2.4.1 危化品储罐受地震(Seismic)影响破坏形式分析
        2.4.2 地震灾害致灾因子特征值描述
        2.4.3 地震灾害影响下危化品储罐破损概率计算方法研究
        2.4.4 地震灾害影响下储罐破损导致各类事故情景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危化品储罐事故后果计算分析方法
    3.1 危化品储罐有毒有害气体泄漏计算模型
        3.1.1 气体泄漏扩散计算模型
        3.1.2 有毒物质泄漏浓度伤害准则
    3.2 危化品储罐火灾事故后果计算模型
        3.2.1 池火模型
        3.2.2 喷射火模型
        3.2.3 闪火模型
        3.2.4 火灾事故伤害准则
    3.3 危化品储罐爆炸事故后果计算模型
        3.3.1 VCE爆炸冲击波超压计算模型
        3.3.2 BLEVE爆炸模型
        3.3.3 爆炸事故伤害准则
    3.4 危化品储罐事故后果数值模拟分析
        3.4.1 工业事故后果分析系统软件开发
        3.4.2 现场实例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危化品储罐综合风险量化模型研究
    4.1 危化品储罐工业事故耦合
        4.1.1 事故耦合现象
        4.1.2 事故耦合作用关系
    4.2 事故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
        4.2.1 系统动力学相关分析理论
        4.2.2 事故风险演变系统流图
    4.3 危化品储罐综合风险量化分析方法
        4.3.1 单一事故类型风险计算
        4.3.2 多种事故类型耦合风险计算
    4.4 危化品储罐残余风险分析
        4.4.1 安全保护层
        4.4.2 残余风险分析
    4.5 危化品储罐综合风险可视化
        4.5.1 数据的网格化处理技术
        4.5.2 风险地图的绘制
    4.6 本章小结
5 危化品储罐区综合风险评估量化模型研究
    5.1 综合风险评估系统与方法
        5.1.1 风险评估系统
        5.1.2 风险评估方法
    5.2 储罐区综合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5.2.1 事故统计分析
        5.2.2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5.2.3 风险评估指标的选取
        5.2.4 风险评估指标的优化组合
    5.3 储罐区综合风险量化模型
        5.3.1 EAHP指标权值计算模型
        5.3.2 EAHP-ERAM风险分析组合模型
        5.3.3 危化品储罐区风险量化计算电算化处理
    5.4 本章小结
6 危化企业现场实例应用
    6.1 企业基本概况
        6.1.1 企业地理位置
        6.1.2 企业内部平面布局
    6.2 地震灾害影响下危化品储罐综合风险分析
        6.2.1 工业事故概率计算
        6.2.2 事故后果计算分析
        6.2.3 综合风险分析
        6.2.4 储罐装置残余风险分析
    6.3 东曹化工储罐区综合风险评估
        6.3.1 评价指标权值确定
        6.3.2 东曹化工储罐区综合风险评估结果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介绍一种防止有毒气体泄漏的装置和操作(论文参考文献)

  • [1]聚丙烯装置火气系统探头布置方法与优化策略研究[D]. 徐志杰.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2]城市燃气管道泄漏多因素耦合致灾机理与灾害控制研究[D]. 杨凯.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6(08)
  • [3]石化企业气体探测器设置确定性研究[D]. 穆青.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08)
  • [4]城市区域危险化学品事故风险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D]. 张子为. 华北科技学院, 2020(01)
  • [5]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气体检测仪优化设置方法研究[D]. 朱远星. 西南石油大学, 2015(08)
  • [6]沿海化工园区工业防灾规划技术方法探析[D]. 靳瑞峰. 天津大学, 2013(12)
  • [7]工业园区事故风险评价研究[D]. 孙爱军. 南开大学, 2011(07)
  • [8]兰州市西固化工园区大气环境风险研究[D]. 马卫东. 兰州大学, 2014(04)
  • [9]某铀转化工程配套无水氟化氢储罐区安全评价研究[D]. 李涛. 南华大学, 2019(01)
  • [10]地震影响下危化品储罐及罐区综合风险量化模型研究[D]. 吕辰.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8(03)

标签:;  ;  ;  ;  ;  

介绍一种防止有毒气体泄漏的装置及操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