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GRC 复合保温板外墙内保温的结构与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卞子铭[1](2020)在《基于专利信息分析的装配式建筑外围护系统技术研究》文中认为专利作为一种承载科研技术信息的文献形式,通过分析运用可以使其成为衡量领域内技术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指标。装配式建筑在国外起步较早,发展已日趋成熟。近年来,在政策的引领和建筑产业的导向下,我国装配式建筑开始发展,并逐渐成为行业内市场的热点领域,随之涌现出大量相关技术专利。配套的外围护系统作为装配式建筑技术发展的核心,大量难点问题亟需解决,专利技术含量有待提高,对装配式建筑外围护系统专利和技术的分析应运而生。本文以装配式建筑外围护系统相关专利为研究对象,采用专利分析与建筑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对我国装配式建筑外围护系统的相关专利信息进行搜集,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加工整理的基础上,从建筑技术的角度对技术专利进行梳理和总结。然后通过专利分析的方法研究得到装配式建筑外围护系统技术的发展现状,主要内容包含了装配式建筑外围护系统专利的申请趋势,技术构成和申请主体,以及当前研究的技术热点、难点、空白点和核心技术。最后结合专利信息对装配式建筑外围护系统的相关技术进行研究,汲取经验,针对专利空白点,提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对装配式建筑外围护系统专利及技术的分析,得到当前我国技术发展的难点、热点、空白点和核心技术,为未来我国装配式建筑外围护系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一种装配式建筑阻水结构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弥补了当前技术的空白点,为外墙连接处防水技术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思路,对推进装配式建筑专利技术的研发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张德[2](1998)在《GRC 复合保温板外墙内保温的结构与应用》文中认为采用GRC与聚苯复合,制成GRC复合保温板,用于公共建筑与居住建筑的外墙内保温。着重介绍板的构造、性能、安装和应用情况。复合保温板安装于外墙有点结构和条基结构两种,板与外墙间设置20~30mm的空气层;复合墙体经不同季节的干湿循环,墙面平整,无裂纹,未出现“热桥”和“冷桥”现象,使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保温效果达到JGJ26-9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刘歌[3](2013)在《中国外墙保温体系产品行业市场调查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该论文是以调研报告的形式,主要介绍了常用的外墙保温系统、传统外墙保温材料和新型保温材料的特点及性能、外墙保温技术及其特点、国外和国内的外墙保温产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重点产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调查、国内相关政策的分析、国内经济背景的分析、当今社会文化环境的分析、目前相关技术背景的分析、重点保温体系的介绍、目前该行业存在的产品及技术方面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评价指标和测试方法、外墙保温建材的前景展望等。该报告有助于初步了解该行业的企业与人员准确掌握外墙保温建筑材料的相关信息和基本技术,以及市场的统计数据、分析数据、发展状况、竞争对手情报和市场发展前景等,是企业投资或代理外墙保温建筑产品、创业以及对现有外墙保温建筑产品进行市场研究时的重要参考依据。从本文的分析来看,给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外墙保温系统及产品的选择应因地制宜,符合节能标准;二是生产以岩棉板为主的A级外墙保温材料应是投资者进入保温材料市场的首选;三是应加大力度研发自保温墙体产品、硬质聚氨酯保温材料及新型外墙保温产品;四是应加大力度推广应用外墙保温板与模板一次成形技术;五是每种产品都有缺点,应着重开发外墙保温复合产品及复合体系。
姚久星,王付根,周宝木,毕士琪,徐学东[4](2017)在《秸秆菱镁混凝土保温板在农房保温改造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秸秆菱镁混凝土保温板是一种自主研发的环保节能板材,通过混凝土空心砌块房的改造,研究了秸秆菱镁混凝土保温板的制作工艺和保温改造技术,测试了房屋的保温性能,并与普通砖房的保温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对混凝土空心砌块房屋的保温改造,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保温改造施工工艺;对改造房进行热工分析,秸秆菱镁混凝土保温板表现出良好的保温性能,房屋保温改造效果明显。
李迅文[5](2019)在《夏热冬冷地区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外墙的气候适应性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幅员辽阔,由南到北的居住建筑往往体现出建筑对于气候特点的适应性。预制装配式建筑也要适应南北差距做出相应的适应与变化。不同气候地区的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特性(1)也各有特点。北方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围护结构重点是保温;而夏热冬冷地区建筑既要保温还要考虑夏季隔热;对夏热冬暖地区建筑主要是隔热遮阳。建筑要有地域性,根据气候特点在装配化住宅体系的设计中做出调整,以适应我国各地气候特征,提高外围护构件的使用寿命和房屋寿命,和当地环境相适应,这是建筑的气候适应性。装配式建筑做为建筑工业化的重要一环,其组成部分的设计也应该顺应气候特点作出调整。本文选取和环境接触面积最大的外围护结构来表现预制装配式住宅对于环境的可适应性。通过对相关的理论分析和对装配式住宅和其外墙体系的广泛调研,归纳出夏热冬冷地区适用的预制外墙体系的基本特征。并从构造这一角度研究其适应性变化,希望能得出夏热冬冷地区的预制外墙体系适应气候的设计策略,为夏热冬冷地区装配式混凝土住宅的节能减排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以求对未来装配式建筑外墙体系的区域化发展提供一些设计指导。
刘永川[6](2019)在《北方明清仿古建筑构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课题所关注的对象为北方地区明清时期仿古建筑。中国古建筑历史悠久,每个时期的建筑都各有不同,都有其独有的特点。需要掌握不同时期建筑的特点,才能设计出不同时期的仿古建筑。从上古时期直至明治维新,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深远持久。日本吸收中国古建筑的精华,然后发展出自身独特的建筑风格,并且日本建筑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借鉴的地方。仿古建筑的构造设计需要熟悉传统木结构,了解古建筑的构造尺寸比例和造型准则,对现行规范了解通彻,这些方面缺一不可。设计仿古建筑时,还要根据所处环境,所处人文特点来设计,使仿古建筑与自然有机结合。通过立足北方地区的建筑状况和自然气候条件,以明清时期古建筑为模板,设计符合时代与地方特点的仿古建筑,对仿古建筑的构造进行可行性研究。先要对古建筑木结构及各部位细部构造做法进行充分了解,然后再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对仿古建筑台基、墙柱梁架、屋顶三大部分的构造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每一大部分又可划分为许多细部构造,如台基部分包括地面、台阶、栏杆、基础、柱础等;屋身部分包括墙体、梁架、柱体、门、窗等;屋顶包括屋脊、屋面、瓦件、椽飞、斗栱等,如此才能更加准确的再现传统建筑的风貌特征。如仿古建筑构造中屋面部分利用焦渣背来代替泥背,利用防水卷材代替苫背,利用聚苯板保温,利用混凝土仿木椽等代替原木椽,利用混凝土等预制斗栱代替原木斗栱;墙柱构架部分利用青砖片等做法代替原青砖墙,利用玻化微珠保温砂浆进行墙体保温,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替原木结构梁架,利用混凝土等预制雀替代替原木结构雀替,利用钢筋混凝土柱面层贴木板等代替原木柱;台基部分利用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砌筑等,利用现代台阶做法代替古建筑台阶做法,利用树脂材料或玻璃纤维强化水泥(GRC)材料等代替原石材栏杆,利用现代基础做法代替古建筑基础做法,等等一些列做法。并通过实例西塔大雄宝殿对仿古建筑构造进行了研究说明。通过以上观点可以看出,我们应将现代新技术新材料,融入时代精神和古典设计中的精髓,与现代的生活方式相结合,满足审美及心理需求。并且当今时代各种新技术新材料随着建筑业的发展而层出不穷,人们仍不断研究进取,研究出更加适宜的仿古建筑构造。古建筑中有很多不符合现代规范之处,还需要我们在设计仿古建筑时去改进创新,真正做到古为今用和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优秀的古典美与现代美和谐统一的仿古建筑。本文通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图文分析、实际调研等多种研究方法来最终完成课题。
宏伟[7](2020)在《基于预制装配式的内蒙古乡村建筑传统语汇设计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内蒙古乡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内蒙古游牧民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传统蒙古包和传统民居建筑已经无法满足游牧民族的居住空间舒适性需求。与此同时,国家发布相关政策文件,提出装配式住宅是推进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措施。目前预制装配式建筑在内蒙古乡村地区的应用处于相对原始阶段,并且照搬国外的装配式乡村住宅普遍存在建筑传统语汇特征缺失等问题,严重影响内蒙古乡村建筑风貌和地域文化特色。针对此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内蒙古传统民居建筑语汇构件转译成预制装配式乡村建筑构件,从而解决内蒙古乡村建设中的传统民居地域特征缺失和施工质量差等问题。本文研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共包含五个章节的内容,核心章节为第三、四章。第一部分(第一章)内容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文献综述提出现存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进而对文中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与解释,介绍文章的研究内容与方法等。第二部分(第二章、第三章)研究内容分两个方面,即内蒙古乡村建设现状和内蒙古传统民居建筑语汇。第二章为内蒙古乡村建设现状调研,研究内蒙古乡村院落布局形式和乡村建筑特征,剖析内蒙古乡村建设过程中的问题;第三章为重点整理和归纳内蒙古传统民居建筑语汇,以案例和图表阐述传统建筑语汇的形体化转译、构件化转译、表皮化转译过程,将其作为设计理念应用于内蒙古乡村装配式建筑设计方案。第三部分(第四章、第五章)将上述研究内容应用到内蒙古地区乡村建设。详细分析内蒙古传统民居建筑语汇的预制装配化过程,并进行方案设计,证明设计思路的可行性。第四章重点分析内蒙古传统民居建筑语汇的预制装配化方法,采用图解的方式阐述预制装配化过程,建立标准化构件库。第五章进行方案设计,对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巴彦花嘎查进行乡村装配式建筑设计,将具有传统语汇特征的预制构件应用于内蒙古乡村建设项目,阐释设计思路以及图解预制构件的组合方式。综上所述,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为采用装配式技术来建造具有内蒙古地域特色的乡村建筑。采用图解的方式阐述内蒙古传统民居建筑语汇的构件特征,并将其转译成预制构件,内容包括预制装配式建筑体系筛选、预制构件工厂调研、PCa建筑结构体系、建筑构件构造节点、建立标准化构件库。研究总结具有内蒙古传统特征的乡村装配式建筑设计方案思路,并阐明建造工序和流程。
李金阳[8](2020)在《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节能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全世界能源问题的日益严峻,如何实现建筑产业的节能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研究的客体为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具备绿色环保、适应产业发展的优势,但由于寒地冬季气候条件恶劣,而且住宅对于室内物理环境的舒适度要求较高,传统热平衡方式往往以大量的能源消耗为代价,其能耗占比甚至超过全国同类建筑总能耗的30%。而外围护体系作为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皮肤”,也是建筑进行内外物质、能量以及信息交换的媒介,也是能量消耗及散失的主要途径,70~80%的能量都是通过外围护结构损失的,因此,应该以节约能耗的角度入手,实现低投入、高产出,低能耗、高效益的外围护结构技术体系。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的工作:对于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展开实地调研,并选取其中最代表性的项目予以重点分析,了解其结构形式、构件类型、围护体系、技术应用、施工情况等内容,并结合现场访谈作为补充,从定量与定性的双重角度了解钢结构住宅的实际情况,总结外围护体系中的现实问题,作为本文研究的出发点。针对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的节能原理展开剖析。对寒地气候环境中最为关键的风、光、热等影响因素展开解析,并映射到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中的节能原理——材料蓄热调控、界面稳态防护、能量梯度缓冲,结合寒地绿色节能标准,解读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中透明、非透明、附加外围护体系部分的节能方式,提出适宜性的关键节能技术:储存热量、减少损失、降低能耗。提出适宜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的节能技术。针对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中最关键的蓄热性、气密性及热桥问题,分别予以策略性解答。采用结合材料蓄热性的高效保温技术,提升砌块、板材、预制构件及储能材料的热工性能;增加构造气密性的稳态防护技术,着重处理墙体、门窗、结构凸出以及管线穿透部位的构造处理;提升节点能效性的热桥优化技术,对于墙、梁、柱以及龙骨部位热桥阻断,并应用既有学者的ANSYS模型,佐证策略可行性。节能技术在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中的实践解析。结合前一步提出的技术策略,进行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的实例研究,进行关键策略的项目佐证。结合结构体系选择适合的外围护结构技术体系以提升建筑能效性,设计适宜的构造节点以增加建筑的气密性,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以增加建筑的蓄热性。
方旭慧[9](2009)在《XPS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结构安全性分析及施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能耗在我国能源总消费中占得比例正逐年上升,目前我国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直接消耗的能源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拥有热工性能优良的建筑围护结构可以在比较低的能源消耗情况下提供比较合宜的室内热环境,是建筑节能的关键。在围护结构中,墙体的能量损失约占30-40%,墙体的节能保温技术得到了建筑界的关注。挤塑聚苯板(XPS)外墙外保温系统由于保温隔热性能优越在民用建筑中逐渐得到了广泛使用,但该种外墙外保温系统位于建筑结构外层,承受着正、负风压和风振作用,温度、湿度变化产生的应力,地震力作用。还必须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及耐雨水侵蚀和抗冻融能力。系统存在空腔结构,结构受力复杂,系统构造层次多,施工质量难以控制。而目前国家尚无相关规范和标准,该系统的机械物理性能指标是参照国家建筑工业行业标准《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JG149—2003确定的。如何确保该种外保温系统25年的设计使用年限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对挤塑聚苯板(XPS)外墙外保温系统在自重、温差、地震作用、风荷载及上述荷载和作用最不利组合下的结构安全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理论计算,分析了乳液型界面剂对XPS板的粘结性能、玻纤网格布对抹面胶浆粘结强度、瓷砖粘结剂及施工方法对瓷砖粘结性能、锚栓在不同基层砌体中拉拔力及吊挂力、基层找平砂浆对粘结强度等影响,同时进行了针对性的实验和检验,提出了系统组成材料的选择意见及施工工艺、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对XPS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控制有重要指导作用。
张雪松[10](2006)在《上海地区住宅节能设计研究—外围护结构节能构造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的共识,也是建筑的发展趋势。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理解建筑节能,是指建筑的低能耗,即有效、有节制的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节能中住宅节能又是实现建筑节能的关键。 本论文对上海地区住宅外围护结构节能展开专题研究。针对上海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探讨外围护结构适宜的节能技术策略是本论文的中心任务。 论文把住宅节能研究分为新建住宅节能策略和既有住宅节能改造两部分,分别从外墙、窗户、门、楼地面、屋顶五部分展开研究,详细论述了各部分适宜的节能技术策略,并提出了一些可实施性的技术措施,对上海地区的住宅节能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同时,针对目前社会上对节能住宅的造价上的误解和困惑,论文又初步阐述了住宅节能长远的经济性,并且对上海地区住宅节能的成功案例一安亭新镇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在论文的最后,简要讨论了进一步工作的可能性。
二、GRC 复合保温板外墙内保温的结构与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RC 复合保温板外墙内保温的结构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专利信息分析的装配式建筑外围护系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专利技术引领创新驱动 |
1.1.2 技术标准引领我国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 |
1.1.3 装配式建筑外围护系统的重要性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1.3.2 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论文框架 |
第2章 装配式建筑外围护系统专利分析 |
2.1 相关概念阐释 |
2.1.1 装配式建筑的定义及构成 |
2.1.2 外围护系统的定义及构成 |
2.2 专利数据检索及信息处理 |
2.2.1 专利信息来源及检索方式 |
2.2.2 专利信息处理——装配式建筑技术分支 |
2.3 装配式建筑外围护系统专利总体布局 |
2.3.1 专利申请趋势 |
2.3.2 专利技术构成 |
2.3.3 专利申请主体分析 |
2.3.4 专利权人及其布局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装配式建筑外围护墙体专利技术研究 |
3.1 装配式建筑墙体系统技术概述 |
3.1.1 外围护系统集成设计内容与要求 |
3.1.2 不同结构体系的外围护墙体性能要求 |
3.1.3 装配式外围护墙体概览 |
3.1.4 装配式外围护墙体适用范围 |
3.2 墙体相关技术专利布局 |
3.2.1 专利申请趋势 |
3.2.2 专利技术构成 |
3.3 外墙保温系统专利技术分析 |
3.3.1 外墙外保温的问题及专利技术解决方案 |
3.3.2 “三明治”墙板技术专利分析 |
3.3.3 其他外墙保温系统专利技术 |
3.4 墙体构造及节点技术分析 |
3.4.1 混凝土结构墙体构造及节点设计技术分析 |
3.4.2 钢结构墙体构造设计及节点技术分析 |
3.4.3 木结构墙体的构造和连接设计技术分析 |
3.5 制作工艺及施工专利技术分析 |
3.5.1 预制构件的制作工艺分析 |
3.5.2 施工技术分析 |
3.5.3 相关专利技术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装配式建筑外围护系统其他专利技术研究 |
4.1 屋面、门窗及其他相关专利技术布局 |
4.1.1 屋面相关专利技术构成 |
4.1.2 门窗及其他相关专利技术构成 |
4.2 屋面性能相关专利技术分析 |
4.2.1 屋面保温节能技术分析 |
4.2.2 屋面防水技术分析 |
4.3 门窗的性能和安装构造专利技术分析 |
4.3.1 外窗保温节能技术分析 |
4.3.2 门窗安装构造技术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装配式建筑外围护系统技术空白点分析及专利申请 |
5.1 技术空白点及专利技术分析 |
5.1.1 技术空白点 |
5.1.2 专利技术分析 |
5.2 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申请 |
5.2.1 说明书摘要 |
5.2.2 权利要求书 |
5.2.3 专利说明书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装配式建筑外围护系统专利汇总表 |
附录2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中国外墙保温体系产品行业市场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2.3 数据来源 |
1.3 文章的内容及框架 |
1.4 文章的特色及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外墙保温体系与产品的综述 |
2.1 常用的外墙保温体系 |
2.1.1 外墙自保温体系 |
2.1.2 外墙内保温体系 |
2.1.3 夹心复合保温体系 |
2.1.4 外墙外保温体系 |
2.2 外墙保温产品的特点及性能 |
2.2.1 A级保温材料 |
2.2.1.1 泡沫玻璃板 |
2.2.1.2 岩(矿)棉板 |
2.2.1.3 玻璃棉板 |
2.2.1.4 微孔硅酸钙制品 |
2.2.1.5 膨胀珍珠岩及其制品 |
2.2.1.6 玻化微珠制品 |
2.2.1.7 膨胀蛭石制品 |
2.2.1.8 加气混凝土板及砌块 |
2.2.1.9 无机保温粉料 |
2.2.1.10 无机保温浆料制品 |
2.2.2 B级保温材料 |
2.2.2.1 聚苯板 |
2.2.2.2 酚醛保温板 |
2.2.3 新型保温材料的介绍 |
2.2.3.1 聚氨酯泡沫制品 |
2.2.3.2 高压聚乙烯发泡材料 |
2.2.3.3 复合保温材料 |
2.3 外墙保温技术及其特点 |
2.3.1 内保温技术及其特点 |
2.3.2 外保温技术及其特点 |
2.3.2.1 外挂式外保温 |
2.3.2.2 聚苯板与墙体一次浇注成型 |
2.3.2.3 聚苯颗粒保温料浆外墙保温 |
2.3.3 与内保温相比外保温优势分析 |
2.4 常用的外墙外保温体系 |
2.4.1 EPS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 |
2.4.2 胶粉EPS颗粒保温浆料外墙外保温系统 |
2.4.3 EPS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 |
2.4.4 EPS钢丝网架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 |
2.4.5 机械固定EPS钢丝网架板外墙外保温系统 |
2.4.6 其它外墙外保温系统 |
第三章 外墙保温体系与产品的现状分析 |
3.1 外墙保温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 |
3.1.1 国外外墙保温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 |
3.1.2 国内外墙保温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 |
3.1.2.1 岩棉板的现状分析 |
3.1.2.2 聚苯板的现状分析 |
3.1.2.3 其它保温材料的发展趋势 |
3.2 外墙保温产品宏观环境分析 |
3.2.1 政治环境 |
3.2.2 经济环境 |
3.2.3 社会文化环境 |
3.2.4 技术环境 |
3.3 外墙保温的质量与措施 |
3.3.1 外墙外保温存在的问题 |
3.3.1.1 聚苯板薄抹灰外保温隔热构造设计存在不足 |
3.3.1.2 水泥砂浆厚抹灰钢丝网架保温板外保温隔热构造设计存在不足 |
3.3.1.3 无网聚苯板外保温外饰面粘贴面砖的缺陷 |
3.3.2 外墙内保温存在的问题 |
3.3.3 内外混合保温存在的问题 |
3.3.4 其它存在的问题 |
3.3.5 外墙保温的技术措施 |
3.3.5.1 外保温开裂的原因 |
3.3.5.2 保温材料的选择 |
3.3.5.3 设计抗裂构造措施 |
3.3.5.4 选择合适的表面装修材料 |
3.3.5.5 强化外墙外保温的施工控制 |
3.4 评价指标和测试方法 |
第四章 外墙保温产品的发展建议和前景展望 |
4.1 推进外墙保温发展的多种途径 |
4.1.1 复杂的气候条件和不同的节能标准 |
4.1.2 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建筑节能技术的快速发展 |
4.1.3 自保温墙体技术和复合保温墙体技术 |
4.1.4 新型外墙保温产品的开发 |
4.1.4.1 优势 |
4.1.4.2 劣势 |
4.1.4.3 机会 |
4.1.4.4 威胁 |
4.2 对外墙保温产品的发展建议 |
4.2.1 A级保温材料的发展措施 |
4.2.2 积极加快发展复合保温墙体材料 |
4.2.3 推广建筑外墙保温板与模板一次成形技术 |
4.2.4 保温性能与防火性能的取舍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4)秸秆菱镁混凝土保温板在农房保温改造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外保温体系 |
1.1 外墙保温技术 |
1.2 内保温体系 |
1.3 质量控制 |
2 在农房保温改造中的应用 |
2.1 案例介绍 |
2.2 改造方式 |
2.3 施工过程 |
2.4 热工性能分析 |
2.4.1 室内外温度采集 |
2.4.2 外墙热工理论计算改造后的外墙从内到外的构造为42 mm (实测平均厚度) 秸秆菱镁混凝土保温板—5 mm空气间层—20 mm水泥砂浆抹灰—240 mm混凝土空心砌块, 见图6。 |
2.4.3 外墙传热系数的现场测试 |
2.4.4 墙体传热系数计算值和实测值的对比 |
2.4.5 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 |
2.5 成本分析 |
3 结论 |
(5)夏热冬冷地区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外墙的气候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装配式建筑相关政策 |
1.1.2 存在问题 |
1.2 研究内容及范围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范围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及其现状 |
1.3.2 预制外墙体系发展现状 |
1.3.3 预制外墙的气候适应性研究现状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逻辑框架 |
第2章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外墙的构造体系研究 |
2.1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住宅的外墙体系 |
2.1.1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预制外墙体系概述 |
2.1.2 预制叠合剪力墙结构的预制外墙体系 |
2.1.3 预制圆孔板剪力墙结构的预制外墙体系 |
2.1.4 小结 |
2.2 装配式框架结构住宅的外墙体系 |
2.2.1 预制混凝土外墙挂板 |
2.2.2 新型复合外墙挂板 |
2.2.3 小结 |
2.3 其他预制装配式结构住宅的外墙体系 |
2.3.1 装配式框架-剪力墙结构 |
2.3.2 “内浇外挂”预制混凝土结构 |
2.4 小结 |
第3章 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外墙体系调研分析 |
3.1 上海住总-浦江经济适用房29 号楼—内保温预制墙板 |
3.1.1 总体概况 |
3.1.2 外墙构造 |
3.1.3 节能设计 |
3.2 沈阳万科春河里住宅17 号楼—夹芯保温预制墙板 |
3.2.1 总体概况 |
3.2.2 外墙构造 |
3.2.3 节能设计 |
3.3 长沙远大尖山映像保障房项目4号楼—侧连式外挂夹芯预制墙板 |
3.3.1 总体概况 |
3.3.2 外墙构造 |
3.3.3 节能设计 |
3.4 马赛塔(Tower La Marseillaise)—大型一体化二维UHPC墙板遮阳板构件 |
3.4.1 总体概括 |
3.4.2 外墙构造 |
3.4.3 节能设计 |
3.5 小结 |
第4章 夏热冬冷地区装配式建筑预制外墙体系适应性设计策略 |
4.1 设计原则 |
4.1.1 适应性原则 |
4.1.2 安全性原则 |
4.1.3 经济性原则 |
4.1.4 美观性原则 |
4.2 建筑外立面及板型设计 |
4.2.1 布置形式 |
4.2.2 窗墙比 |
4.2.3 饰面设计 |
4.3 保温节能设计 |
4.3.1 保温材料的选择 |
4.3.2 保温体系构造类型 |
4.3.3 空气间层 |
4.4 隔热设计 |
4.5 热工性能分析 |
4.5.1 平均传热系数(保温) |
4.5.2 热惰性指标(隔热) |
4.5.3 热桥分布及节点构造 |
4.6 密封性 |
4.6.1 外墙板连接处理 |
4.6.2 特殊节点处构造 |
4.7 小结 |
第5章 夏热冬冷地区预制外墙体系适应性分析 |
5.1 建立模型 |
5.2 模拟计算及分析 |
5.2.1 计算结果 |
5.2.2 分析小结 |
5.3 实际案例适应性分析 |
5.3.1 实际案例概况 |
5.3.2 计算分析 |
5.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论文研究中使用的相关标准规范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课题及学术会议 |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实际项目 |
致谢 |
(6)北方明清仿古建筑构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1.1.1 我国古建筑的历史发展背景 |
1.1.2 仿古建筑的发展历程 |
1.1.3 选题的主要意义 |
1.1.4 我国古建筑对日本建筑形式的影响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国内仿古建筑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2 日本仿古建筑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3 其他国家仿古建筑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3.1 新材料新技术在仿古建筑构造上的应用 |
1.3.2 通过实例对仿古建筑构造进行研究说明 |
1.4 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 |
1.4.1 研究方法 |
1.4.2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北方明清仿古建筑概述 |
2.1 北方明清仿古建筑与古建筑的概念和特点 |
2.1.1 北方明清仿古建筑的概念和特点 |
2.1.2 北方明清古建筑的特点 |
2.2 北方明清古建筑的形式 |
2.2.1 北方明清古建筑的主要建筑形式 |
2.2.2 古建筑的主要用材分类 |
2.3 北方仿古建筑的建筑形式与气候特点的关系 |
2.3.1 北方仿古建筑的主要形式 |
2.3.2 北方气候特点对建筑形式的影响 |
2.3.3 明清仿古建筑与古建筑的区别 |
第三章 北方明清仿古建筑构造的设计方法 |
3.1 北方明清仿古建筑构造设计中的问题与重难点 |
3.1.1 北方明清仿古建筑构造设计中的问题 |
3.1.2 北方明清仿古建筑构造设计中的重难点 |
3.2 北方明清仿古建筑构造的创作方法 |
3.2.1 北方明清仿古建筑构造的设计理念 |
3.2.2 北方明清仿古建筑构造的设计手法 |
3.2.3 北方明清仿古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 |
3.3 北方明清仿古建筑的结构形式 |
3.4 北方明清仿古建筑围护结构特征与节能设计 |
3.4.1 北方明清仿古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做法 |
3.4.2 热桥部位的保温构造设计 |
第四章 北方明清仿古建筑构造的应用探究 |
4.1 屋顶部分 |
4.1.1 屋面面层 |
4.1.2 瓦件 |
4.1.3 山花 |
4.1.4 椽飞 |
4.1.5 斗栱 |
4.2 墙柱构架部分 |
4.2.1 墙体 |
4.2.2 外墙保温 |
4.2.3 梁枋 |
4.2.4 雀替 |
4.2.5 柱 |
4.3 台基部分 |
4.3.1 台明 |
4.3.2 地面 |
4.3.3 台阶 |
4.3.4 栏杆 |
4.3.5 基础 |
4.3.6 柱础 |
4.4 装修部分 |
4.4.1 天花藻井 |
4.4.2 门窗 |
4.4.3 隔墙 |
4.5 油饰彩绘部分 |
4.5.1 外墙涂料 |
4.5.2 饰面涂料 |
4.5.3 彩画 |
第五章 西塔大雄宝殿仿古建筑构造设计 |
5.1 大雄宝殿工程设计概述 |
5.2 大雄宝殿屋顶部分 |
5.2.1 屋面 |
5.2.2 檐头 |
5.2.3 斗拱 |
5.2.4 山花 |
5.2.5 脊 |
5.3 大雄宝殿墙柱构架部分 |
5.3.1 墙体 |
5.3.2 梁枋 |
5.3.3 雀替 |
5.3.4 门窗 |
5.4 大雄宝殿台基部分 |
5.4.1 台明 |
5.4.2 地面 |
5.4.3 台阶 |
5.4.4 基础 |
5.4.5 柱和柱础 |
5.5 大雄宝殿油饰彩绘部分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基于预制装配式的内蒙古乡村建筑传统语汇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内蒙古草原牧区建设背景 |
1.1.2 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背景 |
1.1.3 PCa装配式建筑发展背景 |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内容及相关概念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相关概念辨析 |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5 文献综述及问题提出 |
1.5.1 乡村建筑发展及文献综述 |
1.5.2 乡村建设现有问题阐述 |
1.5.3 试解决思路 |
1.6 研究方法和框架 |
1.6.1 研究方法 |
1.6.2 研究框架 |
2 内蒙古乡村建筑现状研究 |
2.1 内蒙古乡村聚落调研概况 |
2.1.1 乡村聚落调研时间 |
2.1.2 乡村聚落的选取 |
2.1.3 乡村聚落调研概况 |
2.2 内蒙古乡村院落布局形式 |
2.2.1 院落空间布局 |
2.2.2 院落围墙类型 |
2.3 内蒙古乡村建筑特征 |
2.3.1 建筑平面和功能 |
2.3.2 建筑造型与立面 |
2.3.3 建筑材料与构造 |
2.4 剖析内蒙古乡建问题 |
2.4.1 缺少传统建筑特征 |
2.4.2 缺少保温隔热措施 |
2.4.3 缺失环保建筑材料 |
2.4.4 缺乏文化保护意识 |
3 内蒙古传统民居建筑语汇解析 |
3.1 内蒙古地域及文化环境概述 |
3.1.1 内蒙古地域环境 |
3.1.2 内蒙古建筑文化 |
3.2 内蒙古传统民居建筑布局 |
3.2.1 移动式建筑布局 |
3.2.2 半固定式建筑布局 |
3.2.3 固定式建筑布局 |
3.3 内蒙古传统民居建筑类型 |
3.3.1 蒙古包 |
3.3.2 崩崩房 |
3.3.3 草山房 |
3.3.4 圆山房 |
3.4 内蒙古传统民居装饰符号 |
3.4.1 建筑装饰色彩 |
3.4.2 建筑装饰图案 |
3.5 传统建筑语汇的转译 |
3.5.1 传统元素的形体化转译 |
3.5.2 传统元素的构件化转译 |
3.5.3 传统元素的表皮化转译 |
4 内蒙古乡村建筑传统语汇的装配化策略 |
4.1 预制装配式建筑体系选型 |
4.1.1 预制装配式建筑类型 |
4.1.2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 |
4.1.3 预制装配式建筑体系筛选 |
4.1.4 预制装配式建筑材料设备 |
4.1.5 预制装配式建筑体系评价 |
4.1.6 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原则 |
4.2 预制构件工厂实地调研 |
4.2.1 预制构件分类 |
4.2.2 预制构件生产设备 |
4.2.3 预制构件生产流线 |
4.2.4 预制构件连接方式 |
4.3 PCa建筑结构体系 |
4.3.1 剪力墙结构体系 |
4.3.2 框架结构体系 |
4.3.3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
4.4 PCa建筑结构构件 |
4.4.1 PCa非承重外墙 |
4.4.2 PCa承重外墙 |
4.4.3 PCa建筑预制构件 |
4.4.4 PCa建筑预埋构件 |
4.5 内蒙古乡村装配式建筑体系 |
4.5.1 建筑体系筛选 |
4.5.2 基础结构体系 |
4.5.3 墙体结构体系 |
4.5.4 屋面结构体系 |
4.5.5 建筑装饰体系 |
4.5.6 构件分解及转译 |
4.6 乡村院落预制装配化 |
4.6.1 正房模数及标准化 |
4.6.2 耳房模数及标准化 |
4.6.3 厢房模数及标准化 |
4.6.4 圈舍模数及标准化 |
4.6.5 院落空间布局形式 |
5 基于预制装配式内蒙古乡村建筑试设计—巴彦花嘎查农居项目 |
5.1 项目概况 |
5.1.1 建设背景 |
5.1.2 设计要求 |
5.1.3 基地概况 |
5.2 方案设计 |
5.2.1 设计理念 |
5.2.2 院落布局 |
5.2.3 功能布局 |
5.2.4 建造工序 |
5.3 构件拆分 |
5.3.1 建筑基础结构构件 |
5.3.2 建筑墙体结构构件 |
5.3.3 建筑屋面结构构件 |
5.3.4 建筑装饰符号构件 |
5.3.5 整体效果及节点构造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预制装配式建筑相关政策文件 |
附录 B 内蒙古乡村调研资料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8)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节能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相关概念及范围界定 |
1.3.1 相关概念 |
1.3.2 研究范围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框架 |
第2章 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的调研分析 |
2.1 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的调研概述 |
2.1.1 调研目的及内容 |
2.1.2 调研方法及过程 |
2.2 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的调研项目简介 |
2.2.1 首钢铸造村钢结构住宅项目 |
2.2.2 门头沟铅丝厂公共租赁住房项目 |
2.2.3 万郡大都城项目 |
2.2.4 沈阳丽水新城公租房项目 |
2.3 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的调研结果分析 |
2.3.1 成功经验总结 |
2.3.2 现存问题总结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的基本解析 |
3.1 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的影响因素 |
3.1.1 低温环境影响 |
3.1.2 风雪荷载组合 |
3.1.3 光照环境制约 |
3.2 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的节能原理 |
3.2.1 基于热环境优化的材料蓄热调控 |
3.2.2 基于适风性优化的界面稳态防护 |
3.2.3 基于适光性优化的能量梯度缓冲 |
3.3 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的基本构成 |
3.3.1 非透明围护体系 |
3.3.2 透明围护体系 |
3.3.3 附加围护体系 |
3.4 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的关键技术 |
3.4.1 提高材料蓄热性 |
3.4.2 增加构造气密性 |
3.4.3 提升节点能效性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的技术对策 |
4.1 结合材料蓄热性的高效保温技术 |
4.1.1 降低导热系数的传统材料 |
4.1.2 保温结构一体的预制材料 |
4.1.3 利用相态转换的储能材料 |
4.2 增加构造气密性的稳态防护技术 |
4.2.1 墙体连接部位的构造处理 |
4.2.2 门窗安装部位的缝隙填充 |
4.2.3 结构凸出部位的构造断热 |
4.2.4 管线穿透部位的多道密封 |
4.3 提升节点能效性的热桥控制技术 |
4.3.1 墙柱部位的性能化协同 |
4.3.2 墙梁部位的热流量适配 |
4.3.3 龙骨部位的开孔化处理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的项目实践 |
5.1 北京成寿寺B5地块定向安置房项目 |
5.1.1 项目概况 |
5.1.2 结构选型及技术体系 |
5.1.3 结合材料蓄热性的预制墙体 |
5.1.4 增加构造气密性的建造方式 |
5.1.5 降低热桥效应的工程做法 |
5.1.6 项目小结 |
5.2 山东威海卓达香水海高层样板楼项目 |
5.2.1 项目概况 |
5.2.2 结构选型及技术体系 |
5.2.3 结合材料蓄热性的复合板材 |
5.2.4 增加构造气密性的接缝处理 |
5.2.5 降低热桥效应的龙骨设计 |
5.2.6 项目小结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XPS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结构安全性分析及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目次 |
1 概述 |
1.1 我国建筑节能发展概况 |
1.2 外墙外保温技术发展与现状概况 |
1.2.1 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技术 |
1.2.2 外墙外保温国内发展概况 |
1.3 各类外墙外保温优缺点对比 |
1.4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5 研究内容及意义 |
1.6 XPS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基本构造 |
1.7 XPS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及材料性能要求 |
1.7.1 XPS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基本规定 |
1.7.2 XPS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性能要求 |
1.7.3 XPS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组成材料性能要求 |
2 XPS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结构安全性分析 |
2.1 XPS板外墙外保温结构安全性验算内容 |
2.2 XPS板外墙外保温结构安全性验算方法 |
2.2.1 重力荷载效应验算 |
2.2.2 地震荷载效应与变形验算 |
2.2.3 风荷载效应验算 |
2.2.4 温度荷载效应验算 |
2.2.5 承载力验算 |
2.2.6 施工期间验算 |
3 不同材料、配合比的基层找平砂浆对基层粘结强度的影响 |
3.1 试验原材料及配合比 |
3.2 试验方法 |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乳液型界面剂对XPS板粘结性能研究 |
4.1 原材料 |
4.2 试验方法 |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耐碱玻纤网格布对抹面胶浆粘结强度的影响 |
5.1 试验原材料 |
5.2 试验方法 |
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不同瓷砖粘结剂、施工方法对瓷砖粘结性能的影响 |
6.1 试验原材料 |
6.2 试验方法 |
6.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不同类型保温锚栓对基层砌体拉拔力、吊挂力的影响研究 |
7.1 试验原材料及仪器 |
7.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7.2.1 不同类型保温锚栓对基层拉拔力影响 |
7.2.2 不同类型锚栓对砌体吊挂力的影响研究 |
7.3 本章小结 |
8 XPS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施工技术研究 |
8.1 XPS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施工工艺流程 |
8.2 XPS板外墙外保温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
8.3 外墙外保温系统选择要点 |
8.4 XPS板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
8.4.1 一般规定 |
8.4.2 主控项目 |
8.4.3 一般项目 |
9 工程应用 |
10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10)上海地区住宅节能设计研究—外围护结构节能构造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住宅节能综述 |
1.1 节能的历史和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住宅节能研究的历史、现状与目标 |
1.2.2 国内住宅节能研究的历史、现状与目标 |
1.2.3 上海地区住宅节能研究的历史、现状与目标 |
1.3 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
1.3.1 住宅节能研究的辩证法原则 |
1.3.2 住宅节能研究的系统论原则 |
1.3.3 住宅节能的“适宜性”方法论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
1.4.1 研究的目的 |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上海地区地理、气候特征 |
2.1 上海地区地理特征 |
2.2 上海地区气候特征 |
2.2.1 太阳辐射和日照 |
2.2.2 气温 |
2.2.3 气温的日变化和日较差 |
2.2.4 风 |
2.2.5 相对湿度 |
2.2.6 总云量和晴阴日数 |
2.3 上海地区住宅室内热环境 |
第3章 上海地区新建住宅外围护结构节能设计策略 |
3.1 外墙 |
3.1.1 单一材料外墙 |
3.1.2 复合材料外墙 |
3.2 窗户 |
3.2.1 窗户节能综述 |
3.2.2 上海地区窗户节能的基本要求 |
3.2.3 上海地区窗户节能规范实施细则 |
3.2.4 上海地区窗户节能技术 |
3.2.5 窗户遮阳 |
3.3 门 |
3.3.1 阳台门 |
3.3.2 分户门 |
3.3.3 楼梯间门 |
3.4 楼、地面 |
3.4.1 现浇楼、地板 |
3.4.2 预制装配楼、地板 |
3.4.3 楼板保温构造技术措施 |
3.5 屋面 |
3.5.1 平屋面 |
3.5.2 坡屋顶 |
3.6 节能65%要求下的外围护构造设计 |
3.6.1 实行节能65%的必要性 |
3.6.2 解读节能65%的标准 |
3.6.3 节能65%的外围护构造技术措施 |
3.6.4 节能65%经济分析 |
第4章 上海地区既有住宅外围护结构节能改造设计策略 |
4.1 既有住宅节能改造综述 |
4.1.1 我国既有住宅节能改造现状与目标 |
4.1.2 上海地区既有住宅节能改造综述 |
4.1.3 上海地区既有住宅节能改造原则 |
4.2 既有住宅墙体改造 |
4.1.1 低层、多层住宅的外墙节能改造措施 |
4.1.2 小高层住宅外墙节能改造措施 |
4.1.3 高层住宅外墙节能改造措施 |
4.1.4 上海地区既有住宅外墙保温、隔热改造技术方案 |
4.1.5 外墙外保温改造构造设计 |
4.1.6 外墙外保温改造设计中的节点构造 |
4.1.7 外保温防止保温层受潮的措施 |
4.2 既有住宅门、窗改造 |
4.2.1 窗的节能改造技术措施 |
4.2.2 门的改造技术措施 |
4.3 既有住宅屋面改造 |
4.4 既有住宅楼、地面改造 |
4.4.1 楼板保温改造技术措施 |
4.4.2 地面保温改造技术措施 |
第5章 上海地区住宅外围护结构节能技术探讨 |
5.1 上海地区节能住宅应加强南向门窗的遮阳设计 |
5.1.1 上海地区住宅南向遮阳现状调查 |
5.1.2 上海地区住宅南向不设遮阳设施原因分析 |
5.1.2 上海地区住宅南向遮阳设计必要性 |
5.1.3 杭州地区的遮阳设计规定 |
5.1.4 上海地区住宅遮阳设计形式 |
5.2 上海地区节能应加强窗户的节能设计 |
5.2.1 上海地区应限制住宅设计中落地窗、飘窗的大量使用 |
5.2.2 上海地区节能住宅应大力推广双层中空玻璃窗的使用 |
5.2.3 上海地区节能住宅应灵活选择外窗的开启方式 |
5.2.4 上海地区节能住宅应重视楼梯间窗的节能 |
5.3 上海地区住宅节能注重外墙外保温的同时应加强内保温的发展 |
5.3.1 上海地区节能住宅发展外墙内保温的必要性 |
5.3.2 外墙内保温体系的技术策略 |
5.4 上海地区节能住宅应大力发展屋顶绿化 |
5.4.1 上海地区节能住宅发展屋顶绿化的必要性 |
5.4.2 上海地区节能住宅发展屋顶绿化的核心问题 |
5.4.3 上海地区节能住宅发展屋顶绿化技术措施 |
5.4.4 上海地区发展屋顶绿化的前景 |
5.5 上海地区住宅节能应加强外围护结构通风的节能设计 |
5.5.1 上海地区住宅空调房间通风节能的必要性 |
5.5.2 上海地区住宅空调房间节能的通风换气系统 |
5.5.3 空气湿度自动控制通风系统简介 |
5.5.4 上海地区住宅空调房间节能的通风设计策略 |
5.6 上海地区节能住宅应规范封闭阳台的管理办法 |
第6章 上海地区节能住宅经济性分析 |
6.1 节能住宅经济性综述 |
6.2 节能住宅的总体节能效益实例分析 |
6.3 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材料经济厚度 |
6.3.1 外墙保温隔热材料经济厚度概念 |
6.3.2 外墙保温隔热材料经济厚度的计算方法 |
6.4 节能窗的节能经济效益分析 |
6.5 节能住宅经济性在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
第7章 上海地区节能住宅成功案例分析—安亭新镇 |
7.1 安亭新镇简介 |
7.2 安亭新镇住宅的外围护结构节能设计 |
7.2.1 外墙系统 |
7.2.2 外窗系统 |
7.2.3 遮阳系统 |
7.2.4 屋顶、地面系统 |
7.3 安亭新镇存在的问题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图片索引 |
表格索引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四、GRC 复合保温板外墙内保温的结构与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专利信息分析的装配式建筑外围护系统技术研究[D]. 卞子铭. 吉林建筑大学, 2020(02)
- [2]GRC 复合保温板外墙内保温的结构与应用[J]. 张德. 新型建筑材料, 1998(01)
- [3]中国外墙保温体系产品行业市场调查报告[D]. 刘歌. 大连工业大学, 2013(07)
- [4]秸秆菱镁混凝土保温板在农房保温改造中的应用研究[J]. 姚久星,王付根,周宝木,毕士琪,徐学东.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5)
- [5]夏热冬冷地区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外墙的气候适应性研究[D]. 李迅文. 湖南大学, 2019(07)
- [6]北方明清仿古建筑构造研究[D]. 刘永川. 沈阳建筑大学, 2019(05)
- [7]基于预制装配式的内蒙古乡村建筑传统语汇设计研究[D]. 宏伟.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8]寒地钢结构高层住宅外围护体系节能技术研究[D]. 李金阳.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9]XPS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结构安全性分析及施工技术研究[D]. 方旭慧. 浙江大学, 2009(S1)
- [10]上海地区住宅节能设计研究—外围护结构节能构造设计[D]. 张雪松. 同济大学, 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