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语文“课外活动”的认识(论文文献综述)
马磊[1](2020)在《中国现代修辞教学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修辞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恰当的言语形式来表达思想内容的活动。修辞素养是影响言语交际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基础教育阶段,修辞教学是培育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修辞教学面临严重困境,课程标准对修辞教学要求的“局限性”、教科书中修辞教学内容编排的“随机性”、教学实施中修辞教学安排的“偶然性”、学业评价中修辞素养评价的“片面性”,以及语文教师修辞素养和修辞教学素养的匮缺,反映出修辞教学的多重危机。修辞教学的现实困境与修辞教学的重要性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从培育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现实需要出发,有必要对中国现代修辞教学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以得到历史的启示,改进修辞教学的内容和策略,推进修辞教学现代化。通过搜集、整理、考证中国现代修辞教学的史料,诸如修辞研究的论着论文、修辞学史的论着论文、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文件、有代表性的语文教科书和辅助性教材、语言学家和语文教育家的相关着述等,梳理修辞教学思想和实践演变的历史事实,兼顾语文教育的历史演进和修辞研究的历史演进,并结合社会文化背景的变迁,可将中国现代修辞教学的发展史划分五个阶段,即:萌发期(1904-1929年),现代修辞教学随着现代修辞学的草创和现代语文课程的独立开始萌发;勃兴期(1929-1949年),现代修辞教学随着现代修辞学科的初步建立和语文课程的稳步发展而勃兴;成熟期(1949-1977年),现代修辞教学随着现代汉语修辞学的正式建立和语文课程的命名而趋于成熟;繁荣期(1977-1997年),现代修辞教学随着修辞学研究的兴盛和语文课程的科学化热潮而走向繁荣;重生期(1997-2020年),现代修辞教学随着修辞学研究的跨学科拓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知识观的变革,开启新生。中国现代修辞教学的成绩是一代又一代修辞学者和语文教育工作者共同奋斗的结果,而这条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间经历了不少曲折坎坷。在现代修辞教学发展的不同阶段里,修辞教学探索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分别完成了不同的历史使命:在萌发期,语文课程的独立设置为修辞教学提供了课程基础;在勃兴期,修辞学科的初步建立为修辞教学提供了学科基础;在成熟期,双基教学的讨论明确了修辞教学的基本方法;在繁荣期,能力本位的确立理清了修辞教学的价值追求;在重生期,语境观念的凸显强化了修辞教学的情境性。现代以来,特定的社会环境为开展修辞教学提供了外部条件,修辞学科的独立和发展为修辞教学提供了学科基础,语文课程的独立和发展为修辞教学提供了课程基础,这三个方面构成了现代修辞教学发展的主要动因。修辞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和修辞教学策略的现代化均有了历史性突破,但推进修辞教学现代化,仍任重道远。现代以来的修辞教学内容在学科来源、呈现方式、价值追求上有了重要发展,但修辞教学内容系统建构仍不充分。现代修辞教学内容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第一,在学科来源上,吸收了现代修辞研究的成果并随着修辞研究的发展而更新,但并不总是即时和全面地将修辞的学科内容转化为语文的课程内容。第二,在呈现方式上,课程文件和教科书中既有显性的修辞知识内容,也有寓于言语作品积累和言语实践活动中的隐性教学内容;显性的修辞知识,既有系统化的呈现方式,也有零散的呈现方式。第三,在价值追求上,不仅重视修辞静态知识的传授,更重视修辞知识在具体的言语情境中的动态运用,在表述上经历了“技能”“能力”“素养”的演进。推进修辞教学内容现代化,就要综合吸收现代各种语言学理论的研究成果,汲取历史上修辞教学内容系统建设的经验,并积极引入修辞学研究的新成果,特别是引入关于修辞动态过程研究的成果,积极重建修辞教学内容系统。语言研究越来越注重语言之外因素的制约作用,对于语境的分析不断深化,因此应把修辞的基本原则作为修辞教学的基础内容;结构主义语言学尽管受到了挑战,但仍具有重要的存在价值,因此仍应把不同语言层级的具体修辞手段作为修辞教学的主体内容;语言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语言学习要关注言语活动承载的文化因素,因此应把修辞的情感态度作为修辞教学的高层内容。修辞教学内容系统的建设还要划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教学层次,设计三个阶段的修辞学业质量标准,为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现代修辞教学策略在情境性、实践性、程序性三方面作了积极追求,但教学策略的探讨仍不充分。现代修辞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一是情境性,历来强调修辞要适应语言环境的基本要求,这一思想随着修辞研究的发展和语文教育的发展而不断演进。二是实践性,历来重视语文课程的实践品质,将修辞教学置于言语实践的过程中,主要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开展修辞教学。三是程序性,历来重视循序渐进的教学思想,对教学的程序系统作过积极的探索,但教学程序系统没有较为稳定地得以传承和发展。推进修辞教学策略现代化,就要科学认识修辞学习的路径。依据“习得”与“学得”的语言学习理论,结合基础教育阶段母语学习的现实基础,可以对“习得”和“学得”作进一步的划分,形成“自然习得”“引导习得”“情境学得”“系统学得”四个层次。在语文课程中,修辞学习存在着自然习得、引导习得、情境学得、系统学得四个路径,四个路径的理性程度递进提高。对具体修辞教学方法的探讨,应该在上述修辞学习四个路径的框架下进行,才能使教学方法的探讨走出经验主义的范式,建构教学方法的科学系统。推进修辞教学现代化,应该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指引,基于上述对现代修辞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认识,在语文课程标准的研制、语文教科书的编写、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语文学业评价的开展诸方面,作出相应变革。推进修辞教学现代化,要大力培育语文教师的修辞素养和修辞教学素养。一方面,要改进语文教师教育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更新充实修辞学相关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培育语文教师的修辞理论素养和修辞实践素养;另一方面,要变革语文教师教育的课程实施方式,通过“答辩式说课”“追问式评课”等途径,提升修辞教学的实践反思能力,培育语文教师的修辞教学素养。要努力培养面向未来修辞教学需要的、能继续推进修辞教学现代化的语文教师。对中国现代修辞教学发展的专门研究才刚刚起步。在后续的研究中,要将修辞学与教育学更加密切地结合起来,争取建立起较成熟的汉语修辞教学理论,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修辞教学现代化。
冉晓睿[2](2020)在《部编本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轮轮推进,在2001年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这一教学板块,被纳入语文课程体系中,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以及“口语交际”板块并驾齐驱,共同构成了义务教育初中语文学段的重要教学内容。2017年在全国范围内投入使用的部编本语文教材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与学进行了系统而具体的安排和引导,对语文综合性学习产生了重要影响,无论是内容上还是结构上都有很大的变化,这既为广大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面临着挑战。笔者针对思维能力、逻辑能力等处于上升发展时期的八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部编本教材为载体,以调查得来的数据为依托,分析当前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教学策略。论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是理论层面的教材研究,对部编本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编写理念及编写特色进行论述,进而分析出综合性学习纳入初中语文教材的价值所在。第二章是实践层面的教学现状研究,对当前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从教师、学生、教育理念及评价体系等方面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成因。第三章针对目前的教学现状探讨初中八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从活动主题的确定、活动目标的设计、活动过程的优化、活动评价的制定四个方面给予指导。
陈茜[3](2019)在《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首次提出“综合性学习”一词,与“阅读”“写作”“识字写字”“口语交际”共同构成语文课程的五大板块。201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正式确定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实施建议及评价体系。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旨在改变语文的学习方式,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发布,正式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在语文核心素养理念的引领下,小学语文教学也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出现了新的方向。语文核心素养强调语文学习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关注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这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性不谋而合。探索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一是探索新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在语文课程中的落地路径,二是探索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参考。本文首先在梳理和总结国内外有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及“语文核心素养”两个核心概念进行界定,通过查阅文献,归纳总结了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新特征,探讨了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所在。其次,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并探究其存在的问题。第一,以人教版和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为例,从学习内容的编排、学习方法的指导、能力训练体系的建构等方面对两版教材进行分析比对;第二,在教材整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教材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存在活动情境不浓、缺乏程序知识、策略指导不足、资源缺乏联系等问题。再次,本文采用调查法和访谈法,探究当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的可取之处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中问题情境创设不够、教师方法指导不足、资源整合稍欠丰富、缺乏评价体系引领等问题的原因。最后,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理念的关照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现状,从整合学习内容、创设语言实践任务、提供思维发展支架、内化审美文化滋养、构建有效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朱树红[4](2020)在《小学一年级新生语文学习适应性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济南市某小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语文是一种工具,在学习、交往的过程中甚至未来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用到。而语文作为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其学习的适应性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态度及能力成绩,甚至影响学生对生活的态度、人际关系等等。在整个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一年级新生入学的适应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具体到某一学科的研究成果就比较少了。于是笔者以济南市某小学一年级新生语文学习适应性的现状为依据,尝试分析一年级新生语文学习适应性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去发现、探究其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本文在大量搜集、学习相关理论基础上,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方法对济南市某小学一年级新生语文学习适应性的现状进行相关调查研究。调查问卷面向180名新生的家长,访谈面向6位一年级语文教师以及部分家长、学生,同时结合课堂观察实录,研究将从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展开调查。并对一年级新生语文学习适应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家庭环境中语文学习的环境、家长的教养态度、家长自身的语文修养、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学校环境中外部环境和班级环境的变化;师生关系方面、教师的教育方式、自身的教学经验;学生的学习态度、自尊心、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等方面。随之笔者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在充分结合国内外有关一年级语文学习适应性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首先家长要帮助学生做好入学准备工作,并且自身要有正确的角色定位,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其次要为学生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求知欲,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同时家长要加强与老师的沟通交流,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学校则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营造良好学风,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教师则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走进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要注重日常生活中的知识积累,学会主动学习,并且确立合适的目标,勇于挑战自我,增强自信心等等。通过此次调查研究,希望能够帮助一年级新生更好地适应语文学习,同时为广大教师、家长提供帮助、借鉴,不断的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把基础教育做得更好、更扎实。
李凤[5](2016)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对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实施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本文从小学36年级教师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现状及学生接受综合性学习现状的调查入手,结合新课程标准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相关的理论,以及综合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编写特点,构想基于“单元主题”教学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复设设计的框架。以此为基础,从主题的分析与教学目标的设计,活动实施阶段的教师预设、学生同设、师生重设、口语交际的设计、习作的设计,活动评价的设计这几个方面,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的内容和策略进行论述。在设计框架的引导下,进行应然状态下的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尝试,并在小学实际教学活动中践行教学设计,以验证设计研究的操作性与可行性。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绪论:从研究缘起、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意义与目的、研究方法、文献综述这四个方面进行简要论述。第一章:通过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第二章:理论层面上,把握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及其教学设计的概念、特征,分析综合性学习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单元主题”式的编写特点,构想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的复设设计框架。第三章:操作层面上,从教学目标的设计、活动实施的设计、评价的设计三个方面论述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的内容与策略。其中,着重论述活动实施阶段的学生活动部分的设计,从教师预设、学生同设、师生重设三方面,详细论述学生活动部分复设设计的内容与策略,并对口语交际与习作部分的设计加以论述,形成“单元主题”式的教学设计。第四章:案例实践,将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复设设计在实际中进行教学,论述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的实践目的、背景、设计过程、实施效果并加以反思。结语: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的研究进行整体归纳总结,同时企盼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的研究能有更广泛、深入的发展。
曲宝聚[6](2018)在《安图二中语文课外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语文课外活动是指语文课堂教学之外所进行的一切与语文学习相关的活动,它包括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活动。它打破了课堂教学的限制,有很强的辅助性和实践性,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在学校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汉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努力学好汉语言文字,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健全的思维方式,少数民族学生通过汉语课程的学习,提升语言文字能力,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朝鲜族学生普遍汉语水平较差,这就需要学校、教师在教学上更加重视,加强汉语是的教学力度,提高朝鲜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安图二中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一所朝汉民族联校,每学年由3个汉族班和1个朝鲜族班组成,朝、汉班级或一起或分别开展了一系列语文课外活动。这些活动以校内课外活动和校外课外活动两种方式展开,活动的主要特点点:具有科学性、实践性、趣味性,同时又发挥独特的地域优势,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和多元性。安图二中以课外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课内课外互相拓展补充,提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学生能够把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运用到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也在课外活动中提高了指导水平。安图二中还开展了诸如参观朝鲜族古村落等课外活动,在活动中,朝汉学生互帮互学,相互影响,极大地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传承。当然,安图二中语文课外活动还存在着与课内教学结合度不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较少、有针对性的评价不足、民族特色活动开展较少等问题。为促进安图二中语文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学校应加强对语文课外活动的认识,提高学生参加语文课外活动的积极性,提升教师对语文课外活动的创新意识,加强学校对语文课外活动的重视程度;同时,要关注语文课外活动的过程,活动前应周密谋划全面动员,活动中认真组织积极参与,活动后及时总结多元评价。不仅如此,安图二中还要提高语文课外活动的有效性,加强语文课外活动的计划和指导,提升语文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联系,提高语文课外活动的丰富性和自主性,探索出一条具有民族特色,利于民族联校学生发展的课外活动之路。
陈娇[7](2020)在《小学一年级语文绘本教材“城市文化形象”编写的实践研究 ——以贵州省都匀市DY小学为例》文中认为当代基础教育越来越重视绘本在小学低段的应用,绘本的使用对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具有良好的帮助。基于绘本学习的重要性和学校的生源情况,为了激发一年级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对家乡美好山河的热爱,贵州省都匀市DY小学一年级语文组的老师们针对城市文化形象、学生生源、一年级学生认知特点自主编写了一套语文绘本教材《剑江妈妈的孩子们》、《迷路的小毛尖》,老师们在绘本教材的编写、使用及推广中汲取了大量的经验,为本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因此,本研究以贵州省都匀市DY小学为例,以城市绘本教材的开发编写及使用推广为依托,结合教学案例,对绘本教材编写实施进行研究,主要包含四个部分。一是对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绘本发展、研究内容及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为绘本教材的编写实施奠定理论基础。二是从绘本教材对一年级学生的审美情感、智力发展、学习空间等方面确定编写价值;其构图、内容设计方面主要围绕学生感受并传承地方文化,获得良好的学习及情感态度等开展绘本教材的目标设计;重点阐述了绘本教材以语文课程标准和一年级部编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为编写依据,根据科学性、可实施性的编写原则,确定绘本教材从实景转换到卡通映现城市形象、童话故事角色串联展现城市文化、水书与汉字互译的编写特色设计;并以都匀市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桥梁和都匀毛尖茶为内容设计的创作灵感来源进行探讨分析。三是综合论述了绘本教材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使用和推广情况,呈现两个完整的绘本教材在使用推广中的典型案例,一个是绘本教材跨年级、跨学科的课内使用,四年级综合实践课《生活变变变——匀桥的变迁》为主题的校本课题的延伸,以绘本教材《剑江妈妈的孩子们》故事内容为导火线,开启学生寻找匀城的变迁之旅;另一个是以小毛尖和众多匀桥为主角编排的绘本教材的课外推广——舞台剧《匀桥大比拼》。绘本教材的使用推广后,通过案例分析、数据对比和对学生、教师的访谈及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出绘本教材对学生、教师和传承城市文化产生的良好效果。四是对绘本教材编写实施中发现问题与不足进行总结反思,教材的编写方面,绘本教材的图画形式内容设计还需改进,绘本中汉字应考虑学生学龄做到全文注音,并与邻校合作形成系列故事;教材的推广与实施方面,教师对绘本教材的教学经验、学校推广力度、社会推广平台都有待加强,最后通过对绘本教材编写及使用推广思考进行总结,提出今后编写实施的改进建议。本套绘本教材还在继续使用和推广中,希望借此研究能使教育者再次审视城市文化形象与教育教学的内在联系,更加重视城市文化形象在课内、课外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同时,也希望给老师们以后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儿童本土绘本教材提供一定的参考。
张玉娇[8](2020)在《基于王国维境界说的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当前,在功利性及应试性教育的影响下,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如学科专业技能、掌握知识的能力及学业考试成绩,因而就忽视了对人生境界教育的关注。人生境界教育是要在语文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人生意义与价值的引导,要将人生境界教育的最终目的贯穿于整个语文教育过程中,现阶段研究发现,该问题的解决需要将人生境界教育渗透语文教育中。所以,语文教育应该充分发挥人文性和它的特殊性,在语文教育过程中贯穿人生境界教育,从本质上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学生才能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感受人生真谛。目前中学语文受升学制度、考试压力的影响,师生很难去关注到人生境界教育这一部分。所以师生对人生境界教育的理解意识浅薄,没有形成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在语文课堂中,教师有可能在无意识中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与人生境界有关的内容,但都不会充分地将人生境界教育落实到语文课堂中。教师在教学中在教学目标方面缺乏对学生理想的确立、理想的追求、理想的达成这些方面的设计,主要还是围绕教参和知识点制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旧占主导地位,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缺乏对学生确立理想、追求理想、达成理想的引导和训练;在教学评价中,主要还是以结果性评价为主,缺乏以理想的确立、理想的追求、理想的达成为目标的评价元素,忽视了对人生境界教育评价元素的关注。基于以上问题,依据王国维境界说理论,并且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策略;第一,在教学目标方面,渗透王国维境界说理论,立足学生理想的确立、注重学生理想的追求、提升学生理想的达成的教学设计;第二,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人生境界教育的内容,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课外活动方面实施融入人生境界教育内容;第三,在教学评价中制定人生境界教育元素,把理想的确立、理想的追求、理想的达成作为评价元素,尝试纳入多元化的评价主体,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希望通过基于王国维境界说理论,对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语文策略,以此对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起到有效性的作用,从而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李碧云[9](2019)在《幼小衔接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阳江市蓓蕾天河湾幼儿园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幼儿园至小学是目前儿童必须经历的重要成长阶段,“幼小衔接”问题是关乎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近年来,“幼小衔接”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极为关注的问题。研究“幼小衔接”问题不仅能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还有助于政府以及教育部门制定方针和政策;对于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来说,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和示范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幼小衔接”的目的以及其意义。并对国内外的“幼小衔接”现状的研究进行了梳理,还专门阐述了我国历年来关于“幼小衔接”的相关政策。然后针对阳江市的幼小衔接问题进行研究,主要采取问卷法、文献法和访谈法,从关系人断层、学习方式断层、行为规范断层、社会结构断层、期望水平断层以及学习环境断层六个维度来探讨幼小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研究发现,阳江市蓓蕾天河湾幼儿园在幼小衔接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幼儿对于成人的依赖程度过高;幼儿园的学习方式培养到位;行为规范教育效果不明显;对幼儿处理人际关系的培养不到位。本研究对阳江市关于“幼小衔接”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具体从社会方面中的政策制定、部门监管、教师培训、以及观念方面;学校方面中的管理层、资金投入、课程设计、教师管理、学校交流方面;教师方面中的观念、教学活动安排、自身能力、教师交流方面;家庭方面中的教育模式、文化水平、家庭背景方面;幼儿方面中的情感态度、认知水平、期望水平、身心发展特点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从这几个方面提出相关的策略建议。
钱小丽[10](2018)在《高中语文课外活动研究 ——以甘肃省秦安一中为案例》文中研究指明高中语文课外活动,是指高中生在语文教师指导下,在课余时间开展的与语文教育有关的实践活动。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不但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同时对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非常大的帮助,因此,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外活动有明确的要求。秦安一中的语文课外活动主要有听、说、读、写、做等几方面的内容。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发挥了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师指导力度不够、社会资源整合不足、课内外结合度不高、跨学科性不明显、学校重视程度不高等。基于此,秦安一中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建议在实施语文课外活动时提高课内外结合度、整合社会资源、提高学科间的协调、加强教师的指导、提高学校的重视程度;第二,语文课外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做到学生中心,教师主导;全员参与,共同成长;形式多样,讲求实效;第三,充分开发语文课外活动资源,包括校本资源和社会资源等,充分发挥地域、地缘、文化优势,使学生的学习与实践并重,知识和能力相互影响,过程与方法相互结合;第四,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选用恰当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自评与同学间的互评,重视社会评价,将课外活动纳入考评范围。本文的研究以秦安一中为案例,旨在指出贫困地区学校语文课外活动举办的不足,论文以新高考政策和《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的要求为依据,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建议。文中的观点对学校和教师革新语文课外活动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希望学校能重视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关注学生的未来成长。
二、对语文“课外活动”的认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语文“课外活动”的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现代修辞教学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缘由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三、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五、研究的创新追求 |
第一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渊源 |
第一节 古代修辞教学的背景 |
一、古代修辞研究的发展 |
二、古代语文教育的发展 |
第二节 古代修辞教学的内容 |
一、修辞教学内容的初步体现 |
二、修辞教学内容的分化凸显 |
三、修辞教学内容的充实丰富 |
四、修辞教学内容的近代转型 |
第三节 古代修辞教学的策略 |
一、将“修辞立其诚”作为教学基本要求 |
二、将修辞教学融入言语实践的过程 |
三、力求“盈科而进”探索程序系统 |
第二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萌发 |
第一节 现代修辞教学萌发的背景 |
一、现代修辞学的草创 |
二、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与语文课程的正式独立 |
第二节 现代修辞教学内容的初步探索 |
一、语文独立设科背景下对“言语形式”的重视 |
二、国文课程中“文法要略”教学内容的登场 |
三、国语课程中“修辞学大意”教学内容的明确提出 |
第三节 现代修辞教学策略的初步寻求 |
一、以“贵明通”作为修辞教学的基本要求 |
二、重视“于练及言语与文章之际”开展修辞教学 |
三、对特设教学时间和单独编写教材的追求 |
第三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勃兴 |
第一节 现代修辞教学勃兴的背景 |
一、现代修辞学科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
二、教育战线的坚守与国文国语课程的稳步建设 |
第二节 现代修辞教学内容的基本成型 |
一、修辞教学内容的自立门户 |
二、修辞教学内容的系统建构 |
三、修辞教学内容的调整与改良 |
第三节 现代修辞教学策略的全面探究 |
一、确立“适应题旨情境”的修辞教学要求 |
二、强调修辞要“随选文”依次教授 |
三、追求修辞教学“有系统的概念” |
第四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成熟 |
第一节 现代修辞教学成熟的背景 |
一、现代汉语修辞学的正式建立 |
二、教育事业的新纪元和语文教育的新开拓 |
第二节 现代修辞教学内容的继续充实 |
一、“语文”课程中白话修辞教学地位的提升 |
二、汉语文学分科试验与汉语修辞教学系统的建设 |
三、“工具说”的确立与修辞“双基”教学的探讨 |
第三节 现代修辞教学策略的持续推进 |
一、“文道统一”教学观的确立和“语境”思想的提出 |
二、从强调“相机教学”到重视“基本训练” |
三、基于语文课程内容整体的修辞教学程序系统建设 |
第五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繁荣 |
第一节 现代修辞教学繁荣的背景 |
一、修辞学研究的全面兴盛 |
二、教育事业的拨乱反正与语文课程的科学化追求 |
第二节 现代修辞教学内容的回归与丰富 |
一、修辞知识的回归与“精要好懂有用”知识观的提出 |
二、能力本位的确立与修辞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建设 |
三、能力训练的强化与篇章修辞教学的突显 |
第三节 现代修辞教学策略的改进与提升 |
一、“得体”原则的确立和“语体中心论”的提出 |
二、对修辞“训练”的重视与“习得”观念的引入 |
三、从知识教学程序系统到能力训练程序系统的建设 |
第六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重生 |
第一节 现代修辞教学重生的背景 |
一、跨学科背景下修辞学研究的演进 |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与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突出 |
第二节 现代修辞教学内容的淡化与调整 |
一、“语感”的讨论与修辞教学内容的淡化 |
二、课程内容的泛化与修辞教学的失落 |
三、语言本位的重新确立与修辞教学内容的重构 |
第三节 现代修辞教学策略的转向与变革 |
一、修辞教学对“语言运用情境”的关注 |
二、从“感悟”到“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 |
三、修辞教学系统的解构与重构 |
第七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反思与前瞻 |
第一节 现代修辞教学的反思 |
一、现代修辞教学的发展特征 |
二、现代修辞教学的发展动因 |
第二节 现代修辞教学内容系统的建设 |
一、修辞教学内容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二、修辞教学内容系统建设的构想 |
三、修辞学业质量标准建设初探 |
第三节 现代修辞教学策略的探讨 |
一、“引导习得”的策略 |
二、指导“情境学得”的策略 |
三、指导“系统学得”的策略 |
第四节 语文教师修辞素养与修辞教学素养的培育 |
一、语文教师修辞素养的培育 |
二、语文教师修辞教学素养的培育 |
结语 |
一、研究的基本结论 |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中国现代修辞教学史大事年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后记 |
(2)部编本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综合性学习的研究综述 |
(二)部编本综合性学习研究综述 |
三、理论依据 |
(一)多元智能理论 |
(二)发现学习理论 |
(三)人本主义理论 |
四、研究方法 |
五、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概念界定及辨析 |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概念界定 |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相关概念辨析 |
第一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材研究 |
第一节 部编本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编写理念 |
一、全面落实新时代的发展 |
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三、重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
第二节 部编本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编写特色 |
一、次数减少,单独设立板块 |
二、内容翔实,活动形式多样 |
第三节 综合性学习编入初中语文教材的价值 |
一、实现语文教材改革的突破 |
二、体现当代语文课程的特点 |
三、实现学生“学力”的全面发展 |
第二章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现状及分析 |
第一节 调查目的和方法 |
第二节 八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现状分析 |
一、师生的认识程度不足 |
二、师生准备程度不充分 |
三、教师实施过程较随意 |
四、教师评价方式不到位 |
第三节 八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问题的成因 |
一、国家理论体系及相关机制不完善 |
二、学校教育理念方面 |
三、教师专业素养方面 |
第三章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施改进策略 |
第一节 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确立活动主题 |
一、确立活动主题的途径 |
二、确立活动主题的指导方法 |
三、活动主题的案例呈现 |
第二节 研读语文课程标准,设计活动目标 |
一、立足学情分解普遍性目标 |
二、细化活动目标的指导方法 |
三、活动目标的案例呈现 |
第三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活动过程 |
一、活动的常规化流程 |
二、活动的多样化模式 |
三、优化活动过程的指导方法 |
第四节 重视教学评价,构建立体评价体系 |
一、评价主体与内容的多元化 |
二、评价方式多样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致谢 |
(3)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与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概述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语文核心素养 |
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
第二节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内涵的丰富 |
一、基于问题意识的情境性 |
二、语言思维训练的实践性 |
三、审美文化品质的经验性 |
第三节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 |
一、综合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
二、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
三、有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
四、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
第二章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材内容审视 |
第一节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材内容分析 |
一、人教版教材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分析 |
二、统编本教材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分析 |
第二节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材内容存在的问题 |
一、活动情境不浓,学生探究缺乏动力 |
二、程序知识不多,语言训练缺乏引导 |
三、策略指导不强,思维训练缺乏创新 |
四、资源联系不足,审美文化缺乏滋养 |
第三章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现状与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的可取之处 |
一、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二、师生共同合作,保证活动的有序性 |
三、依托语文教材,促进资源的综合性 |
四、融合听说读写,力求方式的多样性 |
第二节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问题情境创设不足,语言实践缺乏驱动性 |
二、教师方法指导不足,思维发展缺乏序列性 |
三、资源整合稍欠丰富,审美文化缺乏内化性 |
四、评价体系引领不足,学习效果缺乏检测性 |
第四章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策略 |
第一节 依托教材,有效整合学习内容 |
一、连接学生需要,组织教材学习内容 |
二、整合教材资源,开发学习活动主题 |
三、介入阅读写作,融入综合学习方式 |
第二节 注重情境,创设语言实践任务 |
一、基于实际生活,提供问题情境 |
二、围绕语言运用,设计情境任务 |
三、利用多种方式,明晰语言任务 |
四、优化情境创设,体现情境价值 |
第三节 有效指导,提供思维发展支架 |
一、多维发散,引导学生选择主题 |
二、程序策略,支撑学习活动设计 |
三、分类聚合,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
第四节 拓展资源,内化审美文化滋养 |
一、结合生活实际,消除审美文化距离 |
二、联系社会文化,丰富审美文化体验 |
三、挖掘资源内蕴,深化审美文化理解 |
第五节 关注全程,构建有效评价体系 |
一、活动前:评价引领,推动任务 |
二、活动中:评价指导,有效调节 |
三、活动后:评价反思,持续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小学一年级新生语文学习适应性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济南市某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缘起 |
(一)语文学习的适应性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重要影响 |
(二)一年级部分新生不适应语文学习 |
(三)相关研究成果比较少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已有研究成果的成绩与不足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问卷法 |
(三)访谈法 |
(四)观察法 |
第一章 小学一年级新生语文学习适应性概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适应 |
(二)适应性 |
(三)学习适应性 |
(四)语文学习适应性 |
二、理论基础 |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二)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 |
(三)全语言教育理论 |
第二章 小学一年级新生语文学习适应性现状调查 |
一、调查设计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方法 |
(四)调查过程 |
二、调查结果 |
(一)基本情况分析 |
(二)一年级新生语文学习兴趣情况 |
(三)一年级新生语文学习能力情况 |
(四)小学一年级新生语文学习方法的情况 |
三、教学案例《小小的船》 |
(一)课文分析 |
(二)教学分析 |
(三)学生行为观察 |
第三章 小学一年级新生语文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的分析 |
一、家庭环境对学生语文学习适应性的影响 |
(一)家庭中的语文学习环境 |
(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 |
(三)家长自身的语文修养 |
(四)家长的教养态度 |
(五)家长与教师的沟通交流状况 |
二、学校环境对学生语文学习适应性的影响 |
(一)升入小学之后环境的变化 |
(二)对小学外部环境的适应 |
(三)对小学班级环境的适应 |
三、教师对学生语文学习适应性的影响 |
(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
(二)教师采取的教育方式 |
(三)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 |
四、学生自身语文学习适应性的影响 |
(一)对待学习的态度 |
(二)自尊心的影响 |
(三)智力发展水平差异 |
第四章 提高小学一年级新生语文学习适应性的建议 |
一、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是重要支撑 |
(一)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工作,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
(二)自身要有正确的角色定位,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
(三)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激发孩子语文学习的求知欲 |
(四)培养孩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
(五)加强与老师的沟通交流,配合学校工作 |
二、学校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强而有力的后盾 |
(一)学校与家庭之间进行沟通衔接、合作交流 |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营造良好学风 |
(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 |
三、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培养是关键 |
(一)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增强自身学习能力、教学能力 |
(二)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走进学生的心灵 |
(三)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语文学习的求知欲 |
(四)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调动学生课堂上的积极性 |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并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
(六)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 |
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基础 |
(一)注重日常生活中的知识积累,学会主动学习 |
(二)确立合适的目标,勇于挑战自我,增强自信心 |
(三)积极的向同伴、老师进行交流学习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致谢 |
作者简历 |
(5)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背景、意义与目的 |
(一)研究背景 |
(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的意义 |
(三)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的研究目的 |
三、研究方法 |
四、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现状的相关调查 |
一、教师教学与设计的现状调查 |
二、学生学习的现状调查 |
三、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
第二章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的模式构想 |
一、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概述 |
(一)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界定 |
(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的界定 |
(三)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
(四)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的特征 |
二、人教版教材“单元主题”式的编写特点 |
三、在“单元主题”教学相关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模式构想 |
第三章“单元主题”式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设计 |
一、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设计的预备阶段——教学目标的设计 |
(一)主题的分析 |
(二)指向教学目标的设计 |
二、综合性学习活动实施阶段的复设设计 |
(一)指向学生活动的设计 |
(二)指向口语交际的设计 |
(三)指向习作的设计 |
三、综合性学习活动评价设计阶段的教学设计 |
(一)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设计的原则 |
(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预设的内容 |
(三)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预设的策略 |
第四章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设计实践 |
一、实践目的 |
二、实践背景 |
三、教学设计实践过程 |
(一)《了解家乡的环境》教学设计实践过程 |
(二)《遨游汉字王国》教学设计实践过程 |
四、课例实践反思 |
结语 |
附录 |
附录 1: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 2: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 3:三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家乡的环境》教学案例设计 |
附录 4:人教版五年级语文《遨游汉字王国》教学案例设计 |
附录 5: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成果展示 |
一、乡镇三年级综合性学习《家乡的环境》学习成果展示 |
二、城区五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学生学习成果展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安图二中语文课外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范围和方法 |
1.5 主要概念的界定 |
第二章 高中语文课外活动开展的理论依据及意义 |
2.1 开展的理论依据 |
2.2 开展的意义 |
第三章 安图二中语文课外活动开展的现状 |
3.1 安图二中语文课外活动现状调查 |
3.1.1 对语文课外活动认识的调查 |
3.1.2 对语文课外活动开展方式的调查 |
3.1.3 对语文课外活动开展内容的调查 |
3.1.4 对语文课外活动评价的调查 |
3.2 安图二中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 |
3.2.1 以阅读为主的课外活动 |
3.2.2 以写作为主的课外活动 |
3.2.3 以口语交际为主的课外活动 |
3.3 安图二中语文课外活动的特点 |
3.3.1 学科性 |
3.3.2 实践性 |
3.3.3 趣味性 |
3.3.4 多元性 |
第四章 安图二中语文课外活动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
4.1 取得的成效 |
4.1.1 提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
4.1.2 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
4.1.3 提高了教师的指导水平 |
4.1.4 促进文化融合与传承 |
4.2 存在的问题 |
4.2.1 与课内教学结合度不高 |
4.2.2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较少 |
4.2.3 有针对性的评价不足 |
4.2.4 民族特色活动开展较少 |
第五章 对安图二中语文课外活动的建议 |
5.1 加强对语文课外活动的认识 |
5.1.1 提高学生对语文课外活动的积极性 |
5.1.2 提升教师对语文课外活动的创新意识 |
5.1.3 加强学校对语文课外活动的重视程度 |
5.2 关注语文课外活动的过程 |
5.2.1 活动前——周密谋划全面动员 |
5.2.2 活动中——认真组织积极参与 |
5.2.3 活动后——及时总结多元评价 |
5.3 提高语文课外活动的有效性 |
5.3.1 加强语文课外活动的计划和指导 |
5.3.2 提升语文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联系 |
5.3.3 提高语文课外活动的丰富性和自主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7)小学一年级语文绘本教材“城市文化形象”编写的实践研究 ——以贵州省都匀市DY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校本教材及绘本发展与研究 |
二、国内校本教材及绘本发展与研究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小学一年级语文绘本教材“城市文化形象”编写设计 |
第一节 小学一年级语文绘本教材“城市文化形象”编写价值分析 |
一、“城市文化形象”语文绘本教材有益于培养一年级学生审美情感 |
二、“城市文化形象”语文绘本教材有助于促进一年级学生的智力发展 |
三、“城市文化形象”语文绘本教材有利于拓展一年级学生学习空间 |
第二节 小学一年级语文绘本教材“城市文化形象”编写目标设计 |
一、都匀市 DY 小学一年级语文绘本教材“城市文化形象”编写总目标设计 |
二、都匀市DY小学一年级语文绘本教材“城市文化形象”构图目标设计 |
三、都匀市DY小学一年级语文绘本教材“城市文化形象”内容目标设计 |
第三节 小学一年级语文绘本教材“城市文化形象”编写实施设计 |
一、都匀市DY小学一年级语文绘本教材“城市文化形象”编写依据确定 |
二、都匀市 DY 小学一年级语文绘本教材“城市文化形象”的编写原则思考 |
三、都匀市DY小学一年级语文绘本教材“城市文化形象”编写特色设计 |
四、都匀市DY小学一年级语文绘本教材“城市文化形象”编写内容设计 |
第三章 小学一年级“城市文化形象”语文绘本教材使用及推广分析 |
第一节 小学一年级“城市文化形象”语文绘本教材使用推广情况 |
一、都匀市DY小学一年级“城市文化形象”语文绘本教材使用方法 |
二、都匀市DY小学一年级“城市文化形象”语文绘本教材推广情况 |
第二节 小学一年级“城市文化形象”语文绘本教材使用推广案例 |
一、都匀市DY小学一年级“城市文化形象”语文绘本教材课内使用推广教学案例 |
二、都匀市DY小学一年级“城市文化形象”语文绘本教材课外活动使用推广案例 |
第三节 小学一年级“城市文化形象”语文绘本教材使用推广效果分析 |
一、给都匀市DY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注入新鲜活力 |
二、创新都匀市DY小学学生学习方式 |
三、促进都匀市“城市文化形象”宣传 |
第四章 小学一年级“城市文化形象”语文绘本教材编写实施反思 |
第一节 小学一年级“城市文化形象”语文绘本教材编写反思 |
一、改进完善语文绘本教材“城市文化形象”图画形式内容设计 |
二、应对“城市文化形象”语文绘本教材汉语文字进行全文注音 |
三、通过多种途径形成合力创编“城市文化形象”系列故事 |
第二节 小学一年级“城市文化形象”语文绘本教材使用推广反思 |
一、教师实施“城市文化形象”语文绘本教材教学经验有待进一步提升 |
二、“城市文化形象”语文绘本教材学校层面推广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
三、“城市文化形象”语文绘本教材推广平台空间有待进一步扩大 |
第三节 小学一年级“城市文化形象”语文绘本教材编写实施改进建议 |
一、都匀市DY小学一年级“城市文化形象”语文绘本教材编写前期准备建议 |
二、都匀市DY小学一年级“城市文化形象”语文绘本教材编写改进建议 |
三、都匀市DY小学一年级“城市文化形象”语文绘本教材编写实施推广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绘本教材编写前一年级学生对都匀熟知程度调查问卷 |
附录 B 绘本教材使用推广后一年级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 C 绘本教材教学前后一年级学生对都匀熟知程度访谈提纲 |
附录 D 绘本教材使用推广后中年级学生认可度调查问卷 |
附录 E 绘本教材使用推广后中年级学生影响访谈提纲 |
附录 F 一年级学生家长访谈问卷 |
附录 G 绘本教材推广后对低年级语文任课教师的访谈提纲 |
附录 H 绘本教材《剑江妈妈的孩子们》 |
附录 I 绘本教材《迷路的小毛尖》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成果 |
致谢 |
(8)基于王国维境界说的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1.1 选题缘由 |
1.2 选题的目的 |
1.3 选题的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现实意义 |
1.4 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可行性分析 |
2.文献综述 |
2.1 国内研究现状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3.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理论基础与分析 |
3.1 关于人生境界教育的概念界定 |
3.2 王国维境界说理论概述 |
3.2.1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3.2.2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3.2.3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3.3 中学语文教育对人生境界教育的要求 |
3.3.1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人生境界教育的要求 |
3.3.2 语文核心素养对人生境界教育的要求 |
3.3.3 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对人生境界教育的要求 |
3.4 人生境界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 |
3.4.1 王国维人生境界教育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
3.4.2 王国维人生境界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关系 |
3.4.2.1 关于人生境界教育文章在语文教材中的分布 |
3.4.2.2 关于人生境界教育课文的文学体裁分布 |
4.基于王国维境界说的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
4.1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4.1.1 调查对象的选择 |
4.1.2 问卷编制的确立 |
4.2 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
4.2.1 学生问卷分析 |
4.2.2 教师访谈分析 |
4.3 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
4.3.1 教学目标设计略显模式化 |
4.3.2 教学内容实施略为刻板化 |
4.3.3 教学评价标准略有结果化 |
5.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
5.1 设计教学对人生境界教育关注不够 |
5.1.1 强调知识能力,忽视了理想的确立 |
5.1.2 重视过程方法,冲淡了理想的追求 |
5.1.3 注重情感态度,轻视了理想的达成 |
5.2 组织教学对人生境界教育落实不够 |
5.2.1 阅读教学忽视人生境界教育 |
5.2.2 作文教学缺少人生境界教育 |
5.2.3 课外活动忽略人生境界教育 |
5.3 评价教学对人生境界教育强调不够 |
5.3.1 对理想的确立教学评价关注不够 |
5.3.2 对理想的追求教学评价重视不够 |
5.3.3 对理想的达成教学评价突出不够 |
6.基于王国维境界说的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的策略 |
6.1 设计教学目标涉及人生境界教育理念 |
6.1.1 明确将理想的确立作为目标之一 |
6.1.2 突显将理想的追求作为目标之一 |
6.1.3 切实将理想的达成作为目标之一 |
6.2 组织教学过程融入人生境界教育内容 |
6.2.1 围绕阅读教学进行人生境界教育 |
6.2.2 围绕作文教学进行人生境界教育 |
6.2.3 围绕课外活动进行人生境界教育 |
6.3 评价教学效果注意人生境界教育元素 |
6.3.1 尝试渗透确立理想元素的效果评价 |
6.3.2 尝试渗透追求理想元素的效果评价 |
6.3.3 尝试渗透达成理想元素的效果评价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9)幼小衔接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阳江市蓓蕾天河湾幼儿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二)国内外关于幼小衔接问题的研究现状 |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
(四)已有研究启示 |
三、研究的总体设计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工具 |
第一章 阳江市幼小衔接问题分析 |
一、阳江市幼小衔接现状分析 |
(一)幼儿对教师和家长存在依赖 |
(二)幼儿园课程多样化 |
(三)幼儿园教师重视行为规范的培养 |
(四)重视人际关系中分享意识的培养 |
二、阳江市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
(一)幼儿对于成人的依赖程度过高 |
(二)幼儿园的学习方式培养不到位 |
(三)行为规范教育效果不明显 |
(四)对幼儿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培养不到位 |
第二章 阳江市幼小衔接问题归因 |
一、社会方面 |
(一)政策制定不合理 |
(二)监管部门监督不到位 |
(三)缺乏对教师的培训 |
(四)观念落后 |
二、学校方面 |
(一)管理层对相关政策贯彻不到位 |
(二)教育资金投入不足 |
(三)课程设计不合理 |
(四)对教师管理不到位 |
(五)幼小学校缺乏交流 |
三、教师方面 |
(一)教育观念、文化水平的制约 |
(二)教学活动的安排缺乏合理性 |
(三)教师自身能力的限制 |
(四)“幼小”教师间缺乏交流 |
四、家庭方面 |
(一)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较落后 |
(二)家长文化水平的限制 |
(三)家庭背景的影响 |
五、幼儿方面 |
(一)情感态度 |
(二)认知水平 |
(三)期望水平 |
(四)身心发展特点 |
第三章 阳江市幼小衔接问题应对对策 |
一、社会方面 |
(一)政策制定合理化 |
(二)加强监督 |
(三)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 |
(四)更新观念 |
二、学校方面 |
(一)提高管理者的专业能力 |
(二)加大资金的投入 |
(三)设置科学有效的课程 |
(四)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和指导 |
三、教师方面 |
(一)树立良好的教育理念 |
(二)增强自身的教育素养 |
四、家长方面 |
(一)了解政策 |
(二)转变观念 |
(三)开办“家长学校” |
五、幼儿方面 |
(一)激发孩子对小学的向往 |
(二)让孩子开始自理 |
(三)锻炼孩子的注意力 |
(四)适当地进行知识储备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高中语文课外活动研究 ——以甘肃省秦安一中为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的概况 |
1.3.1 国内相关研究 |
1.3.2 国外相关研究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语文课外活动的必要性与基本特点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语文综合性学习 |
2.1.2 语文课外活动 |
2.2 语文课外活动的必要性 |
2.2.1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2.2.2 有利于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
2.2.3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2.2.4 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
2.3 语文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 |
2.3.1 学科性和综合性 |
2.3.2 自主性和实践性 |
2.3.3 灵活性和创造性 |
3.语文课外活动的现状调查 |
3.1 调查内容 |
3.1.1 调研学校的语文课外活动状况 |
3.1.2 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内容 |
3.1.3 学生在语文课外活动中的参与情况 |
3.1.4 教师在语文课外活动中的指导情况 |
3.2 语文课外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3.2.1 语文课外活动存在的问题 |
3.2.2 成因分析 |
4.语文课外活动的实施 |
4.1 语文课外活动的实施建议 |
4.1.1 加强教师的指导 |
4.1.2 提高课内外结合度 |
4.1.3 提高学科间的协调 |
4.1.4 整合社会资源 |
4.1.5 提高学校的重视程度 |
4.2 语文课外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注意的原则 |
4.2.1 学生中心,教师主导 |
4.2.2 全员参与,共同成长 |
4.2.3 形式多样,讲求实效 |
4.3 语文课外资源的开发 |
4.3.1 开发校本资源 |
4.3.2 开发社会资源 |
4.4 建立科学的课外活动评价体系 |
4.4.1 选用恰当的评价方式 |
4.4.2 积极开展自评和同学间的互评 |
4.4.3 将课外活动纳入考评范围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语文课外活动研究调查(学生问卷) |
附录二:语文课外活动研究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三:语文课外活动研究教师访谈纲要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科研成果 |
四、对语文“课外活动”的认识(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现代修辞教学发展研究[D]. 马磊. 扬州大学, 2020(01)
- [2]部编本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研究[D]. 冉晓睿.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3]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策略研究[D]. 陈茜.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
- [4]小学一年级新生语文学习适应性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济南市某小学为例[D]. 朱树红. 鲁东大学, 2020(01)
- [5]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研究[D]. 李凤. 赣南师范大学, 2016(04)
- [6]安图二中语文课外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D]. 曲宝聚. 延边大学, 2018(12)
- [7]小学一年级语文绘本教材“城市文化形象”编写的实践研究 ——以贵州省都匀市DY小学为例[D]. 陈娇.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基于王国维境界说的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策略研究[D]. 张玉娇. 天水师范学院, 2020(06)
- [9]幼小衔接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阳江市蓓蕾天河湾幼儿园为例[D]. 李碧云. 青海师范大学, 2019(02)
- [10]高中语文课外活动研究 ——以甘肃省秦安一中为案例[D]. 钱小丽. 天水师范学院,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