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部举办首届安全生产艺术联展

航空航天部举办首届安全生产艺术联展

一、航空航天部举办首届安全生产艺术联展(论文文献综述)

任泳东[1](2013)在《基于共生理论的贵州省绥阳县三线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964年到1980年,以备战为指导思想的“三线建设”促使一大批工业企业落建中国西部,形成了现今西部工业格局的基本雏形。随着时代变迁与政策改变,企业逐步迁出外移,当时山林里的“繁华厂区”成为了如今的“隐秘空城”。作为新中国工业化历程的重要见证,这部分工业遗产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理应受到合理的保护与再利用,但其与地方经济建设近乎为零的互动现状着实令人费解与惋惜。为此,本文采取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思路,以实证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结合比较研究、理论研究等研究方法对造成荒废的三线工业遗产根源及应对策略展开深入的探讨与分析:首先,通过对三线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困境进行了简介以切入本论文议题,即突出表现在保护的“寥问津”与利用的“难再兴”,以及遗产“求保护”与城市“求发展”之间的无互动。其次,分析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发展历程与研究趋势,重点分析了国内三线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研究现状,并对城市规划层面上共生理论的相关研究进行概述,分析共生理论对三线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方面的启示。第三,以三线工业遗产的产生原因与发展历程为探讨的原点,归纳了三线工业遗产因历史特殊性而具有的“背离市场选择,违背区位理论”的选址特殊性和“大分散、小集中”的布局特殊性,阐述了其作为我国特有的工业遗产类型而独具的价值。并以贵州省绥阳县三线工业遗产的案例为支撑,对三线工业与城市之间关系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归纳,揭露了当前三线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现实困境。第四,对造成“流于荒废”的三线工业遗产利用现状以及“愈发背离”的城市、遗产关系现状进行了原因探析,并以问题为导向,探索梳理国内外三线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先进经验与制度,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尝试提出一套以实现城市共生为基本目标、以技术拓展与制度保障为基本路径的三线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共生策略体系。最后,通过对贵州省绥阳县三线工业遗产的实例分析,从基本属性、整体现状、单体资源状况、周围环境分析等四个方面入手,深入探讨了符合实际需求与可操作性强的三线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模式与制度改善。

本刊编辑部,王银凤,张庆伟,姜莹[2](2009)在《2008科学中国人(第七届)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文中提出2008年是极为不寻常的一年。年初的雪灾,5·12汶川大地震,我们共同面对;奥运的成功举办,神七的完美升空,我们举国欢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对未来充满斗志;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我们从未失去信心;每一个大事件中,都有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身影,都有他们突出的贡献,也有他们无私的奉献……2008年谁在科技创新路取得了成就,谁推动科学技术产业不断升级?让《科学中国人》为您一一揭晓!

张燕[3](1990)在《航空航天部举办首届安全生产艺术联展》文中指出

二、航空航天部举办首届安全生产艺术联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航空航天部举办首届安全生产艺术联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共生理论的贵州省绥阳县三线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象:繁华落尽处的“寥问津”与“难再兴”
        1.1.1.1 “寥问津”——对三线工业遗产的研究意识较弱
        1.1.1.2 “难再兴”——对三线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较难
        1.1.2 困惑:与城市缺乏互动的“求保护”与“求发展”
        1.1.2.1 “求保护”——三线工业遗产的需求无回应
        1.1.2.2 “求发展”——当地城市忽视遗产应有价值
        1.1.3 目标:城市与遗产间的“良互动”与“共繁荣”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1.2.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范围与概念界定
        1.3.1 研究范围
        1.3.2 概念界定
        1.3.2.1 三线建设
        1.3.2.2 工业遗产
        1.3.2.3 三线工业遗产
        1.3.2.4 共生理论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1.1 文献研究
        1.4.1.2 调查研究
        1.4.1.3 整理归纳
        1.4.1.4 比较研究
        1.4.1.5 系统研究法
        1.4.1.6 多学科综合研究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与保护实践综述
    2.1 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发展概况
        2.1.1 国外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发展概况
        2.1.1.1 概念初普及阶段(1850s——1970s)
        2.1.1.2 全球化发展阶段(1970s——1980s)
        2.1.1.3 主题化发展阶段(1980s——至今)
        2.1.2 国内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发展概况
        2.1.2.1 摸索性研究阶段(1999 年—2005 年)
        2.1.2.2 关键性的转折年(2006 年)
        2.1.2.3 实质性进展阶段(2007——至今)
    2.2 国内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研究概况
        2.2.1 整体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研究方向概况
        2.2.1.4 基础理论研究
        2.2.1.5 普查摸底调研
        2.2.1.6 价值评估研究
        2.2.1.7 改造应用研究
        2.2.3 三线工业遗产保护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2.2.3.1 对三线工业遗产的基础理论研究
        2.2.3.2 对三线工业遗产的改造应用研究
        2.2.3.3 对三线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估研究
    2.3 共生理论相关研究综述
        2.3.1 共生理论在生物学领域中的相关研究
        2.3.2 共生理论在城市规划和建筑领域中的相关研究
        2.3.2.1 城市外部共生研究
        2.3.2.2 城市内部共生研究
        2.3.3 共生理论在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中的应用
        2.3.3.1 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共生研究
        2.3.3.2 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共生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三线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现状问题
    3.1 “流于荒废”的三线工业遗产
        3.1.1 荒废的产生:三线工业遗产的历史
        3.1.1.1 三线建设的历程及特点
        3.1.1.2 三线工业遗产的产生及特殊性
        3.1.2 荒废的持续:三线工业遗产的现状
        3.1.2.1 保护的无意识
        3.1.2.2 利用的无意识
        3.1.3 荒废的价值:三线工业遗产的价值
        3.1.3.1 三线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
        3.1.3.2 三线工业遗产的人文价值
        3.1.3.3 三线工业遗产的美学价值
        3.1.3.4 三线工业遗产的技术价值
        3.1.3.5 三线工业遗产的经济价值
    3.2 “愈发背离”的“城市”、“遗产”关系
        3.2.1 “相依”到“背离”:三线工业与城市关系的变化
        3.2.1.1 三线工业与城市关系发展的普遍规律
        3.2.1.2 实例介绍:三线工业与贵州省绥阳县发展关系演变
        3.2.2 “背离”到“孤立”:城市发展路径的选择盲区
        3.2.2.1 顿时无援:三线工业外迁对城市的影响
        3.2.2.2 发展盲区:三线工业遗产利用无暇顾及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线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的困境归因与策略探究
    4.1 三线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的困境归因
        4.1.1 表面原因:意识层面的“广泛缺失”
        4.1.1.1 概念认知的集体无意识
        4.1.1.2 因“外来身份”受漠视
        4.1.2 深层原因一:制度层面“普遍失范”
        4.1.2.1 缺乏针对性的法律法规
        4.1.2.2 欠缺独立性的管理机制
        4.1.2.3 缺失支持性的融资机制
        4.1.3 深层原因二:技术层面“存在缺陷”
        4.1.3.1 缺乏针对性的利用策略
        4.1.3.2 欠缺与城市的良性共生
        4.1.3.3 保护与利用的梯度模糊
    4.2 三线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的策略探究
        4.2.1 三线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技术性策略探讨
        4.2.1.1 现状调查,普罗资料夯实研究基础
        4.2.1.2 数据库构建,推动整体资料共享化
        4.2.1.3 方向评估,划分保护利用梯度模式
        4.2.1.4 共生策略,合理调整用地使用功能
        4.2.2 三线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制度性策略探讨
        4.2.2.1 立法保护,提升法律管制约束能力
        4.2.2.2 完善体系,健全工业遗产管理制度
        4.2.2.3 资金融合,多方渠道扶持遗产发展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绥阳县三线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实例研究
    5.1 基于现状调研的绥阳县三线工业遗产实例分析
        5.1.1 基于现状调研的“3409 厂”实例分析
        5.1.1.1 “3409 厂”基本属性介绍
        5.1.1.2 “3409 厂” 整体现状分析
        5.1.1.3 “3409 厂” 单体资源状况
        5.1.1.4 “3409 厂” 周围环境分析
        5.1.2 基于现状调研的“3531 厂”实例分析
        5.1.2.1 “3531 厂”基本属性介绍
        5.1.2.2 “3531 厂” 整体现状分析
        5.1.2.3 “3531 厂” 单体资源状况
        5.1.2.4 “3531 厂” 周围环境分析
        5.1.3 基于现状调研的“3532 厂”实例分析
        5.1.3.1 “3532 厂”基本属性介绍
        5.1.3.2 “3532 厂” 整体现状分析
        5.1.3.3 “3532 厂” 单体资源状况
        5.1.3.4 “3532 厂” 周围环境分析
        5.1.4 基于现状调研的“3533 厂”实例分析
        5.1.4.1 “3533 厂”基本属性介绍
        5.1.4.2 “3533 厂” 整体现状分析
        5.1.4.3 “3533 厂” 单体资源状况
        5.1.4.4 “3533 厂” 周围环境分析
        5.1.5 基于现状调研的“3535 厂”实例分析
        5.1.5.1 “3535 厂”基本属性介绍
        5.1.5.2 “3535 厂” 整体现状分析
        5.1.5.3 “3535 厂” 单体资源状况
        5.1.5.4 “3535 厂” 周围环境分析
        5.1.6 小结
    5.2 基于共生理论的绥阳县三线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策略探讨
        5.2.1 绥阳县三线工业遗产与城市共生发展的现状评价
        5.2.1.1 共生发展的保护价值未体现
        5.2.1.2 原生活区与城市发展无互动
        5.2.1.3 原公共建筑利用尚未最大化
        5.2.1.4 原生产区利用有待进步提高
        5.2.2 绥阳县三线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形势与判断
        5.2.2.1 国家战略性改造规划,三线军工振兴势在必行
        5.2.2.2 区域经济地位的提高,促进产业区域合作发展
        5.2.2.3 交通区位优势的提升,刺激生产要素区域流通
        5.2.3 绥阳县三线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技术性策略探讨
        5.2.3.1 产业化模式的城市共生策略探讨
        5.2.3.2 公服化模式的城市共生策略探讨
        5.2.3.3 社区化模式的城市共生策略探讨
        5.2.3.4 旅游化模式的城市共生策略探讨
        5.2.4 与城市共生的三线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制度补充
        5.2.4.1 鼓励意识培养与公众参与
        5.2.4.2 支持制度完善与融资行为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1: 2003-2005 年间针对工业遗产研究的主要目的和主要形式
附录 2: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有关三线工业遗产的文章列表
附录 3:对三线工业遗产了解情况的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航空航天部举办首届安全生产艺术联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共生理论的贵州省绥阳县三线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D]. 任泳东. 华南理工大学, 2013(S2)
  • [2]2008科学中国人(第七届)年度人物颁奖盛典[J]. 本刊编辑部,王银凤,张庆伟,姜莹. 科学中国人, 2009(08)
  • [3]航空航天部举办首届安全生产艺术联展[J]. 张燕. 劳动保护, 1990(01)

标签:;  ;  

航空航天部举办首届安全生产艺术联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